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写作(共12篇)
文书写作 篇1
中等职业学校的文秘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从事商务秘书及其相关工作的初级专门人才。”秘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从事大量的文字工作,每天要撰写大量的文件和报告,因此书面表达能力也是秘书人员工作诸种能力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秘书人员的文字表达首先表现在熟练地掌握各种公文的特点、行文要求和文种。商务文书是秘书在日常事务工作中办理公务及个人事务所使用的具有直接使用价值和惯用格式的重要文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文书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
(一)中职文秘专业文书写作课教法现状
商务文书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它有自己的特点:实用性强、有一定的格式、语言叙述简明。让学生掌握商务文书正确的格式及其结构与写法是文书写作教学的重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边讲解边在黑板上板演格式,教学形式单一,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接受知识非常被动,效率不高。同时,学生写好商务文书后难以及时获得反馈,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这些都影响了商务文书教学的质量。如果在商务文书的教学中能把传统的教学活动形式,转变为适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课件等,以学生的练为主,讲究课型的多样变化,方法活起来、多起来,就可较好地避免以上不足,教学效果就自然会事半功倍。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
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要使中职文秘专业学生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就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 利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对实际情况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从实际中采集到的真实事例中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受训者思考、分析和判断的案例,通过自我研究和相互讲座的方式,使他们运用理论解决问题,提高工作能力;或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理论水平。在文书写作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用事实说话,避免了过去那种从理论到理论、例文加格式、照葫芦画瓢的做法,把教学引入具体的文章写作,充分显现商务文书写作的实用价值。在案例教学法中,不仅要强调教师的“教”(引导),更强调学生的“学”(研讨),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要有相当大程度的转变。案例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真实的社会组织在干什么,而是要告诉学生如何在经过实践的真实的教育事件中充当角色,进行仿真实践操作,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使学生提高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不离开学校的情况下,能够处理大量的、丰富的教育实践问题,以弥补由于实践经验的不足而导致的实际决策与操作能力的匮乏,达到培养职校生独立工作能力的目的。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下述特点:(1)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一个案例,在课堂创造一种鼓励学生的环境,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贡献自己的思想、认识、主张,投身于批判性和分析性的思维中。而传统教学法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亦即把知识传授给学生。(2)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责任是带着热情责任参与到学习过程。学生必须明确这样一种观念:我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在这里是为了帮助我,我要尽量利用教师的帮助,最后我要对自己学到什么而负责。而传统的教学法则认为,学生是知识的追求者,其责任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并提出自己的不解。(3)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的目标是在课堂上创造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可以获得毕业后工作中解决各种各样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和学生能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做到真正的教和学相长。而在传统的教学法中,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是单向流动,即从教师流向学生,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利用多媒体形象、具体、生动的画面并配以一定的情境来呈现有关商务文书的知识,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和谐的信号刺激,大脑获得多种类、多层面的知识信息,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马上就调动了起来。商务文书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要求学生掌握商务文书正确的格式。传统教学中,老师反复强调格式的写法,但往往只是在黑板上示范,比较死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习劲头不高,因而教学效率低下。而职业中学许多学生基础不好,在学习上缺乏恒心和毅力,学习目标不明,动力不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树立他们的信心。利用多媒体设置动画的形式进行教学,是优化学习过程的一个有效环节,教学中音、色、图结合,容易引起学生大脑的兴奋,再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在一步步的实践中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进而形成能力,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商务文书中公文格式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1)第一阶段教学过程和CAI课件+上机模拟实践教学模式。利用CAI课件和网络计算机,采用分块讲练和上机模拟方式,让学生建构公文基本知识。第一阶段教学模式流程或描述为:
操作模式包含模拟模式和操作实践模式。模拟模式是指用计算机模拟真实现象或实现理论上的“理想模型”,学生上机模拟即根据给出的样板,模拟写作“真实文件”。操作实践模式是通过反复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某些知识,巩固和熟练某些技能,充分掌握公文的思维方式、制作处理方法。模拟写作和操作过程包括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学生按样板“照搬照抄”到自己的计算机上,在于掌握公文的格式,练习格式排版。第二环节利用网络打开已录入的综合训练题内容,按公文完整格式制作“文件”,在于掌握公文各部分的内容、写法。上机模拟制作“文件”的训练方式,可以及时反馈矫正学习结果,比传统公文教学更易完成教学目标。(2)第二阶段的教学过程和上机写作教学模式。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公文和基本知识,便可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即独自“创作”一份“文件”阶段的学习。学生可自居“领导”,给“下级”发一份“通知”,也可因事向“领导”写一份“请示”,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活跃,创作欲望强烈。这一学习阶段,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显主导”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管理观念。上机写作的过程有三个环节需要注意:第一个环节是学生阅读网络中的公文,应该量多且规范,这就要求选文录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备课任务相当艰巨;第二个环节是让学习“口头”创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头创作”,越热烈越好,这样思路无比开阔;第三个环节进入正式写作,则要求学生转入思考,认真写作,反复修改,让他们在写作实践中不断体会、掌握公文的思维方式,制作处理方法,力求在今后工作中能独立自主地运用。(3)第三阶段的教学过程和打印实践教学模式。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学生把在计算机课上学到的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知识迁移到公文格式排版打印上,这种知识的迁移过程,也是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自学能力、主体意识、创新精神、意志力、严谨的治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等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并为今后的上岗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克.应用写作教学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应用写作, 2003, (4) .
[2]杨艳, 魏来科.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的思考[J].办公造化, 2006, (8) .
[3]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教学出版社.
文书写作 篇2
在考托、考g一族经历了少则数月,长则一两年的痛苦准备和考试的洗礼后,取得了toefl和gre(gmat)成绩,这也只是说明他(她)具备了申请国外大学研究生的资格,达到了申请的基本要求。可是在申请旺季,每所学校的教授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符合基本申请条件的申请者,大家toefl、gre的成绩普遍都很高。你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得到洋教授的青睐呢?教授和您相隔万里,对你的印象、评价完全来自于你所提供的申请材料,所以申请文件所能提供的信息更加重要,几乎成为洋教授评判学生的最重要标准。
好的申请文件能够充分反映您的专业水平和人格魅力,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语言考试成绩和其它方面的不足;差的申请文件轻则埋没自己的优秀素质,重则让人怀疑您亮丽的成绩背后是否有弄虚作假,从而导致您功亏一篑。
洋教授要不要给您录取和资助,最主要的要看您有没有在相应专业上的水平、才华、成就、潜力、抱负和追求。也经常要看您的人格魅力和力量。这些都需要您用申请文件去反映。他们要不要读完您的申请文件,要看您文件的内容是否感人、语言是否精当。
文书写作的主要内容
留学文书写作主要包括:自述信或学习计划(personalstatement,statementofpurpose,studyplan,etc.)、本科和mba所需的essay、推荐信(recommendationletter)、简历(resumeorcv)的写作。这部分文件是超越统计数字(gpa,tg成绩)之上,是展示申请者学习计划、职业目标、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和个性的材料,是留学申请的最核心的部分,是学校录取委员会做出录取决定的主要依据。同时,这部分也是中国学生所最不熟悉,最不擅长的。
留学、移民文书包装
自荐信(personalstatement,statementofpurpose)
推荐信(letterofrecommendation)
简历(resume)
mba短文(mbaessays)
