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法

2024-11-25

紫外分光光度法(精选12篇)

紫外分光光度法 篇1

硝酸盐是常用的食品发色剂之一,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 添加适量的食品发色剂可使食品呈现良好的色泽。硝酸盐等食品添加剂可防止肌红蛋白的氧化, 同时可将氧化型褐色高铁肌红蛋白还原为红色的还原型肌红蛋白以助发色。

但硝酸盐等食品添加剂有一定的毒性, 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果蔬食品中通常也含有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类。因此硝酸盐的含量测定是食品卫生、防疫部门必须完成的检测项目。在有关教材中虽有介绍, 如镉柱法测定较繁,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较为方便实用, 在有关标准中也有记载, 但介绍不详细。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在实验的基础上, 改进、简化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 使该方法更方便实用。

1 目的要求

(1) 知道紫外分光光度计 (如UV755B) 的使用方法。

(2) 学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硝酸盐的含量。

2 实验内容

利用硝酸根离子在220 nm波长处的吸收而定量测定硝酸盐的含量。

(1) 标准储备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基准KNO30.020 0克, 置于小烧杯中, 溶解后定量转入100 ml容量瓶中, 用蒸馏水稀释至标线, 摇匀。此溶液含KNO30.200 mg/ml。

(2) 标准溶液的配制。取3支50 ml的比色管 (或25 ml的容量瓶) , 用吸量管依次加入KNO3 (0.200 mg/ml) 溶液0.50 ml、1.50 ml、2.50 ml, 用蒸馏水稀释到25 ml标线处, 摇匀。

所得标准系列的浓度依次为含KNO3:4.0、12.0、20.0μg/ml (可分别作为100、300、500浓度单位) 。

(3) 样品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样品约0.02克, 置于小烧杯中, 溶解后定量转入100 ml容量瓶中, 用蒸馏水稀释至标线, 摇匀。

另取一支50 ml的比色管 (或25 ml的容量瓶) , 用吸量管准确加入2.00 ml样品溶液, 用蒸馏水稀释至25 ml标线处, 摇匀。

(4) 测定。 (1) 将仪器的波长调节到NO3-的λmax=220 nm处。 (2) 将空白溶液 (蒸馏水) 与标准溶液、样品溶液分别盛于石英比色杯中, 按仪器使用说明书中的方法, 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出样品溶液的c值 (或A值作吸收曲线, 并从曲线上查出c值) , 用公式计算样品溶液中硝酸盐的含量。

关键词:硝酸盐,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篇2

紫外分光光度法下直接测定蛋白质溶液的浓度

Lowry法是目前蛋白质测定的`常用方法[1].它一般以牛血清蛋白作为标准蛋白来检测其它纯蛋白和混合蛋白质溶液的浓度.但是Lowry法检测过程复杂、检测时间长、检测过程中蛋白质发生不可逆变性,而且硫酸铵、鸟嘌呤、甘氨酸以及其它生物物质[2]对检测结果有明显的影响.

作 者:焦利敏 廖学品 石碧 JIAO Li-min LIAO Xue-pin SHI Bi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 刊 名:化学研究与应用  ISTIC PKU英文刊名:CHEM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年,卷(期):2007 19(5) 分类号:O657.32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   蛋白质   测定   A230法   Lowry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篇3

【摘 要】建立西洛他唑分散片溶出度的分析方法,用于控制西洛他唑分散片的质量。以0.3%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500ml (规格50mg)为溶剂,桨法,转速为每分钟75转,经30分钟时取样,在257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计算每片的溶出量,限度为标示量的75%。

【关键词】西洛他唑 溶出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中图分类号】R9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006-02

西洛他唑用于治疗由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所致的慢性动脉闭塞症。能改善肢体缺血所引起的慢性溃疡、疼痛、发冷及间歇性跛行,并可用作上述疾病外科治疗(如血管成形术、血管移植术、交感神经切除术)后的补充治疗以缓解症状。我们通过对西洛他唑分散片溶出度的研究,建立溶出度测定的方法。

1.试验仪器与试药

1.1仪器 ZRS-8G智能溶出试验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RC-6D溶出度测试仪(天津市国铭医药设备有限公司);UV-25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

1.2试剂及试药 对照品来源:西洛他唑对照品,批号:100363-20030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样品来源:本公司自制20101201、20101202、20101203(规格:50mg),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纯化水。

2.方法与结果

2.1溶液的制备

2.1.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西洛他唑对照品约10mg,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10ml,超声15分钟使溶解,加0.3%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1.2溶出液的制备 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C第二法),以0.3%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500ml为溶剂,转速为每分钟75转,依法操作,经30分钟时,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2.3测定方法 精密量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ml,分别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Ⅳ A),在257nm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按两者吸收度比值计算每片的溶出量,限度为标示量的75%,应符合规定。

2.2检测波长的选择 取对照品溶液,在200~400nm波长范围内扫描,结果在257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选择257nm波长为检测波长。

2.3空白辅料干扰试验 按处方比例称取辅料适量,按溶出度供试液制备方法制成相应浓度的溶液,在200~400nm波长范围内扫描,结果表明空白辅料无干扰。

2.4线性关系试验 精密称取西洛他唑对照品约10mg,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10ml,超声15分钟使溶解,加0.3%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 溶液1ml、2ml、3ml、4ml、5ml分别置于5个2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57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C(μg/ml)为横坐标,吸收度(A)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表明采用本法测定溶出度,浓度在4.232~21.16μg/ml的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表1 西洛他唑溶出度线性关系考察

浓度(μg/ml) 4.232 8.464 12.696 16.928 21.16

2.5仪器精密度 取线性关系项下中间浓度样品溶液,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6次,RSD%为0.11,结果表明本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2.6溶液稳定性试验 精密称取本品细粉约40mg置100ml量瓶中,加0.3%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使溶解,摇匀,滤过,精密量取3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在257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每隔1小时测定1次,结果供试品溶液在内6小时的RSD%为0.14,表明6小时内溶液稳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篇4

紫外吸光度法所使用的仪器价格便宜, 一般实验室均有配备。王秀君[2]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抽余油、航煤、直馏柴油等为原料制成的各种型号的溶剂油, 选取260nm和287.4nm处作为特定波长, 利用一定的数学算法建立模型, 可同时测定样品中单环及双环芳烃含量。栾立新等[3]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选取264.5和283.5nm处的吸光度做为单环芳烃等吸收点测量光谱, 建立双波长紫外光谱法对白油中单环及多环芳烃组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一、实验部分

1. 实验仪器及试剂

实验使用日立公司UV3900紫外分光光度计, 石英比色皿厚度lcm;

异辛烷:AR;

单环芳烃标样Ⅰ:自配;

