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2024-09-26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精选12篇)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篇1

一、前言

财务危机, 一般都是指的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里面, 由于没办法在已经规定的时间之内, 做到还本付息, 继而出现的整个企业的财务都陷入困境的情况, 这会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也会让企业利益主体的切身利益有一定损失。而且由于我国现在的经济改革水平一直在不断深化, 使得所有企业的经济财务都更为复杂, 企业财务危机出现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了。故而要去完善财务预警模型。财务预警模型的完善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发现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的速度。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之中, 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 这些原因造成了财务预警模型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以及不足, 因此我们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 进一步确保财务预警模型是否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什么是财务预警模型

从科学的角度来进行定义, 财务预警模型是指将财务会计与非财务会计的信息作为基础, 财务人员利用对现存的较敏感的财务指标进行设置, 并且要不断地去观察它的变化, 针对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将会出现的财务风险, 实行一些特别有效的控制, 以便能够建立起数学的模型。完整的财务预警模型能够确保企业财务可以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 同时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尤为重要, 此外, 也要确保对财务危机的判断以及识别能力。所以, 财务预警模型在整个企业财务的运行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三、企业在建立以及使用财务预警模型时会存在的问题

1.没有好好借鉴参考外国的企业财务数据, 致使财务预警模型与我国的企业不相匹配。在进行充分社会实践调查之后发现, 目前国内很多的企业没有一个系统的财务研究模型, 这也就意味着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如果有的企业按照西方国家的财务预警模型做出几乎一样的模型, 这对该企业是不具备实质效果的, 同时调查的结构还显示, 在当前的很多企业当中仍然使用那些落后的数据模型, 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 这些企业都还存在着许多缺陷, 使得国内的企业在建立模型的时候, 对那些数据的有机整合没能达到统一的协调起来。这也就导致了过分依赖于西方的数模财务模型, 结果导致所建成的财务预警模型无法为该企业的财务工作提供更好程度发展, 也没有特别好的作用。

2.快速的更新并维护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系统。通俗简单的说, 如果一个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的各项数据系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更新, 这就直接造成整个系统缺乏有效性, 那么几乎没有任何的价值型可言了, 通过实地的考察发现, 虽然当前在我国的企业当中有不少企业建立起了财务数据预警模型, 但是从实际应用中来说, 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与不足, 尤其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当中因为操作人员自身的局限性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致使预警模型的系统无法实施的更好。同时还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 很多企业把拥有财务预警模型只是当作一种炫耀的资本, 至于实际应用根本没有做到更深入的实践。建成后不去维护跟新, 进而变得无法使用。除此之外, 还有许多的企业会把财务预警系统进行单独的分离, 这使得财务预警系统在获得了相应的数据之后, 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跟其他的相关部门一起协调合作, 这样往往造成的是就算相关部分发现了公司存在的财务风向情况, 但因为交流的障碍而无法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 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部门充分反应, 以至于耽搁了及时处理财务危机的机会, 在严重的情况下往往会给整个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破产的危险。

3.建立财务预警模型的时候必须要选取相对科学的指标, 而且也要对该企业全部资金的进进出出以及实际的运转状况实行密切的注意。在正常的情况下, 优秀企业资金运行的情况都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 确保该企业的资金运营的能力能够出现提升。可是, 对于那些企业的资金运行, 若是其现金的流入没有现金的流出更大, 那就能够确定为该企业已经发生了财务危机, 而且Z值的财务预警模型里面却恰恰没有了这个现金流动的指标。因此, 国内的企业必须要在参考借鉴国外的财务预警模型的整个过程中, 一定要早点发现抑或思考到现存的这个现金流动指标, 避免会出现该企业不能准确及早的判断发现财务危机的状况, 否则将会对该企业的发展产生十分致命的危险。从这一点上, 我们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到, 一定要在借鉴或者财务预警模型之时, 依据自身的实际状况来深思熟虑, 保证能够依照自身的实际状况来建立起和自己合适的财务预警模型。如此, 才能进一步确保该企业可以更为久远地发展下去, 这也是该企业最具核心的地方。

四、我国的企业在进行构建财务预警模型的过程里面现存问题的应对战略

1.必须要扩展数据的来源, 做到提高了整个财务预警模型进行预测的准确性以及稳定性。在调查时能够发现, 目前我国还是有许多的企业, 其财务预警模型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财务预警模型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 美其名曰套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型, 实则为生搬硬套。故而, 其得到的数据也几乎是由那些上市公司所整理出来的资料进行推算而得来的。然而这是在国内, 对财务预警模型的研究是十分落后的, 其基础也是很薄弱的, 自身的市场规模也特别的小。所以, 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建立科学且又完善的财务预警模型时, 一定要更加充分地去确保所有财务预警模型要具备一定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这样才能同时确保做到更加深层次的去开发拓宽财务预警模型所使用数据的宽度。确保能够在更大的范围之内及早地去分析去判断整个财务预警。

2.必须把其他的那些有关财务信息一并纳入到建立晚上财务预警模型系统之中。确切地说, 一般的企业, 其财务预警模型一直是比较信息化的管理系统, 它的本质也是需要将相关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与分析的, 并且需要进一步去发现有没有问题, 再将问题向上级领导反映, 用以确保该企业自身的财务安全以及稳定。所以, 作为企业必须要把建立十分科学的财务预警系统这一任务, 避免单方面的将其交于财务部门, 让财务部门独立完成工作, 必须要将其科学地放入到整个企业运作的所有部门里面, 如此做的本质目的就是要把该企业从生产开始之后, 再进行销售, 再进行反馈等等诸多方面的信息也都纳入到整个财务预警的系统里面, 以便可以获取整个财务预警系统具备更为全面更为准确的信息。同时, 也能够促进整个企业的所有信息的资源共享。利用这一些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的结果, 确保能够真正地拿到对整个企业财务工作更为有效用的数据, 然后再进行全面地分析。这样才能真实地反应出这整个企业实际的财务运行状况, 确保能够更好的完成企业的财务预警工作, 从而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 极大地实现了该企业经济价值达到最大化。

3.一定要做到依据现实的真实状况的需求, 还需要对该行业自身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之后才能继续确定恰当的财务目标, 如此才能够充分的达成财务预警的要求。对于现存的大多数企业来说, 国内的这些企业都要在开始构建财务预警的模型之时, 很大程度上运用拿来主义。故而, 必须要对预警模型的有关数据进行合理的调整。去找到一个能够切合企业自身的预警模型评价标准, 这样才是一个企业真真切切所需要的。同时, 企业必须在资金运行的过程里面, 做到确保现金的流量, 这样也就确切地说明了该企业具有了财务危机, 因此, 财务预警也就一定要包含对现金流量的这个数据的指标。除此之外, 全部的财务预警模型也需要依照该企业财务方面实际运行状况的真实需要。同时也要包含到其他的相关性指标, 努力做到使用综合的数据去确定该企业自身的整体财务运行的状况, 从而充分地确保准确科学的去对财务进行分析, 使该企业能够更加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企业想要自己的财务运行可以更加良好的发展, 就必须做到将财务预算的模型作为重点进行关注。也要在构建企业财务预警模型的时候, 依据该企业的实际状况以及其发展的特点, 作出有针对性的抉择, 必须建立适合该企业发展所需的财务预警模型, 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能够发展地更好, 有更大的进步, 企业才可以有更加大的推动力, 进一步去创造更加大的经济价值, 更多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玉秀.企业财务预警模型的比较分析[J].财会月刊, 2004.

[2]吴涛, 陈君宁.财务预警模型的分析和建立[J].商场现代化, 2006 (2) .

[3]陈丽萍, 徐云珍.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J].北方经贸, 2005 (1) .

[4]吴应宇, 仲伟俊.基于单变量分析的我国上市公司两阶段财务预警模型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2) .