签证文件写作服务
签证自述信(coverletterforvisaapplication)
拒签申诉信(appealletter)
学习计划(studyplan)
文书写作的服务流程
(1)签约、交初稿
申请者需首先与新起点前程公司签订《文书修改服务合同书》。可在同时或此后择日提交打印稿及软盘,也可以通过e-mail提交初稿。
注意:
???我们希望大家尽快提交初稿。我们是按交初稿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稿件的处理进程的,而非按照签约时间。
最好是整套文件。由于文件之间的互补性,整套文件有助于客户经理及写稿老师更全面地了解一个人。
(2)审稿
初稿首先交到客户经理手中,由他们进行第一道审查。我们的客户经理全部都是训练有素的,对留学程序和申请要求非常了解。他们一般都具有名校英语系本科或研究生以上的英文水平,对英语文章的质量具有高度的鉴赏能力。
(3)谈稿
客户经理在对您的初稿进行第一道审查后。如发现内容或思路有不足,他们会与您进行谈稿,谈稿的目的在于使客户更深刻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申请的专业,帮助您打开、调整思路,启发您发掘出自己的优势和独特点。
(4)补稿
谈稿后客户即可按照与客户经理达成的共识补充素材,充实内容。当客户提供的补稿再次交到客户经理的手中,他们会再进行审查,如客户经理认为您提供的补稿内容、素材已充分后,将材料转给专业改稿老师修改。客户经理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组织一个或多个老师进行精心修改。
(5)改稿
我们的专业改稿老师由学贯中西的中、外专家组成。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写作技巧从结构、内容和语言多方面对你的文件进行修改,帮助你最充分地展示你的能力、水平和人格魅力。
改稿老师修改完毕后,稿子回到客户经理手中,由客户经理再次认真审查,以核实是否达到公司所规定的要求。如没有,会将稿件连同进一步修改的意见退回给老师,要求老师继续或重新修改,直到客户经理满意。同时负责质量控制的老师也将对改后稿进行抽查。
(6)取稿
留学文书写作方法之幽默 篇3
自嘲是另一种形式的幽默。操着一口东北腔的英文在美国表演脱口秀的黄西(Joe Wong)说他的小孩现在很可爱,可刚出生时却非常丑。那时他把婴儿抱在怀里,正在琢磨家里哪个亲戚把“丑”的基因遗传给了他的孩子,一个接生护士跑过来指着小孩对黄西说:“这小孩怎么这么像你!”黄西讲这个故事就是在自嘲。
美国总统往往都是幽默的高手。前总统小布什是历届总统里最不善言辞的,但也幽默感十足,他在耶鲁大学2001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说把自嘲发挥到了极致。比如:“To those of you who received honors, awards, and distinctions, I say, well done. And to the C students I say, you, too, can b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在这段演讲中,小布什嘲讽自己当初在耶鲁读书时充其量是勉强及格的学生,是拿C而不是A或B的。又如:“I took a class that studied Japanese haiku. Haiku, for the uninitiated, is a 15th-century form of poetry, each poem having 17 syllables. Haiku is fully understood only by the Zen masters. As I recall, one of my academic advisers was worried about my selection of such a specialized course. He said I should focus on English. I still hear that quite often.”在这段演讲中,小布什提到上大学时他选修了一门日本俳句课程,老师非常不解,建议他还是把精力放在英文上,言下之意是你的母语都没学好,还异想天开学日语。之后,小布什接着拿自己开玩笑,自嘲即使到现在自己的母语仍旧没学好,因为他当了总统后还是有人建议他好好学英文。他的演讲简直让人忍俊不禁,这就是幽默的魅力。
在前几期中,笔者曾谈到过,对于申请者来说,留学文书不是自我表扬,也不是学术论文,而是向招生官展示自己的个性、能力和风采的“广告”。鉴于美国文化崇尚幽默,如果能在申请美国大学的文书中恰当地展现出自己的幽默感,就会给文章增色不少,从而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实例讲解
下文笔者通过实例来具体说明如何在申请文书中运用幽默的手法。
文书案例1
首先,我们通过申请者提供的短文(Essay)中的一个段落为大家进行讲解。申请者是高中毕业生,他提供了中文初稿,所选段落大致内容如下:
我的高中生物考试成绩不佳,老师建议我考虑改修其他科目,但我不愿放弃。老师表示不论我做什么决定他都支持,不仅如此,还在家长会上安慰我的妈妈。
如果我们就按照初稿内容直接将其译成英文,整段内容读起来就会显得比较平淡,让人看不出申请者的留学文书有什么亮点。于是,在描写申请者母亲时,我们采用了幽默的表述方式(我承认我妈妈不以耐心而闻名,要让她安下心来可不容易),给文章增色不少。同时,这也反映出申请者活泼或者与众不同的一面。要知道,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在描写自己的父母时都喜欢把他们描写成严父慈母的形象,这样公式化的描写显得刻板,也缺乏人情味。参考范文如下:
I asked my biology teacher, Mr. Zhang, to allow me some time so I could prove myself. He was not only supportive of my decision to stay on but also protective of me in his interaction with my mother during the teacher-parent conference, in which he told my mother that, though I might have had less than desirable grades, he was convinced I was learning the concepts and that patience was all that was required. I give Mr. Zhang credit for having calmed down my mother, who, I have to admit, is not known for her patience.
文书案例2
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个申请者的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为大家进行进一步讲解。为了保持文书的完整性,我们给出了个人陈述英文的全文,并在相关段落进行了详细点评。申请者提供了个人陈述的中文初稿,大致内容如下:
我的家乡在山东聊城,一个拥有高达17万贫困人口、100万低收入人口的城市。如何给贫穷和弱势的群体同等幸福和有尊严的生活是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我愿用自己的努力给弱势群体平等生活的希望。我不做谁来做?
nlc202309051542
也许是从小受到爷爷教育我“以天下为己任”的影响,也许是受到热爱从事慈善工作的妈妈的影响,几乎每个假期我都在参加义工活动。2008年我为汶川灾区募捐。2009年暑假,我去聊城市社会福利院做义工。我还在聊城市春雨助学协会救助贫困儿童,比如魏庄乡甘寨村的高一学生小武,他的母亲患有严重的糖尿病,丧失劳动能力,父亲在外打工,每个月寄回的600元就是母子二人一个月的生活费。我们把5000元的助学款交到小武母亲的手里,她当即流下了眼泪。我发誓要为更多人不再愁学愁医而努力!
据我了解,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有三百多种,仅各种退休计划就有十几种之多;社会保障覆盖面广。这在中国几乎是难以想象的。相比美国专业化、体系化的社会工作服务,中国这种多数由民间自发组织的草根慈善社团不仅数量远远不够,而且因为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规划者和实施者,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成效,社会公信力差。社会工作者的不足将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稳定发展的一块短板。
我愿意奉献于他人和社会,换回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申请者在中文初稿中写了不少豪言壮语,如“以天下为己任”“我愿用自己的努力给弱势群体平等生活的希望”等,尽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但读者看完却会觉得这些都是口号,太虚了,甚至会对申请者个人陈述的可信度产生怀疑。在英文个人陈述写作过程中,我们把这些“高大”的内容全部删除,取而代之的是平实的语言,并加入了适当的幽默元素(详见下文第一、二段点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描述申请者的“好人好事”时,文章不是单纯的叙述,而是侧重这些事给申请者带来的思考,从而反映出他的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参考范文如下:
I originally came from China’s coastal province of Shandong, which is quite well known domestically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ly for Tsingtao Beer, Haier electronic appliances and Qufu, the birthplace of Confucius,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sage or great teacher of moral principle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What is often overlooked in the Judea-Christian dominated western world is that it was Confucius, a couple of centuries before the birth of Jesus Christ, who came up with the so-called golden rule: “You should not do unto others what you do not desire yourself.” People in Shandong are generally okay with the fact that many foreigners credit the Bible, not Confucius, for the adage (格言), but they would be somewhat offended if the outside world fails to recognize that Shandong has some of the prettiest and most livable cities in China, and that the province is the economic powerhouse of China and among the most affluent Chinese provinces, with a nominal GDP well over 4 trillion yuan—about US$712 billion.
点评:这一段的幽默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笔调轻松。申请者虽然表面上是在抱怨不公,但实际上是在介绍山东对世界文化和道德标准的贡献。文字的可读性要比那种忧国忧民的强多了。第二,自嘲。文中说山东人不会介意外国人不知道自己挂在嘴上的做人标准其实是从山东“出口”的儒家思想,却会因虚荣心作祟介意外国人不知山东美丽富饶这一事实,这就是自嘲。
This is not the Shandong I knew intimately. The part of Shandong where I grew up, on the west side, is called Liaocheng. There, one-fifth of the population, close to a million, are categorized as either below the poverty line or low-income. And yet, for three years now, 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invested more than four billion yuan on a cultural preservation development project aimed to restore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city to its ancient forms. There has been no indication that the investment has benefited the local people, many of whom are desperately trying to uplift themselves out of poverty.
