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产无脊椎动物中(精选12篇)
在水产无脊椎动物中 篇1
微信 (Wechat) 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移动软件, 其创新之处在于不仅具有即时通信、社交等功能, 其在2012年8月推出的公共账号功能更已成为重要的移动应用开发平台。微信以其移动性和易用性被广大高校学生接受, 据腾讯官方公布的信息, 大学生占到了微信用户的64%。胡蕊[1]在研究中指出微信具有全时性传播、即时到达受众、多媒体传播内容、交流成本低和传播效率高五大特点。王萍[2]比较了微信公众/开放平台和Web应用以及i OS、Android原生应用在学习平台建设方面的优缺点, 指出微信平台具有容易开发、使用方便、成本低、用户体验好、学习者入门容易、发展迅速等优点。
如何利用微信的特点为高等学校的教学服务, 已经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胡蕊[1]在研究中提出了微信进课堂、业余“微课堂”、构建微家园、打造“中国好校园”等将微信与教学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纪家涛等[3]在探讨微信在动物外科教学中的作用时, 通过主动推送方式, 将教务管理、专业知识、医学图片、视频等内容进行发布, 在师生间形成点对点、点对面的三维时空教学模式, 显著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教学效果良好。刘锴等[4]在探讨了微信在兽医微生物学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指出微信网络平台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激励教师工作的热情和促进教师教学经验的交流都是大有裨益的。纪家涛等[5]将通过微信发布案例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了泌尿外科实习生带教中, 发现该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平均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纪家涛等指出微信可以克服时间、地点、面对面的心理害羞等限制, 可以将师生互动拓展到医院以外, 互动持续到8小时之外, 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综合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微信作为一款新出现的移动端功能软件, 可以为高等学校教学活动提供移动平台, 为教育方法创造了创新空间, 开发潜力巨大。
刘锴[4]在文章中提到由于专业课学时的压缩, 在兽医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能在课堂上讲授主要的知识点, 而没有时间向学生介绍学科前沿的理论和技能知识。这一问题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的教学中也是存在的。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是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的课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侧重于重要理论的讲解, 而没有实践性材料的辅助, 会使学生觉得知识晦涩难懂, 进而降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课时所限, 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向学生充分展示实践性辅助材料。微信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希望。本文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功能特点, 旨在开发适用于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课程辅助教学的微信公共号。
一、课程微信公共号的功能设计
课程微信公共号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 主要包括三大功能:一, 利用微信平台的平台性, 向学生提供病例图片、研究前沿等教学辅助材料, 便于学生随时查阅;二, 利用微信平台的移动性, 方便老师向学生推送相关教学内容;三, 利用微信平台终端 (手机、平板电脑) 随身携带的特性, 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向老师反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课程微信公共号的模块组成
为实现课程微信公共号的功能, 设计如下模块组成。
三、模块功能的实现
教学辅助资料查询模块功能主要依靠微信公共号的消息自动回复功能和关键词回复功能实现。在消息自动回复功能中编辑关键词所对应信息 (如图1所示) , 作为资料库的目录, 供学生查找。在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中, 点击“添加规则”, 将目录中建议回复的数字 (或文字) 设定为关键词, 之后在“回复”处点击相应内容性质后, 进行回复内容编辑。微信平台对回复的文字数量限定为不超过300字, 所以回复内容应做到言简意赅、精益求精。教师可以通过增加或修改规则来更新资料内容。
教学信息推送模块的功能由微信平台的“群发功能”完成。微信平台限制个人公共账号每天只能群发一条消息,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机会, 将该学科研究前沿通过该功能推送给学生, 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科研兴趣。
学生问题反馈模块通过“消息管理”功能实现。学生将遇到的问题发送到课程微信公共号, 教师可以在“消息管理”中看到和管理学生们的留言信息, 通过整理学生们提出的疑问, 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另一方面使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及时、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
应用微信公共号辅助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教学, 为大部分学生所接受。试运行一学期后, 学生对于该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较为扎实, 学习兴趣浓厚, 对生产实际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教师通过群发功能将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推送给学生, 使学生对科研前沿有所了解, 增加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科研兴趣。自动回复功能成为学生最常使用的功能模块, 通过该模块的使用,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资料, 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生产提供了便利。
微信公共号辅助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教学具有大学生接受度高、信息传递便捷、具互动性等特点, 但也存在每日发送消息数量和消息字数受限制, 只能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而不能发送视频等不足。试运行一学期后, 也有少数学生对该课程的微信公共号使用频率较低, 对该门课程缺乏兴趣。微信虽然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方便、可靠的辅助平台, 但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应主要依靠教师通过课堂讲授来实现。
摘要:微信公共号辅助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教学具有学生接受度高、信息传递便捷、互动性等特点。教师通过群发功能将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推送给学生, 可使学生对科研前沿有所了解, 增加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科研兴趣。自动回复功能成为学生最常使用的功能模块, 通过该模块的使用,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资料, 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生产提供了便利。但微信公共号也存在每日发送消息数量和消息字数受限制, 只能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而不能发送视频等不足。微信虽然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方便、可靠的辅助平台, 但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应主要依靠教师通过课堂讲授来实现。
关键词:微信公共号,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辅助教学
参考文献
[1]胡蕊.大学生微信使用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北京青年研究, 2014, (1) :76-81
[2]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6) :34-41
[3]纪家涛, 等.论微信在动物外科教学中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13, 21 (2) :367-370
[4]刘锴, 等.微信在兽医微生物学辅助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 2013, 40 (12) :2330-2334
[5]纪家涛, 等.微信及结合案例教学法在泌尿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 (2) :104-105
在水产无脊椎动物中 篇2
1炎症:机体对各种致炎刺激物引起的损害所发生的一种反应,它的本质是以防御为主 的病理过程,它的基本变化是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
2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机体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为诊断和防治提供了基础。
3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可发生各种变性和坏死
4潜伏期:从病原作用于机体到出现炎症以前的一段时间
5代偿:治病因子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机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能通过相应部分的代谢和结构变化,或机能加强来代替、补偿机体病变器官的过程叫代偿 6外出血:血液流出体外
7内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 8水肿:组织间液在组织间隙内异常增多
9钙化:中间残留的坏死组织有时会发生钙盐沉着,叫钙化
10混合感染:同时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侵袭 11修复:组织受损后重建的过程,包括再生、创伤愈合、机化、钙化、组织改建和化生等 12单纯感染:疾病由一种病原侵袭所引起的 13寄生物:凡营寄生生活的生物都称为寄生生物
14肿瘤:是由各种致癌因素引起的局部组织的异常增生而引起的新生物,增生的细胞(肿瘤细胞)常形成肿物HE染色:苏木精甲红染色,也称为普通染色,是生物学病理学细胞学必不可少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16梗死:由于血管阻塞,局部组织因缺氧而发生坏死称为梗死
17麻醉: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机能暂停,经一定时间可完全恢复的过程
18增生:炎症时,细胞的增生是致炎因子长期作用,或组织变质分解产物的刺激所致
19积水:组织间液在胸腔、心胸腔、腹腔、脑室等膜腔内蓄积过多LD:超过中毒量,导致死亡的剂量
二、简答
1革兰氏染色法的要求
