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4-10-16

电子设备制造业(共12篇)

电子设备制造业 篇1

随着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的来临,设备管理信息化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设备信息系统的理论及其与设备管理相关的子系统如备件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资产管理等信息系统也层出不穷,国内如烟台正大软件公司的设备管理系统,上海伊尔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设备管理系统,上海人本控制有限公司的设备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都是基于设备维护的理念开发,不能全方位满足企业需求。为此很有必要将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用于设备管理,并制造企业的需求,构建设备管理的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开发出基于J2EE构架的设备管理系统。

1 设备管理系统的理念基础[1,2,3]

设备综合管理是现代设备管理的重要特点,目前在国内外设备管理模式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模式和日本模式,这两种模式都强调以设备全周期为管理对象。设备生命周期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设备前期管理阶段,主要包括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以及验收等;二是设备中期管理阶段,即设备运行使用管理阶段,主要包括设备从投产开始的使用、维护、点检、检修、备件供应等,该阶段正是设备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时期;三是设备后期管理阶段,包括设备报废、资产处置等方面的管理。上述三个时期的设备管理构成了对设备一生的全过程管理,称之为设备寿命周期管理。文章将以全寿命周期管理为理念基础,搭建设备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框架如图1所示。

2 系统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设计

2.1 功能模块划分

根据设备管理一般理论,结合企业的需求,并遵循下面两个原则:一是将一个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子功能模块时,应追求子功能模块的封闭独立性,努力作到模块内的高强度内聚和模块间的松散耦合;二是分解得到的功能足够详细,并且在分解时既要避免功能过粗,又要避免扇出过大[4]。将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分为设备采购管理、设备档案管理、维修计划管理、设备修理管理四个模块,这些模块覆盖设备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另外系统还需要系统工具、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文档管理三个辅助模块。最后得到的功能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其顶层功能、信息、对象关系的IDEF0图如图3所示。

2.2 设备采购管理

设备采购管理主要对企业各部门的设备采购申请进行管理,完成设备采购订单的创建,为系统提供设备采购信息。其功能、对象和信息关系的IDEF0图如图4所示,数据结构关系的IDEF1x图如图5所示。

2.3 设备档案管理

设备档案管理主要完成设备BOM结构的创建及其相应文档的管理,为系统提供设备的BOM信息。其功能、对象和信息关系的IDEF0图如图6所示,数据结构关系的IDEF1x图如图7所示。

2.4 维修计划管理

维修计划管理主要对企业各部门的设备维修申请进行管理,制定设备维修计划,为系统提供设备维修计划。其功能、对象和信息关系的IDEF0图如图8所示,数据结构关系的IDEF1x图如图9所示。

2.5 设备修理管理

设备修理管理主要对企业的计划检修,设备维护保养,故障排除进行管理,并对修理的质量进行监督,同时对设备报废信息进行管理。其功能、对象和信息关系的IDEF0图如图10所示,数据结构关系的IDEF1x图如图11所示。

3 系统的软件构架

为很好满足功能需求,系统采用Sun公司的J2EE软件构架,其软件构架平台如图12所示。J2EE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分布式应用模型。J2EE体系结构提供中间层集成框架,满足不需太多费用而又需要高可用性、高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的应用需求[5]。

4 系统实现

由于篇幅所限,只以维修计划模块为例来介绍,其他模块的实现与此相类似。

为使设备的各种信息显示更加直观,在界面设计方面,采用页面控件方式,这样设备的绝大多数信息会在一个主窗口中显示。主界面截图如图13所示。

5 结束语

系统基于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采用J2EE软件构架,具有良好的信息集成、资源共享的特点。目前该系统已在某制造企业运行,效果良好。

摘要:设备管理信息化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构建设备管理的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设计开发出基于J2EE构架的设备管理系统。

关键词:设备生命周期:J2EE软件构架,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郝俊斌.浅谈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J].煤炭工程,2008(12):109-110.

[2]黄坤,李彦启,胡煜.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刍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4):173-175.

[3]刘盛轲.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设备管理信息化方案[J].科技创业,2010(7).

[4]李东生.软件工程-原理、方法和工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孙更新,周峰,宾晟.白领就业指南:J2EE开发员成长之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电子设备制造业 篇2

(一)业务活动取舍的现金流量管理

企业所从事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其他活动四个部分。企业如何评价这些活动是否继续下去呢?

我们可以通过波士顿矩阵法来分析。波士顿矩阵的横轴表示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市场份额,即企业某项业务的市场份额与这个市场上最大的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之比,它反映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纵轴表示市场增长率,指企业所在产业某项业务前后两年市场销售额增长的百分比,它表示每项经营业务所在市场的相对吸引力。如下图:

对于明星业务,应优先保证其现金流量的供应;对于现金牛业务,不需投资就可以收割大量现金用以支持其他业务的发展;对于瘦狗业务,应逐步清理、退出;对于问题业务,应认真分析是否值得投资。

(二)权益现金流量管理

如果把会计目标定位于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提供信息,则董事会与经理便是一种委托一代理关系,因此在经理报出的会计报表上主要体现的是股东的利益。我们在这里也使用权益现金流量的概念,目的在于保障权益投资者的利益。对于多数不具备债券发行条件的设备制造企业,可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权益现金流量:

权益现金流量=税后利润+折旧―资本性支出―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增加―债务的偿付从这个公式,我们还可以推断出税后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区别不仅仅在于数值的不同,还在于二者可以同时为正值,也可以同时为负值或一正一负。产生二者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会计确认方法的不同:税后利润是依据权责发生制来确认的;而现金流量是依据收付实现制来确认的,它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志。现金流量的表达应采用现值的方式,并且与权益折现率保持一致,还要考虑机会成本,其主要组成部分的管理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折旧管理。

对于当年计提折旧而产生的费用要加回,由于这种费用的发生并不是企业现在真的发生了现金流出。企业可以采取加速折旧法,如双倍余额递减法,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前期计提较多的折旧费用,并随时间逐渐递减。用加速折旧法替代直线法计提折旧,将增加净现值。

2.资本性支出管理。

对于购买固定资产而发生的现金流出要扣除,由于非现金资产的增加会造成企业现在或未来的现金流出。

3.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变动。

非现金流动资产是指除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外的流动资产。主要是指对应收账款、存货的管理。

(1)应收账款的管理,

首先是客户信用销售管理。由于设备制造企业面对的客户都是公司,而公司本身的特点使得他们都希望使用别人的应付账款来进行短期融资,同时该行业的内在竞争也在客观上助长了各家企业争相提供信用销售的不可避免性。

使用信用销售先要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以决定使用信用规模的大小。典型的信用分析5C评估法,即要求客户提供有关品德、付款能力、资本状况、抵押品及一般经济情况对企业的影响。通过这五个方面的分析,便可基本上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而决定是否向其提供商业信用。如果是老客户,还要评估以前年度的付款状况。

第二步是制定信用条件,信用条件的制定要在结合行业特点的基础上,一方面考虑机会成本,另一方面要考虑折扣实际利率。

第三步要进行账龄分析。对于设备制造行业,国际上的通行标准为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6.60,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55.3天。因此,企业应列出账龄分析表将内部应收账款状况与行业标准进行比较,并根据内部现金流量短缺情况采取相应的收账政策。

(2)存货管理。

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因存货的类型不同而不同。持有原材料存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不因这些材料短缺而中断;持有在产品存货是由于生产过程的复杂化和连续性;持有产成品存货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但是,持有存货要消耗现金的预期利息成本和维持存货有关的缺货成本。

为降低存货的持有成本,企业可采取实现连续供给的“零库存”的JIT(Just―In―Time)采购策略,要求保持密切关系的供应商在指定的时间把需要的物料送到正确的地点,通过电子订单系统对生产和需求作出快速反映,制定采购物料的合理最低库存量,简化验收入库的不必要环节。从而降低管理成本、缩短物料供应的提前期和及时交货率,最终减少由于采购过程存货占用资金过多而形成的现金流出。

对于销售过程,由于设备制造行业主要是依据订单进行生产活动的,只要能够保证及时地完工并交货就会减少产成品存货的保管成本,从而进入收款循环。

国际上,设备制造行业的平均存货周转率水平是每年6.42次,存货周转天数是56.85天。企业应不断提高存货管理水平加快存货周转速度,以节约现金流出量。

4.债务管理。

根据毛第林尼和米勒提出的MM理论,由于利息费用在交纳所得税以前支付,负债具有减税作用,因此利用负债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但要避免财务拮据成本的发生。财务拮据是指企业没有足够的偿债能力,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的情况。尤其要避免流动性危机,保持流动比率在2左右,速动比率在1左右。同时,要保持长期负债(主要有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与流动负债的适当经验比例。这样便可避免债务偿还的时间过于集中,从而缓和企业现金流出可能发生的挤兑性危机。