文书写作 篇4
1 外事文书概述
1.1 外事文书的含义
外事文书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广义上讲,外事文书亦称对外文书、涉外文书,是国家政府领导人、外交机关、外交代表及地方机关、军队、团体、企事业单位及法人在国际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贸易、科学文化、法律、宗教等实践活动中,用于发布和贯彻执行法律,证明身分,叙述事实,申述立场、观点,表明态度,交涉问题,传递信息,建立友谊,加强合作,通知事务,通告情况,订立协议,礼仪往来等的一种重要的书面表述工具。就狭义来说,外事文书不是涉外文书,而只是涉外文书的一个类别,它是涉外部门和涉外工作者处理与涉外经工作密切相关的、日常性的事务工作文体的书面表现形式,它是同外交文书、外经文书并列的一大文书类别。为了外事工作的方便,该文从广义上来理解外事文书的含义。这里所讨论的外事文书,实际上就是指涉外文书。
1.2 外事文书的性质
性质是一个事物的根本属性。外事工作都是根据本国的对外方针政策实施的,因而外事文书归根结底是为本国的外事政策服务的。外事文书的性质,类似国家行政机关使用的常用公文,它是处理外事工作日常事务的工具,具有很强的服务性质。外事工作,特别是国家政府间的外交工作,具有高度的政治性、统一性、政策和策略性、组织纪律性,因此,指导和记录外事活动的文书,首先反映本国政府和人民的意志,是为本国外交政策服务的一种工具,其内容一般都涉及国家、民族、一定的组织及法人的利益。所以,此类文书的文体格式、使用方式、撰制要求等,都有一定的严肃性和国际通用的规范性。有了各种外事文书的写作,可以使外事工作的情况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左右沟通,使外事工作成为国家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想做好外事工作,离不开外事文书这个服务工具。
总之,外事文书是一类经常性、日常性和服务性的文体总称,是做好外事工作的保证。这是外事文书的基本属性。
1.3 外事文书的特点
1)鲜明突出的政治倾向性
所谓政治倾向性,主要指外事文书的政治色彩,也就是说每一份外事文书都会或多或少地体现撰文方的政治主张、原则立场和根本利益。涉外外事文书的撰写和使用,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其目的在于发展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进行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国家和世界人民谋利益。
2)语言表达的准确严密性
外事文书写作,讲究文字准确无误,对文字要求非常严格。外事文书所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叙述和说明为主,凡文章涉及的时间、地点、事实、数字都必须准确无误,企业外事文书对政策法令的遵循必须旗帜鲜明(有的本身就是对政策法令的解释或宣传),不可掺入半点感情色彩。文字要力求朴实,特别是国际往来的函电中更应坚持我们的民族传统和尊严,施人以礼,不卑不亢,做到语言和气,有礼貌。
3)写作格式的国际习惯性
外事文书是有明确的承受对象和应用范围的。撰写外事文书时,要充分注意国际间的习惯性写作格式,不可任意为之。根据现代的国际外事实践,在撰写和使用外事文书时,各国一般都要求在尊重本国民族的有关规定和习惯下,必须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同时也要考虑受文国的民族习惯。
2 外事文书的写作原则
外事文书的写作,原则性很强,要求也很高,因为它的一字一句都涉及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任何一点疏漏,都有可能带来国际影响,而这种影响有时是不可挽回的。总体而言.外事文书的写作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2.1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我国的一切涉外活动均是在此原则基础上进行。
世界各国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形成各国各不相同的国情,相互之间发生争端、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些争端和摩擦,应该通过谈判、协商等和平方式来解决,而不是诉诸武力.通过战争的方式去解决,并且也只有国家之间坚持平等态度,才能有共同语言.只有国家之间相互有利,才能使谈判、协商顺利进行,以至达成协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是我们的外交原则,也是外事文体写作的基本原则,离开这五项原则,就不能解决任何外交问题,也写不好外事文书。
2.2 内外有别的原则
在对外交流和友好往来以及其它一切涉外活动中,必须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凡国内未公开发表的机密事项,来经中央批准.任何人在与外国人交往中都不准泄漏。接待外宾参观的单位和游览地区,接待单位应明确划分参观范围,标明禁区,规定路线和参观的项目,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不要擅自扩大范围。
2.3 真实具体的原则
外事文书与文学创作不同。文学创作可以虚构、想象、典型化,遵循的是艺术的真实性原则,而外事文书写作,所写的一切内容必须是真实、具体的,不能虚构、夸张、想象等,所遵循的是生活的真实性原则。所以,在外事文书写作时,要占有真实的材料,根据外事工作的要求.撰写各种外事文书。任何违背真实具体这一原则的情况,都是不允许的。
2.4 实用有效的原则
外事文书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外事文书的写作,要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进行。比如,草拟一份接待计划,从接待方针、接待规格的确定,到会见、会谈、参观、游览等具体活动的安排,乃至食宿、交通、保卫、报道等具体事务的落实,都要根据国家或地方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周密细致的考虑,使之真正成为一次接待工作的行动准则。而做空头文章,真正做起来就行不通。再比如,一些涉外经济合同,若在写作时充分考虑到本国的经济政策,酌字斟句地推敲各个合同项目的表达,使之精严细密,无懈可击,一旦合同生效,它就可以产生经济效益。
3 外事文书的写作要求
3.1 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和规定
外事文书写作受党和国家外事路线、方针、政策的制约,要符合涉外工作的有关规定。一份外事文书的形成往往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的体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可按照个人的意志和想法任意为之。所以,外事文书的写作,比国内其他公文要求更高、更严格。中国用以指导自己同世界各国发展关系的一贯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的一切涉外工作都要以此为依据。当然,我国在同世界各国交往时,不同时期还有不同的具体方针和政策,在外事文书的撰写中,要认真地、一丝不苟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这些外交路线、方针和政策,任何违背外交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现象,都是不允许的。
3.2 在表达上,要符合国际惯例
语言是交往的工具,语言的标准化是外事文书赖以传播和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的前提条件。外事文书的写作,有其国际上通行的约定俗成的惯用格式,在语言上也别具特征,因此,在外事文书写作时,要尽量符合国际写作惯例,使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能看懂,否则就失去了外事文书的国际性。行文格式是外事文书的“脸面”,人们阅读外事文书,首先碰到的是它的外在形式,在行文格式上,要尽量采用世界通用的格式,不可标新立异、自行其是,要尊重国际惯例,尊重人们总结出来的写作规律,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外事工作的顺利进行。外事文书写作,有时一个不当的措辞,一个不严密的语句,都可能会有损于国家的利益,有损于民族的尊严,带来严重的国际影响。因此,在外事文书的写作中要做到文字通顺,周密严谨,经得起推敲;要认真仔细,反复修改,尽量简练。
3.3 要保守机密,注意内外有别
国家机密是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在处理国际问题时,要切记严守国家机密,严格执行保密规定。在涉外工作中,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外国人,我们要注意内外有别,凡不能公开的话不说。不能让外国人知道的情况不能透露,更不能随意泄露尚未公开的外事文书。党和国家所规定的外交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处理国际关系、国际事务的基本指导思想,我们要本着这一基本指导思想,严格遵守外事工作和外事文书写作的纪律,确保涉外工作的顺利进行。
3.4 要中心突出,层次清晰
一篇优秀的外事文书,主题必须集中、鲜明和突出;必须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语言表达要通顺、流畅、准确、简练。一篇外事文书,最好集中表达一个主题,而不要出现多种主题,“多”必然“杂”,杂而无章,别人就不容易把握,特别是国外读者更不容易把握。所以,要想写好外事文书,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绍庭.涉外事务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赵正平.涉外行政管理[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
[3]王福春.外事管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常用文书写作 篇5
敬爱的党组织:
1、写清对党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指导思想、宗旨、作用)
2、对党的认识历程。
3、自己为何要加入党组织。
申请人:
年月日
思想汇报(每三月一份)
敬爱的党组织:
1、最近的表现(理论学习和生活事迹)
2、发现的问题(缺点和不足)
3、怎样改正和提高。
或者
对某一大事件或理论文章的观后感
汇报人:
年月日
自传
自然状况:姓名,民族,所在年级班级,学历,出生年月,籍贯,何时加入团组织,何时递交入党申请书,何时被确立为入党积极分子。
综合介绍:(分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重大事情:党会议和理论或其他)
1、年 月—— 年 月,在何地上(小中大)学或何地单位工作。
⑴任何职;⑵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事件和人物;⑶对党的认识
2、年 月—— 年 月,在何地上(小中大)学或何地单位工作。
⑴任何职;⑵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事件和人物;⑶对党的认识
······
······
总结:新时期新阶段新认识,怎样做!