多环芳烃标样Ⅱ:自配。

2. 实验原理与方法

根据朗伯比耳定律由两种组分组成的混合物中, 若彼此都不影响另一种物质的光吸收性质, 可根据相互间光谱重叠的程度, 采用相对应的方法来进行定量测定。

待测样品在1cm石英比色皿中, 以异辛烷为参比, 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在266.5nm和288nm处的吸光度。由实验结果可知标样Ⅰ在288nm处无吸收, 而标样Ⅱ在288nm处有一定的吸收, 所以根据A288=εbλ1cbb建立多环芳烃浓度与吸光度线性方程。在同一浓度下, 多环芳烃在266.5nm处的吸光度和288nm处的吸光度是相同的, 可由A266.5一A288=A266.5单求出单环芳烃的吸光度, 并建立其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方程。将样品的吸光度代入线性曲线计算出样品中的单环类芳烃和多环类芳烃的含量。

二、实验结果

1. 建立标准曲线

标样Ⅰ、Ⅱ经过异辛烷适当的稀释配制4个系列的标准浓度, 得到多环芳烃线性方程为式 (1) , 相关系数R2=0.99996。

式中:f——稀释样品的质量浓度/ (g/L)

多环芳烃线性方程为式 (2) , 相关系数R2=0.99983。

建立标准曲线用数据见表1。

注:标样ⅠA=A266.5, 标样ⅡA=A288

2. 柴油样品中芳烃含量分析

取适量的柴油样品用容量瓶适当稀释, 使用测量标样的方法测量稀释样品的吸光度数据。测量结果与气质联用测量结果对比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的平均绝对相对偏差约为1.59%, 可用于样品的分析。

3. 回收率实验

将已知浓度的标准芳烃溶液加人到待测溶液中, 然后按实验方法测定, 进行回收实验, 并计算回收率, 实验结果见表3。

结论

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建立标准曲线测量柴油的芳烃含量, 具有方便、快捷, 实验成本低等特点, 不需要繁琐的分离过程, 能够同时测量样品中单环和多环芳烃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回收率在98.13%~104.00%, 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苟爱仙, 李晓刚, 苑俊杰, 刘玉珍, 柴油中芳烃含量的分析方法探讨, 炼油与化工, 2011, 22 (4) :60-62.

[2]王秀君, 郑连义等, 双波长紫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溶剂油中单环及多环芳烃含量, 河北化工, 2002, 3:43-44.

分析化学 - 分光光度法 篇5

紫外及可见吸收光谱由

[A]原子外层电子跃迁产生[B]分子振动和转动产生 [C]价电子跃迁产生[D]电子能级振动产生 标准答案: C

第2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紫外及可见光相当的能量为

A.1.43×102 1.65 eV;

C.6.21.24×10 5 eV 标准答案: B

第3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

在分光光度计中,光电转换装置接收的 [A]入射光的强度 [B]透射光的强度

[C]吸收光的强度 [D]散射光的强度 标准答案: B

第4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

可见光分子光谱法中可选用的光源是 [A]氘灯 [B]空心阴极灯 [C]硅碳棒[D]钨灯 标准答案: D

第5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下述说法中,不引起偏离朗伯CCl 4萃取剂吸收 580-620nm波长的光,因此,该萃取剂呈现的颜色为 [A]蓝[B]黄[C]紫[D]绿

标准答案:A

第7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2+ZnCHCl 3萃取剂为紫红色,其吸收最大的光的颜色为 [A]红[B]橙[C]黄[D]绿

标准答案: D 第8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

2+ 2+利用Cu(NH3)4的蓝色以分光光度法测Cu,所选用的滤光片为 [A]蓝色 [B]红色[C]黄色[D]绿色

标准答案: C

第9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有色络合物的吸光度与下述因素无关的是

A.入射光的波长 B.比色皿的厚度

稳 C.有色络合物的浓度 D.络合物的lgα标准答案: D

第10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影响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的因素是 的大小

A.入射光的波长 B.比色皿的厚度 C.有色络合物的浓度 D.络合物的lgK稳 的大小

标准答案:A

第11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

在符合朗伯A3=0.250,其透光率T3:T2:T1为

[A]5.62 : 3.16 : 1[B]5.62 : 3.16 : 1.78 [C]1: 3.16 : 5.62[D]1.78 : 3.16 : 5.62 标准答案:A

第25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

-4用邻二氮菲光度法测铁时,浓度为10 mol/L的透光率为0.64,若浓度为 1.50×10-4mol./L时,其透光率为

A.0.512 B.0.800 C.0.862 D.0.743 标准答案:A

第26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

下述几组吸光度范围内,测量相对误差较小的是 [A]0.20.8 [C]0.30.6; 标准答案: C

第27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

用普通分光光度法测得标液C1的透光率为20%,试液的透光率为12%;若以示差法测定,以C1为参比,则试液的透光率为

A, 40% B.50% C.60% D.70% 标准答案: C

若分光光度计的仪器测量误差ΔT=0.01,当测得透光率T=70%,则其测量引起的浓度相对误差为 A.2% B.4%

C.6% D.8% 第28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

标准答案: B

第29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

已知铜光度法的吸光系数为45.5 L/g.cm,将1克土样10亳升双硫腙-CHCl3 萃取液置于 1.0cm比色皿中,测得 A=0.0010,土壤中铜的含量(μg/g)为

A.0.044 B.0.022 C.0.033 D.0.011 标准答案: B

第30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

摩尔吸光系数的单位为 [A]L / mol.cm[B]mol / L.cm [C]g /mol.cm[D]cm / mol.L 标准答案:A

第31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

在A = abc方程式中,当c以g / L表示,b 以cm表示时,a称为

[A]摩尔吸光系数[B]吸光系数 [C]桑德尔指数[D]比例系数 标准答案: B

第32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

用M表示被检测物质的摩尔质量,则摩尔吸光系数(ε)与吸光系数(a)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A.ε=a ·M B.ε=a / M C.ε=a ·M / 1000 D.ε=a / M ×1000 标准答案:A

第33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

质量相同的两种离子(Ar(M1)= 70, Ar(M2)= 140),经同样显色后,前者以2 cm比色皿者以1cm比色皿,测得吸光度相同,则两种有色物的摩尔吸光系数关系为 A.基本相同 B.前者为后者的四倍 C.后者为前者的四倍 D.后者为前者的两倍

标准答案: C 第34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

某有色物的浓度为1.0×10-5 mol/L,以1cm比色皿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为0.280,有此波长下,该有色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

A.2.8×10 4 B.2.8×10-6 C.2.8×10-4 D.2.8×10 6

标准答案:A

第35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

已知 K2Cr2O7 在水溶液中有下列平衡: Cr2O7 + H2O = 2 HCrO42--2--Cr2O7 与 HCrO4都对可见光有吸收。且εε350

450

(Cr2O7)> ε

450

(HCrO4),-

-(Cr2O7)< ε2-2-2-350(HCrO4), 那么在等吸收时,ε(Cr2O7)与 ε(HCrO4)的关系为

-2--2-2--A.ε(Cr2O7)= 1/2ε(HCrO4)B.ε(Cr2O7)= 2ε(HCrO4)C.ε(Cr2O7)=ε(HCrO4); D.ε(Cr2O7)=1/4ε(HCrO4)

