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危机预警

2024-10-16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精选12篇)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 篇1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内部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如果这些财务危机不能够及时的得到解决, 将会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如果企业能够提前发现财务危机出现的预兆, 提前做好准备, 及时的解决这个问题, 就可以使得企业避免或者减少财务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关键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理论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机制是以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呈现的财务报表、内部经营计划和行业变化、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 以定性和定量方法建立起企业的预警分析机制, 主要的分析内容包括企业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 并结合该情况分析原因, 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 挖掘财务运营问题, 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 是对企业日常财务进行监测防范企业财务恶化。

美国学者威廉·比弗 (William Beaver) 1966年的文章提出了单变量预警分析模型, 主要通过一些指标的分析提前发现企业的财务风险, 预防财务危机。这些指标包括债务保障率、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 其中, 使用债务保障率财务指标可以在企业失败前一年可判别90% 的失败公司;资产收益率为88%。美国学者埃德沃德·艾·埃特曼 (Edward. I.Altman) 1968年通过结合对制造行业中等资产规模的企业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Z-score模型, 这种多变量模型即通过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后产生的总判别分 (称为Z值) 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这个模型对营运资金/ 资产总额、留存收益/ 资产总额、息税前利润/ 资产总额、权益市价/ 债务账面价值总额、销售收入/ 资产总额赋予一定的权重, Z值越低, 企业就越有可能破产。预测的结果表明, 破产前两年预测准确率最高, 随着时间的提前, 准确率就会下降。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模型主要见1972年埃德米斯特 (Ed - mister) 模型, 它的判定方法与Z-score模型相似, 埃德米斯特没有公布其Z值的最佳分界点, 使得我们在理解和运用该模型上比较困难。

我国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余绪缨教授编写的《公司理财》中, 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差异造成的企业支付本息能力的, 企业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企业财务风险就会越大。汤谷良教授编写的《论财务风险管理》一书及1994年财政部向德伟博士也对财务风险进行过全面的分析。陈静1999年4月在《会计研究》上发表了《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 我国开始了结合国内企业的实证研究。2001年中国证监会针对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相关信息设计了上市公司风险预警系统, 提出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判断公司风险程度并将其作为分类监管的依据。

研究者研究时大多只关注企业财务指标, 对于如何选取财务指标上没有统一意见, 但仅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很难准确的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测。有些学者引入的非财务指标也是单一的, 没有将公司和市场指标结合起来。

二、我国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对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际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对于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分析不够深入, 对于我国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 笔者认为主要是下面几个原因:

(一) 会计信息质量较差影响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有效性。目前我国所有的企业都存在着投资者和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管理阶层对于会计信息的编写和汇报方面掌握着过于巨大的权力, 而且目前我国还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督机构, 这就导致了投资者所得到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都值得怀疑。根据危机预警系统所作出的决定很有可能是错误的, 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 企业决策层缺乏主动意识。企业的管理层则是既得利益者, 所以管理层并不希望其盈余管理、造假、特权消费和腐败等行为被发现, 所以对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必然不会积极。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需要耗费大量的开发和运行成本, 企业缺乏相关的风险意识, 风险观念狭隘。

(三) 实际应用的研究尚不到位。目前我国企业所使用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大部分都是直接套用国外的相关理论建立起来的, 比如说前面所提到的那些量化分析法以及非量化分析法。虽然目前我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已经开始着手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和分析, 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合适的、高效率的运行模式。

三、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建议

企业要将实用性、系统性、预测性和动态性等原则一并考虑, 多从企业的实际考虑, 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

(一) 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 要把握好关键点, 注意内部控制的横向和纵向流程。所谓的横向流程指的就是要把握好投资、内部担保抵押、关联交易等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并且需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监控;纵向指的就是要对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的反映、预测、决策以及控制等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予以重视和全面的监控。其次, 要发挥主要债权人的作用。由于债权人与企业利益相关, 但是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独立性的存在, 他们的建议往往都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 对各种类型的企业有所差别的建立系统

企业在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到所有外部环境以及结合自身的全部特点, 要在量化指标的选取上进行甄别,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定性分析。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才能更加具有科学性。随着对系统研究的深入和我国相关统计软件的开发以及会计资料库的建立都正在日益强大, 企业可以通过应用相关软件对本企业的预警系统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提升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成熟度, 提升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监控和预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三) 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应考虑一些必要的非财务指标

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 即使相同的行业还存在着不同的文化理念、经营理念、行业地位等等, 并且不同企业之间的管理水平以及产品特点也均不相同, 如果一个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目前的市场环境考虑一些必要的非财务指标来制定特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将提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有效性。比如说对于生产类型的公司, 企业重点应关注偿债能力和现金流, 对于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要重点关注;而投资类的公司应关注资产保值增值能力, 这些指标主要是资产报酬率、盈利能力、资本收益类、资产保值增值率等指标;贸易类公司由于毛利率低、资金占用多, 应重点关注营运能力, 外销为主还应注意外汇汇率变化走向, 及时规避汇率变动产生的危机等。

(四) 完善管理者的任用机制

我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企业其高层管理者即使出现不胜任或经营失误的情况, 也往往换一个同级的工作岗位了事。缺乏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经营者缺乏危机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也就缺乏建立和完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主动性。很多生产者凭借一技之长下海经商, 随着企业的壮大, 家族成员也都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 这种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的发展中很快就会显现出弊端。企业的管理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监督内控制度效力减弱, 企业的经营风险以及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就会很大, 丝毫没有抵御危机风险的能力。建议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可以推行公开选拔制度、其他所有制企业建立管理者聘任制, 并通过目标考核使管理者树立危机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主动寻求和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范振中.试论企业财务危机及其识别[J].中国总会计师, 2012 (10) .

[2]吕萌, 杨守杰.中小企业财务危机应对策略[J].中外企业家, 2015 (08) .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 篇2

对于财务危机恶化的上市公司,描述性分析表明:制造业公司依然比重最大。而财务危机程度最严重的公司在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所占比重都比较大,仅次于制造业。随着财务危机恶化程度的加重,财务危机不同程度公司的平均资产规模是递减的。

我们发现资产规模在1亿元到10亿元的公司最易出现财务危机。资产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公司出现连续两年亏损的概率很小,而资产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公司出现连续三年亏损的概率很小,资产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出现资不抵债情形较小。

在亏损两年后财务危机危机的恶化程度有加重趋势,并且亏损程度越严重的公司,其债务负担也越沉重,整体财务状况都呈下降趋势。

在判断连续两年亏损的公司是否会恶化成连续三年亏损方面,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偿债能力、清偿资产/总资产指标的判别力强,而经营能力指标和现金流指标无判别作用。

研究表明,行业变量和规模变量在财务危机恶化预警系统中并不显著,反映出行业因素和规模因素并不是影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恶化的主要因素。

本课题研究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实证研究检验出若干预警能力强的财务指标,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动态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并且能够根据已建立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运用现有的公开数据,预测出下一年度出现财务危机的公司,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对已面临财务危机的公司,通过实证研究检验出影响公司财务危机进一步恶化的因素,并建立动态财务危机恶化预警系统。

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及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恶化的预警系统的研究,我们有如下结论:

1、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是一个时期概念,有开端和终止,从财务危机出现的那一时点起,直至公司破产都属于财务危机过程,并且上市公司出现的财务危机有着程度之分。

2、在预测上市公司是否发生财务危机上,净利润比总资产、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重、应收帐款周转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长期负债比总资产、净利润增长率、存货周转率等共8个财务指标有着显著的判别作用。

具体而言,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重和长期负债比总资产的两个指标越大,即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重越大,长期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越大,上市公司亏损的可能性越大,而对于其他6个财务指标,如净利润比总资产、应收帐款周转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存货周转率,则意味着随着这6个财务指标越大,上市公司亏损的可能性越小。

3、我们对建立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进行了预测检验,模型和模型的预测正确率分别达到68.8%和68.6%,预测出有204家上市公司可能首次出现亏损。

4、对于财务危机恶化的上市公司,行业因素和规模因素并不是影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恶化的主要因素。我们的研究发现,债务因素是导致上市公司财务恶化成资不抵债情形或连续三年亏损的主要原因,对于由首次亏损变为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而言,除了财务因素外,经营因素也是导致其财务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

对比资不抵债公司和每股净资产界于0与1之间的公司,我们发现资不抵债公司债务负担沉重,净现金流和经营净现金流指标都出现负数,其现金状况要明显弱于每股净资产界于0与1之间的公司,并且亏损和负增长的幅度都大于每股净资产界于0与1之间的公司。我们也发现资不抵债公司的资产风险主要集中在公司的流动资产方面,尤其是集中在应收帐款上,并且公司的资金来源中对负债的依赖性很大。

5、对于资不抵债公司和每股净资产界于0与1之间的公司,我们建立了财务危机恶化预警系统,我们模型的判别率达到82.5%。

我们的模型表明:资产负债率和货币资金比流动负债两个指标在判别公司每股净资产是否小于0时有着重要作用,而这两个指标都属于偿债能力指标,反映出债务负担过重是导致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恶化的重要原因。另外,货币资金比总资产、长期负债比总资产、留存盈余比总资产、经营净现金流比流动负债、净资产增长率等五个财务指标也有着一定的判别作用。