自传人:
年月日
入党志愿书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1、对党认识。
2、分析自身优缺点。
3、批准与否的正确态度(批准后怎样做,不批准怎样做)
志愿人:
年月日
转正申请书(在转正大会召开之前一个月写好)
敬爱的党组织:
1、第一段写清自己的预备期,从何年何月何日到何年何月何日,现特提出转正申
请。
2、写清预备期的表现和对党的认识。
3、剖析自己改正了哪些缺点、又发现了自己有哪些不足,以后怎样改正。
4、转正申请被批准与否的正确态度(批准后怎样做,不批准怎样做)
申请人:
年月日
入党介绍人意见
意见的要点:入党动机、现实表现(学习、工作、生活、群众基础)、优点、缺点、希望、表态(我愿意介绍该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
党支部大会决议
1、该同学综合表现。
2、支部参加人员情况,写清应到人数、实到人数、重点写清其中正式党员应
到情况、实到人数,表决情况,表决最后结果。
党员发展大会程序
悬挂党旗,奏国际歌
两点说明:发展顺序:1234;由支部书记代表党支部通报发展对象的政治审查情况。(经支委会审查及对党内外群众意见的调查,证明1234同志,基本情况属实,现实表现良好,政治历史清白,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历史清楚,无社会历史问题,准予发展)
一、发展对象宣读入党志愿书
二、宣传委员宣读政审报告
三、入党介绍人宣读介绍人意见
四、与会党员发表意见,对发展对象能否入党进行讨论
五、举手表决(宣读结果:全体党员共 名,正式党员名,实际到会 名,一致同
意1234为中共预备党员)
文书写作 篇6
那么,要怎样做到“自信”呢?笔者建议申请者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内容,二是表达。内容指申请者突出的成绩,与众不同的经历,对自己的家庭、学校、社区、种族、文化等持有的独特观点等。简而言之,申请者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与众不同的经历等素材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那么,要怎么书呢?这就牵涉到第二个问题——表达。申请者在表达想要说的内容时,要掌握一个原则:对所叙述的事情进行独立、客观、正面的思考。有些申请者在文书中经常就中美在经济、文化、科研、教育、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中国在这些方面还很落后,因此,我希望去美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从某种角度看,这确实是事实。但是,申请者也没有必要一味地去揭自己的短处,要做到伸缩有度。
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通过两个真实案例来谈谈在文书写作中如何做到自信。
文书案例1
首先,我们来看一位多次借读、转学的申请者提供的文书原稿,大致内容如下:
从小到大,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我随他从温州到上海、北京,到杭州再回北京。期间,我借读、转学的学校超过十所。到北京我读的是私立学校,它一年的学费是公立学校的七倍,但是学校的设施齐全,校风开放。在这里,学校提供了200多种选修课程,从针织到表演无所不包,我选修了摄影和心理学。自由的学习氛围使我的兴趣变得广泛,同时也开阔了我的视野,但是我付出了代价:我虽然可以在北京参加中考,但因为是外地生,高中后依旧不能读北京公立学校。而如果我继续读私立高中,将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于是我回到浙江,进入了公立学校。在这里,高考竞争激烈,成绩就是一切,我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跟随父亲“四处漂泊”的生活让我与所到之处的发展和变化息息相关,但是这些地方容不了我。
中文原稿向我们描述了“我”从小跟随爸爸从一个城市迁移到另一个城市,后来因在北京无法参加高考回浙江读书,但回去后又无法适应当地学习氛围的尴尬境地。申请者在文书结尾也想要表达自己生活经历的好的一方面,但是却点不出来它好在哪里,全文弥漫着一股“悲壮”的情绪,更多的是“我”对自己辗转各地的无奈。殊不知,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这个“车轮上的国家”(the country on the wheels),搬迁(relocation)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在美国文化里,relocation这个词毫无贬义色彩,人的流动性(mobility)是一个亮点。
因此,我们建议申请者在文书中加入以下内容:“我”没有因自己的经历而郁郁寡欢,在多次的搬迁中,“我”的阅历丰富了,适应能力变强了,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变得成熟了。同时,搬迁又给“我”难得的机会去深入观察不同地区的人和事,从而让我对事物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又和“我”想申请学社会学专业有了联系。对“我”而言,除了在学校接受的传统教育,搬迁可以说是“我”在生活中接受的另一种教育,而且是非常有益和有趣的“教育”。全中国有难以计数的学校,但是几乎没有一所能够为在校学生提供如此宝贵的教育机会,而“我”却得到了。
如此一来,申请者的自信便在字里行间展露无遗,同时既没有自夸,也没有自卑,给读者留下的是自信的形象。请看以下参考范文:
China’s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called the keju, began in about 200 B.C. and lasted 2,000 plus years. It was an official method for recruiting bureaucrats. While the system was laudably intended to ensure that appointment 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was based on merit and not on favoritism or heredity, the topics candidates were tested on centered around poetry and Confucian classics and had nothing to do with leadership or problem-solving skills necessary to tackle the political, economic, legal, diplomatic and social issues of the time. They had nothing to do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cau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 concept or an academic discipline did not exist. The system itself was far removed from the realities of everyday life. The keju was abolished in 1905, but its influence was vast. Many other countries, such as Japan, Korea and Vietnam, followed China’s example at one point or other.
Even to this day, a student in China, much like the candidates of the keju, is judged almost exclusively by grad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When I told my friends and teachers that I excelled in photography or that I took an elective class on psychology, their typical response was that those were not going to get me into college because they were not subject areas being tested. There is something that makes me stand out wherever I go: my father’s legal profession requires that he move frequently. As a result, I have moved from one city to another and have transferred from one school to another, no fewer than ten times. I have seen South China and North China and I have seen coastal cities on the east and landlocked cities on the west. Not only have I seen these places, I have lived in them fo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long enough to observe the geographic, linguistic, ethnic and social diversity and to be able to compare and contrast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st of living and to analyze and critique numerous social issues either limited to a location or commonly applied to all. I know my relocation experiences and my social observations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 and unique perspectives developed as a result of my migration do not seem to count for much in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However, I do believe that this is a part of my education, and a very important and valuable part too.
I should consider myself fortunate because each time we move my father always wants to make sure that I go to the best school there and that my academics do not get disrupted. On my part, I succeeded in assuring him that I could handle frequent transitions well and that I could survive and thrive anywhere I go. As I contemplate on my biggest relocation ever—going overseas for my college education—I have to thank my father for having prepared me over and over again for the life of a sojourner.
评析:在参考范文中,申请者一改中文原稿中的悲观情绪,把叙述重点放在自己的经历所带来的好处上:独立的思考能力、强大的适应能力、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另外,申请者还提到中国从科举制到现在的高考向来只看重成绩,而他本人却深知自己的独特经历很有价值,对学习社会学也有帮助。我们相信,这样的申请者会受到美国招生官的青睐。
文书案例2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位自认为各方面都不如人的申请者提供的文书原稿,大致内容如下:
“这孩子怎么这么笨!”小时候,我有时会听到家人这么评价我。我妈妈说我小时候学会走路和骑自行车都比同龄的孩子晚。小学时,班里的同学都会认钟表,而我学了好几个晚上才学会;学算术,我加减乘除混合算式总是搞不清。学小提琴,我考中央音乐学院六级,考了四次才通过。家人的评价让我很不舒服,但是也让我明白自己不是那种新东西一学就会的“聪明人”。我知道自己要笨鸟先飞,我相信勤能补拙。在学习方面,我会在下课后比别人多花时间去思考,多做一些题以巩固知识点。小提琴方面,我给自己规定每天比别人多练两个小时。就这样,我各方面都发生了好的转变。学习成绩大有进步,小提琴方面开始获得一些奖项。家人对我的评价一直刺激着我,使我在人生任何一段旅程上都会确定一个目标,并去长期努力。一路前行。
美国学校希望学生对自我有正面的认识,不要因为在某方面不如人而自卑,要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也许你没有数学天分,但小提琴拉得好,有音乐天赋;也许你不善言谈,但是有体育方面的特长;也许你学习不好,但是人缘好,有领导才能,等等。对于孩子的成果,美国的父母总是会对孩子说:“Excellent.”而中国的孩子没这么幸运,他们往往是在批评声中长大的,就像本文中的“我”。
所以,我们建议申请者换个角度写。我们让他不要采用妄自菲薄的方式讲述自己笨鸟先飞的成长经历,而是表明自己很欣赏美国以激励为主的教育方式,同时对中国以批评为主的教育方式也不持否定态度——申请者比较真实地说出了自己以后很有可能在两种文化中吸取养分,会选择比较折中的方式方法。请看以下参考范文:
Unlike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wonderful,” “fantastic,” “good job” and “wow” are frequently and generously used as a means to encourage and motivate kids, China does not seem to believe in the value of positive feedback; not to the degree found among Americans anyway. The Chinese culture prefers criticism to praising, especially i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nd, to a large extent, i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as well. I am what Americans would call a late bloomer. According to my mother, I was at least half a year behind other kids my age in learning to walk and several years behind in bicycling. Academically, I was not initially advanced; not at all. I remember other kids in class were able to read clocks, and I could not; they could do mental calculations, and I had to resort to paper and pens. Even in violin, an instrument that I started playing early, I had to repeat the same exam for level 6 four times before I was promoted. I have heard my family members, including my parents, say “Why are you so dumb?!”
This is the type of environment I grew up in. I took it for granted. I never knew there were other ways to prod a child into action, nor did I expect my family or any adults who cared about me to do any differently. I did not like those negative comments, but I managed to cope. While I accepted that I could be slow to start with, I never accepted that I should remain a laggard (落后者). That was not where I wanted to be. I realized if I put in a little more extra effort and invested a little bit more time, I could catch up, and I did. Not only did I catch up, I became more advanced academically and musically than most of my peers.
In hindsight, negative feedback from my family, my teachers and my friends were not damaging or counterproductive, as some psychologists would say. It could be motivating, in my opinion. I doubt I will use the negative approach myself to my own children or any other kids in the future: not much anyway. But on the other hand, it would be hard for me to give credit when I see no credit is warranted. I’d apply compliments sparingly, not lavishly. I am, after all, a product of the culture to which I belong. I can challenge it, I can even deviate (脱离) from it, but I cannot deny its indelible influence on me.