--标准答案: B

第36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

2已知某显色体系的桑德尔灵敏度为 0.022μg/c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则吸光系数(L/g.cm)为

A.45.5 B.55.5 C.110 D.11.0 标准答案:A

第37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

已知组分A与组分B有如下关系:A=3B,组分A和B的吸收曲线在λ=430nm

处相交,此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 [A]ε(A)=ε(B)[B]ε(A)>ε(B)[C]ε(A)<ε(B)[D] 标准答案: C

第38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质量相同的A、B两物质,其摩尔质量M(A)> M(B),经相同方式显色测定后,测得的吸光度相等,则它们摩尔吸光系数的关系是 [A]ε(A)>ε(B)[B]ε(A)<ε(B)[C]ε(A)=ε(B)[D]ε(A)=1/2ε(B)标准答案:A

第39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

多组份分光光度法可用解联立方法求得各组分的含量,这是基于 [A]各组份在不同波长下有吸收[B]各组份在同一波长下吸光度有加和性 [C]各组份的浓度有一定函数关系[D]各组份的摩尔吸光系数相同 标准答案: B

第40题[有错](单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1)下列条件适合于连续变化法测定络合物组成的是 A.固定金属离子的浓度 B.固定显色剂的浓度

C.固定金属离子和显色剂的总浓度不变

D.以 [R] /(CR + CM)的值直接确定络合物的组成 [A]选A[B]选B [C]选C[D]选D

标准答案: C

第41题[有错](多选题,得分:0.00,用时:0秒,满分:2)

依据分光光度计刻度读数误差判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透光率T=12.0% 时的浓度相对误差小于24.0% 时的浓度相对误差

紫外分光光度法 篇6

关键词: 紫外可见; 分光光度计; 线性测试

中图分类号: TH 744.12文献标志码: Adoi: 10.3969/j.issn.10055630.2015.02.002

Linear test method of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er

LIU Minglan, SUN Yuguo, ZHU Xuanxuan

(School of Optical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qualitatively test linearity of ultravioletvisible (UVVIS) spectrophotometer, we test a fooddye absorbance at a certain wavelength using a UVVIS spectrophotometer based on the water quality standard liquid calibration method, and then use a basic mathematical method to calculate volume concentration at each test point. We get a linear relationship of volume concentration and absorbanc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easy and convenient to measure the linearity of the instrument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is accurate and easy to understand.

Keywords: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er; linearity test

引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很重要的分析仪器,在使用一台新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前,一般需要先对仪器的线性度进行测试。但大多数使用者只是在某一试样的某一浓度附近,用浓度的倍数变化来测出这一段的线性度。这只能反映仪器在小范围内的使用情况,并不能说明仪器的线性度是否符合出厂指标,也不能反映仪器的线性范围。因此,在仪器使用前对其线性度的测试有着重要的意义[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比尔在研究了各种无机盐的水溶液对红光的吸收情况后指出,光的吸收和光所遇到的吸光物质的数量有关,如果吸光物质溶于不吸光的溶剂中,则吸光度和吸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即当单色光通过液层厚度一定的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这就是比尔定律[2]。其表达式为A=lgI0I=K1C(1)式中:A为吸光度;I0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强度;C为溶液的浓度;K1为比例常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系统、 单色器系统、 样品室、 检测系统组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技术指标主要有 11个[23],即波长准确度、 波长重复性、 光度准确度、光度重复性、 杂散光、 光谱带宽、 基线平直度、 稳定性、 光度噪声、 线性度、 线性动态范围。除了线性动态范围,其他的技术指标一般都在仪器指标中写出明确的测量方法及要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线性度在定量分析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献[4]指出,如果仪器的线性度很差,就不可能得到好的定量分析结果。光学仪器第37卷

第2期刘明兰,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线性度测试方法

2测试方法分光光度计线性度测试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大致有[4]:(1)溶液稀释法:将重铬酸钾稀释到不同浓度,测量不同波长处的吸光度(一般需测85个吸光度值),然后根据此数据作曲线,判断线性度。(2)中性滤波片法:一般以3块中性滤波片叠加,比较测定值与计算值之差来判断线性度。(3)百分法:使被测试样浓度成倍增加,测其吸光度并作曲线,判断实验值偏离比尔定律直线部分的程度。(4)改变池厚法:用不同厚度的样品池来测量重铬酸钾的吸光度,以此观察光度计的线性度。(5)旋转扇形板法:将不同透射率的扇形板置于样品光束中旋转,测出各点透射率并与真值进行比较。(6)光叠加法:利用双孔规来分段测量,然后用曲线判断线性度。李昌厚教授[4]曾通过实践提出L/LCM法(即双对数测量法),但是该方法需配制级数递增的不同浓度试样,存在配样误差,所以本文提出了以体积分数测试光度计的线性度的方法,通过配制不同体积分数的溶液,来测量其线性度。表1是几种线性度测试方法的比较[4]。

表1几种线性度测试方法的比较

Tab.1The comparison of a few linearity test methods

方法优点缺点溶液稀释法能检查线性范围,能找出最佳工作区无法校正线性误差,方法繁琐,需要测85个点中性滤波片法操作简单滤波片绝对吸光度标定较困难百分法设备简单存在配样误差,不能测出线性范围改变池厚法能测出线性范围不能校正线性误差旋转扇形板法适于红外光谱仪(即红外区)至少要9块扇区板,成本高,不适用于UV光叠加法比较科学,比较标准实用性差L/LCM法直观性强,能同时测出线性范围,能找出最佳工作区,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存在配样误差,理解较难本文方法原理简单,设备简单,吸光度测量范围灵活可调,操作简便重复的步骤较多

nlc202309032139

3实验本文利用水质仪标定法来配制标准液,通过定性配制溶液,测得溶液在特定波长的吸光度,从而得到标准曲线,通过与比尔定律的直线部分对比,得到仪器的线性度。实验所用仪器及试剂有G10UV光度计、绿色食品染剂、移液器(1 mL和5 mL)、石英比色皿和搅拌机。实验步骤如下:(1)由于食品染剂本身比较浓,首先稀释食品染料。因此,在54 mL蒸馏水中加入6 mL食品染剂,得到60 mL的测试母液,设其体积分数为C0。(2)在500 mL的烧杯中加入150 mL(设为V1)的蒸馏水,作为测试液。(3)用移液枪将1 mL(设为体积V0)的母液加入到500 mL的烧杯中,并搅拌均匀,得到该点的测试液。图1260 nm处食品染剂的吸光度

Fig.1The absorbance of dye at 260 nm(4)用移液枪将测试液加入到石英比色皿,放入分光光度计的样品槽,以蒸馏水作为参照,测量在波长260 nm、340 nm和590 nm处的吸光度,并记录数据。(5)将比色皿内的测试溶液倒回500 mL的烧杯中,重复步骤(3)和(4),直至测到仪器显示超出测量范围。溶液的体积分数T可表示为T=N×V0N×V0+V1(2)式中N是重复次数。分别在260 nm、340 nm和590 nm处测得不同T值时的吸光度,得到光度计的线性度分别如图1~3所示。

