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外包

2024-06-30

制造业外包(精选10篇)

制造业外包 篇1

0 引言

在机械制造业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逐渐代替了人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设备密集型、规模型转变。设备的高效运转,必然会带来磨损,不管是可预期的还是不可预期的损坏,都会产生相应的维修成本。现代设备的技术含量高,维修工作需要有机械、电气和微机操控等多种技术、一专多能的人才,为每一台设备配备这样的维修成员,将会使企业的成本大大增加。如果能够将设备的维修工作外包给专业化的设备维修服务商,就能够节约时间、人力、物力来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在商场上的竞争优势。

设备维修外包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通过设备维修外包,机械制造业降低了设备维修的成本、提高了设备维修的质量,从而能够把节约的成本用于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对市场的相应速度。现有文献中,涉及设备维修外包的流程的很少或是叙述过为简单,因此,本文以机械制造业为对象,在分析机械制造业设备维修外包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机械制造业的设备维修外包体系,重点对设备维修外包的流程进行了论述。

1 机械制造业设备维修外包的特点

机械制造业的设备维护与管理是保证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是企业成本中最大的可控制费用[1],占到企业总制造成本的15%-40%(平均为28%)[2],而且随着设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而逐年增加,年增幅高达10%-15%[3]。

械制造业的设备维修外包,是业务外包的一种特殊形式,与一般的业务外包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如下:

1.1 机械制造业的设备产出高,技术含量高。而且对设备的可

靠性有着很高的要求,一旦停机就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利润,还会影响企业的商誉。设备的高技术含量必然会要求高水平的维修技术,低水平的设备维修不仅会导致设备的可靠性和设备可用性的降低。而且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

1.2 机械制造业的设备维修不频繁,一般的情况为几年一次设

备大修,一年一次设备中修[4]。在大修期间,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相当大,而在日常的设备维护期间,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小得多了。

1.3 机械制造业的设备资产投入庞大,其良好的收益来自于

庞大资产的。设备的技术含量越高,设备维修的难度就越大,维修成本就会越高。设备维护与维修成本又是企业成本的主要部分。因此,对设备的有效维护维修,是资产密集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5]。

2 机械制造业设备维修外包体系结构

对于机械制造业的设备维修外包,目标、任务和设备维修外包的流程这几方面构成了设备维修外包的主体,以此为基础对机械制造业设备维修外包模式进行研究。下面将从将对这几方面进行分别论述。

2.1 机械制造业设备维修外包的目标

机械制造业的核心业务是进行生产,而设备维修则是企业的非核心业务。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可以集中精力发展企业的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机械制造业外包设备维修,利用设备维修服务商的规模效益以降低设备维修的成本支出;由于设备维修服务商拥有该领域内的先进维修技术,通过维修外包,能够获得其专业化的技术服务。

设备维修外包的同时,必然会导致企业内相应流程和机构的变化,此时是精简企业内的设备维护人员,保留关键技术人才,削减闲置人员的最佳时机。优化企业的内部流程操作,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由于设备维修服务商的先进维修技术,企业在设备维修外包的同时,能够与设备维修服务商相互切磋,从其处获得设备改进的建议。设备维修是企业的非核心业务,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能够集中精力发展企业的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

2.2 机械制造业设备维修外包的任务

设备维修外包的主要任务包括:设备维修外包分析、设备维修外包策略的制定、设备维修外包的设计、设备维修外包计划的执行和监督,以及设备维修外包计划的终止。(1)设备维修外包分析:主要包括维修外包的成本效益分析、可行性分析、风险分析等[6]。(2)设备维修外包策略的制定:重要的是对设备维修外包范围的界定。是外包关键设备的维修还是非关键设备。是长期外包、中期外包还是短期外包。是完全外包还是选择性外包等[7][8][10]。(3)设备维修外包的设计:如何选择设备维修外包服务商,如何制定维修外包的合同等。其重点是外包服务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4)设备维修外包计划的执行和监督:设备维修计划的执行中,企业如何执行设备维修计划,如何监督设备维修外包服务商的维修工作。(5)设备维修外包的绩效评价:设备维修计划完成后,如何有效的对设备维修服务商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最后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外包是否终止做出决策。

2.3 设备维修外包的流程

正确的设备维修外包流程设计能够在企业实施外包的过程中提供帮助,现在的企业一般缺少设备维修外包的经验,现有文献中涉及设备维修外包流程的文章较少,而且对流程的细化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了设备维修外包的流程设计[7,8,9,10],供将要进行设备维修外包的企业参考,具体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企业的设备不可能永远正常运转,一旦出现停机则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为了避免企业的损失,管理者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考虑设备维修外包或是设备自修。通过对设备维修外包进行决策,从而决定进行设备维修外包或设备自修。(本文只讨论设备维修外包的情况)。

2.3.1 维修外包决策分析

在维修外包的决策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外包管理委员会的建立,运用内部专家的知识或经验,咨询外部专家,对设备维修服务商的市场调研。同时,要界定设备维修外包的范围和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设备维修外包策略。

由于设备的维修与生产、运营、销售、财务等部门有着直接或间接地联系,因此从这些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建外包管理委员会,对设备维修外包进行深度的剖析,并对设备维修的自制与外包进行深入论证(一般可以从交易费用经济性、核心能力、战略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证)。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无论是设备维修自制还是设备维修外包,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因此生产部门的决策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就显得非同小可。选择设备维修外包后,必然会导致企业生产流程的相应变化,此时生产部门要协调维修与生产的时间,销售部门则需要和相应的经销商或是客户联系,以保证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避免生产的延误对企业的信誉产生不利的影响。采购部门则需要适时的安排采购计划,避免增加库存成本。在这一过程中财务部门要严格把关,控制成本。

外包管理委员会运用内部专家的知识或经验,并咨询外部专家,在对维修外包市场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才能最终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做出最终的外包决策前,企业要正确的界定设备维修外包的范围,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设备维修外包策略[8][10]。一般来说,企业的设备按其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可以分为关键设备、主要设备和一般设备。企业一般会选择把关键设备的维修进行外包,因为服务商的规模经济效应,能够在关键设备的维修商为企业节约成本。而一般设备的维修维护,会由企业本身的维修人员负责。

维修外包策略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战略发展。是全部外包还是选择性的外包,企业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由于初次合作的原因,发包方对设备维修服务商还不够了解,设备的维修外包有所保留,一般只会外包非关键设备和非主要设备的维修。再次合作的话,因为已经有了上次合作的经验,发包方对设备维修服务商的维修水平和维修质量较有信心,就有可能扩大设备维修外包的范围和时间。

2.3.2 设备维修外包服务商的选择

外包管理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或经验,寻找潜在的设备维修服务商。另外,收集各种信息资源如报纸、数据库等主动寻找潜在的设备维修服务商;或者利用媒介发布需求信息,引起设备维修服务商的注意,使其主动与外包企业联系,并与之沟通。再或者可以咨询专门的咨询机构,这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咨询机构对设备维修的市场状况有着充分的了解,并且一般具有多年的经验,和相关的设备维修服务商情况比较了解,提供的潜在设备维修服务商更有保障。其中,设备维修服务商的维修报价是企业选择的最重要因素。企业要对市场充分调研,了解设备维修的价格,定出自己能够接受的价格底线。

从设备维修外包市场上选定一些服务商,之后外包管理委员会需要对潜在的目标设备维修服务商进行评价。其中,服务商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将是外包管理委员会的重点工作。评价指标是定量化评价服务商的依据,评价指标是否完整、科学,直接关系到对机械制造业设备维修外包服务商评价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建立好评价指标体系后,就需要对外包服务商进行评价,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

2.3.3 维修外包合同的签订

当选定设备维修服务商后,由于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合同需要具备一定的严密性。在合同中,要明确双方的权利与责任,规定违约条款及罚金和实现目标的奖励[9]。设备维修服务商提供服务的责任越大,惩罚条款在将来的合同谈判中就会变得越加重要。通过合同,在经济发生损失后,企业可以向设备维修服务商索赔,转移设备管理维修的风险。设备维修服务商承担责任的同时,发包企业也同样承担着相应的风险,如设备的维修不及时导致企业供货不足,影响企业的商誉,或是企业的商业机密外泄等等。如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维修进度,设备维修服务商应该做出哪些措施解决问题并防止情况继续恶化。此外,也应该囊括意外情况下的免责条款,以使任何一方在意外情况下具有调整的余地。而合同中的激励程度要足够高,要体现激励的优化效果,这样供应商不仅会免于提供低绩效服务,而且为了不失去巨大的收益,供应商所提公的服务甚至会略微超过必需的服务水平(不至于带来成本的增加)。

2.3.4 执行、监督与控制

合同签署后,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撒手不管。要提高外包的质量和效率,企业必须与设备维修服务商密切协作。参与设备维修计划的执行,并且要对设备维修服务商提供的维修服务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维修计划的按时进行,并且对突发事件及时反映,做出补救措施。

2.3.5 维修外包的绩效评价

设备维修计划终止后,要对设备维修服务商提供的维修服务进行绩效评价(一般采用的绩效评价方法有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如果维修质量达到了企业的预期,则会有下一次设备为维修外包的可能。而且再次合作的话,发包方将很有可能扩大设备维修的范围,长期合作下去将可能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另外,如果设备维修的质量不合格的话,企业则不会选择与该设备维修服务商继续合作,此时就会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选择设备维修外包,则会重新选择设备维修服务商。二是重新决策,是采用设备维修外包还是设备自修。

3 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机械制造业的设备维维修外包特点,对其设备维修外包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设备维修外包的相应对策。对于设备维修外包的流程,本文主要从维修外包决策分析、设备维修外包商的选择、维修外包合同的签订、执行监督与控制及维修外包的绩效评价及部分进行论述。希望能够为企业实施设备维修外包提供帮助,节省时间,进而节约成本。

目前主要的维修外包涉及到的是非核心能力的外包。但是应该认识到企业业务发展的动态性,随着竞争形势的变迁、价值链的改变、技术的进步等,企业的核心业务也可能变为非核心业务或是仅依靠自身的核心能力无法在市场中占有原来的优势。因此,企业应该转换思维,进一步考虑核心业务的外包。

摘要:在分析了机械制造业设备维修外包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机械制造业设备维修外包的体系。明确了设备维修外包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基于流程的设备维修外包流程图,有助于机械制造业在设备维修外包的具体实施中更加有效地运作设备维修外包业务。

关键词:设备维修,外包,流程,机械制造业

参考文献

[1]Sheu C.and Krajewski L J.A decision model for corrective maintenance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1994,32(6):1365-1382.