6、我们建立了监控首亏公司是否继续亏损的财务危机恶化预警系统,模型的判别率达到98.7%。共有9个财务指标可以预警和判别亏损一年公司的财务危机是否继续恶化,它们分别是货币资金比流动负债、净利润比总资产、主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其他业务利润比利润总额、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重、货币资金比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

我们的研究发现9个财务指标在亏损一年的公司的财务危机继续恶化过程中可以起到预警和判别作用。另外,我们也发现反映出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重不仅在预测上市公司是否亏损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在预测上市公司是否会出现连续两年亏损上有着重要作用。总资产净利润率这个指标不仅在预测上市公司是否亏损有着长期预警作用,而且在预测上市公司是否会出现连续两年亏损上也有着长期预警作用。

7、我们建立了监控连续亏损两年的公司是否继续亏损的财务危机恶化预警系统,模型的判别率达到100%,有5个指标可以判别和预警连续亏损两年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是否继续恶化,它们分别是流动比率、净利润比总资产、主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重、净利润增长率。

在监控连续亏损两年的公司是否继续亏损的财务危机恶化预警系统的建立过程中,我们的研究对象是连续两年亏损的公司和连续三年亏损的公司。我们的研究发现五个指标在连续亏损两年的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继续恶化过程中可以起到判别和预警作用。另外,我们也发现主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和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重两个指标不仅在预测上市公司是否连续两年亏损有着长期预警作用,而且在预测上市公司是否会出现连续三年亏损上也有着长期预警作用。

(长城证券)

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应建立一套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及时、准确地判断财务风险和危机程度,有效地防范或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对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内涵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上,借助提供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利用财务会计、审计、企业管理,通过比率、比较、因素及其他各种分析方法,发现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潜在的财务及经营风险,对引起企业财务危机的各种因素进行监测、预测和控制,在危机还没有来之前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减少财务损失。起到预警作用的同时达到纠正企业经营的方向,改进经营决策,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二、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功能

(一)信息分析功能

在整个财务危机预警过程中,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始终存在着,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及自身各类财务和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展开预警。

(二)跟踪监测功能

跟踪中小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及时将收集到的最新信息和预定的企业目标、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实施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预测监督,帮助中小企业找出偏差的原因,做出调整措施,预防财务危机进一步恶化。

(三)诊断治疗功能

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根据监督预测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偏差,及时找出企业财务危机,利用科学合理财务方法对异常状况进行分析,采取防范措施,优化财务资源,提高经济效率的作用。

(四)反馈免疫功能

中小企业详细的记录每次引起财务危机的原因、处理的过程、解除危机的各种措施、改进的意见、反馈的信息,丰富财务危机的经验,反省企业财务管理及经营中的失误与漏洞,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避免类似风险的发生。

三、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因素

中小企业如果想在市场经济中长期生存,就应当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各项因素,根据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查漏补缺,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提高企业应对财务危机的能力,促进企业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一)企业风险意识薄弱,管理制度不完善

社会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和不完整性,使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此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混乱,导致企业财务结构不断恶化,使得资本结构不合理,债务资本比例高。由于缺乏成本控制意识与能力,全面的预算体系的缺失,财务报告披露、审核的缺陷,无法及时对财务危机进行有效预测评估。资本投资过大,营运资金供应困难;负债比例高,偿债能力弱:费用性支出增长,企业积累能力比较弱。财务结构恶化,容易导致财务经营崩溃,应收账款余额过大,资金回笼速度慢,大量的坏账损失,严重限制着经营和管理,进而使财务风险转化成财务危机。

(二)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销售额下降导致经济效益下降。销售额是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效益的重要指标,销售额下降必然导致企业自有资金减少,当企业资金不足30%时,就会面临危机警戒点,企业的获利能力相应下降。如果企业连年亏损不能产生利润就会丧失偿还债务资金来源,当财务状况不能得到改善时,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三)企业资金流动性差

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使得资金不平衡,现金流量不够理想,借贷能力差。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拥有的各种资产必然会有相应资金予以保证,企业资金必然会有多种多样的资金占用形式存在。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各项资产项目都应该有合理的资金来保证企业正常运行,资金的合理利用有利于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健康发展。

(四)企业竞争力弱

企业缺乏创新意识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将会使企业获利能力下降,从而难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科技竞争力是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对中小企业来说,如果企业不进行科技创新,市场占有率会逐步下降,经营环境及财务状况将会恶化、负债大于资产、丧失偿付能力等,最终造成财务危机爆发。

四、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对策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应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采取预防措施,增强抵御危机能力。保障财务工作安全运行。

(一)树立财务危机意识

财务人员应根据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认真观察财务危机的异样,寻找影响财务危机的原因。同时,认识到产品、市场、资金、人、财、物等方面的危机,把危机扼杀在萌芽阶段,建立一套危机识别与预警系统,合理预测和识别风险,制定出危机防范方案。

(二)增强企业信誉与竞争力

中小企业应审视企业的信用政策,合理确定信用标准、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及收账方式,在增加企业收益的同时,建立适合自身的信用管理机制,加强信用评估,听取消费者建议,合理规避财务危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力量在很大程度决定着企业也得生存和发展能力,如果科技水平低下,将会失去市场竞争力,因此应建立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三)进行合理融资

企业在融资时应充分考虑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增强企业内部融资能力,降低企业债务融资引发的债务危机,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拓宽和疏通融资渠道,增强融资能力,正确进行融资决策。

(四)改善财务管理能力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内部责任制度,提高科学管理质量,增强抵御财务危机能力。在会计核算上要建立核销制度;在财务制度上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定期进行核对;完善内部责任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五)加强资产管理,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中小企业在日常资金管理中,应定期盘点企业资产,及时清理闲置并已经报废的资产,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达到企业资本结构合理化。

1、加强存货管理。中小企业中存货在总资产占着很大比重,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回收资本,获得收益的关键。过多的存货将会影响企业偿债能力,当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比较低,存货等资产占用较大时,可减少库存量,避免原材料和存货积压,节约存货资金,提高存货资金周转率,利用剩余资金偿还债务,减轻企业债务负担,降低企业负债率。

2、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既是流动资产又是速动资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应收账款将会提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3、加强资金管理。如果资金运用效率得到提高,有助于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现资金收支平衡,维持资金来源的连续性,降低资金成本。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效益,防范财务危机。建立现金流量预算制度,对现金流量进行控制,提高企业防风险能力,增强企业的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4、提高主营业务能力。中小企业提高营业利润率就要提高企业营业能力,因此企业要想提高防御危机就要提高企业主营业务能力,同时,要降低企业成本。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在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时,应确保危机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财务管理中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是保障财务工作安全运行的前提,因此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极其重要。(作者单位:商丘工学院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磊.公司动态财务危机预警研究[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

[2] 何静.民营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1.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 篇4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预测, 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 并对企业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 发出预警信号, 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提出了筹资活动环节设置预警指标和警度、提出预警对策, 并结合A A A通讯有限公司的实例加以说明。

一、AAA通讯有限公司财务状况

二、企业筹资活动财务预警

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筹资环节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一旦资金链条中断, 就可能产生连锁反应, 企业信誉丧失, 银行停止信贷支持, 供应商不敢提供商业信用, 最终导致企业不能正常生产经营。

企业筹资渠道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权益性筹资, 包括企业的资本金及由此衍生的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等;另一类是债务性筹资。

对于权益性筹资而言, 它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 它是属于企业的自有资金, 这部分筹入资金的风险, 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正是由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 从而使得这种筹资方式, 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具体表现在资金使用效果低下, 而无法满足投资者的投资报酬期望, 引起企业股票价格下跌, 使筹资难度加大, 资金成本上升。

对于债务性筹资这一类筹资活动而言, 筹资风险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借入资金均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本付息金额, 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效益, 导致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 就会使企业付出更高的经济和社会代价。例如向银行支付罚息, 低价拍卖抵押财产, 引起企业股票价格下跌等, 严重的则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因此, 借款筹资的风险, 表现为企业能否及时足额地还本付息。

此外, 企业筹入资金的两大渠道的结构比例不合理, 也会影响到资金成本的高低和资金使用效果的大小, 影响到借入资金的偿还和投资报酬期望的实现。因此, 筹资风险具体有债务性筹资的风险、权益性筹资的风险和筹资结构风险三种表现形式。

1. 筹资环节财务危机主要表现有

(1) 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导致诉讼或破产的财务危机。如果企业用负债进行的投资不能按期收回并取得预期收益, 或是企业现金流出现困境, 必将面临无力偿还债务的信用风险甚至导致诉讼或破产危机。 (2) 利率变动风险。企业在负债期间, 由于通货膨胀等的影响, 负债利率发生增长变化而导致企业资本成本上升, 从而抵减了预期收益。 (3) 再筹资风险。由于负债经营使企业负债比率加大, 相应地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降低,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从其他渠道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财务危机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企业财务失败。虽然很多企业在财务失败后能够采取了债务重组、资产重组、拍卖等很多补救措施, 但无论何种形式的补救措施都会使股东或债权人遭受重大损失。财务预警系统就是这样一种机制, 使企业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提前发现财务恶化的信号,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2. 筹资环节预警指标及其使用