图2340 nm处食品染剂的吸光度

Fig.2The absorbance of dye at 340 nm图3590 nm处食品染剂的吸光度

Fig.3The absorbance of dye at 590 nm

从图1~3可以看出,吸光度与体积分数的线性相关度R2可达到0.99以上,清楚地显示了光度计在特定波长处的线性测量范围,仪器使用者可根据线性度对仪器进行校正或进行样品体积分数的测试实验。4结论本文提出了一种无需计算溶液具体浓度,直接利用溶液体积分数比例关系就可测出仪器的线性度的方法。在需要精确计算溶液浓度时,仅需再知道母液的浓度即可计算各个测试点的具体浓度,并且两次测量的间距也是可以控制的,从而可以减少测试点,不用像溶液稀释法那样必须测85个点。通过实验证实,该方法可以定性地测出仪器的线性度,测试溶液的体积分数可以由低到高一直增加,直到光度计超出仪器的测试范围。该方法能很好地测出仪器的线性范围,获得更好的线性度,使仪器的使用者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本方法也可在仪器的生产过程中测试其线性度,从而降低产品不良率。参考文献:

[1]倪一,黄梅珍,袁波,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发展与现状[J].现代科学仪器,2004(3):37.

[2]洪吟霞.分光光度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3]李昌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李昌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线性测试的一种新方法[J].光学仪器,1986,8(5):1822.

(编辑:刘铁英)

紫外分光光度法 篇7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而在石油的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中由于操作不当及人为原因造成的泄露溢出事故,都会造成土壤的污染,进而破坏土壤的结构,破坏土壤的透水性,石油污染物与土壤中有效的氮、磷、钾发生反应,破坏土壤中富含的肥力。近年,世界各国开始重视污染土壤治理技术的研究。

测定土壤中石油的含量,则成为整个降解修复技术中的关键。目前比较广泛采用的测量方法主要有重量法、索氏提取法、超声波萃取法等,以下是根据石油组成中所含的具有共轭体系的物质在紫外光区有特征的吸收峰,研制出一种切实有效的测量土壤中柴油含量的方法。

2 原理与实验

2.1 原理

石油组成中所含的具有共轭体系的物质在紫外光区有特征的吸收峰。带有苯环的芳烃化合物主要吸收波长为250~260nm;带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主要吸收波长为215~230nm。一般原油的两个吸收峰为225nm及256nm。而在该吸收峰下不同量的柴油对应不同的吸光度,由柴油和吸光度的一一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实验确立二者之间的线性关系。

2.2 实验

2.2.1 仪器及试剂

a.紫外分光光度计(具有2cm石英比色皿);

b.超声波振荡仪;

c.10ml移液管2只、5ml及2ml移液管各1只;

d.25ml容量瓶1个、50ml容量瓶1个、10ml容量瓶8个;

e.石油醚(60~90℃),柴油。

2.2.2 制备校准曲线步骤

a.柴油标准溶液的制备:取0.05222g柴油溶于石油醚中并定容至25ml,摇匀容量瓶并用移液管取5ml混合液定容至50ml,50ml容量瓶中的溶液浓度为208.88ug/ml。

b.取油标准溶液加入2cm比色皿中于220~300nm范围内扫描,得到柴油的最大吸收峰在波长为257λnm处。

c.用移液管分别加入柴油标准溶液2、3、4、5、6、7、8、10ml至8个10ml容量瓶中,并用石油醚定容至10ml。于257nm波长、用2cm石英比色皿、以石油醚为参比,测定标准系列的吸光度,其相应的浓度及吸光度如表所示,并绘制校准曲线。

得到吸光度与柴油浓度关系(如表1):

y:柴油浓度mg/ml;x:吸光度。

2.2.3 测土壤中柴油浓度的实验

a.首先用天平准确量测一干净烧杯质量,用采样器取少许土壤放在烧杯里并用天平准确称量烧杯与土壤的重量,得到土壤的质量。

b.加入大约2ml左右的蒸馏水稀释并用振荡器振荡成溶液,再用移液管量取2ml石油醚加在装有土壤的烧杯里,并用振荡器振荡2min,将土壤与石油醚的混合液体加入分液漏斗中,待沉淀2min后分液,由于重力作用含有柴油的石油醚将分层在水与土壤混合物的上方,分液得到石油醚与柴油的混合液体并放入另一干净的烧杯中。连续重复萃取三次,可以认为土壤中的柴油已经完全被萃取到石油醚中。

c.在萃取得到的石油醚与柴油的溶液中加入少许无水硫酸钠,以便吸收混合液体中的少量水,再放入10ml的容量瓶中并定容至10ml。

d.将容量瓶中石油醚与柴油的溶液摇匀,以使得溶液中各处浓度一致。准备好两个石英比色皿,取石油醚放到一石英比色皿中,另取上述得到的石油醚与柴油的溶液放入另一石英比色皿中,将两石英比色皿放入分光光度计中,在波长为257λm处,测两石英比色皿中溶液的吸光度,以纯石油醚做参比,测得容量瓶中混合液的吸光度,用式(1)计算即得到所取土壤中所含柴油浓度。

3 结果与讨论

该法简单易行,适用于测量被柴油污染土壤中柴油的含量,且精确度较高,采用的手段及需要的仪器设备也较为简单。是一种可以广泛推广的方法。

摘要:针对被柴油污染的土壤,研制一种简便宜用的办法测量土壤中柴油的含量。根据石油组成中所含的具有共轭体系的物质在紫外光区有特征的吸收峰,而在该吸收峰下不同量的柴油对应不同的吸光度,由柴油和吸光度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实验确立二者之间的线性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式,测得不同量柴油的吸光度,得到柴油的实际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所用植物为大豆(Glycine max Merr.),在大豆结荚期采取不同环境条件生长的大豆叶片样品6个,分别编号为S1、S2、S3、S4、S5和S6。

1.2 试剂与仪器

磷酸盐缓冲溶液(p H值7.8):称取65.52g Na2HPO4·12H2O(分析纯)、2.66g Na H2PO4·2H2O(分析纯)、10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分析纯),用约900m L蒸馏水溶解,检查p H值后定容至1 000m L。

过氧化氢溶液:吸取30%过氧化氢(分析纯)1.5m L,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 L,用高锰酸钾标定其准确浓度。经过标定,该溶液的浓度为0.3178 mol/L 1/2 H2O2,亦即5.402 6mg/m L H2O2。

8%硫酸:吸取40m L分析纯浓硫酸缓慢加入约350m L蒸馏水中,冷却后定容至500m L。

高锰酸钾溶液:称取分析纯高锰酸钾(KMn O4)3.16g,溶解后定容至1 000m L,其准确浓度用草酸钠标定。经标定该溶液浓度为0.099 0mol/L 1/5 H2O2。

紫外分光光度计:UV-9100,北京瑞利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冷冻离心机:恰菲尔,GL-20B,上海恰菲尔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植物过氧化氢酶提取液的制备。