(1)先用结晶紫初染;(2)加入碘液处理;(3)再以酒精脱色;(4)最后用复红(或沙黄)复染;染色后菌体呈紫色的为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等;染色后菌体呈红色的为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
2硫酸亚铁一般和那些合用
CuSO45:20.7ppm 有收敛作用以及较强的杀病原体能力,可以杀灭体外寄生的鞭毛虫、纤毛虫、吸管虫及鱼蚤等 敌百虫:有机磷杀虫药 3大黄作用和注意点
作用:(1)有收敛、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及抗肿瘤;(2)防治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
注意点:每千克大黄加20千克0.3%氨水浸泡12小时,使蒽醌衍生物游离出来,可提高药效,不能与石灰合用,会降低功效 4水生生物引起中毒的种类和防治
微囊藻引起的中毒防治:(1)池塘进行清淤消毒;(2)掌握投喂量,经常加注清水,不使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调节好水的ph值,可控制微囊藻的繁殖;(3)当微囊藻已大量繁殖时,可全池遍洒浓度为0.7*10-6硫酸铜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0.7ppm,洒药后应开动增氧机,或在第二天清晨酌情加注清水,以防鱼浮头;(4)在清晨藻体上浮集聚时,撒生石灰粉,连续2--3次,可基本杀死。
三毛金藻引起的中毒防治:定期施铵盐类化肥,尿素、氨水、氮磷复合肥,以及有机肥,使总氨稳定在0.25--1mg/L,即可达到预防效果 赤潮防治:(1)加强环保工作,控制水质,严防污染及富营养化;(2)发生赤潮时可泼洒硫酸铜杀死害藻或泼粘土以吸附有害物质;(3)发生赤潮时,不进行排灌水5病毒的病程有几个阶段
(1)潜伏期:无症状表现,潜伏期有长有短;(2)前驱期:这期的期限很短,这期的特征为还无明显症状,出现的还不是这种病所特有的症状;(3)充分发展期:出现 这种病的典型症状,机体有了明显的机能、代谢或形态的改变,亦为疾病的高潮期
6漂白粉使用的注意点(说明漂白粉是什么)漂白粉:是次氯酸钙、氯化钙、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分子式Ca(OCl)Cl 灰白色粉末,有氯臭及盐味,微溶于水,含有效氯25%-30%,溶于水后生成具有杀菌能力的次氯酸和次氯酸离子 注意点:受潮易分解失效,受光、高温作用迅速分解,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存放冷暗干燥处,大面积使用最好夜间进行 7乌桕的功用与注意点
功用:(1)乌桕叶用以防治烂鳃病及白头白嘴病、腐皮病、竖磷病;(2)治疗细菌性疾病
注意点:酸性条件下能溶于水;在生石灰作用下生成沉淀,有提效作用 8机械损失有哪些,防治
(1)压伤;(2)碰伤和擦伤;(3)强烈的震动
防治:改进渔具和容器,尽量减少捕捞和搬运,在必要捕捞和运输时必须小心对待,并选择适当时间;越冬池的底质不宜过硬,在越冬前应加强肥育;亲虾越冬池应衬以底网等措施来进行预防;在人工繁殖过程中,因注射或操作不当引起损伤,可在损伤处涂鱼泰8号及孔雀绿溶液,受伤较严重的肌肉需注射链霉素或治鳖灵2号。
9用药的方法有哪几种及其作用
挂篓法作用:在食场周围悬挂盛药的袋和篓,形成一消毒区,当水产动物来摄食时达到消灭体外病原体的目的;药浴法作用:将水产动物集中在较小容器、较高浓度药液中进行短期强迫药浴,以杀灭体外病原体;遍洒法作用:全池遍洒药液,使池水达到一定浓度,杀灭体外及池水中的病原体;浸沤法作用:将草药浸沤在池塘的上风处或将捆扎好的中草药分成数
堆,杀灭池水中及体外的病原体;涂抹法作用:在体表患病处涂抹较浓的药液以杀灭病原体;口服法作用:将药物或疫苗与水产动物喜吃的饲料,拌以粘合剂制成适口的颗粒药饲投喂,杀灭体内的病原体或增强抗病力;注射法作用:常用的注射法有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10说明细菌分阴阳的特性,并举例说明阴阳细菌的2—3例 特性:
阳: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杆菌阴: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风杆菌
三、论述 1真菌水霉病
a病原体:我国发现的致病水霉菌有10多种,主要是水霉菌和绵霉属;b菌丝是没有横隔的多核体
内菌丝:像根一样,分枝多而纤细,吸收营养 外菌丝:粗枝,分枝少,长达3公分,灰白色,棉絮状物;c外菌丝尖端膨大而成棒状物,能形成抵抗恶劣环境的厚垣孢子;d生殖:无性生殖为产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孢子;e流行情况:对水产动物没有选择性,一般受伤的动物
都易感染,适温为13-18o
c;f症状:白毛病;g预防:最好是减少受伤:如受伤用药物处理,鱼卵可用0.7ppm孔雀石绿要与10-15分钟,1次/日,连用2天,用碘2-5ppm药浴;h治疗: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1)外用药:食盐和小苏打(1:1)9ppm;甲基兰2-3ppm(隔2天用一次);孔雀绿0.15-0.2ppm(隔2天用一次);白鳗不能用孔雀绿而用升温的方法25-26摄氏度自愈;(2)内服抗菌药(磺胺、呋喃类抗生素)
2细菌性烂鳃病
a柱状嗜纤维病(原叫柱状屈绕杆菌);b大小为0.5*4-4.8um(固体培养基菌体较短,液体培养基菌体较长);c没有鞭毛,湿润固体常可滑行;d革兰氏阴性,好气,适温28oCe主要危害草鱼、青鱼(成鱼);f鳃丝肿胀,减少,粘液增多;g诊断:(1)肉眼:烂鳃、缺损;(2)镜检:大量细长滑行杆菌;(3)酶免疫测定法:涂片(甘油蛋白、菌液)—干后丙酮固定,特意抗血清—显色液—加H2O2—棕色细长细菌
3固着纤毛虫病
a病原体:常见的有聚缩虫、单缩虫、钟形虫、累枝虫、壳吸管虫、莲蓬虫;b虫体多呈倒钟罩形,前段为口盘,其上有纤毛;c症状:常附着在对虾的体表、鳃和附肢上、也有在虾卵和幼体上附着;d诊断:在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幼体;e流行情况:对虾的人工育苗期为4-5月份;养殖期间为7-9月;f防治 :保持水质清新是最有效的防治的方法g育苗用水要沉淀过滤,投喂半年幼虫要先镜检,如发现未孵化的虫卵和卵壳上附着较多的固着纤毛虫时,应用50-60oc的热水处理5分钟左右,杀死纤毛虫后再投喂; 全池泼洒茶仔饼使用浓度为10-15ppm,或皂角苷,同时投喂优质饲料,促进脱壳 4对虾瞎眼病
a群霍乱弧菌;b革兰氏阴性弧状杆菌;c大小0.5-0.8*1.5-3.0mm;d极生单鞭毛运动,鞭毛有鞘;e最是生长温度为30-42oc,盐度5-20,pH7-9;f危害品种:海水养殖种类,为条件致病菌;g症状:眼球溃烂,出现白圈;h诊断:凝血时间;i针筒抽取心脏血淋巴液,滴在载玻片上,每10秒跳动血液一次,直到挑起血丝为止,即为凝血时间;j健康虾:1分钟内凝固,病虾3-5分钟或者更久;k治疗:水体消毒、漂白粉1ppm、氯霉素 1g/kg饵、土霉素1-2g/kg饵 5赤皮病
a荧光假单胞菌;b杆状;c大小0.7-0.75*0.4-0,45um;d具1-3根鞭毛,具动力;e无芽孢;f革兰氏阴性;g需氧,适温25-30oc;h草、青等多种淡水鱼;i四季流行;j症状:体表出现发炎,鳞片脱落;k治疗:与细菌性烂鳃病相似 6白头白嘴病
a菌种未查明(与细菌性烂鳃病相似);b夏花草鱼危害最大;c流行于5-7月;d华中华南最为流行;e病鱼至吻断到眼部一般皮肤色素消减或变为乳白色;f诊断:引起的有两点 :车轮虫;左右摇摆的滑行菌;g治疗:常用抗生素1-2ppm,药饵1-2g/kg 7链球菌病
a链球菌病;b革兰氏阴性;c无运动性,无芽孢;d危害:鰤鱼,虹鳟等;e传染源不明;f症状:浮出水面,红肿肛门,肝脏肿大;g治疗:红霉素 1000kg鱼,2-5g/天,3-7天;土霉素1000kg鱼,5-7.5g/天,10天 8粘孢子虫病
a种类已达千种;b生活史未查明;c症状:多数形成包囊;d诊断:将包囊压成薄片,区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单孢子虫、小瓜虫;e治疗:无理想治疗方法;清淤、消毒;用晶体敌百虫制饵,0.1-0.4g/kg体重,遍洒150g/亩;病鱼作饵要煮熟或深埋 9竖鳞病
a初步认为是小型点状假单胞菌;b短杆状;c有动力,无芽孢;d革兰氏阴性;e危机鲤鱼等;f症状:鱼体前半部分或全身出现鳞片竖起;g诊断:短杆转;鱼波豆虫寄生;h镜检病原体——鳞囊内渗出液;i防治方法:a硫酸链霉素 15-20mg/kg;b治鳖灵2号3ml/mg 10疫苗的制备步骤
1.濒死病变组织—称重,剪碎,加10倍量无菌生理盐水匀浆
2.3000-3500r/min,低温离心30min,取上清液 3.加青霉素1000IU/ml,链霉素1000ug/ml(混匀后4℃下过夜除菌)
4.病毒悬液,加福尔马林0.1%浓度
5.摇匀后置32℃恒温水浴锅灭活72小时 6.封口贴标签,4℃冰箱保存
一、名词解释
1炎症:机体对各种致炎刺激物引起的损害所发生的一种反应,它的本质是以防御为主 的病理过程,它的基本变化是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
2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机体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为诊断和防治提供了基础。
3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可发生各种变性和坏死
4潜伏期:从病原作用于机体到出现炎症以前的一段时间
5代偿:治病因子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机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能通过相应部分的代谢和结构变化,或机能加强来代替、补偿机体病变器官的过程叫代偿 6外出血:血液流出体外
7内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 8水肿:组织间液在组织间隙内异常增多
9钙化:中间残留的坏死组织有时会发生钙盐沉着,叫钙化
10混合感染:同时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侵袭 11修复:组织受损后重建的过程,包括再生、创伤愈合、机化、钙化、组织改建和化生等 12单纯感染:疾病由一种病原侵袭所引起的 13寄生物:凡营寄生生活的生物都称为寄生生物
14肿瘤:是由各种致癌因素引起的局部组织的异常增生而引起的新生物,增生的细胞(肿瘤细胞)常形成肿物HE染色:苏木精甲红染色,也称为普通染色,是生物学病理学细胞学必不可少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16梗死:由于血管阻塞,局部组织因缺氧而发生坏死称为梗死
17麻醉: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机能暂停,经一定时间可完全恢复的过程
18增生:炎症时,细胞的增生是致炎因子长期作用,或组织变质分解产物的刺激所致
19积水:组织间液在胸腔、心胸腔、腹腔、脑室等膜腔内蓄积过多LD:超过中毒量,导致死亡的剂量
二、简答
1革兰氏染色法的要求
(1)先用结晶紫初染;(2)加入碘液处理;(3)再以酒精脱色;(4)最后用复红(或沙黄)复染;染色后菌体呈紫色的为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等;染色后菌体呈红色的为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
2硫酸亚铁一般和那些合用
CuSO45:20.7ppm 有收敛作用以及较强的杀病原体能力,可以杀灭体外寄生的鞭毛虫、纤毛虫、吸管虫及鱼蚤等 敌百虫:有机磷杀虫药 3大黄作用和注意点
作用:(1)有收敛、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及抗肿瘤;(2)防治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
注意点:每千克大黄加20千克0.3%氨水浸泡12小时,使蒽醌衍生物游离出来,可提高药效,不能与石灰合用,会降低功效 4水生生物引起中毒的种类和防治
微囊藻引起的中毒防治:(1)池塘进行清淤消毒;(2)掌握投喂量,经常加注清水,不使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调节好水的ph值,可控制微囊藻的繁殖;(3)当微囊藻已大量繁殖时,可全池遍洒浓度为0.7*10-6硫酸铜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0.7ppm,洒药后应开动增氧机,或在第二天清晨酌情加注清水,以防鱼浮头;(4)在清晨藻体上浮集聚时,撒生石灰粉,连续2--3次,可基本杀死。
三毛金藻引起的中毒防治:定期施铵盐类化肥,尿素、氨水、氮磷复合肥,以及有机肥,使总氨稳定在0.25--1mg/L,即可达到预防效果 赤潮防治:(1)加强环保工作,控制水质,严防污染及富营养化;(2)发生赤潮时可泼洒硫酸铜杀死害藻或泼粘土以吸附有害物质;(3)发生赤潮时,不进行排灌水5病毒的病程有几个阶段
(1)潜伏期:无症状表现,潜伏期有长有短;(2)前驱期:这期的期限很短,这期的特征为还无明显症状,出现的还不是这种病所特有的症状;(3)充分发展期:出现 这种病的典型症状,机体有了明显的机能、代谢或形态的改变,亦为疾病的高潮期
