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域与行政区划导学案

2024-06-20

疆域与行政区划导学案(精选8篇)

疆域与行政区划导学案 篇1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第二课时行政区划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

2、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重点难点

省级行政区名称、分布

三、引问

(一)三级行政区划

1、读课本第五页,图5-5,从信封上出现的吉林省,东丰县,沙河镇三个地名,体现了我国哪几级最基本的行政区划?

2、目前,我国共有几个省级行政单位?与省平级的行政区划还有哪些?请一一列举它们的名称。

3、请各举一例你认为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各个省份,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4、元明清三代的地方行政区建制,对我国现在的行政区划有何重大影响?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是不是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二)、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1、各省的由来 简称你知道多少,请写出来现大家分享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识记比赛,看谁用的时间最短

(三)、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1、我国幅员辽阔,各省的分布我们可以按区记忆,请同学从课本第五至第六页,总结一下我国各省区域划分有几种?这样区域划分肯定有一定的依据,你认为依据是什么?

2、按区拼图比赛,看谁既对又快

四、我的疑问

疆域与行政区划导学案 篇2

赵飞君:

面对学案、导学案等新名词, 老师们心里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导学案、学案、教案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请大家先就这个问题来谈一谈。

虞姬娜:

顾名思义, 导学案是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导方案。学案是教师为使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而设计的学习方案, 而教案则是教师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设计的教学方案。

金燕:

它们的指导思想不同。教案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 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略了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 而导学案更好地落实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生本理念, 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而又高效的课堂,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顾素娜:

备课时的思维方式也不同。教案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 备课时, 教师更多地关注自己在课堂上讲什么, 怎么讲, 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准确无误、精彩完美。导学案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主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如何导”, 从而帮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学习目标。

邬军飞:

刚才大家都立足某个角度, 谈了教案、学案和导学案的不同之处, 下面这张表格比较全面地梳理了三者的区别。

教案、学案、导学案的区别

庄宇行:

其实, 从“教案”转向“学案”、“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改革, 其核心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过度讲析为主线的高耗低效的课堂形态。目前, 有不少学校提出了“学案导学”, 这其中的“学案”与“导学案”的指向和用途就是一样的, 都是能真正地引导、诱导、指导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一种载体。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以学为重的规律。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来看, 更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顺学而导, 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用“导学案”这一名词来定义就更合适一些了。

赵飞君:

的确, 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是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组织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都亟待培养的孩子, 运用“导学案”开展教学活动更符合实际需要。通过刚才的讨论, 我们对于导学案与教案的诸多不同有了理性的把握。那么从具体的设计来看, 又会有怎样的不同?我对教案与导学案的设计作了对比, 大家看看。 (下例是人教版六下《凡卡》一课“发现、领悟表达特点板块”的教案与导学案的对比设计)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体会课文回忆部分的作用, 初步领悟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 体会回忆部分的作用

1. 自由读回忆部分, 想想凡卡回忆了什么, 回忆给你怎样的感受。

2.乡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缩成一团儿”、“冻僵”等词句中得出结论:乡下生活实际也很痛苦。)

3.乡下生活既然很苦, 为什么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呢? (引导学生把乡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进行对比, 进而弄懂作者写乡下生活“乐”是为了衬托学徒生活的苦。)

(二) 体会结尾的暗示作用

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结尾为什么这么写? (引导学生体会结尾似喜实悲的表达效果)

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借助资料袋, 通过合作研读与对比阅读认识插叙, 初步领悟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认识插叙, 初步领悟其作用

1. 资料袋。

(关于插叙)

2.小组合作研读。

根据学习单的提示, 先一起整理凡卡在信中诉说的内容和相应的回忆内容, 再讨论回忆乡下生活的作用。

3.组间交流展示。

(把填写的表格投影给其他小组看并分工解说)

(二) 发现本文其他的表达特点

1. 自我阅读发现《凡卡》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我的发现

2. 组内交流。

(要把小组同学发现的表达特点进行记录与整合)

3. 组间交流展示。

小组同学可以分工合作, 跟其他小组交流发现的几个表达特点, 也可以派代表交流印象最深的一个特点。

郑飞:

我发现以上两份设计, 本质的区别在于教案是从教的角度设计教师要提的问题, 凸显了教师怎么教, 却不明确学生怎么学, 而导学案是从学的角度具体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阅读的策略、思考的路径、整合的办法、交流展示的形式等等。导学案真正起到导读、导思、导法、导议、导记等作用。

虞姬娜:

我这儿也有一份导学案设计, 在呈现上比较有个性。

人教版三下《争吵》一课“细读第七自然段板块”

学习目标:能联系上下文中“我”和克莱谛的不同表现, 体会第7自然段中俩人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心里的不同想法, 并能移情表达。

阅读策略:统整、想象、体验

话题:安利柯和克莱蒂都说在外面等着对方, 心里想的是一样的吗?