统一剪取大豆第3叶带回室内洗净,用吸水纸吸干水分后称重,然后放进研钵中加入3m L p H值7.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加入少量石英砂,在冰浴上研磨成匀浆,再加入5m L缓冲溶液研磨均匀,转入25m L比色管中,并用缓冲溶液少量多次洗涤研钵,洗液并入比色管中,最后用缓冲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后取约5m L溶液于离心管中,成对调节平衡后用冷冻离心机在4℃4 000g下离心10min,上清液即为过氧化氢酶提取液,转入小试管中保存于4℃冰箱中备用。

1.3.2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

样品测定:取小试管2支,1支做样品管,1支做对照管。在对照管里依次加1.5m L缓冲溶液、0.1m L酶提取液、0.2m L蒸馏水、1.0m L硫酸、0.2m L过氧化氢溶液。在样品管里依次加1.5 m L缓冲溶液、0.1m L酶提取液、1.2m L蒸馏水,然后加入0.2 m L过氧化氢溶液,立即计时4min后加入1m L硫酸终止反应。然后在240 nm处以蒸馏水调零,分别测定样品管与对照管的吸光度。

标准曲线:取小试管6支并编号,按表1依次加完各种试剂后摇匀,然后在240nm处以0号管调零,测定其余各管吸光度。

结果计算: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其是Ak为对照的吸光度,As为样品的吸光度,t为反应时间(min),a、b为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中的常数。

1.3.3 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

取50m L三角瓶2个,1个做样品,1个做对照。在对照瓶中,依次加入1m L酶提取液、1.5m L缓冲溶液、2.5m L硫酸和过氧化氢2.5m L。在样品瓶中依次加入1m L酶提取液、1.5m L缓冲液和2.5m L过氧化氢溶液后立即计时4min,加入2.5m L硫酸。然后将对照和样品分别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紫红色保持30s不褪色为终点。对照与样品消耗的高锰酸钾溶液体积之差所相当的过氧化氢的量即为被酶促反应所分解的过氧化氢的量。则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为:,Vk为对照所消耗的高锰酸钾的体积,Vs为样品所消耗的高锰酸钾体积,c为高锰酸钾的浓度(mol1/5KMn O4),17为1mol 1/5 KMn O4所相当的过氧化氢的毫克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吸光度与过氧化氢数量的关系

将所测定的标准系列进行回归分析(图1)。可看以出,过氧化氢的毫克数C与吸光度A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其相关系数达到0.9996,说明在240 nm下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溶液中过氧化氢的定量分析是可行的。

2.2 方法的重现性

对所取的6个样品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过氧化氢酶活性,每个样品重复测定5次,所得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6个样品所测定的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异系数在4.4%~5.1%之间,表明该方法的测定误差较小,重现性较高。

2.3 紫外分光光度法与高锰酸钾容量法的相关性

对上述6个样品的同一提取液利用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酶活性相关图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高锰酸钾容量法所测定的酶活性比紫外分光光度法高,但2种方法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94 3(P<0.01),说明2种方法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相关。

利用样品S3的酶提取液同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锰酸钾容量法各做5次重复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紫外分光光度法的酶活性低于高锰酸钾容量法,但是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变异系数比高锰酸钾容量法略小,说明紫外分光光度法的重现性优于或与高锰酸钾容量法相当。

3 讨论

植物过氧化氢酶是植物的抗氧化酶类,对植物细胞具有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因此,测定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可以认识植物是否受到损伤,揭示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测定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方法有紫外速率法、高锰酸钾滴定法、碘量滴定法、氧电极法、分光光度法、气量法等[8,9,10,11,12]。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沉淀测定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方法尚未见报道。虽然紫外速率法也是在240nm下测定吸光度[8,10],但它是测定吸光度的变化速率,一方面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多次读数,操作记录时容易出错,另一方面用吸光度的变化率表示酶的活性,只是相对活性,不便于不同高锰酸钾滴定法比较。陈晓敏[13]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过氧化氢含量来测定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但其所用波长是290nm,而该吸收峰下对过氧化氢灵敏度不如240nm处高。王春台等[14]也研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但他们是根据碘量滴定的原理,在350nm下测定碘的浓度。胡常英等[11]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但需要利用过氧化物酶等特殊试剂,试剂昂贵且不容易购买。气量法需要特殊装置,不便于批量分析,氧电极法的重现性不稳定。本试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40nm下直接测定溶液过氧化氢的浓度来测定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常用的高锰酸钾滴定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重现性与高锰酸钾滴定该相当的优点,同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不需要特殊试剂的优点,可以用于测定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本试验结果表明,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同一样品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低于高锰酸钾滴定法,其主要原因是在滴定过程中,由于提取液可溶性有机物的影响,近终点容易褪色,使得滴定终点不好控制,但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是可行的。本试验中运用8%硫酸来终止酶促反应,对照采用先加酸后再加基质过氧化氢,而没有采用一般方法中的加热煮沸使酶失活,这样既保持对照和样品基体的一致性,又简化了操作过程,还避免了加热带来的误差。因为在试验中发现加热煮沸使酶失活时,溶液中蛋白质会因热变性而产生沉淀,导致很大的吸光度误差。所以硫酸不仅能阻止和终止酶促反应,还能稳定过氧化氢。

4 结论

(1)在240nm下,溶液吸光度与过氧化氢毫克数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证明可以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溶液中过氧化氢的定量分析。

(2)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异系数在5.1%的以下,说明该方法重现性好,相对误差小。

(3)在对照和样品中利用硫酸来阻止和终止酶促反应,既可减少误差,简化操作,又能稳定溶液中的过氧化氢。

紫外分光光度法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茶碱(符合CP2005、BP2000、USP25。20051123,500 g/瓶,含量≥99.5%,吉林舒兰市合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氯仿,异丙醇,氢氧化钠,氯化铵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无药空白全血(从健康志愿者采取)。

WFZ800-D3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TGL-16高速台式离心机,上海医疗器械六厂;TG328A电光分析天平,上海分析仪器厂。

1.2 方法

1.2.1 茶碱标准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恒重的茶碱1.5012 g,置100 ml容量瓶中,加生理盐水溶解至刻度,摇匀,过滤。精密吸取滤液10.00 ml,置100 ml容量瓶中,以生理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稀释液1.00、2.00、3.00、4.00、6.00、8.00 ml,分别置于6个10 ml的容量瓶中,以生理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1.2.2 血样的制备

精密吸取生理盐水及1.2.1项下各标准溶液0.30 ml,分别置于7个20 ml具塞试管中。各加入无药全血8.70 ml,温和振荡5 min,静置,上层血清备用。