三、企业筹资财务危机预警的排警对策

1. 正确选择筹资方式

目前,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完善, 企业筹资渠道单一,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筹资渠道会逐步多样化。因此, 需要正确选择筹资方式, 选择标准是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是指筹资方案选择的安全渠道有无问题。经济性研究是指综合资金成本率越低越好。安全性研究是指筹资风险对筹资目标和项目建设影响的程度。重点是分析风险潜在的危险, 确定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导致项目延期、停建或失败的可能性。

2. 合理确定财务结构, 控制负债经营风险

要合理确定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 并随着企业生产的变化而变化, 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中。在评价、控制负债经营风险时, 必须考虑多种因素, 重点有以下五个方面:

(1) 企业的规模和实力。规模大、经济实力、竞争能力、互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 其偿债能力相应较强, 债务资本可以高些。 (2) 企业销售收入的成长率和稳定性。企业销售收入增长幅度大, 且持续时间长的企业债务资本可以高些。相反, 企业若销售收入不稳定, 经营风险高, 现金回流时间与数额不稳定, 债务资本必须低些。 (3) 资产结构的影响。资产结构合理是优化财务结构的重要条件。企业的偿债风险大小, 归根到底取决于企业的资产风险大小。只要资产风险价值能够顺利实现和得到补偿, 企业偿债也就不存在风险。但这是以资产结构与财务结构存在合理对称关系为前提, 否则, 即使资产价值得以实现和补偿, 财务风险仍然会由于企业收入与支付期不一致而继续存在。资产结构与财务结构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需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确定。一般说来, 有三种对称关系, 即:保守的结构, 流动资产由短期债务资本和长期资本来保证, 财务风险相对小些;冒险的结构, 短期债务资本作为全部流动资产和部分长期资产的来源, 风险大, 资金成本较低;中庸的结构, 流动资产与短期债务资本比例相同, 具有潜在的财务风险。 (4) 财务结构的弹性分析。指资本要素从一种形式调到另一种形式的可能性, 即随时清欠、退还和转换的可能性。弹性较强, 则企业债务资本可以略高;反之, 债务资本略低。 (5) 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财务状况越好, 变现能力越强, 偿债能力越强, 越有能力负担财务风险, 因而债务资本可以适当增加。

3. 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 规避利率风险

根据利率走势, 把握其发展趋势, 并以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 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 也应尽量少筹资, 不得不筹的资金, 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 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 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 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

4. 在本案例中, AAA通讯有限公司的2005年末的筹资预警指标如下

资产负债率=25812/50121=51.5%

流动比率=15883/25812=0.615

总资产收益率=4018/ (44352+50121) /2=8.51%

净资产收益率=4018/ (21408+24309) /2=15.1%

短期负债比率=100%

已获利息倍数=6.97

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 AAA通讯有限公司的筹资状况出现轻警状态, 总体负债比率尚可, 但是短期负债比率很高, 短期内有很大的偿还压力。较高的负债比率在企业经营状况比较好的情况下, 能够利用财务杠杆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但是当企业经营状况转差时, 就会出现较大的风险。

5. 排警对策。调整筹资结构, 适当的减少短期负债, 考虑引入长期负债, 密切注意企业的经营状况。

参考文献

[1]王强:企业失败研究.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2年

[2]周昌仕: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模型及其运用.浙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3年, 第2期

[3]李凤鸣:筹资风险与防范.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7年

[4]宋慧斌: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财务通讯, 2001年9月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 篇5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危机预警的评价指标 作者:陈 亮 张桂香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07期

[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战略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人才的严重流失导致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危机,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流失危机预警评价指标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危机预警;评价指标

[中国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7)07-0069-0003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是企业核心战略资源,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其能否拥有世界一流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资源。为谋求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应以科学的预警管理系统检测企业人才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流失现象,以更好地规避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风险,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预警指标是人才资源预警管理有效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一般企业的指标中有些指标不一定很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如果完全使用一般指标进行预警,则会影响危机预警的准确性。因此,要通过某种方法,从一般指标中找出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并且是关键指标用于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的危机预警,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抓住主要矛盾,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一、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预警评价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企业人才流失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是结合企业人才流失风险的成因来进行构建的,它包括外部环境因素预警指标体系(A)、企业内部因素预警指标体系(B)和人才个人因素预警指标体系(C)这3个二级指标和29个三级指标。具体指标如下:

A1=政策法规促使人才流动程度、A2=企业所在地人才机制竞争力、A3=企业所在地经济发达程度、A4=企业所在地地理环境和条件;

B1=企业前景、B2=企业目标认同率、B3=企业文化凝聚力、B4=工作挑战性、B5=工作自主性、B6=工作单调性、B7=工作环境舒适度、B8=工作压力、B9=待遇满意度、B10=分配公平性、B11=福利机制、B12=培训与成长机会、B13=晋升机会、B14=绩效考核标准科学性、B15=绩效考核公正公开性、B16=管理层次、B17=集权程度、B18=与上司的关系、B19=与同事的关系、B20=团队合作情况;

C1=年龄、C2=工龄、C3=学历、C4=个性、C5=家庭状况。

经过调查分析,笔者选择湖南6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主成分分析的对象,分别为长沙力元、湖南创智、株洲时代、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城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南方

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接下来,将利用6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指标数据分别对上述3个二级预警指标体系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对于上述指标采用德尔菲法进行评分,评分的赋值范围为1~9,1~9的赋值表示该指标的危机指数,“1”是最大的危机指数,为危机态的最值点;“5”是危机指数的中值,是安全态和危机态的临界点,即通常所说的“一般状态”,是一种既不怎么安全但又尚无明显危机征兆的情况;“9”是最小的危机指数,为安全态的最值点;“2、3、4”三个指数表示从危机态到临界点的各种不同的危机程度;“6、7、8”三个指数表示从临界点到安全态的各种不同的安全程度。为了便于专家打分,笔者针对指标将1~9级危机指数进行了等级划分。

专家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指标打分前,必须先获得该企业的相关信息。为此,一方面,把待评价企业的背景资料提供给专家;另一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提供给专家。调查问卷的题目主要是围绕企业人才流失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29个指标设计的,使问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当调查问卷回收时,里面包含的都是与评价指标密切相关的信息,专家在对指标打分时就不会被其他不需要的信息干扰,保证指标打分的准确性。在获取了企业的信息之后专家根据所得信息在“1~9危机指数”范围内进行打分。

将原始数据输入SPSS13.0进行主成分分析。A1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如下:

根据主成分分析的规定,若m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超过85%,就可以认为前m个主成分基本包含了原来的指标信息。由A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可知,当m=1时,相关矩阵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88.8%,已经超过了85%,所以m的取值为1。因此,第一个主成分为:F1=0.4507A1+0.550A2+0.550A3+0.5404A4 由上述主成分的表达式可以得知,每项原始变量都有近似相等的正载荷,相差不大。因此,可以把第一主成分看成是四个变量共同刻画的反映企业外部环境状况的综合指标。

由B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当m=6时,相关矩阵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93%,已经超过了85%,所以m的值取6。因此,前六个主成分为(为了与前面的主成分衔接,后面各主成分均按顺序依次表示):

对六个主成分的表达式进行分析。

在第二个主成分的表达式中,在B4、B5、B6、B7、B8上有中等程度的正载荷。因此,把第二个主成分看成是下作满意度的影响。

在第三个主成分的表达式中,B9、B10、B11上有中等程度的正载荷,可以把第三个主成分看成是薪酬福利的影响。

在第四个主成分的表达式中,B12、B13上有较高程度的正载荷,可以把第四个主成分看成是激励制度的影响。

在第五个主成分的表达式中,B14、B15上有中等程度的正载荷,可以把第五个主成分看成是绩效考评的影响。

在第六个主成分的表达式中,B16、B17上有较高程度的负载荷,对F6起着减值作用,B16、B17取值越大,F6的值就越小。可以把第六个主成分看成是组织结构的影响。在第七个主成分的表达式中,B18、B19、B20上有较高程度的正载荷,可以把第七个主成分看成是人际关系融洽度的影响。

由C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当m=1时,相关矩阵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85%,所以m的值取1。因此,这个主成分为:

F8=0.4529 C1+0.4717C2+0.2018C3+0.4960C4+0.2988C5

对主成分的表达式进行分析。

在第八个主成分的表达式中,在C1、C2、C4上有中等程度的正载荷,因此可以把第八个主成分看成是由年龄、工龄和个性三个变量共同刻画的反映人才个人方面的综合指标。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 篇6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持续经营的根本性危机,基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财务困境与危机。财务问题是一个影响金融市场稳定的系统性问题,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存在的财务危机问题及财务风险管理现状,结合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含义和构建原则,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改进财务风险预警方法的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水平,促进企业良好稳健地发展。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主要成因分析:

(一)企业制度与战略失误。引发财务危机的主要制度缺陷表现在:公司治理的制衡机制不健全、企业组织架构不合理、职责权限不明、内部牵制失灵、预算管理薄弱等方面。企业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发展全局的谋划和指导,战略决策的失误会导致围绕战略的一系列目标的制定、实施与控制过程的脱轨,很多企业存在盲目地并购、多元化经营等战略失误从而导致了财务危机。