过程预设:

1.学生自我发现第七自然段泡泡中提出的问题:安利柯和克莱蒂都说在外面等着对方, 心里想的是一样的吗?

2.联系上下文自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时要鼓励说出理由, 在比较中逐步达成共识。)

3.移情表达:假如现在你就是克莱蒂, 你会在心里怎么对安利柯说?

(可以提供起始句来降低表达难度, 可以先写后交流, 也可以思考一会儿直接说。)

克莱蒂不时地用眼睛瞟着安利柯, 眼里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的心在对安利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这段导学案, 跟以往的教案相比, 在呈现上有三点本质的区别:其一, 一个板块对应一个学习目标, 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其二, 将阅读策略、讨论话题置于教学过程之前, 凸显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三, 教学过程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来组织的, 教师的导或隐或显, 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可见, 导学案的呈现并非一定要有格式限制, 只要把握住以学为中心、以学定导就行。

夏玲玲:

导学案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往往可以将知识点学习转换为问题探讨的形式。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 要善于根据文本特点和具体学情, 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

例如:四下《自然之道》:“叼就叼去吧, 自然之道, 就是这样的。”这句话既是一个知识点, 也点明了课文的主题。如何将这一知识点转换成探究性的问题呢?导学案设计如下:

1.读了向导的话, 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呢?先和小组同学交流, 再把你们的问题整理一下, 提炼出一个你们最想研究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 全班交流, 最后可以整合成一个问题:向导认为“自然之道”是怎样的?)

2.向导没有把意思说清楚说明白, 游客没有听懂, 所以才出现了后面令人震惊和心痛的一幕。如果你是向导, 你会怎样跟游客解释“自然之道”呢?默读第2耀5自然段, 想好后和同桌交流。

王静芬:

以上例子, 主要采用学习单与探究性问题导学的形式。对于思维含量比较大, 学生理解、感悟、表达等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 教师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为学生作示范的导学方式。

庄宇行:

一份有效的导学案可以有多种呈现方式, 但不管是何种方式, 一般都具备以下几个核心要素:一是基于学生经验, 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二是显性的、具体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三是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或表达形式, 整理和建构知识的助学工具;四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 引发学生积极探究的主问题;五是能迁移运用, 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邬军飞:

结合现阶段导学案设计的实际情况, 我认为要避免三个倾向:一是教案化, 二是共性化, 三是习题化。有些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本质上还是教案, 只不过是把教案逐条细化, 套用导学案的形式而已。这样的导学案“以学生为主体”只是口号, 教师的教育理念并没有真正更新。每一份导学案的设计, 都应依据学科、年段、学情以及课型的特点, 做到各具特色。但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为了省时省力, 设计了导学案的模板, 不管哪个年段, 什么课型, 都是直接套用, 导致了导学案的设计千篇一律。另外, 由于受功利主义影响, 导学案的习题化倾向也比较严重。有的导学案是这样呈现的:第一部分预习题, 第二部分展示题, 最后是达标题。如果把导学案的冠名去掉, 俨然就是一张课堂练习纸。如此导学案, 无疑与新课程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驰了。

导学案中的学习单

赵飞君:

通过刚才的讨论, 我们不仅明确了导学案与学案、教案的区别, 而且了解了导学案的多种呈现形式与核心要素。学习单是导学案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很多时候, 是学习单在发挥导学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讨论学习单的设计。学习单是个统称, 包括课前用的预习单、预读单, 课中用的自读卡、阅读单、学习锦囊、学习提示等等, 可以有很多孩子喜欢的名称。当前, 为了落实“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导学案中非常注重课前预习单的设计, 也多把预习安排在课外, 对这一点你们怎么看?

金海芬:

就单篇课文的预习而言,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淤内容过多, 课外完成, 负担过重。比如: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认读生字词, 记记难写的生字,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有的甚至还要求抄写新词语和优美的句段, 完成词语手册等。这样的预习任务就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于类型雷同, 年段特点不明显。每个年段、每篇课文都设计千篇一律的预习单, 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书面作业, 毫无兴趣可言, 也就达不到预习开启学生求知欲和做好学习准备的目的。

金燕:

不同年段, 预习要求的确应该不同。比如说低年级读读课文, 认认生字即可;中年级一般在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的基础上, 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提出疑问, 并尝试去解决;高年级还要关注对文章结构的思考、课文脉络的梳理, 有的课文还需要课前搜集资料, 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等。

王静芬:

我认为, 单篇课文的预习, 并非一定要有很多项目, 并非一定要设计预习单, 也并非写在纸上的才是预习, 有时圈画在书上是既简便又有效的预习。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发现整个单元的预习也很重要。因为单元整组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已成为语文教材主题单元教学的共识, 单元预习是单元整组学习的需要。跟单篇课文预习相比, 单元预习主要目的在于整体把握整单元学习内容与要求, 引向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资料查询, 激发学习兴趣、孕育求知欲望。比如:

六上第八组“艺术的魅力”单元课内预习单

像这份预习单就引领着学生进行整单元内容 (包括单元导语、课文、语文园地等) 的自我阅读与整体把握,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规划习惯是非常有好处的。

金燕:

我很认同王老师关于单元预习的想法与做法, 单元预习的核心任务应该是整体把握单元, 而无需对每篇课文的具体字、词、句段做细致的预习, 否则会大大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单篇预习也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 切不可加重孩子课外负担。低年级的孩子, 还没有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 没有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需要教师扶助, 适宜安排“课内预习”, 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情, 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进入中高年级,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 对预习的基本要求也已了然于胸, 就可以适当增加“课外预习”的分量了。

金海芬:

关于预习的检测与反馈, 我们也要注意适时适机, 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比如字词认读、课文朗读, 低年级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进行检测, 高年级则同伴检查即可。涉及到关键词句理解、主要内容概括、疑惑之处解答等, 有的可以在细读中水到渠成地解决, 有的则可在相关巩固练习中达成, 均无需集中时间进行检测。

赵飞君:

看来, 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要以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为出发点, 以不加重学生课外负担为基本点, 因年段、文本、学生而异。那么课中学习单呢?

金燕:

课中学习单是导学案中尤为重要的内容, 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特征的教学预设, 是教师导学思路的体现, 是落实知识点、破解重难点的一种载体。课中学习单要为学生提供阅读思考的路径, 提示他们思考什么问题, 可以用什么方法思考, 沿着怎样的思路思考等, 同时也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提供了表达的拐杖。

顾素娜:

阅读教学中学习单的运用非常广泛, 可以根据不同目标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加以运用。比如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阶段, 我们常常设计路线图、情节梯、方位图等学习单,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把握文本主旨。如, 我设计的二下《泉水》一课的学习单 (见图一) , 根据这一泉水流动路线图, 学生能很快了解课文的内容, 理清泉水一路流过的地方。尤为可喜的是每一位学生都学得非常开心, 非常投入。

夏玲玲:

是的,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时候, 学习单能很好地在阅读材料和思维表达之间架设桥梁, 为学生进入文本学习提供一个合适的切入口。以下是两份同属于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学习单:

(1) 默读课文, 把主要内容补充完整:有一年春天, 瑞士 () , 一群北飞的燕子因此 () 。瑞士人民 () , 并用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 (三下《燕子专列》

(2) 我们已经学习过几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如标题扩充法、段意合并法、要素串联法、关键词句摘抄法等, 默读课文, 运用合适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五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两份学习单中, 中年级在凸显自主学习的同时给予了必要的引导, 扶助学生以关键词句填空的形式快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高年级则要求根据提示运用已学过的基本方法进行主要内容的概括。

金燕:

在阅读教学感悟重点词句时, 老师们常常为学生就词而词、就句而句的理解感悟而烦恼。为此, 我尝试着运用学习单帮助学生统整思维, 有条有理、有理有据地表达感受或观点。如四上《给予是快乐的》一课, 根据文本表达上的特点, 我设计了填写“人物神情变化图”的学习单 (见图二) , 帮助学生将男孩与保罗的神情变化及其原因串起来讲, 避免了零散的逐词逐句的交流。

郑飞:

在说明性文章的学习中, 我们常常借助表格式的学习单, 帮助学生快速清晰地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在集体交流时, 学生还可借助表格式学习单有条理地、准确地进行介绍或复述。如四上《鲸》一课:

不同的鲸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呢?默读第四至七自然段, 根据下面的表格提示, 先在文中圈出相关的词语, 再填写, 最后选择一种鲸进行介绍。

庄宇行:

2011年版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 重点关注文本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如何落实这一要求, 适宜的学习单是一种很好的媒介。我在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时, 采用了范恩图式的学习单 (见图三) , 帮助学生比较了两篇短文行文结构和表达方法的异同。

邬军飞:

庄老师所设计的这份范恩图式的学习单, 确实让学生的学习更简便且有效。我也在单篇文章和单元整组教学中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如四下第八组课文的主题是“走进故事长廊”, 四篇课文体裁各异, 有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对学生来说, “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这两种故事体裁不易区分, 我就设计了一份范恩图式的学习单, 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文成公主进藏》和《普罗米修斯》, 找出两种文体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在同伴互助中实现思维统整并完成学习单, 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王静芬:

关注文本语言, 不单是关注表达特点, 还要进行积累、模仿与运用。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九自然段的学习重在“体会如何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我设计了这样一份学习单:

1.细读内容想象画面, 体会音乐的起伏和贝多芬心情的变化, 师生共同梳理完成。

音乐:轻柔舒缓——明快悠扬——高昂激越

心情:平静悠闲——心潮起伏——无比激动

2.欣赏《牧童短笛》, 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音乐:

心情:

3 援借助学习单, 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

夏玲玲:

