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I电子制造业库存管理

2024-07-02

VMI电子制造业库存管理(精选4篇)

VMI电子制造业库存管理 篇1

近年来, 由于国际油价上涨, 经济局势紧张等问题影响, 很多企业致力于降低库存成本, 整合供应链资源, 尝试采用一种新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商管理库存 (VMI) , 特别是在制造业, 由于社会专业化分工的要求, 制造业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供货的及时性, 很多制造企业经常需要独自管理零部件及产品库存、单独承担库存成本。为了保证自己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和加强企业间合作程度, 同时降低成本, 生产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 (VMI) 的供应链战略来进行企业之间的联合。

一、供应商管理库存 (VMI) 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VMI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是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 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 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 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地改进的合作性策略。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

一般来说, 供应链中各个库存的控制是由库存的拥有者来完成的。由于无法知道下级需求者的具体需求量, 故需要设定安全库存来应对各种突发的情况。在供应链中, 如果每个组织或成员都只是根据自己的利益来管理和控制库存, 那么就会造成供应链中库存的重复建设, 使得总体成本增加。同时, 伴随着供应链长度的增加, 商品的需求量就会逐步发生扭曲, 使得需求量沿供应链层层放大, 对供应链成员的利益造成损害。

二、现代生产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弊端

1. 库存管理观念落后

从根本上来说, 库存也等同是企业拥有的资产。但是企业还是要为其付出一定的成本, 以维持对库存中物料的拥有。企业要负担起管理库存的存储过程, 承担搬运、人员、存储等环节的费用, 同时, 库存还要占用企业的大量资金, 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动, 这样就势必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2. 供应链结构冗长

由于制造业企业产品的本身零部件数量繁多和专业化分工明确, 使得供应商的地理分布范围广而且数量众多, 供应链冗长。供应链的流通环节越多, 制造业整个供应链的产品从制造商到最终用户所需要的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也越多, 进而使得市场扭曲程度也就越大, 因此, 整个供应链积累了更多的安全库存, 大大降低了供应链给各个供应商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 信息共享不完善

制造业企业制造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各自为政, 信息化建设投资较大, 但是平台不统一, 形成各个信息孤岛, 效率不高, 协调性差, 在各供应商之间没有协调一致的计划, 每个部门都各搞一套, 只顾安排自己的活动。甚至对同一种业务, 不同的二级厂家请不同的机构开发, 形成互不兼容的业务系统, 集团公司迫切需要每个业务系统在公司内的统一和各业务系统的信息集成。各企业间缺乏统一、高效的信息平台, 给构建制造业敏捷供应链带来很大障碍。

三、生产制造企业在采用VMI的意见和建议

1. 加强生产制造企业与分销商的合作关系。

摆脱以往供应链上的库存管理上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形式。同时VMI的引入, 也对我们的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提出了新的需求。VMI的实施, 是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流程的重组, 几乎涉及企业所有部门, 这就需要企业能够转变观念, 实现跨部门、跨企业的合作。

2. 根据自身发展特色, 开发相应软件。

企业可以在原有的ORVCCLE的ERP基础上与供应商建立直接的交货平台。供应商在自己的办公地点, 就能看到美的的订单内容:品种、型号、数量和交货时间等等。供应商不需再安装一整套ORVCCLE的ERP系统, 而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 登录到公司页面。这说明, 我国企业从资金节约和资源利用的角度出发, 通过适当的改善, 完全可以为企业实施VMI提供软件支持, 而并不一定要依靠国外昂贵的VMI专用软件。

最后, 在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的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进行基于活动的成本分析。不但包括传统的会计成本, 还包括时间成本、资金成本或机会成本、过期成本、短缺成本、质量成本、价格成本、税收成本、保险成本、仓储成本、人力成本、系统运行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成本、运输成本和保管条件等有关的存货成本。

2.组建多功能小组。为了更好地实施供应商管理存货, 用户和供应商需要抽出多个部门的人员组建多功能小组。这个多功能小组不仅承担者分析存货成本的任务, 还可以帮助供应商提高协调能力并减少某些内部浪费。

摘要:随着物流理论学科的发展, 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深入人心, 利用供应链思想管理企业库存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库存问题一直是企业非常关注的, 因为库存的特征使其存在有意义但是库存量的多少却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作用。本文试分析现在制造业在库存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利用供应链管理库存中的VMI管理方法与企业库存实际相结合, 浅谈VMI在现在生产制造业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库存,供应链管理,VMI

参考文献

[1]郝国英, 孔造杰, 韩海彬.供应链中信息共享对各环节库存的影响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7

[2]肖迪, 黄培清, 顾峰.需求不确定条件下供应链之间的库存竞争策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8

[3]陈晖.物流管理概述.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4]许艳玲.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制造企业零库存管理的问题研究.科技致富向导, 2010

VMI电子制造业库存管理 篇2

作者: 戴湘荣

作者单位: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刊名: 物流技术与应用 英文刊名: LOGISTICS & MATERIAL HANDLING

年,卷(期): 10(2)

