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制造业

2024-08-30

电子商务制造业(共12篇)

电子商务制造业 篇1

1 制造业电子商务应用范围逐渐延伸

通过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 对制造型企业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意义:

1.1 降低交易成本

通过建立面向全球的采购寻源系统, 开展全球范围内的集中采购, 利用全球的供应商资源来降低采购成本, 有资料证明, 这至少能够降低5%的销售成本。

1.2 提高销售业绩

通过互联网与上下有的企业连接, 加快信息流转的速度和准确度, 及时了解上下游企业的生产、库存需求, 既能够获得及时供应, 又降低了库存产生的成本和风险。

1.3 加快产品推广

通过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平台向全球的上下游企业对企业自身、获得荣誉、技术力量、成功案例等进行全年365天不间断的宣传, 相比产品宣展会, 不但摆脱了推广的时空限制, 凭借多媒体技术展示产品, 还能够进一步获得大量相关的供求信息, 让访问者获得对企业更加全面、直观的认识, 同时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推广成本, 提高了推广速度, 增加了交易机会。

1.4 整合供应链

所谓供应链, 其实就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通过互联网络, 能够实现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之间的信息共享, 从而更快地获取信息, 降低信息的获取成本, 提高信息的流转速度, 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

1.5 开展电子交易

通过互联网开展电子交易能够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 有效促进与全球客户的即时沟通, 有报告显示, 通过互联网开展调子销售的成本仅为传统销售成本的20%-30%, 通过互联网络, 采购商能够获得更低的采购价格和更多的产品选择, 而制造商、销售商则能够提高销售效率, 并通过降低销售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

2 国际制造业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在国际制造领域, 凭借良好的品牌、客户资源、市场渠道和资金优势, 较早触网并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2.1 美国通用

美国通用集团自从2001年就运用了电子商务, 通过互联网, 通用获得了下列成果:

· 通过在线采购系统, GE在一年中节省6亿美元;

· 20个主要业务部门通过运用电子商务提高的生产效率创造了约10亿美元的利润;

· 电子商务的销售额去年占到了公司总收入1300亿美元的10%, 这些交易中有55%来自互联网;

· 通用电气家电部的几乎所有产品的销售都是通过因特网来实现的。通过电话订购与通过网络订购的费用差别是5美元比20美分。

2.2 美国福特汽车

福特汽车公司在Oracle公司的帮助下, 成功地将核心业务系统延伸到电子商务领域, 使供应链直接延伸到消费者, 缩短福特公司的市场响应时间, 迅速把握商机, 不断巩固竞争优势。

· 将其遍及全球的3, 000多个供应商价值达800亿美元的年度采购交易以及在这个供应链中延伸的3, 000亿美元年度交易量全部迁移到Internet上。

· 通过高效率集成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 有效地降低了整个公司的采购成本, 每年在采购和服务提供方面即可节约高达5, 000亿美元的费用。

3 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对我国制造业的重要性

我国制造业, 特别是大型制造行业, 例如船舶、汽车、航天等, 均为国有控股型集团企业, 由于国有制造行业的特殊性, 对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有较高的要求。国家各部委分别制订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规定”、“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央企业网站绩效评估办法等”, 要求各国有制造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的同时注重电子商务信息系统, 特别是互联网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

同时, 对制造行业企业来说, 应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 能够获得更多的产品供应商和采购商, 从而获得更低的采购价格及销售利润。

因此, 从国家和企业的角度出发, 为了避免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必须重视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

4 如何建设安全的制造业电子商务信息系统

4.1 通过统一的企业IDC接入互联网络

目前, 在一些大型国有控股的制造型企业中, 由于前期缺乏对互联网络的统筹建设, 各所属企业网站均由不同层次的ICP/ISP提供, 形成了访问速度不稳定, 存在安全漏洞, 信息共享困难, 不能达到国家要求必须达到的标准等诸多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 有必要由集团公司组织建立企业IDC中心, 统一为所属企业提供互联网络接入服务, 在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达到国家标准的同时, 还能够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等手段, 实现线路租用及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 避免在相关硬件设备和网络设备上的重复投资。

4.2 机房建设

机房设备大多为重要的服务器和交换机设备组成, 如果机房的环境条件不能满足设备的使用要求, 就会降低计算机的可靠性, 加速元器件及材料的老化, 缩短机器的使用寿命, 甚至出现重要数据的丢失等现象。为了保证机器设备稳定可靠的运行, 机房环境必须满足计算机等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屏蔽、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接地和安全保卫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必须满足机房工作人员的卫生环境要求和对外的形象要求。

机房建设要满足配电、空调通风、接地、环保、消防、防噪音、防潮、防鼠、楼板承重等要求。

机房装修主要包括地板、墙壁、天花装修和隔断、金属门窗建设、以及必要时对原有建筑装饰物体的拆除等方面的内容。

装修色彩宜以金属色、白色为主。白色为基本色, 金属色为点缀色。机房的装饰设计和施工必须满足机房的洁净度和特殊介质的存放要求, 应选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防火性能好、变形小的材料。

4.3 结构组成

4.4 设备部署

4.4.1 在物理布置方面

· 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

· 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

· 在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渡区域;

· 重要区域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 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 对机房设置监控报警系统;

· 防雷击, 防止感应雷;

· 防静电、防火、防水防潮;

·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有对关键设备和磁介质实施电磁屏蔽。

4.4.2 在安全策略方面

· 要求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 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 要求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 控制粒度为端口级;

· 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 实现对应用层HTTP、FTP、TELNET、SMTP、POP3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

· 在会话处于非活跃一定时间或会话结束后终止网络连接;

· 限制网络最大流量数及网络连接数;

· 重要网段应采取技术手段防止地址欺骗;

· 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 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 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

· 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

· 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 准确定出位置, 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 要求部署IDS系统;

· 对于系统相关的网络设备的管理上也有要求, 这方面主要以采用网络设备的安全加固和管理员用户的统一管理实现:

(1) 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2) 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

(3) 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应唯一;

(4) 主要网络设备应对同一用户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

(5) 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 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6)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 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

(7) 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 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8) 应实现设备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

4.5 开展服务器测评

所谓服务器评测, 即是使用专业的软件和工具对服务器的工作能力和协调性进行测试, 进而提供优化、维护建议, 可行性报告和承载能力建议。实施服务器评测体系, 能够帮助网站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网站存在的各种问题, 分析这些问题可能带来的后果, 避免因为突发故障而带来的损失。因此, 实施服务器评测体系是非常必要并且有利于网站和网站的各种不同工作人员的。

4.6 强化组织管理

强化管理是电子商务安全的重要保证管理有助于加强用户意识让用户明确信息是有价值的资产。其次确定谁有权访问系统的哪些部分不能访问哪些部分确定有哪些资源可用来保护这些资产。最后要提供资源保证来开发或购买实现企业安全策略所需的软硬件和物理防护措施。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安全性的挑战会越来越激烈因此安全策略应进行适时的调整。强化管理还要不断完善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特别是对口令的设置严禁使用易猜测口令。企业要经常更换账号口令因为, 再安全的口令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变得不安全。企业不要保留旧的账号即时封锁临时不用的账号等。

4.7 改变安全意识

(1) 辩证地看待电子商务的安全环境。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要想在因特网上实现绝对安全是不可能的。

(2) 电子商务的安全是能够做到的。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安全威胁并采取必要的技术防范措施借助法律的手段强化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实现电子商务的安全环境。

(3) 树立诚信理念。

5 总述

与零售行业不同, 制造业发展电子商务, 需要立足于业务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需求, 才能够真正为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然而, 为保障企业的商业秘密, 必须注重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

电子商务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诸多方面, 只有将多种措施密切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其安全性, 保证制造业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昱衡, 赵立响.建立基于环境的电子商务安全体系[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5) .

