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机构

2024-09-23

定向机构(精选3篇)

定向机构 篇1

一、引言

2006年5月6日, 随着证监会《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发布, 我国资本市场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 使原先占主导地位的配股被定向增发所替代, 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首选。定向增发是指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 发行对象不得超过10人, 并且发行价格不得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市价的90%, 同时定向增发有1~3年的禁售期, 在此期间内定向增发股票持有者不得将其股票转让。定向增发具有其他融资方式不可比拟的优点:融资门槛低、手续简单、发行费用少、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整体价值和整体业绩, 实现公司的战略目的。根据国泰安数据库, 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 2011年有168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再融资, 其中采取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有158家, 占全部融资企业数量的比例高达94.05%;2012年共有151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再融资, 其中采取定向增发的公司有146家, 占全部融资企业数量的96.69%, 可见定向增发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然而近几年来, 大股东利用其绝对的控股地位和信息优势, 在增发前进行盈余管理, 人为地压低增发价格, 注入劣质资产, 以较少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增发后又进行高额的股利分红, 恶意派现, 使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逐渐下滑, 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而机构投资者作为介于内部股东与外部中小投资者之间的第三方力量, 与个人投资者相比, 他们拥有资源优势和专业能力, 在与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及大股东的制衡中占据优势 (姚颐、刘志远、王健, 2007) 。王琨和肖星 (2005) 研究发现, 机构投资者持股能有效降低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程度, 这说明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已经参与了公司治理, 并在客观上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因此, 本文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出发, 研究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对增发价格的影响以及增发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在解禁期后改变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证明机构投资者参与到定向增发中能够有效牵制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 发挥一定的监督与制衡的作用。

二、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增发价格是定向增发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价格的高低关系到新老股东的切身利益。在定价问题上, 证监会规定“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90%”, 而定价基准日既可以是董事会决议公告日, 也可以是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或者是发行期的首日, 这一规定给了上市公司在自行定价方面很大的自主权, 也使得增发价格成了利益相关者进行利益输送的手段之一。章卫东 (2013) 发现上市公司由大股东控制时, 大股东有更强烈的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股权再融资的发行价格, 从而使大股东获得更丰厚的私人利益。郑琦 (2008) 发现上市公司分别向大股东和一般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时, 发行价格存在显著差异, 进一步发现完全向大股东定向增发的发行价格最低, 而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显著提高了发行价格。Krishnamurthy (2005) 把发行对象分为机构投资者和非机构投资者, 在研究中发现对非机构投资者增发的价格折扣率大于对机构投资者增发的价格折扣率。章卫东和李德忠 (2008) 验证了定向增发新股折扣率与增发对象的身份之间存在关系, 参与增发投资者的身份对新股定价有显著影响。然而, 俞静和徐斌 (2009) 认为不同发行对象的发行折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同次发行不同价格”的定价机制, 当排除这些“同股不同价”的样本, 对控股股东和对机构投资者的发行折扣并不存在差异。他们认为增发价格折价率的高低与机构投资者参与与否并不相关。本文认为, 如果定向增发仅面向大股东, 较低的发行价能使大股东花费较少的成本而取得较高的收益, 从而大股东有强烈的动机人为地压低发行价格;当机构投资者参与到定向增发中, 由于竞争机制, 大股东为了筹集到更多的资金, 通常会提高发行价。因此, 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假设1: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定向增发, 其发行价较高。

机构投资者认购的定向增发新股有12个月的禁售期, 当解除锁定后其持股比例一般会发生变化。Grossman和Hart (1980) 、Gillan和Starks (2001) 发现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的业绩存在正相关关系, 由于其具有资源优势和规模优势, 拥有专业的知识与能力, 能够及时获取信息, 所以与中小投资者相比, 机构投资者有能力以较少的成本获取较高的监督回报, 也更愿意积极参与和监督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Hertzel (2006) 比较了定向增发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上升的公司与增发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下降的公司, 发现增发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上升的公司绩效要显著好于增发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下降的公司。周运兰和李子珺 (2013) 发现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价值发现者”的角色, 能有效改善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汪金龙 (2007) 验证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正相关关系, 并认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能够缓解公司股权过于集中或分散的局面, 同时机构投资者影响公司的治理和相关决策, 促进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本文认为, 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当持股比例上升时, 机构投资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 往往会对大股东实施有效的监督, 并且也具备参与到公司治理中的愿望和能力, 促使大股东为改善公司作出努力, 防止其任意侵占资金进行利益输送, 使公司朝着正常的方向经营, 从而提高公司经营绩效;相反, 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下降, 则大股东会利用其绝对的控股地位进行各项“掏空”活动, 人为地操纵利润以及过度分配现金股利, 恶意侵占资金, 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使公司的经营绩效越来越差。因此, 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2: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择