1.2.3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吸取1.2.2项下血样的上层血清3.00 ml,置50 ml分液漏斗内,加磷酸盐缓冲液(pH 7.4)2.0 ml,加氯仿/异丙醇(19∶1,v/v)混合提取液30.00 ml,温和振荡5 min。精密提取混合液25.00 ml至另一大试管中,加入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3.00 ml,温和振荡3 min(pH13)。离心5 min,取氢氧化钠溶液2.00 ml至另一小试管中,加10.7%氯化铵溶液0.10 ml,摇匀(pH10)。将此提取液加入具盖样品杯中,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75 nm处测定吸收值。同时,以氢氧化钠溶液2.0 ml,加氯化铵溶液0.1 ml,混匀后做空白。将茶碱浓度对其吸收值进行线性回归,求出标准曲线方程。

1.2.4 回收率试验

精密取5份无药空白血清2.90 ml,各置于50 ml分液漏斗内,分别加入300.24、450.36、600.48、900.72、1200.96 mg/L的茶碱溶液0.10 ml。按1.2.3项下的方法提取和测定,将吸收值代入标准曲线方程计算浓度,求出回收率。

1.2.5 精密度试验

保留回收率试验的测定样品,分别于2、4、8、12 h后再次测定,将5次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求出相对标准差。

2 结果

2.1 标准曲线方程,见表1。

注:C=55.865 9A-0.011 2(r=0.999 2,n=6)

2.2 回收率试验,见表2。

注:平均回收率是98.61%(RSD=2.09%,n=5)

2.3 精密度试验,见表3。

注:相对标准差(变异系数)平均值2.83%(RSD=7.65%,n=5)

3 讨论

茶碱的有效血药浓度(儿童及成人)一般是10~20 mg/L,在血液中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约65%[4],故实验以血清为样本,浓度范围取5~40 mg/L。空白血清中含有相当于0.5~1.0 mg/L茶碱的本底吸收峰,可先求出一批无药空白血清的本底吸收峰均值,待测定样品时以测定值减去本底值做为样品的结果。以氯化铵溶液调节碱液提取液的pH值,是为了避免巴比妥类药物对测定的干扰。可可碱、磺胺类药物和保泰松等也会干扰本测定。本方法的用血量和试剂量均偏大,有待改进。

参考文献

[1]罗兰.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茶碱血药浓度.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0,23(4):351.

[2]肖桂珍.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碱的血药浓度.中国药师,1998,1(2):80.

[3]熊先墉.紫外分光光度法临床监测氨茶碱血药浓度的探讨.成都医药,1995,21(3):141.

紫外分光光度法 篇10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UV-22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公司) ;AX205分析天平 (METTLER TOLEDO公司) ;DK-S26型电热恒温水浴锅 (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R206旋转蒸发器 (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 。

1.2 试药

普乐安片 (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β-谷甾醇对照品 (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 供含量测定用, 批号:16-2001) , 高氯酸、香草醛、冰醋酸、氯仿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β-谷甾醇对照品10.13mg于10mL量瓶中, 加三氯甲烷适量使溶解, 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精密移取1.0mL于10mL量瓶中, 用三氯甲烷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得, 浓度为0.1013mg/mL。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普乐安片若干, 用润湿的洁净纱布小心擦去表面薄膜衣层, 70℃减压干燥2 h, 置研钵中研磨成粉, 过80目筛, 称取本品0.5 g, 精密称定, 置具塞锥形瓶中, 精密加入50 m L氯仿, 密塞称定重量, 超声处理60 min, 放冷, 再称定重量, 用氯仿补足失重, 摇匀, 滤过。精密移取续滤液10 m L于烧瓶中, 减压蒸干, 加入20 m L 10%氢氧化钠-乙醇溶液, 95℃水浴回流2 h, 放冷, 加入40 m L蒸馏水, 振摇, 混匀, 转移至分液漏斗中, 用正己烷萃取3次, 每次20 m L, 合并正己烷萃取液, 用蒸馏水洗涤正己烷液2次, 每次40 m L, 弃去水层, 正己烷层减压回收至适当体积后, 转移至50 m L量瓶中, 用适量正己烷洗涤烧瓶, 洗涤液并入量瓶中, 用正己烷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得。

2.3 测定条件的选择

2.3.1 测定波长的选择

精密移取0.5mLβ-谷甾醇对照品溶液、1.0 m L供试品溶液于10mL具塞玻璃管中, 85℃水浴挥尽溶剂, 加入0.6mL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 0.8mL高氯酸, 混匀, 密塞, 70℃水浴保温30min, 取出, 流水迅速冷却至室温, 精密加入冰醋酸4.6mL, 摇匀, 随行试剂作空白, 在190~900nm进行波长扫描, 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均在在542nm有最大吸收峰, 故选择542nm为总甾醇含量测定的检测波长。

2.3.2 显色条件的选择

2.3.2. 1 显色反应正交设计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 (34) 正交试验优选显色条件, 正交因素水平表设计见表1。

精密移取0.5mLβ-谷甾醇对照品溶液于10m L具塞玻璃试管中, 85℃水浴挥尽溶剂, 加入不同用量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 0.8mL高氯酸, 混匀, 密塞, 70℃水浴保温30min, 取出, 流水迅速冷却至室温, 精密加入不同用量冰醋酸, 使溶液体积为6.0mL, 摇匀, 随行试剂作空白, 在542nm处测定吸光度值, 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 直观分析显示各因素对显色反应吸光度的作用主次为A>C>B, 最佳显色条件为A3B3C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因素有统计学意义, 而B、C因素无统计学意义;由于显色温度对吸光度无显著影响, 考虑供试品稳定性, 显色温度70℃为佳。

2.3.2. 2 高氯酸用量的选择

参考文献报道, 高氯酸用量对显色反应有较大影响, 故在已选定的显色条件下, 以β-谷甾醇对照品制备供试品溶液, 单独考察不同高氯酸用量对显色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 随着高氯酸用量增加, 吸光度增加, 当用量为1.2 m L时, 吸光度出现下降;用量为0.4 m L时, λmax为545 nm, 用量为1.0 m L时, λmax为541 nm, 可见不同高氯酸用量可引起最大吸收波长及吸光度的变化, 考虑对照品和供试品最大吸收波长的一致性以及供试品的稳定性, 高氯酸用量以0.8 m L为宜。

综上所述, 总甾醇最佳显色条件为:精密移取适量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于10 m L具塞玻璃试管中, 85℃水浴挥尽溶剂, 加入0.6 m L 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 0.8 m L高氯酸, 混匀, 密塞, 70℃水浴保温30 min, 取出, 流水迅速冷却至室温, 精密加入冰醋酸4.6 m L, 摇匀, 随行试剂作空白, 于542 nm测定吸光度。

2.3.2. 3 显色稳定性试验

精密移取0.5mLβ-谷甾醇对照品溶液、1.0 mL供试品溶液于10mL具塞玻璃试管中, 自“85℃水浴挥尽溶剂”起, 按确定的显色条件进行显色, 分别于显色结束10、15、20、25、30 min测定对照品和供试品吸光度变化, 结果表明对照品和供试品在30 min内显色稳定。