[2]任昱衡.GCIE服务器评测体系的国内应用现状及替代设计[J].中国学术亚洲版, 2007, (8) .

电子商务制造业 篇2

制造型企业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能够在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上通过信息搜寻、在线交易、网上支付等手段顺利解决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问题,但是实体的物流问题却成为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电子商务的出现引领了世界经济领域的一场变革,而供应链物流作为一种新的物流实现模式,已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文章在研究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物流的理论基础上,着重研究了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物流在制造型企业中的运用与发展,以及在两者互相作用下构建的企业物流系统模式。

当今的世界在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上的飞速发展以及因特网(Internet)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普及,使得任何一个商业组织都必须改变自己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来适应这种全球性的变化,而电子商务(E-commerce)的出现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全球性的变化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也正是电子商务的出现引领了世界经济领域的一场变革。

所谓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过程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相对于传统的贸易方式,电子商务具有交易范围广、交易成本低、成交速度快、信息量大、全球化趋势明显等特点。为了在新的世纪中能够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越来越多的制造型企业也开始涉足电子商务,一般来说,在制造型企业的电子商务中包含了信息共享、交易谈判、交易实施、售后服务等四个步骤,分别对应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然而,制造型企业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能够在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上通过信息搜寻、在线交易、网上支付等手段顺利解决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问题,但是实体的物流问题却成为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制造型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的最终目的是为客户提供优质、便捷、低价的服务,却因为物流发展的滞后,无法使电子商务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现代物流是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促进制造型企业顺利发展的关键。由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兴起以及供应链与物流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供应链物流的发展,使制造型企业能够在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物流的共同作用下成功发展。

供应链物流概述

1.物流的发展演化及供应链物流的兴起。

物流的由来应该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自从人类有了商业贸易以后就有了物流活动,古老的丝绸之路,明代郑和七下大西洋都是物流发展的见证,但人类真正意义上对物流的研究还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事情。1935年,美国营销协会最早对物流的定义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从生产地到销售点流动过程中的种种活动。这标志着物流走向近现代的开始,也是人类第一次把视线从生产转向物流。

现代物流经过企业家和工程师的不断研究和实践,先后经历了生产线物流、企业内物流、企业间物流和供应链物流四次有代表性的发展演化。

现在的物流正是供应链物流在制造型企业中蓬勃发展的物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供应链物流与电子商务的有效整合,将会给人类社会以及制造型企业带来更加自动化、信息化、社会化、现代化和更高效率的物流系统。

2.供应链物流的内涵。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和整合物流的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以及价值链思想和价值增值的重点从生产过程转移到物流过程成为企业竞争性分析与战略的工具,使得供应链开始流行并成为企业间竞争的关键因素。

对于供应链通常的认为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这不仅是连接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更是一条增值链,使企业能够在供应链的整个过程都享受到供应链带来的收益。

而供应链物流是指在供应链管理思想下的物流,更是在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供应链与物流密切相关,物流解决了整个供应链中物的流动问题,而供应链解决了物是如何流动的问题,将供应链应用于物流中可使管理协调、统一,形成连锁的良好反应,也因为供应链物流涉及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资源集成整合,所以又叫做企业外部一体化。

3.我国物流的现状和供应链物流在我国发展的展望。

我国物流的现状不容乐观,因为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总体水平偏低,与制造型企业实现电子商务所要求的高效率、低成本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1)库存大、周转慢;(2)物流观念落后,物流设施、设备状况比较差;(3)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率低,缺乏具有现代物流技术的人才。而供应链物流具有敏捷性、合作性、柔性、高满意度等特点,如果运用供应链物流技术对我国的物流进行改造,能够有望改善我国物流落后的现状,并且供应链的发展与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相辅相成,这也将成为带动我国制造型企业顺利发展的双驾马车。

供应链物流对我国制造型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促进

利用供应链物流能够有效地改善我国物流落后的现状,也能够对我国制造型企业正在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带来积极的作用:

1.供应链物流能够加快制造型企业电子商务的反应速度。

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动力,也是电子商务相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的优势。依靠我国传统的物流模式无法使产品迅速的到达最终用户手中,快速反应能力只能在理论中体现,无法在实际中得到落实和发挥电子商务在我国制造型企业的作用。所以制造型企业建立的电子商务网站只有通过高度集成化的供应链物流,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简化物流过程,提高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才能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作出及时反应,以最快的速度把顾客需要的产品送到用户手中,以保证电子商务物流的通畅。

2.供应链物流可以降低制造型企业电子商务的成本。

目前,制造型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意味着企业将与更多不同类型的客户打交道,将满足客户更多不同的需求,多批次、少批量的订货和适时适地的配送以及提供给客户高水平、差异化的服务,但都会使得物流的成本上升,而为了保证随时随地能够给客户提供所需的产品,又必然导致库存费用的上升,那么为了避免物流成本的上升,把物流成本以至产品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就需要用供应链物流思想把企业的物流过程进行改造。因为供应链的实质就是一个价值链的增值过程,而物流价值(采购和分销之和)更占据了整个供应链价值的一半以上,通过供应链物流可以有效创造用户价值,降低用户成本。

3.供应链物流可以提高制造型企业电子商务的服务质量,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现代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要求制造型企业的电子商务能够快速传递和反馈市场信息,不断沟通生产和消费的联系,给客户提供优质优价的产品,及时把客户需要的产品适时适地地送到客户的手中,提高客户满意度。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求制造型企业的物流能够做到及时交货,提高交货可靠性,加快响应速度,降低运输库存费用。因此,只有在企业中建立敏捷高效的供应链物流,对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集成,才能有效提高制造型企业电子商务的服务质量,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制造型企业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物流的影响

1.制造型企业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物流信息化的影响。

制造型企业为了让供应链物流与企业所建立的电子商务平台能够实现无缝衔接,通过条码、语音、射频(RFID)识别装置,自动分拣选取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球信息系统(GIS),智能交通系统(ITS)等物流作业自动化、信息化技术,达到物流信息搜寻的数据库化、条码化,信息处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传递的无纸化、标准化、实时化,使信息化真正在物流运动中得以广泛应用,从而提高制造型企业供应链物流的效率,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经营决策能力。

2.制造型企业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物流网络化的影响。

在制造型企业中,供应链物流依托建立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商业增值网(VAN)、电子订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EDI)、互联网等信息交流技术和工具,以信息在网络中的传递驱动产品在空间的运动,并且同各个合作企业形成日益网络化的合作形式,则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通过网络这一虚拟平台打造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可以说,以网络为平台,电子商务为手段的信息环境建设对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起着很好的控制和主导作用。

制造型企业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物流模式

1.制造型企业自建物流配送系统的供应链物流模式。

自建供应链物流配送系统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大,资金雄厚,物流在整体业务中战略地位重要,物流成本所占比重大,对物流的服务要求比较高的制造型企业。按照现代化、自动化要求设计自建的供应链物流配送系统与企业电子商务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优越性,在对经营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配货和送货路线,节省人工成本,有效减少存货积压,提高资金利用率。例如青岛海尔集团在海尔国际化战略指引下,实施物流重组,使物流能力成为海尔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价值服务的战略目标。通过“一流三网”模式自建供应链物流系统。“一流”是订单信息流,这是海尔物流的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全球用户资源网、计算机信息网。“三网”同步运作,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是我国制造型企业对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物流模式相结合的最好理解。