文书写作 篇7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公务文书,写作
公务文书写作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 该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 由于高教形势的变化, 该课程面临着诸多传统教学模式下难以解决的问题, 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一、当前公务文书写作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 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日渐失去其教学优势
“讲授为主, 练习为辅”是国内各高校公务文书写作课的传统教学模式, 曾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近10年来, 由于扩招影响, 绝大多数高校不得不采用大班授课方式, 这就使得写作课教师已不可能像过去一样认真细致地为每个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和习作批阅。高校公务文书写作课只能越来越侧重于理论宣讲, 使得这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 学生对公务文书写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大学生没有过社会工作经验, 很难真正理解一份公文的作用, 往往根据教材内容误以为公文写作就是掌握几种不同的公文格式, 运用几类不同的公文用语, 即使大学期间不学, 将来也可以通过临时抱佛脚的方式解决问题, 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写作过程中缺少主体意识导致内容不妥
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几乎没有任何除校园和家庭以外的经验, 对于各类公文的了解只限于教科书和教师课堂讲解, 无法真正感受到公文的行文情境, 因而不但难以把握单位之间的关系, 也难以察觉公文写作中的不妥。多数学生的习作中存在着明显的“学生腔”, 语气偏误, 内容过于简单化, 与实践中的公务文书差别非常大。
我们认为, 公务文书写作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公文写作能力, 而非简单地传授公文基础知识。在现有条件下, 适时、适量地将体验教学法引入公务文书写作的课堂不失为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
二、体验式教学在公务文书写作课程中的组织实施
所谓体验式教学, 即是在课堂上由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有关教学知识点的情境, 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 并对其进行有效引导, 让学生自主感知、领悟知识, 继而在实践中得到证实, 实现知情合一。在公务文书写作教学中, 体验式教学主要分以下几步实施:
(一) 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适合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 协调并调动教学氛围与学生的心理环境,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初步体验。
由于学生的认知活动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只有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有适合于学习新知识的准备时, 有效的认知活动才能产生, 因此教师在创设具体情境时应注意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 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学生对于有关问题的理解程度及可能存在的盲点和误区, 先为学生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生活经验、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 以确保学生能够产生相应的有效体验。如, 在“通知”、“申请”等常见文种的教学中, 由于学生已经接触过这些文种, 具有一定的经验, 对案例的体验中理性成分较高。但是对于那些他们很少接触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的文种, 如“请示”、“合同”等, 要唤起他们的有效体验就必须由教师先行补充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 如请示单位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合同的法律效力等。
(二) 教师应在学生产生初步体验认识后不断设法加深其体验层次, 并引导其将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 巩固体验的成果。
受生活阅历等影响, 学生对于公文文本的最初体验往往受形式因素影响较多。如果一味地尊重学生的这种体验结果, 则背离了写作教学的目的。因此在体验过程中, 教师必须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寻求共同的解读范式。例如, 在讲解“招聘启事”时, 我们请学生对浮夸与平实两种不同风格的例文进行体验, 结果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浮夸风格的例文更具吸引力。对此, 我们将学生分为两组, 一组为招聘方, 一组为应聘方, 由双方通过模拟面试进行情景体验。在这种深入体验中, 学生们终于认识到, 浮夸风的启事虽然可以吸引到更多招聘者, 实际上却是浪费了招聘单位和应聘者双方的人力、财力, 是不可取的。
(三) 在深度体验过程结束后, 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总结体验活动的感受, 巩固体验教学的成果, 使之形成理性认识。
体验往往具有瞬间性。如果不对其进行强化、总结、反思, 体验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就难以转变为理性认识, 更难以指导学生今后的写作活动。因此, 及时总结是十分必要的。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总结时切勿越俎代庖, 脱离体验情境去空谈理论, 否则难以收到理想效果, 反而会使学生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割裂开来, 影响教学效果。
(四) 引导学生将体验成果运用于指导写作练习。
体验的目的是为了掌握, 在学生通过体验对于教学知识点有了准确把握之后, 教师应布置有关练习,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以公务人员的身份角度去写作公文, 以便进一步巩固体验的成果。
三、实施体验式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 明确内容的价值取向, 防止出现体验随意化倾向。
当前公务文书写作课多是上百人一个班, 体验中很容易出现课堂上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的场面。因此, 教师应注意事先明确有关内容的价值取向, 对学生进行恰当引导。
(二)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避免出现教师变相独白。
如果学生的体验与正确方向有较大偏离, 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通过进一步的体验去解决, 而不应由教师简单地以权威姿态纠正。
(三) 注意掌控好教学体验的过程, 避免流于形式化。
教师在课堂上不应一味只求热闹的效果, 而应鼓励学生在进行认真体验后再简明扼要地陈述感受。
(四) 安排课后相关练习, 避免教学停留于体验层面。
实践证明, 要使学生熟练掌握教学知识点并将其转化为自身能力, 就必须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只有通过实际运用, 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才能够达到质的飞跃。
培养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篇8
一、引导积累,让学生做有“米”之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平时作文多数是要求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一些同学感到很顺手,写得具体生动,内容充实;而另一些同学却觉得无话可说,写得干巴乏味,空洞无物。同样是写熟悉的题材,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呢?主要原因在于平时是否认真观察生活。有的同学是有心人,很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作文就会得心应手,具体的人具体的事都会从脑子里涌现出来;而有的同学对周围的事漫不经心,作文的时候就会感到脑子一片空白,无从落笔。这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往往对这些鲜活素材熟视无睹,作文时自然就会陷入“无米之炊”的写作困境。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让学生写作文时为“有米之炊”。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教育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成为生活的热心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小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大到风雨雷电、世事变迁,都要善于观察。同时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在观察实践中注意积累练笔素材,使自己成为练笔中的主人。例如,要求学生写一种动物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家里养的家禽或牲畜,如鸡、鸭、猪、牛等。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动作、生活习性,细心听一听它们的叫声,并记录下来。到了写作文的时候,让同学们根据观察记录来写作,他们写起作文来就有话可说。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知识的内在因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带动起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喜欢作文。在实践中,我的主要做法是组织作文竞赛,出版“手抄作文集”,让学生“发表”作文,体验成功。如果教师经常把学生的作文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哪怕学生的作文写得不怎么样,哪怕是一个写得通顺的句子,一个用得生动的词语都要为其叫好,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作文兴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信息功能于一体,所以在作文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决学生“无话可写”的难题。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QQ空间、博客、微博等平台,让学生展示习作,交流与互相评改,让亲戚朋友读读,提出读后意见,帮忙修改等。在作文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三、写出真话,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现在的小学生写作文,大多数采取的方法是平时背范文或仿写范文或东一段西一段摘抄作文选的文章,这样的习作读起来假话连篇。这样的作文,不能让我们的学生获得什么,只能学会作假。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要写真话,就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的作文同样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写自己熟悉的内容。例如,要求学生写校园里的景物,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次写作的目的,教给他们观察方法。比如观察树,要观察树的样子,树的枝干、叶子的颜色等;观察花,要观察花的颜色、形状、味道……然后让他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写下来,要写出自己的所看、所感。这样的亲身体验,才真正使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平时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设身处地地体验生活,关注真实的生活,这样他们才会细致入微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库,日积月累地做好作文的准备。学生有了兴趣,有了积累,就有了让学生写出真话的基础。