学习单的思维含量、表达含量都比较大, 往往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来完成。为了提高合作的效果, 教师有必要传授一些合作交流的基本技巧, 例如“根据同伴的学习能力, 分配他能胜任的学习任务”、“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 就感兴趣的问题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听不明白时, 如何进行追问”、“如何在同伴发言时, 补充自己的意见”、“当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 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如何评判别人的观点”等。为提高合作的效果, 合作之前一定要安排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自读自悟。

金海芬:

大家都说得很有道理, 设计的学习单也很有特色。学习单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教师讲授、师生问答时间, 让学生在亲历学习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当然,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学习单都要体现简便、适宜、有效的原则。老师们以往经常口头或书面提出的问题, 也是一种任务型的学习单, 需注意的是要给学生提供问题思考的路径和语言表达的提示, 避免学生面对问题一头雾水或无从着手。师生现行使用的课堂作业本也是学习单, 不过需要教师有选择性地随机运用, 既要辅助学生学习又要减轻课业负担。另外, 有些老师认为学习单就必须是书面完成的, 这样的理解有失偏颇。学习单可以书面完成, 可以提示学生在书中圈圈画画, 也可以作为思考的支架与方向。总之, 我们要努力以学习单为载体, 把教学预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转移到“为学生的学”上,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服务。

赵飞君:

导学案的编写与应用 篇3

关键词:导学案 编写 应用

随着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深化,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学习等)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导学案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新的载体,也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虽然导学案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的形式,但筆者认为教师在设计、应用导学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正确认识导学案编写的目的和用途

导学案是指教师通过对课标、教材、学情的深入研究,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制的用于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教师通过学案的形式引导、教会学生自我学习,从而使学生与教师在学习、教学过程中都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最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二、明确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重视学习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它是衡量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与否的标准。因此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杜绝照搬课标中的三维目标,而应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既能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又是具体的、切合实际的、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三、导学案内容要形神兼备,充分体现在学习中“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的神髓

导学案不是单纯课本知识的罗列,也不仅仅是练习题,更不是概念填空。目前,很多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仅仅是将课本中相关的知识、概念以填空的形式罗列出来,缺少具有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这便很难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可以说徒有其形。因此教师在编写时,应依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多尝试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新闻材料等创设情景,用趣味性、探索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学案编写时,我们可以对“神七”发射的事例进行介绍,然后设计问题:“神七”升空的动力是什么?这类化学反应有什么特点?举例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很自然地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既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标中有关概念教学的理念。

四、导学案编写要注意细节问题,避免粗枝大叶

我们的很多学生在上课前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即使有预习的学生也很少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想法,这种“记忆型”的预习方式很难真正锻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案的用途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去思考、质疑、解决问题,因此更要注重知识细节的体现。

五、导学案问题要具有层次性、梯度性

导学案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因为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其能力等也不一样,因此导学案中的问题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回答,习题也不能要求全会做,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导学案在内容上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获。例如在习题设置上我们可以通过分层次设置一定量的习题来实现。习题可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型”,难度很小,紧扣基础知识,即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第二个层次是“大众性”“思考型”,一般的学生经过思考也能够完成,从而受到激励;第三个层次是“挑战型”,可用来满足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的挑战欲望。

六、导学案使用要注重课前反馈

教师在上课前要收取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导学案,分析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做到学生自己已经学会了的不讲,没问题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优化课堂,提高效率。

导学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载体,实践证明其理念无疑是正确的,但教无定法,其在具体实施上需要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疆域与行政区划导学案 篇4

新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中国的疆域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主备课人

年级

备课时间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情感与

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学生感受体验

吸引学生兴趣

二、辽阔的疆域

.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活动)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2、跨近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三、海洋和岛屿

、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4、优越的海陆位置

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四、陆上疆界、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我国的海域。

学生思考讨论

五、中国的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划

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总计34个省级行政单位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请问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是什么呢?我国的范围又有多大呢?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组竞赛游戏来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先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来熟悉这些省区。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行政区划,了解了中国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立。重点学习了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分布,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对照地图记住这些内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基本上记住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分布。阅读和使用中国地图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作业

默写与中国陆上相邻的的国家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篇5

1、初步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论证方式、论点、论据、论证及论证方法、议论文的结构等)

2、识记生字、生词及文学常识,理解文中引用的古典格言的含义。

3、了解什么是“业”,理解“敬业”、“乐业”的含义。

4、掌握本文的论点、论据及其类型和论证方法。

5、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反思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学习重点:掌握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以及每个分论点的论证过程。

学习难点:

1、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2、对演讲与口语特色的体会

一、自主预习

1、阅读课本第116页和第123页的知识短文,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什么叫做论点?

(2)论据有几种形式?

(3)什么叫做论证?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哪几种?