2.制造型企业之间或与其供应商,分销商共建物流配送系统的供应链物流模式。

如果企业规模较小,资金缺乏,物流量不大,自建物流配送系统不经济,可以在制订统一标准的基础上与其它有相同需求的企业共建物流配送系统,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信息沟通,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实现物流配送共同化、物流资源利用共同化、物流设备设施利用共同化和物流管理共同化。

3.采用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3PL)是一种实现供应链物流集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通过协调企业间的物流运输和提供后勤服务,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的物流企业。这样可以使得制造型企业能够把主要资源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并且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时交流信息。因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化物流管理能够充分提高供应链物流的效率,减少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这是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的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物流模式。

4.制造型企业自建与利用第三方物流相结合的供应链物流模式。

制造型企业在业务频繁,物流量大的地区可以自建供应链物流系统,而在其他地区利用第三方物流,这是根据利益最大化原理做出的选择,例如DELL电脑集团。

5.采用第四方物流的供应链物流模式。

第四方物流(4PL)实质上是供应链的集成者,它被认为是集合并管理自身组织和附加服务供应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更经济的方式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主要通过合同管理和指导多个第三方物流的活动。制造型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把物流外包给第四方物流供应商,可以充分利用第四方物流的整合能力,把客户需要、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信息技术供应商、业务资源和业务流程集合起来,实现提高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对于我国来说第四方物流虽然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但随着我国在天津、深圳等地的物流园区实践,相信第四方物流的兴起应该为时不远。

结束语

谨防地产炸伤电子制造业 篇3

房地产价格的爆涨带来的暴利把众多电子制造业企业引入这个行业,好像是正在读书的孩子打起了赚钱的麻将。是边打麻将边上学,还是打完麻将再上学,一时间行业议论纷纷。

房地产业实际上是个繁荣景气周期非常短的一个行业,与其说它是一种制造业,不如说是一种金融业的衍生行业,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一定区域内的产业,很难实现产业的全球化扩张,因此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战略产业中都没有房地产的影子。国家的经济竞争实际上是国家产业之间的竞争,而这种产业的竞争则是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如果一国创造不了铺遍全球产品的诸多产业,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不可能强大。

中国电子制造业是目前中国竞争力最强的产业,它现在要做的就是打造自己的产品竞争力并把产品铺遍全球,从实际的产业状况看我们的产业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没有正确的战略导向做指引的话,我们的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将受到阻碍。

我们企业进入房地产的方式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海尔版的地产进入战略,海尔其实是在用电子制造业创造的正向现金流寻找套利的出口,这个举动标志着中国电子制造业的赢利模式从单纯的产品利差中跳离出来,开始用制造业创造出的第二个产品——“滞留资金”在赢利,健康的产融互动已经开始,我们的电子制造业的种子企业开始进入到一个境界更为高远的发展时期;第二种类型则是赌博型的,这种类型的企业实际上是把仅有的企业周转资金投资在房地产行业来套利,这与在股市上打新股是一种类型的,风险巨大。

任何国家的任何企业的全球化扩张必须需要巨量的资金做支持,因为全球拓展背后是工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必须在巨量资金的持续支持下,中国电子业的种子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才可能获得持续稳定的支撑。

中国最优秀的电子企业正处在国际化的关键时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之后这类企业给中国制造业留下的本质资产实际上是产业的组织能力,在控制产业的技术能力的发展上我们与发达国家的企业还有很大差距,而这一点是一国工业体系取得关键性突破的关键环节,除此之外,我们的种子企业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开始了全球性的投资,计划在全球获得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优势。

中国电子企业中种子企业的国际化不是用多少数量的资金来衡量,必须应该有合理的融资渠道做稳定的支持,这是关键,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企业的正确发展战略遇到了战略误导:海外的扩张必然亏损,中国企业的能力难以进行持续的全球化拓展。其实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任何一个成长期的工业体系在全球市场上崭露头角之前都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没有大规模资金捆绑的全球化运动根本是不可能的。

电子商务制造业 篇4

1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现状

1.1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体制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断趋于成熟, 整体规模和影响力逐年提高, 带动了辽宁省的经济发展。2009年, 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已达8000多户, 比2008年同期净增2000多户。2012年底, 全省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87.52亿元, 比上年增长18.9%,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30.1%。其中, 增长幅度最大的是通用设备制造业, 达到了21.6%, 其次是专用设备制造业, 增加值增长18.0%, 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共增长43.6%, 也占了较大比重。

1.2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对外贸易情况

资料来源:2010~2012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总体来看, 辽宁装备制造业贸易增长速度放缓。近年来, 装备制造业产品进出口总额虽不断增长, 但增长的速度逐年下降, 2012年, 出口增长率已下降为13.8% (见表1) 。而装备制造业在全省各行业的出口比重并无太大变化, 2012年占全省对外贸易的44.3%, 仍占总出口的较大比重 (见图1) , 是辽宁省对外贸易的支柱产业。

2 辽宁装备制造业构建电子商务网站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行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 都必须顺应经济市场的大环境, 目前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得线上交易量与日俱增。辽宁装备制造业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顺应当前形势, 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 建立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电子商务系统。其中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构建一个电子商务网站、适合于自身特点的电子商务网站, 将电子化交易方式与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相结合, 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业作为该省主导产业的优势。通过电子商务网站企业的交易流程得到了简化。

第一, 改善传统的采购模式。在传统贸易模式下, 企业链存在诸多问题, 如采购成本高、存货多、库存周转期长、信息不畅通等, 这些都是厂商难以解决的问题。而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善了很多方面, 电子商务网站将供应方融合成一个整体, 降低采购成本, 减少中间库存, 缩短库存周转期, 提高服务水平, 最重要的是能够保持信息畅通。

第二, 改变传统的营销方式。企业营销的内容包括企业整体形象建设、企业产品推广、信息收集反馈、客户服务等。企业传统的营销方式具有信息传播不对称、沟通方式单一、带有强迫性等特点, 而且往往花费巨大、效果不佳。而电子商务网站是建立在会员制基础上的, 其营销具有全球性、开放性等优点, 能提高营销效率、开拓销售空间、保持信息畅通等, 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营销成本,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 提升客户服务功能。档案管理和交易管理是传统企业的客户管理方式, 传统客服是被动的, 客户没有问题, 就不需要有客服, 而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客户关系管理则是主动的;在传统客户服务观念下, 缺乏与客户的联络、沟通, 而客户关系管理不但要在客户抱怨阶段就试图化解客户的不满与失望, 更要在不断的联系中创造客户对新产品的期望;传统客服与营销是分开的, 而以客户关系管理观念建立的客服中心, 通过网络、电话等低成本操作, 本身就成为公司的市调中心、新产品的开发中心和试卖点, 与前端行销和客户形成合作无间的三角回路。

3 辽宁装备制造业电子商务网站的类型分析

3.1 电子商务网站类型的选择

电子商务涵盖的范围很广, 电子商务网站种类众多, 可以根据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交易对象等进行分类。本文按照网站面向对象的专业性将电子商务网站划分为两种:垂直型电子商务和水平型电子商务。

不同于水平型网站, 垂直型电子商务网站专攻一个特定的领域, 而且涉及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 力求做到极致。向用户和潜在用户提供有关这方面的全部信息, 而领域之外的信息并不收集。这种服务方式会吸引大量对该领域有兴趣的潜在客户, 并通过及时更新信息最终使潜在客户成为长久的客户。这是垂直型电子商务网站突出的优点。