(二)企业自身经营管理问题。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不足,即使在正确的战略指导下,也无法完成经营目标。经营管理的不足主要是:董事会被架空,无法积极参与经营功能;经营者独断行事,决策不当;举债过度,财务调度失败;股东和经理人利益冲突,经营成果受损;财务等内部人员舞弊;投资失败,管理者缺乏应对变化能力等。

(三)财务策略和金融活动不当。财务策略主要指企业筹资、投资和资金管理方面的策略,资金活动的风险具体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负债率高,财务杠杆失衡问题;非效率投资普遍,投资吞噬企业资产;资金收回不当,盲目赊销,造成大量资金无法收回,行成坏账;收益分配时,股利分配政策的不当,企业投资者的选择,影响企业的资金来源。会影响

(四)外部环境的变化。PEST分析中,国家的宏观经济中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法律、技术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控制带来严重影响。国家不利政策、政治变动、经济环境恶化、行业内竞争的加剧、经济疲软,通货膨胀、市场利率、汇率的频繁变动等都会影响企业财务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

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并导致企业失败甚至破产的因素很复杂,不同的行业也不尽相同。本文将分析的重点放在内部因素的分析上,内部因素对财务危机的发生起着更为直接、关键的作用,内部因素的可控性更强,因此本文从内部因素的角度,探讨如何防范财务危机并建立企业内部财务预警系统。

二、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1.财务制度缺陷。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体系,有时流于形式或执行不力。考核评价制度诱导管理者追求利润或账面的业绩而忽视现金流量主要表现在:过度投资、交易加载、削减研发费用、盈余操纵等。

2.财务杠杆的过度运用。企业负债经营是一柄双刃剑,但运用不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如果企业的全部资产利润率低于同期债务成本,就会产生负效应,加速权益资本报酬率的下滑。一些企业利用银行贷款扩张发展,致使财务结构失衡,爆发危机。

3.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非效率投资现象,即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投资项目没有经过科学的决策与分析,致使投资收益小于投资成本,或者资金没有投资于能带来正收益的项目,企业缺乏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支撑,使资金闲置或投向错误的领域。

4.赊销政策问题。许多企业由于企业竞争、刺激销售,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但是对应收账款控制不严,造成资金回收困难。一是没有严格的销售政策,二是回收期过长,又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三是应收款项不能兑现或造成呆账。

三、針对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财务预警系统构建

本文将传统的财务危机预警方法与基于计量方法的预警模型相结合,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针对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的不足设计财务预警系统。将与财务系统构建的因素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在此基础上做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和规划,下表为各个层次系统构建的具体措施:

财务危机也是各类风险中最直接,也是最终的表现形式,企业必须建立高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及时预测经营和财务活动中的各种风险。财务风险较难预测,影响财务危机的因素很多,种类不一,有些因素无法量化。本文在设计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时,就企业现实存在的财务制度和漏洞加以归纳,企业应根据自身特性,弥补漏洞,减小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企业管理者应树立风险意识,做出科学决策,预测和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风险,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加强控制,积极采取措施,分散风险,努力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

四、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重点分析内部因素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概括了我国企业现存的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财务指标,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一个普适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但是由于篇幅和水平有限,寻在许多不足之处:如非财务指标的量化问题;预警体系设计的结构合理性问题也需商榷。(作者单位: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昌东.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及其成因分析.中国经贸 .2010.10

[2] 黄爱斌浅述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第3期

[3] 朱大华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初探 .会计之友,2011(9): 55-56.

[4] 蔡壁洪.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定量分析指标探讨[J].财会研究,2002(8):12-13.

[5] 金旗,李琳等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设计探析.经济论坛 .2014年第1期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研究 篇7

财务危机因财务风险而起, 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当前阶段, 迅速设计并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 是我国各类企业, 尤其是投融资类财务风险较大的企业的当务之急。

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是企业基于自身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与特点, 所建立的一种具有采集、测评、调节、控制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体, 能够及时发现财务风险, 对财务危机进行有效预警。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功能与作用

(1) 监测功能。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能够对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环节和重要的经济活动事项进行及时而有效的监测。

(2) 预防与控制功能。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运行中的财务风险, 对财务危机进行预警。并通过系统记录, 及时了解风险与危机的产生原因, 提出改革与解决建议, 纠正企业运行中的偏差。

(3) 识别与诊断功能。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能够对企业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因素和潜在危机现象进行识别与诊断, 并判断出这些危机活动的发展趋势。

(4) 能够提升企业的价值。企业的价值实际就是企业利用好其自身资源, 所创造出的最大财富。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这种价值的不断增值。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设计与建立构想

1. 体系设计

一直以来, 企业都主要以财务指标作为预警机制的主要参考变量。虽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但是却只能针对过去事项进行反映, 忽略了财务信息之外的非财务信息对企业的影响。近年来, 在企业的发展中, 非财务因素的影响愈发加大, 更是与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更为相关。非财务因素已逐渐发展为一种企业的无形资产。因此, 笔者认为企业在设计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时, 也应适当考虑并引入非财务指标。

2. 预警指标的选取

企业在选取预警指标时, 既应考虑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 也应注重包含企业发展创新能力、内部控制能力等在内的非财务指标。其中, 财务指标应主要对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予以考虑。非财务指标应从企业外界影响因素和企业内在影响因素分别予以考虑。

(1) 财务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即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 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予以反映, 由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共同构成。在现实中, 并非所有的借债企业都能在债务到期时按时偿还。这种无法按时偿还的可能性是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一项主要原因。因此, 偿债能力是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需要予以重点关注的一项财务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即企业在会计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 是企业发展与运营的最直接目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盈利的前提与基础, 而盈利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与最终目标。同时, 盈利能力也是企业抵御财务危机的资本。因此, 将该指标选入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资产管理能力指标。资产管理能力主要是用于衡量企业资产管理的效益与效率。效益是针对资产的利用效果;效率则是针对资产的周转速度。在现代企业中, 流动性与收益性是企业的两大基本特征。而流动性常比收益性更重要。因为企业的资产只有在非静止状态才能为企业带来收益。因此, 资产管理能力不仅影响着企业的营运能力, 还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影响。将该指标引入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2) 非财务指标。外界影响因素行业影响能力。行业影响能力是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主要由企业所在行业或区域的影响能力、带头作用、社会贡献等构成。行业影响能力与企业的财务危机处理能力正相关。内部影响因素企业发展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在当前这个知识经济社会里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其能对企业的发展与运营产生深远影响。因此, 企业的发展创新能力是企业预防和处理财务危机的关键影响因素。内部影响因素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素质。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目前, 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逐年增大。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素质已成为其实现战略目标的首要因素。不仅如此, 人才资本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与重要构成要素。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素质与企业管理和运营绩效正相关, 与财务危机的发生可能性负相关。内部影响因素企业内部风险控制能力。企业内部风险控制能力直接影响企业财务危机的处理能力。因此, 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应将该因素考虑在内。企业在对该指标的设计时, 应注重建立岗位管理的规范措施、授权控制机制、岗位责任制等。内部风险控制能力越高, 企业就越能有效防范与处理财务危机。

3. 指标修正

(1) 对单项指标的修正。企业在设计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时, 无论财务指标还是非财务指标, 凡是引入相关单项指标时, 均应统一指标的分子与分母的统计口径。比如, 应收账款周转率, 其分子表示企业一定会计时期内的主营业务收入;分母则表示企业该期内的期初与期末应收账款的的平均数。倘若将分子替换为企业全年的收入, 分母不变, 则指标数值将变小。究其原因, 是因为企业的应收账款在一定会计期内变化不大, 而营业收入却呈递增状态。其他指标也有类似特性。因此, 企业在设计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时, 可据此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修正。

(2) 对实际值与标准值之间差额的修正。企业还应在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设计和建立中, 注意避免指标实际值与标准值差距过大。对此, 笔者认为, 可以对相关指标设置浮动范围, 即上下限。只要指标在此范围内, 即为合适。通过对浮动范围的设置, 能够防止指标波动过大而对企业产生财务危机。

4.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程序

(1) 发现并确定警情。财务危机预警的前提是及时发现并确定警情。该环节可通过对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所选取的若干预警指标的预测予以实现。

(2) 有效寻找警源。警源是导致警情发生的根源。因此, 财务危机预警的真正起点是确定警源。警源根据可控性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外部市场环境这种多为外在客观条件的可控性较弱的警源;另一种则是主要由内在因素起作用的可控性较强的警源。

(3) 快速分析警兆。发现警情、确定警源之后, 需要做的工作时分析警兆。同时, 分析警兆还是预警的关键环节。预警需要在对警源分析的基础上再根据警兆做进一步分析, 以获取警情的预报程度。

(4) 及时预报警度。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目的是预报警度。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能够根据警兆的变化情况, 有效监测出系统中的景气信号, 从而能够确定下一个景气信号, 也即能够确定下一阶段的警度, 获取实际警情的严重程度。

(5) 果断处理警情。果断处理警情是指警情出现之后要快速的采取合理适当的有效措施去处理。果断处理警情, 在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中十分重要, 在具体警情的处理中需要根据警情的重要性和大小予以分别对待。有效而可操作的警情处理方法能够帮助企业防范财务危机。在警情处理中, 面对重要的警情, 需及时报告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和高层管理者。

参考文献

[1] .郝玉萍.浅谈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前沿, 2011 (12) .