电子设备制造业 篇3

摘要:随着我国劳动力和资源优势的逐渐丧失,寻求产业升级之路成为企业和国家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文章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分析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现状和问题,并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投入要素和制度要素对产业成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资本及研发投入对该行业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同时,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以出口为主,出口对该行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协整分析

一、引言

本文选取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作为研究的对象,对过去十几年间,该行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行业成长的驱动力,并对典型区域该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因素的面板数据分析,试图寻找驱动该行业升级的内外部因素。随着现代通信及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制造业乃至国民经济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1999年~2006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在制造业的28个门类中稳居第一位,2006年,我国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329 801.97亿元,占GDP的15.66%。同时,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对增加就业也带来极大的贡献,2006年,从业人员年平均数达到499.62万人,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二位。同时,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也是我国科技创新最活跃。专利积累最多,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二、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现状及演化历程

1、行业现状。根据《2007年中国电子设备行业年度报告》的数据分析,1999年~2006年,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虽然销售额不断上升,但是销售利润率在各细分行业中出现普遍下降的趋势,行业在升级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本文对2006年度电子计算机设备生产各环节的主要企业的销售利润率进行了计算,数据结果显示,同处于一条价值链上的各个企业由于从事的活动不同,其利润率相差甚远,以高技术研发为主的英特尔公司利润率(22.31%)远远超过了我国的联想集团(0.75%)和北大方正公司(1.65%),以销售为主的戴尔公司的利润率(6.39%)也较高。我国的电子制造企业虽然经过长时期的演化。在逐渐向研发和自主品牌努力,但是仍以制造为主,进行代工生产,这使得我国企业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2、升级历程。本文用劳动生产率来刻画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升级状况。劳动生产率等于工业增加值与劳动力的比值。其中,工业增加值反映生产活动新增加的价值和转移价值,可以比较确切地反映生产的规模、速度和效益,通过对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增加值进行计算,可以综合体现行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各方面。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作为行业升级的一个标志。

由于我国的核算体系的变化,国家在进行统计时口径也在不断变化,加上各年度物价指数的不同,若想建立长期的时间序列。在进行劳动生产率计算之前,本文根据Szirmar(2005)等采用的方法,对工业增加值和从业人员年平均数两个变量进行适当的调整。

对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后,计算出1987年~2005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年劳动生产率。结果显示,从1987年以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自1997年以来。劳动生产率进入快速升级的阶段,其整个过程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9.9%。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处于不断升级的阶段,2005年的劳动生产率为1987年的26倍。

三、产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经济增长基本理论,经济的增长是由一系列的驱动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产业的增长同样也是由一些烈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选取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影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成长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劳动力投入与资本投入对该产业成长的影响:然后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环境变量与该行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1、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1)产出变量。能够反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出水平的指标主要包括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两种。两者的区别在于工业总产值在计算投人数据时考虑了劳动力,资本和中间投入三部分,而工业增加值只考虑资本和劳动力。由于中间投入的数据较难获取,本文在对投入要素如何影响产出进行分析时,选择工业增加值作为产出变量。其中,工业增加值时间序列的调整与上一部分采用的方法一致。

(2)投入要素变量。根据经济增长模型和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决定产出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本以及技术进步三部分。本文中,劳动投入选择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从业人员年平均数,用固定资产存量作为资本投入的测量变量,用研发密度作为衡量技术进步的指标(研发密度用该行业的研发支出与该行业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表示)。

(3)制度要素变量。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对制度如何影响经济增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在实证分析时采用何种变量来刻画制度,以及制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方面并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本文综合前人的经验。从对外贸易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两个方面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对外贸易程度采用出口外贸依存度变量进行刻画,即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出口总额与总产值之比:市场化程度采用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以上变量的数据获取中,有关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出数据、固定资产投人以及劳动力投入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并按照上一部分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统一口径和不变价格的处理,研发支出的数据来源于数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市场化程度的计算数据皆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

2,采用方法。

(1)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本文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研究资本以及劳动力投入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影响。假设:(1)生产中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2)资本和劳动可以相互替代;(3)资本和劳动均存在边际收益递减,则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为:Y=ALαKβ。其中Y代表产量,K和L分别代表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A为规模参数,表示技术水平,指数α和β分别代表劳动力产出和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

(2)协整分析方法。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是由Enger和Granger首先提出的。基本思想是: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间序列呈现出非平稳性,但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却是稳定的,则这两个变量之间便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即协整关系。当两个不平稳的变量之间有协整关系,回归结果还是有效的,同样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3、基本要素分析。

(1)资本、劳动力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成。对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的两边取对数。得到对数型生产函数:

Ln(Y)=Ln(A)αLn(L)+βLn(K)(1)

对1987年~2005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从业人员年平均数以及固定资产净值存量取对数,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时间序列是否平稳,防止造成伪回归。采用增广迪基一富勒方法(简称ADF方法)来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计算由Eviews5完成,得出三个变量皆为一阶平稳,因此。对数据进行二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2=0.996。说明白变量劳动力和资本能较好的解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各自变量都都与因变量显著相关。回归方程可以写为:

Ln(Y)=-5.692+0.707Ln(L)+1.364Ln(K)(2)

其中,α+β=2.071>1,说明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递增报酬型产业,规模经济十分显著,按照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有利的。同时,α<β,这说明,劳动力产出弹性小于资本产出弹性,在投入相同的资本和劳动力的情况下,资本引起的产出增加要大于劳动力引起的产出增加,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资本密集型产业。

(2)技术进步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根据新经济增长模型。技术进步作为一个内生变量,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作为高技术产业之一,技术进步能够促使该产业升级。那么,技术在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呢?本文试图通过对该行业的技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进行协整关系检验前,需要对变量是否为同阶单整序列进行检验,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两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两个变量都是一阶平稳。因此,我们对研发投入和增加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两变量的Engle-Granger检验。在Eviews5.0中对研发投入和工业增加值建立回归方程,并对回归分析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其为平稳序列,因此。得出两者之间的协整关系合理。其协整关系如下:

LnY=-5.039917+0.908776LnR(3)

根据式(3),研发投入和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研发投入,产出增加0.908 8个单位。就我国的实践而言,研发投入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并且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关系。通过提高研发投入,可以增加企业和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4\制度要素分析。制度要素主要从国际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两个方面进行度量。采用收集到的数据,对1995年-2005年之间,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出与各制度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

对各变量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四个变量皆为一阶平稳,与工业增加值序列保持同阶。因此,可以用来分析各变量与工业增加值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首先,分别对四个变量与工业增加值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经过反复的试验。本文采用线性趋势且协整方程仅含有截距项的模型对出口外贸依存度、市场化程度与工业增加值的协整分析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成长与出口外贸依存度之间有且只有一个协整关系,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成长与市场化程度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而FDI与中央地方权力与工业增加值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将协整关系写成数学表达式,令其等于Vecm,制造业成长与出口外贸依存度的关系可表达为:

Vecm=LnY-16.94807Export(4)

协整关系式表明,出口外贸依存的增加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出的增长。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属于外向型产业,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出口的增加,因此,如何营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促进产业的出口是该产业成长的关键。

而制造业成长与市场化程度的关系可表达为:

Vecm=LnY-6.814462Market(5)

协整关系式表明,市场化程度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增长有积极作用,非国有经济的增加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FDI和中央地方权力与电子及通信设备产业的成长没有长期的协整关系,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数据量有限而造成的,但这并不代表这两个因素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没有促进作用,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才能鉴定其关系。

这一部分的研究表明,虽然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资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研发投入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并且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关系。而制度因素中的出口和市场化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对该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四、小结

电子设备制造业 篇4

数据包络分析 (DEA) 是非参数度量方法中的典型代表, 通过构建效率前沿面来衡量生产决策单位的相对有效性。假定要研究的问题是:设共有I家企业 (或更一般的称为决策单元、样本) , 每家企业有N种投入x= (x1, x2, ……, xN) ’和M种产出y= (y1, y2, ……, ym) ’, 要度量这I家企业各自的技术效率。随着DEA的不断发展, 它有多种不同模型, 下面仅讨论最为常用的模型:B C C模型, 即规模报酬可变下的模型:该模型的完整形式如下:

在BCC模型中考虑了规模效率, 它实质是将技术效率TECRS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规模效率 (SE) , 另一部分是剔除规模效率以后的纯技术效率 (TEVRS) , 并有如下关系:TECRS=TEVRS·SE, 当且仅当纯技术效率值TEVRS和规模效率SE都有效时, TECRS才有效。

二、效率测算

当采用规模报酬可变 (VRS) 假设时, 各地区效率的描述统计如下: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在V R S假设下, 总技术效率的平均值为0.387, 纯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555, 而规模效率平均值为0.729, 整体而言, 纯技术效率对总技术效率的影响更大。总技术效率为38.7%, 平均来讲还有61.3%的改进余地, 说明提高该行业效率的任务非常繁重, 可从增加Y值、提高资产利用率, 从而减少K、裁减多余人员从而减少L等方面入手。天津、内蒙古的总技术效率为1, 北京, 山东, 广西等地区的效率相对较高, 接近1。天津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对外开放城市, 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内蒙古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 于“十五”以来增速在30%以上,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内蒙古高技术产业总产量中比重超过5 0%, 对内蒙古高技术产业发展速度有较大的影响。山西, 黑龙江, 甘肃等地区较为落后。

广东, 山东, 海南的纯技术效率达到了1 0 0%, 规模报酬可变。上海的规模效率为1 0 0%, 北京和广西的规模效率也位居前列。在纯技术效率方面:山西, 陕西, 甘肃为后三名, 而广东, 云南, 新疆为规模效率后三名。

三、回归分析

以上分析仅限于对产业的内部因素的分析, 而一个产业的发展受到相关产业发展程度、政府的政策、各项基础设施和本地的科技竞争力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因此在对产业发展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的同时对其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为此首先假定我国各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各年生产效率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各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地区开放程度;环境污染情况;科技竞争能力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各指标的具体数据引用肖红叶主编的2 0 0 5中国区域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对我国各省的综合评分。运用EVIWS可得到如下的回归方程:

括号中的数据为t值, 其中*表示在0.05水平下通过检验。

回归方程中的F值、R2值和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t值显示了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和拟合优度检验均明显。说明, 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主要受到开放程度, 科技竞争, 产业竞争, 基础设施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其中, 开放程度对效率的影响最大。因此, 加大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提高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效率。

四、结论

本文使用数据包络分析 (D E A) 建立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可变模型, 得到:天津, 内蒙古的效率达到1 0 0%, 北京, 山东, 广西等地区的效率相对较高, 而甘肃, 河南, 江西等地区效率较低, 广东, 山东, 海南的纯技术效率达到了100%, 规模报酬可变。上海的规模效率为100%, 北京和广西的规模效率也位居前列。在纯技术效率方面:山西, 陕西, 甘肃为后三名, 而广东, 云南, 新疆为规模效率后三名。在此基础上, 对影响生产效率的外部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发现效率受地区开放程度, 科技竞争力, 产业竞争, 基础设施和环境因素影响, 其中对外开放程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最大。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的支柱产业。而效率决定着产业的发展速度, 此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 (DEA) 研究我国2006年各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效率问题, 并对影响生产效率的外部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效率受地区开放程度, 科技竞争力, 产业竞争, 基础设施和环境因素影响, 其中对外开放程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效率分析,回归分析

参考文献

[1]TIM COELLI D.S.PASADA RAO.An introduction to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analysis[M].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8

电子设备制造业 篇5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体系,《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我部确定编制的17项行业规划之一。《规划》含《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二五”规划》、《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十二五”规划》、《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十二五”规划》三个子规划。

一、规划编制依据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调结构、转方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攻坚时期。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及《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编制《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编制过程

《规划》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集中相关部委、地方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专家、重点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多方智慧形成的。在《规划》研究起草阶段,规划编制组根据成员单位的任务分工,先期完成了对影响产业发展若干重点问题的系列研究,客观总结了“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的状况,并就“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面临形势、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各行业发展重点、保障措施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编制组组织了相关专题调研,通过各种形式就规划内容多次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和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规划》还特别注重加强与《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及相关国家级专项规划的衔接,既突出了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特点,也保证了主要观点、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与上位规划的一致。《规划》的编制,充分反映了产业各方面的意见,凝聚了行业的共识,有利于发挥引导作用,共同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

三、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由发展回顾、面临的形势、发展思路和目标、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保障措施五部分组成。

(一)发展回顾部分

回顾部分从“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发展效应明显”、“支撑引领作用愈益凸显”五个方面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总体上,产业抓住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实现了稳步增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同时,《规划》也总结概括了产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包括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仍处价值链中低端、加工贸易比重高、研发投入强度低、资源配置较分散、产业政策环境亟待完善。这些问题和矛盾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由大变强,需要在“十二五”时期着力解决。

(二)面临的形势部分

“十二五”既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由大变强的攻坚时期。《规划》基于这一定位,主要从技术演进趋势和内外部环境分析了“十二五”期间产业面临的形势。概括而言:电子信息产业仍是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融合创新推动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工业转型升级催生新的产业增长点、国内外市场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部分

1、发展思路

根据《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总体部署,结合电子信息制造业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规划》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创新引领、应用驱动、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突破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军民结合,统筹内外需市场,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产业由大变强,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发展目标

为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提出的“增强电子信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总要求,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期间,需要在以下方面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提出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2015年超过10万亿元;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2%。规模指标考虑了电子信息制造业各行业规划提出的发展预期,并做了测算和调整。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销售收入增速,体现增长质量的提升。同时,从战略性新兴领域发展、贸易结构改善、大型骨干企业发展、区域集聚和区域结构调整、促进军民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的相关指标。

——产业创新发展方面。从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提出目标。同时,为了突出集成电路及面板在产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提出几项行业发展指标。

——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从提升重点产品节能效率、降低资源消耗、预防和控制有毒有害物质使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等方面提出目标。这一类目标的提出体现了产业实现绿色发展的要求。

(四)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部分

1、总体考虑

主要任务是对产业发展思路的承接,是完成发展目标、增强电子信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完成的综合性工作,是相对宏观的内容,是推进具体任务的思路和方向。

发展重点是按照产业不同门类和领域进行划分,根据各自特点明确“十二五”时期具体发展方向和行动计划,体现了对行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为了进一步增强《规划》的指导作用,在发展重点中设置了三个专栏,表现为国家推动的重大工程和重大战略,是落实《规划》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的工作重点和具体行动计划。

2、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需要综合考虑国家总体战略部署及产业自身发展需求,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去谋划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所需完成的任务。主要包括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领域、构建产业合理分工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统筹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推进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八个方面,这些都是产业“十二五”时期需要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

3、发展重点和专栏

结合主要任务,《规划》立足产业链各环节,从行业的角度提出发展重点,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数字视听、集成电路、关键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新型显示器件、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发光二极管、太阳能光伏、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这部分内容是《规划》发展思路、主要任务在各行业领域的落实,具体指出了行业发展的方向。

三个专栏分别是“整机价值链提升工程”、“基础电子产业跃升工程”、“重点应用电子产品”,明确了这三大工程的主要突破方向,以及需要国家着力推动的重大事项,以强化国家意志,突出体现政府的引导力和推动力。

——整机价值链提升工程。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多种路径提升整机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包括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品牌建设三个方面,涉及到计算机、视听产品、通信终端等领域。

——基础电子产业跃升工程。主要目标在于形成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结构优化、配套完整的基础电子产业体系,涉及到集成电路、关键电子元器件和材料、新型平板显示领域、发光二极管(LED)、太阳能光伏等领域。

——重点应用电子产品。主要目标在于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两化深度融合,针对一批量大面广、带动性强的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努力实现产业化,形成产业新的增长点,涉及到机床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电力电子、航空电子、船舶电子等领域。

(五)保障措施部分

作为《规划》实施的保障,包括政策法规、财政投入、产业布局、产业组织、知识产权及标准、人才队伍建设等六方面措施,主要考虑如下因素:一是产业发展政策需进一步完善,从而为产业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市场环境;二是产业发展亟待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需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加资金融通渠道;三是改善产业区域结构,发挥优势区域的带动作用,加强对产业转移的引导;四是推动产业链整合,对企业兼并重组加强支持和引导,提高国内优势企业竞争力;五是着重强调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这是产业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重要的行业管理手段;六是产业发展正处于攻坚期,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需要实施相应的人才战略。

四、关于子规划

为体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动结构调整、实现创新发展,选择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电子专用设备仪器、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三个领域制定子规划,作为《规划》的组成部分,进一步细化对行业的指导。