国内外有很多垂直型网站成功运行的例子, 这里以中国化工网为例。中国化工网是中国第一家化工行业门户网站。其创建于1997年, 专注于化工设备产品交易, 免费提供供求信息发布平台, 免费展示最新最全化工行业供求信息, 积累了强大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庞大的服务体系, 逐步确定了在行业中的权威地位。相关数据显示, 2007年中国化工网以1.6%的市场份额占据中国B2B电子商务平台的第七位, 而在垂直类B2B网站中位于第二位, 仅次于海虹医药网。

通过上述的分析, 可以看出垂直型电子商务适合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能够充分体现装备制造业的集群优势, 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

3.2 建立垂直型电子商务网站应注意的问题

(1) 关注行业特点。建立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垂直型门户网站, 可以适时地推出产品的最新信息和一些售后增值等服务。这样能很好地建立上下游的合作关系, 既满足了上游厂商的对产品信息的需要, 又为最终用户提供了超值服务, 已经成为厂商们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2) 关注用户需求。任何网站的产生, 都是为了迎合客户的需求, 垂直型网站的建立更是如此。目前客户对感兴趣的领域并不是一无所知, 而是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知识, 那么如何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及迎合潜在客户的需求, 成为各网站发展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在提供基础信息之外, 更要加强客户服务的专业化程度, 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时刻秉承着“客户就是上帝”的观念,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处于有利地位。

(3) 关注互联网业的发展。如今呈现出传统门户网站与各垂直型网站瓜分经济市场的局面。三大传统门户网站都在原先的基础上, 以各自的方式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新浪坚持自主开发, 搜狐收购专业网站, 网易则请别人代管专业板块。各垂直型网站也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4 结语

电子商务时代已经到来, 并且会逐渐在贸易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省的传统产业, 更是经济支柱产业, 本文建议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应在对外贸易中大力开展电子商务, 并构建垂直型行业网站, 为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辽宁省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R].2011.

电子商务制造业 篇5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体系,《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我部确定编制的17项行业规划之一。《规划》含《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二五”规划》、《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十二五”规划》、《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十二五”规划》三个子规划。

一、规划编制依据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调结构、转方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攻坚时期。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及《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编制《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编制过程

《规划》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集中相关部委、地方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专家、重点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多方智慧形成的。在《规划》研究起草阶段,规划编制组根据成员单位的任务分工,先期完成了对影响产业发展若干重点问题的系列研究,客观总结了“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的状况,并就“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面临形势、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各行业发展重点、保障措施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编制组组织了相关专题调研,通过各种形式就规划内容多次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和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规划》还特别注重加强与《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及相关国家级专项规划的衔接,既突出了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特点,也保证了主要观点、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与上位规划的一致。《规划》的编制,充分反映了产业各方面的意见,凝聚了行业的共识,有利于发挥引导作用,共同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

三、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由发展回顾、面临的形势、发展思路和目标、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保障措施五部分组成。

(一)发展回顾部分

回顾部分从“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发展效应明显”、“支撑引领作用愈益凸显”五个方面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总体上,产业抓住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实现了稳步增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同时,《规划》也总结概括了产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包括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仍处价值链中低端、加工贸易比重高、研发投入强度低、资源配置较分散、产业政策环境亟待完善。这些问题和矛盾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由大变强,需要在“十二五”时期着力解决。

(二)面临的形势部分

“十二五”既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由大变强的攻坚时期。《规划》基于这一定位,主要从技术演进趋势和内外部环境分析了“十二五”期间产业面临的形势。概括而言:电子信息产业仍是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融合创新推动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工业转型升级催生新的产业增长点、国内外市场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部分

1、发展思路

根据《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总体部署,结合电子信息制造业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规划》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创新引领、应用驱动、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突破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军民结合,统筹内外需市场,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产业由大变强,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发展目标

为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提出的“增强电子信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总要求,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期间,需要在以下方面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提出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2015年超过10万亿元;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2%。规模指标考虑了电子信息制造业各行业规划提出的发展预期,并做了测算和调整。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销售收入增速,体现增长质量的提升。同时,从战略性新兴领域发展、贸易结构改善、大型骨干企业发展、区域集聚和区域结构调整、促进军民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的相关指标。

——产业创新发展方面。从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提出目标。同时,为了突出集成电路及面板在产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提出几项行业发展指标。

——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从提升重点产品节能效率、降低资源消耗、预防和控制有毒有害物质使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等方面提出目标。这一类目标的提出体现了产业实现绿色发展的要求。

(四)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部分

1、总体考虑

主要任务是对产业发展思路的承接,是完成发展目标、增强电子信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完成的综合性工作,是相对宏观的内容,是推进具体任务的思路和方向。

发展重点是按照产业不同门类和领域进行划分,根据各自特点明确“十二五”时期具体发展方向和行动计划,体现了对行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为了进一步增强《规划》的指导作用,在发展重点中设置了三个专栏,表现为国家推动的重大工程和重大战略,是落实《规划》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的工作重点和具体行动计划。

2、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需要综合考虑国家总体战略部署及产业自身发展需求,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去谋划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所需完成的任务。主要包括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领域、构建产业合理分工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统筹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推进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八个方面,这些都是产业“十二五”时期需要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

3、发展重点和专栏

结合主要任务,《规划》立足产业链各环节,从行业的角度提出发展重点,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数字视听、集成电路、关键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新型显示器件、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发光二极管、太阳能光伏、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这部分内容是《规划》发展思路、主要任务在各行业领域的落实,具体指出了行业发展的方向。

三个专栏分别是“整机价值链提升工程”、“基础电子产业跃升工程”、“重点应用电子产品”,明确了这三大工程的主要突破方向,以及需要国家着力推动的重大事项,以强化国家意志,突出体现政府的引导力和推动力。

——整机价值链提升工程。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多种路径提升整机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包括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品牌建设三个方面,涉及到计算机、视听产品、通信终端等领域。

——基础电子产业跃升工程。主要目标在于形成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结构优化、配套完整的基础电子产业体系,涉及到集成电路、关键电子元器件和材料、新型平板显示领域、发光二极管(LED)、太阳能光伏等领域。

——重点应用电子产品。主要目标在于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两化深度融合,针对一批量大面广、带动性强的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努力实现产业化,形成产业新的增长点,涉及到机床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电力电子、航空电子、船舶电子等领域。

(五)保障措施部分

作为《规划》实施的保障,包括政策法规、财政投入、产业布局、产业组织、知识产权及标准、人才队伍建设等六方面措施,主要考虑如下因素:一是产业发展政策需进一步完善,从而为产业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市场环境;二是产业发展亟待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需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加资金融通渠道;三是改善产业区域结构,发挥优势区域的带动作用,加强对产业转移的引导;四是推动产业链整合,对企业兼并重组加强支持和引导,提高国内优势企业竞争力;五是着重强调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这是产业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重要的行业管理手段;六是产业发展正处于攻坚期,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需要实施相应的人才战略。

四、关于子规划

为体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动结构调整、实现创新发展,选择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电子专用设备仪器、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三个领域制定子规划,作为《规划》的组成部分,进一步细化对行业的指导。

(一)《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二五”规划》

规划突出了创新主导价值提升,提高产业竞争力,大力推进市场前景广、带动作用强、发展基础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以推动产业升级、加强科技创新、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主要任务,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目标明确了发展重点,并根据行业特点提出了推进节能环保、建设产品质量安全机制等保障措施。

(二)《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十二五”规划》

规划突出了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发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产品,扶植一批重点企业的思路。明确以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新型元器件生产设备,通信与网络、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数字电视测试仪器为发展重点,并根据行业特点提出了提升产品可靠性、推动技术应用扩展等针对性保障措施。