[2]Dunn R.Advanced maintenance technologies[J].Plant Engineering,1987,40(5):80-82.

[3]Wireman T.World class maintenance management[M].New York:Industrial Press,1990.

[4]曲立.精益维修管理[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5]范体军,许淑君等.设备维护外包策略及其对维修计划组织的影响[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3):15-18.

[6]李廷喜,顾立刚.中小企业设备维修外包风险分析[J].科技广场,2009,(2):121-123.

[7]范体军,陈荣秋,崔南方.基于流程的设备维护外包模式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81-83.

[8]范体军,李宏余等.基于业务流程和合同时间的业务外包策略模型研究[J].管理评论,2007,(11):55-62.

[9]李会杰,王丛,李雅丰.军事装备维修外包体系及其运作模式[J].武器装备自动化,2006:21-31.

[10]范体军,陈荣秋,崔南方.设备维护外包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3,(8):47-53.

制造业外包 篇2

一、单选(共 12 小题,总分: 40 分)1.孙晓琴教授提到,有统计数据发现,从2000年开始,每年的服务外包承接商以怎样的速度在递增? A.40% B.50% C.60% D.70% 2.2009年,我国十大领军型企业服务外包额占产业份额的()A.12% B.22% C.32% D.42% 3.根据孙晓琴教授所讲,以下哪个国家不在承接方服务外包的优先承接国行列? A.加拿大 B.印度 C.爱尔兰 D.中国

4.孙晓琴教授提到,管理在岸外包的国家机构是()? A.国务院 B.商务部 C.发改委 D.财政部

5.“中国服务外包的领军城市”,这是我国下列哪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发展战略定位?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深圳

6.财政部《关于做好2009支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对于取得示范城市称号未享受财政资金支持的服务外包承接地予以()元定额支持。A.200万元 B.300万元 C.400万元 D.500万元

7.孙晓琴教授提到,在全球市场服务外包的市场结构来看,主要承接高端业务的有以下哪个国家? A.印度 B.菲律宾 C.中国 D.西班牙

8.根据孙晓琴教授所讲,以下哪项不属于IPO的类别? A.后勤办公业务外包 B.系统集成外包 C.软件外包 D.技术支持

9.孙晓琴教授指出,美国的服务外包是以()选择为特征的。A.近岸服务外包 B.远岸服务外包 C.在岸服务外包 D.离岸服务外包

10.孙晓琴教授提到,联合国的贸发会议曾经出过一个报告,上面提到的未来研发的聚集地是以下哪个国家?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印度

11.2011年1月11日,()宣布以1.141亿元收购医疗行业ERP领导厂商望海康信得73.14%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A.东软集团 B.中软集团 C.联软集团 D.星软集团

12.以孙晓琴教授的观点,我国服务外包的增长情况基本呈现出了怎样的特点? A.规模小,增速快 B.规模大,增速慢 C.规模大,增速快 D.规模小,增速慢

二、多选(共 6 小题,总分: 20 分)1.孙晓琴根据服务的来源将服务外包分为了下列哪几类? A.政府剥离的服务外包 B.服务企业剥离的服务外包 C.制造企业剥离的服务外包 D.非控制性离岸服务外包

2.根据孙晓琴教授所讲,从发包的地域和主体划分,服务外包可以分为以下哪几类? A.在岸服务外包 B.离岸服务外包 C.生产服务外包 D.生活服务外包

3.孙晓琴教授根据服务的来源,将服务外包分为了下列哪几类? A.政府剥离的服务外包 B.服务企业剥离的服务外包 C.制造企业剥离的服务外包 D.非控制性离岸服务外包

4.孙晓琴教授提到,在2008年,中国大陆离岸服务外贸业务的主要来源地有以下哪几个国家或地区? A.美国 B.日本 C.香港 D.英国

5.孙晓琴教授认为,跟印度相比,我国发展服务业外包的优势有哪些?

A.我国有广阔的国内市场 B.我国有非常雄厚的产业基础 C.我国的服务外包业起步更早 D.我国拥有更多的专业人才

6.孙晓琴教授认为,全球服务外包的趋势包括下列哪些? A.外包业务领域高端化

B.合作层次深入化,合作模式多元化

C.国际服务外包动机的转变、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竞争愈加激烈 D.新兴外包垂直行业越来越多、发包商倾向于将ITO和BPO捆绑发包

三、判断(共 12 小题,总分: 40 分)1.在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方面,江苏省无论是资金支持,还是政策支持,其力度都远远小于广东省。正确 错误

2.孙晓琴教授指出,二十世纪80年代的初期,外包是指企业将一些非核心原材料和零部件交给成本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完成,从而提升自己的利润空间,这就是制造业外包,也称为“蓝领外包”。正确 错误

3.孙晓琴教授指出,2010到2012年,中央财政每年安排示范城市各500万元资金用于服务外包公共平台建设。正确 错误

4.孙晓琴教授认为,广东省的服务外包太过“热情”,缺少了一种冷静与理性。正确 错误

5.孙晓琴教授指出,2008年,菲律宾从事服务外包行业的人数约为42万人,比上一年增长25%以上,2009年又增长近30%。正确 错误

6.孙晓琴教授指出,广东服务外包发展的特色定位是“广东服务外包:源于制造,高于制造”。正确 错误

7.孙晓琴教授指出,广东服务外包发展的方向之一是,壮大与制造业联动的核心产业,比如物流、采购与营销、会展。正确 错误

8.孙晓琴教授提到,在微笑曲线的最下端是生产和制造,而两端就是服务。想要改变经济结构,就要向两端的微笑曲线去努力,那就是服务外包的曲线。正确 错误

9.孙晓琴教授指出,2010年,广州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18.79亿美元,同比增长173.11%,执行额11.77亿美元,同比增长191.33%。正确 错误

10.孙晓琴教授指出,目前全球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竞争愈加激烈。正确 错误

11.孙晓琴教授指出,2005年,我国服务业的服务外包系数平均为13.24,而第二产业仅为4.577。正确 错误

智能制造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分析 篇3

关键词:智能制造企业;物流外包;风险

随着物流企业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扩充,物流外包逐步被社会认识、了解和进一步采用。 物流外包也由简单的、单一的物流业务外包逐渐发展为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配送的整个供应链集成业务的外包,同时物流外包企业所涉及到的企业生产、产品和销售的信息也越来越多。物流外包双方的合作必须基于信心和诚意,才能顺利进行。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的统称,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智能制造装备的水平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常州智能装备生产企业发展状况

常州“制造”有着足以自豪的历史,是全国工业明星城市。纺织、服装、印染等,这些,曾经是常州传统的代表产业。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常州提出了产城融合的发展新思路,目前是江苏省唯一的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就是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

面对这样的思路变革,常州大力很早就开始推进制造向“智造”转型。2009年常州启动实施《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以来,通过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在原有的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给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带来无限巨大的发展空间。二、智能装备生产企业物流外包现状

(一)智能装备生产企业物流保障系统主要有以下特点:1、生产物流操作采用远程、可视化管理,报表数据不容易出错;2、采用自动化设备和网络管理,减少收货环节人员,提高生产物流的效率;3、利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分拣设备实现快速分拣;4、采用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准确及时对库存数量和日期预警。

但是通过对一些智能装备生产企业的调查,发现这些企业,目前只有不涉及核心机密的物流环节才采用外包,整个物流集成度并不高,这也一定程度地制约了智能装备企业的发展。在强调产业供应链竞争的今天,这种低层次的物流外包与智能城市发展要求有着较大的背离。企业不愿意进行整体外包的原因主要因为担心风险的影响。

二、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物流外包中存在的风险

虽然物流外包服务商采用较为先进的管理设备和手段进行管理,但是在实际的物流业务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给企业带来了一些风险,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泄露风险。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智能装备生产企业的核心能力至关重要。但是为了提高物流业务外包的运作效率,一般都需要共享双方的相关信息,使双方能够及时的更新生产和市场方面的物流需求,更好地安排生产作业,及时配送产品。显然这大大增加了核心技术、信息资源与商业机密被泄露的风险。

(二)物流外包商诚信缺失。物流服务商为了获得物流业务,在双方洽商物流外包合作协议时,迎合企业的需求,夸大自身物流服务能力,如果企业缺乏对物流提供商的资信评估能力,企业有可能所托非人。一旦物流服务商不能兑现承诺,则会影响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正常进行。

(三)对物流的控制能力降低。物流外包过程中,制造企业对物流的控制能力相对是较差的,生产企业要承担物流失控的风险,同时由于增加了第三方,如果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