2.4 总甾醇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移取0.1013mg/mL的β-谷甾醇对照品溶液0.3、0.4、0.5、0.6、0.7、0.8mL于10mL具塞玻璃试管中, 自“85℃水浴挥尽溶剂”起, 按确定的显色条件进行显色和测定, 以对照品质量和吸收值进行回归计算, 得回归方程Y=-0.062 08+11.033 7 X, r=0.9988, 表明β-谷甾醇在0.03039~0.081 04mg线性关系良好。

2.5 供试品溶液稳定性试验

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自“称取本品0.5 g”起制备供试品溶液, 分别于制备后0、2、4、6、8 h各精密移取1.0mL于10mL具塞玻璃试管中, 自“85℃水浴挥尽溶剂”起, 按确定的显色条件进行显色和测定, 测得不同时间供试品溶液中β-谷甾醇含量见表4, RSD=2.33%, 说明供试品溶液在8h内稳定。

2.6 精密度试验

2.6.1 重复性

取普乐安片适量 (批号:090220) , 按上述含量测定方法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 测得总甾醇的含量分别为2.70%、2.66%、2.64%、2.79%、2.61%、2.70%, 平均含量为2.68%, RSD=2.36%, 表明其重复性良好。

2.6.2 中间精密度

取普乐安片适量 (批号:090220) , 按上述含量测定方法, 于数天内测定总甾醇含量, 分别为2.64%、2.68%、2.71%、2.71%、2.57%、2.55%, 平均含量2.64%, RSD=2.64%, 中间精密度良好。

2.7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普乐安片适量 (批号:090220) , 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称取6份, 每份0.25g, 精密称定, 精密加入β-谷甾醇对照品溶液 (含β-谷甾醇6.626mg) , 自“精密加入50mL氯仿”起, 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按确定的显色条件进行显色和测定, 计算加样回收率, 结果见表5, 表明本法回收率符合要求。

2.8 普乐安片中总甾醇含量测定

取5批不同批号的普乐安片, 按上述含量测定方法测定总甾醇含量, 结果分别为2.44%、2.43%、2.49%、2.46%、2.48%。

3 讨论

3.1 样品溶液的皂化处理

样品溶液如果不进行皂化处理直接按显色条件进行显色, 其最大吸收峰在537 nm, 与对照品最大吸收峰542 nm相差较大, 不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ⅤA[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供试品溶液吸收峰波长的规定。样品经皂化处理后, 吸收峰波长与对照品最大吸收峰波长一致, 符合规定, 故样品需进行皂化处理。

3.2 显色方法的选择

根据文献报道, 选择了Liebermann反应、改良Liebermann-Burchard试剂进行显色反应, 但样品、对照品均存在吸光度变化快, 无明显的显色稳定时间, 故不适合作为本样品甾醇显色方法, 香草醛-高氯酸反应灵敏度高, 显色稳定, 适合作为甾醇含量测定的显色反应。

参考文献

[1]Coleman CI, Hebert JH, Reddy P, et al.The efect of phytosterols onquality of life in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J].Phar-macother, 2002, 22 (11) :1426-1432.

[2]程丽艳, 郑晓亮, 屠凌岚, 等, 植物甾醇对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0, 9 (15) :991-996.

[3]赵国志, 刘喜亮, 刘智锋.植物甾醇及其产品开发利用 (下) [J].粮食与油脂, 2006, (3) :3-8.

[4]徐卓云.植物类制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2006, 5 (5) :41-43.

[5]韩军花.植物甾醇的性质、功能及应用[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1, 28 (5) :285-287.

紫外分光光度法 篇11

关键词:扩散分离;分光光度法;植物;氟;测定

中图分类号:X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8-0028-03

氟化物是重要污染物之一。许多厂矿企业都有含氟废气、废水和废液的排放,造成农作物的污染和危害,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氟污染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快速、准确测定植物体内氟的含量,对于监测和评价氟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分析植物样品中氟的方法主要有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氧瓶燃烧/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温燃烧水解/离子色谱法等[1-4]。本课题建立一种扩散分离—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样品中的氟化物的分析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

7230G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101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塑料扩散盒。

1.2 试剂

硫酸(3+1);硫酸银—硫酸溶液:2 g硫酸银溶于100 mL硫酸(3+1)中;氢氧化钠—无水乙醇溶液:2 g氢氧化钠溶于50 mL无水乙醇中;丙酮;氟试剂溶液:准确称取0.772 g茜素络合指示剂和70 g无水乙酸钠,加少量水微热并加以搅拌使其溶解,再加70 mL冰乙酸,然后加水稀释至1 000 mL,储于棕色瓶中;硝酸镧溶液:准确称取0.860 g硝酸镧,溶于水中,稀释至1 000 mL;混合显色剂:氟试剂∶硝酸镧∶丙酮=1∶1∶3;氟标准储备溶液:试验所用标准储备液浓度均为ρ(F)=1 g/L,是由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提供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氟标准溶液:ρ(F)=5.0 μg/L,由氟标准储备溶液逐级稀释而得。

1.3 试验方法

1.3.1 扩散膜的制备 取塑料扩散盒,于盒盖中央加0.20 mL氢氧化钠—无水乙醇溶液均匀涂布,置于55 ℃恒温箱干燥30 min,在盒盖上形成一层扩散膜,备用。

1.3.2 样品的扩散 称取0.500 0 g样品于塑料扩散盒内,加4.00 mL水,使试样均匀分布。加4.00 mL硫酸银—硫酸溶液,立即盖紧,轻轻摇匀,置于55 ℃恒温箱内保温20 h。

1.3.3 校准溶液系列的配制 取8个塑料扩散盒,分别移取0,0.05,0.10,0.20,0.50,1.00,1.50,2.00 mL氟标准溶液,补加水至4.00 mL,再加4.00 mL硫酸银—硫酸溶液,立即盖紧,轻轻摇匀,置于55 ℃恒温箱内保温20 h。

1.3.4 测定 将扩散盒取出,取下盒盖,用水少量多次地将盒盖内氢氧化钠扩散膜溶解,转移至25 mL具塞比色管中,准确加入5.00 mL混合显色剂,定容至刻度混匀,放置1 h。用2 cm比色皿于620 nm处测定校准溶液和待测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硫酸银—硫酸溶液用量的选择

移取标准溶液1.00 mL,补加水至4.00 mL,依次加入2.00,3.00,4.00,5.00,6.00 mL硫酸银—硫酸溶液,测定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硫酸银—硫酸溶液用量为4.00 mL时,吸光度达最大值;随着硫酸银—硫酸溶液用量的增加,吸光度没有明显变化。所以选择硫酸银—硫酸的用量为4.00 mL。

2.2 混合显色剂用量的选择

移取标准溶液1.00 mL,补加水至4.00 mL,依次加入2.00,3.00,4.00,5.00,6.00 mL混合显色剂,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混合显色剂用量的增加,吸光度明显增大;当混合显色剂用量为4.00 mL时,吸光度达最大值;而后,混合显色剂用量继续增加,吸光度没有明显变化。所以选择混合显色剂的用量为4.00 mL。