[2] . (美) COSO制定发布, 方红星、王宏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3] .杨轶.财务预警研究中非财务指标选择综述与评价.财会通讯 (综合) , 2010 (6) .

[4] .赵团结, 唐建新.浅析平衡计分卡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财会通讯 (综合) , 2011 (9) .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探析 篇8

1 企业财务危机及其预警体系的功能与作用

所谓的企业财务危机,指的是企业运营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不断出现状况导致财务危机加剧,甚至达到无法偿还的地步,使得企业的财务难以维持企业正常的开支。企业的财务出现危机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财务危机管理当中,主要是通过设置与财务有关的敏感指标并对其进行观察,然后利用数据进行财务危机的识别、报警与处理的系统。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可以实现对于企业内部的所有经营活动各种相关资料的全面掌握与了解,通过合理科学的分析对财务危机进行提前预知,在发现危机之后用科学手段对危机进行预警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人。并且预警体系还可以对于导致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进一步探究,就产生的原因给以必要的应对措施,最终帮助企业及时规避财务危机,促使经济活动顺利进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具有以下四个功能。

第一,监测功能。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能够对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环节和重要的经济活动事项进行及时而有效的监测。第二,预防与控制功能。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运行中的财务风险,对财务危机进行预警。并通过系统记录,及时了解风险与危机的产生原因,提出改革与解决建议,纠正企业运行中的偏差。第三,识别与诊断功能。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能够对企业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因素和潜在危机现象进行识别与诊断,并判断出这些危机活动的发展趋势。第四,能够提升企业的价值。企业的价值实际就是企业利用好其自身资源,所创造出的最大财富。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这种价值的不断增值。

2 企业财务预警体系存在的问题

2. 1 财务信息不真实

受到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的企业通常会把管理的重心放在企业的技术部门和销售部门,而对于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由于企业的管理者缺乏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导致企业的财务人员普遍素质和技能不高,而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十分匮乏。尽管近年来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要求在不断提高,但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成员仍然缺乏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高级的财务人员,容易造成财务信息的填写不真实,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 2 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体现的是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出现了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同时企业债务的一种重要清偿方式是以新筹资金还债,新筹资金包括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一个企业筹资能力丧失,企业现金又不足以维持企业持续经营,此时到期债务不能清偿就成为必然,所以,企业筹资能力丧失是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首要原因。

2. 3 财务指标较为单一

因为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尤其是财务指标体系不健全现象突出。很多企业通常会将历年的财务指标作为参考的主要依据,而缺乏对于实际的资金周转、现金比例等财务指标的考察和核算,而是更多地进行企业的负债和利润的分析考察。可见,财务指标的单一会使得企业在建立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难以达到预警的效果。

2. 4 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很多企业缺乏对于系统管理机制的认识,导致在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很难实现有效地财务危机预警管理和控制。

同时,很多企业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使得对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监督管理意识不够,在危机发生时不能立即采取应对措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把预警机制落实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经营的过程中对潜藏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但是很多企业管理者并未真正建立起科学有效、全面系统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一些财务风险都无法被及时的发现并处理。

3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

3. 1 推进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成熟,不能简单机械地重复相同的经济内核,因此,可以构建我国企业破产预测模型的运用,在该模型的基础上为我国各行业的企业数据库提供了大量建模所需的数据。同时要选取大量的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作为样本,按照模型变量的构成和系数值,定期重新估计模型方程,体现出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量如利息等,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对模型结论的修正和补充,以使所得结论更加正确。一方面要建立短期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还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入可以弥补各种支出。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能够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同时企业应将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量化的形式建立企业预算体系,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状况并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另一方面是建立长期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措施、发展潜力等进行预测,在建立了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后,企业针对风险形成原因及过程,制订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体系,降低企业受损的程度。

3. 2 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内控制度有利于更好地预防财务风险的产生,由于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性和销售价格的调整能力都有一定的风险,企业产品变动成本总额的高低以及经营治理者的业务素质和治理经验等,都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瓶颈所在。企业管理人员要认识到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积极作用,完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避免财务危机发生。同时也要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不断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能够有效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引起的财务风险. 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行的方案,并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

3. 3 构建财务预警信息机制

为企业提供财务预警信息,所需信息要增补一些能够反映企业财务风险大小的信息,与原来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在一起,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处理信息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要实现数据共享,并反映企业的状况,企业管理者利用这些指标体系建立模型以进行多变量综合分析。

3. 4 丰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方法

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会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现金流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是对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且会对于不利因素进行及时防范用以提高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能力。定量分析法是以企业的财务指标为依据,透过企业的财务状况与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对财务数据进行量化从而更好地进行预警。加之企业的危机都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财务指标必然会有所改变,可见在企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财务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最后,现金流分析法就是依靠现金流指标为依据,其实也从属于定量分析法的一种。主要的作用是对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评估,很多企业由于缺乏对于现金流的认识而容易阻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功能的发挥。总的来说,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财务危机预警方法的不断探索,全方位提高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文英.浅谈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13(1):152-153.

[2]刘燕.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5):15-16.

[3]李启祥.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测及防范[J].中国市场,2013(22).

[4]宋海荣,阴海燕.现金流量视角的财务预警系统研究[J].中国市场,2015(33).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综述 篇9

“财务危机”是由Ross (1999)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精炼而成的概念:技术失败, 指企业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按时偿还已到履约期的债务合同;会计失败, 指企业的账面净资产为负数, 资不抵债;企业失败, 指企业依法进行清算后所得的资金仍不足以偿还债务;法定破产, 指企业无法持续经营, 依照破产法向司法机关申请破产。针对我国金融市场实情, 上市公司鲜有被破产清算, 若将企业破产等状况界定为“财务危机”作为研究的对象, 那么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实用意义也就降低了。因此, 我国证券市场主要是以上市公司是否被“特别处理 (ST) ”作为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危机判断标准。

2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现状

学术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财务危机预警的方法和模型, 本文将其归纳为定性预警模型和定量预警模型两大类。定量预警模型进一步细分为统计类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和人工智能类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2.1 定性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财务危机的定性研究, 通过人为经验主观识别风险, 实现财务危机预警的方法。目前定性研究模型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 标准化调查法:指借助外界因素即通过专业人员或咨询公司等就公司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形成报告供公司经营者参考的方法。标准化的问题就是财务预警指标, 其对警情的预报则体现在公司对问题的回答中。2) 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公司财务运营情况不佳在各个阶段伴随有特定的症状, 因此把公司财务运营“病症”大体分为四个阶段:财务危机潜伏期, 财务危机发作期, 财务危机的恶化期和财务危机爆发期。通过财务分析来确定公司的财务状况处于哪一个阶段, 然后再“对症下药”, 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措施以降低企业风险, 使企业经营回归正轨。3) 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分析法:以三个月作为时间段, 通过制定该阶段的资金周转表来分析指标异动原因及合理性。若企业很难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提供宽松的现金流转表, 则表明企业财务风险正在加剧。4) 管理评分法:首先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比打分, 再根据这些项目对破产影响的大小进行加权处理, 最终得出加权总分。根据总分落入的分数区间, 判定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程度。

定性研究能够弥补定量研究的不足, 对于一些无法或很难量化的指标, 我们可以通过定性研究的方法, 着重分析事物因果关系。

2.2 定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2.2.1 传统统计模型

(1) 单变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单变量分析是最早用于财务危机预警的模型, Fitzpatrick (1932) 提出以单项财务指标比率作为标准来判断企业财务风险状态。他采用单变量指标将样本公司划分为破产和非破产两组, 最后发现“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两个指标在财务风险判定方面的效果最佳。Beaver (1966) 采用财务比率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测, 他经过研究证实在排除行业因素和公司资产规模因素的前提下, 债务保障率、总资产净利润率等财务比率对预测财务危机是有效的。陈静 (1999) 对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1995-1997年三年的财务数据也进行了单变量研究。虽然单变量模型运用广泛, 但也存在许多缺陷:多个单一指标指示结果之间相互矛盾而无法全面地反映企业财务特征, 易发生企业管理人员有意地粉饰单变量指标使得财务预警效果失真等。

(2) 多元线性判别模型

多元线性判定模型是运用多种财务比率指标构造多元线性函数公式来进行危机预警的模型, 其典型代表有Z Score模型和Fisher判别模型。

Z Score模型, 最早是由Altman (1968) 建立, 他从22个财务指标中提取5个公因子分别从企业资产利用率, 资产规模, 偿债能力, 财务结构, 盈利能力等方面综合分析预测企业的财务状况, 通过对33组制造性上市企业的研究, 综合分析后建立多元线性Z Score模型。通过统计分析, Altman得出当Z<1.81时, 公司有很高的破产概率;当Z>2.67时, 公司处于安全状态。向德伟 (2002) 针对性地选8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 采用Z模型对样本2000-2001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Z模型对某些特例可能失效, 但总体上有效。麻鹏波 (2010) 应用Z模型对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 根据计算得出的数据和模型判别标准, 判定企业财务状况并提出相关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严碧红、马广奇 (2011) 选取深市61家房地产上市公司, 运用Z模型对其2010-2011年的财务风险进行实证研究, 判断房地产上市公司存在的财务危机。Z模型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根据实证研究表明针对不同财务状况具有一定判断能力, 故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 但该模型不适于时间跨度较长的企业危机预警。