1,熟记文学常识。

2、自读22页注释○《敬业与乐业》选自()。作者(),字(),号(),又号()。广东新会人。中国()代()派代表人物,()。与()一起领导了著名的()。其著作编为()。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掌握注释中带拼音的字的读音(如果还有生字,自己利用工具书解决)。

(2)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几个词语的解释(如果还有生词,自己利用工具书解决)。

(3)理解文中引用的古典格言的含义。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给课文划分段落。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文章在引出中心论点后,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4)为了论证论点,文章运用了那些论据?这些论据是直接论证中心论点的吗?这些论据有什么不同?

(5)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三、拓展

作为中学生,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敬业、乐业”?

讨论探究:

1、作者是如何展开她的演讲的?试着梳理出文章的脉络。

2、找出全文所列举的格言、故事,归纳出它们所论证的论点。

3、默读文章的第6段和第7段,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是怎样阐述人要“敬业”的?你可以给第6段分层次吗?(2)“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是哪一类问句,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3)结合课文,体会“为生活而劳动”与“为劳动而生活”有什么区别?

(4)作者提出“职业的神圣”,他是如何论述的?

(5)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敬业?第7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来加以证明?

拓展延伸:

1、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在你我身边是否有这样安心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工作的人呢?试着说说他们的一些事迹,与同学交流。

2、(开放题)当今社会“跳槽”现象屡见不鲜,而且也确有许多成功人士是“跳槽”后才成功的,这与文中所论的“敬业”矛盾吗?

达标练习:

阅读文章1---5段,回答下列问题:

1、选段

讲的主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③段中引用孔子的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第④段中的小故事,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讲这则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作业:

通读全文,体会本文作为演讲稿所呈现的语言特色。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1922年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所作的演讲。读过课文的同学想必一定能感受到大师的博学、幽默与平易吧,同时也一定会为他的演讲所折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语言通俗严密。让我们一起走近大师,与大师对话吧。

一、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扫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亵()渎 心无旁wù()强guō()不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语境义

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将

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二)再读课文明内容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为劳动而生活”中“为劳动而生活”是什么意义?

(2)“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这句话中包含怎样的苦乐观?

3、讨论并交流:作者说:“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这跟我们平常所说的每个人做事对社会的贡献有大小之分有没有矛盾?

二、分析揣摩

(一)跳读课文理结构

本文开头交代题目来源后就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

主体部分别论述了

的重要。末段总结全文,简言之,敬业就是“

”,乐业就是“

”,这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可见全文的总体结构是

式。通过几个词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主体部分采用了

结构,这几个词语分别是

、、。

(二)、研读课文知写法

课文是怎样论述敬业的?试找出表明论述层次的语句,并说出主要的论证方法。

三、探究质疑

细读课文品语言

1、从讲演词的角度分析下面两段话,你认为哪一段表达效果更好些?为什么?

A、这件事分明不能不作,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又不能逃过。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是专门替自己开玩笑。

B、这件事分明不能不作,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又不能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替自己开玩笑吗?

2、议论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概括、严密,本文除这些特点外,还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四、读写结合1、这篇讲演词,作者引用了不少名言警句,自己也提炼了一些警句,使语言表达简练而精辟,试找出并积累几条你认为论述敬业与乐业最精彩的警句。

2、课文论述为什么要敬业时,举大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件事论证;论述怎样做到敬业时,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政治家建设一个共和国、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这样以两种差距悬殊的职业作比,对比鲜明,说服力强。试仿照这种举例论证的方法,为课文第三、第四段再写一组类似的论据。

3、作者自幼聪颖过人,八岁就能写出千字以上的文章,你有兴趣就“好学与乐学”发表自己的高见与同学交流吗?

五、延伸拓展

上网了解梁启超的生平等,进入梁公纪念馆,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祭奠梁公。

新时期各行各业爱岗敬业的人层出不穷,请搜集一个感人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就你校师生敬业乐业现状作调研(个别采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并写出

调查报告。

将课文与《最苦与最乐》、《享受工作》作比较阅读。

答案:

一、(一)

1、xiè 骛 聒

2、(1)唯一途径(2)合计、盘算

(二)1、这篇讲演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过人类合理的生活。、(1)“为劳动而生活”,就是为劳作也就是为职业而生活。人类既然不是“消化面包的机器”,那“消化面包”就是为了更好地劳动。(2)一是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二是劳苦中也有快乐,三是从劳苦中找到快乐,四是劳苦中的快乐才是真快乐。

3、没有矛盾。前者是就劳动价值同等和职业神圣的角度说的;后者是从人的才能和工作性质不同对社会的贡献也就有所不同角度说的。作者认为凡是职业都是神圣的、可敬的。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不可缺少的,“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劳动价值相等,“并没有高下”。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二、(一)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敬业 乐业 责任心 趣味 总分总 总分 主眼 第一 第二

(二)先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再论述为什么要敬业,最后论述怎样敬业。文中体现论述层次的语句:“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主要论证方法: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三、1、B句表达效果好。A句“不愿意做又不能逃过”是一般陈述句,B句改成设问“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不但能吸引听众,启发思考,而且使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更加有力。A句“这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也是一般陈述句,B句改成否定反问,表达了强烈的肯定意思,语气活泼而有变化,感染力比A句强。

2、语言表达通俗浅显,让听众容易理解。全篇讲演多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语句时,如果文字较深,就用语体文加以解释,很自然地化深为浅。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语文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议论文的知识。

2.能够记忆文中引用的 古典格言,并理解其意义。

3.初步掌握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4.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反思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学习重点:

结合文章题目,掌握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以及每个分论点的论证过程。

学习难点:

1、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2、对演讲与口语特色的体会。

课前自学:

1、阅读课本第115页和第122页的知识短文,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议论文必须具备哪三要素?