[5]秦彬.刍议现代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经济问题, 2006 (3) .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篇2

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笔者建议建立统一的债券市场监管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为主要成员,利用目前中央结算公司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联合中央结算公司和中国结算公司,建立统一管理和监测体系(重点是债券市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将银行间债券市场、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和沪深证券交易所市场的相关数据统一报送和处理。这个依托中央结算公司统一管理和监测体系主要包括:债券簿记系统、债券发行系统、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系统、信息统计系统、柜台交易中心系统以及债券余额查询系统等。由此,中央结算公司就可以按照相应规章制度行使职责,对报送的数据进行监测监察,及时发现风险,处置风险;必要时将风险监测结果和建议保送统一的债券市场监管部门。

我国债券市场风险预警体系可由价量预警、信用风险预警、基础设施预警指标体系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价量预警指标体系包括价格预警和数量预警两类指标,信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包括抵押品不足值风险预警、杠杆风险预警和交收风险预警三类,基础设施检测预警指标体系包括指令接收监测预警、指令状态监测预警和合同处理监测预警三类,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预警指标系统。

1.价量预警指标体系

(1)价格预警指标。对于存续期内利率不变的债券,可将其结算价格定为价格预警指标。在已知债券价格或收益率的情况下,计算出债券的修正久期;债券价格——收益率曲线切线的斜率可以通过债券价格与修正久期相乘得到;同时,为了减小因修正久期产生的误差,要引入凸性来描述价格——收益率曲线的弯曲程度,从而可以得到相对精确的债券价格。对于存续期内浮动利率的债券,由于浮动利率债券的久期和凸性较小,因此得出的价格区间较小,但由于浮动利率债券的实际价格波动较大,因此按照此方法计算出的价格区间就难以匹配,然而浮动利率债券交易占整个银行间债券交易的比例比较低,因此此处仅讨论存续期内利率不变的债券。具体计算方法如下:根据每日公布的中债估值数据,得到债券的估值价格、修正久期、凸性等指标,计算出该债券在收益率发生变动时的价格变动区间。如果债券结算价格处于变动区间内,则说明波动正常,否则为波动异常,需要进行深入分析,辨别其是否由于异常交易所致,从而对债券价格进行监测预警。

(2)数量预警指标。主要是指对债券市场的交易结算量进行监测与预警的指标。当前,债券市场交易规模日趋扩大,交易品种日渐增多,市场投机和操纵时有发生,因此目前应加强对影响市场正常流动性和价格波动的异常交易量的监测,但监测重点不仅是单纯交易结算量,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债券发行规模、月均交易量)等,共同组成合理的市场风险预警指标。

2.信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信用风险预警指标主要是指监测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对手方不能按时结清义务时的结算前风险的预警指标。可能产生结算前风险的交易方式主要包括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远期交易和债券借贷。在这四种交易方式中,存在抵押品不足值风险、杠杆风险、交收风险。

抵押品不足值风险主要发生在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债券借贷这几类交易方式中。

目前,有一部分机构对于抵押品的足额判断仅限于债券面额与资金清算金额的比较上,这仅对于高信用等级的债券奏效,例如国债、央行票据等。但随着交易流通品种日益增多,信用产品逐步引入,其抵押品价值可能无法覆盖拆借资金的价值,这时,就需要用质押率指标(质押率=质押品市值÷资金清算额)来进行监测预警,当质押率小于100%时就应当进行必要的预警。

杠杆风险主要出现在质押式回购交易方式中。有些机构采用回购滚动模式放大债券资产规模几倍甚至十几倍,当市场急剧变化时,资金链一旦断裂,便会产生连锁反应,产生流动性风险,造成极大亏损。对此类风险的监测可以参照保证金制度,对参与者自有可用债券余额与已质押证券余额和可用债券余额之和的比例进行监测。在债券市场发生变动时,进行回购放大的市场参与者在不需要追加资金的情况下,自由可用债券余额可以覆盖已质押债券可能的贬值幅度。参照保证金制度中10%的保证金比率,可以确保保证金足以弥补标的物价格与预期反向变动大概10%的损失,因此可以将10%作为参与者自有可用债券余额与已质押证券余额之和的正常比例,所质押债券占债券总额90%。这样,无论这90%债券属于一次性质押而来,还是放大5倍所得,在质押品价格变动方向和比率区别不大的前提下,自有可用债券足以弥补损失或者将能承受的债券贬值额度缩小到2%左右。由于绝大部分债指令上,出现风险倾向后需要进一步观察。

在合同处理监测预警中,主要是对结算合同进行合法性、债券足额性、资金足额性检查。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篇3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会计、金融、企业管理等知识,采用比率分析和数学模型及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和潜在的财务风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以提示企业管理者提早做好防范措施,避免企业陷入破产的管理工具。

企业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作用包括:

第一,首先减少企业失败机会,保证企业长期发展。

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能够大大减少企业失败的概率。一些企业发生破产是由于在财务危机的初期没有及时发现,而任其发展,最终酿成大错。例如,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2008年9月宣布破产保护,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该企业超额负债现象长期存在,由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纠正,破产前已身负6130亿美元巨额债务,并严重资不抵债。此外,世界著名公司——美国通用汽车,2009年6月申请破产保护,其主要原因同样是该企业金融负债额巨大,职工养老金及医疗保险数额过高,成本长期失控,亏损额巨大。

第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要求企业的会计资料和数据必须及时、真实。同时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

第三,促进企业内部加强沟通。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要求企业相关部门都参与其中,这无形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加强沟通的机会。

第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一套完善有效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告知企业管理者,企业是否健康,是否存在财务危机。因此,只要企业的财务状况没有报警,企业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利用各种经营、投资手段来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方法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一般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

一是,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以财务预警指标为基础的比率分析方法。建立财务预警指标是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主要依据和起点。企业发生财务危机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这种渐进发展过程,必然会通过一些财务指标的变化体现出来。因此,要准确预测企业财务状况,从大量的财务因子中选好财务指标是关键环节。目前,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指标的模型包括单变量和多变量两种。

单变量模型是通过单个财务比率的变化趋势来预测财务危机可能性的模型。由于这种模式中每一指标只反映财务状况的某一方面,容易导致不同指标判断的矛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重点探讨企业财务预警指标的模型中的多变量模型。

多变量模型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预测企业财务危机可能性的模型。目前在国外实践中影响较大、较为有效的多变量预测指标模型是:Z指标模型。Z指标模型是1968年美国埃特曼教授(Altman)采用统计学中的判别分析法,利用五项财务指标的加权平均数计算预测企业危机的指标模型,即:

Z=1.2X1+1.4X3+3.3X3+0.6X4+0.999X5

其中:X1=(期末流动资产一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反映了企业资产的折现能力和规模特征。

X2=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反映了企业的累积获利和发展能力。

X3=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反映了企业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它是反映企业财务失败的最有力依据之一。

X4=期末股东权益/期末总负债。该指标测定的是财务结构。

X5=销售收入/期末总资产。亦称总资产周转率。

埃特曼教授通过对Z指标模型的研究分析得出:Z值越小,该企业遇到财务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具体判断标准如下:

Z≥3.0财务失败的可能性很小

2.8≤Z≤3.0有财务失败可能

1.8≤Z≤2.8财务失败可能性很大

Z≤1.8财务失败可能性非常大

研究数据显示,Z指标模型预测企业未来一年内破产的准确性约为90%,两年内的准确性约为80%,但对于两年期以上的破产预测作用不大。

多变量Z指标模型中几乎包括了所有预测能力很强的指标,合弃了一些不重要的因素,克服了单变量模型需要很多指标、要进行对比分析以及要求分析人员具有很高专业水平的缺陷。并且Z指标模型应用十分方便,且准确率较高。

举例如下:企业简况:“东方航空”公司于1988年成立,1997年1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国内国际航空客、货运输业务及延伸服务等。该公司自上市后经营业绩起伏较大,2008年亏损近140亿元,资不抵债115.9亿元。现已被上海证券交易所“特别处理”,股票简称“ST东航”。

考虑到Z指标模型预测企业未来一年发生危机的准确性约为90%,作者查到“东方航空”2007年度年报中有关财务数据(单位:千元):

期末流动资产:7565738

期末流动负债:35876458

期末总资产:67141714

税息前利润:707343

期末股东权益:3568007

期末总负债:63573707

销售收入:43528561

按照多变量预警指标模型Z=1.2X1+1.4X2+3.3X3+0.6X4+0.999X5

计算结果,Z值为:1.1552(Z≤1.8时“财务失败可能性非常大”),即:2007年度“东方航空”公司已经存在较大的财务危机。

由此可见,如果“东方航空”公司2007年建立了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及时向管理者发出风险警示,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如:及时调整该公司资产结构,减少企业负债和高风险投资,提高經营现金流量等,其结果将会避免或推迟证交所对该公

司惩罚性“特别处理”,从而保证公司健康、稳定地发展。

二是,定性分析法。

在实践中我们看到,一些难以量化的非财务信息也是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企业财务预警过程中除进行定量分析外,还应结合相关的非财务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充分估计各种不利因素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以便更好地预测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定性分析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宏观经济环境。一般来说,国家政治稳定、政策优惠、经济繁荣,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而经济环境恶化、市场商品价格波动较大,会直接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如: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一度上涨到每桶140多美元,这也是造成上述“东方航空”公司当年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行业特征。行业不同财务风险也不同。例如,有些高科技产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的特点,同时也存在高风险的隐患。

市场状况。企业竞争对手少,则风险就小。反之,风险就大。

例如,“东方航空”公司与同属一地的“上海航空”之间的竞争,使得相关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也是造成“两败俱伤”的原因之一。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

目前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条件基本具备,一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破产法》的颁布及破产机制的健全,发生破产的企业越来越多,为我国各行业的企业数据库提供了大量建立模型所需的数据。二是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以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逐步成熟,企业公布的会计数据的真实可信性将大为提高。

