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传染病(共5篇)
家畜传染病 篇1
家畜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相比较, 有其固有的特征:
1 具有特定病原
不同的传染病各有其特异的病原微生物所引起, 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致病性微生物存在。如猪丹毒是有猪丹毒杆菌引起, 口蹄疫则有口蹄疫病毒引起,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 没有新城疫病毒就不会发生新城疫。
2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前者是指疾病可以由病畜传染给具有易感性的健康家畜, 并出现相同的症状。后者则是指在一定适宜条件下, 于一定时间内, 某一地区的易感畜群中有许多家畜被感染, 使传染病蔓延扩散。
3 具有免疫记忆
传染病发展过程中, 由于病原微生物的刺激, 机体产生一系列免疫法应, 以抵抗传染, 从而使耐过或痊愈的家畜, 一般在一定时期内不再感染该种传染病, 亦即具有免疫力。
4 具有阶段性和周期性
家畜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虽然由于疾病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但就其在机体内发生发展过程而言,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同时每一传染病还各具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症状, 在实际工作中, 常按病情轻重和病程长短, 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四种。
家畜传染病 篇2
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一种蚊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多种动物易感,蚊是JEV的.主要传播媒介,猪是该病毒在自然界最重要的贮存和增殖宿主,且可引起仔猪脑炎和种猪繁殖障碍,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作 者:蔡宝祥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 刊 名:兽医导刊 英文刊名:VETERINARY ORIENTATION 年,卷(期):2009 “”(10) 分类号: 关键词:★ 第十三章传染病 教学设计
★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 教学反思研究现状
★ 中学生物教学现状研究
★ 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
★ 概述中国股票市场现状
★ 开题报告国内外研究现状范文
★ 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怎么写?
★ 高中语文素养现状研究论文
家畜传染病 篇3
1 治疗原则
1 治疗和预防相结合
传染病不同与其它疾病, 必须在严格隔离条件下进行治疗, 同时还要做好消毒及其它防疫工作, 以控制其蔓延, 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
1.2 早期治疗与阶段性治疗相结合
由于传染病具有传染性, 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流行, 若传染病的诊断在潜伏期或前驱期就能确立, 不仅能早期治疗, 并能更好地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各个阶段应根据当时的具体反应, 施以所需要的治疗。
1.3 病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相结合
消灭已侵入机体的病原体是治疗措施中最为有效的一环。随着各种抗生素和化学制剂不断地改进与发明, 病因治疗的疗效也日益提高。在与病原体斗争的过程中, 凡家畜出现不利于机体防御机能的反应, 须予以控制和纠正, 这种治疗称为对症治疗。
1.4 综合治疗与个别治疗相结合
机体在病情发展中的反应是多种多样的, 要相应地采取合理的综合措施, 方能加速机体体能的好转, 有利于健康的恢复。
2 治疗方法
2.1 特异疗法
应用高度免疫血清、噬菌体等特异性的生物制剂进行的治疗。这种疗法的特异性很高, 如破伤风血清对治疗破伤风具有特效。高度免疫血清用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牛出血性败血症等的治疗, 一般在发病初期注射足够的数量, 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缺高度免疫血清, 而以耐过动物或人工免疫动物的血清代替时, 虽可起一定的作用, 但用量必须加大。应用血清治疗时要防止引起血清病, 家畜表现为强烈喘气、心脏衰弱、体温和血压下降、骚动不安和出汗、瞳孔散大, 甚至由于呼吸障碍而死亡。急救方法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或其它强心剂。
2.2 抗生素疗法
抗生素为细菌性急性传染病的主要治疗药物, 须按传染病的性质选择使用, 如革兰氏阳性细菌引起的碳疽、猪丹毒等, 可用青霉素;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等, 靠用链霉素治疗。但应正确使用, 开始剂量宜大, 以便消灭病原体, 以后可按病情酌减用量。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的联合应用, 常用于治疗某些细菌性传染病。如链霉素和磺胺嘧啶的协同作用可防止病菌迅速产生对链霉素的耐药性, 这种方法可用于布鲁氏菌病的治疗。合理地应用抗生素是发挥抗生素疗效的重要前提。不要滥用抗生素。
