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寄生虫

2024-06-17

山羊寄生虫(共7篇)

山羊寄生虫 篇1

1发病情况

某地5养羊户 (每户养羊大约20头) 饲养的山羊普遍出现腹泻症状。病羊多为2月龄以内的羔羊, 其消瘦, 粪便多呈糊状, 后肢、肛门、尾部皮毛附有稀粪, 个别病例水样腹泻, 病羊死亡率不高。

2实验室检验

2.1样品采集随机采集粪样50份 (每户采集5份健康羊粪便和5份腹泻羊粪便) , 每份10~30 g, 粪样分别装入洁净的50 m L离心管。

2.2样品检查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测球虫和线虫卵, 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隐孢子虫卵。

2.3虫种鉴定在显微镜下观察虫卵的大小、形状、颜色, 卵壳和内容物的特征, 对虫卵进行鉴定。

2.4检验结果经检验, 本次球虫总感染率为38%, 线虫总感染率为42%, 隐孢子虫未检出。球虫在健康羊粪样和腹泻羊粪样中的检出率分别为20%和56%, 而线虫在健康羊粪样和腹泻羊粪样中的检出率为12%和72%。球虫和线虫在腹泻羊粪样中的检出率都高于健康羊。

在腹泻山羊粪便样本中出现球虫与线虫混合感染的现象, 其感染率为24%。

3防治

球虫寄生于山羊的小肠和大肠黏膜上皮细胞内, 可引起肠炎。球虫病夏季多发, 主要危害羔羊, 严重时可引起继发感染, 导致羔羊大批死亡。

球虫孢子化卵囊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 一般消毒药很难将其杀死。圈舍和用具最好用烧碱水消毒, 同时保持圈舍卫生、通风、干燥, 并及时清理粪便。可使用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喹恶啉、氨丙啉等抗球虫药物预防球虫病。

山羊胃、肠内常有大量不同种类的线虫寄生, 这些线虫能单独或综合地导致羊发生消瘦、贫血、水肿、下痢等症状。为有效防止羊线虫病发生, 可选用敌百虫、硫化二苯胺等定期驱虫。驱虫5 d后应收集患羊粪便堆积发酵。

山羊寄生虫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仪器及工具:显微镜、60目铜筛、100 mL量筒、100 mL烧杯、100 mL三角烧瓶、吸管、5 mL试管、天平、玻璃刀、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棒。供试药剂为:5%盐酸左旋咪唑针剂;饱和食盐水, 比重为1.2 (35%食盐水) 。虫卵计算室制作方法:先从载玻片中刻出边长为1 cm的正方格, 再把方格等分成5个长方格, 用盖玻片载成厚度为1.5 mm的玻璃条, 分别放在小方格的两边, 用树胶粘好, 再在上面粘一载玻片, 此计算室的容积为0.15 cm3 (1.00 cm×1.00 cm×0.15cm) 。供试粪便:分别从金寨县10个养羊户中挑选有消瘦、贫血、长期拉稀、咳嗽等症状的羊, 共203只, 放牧后使其自然排粪, 用硫酸纸包裹, 冰瓶运输, 4℃冰箱保存 (由于气温高, 防止虫卵孵化) 。

1.2 虫卵检查与计数方法

虫卵检查方法: (1) 饱和食盐水浮集法。取2 g待检粪便于三角烧瓶中, 取饱和食盐水58 mL溶液。先加少量溶液于烧瓶中, 用玻璃棒充分捣碎, 再加入总计为58 mL的溶液。充分搅拌, 用60目铜筛滤过, 取出一部分装5 mL试管中, 使其液面稍凸出于管口, 10 min后用载玻片稍接触液面, 加上盖玻片于低倍镜下镜检, 三角烧瓶中剩余部分用于虫卵计数[1]。 (2) 水洗法。取粪便5~10 g于烧杯中, 用玻棒捣碎, 然后加满清水, 静置10 min后倒去上清液, 反复3~4次, 直到上清液透明为止, 最后倒去上清液, 用吸管吸取沉渣, 滴1滴在载玻片上, 加盖玻片于低倍镜下镜检。

虫卵计数方法:选择粪中虫卵较多的5号、13号、14号、67号、91号、100号、103号、118号、121号、125号、139号、141号、155号、166号、177号共15只羊进行虫卵计数, 取饱和食盐水检查法后剩余部分溶液, 充分摇匀, 用吸管滴满虫卵室计数, 共计数2次, 每次只计数1个大方格, 即通过2个方格内的虫卵计算出1 g粪中的虫卵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W为2个大方格内虫卵数, X为1 g粪中虫卵数。

1.3 试验方法

用5%盐酸左旋咪唑针剂, 纯量按6 mg/kg体重肌注, 则5%盐酸左旋咪唑针剂用量按每10 kg体重山羊用药1.2mL。在肌注左旋咪唑药后15 d, 再分别对5号、13号、14号、67号、91号、100号、103号、118号、121号、125号、139号、141号、155号、166号、177号羊进行虫卵计数, 方法同上。线虫相对驱虫率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驱虫前山羊粪便虫卵检查与计数结果