我国过去关于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主要借鉴了西方的研究成果。考虑到我国和西方的社会经济背景不同,以及Z指标模型在指标选择上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未考虑现金流量这一预测财务危机的有效变量等,对Z指标模型不能简单机械地运用。我们可以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和时代要求对之加以改进。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内学者对Z指标模型加以改进提高,提出了F指标模型即:

F=-0.1774+1.1091X1+0.1074X2+1.9271X3+0.0302X4+0.4961X5

其中:X1、X2、X4的含义和Z指标模型中的X1、x2、X4一样;

X3=(税后纯收益+折旧)/平均总负债。衡量企业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可用于偿还企业债务能力的重要指标。

X5=(税后纯收益+利息+折旧)/平均总资产。测定企业总资产在创造现金流量方面的能力。

F指标模型引入现金流量这一预测自变量,突破了Z指标模型在建立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现金流量的变动等方面的局限性。一般认为,F值的临界点为0.0274,当F值低于0.0274时,则将被预测为破产公司,反之,若F值高于0.0274,则公司将被预测为继续生存公司。

经过作者实践,F指标模型较Z指标模型可以更准确预测出企业是否存在财务危机。

此外,在我国建立推广企业财务预警系统,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

1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企业科学决策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与预瞥, 最重要的就是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廉政化, 确保企业不出现任何财务风险, 而且还能够有效遏制不正之风, 对于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只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 才能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进而提升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1.2 有利于规范企业财务管理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 而加强企业管理的风险控制与预警, 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解决企业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特别是通过强化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机制建设, 能够提升财务管理的预防性, 使各种不规范甚至是违法的财务行为受到制度的约束, 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1.3 有利于强化企业财务效能

尽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我国各行业都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具有"常态化"特点。但不可否认的是, 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对财务管理仍然缺乏足够的重视, 导致财务管理效能较低。只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机制建设, 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比如通过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再比如通过建立财务管理制衡机制, 能够使企业财务管理更具效能性。

2 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

2.1 外部风险因素分析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同样会受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因而外部因素出会对企业财务管理造成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对当外部不利的变化, 企业无法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及时的应对情况下, 就会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风险,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风险因素。一是随着我国企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 因而一些境外投资企业到我国创立企业, 给我国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财务风险;二是由于经济波动导致市场不景气, 进而造成利率上升等现象, 使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增加, 比如融资风险问题, 再比如投资风险问题等等;三是市场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迫使企业通过成本核算降低运行成本。由此可见, 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面临着很多困难, 财务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2.2 内部风险因素分析

从企业财务管理内部风险因素来看, 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由于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缺乏合理性, 比如很多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落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等, 这些都会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出现混乱, 进而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风险;二是我国很多企业在财务预算方面比较薄弱, 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在预算过程巧立科目使预算支出资金增加, 进而引导财务管理风险;三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都缺乏预警机制缺乏对偿还能力、获得能力、运营状况等方面的全面、深入、系统分析和预测, 无法控制财务风险;四是一些企业在筹资与投资方面缺乏合理性, 通常都是利用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来开展筹资和投资活动, 负债资金比例较大, 增加了企业的偿债风险。

3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的对策

3.1 创新风险控制与预警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要想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 首先必须在创新风险控制与预警理念上狠下功夫。这就需要我国企业要高度重视风险控制与预警工作, 将风险控制与预警纳入到企业管理体系常态中,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工作规划, 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正确处理好财务管理、风险控制、风险预警三者之间的关系, 将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同企业资金管理、效益管理、战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加强风险控制与预警的战略性。作为企业的领导层和领导人员, 更要以身作责, 以自身的实际行动高度重视和参与到风险控制与预警当中, 确保企业风险控制与预警工作取得成效。

3.2 完善风险控制与预警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财务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 这就需要企业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风险控制与预警体系, 特别是要按照全面控制与预警、全程控制与预警、全员控制与预警的“三全原则”建立由财务部门、业务部门、行政部门组成的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董事会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和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工作, 抓好工作落实, 完善工作机制, 提高执行力。企业还应着眼于加强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体系建设, 可以借助“第三方机构”的力量来加强风险控制与预警工作, 比如可以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服务机构等帮助企业开展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体系建设, 对于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3.3 优化风险控制与预警模式

要想抓好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与预警, 就必须建立适应企业形势发展需要的风险控制与预警模式。企业必须将财务内部控制作为重中之重,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加大财务信息披露工作, 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企业还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既要做好“精细化”核算工作, 确保企业的各项资金用在“刀刃上”又要切实加强对筹资、投资、支出等方面的风险控制与预警, 建立前置服务体系, 加强各方面的分析和预测, 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4 强化风险控制与预警保障

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与预警过程中, 必须大力加强风险控制与预警保障工作。一方面, 在进一步加大财务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方面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 比如可以开发与企业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控制、预警方面的软件, 提升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 要大力加强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下大力气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专业素质、职业素质、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敬业精神的财务管理人员, 使他们能够独立负责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确保企业风险控制与预警落实到位并取得成效。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在不断的完善, 我国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 必须采取措施更好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去。但是就目前而言, 很多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的时候, 本身的财务风险意识比较差, 并且还有些企业本身的财务制度存在不够健全的情况,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也不够完善, 所以, 企业为了更好的进行财务风险以及运营风险的规避, 必须进行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 特别是在我国大力实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条件下, 必须进一步加深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重要性的认识, 深入分析当前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风险,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改革创新, 不断提高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能力和水平, 使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为我国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坚实的财务管理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芳芳.关于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7 (27) .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 篇5

一个企业如果处于产销脱节、销售额和销售利润明显下降,应收账款大幅增长,产品库存迅速上升,经营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其现有到期债务的状况,或者企业现有负债总额超过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净资产出现负数,则企业面临财务危机。

导致企业形成危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企业产品销售价格的升降,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性、企业对产品销售价格的调整能力、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化、企业固定成本总额的高低以及经营者业务素质和管理经验等,这些影响因素可能是因财务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消费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政策的调整、国际经济的影响以及竞争对手等非财务因素变化引起的,但无论如何,大量的非财务性质的企业危机往往都是以财务危机的面目出现的,财务危机是企业危机中最显著、最综合的表现。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是为防止企业偏离正常经营轨道而建立的报警和控制系统,它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利用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对各种财务分析数据资料的分析,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财务危机及早警示,对潜在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企业因财务危机而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甚至宣告破产的例子屡见不鲜,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对企业及相关利益者具有重要的意义。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既可能是企业经营决策失误,也可能是管理失控,还可能是外部环境恶化等等,但任何财务危机都有一个由初显到加剧乃至不断恶化的过程。设立和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可对财务运营过程进行监控、预测,及早发现财务危机信号,在其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避免情况恶化造成更大的损失。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关心的是如何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建立,能够帮助有效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全面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正确的决策,优化国有资源配置。证券监管部门通过建立一套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确立相应的风险提示制度,对监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判断,使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企业可以采用财务报表指标分析法、单变量模型分析法、多变量模型分析法、根据经验主管判断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财务状况进行诊断,是否存在财务危机,以及危机的程度。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对企业而言,在实际运用时,要考虑到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地域、行业等诸多因素的差异,选择适合企业特点,并能满足自身经营和财务管理需要的方法和模型,才能达到动态监测、及早防范、有效阻止及避免财务危机发生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

对于企业来说,绝大多数财务危机都是可以预测的,而且都有一个从潜伏到爆发、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财务危机预警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监测、识别、报警以及预控。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监控的范围主要包括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现金流量情况、资本结构以及成长能力等方面。

为使危机预警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企业应建立健全相对独立的预警组织机构,其日常工作可由企业现有的某些职能部门承担,如财务部门、企管、企划部门;建立信息收集和传递机制,只有对大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才能抓住每一个相关的财务危机征兆,

高效的预警分析机制是关键,通过预警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分析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财务风险上,有重点的分析其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在财务危机原因分析清楚后,应立即启动处理机制,制定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尽可能减少财务危机带来的损失。

国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构建,除了应有理论上的科学性、现实的可操作性、完善的制度体系、严密的制约机制、严格的风险监控、高效的事后核查外,还必须符合国有企业的特点,要考虑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完整性、针对性、周期性、社会性以及控制流程。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根据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今后国有企业可能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在涉及国家安全的核心领域和必须由公共财政负担的公益事业领域,存在国有独资企业;二是在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存在国有控股企业;三是涉及到有优势的、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可以优进劣退。因此,国有企业不是一种一般的企业组织形式,不能用一般企业的规则来规范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在考虑到企业一般适用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国有企业的特点。