本文从国泰安数据库选取了2006年5月7日~2012年12月31日之间实施了定向增发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原始样本, 并对样本作了如下筛选: (1) 剔除金融保险类的上市公司; (2) 剔除ST公司的样本; (3) 剔除缺乏相关财务数据的公司及极端值的影响。最后我们获得了654个有效研究样本。

(二) 变量定义与模型建立

对于假设1, 我们引入被解释变量Discount来衡量定向增发的折价水平, Discount= (定向增发价格-定向增发公告日前一日股票收盘价) /定向增发公告日前一日股票收盘价;解释变量Instves为虚拟变量, 表示机构投资者是否参与定向增发, 当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时, Instves取1, 否则取0;同时引入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Size、增发规模Proceeds、增发比例Fraction和公司成长性Tobin’s Q。

因此, 本文通过构建模型 (1) 来检验假设1:

对于假设2, 引入被解释变量净资产收益率年度间的变化△Roe来衡量公司经营绩效的年度变化方向, 当本年度Roe相对于上一年度Roe增加时, △Roe取正, 当本年度Roe相对于上一年度Roe减少时, △Roe取负;解释变量△Change表示机构投资者年度持股比例的变化方向, 其中机构投资者年度间持股比例上升, 是指上市公司全部机构投资者的本年持股比例相对于上一年持股比例有所增加, △Change取正;机构投资者年度间持股比例下降, 是指上市公司全部机构投资者的本年持股比例相对于上一年持股比例有所减少, △Change取负;为了控制其他影响Roe的因素, 引入控制变量公司规模Size、财务杠杆Lev、盈利能力Nir和公司成长性Tobin’s Q。

因此通过构建模型 (2) 来检验假设2: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由表1的描述性统计可知, 样本的定向增发折价率Discount的均值为负, 表明大部分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定向增发股票为溢价发行, 且该溢价比例均值达20.6%, 异于单独对大股东进行定向增发的折价现象。这意味着当机构投资者参与到定向增发中时, 上市公司倾向于提高发行价, 从而为公司募集更多的资金。净资产收益率年度间的变化△Roe的最小值为-1.500, 最大值为45.760, 表明样本公司之间经营绩效变化的差异明显。

由表2的回归结果可见, 模型1中的虚拟变量Instves的系数和T值分别为-0.0625和-2.792, 且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表明机构投资者是否参与定向增发与定向增发的折价水平显著负相关, 当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时, 折价水平较低, 此时发行价较高, 因此假设1得到验证;其次, 公司规模与折价显著正相关, 这是由于公司规模增大, 大股东想要通过定向增发压低股票价格来维持控制权的动机越大。模型2中△Change的系数和T值分别为0.1258和-3.804, 且在1%的水平上与△Roe显著正相关, 表明当机构投资者年度间的持股比例上升时, 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增加, 机构投资者年度间持股比例下降时, 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减少。因此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 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中, 通过发挥“价值发现”和制衡公司大股东的功能, 使得公司经营绩效得到提升同时降低了大股东通过资产转移、过量派发股利导致公司绩效下降的可能性, 从而使假设2得到验证。

五、稳健性检验

为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在假设1定向增发折价水平Discount的表达式中, 用定向增发公告日前20日股票收盘价的均价替代定向增发公告日前一日股票收盘价, 即Discount= (定向增发价格-定向增发公告日前20日股票收盘价的均价) /定向增发公告日前20日股票收盘价的均价, 结果显示, 替代后的研究结果与本文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p<0.01, **p<0.05, *p<0.1 t-statistics in brackets