由表1、表2可知, 驱虫前山羊粪便中虫卵检查寄生虫主要为线虫类, 检出数占总量的94.09%;虫卵较多的15只羊中虫卵数量累计达67 400个/g粪。

注:其中3只羊既有线虫卵又有绦虫卵。

2.2 驱虫效果

用药15 d后进行虫卵计数。由表3可知, 线虫虫卵数较驱虫前大幅降低, 线虫相对驱虫率达98.52%;对绦虫、吸虫驱虫效果不明显。从临床症状上看, 用针剂驱虫效果很好。91号公羊长期接稀、混有浓汁和血液, 按肠炎用抗菌素久治不愈, 用药后临时好转, 数天后又反复, 极度消瘦, 肋骨可数。行走时后肢打晃[2], 驱虫后3 d内都在排线虫成虫, 没有用其他药物, 肠炎症状好转、消失。12月出栏时达42 kg。14号母羊长期咳嗽、营养很差、长期空怀, 曾多次按肺炎病用抗菌素治疗无效。经检其线虫感染很严重, 驱虫后咳嗽症状消失、营养状况好转, 到9月已配种怀孕。

(102个/g粪)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50%盐酸左旋咪唑针剂驱虫效果较好, 线虫相对驱虫率达98.52%;对绦虫、吸虫红色虫效果不明显。

按说明介绍, 左旋咪唑针剂使用十分安全, 毒性极低[3,4,5,6]。但在使用中有少数出现过敏反应, 笔者用过2 584只次, 有17只发生反应, 占0.66%;死亡1只, 占0.04%。用药后反应症状为:注射后1~2 min山羊鸣叫不安, 不停地摇头摆尾, 频频排粪、排尿, 有的卧地不起, 呼吸浅表, 为70~90次/min, 心跳加快, 达110~130次/min, 脉搏细数;行走困难, 步伐蹒跚, 轻者在1 h后自然恢复。1只2岁公羊用药后, 鸣叫不安, 口含白沫, 全身肌肉震颤, 不及抢救, 在注射后2 min死亡, 剖检, 心脏扩张, 心腔充满血液, 肺淤血, 全身静脉系统淤血。

参考文献

[1]辛有昌.青海省民和县马营镇绵羊寄生虫区系调查[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5) :168-170.

[2]马仕宾.牧区羊寄生虫病的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8 (3) :115.

[3]卿上田, 舒晓亮, 胡述光, 等.怀化市驱治山羊寄生虫的药物筛选试验[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2 (4) :8-10.

[4]田兴贵.左旋咪唑口服剂和擦剂对山羊寄生虫的驱除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 2006, 34 (3) :94-95.

[5]邱声邦, 阮克丽, 叶永青, 等.几种药物驱除山羊寄生虫的效果比较[J].贵州畜牧兽医, 2006, 30 (4) :10.

山羊寄生虫病的防治 篇3

1 山羊寄生虫病的种类

山羊寄生虫病包括体内寄生虫病和体外寄生虫病两种。常见的体内寄生虫有吸虫 (如肝片吸虫、阔盘吸虫等) 、绦虫 (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等) 、消化道线虫 (捻转血矛线虫、毛首线虫、肺线虫等) 、绦虫蚴 (棘球蚴、多头蚴、细颈囊尾蚴等) 和原虫 (弓形体、泰勒焦虫、球虫等) 。体外寄生虫主要有螨、蜱、虱、跳蚤、羊鼻蝇等。

2 临床表现

病羊表现为:体况和外表观察精神不振、营养不良、行动缓慢、食欲减退、体瘦毛粘 (断毛) 、喜卧。经观察粘膜苍白、贫血, 粪便呈稀糊状或呈团状, 有的附有血液或粘膜。

3 常用驱虫药物

驱吸虫、绦虫药, 如硫双二氯酚、抗蠕敏、氯硝柳胺和硝氯酚等。驱线虫药, 如左咪唑、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和抗蠕敏等。抗原虫, 如附红细胞体病、泰勒焦虫病可用三氮脒、血虫净等;球虫病可用氨丙啉、氯苯胍;弓形体病可用磺胺类药物。驱体外寄生虫常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注射给药, 双甲脒水溶液喷雾, 敌杀死或敌百虫药浴。

4 防治注意事项

4.1 饲养上的注意事项

羊采食的草料是山羊寄生虫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要确保草料来自无污染的草地, 精料无霉烂、变质和受到污染。羊的饮水要选用自来水或深井水, 不能使用有污染的河水或水塘中的死水。

4.2 程序化防治上的注意事项

程序化防治必须强调整体性, 不能只对生长不良、已表现寄生虫病临床症状的羊驱虫。定期预防性驱虫要根据寄生虫的生活特性, 一般每年3~4月及9~10月各驱虫1次。晚冬早春采取幼虫驱虫技术, 阻止“春季高潮”的出现;秋季 (9~10月) 驱虫, 防止成虫“秋季高潮”出现和减少幼虫的“冬季高潮”。夏天入梅后, 土壤潮湿, 空气湿度大, 利于寄生虫的繁殖, 所以, 在6~7月可增加驱虫1次。药浴应在天气晴朗、无风时进行, 药液现配现用, 药液温度应保持在20~35℃。驱虫后粪便及污染物集中无害化处理。