由于国有企业承担了除一般企业具有的纯市场竞争功能外,还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因此国有企业危机预警系统设计,一定要力求完整,要力争做到“两个结合”。一是要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既要考虑资产、负债、现金、利润等定量指标,又要考虑企业的市场份额、创新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国家和社会所关注的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非财务指标和定性因素。二是要做到表内和表外相结合,既要选择到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报酬率等财务报表中反映的指标,也要考虑企业从事委托理财、期货股票、担保抵押等表外指标。 要从横向和纵向把握好几个控制的关键点。横向要针对国有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即主要把握好投资、筹资、应收账款、内部担保抵押、关联交易等日常经营管理行为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纵向针对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反映、预测、决策和控制整个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这样才能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控制。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财务状况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对于投资类企业,重点应关注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和盈利能力,可主要选择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类、资产保值增率等指标;对于贸易类企业应重点关注企业的营运能力,或选择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对于生产类企业,重点应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企业的现金流,可主要选择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

国有企业同样存在生命周期,不同时期财务状况和财务指标有着不同的特征。如企业在初创期,企业现金短缺、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较低是常见现象,不能就此轻易地判断企业的失败。而在企业的成熟期,企业本应现金充沛,负债减少,而企业此时如果出现了现金的问题,那么就有可能出现财务危机了。同样在企业的衰退期,报表中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都开始下降,有的甚至逐渐转为负数。

不仅考虑到国有企业本身的管理,还要考虑到国有资本出资人财务监督管理,要与国有资本出资人对企业的财务监督相结合。各级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组建后,必须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监督,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并不是要取而代之,而是要将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作为财务监督的有益补充,使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有机地融入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之中,实现国有资产出资人、企业之间的“双向预警”。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研究 篇6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预警机制

一、引言

企业在市场环境下开展生产经营,势必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问题,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战略风险,其中财务风险问题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控制的核心,也是对企业稳定发展威胁最严重的风险问题。为了确保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企业应该以财务风险控制为中心,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实现对企业关键财务风险问题的预警管理,以免由于风险造成企业的经济效益损失,这对于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平稳发展,强化企业对于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原则

(一)预先性的原则

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必须具有先兆性的预测功能,能够通过对企业某一阶段的生产经营数据信息的分析,明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而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隐患进行预测,并为企业制定防范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二)科学性的原则

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必须选取最为适合企业的财务风险监测指标与检测方法,在指标的选择上必须能够确保全面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关键财务数据,同时也能够真实的对企业生产经营以及财务管理的潜在危机进行监测。在监测方法的选择上必须确保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并且能够对企业进行动态的检测。

(三)全面系统的原则

在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设计上,应该将企业作为一个系统进行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财务管理活动作为重点,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风险问题进行跟踪式的监测,并及时准确的反映企业财务安全程度。

(四)实用性的原则

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指导企业规避风险问题,因此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必须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操作程序简单方便、运行成本低廉,能够真正地起到财务风险预警的效果。

三、企业财务风险机制建设策略

(一)合理的选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运行的机理就是根据相应的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大小所进行的分析与衡量,因此财务指标的选取对于整个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运行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一般应该涵盖反映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的指标构成。其中偿债能力指标主要采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以及股东权益比率,分别对企业的短期以及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反映。盈利能力指标则主要依靠业务利润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对企业的收入盈利以及资本盈利能力情况进行监测。经营能力指标则主要是依靠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进行动态的检测。发展能力指标则主要是采用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资产增长率等指标对企业的发展和成长能力进行相应的体现。通过这些指标的合理、全面选取,确保财务预警体系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

(二)优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在完成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选择之后,还应该科学合理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通过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完成财务的评价分析以及预警作用。当前在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上有很多方法,最为常用的主要是采用功效系数法进行模型的构建,其构建原理为将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确定上下限,然后根据指标上下限范围内的具体程度,经过相应的加权平均后对综合财务风险状况进行反映。在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建设上,如果选择功效系数法,则重点应该按照指标的分类、指标标准值的界定、单项功效系数确定、权重设置以及综合功效系数计算等环节,一次完成模型构建。

(三)及时的进行财务预警分析

为了确保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正常的发挥作用,企业应当在财务管理部门设置专门的机构或者是设置专岗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工作。其次,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应该定期及时的进行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根据企业经营周期不同阶段的财务报表、财务经营实际状况,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危机进行全面的预测,同时对于关键的指标应该进行日常的分析,真正的起到财务预警体系的提前预测与实时监控功能。此外,为了不断的提高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预警的准确性,应该及时的对财务风险预警准则以及预警方法进行必要的更新完善。尤其是针对出现误警和漏警的情况,深入的分析原因,并对财务预警体系进行自我调整完善,减少财务风险预警误判的可能,强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能力。

(四)提前实施财务预警防范策略

为了规避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以及扩大,企业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特点以及企业的经营发展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财务预警响应策略,重点针对企业的高概率、多发性的财务风险,提前制定多项财务风险应对策略。首先企业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该不断的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依靠内部控制管理对企业的治理结构进行完善,对管理制度进行规范,确保财务数据信息的安全、及时与全面。其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该将资本的优化作为重点,尤其是采取多种筹资方式降低筹资风险,并科学的组合负债期限,减轻债务压力。第三,应该将资金管理作为核心,通过提高资金的分析能力、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确保企业现金持有量,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资金的流动性,以免由于资金链的断链造成风险危机。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几率。

四、结语

受外部宏观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压力不断增加,严峻的形势要求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依靠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评价分析,准确的判断风险问题形势,并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应对策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稳步,进而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李微微,许媛鸿.风险价值在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09,(2):146-147.

[2]陈润标.基于现金流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1.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篇7

当前, 银行流动性紧缩, 通货膨胀的压力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 加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起步较晚, 整体发展水平不是很高, 市场竞争能力弱, 使得企业面临筹资、投资、运营、流动性等带来的财务风险。

(一)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 (股东收益) 的可变性。后危机时代, 筹资风险主要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 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石油价格, 使得运输成本加重, 自有资本购买力下降, 从而间接导致资本的贬值, 加大了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 增加了筹资风险。二是利率带来的风险, 央行连续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趋于紧缩, 可供用于发放贷款的金额不断压缩, 本来就很难取得贷款的物流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成本也迅速提高。而采取发行债券等方式获取资金也面临着加大成本的问题。此外,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 市场不健全, 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获得资金的门槛高,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A股市场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 所以也难以获得资本市场融资的支持。

(二)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物流企业在投资或资本性支出后, 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近年来,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 各地物流企业纷纷投巨资兴建物流基地。物流企业的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 包括仓库、仓储设施、装卸搬运设施、专用运输车等, 这些投资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 这就导致物流企业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 一旦某个投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差错, 就可能使一个企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中, 甚至破产倒闭。

(三) 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 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以及内部各个环节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一是资金回收风险。目前,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占领物流市场, 扩大市场份额, 普遍采取先提供服务后定期进行结算的方式, 这样做虽然维持了稳定的客户, 但却造成了大量的账款无法收回, 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坏账损失可能性加大、现金流量分布与债务的到期结构分布不均衡等, 长此以往, 势必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二是企业内部在运输、存储、装运、包装、配送等环节不流畅带来的风险。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物流运行情况分析》显示, 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3.7万亿元, 占GDP的比率为18%, 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2倍。

(四)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缺乏资金无力偿还债务以及维持企业正常运作所带来的风险。由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起步较晚, 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 管理方式落后, 缺乏理论指导, 企业的风险意识淡薄, 资金利用效率低, 盲目扩张, 超速增长, 从而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 带来巨大的财务危机。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目前, 国内外常用的财务预警模型是数学建模法和沃尔评分法。结合上述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和行业自身特点和现状, 本文建立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的思路如下:首先, 运用分周期法确定财务指标, 其次, 通过德尔菲法确定各项财务指标的权重, 然后采用功效系数法计算企业综合功效系数, 最后根据综合功效系数的大小进行各个周期的财务风险预警。

(一) 指标的选取。

财务预警就是在企业出现财务危机之前观察并捕捉到异常的变化, 从而度量财务状况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并发出财务警戒信号的过程。而这种异常的变化可能体现在财务比率上, 也可能体现在公司治理、外部环境等非财务指标上, 故本文在选取指标时, 借鉴了我国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中的普遍采用的指标, 并结合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的特点, 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分别选取财务指标, 如表1和表2, 然后根据不同的预警周期阶段选取相应的指标, 组成适应各阶段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1. 短期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结构。

就企业短期经营来说, 企业能否维持下去, 并不是完全取决于企业是否盈利, 而是取决于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支付各种费用。这一点对我国大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尤为突出。故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创造能力对短期经营来说, 显得至关重要。短期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包括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指标。

2. 长期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结构。

很多企业认为长期预警对企业来说现实意义不大, 所以往往会忽略对其的预警, 使得企业发生警情时束手无策或是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造成致命的后果。因此, 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 制定并加强长期预警是非常有必要的。长期预警与短期预警不同, 当出现警情时有一定的时间可以应对, 故对于指标的选择以运营能力指标、财务结构指标、成长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为核心, 辅之以定性指标结合起来预测警情。