(三)《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十二五”规划》

规划突出了打造完整的技术链和产业链,以应用促进产业发展,以整机带动芯片和关键元器件发展,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思路,强调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原则,从数字电视终端设备、数字广播电视前端设备、数字家庭设备、音响光盘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和应用服务平台等六大领域提出具体发展重点,并根据行业特点提出了加强应用示范、海外推广自主标准等针对性保障措施。

五、推动规划实施

制定《规划》是产业各方面认识现状、分析问题、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规划》的关键在落实。《规划》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落实规划须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从中央层面讲,需要推动各部门加强沟通与协作,建立工作机制,协调政策、资金等各方面资源投入到对规划的落实之中,以形成工作合力。从地方层面讲,要围绕规划确定的任务和重点,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加强与中央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努力争取地方的支持,协调和引导地方各部门资源投入,扶持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产业,切实维护和激发重点企业的生产和创新能力。

第二,落实规划要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立足当前,要求我们必须抓紧落实各项已有的产业政策,加快启动有关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稳定海外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保持产业平稳发展势头。谋划长远,要求我们严格把握政策和投资导向,突出重点,科学确定投资方向,集中资源重点支持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项目,发挥产业已有优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产业由大变强。

第三,落实规划要紧紧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三个核心

要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提升创新成果产业化效率。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重大工程为抓手,协调各方面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业链配套,以整机需求为导向,着力突破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关键电子元器件和材料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要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推动集成电路、通信、新型显示器件等行业的创新发展,引导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发展和形成一批创新能力突出、品牌知名度高、国际竞争力强的跨国大公司,提高产业集中度;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共同构建合理分工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行业性组织的作用。要把技术改造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企业技术改造长效机制,提升企业效率效益。

电子商务制造业 篇6

本报讯(记者 汤浔芳)3月18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了《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10年春季报告》。

报告指出,今年1~2月,电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3%,出口交货值增长27.8%,生产和出口已经开始稳步回升。今年出口形势可望继续有所好转,预计全年电子制造业生产增速可达10%左右。

报告还指出,由于外贸依存度高,电子制造业在工业各大门类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为明显。2009年,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8%的电子工业增速为5.3%,低于全部工业5.7个百分点; 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5.5%,降幅小于全部工业4.6个百分点。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和今后的重大战略任务。2010年,要在巩固回升向好基础的同时,把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电子制造业目标成本管理研究 篇7

一、电子制造业目标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目标成本管理缺乏应变性

过去的目标成本管理一般只就企业内部价值链进行分析而很少剖析企业外部的价值链,往往对生产环节的目标成本过度重视却忽略了经营、销售等侧面的目标成本,这样就会让目标成本管理里外脱节,缺失一定的应变性。在这个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时代,不断进行产量的扩大不一定就是胜利者,要做到制订准确的竞争策略,掌握竞争的命脉,并且能够全力以赴采取行动,才会是最终赢家。当企业降低成本的速度大大低于市场售价下滑的速度时,也许这个企业就会是市场上下一轮的被淘汰者。

2. 传统粗放型的目标成本管理变得落后

我国国内的企业,在目标成本管理上随处存在着粗放的现象。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考虑的都是显而易见的成本,没有思索到潜在成本;突出了有关财务方面的信息,却忽略了不是财务方面的信息。但是成本的形成更多的是由于管理上的粗糙或者不科学等造成的铺张与损害即为隐含成本而不单单是劳务或材料等显而易见的成本。怎样去认识这些潜在的隐含成本,找出提高成本的最终因素,并加以祛除是我国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正面对的严峻问题。成本的动因会直接对产品的最终成本产生影响,如果不将以往的成本动因分析进行变革将使目标成本管理出现全盘皆输的场面。

3. 资源配置不够优化

作为人们的必需品而言,资源总是表现出一定的稀缺属性,继而要求人们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上进行优化配置,争取使用极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合适的商品和服务,继而取得最优的效益。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个企业甚至于每个个人的发展的成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正常来说,若资源可以得到相对合理的配置,经济效益就明显提高,经济也可能充满活力;不然,经济效益就明显下降,成本也就相对升高。

4. 目标成本管理缺少人性化因素

在我国众多企业之中,施行目标成本管理其实在制度表层上来看,也看不出来太大的问题,可是对员工的感情和主观能动性方面因素思虑的很少,大多员工在工作中总是被动接收,缺乏尊重,缺失建议的诉求,没有岗位创新,继而没有做到员工积极性的提高。事实上,员工在企业生产及每个环节之中都是可以起到主导带头作用的,只有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的业绩才可以做到真正提升。企业生产中员工缺失积极性,会导致每个环节的生产成本明显升高,继而直接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二、解决措施

1. 树立新的目标成本管理理念

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起忧患意识与竞争意识,正视现实,走进市场,以客户需求作为出发点,在产品的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满足客户的需求,才可以做到占领整个市场,使市场份额比重增加。但是,价格作为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取决于产品成本花销的高低。所以,我们一定要准确认知成本和价格、成本和市场之间存在的关系,做到准确协调生产和经营的关系,对准市场,立足企业内部,进行科学治理。在目标成本管理方面主要是持之以恒地将市场须求作为基本出发点,以满足顾客需要为起点由后向前按步骤推移进行生产任务的安排,每个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都要做到与市场目标匹配挂钩,并且要求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紧密相联,按照需求生产,尽最大力度实现“零存货”,如此可达到最大限度削弱存货带来的资金成本与储存成本的损失。

2. 提高专业人员工作素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在此生产力的系统中,人才是最基本、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可以经过教育、学习、训练的方式提升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启发劳动者的智慧,为技术改革献上策略。企业的弱点之一即是缺乏大量的专业技术素质高的劳动者。在企业中,高级管理者整体学历较低,其中大多数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技能人员又不在产品开发前线岗位上,导致出现产品开发速度慢、产品档次低、科技成果不多的现象。同时,企业的整体开发技术能力也不是很高。技术人员的学历与技术水平不高,专业配置无法相适应,管理职能一般,工作效率不高,综合评价偏下。薪酬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依然存在分配不公的情形,岗位工资也无法真正起到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多干活不多拿钱,专业技术人员熟练和不熟练取得同等的工资。因而,确定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根本目标,是要树立一支高素质、合理组织、高度团结的员工团队,创造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促使优质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为企业的高速发展和效率运作提供保证。

3. 完善财务成本核算,加强企业目标成本管理

企业若想在新的环境下做到防备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必须全面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档次。首先,拓展财务管理上的内容。除去守旧的资金管理与财物管理之外,还应该向金融风险管理、税金管理、保险管理甚至于知识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管理领域拓宽。其次,变更财务管理方法。量化的财务管理方法理应取得更多的运用,如定量预测、滚动预算、风险决策和不确定性的决策等。再次,在防备运营风险时,应对可以提升效率的财务控制方法与涵盖人力资本、知识资本指标在内的财务分析方式等也应取得同样的重视。最后,改良财务管理手段。增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逐渐将网络财务与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相融合。

4. 加强成本管理的精细化

在强化预算方面,大部分电子制造公司采取的方法是自上而下、从下自上施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这就不仅包含了企业的战略目标预测,还包含了采购、销售、生产、人事、后勤等多个层次的预算,预算的范畴很广,有粗有细,员工都要参与预算,同时做到了解未来企业的规划与目标。以财务部为打头部门,充分发扬了财务部在预算管理范围中的专业分析精神,全面协助财务部门同其他部门间的工作任务配合,依据具体部门的指标指示,结合收益手段确保每一个责任主体在预算目标上取得一致意见,同时推进预算实现,强调预算是具备可操作性的,再把预算分解到每个部门进行落实,突出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在预算中起到的作用,树立了严格与模范的预算执行规章制度,对超出预算的部分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制度,做到增强预算执行的分析与考核工作,将预算的推行与绩效考核成绩相关联。