4.3 怀孕母羊驱虫要慎重尤其妊娠3个月以上的母羊不宜驱虫, 母羊一般在配种前驱虫。

4.4 注意驱虫药物的选择

有些驱虫药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 毒性较大, 使用时要注意掌握好剂量 (如敌百虫) 。山羊寄生虫具有普遍混合感染的特点, 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用药, 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 扩大驱虫范围, 提高药效, 减少用药次数, 降低成本。

4.5 避免寄生虫产生抗药性

长期单一使用某驱虫药物, 可引起寄生虫的抗药性, 有些寄生虫一旦产生了抗药性还会通过基因传给后代, 因此, 必须合理和交替用药, 以免产生抗药性。

另外, 还要注意屠宰前一个月停止用药, 以减少残留, 保证肉品安全。

山羊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篇4

1 绦虫病

(1) 最常见的为莫尼茨绦虫。虫体长1~5m, 白色, 细长。主要寄生在小肠, 严重者虫体堵塞肠管。 (2) 感染绦虫病的山羊很快消瘦, 皮毛粗乱无光, 食欲减退而饮欲增加, 并出现腹泻、贫血和水肿, 少数出现神经症状。 (3) 治疗:可用别丁 (硫酸二氯酚) , 按100mg/kg体重, 加水溶解灌服, 效果很好。也可用1%硫酸铜溶液按2ml/kg体重灌服。驱绦灵50~75mg/kg体重口服。预防常用丙硫咪唑15mg/kg体重灌服, 效果良好。

2 肝片吸虫病

(1) 又称肝蛭虫, 虫体扁平, 很像树叶, 比南瓜子略大, 一般寄生在羊的肝脏、胆管, 感染率20%~30%。 (2) 患肝片吸虫病的山羊消瘦、贫血、颌下水肿, 到后期出现腹泻, 最后导致肝中毒而衰竭死亡。 (3) 治疗:可用硝氯酚驱虫, 口服4~5mg/kg体重。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各一次;也可用5%肝蛭净悬, 按10mg/kg体重口服;或选用驱虫效果良好别丁, 100mg/kg体重。常用的还有广谱抗虫丙硫咪唑、肠虫清等。

3 消化道线虫病

(1) 常见的有捻转胃虫、肠结节虫、钩虫、鞭虫等, 感染率可达100%。 (2) 症状表现:机体消瘦, 食欲下降, 贫血, 有时腹泻, 多发生在春、夏、秋三季。捻转胃虫主要寄生在真胃。虫体长10~30cm, 主要危害真胃粘膜和腺体并分泌毒素。病羊精神不振, 瘦弱贫血, 生长发育停止, 腹泻, 常和前胃疾病并发死亡。肠结节虫主要寄生在大肠。虫体长10~20cm, 在肠壁上形成米粒到蚕豆粒大小不等的无数结节。结节大量增生后, 使肠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严重受损, 病羊的明显症状为营养不良, 体重下降, 腹泻时粪稀带血, 严重时可引起后肢瘫痪。钩虫主要寄生在小肠内, 以羊血为其营养, 造成肠黏膜溃疡。发病羊极度贫血, 消瘦, 颌下水肿, 长期腹泻, 可引起羊只大量死亡。鞭虫主要寄生于大肠和盲肠内。虫体长35~70mm, 羊体感染后, 一般症状不明显, 严重时引起腹泻, 因吸收毒素而引起贫血和食欲下降等中毒症状。 (3) 治疗:可用左旋眯唑8mg/kg体重内服;或用丙硫咪唑或甲苯咪唑15mg/kg体重配成混悬液内服。另外, 也可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广谱抗虫药, 进行皮下注射或口服;或者选用四氯乙烯按0.1~0.2ml/kg体重口服, 效果良好。

4 肺丝虫病

(1) 又称网尾线虫病, 是由网尾线虫寄生于肺支气管而引起的疾病。 (2) 主要症状:连续不断咳嗽, 消瘦无力, 流鼻涕, 喷嚏, 呼吸困难, 常因呼吸道被虫块阻塞而窒息死亡。 (3) 治疗:可采用消化道线虫病的用药剂量和用法。此外, 还可用氰乙酰肼, 按17~18mg/kg体重, 溶水内服;也可配成20%溶液按成羊3~5ml、小羊1~3ml, 微温时作肘后皮下注射, 效果良好。

5羊疥癣

(1) 又称“螨病”, 以脱毛、搔痒为主要特征, 多发于冬、春季节, 尤以冬季蔓延最快。 (2) 病羊奇痒无比, 表现为到处擦痒, 用嘴啃咬, 引起皮肤发炎、脓肿, 皮肤变厚并盖满大量痂片, 羊毛大片脱落, 尤以头部最为严重。病羊常因长期不安、贫血、消瘦死亡。 (3) 治疗:最简便的方法是药浴, 可用0.05%的辛硫磷乳油水溶液, 或0.1%~0.5%的敌杀死。药浴应在天气晴朗无风时进行, 药液现配现用, 药液温度应保持在20~35℃。20%双甲咪乳油1kg配成500~600倍稀释液, 也能有效杀灭疥螨, 控制疥癣病的发生。另可采用患部剪毛涂擦以上药液, 或皮下注射伊维菌素0.2mg/kg体重, 或20%碘硝酚0.05mg/kg体重, 治愈率达90%以上。对未被感染的健康羊群, 每年春、秋季应用2000~5000倍低浓度“敌杀死”进行药浴预防, 羊舍及用具用0.1%的“敌杀死”喷雾。