(四)与客户联系减弱。物流业务的外包使得是企业同顾客的直接接触机会大大减少,一方面,如果企业监管不到位,物流企业就可能存在着不良行为,从而造成货主利益的损失,从而影响客户的满意度;另一方面,企业无法直接从客户那儿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如果物流服务商不能及时反馈客户的信息,企业将无法进一步的完善物流服务水平,从而降低客户的满意度。

(五)其他管理成本上升。虽然外包物流业务可以降低企业的物流运作成本,但同时会增加一些额外的管理成本,比如监管的成本、协调的成本等。

三、智能装备制造企业防范物流外包风险的措施

针对上面的分析,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可采用以下措施,加强对物流服务商的绩效与监督,强化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与外包商的合作关系,以降低企业自身的物流外包风险。

(一)科学选择物流服务商。选择物流服务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物流业务的特点选择使用。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物流供应商的各项物流服务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估。比如可以采用招标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物流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

(二)加强对物流服务商的监管。在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明确了责任后,有效地监督显得极为重要。选择好物流供应商后,必须对其运作进行严格监督、对其运作绩效进行及时考评,并提供紧密的合作。同时根据相关绩效考核的数据和市场反馈,不断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和修正,促使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核心能力得到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过程。

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还应制定企业内部针对物流提供商的保密方案。如:加强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员工的保密意识,尤其是公司涉及企业核心机密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四、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物流外包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外包中,企业必须认真寻找优质外包伙伴,建立以“双赢”为原则的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应该针对外包业务的特点,认真分析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的来源,合理地制定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1]陈文.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防范[J].物流科技,2007(10).

制造业外包 篇4

离岸服务外包 (Outsourcing)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加速发展, 作为发达国家的一个竞争战略, 得到广泛的运用。最近一个新的词汇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并引起学者的关注, 那即是“逆向外包 (Reverse Offshoring/Reverse Outsourcing) ”, 也有人称之为“逆向离岸外包”或“反向外包” (江小娟等, 2008) 。相对外包完善的研究体系, 目前逆向外包的研究和认识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 制造业的廉价劳动力优势难以为继。而作为在传统外包中长期处于代加工地位的制造业, 其发展受到各种制约, 也很难从发达国家那里获取先进技术, 也就缺乏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而在基于内需的逆向外包中, 制造业是否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这是我们实行全球化战略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基于此, 本文的研究视角是逆向服务外包对中国的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的实证研究。

2 制造业反向服务外包的测算

制造业反向服务外包的衡量指标是研究的关键问题, 由于反向服务外包是一新的研究领域, 理论研究还很少, 没有一套被认可的衡量标准。本文借鉴陈启斐和刘志彪测算的2003-2011年我国制造业反向服务外包指数, 见表1。

数据来源:陈启斐, 刘志彪《反向服务外包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的实证分析》。

3 模型的设定

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计量模型1:

各个变量的设定如下:

企业人均产值 (y) :将总产值除以从业人员数量, 得到企业人均产值, 我们用制造业的人均产值来衡量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 如果反向服务外包指数fh对企业人均产值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我们就说开展反向服务外包能促进我国的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

反向服务外包指数 (fh) :该数据借鉴了陈启斐等的计算结果, 如表1。

制造业企业的人均资本 (k)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 用企业的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近似代表物质资本投入, 将此除以从业人员数量, 得到人均资本。

制造业企业劳动力数量 (l) :用分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表示。

行业的国有化程度 (control) :政府对制造业的干预对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如何, 关系到政策的走向, 我们用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占所有企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衡量产业的国有化程度。

行业的规模 (scale) :规模的大小代表企业在反向外包中的谈判能力, 同时在一定程度也代表利用反向外包技术提升自己的能力, 用各行业的人均总资产衡量。

研发投入 (rd) :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不仅与是否开展反向外包有关, 还与其自身的研发能入有关, 对研发的投入越多, 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也就相对越强, 我们采用研发支出占行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表示。

为了更好地衡量反向服务外包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加入新产品产值作为被解释变量, 得出模型2:

新产品产值 (anp) :新产品的价值代表了产业结构升级的能力, 将其作为因变量能更好地衡量反向服务外包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用新产品价值占总产值的比重来衡量。

上述各变量都来源于2004年至2012的《中国科技年鉴》与《中国统计年鉴》, 从制造业的行业维度, 选取了2003年至2011年我国制造业30个行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 通过陈启斐等的合并方法, 将30个细分行业合并为16个行业进行统计, 共得到8年144个样本点的面板数据。

4 实证研究

本文面板数据的特征为短面板, 小T大N, 回归结果为表2所示, 第一列给出普通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结果, 第二、三列分别报告了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的计量结果。由于个体效应检验的p值为0, 拒绝个体效应不显著的原假设, 因此选择用固定效应模型。为了解决固定效应模型中变量之间可能存在逆向因果关系的问题, 采用差分GMM估计方法进行估计, 结果如表2中方程4所示。

说明:结果由stata11.2计算并整理得出。括号内是t统计量, ***、**、*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性水平。

在表2中, 总的来看反向服务外包的系数为负数, 表明反向服务外包对人均产值具有负的影响;其中方程1是混合回归的结果, 从中可看出虽然方程很显著, 变量也很显著, 但其变量的系数除规模因素外都为负值, 这与经济意义不符, 譬如我们熟知的人均产值应与资本投入和研发投入正相关, 至少不应该是无关, 又通过u_i检验, 我们不选择混合模型, 而应该从随机效应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中选取。进行Hausman检验, p值=0, 两个模型的系数存在系统性差异, 因此固定效应模型更好。通过对比, 方程2和方程3的系数显著性和方向基本一致, 资本和劳动投入对人均产值的影响并不显著, 国有化程度对人均产值的影响是一显著的负影响, 说明应降低国有化程度, 放开市场, 国退民进;研发投入对人均产值的影响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即增加研发投入的比重能促进人均产值的提高, 从而使企业经营效益提高, 技术进步, 促使制造业企业产业结构升级。为了消除内生性问题, 进行了差分GMM估计, 其结果相对于固定效应模型来说又更好。在方程4中, 人均资本、规模因素对人均产值均有促进作用, 其中规模因素的影响最大, 企业员工数对人均产值的促进并不显著, 国有化程度的负向作用也不显著。

作为核心解释变量的反向服务外包对人均产值的影响在所有方程中都显著为负, 可能的原因有:一方面, 选取的时间刻度为2003至2011年, 当时我国的服务外包正处于发展初期, 服务外包的利益还没有渗透到人均产值;另一方面, 我国服务外包的规模仍然较低, 所以它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还不明显。

由此, 为了更好地衡量反向服务外包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我们采用基于技术层面上的新产品产值比重作为因变量, 以考察反向服务外包是否能作为中国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新方式, 获得先进技术, 带动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估计结果如表3。

说明:结果由stata11.2计算并整理得出。括号内是t统计量, ***、**、*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性水平。

在表3的结果中, 为了弥补差分GMM不随时间变化的变量无法被估计的问题, 采用系统GMM进行估计, 并且Hansen过度识别检验结果显示p值=0.9514>0.05, 我们无法拒绝“所有工具变量均有效”的原假设, 因此我们最终采用方程4的估计结果。

在方程4中, 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反向服务外包可以显著地促进新产品产值比重的提升, 当反向服务外包每提高1%时, 可以帮助我国制造业新产品产值比重提升0.044%。表明了, 反向服务外包可以集聚全球的创新资源, 利用发达国家的高级生产要素, 从而改进技术, 促进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陈启斐等利用相同的16个制造业的数据研究显示反向服务外包可以帮助我国制造业提升价值链的地位, 孟雪利用1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反向服务外包的变化对未来生产率变化的影响为正, 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本文结论的有效性。

研发投入的增加也会促进制造业企业的新产品产值的提高, 具体表现为, 产业研发投入每提高1%, 会促进新产品产值增加0.328%。这是因为处在代加工低端地位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很难通过代工和链中的学习过程来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 同时也容易被全球价值链顶端企业所“俘获”, 只有通过企业独立自主的研发行为, 才能打破外国的技术垄断与封锁。与此同时, 进行主动的反向服务外包, 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获得发达国家的高级生产资料, 但这部分高级要素的利用还需要企业进行不断的研发, 进而转变为自己的技术能力。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分两个模型进行分析, 其中以人均产值为因变量的模型显示, 反向服务外包对人均产值的影响为负, 可能的原因有:一方面, 选取的时间刻度为2003至2011年, 当时我国的服务外包正处于发展初期, 服务外包的利益还没有渗透到人均产值;另一方面, 我国服务外包的规模仍然较低, 所以它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还不明显。由于模型1不能说明反向服务外包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为此我们构建了以新产品产值比重为因变量的模型2, 结果显示:通过进行反向服务外包可以促进我国制造业的新产品产值比重上升, 这说明我国制造业企业能利用反向服务外包获得发达国家的高级生产要素来开发新产品, 从而有效地促进整个制造业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此, 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与建议:

(1) 在本文的研究中, 国有化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原因是有时候政府的干预不适当或者说存在着滞后性, 但在全球化经济的情况下, 政府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因为在全球化经济中, 不只是各国企业在进行博弈, 政府之间同样也在进行着博弈。因此政府应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 鼓励有能力的企业积极主动地开展反向外包。

(2) 长期以来, 我国的制造业普遍缺少“心脏”和“脑袋”, 这是我国制造业在外包关系中长期处于低端锁定的地位, 以低端要素生产和出口导向为主, 使得企业缺乏投资于研发设计的动力。另一方面, 我国的服务业, 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还很滞后, 制约着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此, 应该通过开展反向服务外包, 利用国外高级生产要素提升我国的服务质量。

(3) 解决自主技术创新问题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反向外包只是工具, 而自身能力的提高才是最重要的。以前我们是通过技术购买和引进外资, 通过学习和模仿来进行产业升级, 效果不明显。现在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反向外包, 逐步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但这一过程的实现, 还是需要企业自身加大研发投入, 只有通过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企业在未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带动整个制造业产业的结构升级。

参考文献

[1]江小娟等.服务全球化与服务外包:现状、趋势及理论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2]张月友, 刘丹鹭.逆向外包: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一种新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 2013, (5) .