(一)《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二五”规划》

规划突出了创新主导价值提升,提高产业竞争力,大力推进市场前景广、带动作用强、发展基础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以推动产业升级、加强科技创新、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主要任务,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目标明确了发展重点,并根据行业特点提出了推进节能环保、建设产品质量安全机制等保障措施。

(二)《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十二五”规划》

规划突出了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发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产品,扶植一批重点企业的思路。明确以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新型元器件生产设备,通信与网络、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数字电视测试仪器为发展重点,并根据行业特点提出了提升产品可靠性、推动技术应用扩展等针对性保障措施。

(三)《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十二五”规划》

规划突出了打造完整的技术链和产业链,以应用促进产业发展,以整机带动芯片和关键元器件发展,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思路,强调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原则,从数字电视终端设备、数字广播电视前端设备、数字家庭设备、音响光盘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和应用服务平台等六大领域提出具体发展重点,并根据行业特点提出了加强应用示范、海外推广自主标准等针对性保障措施。

五、推动规划实施

制定《规划》是产业各方面认识现状、分析问题、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规划》的关键在落实。《规划》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落实规划须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从中央层面讲,需要推动各部门加强沟通与协作,建立工作机制,协调政策、资金等各方面资源投入到对规划的落实之中,以形成工作合力。从地方层面讲,要围绕规划确定的任务和重点,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加强与中央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努力争取地方的支持,协调和引导地方各部门资源投入,扶持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产业,切实维护和激发重点企业的生产和创新能力。

第二,落实规划要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立足当前,要求我们必须抓紧落实各项已有的产业政策,加快启动有关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稳定海外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保持产业平稳发展势头。谋划长远,要求我们严格把握政策和投资导向,突出重点,科学确定投资方向,集中资源重点支持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项目,发挥产业已有优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产业由大变强。

第三,落实规划要紧紧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三个核心

要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提升创新成果产业化效率。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重大工程为抓手,协调各方面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业链配套,以整机需求为导向,着力突破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关键电子元器件和材料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要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推动集成电路、通信、新型显示器件等行业的创新发展,引导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发展和形成一批创新能力突出、品牌知名度高、国际竞争力强的跨国大公司,提高产业集中度;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共同构建合理分工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行业性组织的作用。要把技术改造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企业技术改造长效机制,提升企业效率效益。

电子设备制造业 篇6

本报综合消息 7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10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相关数据。数据表明,今年以来,在中央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工业经济总体延续了去年下半年回升向好的运行态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在去年较低基数上,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升,从业人数明显增加,外贸出口继续改善。

其中,电子行业在上半年增加值同比增长20.4%,比一季度回落3.7个百分点,以2008年为基期,近两年上半年平均增速为9.4%。主要产品中,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增长40.2%,其中笔记本计算机增长41%,所占比重由一季度的82.2%降至81.7%;手机产量增长37.6%;集成电路产量增长49.4%;彩电产量增长16.4%,其中液晶电视机增长40.7%,所占比重由一季度的66.7%降至66%。6月份,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比上月回落2.7个百分点。1~5月,电子行业实现利润683亿元,增长1.3倍(去年同期下降46%)。

就通信业而言,2010年1~6月,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486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4%;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34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全国固定电话用户累计减少876.7万户,达到30492.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累计净增5797.0万户,突破8亿户,达到80535.4万户;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1191.6万户,达到11514.1万户,而互联网拨号用户减少了182.2万户。

电子设备制造业 篇7

随着区域经济增长活力日趋显现, 京津冀地区凭借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区域优势, 近年来发展迅速, 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不断深入,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 产业分工不合理等问题日渐突出, 严重阻碍了区域的整体发展, 如何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地进行产业分工和布局, 优势互补, 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 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制造业作为京津冀的支柱产业, 对区域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 作为高技术产业, 同时也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经济和科技的协同效应, 提升产业竞争力, 进一步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 对京津冀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协同发展的研究, 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还能为区域产业协同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协同学是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创立的[1,2], 主要是指在生命和非生命的开放系统内的各个系统, 当它们处在一定的条件下时, 就会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协同作用和相干效应, 使系统从低级发展到高级、从无序发展到有序的状态。此后, 各国学者将协同学理论应用到众多学科领域, 对协同的内涵进行了具体的深入研究。

协同发展的过程是指通过系统内部各要素资源之间的复杂非线性作用, 实现系统“1+1>2”整体效应的过程, 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或各子系统之间, 通过相互适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耦合而成协作发展模式, 以此保证系统运行的良性循环。也就是说, 只有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协同运行, 才能促进系统的良性发展。由此, 在区域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通过系统内部各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 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联系, 可以实现系统从无序到有序, 并最终实现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具体到京津冀电子设备制造业, 只有区域产业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协同发展, 才能更好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效率, 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简言之, 对京津冀电子设备制造业协同度的研究, 就是对区域产业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协同程度的研究, 对于区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京津冀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协同度的研究还比较少。从研究内容来看, 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全国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协同度的研究。徐浩鸣、徐建中等[3]选定产业组织系统在经济效益、科技评价两方面的指标作为产业组织系统协同度模型的子系统, 在构造一系列序参量的具体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测算出了产业组织系统协同度, 结果表明以1996年为基准的协同度增幅巨大、增速迅速, 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揭示了我国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 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更加广泛和深远的意义, 指导并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二是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杨洁等[4]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必要性, 阐明了三地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 提出了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三是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程度的研究。张淑莲、胡丹等[5]对京津冀三地的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程度进行研究, 其协同创新系统包括产业创新子系统和创新环境子系统, 结果表明三地高技术产业的协同创新程度存在较强的差异性, 其中河北省的协同创新度明显低于北京、天津两地。另外, 从研究方法来看, 主要分为定性和定量研究。定性的研究一般从政策、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论较为主观和片面。定量研究多使用评价模型, 如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DEA模型、灰色关联模型等。

综合以上观点, 本文将针对京津冀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协同度进行实证研究, 同时结合区域和产业特征, 根据协同学原理, 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分别测算出三地产业发展的协同度, 并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 为京津冀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2 协同度模型

2.1 协同发展系统

根据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把京津冀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系统看作成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 可分为两个相互联系作用、相互影响的子系统:经济和科技系统。其中, 经济子系统是产业发展系统的核心, 同时也为科技子系统的发展提供保证, 而科技子系统则为经济子系统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换句话说, 产业的发展不可能仅仅取决于某单一系统, 只有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才能较为准确完整地反映出产业发展系统的构成, 才能有效保证区域产业的良好发展。经济系统和科技系统之间的协作和各参与要素的互动, 将成为区域产业提升协同发展能力, 发挥协同效应的关键。

2.2 模型构建

其中:

3 实证分析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目前关于产业发展协同度的研究较多, 但是对于相关子系统序变量的选取还未达到广泛共识。本着反映区域产业基本情况, 结合经济和科技系统特征, 考虑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合理性、客观性和可得性, 进行子系统指标的选择。

经济系统:选取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资产总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利税5个指标, 反映产业的人力资本、资产运营能力、财务效益、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能力。科技系统:选取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专利申请数5个指标, 反映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 是产业科技进步的基础。

综上所述, 可建立如下的指标体系, 见表1。

3.2 数据来源

本文将针对2009~2013年京津冀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协同发展程度进行分析, 但是京津冀三地具有独立的统计体系和统计标准,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统计指标。因此, 本文数据来自于2010~2014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6], 以便保持统计标准和数据来源的统一性。数据整理结果见表2。

3.3 数据处理

结合子系统序变量指标体系的原始数据, 结合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以2009年为基期, 即可对京津冀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协同发展程度进行科学测度和分析。首先, 由于两个子系统各个指标的观测单位不同, 导致各指标的观测值相差悬殊。因此, 在进行实证分析前, 需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即基于原始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数据的标准化, 使得不同单位、不同数量级的指标无量纲化。数据处理结果见表3。

其次计算各子系统序变量的有序度, 在使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子系统的有序度时, 为了避免某些序参量有序度为0时, 使得整个子系统的有序度变成0, 将序参量有序度为0的指标改成一个非常小的正数, 本文设定为0.0001, 如表4所示。

然后, 将表4中的数据代入公式 (2) , 得到经济和科技系统的有序度。最后, 以2009年为基年, 将各子系统有序度的数据代入公式 (4) , 得到京津冀三地电子设备及通信制造业系统2009~2013年的协同度, 如表5所示。

