Nessler光度法

2024-05-12

Nessler光度法(共3篇)

Nessler光度法 篇1

在水质监测中常把总磷作为一项重要的监测分析项目和水质评价指标。在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已对总磷的排放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重新制定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作为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因此,准确地监测水体中的总磷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水体中总磷的测定,国家标准是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但在实际样品检测时,检测结果往往受到样品浊度的正干扰,将导致检测结果偏高,甚至出现定性失误。因此建立用于减少甚至消除样品浊度对检测结果干扰的方法非常重要。可用于减少总磷浊度影响的方法一般采用浊度补偿法[1]、消解液过滤法[2,3]或离心法[4,5]以消除浊度对测定的干扰,但这些方法涉及过滤、分离等相对繁琐的步骤,往往不利于批量样品的快速测定。

本研究建立了单位波长吸光度改变量-分光光度法,将其用于含一定浊度实际水样的直接检测。并对比了单波长法和浊度补偿法,结果表明可显著减少样品浊度对检测结果的正干扰,具有更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1实验

1.1仪器与试剂

带光谱扫描功能的UV-2450分光光度计,日本Shimadzu公司;KL-UP-11-20分析型超纯水机,成都唐氏康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般民用高压锅。

磷酸盐工作溶液:1.0 mg/L,逐级稀释500 mg/L磷酸盐标准储备溶液而得。

钒钼酸铵显色剂:溶解13 g钼酸铵于100 m L水中。溶解0.35 g酒石酸锑氧钾于100 m L水中。在不断搅拌下,将钼酸铵溶液徐徐加到300 m L 50%硫酸中,加酒石酸锑氧钾溶液并且混合均匀。储存在棕色的玻璃瓶中于约4℃保存。

浊度补偿液:混合两份体积的50%硫酸和一份体积的10%抗坏血酸溶液。显色液和浊度补偿液应同一时间配制。

1.2实验步骤

在25 m L比色管中,配制浓度为0、0.020,0.040,0.080、0.200、0.400、0.800、1.60 mg/L的标准曲线系列溶液。显色15 min后,将显色液在10 mm比色皿中,以超纯水为参比溶液,在400~780 nm波长范围内测定吸光度。光谱数据另存为文本文档,再导入Excel软件中,得到与波长数据相对应的一系列吸光度数据。

水样测定:水样测定采用单波长-分光光度法(SW-S,国家标准[6]中采用的方法)和AVW-S法。比色步骤与标准曲线系列相同。实际样品显色后将在700 nm处测得的吸光度扣除TC法在700 nm处测得吸光度,再经SW-S法进行定量分析,这种方法称为浊度补偿-单波长-分光光度法(TC-SW-S)。

1.3抗浊度能力测试

为了探讨总磷测定方法在不同浊度水样中的抗浊度能力,取天然浑浊水样,经适量超纯水稀释后得到不同浊度梯度水平的水样,浊度的大小以TC法测定样品在700 nm处吸光度的大小进行衡量。对不同浊度水样,按水样测定步骤进行检测,同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总磷加标浓度分别为0.040 mg/L和0.080 mg/L。检测方法为AVW-S法、SW-S法和TC-SW-S法。

1.4差异显著性分析

通过Orgin 7.5的One-way ANOVA功能对不同处理结果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水平为0.05。

2结果与讨论

2.1定量方法介绍

定量方法原理参考文献[7]。筛选拟合波段时,考察因素主要为方法检出限,标准样品和不同浊度水样的加标回收率及不同波段间相对标准偏差(RSD)。方法检出限的判断依据为《HJ 168-2010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对7个空白加标样品进行平行测定,总磷加标浓度为0.010 mg/L。根据HJ 168-2010要求,空白加标样品测定结果均值与方法检出限的比值应介于3~5。标准样品选取总磷检测结果为(0.420±0.013)mg/L(No.203416)。不同浊度水样加标回收率控制在80%~120%,同时不同波段间RSD在5.0%以下。综合三者考察因素,符合规定的拟合波长范围有735~765 nm,730~770 nm,725~775 nm,720~780 nm,710~775 nm和705~775 nm共6个波段,详见表1和表2。

2.2标准曲线、方法检出限和标准样品检测

配制总磷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0.020,0.040,0.080,0.200,0.400,0.800,1.60 mg/L,AVW-S法和SW-S法所得拟合方程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测定7个独立的0.010 mg/L标准点水样,结果标准偏差的3.143倍作为两种方法检出限(LCD),测定6个独立的标准样品(No.203416),总磷检测结果在0.420±0.013 mg/L范围内,所得结果见表1。相比于SW-S法,AVW-S法可明显提高精密度,改善方法的重复性。