Fisher判别分析模型是统计性分析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把所有数据的总离差平方和分解为组内差和组间差两部分, 而组间差与组内差的比值大小作为衡量总体差异大小的标志。基于重要性考虑, Fisher判别分析模型的具体算法与运用就不在本文详述了。

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具有较高的判别精度, 但也存在一些缺陷:第一, 是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工作量庞大;第二, 时间跨度越长, 其精确度越低;第三, 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具有两个很严格的前提假设, 一是假定自变量是呈正态分布的, 另一个是要求解释变量之间完全独立;第四, 要求在财务危机组与控制组之间进行配对, 但配对标准如何恰当确定是一个难题。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财务危机研究人员引进了Logistic和Probit回归方法, 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

(3) Logistic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主要目标在于寻求所观察数据的条件概率, 根据其条件概率来判断观察对象是否存在财务风险。Martin (1977) 首次尝试将Logistic模型应用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 以1969-1974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选取25个财务指标来预测两年后样本公司的破产概率。实证结果显示“净利润/总资产”等六个财务比率具有显著的预测效果。Ohlson (1980) 设计的Logistic模型使用了9个自变量, 选取1970-1976年间105家破产公司和2058家非破产公司为样本, 分析了样本公司在破产概率区间[0-1]上的分布, 他发现了四类显著影响破产概率的变量: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资产变现能力。Lau (1987) 选用了10个自变量, 使用多元逻辑模型构建了财务危机的五阶段预警模型。姜国华 (2004) 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公司ST的因素, 结果发现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且得出影响公司财务危机两个主要因素是主营业务利润和大股东持股比例。浦军 (2009) 选取40家ST公司和103家非ST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选取资产负债率、每股收益、股权集中度等8个变量指标作为建模指标, 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相应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

(4) Probit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Z.mijewski (1989) 提出的Probit回归模型, 其假定公司破产的概率为p, 并假设公司样本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其概率p可以用财务指标线性解释。其计算方法和Logistic模型相似, 先是确定公司样本的极大似然函数, 通过求似然函数的极大值得到参数a和b, 然后利用公式求出公司破产的概率。

2.2.2 人工智能财务危机模型

(1) 神经网络模型

Odom和Sharda (1990) 是最早把BP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财务危机预测研究中的。Tam和Kiang (1992) 以Texas的1985-1987年118家银行 (59家破产59家未破产) 为样本, 建立了一个三层神经网络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该篇以神经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文献为财务危机预警带来了巨大贡献。黄小原和肖四汉 (1995) 提出了神经网络预警系统的构建。杨宝安等 (2001) 应用前馈神经网络进行了示范性设计和验证。杨淑娥和黄礼 (2005) 选用深交所18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 其中选用120家上市公司作为训练样本, 应用BP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预测上市公司是否面临财务危机, 又以60家上市公司作为检验样本, 对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检验, 分别取得了建模样本90.8%和检验样本90%的判断正确率。朱燕妮 (2008) 选取了44家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1998-2006年的数据作为样本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发展能力以及公司治理等8个方面选择了能够全面反映出公司经营与管理各个方面的63个指标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分警度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在进行仿真检验时获得了92.38%的正确率。

(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为了有效解决传统模型存在的小样本、高维数、非线性等问题, 张在旭 (2006) 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 (SVM) 建立了一种新的公司财务危机预测模型。此后, 阎娟娟、孙红梅和刘金花 (2006) , 邱玉莲和朱琴 (2006) 也对支持向量机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上做了深入研究, 也都得出该方法运用于财务危机预警中是有效的, 为财务危机预警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3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述评

从研究现状来看, 国内外学者不断将最新的统计技术和人工智能方法引入财务危机预警研究领域, 并注重将新方法的预测效果与已有研究进行比较, 取得了开创性成果, 但同时也存在些许不足:

一些学者已经尝试引入非财务指标和定性因素进行分析, 但目前为止定性预警方法一般情况下仍是作为定量预警模型的辅助工具, 并没有独立运用。静态预警研究中, 单变量分析开创了财务危机预警实证研究的先河, 紧随其后的多元线性判别模型, Logistic回归模型以及Probit模型等传统统计模型大大丰富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领域的研究, 但是这些模型自身都存在局限性———单变量判定方法总体精度不够, 但就我国目前的宏观环境和企业状况而言, 这种方法的使用和推广的可能性依然较大;多变量研究方法具有较高的判别精度, 但是工作量较大, 存在严格的假设, 对样本数据的要求较高, 降低了其适用性;目前运用最多的方法是多元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和逻辑回归方法;神经网络模型, 具有一些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但该模型缺点也同样显著, 那就是可操作性差计算不简便, 对于非专业人士应用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动态预警研究, 由于需要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而从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的数据来看, 做时间序列分析还存在差距, 从事动态研究工作的几乎是一片空白。在构建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时, 大多数的财务预警模型都是针对所有行业的, 并没有考虑到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 而不同行业的企业通常会具备不同的财务特征。因此, 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有必要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 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 有针对性的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摘要:财务预警模型作为能够识别财务危机并为企业投资人和管理者提供预警信号的风险管理工具, 已逐渐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研究学者们关于财务危机预警所设计的研究方法, 并加以对比分析和整理概括, 为今后运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体系提供借鉴。

物流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与防范 篇10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现代物流的概念,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和受到重视。2009年物流业跻身我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成为服务领域的唯一产业振兴规划。然而,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给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隐患。企业要建立适当的预警分析方法,进行适当的财务风险决策,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以防范财务危机。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西方的研究者们开始用统计方法进行财务预警研究,财务预警研究进入了定量分析的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较有影响的财务预警方法已经有十几种之多。有的成果,如Altman的Z-score、ZETA模型已被广泛用于银行对客户的风险管理。有些成果,如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ANN)仍处于实验室阶段。根据现有文献,大多数研究结果支持其所采用财务预警方法的预警效果(Altman, 1968;Coats&Fant, 1993;吴世农、卢贤义,2001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企业的直接证据并不多见。吴星泽(2011)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现有研究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危机概念混淆不清;变量选择缺少理论依据、样本选择存在严重偏差;而一些隐含的假定,如经济人、个体主义、利益相关者外生等,也与现实不完全相符。此外,对财务指标预警作用的过分信任和信赖更是导致财务预警不能有效发挥防范财务危机作用的重要原因。吴星泽(2010)指出财务指标其实主要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征兆,而不是可以预测财务危机的原因。因此在预警模型中使用财务指标,必须对其预警效果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这样才不至于夸大财务指标的预警能力,导致错误的预警结果。在此基础上,吴星泽(2010)进一步指出,找出财务危机背后的本质原因及其发生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模型,才能获得真正的高预警能力。在具体应用时,还要合理吸收管理学中的权变思想,既考虑财务危机的共性特点,又考虑具体行业和企业的特殊情况。

二、物流企业财务危机影响因素

财务危机指的是在嵌入利益相关者行为的前提下,权衡两种力量,即导致财务危机发生的因素与抵抗财务危机发生的因素之后所形成的企业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况(吴星泽,2010)。支付能力不足是果,是财务预警所要提示和防范的对象;两种因素是财务预警所需依附的着力点。只有充分了解两种因素的来源、表现和变化趋势,才能准确地进行财务危机预警和防范,避免出现“伪危机”和“伪健康”现象。影响企业财务危机的两种因素基本来源有:一种是企业自身,如企业规模、公司治理状况等,一种是利益相关者,如大股东的掏空与支持行为、供应商和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等,还有一种是其它来源,如经济环境、天时地利、不可抗力等。

就物流企业而言,导致财务危机发生的因素主要有:一是经济环境恶化,导致整体物流需求不足,如2008金融风暴中美国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导致大量我国外贸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二是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并且开始接受不利于财务状况的收款条件(如赊销等);三是公司治理弱化,风险管控不足;四是企业融资条件恶化,特别是发生银行逼债行为;五是供应链财务风险的传导;六是重大灾害;七是对从事国际物流业务的企业而言,汇率发生不利变动。

抵抗财务危机发生的因素则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大,家底殷实;企业创造利润和现金流的能力强;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支持;债权人支持;公司治理状况良好,风险管控适当;政府政策支持。两种因素对企业影响力的大小,不仅与该种因素强度有关,还与企业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有关,因为企业是活的,它会在感知两种因素的情况下,评价其对自身的影响,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吴星泽,2010)。因此,在评价两种因素强弱,预测企业是否会陷入财务危机时,企业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物流企业财务危机防范思路

在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各种因素中,有的是企业可以控制和改变的,如投资、销售条件、财务管理流程等,有的则是企业不能控制和改变,只能善加利用或提前规避的,如经济环境、金融环境等环境因素、供应链中的其它企业等。防范财务危机,企业必须着力于企业可以控制和改变的因素,分析两种因素对企业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

其一,认真分析两种因素,评价其对企业财务能力影响。大多数财务危机的发生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两种因素的强弱和变化趋势是决定企业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的关键,因此,认真分析两种因素并评价其对企业财务能力、特别是支付能力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分析时要明确两种因素对企业的影响路径、程度,找出关键因素并加以重点跟踪。对于突发重大事件,要深入分析其对企业的影响,做好应对措施。