Demsetz和Lehn (1985) 、Cready (1994) 、Wahal和Mc Connell (2000) 等的研究表明, 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存在内生性问题, 因此建立以下模型控制内生性问题, 以进一步检验结论的稳健性, 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下, 得出的结论与本文结论一致。

六、总结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 证明了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中, 有机构投资者参与的上市公司其发行价较高, 并且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 应鼓励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中更多地引入机构投资者, 加强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度, 以削弱大股东的控股权地位, 制约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 防止其为了私人利益而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同时也能使机构投资者有效地监督大股东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运转, 改善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结构, 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正常发展。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在研究发行价时仅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出发, 而未考虑到大股东及中小投资者对发行价的影响, 同时公司的经营绩效可能会受到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生命周期等的影响, 在研究中并未考虑这些因素, 这可以作为接下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摘要:企业定向增发的对象主要分为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 本文通过选取20062012年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分析机构投资者对增发价格折价率的影响及其在解除锁定后持股比例变化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证明:有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定向增发折价率较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证明了机构投资者对大股东具有监督制衡的作用。

关键词:定向增发,机构投资者,增发折价,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1]孙贺捷, 黄建川.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扣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会计, 2012, (7) .

[2]顾馨, 李双杰.定向增发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J].企业经济, 2012, (3) .

[3]耿建新, 吕跃金, 邹小平.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长期业绩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1.

[4]王琨, 肖星.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关联方占用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05.

[5]姚颐, 刘志远, 王健.股权分置改革、机构投资者与投资者保护[J].金融研究, 2007, (11) .

[6]章卫东, 邹斌, 廖义刚.定向增发股份解锁后机构投资者减持行为与盈余管理—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解锁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 2011, (12) :63-69.

[7]石美娟, 童卫华.机构投资者提升公司价值吗—来自后股改时期的经验数据[J].金融究, 2009, (10) :150-161.

[8]高雷, 张杰.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 2008, (9) :64-72.

[9]薛爽, 郑琦.盈余质量与定向增发股份解锁后机构投资者的减持行为[J].财经研究, 2010, (11) :93-103.

定向机构 篇2

关于印发《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金[2014]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2009年以来,财政部门积极落实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三农”,支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总体效果良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67号),为巩固和扩大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效果,我部对有关内容进行了细化和完善,现印发《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管理办法》,请遵照执行。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及时报告我部(金融司)。

财政部

2014年3月11日

附件:

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主动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稳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以下简称补贴资金)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符合规定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可按照本办法规定,获得财政补贴资金支持。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批准设立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3类农村金融机构。

本办法所称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是指由银监会统计和认定的西部偏远地区乡(镇),名单由财政部另行发布。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存(贷)款平均余额,是指金融机构(网点)在内每个月末的存(贷)款余额平均值,即每个月末的存(贷)款余额之和除以月数。如果金融机构(网点)为当年新设,则存(贷)款平均余额为自其开业之月(含)起的每个月末的存(贷)款余额平均值。本办法所称月末贷款余额,是指金融机构在每个月末的各项贷款余额,不包括金融机构的票据贴现,以及自上开始以来从其他机构受让的信贷资产。具体统计口径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制度》及相关规定为准。

本办法所称年平均存贷比,是指金融机构当年的贷款平均余额与存款平均余额之比。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涉农贷款,是指符合《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银发〔2007〕246号)规定的涉农贷款,不包括金融机构的票据贴现,以及自上开始以来从其他机构受让的信贷资产。

本办法所称小微企业,是指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规定的小型、微型企业。

第六条 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工作,遵循政府扶持、商业运作、风险可控、管理到位的基本原则。

政府扶持,是指财政部建立定向费用补贴制度,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实现持续发展。商业运作,是指金融机构按商业经营规律,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风险可控,是指金融机构在加大贷款投放的同时,应当加强内部管理,改善经营指标,控制相关风险。