(二) 预警指标类型及评价标准。

根据预警指标的特点将其分为三类:正向型指标, 逆向型指标和稳定型指标。评价标准:1.正向型指标:就是指标数越大, 企业财务风险越小。满意值为本行业标准的平均值, 但不允许值有所不同。对盈利能力指标, 不允许值为零;偿债能力指标中的已获利息保障倍数不允许值为1;资产运营能力指标不允许值为满意值的50%。2.逆向型指标:与正向型相反, 指标数越小越好。满意值为0, 不允许值为行业中较差值。3.稳定型指标。指标数在某一点上最好。满意值为该行业最高值。不允许值为满意值的一倍和一半。

(三) 指标权重的确定。

对短期预警进行分析时, 由于只有定量指标, 因此将所涉及的指标权重之和定为1。对长期预警进行分析时, 要将所涉及的定量与定性指标的权重之和定为1。权重的大小用德尔菲法确定。这种方法主要是对所要预测的问题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 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 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 作为预测的结果。这里我们采用算术平均值代表专家们的集中意见, 即以专家小组对该指标权数打分的加权算术平均数作为最终权重。

(四) 运用功效系数评分法进行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

功效系数综合评价法是指根据多目标规划的原理, 把所要考核的各项指标按照多档次标准, 通过功效函数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评价分数, 据以对被评价对象进行总体评价得分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 以满意值为上限, 以不允许值为下限, 然后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 即计算各类指标的单项功效系数, 再经过加权平均进行综合, 从而得到该公司的综合功效系数。最后根据此系数的大小进行财务风险的警情预报。其具体操作为:

1. 单项功效系数的计算。

按照前面对指标的分类, 结合沃尔评分法的规则, 其计算公式见表3。其设定原则为:预警临界点的得分为60分, 分值在其他区间呈类似均匀分布, 依次类推。

2. 综合功效系数的计算公式。

综合功效系数=∑ (单项功效系数×该指标的权重) /权重。

3. 评分结果分类。

根据综合功效系数的数值大小, 确定各类警限的区间如表4所示, 从而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财务危机, 预报警情。

当企业出现警情处于“无警”状态时, 说明企业财务状况一切良好, 只要继续保持就好;当警情处于“轻警”状态时, 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有陷入危机的可能性, 管理者应该仔细检查财务管理工作的缺失, 并及时处理;当警情处于“中警”状态时, 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正在恶化, 管理者应该依据前面提到的预警指标体系, 认真分析并找出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指标, 及时采取强有效的措施加以制止;当警情处于“重警”状态时, 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已经陷入危机中, 管理者必须立即开始寻找警源, 找出关键指标, 扭转危机局面;当警情处于“巨警”状态时, 说明企业已经危在旦夕, 企业必须采取一些非常措施, 如企业并购、出售股权、剥离不良资产等方式来走出财务状况恶化的境地。S

摘要:后危机时代,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境况。本文首先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下第三方物流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提出了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思路, 希望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第三方物流企业,功效系数评分法

参考文献

[1].吴星泽, 陆海燕, 董红信.物流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与防范[J].财会通讯, 2011, (11) .

[2].赵若银, 张昌霖, 许宁宁.新形势下物流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中国商贸, 2011, (24) .

[3].王一钦.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01) .

[4].刘永胜, 唐波, 杨嫘.物流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物流, 2010, (02) .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预警,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概述

我国有关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的研究起步较晚, 而国外开始相关领域的研究比较早, 已经有国外企业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投入实际运用当中。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预警模型进行介绍。

(一) 单变量预警模型。

该模型提出了单变量分析法, 运用个别财务指标来预测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预测财务危机的比率排序依次为:现金流量债务比、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安全率、资产变现率。其中现金流量债务比能够最好地判定企业的财务状况, 其次是资产收益率, 并且离失败日越近, 误判率越低。单变量预测模型法简单易懂, 但由于单变量分析法一次只能分析一个指标, 而不同的指标只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一个侧面, 没有哪一个比率能概括企业的全貌。运用这种方法可能出现对于同一公司、不同的预测指标得出不同预测结果的情况, 另外, 某些财务比率很容易被粉饰, 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因此难以有效地预警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 多变量预警模型。

多变量预警模型是运用多种财务比率加权汇总而构成线性函数公式来预测财务危机的一种模型。下面介绍几种在国内外运用比较广泛的模型。

1. Z预警模型。

该模型是目前财务困境预测最常用的模型之一。模型为: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Z代表财务状况恶化程度的概率值;X1=净营运资金/资产总额, 反映企业的折现能力与资产结构特征;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 反映企业的累计获利能力;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 反映企业在1年内的资产获利能力;X4=股本的市价/负债的账面价值, 反映企业的财务结构;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该模型考虑了资产流动性、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 模型中的系数则是根据统计结果得到的各指标相对重要性的量度。Z值越小, 表明企业遭受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亦然。该模型根据实证分析提出了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几个临界值, 即:当Z值大于2.675时, 则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 发生破产的可能性小;当Z值小于1.81时, 则表明企业潜伏着破产危机;当Z值介于1.81-2.675时被称为“灰色地带”, 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极不稳定。该模型在西方预测公司破产的准确率达70%-90%, 在破产前一年准确率高达95%。随着判断时间的提前, 预测的准确率就会下降。

我国中小企业在运用Z计分模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Z预警模型采用的是按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报表资料, 侧重于盈利能力和流动性, 却没有考虑现金流量状况。第二, X4的计算,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为非上市公司, 所以公式中“股本的市价”只能用“企业的市价”来代替, “企业的市价”可以通过资产评估得到。第三, Z值的标准, Z值的临界值1.81是针对美国企业提出的, 对我国中小企业仅具有参考作用, 而不能作为评价标准。第四, 不具有横向可比性, 即不可用于规模、行业不同的公司之间的比较。

2. F预警模型。

由于Z预警模型在建立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现金流量的变动等方面的情况, 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 有学者对Z预警模型加以改造, 建立了F预警模型。模型为:F=-0.1774+1.1091X1+0.1074X2+1.9271X3+0.0302X4+0.4961X5, 其中:X1=期末营运资本/期末总资产;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 /资产总额;X3= (净利润+折旧) /平均总负债;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X5=息税前利润/平均总资产= (净利润+财务费用+折旧) /[ (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 /2]

F预警模型中的五个自变量的选择是基于财务理论, 其临界点为0.0274, 若某一特定的F值低于0.0274, 则将被预测为破产公司;反之, 若F值高于0.0274, 则公司将被预测为继续生存公司。F分数模型考虑到了现金流量状况, 许多案例证明现金流量比率是预测公司破产的有效变量, 因而它弥补了Z分数模式的不足。F分数模型是由我国学者自行研究的成果, 因此更适合于我国实际情况, 该模型所采用的财务数据均为历史、静态的数据, 在准确反映和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状况的实时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构建

依照针对性原则、敏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 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构建如下:

(一)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结构。

笔者认为中小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可从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 、盈利能力 (销售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 、资产运营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现金流量水平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负债总额比率、营业现金比率) 、财务结构 (资产负债率、资本化比率、固定资产净值率) 和成长能力 (销售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六个方面22个指标来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为:G=∑Gi×Wi。其中, G为该企业的综合功效系数, Gi为单项功效系数变量, Wi为权数。

(二) 确定各预警指标的临界值。

财务预警系统的临界值, 是指企业正常运作情况下, 有关指标不能突破的数值或临界区域。临界值是判断财务风险的数量标准, 是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模型的关键。各指标临界值的确定, 不能简单以某行业“平均值”来代替。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企业各指标的历史水平、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行业内优秀企业的现有水平、本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企业的生命周期、自身的长期规划目标等, 据此确定出适合于本企业自身特点的临界值;最后各指标加权汇总后的数值可得出一个总的临界点数值。另外, 临界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发生了重大变化时, 还应重新测算各指标的临界值。

(三)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可运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 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较为可靠。在权数分配专家咨询时, 一般用算术平均值代表专家们的集中意见, 即某评价指标的权数, 以专家组对该指标权数打分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为了解专家们意见的离散程度, 可以计算离散系数, 离散系数越小, 说明专家们的意见比较一致。

(四) 计算综合功效系数并依据警度发出风险警报。

在日常财务风险管理中, 企业应定期或动态地将预警指标与临界值进行比较, 如果预警指标临近或突破临界值, 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发出警报, 及时采取措施调控企业的财务资源分配, 使企业财务状况的异常变动得到控制, 始终运行在合理的置信区间内。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确保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实施。

财务风险预警是以准确真实的内外部信息资料为基础, 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保证企业管理的有序化、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预警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因此, 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构造全方位的内部控制体系, 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风险、审慎经营。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有效运行。

(二) 必须立足于中小企业的特有风险。

每个中小企业的行业性质、生命周期、组织形式、管理水平和产品特点等都不尽相同, 往往因行业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财务指标的行业差异会影响到财务预警模型的预测精度, 因此应根据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设计不同行业的预警模型。

(三) 必须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

财务报表是预警指标的主要来源, 但有时财务风险的发生不能仅通过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表现出来。这是因为财务指标不能反映一些对未来决策很有参考价值却不能以货币形态计量的内容, 在预测过程中, 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在对量化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的同时, 还应结合诸如客户满意度、企业管理者的能力、知识、经验以及员工的素质等非量化因素, 甚至是靠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直觉判断来作定性的分析评价, 只有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预测相结合, 才能准确地预报财务风险, 提高预警系统的效用。

(四) 要认识到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局限性。

会计准则的设计要与各国的经济环境、法律体系、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等诸方面相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由于核算的方法、手段、口径不一致, 会导致构建模型不同, 由于以上等多方面的差异, 我国企业的财务数据预测能力比国外企业数据的预测能力稍低。应该认识到每一个财务危机预警模型都不是万能的, 都有其局限性。各种不同模型的检验结果可能相异, 因此不能依据其中一个模型的判断结果就轻易评判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

参考文献

[1].彭韶兵, 邢精平.公司财务危机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江少华.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预报系统研究[J].财会研究, 2005, (1) .