四、多样训练,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的训练要从多种形式去进行。一是训练学生说。说话是写作的前提,能把话说通顺,说具体、说完整,对写作很有帮助。而小学生的习作归根到底是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那么,连话都说不完整,意思都表达不清楚的小学生,很难想象他的习作会有好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如利用看图说话,说一说,利用口语交际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除语文教材中的方式外,教师要积极创设各种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可以采取故事会、班队会、活动课等形式。为此,我在每天的语文课上,都安排5分钟的时间,举行“灵感发布会”,轮流安排学生将自己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自经历的,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或一条新闻,向全班同学介绍。这样既为同学们提供了作文材料,又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学生会说了,习作自然会写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也就提高了。此外,我还要求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收集到的观察记录,新闻和好词佳句,为同学们拓宽作文材料的来源。二是训练学生想。习作离不开想象,学会进行想象是写好习作的一个关键所在。小学生正是异想天开的年龄,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发掘学生的智慧和灵感。因此,在进行习作教学时,通过引导和讲解,朗读范文,去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将范文的描绘展现在眼前,同时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加到自己的习作当中,使文章内容看起来更加具体和生动。如要求学生写《我的老师》,可以从老师平时的言行,讲课时的动作、神态、批改作业和备课时的繁忙想到老师的辛勤付出。由此通过回忆想象写出具体事例,如生病被老师照顾,老师耐心认真对学生的辅导等。让学生进行想象,将这种想象加到文章中去,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具体。三是训练学生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引导学生开展读书话动,拓宽学生阅读渠道,丰富学生阅读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此外,还可以要求班上的同学把自己的作文书或其他对同学学习有帮助的课外书带到学校组成班里的图书角,由几个同学管理,负责保管书报和做好借书记录,课余时间开放图书角,让同学们都借书来看。要求同学们在阅读书报时,把看到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以便积累词汇,学习语言的表达方法。
关注写作素养提升写作能力 篇9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撷取素材
文章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一旦脱离了“生活”这块“土壤”, 写作技巧的指导就成了空泛的说教。对此, 本人有过教训。
我曾给学生布置过这样的作文题——《我们到田野去》 (记叙文) 、《家乡的牛蒡》。平心而论, 作为生长在农村的学生, 这样的作文题理应有东西可写, 可事实上除了个别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外, 大多数都是泛泛而谈, 内容空洞。于是我就带他们去乡间田野, 去牛蒡种植区, 向农民请教, 并和学生在田间捉蚂蚱, 烤红薯和花生……学生有了具体的材料、真切的感受, 激发起写作的兴趣。回到课堂, 我再就作文的写法进行指导, 结果, 普遍写出了既合乎章法又言之有物的文章。
带领学生深入生活、感受生活, 既有助于他们观察生活, 积累鲜活的生活素材, 又能让这些素材具有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 鲜明的个性色彩。而对于间接的生活积累, 我们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视听媒体进行。例如, 看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走进科学”“探索发现”“我爱发明”等节目;看古典名著、散文等;遇到好的就记下来, 同时把自己的感想也记下来, 或可写成读书札记, 长此以往, 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会有很大的提高。
实践证明, 在作文教学中既注重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更注意生活积累, 这不仅能使学生“有话说”“有事写”, 而且还能让学生知道“怎样说”“怎样写”, 进而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写真文”“做真人”。
二、培养学生从“说”“读”的训练中提升能力
叶圣陶先生在一封通信中说:“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本于‘语’, 不可偏指, 故合言之, 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 诵习课文, 练习作文, 固为读写之事, 而苟忽于听说, 不注意训练, 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这段文字精辟地道出: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应该坚持四者并重, 相互促进的原则,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而不能单一练写。这里仅就我个人认为较“听”更重要的“说”“读”的训练谈谈拙见。
1.“说”的训练
“说”即为口头之“语”, 是一种口头形式的作文。我们平日说的话, 包含“说”的两个方面。“说”的两个方面即“怎么说”和“说什么”, 在实际运用中, 这两者与“写”的两方面“怎么写”和“写什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 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根据倪文锦教授的说法, “语言与思想的关系就是话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一定的话语内容生成于一定的话语形式, 一定的话语形式实现一定的话语内容。因此‘说什么’生成于‘怎么说’之中。”
本人又结合自己理解和初中生写作文的特点, 在说的训练中先从一词、一句、一段开始, 以演讲的形式, 在每天的语文课前3分钟, 让学生口头作文。先由易到难, 一开始不求完美, 不限制文字, 慢慢加以指导, 在班级氛围中, 有一点点优点, 也表扬他, 让演讲学生的心理有了满足感和自信心, 而其他同学也感觉到自己也可以演讲好, 就有了平行效应。同时, 又立足于“怎么说”, 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 使学生能用话语形式恰当地表达他的话语内容, 这样的话语内容就一定是他心灵的外在表现, 即达到了“我口说我心”的境界。通过这样的活动, 不仅会使学生有话说, 有事写, 还会使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2. 读的训练
培养兴趣, 让学生爱读书。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又说:“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写作过程中, 需要语言的积累, 但是, 如果只是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利用例子教给学生方法, 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去实践, 这样不仅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写作能力更会突飞猛进。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 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让孩子爱读书、会读书, 善于积累, 这样才能使其视野开阔, 语言丰富, 有了自己的个性语言和独特的感悟, 在写作中也就有了哲理性的语句, 让人惊叹。所以在语文写作教学中, 一定要让学生多读书, 善于积累一些素材和一些自己的感悟。这当然也就需要学生先要读书, 并且勤于摘抄。为了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本人还让每位学生每周写一篇读书心得, 每月做一次手工报纸, 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读书心得的习惯。
我们只有既重视“写”的训练, 同时重视“听”“说”“读”的训练, 学生写作的路子才会更宽。
三、携领学生于“积累”“推敲”中加强语言训练
仔细研读近几年的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 可以发现中考作文侧重鼓励创新, 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精神世界, 特别鼓励语言的流畅优美, 生动形象。其中满分作文的要求之一则是“语言美感强”。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可以看出, 对于一篇文章来说, 语言的确是太重要了。那么, 何为好的语言?只要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为立意服务, 为思想感情服务, 就是好的语言。同时, 每个人的语言风格千差万别, 但大体上说来, 语言有朴实与华美之分, 有通俗与典雅之别, 有的语言平易自然, 有的语言绮丽多姿。可是如何使自己的语言有特色, 这就需要提高语言表达的档次了。
记叙文中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刻画, 对生活细节的描绘, 就需要丰富而生动的语言材料。议论文中对观点的阐述, 对事实论据和事理论据的提炼, 则更需要语言的凝练、简洁, 而如何提高语言的水平, 就需要加强语言的修养。
首先, 要学会积累。积累是学习的第一步, 在平时就要学生多读书, 多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还要积累词汇, 积累锦囊妙语, 积累诗词名句, 积累精彩段落, 积累名家名篇。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多积累优美的文章不但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还有利于思维的发展。
其次, 要学会锤炼语言。“一字之师”的故事、“推敲”的故事, 尽人皆知, 但锤炼语言的道理仍值得再学习。翻看近几年徐州市满分作文, 许许多多同学的作文也正体现了锤炼语言的道理。如“钻石棱面上的幸福”比起“物质的享受”要含蓄耐人寻味;“在百草园的泥墙边, 我还可以听到些许的欢笑声”比起“我还记得鲁迅先生写的百草园里的欢笑声”要动情得多;“青丝变成白发, 眼角爬上皱纹”比起“头发变白了, 眼角出现了皱纹”更富有韵味和美感;“如风的心境, 或坚毅、或隐忍、或飘逸、或豁达, 总是如风一般清逸爽朗则语言精当流畅, 气势宏大, 富含哲理;“人们乘风来去, 留下和带走, 过客和主角, 群舞和领舞, 全部取决于你的心。乘着你心底的风, 在那充实却也广阔的心灵舞台上舞动吧!”则语言字字珠玑, 耐人咀嚼, 令人齿颊生香, 回味无穷。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也正讲了这个道理———“诗的功夫在诗外”, 所以, 锤炼语言的工夫要下在平时。
加强语言修养, 非一朝一夕, 平时对学生应强化熟读背诵, 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抓好课外阅读, 在博览中积累语言;抓好写读后感, 在创造性读记中提高语言修养。只要把这些落到实处, 就一定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大大提高。
我以为, 根据以上几种做法, 如果我们能迈出坚实的脚步, 加强学生写作素养的培养, 一定会使我们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创设写作环境,提高写作水平 篇10
一、创造写作环境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所谓创造写作环境, 就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利用语文活动课, 有意识地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活动场景, 让学生在准备、参与、感受、回味中体验活动课的整个过程, 具体地感受活动内容和活动氛围,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出乎意外”的活动场面, 包括:老师、学生的基本认识 (观点) , 学生阐述观点时的具体表现 (语言表述、神态动作) , 学生在倾听他人表述时的表现, 等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往往充分运用各种感觉器官, 在放大了的生活环境中轻松愉悦地认识这一生活, 并从中体验到自己心理的复杂变化过程, 掌握获取写作材料的基本方法。