管理到位,是指财政部门规范补贴资金管理,严格审核,及时拨付,加强监督检查,保证资金安全和政策实施效果。第二章 补贴条件和标准

第七条 对符合下列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财政部门按其当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

(一)当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

(二)村镇银行的年均存贷比高于50%(含);

(三)当年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余额占全部贷款平均余额的比例高于70%(含);

(四)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对西部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财政部门按其当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重复享受补贴。

第八条 补贴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照规定的比例分担。东、中、西部地区的中央地方分担比例分别为7:

3、8:

2、9:1。

第九条 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可享受补贴政策的期限,分别为自该机构开业当年(含)起的3、4、5年内。如果农村金融机构开业时间晚于当年的6月30日,享受补贴政策的期限从开业次年起开始计算。农村金融机构开业超过享受补贴政策的年数后,无论该机构是否曾经获得过补贴,都不再享受补贴。东、中、西部地区划分标准按照《关于明确东中西部地区划分的意见》(财办预〔2005〕5号)规定执行。第十条 对以下几类贷款不予补贴。

(一)当年任一时点单户贷款余额超过500万元的贷款;

(二)注册地位于县级(含县、县级市、县级区,不含县级以上城市的中心区)以下区域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在注册地所属县级区域以外发放的贷款;

(三)注册地位于县级以上区域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网点在所处县级区域以外发放的贷款;

(四)西部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在其所在乡(镇)以外发放的贷款。

第十一条 补贴资金于下一拨付,纳入金融机构收入统一核算。第三章 补贴资金预算管理

第十二条 财政部根据全国农村金融机构当年贷款平均余额预测和规定的补贴标准,安排专项补贴资金,列入下一中央财政预算。补贴资金原则上在预算安排额度内据实列支。第十三条 财政部每年向省级财政部门拨付补贴资金,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按规定转拨,由县级财政部门向金融机构拨付。

第十四条 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关于财政资金管理的规定,做好本级财政承担资金的预算安排工作,并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第十五条 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于拨付补贴资金后,及时编制补贴资金的审核、拨付和使用报告,经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审核后,于财政部拨付补贴资金后3个月内报财政部备案。

第四章 补贴资金的申请、审核和拨付

第十六条 金融机构按年向县级财政部门申请补贴资金。

第十七条 金融机构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和财政部规定的补贴比例,计算贷款平均余额和相应的补贴资金,向所在地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在县域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以金融机构法人为单位申请;其他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的分支机构,以县级分支机构为单位汇总申请。

第十八条 补贴资金的申请、审核和拨付,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金融机构应当于下一2月20日前,向县级财政部门报送补贴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补贴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应当反映当年贷款发放额、当年存款和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幅、申请补贴资金金额、村镇银行年均存贷比等数据。

不符合补贴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向县级财政部门报送贷款情况表,包括但不限于当年存款和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幅等情况,作为今后财政部门审核拨付补贴资金的依据。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金融机构的补贴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应当反映本机构在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各网点的当年贷款发放额、当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幅、申请补贴资金金额等数据,并附银行业监管部门对该机构在当地设立网点的批复。

(二)县级财政部门收到金融机构的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后,在15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

(三)县级财政部门向省级财政部门报送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包括金融机构的补贴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本县贷款发放和补贴资金情况表(见表2)和县级财政部门审核意见等。

(四)省级财政部门对补贴资金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汇总后,送专员办审核。

(五)专员办收到省级财政部门的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后,在3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并送省级财政部门。

(六)省级财政部门在5月31日之前向财政部报送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包括本省和各县贷款发放和补贴情况表(见表1及表2),并附专员办审核意见。

(七)财政部审核后,据实向省级财政部门拨付补贴资金。

(八)省级财政部门收到财政部拨付的补贴资金后,在10个工作日内将中央补贴资金和本级承担的补贴资金逐级转拨。

(九)县级财政部门收到补贴资金后,在10个工作日内将补贴资金支付给金融机构。

(十)需经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转拨补贴资金的地方财政部门,应当在报经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后,5个工作日内转拨补贴资金。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金融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国家金融企业财务制度,认真如实统计和上报本机构贷款发放和余额情况。每季度终了后10个工作日内,金融机构应当向县级财政部门报送本机构该季度每月的贷款发放额和月末余额等数据,作为财政部门审核拨付补贴资金的依据。第二十条 地方财政部门对行政区划内金融机构的补贴申请工作进行指导,做好补贴资金审核拨付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对补贴资金审核拨付工作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反映,保证财政补贴政策落到实处。