2.3不同浊度地表水样品检测

对不同浊度的样品,其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则由不同浊度的地表水样品检测结果进行评价。不少研究[8,9]采用TC法减少浊度对结果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中,AVW-S法减少浊度影响的效果,与TC法进行比较。由表2可知,不同浊度的地表水样品,各波段范围内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密度,RSD在5.0%以下。从表3结果可知,采用AVW-S法检测结果显著低于SW-S法的,相似于TC-SW-S法的测得结果,但比TC-SW-S法具有更好的重复性。加标回收率的分析结果表明,SW-S法和TC-SW-S法在较大浊度地表水样品中所得回收率较大,分别为241%和414%。有的回收率分别低至68.3%和52.5%。而AVW-S法所得回收率变化较小,介于85.5%~114%。可见,与SW-S法和TC-SW-S法相比,AVW-S法提高了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注:(a)加0.040 mg/L总磷;(b)加0.080 mg/L总磷。

2.4其它环境水样

对汕头市某处生活污水(废水1)和某处工业污水(废水2)在选定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图1),其分析结果见表4。AVW-S法测得结果较接近TC-SW-S法,明显低于SW-S法。而且加标回收率在84.4%~115%之间,能满足样品检测要求。但SW-S法和TC-SW-S法所得回收率却随浊度增大而增大,尤其TC-SW-S法在两废水中的加标回收率变化较大,最大值为462%和最少值为49.6%。从而说明AVW-S法更能减少样品浊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准确性。

3结论

在日常分析中,实际水样的浊度对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的结果会产生一定影响,单波长法(SW-S法)往往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本文所介绍的在水样总磷的监测中,通过筛选出较合适的拟合波长范围,用单位波长吸光度改变量-分光光度法(AVW-S法)对经适当稀释后的不同浊度样品和其它环境水样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SW-S法和浊度补偿法(TC-SW-S法)相比,AVW-S法可显著减少样品对总磷检测结果的正干扰,提高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摘要:建立了单位波长吸光度改变量-分光光度法(AVW-S法),并研究了在减少浊度对总磷测定结果影响中的作用。在筛选的6个波段中,线性关系良好(≥0.9999),方法检出限在0.002~0.003 mg/L之间。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84.4%~115%范围内。与单波长法(SW-S法)和浊度补偿法(TC-SW-S法)相比,AVW-S法可显著减少样品浊度带来的正干扰,用于实际样品测定时具有更好的准确度。

关键词:单位波长吸光度改变量,分光光度法,浊度,总磷,浊度补偿

参考文献

[1]金筱青,周慧.过硫酸钾-钥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中总磷的若干影响因素[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2,14(1):38.

[2]刘少波.总磷过硫酸钾-氯化亚锡还原分光光度法过滤问题探讨[J].福建环境,1996,13(3):35.

[3]朱锦媛,庄炎.总磷过硫酸钾-钼锑抗光度法的过滤影响[J].污染防治技术,1995,8(2):121-122.

[4]蔡佑振.环境样品总磷测定方法研究[J].环境保护,1996(4):20-21.

[5]李艳萍,赵瑞坤.离心法去除地表水中浊度对总磷测定的影响[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12(3):37.

[6]国家环境保护局.GB 11893-89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188-191.

[7]郭岩,肖亮洪,赖永忠.单位波长吸光度改变量-分光光度法的建立及其在环境样品中铬(VI)的检测应用.冶金分析,2015,35(5):7-15.

[8]尚玲伟,沙玉欣,徐凤琴.测定水中六价铬时消除浊度和色度干扰的方法探讨[J].北方环境,1996,22(2):17-18,27.

[9]李小如,王学俭.测定地表水中总磷时去除浊度干扰的方法比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6,18(6):50.

Nessler光度法 篇2

1 引言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用此方法测定铜已有不少报道.但在pH=10的氨性溶液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存在下,Cu2+催化H2O2对间甲酚紫(m-CP)的褪色反应尚未见报道.

作 者:王瑜  作者单位:河北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沧州,061001 刊 名:分析化学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年,卷(期):2003 31(2) 分类号:O65 关键词: 

★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茶叶和蔬菜中亚硝酸根

★ NBS-钙黄绿素体系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醋酸泼尼松

★ 高碘酸钾-鲁米诺后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流动注射-后化学发光法测定异烟肼

★ 流动党员思想汇报范本

★ 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双道原子荧光同时测定水处理剂中的汞和砷

★ 儿科注射室工作体会

★ 人员流动的介绍信

★ 流动课堂活动总结

★ 流动的风景散文

光度法测定结晶紫含量 篇3

关键词:荧光光度法,水产品,结晶紫

结晶紫属三苯甲烷类化学物质,常被作为水产养殖业的杀菌剂,用于控制鱼和鱼苗真菌的生长,控制高发的水霉病、原虫病等以及防治鱼类的水霉病、烂鳃病以及寄生虫病。在水产品的保鲜和运输过程中也常用到。结晶紫在进入动物机体后,可以通过生物转化,还原代谢成脂溶性的隐色结晶紫(LCV),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结晶紫具有高毒素、高残留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毒副作用。迅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人体健康及国内水产品的出口都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结结晶紫的检测技术尚不及发达国家对水产品的检测技术水平,国家出台的检测标准方法有三种[1]: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2];适用于鲜活水产品及其制品中结晶紫及其代谢物隐色结晶紫残留量的检验。检出限均在国家的限量标准2.0μg/kg以内。其它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为各高校科研机构所作研究时使用及水产商和海关对水产品出入口水产品的检测,如反相高效液相色谱[3]、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4,5]、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二级质谱[6]、液相色谱安培检测法[7]、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质谱法检[8]及分光光度法[9]。这些方法在实验试剂、仪器及实验条件各不相同,但都是力求更好的对水产品中结晶紫残留量进行检测,检测限如表1所示。