摘要:在电子制造行业,目标成本一般占比重份额超过30%,能否有效地管理目标成本,将直接影响电子制造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有效地管治目标成本对电子制造企业意义深远。中国电子制造公司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与国外大型电子公司日益激烈的竞争,因此,研究如何在电子制造行业设置目标成本模式,对于提升中国电子制造公司整体竞争力来说具有很大的实践应用价值。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新特点 篇8

“十二五”以来, 较以往十年相比,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态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初步总结, 有六大新特点。

一、产业增速:由高速进入了中速

2000年至2008年产业最高增速曾经超过30%, 平均增速在20%以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2009年产业增速异常低迷。2010年以来, 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增长速度逐步下降, 从高速降至中速, 并可能进入个位数。2010年产业增加值增速为16.9%, 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为15.9%、12.1%和11.3%。销售产值增速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 但降幅更猛, 从2010年的24.6%降至2013年11%。预计未来, 增加值增速和产值增速都有低于10%的可能。

二、产业发展动力之一:从出口导向到内外均衡

测算这几年内外销产值比例的变化, 在国家扩内需政策持续作用下, 电子信息产业内销保持快速增长。2009年,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内销产值2.13万亿元, 出口交货值2.89万亿元。2013年, 内销产值为4.54万亿元, 出口交货值4.85万亿元。内销产值比例从2009年的42%上升到2013年的48%, 提高6个百分点。粗略计算, 出口对内销基本是4:6到5:5, 2005年以前是3:7。这反应了产业发展动力已发生很大变化。

三、产业发展动力之二:主要依靠外资内外资比例变化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出主要依靠外资企业, 最高时曾经超过80%。这几年, 内资企业发展持续快于外资企业, 产值比例不断上升。2009年, 我国内资企业销售产值为1.34万亿元, 外商港澳台企业销售产值为3.68万亿元。2013年, 我国内资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09万亿元, 三资企业实现销售产值6.29万亿元。内资企业销售产值比重从2009年的27%上升到33%, 提高了6个百分点。

四、产业发展动力之三:区域贡献由东部独大到东中西部趋向平衡

从产业看, 2009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分别为2.3万亿元、1.87万亿元和4.52万亿元, 中部、西部对东部比例为5:4:91。2013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分别为1.02万亿元、7659亿元和7.6万亿元。中部、西部对东部比例为11:8:81。

从增速看, 2009年以来, 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增速差距略有缩小。2009年中部、西部地区产值分别增长24.1%、25.6%, 而东部地区销售产值同比仅增长1.5%。2013年,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中, 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销售产值增速分别为28.0%、28.9%和7.6%。中部、西部与东部的产值增速差距从2009年的22.6、24.1个百分点略降至2013年的20.4和21.3个百分点。

五、产业内部结构:传统整机业需求饱和逐步放缓, 新兴产业成为重要增长点

按电子信息制造业统计的九大子行业而言, 在10万亿元产值中, 超过万亿元的主要有电子计算机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元件制造业和电子器件制造业。2013年这4个行业产值分别为2.24万亿元、1.71万亿元、1.58万亿元和1.42万亿元, 占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23.9%、18.2%、16.8、15.1%。较2009年比, 行业比例发生的较大变化, 主要表现为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崛起。

2009年, 电子计算机制造业产值1.56万亿元, 占总产值的31.1%, 位居第一;电子元件制造业产值9160.2亿元, 占比18.2%, 位居第二;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8437.8亿元, 占16.8%, 位居第三;电子器件制造业产值6665.2亿元, 占13.3%, 位居第四;其他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10322.6亿元, 占20.6%。

但近几年, 彩电、计算机、手机三大整机的带动作用明显减弱。彩电经历平板电视替代显像管电视的快速增长后, 很快进入了饱和期;手机主要是智能手机近三年经历了高速增长, 今年以来也开始大幅放缓;计算机受平板电脑冲击, 去年开始大幅放缓, 出货量甚至负增长。相比这几个传统领域, 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平板显示等新兴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2013年, 半导体照明产业规模2600多亿元, 增长近30%;平板显示产业规模1000多亿元, 增长45%;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3200多亿元。

六、技术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到逐渐接近

相比做大规模, 提升技术水平是更艰难的任务。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 应该说全球排序, 站稳了第二梯队, 部分领域进入了第一梯队, 到2020年, 我们有信心大部分领域进入第一梯队。当前, 在一些技术领域创新发展的势头非常好。

集成电路:国产高性能计算CPU应用于“天河2号”计算机, 国产嵌入式CPU规模化商用, 国产SoC芯片销量过亿。

通信:3G之后, 通信设备研发制造水平逐渐赶上国际领先水平, 华为、中兴等大企业已经进入第一梯队, 通信终端, 海思、展讯4G手机核心芯片销量很快也将过亿, 以“中华酷联”以及小米为代表的品牌手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

计算机:联想计算机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二, 不同统计口径, 也有说已经位于第一。

平板显示及彩电:京东方、华星光电8.5代线产品良率快速提升, 国内液晶电视面板自给率达到37.5%。国产品牌电视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

太阳能光伏:我国技术和国际一流水平同步。

未来一个时期, 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时期。应以转型升级为主线, 坚持创新引领、应用驱动、融合发展, 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统筹国内外市场, 优化产业布局, 推动产业由大变强, 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信息化提供有力支撑。

摘要:“十二五”以来,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态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呈现出新的特点:产业增速由高速进入了中速;产业发展动力从出口导向到内外均衡, 由主要依靠外资到内外资比例变化, 区域贡献由东部独大到东中西部趋向平衡;产业内部结构从传统整机业需求饱和逐步放缓到新兴产业成为重要增长点;技术创新能力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到逐渐接近。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链探讨 篇9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产业链,结构,创新策略

0 引言

本文在了解当今电子信息产品研发技术的背景环境下, 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探讨产业链上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分析产业链上实现创新的有效措施, 为实现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参考资料。

1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在不断的优化, 产品研发的创新能力在不断加强。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和国际的发展水平相比,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综合实力不强, 高科技的含量不高, 电子信息产品所需的制造机械设备和核心技术多是从国外引进而来。产品的原创能力不强, 产业的创新机制不够健全,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原创核心技术能力不足。同时我国的电子产品行业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的巨大压力, 许多的国外电子产品进入我国市场, 缩小了我国电子产品的国内市场发展空间, 跨国企业的经济扩张给国内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国的部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合资企业独资化的趋势越来明显。

2 探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链的结构

产业链的构成主要由产业中不同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企业的不同特点而决定。分析研究产业链的结构, 是研究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链上的不同企业特征和创新产业发展策略的必经之路。

2.1 信息产业中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

从产品供给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将信息产业分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公用的信息平台经营产业、专用的信息设备产业等部分。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公用信息处理和专用信息处理提供硬件机械设备和信息服务, 而硬件机械设备又包括了公用信息处理的中间设备以及直接和消费者接触的终端需求产品。信息服务产业则是产业链上的延伸产业, 是为信息平台的运营提供信息服务和获取产品信息的一种产业。因此在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信息产业链上的关键产业。

2.2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的产业关系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以生产硬件设备为经营核心, 其生产厂商主要包括芯片、元器件的制造商、整机生产商、产品的分销商等。其中芯片、元器件的制造商是产业链上的上游产业, 整机生产商是中游产业, 产品的分销商是下游产业。在这一产业链上, 整机生产商是产业链的核心, 支配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最大限度的追求附加经济价值。产品的分销商可以通过产品的销售渠道掌握市场需求信息。