第二十一条 专员办对辖区内金融机构贷款和各项监管指标完成情况认真审核,出具意见作为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审核拨付补贴资金的依据。

专员办应当加强对补贴资金拨付和使用的监督检查,规范审核拨付程序,保证补贴资金专项使用。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不定期对补贴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对补贴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作为调整政策的依据之一。

第二十三条 金融机构虚报材料,骗取财政补贴资金的,财政部门应当追回补贴资金,并按规定予以处罚。处罚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取消补贴资格、追回以往已拨补贴资金、通报当地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等。

第二十四条 金融机构不执行国家金融企业财务制度和不按时报送相关数据的,地方财政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暂不出具补贴资金审核意见,或取消其获得补贴的资格。

第二十五条 财政部门和专员办未认真履行审核职责,导致金融机构虚报材料骗取补贴资金,或者挪用补贴资金的,上级财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追回已拨资金,并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地方财政部门不按规定安排和及时拨付补贴资金的,上级财政部门应当督促其限期整改。未能限期整改的,上级财政部门可暂停或取消该地区享受政策的资格。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4年4月11日起施行,财政部2010年印发的《中央财政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金〔2010〕42号)同时废止。附表:1.省(区、市)金融机构贷款发放及补贴情况表 2.县(市、区)金融机构贷款发放及补贴情况表

定向机构 篇3

1 家系定向构建

1.1 全同胞家系定向构建

1.1.1 亲蟹来源与选择

2008年11月30日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选育的F4代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在江苏高淳进行养殖的群体中(简称G),根据长江中华绒螯蟹形态学特征,选育育种的生物学指标选择个体硕大、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性腺发育良好的中华绒螯蟹作为家系构建的亲本,雌性亲本平均规格160 g以上,雄性亲本200 g以上。雌雄比例1∶1,雌雄各20只(见表1、表2)。

1.1.2 亲蟹暂养与育肥

将选择的雌雄亲蟹送至沿海育苗场,雌雄分开放入室外淡水土池中进行暂养。暂养期间每天投新鲜活沙蚕,投喂量为暂养亲蟹体重的5%左右,每天一次,通过暂养以促进亲蟹育肥,性腺进一步发育,以确保获得较大抱卵量。

1.1.3 亲蟹定向交配

通过近25 d的淡水暂养,根据天气水温变化,暂养亲蟹发育状况,在2008年12月25日分别抽水干池捕捉亲蟹,净水冲洗,分别测量各项生物学指标,检查各项生长性状后,依次编号按雌雄1∶1次放入预先准备完善的室外小土池中,进行一对一配对。室外定向交配小土池为前10d新开挖的大小为1 m×1 m×0.8 m,交配前2 d注入50 cm盐度为20左右的过滤海水,每池四周采用黑色聚乙烯薄膜围隔以防逃逸窜池。交配期水温为6~8℃之间。对放入交配小池的亲蟹每天继续投放鲜活沙蚕,交配期间为确保交配成功,尽量减少各种干扰,7 d后可见雌雄顺利配对抱卵。

1.1.4 抱卵蟹越冬管理

经过两周的定向交配,2009年1月5日,逐池抽水捕捉亲蟹,并逐只检查雌蟹交配抱卵情况,依次检查编号抱卵良好的抱卵蟹,分别在左或右侧的第三步足的底节与基节之间扎上各种颜色的彩绳以作为相应标记,雄蟹则相应采集制作标本以备后续研究用材料。此次共选择雌雄亲蟹各20只,交配成功率100%,检查标记的20只抱卵蟹全部放入室外一只2×667 m2土池中进行越冬饲养,越冬饲养期盐度保持在22~23之间,水深120 cm以上,严冬季节破冰增氧,不定期、不定时投喂活沙蚕、鲜鱼。