6羊鼻蝇蛆病

(1) 病羊表现为上呼吸道发炎, 有大量鼻涕、脓液, 喷嚏, 咳嗽, 消瘦。侵入气管及肺部者呼吸困难, 侵入鼻窦而累及脑膜者, 可引起神经症状。此病可周期性重复出现, 直至死亡。 (2) 治疗:可用3%来苏儿液直接喷人鼻孔, 每羊每侧鼻孔20~30ml;目前很多地方采用0.3%螨

鹅的鸭瘟病的诊治

孙翠英 (山东省博兴县畜牧兽医局256500)

中图分类号:S858.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733 (2013) 06-0027-02

鹅的鸭瘟病又称鹅病毒性溃疡性肠炎, 是由鸭瘟病毒感染鹅的一种传染性疫病, 其病原是疱诊病毒的一种。该病特征性症状为体温升高、两腿麻痹、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鹅头颈肿大。鹅的鸭瘟病, 主要在小鹅群中传播, 具有传染快, 死广率高的特征。发病至死亡过程一般为2~7d左右。

1发病情况

2013年3月份, 山东省博兴县湖滨镇张某养的500只蛋鹅38日龄发病, 前5d出现零星病例, 6~9d出现大量病鹅。主要症状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高热、眼睑肿、流泪、流鼻液、排黄绿色稀粪。到博兴县湖滨镇畜牧兽医站诊治, 经临床诊断和剖检初步确诊为鸭瘟病。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 病鹅精神萎顿, 缩颈垂翅, 行动困难, 卧地不愿走动, 甚至伏地不起, 强行驱赶时, 两脚麻痹无力, 步态不稳, 病鹅不愿下水, 强迫赶下水时, 漂浮水面且很快回岸;食欲减少或停食, 渴欲增加, 体温升高, 病鹅体温持续升高可达42~44℃, 高热稽留;病鹅畏光, 流泪, 眼睑水肿, 眼睑周围羽毛沾湿或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 眼角形成出血性小溃疡;部分鹅头颈部肿胀, 从鼻腔内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 叫声嘶哑;下痢, 排黄白色或乳白色或黄绿色粘稠稀粪, 肛门周围的羽毛沾污并结块;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 严重者黏膜外翻, 可见黏膜面覆盖一层不易剥离的黄色假膜。发病后期体温下降, 病鹅极度衰竭死亡。存活鹅消瘦, 生长发育不良。

3病理变化

病鹅头、颈、颌下、翅膀等处皮下和胸腔、腹腔的

净水溶液鼻腔喷注预防, 每侧鼻孔6~8ml, 效果良好。7羊脑包虫病

(1) 又称“疯羊”、“转圈病”, 以转圈为主的脑神经症状明显, 较易诊断。 (2) 治疗:每年春季可用吡喹酮粉剂口服预防, 剂量为60~80mg/kg体重。治疗可采用臂部分点注射吡喹酮注射液 (用10%食用油或石蜡油稀释) , 50~60mg/kg体重。若用药10d后效果不明显者可进行第2次用药。

8山羊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浆膜有黄色胶冻样物渗出, 消化道黏膜充血、出血, 咽和食道黏膜上有散在坏死点或黏膜坏死物, 脱落后留下溃疡, 泄殖腔黏膜覆盖假膜痂块, 法氏囊黏膜水肿、小点状出血, 慢性病例可见溃疡坏死等具有特征性。肝肿大质脆有出血或坏死点, 胆囊肿大充满胆汁, 小肠黏膜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坏死点, 脾、胰肿大, 心外膜出血, 心包积液等。

4流行病学情况

4.1发病季节及日龄张某所养的鹅于38日龄发病, 据调查该病以40日龄左右发病最为常见, 8日龄即可发病, 小鹅死亡率高达70%~80%以上, 青年鹅和成年鹅均可发病, 但死亡率较低。60日龄以上大鹅也有发生, 尤其以产蛋母鹅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高达80%~90%。该病60日龄以下鹅群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但一般以春夏之季和秋季流行最为严重, 传播快而流行广, 因为此时是鹅鸭放牧和大量上市的时节, 饲养量多, 各地鹅鸭群接触频繁, 如果检疫不严, 容易造成发病。

4.2 地理环境

在低洼潮湿和水网地带及河川下游放牧饲养的鹅群, 最容易发生鹅鸭瘟病。张某的养殖场地处博兴县湖滨镇, 该镇河多, 湖泊多, 水网密集。有些野生水禽常在此落脚, 野生水禽感染病毒后, 可成为传播本病的自然疫源和媒介。该病常呈地方性流行。