(2)什么叫做论点?

(3)论据有几种形式?

(4)什么叫做论证?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哪几种?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找出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4)文章运用了几种论据?

(5)找出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

检查预习:

1、梁启超,中国近代 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领导了“ ”。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 》。

2、查字典、词典,读准加点字音,记住词语写法,解释词语的含义。

①旁骛(): ②亵渎()():③佝偻()()④骈()进:

敬业乐群: 不二法门:

断章取义: 强聒不舍:

3、解决课前自学的第1题。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孔子说:“饱食终日,________,难矣哉!”

(2)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________。”

(3)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讨论探究:

1、作者是如何展开她的演讲的?试着梳理出文章的脉络。

2、找出全文所列举的格言、故事,归纳出它们所论证的论点。

3、默读文章的第6段和第7段,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是怎样阐述人要“敬业”的?你可以给第6段分层次吗?

(2)“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是哪一类问句,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3)结合课文,体会“为生活而劳动”与“为劳动而生活”有什么区别?

(4)作者提出“职业的神圣”,他是如何论述的?

(5)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敬业?第7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来加以证明?

拓展延伸:

1、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在你我身边是否有这样安心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工作的人呢?试着说说他们的一些事迹,与同学交流。

2、(开放题)当今社会“跳槽”现象屡见不鲜,而且也确有许多成功人士是“跳槽”后才成功的,这与文中所论的“敬业”矛盾吗?

达标练习:

阅读文章1---5段,回答下列问题:

1、选段

讲的主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③段中引用孔子的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第④段中的小故事,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讲这则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作业:

文化与经济、政治导学案 篇6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3.分析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对政治文明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力意识的作用;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自主梳理】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政治和________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_______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__________,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_____________。一 定的________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__________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__________.2.掀开历史的画卷,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_________的影响不同,对_________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________的、__________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_______的、_______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_______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____________和相对的___________。

4.一定的________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而文化又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_________。社会生产方式,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_________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_________、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_________越来越重要。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__________产业迅速崛起,_________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_________。

2.文化与________相互交融。随着_______和_______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__________。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___________的国家,借助________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__________。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___________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___________。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___________竞争日趋激烈。_______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________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__________。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__________作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________,牢牢把握__________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__________,优先发展

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________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________________。

【知识网络构建】

【课堂探究】

1探究一:观看图片说说为什么举办世博会,对中国而言,可谓“百年梦圆”?

探究二: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自治区党委根据本地特点,提出了“小省要办大文化”的思路,宁夏根据其“岩画文化、丝路文化、大漠文化、边塞文化、黄河文化”等优势和特点,发展相关旅游文化产业。思考“小省要办大文化”能行吗?

探究三:随着“做人要做喜羊羊,嫁人要嫁灰太狼”的口号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流传开来,《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开始在更广的领域里大赚特赚。动漫业内人士估测,这只“羊”的市场价值已超过10个亿。这

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探究四: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坦言,要“千方百计吸引其他国家的人民采取西方有关民主和人权的概念”。这种文化霸权主义就是要通过文化的“感召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利用文化手段实现其利用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难以达到的战略目的。你怎样理解这一观点?

探究五:《功夫熊猫》是由美国导演马克的一部动画片,以中国的国宝大熊猫为原型,利用中国的传统武术

文化作为主题,一举拿下了36届安妮奖的最佳动画长片、最佳导演、最佳故事版等15项大奖。该影片在中国内地上映三周时间就获得了超过1.35亿的票房。同样的还有美国人根据我国历史传说《花木兰》制作的大片也让我们国人五味杂陈。上述材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如何应对?

【随堂检测】

例1(2007年高考文科基础能力测试题,广东卷)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A.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

例2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

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

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这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能够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②国家要积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③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可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④国家应将文化建设作为当前的中

心工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③④

例3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主要揭示了()

A.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B.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C.科技在增强经济实力中的地位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拓展训练】

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是()

A.经济、政治、文化 B.物质、精神、文化C.经济、政治、哲学D。生活、学习、工作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这说明()

A.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B.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C.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

3.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

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文化的影响表现在()

①先进的、健康的社会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先进地区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落后地区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____________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A.人们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 B.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

C.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D.人们的关心、帮助、理解

5.例2有人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其错误是()

A.否认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B.否认了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