[3].杜兰英, 余道先.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J].商业研究, 2005, (17) .

[4].陈嘉莉.中小企业如何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J].财会研究, 2007, (12) .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篇9

一、财务危机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危机,是指企业全部资本中由于负债比例过高,使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所造成的风险,也称为负债风险或破产风险;广义的财务危机,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不利因素导致企业的经营失败和财务失败。一个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1. 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和积累性。

财务危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金运动的必然产物,是独立于主观意愿之外存在的,是人们所不能拒绝和排斥的。财务危机的发生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各种原因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财务危机容易发生。

2. 爆发的渐进性和无意性。

财务危机受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相当多的因素具有渐进性和意外性,因此,经营主体在未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失误,又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承担了这些失误及其所产生的后果。

3. 成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生产经营和财务行为的多样化,造成企业失误行为的多样化,引发财务危机的诱因也多样化。

4. 后果的灾难性和潜在性。

财务危机一旦发生,很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同时,这种后果又是潜在的,对其判断预测比对发生时的预测要困难得多。

一般认为,财务危机的产生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经营风险转化。企业经营包括商品经营和资本经营,其风险与财务风险是相依而产生和存在的,而财务风险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的经营风险、经营失败;二是负债风险转化。现代企业一般都倾向于通过负债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尽管财务杠杆效应能够有效提高权益资本收益率,但风险与收益并存;三是企业理财失败。企业理财如果处理不当,使资金管理和调度困难,引起支付能力不足,使财务状况整体日趋恶化,进而引起深层次的财务危机。此外,诸如政府产业政策调整、汇率风险、物价风险等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引发企业财务危机。

二、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概述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是以财务会计信息及其他相关经营资料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控制的一个分析、建议、决策方面的企业管理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以规避潜在的风险所造成的潜在损失的一个有机体系。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一是信息收集功能;二是监测诊断功能;三是预测预知功能;四是控制矫正功能。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具有一定的特征,即:相对独立性;相关预警财务指标的有效性;财务预警系统结构的合理性;财务预警系统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三、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负债不合理,资产负债率偏高,而长期负债比率则偏低,这就使得中小企业以长期资金来弥补固定资产资金缺口的机会较少,进而只有依靠短期负债来弥补,因此,加大了财务危机的可能;二是经营业绩和获利能力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大企业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其危机识别能力相对薄弱;三是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此外,中小企业的产权不够明晰、市场适应性差,而且贷款量、频率较高、贷款风险较大,导致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比较谨慎。

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危机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双重因素造成的,和一般企业相比,其产生的原因除了经营风险和负债风险转化、企业理财失败之外,还包括如下方面:

1. 投资能力比较弱,且缺乏科学性。

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容易造成其投资所需资金短缺;另一方面,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加上投资的盲目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

2. 财务控制环节相对薄弱。

比如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难以降低赊销风险等等。

3. 危机识别和危机管理能力薄弱。

企业管理人员的危机识别和管理能力是影响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市场上的职业经理人相比,毕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们的危机意识淡薄,很少能够及时发现企业潜在的危机,缺乏控制偏差和处理突发性危机事件的经验,在危机到来时,没有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

4. 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

集中体现在立法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执法或行政保护尺度欠缺公允以及司法存在“权大于法”的不良影响,国有经济、外资经济与中小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政策差异,非公平的投资体制限制了民企投资的范围,中小企业在实际上难与大中型有真正的平等。另外,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弱、经营机制不健全、信用危机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投资。

四、我国中小企业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研究

国内很多学者和专家教授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企业危机预警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外权威研究机构(Dun&Bradstreet Company)也通过大量实证资料研究表明,那些由于财务失控而导致破产的企业,都没有建立完备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为此,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构建,除了应有理论上的科学性、现实的可操作性、完善的制度体系、严密的制约机制、严格的风险监控、高效的事后核查外,还必须符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要考虑我国中小企业的特殊性。

比如,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缺乏、投资规模小、融资渠道不畅、债务负担重、经营风险大、市场占有率较低、盈利能力较弱、研发水平不高、缺乏发展后劲等等,这些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 要考虑其完整性。

一是要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既要考虑资产、负债、现金、利润等定量指标,又要考虑企业的市场份额、创新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所关注的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非财务指标和定性因素,这样它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二是要做到表内和表外相结合,既要选择到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报酬率等财务报表中反映的指标,也要考虑企业从事委托理财、担保抵押等表外指标。

3. 要有控制的流程性。

控制的流程性具体表现为从横向和纵向把握好几个关键点。横向要针对中小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纵向针对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反映、预测、决策和控制整个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4. 要考虑系统指标的选择其发展的周期性。

中小企业同样存在生命周期,不同时期财务状况和财务指标有着不同的特征。

5. 要考虑其社会性。

不仅考虑到中小企业本身的管理,还要考虑到其社会责任。必须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监督,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就是要将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作为财务监督的有益补充,使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有机地融入管理工作之中,达到真正的预警目的。

为了更好地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有效地为企业管理活动服务,企业应做好以下各项工作:一是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要求全员上下,尤其是领导层在思想上对潜在的风险应有足够的警惕性,认真观察、分析各种危机信号,并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二是加强信息管理,完善信息系统。财务预警系统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这就要求建立信息管理组织机构,要明确信息收集、处理、贮存到反馈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信息专业人员的职责,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不仅要收集财务、经营等内部信息,还要及时关注行业的、国家宏观的甚至全球的相关外部信息,进一步完善及时的信息系统,从而为预警系统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三是财务工作做到适度超前。推行一项措施须要等到条件成熟,财务工作应适当超前,以保障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运行: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保障预警机制的有效运行;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预警能力;加强财务监管,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是准确预警的关键;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四是协调好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应当考虑不同子系统的数据传递和各个子系统对各种数据的不同要求,实现企业数据共享,使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五是保证预警信息传递路线的畅通和对策反应的及时性。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最终价值体现在预警信息能及时反馈到决策者那里,使其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如果预警信息不能顺畅、快速地传达给决策者,决策者不能及时做出反应,预警系统的作用就得不到有效地发挥。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篇10

一、现金流量控制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关系简述

企业的现金流量通常和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投融资活动紧密相关,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来反映真实的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信息, 因此通过对现金流量进行有效地控制, 能够最大程度地防范和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主要原因如下:

(一) 现金流入流出的数量和差额是制约企业盈利水平及风险大小的关键因素

通常来说, 企业的利润是通过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来计算的, 一定时间内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多少主要体现在现金流出的大小, 而现金流入的多少是反映经营收入的重要指标。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可以真正反映企业的实际财务能力。可见, 企业成本、利润大小及其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受制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二) 现金流量控制信息是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监控的重要依据

现金流量控制信息具有真实可靠性, 具体表现是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来具体反映企业实际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这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由资产、负债的确认与计量而出现的会计信息不确定性问题。因此, 鉴于现金流量的可比性, 可以为企业根据现金流量控制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决策提供可靠、客观地依据。

(三) 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时间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资金占用的情况和资金的流动性风险

就现金的流出而言, 如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流入, 那么就意味着企业在同等规模的生产经营下的资金占用量少;如果流出与流入的间隔时间相对较长, 那么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保障资金周转, 即企业在同等规模的生产经营下的资金占用量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企业偿债支付能力的反映。因此, 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时间差别, 代表了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 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所要面临的资金流动性风险。

由此可见, 基于现金流量视角来构建企业的财务预警体系, 能使财务预警更加科学, 从而帮助企业实现真正的预测、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

二、基于现金流量视角构建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分析

实现对企业财务困境的预警, 从本质上来说是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诊断, 即选择指标体系反应具体的偿债、受益、结构、营运和发展能力等情况而且这些指标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在国内外文献查阅和整理的基础上, 建立了一套以现金流量指标为基础的企业财务预警体系, 具体如下:

(一) 偿债能力指标设计

企业的偿债能力一般指的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其衡量的指标通常是现金流量比率和全部债务现金比率。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净流量偿还全部 (或现时) 债务的能力。比率越大, 说明企业偿债能力愈强。

(二) 收益质量指标设计

收益质量的高低是决定企业存活的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指标: (1) 净利润现金比率: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本期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企业当期盈利之间的百分比。一般来说, 比率越大, 说明企业的获利质量越强; (2) 权益现金比率:该指标主要是用来反映企业净资产创造经营性净现金的能力, 即企业的投入产出比率。

(三) 财务弹性指标设计

企业的财务弹性主要是用来描述企业面对风险的应对能力。通俗的讲, 一个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过程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 如果其具有良好的财务弹性, 那么企业摆脱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就大一些。主要包括三个指标: (1) 现金流入和流出比:即经营现金流入/经营现金流出; (2) 现金再投资比率:即 (生产经营现金流量-现金股利支付) / (非流动资产+净营运资本) ; (3) 现金股利支付率:即生产经营现金流量/现金股利支付。

(四) 现金流量结构指标设计

现金流量结构指标正如资产、利润类指标中反映资本结构的指标体系, 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主要包括的指标: (1) 现金流量比率:该指标主要反映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取现金来偿还债务和兑现承诺的能力, 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和流动负债的百分比。百分比越高, 表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好; (2)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即生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财务费用的百分比; (3) 现金债务比:即生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债务总额的百分比; (4) 营业收入现金比:该指标主要反映企业中长期偿债能力, 并具有预测破产的可靠性, 即生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债务总额的百分比。

(五) 创新发展能力指标设计

在创新日益受到国内外企业重视的大环境下, 一个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鉴于此, 本文将创新发展能力也作为预测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指标: (1) 净资产增长率:主要是用来反映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客观情况, 即 (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 /期初净资产; (2)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即 (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上期主营业务收入。如果增长率大于10%, 表明公司处于成长期;如果增长率在5%—10%之间, 表明企业进入稳定期;如果增长率低于5%, 表明企业进入衰退期; (3) 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应收帐款的周转速度, 即企业从取得应收帐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并转变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

三、基于现金流量控制进行财务预警的若干策略和建议

通过上文的分析发现, 要通过上述五个指标的建立来进行企业现金流量财务的预警, 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本文给出几点建议:

(一) 加强企业形成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现金流量管理思想

有研究表明, 现金流量管理决定了企业的市场价值, 是价值创造的根本所在。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进行管理创新, 需要培养他们具有先进的现金流量管理意识, 比如重视现金流量战术性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努力做好在现金流量预算、日常流量管理、流速管理和现金流量的风险预警管理等工作。

(二) 努力实现企业对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的动态管理

这主要是针对企业四个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而言, 因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其现金流量的表现特征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 保证以现金流量为出发点构建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维持动态地调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提出的以现金流量指标为变量构建的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也只是该领域研究的初步探讨, 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

摘要:现金流量可以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 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有助于预防和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本文旨在基于现金流量的视角, 提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指标体系 (偿债能力指标设计、收益质量指标设计、财务弹性指标设计、现金流量结构指标设计以及创新发展能力指标设计) , 以便为企业由于财务信息失真导致的财务预警失效问题提供解决对策:加强企业形成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现金流量管理思想, 努力实现企业对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的动态管理。

关键词:现金流量,财务危机,财务预警

参考文献

[1]许存兴.基于现金流量指标的企业财务舞弊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3 (02) .

[2]房英慧.现金流量在企业财务预测中应用研究[J].知识经济, 2013 (01) .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篇11

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是我国探索环境保护新路、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必然要求。我国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污染物初级管理—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总量控制—环境风险防范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正处于总量控制阶段,或者说处于从总量控制向环境风险防范过渡的阶段。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与太湖蓝藻水华暴发,让环境管理者与科技工作者意识到,总量控制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生态环境恶化,环境质量控制与环境风险防范才是长久之计。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确定“十二五”时期我国环境保护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为三大着力点,第一次在国家环境保护五年规划中将环境风险防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全面推进。当前,环境管理逐渐向环境风险防范的战略转型已形成共识。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第四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然而,虽然环境立法推进加快,但还不能满足当前我国环境风险防范与预警工作的要求。

构建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

首先,要明确我国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构建的总目标。即建立适合我国区域特征和国情的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平台技术体系,建立预测预报综合模型,建立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预警技术平台,在重点流域成功示范的基础上,全国推广和业务化运行,逐渐建立水环境风险评估及预警信息系统与信息平台,最终构建国家水环境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

具体而言,到2020年,针对流域不同类型污染源,建立负荷核算方法及总量核定技术,研究点源优先控制清单制定技术,建立非点源关键控制区识别方法。开发适合我国应用的污染源生态毒性检测技术,建立基于污染源生态毒性的风险评价方法。在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及污染控制单元划分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建立包括饮用水水源、水产品等在内的事故型环境风险应急评估技术方法体系,以及有毒有害污染物累积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建立事故型水环境风险预测预报模型,建立流域水环境质量安全预警阈值制定的技术方法,建立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污染排放—水资源利用—水体水质—水体生态耦合的流域水环境风险预警综合模型,形成流域水环境风险预测预警技术体系。搭建流域水环境质量风险评估及预警平台框架,建立科学、合理的流域水环境质量风险评估及预警平台构建技术体系。

在辽河、三峡与太湖流域等示范区域,研发功能完善、运行稳定的水环境风险评估及预警信息系统,为政府预警决策提供科学基础,建立发布水环境预警信息平台,提高示范区域水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在示范区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及预警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构建国家水环境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从而达到降低水环境事件引发的生态危害,保障流域水环境安全的最终目的。

其次,要明确我国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构建的路线图。即以流域水环境管理需求为出发点,通过项目研究,完善现有的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逐步引导流域水环境管理理念创新、提升流域水环境管理能力。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

一是完善常规的流域水环境评估技术。完善流域、区域和不同类型污染源排放负荷核定技术、污染源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水体水质、沉积物和水生生物质量评估技术,以及流域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估技术。

二是建立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技术。进行污染源风险评估,建立事故型风险预警技术、累积型风险预测预报技术、水环境风险分区分级管理技术,构建基本的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预警技术体系,形成流域水环境风险管理体系。

三是建立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预警技术平台。在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体系、风险管理体系及预警技术体系、水环境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构建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水环境风险源数据库、水环境风险评估模型库、水环境风险决策模型库的构建技术,研究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库与水环境预警信息系统及水环境风险应急辅助决策系统之间的系统接口,实现示范区的各类数据库建设及接口设计与开发。

四是选择辽河流域、太湖流域、三峡库区和典型跨境河流示范流域,设计和开发稳定、高效的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及预警信息系统。在示范区系统建设及运行经验基础上,结合流域水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及预警管理体系研究成果,制定国家级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及水环境预警相关标准、规范,构筑国家级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及预警平台。

“十二五”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的着力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重点在流域水生态系统开展了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水环境危机是我国最复杂且具挑战性的环境问题之一,流域水生态风险评估与预警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工作。

鉴于我国水体的情况,《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中将松花江、淮河、海河等流域作为我国10 个重点流域开展污染防治工作。对流域进行生态风险评估与预警,从而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控制重点流域的污染,促进全国水环境质量改善。更重要的是,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全国的水环境管理工作,支撑我国环境管理从总量管理向风险管理的转变。

“十二五”期间,我国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有以下6方面:

第一,流域非点源风险评估与总量减排管理技术研究。针对流域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建立负荷核算方法及总量核定技术,为污染源的定量评估与风险管理提供技术和基础数据支持。以流域非点源产污高风险区甄别与预警为目标,研发流域非点源污染产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风险区识别技术方法。以流域水环境安全和水生态健康为目标,研发流域污染源风险评价评估技术体系,并确定流域优先控制污染物清单。建立包括机制体制、政策法规、社会监督与公众参与、企业行为与绩效等方面的点污染源风险管理体系。研究并构建非点源总量减排指标体系,识别农业非点源总量减排内部驱动因素,研究非点源总量减排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提出流域非点源总量减排分区管理对策,为流域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和污染源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nlc202309040506

第二,流域水质退化风险评估与预警管理技术。围绕水质退化风险管理需求,针对不同类型水体特征与水环境保护目标,建立典型流域水质退化风险防范和预警目标分类目录。深入研究流域水环境演变规律,进一步完善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方法,建立面向水质退化风险的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技术。针对不同类型水环境功能要求以及区域社会经济特点,构建水质退化风险的分区分类源识别技术。通过深入研究有毒有害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归趋行为,揭示外来胁迫因子对流域水质安全的影响过程,确定不同类型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退化风险指标体系、安全阈值与表征方法,提出流域水质退化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在风险源识别、环境效应评估以及风险表征等研究基础上,建立基于源—暴露—受体响应过程的、流域社会经济—资源利用—污染排放及迁移转化—水环境质量耦合的水质退化风险管理综合模型体系,分别构建适用于湖库、河流流域的业务化模型技术,完成不同类型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退化风险评估与预警示范。针对流域水质退化风险的系统性不确定性问题,建立不确定性条件下流域水质退化风险适应性管理技术,完善流域水质退化风险管理的程序与方法,提出流域水质退化风险评估与预警的相关技术规程。