4.3 感染途径

发病和潜伏期的感染鹅鸭、病愈后不久的鹅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健康的鹅和病鹅鸭一起放牧, 或是在水中相遇, 或是放牧时通过发病的地区, 都能发生感染。被病鹅鸭和带毒鹅鸭的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和运输工具等, 都是造成鹅鸭瘟病传播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 其他还可以通过交

山羊寄生虫 篇5

狗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多头绦虫在狗的小肠内可生存数年,狗吞食了有脑包虫的动物的脑、脊髓而被感染,从感染到发育成成虫,约41~73 天,可排出孕卵节片。

文献报道多为脑部寄生,皮下寄生(异位寄生)报道少见。2010年8月,笔者在德江县农民工养殖技能培训走访中,见到多例山羊脑包虫病例及脑包虫皮下寄生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0年8月12日,德江县钱家乡钱家岩村土尖坝组田某饲养的贵州白山羊背部皮下、胸部皮下、颈部皮下均发现有鹌鹑蛋到鸡蛋大不等的肿块,触摸感觉较硬,并有波动感。羊没有神经症状,吃草正常,体温、脉搏、呼吸无明显变化,在其背部肿块进行触摸后,用带针头的注射器消毒刺入肿块抽取出带有米粒大小白色颗粒物的液体。

2010年8月14日,德江县钱家乡沙坝村陈某饲养南江黄羊多头出现转圈,站立不稳,似醉酒状,羊在行走过程中,出现倒地、头向后仰等症状,严重者卧地不起甚至死亡。该农户饲养山羊80头,发病20头,发病率为25%(20/80)。

2010年8月16—17日,德江县钱家乡分水村姚某饲养的贵州白山羊的颈部以及曹某饲养的贵州黑山羊的肘后部均发现有鸡蛋大小的肿胀物,羊吃草正常,体温、脉搏、呼吸均无明显变化,同样用消毒后带16号针头的注射器刺入肿块后,抽出了白色颗粒状物的液体。

2 流行病学调查

对发生疾病的村庄进行调查发现,所有养羊户及邻近农户均饲养狗,据了解所有狗均没有进行驱虫,对20多户农户进行问询,有的狗排出小南瓜子样片状白色虫体,孕卵节片长8~10 mm,宽3~4 mm。我们对排出虫体的狗捕杀后进行寄生虫调查,从狗体内小肠中找到了多头绦虫,虫体长600 mm,160个节片,头节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24个小钩。

3 临床症状

多数皮下寄生多头蚴的羊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温一般在38~38.7 ℃,呼吸一般在15~25次/min,脉搏60~70次/min,食欲无明显影响,有的在背部皮下、有的在颈部皮下、有的在肘部皮下呈现鸽蛋至鸡蛋大小的肿物,触诊较硬呈波动感,用注射器抽出液体后过一段时间又会长出;而发生脑多头蚴的羊体温39~41 ℃,呼吸正常或急促,心跳基本正常。初期精神沉郁,呆立,低头垂耳,食欲减退;咀嚼吞咽迟缓,有时在口颊一侧积聚多量没有嚼烂的饲草料,甚至流出口外。中期头向一侧歪曲,进而向歪曲一侧做转圈运动;行走时左右摇摆,如醉酒状,表现为运动性共济失调,遇障碍物则以头抵靠而不动,或头后仰,颈项强硬呈角弓反张势;有的羊眼球不停地颤动,严重时跌倒侧卧,强使翻身又很快翻转回来,多数病例单侧眼或双眼失明。后期卧地不起,呈昏迷状,四肢呈游泳状划动,直至死亡。

4 病理变化

对发生脑多头蚴严重的病羊通过捕杀解剖,主要是小脑、大脑及脑干有鸽子蛋大小的囊泡,囊泡内有许多原头蚴头节。而皮下寄生多头蚴的羊通过注射器抽取液体,液体中有米粒大小的白色物体,经用放大镜和低倍显微镜观察,与脑部取出的多头蚴完全相同。

5 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观察、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综合诊断为羊多头蚴病。

6 防治

6.1 预防

预防羊多头蚴必需从多头蚴传播环节入手,切断其传播链节,由于多头绦虫的成虫是寄生在狗的小肠中,消灭传染源是关键。

6.1.1 屠宰患多头蚴病羊时要避免将多头蚴囊泡病变组织和含多头蚴的脑和脊髓喂狗,及时消毁这些病变组织,减少狗接触多头蚴的机会。

6.1.2 定期对牧区内的所有狗进行驱虫,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除去狗体内的多头绦虫,用氢溴酸槟榔碱,按1~2 mg/kg体重混在肉内或包在面食内投服,给药前停食1天。也可用硫双二氯酚按100 mg/kg 体重,氯硝柳胺100~150 mg/kg体重,吡喹酮2.5~5.0 mg/kg体重,使用方法与氢溴酸槟榔碱相同。驱虫时将犬关在舍内或拴起来喂养2~3天,把排出的粪便收集起来焚烧处理。驱虫次数根据中间宿主(患病羊)的感染情况而定,严重流行地区每年进行6~8次驱虫。为防止感染,禁止犬在羊舍、饲料库及饮水地附近饲养或出入,防止饲料和饮水被犬粪污染。