C.否认了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D.否认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当代人类正在掀起的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革命,以纳米技术为代表的材料革命,以及以它们的有机结合为代表、以人类科学创新为标志的“科技综合体革命”,可以定位为

历史上“第三次产业革命”。其显著标志是生产重心的转移,即人类社会生产从以物质生产为主导转向以精

神生产为主导,也即是文化经济时代。据此回答6~7题。

6.人类社会生产从以物质生产为主导转向以精神生产为主导表明()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人们的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密不可分D.社会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7.人类社会进人文化经济时代,要求适应和服务于它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行变革,也要求深化文化体

制和机制的改革,以适应解放和发展精神生产力的客观现实。这主要体现了()

A.文化有古今和地域之别B.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C.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D.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8.信息革命、生物革命、材料革命以及“科技综合革命”,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这充分地表明()

A.文化由经济所决定B.文化对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D.文化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力量

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引发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碰撞和磨合。据此回答9~10题。

9.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应把我国文化的发展纳人到世界大文化发展的格局中,采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科学态度,参照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制定我们的发展计划,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文化关系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C.文化斗争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形式D.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是当前的中心工作

10.经济流通的世界化和当代传媒的高度发展,以及全球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使世界各国文化出现了交流、碰撞和磨合相互交织的局面,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意味着()

A.在经济、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B.经济、文化发展始终处在弱势地位

C.经济、文化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D.经济、文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11.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12.云南,是一个文化富矿。亚洲大陆与东南亚半岛的交界处,横断山脉蜿蜒屹立,6条大河奔流不息,造就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全球瞩目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26个民族世居于此,“会说话的就会唱歌,会走路的就会跳舞”,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高度浓缩在这一区域,产生了风

华绝代的孔雀舞、代表中国当代美术水准的“云南画派”、被视为“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的洞经音乐„„

权威资料记载,云南已收集到各民族民间歌曲2万多首,舞蹈6 718套,戏剧2 OOO多个,器乐200多种,叙事长诗50多部;记录着工匠们的心血和灵性的木雕、黑陶、斑铜、扎染,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无不表现出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不少专家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带动性很强的“健康产业”,相对于矿产等资源的不可再生,文化产业是越开发越丰富,且附加值高、无污染的产业。目前,仅丽江市文化产业的经营商家就已达到l 000多个,从业人员1万多人,总收人从几年前3 000多万元上升到近2亿元,提供的税收占当年财政收人的10%。

(1)云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实践说明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2)请你为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文化与经济、政治》参考答案

1.A 2.A 3.B 4.C 5.C6.D 7.C 8.B 9.B 10.D11、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1)一方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2)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12.(1)①文化具有地域之别。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民族聚居的悠久历史造就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云南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用经济眼光审视和开发云南的文化资源、走文化产业强省之路,在进一步繁荣了民族文化的同时,逐步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

(2)①政府应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财政、税收、工商、投融资、土地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社会管理和服务。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同时,也应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管理,确保其正确的发展方向。②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投资文化产业,用市场化手段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开发、文化产业人才的培训和使用。③社会广泛参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④立足本地资源实际,以旅游文化产业、体育文化产业或民俗文化产业为载体,打造知名的文化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13、解析:本题通过对当前国际竞争实质的探究,让学生感悟发展高科技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增强科技意识。解答“为什么”类题目,一般应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两方面入手。本题中,理论依据就是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现实意义就是发展高科技对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作用。

“心脏”导学案的设计与反思 篇7

导学案分为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合作探究、合作展示、归纳总结五个栏目。设计的核心是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可操作性。例如, 课前预习栏目设计了: (1) 基础闯关:自学心脏的外形、结构; (2) 试试看:尝试心脏各腔与相连的血管连线; (3) 潜能挑战:通过解题, 你能否找出其中的规律, 或者能联想到什么? (4) 七嘴八舌:对本课的预习, 你有哪些书本上的疑问要问老师?有哪些有效的学习、记忆方法要和同学进行交流?有什么样的课外相关知识、亲身经历要和同学分享?通过对导学案的设计, 感想和收获如下:

(1) 导学案中“导”即开导、启迪的意思。“导学案”教学的实质是以导学案为载体,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针对学生自学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导学案提供的反馈信息, 引导学生展开问题讨论, 教师精讲点拨,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的主要设计着眼点在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引领教师的有效点拨。

(2) 在确定每课的学习目标时, 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是一篇导学案中核心的部分, 是达成目标的关键, 是导学案的最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要实现导学功能, 学生首先要知道怎样学和学什么的问题, 在以前的教案设计中, 我们经常用了解、理解、应用来描述教学和达到目标程度, 然而在导学案的设计中, 最重要的是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目标来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因而, 学习目标的设定应更准确、简洁易懂、操作性强。学习目标应包含的项目有: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等。这样能使学生更明确自己该怎么做。