6漂白粉使用的注意点(说明漂白粉是什么)漂白粉:是次氯酸钙、氯化钙、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分子式Ca(OCl)Cl 灰白色粉末,有氯臭及盐味,微溶于水,含有效氯25%-30%,溶于水后生成具有杀菌能力的次氯酸和次氯酸离子 注意点:受潮易分解失效,受光、高温作用迅速分解,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存放冷暗干燥处,大面积使用最好夜间进行 7乌桕的功用与注意点
功用:(1)乌桕叶用以防治烂鳃病及白头白嘴病、腐皮病、竖磷病;(2)治疗细菌性疾病
注意点:酸性条件下能溶于水;在生石灰作用下生成沉淀,有提效作用 8机械损失有哪些,防治
(1)压伤;(2)碰伤和擦伤;(3)强烈的震动
防治:改进渔具和容器,尽量减少捕捞和搬运,在必要捕捞和运输时必须小心对待,并选择适当时间;越冬池的底质不宜过硬,在越冬前应加强肥育;亲虾越冬池应衬以底网等措施来进行预防;在人工繁殖过程中,因注射或操作不当引起损伤,可在损伤处涂鱼泰8号及孔雀绿溶液,受伤较严重的肌肉需注射链霉素或治鳖灵2号。
9用药的方法有哪几种及其作用
挂篓法作用:在食场周围悬挂盛药的袋和篓,形成一消毒区,当水产动物来摄食时达到消灭体外病原体的目的;药浴法作用:将水产动物集中在较小容器、较高浓度药液中进行短期强迫药浴,以杀灭体外病原体;遍洒法作用:全池遍洒药液,使池水达到一定浓度,杀灭体外及池水中的病原体;浸沤法作用:将草药浸沤在池塘的上风处或将捆扎好的中草药分成数
堆,杀灭池水中及体外的病原体;涂抹法作用:在体表患病处涂抹较浓的药液以杀灭病原体;口服法作用:将药物或疫苗与水产动物喜吃的饲料,拌以粘合剂制成适口的颗粒药饲投喂,杀灭体内的病原体或增强抗病力;注射法作用:常用的注射法有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10说明细菌分阴阳的特性,并举例说明阴阳细菌的2—3例 特性:
阳: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杆菌阴: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风杆菌
三、论述 1真菌水霉病
a病原体:我国发现的致病水霉菌有10多种,主要是水霉菌和绵霉属;b菌丝是没有横隔的多核体
内菌丝:像根一样,分枝多而纤细,吸收营养 外菌丝:粗枝,分枝少,长达3公分,灰白色,棉絮状物;c外菌丝尖端膨大而成棒状物,能形成抵抗恶劣环境的厚垣孢子;d生殖:无性生殖为产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孢子;e流行情况:对水产动物没有选择性,一般受伤的动物
都易感染,适温为13-18o
c;f症状:白毛病;g预防:最好是减少受伤:如受伤用药物处理,鱼卵可用0.7ppm孔雀石绿要与10-15分钟,1次/日,连用2天,用碘2-5ppm药浴;h治疗: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1)外用药:食盐和小苏打(1:1)9ppm;甲基兰2-3ppm(隔2天用一次);孔雀绿0.15-0.2ppm(隔2天用一次);白鳗不能用孔雀绿而用升温的方法25-26摄氏度自愈;(2)内服抗菌药(磺胺、呋喃类抗生素)
2细菌性烂鳃病
a柱状嗜纤维病(原叫柱状屈绕杆菌);b大小为0.5*4-4.8um(固体培养基菌体较短,液体培养基菌体较长);c没有鞭毛,湿润固体常可滑行;d革兰氏阴性,好气,适温28oCe主要危害草鱼、青鱼(成鱼);f鳃丝肿胀,减少,粘液增多;g诊断:(1)肉眼:烂鳃、缺损;(2)镜检:大量细长滑行杆菌;(3)酶免疫测定法:涂片(甘油蛋白、菌液)—干后丙酮固定,特意抗血清—显色液—加H2O2—棕色细长细菌
3固着纤毛虫病
a病原体:常见的有聚缩虫、单缩虫、钟形虫、累枝虫、壳吸管虫、莲蓬虫;b虫体多呈倒钟罩形,前段为口盘,其上有纤毛;c症状:常附着在对虾的体表、鳃和附肢上、也有在虾卵和幼体上附着;d诊断:在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幼体;e流行情况:对虾的人工育苗期为4-5月份;养殖期间为7-9月;f防治 :保持水质清新是最有效的防治的方法g育苗用水要沉淀过滤,投喂半年幼虫要先镜检,如发现未孵化的虫卵和卵壳上附着较多的固着纤毛虫时,应用50-60oc的热水处理5分钟左右,杀死纤毛虫后再投喂; 全池泼洒茶仔饼使用浓度为10-15ppm,或皂角苷,同时投喂优质饲料,促进脱壳 4对虾瞎眼病
a群霍乱弧菌;b革兰氏阴性弧状杆菌;c大小0.5-0.8*1.5-3.0mm;d极生单鞭毛运动,鞭毛有鞘;e最是生长温度为30-42oc,盐度5-20,pH7-9;f危害品种:海水养殖种类,为条件致病菌;g症状:眼球溃烂,出现白圈;h诊断:凝血时间;i针筒抽取心脏血淋巴液,滴在载玻片上,每10秒跳动血液一次,直到挑起血丝为止,即为凝血时间;j健康虾:1分钟内凝固,病虾3-5分钟或者更久;k治疗:水体消毒、漂白粉1ppm、氯霉素 1g/kg饵、土霉素1-2g/kg饵 5赤皮病
a荧光假单胞菌;b杆状;c大小0.7-0.75*0.4-0,45um;d具1-3根鞭毛,具动力;e无芽孢;f革兰氏阴性;g需氧,适温25-30oc;h草、青等多种淡水鱼;i四季流行;j症状:体表出现发炎,鳞片脱落;k治疗:与细菌性烂鳃病相似 6白头白嘴病
a菌种未查明(与细菌性烂鳃病相似);b夏花草鱼危害最大;c流行于5-7月;d华中华南最为流行;e病鱼至吻断到眼部一般皮肤色素消减或变为乳白色;f诊断:引起的有两点 :车轮虫;左右摇摆的滑行菌;g治疗:常用抗生素1-2ppm,药饵1-2g/kg 7链球菌病
a链球菌病;b革兰氏阴性;c无运动性,无芽孢;d危害:鰤鱼,虹鳟等;e传染源不明;f症状:浮出水面,红肿肛门,肝脏肿大;g治疗:红霉素 1000kg鱼,2-5g/天,3-7天;土霉素1000kg鱼,5-7.5g/天,10天 8粘孢子虫病
a种类已达千种;b生活史未查明;c症状:多数形成包囊;d诊断:将包囊压成薄片,区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单孢子虫、小瓜虫;e治疗:无理想治疗方法;清淤、消毒;用晶体敌百虫制饵,0.1-0.4g/kg体重,遍洒150g/亩;病鱼作饵要煮熟或深埋 9竖鳞病
a初步认为是小型点状假单胞菌;b短杆状;c有动力,无芽孢;d革兰氏阴性;e危机鲤鱼等;f症状:鱼体前半部分或全身出现鳞片竖起;g诊断:短杆转;鱼波豆虫寄生;h镜检病原体——鳞囊内渗出液;i防治方法:a硫酸链霉素 15-20mg/kg;b治鳖灵2号3ml/mg 10疫苗的制备步骤
1.濒死病变组织—称重,剪碎,加10倍量无菌生理盐水匀浆
2.3000-3500r/min,低温离心30min,取上清液 3.加青霉素1000IU/ml,链霉素1000ug/ml(混匀后4℃下过夜除菌)
4.病毒悬液,加福尔马林0.1%浓度
在水产无脊椎动物中 篇3
【关键词】水产动物疾病课程 案例教学法 编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102-02
案例教学法已在许多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笔者在中职水产养殖专业水产动物疾病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其目的是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把理论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点,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关键是编写案例,没有案例,案例教学法无从谈起。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案例教学法,笔者对案例的编写进行了探讨。
一、生产实例与教学案例的区别
在文献和生产中,有许多水产动物疾病的实例,但这些实例往往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描述事件的过程,应用于教学作为教学案例有一定距离,需要从教学的角度进行整理和编写,也就是说生产实例和教学案例有较大的区别。
生产实例是编写教学应用案例的基础,是生产实践中发生的真实事件的记述,强调对事件进行一种全方位的、有条理的叙述,其目的是通过对发生的生产事件进行叙述,为其他生产者提供实践经验和学习的模板。侧重于生产过程和研究探索过程的记述。
教学的案例适用于教学,来源于生产案例,但又有别于生产案例,是为了教学目的,从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进行编写的,内容简洁,包含需要解决的问题,容易引起讨论,通过讨论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具有如下特点:
1.真实性。教学案例反映的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和真实的数据,是事件的真实再现,而不是编撰出来的,是生产实例的反映,可以从文献资料中收集,也可以来源于教师生产实践。如某养殖场发生的鱼病案例,或者学校实训基地正在发生的鱼病,学生可以亲眼所见到的案例,效果更好。
2.典型性。案例应当具有相对完整的地点、情节,反映出某一类水产动物疾病的基本共性,有较强的研讨价值,以有助于学生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学到相关知识。因此,作为案例的事件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要能够在对这一事件的分析、解决中能说明、诠释类似事件,给学生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3.情境性。教学案例应当有一个特定的情境,需要交代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人物和特定的细节等。这些对情境的描述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是学生理解案例的重要条件。
4.启发性。教学案例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对学习知识和技能具有启发和引导作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案例的学习和讨论,掌握知识和技能。如鱼类小瓜虫防治的案例,就能通过实际小瓜虫防治过程的案例,让学生自主地通过查找资料,现场观察和操作,掌握小瓜虫的形态特征、疾病流行特点和防治方法,以及用药安全等知识和技能。
5.答案的多元性。水产动物疾病课程的教学案例答案应该是多元的,才能激励学生寻求答案,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发生在笔者所在学校实训基地的泥鳅锚头蚤病,治疗方法是多样的,可用阿维菌素、高锰酸钾、敌百虫、苦楝树叶等进行防治,这个案例吸引学生开展各种用药试验,对该病例防治进行探索,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达到了课程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要求
1.包含一个核心难题。教学案例应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选择一个核心难题,使讨论围绕其进行。
2.说明一个教学内容和理论。教学案例要明确教学的目的,能通过案例,使学生能掌握一个教学内容或理论。
3.有足够的信息。应该有足够深入分析的信息,便于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罗非鱼氨中毒案例,除了提供病鱼症状的信息外,还应该有水质检测的信息。
4.有结论。某种水产动物疾病教学案例学生从参与者的角度通过实验探索、分析和思考后,应该可以总结出诊断的方法和防治的有效措施。
三、教学案例的主要内容
水产动物疾病的教学案例一般包括如下主要部分。
1.案例的题目:充分显示教学案例反映的主要病种。
2.案例的引言:介绍疾病案例所处的环境或发生疾病的原因,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3.案例的正文:疾病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疾病症状和病情发展过程,以及防治措施及效果。
4.讨论的问题:提出供学生讨论的问题。
案例一:罗非鱼氨氮中毒的案例
引言:鱼类氨氮中毒是由于水质恶化引起的疾病,水中残饵和淤泥过多,氨氮含量过高,引起鱼类大量死亡。
正文:广西南宁市一鱼养殖鱼塘,面积约40亩,水深平均2.7m,放养7万尾罗非鱼,没有水源,养殖用水靠雨水。2009年8月10日以来几天,该塘口的罗非鱼出现食欲不振、游动无力并伴有零星死亡现象,但体表并没有明显症状,到8月16日鱼病情加重,死亡量增加,全塘几乎不摄食。池塘水发黑,有臭味,pH8.5,氨氮严重超标。检查病鱼,体表发白,且有较多出血小点,鳃丝发红、充血,尾鳍等发红,体表粘液较多,肠壁充血,肠道内无食物,有黄色粘液,其余组织基本正常。显微镜检查鳃丝、鳍和肠道粘液,均没发现寄生虫。诊断:水质恶化,氨氮超标,氨氮中毒。
养殖户采取的治疗措施有:(1)停止投喂;(2)降低水体pH;(3)泼洒增氧剂;(4)泼洒底质改良剂。
问题:(1)为什么诊断为氨氮中毒?(2)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氨氮中毒?(3)养殖户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为什么?除此以外还有什么防治预防氨氮中毒的措施?