6.1.3 对牧区内无关紧要的犬只进行捕杀,仅留必需的犬。

6.2 治疗 患羊的治疗可分为手术疗法和保守疗法。

6.2.1 手术疗法

适应于寄生虫在脑浅部的多头蚴病。手术前术部剪毛剔毛,并用碘酒和75%酒精将术部消毒(一般根据神经症状和颅骨的软化特点通过触诊与观察来确定手术部位)。手术时把患羊横卧保定,用0.25%盐酸普鲁卡因分点作局部浸润麻醉,瓣状切开皮肤,一次性切至骨面,剥离皮下组织,使皮瓣与骨膜分离。将骨膜推向四周,用圆锯锯开头骨或用手术刀撬开头骨,待发现囊壁后立即用止血钳夹住,边捻转边把虫体拉出。最后用灭菌纱布擦干创部,用骨膜遮住术孔,撒布磺胺粉或青霉素粉,皮肤用结节缝合。术后防止感染。一般手术成功率在50%~60%。

异位寄生于皮下的多头蚴,我们采取用消毒注射器刺入囊泡抽取囊液后,注入吡喹酮注射液0.5 ml,配合口服驱虫药进行治疗。治疗10头全部痊愈。

6.2.2 保守疗法

对于寄生于脑组织深部无法确定手术部位及早期病例采用保守疗法。采用吡喹酮逐量增药法,首次用药不超过10 mg/kg体重。首次用药后间隔2~3日第2次用药,药量控制在15~25 mg/kg体重。之后再隔2~3日,按30~40 mg/kg体重第3次投药即可。发现羊病情加重应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可静脉注射甘露醇以降低脑内压,同时静脉注射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皮下注射维生素B1注射液。用药后以上症状会不同程度的减轻。治愈率50%(14/28)。

7 小结与体会

本次疾病的诊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做动物接种试验,对于皮下寄生的多头蚴与脑或脊髓内寄生的多头蚴在狗体的发育成熟时间,虫体形态结构是否相同,还待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绒山羊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篇6

1 常见寄生虫病

绒山羊常见的寄生虫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体内寄生虫, 常见的有:尼茨绦虫的虫体堵塞肠管而引发的绦虫病、由寄生在肝脏中的肝蛭虫引发的肝片吸虫病等, 一类是体外寄生虫病等。主要有羊鼻蝇“羊虱”蜱及脑包虫等。体内寄生虫的染病的现状主要有, 绒山羊皮毛粗乱无光, 贫血、腹泻、日渐消瘦等, 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有:用硫酸二氯酚、硝氯酚或是左旋咪唑等药物加水溶解灌服, 其根据绒山羊不同的体制特点来分配计量, 一般按10~50mg/kg·bw口服, 其效果较好, 也可以用1%硫酸铜溶液或是驱绦灵等药剂以15mg/kg·bw灌服, 一周内可明显好转。如若不见好转, 可以对绒山羊的粪便、排泄物等拿到医院化验, 检测具体感染的寄生虫种类, 进而对症下药。

2 防治注意事项

对于专业养殖厂或是养殖大户, 尤其是高密度的圈养绒山羊, 为了节省养殖时间和提高养殖的最大经济效益, 我们一般要采取“以防为主, 定期驱虫, 及时治疗”的方针。要在平时的饲养过程中重点防治寄生虫病。

2.1 定期体内预防性驱虫

对于寄生虫的预防性驱虫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4月、6~7月、9~10月这3个时间段内, 因为这个3个时间段内, 空气湿度较大、温度适宜, 非常适合寄生虫的生长, 要根据当地寄生虫的主要种类对症下药, 体内注射针剂的给药方式效果较为明显, 而且要连续给药2~3次才能达到驱虫的效果。对于体外寄生虫的预防主要采用定期体外药浴的方式, 先对需要药浴的绒山羊用清水冲洗, 冲洗干净后再进行药浴, 这样会有效提高药浴的使用次数。药浴时间一般控制在15~25min左右, 药液可用0.1%~0.5%的螨净或敌杀死及0.5%敌百虫原粉。要特别注意的是药浴要现配现用, 以防止药效丧效。

2.2 加强对饲料和水源的管理

对饲料的管理主要有两个方面: (1) 要根据绒山羊饲养过程的不同阶段为其及时添加生长所需要的营养, 保证提高绒山羊的抗病能力, 改善其自身的体质条件。特别是对老弱病羊和怀孕、刚出生的羔羊体质条件较差, 需要加强营养的配比, 增加食用精饲料的次数。 (2) 要改善饲料和水源的存在条件, 避免饲料和水源被寄生虫污染, 而且要注意防火措施, 尽量保证库房通风、干燥等。要不定期的对库房中的饲料和水源进行化验, 及时检测饲料和水源的主要成份, 尤其是食用的地下水源。

2.3 做好病羊的隔离保护工作

对于已经有疑似寄生虫病发病的病羊或已经确诊的病羊, 要及时采取隔离治疗, 避免对羊群的大面积传染、对于已经病死的绒山羊要采取活化或是深埋处理, 切不可贪图经济利益使其流入市场。

关键词:绒山羊,寄生虫病,疾病防治

参考文献

[1]陈芹.福清山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调查和药物控制效果评价[A].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动物疫病防治与人类健康”学术年会论文集[C].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 2004:3.