[3]刘丹鹭, 岳中刚.逆向研发外包与中国企业成长-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自主汽车品牌的案例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 2011, (4) :44-52.

[4]陈羽, 黄晶磊等.逆向外包、价值链租金与欠发达国家产业升级[J].产业经济研究, 2014, (4) .

制造业外包 篇5

关键词:金结制造外包质量控制

0引言

近年来,我国水利水电行业高速发展,而水电施工企业由于企业资质问题仍为原水电行业几大家,随着承接项目的不断增多,施工企业所承接的施工项目无法全部由自有员工完成,出现大量工程外包(工序分包、项目整体外包等)现象。而外协队伍由于大多为小有经验的农民技工组成,队伍素质良莠不齐,本文主要针对私人队伍承包的工程出现的各种问题,依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谈谈控制外包工程质量方法和过程。

1全面控制金结制造工程质量

1.1工程外包的界限施工企业根据所承接项目的技术重点,难点,以及分包队伍资质来选择分包队伍.对于技术含量高,资源少的工程为保证企业信誉。应由自有员工进行实施。外包分为劳务外包和工程总体外包,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工程施工的部位,条件,以及先后工序的衔接性等方面进行选择。本单位在施工现场机构健全,且仅因为员工数量不足和设备不足。可选择劳务外包,仅对某个工序,进行分包;若工程单一,技术含量不高,且工程量不大,距离远,直接由总部派遣人员成本较高,可直接派遣管理人员,选择工程总体外包。劳务外包,由其出工出力,主材的采购应牢牢把握在本单位手中,确保工程材料质量。焊条,油漆等消耗性材料由外协队可由自己采购,也可从本单位仓库领取,但是必须提供合格的材质证明书,最终结算时扣除相应款项。工程总体外包,顾名思义,其材料采购,制作,防腐,甚至安装均由外包队伍完成.我们只负责管理和协调。工程总体外包的优点有:结构简单,我方投入较少,只需要派遣管理人员,缺点是利润少,管理不便。应该牢记,我们所管理的工程总是由报价最低的外协队伍施工。

1.2外协队伍的选择要选择一个好的选择外协队,一看资质,二看人员配置,三看设备配置,四看业绩和声誉。在实际操作中,所有的队伍都有资质,没有资质的也会选择一个有资质的单位挂靠,这样就有资质,人员、设备,业绩都有。选择外协队伍,一看资质,二看人员配置,三看设备配置,四看业绩和声誉,还要进行摸底。对外协队伍要进行全方面的考察,不合格的坚决不用,坚决杜绝感情用事和心存侥幸心理。

1.3外协队特点国营企业改制的外协队,质量、安全、进度等还是让人比较放心的。但是也有一些外协队,需要严格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质量。由于其与国家正规施工企业性质不同,外协队伍基本上存在以下特点:①不能直接管理到外协队职工,只能间接管理。②老板的紊质决定一切;⑨技术能力千差万别;④有些队伍,职工责任心不强,质量马马虎虎:⑤只有少量常用设备,大型设备需要租赁。

1.4分包单位应该做好的前期准备工作作为对外分包单位,我们应该做好的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审图。施工方案编制,技术交底和对分包单位的施工工艺审核。图纸是工程施工的依据,工程开工前项目技术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熟悉工程图纸与项目有关的规范标准、工艺技术条件,充分领会设计意图。同时,要组织外协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会审,检查施工图纸中的“错、漏、碰、缺”,将审图结果汇总。由设计给予明确答复,减少因图纸问题对工程质量、进度的影响。施工方案编制应详细和明确的包含以下内容:执行的质量标准,施工方法,质量控制点,焊材选择,焊缝分类,电流大小及种类,防腐除锈等级。防腐层数,面漆中间漆底漆各层厚度,验收质量标准和检验表格。技术交底包含开工前技术交底和施工过程中重点部位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应该尽可能的详细。

1.5分包单位应该做好的准备工作施工制造工艺编制,下料工艺,焊接工艺,焊接工艺评定,质量检验人员的配备,有资质的特种作业人员进场。

1.6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一要靠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二要选择专业技术人员专人负责。具体应该从落实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6.1编制“质量管理计划”,制订出各分部分项工程过程控制图及质量控制点,编制各施工工艺的作业指导书(组装工艺,焊接工艺作业指导书,防腐工艺指导书,焊接工艺评定)、操作规程、管理细则和岗位责任制等,对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控制,确保整个施工过程连续、稳定地处于受控状态。

1.6.2健全质量自检制度,加强质量监督检查项目部实行三级质检制度。加强在现场进行质量跟踪检查,加强对各道工序特别是关键部位或技术复杂部位的专职检查,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有关人员纠正,对在施工中发现的问题作好记录,达不到质量要求或工艺要求的工序不得进入到下道工序。

1.6.3开展质量。三检制”和“联检制”施工过程坚持外协队自检、质检员复检、技术质检部终检制度,在三检合格的情况下由技术质检部质检工程师将检验记录呈交监理工程师,并在监理人指定的时间里,质检工程师、质检员与监理人一起,对申请验收的部位进行联检,在联检合格后。监理工程师在验收记录上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作业。

1.6.4建立隐蔽工程。专业联检制”对于隐蔽工程.在覆盖前必须遵循严格的质量检查程序。施工中组织各专业的质检工程师对隐蔽工程进行联合检查验收。

1.6.5实行工程质量责任制,严格执行质量奖惩制度按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作业,明确工程质量标准,并确定相应的出发标准。做到奖优罚劣,确保一次达标。对不按施工程序和设计标准施工的外包单位追究责任,并予以经济惩罚。对施工过程中违反技术规范、规程的行为,质检人员有权当场制止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不重视质量、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的队伍,质检人员有权要求行政领导给予严厉处理,并追究其相应的责任。施工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一票否决制。

1.6.6及时总结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各方面的意见,并形成书面质量意见,对外协队进行再次技术交底,并及时督促其落实。

1.7金结制造过程中的易发病金结制造过程可划分为三个方面:组装,焊接,防腐,下面針对各个过程中常常出现的具体问题,在检查和控制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

1.7.1在组装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是:施工粗糙,对细节把握不够。例如:下料后只将较大的氧化铁去掉,不打磨:对质量打擦边球,只要在合格范围内就行,比如立柱长度小于12m时,要求偏差±8mm,其尺寸为-7mm,实际上只要稍微认真,完全可以做到偏差±3mm;组装时不留焊接收缩余量;组装间隙过大;立柱应标注1m标高线,安装轴线等,均不划出。造成安装时施工困难重重。施工不规范,施工过程随意性大。例如,采用水平尺进行平台找水准。

1.7.2焊接主要存在问题有:焊前不清除干净杂物,存在锈蚀,水、油污、氧化铁等;外观质量上存在漏焊、未焊满、焊瘤、未熔合、夹渣、焊瘤、咬边、烧穿、弧坑和针状气孔等缺陷;焊后不清除焊渣和飞溅残留物;焊接顺序存在错误,造成焊后较大变形:对于较大间隙用钢筋或铁块填塞后焊接。

1.7.3防腐主要存在问题:除锈不干净,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油漆不按照相同比例配色,造成颜色不一致i防腐不按照要求涂刷或喷涂,随意性大,流挂、起皱严重。

碰到的最恶劣的例子就是某外协队在对胶带机钢结构进行防腐的时候,除锈不彻底,就开始刷漆,而且刷漆厚度平均超过1.5mm,而设计要求只有150mm;在赶工的时候,竟然不除锈,直接刷面漆。被勒令返工。工程结束后,这个队伍进入项目部黑名单,坚决不再分包任何工程给这个队伍。

2总结

通过这么多年工程实践,亲身体会到了,虽然将外协队伍比较难以管理,工程质量控制要比自己队伍施工难度大。但是只要从开始选择一个好的外协队伍。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工艺标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工序检查和工艺检查,以赏罚和工程款支付作为武器,督促其做好工程质量工作。就能够控制好工程质量,制造出理想的产品。

制造业外包 篇6

世界经济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虽然在局部区域内出现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过渡现象, 但从长远来看制造业仍然是支持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 离开制造业, 服务经济亦难长存。但是我们亦不容忽视制造业竞争的风起云涌, 在目前供应链上游企业 (多为制造业企业) 多处劣势的行业情形下, 制造业企业唯有不断加强自身竞争优势, 才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有一席之地。从这一点来说, 制造企业选择外包服务提供商去完成产品或是服务的生产, 将是未来制造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这就牵涉到了对服务提供商的选择评价。

二、外包服务提供商选择的指标

为了较为简明扼要的阐述指标体系, 基于目前比较通用的评价指标, 我们将对外包服务提供商选择的指标做出如下呈现, 其涉及了四个方面的讨论:

1、外包企业背景

a.企业规模b.财务状况c.政策环境d.业务范围e.法律法规f.经济环境

2、外包企业素质

a.技术先进性b.员工素质c.项目实施能力d.管理水平e.质量管理f.企业文化

3、服务水平

a.服务可靠性b.服务可得性c.企业信誉d.行业从业经验

4、服务价格

a.服务价格相对于同行业的高低b.支付方式以及便捷性c.价格稳定性

三、外包服务提供商评价技术

目前, 较为适合而且普遍的基于指标体系对研究对象作出评价的技术有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 , 主成分分析法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简称PCA) , 因子分析法 (Factor Analysis) 等, 本文将重点讨论一下如何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

1、主成分分析法的特点

主成分分析法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简称PCA) 是一种数学变换的方法。它把给定的一组相关变量通过线性变换转成另一组不相关的变量, 这些新的变量按照方差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在数学变换中保持变量的总方差不变, 使新的第一变量具有最大的方差, 称为第一主成分, 第二变量的方差比第一变量小一些, 并且和第一变量不相关, 称为第二主成分, 依次类推, 多少个新变量就有多少个主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的降维作用, 将许多相关性很高的变量转化成彼此相互独立或不相关的变量。通常是选出比原始变量个数少, 能解释大部分资料中的变异的几个新变量, 即前面所述的主成分, 通过一定处理过程后就可以用来解释研究对象的综合性指标。

2、主成分分析法的操作方法

使用主成分分析的操作思路是先使用SPSS, 完成第一步的主成分分析, 获得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和相应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αi, 接下来可以使用excel (SPSS也可以, 相对较难操作) 计算各个主成分得分, 获得主成分得分矩阵Fi, 然后在计算指标综合得分Wi之前将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归一化得到归一化之后的主成分贡献率βi, 最后通过Wi=Fi*βi计算指标综合得分, 依据Wi对各指标进行排序, 进而对研究对象作出分析评价。

需要指出的是, 主成分分析法特别适合于具有大量数据的指标的分析, 它可以有效地缩减变量, 实现降维目的, 这在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研究时非常有用。所以在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研究时, 对指标的量化就显得非常重要, 对于无法量化的指标实际操作时可以结合其它一些分析技术 (如AHP) 进行评价。

四、我国制造业外包的一些讨论和思考

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快速发展之后, 目前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我们深刻的看到, 中国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制造业外包基地。中国有着巨大的人口, 而这意味大量的消费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国民对生活的要求逐渐提高, 人力成本正逐年提高, 资源利用的成本更是在不断上升, 所以我国制造业外包基地的角色正在发生蜕变, 表现为西方一些大的制造公司开始将业务向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转移。

同时, 我国有的制造企业业已走出国门, 将业务外包给外国公司, 本身说明了中国企业实力的增强。我国制造企业只有积极应对产业变革, 促进产业升级, 不断提高自身实力的同时, 开拓海外业务, 才可以在制造业中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制造业, 中国方兴未艾。

摘要: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下, 如何利用企业资源有效提升自身优势是众多制造企业直面的关键问题。从有效利用和整合资源的角度来看,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 制造企业选择外包服务提供商将企业非核心的, 基础性的业务分离出去由提供商来完成, 而自身可以专注于核心业务, 以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本文通过对制造业外包商选择问题的研究, 着眼于对外包提供商选择提出分析和评价指标, 为需要制造外包的企业选择厂商提供建议和参考。文章最后将涉及对我国制造业外包的一些讨论和思考。

关键词:制造企业,外包服务,整合资源,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刘晓峰, 惠晓峰.服务外包商的能力评价与合作伙伴选择[J].学术交流, 2008, 4

[2]吴念蔚.基于AHP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J].企业技术开发, 2007, 9

[3] (美) Steven Nahmias著, 高杰, 贺竹磬, 孙林岩译.生产运作与分析 (第五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12

制造业外包 篇7

一、制造业外包机理分析及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制造业外包的动因和机理分析主要是从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两个方面进行。产品内分工把不同的生产工序散布到不同国家, 表现为国际分工的生产方式, (见图1) , 最终制成品是由不同的工序组合而成, 根据各个国家在各种工序上的生产优势进行生产, 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整个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 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前提下解释产品内国际分工。一国将特定产品生产中相对无效率的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 利用另一国高效率、低成本, 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达到整个产品平均生产率的提高。胡昭玲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工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中描绘出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产品内国际分工图, 如图2。

两个国家, 资本 (K) 丰裕的发达国家A和劳动 (L) 丰裕的发展中国家B, AA1与BB1分别表示A、B两国两条等值的等成本线, 通过AA1和BB1交点的射线OS表示国际分工临界线。XO、YO分别表示X、Y两种最终产品的单位价值等产量线, OX、OY分别是表示X与Y生产扩张线, 位于国际分工临界线的两侧。在不存在产品内分工的情况下, 按照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A、B两国分别专业生产化生产并出口X、Y。在产品内分工的条件下, 假定X的生产可以分割为劳动投入相对比较密集的X1阶段和资本投入比较密集的X2阶段, 两个阶段的要素投入比例分别由生产扩张线OX1和OX2表示。X的总要素密集度为X1、X2两个生产阶段要素密集度的加权平均, 生产扩张线OX上单位价值X的实际生产点, 可以利用对X1、X2两个生产阶段矢量加总的原理来确定。图2中OX1与OX2分别位于国际分工临界线OS两侧, 这就意味着发达国家A国应将X生产中劳动投入相对比较密集的X1阶段转移到发展中国家B国进行, 这种分工仍然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

“新贸易理论”建立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上来解释产品内贸易。如果产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对应的有效规模不同, 在生产过程为一个整体不能分离的情况下, 生产企业只能将根据某个阶段的有效规模来调整生产的规模, 其他生产阶段就无法达到最佳规模。如图3

假定特定产品的生产分为两个阶段, AC1与AC2分别为两个阶段的平均成本曲线, 两个阶段的最佳规模分别为Q1、Q2。在不存在产品内分工的情况下, 如果按照阶段1的最佳规模来安排生产, 阶段2就无法充分获取规模经济利益。同样, 如果按照阶段2的最佳规模来安排生产, 阶段1就偏离了最佳生产规模。通过产品内分工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将两个生产阶段分割开来, 分散到不同国家进行, 每一阶段都可以实现最佳规模从而有利于成本最小化。

二、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及原因

服务业外包作为制造业外包的延伸, 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和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也是产品内分工原理对服务业生产方式以及其他行业服务型投入流程进行重组和变革的产物。全球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 (IT) 产业的软件服务, 在90年代由于“计算机千年虫问题”得到加速发展。有数据显示, 全球服务外包服务总值1990年是90亿美元, 而到1994年已经达到280亿美元, 2007年为1.2万亿美元, 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而在世界最大的1000家公司中, 目前还有大约70%的企业尚未向低成本国家外包任何商务流程, 这意味着未来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前景还将十分广阔。

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90年代初步探索的阶段;二是新世纪最初几年侧重发展软件产业和鼓励软件出口的阶段;三是最近几年决策层和较多企业对服务外包重要意义逐步形成共识的阶段。伴随着认识的深化, 中国服务外包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8年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 到2007年, 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52亿美元, 其中ITO市场规模约为9014亿美元, BPO市场规模约为6116亿美元。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离岸市场 (仅指直接从海外获得的外包市场) 规模达到2218亿美元, 约占产业总体市场规模的15%;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在岸市场规模约为12912亿。中国服务外包的异军突起并不是偶然的, 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 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服务外包的发展

服务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 象OECD国家服务业占的比重现在已经超过了70%, 而且还在不断上升, 美国甚至到了80%, 香港地区到了90%, 这是一个普通的规律, 经济越发达, 服务业也发达。中国在近些年服务业也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 第三产业1978年为872.5亿元, 1990年为5888.4亿元, 是1978年的6.8倍;2000年38714亿元, 是1978年的44倍, 到了2007年为100053.5亿元, 是1978年的114倍, 见表1。制造业必将转向服务业, 那么制造业外包必将转向服务业外包, 这是一个发展的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 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促进了服务外包的兴起

2008年, 中国有132129万人口, 其中劳动力人口78645万人, 从事第三产业就有24917万人, 人力资本相当丰富。近些年由于教育培训的发展, 专业技术好、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逐年增多, 然而中国普遍工资水平和欧美、日本发达国家相比较低, 这形成了承接离岸外包的竞争优势, 从而使得中国在国际分工大潮中分得一杯羹。同时, 中国具备的承接外包的实力及优质低廉的劳动力诱使了欧美、日本等国家积极把服务业外包到中国, 从中获取高额的利润。两方的共赢进一步促进中国服务外包的兴盛。

(三) 政府政策的扶持保障了服务外包的前行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就陆续出台了各种政策扶持服务外包的发展, 比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中, 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关于做好2009年度支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中, 鼓励提供各类适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人才的培训机构, 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取得国际通行的资质认证等, 这些措施鼓励了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蓬勃发展。

三、印度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

印度外包产业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 现已形成年销售收入300亿美元、出口230亿美元的服务外包产业。它承接全球65%的软件外包市场业务和46%的服务外包市场业务, 成为全球最大的提供服务外包的国家。人们把欧美称作“世界董事会”, 中国称作“世界工厂”, 而把印度则称作“世界办公室”。印度外包成功迅速地发展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一) 与西方文化的相似性

1757—1849年英国政府通过东印度公司进行一系列侵略印度的战争。1849年英国侵占印度全境, 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长达190年, 西方的文化、宗教、语言对印度人民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2是美国与中国文化差距的计算结果, 从中可以看出印度与美国及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文化相似性。

资料来源:蒋璐, 王虹.中国与印度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吸引外资生产的影响, 国际经济合作, 2008 (11) .