2.3 化学药物疗法
使用有效的化学药物帮助动物机体消灭或抑制病原体的治疗方法, 称为化学疗法。常用的有抗菌范围很广的磺胺类药物、抗菌增效剂和呋喃类药物, 以及治疗马、牛、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九一四”, 治疗结核病的异烟肼 (雷米封) 、对氨基水杨酸钠等。治疗家畜传染病最常用的化学药物有:
2.3.1 磺胺类药物:
这是一类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 可抑制大多数革兰氏阳性和部分阴性细菌, 对放线菌和一些大型病毒以及弓形虫也有一定的作用。
2.3.2 抗菌增效剂:
甲氧苄啶类药是一类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物, 与磺胺类药并用, 能显著增加疗效, 曾称为磺胺增效剂, 后来发现这类药物亦能大大增加某些抗生素的疗效, 故现称抗菌增效剂。国内已大量生产供临诊使用的抗菌增效剂, 有甲氧苄氨嘧啶 (TMP) 和二甲氧苄氨嘧啶 (DVD) , 又称敌菌净等。
2.3.3 喹诺酮类:
又称为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 是一类新合成抗菌药, 该药可口服, 抗菌谱广, 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良好抗菌效果。对厌氧微生物和分枝杆菌也有良好作用。目前还研制出抗支原体喹诺酮。
2.3.4 其他药物:
抗菌药有黄连素、大蒜素等, 这些药物抗菌谱广, 抗菌活性强, 多用于畜禽肠道感染。异烟肼 (雷米封) 等对结核病有一定疗效。
2.3.5 抗病毒感染药物:
近年来抗病毒感染药物有所发展, 但远比抗菌药物少, 毒性一般也较大。抗病毒药物目前应用较多的有: (1) 金刚烷胺盐酸盐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病毒感染; (2) 阿糖腺苷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 且可局部应用和静脉注射用; (3) 三氮唑核苷又称病毒唑, 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白血病病毒、口蹄疫病毒和鼠肝炎病毒等有抗病毒活性。医学临床上证明其对甲型肝炎、流感和疱疹病毒感染有效, 是当前较受重视的一种抗病毒治疗剂, 常作肌肉或静脉滴注。也可口服或作气雾剂喷雾, 用于治疗和预防呼吸道的病毒感染。
2.4 护理疗法
在家畜传染病的治疗工作中, 既要考虑帮助机体消灭或抑制病原体, 消除其致病作用, 又要帮助机体增强一般的抵抗力和调整、恢复生理机能, 促使机体战胜疫病, 恢复健康。
对病畜护理工作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医疗效果的好坏, 是治疗工作的基础。传染病畜的治疗, 应在严格隔离的畜舍中进行;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 夏季注意防暑降温。改善饲养, 多给新鲜、柔软、易消化的饲料。若动物无法自食, 则用胃管灌服米汤、稀粥等流动性食物, 以免家畜因饥饿和缺水而死亡。根据病情的需要, 亦可用注射葡萄糖、维生素或其他营养性物质以维持其生命, 帮助机体渡过难关。
2.5 对症疗法
在传染病治疗中, 为了减缓或消除某些严重的症状, 调节和恢复机体的生理机能而进行的内外科疗法, 均称为对症疗法。如体温升高时, 则用氨基比林或安乃近解热;伴发心脏衰弱时, 则用樟脑、咖啡因或洋地黄强心;咳嗽时则用氯化铵或远志祛痰止咳等。
2.6 中兽医疗法
如用承气汤、白头翁汤、乌梅汤等治疗羔羊痢疾;用白龙散治疗仔猪白痢;用千金散配合其它方法治疗破伤风等, 都有较好的疗效。
3 家畜传染病治疗注意事项
反刍家畜传染性角膜炎的治疗 篇4
1 流行特点
牛、绵羊、山羊、骆驼等均易感染, 以山羊易性感最强。病畜是主要传染源, 病菌存在于眼结膜及分泌物中,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蚊蝇传播。本病呈地方性流行, 风沙较多、气候炎热、蚊蝇较多、长途运输、空气流通不畅、氨气浓度高、紫外线照射等因素都有利于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主要发生于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夏秋季, 并且传播速度快, 一旦发病, 1 周之内可波及全群。
2 症状
多数病例先是1 只眼睛患病, 然后波及另1 只眼睛, 有时一侧发病较重, 另一侧较轻, 个别家畜出现咳嗽、流鼻涕、身体消瘦等。病畜发病初期怕光, 流泪, 眼睑半闭, 眼内角流出浆液、黏液性分泌物, 继之变成脓性物, 上下眼睑肿胀、疼痛, 结膜潮红, 并有树枝状充血, 发生角膜炎, 严重者形成角膜溃疡, 甚至角膜穿孔, 晶状体脱落, 少数形成角膜翳、白斑或造成永久性失明。病程一般21 天左右, 短则7 天, 长则1 个月。
3 防治
3. 1 为了减少本病的发生, 平时要保持圈舍清洁、干燥、通风, 注意消灭蚊蝇等。发现病畜后, 首先采取隔离措施, 对圈舍及病畜接触过的地方用10% ~20% 石灰乳彻底消毒。不放牧, 应在干燥卫生的暗圈中饲养, 避免阳光刺激, 同时要加强护理, 多投喂新鲜青草, 促进眼病尽快痊愈。
3. 2 用生理盐水或3% 硼酸水清洗眼睛, 小心除去眼内异物和分泌物, 3 ~ 5 分钟后, 再用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液涂擦眼睑周围及眼球表面, 每天1 ~ 2次, 直到痊愈。
4 典型病例
家畜传染病 篇5
关键词:家畜传染病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技术,传统授课方法,专业必修课,优势,展望