3 研究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链上的不同企业

通过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链的结构分析, 发现产业链上的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特征。

3.1 芯片、元器件生产商的特征

芯片、元器件生产企业具备产业垂直整合的能力, 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掌握相关的芯片和元器件研发技术。这些产业链的上游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的企业, 其生产的产品附加经济价值高。这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定优势, 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一般所投入的资金高达经济利润的40%左右。同时企业为了降低产品研发的投资风险, 会寻求战略合作伙伴, 为了产业一体化目标的实现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 企业会以并购的形式来增加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芯片、元器件生产企业具备制定行业标准以及保持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特点。

3.2 整机生产商的特点

整机生产商在产业链的中游位置, 是细分市场和实施差异化产品战略的结果, 整机生产商具备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 但是其附加经济价值不高。作为市场环境驱动条件下的企业, 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会造成成品多余浪费的情况。

3.3 产品分销商的特征

产品的分销企业可以利用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情况来掌握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因此这些企业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强, 运作能力强, 产业的附加价值高。

4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链的创新策略研究

4.1 生产观念的创新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链上的各个部分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特点, 但又存在着共性。我国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却处于低端地位。这就要求企业要创新生产观念, 树立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观念, 企业的经济发展必须要立足全球经济的发展实际情况, 站在全球化的角度部署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企业要正确认识全球的信息化, 借鉴国外信息化发展的实践经验, 加强和国外企业之间的友好合作, 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

4.2 生产方式的创新

企业要以节约企业成本为前提, 以经济的科学性发展为原则, 利用创新技术和创新方式为手段, 提高企业资源的生产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统筹兼顾社会发展、企业经济和生态环境, 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思想指导, 建立高效率的电子产品信息业产业链, 从而实现企业经济的高速增长。

4.3 企业发展战略的创新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要在企业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下, 有机结合信息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的优势, 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实现多方的盈利, 以此实现其他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链的优化整合。企业要在电子信息集群规模的支持下, 凭借自身的发展优势, 相互竞争、相互合作, 从而实现产业链的升级和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

5 结语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以制造产品为主的新兴产业。要实现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 必须要深刻认识产业链上的结构和各产业的特点, 产业链上的各企业要创新企业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 要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龚祝平.从产业链方面分析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发展[J].情报科学, 2010 (09) .

[2]张亚明;段晶.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链的创新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11 (01) .

[3]王志宏;许可.从产业链方面讨论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发展[J].技术经济, 2012 (01) .

电子商务制造业 篇10

1 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现状

近几年,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 已经成为了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2012年,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销售收入达11万多亿元, 比2011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的产量居占全球出售量的50%左右。同年, 我国的电子消费品进出口总额达1万多亿美元, 电子产品消费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这些数据表明, 我国是电子产品消费大国, 而电子产品不管是制造, 还是运行, 其耗电量都比较大, 所以, 电子信息产业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大。电子产品制造大多使用的是化学物质, 而化学物质一般对环境有较大的影响;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业平均每万元产值需要耗费0.05 t煤, 而一些发达国家只需要耗费0.03 t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发达国家的电子信息产业进入了低耗能、高产出时期, 而我国要想进一步发展, 就必须解决电子信息制造业能耗负增长的问题。

2 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结构不合理, 发展不平衡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以组装为主, 组装内容包括电子元器件、设备和整机生产等。这类产品的制造都是高耗能环节。其中, 电光源、电路板、液晶面屏和信息化学材料等的制作耗能均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 出现了严重的结构不合理情况, 制约着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 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

2.2 核心技术产业薄弱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能耗高、污染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掌握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 所以, 我们只能充当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商, 而且生产手段比较落后。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 小企业比较多, 它们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相对比较落后, 信息产品和服务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 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再加上核心技术一般掌握在发达国家, 因此, 从技术上来说我们就是受制于人的。

2.3 节能减排意识低

在节能减排方面,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受传统经营管理方式的影响, 对它并不重视, 一般只考虑眼前利益, 而忽略了长远发展。另外, 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方式是改革行业管理流程, 提高企业的团队意识和工作效率, 以此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 能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 我国企业节能减排意识也比较低, 在市场竞争中, 往往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而忽略了设备的节能问题, 对节能减排设备的投入比较少。

3 节能减排策略

3.1 优化产业结构, 减少耗能设备的应用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是要改变传统的产品制造结构形式, 优化、升级产品结构形式;大力发展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等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 积极开发低耗能产品, 淘汰低技术、高耗能设备和产品的使用。另外, 还要逐渐淘汰电子化学材料、电真空器件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陈旧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装置, 不断开发太阳能电池等新型无污染节能产品, 不断创新新技术和新工艺, 将电子产品能耗降到国家规定的水平, 提高信息产业的节能减排能力。

3.2 注重人才培养, 创新科学技术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核心技术薄弱, 处处受制于人, 是造成电子信息产业高耗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 在实际工作中, 一定要积极培养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鼓励产品技术创新, 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电子信息产业要想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必须以技术为核心, 以市场为导向, 不断创新技术, 并申请专利, 保护知识产权。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所以,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关键。技术水平的提高会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 提高企业的节能水平。

3.3 政府加大技术设备的投入

政府应该积极关注电子信息产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为其提供一定的政策倾斜措施, 具体包括以下2点: (1) 加大对支柱产业的资金投入, 推动企业再生项目的发展, 及时更新企业陈旧、落后的设备, 利用新型节能设备, 以便更好地实现节能效果。 (2) 积极推动企业产品的节能设计, 使生产的产品具有节能功能。此外, 在倡导节能减排工作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发展, 为环保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极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节能减排产业园。

3.4 实施数字能源计划, 推动信息产业节能降耗

大力支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实施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和电子炉窑改造工程, 在社会中发展专业能耗诊断服务, 发布标杆企业节能减排数值, 使企业能耗达标。建立电子工业节能技术中心, 实时发布节能产品和设备目录, 支持节能降耗技术创新, 开展电子信息产品绿色制造和生态设计试点。加强电子信息产业能效标识认证, 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大力推动电子信息节能减排的发展。

4 结束语

虽然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得比较快, 但是, 在发展过程中, 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不能忽略, 必须优化调整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 加强技术创新, 提高企业的节能减排意识, 鼓励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的发展, 适当淘汰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的生产设备, 推动绿色制造业的发展, 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的发展, 以保证我国经济能够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 存在较多问题, 而节能减排问题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厂家的技术设备落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 导致电子信息产业污染物排放超标, 严重污染了环境, 所以, 在这类产业中实行节能减排工作迫在眉睫。简要分析了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节能减排策略。

关键词:电子信息,制造业,节能减排,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刚.电子信息制造业节能减排意见将制定[J].硅谷, 2013 (11) :163.

[2]杨斌.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 (21) :73-74.