1.2 半同胞家系定向构建

1.2.1 亲蟹来源与选择

为研究探明不同来源中华绒螯蟹群体的遗传特性与育种价值,本试验根据当前江苏养殖中华绒螯蟹主要群体种质现状特选择三大类中华绒螯蟹群体作为构建中华绒螯蟹家系的奠基群体。一为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正在选育的“苏蟹一号”F4代中华绒螯蟹群体(简称S),二为长江干流南京段的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群体(简称C),三为江苏沿海射阳河口的洄游野生中华绒螯蟹群体(简称Y)。其中“苏蟹一号”选育群体雌雄蟹各20只,长江野生雌性蟹20只,射阳河野生中华绒螯蟹雌性亲蟹20只,另选择2只特大规格雄性亲蟹,具体生物学指标见表3、表4。三类群体亲蟹选择时间均在2008年11月中旬。

1.2.2 亲蟹标记与暂养

对选择的三大类群体中华绒螯蟹,分别在中华绒螯蟹左侧的第三步足底节、基节、座节三节之间扎系不同颜色绳带双节环,以相互区别。将扎系不同绳带节环的雌蟹、雄蟹分别放入室外淡水土池进行暂养,暂养方法与全同胞家系中华绒螯蟹相同。

1.2.3 亲蟹定向交配

经过20 d的暂养2008年12月10日,抽水干塘捕捉亲蟹,经检查挑选雌雄各16只进行定向交配。根据不同颜色环带标记,按照雌雄3∶1的配比,将各自选择配对亲蟹放入直径50 cm、高60 cm聚乙烯软塑编制的圆形网笼中,将装有一雄三雌配比的中华绒螯蟹网笼沉入室外土池,网笼底部入泥3~5 cm,顶部露出水面10~20cm。室外土池面积2×667m2,水深30 cm,海水盐度22左右,定向交配期间,每天下午投喂鲜带鱼块,待发现笼中雌蟹抱卵后,随即捕取雄蟹,进入越冬饲养管理。

1.2.4 抱卵蟹越冬管理

经过30 d的定向笼配,共获得抱卵蟹45只,其中F4代中华绒螯蟹12只,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12只,射阳河洄游蟹21只。将获得的抱卵蟹放入土池进行越冬饲养,方法与全同胞家系中华绒螯蟹同。

2 家系蟹苗定向繁育

2.1 全同胞家系蟹苗定向繁育

2.1.1 抱卵蟹的选择

采取自然同步发育的方式,促使越冬后的抱卵蟹自然进入生长发育期,对9只抱卵蟹经再次选择,挑选附肢齐全、抱卵量大的6只进行定向育苗。

2.1.2 育苗池清塘(放幼前准备工作)

根据一只抱卵蟹一只育苗池的设计要求,选择靠近主渠道边的依次邻近的6只室外土池,选择的土池面积一致均为2×667 m2,形状一致,均为南北向长方形,水位一致调控水深为1.2 m,育苗海水盐度一致,均为22~23。清塘消毒时间一致,药物相同,剂量相等,均采用漂白粉消毒,育苗池中均不设置其他辅助性装置。清塘消毒等放幼前准备工作均在4月12日结束,即放幼前5 d。

2.1.3 定池放幼

根据选择的6只抱卵蟹卵粒发育情况,按照一池一只蟹的育苗原则,将卵粒转淡灰色的抱卵蟹一只一笼装入直径为20 cm,高50cm的大眼塑料网笼中,扎挂于预先固定于育苗池上风处的木棍上进行定池定点放幼。本试验从4月12日挂笼入池止4月14日放幼结束,共计2 d,放幼成功率100%。

2.1.4 家系蟹苗培育

放幼结束后及时取出挂笼,当天即投喂饵料,整个育苗期全部投喂活轮虫。鲜活轮虫采用专用池塘进行同步培育,以保证当天当时捕捞的轮虫在30 min内投喂完毕,每天投喂2次,早晚各一次,投喂的轮虫量以每天采用250 m L透明广口瓶取样观察育苗池中幼体数量、蜕皮变态发育情况、活力状态及饵料消化程度以及水体中活轮虫现存量来调整饲养措施及轮虫投喂量。整个育苗期间未发生任何病害,蜕皮发育变态同步率高。