表1所示方法均可对结晶紫进行检测并达到较理想的检测限,但液相色谱法对仪器要求较高且价格较贵而分光光度法检出限较高。

本实验使用930荧光光度计,通过乙腈溶液对结晶紫的溶解,探讨使其达到最佳荧光值的条件,并对检测的干扰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建立结晶紫检测的荧光光度法。

1 实验仪器和试剂

1.1 实验仪器

930荧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PHS-3C精密pH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公司;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

1.2 实验试剂

结晶紫标准样品购于上海远航,乙腈、磷酸、柠檬酸、氢氧化钠、醋酸、氯化镁、氯化钾、氯化铁、硝酸钠购于上海国药,所有药品均为分析纯,溶液配制均用三蒸水。

结晶紫准备贮备液:称取结晶紫样品0.0100g,用少量乙腈(5.00mL)溶解,并稀释到100mL的容量瓶中,配置成1.00×10-4g/mL的标准贮备液。

2 结果与讨论

2.1 仪器条件

根据930荧光光度计的应用范围,选择最大激发波长530nm、带通型滤光片;发射波长为600nm,截止型滤光片。

2.2 测定pH值的确定

分别制备pH=3.00、4.00、5.00、6.00、7.00、8.00、9.00的H3 PO4-NaOH缓冲液待用;取0.50mL结晶紫标准贮备液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5.OOmL不同pH的缓冲液,用三蒸水定容;荧光光度计灵敏度调二档,用三蒸水调“0”,pH=3.00溶液调“60.0”,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实验测定的最佳pH为5.00。

2.3 缓冲液及用量

制备pH=5.00的H3PO4-NaOH缓冲液、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取0.50mL结晶紫标准贮备液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5.00mL不同pH的缓冲液,用三蒸水定容;荧光光度计灵敏度调二档,用三蒸水调“0”,pH=5.00醋酸-醋酸钠缓冲液调“60.0”,结果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最佳缓冲液为H3PO4-NaOH缓冲液。

再分别取1.00、3.00、5.00、7.00、9.00 mL H3P04-NaOH缓冲液加入1.00×10-6 g/mL和1.00×10-9g/mL的被测样品溶液中,测定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2可知,最佳缓冲液用量为1.00 mL。

2.4 样品的线性范围

2.4.1 标准曲线的测定

分别取0.50、1.50、2.50、3.50、4.50mL的结晶紫标准储备液加入50mL容量瓶,再加入1.OOmL pH=5.00的缓冲液,定容,得到浓度为1.00×10-6、3.00×10-6、5.00×10-6、7.00×10-6、9.00×10-6 g/mL的结晶紫溶液,而后再分别稀释成10.7 g/mL、10-8 g/mL、10-9g/mL、10-10g/mL、10-11g/mL的浓度系列的结晶紫溶液,结果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结晶紫溶液的线性范围为1.00×10-6 g/mL-1.00×10-11 g/mL,相对应的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为F=11.23C+190(R=0.9994)。

2.4.2 样品重现性

10次样品测定的RSD为5.27%。

2.4.3 样品检出限

检出限=3RSD×Cmin=3×5.27%×1.00×10-11g/mL=1.58×10-12g/mL。

2.5 干扰离子

分别称取2.5000 g氯化钙、氯化铁、氯化钾、氯化镁和硝酸钠,溶解并稀释成1.00×10-3 g/mL;因实验所需再进行适当稀释。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结果表明在水产品中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时对样品干扰情况较大的为Mg2+、K+,应给予注意及除去此种干扰。NO3-紫在C干扰/C结晶紫倍数为500时开始影响荧光强度。

2.6 样品回收率

在线性范围1.00×10-6g/mL~1.00×10-11g/mL内取1.00×10-7g/mL、2.00×10-8 g/mL、1.00×10-g/mL高、中、低三个浓度进行回收率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

表4表明,样品回收率在95.0%~98.0%之间,具有较好的回收率。

3 结论

用荧光光度法对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线性范围为1.00×10-6g/mL-1.00×10-11g/mL,线性方程:F=11.23C+190,R=0.9996,检出限为1.58×10-12g/mL。分析了水样中可能对结晶紫的检测带来影响的离子干扰。样品回收率在95.0%~98.0%之间,具有较好的回收率。

上一篇:免费定向生下一篇:数控进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