案例二:泥鳅锚头溞病的防治
引言:锚头溞是鱼类常见的寄生虫,寄生于鱼类的体表,吸收鱼类的营养,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
正文:本校实训基地2号塘面积1.5亩,水深1米,主养泥鳅,放养了10万尾泥鳅苗。2016年6月3日发现感染了锚头溞,大多数鱼类体表寄生锚头溞,鱼体消瘦,不摄食。
问题:(1)锚头溞的形态如何?病鱼有何症状?(2)应该用哪些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如何进行药敏试验?(3)锚头溞病有何流行特点?(4)如何防治锚头溞病?
四、编写教学案例的注意事项
1.教师要熟悉案例材料。教师对案例越熟悉,对案例的理论背景及材料分析得越透彻,越能够驾驭课堂,引导学生的发言和讨论。因此,教师将案例交给学生之前,必须事先将案例精髓吃透,剖析深刻,把握案例的关键。
2.案例难度要适中。教师要预料学生对案例做出的反应,要考虑学生是否能从案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能否形成讨论。因此,选择的案例难度要适当,案例太简单,答案简单明了,难以提起学生学习兴趣。太难,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技能水平,就会使学生不知所措,无从思考分析,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失去学习兴趣。
3.在撰写案例时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对案例中描述的事实,提出的问题,要就事论事,要运用所学的知识紧扣案例,进行科学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答案。技能型的案例应引导学生进行实地操作和探索研究,要留较多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试验,如锚头溞病防治案例,只介绍鱼塘的基本情况和发生疾病的种类,让学生带着问题,如锚头溞的形态特征、病症、流行特点和用药试验等进行探索的讨论分析,最后得出学生自己的结论。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通过实训掌握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在水产无脊椎动物中 篇4
1 盐度对水产动物消化系统酶活力的影响
水产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都需要消化系统中酶的参与, 酶活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产动物消化、吸收能力的大小。
盐度对水产动物消化系统酶活力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消化酶方面, 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汤保贵等[2]报道在暂养盐度20~30范围内, 红鳍笛鲷消化道中淀粉酶活力较高, 在盐度25时, 酶活力最高;处于低盐 (10~20) 或高盐 (30~45) 时, 淀粉酶活力均较低。同时, 在最适盐度时, 淀粉酶活力的高低顺序为肠部和幽门盲囊较高, 胃部较低。宋波澜等[3]研究发现, 军曹鱼幼鱼在不同盐度 (10~35) 的水体中饲养4 d后, 总体上各器官的脂肪酶活力均随盐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胃脂肪酶活力在盐度15时最高, 肠、肝和幽门盲囊脂肪酶活力均从盐度10开始上升, 至盐度20时达最高后, 开始下降。肠脂肪酶活力在盐度15和20时最高, 肝脏和幽门盲囊脂肪酶活力在盐度20时最高。在盐度10和35时, 鱼各消化器官脂肪酶活力均明显较低, 在盐度35时, 脂肪酶活力最低。在同一盐度下, 军曹鱼幼鱼不同消化器官脂肪酶活力总体上均以幽门盲囊最高, 肠脂肪酶活力在盐度15和20时仅次于幽门盲囊, 肝脂肪酶活力仅在盐度10时高于幽门盲囊, 其余盐度时均低于幽门盲囊, 胃脂肪酶活力在任何盐度时均为最低。王吉桥等[4]指出, 在养殖水体盐度0~8范围内, 鸭绿沙塘鳢肠蛋白酶活力差别不明显, 在盐度4时, 肠蛋白酶活力略低;在不同盐度下, 肠淀粉酶活力由强至弱依次为2>8>6>4。在盐度2与8时鱼肠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盐度4和6时。鸭绿沙塘鳢肠蛋白酶和淀粉酶在盐度2时最高。李希国等[5]将黄鳍鲷幼鱼暂养于盐度5~30的水体中, 结果发现盐度对黄鳍鲷幼鱼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都有显著影响。在盐度25时, 蛋白酶活力最高, 盐度5~15时, 蛋白酶活力的平均值明显低于盐度20~30时。在盐度小于15时, 盐度对蛋白酶的影响不明显, 而大于15时, 盐度对蛋白酶活力有显著影响;盐度为5时, 黄鳍鲷幼鱼淀粉酶活力最低, 在盐度25时最高。在低盐度 (5~15) 和高盐度 (20~30) 各有1个峰值, 低盐度的峰值在10时, 而高盐度峰值在25时。在盐度20时, 黄鳍鲷幼鱼脂肪酶活力最高, 而在盐度10、15和30时最低, 且活力差异不明显。黄凯等[6]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幼虾组织器官中消化酶活力在养殖水体盐度1、15和30时的情况。结果表明, 在盐度1时, 肝胰腺中胃蛋白酶活力最高, 胰蛋白酶活力与盐度15时的值接近;在盐度1时, 胃肠中, 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力均最高。在盐度1时, 肝胰腺和胃肠中脂肪酶活力最大, 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肝胰腺中, 各盐度组淀粉酶活力很接近;胃肠中, 在盐度1时, 淀粉酶活力最高, 显著高于盐度15和30时。陈品健等[1]报道, 真鲷幼鱼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3种消化酶活力在养殖水体盐度15~40范围内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在盐度25时, 3种酶的活力均达最大值, 盐度降低或升高, 酶活力均呈下降趋势。
另外, 徐华等报道[7]锯缘青蟹肌肉中酸性磷酸酶活力随养殖水体盐度的升高 (5~35) 而呈小幅度下降趋势, 随胁迫时间的延长, 同一盐度组青蟹肌肉中的酸性磷酸酶活力有升有降, 这可能与青蟹个体适应能力的差异有关;锯缘青蟹肝胰腺中酸性磷酸酶活力随盐度的升高 (5~35) 呈现出逐渐升高趋势, 且各盐度组青蟹肌肉中酸性磷酸酶活力远低于肝胰腺中的;青蟹肌肉中碱性磷酸酶活力随盐度的升高 (5~35) 而呈现出显著升高趋势;除盐度25组外, 随胁迫时间的延长, 同一盐度组青蟹肌肉中碱性磷酸酶活力均呈升高趋势;盐度15、25和35组青蟹肌肉中碱性磷酸酶活力分别在72 h、48 h和48 h时达到最大值。青鳉鱼肠内Na+-K+-ATPase (基因表达量在盐度5、15和25水中几乎未受影响, Na+-K+-ATPase (基因表达在15、25的盐水中被显著抑制, 盐度升高会抑制青鳉鱼肠内Na+-K+-ATPase (基因表达[8]。Woo等[9]将皇帝神仙鱼在盐度7、10、15、22和33的水体中养殖30 d, 结果发现在盐度15~22范围内, 肝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力较高。
2 盐度对水产动物血液中酶活力的影响
血液是水产动物体内极其重要的组织, 正常的血液指标值能反映物种的属性和正常的生理状态, 血清中的生化成分与机体代谢、营养状况及疾病密切相关。鱼体受到外界环境因子影响, 发生生理或病理变化时, 必定会在血液中有所反映。因此, 血液指标成为学者们研究水产动物的营养状况、免疫能力等生理状况的有效指标[10]。
随盐度的变化, 水产动物血液中各种酶活力的变化情况各异。有研究发现, 随盐度升高 (0~28) , 施氏鲟血液碱性磷酸酶逐渐下降, 血清淀粉酶先下降后上升, 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11]。王晓杰等[12]对许氏平鲉的慢性盐度胁迫 (盐度33逐步调节至5、10、20、33和40) 的实验表明:血液中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力均随海水盐度降低呈逐渐上升趋势。急性盐度胁迫 (盐度33直接调节至5和10) 的实验证明:在盐度急性胁迫初期, 鱼血液的各项免疫酶活力波动较大;溶菌酶活力先逐步升高达到峰值, 之后逐渐下降;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呈高低起伏变化趋势;血液过氧化氢酶活力在胁迫初期持续降低, 最终稳定在较低水平。
另外, 盐度对对虾、扇贝血液中酶活力的影响也有所报道。李华等[13]报道, 盐度 (4, 8和32) 对凡纳滨对虾血淋巴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均有显著影响, 并且上述各项指标随盐度渐低均呈现一定的波动趋势, 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 这可能是对虾通过自身生理调节对外界环境逐步适应的内部表现。盐度急剧降低 (盐度30分别突变至25、20、15) 24 h后, 凡纳滨对虾血清中溶菌酶和一氧化氮合酶活力均显著降低, 并随盐度降低幅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可能由于盐度变化引起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血细胞数量减少而使一氧化氮合酶活力下降[14]。盐度突降 (盐度31直接变至25、20) 使栉孔扇贝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总体下降, 而酸性磷酸酶活力总体升高[15]。
3 盐度对水产动物鳃中酶活力的影响
水产动物的鳃在维持机体渗透平衡及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Na+-K+-ATPase (又称Na+-K+泵) 由α和β 2个亚基组成, 是一个跨膜多次的整合膜蛋白, 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胞质膜的离子通透性, 保持细胞内环境中各种离子浓度的相对稳定以及细胞内环境与体外环境的渗透压平衡[16,17]。鳃丝Na+-K+-ATPase活力是研究水产动物渗透压调节 (盐度变化) 的常用评价指标。
童燕等[18]报道, 急性盐度胁迫 (淡水直接变至盐度15、22) 明显影响施氏鲟幼鱼鳃丝Na+-K+-ATPase活力, 并且Na+-K+-ATPase活力随实验时间 (0~96 h) 呈先升高后降低, 至稳定在较高水平的变化趋势。有研究证实[16], 史氏鲟为了适应外界盐度, 其血清渗透压调节分为3个阶段:一是应激反应阶段, 主要表现为鳃Na+-K+-ATPase活力受到抑制, 陡然下降;二是主动调节阶段, 鳃Na+-K+-ATPase被重新激活, 且活力逐渐上升;三是适应阶段, 鳃Na+-K+-ATPase趋于平稳, 而且随盐度升高, 史氏鲟鳃丝Na+-K+-ATPase活力达到稳定时的值明显升高。军曹鱼稚鱼从盐度37直接转移至0、5、15、25和45水体中, 各处理鳃Na+-K+-ATPase活力在最初3 h内出现一定波动, 随后变化平稳;试验12 h内, Na+-K+-ATPase活力与盐度梯度呈“U”型分布, 盐度对军曹鱼稚鱼鳃Na+-K+-ATPase活力影响显著[19]。潘鲁青等[20]研究证实, 褐牙鲆幼鱼由高盐度30向低盐度 (24、18、12和6) 适应过程中, 褐牙鲆鳃丝Na+-K+-ATPase活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且随盐度变化的增加而增大, 鳃丝在6 d时达到最小值, 9 d后, 鳃丝Na+-K+-ATPase活力基本趋于稳定状态。而且利用褐牙鲆血浆渗透压曲线与海水渗透压标准曲线的交点得出褐牙鲆幼鱼等渗点海水盐度为14.97。在高渗环境 (盐度大于14.97) 中褐牙鲆鳃丝Na+-K+-ATPase活力与外界盐度大小呈正比, 在低渗环境 (盐度小于14.97) 中与盐度呈反比。Kelly等[21]将黑鲷在不同盐度 (6、12、33和50) 水体中饲养240 d, 结果发现鳃Na+-K+-ATPase活力在盐度33和55时明显高于盐度12和6。
综上所述, 鱼类自身渗透压调节过程基本为随外界环境盐度的变化, 鳃丝Na+-K+-ATPase活力逐步升高或降低, 经过一段时间应激作用达到最高或最低峰, 然后通过适应期最终达到稳定, 稳定时的酶活力会明显高于或低于初始的酶活力。另外, 从应激作用到Na+-K+-ATPase活力最终稳定所需的时间与鱼的种类、大小、健康状况以及外界盐度变化幅度与变化时间有密切关系。然而, 有学者研究发现盐度未对多鳍南极鱼[22]、黑鲷[23]鳃丝Na+-K+-ATPase活力产生显著影响。Lundgreen等[24]也报道川鲽在盐度1、11和35水体中, 鳃丝Na+-K+-ATPase活力差异不显著。
盐度对甲壳动物鳃丝酶活力的影响方面也有研究报道。潘鲁青等[25]研究发现, 凡纳滨对虾鳃丝Na+-K+-ATPase活力随盐度变化 (盐度30直接变至5、10、15、20和25) 和作用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 然后趋于稳定, 比初始状态酶活力明显升高, 而且水体盐度越低酶活力越大。随盐度变化 (盐度20分别变化为12、16和24) 幅度增加, 日本囊对虾仔虾鳃丝Na+-K+-ATPase活力变化幅度增大, 且随作用时间的增加呈峰值变化, 至24 h时, 低盐度时酶活力达到最大值, 而高盐度时达到最小值;至48~72 h时, 不同盐度下仔虾Na+-K+-ATPase活力趋于稳定, 盐度越低酶活力越大[26], 这与鱼类鳃丝Na+-K+-ATPase活力与盐度的变化情况较为相似。中华绒螯蟹从淡水转移到盐度10、20和30水体中, 24 h内鳃Na+-K+-ATPase活力均显著增加, 但各盐度梯度间变化不明显[27]。徐华等[7]报道, 盐度胁迫 (盐度25变化为5、15和35) 24 h时, 随盐度降低, 锯缘青蟹鳃Na+-K+-ATPase活力呈升高趋势, 其中S5和S15组鳃Na+-K+-ATPase活力显著高于S25和S35组。不同胁迫时间下, 各盐度组鳃Na+-K+-ATPase活力变化规律各异, 酶活力在胁迫48 h、72 h和96 h时分别表现为S35>S5>S15>S25, S35>S15>S25>S5, S5>S35>S15>S25。至96 h时, 各盐度胁迫下青蟹鳃Na+-K+-ATPase活力变化趋于平缓。随盐度降低, 鳃Ca2+-Mg2+-ATPase活力呈现出增强的趋势, S5和S15组青蟹鳃Ca2+-Mg2+-ATPase活力显著高于S25和S35组。胁迫48 h、72 h和96 h时, 各盐度组鳃Ca2+-Mg2+-ATPase活力均表现为S5>S35>S15>S25。至72 h时, 各盐度组鳃Ca2+-Mg2+-ATPase活力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至96 h时S5组达最大, 而S25组达最小。潘爱军等[28]指出, 盐度突增 (盐度5直接变至25) 在前4 d内, 对凡纳滨对虾鳃碳酸酐酶活力无显著变化, 第5 d开始出现显著性增高, 至最高, 然后回落至起始水平。