分类号: F7

摘要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快速增长使供应链管理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信息网络以及全球化市场,迫使各企业摒弃“纵向一体化”的战略转而建立“横向一体化”的思维,通过建立供应链系统,增强竞争力,共同参与市场竞争。

生产制造企业VMI库存管理研究 篇3

一、对原材料进行分类库存管理

对于一个制造企业, 它的生产过程大多会涉及多种原材料, 而各种原材料的价格、需求数量、需求周期都是不相同的。如果企业对所有原材料采用单一的库存管理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减少库存成本, 甚至会增加不必要的支出。因此, 若想更加合理地对企业库存进行管理, 则需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原材料进行合理的分类管理。本文主要研究适用VMI管理的部分。

1. 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对应到库存管理中, 其基本思想就是按照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特别重要的A类、一般重要的B类和不重要的C类, 针对不同类别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具体含义如表1。

ABC分类法划分后, 对A级物料进行重点管理, 不能缺货, 也不能库存过多。对B级物料进行常规管理, 库存要减少, 可以允许暂时缺料。对C级物料进行一般管理, 允许适量缺货, 库存时间不需控制。经过这样的分析可以确定出库存管理的重点, 处理好主要矛盾, 从而节约库存成本。但是采用ABC分类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仅以物料价值大小作为分类依据, 并没有考虑到物料在一定时间内需求的稳定性。

2. COV.分类法。

COV.称为变差系数, 是近年来在大型制造业间广为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主要应用于需求预测与库存管理等方面。在原材料库存管理方面, 它描述物料消耗波动的情况。

变差系数COV.=标准偏差SD/算数平均数Xn, 其中样本为向前追溯52周的原材料周消耗量。

一般来说, COV.分析后得出的各原材料的结果差异性是十分大的, 但是总体来看可以归为三类。

(1) COV.<0.5。这一类的原材料是整个原材料库存中消耗最为稳定的部分。

(2) 0.5<COV.<1。这类原材料的需求特性介于前两类之间, 既不是非常的稳定, 也不会呈现过分凌乱的离散。

(3) COV.>1。这一类的原材料相对来说是需求最不稳定的一类。

3. ABC分类法与COV.分类法相结合。

要设计出更优化的库存结构, 就需要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重新对现有原材料进行分类, 并针对不同类别的特点设计相对应的库存控制方法。

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 原材料各子件编码被区分成了九类, 分别代表了不同重要性和不同需求波动范围的属性, 形成九宫格, 如表2。

对这九种物料进行分析。对于A1、A2、B1类物料来说, 这类物料总价值较高, 往往对企业的生产至关重要。且消耗要相对比较稳定, 这样本地消耗的速度才具有参考价值。这说明原材料的需求非常平稳, 或者产能使得原材料的消耗非常有限, 准备过多的原材料是不会对供应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可以把这些物料的库存交给供应链的上一级管理, 因此可对这些物料实施VMI库存管理方式。

二、VMI模式的选择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运作模式一般有两种, 分别是分散型和集中型。分散型模式是多个供应商对应多个供应商仓库, 由多个供应商仓库将产品运送到客户手中。集中型模式是设立一个中心仓库, 由多个供应商向中心仓库供货, 再由中心仓库将货物运送到客户手中。如图1所示。

1. 分散型。

在供应商与制造商的模式下, 单个制造商的原材料由多家供应商提供, 材料的分类储存、管理以及仓库的巨大占地面积浪费了诸多资源。由多家相邻、原材料近似的供应商共用一个仓储系统, 将会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中心仓库有以下作用:一是缓冲作用。在生产高峰, 原材料集中到达, 或多批次到达时, 由于人力资源的缺失, 极易导致卸货混乱, 将严重影响生产秩序。节点仓库可以多批次, 配送至生产车间, 免去货物—仓库—车间繁琐环节, 缓解仓库紧张局面。二是加强了服务质量。在没有节点仓库时, 供应商都是各自配货相互独立, 缺失了配送的时效性。中心仓库会将企业生产所需零配件按合理比例配送, 确保生产环节顺畅进行, 减少生产过程中出现短货情况, 减少劳动力浪费, 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由于节点仓库面对的是多个供应商与多个制造商, 由单一供应商或制造商来管理都是不经济的。因此, 由独立的、专业的物流管理机构来运营相当合适。当有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时, VMI运作模式如图2所示。

三、推进VMI模式的几点建议

如果供应链上各级关系由互相挤压竞争转变为真诚的合作, 那么VMI策略就可以发挥真正的效果使供应链的效益得到提高。但是在现实中利益不同的团体间想要真诚地合作共赢是一件困难的事。即使相互挤压的程度不那么高, 但想要达到信息的完全共享是不太可能的。在VMI的实施过程中若想让其效果发挥, “互信、互利、互享”这三点非常必要。

1. 上下游企业建立基于长远合作的互信机制。

为获得利益最大化, 下游企业会对上游企业供货价格进行挤压从而扩大利润空间。供货商作为独立的利益集团必定保留抗挤压极限, 一旦挤压程度超越了这个极限, 供货商的诚信度将很难预测。供应商和制造商作为相互独立的利益集团, 核心企业的挤压思想和机制较难根除, 这样供应商的更替、供应商市场的开拓难度加大的现实不会改变, 即从根本上不能消除优质供应商加入其他供应链的可能。