家畜传染病学是研究动物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的方法的科学, 是兽医学科学生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家畜传染病学实验是促使学生把在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增强动手能力的一门重要的实验课, 其中内容包括鸡白痢、巴氏杆菌、布氏杆菌等20多种细菌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 以及丰富的实习实训内容, 包括观察常见禽病和猪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如在传染病综合大实验中观察禽巴氏杆菌导致的鸡内脏的变化还有其临床症状, 仔猪白痢和仔猪黄痢患猪的临床症状以及内脏的病理变化等, 这些都是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是家畜传染病学的重要内容;因此, 如果让学生在短短的一学期课程中以及实验课中, 充分地掌握课程及实验的各项内容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可以综合利用多种媒体, 有效地表达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现的教学内容, 不仅信息量大, 而且使教学内容化简为易、动静结合, 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教学内容, 创造一个立体化的教学空间;因此,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家畜传染病学实验教学过程, 同时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其直观、生动、形象的作用是家畜传染病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
1 传统教学手段在传染病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课堂上教师用粉笔写板书的同时进行口头讲解, 学生手写记笔记, 课下复习学生只能死记硬背, 书中配备的图片有限, 教师通常为了描述一个病例需要绞尽脑汁来形容, 学生不能够直观地看到病例, 只能靠生硬的理解;因此, 授课效果大打折扣, 学生单靠文字来记忆, 通常一门考试过后, 能想起来的知识大大减少。家畜传染病学实验中一部分是实验室诊断, 如试管凝集实验, 需要判断凝集价, 如100%凝集、75%凝集、50%凝集的情况, 这时需要观察凝集颗粒和液体的清亮程度, 刚开始接触实验的学生很难正确地给出实验结论。在新城疫的免疫监测实验项目中, 常采用的是血凝和血凝抑制实验, 最后结果判断中需要判定病毒的血凝价, 而实验孔中红细胞的沉降必须要和对照组红细胞的沉降情况完全一致, 这就要求学生在做实验之前熟练掌握结果的判断方法。而传统的授课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这几种结果画到黑板上, 而混悬液的浑浊程度只能主观理解, 因此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弊端。
家畜传染病实验涉及到很多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 其中口蹄疫、狂犬病、禽流感等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划分的A类传染病, 这些疾病的诊断操作需要在较高条件的实验室内进行, 并且操作具有较高风险;同时, 实验动物的来源及处理, 操作过程中的防护问题, 一个环节稍有不慎便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 为了安全起见, 现有的条件只能选择普通实验室可操作的病例进行检验。这就造成了很多实验无法开展, 学生能看到、学到的病例很有限。
同时, 进行家畜传染病学综合大实验和教学实习时, 门类品种繁多, 购买诊断试剂成本不断增长, 这是当前的主要问题之一, 即使是最简单的教学实验也面临实验动物和试剂等高昂教学成本的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诊断技术已经是日新月异, 而目前开展的实验项目都是最基础的传统检测技术, 先进的方法所用仪器一般较昂贵, 短期内无法在本科教学中使用。同时实验动物也面临此问题, 无法做到人人参与, 只能用分组观察来解决这一矛盾。
综合以上因素,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引入新的教学手段作为辅助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多媒体技术引入传染病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家畜传染病学实验中存在着种种不足和弊端, 因此寻找一种可以作为传统教学辅助手段的工具迫在眉睫。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现代教育的各个方面。家畜传染病学实验课的这种特殊教学特点,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将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2.1 图文生动, 直观易懂
家畜传染病学综合实验中会进行鸡的巴氏杆菌病的剖检, 要求观察全身各个脏器的病变。在传统教学中, 通常是由教师进行示范讲解, 然后由学生分组动手观察。由于实验动物不足, 学生观察得不是很仔细。如果把健康动物和患病动物对照用照片制成幻灯片提前给学生观看, 把心外膜、腹膜、肠系膜、皮下等有出血斑点的脏器和健康的脏器做对比, 一目了然。同时, 传染病学通常有很多专业术语, 不易讲解和记忆, 如虎斑心等, 如果在课堂上给学生放映图片, 会使枯燥的语言变为生动直观的图像, 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2.2 灵活掌握课件, 降低授课难度, 增加信息量