另外, 盐度也会影响水产动物肌肉中的酶活力。盐度因子可诱导了军曹鱼的抗氧化应激反应, 肌肉中抗氧化酶活力随盐度升高 (11、19、27和35) 而降低, 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在高盐度时明显不及低盐度[29]。锯缘青蟹肌肉中酸性磷酸酶活力随养殖盐度的升高 (盐度5、15、25和35) 而呈小幅度下降, 碱性磷酸酶活力随盐度升高而升高[7]。
4 结 语
酶活力是研究水产动物重要的生理、病理和毒理学指标, 被广泛应用于评价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及对外界环境等的适应状况。目前, 国内外学者已报道了盐度对诸多水产动物体内酶活力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 这对研究海产动物淡水化养殖、育苗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经济意义。
摘要:综述了盐度对水产动物消化系统、血液、鳃和肌肉中酶活力的影响。酶具有消化食物、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水产动物组织中酶活力是反映其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水体盐度的变化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引起水产动物组织中酶活力的变化规律, 对研究水产动物在不同水体盐度下的适应状况意义重大。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篇5
课程编号:2541240
英文名称: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s
课程负责人:万军利
师资队伍:万军利、邹宁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开课学期:秋季学期
课程类型:必修
先修课程:动物生理学/2542250、生物化学/2501030、鱼类学/2517410
总 学 时:理论学时:45实践学时:18
学分:3
内容简介: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涉及水产动物的营养及其配合饲料的一门课程,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阐述养殖水产动物的营养生理、生化和各种营养物质的营养需求,饲料原料和添加剂的选择和开发,配方设计及加工工艺,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评价及投饲技术等。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原理、营养需求,饲料营养成分及特性,理解饲料配方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配合饲料生产加工工艺、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和投饲技术。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可以为学生将来进入养殖企业、饲料企业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本课程考试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选用教材:
水产养殖动物非正常死亡实例分析 篇6
常见的水产养殖动物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有:被投毒或周围工厂污染,药物使用不当,饵料使用不当,施肥不当和池塘管理疏忽等。养殖户遇到被投毒或周围工厂污染引起鱼、虾、蟹死亡的情况时,要及时向公安机关、环保部门、水产部门反映,并注意保留相关证据。而药物、饵料、肥料等投入品使用不当或池塘管理疏忽引起的非正常死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下面列举一些生产事故实例,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引以为戒。
一、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死亡
实例一:某面积为9亩的池塘,年初放养鲫鱼15 000尾、草鱼800尾、鲢鳙鱼3800尾,7月初套养草鱼夏花7500尾。7月下旬,鲫鱼发生暴发性出血病,养殖户泼洒了苯扎溴铵和戊二醛合剂,并让鱼内服恩诺沙星钠、大蒜素等药物,治疗10天后,仍有鲫鱼零星死亡。养殖户于是又泼洒了100毫升/瓶的“出血止”(主要成分辛硫磷)16瓶,第二天草鱼种(平均规格100克/尾)、鲫鱼(平均规格250克/尾)出现大量死亡,前后共死亡草鱼种3000余尾、鲫鱼1000余尾,另有少量鲢、鳙鱼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5000元。
笔者分析认为,这是一起用药剂量过大造成的鱼类死亡事故。“出血止”按说明水深1米时每瓶可用于5~6亩,该塘口用量应为4瓶,而养殖户实际用了16瓶,为说明书标示用量的4倍,故造成鱼类死亡事故的发生。
在水产养殖中,一定要慎用药物,尤其是硫酸铜以及菊酯类、有机磷类杀虫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对鱼类的毒性较高,如果频繁使用或大剂量使用,会导致鱼类肝胆综合症的发生甚至中毒死亡。在鱼、虾、蟹发病时,笔者建议养殖户请专业技术人员诊断,科学用药,切忌过量过频用药,用药后注意观察,发现鱼、虾、蟹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换水、解毒等补救措施。
实例二:某面积为60亩的蟹塘,因池中蓝藻较多,养殖户于8月中旬全池泼洒了杀蓝藻药物。用药当晚河蟹躁动不安,养殖户发现后采取了换水、增氧、泼洒解毒剂等措施,但仍出现河蟹大量死亡现象,损失过半。
笔者分析认为,不恰当地使用杀蓝藻药物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蓝藻在适宜的pH值、温度、光照等条件下会形成优势种群,抑制其他有益藻类的生长。全池使用杀藻药物,蓝藻大量死亡后分解产生蓝藻素、硫化氢等有毒物质,池底很容易缺氧,加之解救不及时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蓝藻重在预防,蟹池养护好水草、避免水体富营养化是预防蓝藻的重要措施。蓝藻泛滥时,尽量采取人工捞除、换水的方法,只可在下风向外局部使用药物,高温季节谨慎用药。
二、施肥不当引起的死亡
某面积为40亩的精养池塘,于6月初施肥,施肥后第四天夜间鱼类出现严重浮头,连最耐低氧的鲤鱼都有死亡,损失较大。
我们到现场时,事故池塘池水呈红色,为坏水;另有非事故池塘池水呈黄绿色,为水产养殖较好的水色。经调查了解,事故池塘施肥之前池水也呈黄绿色,透明度为25厘米,为较肥的池水,不需要再施肥。养殖户不恰当地施肥,引起池塘中的藻类过度繁殖后又大量死亡,藻类光合作用产氧减少,同时死亡藻类分解耗氧,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引起鱼类缺氧死亡。
池水中溶解氧90%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因此要保持水体适宜的浮游生物量,即要保持水体适宜的肥度。该事故提醒广大养殖户,施肥也要注意安全:首先,要看水施肥,只有在水质较瘦时才有必要施肥(可根据透明度大小判断水质肥瘦,透明度20厘米以下的为肥水,透明度30厘米左右为中等肥度,透明度40厘米以上为瘦水);其次,在肥料的选择上,建议养殖前期以发酵后的有机肥为主,中期以无机肥为主,后期一般不施肥;再次,在施肥方式上,基肥要一次施足,追肥要少量多次。
三、饲料使用不当引起的死亡
某面积为60亩的成鱼养殖池塘,养殖户于10月份拉网准备出售部分鱼,发现鳊鱼出血症状明显,又赶紧将出塘的鱼放回池中。到了第二年2月,5000余千克鳊鱼全部死亡。3月初再次拉网,草鱼成鱼肚皮朝上,腹部膨大,鳞片疏松,烂鳃,镜检仅发现少量车轮虫,解剖见明显肝胆异常。草鱼因不耐运输,出池时只售7元/千克(当时市场价9.6元/千克),该池亏损近10万元。
经了解,养殖户投喂的饲料蛋白含量为30%,来自小厂家。此次事故的发生,可能是因为草食性鱼类摄食的饲料蛋白含量偏高,且饲料质量可能也存在问题,导致鱼类肝胆病变、体质虚弱、不耐拉网、不耐低氧。
笔者建议养殖户科学投饵:首先,选择品牌饲料,小厂家生产的饲料质量没有保证;其次,饲料蛋白含量要合理,主养草食性鱼类成鱼的池塘将饲料蛋白控制在28%以下,同时适当搭配青饲料;再次,不可过量投喂,控制在鱼类七八成饱即可,遇到低气压天气少投或不投料。
四、池塘管理疏忽引起的死亡
生产中因管理疏忽造成养殖动物缺氧浮头甚至泛塘死亡的事故屡见不鲜。溶解氧是一个重要的水质指标,建议养殖户科学使用增氧机:晴好天气中午开启增氧机,连绵阴雨天气上半夜即要开启增氧机直至第二天早晨。遇到低气压天气更要提高警惕,检查增氧机、抽水机能否正常工作,并备好增氧剂,夜间加强巡塘,防止发生浮头甚至泛池死亡事故。
水产动物病害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7
关键词:水产动物病害学,实验教学,改革
考试是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全面检查与评定的方法, 不仅是评价教与学效果的一种手段, 而且对整个教学活动有强化、检测和反馈功能, 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组成部分。实践证明, 科学合理的考试形式和内容, 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1];教师亦可通过考试了解教学效果, 不断调节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水产动物病害学》属水产养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 其特点是实践性与认知性较强。在以往的课堂理论教学中,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该课程抽象、枯燥无味, 教学效果不佳。开设实验课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而且能提高鱼病检查基本操作、器械仪器使用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近年来, 塔里木大学针对该课程实施了实验课教学改革, 采用“口试+操作”方法强化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
1 实践探究性教学的内容
根据新疆南疆地区鱼病的流行及渔业生产季节, 于5—6月结合《鱼类育种》《苗种培育》《鱼类增养殖学》等课程, 在实习基地对生产上易发现的鱼病, 如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鲫鱼败血症等16种传染性鱼病, 以及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钩介幼虫病等12种寄生虫鱼病和泛池、气泡病等2种非生物性鱼病, 共计30种病例进行实践探究性教学, 共4周。每天1 h, 教学时序则根据巡塘时所找到的病鱼进行灵活安排, 每种病例教学方法基本类同, 让学生分小组亲身参与, 亲自动手。重点是熟练掌握病鱼症状的观察和诊断方法, 设计并实施该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然后观察并记录其疗效, 学会分析、处理不良疗效病例。
2 实践探究性教学的方法
将学生分成4人1组, 每天清晨进行各自范围的巡塘。寻找病鱼, 并将每种首次发现的病鱼带入课堂, 由教师讲解并指导学生进行症状观察, 作好记录, 进行交流, 总结出该次病鱼的症状, 确诊。然后根据池塘水质、发病鱼状况以及当时气候, 指导学生设计并实施治疗方案, 且要求观察其疗效。以后再出现同种病例, 则由小组学生自行诊断, 设计并实施该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教师只要旁观, 根据学生每次记录进行评定。对于在实习基地未发现的鱼病病例, 先进行理论讲解, 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 再利用鱼病的CAI课件及彩色图谱进行辅助教学[3]。
3 考核内容
2人1组, 进行考核, 考核的内容如下:
3.1 口试
30道口试题囊括全部实验课内容, 涉及实验目的与意义、操作步骤、结果分析讨论等方面, 还有小部分活题, 限时5 min。旨在考查学生知识掌握、运用、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知识面。该项内容占考核成绩的1/6。
3.2 操作考核
为保证考试的顺序进行和节省实验动物, 操作考核内容选择了若干可独自成立的基本操作, 如“水产动物疾病的常规检查与诊断”、“血涂片的制作及染色”、“中草药的识别”、“蠕虫引起的疾病的诊断”等20个题目。2组平行进行, 便于比较评定。考查操作完成的质量、时间 (一般限时20min) 、动作规范及相互配合程度等。该项占考核成绩的1/3。
4 考核程序
抽签确定分组入场顺序→每批4位考生先抽1道题进行口试→告知操作题目, 准备10 min, 领取实验器械→操作考试→综合口试及操作表现给出成绩。
5 考试结果
以第4届水产2010届随机抽取的14人为例。口试平均得分率70%±18%。有2人回答较差, 思路不清晰或答非所问;3位同学得到满分。操作考核表现参差不齐, 14组次平均得分率82%±12%, 总体较好, 对知识难点“血涂片的制作及染色观察”、“中草药的识别”等都能较好地完成。但也有个别学生依靠同组他人完成, 反映出平时实验主动性不足等问题。考核总评成绩14人次平均得分率82.1%±7.5%, 达到良好水平, 有3人达到优秀。得分与平时表现基本一致。
6 效果与体会
6.1 学生反应积极, 效果好
现场指导实验和实验考核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 尽管在课程结业成绩中只占15分, 但学生很重视。实验课上, 学生听讲、看示教更仔细了, 主动动手的人增多, 观望溜边的人减少;实验完成后补练和预习下次操作的人也逐渐增多, 匆忙完成草草退场的人减少, 达到了以考促学的目的。口试更是一种新颖的考试方式, 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不仅为了争取好成绩, 更把它看作是对自己知识能力的挑战和考验, 即使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表示能够接受这种新的考试方式。
6.2 题目选择比较重要
操作题选为基本技能内容, 题目之间的难度应尽量相似。口试题既照顾到面又有一定深度,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行组织语言。既要掌握怎么做, 又要知道为什么, 避免死记硬背, 可选择有较大的发挥余地的题目。
6.3 以考促教
现场指导实验和进行期末考查, 尽管增加了教师工作量, 但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全面, 对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提供了全面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 教师在设计、准备、组织考核以及通过考核发现一些问题时, 对促进教师了解学生、改进教学质量和掌握过硬的理论、实验技术都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现场指导实验和这类考试效果可以看出, 如果在师资、实验条件和经费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加强, 完全可以把水产动物病害学实验单独作为一门课, 强化其综合性和科研功能, 使实验教学改革有一个大的深入。另外应注意教学评价的全程性和全面性, 应坚持课堂考查与实验设计并用、口试与操作并用、开卷与闭卷结合、结业考试与平时考查结合等。以全面发挥好教学评价在诊断教学、反馈教学信息、促进教与学的调整等方面的功能[4]。努力朝考核方法多样化、评价标准多元化方向探索[5,6]。