4 结果分析

4.1 经济系统有序度分析

从经济系统有序度的计算结果来看, 近几年来, 京津冀三地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尤其天津和河北两地经济系统有序度增幅更加明显, 2013年的有序度均达到了0.9以上的水平, 可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经济效益明显, 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天津市从2010年的0.2066增加到2013年的0.9768, 河北省则是从2009年就开始大幅度增长, 从2009年的0.0001增长到2010年的0.4193, 资产总计和主营业务收入迅猛增长, 在2013年达到了1, 实现了经济系统的大幅度有序发展, 产业发展达到一定高度, 维持了产业经济的稳定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0~2014年

4.2 科技系统有序度分析

从经济系统有序度的计算结果来看, 京津冀三地的科技创新系统总体在逐年改善。北京市2010年上升少许, 2011年则是大幅度增加, 2012年则大幅下降, 下降原因主要是来自于新产品销售收入的下降。天津市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尤其是从2011年的0.0843增加到在2012年的0.7080, 增幅明显, 主要来自于新产业开发经费和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大幅度提高, 到2013年增加到0.9818。河北省则是在2010年小幅下降, 并在2012年获得迅猛增长, 到2013年增加到1, 原因是R&D经费内部支出和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以及新产品销售收入的迅速增加。

4.3 系统协同度分析

从系统的协同度来看, 三地均表现出增长趋势, 尤其是天津和河北两地。北京市2011年与2010年相比, 协同度出现负值, 呈现不协调状态, 主要是经济系统有序度下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 2012年协同度增幅明显, 2013年经济与科技水平均有较大增长, 协同度达到极大值。天津市产业协同度增长显著, 在经济和科技系统的相互作用下不断提高。虽然经济和科技系统均呈现增长趋势, 但同时也由于科技创新水平不高, 使得2011年前协同度较低 (均小于0.1) 。直至2012年经济和科技系统均呈现大幅度增涨的状况下, 协同度也迅速增加到0.5248, 经济和科技系统协同发展态势良好, 2013年与2012年相比, 虽然经济与科技系统均有增幅, 但由于增幅较小, 所以协同度仅为0.2296。河北省从2009~2011年虽然经济系统有序度提高明显, 但是科技水平较低, 使得产业协同发展较差, 协同度呈现较小数据, 2012年随着科技系统有序度的大幅增加, 协同度出现了一定的增长, 并在2013年经济系统和科技系统同时增长的态势下, 协同度达到极大值0.4384, 科技创新水平大规模提高, 带来了产业系统协同度的稳定发展。

5 主要结论与协调度优化政策建议

根据实证结果, 有以下主要结论与提高京津冀经济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复合系统协调度的优化政策建议。

第一, 只有经济和科技系统相互促进, 相互影响, 协同发展, 才能保证产业的快速增长。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良性发展也离不开两者的协同效应, 只有经济增长的同时, 带来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 进而为经济系统的发展提供动力, 才能促进产业系统的良性循环。实证结果表明, 京津冀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只有不断增加科技创新投入, 提高创新环境, 提升企业开发和科研能力, 为经济系统发展提供保证, 实现经济和科技系统协同发展, 才能提升产业竞争力, 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第二, 我们也应该看到京津冀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程度不同。北京市的科研能力较强, 科技创新水平较高, 天津则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环境, 而河北省虽然在不断发展, 但相较于北京和天津两地, 无论是经济地位和科研水平, 仍然处于劣势地位。针对这一整体状况, 为优化提高复合系统的协调度, 在发展政策制定上, 河北省可以通过增加科技经费投入, 提高引进高层次科研人员队伍数量与经济发展程度的协调性, 并保持政策的可持续性、稳定性, 持续、稳定地促进评价指标的正向发展, 使经济发展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发展保持协调, 从而发挥协同发展效应。

第三,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 京津冀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只有通过产业转移, 技术升级, 发挥经济效益和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 才能促进区域产业的有序发展, 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Haken H.Advanced Synergetics:Instability Hierarchies of Self-Organizing Systems[J].1993.

[2]H.H aken, Synergetics:An Introduction Nonequilibrium Phase Transitions and SelfOrgunization in Physics, Chemistry, and Biology[M].New York:Springer, 1977, 3rd ed, 1983.

[3]徐浩鸣, 徐建中, 康姝丽.中国国有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系统协同度模型及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 2003 (22) .

[4]杨洁, 辛灵, 李媛媛.京津冀区域产业对接与产业转移路径[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03) .

[5]张淑莲, 胡丹, 高素英等.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1 (40)

重型装备制造业设备管理探讨 篇8

一、必须拥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管理思想的现代化是实施设备管理现代化的灵魂和主导, 要实现这个目标既要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思想去指导和实践, 还要正确处理好设备管理与生产经营的关系, 才能有效的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保持和提高设备的固有性能。因此从设备的设计 (购置) 、制造、安装到使用维护、修理改造等各方面都要对设备实行综合性的管理, 即建立设备的生命履历表, 这是一个新兴的管理理念, 目的是把阶段性管理扩展到全过程管理, 由单一的设备管理行为变成一个全方位的设备运行维护, 有效的避免“蝴蝶效应”。

二、推行绿色管理, 做到各项计划、措施确实可行

绿色管理主要是改变传统观念, 加快立法, 对清洁生产模式和有关节能、环保进行宣传, 使人们在思想上认识到实施绿色管理的重要性, 这在设备的整个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 坚持这一理念, 可以有效的杜绝设备管理中高能耗、大浪费。让各项计划措施都能做到井井有条, 可以有效的节省时间、节约能源。具体措施如下。

1. 基础设施建设的立项实施

公司每年对市场需求、产品方向、生产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 结合设备完好及精度普查, 确定和解决基础设施生产能力的瓶颈、缺口和不足, 从而确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规模、投资方向。确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 主要评估以下因素:是否符合公司战略发展、产品开发、工艺调整方向, 是否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公司是否具备相应的资金能力;是否可解决公司生产的瓶颈工序和薄弱环节, 促进产能平衡;提高投资的性价比水平。

对于重大项目, 立项阶段:以战略和生产需求为指导, 对项目进行市场、技术、经济、环保和安全等方面的可行性论证, 验证与战略发展的符合性。选型阶段:对国内、国际已经成熟的设备和工艺方法进行调研, 形成几种方案进行筛选决策。实施阶段:注重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新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提升基础设施的技术水平。

2. 加强基础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公司设备管理基础工作较为扎实, 积淀了较为丰富的设备管理经验, 各项设备管理制度包括了设备工作的方方面面。根据生产发展的现状, 又制定了核电设备管理制度、军工设备管理制度以及数控生产设备操作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和办法, 以适应公司发展需要。

(1) 所有设备操作必须实行定人定机凭证操作, 职工通过严格的理论和实际考核达到规定要求, 取得相应的设备操作证才能操作设备;特殊工种必须有相关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操作证和公司的设备操作证才能操作特种设备。

(2) 对公司主要生产设备进行完好普查, 要求对公司重点、精、大、稀设备进行精度检查和功能性检查, 通过检查有的放失, 能修或整改的立即修理、整改, 需要计划修理的分门别类, 制定下年度设备项修、大修、改造计划, 真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 保证了生产需要。

(3) 坚持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正确的设备维护保养能够保持设备的原有性能, 延长设备的周期寿命, 事半功倍。月末全公司停产半天对设备进行月保养, 并坚持每月抽查考核设备月保工作, 保养好的设备对设备操作者给予奖励, 对不合格的设备操作者或单位进行处罚。通过严格执行设备的日常保养制度, 设备故障率明显降低。

3. 基础设施设备的修理、改造、更新

公司制定了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规定和管理程序, 每年根据公司总体技改规划以及基础设施设备的普查结果, 分门别类制定出设备的年度大修、项修、定期检修计划及设备改造计划, 并加以考核实施, 确保其完好率和技术水平。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4. 重视环境治理和健康安全的设施保证

公司始终坚持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 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预评价, 预测因基础设施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职业健康安全因素, 并依据GB/T24001—2004和GB/T 28001—2001标准建立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进行规范管理。在基础设施运行中, 公司定期组织进行环境监测和安全检查, 识别出需要改进的环节和更新的设备、设施, 及时处置因基础设施引起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

5. 积极贯彻落实绿色循环经济、资源再生制造的相关政策

根据“生产急需、优格优惠、适合改造”的原则, 公司先后购置了φ10m滚齿机、φ12m立车、φ12m梳齿机、φ6×18m重型卧车等30多台国内外超大型二手设备加以修理改造, 不仅恢复了设备性能, 而且提高了技术水平, 实现了绿色环保, 费用低、见效快、用途广的目的。并与德国等世界工业强国合作生产18500t油压机、750N/m操作机、φ16m数控滚齿机、φ3.5m重型数控卧车等世界一流设备。