2.1.5 蟹苗淡化与出苗

从4月14日放幼结束至5月15日全部变态成大眼幼体,共计30 d,变态进入大眼幼体后继续在室外土池进行强化培育,主要增加饵料投喂量,经过5 d的培育,待受检的大眼幼体能自由从浅水中爬出,表现出较强的活力时即可将海水中的五日龄大眼幼蟹采用灯光诱捕的方法捕捞至预制的1 m×1 m×1 m的聚乙烯网箱中,放入淡水中进行淡化,淡化期2 d,采用每天换水逐次降低盐度的方法,最终完全淡水才可捕捞装箱放养,进行蟹种培育,具体育苗量见表5。

以上育苗量为每池灯光诱捕出的实际出苗量,每池仍有余量的少部分蟹苗未能捕出,故每只抱卵蟹的育苗量应大于实际捕捞量。

2.2 半同胞家系蟹苗定向繁育

2.2.1 抱卵蟹提温催产

3月19日室外暂养池水温3~5℃时,经干塘捕获计39只抱卵蟹,放入塑料大棚温室土池进行自然提温催产。催产期间盐度保持在22~25之间,水温调控在8~12℃,比同期室外天然水温高3~5℃。每天按暂养催产抱卵蟹体重的3%投喂鲜海水鱼。4月6日从大棚催产池中干塘捕获抱卵蟹为20只,提温催产平均成活率51%,其中选育系5只、长江系5只、自选系10只。

2.2.2 育苗池与育苗网箱

育苗池条件:室外土池,东西向长方形,面积10×667 m2,水深2 m,盐度23,离池底20 cm处东西向铺设微孔增氧管,进行增氧。育苗池塘的修整、清塘消毒、育苗期管理与全同胞家系中华绒螯蟹育苗基本相同。不同处主要在于育苗期采用微孔增氧、不定期换水等。育苗网箱设置:育苗网箱敞口式,采用聚乙烯(3×3)、网布(10号)缝制锁边而成,规格为:3 m×2 m×1.5 m,本次试验实际每箱育苗水体为7 m3。

本次试验共用网箱20只,网箱架设根据池塘形状、水深而定,四角采用竹竿固定,四只竹竿插入离岸10 m之处,东西向依次设置,箱底离底20 cm,箱上纲离水面30 cm以上,以免风浪刮起产生逃逸。为确保整个育苗期间有较高溶氧,每箱架设充气石一只进行充气增氧。每箱依次从东向西编号。网箱架设工作在放幼前3 d结束,以确保放幼工作顺利进行。

2.2.3 定箱放幼

根据抱卵蟹的胚胎发育及天气预报情况,将依次编号在册的三大类家系抱卵蟹按一只一笼一箱的试验要求,装笼挂入箱中放幼。本试验共选择20只抱卵蟹进行育苗,其中选育系5只,长江系5只,自选系10只,入笼挂箱放幼从4月6日开始至4月10日结束,放幼持续时间5 d,放幼时天气晴朗,水温维持在15~18℃。放幼期间每天仍保持向笼中投鲜鱼,本次放幼成功率100%,待检查笼中抱卵蟹放幼完毕后,分别编号对册采集保存留用。

2.2.4 蟹苗培育

待放幼完毕将抱卵蟹取出后,即刻开始投饵。前3 d主要投酵母片加鲜活轮虫,每天5次以上。3 d后即转以投鲜活轮虫为主,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24 h,待变大眼幼体后以轮虫加鱼糜。育苗期间要箱体内水质较高的溶氧水平。进入5月份,育苗网箱体由于长时间的投饵造成网眼堵塞,此时为确保育苗水质的良好,采用每天15:00对育苗池塘进行换水,每次换水1/3,在进水时采用进水泵口对育苗网箱倾斜轻冲,以充分利用自然水力洗刷网箱四周,以有效加速育苗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最大限度保证箱内较好的水质,以提高育苗成活率。育苗期间每天用250 m L广口瓶逐箱打样检查各网箱内幼体数量、活力强度、发育变态期、摄食消化疾病发生等状况,以便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与饵料数量。