[2]张华.绒山羊寄生虫病的防治要点[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1, 06:26.

[3]初殿霞.山羊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 2013, 06:26-27.

[4]刘志锋.山羊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J].新农村, 2005, 04:16-17.

山羊寄生虫 篇7

1 常见的寄生虫病

1.1 肝片吸虫病。

本病系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形吸虫感染羊而发病。以慢性胆管炎、间质性肝炎、慢性营养不良与中毒为临床特征。临床常见急性型, 多发生在夏末和秋季, 严重感染者, 体温升高, 废食, 腹涨, 腹泻, 贫血, 几日内死亡。慢性型, 多发生消瘦, 粘膜苍白, 贫血, 被毛粗乱, 眼睑, 颌下水肿。经1~2个月后, 发展成恶病质, 迅速死亡。亦见有拖到次年春季, 饲养条件改善后逐步恢复, 形成带虫者。

1.2 前后盘吸虫病。

本病是由前后盘科, 前后盘属、殖盘属、腹袋属、菲策属及卡妙属等多属前后盘吸虫寄生于羊肠胃而引起的疾病。感染严重者, 病羊精神不振, 食欲减弱, 反刍减少, 消化功能紊乱, 消瘦, 贫血, 眼结膜苍白、黄染, 呈顽固性腹泻。颌下及胸前皮下水肿, 不愿运动, 喜卧地, 有时见有腹痛。有时虫体进入肺脏, 发生异物性肺炎而致死亡。

1.3 莫尼茨绦虫病。

本病病原为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成虫寄生于羊的小肠。一般羔羊感染病初出现食欲降低, 下痢。严重感染时特别是伴有继发病时, 临床症状明显, 食欲不振, 下痢, 腹痛, 粪便带有白色孕卵节片, 可视粘膜苍白, 消瘦。病的末期, 患羊常因衰弱而卧地不起, 抽搐, 头部向后仰或经常咀嚼动作, 口周围留下许多泡沫。

1.4 脑多头蚴病。

由多头绦虫幼虫寄生于羊的脑和脊髓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表现采食草料减少, 流涎, 磨牙, 垂头呆立, 做特异转圈运动等神经症状。放牧时离群掉队, 体质逐渐消瘦, 卧地不起, 衰竭而致死亡。

1.5 肺线虫病。

是由网尾科和原圆科的线虫寄生在羊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乃至肺实质引起的, 以支气管炎和肺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连续不断咳嗽, 消瘦无力, 流鼻涕, 喷嚏, 呼吸困难, 常因呼吸道被虫块阻塞而窒息死亡。

1.6 血矛线虫病。

是由血矛线虫寄生于羊的皱胃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特征是贫血和衰弱。急性型病羔羊突然死亡。病羊被毛粗乱, 消瘦, 放牧落群, 卧地不起, 下痢和便秘交替发生。下颌和下腹水肿。可视粘膜苍白, 贫血。病程转为慢性的, 症状不明显, 病程达7~8个月或者1年以上。

1.7 痒螨病。

是由疥螨和痒螨寄生于羊的体表而引起的外寄生虫病, 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常在短期内引起羊群严重感染, 危害十分严重。病变先发生于有长毛的部位, 以后很快蔓延至体侧, 表现奇痒, 羊常在栏柱、墙角擦痒, 皮肤先有针尖大小结节, 继而形成水疱和脓疱, 患部渗出液增加, 皮肤表面湿润。其后有黄色结痂, 皮肤变厚硬, 形成龟裂。毛束大批脱落, 甚至全身脱光。病羊贫血, 高度营养障碍, 在寒冬可大死亡。

1.8 羊毛虱。

毛虱寄生于羊皮肤表面, 通过健康羊与病羊接触传播。因虱分泌的唾液中有毒素, 吸血时刺激神经末梢, 发生痒感, 引起羊群不安, 影响羊采食和休息。可见到皮肤上有小结节、溢血小点, 继发感染后形成坏死灶。局部发痒, 擦伤, 化脓, 脱皮, 结痂。病羊消瘦, 发育不良, 影响健康。

2 综合防制, 严把六关

2.1 栏舍修建关

2.1.1 羊场选址。

地势较高, 通风干燥, 避风向阳, 排水良好, 接近放牧地、饲草料库和清洁水源。交通和用电要方便, 但又要远离村寨和居民生活区, 远离牲畜交易市场。

2.1.2 羊舍选用吊脚楼式

羊舍单列、双坡式, 跨度6m, 高于地面1~2m, 吊楼上层为羊舍, 用木条或竹片做成间隔1~2cm的漏缝, 四周用木条或竹片做成栅栏式墙, 有利于通风透气、消毒、杀虫。吊楼下为接粪斜坡, 以45°左右的水泥地面为宜, 建好排粪沟。羊舍面积按种公羊4~6m2/只、育成母羊0.7~0.8 m2/只、去势羔羊0.6~0.8m2/只, 产羔母羊1.4~2.0m2/只, 成年羯羊和育成公羊0.7~0.9m2/只。