第三,流域水生态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针对流域水环境管理由传统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的需求,拓展与完善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将预警内容和指标定位于水生态而非局限于水质层面。通过开展湖泊和水库等不同水体类型的水生态结构研究,从流域尺度上识别出生物类群的环境指示作用,构建流域水生生物质量评价技术体系。研究生物标志物的污染物效应,提出典型污染物的水生生物毒性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在风险源识别、生态效应评估以及风险表征等研究基础上,建立流域水生态风险评估和预警技术体系,完善流域水生态风险管理和预警的程序与方法。引入适应性管理的理念,研究水生态风险预警适应性管理技术,形成一系列流域水环境风险管理和水环境综合管理平台构建的标准、规范。

第四,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平台构建技术研究。验证完善已有研究成果,针对研究所获取的流域水环境生态功能分区成果、水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和预警技术,结合IT领域的最新进展,全面开展并完成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及预警平台共性理论技术研究,完成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及预警业务化应用基础平台设计、开发,为示范流域完成水环境风险评估及预警平台建设提供完整的共性支撑技术体系。具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相关标准规范,为不同流域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标准;完善模型集成技术,形成庞大的模型库;开发模型的Saas服务平台,为示范流域提供模型服务支持;开发基于SOA架构的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通用集成框架,具备数据集成、模型集成、业务系统集成等功能。

第五,太湖流域及上游流域水环境监控与预警平台示范。在流域水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共性技术支撑的基础上,以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完善太湖流域水环境预警技术理论与方法,开展太湖流域有毒有害污染物监测和生态风险的早期预警系统综合应用技术示范。研究基于环境减灾卫星的遥感同化技术,开展大尺度、全天候的水环境监控预警。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环境基础数据传输、基于云计算联机运行的水质预警模型系统,建设国内一流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平台与水环境管理科学决策支持系统,全面实现业务化运行的水环境监控预警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广到我国其他库区流域的水环境风险预警管理,为全国水环境管理平台和管理机制转变提供科技支撑。

第六,跨境河流水环境监控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针对我国跨境河流基本状况不清、风险隐患不明确,跨境地区水环境综合监管能力薄弱、跨境水环境矛盾时有发生等问题,围绕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流域跨境地区环境外交、国际间环境矛盾协调、水环境综合监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调控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对重点跨境河流的水污染、水资源和水生态等开展深入调查,基本摸清重点跨境河流的生态环境状况和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国际间水环境谈判和跨境地区水环境综合管理提供背景数据,开展跨境河流水环境安全评估和水环境风险识别。研究并提出我国跨境河流监控预警体系的总体设计方案,构建国际水环境谈判支持系统,研究并建立跨境河流水环境综合协商和调处机制。为国际间水环境谈判中的责任认定、突发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以及跨境水环境纠纷的调处提供技术支持,保障我国在国际水环境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研究和分析跨境地区现有经济发展模式与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以及跨境河流水质变化对污染负荷变化的响应关系,根据跨境地区水环境安全维护的要求及跨境河流重要断面的水质保护目标,研究并制定针对西北、西南和东北等不同跨境地区特点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与调控方案,为跨境地区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长期维护提供指导方针。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篇12

科技型产业以知识密集型技术为基础, 是一个国家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动力, 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器。科技型企业财务危机是指科技型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事实上大多数科技型企业的财务危机都是具有先兆的, 是由财务状况正常逐步到恶化的。科技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就是以现有的财务比率为基础, 建立数学模型来预警科技型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二、Logistic回归模型简介

logistic模型用来解决某企业发生信用财务危机的概率有多大。

logistic回归是一种非线性分类的统计方法, logistic函数为其中, χi为违约的影响变量, 即违约度量指标;βi为回归系数, 通过回归或极大似然估计获得;- (β0+n i=lΣβiχi为影响企业违约的财务指标打分值;f (x) ∈[0, 1], 代表企业的违约概率。

logistic回归结果的实际意义:当f (x) 的值大于某临界值时, 判断因变量=1, 否则, 因变量=0。

三、模型的实证建立

1.研究样本的选择。本文依据2002年7月国家统计局向各单位印发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的通知》中对科技型企业的分类, 选择了100家上市科技型企业作为我们研究的原样本。这100家企业中有50家是在2007年或2008年被ST的企业, 另外50家为正常企业。按行业分类, 电子信息类20家, 航天航空类10家, 生物制药类30家, 通信类10家, 电子器件类20家, 仪器仪表10家。

2.指标体系的建立。

(1) 财务指标选择。本文在构建上市科技型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 从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这几个方面来选择指标。在分类、汇总、整理的基础上, 同时兼顾数据的可获取性原则和可量化原则, 依次选取销售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收入与负债的比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率、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商品收到现金与主营收入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利润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股东权益比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营业净利润增长率、税后利润增长率、留存收益与总资产比。

(2) 进入模型指标的初步筛选:非参数检验。本文在对22个财务指标数据分布特征进行了严格的分析检验后, 得知其显著不服从正态分布, 于是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中的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方法, 对指标进行初步筛选, 以检验22个财务指标在ST企业与非ST企业中的分布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把均值差异不明显的指标删除。具体的检验方法为Mann-Whitey U检验, 在0.05显著性水平下, 主营业务利润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率、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销售商品收到现金与主营收入比、存货周转率这5个指标没有通过前2年的检验。销售毛利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净利润增长率、税后利润增长率、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这6个指标没有通过前3年的检验。

3.Logistic回归模型的实证建立。将通过初步筛选的自变量, 以及样本企业的分类指标因变量输入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的数据窗口, 利用“Regression”中的“Binary 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本文选择用[forward:wald]向前逐步选择自变量的方法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上市科技型企业违约发生前3年的Logistic回归模型:

其中:x4:净资产收益率, x18:总资产增长率, x16:股东权益比率, x11:总资产周转率。

前2年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

其中:x17:净资产增长率, x11:总资产周转率, x8:资产负债率, x16:股东权益比率, x22:留存收益与总资产比。

四、Logistic回归模型的检验

为了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 我们随机选择了14家2008年被ST的上市科技型企业, 和15家2008年的非ST上市科技型企业, 以其作为检验样本, 把它们2005年的财务数据和2006年的财务数据分别输入违约发生前3年和违约发生前2年的Logistic回归模型, 以0.5为最佳判定点, 得到下面的预测效果:

我们可以看出, 在被ST前3年, 15个非ST企业有2个被错判, 误判率为13.33%, 14个ST企业有2个被错判, 误判率14.29%, 总体上看, 29个企业有4个被错判, 误判率13.79%。因此, 模型的预测正确率为86.21%

同样地, 在被ST前2年, 我们可以从表中看出模型的预测正确率为82.76%。

由上可知, 本文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正确率都达到了80%以上, 还是很高的。

五、结论

本文结合实际数据建立了对我国上市科技型企业财务预警危机的Logistic回归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Logistic模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上市科技型企业财务预警危机模型。90年代以来, 我国由财务危机引发科技型企业破产而逃废债务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正确地预测科技型企业财务危机, 对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 提高核心竞争力, 维持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M.Doumpos, K.Kosmidou, G Baourakis, C.Zopounidis, Credit riskassessment using a multi-criteria hierarchical discrimination approach:acomparative analysi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2, 138:392-4121.M.Doumpos, K.Kosmidou, G Baourakis, C.Zopounidis, Credit riskassessment using a multi-criteria hierarchical discrimination approach:acomparative analysi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2, 138:392-412

[2].Penrose, M, and R.Roll, Systematic Risk in Corporate Bond CreditSpreads.Journal of Fixed Income, 1998, 10:7-262.Penrose, M, and R.Roll, Systematic Risk in Corporate Bond CreditSpreads.Journal of Fixed Income, 1998, 10:7-26

[3].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J].1999 (4) :31-383.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J].1999 (4) :31-38

[4].张玲.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判别模型及其应用.预测[J].2000 (6) :38-404.张玲.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判别模型及其应用.预测[J].2000 (6) :38-40

[5].于立勇, 詹捷辉.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违约概率预测研究.财经研究[J].2004 (5) :15-245.于立勇, 詹捷辉.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违约概率预测研究.财经研究[J].2004 (5) :15-24

[6].程惠芳, 幸勇.中国科技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规模与企业成长性.世界经济[J].2003 (2) :72-766.程惠芳, 幸勇.中国科技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规模与企业成长性.世界经济[J].2003 (2) :72-76

[7].杨小平.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7.杨小平.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客从远方来下一篇:化疗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