参考文献
[1]林卫国.试论素质教育与考试制度改革[J].福州大学学报, 200l (54) :170-172.
[2]马恒东, 郑维明.提高动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几项做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3, 15 (4) :54.
[3]马贵华, 许明, 钟青.水产养殖专业《鱼病学》课程实践探究性教学初试[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6 (6) :65-67.
[4]王道俊, 王汉澜.教学评价[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293-311.
[5]马恒东, 黎德兵, 宋薇, 等.生理实验的“口试+操作”式期末考试[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0 (18) :62-63.
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8
一、改革传统实验教学不能全盘否定,应有所取舍
很多人一提起教学改革就把传统的教学方法说得一无是处,正所谓破旧才能立新。我们认为这种做法过于偏激。传统教学固然有其弊病,但自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当今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大都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因此,对传统实验室教学的功与过,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传统实验教学侧重于传授知识[4],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则显得不足,这是应该予以改进的地方。但如果抛弃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一味地强调创新意识,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仪器操作都不熟练,就奢望他去搞科研、搞创新,那么创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实验教学改革不能矫枉过正,标新立异。教师应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对传统的、好的教学方法应当坚持,而对一些陈旧的、已经过时的教学方法应毫不犹豫地进行改革。我们在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教学中重点强化实验的课前预习及辅导工作,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学生在实验之前,根据教师布置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并安排专门的时间辅导。
(一)介绍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及注意事项
实验教师将实验室的内部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实验操作流程等用相机进行拍摄,制成幻灯片。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先观看幻灯片,使学生对实验室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当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时,对实验室的一切已相当熟悉,教师只要对实验的细节稍加强调,学生就可以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这样可避免学生因对仪器设备、标本的好奇而随意动手,盲目操作造成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严格实验前的预习报告检查制度
教师在每一次实验课前布置学生书写预习报告,并及时批改,以了解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对预习报告不合格的学生,要暂缓实验,直到预习报告合格为止。教师对预习报告的检查应形成制度,否则,会使课前预习流于形式,影响实验课的质量。
二、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针对教师讲得过多、包揽实验课大部分时间、限制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的问题,进行大胆改革,突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师则定位在“指导”的位置上,大胆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5]。
(一)大胆放手,丢掉包袱
以前有些实验教师担心学生操作不当造成仪器损坏,不敢让学生动手;而一些学生也怕弄坏设备承担责任而缩手缩脚,所以整个实验都是教师在做,学生在看,学生动手的积极性被束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先将操作过程进行演示,然后鼓励学生放心大胆地操作,并告诉大家只要按照程序操作,出现仪器损坏属于正常的设备损耗,学生无任何责任,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二)师生主体易位,各司其职
基于前期的预习、辅导,学生在进入实验室时对即将开始的实验已经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老师只需对个别细节强调一下,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摸索着独立完成整个实验。学生之间可以交流、探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只进行场外指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时进行指导,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学生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多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就更大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6]。
(三)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
理论课所讲的各种疾病的表现、病理改变以及鉴别诊断等比较抽象,容易混淆。为此,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展示病鱼标本,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平时加强与实习基地及养殖场的联系,注意搜集病死的各类水产动物尸体,用相机拍摄,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用于实验课的教学,并对一些体征相似的病种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由于实验课的形式灵活多样,内容生动、具体,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使理论课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四)加强实验课与生产见习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课,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很多水产动物在发病时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甚至和书本上讲的差别较大,使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感到困惑。因此,学生仅仅掌握课堂上的知识还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为此,我们进行大胆改革,将实验课与生产见习相结合,加强与实习基地及养殖场的联系和沟通,有病死的水产动物时,及时通知学院,我们将刚刚患病或病死的个体拿到实验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它的外在表现,自己动手解剖,制作病理切片,了解病理改变;然后进行病原的提取和培养,使学生对疾病的诊断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遇到有大面积疾病爆发时,就直接将学生带到养殖场,让学生实地观察水产动物患病时的表现,并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全程参与到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让学生提前感受疾病爆发时的实际工作氛围,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大有裨益。
三、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社会需要动手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实用型人才,市场的需求就是高校努力的方向,我们将实验室的设备资源对学生全天候开放,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再回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时间,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过程。教师予以必要的指导,并对实验室的设备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目标已不单单是锻炼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洞察力,主要包括:(1)注意在细微多变的情况下,如何能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2)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7],善于从多视角进行观察,使其能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这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指导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实验操作技能、宽广的知识面,更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提高。
四、实行导师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在高年级的学生中实行导师制,公布各教师的专业特长及科研方向,学生可任选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选题,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在科研过程中导师要逐步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思维习惯,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拓宽视角,增强创新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主要包括:动手操作能力、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献检索能力等,为学生将来成为科研型、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优秀学生可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鼓励学生撰写论文。经过几年的努力,改革成果已经初步显现,有17名学生的论文在国内的杂志上发表。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社会对人才要求已从注重某一领域知识和工程技能的简单复制转变为更加关注组织领导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高校教师必须着眼于这种变化,使受教育者在学习中既获得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所需的技能和智力,又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爱因斯坦说过:“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本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那么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路,而且比起那种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培养内容的人来说,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与变化。”教师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再墨守成规,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力为主要目标,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核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这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远清.加强教育科学研究, 促进高等教育创新,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J].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3, (11) .