2.2 引种关

2.2.1 引种要做到不从疫区引种, 最好引种前要对拟引种地进行实地考察, 对拟引羊群进行严格的检疫和镜检, 检疫手续齐全, 做到心中有数。种羊引进后要隔离15d观察。

2.2.2 运输种羊要注意防暑和防寒, 不要拥挤, 搞好运输车辆的消毒, 上车前给羊只充足饮水。

2.2.3 坚持自繁自养, 提高养殖水平, 及时发现和处理病羊。

2.3 驱虫关

2.3.1 驱除内寄生虫, 通常在春秋两季进行, 常用药物, 丙硫咪唑, 又称抗蠕敏, 具有高效低毒, 广谱的优点, 对常见的胃肠道线虫、肺线虫、肝片吸虫和绦虫均有效。口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20mg。阿维菌素, 又称虫克星, 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 对蠕虫、线虫、蛔虫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口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2mg。

2.3.2 驱除外寄生虫, 当羊体局部出现疥癣等皮肤病时, 可采用局部涂抹用药。当羊体普遍感染时可采用药沐。常用药物0.1%~0.2%的杀虫咪水溶液, 或1%的敌百虫水溶液, 或0.05%的辛硫磷溶液, 或按每千克水含80~200 mg速灭菌酯的水溶液。为了提高药沐的效果, 应隔7~8d再药沐1次。药沐水温在25~30℃, 药沐1~2min。羊只在药沐前8h禁放牧或喂食, 提前2~3h给足饮水。药沐后6~8h方可放牧或喂料。

2.4 放牧关

2.4.1 划定草场, 确定载畜量。

根据草场类型、面积及产草量划定草场, 结合羊群的日采食量和放牧时间确定载畜量。把草场分为春季牧场、夏季牧场、秋季牧场、冬季牧场。

2.4.2 划分放牧小区, 实行轮牧方式。

根据放牧羊群的数量和放牧时间以及牧草的再生速度划分每个放牧小区的面积或轮放一次的小区数, 轮放一次一般划定为6~8个小区, 羊群每隔3~6d轮放一个小区。

2.4.3 对受污染的草场要进行消毒和杀虫处理, 消灭中间宿主。

禁止到受污染的草场和疫区放牧。

2.5 治疗关

2.5.1 发现要及时

在平时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勤观察, 发现凝似病畜要及时找兽医就诊。

2.5.2 诊断要准确

对患病山羊要根据临床症状和镜检结果作出准确的诊断。

2.5.3 用药要准, 剂量要足

治疗肝片吸虫病用硫双二氯酚 (别丁) , 按每千克体重60~100mg, 1次加少量面粉拌入水中混匀, 灌服。或用苯咪唑, 每千克体重20mg, 1次灌服。或用丙硫苯咪唑, 每千克体重3~8mg, 1次灌服。前后盘吸虫, 用硫双二氯酚 (别丁) , 按每千克体重60~100mg, 1次加少量面粉拌入水中混匀, 灌服。莫尼茨绦虫病, 用氯硝柳胺, 按每千克体重70mg投服。或用硫双二氯酚 (别丁) , 按每千克体重60~100mg, 1次加少量面粉拌入水中混匀, 灌服。或用吡喹酮, 按每千克体重20mg, 1次灌服。脑多头蚴病, 用吡喹酮或苯咪唑, 按每千克体重20mg, 1次灌服。肺线虫病, 用丙硫苯咪唑, 每千克体重3~8mg, 1次灌服。或用左咪唑每千克体重7.5~12mg, 1次灌服。血矛线虫病, 用伊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20mg, 1次灌服。或用左咪唑每千克体重7.5~12mg, 1次灌服。痒螨病用20%林丹乳油患部涂擦。或用0.1%~0.2%杀虫咪患部涂擦。或用阿维菌素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0.2mg, 1次皮下注射。羊毛虱, 用0.02%~0.03%氧硫磷水溶液喷洒或涂擦羊体或药沐。或用灭虱灵粉剂治疗。

2.6 饲养管理关

2.6.1 搞好补料加草。

特别是初春、冬末牧草枯萎季节, 在放牧后, 每天晚上要加补一定数量的饲草和精料, 以满足羊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提高抵抗力。

2.6.2 对羊群要勤检查。

运用“看、听、摸、测”的方法, 对羊群在运动时、休息时、采食和饮水时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羊只异常情况, 采取相应措施, 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2.6.3 搞好环境卫生。

羊舍和用具要保持清洁干燥, 每天清扫羊舍内的粪便和污物, 并堆积发酵, 30d左右再用作肥料。饲草和饮水要清洁卫生, 不让羊吃发霉和污染的饲草和精料。杀虫、灭蚊、灭蝇、灭鼠, 消灭中间宿主, 切断传播途径。

2.6.4 搞好消毒。

上一篇:扩大宣传下一篇:几何参数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