从表2可以看到美国与中国整体的文化价值观差距是0.82, 几乎是美国同印度整体的文化价值观差距0.44的两倍, 美国与中国整体的文化现实差距是0.69, 相当于美国与印度整体的文化现实差距0.09的8倍。相对于中国, 美国与印度在文化价值观方面要更相似。对于文化而言, 如果文化现实差距低, 文化价值观差距低, 意味着这两种文化的人们能够非常容易地理解对方并与对方合作。所以印度和美国员工彼此进行合作时能够很好地理解对方, 面对具体问题产生矛盾的时候能够很好地消除误会、解决矛盾, 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美国的跨国公司服务外包都倾向于选择印度。

(二) 强化人才培训

印度对国民教育非常重视, 实行12年一贯制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 3年学士, 2年硕士, 3年博士课程。高等教育机构有大学和专门学院, 专业设置非常广泛, 从诗歌到计算机工程甚至太空研究, 应有尽有。全国有254所综合性大学, 著名的有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加尔各答大学。

印度较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为服务外包业培养了大量通晓英语、熟悉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2006年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直接就业人数为129.3万人 (见表3) , 其中IT服务为39.8万人, ITES—BPO为41.5万人, 工程服务、R&D、软件产品产业为11.5万人, 分别占全部就业比重的30.8%、32.1%和8.9%。国内市场服务外包的就业人数为36.5万人, 比重为28.2%。

数据来源:NASSCOM数据

(三) 提升了外包产业知名度

在印度政府支持下, 印度行业协会、国家软件协会牵头制定行业标准, 负责信息统计与发布, 鼓励行业内企业的互动与交流, 引导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广, 还通过会展、论坛等多种形式提升行业形象。印度、信息技术系统公司 (Infosys) 、威普瑞公司 (Wipro) 、塔塔咨询服务公司 (TCS) 等一批世界级的服务外包企业, 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这些使得印度服务外包在全球的发展获得了竞争力。

四、借鉴印度经验创新中国服务外包对策

中国企业近几年承接的外包增势迅猛, 规模不断扩大、领域逐步拓宽, 业务范围主要涉及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 服务对象涉及日、韩、欧、美等国家。在服务外包的热潮中虽然存在诸多优势, 但也存在不少约束。因此, 中国需要从文化、教育、品牌知名度方面借鉴印度的成功经验。

(一) 要与异国文化和谐相融

我们首先要了解自身、竞争对手以及跨国公司的文化, 求同存异, 和谐发展。我们对印度持有一大误区是印度人英语水平高, 但从以上分析发现:语言的一致性远远不能代表文化的一致性, 所以中国需要更加清醒地认识自身的文化, 使中国政府、企业、员工在价值观、绩效差距、未来去向、性别差异、决断性等各方面尽量做到与欧美文化相融, 增进理解、消除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误区, 从而更加畅通地吸引外资, 促进外包发展。

(二) 加强培养和吸引人才机制

首先, 高校要结合实际外包人才的需要, 加强外语、专业技能、行业知识、心里素质、项目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 设计和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 建立全国性服务外包人才认证体系。其次, 鼓励公私合作, 政府提供教育资金并确定政策导向, 教育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参与, 成立第三方服务外包培训机构, 为外包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第三, 对海外人才实行优惠政策, 利用待遇、职位、权利等各种方法吸引高素质人才。

(三) 强化产品质量, 提高美誉度

外包企业要与领先的跨国企业合作, 更多获取国际客户资源、树立品牌形象、培养专业技能;城市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重点吸引欧、美、日等国家先进的服务外包商, 带动企业服务外包的层次;制定外包的总体品牌战略, 针对外包客户和服务提供商进行宣传, 出台各种政策提升中国在服务外包方面的优势;举办形式多样的服务外包招商会、研讨会, 建立服务外包的权威性论坛, 形成执行品牌的重要平台, 实现与全球外包客户和服务提供商的定期交流, 树立服务外包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胡昭铃.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 2008 (3) .

[2]胡昭玲.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研究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 2006 (5) .

[3]胡昭玲.国际垂直专业化与贸易理论的相关拓展[J].经济评论, 2007 (2) .

[4]陈昀.中国与印度教育之比较:以比较历史法的视角[J].煤炭高等教育, 2005 (1) .

[5]朱胜勇.印度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及中国的比较与借鉴[J].国际经贸探索, 2008 (6) .

[6]白孝忠.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外包的优劣势分析[J].商业时代, 2008 (25) .

[7]龚小玮.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及其发展情况[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08 (2) .

[8]廖万红.国际服务外包:中国的机遇与挑战[J].特区经济, 2008 (7) .

制造业外包 篇8

制造业物流外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企业中非核心业务比如物流可以由合作企业来完成, 企业通过物流业务外包, 可以获得比单纯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利润, 以及竞争优势。外部压力和追求利润是制造企业选择物流外包的两个驱动因素, 但如果制造业对现有的物流外包水平不满意, 那么企业也不会选择物流外包。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目前制造业物流外包的市场需求和物流外包满意度现状。

制造企业一般采用自营的物流经营方式, 大约占调查对象的70.9%, 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制造企业是民营企业, 对于物流外包并不是很了解或者是了解不多, 没有正确了解到物流外包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主观意识上对物流外包, 甚至是物流没有应有的重视。

物流外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 有很多问题和问题较突出分别占了调查对象的54.56%和40.45%, 导致这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制造企业自己的因素, 另一方面是物流供应商的因素。在制造企业方面, 由于供应链物流业务通常和公司其他业务, 如财务, 营销或制造集成在一起, 物流外包业务本身就很复杂;对一些实际业务, 包括运输和仓储的集成可能会带来组织上、行政上和实施上的一系列问题;公司内部信息系统的集成性特点, 使得把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运作变得很困难, 所以很多制造企业在物流外包过程中, 对物流供应商还是有点隐瞒, 导致物流供应商没有清楚的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 无法制定具体详细的计划。在物流供应商方面, 第三方物流市场相对较新, 还不成熟, 难免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 也使我国的物流外包举步维艰。

制造企业对物流外包的了解程度不高和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不高。企业的物流观念和对于资源的认识是影响物流外包的因素。物流外包要有外部压力和比较优势, 而企业高层对物流外包重要性的认识, 也是影响物流能否外包的条件, 对物流外包的认识是基于企业对竞争战略的认识, 对企业自身资源的认识, 事关企业战略。但目前企业对物流及物流外包的认识还刚起步, 有的还停留在狭隘资源观上。

根据调查数据可知, 制造企业认为物流外包最主要制约因素是害怕失去控制, 占46%。制造企业本身的资金规模较小, 也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 这使得企业在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物流服务商之后, 不能有效的监控、跟踪控制、评价物流服务商的服务过程, 使得物流服务商缺乏相应的约束, 渐渐的使得制造企业失去对物流业务的控制能力, 不利企业的发展。

目前, 杭州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多、小、少、弱、散、慢”。“多”:最近几年, 杭州很多物流企业蜂拥而起, 到处可见某某物流公司。表面上看, 运力、仓储能力都过剩, 供大于求, 但这种供给能力是相对过剩, 停滞在低端单纯供给的层面上。“小”:企业大多孤军作战, 经营规模小, 规模程度较低。“少”:物流企业占市场份额少、所能提供服务项目及功能少、企业缺少运作经验、具有高物流知识的人才相对较少、为企业提供增值性的物流服务少。“弱”:管理能力弱、获得信息能力弱、融资能力及竞争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慢”:响应速度慢。

根据调查数据可得, 86.36%的企业与物流供应商的合作方式是签订合同, 没有企业和物流供应商形成战略伙伴关系。由此造成企业在物流外包过程中, 与物流服务商的合作一般都不是很稳定, 没有与物流服务商建立相应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缺乏合作相对较稳定的物流服务商, 容易使企业在合作关系中处于不利的位置, 或者物流服务商不能按协议完成任务。

制造企业在物流外包合同关系中处于劣势。由于制造企业自身的物流规模较小、竞争能力较弱、缺乏必要的专业人才, 使得制造企业在与物流服务商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 在与物流服务商进行价格谈判中, 往往不能获得较有利的服务价格, 并且, 物流服务商可能会寻找理由签订相对不公平合理的条款, 使得物流外包合同并不能对物流服务商形成有效的约束。

假设物流外包供应商选择标准评价指标:价格、服务、基础设施、稳定合作分别为X 1、X 2、X3、X4表示, 评价等级为V, 即评语集为V={V1、V2、V3、V4}, 并分别负值为100、80、60、40, 其中V1表示劣, V2表示可, V3表示良, V4表示优。根据以上整理的数据可知:供应商选择选择评价指标X对应的隶属度为:X1 (0, 0.17, 0.5 0, 0.3 3) 、X2 (0, 0.2 5, 0.46, 0.29) 、X3 (0.08, 0.29, 0.3 8, 0.2 5) 、X4 (0、0.3 3, 0.42, 0.25) , 构成供应商选择标准评价模糊关系矩阵R1

得到权重向量 (0.27, 0.26, 0.23, 0.24) , 由此得到模糊矩阵的综合向量:S= (0.27, 0.26, 0.2 3, 0.2 4) *R1= (0.0 8, 0.25, 0.26.0.26) , 对综合向量进行归一处理得S1’= (8/85, 25/85, 26/85, 26/85) , 最后求得供应商选择标准得分为 (8/85, 25/85, 26/85, 26/85) * (100, 80, 60, 40) ≈63.53