作文来源于生活, 但作文不等于生活, 它们之间存在一种难以表述清楚的关系。这好比地里的菜和饭桌上的菜。饭桌上的菜是从地里来的, 没有地里的菜就没有饭桌上的菜。但如果直接把地里的菜拿来宴请客人, 那肯定被当成神经病处理, 因为从地里的菜变成饭桌上的菜, 这期间需要有一个选择 (一些不好的叶子或不可食用的根、茎必须去掉) 、清洗、加工、烧煮的过程, 而且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加上油、盐、味精等佐料和调料, 甚至要讲究火候等。作文教学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把生活变成作文, 而对生活的认识、选择又往往因为生活的平凡、单调、重复, 特别是由于学生年龄段的特点而被学生忽视, 有“水过无痕”之感, 正如人们常说的“熟视无睹”。基于这点认识, 语文老师有必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的条件。因为认识、选择生活是获取作文材料的基础, 不懂得认识、选择生活, 就不能把“地理的菜” (生活) 很好地变成“桌上的菜” (作文)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学生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 往往不需要为生活奔波, 都把时间花在学习上;更由于父辈们的宠爱, 一般都过着“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 生活上三点一线:教室———宿舍———食堂, 无忧无虑、专心学习, 狭窄的生活空间造成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很难在平凡、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寻觅到写作素材, 失去获取写作材料的基本途径, 以至于“无米下锅”, 遭遇“小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十分必要的。但传统作文教学方法常常是:写前指导、写后评改、改后讲评, 这样的教学模式看似合理, 实则存在很多不足。因为在写前指导中, 老师的一些观点、材料, 往往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他们大多把老师的这些指导作为真理写进作文中;至于老师的评改, 也常常因为应付检查而流于形式, 大多数老师只是改改错别字、病句之类的表层东西, 对于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如何选材、如何思维等深层次的问题避而不谈;在讲评环节, 经常是以老师的归纳总结, 点出本次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以一篇或几篇好一点的作文作为示范而告终; 示范性作文往往被学生错误地认为就是写作的经典而加以运用, 导致一个教师教出来的学生都像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 都是一个样子。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显然是难以适应的, 特别是对“唯老师之话是听”的低年级学生, 更是被消磨殆尽, 这种现状很难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取高分, 语文老师往往以一些范文作为指导写作的基本模式, 十分详细地归纳写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模式:结构讲究“风头、猪肚、豹尾”;形式上讲究开头、结尾要讲究文采, 要运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内容上要积累几个材料, 等等。这种作文教学方法忽视了写作主体 (学生) 的思想和生活积累, 使得学生只能机械地从老师的讲课中获取有限的写作材料和写作方法, 也许他们能够写出一些作文, 但不是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作文。这好比学生很快就可以尝到“鱼”的美味, 但没有掌握必要的捕鱼方法, 只能是临时吃吃而已, 吃完了就没有了一般, 即写作资源很快就会枯竭, 以至于一遇到写作, 就生搬硬套、七拼八凑, 出现“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这种现象一经反复, 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学生一方面作文积累“囊中羞涩”, 不得不搜肠刮肚, 另一方面不得不应付老师, 从而厌文情绪自然而然地潜滋暗长起来。
中国语文教育在作文教学中对作文的定位, 导致学生普遍对作文产生害怕的心理。受几千年来科举考试的影响, 对作文的要求侧重于文采, 这从初考、中考、高考在作文评改中的发展层级的设置就可以看出。可以说中国作文教学培养的是作家型学生, 而作家在语文课堂上是很难造就的。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二、如何创造写作环境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写作的关键在于写作材料, 材料是作文最基本的因素。传授学生获取材料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写作的不尽之材, 这是广大语文教师教好作文的最根本任务,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渔”。针对这种现状, 可以利用语文活动课, 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活动中掌握获取写作材料的基本方法。
(一) “猜猜我是谁”, 让学生在放大了的生活环境中认识生活。
在记叙文写作教学的人物描写这一专题中, 我特地准备了一堂“猜猜我是谁”的活动课。主要设置以下环节:
1.课前布置学生以本班同学为描写对象 , 要求抓住该同学最突出的特征加以描述, 不能出现名字, 以第一时间辨别出来为佳。
2.在课堂上请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自己的小作文 , 读完后让其他同学猜猜所描写的对象。
3.台下学生要以上台朗读的学生为观察对象 , 注意他们在朗读过程中的外貌、表情、动作、语言等, 并以其中一人为对象写一篇短文, 描述观察所得。
这样, 在第一个环节中, 学生一般会对自己平时早已熟悉的同学的外貌重新观察, 并有一些新的发现, 这对于不善于观察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惊喜, 通过观察而形成的文字, 这是从生活到作文的一大跨越, 其意义难以言表。
因为很多学生平时较少登台演讲, 一上讲台, 特别是众目睽睽之下便显得很不自在:有的脸羞得红红的, 有的一时不知道手脚怎么放, 有的用手摸摸头发, 有的用手抓着衣襟……这些动作就像在显微镜中放大一般, 显得特别突出、明显, 学生大多能够较清楚地观察、感受到;同时, 活动课的特殊气氛, 往往能够让学生集中精神感受同学的言谈举止, 尽情发挥想象力判断同学在作文中所描述的对象, 在热烈的竞猜中具体可感地体会人物的不同外貌特征和描写方法, 效果自然比直接单纯地让学生描写人物的外貌或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评好。学生通过以上的观察、交流和感受, 进一步学习人物描写、场景描写的方法, 再通过描写的训练, 提高对生活与作文的认识, 加深对写作方法的掌握, 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二) “学当小老师”, 掌握作文评改的游戏规则, 明确作文的基本要求。
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熬夜加班、辛辛苦苦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 而后声嘶力竭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 但学生对老师分发下来的作文和课堂上的讲评无动于衷, 关心的只是老师所给的分数, 至于老师在作文本上的圈圈点点一点也不“感冒”, 教学效率十分低下, 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书写潦草、选材、取材、描写等问题反复出现。这种出力不讨好、“高付出、低收入”的作文教学现象, 一直困扰着我们。对于这个问题, 语文老师不妨自我放松, 通过语文活动课, 改变互换师生角色, 把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交给学生。学生在角色的转变中自然而然地对作文评改的一些“游戏规则”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一些毛病, 如错别字、书写潦草等有较直观的认识;对教师评改中所关注的一些得分点有清楚的认识;对作文中所运用的一些写作手法的妙处有较充足的认识……这些对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心态是很有帮助的。通过几次训练, 学生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将会有较全面的了解, 而一旦他们了解到作文中这些相关内容, 意识到这些问题, 那么在日常写作中就会有意识地注意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本活动课的基本流程为: 课前要准备好作文评改的有关规则, 最好印成书面材料, 从而直观、清楚;教师事先对所要评改的学生作文做详细了解, 做到心中有数, 胸有成竹, 以便在活动课上做相应的启发;了解学生的作文水平, 以四人一组, 其中一人有较强的写作功底为佳, 鼓励小组交流;引导学生大胆地对所评改的作文进行评改, 指出其中的精彩之处与不足之处, 在小组中大胆交流; 及时了解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轮流推选评改小组上台进行讲评交流, 达成共识, 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 开展读书竞赛, 扩大课堂的外延, 增加学生的思想储备。
语文学科具有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等特点。语文的知识性, 要求学生下工夫记忆;语文的思想性, 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思考;语文的艺术性,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沉淀和感悟。这就意味着学好语文不能仅靠死记硬背, 特别是写好作文, 不仅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字功底, 而且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思想认识。因此, 我们不能把目光停留在语文课堂上, 而要以语文课堂为平台。记得一个语文界的权威说过:看一堂课的好坏, 不是看你教给学生多少, 而是看你让学生通过这堂课联系到了多少课外知识。
如在教学高中语文第五册的诗歌单元时, 我让学生举办了一场“李杜诗篇”知多少的竞赛活动。第一阶段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有关李白杜甫的一些资料;第二阶段总结整理李杜诗歌及其风格的演变历程;第三阶段为潜心阅读阶段, 以课文为轴心, 向外辐射, 阅读背诵李杜的相关诗作;第四阶段为竞赛阶段, 大家分头出题, 利用二至三节课时间通过背诵、游戏、抢答、演讲等方式评出优胜者。通过这一活动, 学生在查阅资料、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 采用背诵、游戏、抢答、演讲等方式进行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语文学习,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非常有利。“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学生通过诵读自然会增强语感, 掌握写作方法, 这对作文写作来说很有帮助。
(四) 辩论对抗,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论述能力。
学生作文水平与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关系密切, 这就像小学时认为一些应用题很难做, 而一到中学就感到那是小菜一碟一样, 不变的是知识, 变化的是认识提高, 懂得运用更简单的方法了。思想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思辨能力的高低。但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为语文教师所忽视, 特别作文教学往往侧重于审题、立意、材料的组织、文章的结构, 思维方面的训练几乎不涉及。基于这一认识, 我们除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外, 还可利用语文活动课, 围绕一个话题, 举行一些辩论赛, 或男女对抗、或小组对抗, 从而在辩论对抗中学会思维的方法, 这对学生写作很有帮助。
如对于当前有些学生由于认识不足, 沉湎于网络不能自拔, 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的问题, 为了引导学生端正态度, 我特地举行了一场辩论赛, 让学生分为男女两组, 由正负班长、学习委员、语文科代表担当评委。学生在辩论中自觉地运用逻辑方法, 摆事实, 讲道理,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论辩得不亦乐乎。通过这一活动, 他们普遍认识到上网的益处, 也认识到其不足。个别学生还明白:上网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 不是一个晚上、几元钱的问题, 涉及自己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乃至践踏的问题;涉及自己对父母对自己期待的问题;涉及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爱的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又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是有益的。
三、创设写作环境的意义
(一) 打破语文课堂的局限性, 让语文课真正成为连接课内与课外的桥梁。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充分接触许许多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领略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 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增长知识, 增加思想储备, 为提高作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语文活动课是一个让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 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三) 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同时, 角色的改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和学习的乐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在老师精心创造的活动环境中, 学生积极参与, 体会到生活的味道, 寻找到写作的材料, 掌握必要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 不知不觉地消除畏文情绪。