电子商务制造业 篇11

高燕表示,“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是“五通”,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本着这个目标和原则,中方要和东盟进一步加强在贸易投资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合作,把“一带一路”的建设在经贸领域落到实处。

一是要挖掘贸易新的增长点,相互扩大市场开放,深化海关、质检、电子商务和过境运输的全方位合作,重点要提高贸易便利化的水平。

二是要扩大双向投资的合作。在这方面要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引导中国的优势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到东盟国家去投资设厂,带动东盟国家的产业和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也鼓励中国企业能够积极地参与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东盟国家还要共建一批经贸合作园,同时也要稳步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打造跨境的产业链。

三是要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商务部正在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通过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形成新的一级服务贸易的开放承诺,推动投资领域的实质性的开放。同时,还会积极推进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进而提高本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的水平。

电子商务制造业 篇12

一、电子制造业采购物料短缺的主要原因

造成物料短缺问题的原因, 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内部原因一般是指企业自身原因, 如采购策略方面;外部因素通常是指客户需求变化、外部供应市场环境影响等方面。结合对某电子制造企业的实际调查分析, 笔者认为, 造成电子制造企业采购物料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受电子产品消费市需求变化影响

电子制造业的终端客户是电子产品消费市场, 而电子产品消费市场通常也有所谓的淡季、旺季之分, 但这种淡旺季一般也很难做到准确预测, 所以, 每当生产旺季来临时, 在原材料供应规模一定的情况下, 容易造成物料短缺。

2. 单源供应 (Single source)

所谓单源供应, 通常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种情况是指这类物料往往是由于客户有特别的要求而指定了供应方, 另一种情形是指某个时段内市场上就只有一家供应方可以提供此类物料。而不论是哪种情况, 单源供应发生物料短缺现象的几率都比较高。尤其当有不可控的、意外事件发生时, 更是如此, 比如自然灾害、突发事故等。有这样一个真实案例, 2013年9月的某天, 某内存芯片制造商位于江苏无锡的工厂突发大火, 停产近一个星期。这家厂商是全球最大的电脑内存芯片制造商之一, 而笔者所提到的这家跨国电子制造企业的某个客户正好就指定只能从这家厂商处采购内存用于制造他们的游戏机产品, 如果要采购其它厂商的产品, 则需要另外再经过客户的评估确认, 需要较长的时间。由于受此事件影响, 造成物料短缺。而据事后统计, 直接造成这家跨国电子制造企业的游戏机产品生产线处于停产及半停产将近一个月, 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高额的赶货成本、费用, 也严重影响到客户的交货。所以, 对此类物料需要加强监控, 提前做好备选方案, 尽可能将物料短缺的风险降低。

3. 某些电子物料采购周期长

这类物料通常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属于市场长期供应紧张的电子物料, 如IC、处理器等, 全世界也只有很少几家在做, 质量过硬、技术领先的更是屈指可数, 产能有限。由于产能限制造成这类物料往往需要提前预定, 订购周期普遍较长。以笔者调查的某跨国电子制造企业为例, 其生产的许多产品需要用到多种IC, 而这些IC普遍的订购周期都在12周左右, 最长的甚至达到了30周以上。因此, 这类物料比较容易缺料。

4. 受企业自身采购策略影响

在现代供应链环境下, 竞争日趋激烈, 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就必然要在成本控制上下功夫, 而物料采购成本是大家都比较重点关注的领域。为了更好的控制物料采购成本, 很多企业都采取集中采购策略,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通过集中采购的规模效应来求得物料采购成本的降低。但这同时也意味着, 企业将其大多数的采购物料都集中发给很少甚至唯一的供应商, 某种程度上这就增加了物料供应短缺的风险, 当客户需求突然增长的时候, 由于供方的产能所限, 短时间内难以满足物料增长需求, 容易造成缺料。

二、电子制造业采购物料短缺的改进策略

为了提高物料需求计划的准确性, 缩短交货期, 减少物料供应风险, 防止缺料, 保证物料稳定供应及降低物料采购成本, 笔者认为, 可以围绕供应链的三个大的方面, 即供应商、客户以及企业自身进行改善, 具体如下:

1. 关于客户方面, 应加强沟通, 做好风险预测工作

企业应该改变以往单纯被动的接受客户提供的需求计划, 转而积极与客户沟通, 在客户提出需求计划以前更多的协助客户收集了解各种必要信息, 提高需求计划的准确性, 从源头上保证采购计划的有效实施。因为采购计划的准确性主要依赖于客户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另外, 对于客户新提出的物料需求计划, 要仔细分析、识别其中有可能会影响物料供应稳定的项目, 如单一资源供应、采购周期较长及受供应方产能限制影响比较大的项目, 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 在正式生产开始之前先向客户提议备选的供应商或替代物料, 提前取得客户的批准, 以应对可能产生的风险, 将物料短缺损失降到最小。如前面提到的因内存制造商火灾导致物料短缺事件, 如果企业能够提前识别这种潜在的风险并及时与客户沟通, 做好预防措施, 局面就将完全不一样。因此, 加强与客户的沟通, 有利于缩短采购周期、减少采购物料短缺风险。

2. 关于供应商方面, 加强合作、开发、评估管理工作

有研究显示, 影响准时交货问题的80%来自供应商, 所以, 加强对物料供应商的管理对改善物料短缺现象尤为重要。一方面, 企业可以通过对物料按ABC进行分类, 并结合各种采购策略对不同物料实行不同采购管理方式, 如对重点物料实行重点管理, 与供应商签订固定合约, 以保证市场紧缺物料优先供应、稳定供应给本企业;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实行集中采购, 通过集中采购的规模效应, 促使其优先保证本企业物料供应, 但需要注意的是实行集中采购时一定要同时考虑供应商的产能约束, 以免因产能限制而适得其反;开发新的替代物料供应商也是防止物料供应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 但前提是新供应商必须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 不单是指价格, 还包括交货期、品质和服务等因素。另一方面, 企业需要完善对供应商的评估管理机制。如建立供应商数据库, 并及时更新完善供应商信息;建立与供应商的定期会晤机制, 随时了解供应商的最新状况;整合供应商资源, 并保持供应商之间的适当竞争;改善对供应商的评估方法, 如制定客观、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 并邀请供应商进行自我评分等。完善对供应商的评估管理机制, 也是为了将物料供应短缺的风险降低。

3. 关于企业自身方面,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采取合适的采购策略

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在物料ABC分类、集中采购策略的基础上, 借助现代通讯和信息技术, 进一步对物料实行JIT采购策略。如通过MRP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即物料需求计划运算物料清单, 再加上必要的人工核对, 提高物料需求计划的准确性;通过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将企业生产线或看板仓库与原材料供应商、第三方物流紧密联系起来, 进行信息高度共享和及时传递, 以客户需求订单为起点, 实行“拉”动式物料管理, 将生产、采购、供应、物料、仓库等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 实现JIT采购策略, 即达到降低原材料库存, 减少流动资金占用, 从而降低物料采购成本的目的,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物料供应不及时而造成缺料, 导致生产中断的风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造成电子制造企业采购物料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 必须充分了解市场环境,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在现代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指导下, 积极探索、不断采取各种优化策略, 做好物料采购管理工作, 保证物料稳定供应。

摘要:物料供应不及时、物料短缺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本文以电子制造企业为例, 简要阐述了造成电子制造企业采购物料短缺的主要原因, 以及如何围绕供应链的三个大方面即供应商、客户以及企业自身进行改善, 从而提高物料需求计划的准确性, 缩短交货期, 减少物料供应风险, 防止缺料, 保证物料稳定供应。

关键词:电子制造业,物料短缺,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侯云先, 吕建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2]马士华, 林勇.供应链管理 (第3版) [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3]Willis T, Huston C.Vendor requirements and evaluation in a JIT environ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Production Management, 1990, 10 (4) :41-50.

[4]Inman R A.Quality certification of suppliers by JIT manufacturers[J].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Journal, 1990, 31 (2) :58-61.

[5]陈兵兵.SCM供应链管理:策略、技术与实务[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6]周云.采购成本控制与供应商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7]杨永怀.现代电子制造企业采购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 2005.

上一篇:市场非有效性下一篇:企业物流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