6. 坚持做好专家上岗服务, 保证重点设备正常运行

随着设备数量增多、规格增大、科技含量增高, 以及修理人员减少, 设备修理面临的技术难题日益突出, 为此将公司各行各业的相关专家和各使用单位的修理高手聘为专家, 对修理技术问题实行专家上岗服务, 帮助修理人员诊断、分析技术问题, 提出技术方案, 及时消除设备故障。

7. 做好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公司推广应用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方法和技术, 将信息化融入设备管理全过程。已经成功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发完成了设备管理软件, 建立了中信重工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包括设备资产管理、设备计划管理、重点设备管理、设备状态和设备润滑管理等。全公司设备已基本实现资源共享, 公司设备部门之间通过中信网络资料相互传输, 有效节省人力、物力, 降低设备故障停机台时。随着公司信息化工程的进一步开展, 按总公司ERP进程要求和ERP对接, 设备计算机管理正逐步完善, 各项基础数据和功能趋于动态管理水平。

8. 组织设备操作人员进行规范、安全的系统培训

公司现有5t以上起重设备超过300多台, 最大规格的为550t桥吊, 随着公司大型新型起重设备不断增加, 组织了50t以上大型起重设备操作人员近500人进行理论培训、安全操作知识学习班。

根据设备类型、制造厂商、特点, 先后请北一机、齐一机、齐二机有针对性的对操作者、修理工、管理人员近600人次进行数控设备操作、维护、修理等方面培训, 深入浅出、有的放矢。并在理论培训基础上组成考核小组对每台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现场考核、打分, 综合理论和实际考核成绩合格者颁发数控设备操作证, 使员工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有了质的提高。

三、优化设备管理流程的设计

1. 设备前期管理

公司明确技术规划部和技改装备部负责设备的前期管理。由技术规划部牵头, 成立选型小组对预选机型进行论证, 通过综合评审选择机型, 然后由技改装备部、计划部、财务部、工艺部门、设备工具公司、招标监督部门和使用单位组成招标小组进行谈判招标, 确定设备供应单位后, 由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与设备供应单位签订设备供应技术协议, 对设备设计、制造进行全过程跟踪, 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设备工具公司负责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 各使用单位负责具体的设备维护保养。遵循公司设备维护保养工程理念, 设计设备管理模型见图1。

2. 设备使用维护

通过坚持“日小保、周中保、月大保”开展设备使用维护管理, 实施情况见图2。

3. 过程评价与改进

每年对设备进行技术精度状况、使用情况普查, 坚持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从而控制设备管理支持过程的运行情况, 确立设备管理的关键绩效指标和测量方法。根据设备管理过程关键绩效指标测量结果来确定满足生产能力的实际情况。通过设备管理人员交叉设备检查, 召开设备管理例会、设备管理座谈会、专题论证会议等, 评价设备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另外, 各单位又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 以及公司生产经营发展前景, 综合考虑, 获得设备管理的改进信息, 制定提升改进计划并组织实施, 保证了设备能力的提升。

每一项设备的技术改造均成立专题小组, 论证方案, 保证既能满足技术指标不下降, 又使成本最低。对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方案、备件、维修等进行了识别, 采取措施来实现成本最低化, 如推行设备专家上岗诊断、设备的技术革新、绩效管理等降低设备管理的维修费用;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发应用设备、备件专用管理信息化软件, 降低备件、维修等设备管理费用;采用国际领先的新技术, 提高设备管理效率。

四、结语

搞好生产企业机械设备维护管理工作, 正确分析与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 对提高企业设备管理维护水平, 提高工作效率,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目前重型装备制造业设备的突出特点是设备的单价高、规格大、承载重、精度高、互联网技术广、环境配套条件要求多。本文结合企业自身现状特点, 就如何管好、用好重型装备制造业的大型设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重型机械,装备制造,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肖霞.设备管理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J].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2, 11, (10) .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新特点 篇9

“十二五”以来, 较以往十年相比,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态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初步总结, 有六大新特点。

一、产业增速:由高速进入了中速

2000年至2008年产业最高增速曾经超过30%, 平均增速在20%以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2009年产业增速异常低迷。2010年以来, 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增长速度逐步下降, 从高速降至中速, 并可能进入个位数。2010年产业增加值增速为16.9%, 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为15.9%、12.1%和11.3%。销售产值增速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 但降幅更猛, 从2010年的24.6%降至2013年11%。预计未来, 增加值增速和产值增速都有低于10%的可能。

二、产业发展动力之一:从出口导向到内外均衡

测算这几年内外销产值比例的变化, 在国家扩内需政策持续作用下, 电子信息产业内销保持快速增长。2009年,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内销产值2.13万亿元, 出口交货值2.89万亿元。2013年, 内销产值为4.54万亿元, 出口交货值4.85万亿元。内销产值比例从2009年的42%上升到2013年的48%, 提高6个百分点。粗略计算, 出口对内销基本是4:6到5:5, 2005年以前是3:7。这反应了产业发展动力已发生很大变化。

三、产业发展动力之二:主要依靠外资内外资比例变化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出主要依靠外资企业, 最高时曾经超过80%。这几年, 内资企业发展持续快于外资企业, 产值比例不断上升。2009年, 我国内资企业销售产值为1.34万亿元, 外商港澳台企业销售产值为3.68万亿元。2013年, 我国内资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09万亿元, 三资企业实现销售产值6.29万亿元。内资企业销售产值比重从2009年的27%上升到33%, 提高了6个百分点。

四、产业发展动力之三:区域贡献由东部独大到东中西部趋向平衡

从产业看, 2009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分别为2.3万亿元、1.87万亿元和4.52万亿元, 中部、西部对东部比例为5:4:91。2013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分别为1.02万亿元、7659亿元和7.6万亿元。中部、西部对东部比例为11:8:81。

从增速看, 2009年以来, 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增速差距略有缩小。2009年中部、西部地区产值分别增长24.1%、25.6%, 而东部地区销售产值同比仅增长1.5%。2013年,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中, 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销售产值增速分别为28.0%、28.9%和7.6%。中部、西部与东部的产值增速差距从2009年的22.6、24.1个百分点略降至2013年的20.4和21.3个百分点。

五、产业内部结构:传统整机业需求饱和逐步放缓, 新兴产业成为重要增长点

按电子信息制造业统计的九大子行业而言, 在10万亿元产值中, 超过万亿元的主要有电子计算机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元件制造业和电子器件制造业。2013年这4个行业产值分别为2.24万亿元、1.71万亿元、1.58万亿元和1.42万亿元, 占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23.9%、18.2%、16.8、15.1%。较2009年比, 行业比例发生的较大变化, 主要表现为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崛起。

2009年, 电子计算机制造业产值1.56万亿元, 占总产值的31.1%, 位居第一;电子元件制造业产值9160.2亿元, 占比18.2%, 位居第二;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8437.8亿元, 占16.8%, 位居第三;电子器件制造业产值6665.2亿元, 占13.3%, 位居第四;其他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10322.6亿元, 占20.6%。

但近几年, 彩电、计算机、手机三大整机的带动作用明显减弱。彩电经历平板电视替代显像管电视的快速增长后, 很快进入了饱和期;手机主要是智能手机近三年经历了高速增长, 今年以来也开始大幅放缓;计算机受平板电脑冲击, 去年开始大幅放缓, 出货量甚至负增长。相比这几个传统领域, 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平板显示等新兴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2013年, 半导体照明产业规模2600多亿元, 增长近30%;平板显示产业规模1000多亿元, 增长45%;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3200多亿元。

六、技术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到逐渐接近

相比做大规模, 提升技术水平是更艰难的任务。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 应该说全球排序, 站稳了第二梯队, 部分领域进入了第一梯队, 到2020年, 我们有信心大部分领域进入第一梯队。当前, 在一些技术领域创新发展的势头非常好。

集成电路:国产高性能计算CPU应用于“天河2号”计算机, 国产嵌入式CPU规模化商用, 国产SoC芯片销量过亿。

通信:3G之后, 通信设备研发制造水平逐渐赶上国际领先水平, 华为、中兴等大企业已经进入第一梯队, 通信终端, 海思、展讯4G手机核心芯片销量很快也将过亿, 以“中华酷联”以及小米为代表的品牌手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

计算机:联想计算机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二, 不同统计口径, 也有说已经位于第一。