类似于幻灯片等多媒体技术简单易操作, 灵活性强。任课教师需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查阅资料, 设计并明确自己的教学思路, 然后制作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内容要丰富, 及时更新新的病例。例如, 对于禽巴氏杆菌病的观察, 通常学生所能观察到的都是病变比较典型的病例, 对于其他特殊的急性、慢性感染的病例却看不到;鸡的新城疫病变观察也通常观察单一类型, 而新城疫导致的病变类型也较多, 如速发嗜内脏型、中发型、缓发型、无症状型或缓发嗜肠型, 还有非典型病例, 每种类型的病例病变位置都不尽相同, 而由于课时经费有限, 无法做到每种病例都观察。因此, 教师根据上课的具体情况, 及时调整内容, 能够更加灵活地授课, 提高教学效率。同时, 教师在上课前提前准备素材, 搜集图片、文字、动画视频等等。应用这些素材可以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 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如, 在鸡的新城疫攻毒实验中, 用录像机录下鸡的黄绿色稀便, 鸡冠呈青紫色以及鸡的外观形态, 在课堂上结合剖检, 让学生全面地观察到了病鸡的详细特征[1]。
2.3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加深记忆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 把文字和图像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时将枯燥的检验步骤以动画的形式给学生展现, 形式活泼、内容丰富, 相对板书形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扩大知识面, 传染病学实验的检验涉及到很多微观内容, 如抗原和抗体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蛋白和蛋白之间是怎么结合互相作用的, 这些是靠肉眼看不到的, 因此学生刚开始学习时一定感到非常吃力, 将这些内容通过制作动画的形式, 展现给学生, 不但容易理解, 并且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使他们对微观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大大加强了对学习的热情[2]。
3 多媒体技术在家畜传染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展望
3.1 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授课方法要做到相辅相成
多媒体技术可以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 但是它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讲解和板书。任课教师要想出色地完成实验课的讲授, 仅靠多媒体的展示是不够的, 尤其是像家畜传染病实验课这种专业性特别强的课程, 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例如, 综合大实验中观察鸡的巴氏杆菌病时, 图片展示的病例和实际的病变情况不能完全一致, 由于个体免疫力不同, 同样接种的鸡最后发生的病变也不尽相同, 急性死亡的鸡可能除了心外膜有出血点其他部位均无病变, 慢性型也会因侵害的器官不同而略有差异。这时,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与制作图片做对比, 最后总结哪些属于急性型, 哪些属于慢性型, 急性型和慢性型在内脏的病例变化上有哪些不同, 心脏、肝脏、脾脏等部位的病变具备哪些特征等, 通过二者结合,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把课件图片上的病例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又观察了一遍, 加深记忆, 同时课件没体现出来的情况, 通过学生具体操作, 教师指导讲解, 最大限度地传授知识, 同时也更好地弥补了课件中的不足。
3.2 注重日常积累, 尽快完善当前不足
教师是授课过程中的主导力量, 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辅助手段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家畜传染病学实验课专业性强, 因此制作课件时不能简单拼凑, 千篇一律, 这样就失去了多媒体教学应有的效果和价值。注重新发病例素材的积累, 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课件素材, 是非常必要的。同时,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很重要, 对专业性要求很高。例如:试管凝集实验步骤讲解起来很复杂, 而通过制作动画的形式, 给学生演示每个步骤的操作, 最后给出标准的实验结果, 50%的凝集液体的清亮程度和100%的清亮程度做对比, 将使学生的理解力大大增强。未来, 设想能将学生实验室进行改造, 安装计算机和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以对话的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 课后可随时进入系统观察实验结果, 使得教学过程显得更加生动、灵活。相信将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手段引入家畜传染病实验课, 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南, 申仁洪, 刘晓霞, 等.多媒体技术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 (04上) :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