(3) 课前预习环节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 在上课前发给学生,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带着问题对书本进行预习。学生填写好导学案的课前预习项目后要及时反馈到教师那里, 教师可以对部分或全部的导学案进行批改, 便于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了解, 同时导学案中暴露出的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偏差、错误, 教师要着重收集、分析产生错误的根源, 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安排相关的专项训练、讲解等, 以期能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矫正。

(4) 要在导学案上留出相当的空白区间给学生的思考留有空间, 很多导学案内容设计得太多太密, 过度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常规性练习, 挤占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空间。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更要提倡学生的书面提问和学后反思或交流话题, 从某些方面来讲, 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5) 要把学习的主动地位还给学生, 不要把导学案等同于习题集。在问题设计上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 中等生看到激励, 学困生看到鼓励,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设置问题要首先考虑知识的层次性和学生个性的差异性, 练习要有适当的梯度。导学案要避免“知识过度习题化”。不能让一节课提出的所有问题全部由教师包办。

(6) 课前预习是后面进行“讨论交流”或“成果展示”环节的基础。很多教师对“讨论交流”或“成果展示”的教学环节很迷惑, 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环节往往流于形式, 根源是课前预习得不充分, 但课前预习环节常因为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预习习惯, 或学生的自学能力弱, 出现了教师认真准备、设计精心, 而学生应付了事的现象, 自学效果很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说明课前预习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还要认真批改学生上交的导学案, 并在课堂上给予反馈;同时课堂不着痕迹的反馈也等同于创设情境, 很多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提出的问题、交流的思想往往更能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 更容易形成一种诱发其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激发其他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的心理氛围,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当其他学生受启发纷纷提出新的问题或对原有的问题尝试解决, 教师也就完成了“讨论交流”或“成果展示”的课堂教学环节。我认为课堂教学最好的成果展示就是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导学案”编写与使用的思考 篇8

一、“导案”与“学案”合二为一的问题

“导学案”是由教师编撰的,供师生课堂上共同去执行的蓝本。“导案”预设教师行为,“学案”预设学生行为,不能图省事将“两案”汇成一份“学案”。比如,“导案”中预设“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目标解读、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等就不宜让学生看到。

二、“学案”设计的环节问题

一般环节包括“预习案”“交流案”“练习案”“检测案”。根据科目不同、课型不同可适当增减。

“预习案”是为了实现课堂重心前移。我赞成前移到课前15~20分钟(以一节课40分钟为例),但很多教师将其前移到了课外,变成了前一天的家庭作业,学生在没有监督与指导下完成,效果不好,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交流案”要凸显“生生交流”来彰显学生个性,展示其魅力,激发优等生,鼓励后进生。既要考虑到学生与教材的互动,更要培养“生—生”交流的良性互动,以知识点为载体,展开思维大碰撞,让学生知道解决同类问题的主要抓手和基本思路。贵在“兵教兵”,切忌将“交流”变成师生“问答”,变成集体“对答案”。

“练习案”是教师根据本课时“双基”点设计的综合实践目标,旨在训练学生对知识点的开放性解答,贵在“精”,贵在“变”。很多教师理解成了练习题,“练习案”变成了“作业案”。

“检测案”务必要实现“当堂检测”,要突出因材施教的思路,既要考虑到中下等学生的“双基”检测,更要凸显“培优”思想。

三、“导学案”编写“闭门造车”的问题

“导学案”的编写,要克服个人对教材领悟的局限性,防止“闭门造车”。集体备课是解决上述弊端的最好办法,可以“联班”(平行班级教师集体备课)“联校”(关联学校网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就解决了“导学案”编写的“本位主义”,使用时还要注意“共性”的“导学案”是否适合于“个性”的学生,避免“拿来主义”。

四、“导学案”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预习案”的使用表现为“先学”环节,本环节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避免“因为时间关系”,教师与学生抢时间;学习目标要明确,避免“了解”“经历”“领悟”等目标动词的模糊指令,使学生不知“深浅”;教师要针对具体的目标提供给学生多种自学方法指导,避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一贯到底,因为学生自主选择的方法很有限,学生最缺的就是学法指导。

“交流案”的使用表现为“后教”环节,“后教”是学生在自学环节中出现了共性问题需要交流展示时的“兵教兵”,使学生积累“解决同类问题策略”的自我建构环节,教师要学会“导”,最忌包办代替。既要避免“有问题就小组合作”的伪命题,还要注意该讲的问题教师要讲透。

“检测案”的使用表现为“当堂训练”环节,根据科目、内容特点而定,可以是当堂背诵,也可以是笔试,量要少而精,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检测案”的题目最好事先出示给学生,让学生不打“无把握之战”。

总之,“导学案”的编写与应用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导学案”的编写体现着“教与学”的关系,以“学”定“导”,还是以“导”定“学”?“目标”问题化,“问题”习题化的辩证等,随着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不断进步,“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会日趋完善。

注:本文系“农村小学导学案撰写探微”课题成果,课题证号:BY【2011】G240。

上一篇:中考作文成长感悟下一篇:迎刃而解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