当然, 整个供应链上竞争优势也不仅仅由核心企业主导。但整条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都有责任帮助核心企业, 进而增强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供应商应加强技术升级改造, 增加供货效率, 减低成本, 减少浪费, 同时与下游市场共同分担市场经济困境。下游市场渠道的畅通, 才能盘活自身资源, 充分开发, 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体现出来, 才可能得到长足发展, 技术与管理水平才能稳步提升。这样, 良性循环才得以持久。反之, 如若供应商与制造商没有坚实的合作基础, 供应商没有整体供应链的意识, 那么必定为利益所驱动, 在各供应链中穿梭, 最终也会被所有供应链排斥。上下游的诚信合作、整体竞争力的意识是供应链健康发展的基础, 也是实施VMI的基本条件。

2. 订立“收入共享契约”。

由原材料到成品的生产过程中, 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需要从其中获得适当的收入, 以维持长久的发展。在最终产品销售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供应商与物流企业仍存在一个产品服务价格区间, 在这个区间内所有价格都可以让原料供应商和制造企业同时得到效益的提高。当然, 价格有时可能低于这个区间的下限, 但长期的平均值必定控制在区间范围内, 否则供应链无法持久。

作为独立的利益集团, 经济收益才是长久合作的根本。区间价格越低, 制造企业效益越多, 原料供应商效益越少。因此, 强势制造企业虽不会轻易放弃经济利益, 但也会综合考虑自己的产业链条的稳定, 以及更换供应商带来的信任成本。核心企业会压缩上下游企业的价格, 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必须要保证原料供应商效益在VMI实施中获得提高, 才能促进原料供应商主动配合实施VMI策略。

在供应链成员之间必须制订合理的契约, 在其约束下, 能使供应链各个成员之间的利润进行二次分配。在制定原料供应价格时, 可以参照收入共享契约模式, 给上下游企业同时留出利润上升的空间。收入共享契约是原料供应商以优惠的价格将产品供给制造商, 而制造商将一定比例收益与原料供应商分享, 它是供应链成员对产品销售收入进行合理分配、共担市场风险、改进供应链运作绩效的一种协调方式。

3.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共享是VMI得以发挥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 但要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确实有较大难度。但在长期合作互信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程度的信息共享是可能实现的。信息共享的程度越大, VMI发挥的效益也就越高。

若要实施VMI策略实现信息共享, 那么建立专业的协调部门显得尤为重要。协作部门需要统一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作业标准、沟通途径;明确责任及权利范围;协调处理突发事件;缓解企业文化对抗。供应链的协作性越好, 各节点企业的销售价格空间就越大, 企业获得利润增长的可能就越大。即使发生挤压, 供应商的承受能力也比较大, 其利益受损的机会就越小, 供应链也就越发稳定。

VMI电子制造业库存管理 篇4

理念的形成和确立直接指导着企业工作的进度和未来蓝图,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理念的创新可以将以下几点作为切入点:首先,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业信息化管理,时时刻刻关注国际上新兴和实用的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的理念和思路,敢于突破常规做出变革。其次,树立电子商务时代物流管理的认知性,积极组织建立符合本行业的、行之有效的物流管理模式。最后,信息化的时代理念及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是当代社会的主流,它深入生产的各个方面,必须谨记这两种理念,将其融入到薄弱的制造型企业的物流管理生产中。

3.2电子商务背景下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技术体系的创新

技术体系的大变革往往会引起生产力的急剧变化。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技术体系的创新必须遵循以下三条:第一,创立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制定宏观可靠的标准化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促进物流管理行业的标准化发展。第二,建立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技术体系,组建出一条物流全覆盖的电子信息流,确保各个物流环节的信息通畅。第三,评估制定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的风险控制技术体系。风险的评估关乎电子商务时代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的风险,良好的物流管理风险体系是当代物流管理技术体系的重中之重。

3.3电子商务背景下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的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又是科学技术的载体。人才资源管理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电子商务背景下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人才资源的创新必须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充分挖掘人才的无限潜力。建立符合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及应用规划。人才的培养不单单靠某一方面,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因此,充分优化社会资源,深度挖掘制定出一种适合行业发展的人才计划尤为重要。

3.4电子商务背景下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政策的创新

国家对于行业的相关政策对行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作用。有利于行业的国家政策可以有效促进该行业的飞速发展,反之则阻碍行业发展。政府应该加强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政策法规的制定,统一规范电子商务物流市场的管理和竞争体制。区分各级职能部门的职能,遵循国家大政方针,灵活高效地制定小范围区域性的激励措施,统筹兼顾,统领大局。对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量身定做政策体制可以极大地促进行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4小结

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的创新基于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兴起带动电子化的物流管理这一背景,这种创新必须吻合当代流行的社会信息化服务体系,针对传统的制造业物流管理在新形势下的转变,逐一地对症下药,做到创新研究符合时代的发展及行业长盛不衰的两大要求,切勿抛开实际空谈创新。

上一篇:文书写作下一篇:内部控制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