2.2.5 淡化出苗

本次育苗试验从4月9日放幼完至5月9日各箱开始见大眼幼体历时30 d,从各箱见大眼幼体5 d后于5月13日将各箱内大眼幼体依次捕捞放入订制的规格为1 m×1 m×1 m聚乙烯小网箱中进行集中淡化,具体淡化过程与饲养管理方法与全同胞家系相同。

20只育苗网箱在育苗期间由于天气突然刮大风造成育苗网箱漂浮卷起,至5月15日共成功育苗14只,其中选育系4只,长江系4只,自选系6只,具体收获情况见表6。

3 小结与讨论

3.1 中华绒螯蟹家系定向构建策略

高焕等[8]认为在中国对虾的品种选育中,要求尽快建立半同胞家系以估测遗传育种值,最大程度的建立半同胞家系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自然条件情况下的交配它们获得了一定数目的全同胞家系。

本试验采用的技术方法,通过人工控制自然交尾条件,在分别保持中华绒螯蟹雌雄1∶1、3∶1的交配比率下,确保获得批量交配并成功产生子代的雌蟹,为建立全同胞家系、半同胞家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和思路。获得的结果,为大规模建立中华绒螯蟹全同胞家系与半同胞家系提供了详实的技术路线,即首先在室外淡水土池对选择的亲蟹雌雄分开,群体分开进行强化培育,在自然土池环境下进行中华绒螯蟹选择个体的定向自然交配,然后对抱卵蟹分类进行人工调控环境下的强化饲养管理,以获得定向育苗用的抱卵蟹,从而保证一定数目的全同胞家系、半同胞家系。

3.2 家系蟹苗定向交配繁育方法

本次试验采用的室外土池“坑配”、室外土池“笼配”的定向交配结果来看,无论是交配成功率、交配的时间,还是抱卵量的大小,坑配效果明显优于笼配,但是笼配方式对于大规格亲蟹的抱卵量高低,单只抱卵蟹表面卵与深沉卵的发育差异的适度控制,以有效减低应抱卵量太大后期发育死亡率高,抱卵量越冬饲养死亡率高的现象,对超大规格个体中华绒螯蟹家系的构建是可以起到保障作用,而室外土池坑配则难以适时控制其抱卵量大小。

本试验采用的在同一水体放置相同结构网箱进行育苗,可以使得每个家系在幼体培育的各个阶段的饲养条件尽可能保持一致,减少由于条件不一致造成的各家系间的环境偏差,可以更加准确的对比,注意的是整个育苗期长达30 d,后期网箱布四周附着物较多,不利于箱内外水体交换,极易引起箱内水质恶化,如何调控今后要加强,同时网箱育苗具有成本低、易捕捞等优点。由于本次试验采用的室外土池为2×667 m2一口,尽管育苗成活率高,我们认为今后可探索大土池网隔离的定向育苗方式,做到既可确保育苗较高的成活率又可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本研究通过土池天然海水生态育苗技术创建的优良育种材料和自交系在今后中华绒螯蟹遗传育种中将长期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国范,刘述锅,刘晓.海湾扇贝自交家系的建立和自交效应[J].中国水产科学,2003,10(6):441-445.

[2]李鸿鸣,孙效文.应用大规模家系选育技术促进辽宁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4(1):7-11

[3]胡红浪.现代遗传育种技术初析及启迪[J].中国水产,2006(10):5-6

[4]杨国梁,王军毅,孔杰,等.罗氏沼虾大规模家系构建与培育技术研究[J],2008,29(3):62-66

[5]杨风,张跃环,赵越,等.青蛤家系的建立及早期生长发育的比较[J].水产科学,2008,27(8):390-396

[6]朱清顺,周刚,张彤晴.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良种选育与生态养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7(增刊):83-86

[7]朱清顺,夏爱军,潘建林,等.“苏蟹一号”F3代选育群体的生物学特性分析[J].水产养殖,2008(6):8-12

上一篇:财会实践下一篇:二甲双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