其二,提升公司治理,加强风险管控。公司治理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一道重要的防火墙。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结构、董事会活跃程度等因素对财务控制效果和财务风险有显著影响(程新生等,2007;刘姝威,2005)。因此,改善财务控制需要从公司治理方面入手,包括建立健全约束大股东行为的相关机制,提高董事会独立性作为制衡大股东的重要措施,运用组合治理机制,实现对财务控制的再控制等。上述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层面。此外,企业还需要在业务层面建立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强化风险管控。一是梳理业务流程,识别评估内控风险。就防范财务危机而言,资金管理、担保、合同管理等方面极为关键。二是针对重要风险,完善风险控制设计,确保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防线。三是以COSO和COBIT为参照标准,完善信息系统总体控制和应用控制设计。一旦发现某种异常征兆的财务风险信号,就能准确及时地传递给主要的风险控制人员,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

其三,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控制盲目扩张。由于扩张阶段往往伴随着市场扩大和利润的提升,很多企业往往在这一阶段忘记了扩张风险的存在,而在连续高速扩张之后导致企业破产。对于那些资产专用性较高的物流企业,如航运企业、港机制造企业等,尤其要在行业景气时控制企业的扩张速度。

其四,贯彻现金为王观念。李心合(2007)认为“更确切地理解财务失败可能要与现金流转相联系,也就是与资本流量或支付能力相联系。对一个企业来说,当现金流量不能满足正常支付需求、从而发生支付困难时,也就出现了人们常说的财务失败或财务危机。”现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很多企业过分追求利润、追求增长,忽视了利润的现金含量和增长质量,往往导致财务风险的失控和财务危机的发生。因此,物流企业在经营中必须平衡增长与风险,尽量减少应收账款占比,必要时可以采用应收账款保理等手段控制和锁定坏账风险。

其五,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由于资金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手段,因此物流企业资金体外循环、随意投资、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在所难免(严李浩,2005)。这种局面不仅使资金不能统筹使用,同时增加了企业整体资金运作负担和财务风险。为此物流企业应当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一要强化预算管理,通过预算的计划和控制作用使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降低,从而降低财务风险;二要建立经常性的财务分析制度、做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负债率分析及年度会计、审计报告制度,完善风险预警系统。三是做好压力测试,通过对两种因素在未来的变化进行预期,对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压力测试。如对于一家拥有较多可销售权益证券的企业,可以假定权益证券的市场价格发生5%的变化,看其对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影响程度,然后再看10%、20%……的变化影响。通过压力测试提前发现风险点,防范财务危机。

三、物流企业财务预警方法构建

财务预警是在财务危机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度量某种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并适时发出预警信号。财务预警的生命力在“预”,为此必须超越主要依赖财务比率建模的方法,沿着财务风险传导的路径,努力寻找导致危机的具有动力性能的因素,并将它们纳入模型以获得真正的高预警能力(吴星泽,2011)。考虑到现实的复杂性,笔者不主张寻求一个具体的普遍适用的模型。一个普遍适用的原理可能存在,但一个具体的普遍适用的模型不可能存在。笔者认为,根据物流企业所处具体领域和其自身的特点,抓住对物流企业支付能力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建立相应的分层分时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其一,分层分时的财务预警方法。财务预警的方法很多,然而大多数不是从两种因素分析出发,而是基于财务指标设计的。由于财务指标是财务危机发生的征兆而不是原因(吴星泽,2010),其自然难以取得理想的预警效果。近年来出现的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ANN)虽然将非财务信息纳入预警系统,但其复杂的建模技术和实施条件,使其难以为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所采用。从既能预警又易为企业应用的角度出发,笔者提出分层分时的财务预警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从宏观环境、利益相关者和企业自身三个层面,区分长期(3年以上)、中期(2-3年)、和短期(1年)三种周期,分析两种力量的强弱、变化趋势及其对财务支付能力的影响,达到提前预警的目的。这一方法不是单纯的定量分析,也不是单纯的定性分析,而是将定性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

其二,预警指标的选取。不同预警周期指标应有所区别。短期预警应以现金流为核心指标,而中期及长期预警则可以利润指标为核心。因为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各种支出。这一点对于我国大量的中小物流企业而言尤为现实。有研究表明,导致中小企业倒闭的经营失败,在财务角度有两个最突出的表现: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下降,直至出现经营亏损;资金短缺,偿债能力降低,导致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周智学,2009)。因此,以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创造能力为核心,围绕影响这两方面能力的各种力量,区分不同时期设置相关指标,将能够提前发现警情,防止财务危机的出现。

(1)长期预警指标的选取。长期预警对于企业的现实意义不大,但一旦发生警情而未能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其后果往往是致命的。其指标可以选取政策和法律、技术等宏观环境和企业经营层的变动情况,关注其对企业长期获利能力的影响,以定性分析为主。(2)中期预警指标的选取。中期预警指标可以从经济、金融等外部环境,结合行业竞争、企业治理状况选取。对物流企业来说,经济景气程度、外汇汇率走势、行业集中度、差别竞争程度、企业增长速度、企业治理指数等指标特别值得关注,指标使用时应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向好时的企业增长速度要保持适当,如果增速过高,必须对企业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防范企业在“在欢乐中灭亡”。(3)短期预警指标的选取。短期预警是所有周期预警中最重要的,以定量分析为主。对于中期、长期预警而言,当出现警情时,尚有较充足的时间应对。而短期则不同,一旦发生警情特别是重大警情,往往依靠自身的力量已难以解决,而对外部力量的信赖,如希望股东施以援手或银行帮助,则主动权在人不在己,对企业而言,风险是极大的。因此短期预警必须密切关注与现金流量相关的指标。这些指标包括:订单数量、产品价格(包括运费、仓储费、装卸费等)、物流成本、应收账款周转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获取资金支持的能力(股东支持、债权人支持、供应商支持)等,此外,要关注企业是否存在出售资产行为(特别是出售经营性资产还债行为),若有则必须弄清原因。

四、结论

从两种基本因素的对比去把握物流企业财务危机,思想更简单清晰,逻辑更严谨,涵盖的信息更丰富,避免了利用财务指标进行单纯横截面研究的静态性缺陷,同时可以将非财务因素动态地纳入分析框架。更重要的是,依照上述方法可以变仅注重发现险情的消极预警为分析根源、改进管理的积极预警,变静态预警为动态预警。此外,还可以将内部控制建设融入其中,从而真正发挥财务预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星泽:《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存在问题与框架重构》, 《会计研究》2011年第2期。

浅谈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 篇11

关键词 企业 财务危机 预警体系 前兆 构建

一、前言

所谓金融危机,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财政恶化的现象。财务风险的加大,使得企业丧失清偿到期债务的危机,从企业财务危机出现到企业破产之间发生的一系列财务相关的事件都可以统称为企业的财务危机。在企业的日常经营当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企业的财务收益与管理者与其中的效益存在一定差距,使企业可能会面临经济损失的危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极大的影响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企业的财务危机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就有可能使危机转化成为企业的损失,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利益损失。因此,笔者选择相关预警体系的构建为思考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意义的。

二、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前兆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出现企业财务危机都并不是突然的,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通过大量的调查和数据显示,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以下的几种现象是出现财务危机的征兆:

(一)财务结构不合理

企业财务危机出现的重要一点,便是企业财务结构的不合理,这种不合理的财务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企业的供求数量快速增加,造成企业的筹资结构越发不合理,长期贷款、短期贷款与中期贷款的搭配极度不当。这样的现象存在就会造成企业的筹资成本过高或者是偿债的高峰会集中来到,使得企业出现不能偿债的危机。其二是在投资方面的策略并不科学,可以说投资策略是对企业财务起到决定性的因素之一,一个好的投资项目能够帮助企业获得疯狗的利润,而一个错误的投资决定则会直接将企业的流动资金拖垮,甚至使企业陷入长期的债务之中。如果是项目的选择不科学,会使得其投资的风险大过于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

(二)企业的经济效益长期不足

企业的销售能力对于其内部的生产资源的配置具有着直接的作用。所以,企业的生产资源配置不合理,就会使得企业的存货增多,企业的风险不能得到有效的转移。这样的现象会影响到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还会使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大大降低。生产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处于被动状态,长久下去会使企业在经济市场当中失去存在的根本。其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的竞争能力逐渐降低。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直接影响着其竞争能力的大小,同时企业的竞争能力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率,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越高、竞争能力越则高企业的盈利也就越高,相反则越低。如果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下降,就说明企业的市场能力变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企业没有能力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使企业面对财务危机。

第二,企业规模扩展迅速。企业决策者对于发展规模的过于贪求,大规模扩大企业的发展范围,盲目进行投资,会使企业财务出现危机,最终导致破产。如果企业出现大力度进行其它企业的收购,可能会使企业的财务负担过重,企业会因无法偿还这些债务而宣告破产。

三、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是指企业无法回避的财务危机。首先,市场的变动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造成危险,市场受到政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影响。國家关于行业的大政方针的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的出现都会使企业产品的供求变化发生变化。第二,整体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的经济形势的变动会对国家以及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造成影响,比如说税收政策的变化、利率的变化以及通货膨胀现象的出现。