从这个得分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杭州制造业对于物流外包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 这说明物流外包的需求市场还是蛮大的。

制造业物流外包应用解决对策

企业应深入分析内部物流状况, 并探讨物流是不是企业的核心能力, 分析物流是否能为企业带来外部战略经济利益;企业只有在拥有了合适的合作伙伴, 企业内部管理层也认识到外包的重要性而且清楚针对外包应做的准备工作, 才能决定是否实施外包。

物流外包合作选择首先需要对外部的潜在物流外包供应商进行调查、分析、评价、调查物流供应商的管理状况、战略导向、信息技术支持能力、自身的可塑性和兼容性、行业运营经验等, 在评价的基础上, 对潜在的多个物流外包伙伴进行比较,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中选择最适合企业需要的外包伙伴。

企业应当监控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绩效, 同时给他们提供所需的业务信息。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之间要注意相互沟通, 共同编制操作指引, 要对外包伙伴的业绩进行定期检查, 制订标准对其业绩进行考核。

从战略角度看待物流业务外包, 致力于获得最佳合作伙伴, 并围绕着这种伙伴关系建立一种健全的管理体系, 从而实现无缝衔接, 取得外包策略的成功。

制造业外包 篇9

关键词:制造外包,服务外包,劳动生产率,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和产业模块化的不断深入, 外包产业迅速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离岸服务外包异军突起, 而且占国际外包市场的比重越来越大。据IDC的数据, 2012年, 全球服务外包规模达1万多亿美元, 全球离岸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达到1217.2亿美元, 同比增长18.6%。由此, 外包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我国政府对外包产业给予高度重视。面对外包热潮, 如何抓住机遇, 在努力承接外包产业的同时, 积极利用外包参与全球化的资源配置, 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优势资源, 已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外包作为产品内分工的一种新形式, 能否作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替代手段, 更有效地获得国外技术和资本以促进生产率的提高?服务外包与制造外包对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哪些差异?外包对生产率的作用又是否会受到行业特点的影响而产生差异?

笔者首先利用2002~2012年浙江省21个制造业分行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利用霍斯曼检验选择效应模型;然后, 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 (GLS) 检验外包对生产率的作用, 进一步分析不同中间投入品性质、不同行业特征, 检验分析外包对劳动生产率作用程度的影响因素。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1.模型设定

Amity (2005) 构建了包含外包变量的生产函数方程, 将外包比率引入生产函数方程。其方程为:

其中, Y指产出或增加值, A代表技术因子, K指资本存量, L指劳动投入, i代表行业, t代表年份。在此基础上, 对包含外包变量的生产函数取自然对数, 并且将FDI作为控制变量并加入误差项, 得出关于外包变量的劳动生产率基础模型如下:

其中, 模型1检验国际外包水平对生产率的影响;模型2从中间投入品性质不同的角度, 可分为制造外包和服务外包, 检验不同中间投入品情况下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模型3是引入虚拟变量, 分别讨论行业特征不同的情况下, 国际外包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下标i、t分别表示行业i、年份t。其中, βi为待估参数, λi表示各行业所具有的不随时间变化且无法观测到的个体效应, εit为随机误差项。

2.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 yit (劳动生产率) :表示行业i在t时期的劳动生产率。用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与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之比表示, 并以2002年为基期的各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换算得到不变价的工业总产值。

(2) Kit (资本) :表示i行业在t时期的资本投入。本文用浙江省统计年鉴公布的工业分行业固定资产净值来替代, 并以2002年为基期的各行业固定资产价格指数进行调整。

(3) LKit (劳动力) :表示i行业在t时期的劳动力投入。用浙江省统计年鉴公布的工业分行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来表示。

(4) Orateit、Srateit和Mrateit, 分别代表行业i在t时期的总体外包水平、服务外包水平和制造外包水平。由外包率公式 (进口的中间投入品占行业总投入的比重) 计算后得出。

(5) FDIit (外商直接投资) :用各行业三资企业总产值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表示。

(6) d1和d2是虚拟变量。其中, d1是行业要素密集度的虚拟变量。用行业的资本投入同劳动投入的比值与工业行业的平均值进行比较, 高于平均值的为资本密集型行业, d1则取值为1, 否则取值为0;d2是行业出口密集度的虚拟变量。以某行业的出口与进口差额同进出口总额的比值来划分出口密集度高低的行业, 如果比值大于0, 代表该行业出口密集度高, 则d2取值为1, 否则d2取值为0。

笔者采用2002~2012年浙江省21个工业行业的相关数据, 原始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浙江省统计年鉴》。行业国际外包率、制造外包率、服务外包率三个指标的原始数据来自《浙江省投入产出表》。由于目前我国投入产出表只有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的数据, 因此, 假定相邻年份之间的中间流量矩阵保持不变, 利用已知年份的中间流量矩阵替代未知年份的中间流量矩阵。数据处理说明:采用数据顺延的方法, 用2002年的数据代替2003~2004年, 用2005年的数据代替2005~2006年, 用2007年的数据代替2007~2009年, 用2010年的数据代替2010~2012年。

实证结果分析

进行回归分析前, 为防止伪回归现象的出现, 需先进行单位根检验来判断数据是否平稳。本文主要采用Fisher-ADF、Fisher-PP及LLC检验,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结果表明, lny (劳动生产率) 、ln K (资本投入) 、ln L (劳动投入) 、ln Orate (国际外包率) 、ln Srate (服务外包率) 、ln Mrate (制造外包率) 、ln FDI (外商直接投资) 各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1.国际外包对生产率影响的结果分析与内生性检验

(注:***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10%水平上显著)

表1为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其中, 模型5-2-1表示国际外包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模型5-2-2则表示采用滞后变量法检验模型内生性问题, 模型5-3-1表示国际服务外包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模型5-3-2表示国际制造外包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从调整后的R2和F值上看, 各个方程的拟合结果都较理想, 说明模型设定较为合理。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 方程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1) 根据模型5-2-1回归结果显示, 所有的变量系数均显著。该模型的经济含义是国际外包对劳动生产率有正向促进作用, 且国际外包每提高1%, 劳动生产率将提高1.2%;劳动投入的回归系数为负, 说明过度使用劳动力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存量的回归系数为正, 说明行业资本深化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另外, 与模型5-2-2的回归结果比较可知, 相同变量在相同的显著性水平下, 在各模型中的回归系数符号相同且相差不大。由此, 我们认为研究样本不存在严重内生性问题。

(2) 从中间投入品性质看制造外包、服务外包对生产率的影响和差异。根据模型5-3-1、5-3-2的回归结果可知, 所有的变量系数均显著, 且服务外包率每提高1%, 将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0.136%, 而制造外包率每提高1%, 将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0.055%。说明制造外包和服务外包对劳动生产率都能产生显著的提升效应, 但服务外包的作用程度要高于制造外包。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一是相比于制造外包的粗放式发展, 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低消耗、低污染的特性, 符合当前节能减排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求, 更有利于促进经济贸易的增长;二是服务外包产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 更有利于企业学习到国外的先进技术, 从而更能促进生产率提高;三是尽管服务外包晚于制造外包发展, 但随着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 以及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以金融、电信、保险等服务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的服务外包发展活跃, 具有很大的后发优势。

(3) 控制变量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回归结果均表明, 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说明引入外商直接投入对浙江省工业产出效率存在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这一方面是因为外资企业能够利用母国雄厚的资本研发出先进技术成果, 更有利于技术扩散;另一方面, 引入外资有利于东道国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 使企业生产方式得到改善, 进而效率得以提高。

2.国际外包生产率效应行业差异的结果分析

表2所示的模型分别表示, 仅引入虚拟变量d1、仅引入虚拟变量d2、同时引入虚拟变量d1和d2后的国际外包率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所有回归方程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在只引入反映行业要素密集度的虚拟变量d1时, 国际外包率对工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系数估计值为0.155+0.079d1, 即国际外包率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生产率的影响系数为0.234, 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率的影响系数为0.155。表示国际外包率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在只引入反映行业出口密集度的虚拟变量d2时, 国际外包率对工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系数估计值为0.159-0.095d2, 即国际外包率对净出口行业生产率的影响系数为0.064, 对净进口行业生产率的影响系数为0.159。表示在出口密集度低的行业中, 国际外包的生产率效应更为突出;在同时引入两个虚拟变量时, 国际外包率与其乘积项的系数均显著且符号相应不变, 再次支持了前面结果。

综上所述, 国际外包率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和低出口密集度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作用效果更大。

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结论

(1) 外包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 根据中间品性质不同, 分为制造外包和服务外包, 服务外包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 要大于制造外包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

(3) 根据行业要素密集度不同, 可将行业分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根据出口密集度不同, 可将行业分为高出口密集度和低出口密集度。而外包对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比劳动密集型行业要明显, 对低出口密集度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比高出口密集度行业要明显。

2.政策建议

(1) 发挥外包产业在浙江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浙江省工业企业可以通过发包来转移没有比较优势的生产环节,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 扩大对中间服务产品的进口, 充分发挥服务外包对浙江省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由于外包的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制造外包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会逐渐降低, 而服务外包则正好相反。因此, 为满足企业对高品质服务的需求, 更好地利用中间服务产品, 发挥企业的专业化优势, 应提高浙江省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3) 发展国际外包应注意行业性质。政府在制定外包战略时, 可优先考虑资本密集型行业及低出口密集度的行业, 这类行业可以带来更大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Feenstra, Hanson.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and the Impact of Trade and Technology on Wages:Estimates for the U.S[J].NBER Working Paper, 1997.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03 (11) .