2.3 显色时间的选择

在拟定条件下,将样液摇匀,依次显色30,40,50,60,90,120 min后,比色,测定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显色时间的延长,吸光度明显增大;当显色时间为60 min时,吸光度达到极值,2 h内稳定。所以选择显色时间为60 min。

2.4 方法检出限

在最佳试验条件下,测定流程空白12次。吸光度及氟的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

根据表1中数据,经计算,平均值为0.25×10-6,标准偏差s=0.036。以12次测量结果的3倍标准偏差(s)为方法的检出限,計算结果为0.11×10-6。

2.5 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

对4个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分析测定,得到标准值及平行测定6次的值,计算平均值及RE,RSD。结果见表2和表3。

由表2和表3可知:方法准确度RE为-1.73%~5.6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1%~8.97%,加标回收率为94.63%~106.33%。

3 结论

本试验利用氢氧化钠扩散膜吸收植物样品中的氟,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样品中的痕量氟,通过对GBW10015(菠菜)、GBW10016(茶叶)、GBW10020(柑橘叶)、GBW10023(紫菜)这4个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中氟的分析,验证方法的检出限为0.11×10-6,准确度RE为-1.73%~5.6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1%~8.97%,加标回收率为94.63%~106.33%。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结果准确、可靠,前处理无需特殊的装置,适合植物样品中痕量氟的测定。

nlc202309081306

參考文献

[1] 杨倩,史永松.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植物中的氟化物[J].污染防治技术,2004,17(2):56-57.

[2] IRGOLICKJ,RENIUSZ.Determination of fluorine in plant by ion chromatography[J].AnalChem,1984(319):556-559.

[3] WILKESAJ,TALBOTJM.Optimization of total fluoride analysis by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PartⅠ:Silicabased dentalcream[J].PharmaceuticaActaHelvetiae,1996,71(4):273-277.

[4] 赵怀颖,孙德忠,吕庆斌.燃烧水解—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植物样品中氟含量的方法改进[J].岩矿测试,2010,29(1):39-42.

Abstract: This experiment has determined the Trace Fluoride in plant samples by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by use of Fluoride absorption by diffusion barriers of Sodium Hydroxide. By analyzing Fluoride in national 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s including GBW10015(Spinach), GBW10016(Tea), GBW10020(Citrus leaves), GBW10023(Laver), we detected that the limit was 0.11×10-6,degree of accuracy(RE) was -1.73%~5.60%,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rivation(RSD) was 2.31%~8.97% and adding standard recovery was 94.63%~106.33%. This method was suitable for the Trace Fluoride determination in plant samples due to its simple operation and liable result without special unit in pretreatment.

Key words: diffusive separation;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plant; Fluoride; determination

紫外分光光度法 篇12

无机纳米材料C60作为抗癌药物载体具有载药量大、控释性好、组织靶向性强的特点, 建立C60/卡铂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以增强卡铂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提高肿瘤细胞外周与胞内的药物浓度, 从而达到提高药效, 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

目前, 卡铂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6~8]和原子吸收光谱[9,10], 这2种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较强的专属性, 但仪器价格昂贵、重现性欠佳。还有报道采用二阶导数光谱法[11]、络合分光光度法[12,13]、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发射光谱法[14]对卡铂含量进行测定, 但这些方法因样品预处理过程复杂、样品耗量大、检测时间长等问题而没有被广泛采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中卡铂含量的测定不仅要求方法灵敏、准确、专属, 还要考虑C60本身的吸附性可能对仪器造成的损害和背景干扰问题。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单、迅速、经济的特点, 准确性和重复性良好, 吸附于比色池中的C60易于去除不会对仪器造成严重损害, 同时C60在紫外光区内无强吸收, 不会对卡铂的测定造成干扰。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卡铂分析方法, 以用于测定卡铂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含量, 为卡铂的药物开发打下基础。

1 仪器与试剂

UNIC28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尤尼柯仪器有限公司) , KQ-500DE数控超声清洗器 (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 AC-120S精密电子分析天平 (德国Sartorius公司) , 卡铂 (北京偶合科技有限公司, 纯度≥98%) , C60 (濮阳市永新富勒烯科技有限公司, 纯度99.9%) , 5%葡萄糖注射液 (石家庄四药集团)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检测条件

起始波长:800nm, 终止波长:190nm, 扫描间隔:1.0nm, 参比溶剂:5%葡萄糖注射液。图1为卡铂在5%葡萄糖溶液中的紫外吸收光谱, 最大吸收峰位置为229nm。

2.2 线性关系考察

精确称取卡铂样品2.8mg, 用25m L 5%葡萄糖注射液定溶, 超声10min使卡铂充分溶解, 得到浓度为112μg/m L样品, 作为母液备用。配制浓度为64μg/m L、32μg/m L、25.6μg/m L、19.2μg/m L、12.8μg/m L、6.4μg/m L、3.2μg/m L、1.6μg/m L、0.64μg/m L的待测样品, 分别取上述样品3m L于比色池中, 在229nm处测定吸光度值, 每个样品平行测定3次。以样品浓度 (C, μg/m L) 为横坐标, 吸光度值 (A) 为纵坐标, 做线性回归, 得到标准曲线方程A=0.0105C+0.0082 (R2=0.9984) , 结果表明在0.64~64μg/m L范围内, 卡铂浓度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3 精密度测定

精确称取1.2mg卡铂, 用30m L 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 配制浓度为40μg/m L的待测样品, 在229nm处连续平行测定6次, 记录吸光度值。结果:6次测定的吸光度值RSD=0.13%, 表明方法精密度良好。

2.4 稳定性测定

取2.3中所配浓度为40μg/m L的溶液, 室温条件下避光保存, 每天测定一次, 连续测定5天。5天检测结果的RSD=0.63%, 说明在卡铂在5%葡萄糖溶液中室温条件下避光保存较为稳定, 未出现显著降解。

2.5 重复性测定

重新称取6份质量为1.2mg的卡铂样品, 如2.3所述方法配制浓度为40μg/m L的待测样, 测定6份样品的吸光度值, 分析批内变异情况。结果RSD=1.69%, 表明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2.6 回收率测定

精确称取卡铂2.0mg, 按高、中、低水平配成浓度为80μg/m L、40μg/m L、20μg/m L的待测样品, 每日测定3次, 连续检测3天, 根据吸光度值和2.2项所得标准曲线计算回收率, 见表1。实验结果表明, 卡铂的日内回收率为95.96%~96.93%, 日间回收率为95.68%~97.53%, 说明回收率良好。

2.7 载药量测定

精确称取C60 10.0mg、卡铂24mg于锥形瓶中,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 L, 避光搅拌24h, 以16000r/min离心8min, 收集上清液并稀释10倍, 在229nm处测定吸光度值, 按照公式:

(m游离药量=C×稀释倍数×稀释体积, C为测定吸光度值代入2.2项标准曲线方程计算结果) 。实验结果 (见表2) 。

3 讨论

上一篇: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下一篇:中职计算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