(二)内部原因

第一,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企业的经营风险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市场上对于企业生产产品的需求,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的调整以及生产资料供应的稳定性。企业的销售能力能及企业固定成本的变化以及相关人员的管理经验都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质量造成影响,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发生变化。

第二,企业的筹资能力的影响。企业偿还债务是一种结算,一般是由一个新的融资来偿还旧债。新的筹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权益资金以及债务资金。企业的筹资能力的高低对于企业的资金安全以及资金链条的稳定性有影响,这是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

第三,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原因。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内部原因有长期与适合之分,但无论是长期原因还是短期原因,都与企业的财务危机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不高以及管理方法不当,都会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现金量不足以及到期的债务没有还清,会使企业的财务危机提高。

四、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分析

(一)构建过程分析

首先,要对企业的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与处理。非财务性指标的分析与处理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他们对于财务危机的预示能力要高于财务性指标。比如,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产业发展水平与政策的分析。节能与环保政策的提出,可以会使企业的生产资源进行限制,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能力再好,状态再佳,也不会有过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加强对非财务性指标的分析与合理利用,可以使企业的财务危机被打消在萌芽之中,对于企业财务危机问题的解决有促进作用。

其次,加强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确立。预警指标应当从企业的生产活动以及财务管理活动中进行选择。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以及现金注入比率,都是企业重要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企业加强对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利用,可以使企业更好地结合自己的生产与发展实际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建立。

另外,加强预警体系的构建。在进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之时,要将上面说的两个部分进行有效结合,按照每一个预警指标的不同级别,利用其进行合理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二)对财务危机预警值进行测算

首先,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针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进行测算。预警值对于企业的财务危机的解决有重要作用。财务管理者要对企业近几年来的财务指的实际值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所在本行业内的平均水平,将二者进行结合找到符合企业发展的标准值,对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进行预测。

其次,企业要加强对预警指标与实际值之间的得分进行计算。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就好在计算机企业的风险实际值之后,将其与标准值进行对比。财务管理人员要对每一项企业财务预警指标进行分析,将所有的分析结果进行,这个最后得出的就是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值。这个值的准确度直接关系着企业财务风险危机预警体系的科学性。

五、小结

综上所述,在企业运营的过程当中,财务危机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加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是为了避免金融危机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当前的金融危机的一个有效途径。笔者分析了企业财务危机出现的前兆与原因,希望以此来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提高企业资金的安全和正确使用,促进企业的长久平稳发展,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翠玉.浅谈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J].科技资讯, 2010(30).

[2]陈帮达.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浅析[J].中国城市经济, 2010(05).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之“短板” 篇12

一、文献回顾

国外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Fitzpatrick (1932) 开展的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 之后William Beaver (1966) 运用一元判别统计方法研究了公司财务失败问题, 提出了较为成熟的单变量判定模型;Altman (1968) 最早运用多变量分析方法探讨财务危机预警问题, 构建了Z-Score模型;Ohlson (1980) 首次采用多元逻辑回归方法即Logistic回归和Probit回归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Odom和Sharda (1990) 使用BP神经网络进行动态财务危机预警研究;Tam (1991)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 (ANN) 进行智能化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国内学者陈静 (1999) 采用单变量分析预测企业财务困境;周首华等 (1996) 在对Z分数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提出了含现金流量指标的F分数预测模型;吴世农、卢贤义 (2001) 分别运用Fisher线性判别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肖四汉、黄小原 (1995) 在研究中构建了神经网络预警系统;季海、杨保安 (2001)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开展了风险预警研究。

综上可知, 国内外关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步步推进, 大致经历了一元判别模式、多元线性判别模式、逻辑回归模式、动态智能模式四个阶段, 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 已取得了丰硕成果, 但还存在一些短板。

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短板”

综观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发展历程, 可以看出其研究正处于成长阶段, 呈现出研究方法丰富化、研究视角多样化的特点, 一些学者进行了开创性的尝试, 进一步丰富了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然而, 研究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从财务危机预警现有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对象、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机制动态性、预警机制的应用五个方面进行探析。

1. 财务危机预警基础理论研究涉及甚少, 理论支撑薄弱。

深层次的研究需要坚实的理论作铺垫, 反过来它又会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 二者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 不然基础理论的匮乏会使得深层研究没有根基, 同样, 深层研究的短缺会使基础理论停滞不前。

从研究现状来看, 学者们虽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构建了众多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但对财务危机预警基础理论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鲜有成果, 这在客观上反映出财务危机预警基础理论支撑薄弱, 导致理论供养不足, 使得研究浅尝辄止, 显然这既悖于研究需要坚实的基础理论支撑的原则, 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财务危机预警的深层发展。

2. 研究对象“狭隘”, 忽视行业差异性。

(1) 对非上市公司研究涉足较少, 研究对象有一定的局限性。考虑到研究所需数据获取的便利性, 学者们更偏好于选取上市公司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对象, 对非上市公司的关注程度较低, 研究较少。诚然这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但上市公司只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一部分, 还存在许多非上市公司, 如大量非上市的中小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与上市公司相比, 它们融资能力差, 经营管理水平低, 竞争力薄弱, 容易发生财务危机, 陷入经营困境, 亟须一套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来防范风险, 而以上市公司为样本所构建的预警模型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因而在今后的研究应给予非上市公司充分的关注。

(2) 忽略行业差异性, 缺乏个性化研究。在实证分析中, 学者们总是试图寻求统一的模型解决所有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问题, 对所有的企业一视同仁, 一概而论, 企图通过大样本研究支撑结论, 增强说服力, 却忽视了行业差异性。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特点各异, 在资产规模、运营模式、盈利状况、发展周期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 因此在研究中应开展分行业研究, 依据行业特征选取合理的财务预警指标, 得出更有针对性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陈志斌、谭瑞娟 (2006) 在研究中就指出, 不同行业的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不同, 分行业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相较不分行业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预测能力更为准确, 并且通过农业和房地产行业的经验数据验证了这一结论。

3. 过度依赖财务报表数据, 无视非财务指标。

(1) 过分依赖财务报表数据。数据的真实与否关乎结论的真伪, 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中直接采用上市公司公开的报表数据作为有效样本代入模型, 而不对其加以适当的调整与修正, 这种“不作为”, 既不合乎学术研究的严谨精神, 也与目前许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粉饰报表导致数据失真情况大相径庭, 这对其所建模型的准确性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2) 偏重财务指标, 忽视非财务指标。危机具有隐蔽性、潜伏性, 危机的发现需要深度挖掘, 而指标作为危机的信号, 也是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最基本元素, 指标的设计与筛选关系到模型的准确度与实用性。在构建指标体系时, 由于计量原因, 研究中普遍存在片面依赖于财务指标而忽视宏观经济形势、董事会结构、公司治理层管理能力等哑变量的数值, 这样单纯地依靠财务指标所构建的预警模型并不能全面反映公司整体状况, 也不具有说服力。王耀 (2009) 选取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共计38个公司治理变量作为指标, 结果表明董事会特征、激励机制和非理性行为等变量对于衡量公司是否陷入财务危机具有显著影响。

4. 财务危机动态生成机理与静态预警不协调。

财务危机的生成是一个逐步发展、累积、质变的渐进式动态过程, 而从静态角度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既存在预警滞后的缺陷, 又不能全程监测财务危机的动态演变过程, 因此应构建一套连续、动态的预警机制, 帮助企业化解危机, 实现二次重生。

(1) 从微观层面来看, 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并不是一个点, 而是一段时期, 只是这段时期与企业的生命期相比较短而已, 因此可将其影缩为一个点。定义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临界点———危机拐点, 在拐点处, 企业面临着两种发展前景, 一是破除危机, 实现二次成长, 二是被危机击垮, 经营失败。

(2) 从宏观层面来看,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 历经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贯穿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财务风险的程度及特征都会有明显的差异, 因此将财务风险的研究置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动态框架内更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构建了一套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宏观视角与危机生成机理的微观视角的动态预警监测机制, 见右上图。

5. 框架性研究不足。

财务危机预警框架应达成预警机制与内部控制的耦合。研究的最终使命是用于实际, 指导实践, 这也是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终极价值所在。基于预警机制应如何融嵌于组织结构, 实现与内控控制的耦合这一颇具现实意义的视角进行的研究还较少见。

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属性是一个系统, 它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动态控制机制, 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流程包括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处理警情, 是一个收集信息、监测预警、诊断治疗、总结学习的过程。作为控制风险的一种手段, 与内部控制统一于企业的契约框架下, 二者的交叉融合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

目前关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模型的构建上, 从系统全局的视角对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探索还很少见。徐光华、沈弋 (2012) 基于契约理论对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危机预警两个系统的本质属性进行了阐述,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企业风险的主要因素及控制策略, 最终构建了两者耦合的分析框架体系以实现二者统一。

三、结论

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目的是使企业处于一个健康的发展状态。一套合理、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有着清晰的分析框架与标准, 可以准确地进行预警分析, 全程监测与控制, 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的免疫功能, 降低经营失败风险, 拓延企业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鸣, 张艳, 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2].何静.民营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的构建.会计之友, 2011;4

[3].迟旭升, 李明.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风险相关性研究——来自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1;5

上一篇:成人院校下一篇:电子设备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