[2]黄永琴.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 2001, (1) .
[3]韩小平.浅谈实验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J].太原科技, 2006, (3) .
[4]陈培森.优化实验室建设的思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1) .
[5]刘霞, 黄平.生物学教学对学生主动性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3, (8) .
[6]黄素梅, 周锦鑫, 李祥斌.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5) .
在水产无脊椎动物中 篇9
一、教学目标改进
本课程主要教授水产养殖过程中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 传统的理论和实验课的方式部分解决了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 但离一名合格的鱼病技术人员仍有一段距离, 虽然学生毕业后还需在工作上进行培训, 但怎样缩短与生产的差距是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课程改革
1. 教材的改革
水产动物疾病的相关教材的适用范围以本科生为主, 针对高职教学的方面较少, 目前使用的2010年出版的针对高职、高专的教材, 虽然相比以往教材有较大改变, 但离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还有一定距离;另外在知识系统性方面, 要弱于本科教材。高职教材应该立足于理论, 简明扼要, 实践知识丰富。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当前, 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上大部分按照病原学、药理学、病理学、免疫学等理论知识为主, 具体鱼病按照鱼虾贝等分类, 每一类又按照病原分为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以及非生物性疾病。这些内容理论性较强, 但实践性不强, 重点不突出。在高职教学中应该更多地添加一些实践中用得上的知识, 并且要与海水、淡水以及南北的地域差异有所区别。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等, 基础的理论教学需要用课堂教授的方法, 同时必须借助多媒体, 单纯的课本讲授无法满足疾病学科需要, 而在疾病学科教学中引入多媒体, 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学生对病理病症等枯燥知识的学习兴趣,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多学科知识串联
鱼病的发生与环境机体和病原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疾病的诊断和防治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对水质的调控, 对水体中浮游生物和藻类的分析, 另外就是对常见病理症状或组织症状的观察。后者与组织胚胎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 只有将多门学科互相联系, 协同培养, 学生的理论基本功才能全面、扎实。同样, 疾病防治知识学习好了对其他学科也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校内实验环节
本课程作为水产养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实践性和认知性较强。在单纯的理论教学中, 比较抽象、枯燥, 学习效果不佳。开设实验课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提高鱼病基本操作、仪器使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验过程中, 由于水产疾病发生的季节性和随机性, 模拟现场诊断、检测和用药效果不好, 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 提高实验真实度, 促进实验教学效果。
四、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的实践环节安排在大二学年的5月到10月, 因此本门课也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在不耽误学生顶岗实习的前提下, 将部分疾病知识融合进去, 在实践中提高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通过专业技能的提高促进学生顺利实习和良性就业。
五、课程考核改革
考试是为了促进学生提高对本课程的兴趣和重点知识掌握能力, 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卷面成绩而设。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验考核可以全面检查与评定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掌握程度。理论考试中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以后工作需求所需技能的知识考察;实验考核将学生分组进行, 这样能够节约成本时间, 同时又保证每个人都能动手操作。
综上所述, 本门课程需要紧跟形势, 联系生产, 深化改革,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疾病专业技能, 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摘要: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在专业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应对当前高职教学改革需求, 对本课程的理论、实验和实践部分进行分析改进, 以便培养本专业学生掌握良好的水产疾病技能。
关键词: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教学改革,高职
参考文献
[1]马贵华, 等.水产养殖专业《鱼病学》课程实践探究性教学初试[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综合) , 2005 (6) .
中草药在水产育苗中的应用 篇10
1、鱼虾类育苗中的致病因素
1) 、育苗池水环境不良
在育苗过程中使用中草药防病, 一方面可以调节幼体的代谢平衡, 避免产生机能障碍;另一方面, 中草药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可以通过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作用, 影响育苗池水环境, 使其向着有利于幼体生长、发育的方向转化, 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2) 、幼体的饵料营养不良
中草药的调整作用具有调节幼体的生理功能, 通过增强幼体对饵料的消化吸收, 改良其代谢机能, 从而对部分营养失调的饵料可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 防止疾病发生。此外, 有些中草药还具有明显的诱食性。
2、常用中草药有效成分与作用
中草药的化学成份极为复杂, 一种中草药往往含有多种化学成份, 但不是所有的成份都能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能防治疾病的有效成份主要包括多糖、生物碱、甙类、挥发油、鞣质等。
1) 、大蒜
大蒜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对病毒和原虫等都有杀灭作用, 属高效抗菌杀虫中草药。在用作杀菌剂时, 应新鲜制备, 立即使用。
2) 、黄连
其有效成份为小檗碱 (即黄连素) 。黄连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能抑制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的生长, 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 对一些病毒、原虫等也有效。另外, 不檗碱还具有增强动物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的作用。
3) 、黄芩
黄芩甙元是其主要有效成份。黄芩具有较广的抗菌谱, 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对一些病毒和多种真菌也有一定效果。
4) 、大黄
大黄含有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等葸醌类衍生物, 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的作用, 对屈桡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 还具有收敛、防下泻、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
5) 、五倍子
五倍子含有鞣质等成份, 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对真菌 (水霉病) 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还具有止血、解毒、收敛等作用。
6) 、大青叶和板兰根
大青叶是十字花科植物菘兰和爵床科植物马兰、蓼兰的叶子, 板兰根就是菘兰的根。其有效成份为大青素、靛甙等。二者均有广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及清热解毒作用。其中板兰根的抗病毒作用较强。
3、鱼类育苗中中草药的使用
1) 、使用方法
鱼虾类育苗中中草药的使用可以一种药单独使用、也可几种药配伍使用。常用投药方法有:
(1) 、药浴法, 将鲜草药捣碎或将干中草药煎成汁或粉碎浸泡取汁, 均匀泼洒于育苗池中;
(2) 、药饵法, 新鲜草药捣碎后拌入饵料中投喂, 干中草药粉碎成细粉或煎成汁制成药饵投喂。
2) 、使用剂量
根据作者在鱼虾类人工育苗病害防治中中草药的使用实践, 采用药浴法时中草药一次的使用剂量为2~5g每m³;采用药饵法时中草药粉碎后按饵料重量 (干重) 0.5%~1.0%的比例拌入饵料中投喂。
鱼鳖混养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鱼鳖混养技术;水产养殖
中图分类号:S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83-2
1 养殖品种选择
主养品种它们不仅在放养量(重量)上占较大的比例,而且是投饵施肥和饲养管理的主要对象。配养品种是处于配角地位,它们可以充分利用主养品种的残饵、粪便形成的腐屑以及水中的天然饵料很好地生长。
2 池塘要求
池塘面积一般在5-10亩,水深1.5-2.0m;环境安静,水源清洁,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池塘四周要砌成高50cm左右的围墙,以防鳖逃逸。池边需设置一个露出水面的沙洲,或在池中设置一个人工小岛,以便鳖晒背。池塘四周及进排水口的围栏设施要求完善、牢固,能够起到防逃的作用。
3 放养前的准备
3.1 清塘 池塘在冬季要干塘曝晒或风冻,老化池塘要清除过多的底质淤泥。放养前,注水0.3-0.5m,用150kg/亩左右的生石灰清塘。然后施入经过发酵腐熟的厩肥肥水。新开挖的池塘施肥量为500kg/亩左右,老化池塘施肥量为250-350kg/亩。清塘后7-10d放养螺蛳30-100kg/亩。以养鱼为主的鱼鳖混养池可在冬季放养前进行上述操作,而以养鳖为主的鱼鳖混养池在每年的5月上、中旬进行上述操作。