文书写作 篇11
模糊语言,是指自然语言中带有模糊性,内涵和外延都不确定的语言。它不同于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存在歧义的语言。这里的“模糊”是与“具体明确”相对而言的。与含糊不清的语言相比,它是明确的,具有定向的明确性;与精确语言相比,它是模糊的,具有伸缩性、概括性和抽象性。
一、使用模糊语言的原因
(一)客观事物是彼此关联的,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
语言要标记客观世界就必须对其进行划分,这种分割会造成词义间边界的模糊不清。如在时间观念上,清晨、傍晚,其时段不尽分明;在年龄段上,少年、中年、青年、老年所表达的年龄范围是模糊的。还有,用词义表达客观世界是经过抽象概括的,人们对客观对象类属的边界、性态的把握也存在不确定性。这些就构成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现实生活认识的不确定,进入到司法文书的写作中,其语言必然会表现出模糊性。
(二)部分词语本身具有表意的模糊性。
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决定了记载和表现它的物质外壳——模糊语言的产生和存在。词语表意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事物的可变性带来的语义的可变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词义范围扩大,由原来的清楚单一,变得内容不能确定了。“曝光”原指照相底片或感光纸在一定条件下感光,现在常用来比喻秘密的事情当众暴露或公开,如“领导干部住房用车情况曝光”“非法交易曝光”等;二是词义本身的不确定性,即表述的范围、性质、状态等的不确定,如“十分”“非常”“严肃”等都难以找出具体的界限;三是时间、数量等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词义的不确定性。如“近来”“最近一段时期”“大多数”“个别”“左右”等。
(三)司法活动本身的需要。
司法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本身带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作为以反映司法活动为主要对象的司法文书,有时精确的词语不能准确表述动态的司法活动,模糊词语则有这方面的表意功能。如“鉴于被告人庞××犯罪后主动投案自首,认罪态度较好,且能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有一定的悔罪表现,可依法从轻处罚并宣告缓刑。”其中的“较好”“一定”“积极”的要求很难定量化、精确化,而且随着公务活动的展开,这里的标准也会有一定的变化,这些只能用模糊词语来表达。
二、模糊语言的作用
(一)使表述更为简洁、严密。
司法文书写作必须要就事谈事,有极强的针对性,言简意骇,如一份起诉书里这样写“被告人……确已构成受贿罪,系本案从犯,归案后能坦白交待部分犯罪事实,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应酌情从轻处罚。”坦白的犯罪事实有哪些,应如何酌情从轻处罚……如果尽列出来,一则影响到行文的简洁,二则有越权之嫌。“部分”一词如果去掉,表述就很不周严。所以用模糊语言来概括这些情形,就做到了简洁而不粗疏,周密而不繁冗,能够全面兼顾。
(二)便于表达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人和事物及一些不确定的事项。
现实生活中,人和事物总是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用精确的语言难以反映出过程的发展变化。如“通缉令”中说明犯罪嫌疑人的外貌特征时,通常用“身高1.60米左右,身材偏瘦,瘦长脸……”因为人的外貌形态是处于变化中的,用模糊语言表述,显得更为周全、得体。
还有,司法文书中的时间、地点,作为叙述七要素中的重要因素,在精确性上有着严格地要求。但案件发生和发展往往是错综复杂的,这些要素有时并不确定,无法用精确语言来表达。如案件发生时间、被害人死亡时间,作案的第一现场或第二现场等,因种种复杂因素的限制,只能用模糊语言来表述。如“×年×月×日上午十时左右”、“犯罪第一现场在×桥头南30米一带”等。
(三)便于表述那些无须或者不便精确表述的事物和现象。
如涉及个人隐私或国家机密、反动言论、丑恶现象的内容,如果用精确语言表述或具体描述,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或副作用,有伤风化或损害国家利益。因此对这类事物或现象就无需作具体、精确的表述,而采用模糊语言和模糊表述却是可行的。例如某省人民检察院对某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起不正确判决提出了抗诉,在申述抗诉理由时说:“被告人孙××走上犯罪道路不是偶然的。他从调戏妇女、说下流话,发展到对女职工耍流氓,拦路抢劫,拦路强奸妇女。”这里用模糊语言“下流话”、“耍流氓”来表述无须具体、精确表述的丑恶现象,既达到了揭露被告人目的,又避免了有伤风化和产生副作用。
三、如何正确把握公文中的模糊语言
模糊语言在公文写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滥用模糊语言,在使用模糊语言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含混不清,模棱两可,避免产生歧义。公文写作中的模糊语言不等于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令人费解。含糊是指语言表述不清,歧义横生,令人难解。模糊在表述上是清楚的,只是有不确定的语义而已,应注意区别含糊语言与模糊语言的界限。
(二)慎用绝对化的词语。前面我们已经论述了模糊语言有弹性大、有余地的优势,所以在使用如“完全”“彻底”“必须”等绝对化的语言时,除了有时需用绝对化词语,以表示态度坚决外,其余时候应留有余地。
(三)要准确把握模糊语言使用的具体语境。孤立地看待某一词语并无高下优劣之分,难以说明妥与不妥,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方能判断。司法文书写作中该不该使用模糊语言、多大程度上使用模糊语言,要考虑案件的性质、文件的制作机关及其目的等等,总的原则是使其和谐恰切。如,虽然我们前面说过,由于种种复杂的因素,案件的时间和地点可能无法精确表述,但像“盗窃车辆的可能是王××”、“刘××大约在1997年8月开始收受贿赂”等模糊判断,可都是司法文书写作的大忌。
总之,语言的运用要为文章内容服务,在司法文书中使用模糊语的目的,不在于模糊语所显示的异彩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是为了有利于办理公务。在该用模糊语的地方,恰当地使用模糊语,方能发挥模糊语言的特殊的表述功能。
培养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 篇12
一、培养写作兴趣和能力, 要重视阅读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积累, 开阔我们的视野, 丰富我们的想象力, 改善我们的思维品质, 提升我们的创造能力。阅读可以开启我们的心灵之窗, 塑造我们的灵魂, 引导我们积极向上, 涵养我们的精神;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 使我们更富于人性, 更懂得求真、为善和审美。而知识、想象力、情感、精神这些要素是作文最重要的构件。因此,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要重视阅读, 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指导, 使学生乐于读书, 会读书。
二、培养写作兴趣和能力, 要树立写作自信
(一) 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参与展示和表达, 培养学生展示和表达的自信
作文是生活实践、思维与语言的统一。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有了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 有了对事件的观点和看法, 有了对人物的情感和态度, 就要鼓励他们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出来、展示出来。久而久之, 学生就有了表达和展示的自信, 也有了要表达的欲望。当然, 这种表达或展示就有可能就以写作的形式体现出来, 可能是日记, 也可能是书信, 也可能是课堂练笔, 甚至是教师布置的习作。这样, 在不知不觉中, 学生就有了写作的兴趣和自信。
(二) 作文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
作文教学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情等途径, 创设丰富的、形象生活的情境, 然后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细致的观察, 既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又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觉,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例如, 有一阵子, 悠悠球在学生中风靡一时, 他们个个玩得精妙绝伦。我也亲自在玩中求趣, 却怎么也玩不出情趣。看来玩中自有学问, 值得写一写, 我便给学生布置了题为《我玩悠悠球》的作文。没想到学生一见题目就高兴呼喊起来, 胸中有话说, 下笔如有神。这次作文最差的学生也写了300 多字, 从悠悠球的结构、变化多端的玩法技巧, 其中隐含的原理, 带给人乐趣等诸多方面娓娓道来, 写得既具体又生动有趣。的确, 创设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同时也以能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三) 要充分发挥作文评价的指导作用和激励功能
作文评价的目的不是讲评学生写作的好坏, 而是要激励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作文指导和评价要有针对性, 要具体生动, 最好联系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讲。命题时,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避免单调、呆板, 更不能出偏题和怪题, 要让学生多写一些自由作文, 让他们尽情地描眼前景, 写身边人, 述亲历事, 抒心中情, 并展开想象的翅膀, 享受精神飞翔的乐趣;开始不宜对学生作文提出过高的要求, 应以鼓励为主, 重在调动其积极性;在作文评改中, 对学生要抱有爱心、宽容心, 不要用一把尺子量全班所有同学的作文, 要用沙里淘金的精神来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哪怕一个词用得精当, 一个句子表述生动, 也要加圈加点, 予以肯定;评语要热情、中肯, 不要吝啬赞美之辞, 让学生在赞美中获得自信。在集体中教育最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让人快乐了, 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一个人进一步追求成功的欲望了。因此, 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机会, 给学生尽量多的表扬, 以树立他们写作的自信心。
(四) 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畏惧心理
克服学生写作的畏惧心理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破除写作的神秘感。好多学生以为书上的文章都是高深莫测的, 而教师又把课文分析得玄玄乎乎, 就更使得他们感到写好文章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其实写作并不神秘, 也并非高不可攀。写作能力并不是天生的, 而是后天练出来的。有些学生感到写作难, 可能是没有弄清想、说、写之间的关系, 把三者割裂开来了。有些学生平时思维很活跃, 跟伙伴们交谈、争论, 语言也很精彩, 但写起文章来却是干巴巴的。原来他们写的并不是自己平时想的、说的, 而是邯郸学步式地盲目学规范语言, 学优秀作文, 把自己语言中的灵气全给抛掉了。写作无非是把我们想的、说的记录下来而已。我们思考、说话不会感到难, 那么, 写作又有何难呢?
三、培养写作兴趣和能力, 要重视练笔。
凡搞文字材料的人, 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模仿。有句话叫“天下文章一大抄, 就看你会抄不会抄”。第二阶段, 半模仿。这时除了模仿, 应该有自己的思想。第三阶段, 丢掉拐杖, 独立写作。而要实现从第一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跨越, 没什么捷径可走, 唯一的途径就是认真刻苦、勤学多练, 正如罗马最著名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名言:“要想工于运笔, 就得勤于练习。”练笔是培养作文兴趣, 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练笔的途径之一是课堂即兴小练笔。比如, 教学《槐乡的孩子》, 学到里面写天热的段落时, 我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己另写几句天热的句子, 还变出花样写《天多冷》, 学生也很快写出了自己在天热天冷时的感觉, 读起来是既新奇又有趣;上《风筝》一课时, 学到第三段写放风筝时, 我问学生:“你们放过风筝吗?”没有一个回答是否定的, 我又让他们写自己放风筝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从作文反馈的结果来看, 大多也很真实可感, 读来也很吸引人。课堂即兴小练笔可以开启作文教学的大课堂。
练笔的另一种途经是记日记。记日记, 不在乎长短, 只要不写成“早上起床白天吃饭晚上睡觉”就行。日有所记、记有所得、得有所悟、悟有所思, 每日如此, 善莫大焉。我并不强求学生每天都写日记, 凡是有意义的事, 印象深刻的事, 生活中的思考、感悟, 等等都可以写, 每星期一两篇即可, 但不得懈怠, 只要坚持写下去, 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