平板显示及彩电:京东方、华星光电8.5代线产品良率快速提升, 国内液晶电视面板自给率达到37.5%。国产品牌电视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

太阳能光伏:我国技术和国际一流水平同步。

未来一个时期, 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时期。应以转型升级为主线, 坚持创新引领、应用驱动、融合发展, 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统筹国内外市场, 优化产业布局, 推动产业由大变强, 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信息化提供有力支撑。

摘要:“十二五”以来,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态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呈现出新的特点:产业增速由高速进入了中速;产业发展动力从出口导向到内外均衡, 由主要依靠外资到内外资比例变化, 区域贡献由东部独大到东中西部趋向平衡;产业内部结构从传统整机业需求饱和逐步放缓到新兴产业成为重要增长点;技术创新能力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到逐渐接近。

国内应用电视设备制造业正在崛起 篇10

国内视频监控及其安防应用行业发展的背景, 正是经济社会的发展。2001年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后, 城市公共安全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 以及2010年即将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 这些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 都是行业发展的助推器。

需求驱动国产制造逐步崛起

在应用电视发展过程中, 设备制造作为产业链的关键一环, 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显示着国内应用电视设备制造业正在日渐崛起。

作为应用电视重要的分支, 视频监控及其安防应用行业的发展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首先, 受益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 应用电视设备制造与产业相关环节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最近十多年的时间里, 我国每年保持2位数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备和发达, 这是应用电视行业发展的大背景。

从应用领域来看, 应用电视广泛地应用于国防、交通、医疗、教育、工矿、电力 (火力、水利、核反应堆) 等行业, 各级党政机关、大中规模企业陆续建立了电视会议系统。除此之外, 金融、政府等经济、社会各部门以及公共场所、大型建筑都已经成为视频监控和安防的重点应用领域。

其次, 在这一背景下, 庞大的市场需求逐渐显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 在2008年“平安奥运”以及公安部主推的“平安城市”等大型项目的带动下, 视频监控和安防的巨大市场需求被激发出来。仅公安部的“城市治安动态监控系统”预计在2010年安装的城市摄像机数量将达400万台;随后几年系统规模可达40亿元。

第三, 从行业和企业具体层面来看, 设备制造企业大量涌现, 造就了一批中国自主品牌, 也历练了一批创业家。据统计, 早在两年前国内安防设备制造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上万家。不论是代工贴牌制造业务, 还是自主品牌产品, 制造环节在近年应用电视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一大亮点。

正是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 应用电视行业有识之士振兴民族工业创建自主品牌的梦想找到了实现的舞台。借助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 国产应用电视品牌将获得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的良好时机。

第四, 随着行业向更深层发展, 开始重视资本的力量, 资本运作开始介入应用电视发展过程并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剂。近年已经看到有不少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案例, 一些行业领头企业在国外和国内已经上市, 正在酝酿上市的公司也有十几家。

标准缺失期待进入核心技术研发

经过应用电视人奋发图强的努力, 应用电视关键设备已经实现了国产化。这不单是一个荣誉, 更是民族工业正在崛起的象征, 是与国际品牌相抗衡的一个里程碑。在和平年代,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单靠军事力量, 还要有强盛的民族工业支持。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 应用电视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压力, 如何在国际国内市场上走得更远, 必须认清不足, 找出差距。

我国电视机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将是应用电视制造业最好的警示。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国内应用电视设备制造业必须正面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首要的一点是进行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如果芯片、硬盘等关键技术部件全部依赖国外厂商, 那么国内制造企业将再次处于低端制造和组装的不利位置。从目前行业的现状来看, 已经出现大量制造企业一涌而上重复建设的情况, 众多厂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必然导致产能过剩和低层次竞争。

另外, 企业仍需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目前, 产业链的分工还不够细化, 很多制造企业甚至涉足系统集成和工程实施。没有核心竞争力, 不掌握核心技术, 制造厂商将逃不出组装的宿命, 而工程商和系统集成商也走不出靠关系拉活、靠安装劳动吃饭的怪圈。

更重要的是, 当今现有的产品标准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存在老化、缺项、滞后、不适用技术现状等问题。目前, 除了待颁布的AVS-S外, 其他标准亟待修订、制订。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目前并不缺制造能力, 而是缺乏自主创新及创造品牌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养成, 均依赖行业标准的规范。

一个国家的崛起一定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崛起, 伴随着民族品牌的崛起。我们期待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 有更多应用电视人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 创造更多的辉煌。

厂商众多关键设备已实现国产化

随着国内应用电视设备制造业的崛起, 众多设备制造商不懈努力, 应用电视设备的国产化也在加速前进。

摄像机

除了图像传感器件 (CCD、MOS等) 外, 经过一段时间的散件组装、进料加工后, 不少企业基本实现国产化, 而且对外出口。这类企业包括:隶属于CSST的宏天智公司、深圳市景阳数码技术有限公司、广州美电贝尔电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由于摄像芯片的限制, 摄像一体机的机芯依赖进口情况比较突出, 估计一旦摄像芯片实现国产化, 该机芯的国产化便可迎刃而解。

光学镜头

国内企业一直处在艰难抗争中, 早期的老牌“福光” (福建8461厂) 、大连光机研究所等确保了固定焦距镜头国内制造的半壁江山。后来的腾龙光学 (上海) 有限公司、厦门力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昱鑫共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已担负起该产品国产化的重任。

带有伺服传动机构的变焦镜头、电动云台

已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 国产设备占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并实现出口。这类企业包括:天津市亚安科技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艾立克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奥尼克斯实业有限公司、中山利堡科技有限公司等。

摄像工点动作遥控及视频切换控制器

大部分视频设备制造商具有该产品的制造能力。这类企业包括:金三立视频科技 (深圳) 有限公司、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欣横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视频压缩编码及相关设备

在强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下, 国内厂家推出了各式产品, 在保证自给的同时, 实现了大量出口, 已成为产业的支柱产品。这类企业包括: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珠海石头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赋安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武汉恒亿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汉邦高科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等, 但关键的图像编码压缩芯片仍依赖进口, 相继采用了MPEG-1, MPEG-2, MPEG-4, H.261, H.263, H.264等压缩编码技术, AVS的介入便是试图打破国外图像压缩编码芯片及技术垄断的举措。

监视器、显示屏

CRT监视器、LED显示器已经完全国产化, LCD, PDP监视器将随着电视接收机国产化能力的提高而提高, 各种投影 (除DLP外) 基本实现国产化。这类企业包括:TCL新技术 (惠州) 有限公司、台科视讯系统 (苏州) 有限公司、创维群欣安防科技有限公司等。

画面处理器

其中画面分割器 (单屏多路显示) 早已实现了国产化;画面组合器 (多屏单路显示) , 随着中控室显示屏多、显示功能强的需求, 该产品的国产化进程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这类企业包括:恒业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乐视视频技术有限公司等。

图像智能化处理设备 (移动探测、识别、报警)

这类设备的国产化, 体现了国内企业在该领域软件开发能力的提升。这类企业包括:深圳科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波粒智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德加拉 (成都) 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

光纤传输设备

包括多路基带视频信号, 甚至视频信号的双向传输, 基本实现了国产化, 这类企业包括:北京蛙视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博康安防 (中国) 有限公司等。

数字图像传输设备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图像传输已经成为电视监控系统数字化的重要环节, 借力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这类企业包括:武汉微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通宝莱科技有限公司等。

一些特殊的应用电视系统

电子设备制造业 篇11

印刷包装设备制造业的三个发展阶段

1974年,国家批准“748”工程,开启了计算机技术处理汉字系统和第三代激光照排机的研发工作,以王选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推动印刷业摆脱了铅与火的束缚,实现了印刷包装设备制造业的第二次革命。1983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成立印刷协调小组,针对新闻出版业出书难的问题实施技术改造计划,印刷包装设备更新换代取得辉煌成绩。随后,1985年,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成立,针对印刷包装设备制造业发展提出十六字指导方针,即“激光照排、电子分色、胶印印刷、装订联动”,使得书刊印刷摆脱了铅字排版印刷的历史,开始了激光照排、照相制版、电子分色、胶印印刷的技术创新。这次印刷包装设备技术的大变革带动了大批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造就了当下活跃在印刷包装设备市场上的重点骨干企业,这是印刷包装设备制造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印刷包装设备制造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根据印刷包装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组织专家制定并编辑出版了《1996年至2010年技术发展方向(专辑)》,书中提出二十八字指导方针,即“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经过全行业的不懈努力,这二十八字方针的发展目标已经实现,计算机直接制版机、单张纸多色胶印机、卷筒纸多色胶印机、窄幅和宽幅柔性版印刷机、卷筒料凹版印刷机、组合印刷机及装订、裁切、模切、粘盒(箱)联动线等印刷包装设备已经实现各种规格的全覆盖,并形成产业化制造能力,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还批量出口到国际市场,尤其印后加工设备出口量甚至超过进口量。