[3]刘志彪, 吴福象.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基于经济全球化两个重要假说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 2006 (2) :80-92.

[4]刘志彪, 吴福象.全球化经济中的生产非一体化——基于江苏投入产出表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5 (7) :12-19.

[5]胡昭玲.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2007 (6) :34-40.

[6]徐毅, 张二震.外包与生产率: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 2008 (1) :103-113.

[7]姚战琪.工业和服务外包对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影响[J].经济研究, 2010 (7) :91-102.

制造业外包 篇10

生产性服务业 (Producer Services) 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在研究服务业分类时提出的, 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衍生起来的一种行业, 生产性服务业自诞生以来就与制造业存在着天然的关系且密不可分, 伴随制造业繁荣而不断发展。在几十年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普遍认识到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促进生产专业化, 使得制造企业将更多的资源收入到技术、工艺中去, 扩大资本与知识密集性生产, 提高资源要素的产出率。反之, 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使扩大了生产性服务市场规模, 相应的产业链不断向上游和下游延伸, 刺激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出现融合的趋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企业息息相关, 渗透到制造企业经营过程的方方面面, 因此将生产性服务业相应地分类, 比如为制造企业物资流通提供服务的物流业, 提供资本的金融、银行业, 提供劳动力资源的人类资源服务企业等等。制造企业将有限的资源投入都企业的核心业务, 而将物流、人力资源等非核心业务委托给物流业、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过程成为服务外包。2014年8月6日, 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带动作用强、产业融合度搞,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扩大就业与激发内需潜力, 并将第三方物流、研发设计、人才服务等13类生产性服务业列为为未来的扶持重点。

近些年随着外资整车厂商的本土化生产与全球化采购程度加深, 加上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国际知名品牌纷纷在国内选址设厂, 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虽然市场份额维持较好, 但是在一些盈利较好的整车配套市场、高端产品上依然缺乏竞争力。由于资源稀缺性及低碳排放等要求, 汽车工业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不断产业化, 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涡轮增压技术等变革都在不断地冲击着国内传统的零部件制造企业。市场的变革与技术的变革需要熟练的技术人才来支撑, 而获取熟练技能的劳动力资源成为困到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要素之一。因此, 提高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竞争力与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 增强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发展后劲与活力, 需要转变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将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有限的资源集中到产品工艺创新、设备开发等核心业务中来, 将物流、人力资源等非核心业务委托给更加专业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来运作, 是今后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运作方向之一。

一、文献回顾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紧密相连, 国内外学者以物流业、人力资源服务业等相关行业为例, 从产业联动与关联性等宏观角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Park SH (1989) [1]探讨工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关联本质和关联程度, Erik R.Larsen&Ann van Ackere&Kim Warren (1997) 则总结出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在四个方面为制造业提供服务, 从而形成较强的技术关联性[2]。Bathla (2003) 等认为, 生产性服务和制造业企业表现为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3];杨春立等 (2008) 基于价值链视角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变化[4];具体细分到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业务外包活动中, 学者们认为人力资源外包给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或机构,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优势:节约成本、战略聚焦、获得专业的服务、满足组织弹性的需要[5~7]。

然而, 制造企业人力资源外包 (Human Resources Outsourcing, 简称HRO) 存在宏观与微观层面的优势时, 也存在种种劣势或风险。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各异[8~10], 归纳起来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主要有这些[11~14]: (1) 成本风险, 包括外包带来的重置成本、隐性成本的忽视造成成本扩大的风险等; (2) 企业信息安全的风险, 外包过程中将企业薪酬福利提供给服务商, 外包招聘的员工流失率高而导致商业机密、技术工艺流失等; (3) 团队不稳定、岗位空缺风险等, 人力资源外包中员工被重复安排岗位导致士气下降、团队凝聚力不强, 员工流失未能及时补充造成岗位空缺等; (4)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弱化, 对服务供应商的依赖性增强。与此同时, 诸多学者也对相应的风险提出了对应的防范或应对策略, 包括严格挑选服务供应商、服务过程管控等[15~16], 对员工契约管控、规模定制或校企联合的培育人才方式等等[17~18]。

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识别

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由于企业产品属性的特性既面向终端消费者也面向后续的整车装配厂商, 存在生产计划预测性不准、客户交付要求严格等困境。因此, 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受到市场环境或下游客户需求影响波动较大, 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设计、生产交付及市场推广等职能, 而在人力资源、物流等非核心业务选择外包的过程中, 受市场环境或客户需求影响较大。不同产品类型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受市场环境及客户需求的影响, 外包风险可分为服务供应商管控风险、成本风险、岗位空缺风险及信息安全风险等四个方面。

1. 服务供应商管控风险。

制定外包决策、选择服务供应商是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起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制定的人力资源外包决策, 识别人力资源需求、选择合适服务供应商。然而, 在选择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及委托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过程中, 由于非信息对称的沟通机制、参差不齐的服务供应商带来的供应商管控风险, 而未能达到人力资源外包预期的目标。

2. 财务风险。

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选择人力资源外包是基于成本因素驱动而做出外包决策的, 但是财务收益是预期的, 在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忽视了交易成本。人力资源外包所招聘的员工, 存在对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岗位需求等方面认知度低, 入职后岗前培训成本难以估计, 员工由于难以适应岗位需求而造成重复招聘或培训, 带来的重置成本而难以估量, 存在成本增加的风险, 而失去人力资源外包的成本优势。

3. 岗位空缺风险。

员工也是一种重要的劳动要素, 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 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化会弱化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可控性。外包过程中, 将员工供给委托给供应商, 而供应商的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掌控之外, 在劳动力需求出现波动或空缺时未能即时补充, 而企业内又无可替代的人力资源时即造成岗位需求空缺。

4. 信息安全风险。

为获得适合岗位需求的员工, 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在实施外包过程中将外包岗位的薪酬福利制度、吸引人才政策等内容向供应商披露, 存在供应商有意或无意的泄露风险。人力资源外包方式获取的员工相对而言稳定性低、流动率高, 一些掌握核心工艺或方法的员工离职后转向同类企业, 容易将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工艺或方法带到新的岗位上去, 存在商业机密泄露的风险。

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人力资源风险防范策略

1. 寻找长期稳定合作的供应商, 发展战略性合作伙伴。

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外包后, 按照严格的评价体系进行甄选, 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甄选服务供应商要从多方面评价供应商的服务能力, 是否有足够的劳动力来源、劳动力质量、服务跟综能力等等, 多方位的评价体系减少供应商带来的风险。选择合适的服务供应商不在于供应商数量的多少, 基于长期合作的目的, 将供应商数量控制在少数几家甚至是独家供应, 减少寻找供应商的重置成本, 也能让供应商的服务更具针对性与专业化。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拥有少数几家或独家的人力资源供应商, 双方基于长期合作的目的使得双方供给与需求相匹配, 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商与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产业关联性才能凸显出来。

2. 制定滚动的人力资源需求计划, 应对企业弹性变化或需求。

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大多数覆盖陶瓷生产、机械加工、电子组装、塑胶等工艺较复杂的企业, 生产工艺路线复杂、生产周期较长,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来服务于生产, 因此, 为减少由于岗位空缺带来的人力资源供给不足, 可以根据各工艺或岗位需求制定人力资源配置计划。制定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需求计划, 量化人力资源需求, 根据未来几个月或半年的销售计划或生产计划进行滚动人力资源需求计划, 当某岗位员工离职或休假需要新增员工时可以根据从其他岗位补充或外部供给, 防止员工空缺而影响生产交付。当生产计划或市场份额降低时, 富余的劳动力可由服务供应商进行重新分配, 减少企业的安置成本。

3. 加强人才培育和人才培养, 培育员工认知与忠诚度。

近些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与供给存在结构化差异, 一方面社会上大量劳动力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另一方面许多企业难以招到熟悉技能等要求的合适员工, 因此, 人力资源外包可以作为一种沟通的媒介消除或减少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之间的这种结构化差异。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向职业培训机构及大中专院校实施大批量定制或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培育员工, 使其技能适应岗位, 就业具有针对性, 从客观上引导就业的导向性;员工加入企业后, 加强培育员工对企业或行业的认可度及忠诚度, 减少员工流失, 从而降低岗位空缺与重置成本。

4. 实施部分业务或职能外包, 降低经营风险。

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外包时可以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模式, 为了降低传统经营的风险, 可以将部分人力资源业务进行外包, 既能减少对服务供应商的依赖性, 也可以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掌控性。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包含规划、招聘、培训、薪酬、绩效、员工关系管理六个模块, 其中人力资源规划等对内管理模块需要根据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经营计划而定, 而招聘、培训、员工关系等模块可以交给更专业化的服务供应商来做, 获得企业所需的劳动力。

5. 实行人力资源外包预算与或有事项管理, 控制额外支出。

在制定人力资源外包决策时, 同时制定企业或部门的人力资源预算, 在预算事项覆盖人力资源外包的预期支出, 预期支出的内容细化为人力资源外包可能形成的支出或费用;在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 将实际产生的费用与预算进行比较, 严格管控超额费用或支出。此外, 基于未来可能形成的重复招聘或培训等人力资源外包支出, 建立或有事项管理, 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单列项目反映, 及时对人力资源外包支出进行披露。

结论

上一篇:门诊注射患者下一篇:标枪投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