3.2 鳖种准备 6月上、中旬,在温室中的幼鳖出池前1周左右,要打开温室的门窗降温,使温室内外的气温、水温逐步趋于一致,再将幼鳖移出温室放养到鱼鳖混养池中。幼鳖放养前应进行鳖体消毒。用25%的食盐水浸浴苗种10-20min,以杀灭体表的钟形虫、累枝虫、水蛭等寄生虫,或用1%的食盐、小苏打(1:1)浸浴10h,以杀灭体表的毛霉、水霉。
4 养殖
4.1 甲鱼为主生态养殖模式 以两年为一生产周期,6月上旬至7月下旬放养幼鳖4000-5000只,放养前移植螺蛳、每亩放螺蛳50kg、5月下旬放养当年夏花,每亩放养一定数量鲢鳙鱼及青鱼。
4.2 鱼鳖混养模式 以鲫鱼为主的池塘,亩放鲫鱼275kg、1500尾,主养鱼占80%以上,甲鱼每亩放养200只以内、规格200-400g左右。
4.3 效益 按商品鳖规格在1斤以上的售价为80元/kg,鲢成鱼售价为2.5元/kg,鳙成鱼售价为6元/kg ,鲫鱼售价12元/kg,草成鱼售价为6元/kg;幼鳖购入价为80元/kg,鲢鱼种为4元/kg,鳙鱼种为 6元/kg,草鱼种为8元/kg,成鳖配合饵料为8元/kg,草鱼配合饵料为2.5元/kg;防逃设施折旧费以5000元/hm2计,池塘租赁、人员工资、水电及机械折旧费13000元左右,利润150000元左右,经济效益可观。
5 饲养管理
5.1 饲料及其投喂
5.1.1 饲料搭配 投喂的饲料应采用动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搭喂少量蔬菜、瓜果等植物性饲料,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使用配合饲料时,应加投1-2%的蔬菜和添加3-5%的植物油,或在配合饲料中添加4%的碎鲜鱼和1-2%的蔬菜(或青饲料)。
5.1.2 饲料台的设置 为避免肉食性鱼类对鳖食物的竞争,每亩应设置食台3-6个,在水陆交界的池坡上固定水泥预制板台,其上端稍出水面,下端入水约0.3m。让鳖鱼分灶吃饭。在投喂鱼饲料半小时后,再投喂鳖饲料。
5.1.3 饲料投喂量 鳖的投饲量应根据鳖的大小和水温高低及投饲时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较小的鳖日投饲率较高,水温30℃左右时日投饲率较高,水温降至18℃ 以下时不再投饲。一般日投喂量为池鳖总重的2-3%(7-9月份3%),每天投喂1次,且于日落前的傍晚投喂。经验表明,700g以下的鳖,鲜活饲料的饲料系数约为6-8,配合饲料的饵料系数是2左右。
5.2 水质调节 鳖养殖池应保持水质肥、活、爽,透明度保持在25-35cm,溶氧在4-5mg/L以上。根据鱼鳖混养池的水位、水质、水色、鳖的生长情况和季节、天气变化情况等,适时加注新水和换水,每次加水可提高池塘水位10-20cm,每次换水可为池水总量的1/3左右。由于鳖生长发育的钙质需要量较多,还需投放适量的生石灰,在鱼鳖生长的旺季,每隔30d投放1次,用量为30kg/亩左右,既可满足鳖、螺的需要,又能改善水质。
6 病害防治
夏季,每隔15-20d交替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以消毒、灭菌和调节池塘水质。每亩(水深1m)生石灰用量是15-20kg;如池内不养鱼,浓度可增加1倍。每隔7-10d清洗饲料台1次,同时,清除池边杂草,并经常保持池塘水环境及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
6.1 出血病 主要在6-8月份流行,应将病鳖隔离饲养;用0.3-0.5mg/L的聚维酮碘(有效碘1%)全池泼洒,或投喂大蒜素,用量为10-30g/kg体重,连续4-6d。
6.2 腮腺炎病 主要出现在3-6月,应将病鳖隔离饲养;对池水及饲养工具用20mg/L的漂白粉消毒;用土霉素拌饵投喂,土霉素用量为80-100mg/kg体重,连续5-7d。
6.3 腐皮病 病鳖及时隔离;用0.3-0.5mg/L强氯精全池泼洒;复方新诺明(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拌饵投喂,用量为100mg/kg体重,连续5-7d。
6.4 水霉病 用五倍子药汁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达到4mg/L。
6.5 钟形虫病 用0.8mg/L的硫酸铜浸洗20-30min;或用2-3%的食盐水浸洗5-10min。
7 混养优势
7.1 提高饲料效率和经济效益 鳖的配合饲料一般含蛋白质40-50%,营养价值很高,也是杂食性鱼类的好食物,鳖丢弃的残饵正是喂养鲤鱼、鲫鱼、罗非鱼的好饵料。因此,鱼鳖混养可减少饵料的浪费,提高饲料效率和经济效益。
7.2 水体利用及净化 鳖经常在水底和水面间往返运动,增强了上下水层的垂直循环,使表层的过饱和溶氧扩散到底层,弥补了水中溶氧量的不足,且鳖的活动能加速池底淤泥中有机物的分解,使水质变肥,既可降低有机物耗氧和缓解水质恶化,又有利于滤食性鱼类的生長。
大蒜素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篇12
一、大蒜素的来源及理化性质
大蒜素是从大蒜的球形鳞茎中提取的挥发性油状物, 是大蒜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 因其结构简单, 现已可人工合成。研究表明在新鲜的大蒜中, 没有游离的大蒜素, 只有它的前体物质——蒜氨酸, 约占大蒜总鲜重的0.25%;蒜氨酸以稳定无臭的形式存在与大蒜中, 当大蒜加工或受到物理机械破坏后, 大蒜中的氨酸酶被激活, 催化分解蒜氨酸为大蒜素。
二、大蒜素的作用
1. 杀菌防病作用。
大蒜素中的二硫醚、三硫醚具有杀菌、抑菌作用, 因为它们能够穿过致病菌的细胞膜进入细胞质中, 使细菌缺乏半光胺不能进行生物氧化作用, 从而破坏致病菌的正常新陈代谢, 使细菌巯基失活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国外研究表明:大蒜能有效杀灭荧光极毛杆菌、鱼害黏球菌、鳗弧菌、爱德华氏菌、气单孢菌等淡水鱼类主要致病菌, 对草鱼肠炎病、烂腮病、赤皮病和鲢鱼的出血病及鱼类的爆发性传染病都特别有效。
2. 促生长、诱食作用。
在罗非鱼育苗饵料中添加大蒜素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大蒜素可以提高罗非鱼育苗的成活率和总产量。大蒜素浓烈的蒜香味能有效掩盖饲料中一些原料的不良气味, 提高饲料的适口性, 并对中华鳖、草鱼、鲤鱼、鲫鱼、罗非鱼等大多数水产动物的嗅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能吸引水产动物采食, 提高摄食量。同时强的大蒜气味能刺激动物消化液的分泌, 加速胃肠道蠕动, 改善各系统组织功能, 调节水产动物体内各种酶的分泌, 从而有效的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促进水产动物生长, 提高增重率。
3. 改善水产品质量。
大蒜素中含有各种硫醚化合物, 长期饲喂大蒜素可改善水产品的质量。生化分析表明, 大蒜中的硫醚化合物中含有与水产动物的肉质香味相关的C3H6—S (O) 一基团。用蒜硫胺投喂鱼师鱼, 发现鱼的血液量增加, 鱼体色泽鲜明, 肝脏的颜色和形状都良好。日本专家在鱼饲料中添加50mg/kg大蒜素粉, 经长期不间断投喂可使鱼肉质细腻、紧密, 鱼肉味鲜美。大蒜素进入肠道后, 有激活肠道蛋白酶的作用, 从而使饲料中的蛋白质能更好的转化为鱼体蛋白。
4. 增强抵抗力及补充维生素。
大蒜素能抑制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 从而对T淋巴细胞激活有促进作用, 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另外, 抗体与外毒素特异性结合, 使其不产生毒性作用, 显著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大蒜素还可以激活单核细胞的分泌水平, 使溶菌酶大量释放, 从而水解细胞壁中的黏多肽使细菌死亡, 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此外, 大蒜素还能与饲料中添加的VB1结合成蒜硫胺素而防止鱼中VB2分解酶对VB1的分解作用。蒜硫胺素与VB1作用相同, 但其吸收性比VB1更好, 生理效果更加。因此, 大蒜素还可以防止鱼类VB1缺乏症。
5. 抗氧化、防肿瘤。
大蒜素能提高免疫力而起到抗肿瘤作用;另外, 许多促癌剂或致癌剂可在细胞及组织诱导产生氧自由基, 加入大蒜素后, 氧自由基对细胞毒害作用可被大蒜素对抗。
6. 抗血小板凝集。
大蒜素中的硫化物是抗血小板凝集的主要活性成分, 如蒜氨酸、二烯丙基二硫化物, 二烯丙基三硫化物、甲基烯丙基三硫化物和蒜辣素等。
7. 改善饲养环境。
大蒜素中的挥发性含硫化合物, 不仅散发出特殊的大蒜气味, 驱赶蚊蝇对饲料的叮咬, 防止饲料变质, 而且还可以阻止蚊蝇在水中的繁殖及幼虫的生长, 减轻蚊蝇对一些水产动物的叮咬, 减少疾病传播。
三、大蒜素的使用方法和适宜添加量
大蒜素在水产动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诱食, 防真菌、小细菌性病害, 提高水产动物成活率, 将低饵料系数, 促进水产动物生长, 提高水产动物产品质量等。在牛蛙饲料中添加50mg/kg、100mg/kg和150mg/kg大蒜素三个试验组的质量增长率分别对照组提高了11.14%、19.5%、14.96%, 平均提高了15.2%。在对虾的养殖中, 大蒜素可明显增强对虾的抗病率, 大大降低病死率。四个试验组的成活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8.13%、2.09%、7.5%和14.59%。
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时, 应根据动物的种类和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 并结合大蒜素的有效含量以及原料配比情况和实际需要确定添加剂量来看, 有以下五种情况:
1. 添加鲜大蒜。
添加鲜大蒜多采用捣烂、切碎或用绞肉机制成蒜泥, 然后加入粉料中等方法。但这种做法费时, 且较难混匀。可将鲜大蒜 (不需去皮) , 按所需量先与饲料的主要成分 (一般是玉米) 混合, 然后入机粉碎即可。这种方法既不影响有效成分的粉碎效果, 又能使大蒜在饲料中混合均匀。鲜大蒜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1%~5%。
2. 添加大蒜 (渣) 干粉。
将大蒜或大蒜渣 (为用水蒸汽蒸提油后的下脚料) 制成干粉, 然后按比例直接加入饲料中或加入载体制成预混剂后再加入饲料。打算干粉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0.2%~1%。
3. 化学合成大蒜素。
用有关化工原料, 通过化学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合成, 然后加入载体制成粉剂。制得的大蒜素, 有效成分纯度高, 其药效优于其他方式制成的大蒜素。在饲料中添加量为50mg~100mg/kg, 使用方便, 功效显著, 价格低廉。
4. 大蒜素提取物。
取晾干的带梗大蒜头, 用绞肉机轧碎, 加热蒸馏, 蒸出油和水混合溶液, 然后进行分离的淡黄色的大蒜油, 称为大蒜素, 在饲料中添加量为100mg~200mg/kg, 使用方便, 效果好。
5. 改性大蒜素。
将提取或合成的大蒜素, 用某种材料包裹起来, 减少其大蒜臭味, 便于在饲料中添加, 其在饲料中添加量为0.1%左右。
在用于鱼病防治时, 按吃食动物体重的1%~3%添加大蒜或0.2%添加大蒜素。可将新鲜大蒜捣烂与鱼类喜欢的饲料混合, 直接投喂, 连喂4~6d;也可用大蒜素对水全池泼洒, 用量为4~20mg/l, 3~6d为一个疗程, 可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疾病。尽管大蒜素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但也要合理使用, 不可盲目增大用量, 以免造成浪费甚至产生不良影响。实验表明:浓度过高的大蒜素对动物有毒害作用。
四、大蒜素的应用前景
【在水产无脊椎动物中】推荐阅读:
水产动物营养10-28
水产动物论文11-19
水产品动物05-17
水产动物疾病学05-15
水产动物生理学论文06-09
水产养殖中病害预防01-05
水产品中硫丹的检测01-14
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发展08-09
冠华水产有限公司在全县现代渔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正式发言稿)05-13
无脊椎动物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