在此期间,国家首先发布了第一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其中包括铅字排版印刷工艺及相关设备,与此相关的一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为胶印设备制造企业;随后,国家又发布了第二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產品的目录,其中包括电子分色机、01S系列胶印机和机械式切纸机等落后设备,一些与此相关的制造企业转型成功进入高端设备制造领域。但不能忽略的现实是,仍有一些印刷包装企业继续使用本该淘汰的设备进行生产,因此就需要对这些企业加强治理,使其立即淘汰落后设备。活跃在印刷包装设备市场上的高端制造企业,已经开始掌握独立驱动技术、伺服控制、墨色遥控、自动套准、数字化接口、联线技术、自动化技术、数字化工作流程等新技术,进入国际高端设备制造领域,产品技术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近年来,印刷包装设备进出口市场逐年增长,并且开始逐步接近贸易平衡。2014年贸易逆差为4亿美元,产生贸易逆差的主要进口产品是各种胶印设备。产生贸易逆差的原因是,在设备制造层面上,国内不能制造在机制版数字印刷机、短墨路单张纸多色胶印机(网纹辊供墨)、带翻转的单张纸多色双面胶印机、双面四色单张纸胶印机等;在技术层面,国内与国外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独立驱动技术、印刷效率、印刷质量、稳定可靠性、无侧规技术、连线冷烫印、连线检测等存在差距,以及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无故障运行、停机时间、过版纸数量、用工数量等方面;此外,高端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如独立驱动系统、变频驱动器、高速输纸机、印刷机三层偏心轴承、墨色遥控驱动伺服电机、气动元件等。

今天,全球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印刷包装市场受到网络媒体、电子媒体和移动媒体的强烈冲击,人们获得信息、知识和交流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颠覆性的创新加快了一些产业的发展和淘汰,印刷媒体呈现下降趋势已在所难免。印刷包装设备制造业同样受到下游产业下行压力的波及和当代数字技术的冲击,市场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产业规模至今还没有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十三五”时期,印刷包装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规划将成为2016年直至2025年的发展预测导向标,这个发展阶段就是印刷包装设备制造业的第三个发展阶段。

“十三五”时期印刷包装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目标

在新的发展时期,环境保护和绿色印刷包装设备的创新开发,将成为印刷包装业和印刷包装设备制造业发展的主旋律;数字化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传统印刷包装产品的印前、印刷和印后三阶段已被数字化技术所串联;网络化又将印刷包装产品从接单到交付与企业内部的流程相联接,形成整体的计算机管理和作业网络。总体来说,“十三五”时期,印刷包装设备制造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印刷设备环保化、印刷信息数字化、印刷手段智能化和印刷衔接联线化。

印刷设备环保化的发展目标是,积极推行免化学处理版材、无水胶印技术,节约水资源,解决污水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广泛采用水性油墨、植物油墨和UV油墨等新型环保油墨,减少VOCs的排放;推广柔性版印刷、变频调速技术、独立驱动技术、冷烫印技术、LED和LEC低能量烘干技术、循环经济技术等的应用,不仅可节约钢材、有色金属等资源,还可节约电力的消耗。

印刷信息数字化的发展目标是,大力发展数字化印刷装备制造,突破数字印刷机的发展瓶颈,创新研发数字印刷的关键技术,包括激光扫描、激光雕刻、激光制版和喷墨头,使国产数字印刷机在快速印刷、办公印刷、个性和短版印刷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另外,印刷信息数字化传递是印刷包装设备的创新点之一,设备必须设置可用于网络接收的数字化接口,从而实现从桌面系统、制版、印刷到后续加工的数字化传递,做到信息共享和网络传递,并形成有章可循的标准规范。数字化还贯穿印刷包装设备的整个制造过程,应进一步推进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其中包括数控机床、复合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床、柔性加工系统、计算机控制的立体库和与加工设备的数字联结等。

印刷手段智能化的发展目标是,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控技术和智能元器件,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以降低设备的人工成本和员工的劳动强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采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的繁重劳动(包括制造过程),甚至建设无人值守的生产车间,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印刷包装设备要实现自动换版、自动清洗、自动穿纸、自动上卷筒纸、自动套准、自动清廢、自动润滑和自动监控等功能,广泛采用智能化元件,包括数控系统(闭环、半闭环和开环)、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滚珠丝杠、智能传感器(包括温度、时间、压力、速度、位置、监测、故障、防护等传感装置)、谐波传动装置、目标监控装置、高速摄影装置、触摸屏、故障显示装置等。

印刷衔接联线化的发展目标是,从制版、印刷至印后加工的整个过程实现无缝连接,既包括印刷信息的软件连接,也包括印刷过程各阶段的硬件自动跟踪连接,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印刷周期、克服重复误差和数据重复输入。

印刷包装设备发展的总目标是:柔性版印刷机要在进一步降低版材和器材成本的基础上,扩大在新闻出版印刷、书刊出版印刷、包装印刷市场的应用,改变胶印设备应用市场独大的局面,增加绿色印刷的市场份额;数字印刷机的激光制版头、喷墨头的零部件制造要实现国产化,国产数字印刷机要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凹版印刷机除占领货币、有价证券和邮政印刷领域外,在软包装领域还应有较大的市场;此外,3D打印的关键技术也应在技术创新之列。

推动印刷包装设备制造业增长的措施

印刷包装产业在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以后,市场受到产能过剩和电子媒体的冲击,经济增长的压力不断增大,尤其是由于环境污染和落后的生产经营,在大城市已经处于被调整出局的境地。因此,印刷包装设备制造业在新时期的发展应该引入新的思维,加快技术升级的步伐。

一是加快低端设备制造和使用的淘汰,淘汰的对象包括老旧胶印机、“老虎嘴”模切机、直线和圆盘包本机等技术水平较低的单机,推广当代环保化、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设备,使设备与技术配备走向高端。

二是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印刷包装设备的出口规模。2014年,国内印刷包装设备制造业规模约300多亿元,海关统计进口额为21.86亿美元,进口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大于30%。虽然印刷包装设备出口额逐年增长,于2014年达到17.68亿美元的最高值,但出口产品仍属于中低档产品,出口数量是进口数量的数倍以上。以印刷机为例,2014年,进口约22.50万台、进口额14.51亿美元,出口约59.86万台、出口额仅10.89亿美元,技术含量和设备价值可见一斑。印刷包装设备制造业是一个规模不大的行业,然而其与信息产业紧紧相连,其发展与国计民生、国民素质、小康社会紧紧相连,因此提高印刷包装设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高数字化、智能化等核心技术的创新力度迫在眉睫。这应该引起国家有关部委和广大从业者的重视,进一步扩大印刷包装设备的出口规模。

三是提高绿色印刷设备、数字化设备、国内空白产品和基础零部件的资金投入力度,尤其应该投资解决数字化设备的核心技术难题,如激光制版、激光雕刻、激光扫描、喷墨头、独立驱动、墨色遥控及高端电器元件等相关零部件的国产化。

四是已经通过国际兼并进入技术高端领域的印刷包装设备制造企业,要利用技术转化的市场领先优势,在占领国内印刷包装设备市场的同时,加快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将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共同推向国际市场,带动整个行业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成为扩大出口规模的主力军。

电子设备制造业 篇12

这也难怪, 台湾信息电子制造技术在世界信息产业中一直占有很大优势;甚至直到现在, 台湾厂商不但代工制造了全球90%以上的笔记本电脑、25%的液晶电视和至少50%以上的液晶显视器, 而且在包括台式电脑、上网本、主机板、触控面板、电脑键盘、鼠标、网络设备等10多项信息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方面位居第一, 其信息产业综合实力多次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信息部 (EIU) 和商业软件联盟 (BSA) 共同发布的《全球信息产业竞争力》年度报告评为全球第二名 (第一名为美国) 。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 这项让台湾人引以为傲的“光环”却似乎开始褪色了。原因就是以前一直不被台湾厂商重视的中国大陆本土信息电子制造企业开始追了上来, 并在一些未来很有潜力的领域逐渐做大做强, 而原本身具优势的台湾厂商猛然发觉, 自己已经逐渐被“边缘化”, 正一步步走向衰退之路。

上一篇: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下一篇:具体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