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制造业(共4篇)
低端制造业 篇1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新兴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十二五”期间装备制造业的一个战略是“调整转型、创新升级”, 一个目标则是“推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 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和关键, 高端装备制造业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使得“中国装备, 装备中国”和“中国制造, 中国创造”的理想向着彻底实现的路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010年10月22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来到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在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之后, 温家宝总理提出, 不但要实现“中国装备, 装备中国”, 还要做到“中国制造, 中国创造”。
此前的2010年3月, 国内28家重大装备骨干企业曾在北京发布宣言, 提出“肩负使命, 挺起脊梁, 中国装备, 装备中国”的宣言。“任务还是非常重。”浙江大学教授祁国宁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工信部规划司司长莫玮在与会时表示, 国家将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大型龙头企业, 建设先进产业基地为突出重点, “积极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加快推进工业强国建设”。
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昆明机床于10月28日发布三季报称, 目前行业内机床附加值低而且竞争激烈, 因此导致公司毛利降低。昆明机床总经理张晓毅接受采访时介绍, 随着装备制造业的梯度转移, 我国已成为世界机床第一大市场和世界第三大机床制造国。但长期以来, 国内一半以上的中高端机床市场被进口产品占领, 国内2000余家机床制造企业则处于“低端混战, 高端失守”的状态。昆明机床也并非近期才意识到“低端混战”的弊病, 此前已开始大力开发高端数控机床, 并通过限产普通卧镗, 停产门槛较低的立式加工中心等手段, 开发出模块化设计的精密卧式加工中心, 产品数控化率曾一度超过80%。
“机床作为‘工作母机’, 是为制造业服务的。国内的高端机床特别是重型高端机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化的加深, 确实发展很快, 某些型号的机床甚至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李剑峰告诉记者。“但总体来讲, 我们国家机床行业的高端产品, 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高端产品之间, 差距仍然很大。”李剑峰补充道。
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则提出, 当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面临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差、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产业基础薄弱、高端核心技术主要依赖国外等问题。“特别是在机床自动化、复合化和智能化领域。”李剑峰说,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 “是由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都来自国外,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加之国际制造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变化, 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是有限度的, 高技术、核心技术不转让, 而以跨国公司作为载体进入我国, 增加了我国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难度。”而要缩小差距, 必须迈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步伐。“之前国家也出台了部分配套措施, 包括鼓励跨行业重组、鼓励企业走出去, 都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作为企业来说, 我们要加强产学研结合, 夯实自己的发展力量。”李剑峰认为。
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这是从国家战略、国家安全角度上考虑的。”浙江大学教授祁国宁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 开门见山地指出。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必然成为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成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指出, “把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是走上创新驱动、内在增长轨道的必然选择, 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点举措。”而在当前, 我国正面临着全球竞争加剧、坏境资源形势趋紧、高级人才短缺等诸多挑战, 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 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来推动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振兴, 更有效地为各领域新兴产业提供装备和服务保障。”
“以海洋油气田为例, 目前国内石油对外依存度相当高, 已经超过了50%, 需要大量进口。而我国在南海等区域有着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 这些都涉及到国家的核心利益。对油气田的利用、勘探、开发, 是国家战略方针的一部分, 无论是政治利益, 还是经济利益, 都非常重要。”原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所长、国家级专家应长春说。
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亦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中银国际的报告称,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和工业崛起的标志, 是一国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比如, 根据国际经验和对我国航空工业发展进度的预期, 仅航空装备工业一项在未来3至5年内就能产出4000亿元至4800亿元, 而更乐观的估计称, 到2020年后航空工业产出可达1.6万亿元。“在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上, 每年的市场需求值约为400亿美元到500亿美元, 而在国内, 这一数字则为500亿元人民币。”应长春告诉记者。
缩短差距需改善国产化环境
在众多专家及业内人士看来, 缩短差距的道路仍艰难曲折。“正是由于差距的严重存在, 国家才会提出提振高端装备制造业。”在数控机床领域内颇有研究的李剑峰告诉记者。中国高端装备目前国产化的环境并不理想, 主要表现在设备招标中歧视国产设备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用户强行要求, 国产化的主机中必须使用指定的国外进口零部件和材料;也有用户在设备采购过程中, 对国产设备过度压价;还有夸大宣传国产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以高于国际同类产品标准的、不切实际的要求来增加国产化难度。
在一系列现象的背后, 隐藏的或许是对国产高端装备制造产品的不信任。“很多企业都在介入海工装备领域, 造海洋工程平台, 以及一些辅助设备如铺管船、起重船等等。这些平台、船只上的装备, 例如海上钻探平台, 需要海水中固定15至20年不能移动, 一旦发生问题, 如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对海上油气设备, 如定位装置、油气转换设备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 使用时间也要非常长。目前相关的设备基本由国外大公司垄断, 国内企业只能依靠进口, 这些都是我们的软肋。”应长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陆燕荪也提及, 发电设备制造业中的燃气轮机与高水头的抽水蓄能机组, 不但设计依靠国外, 某些部件亦依赖进口。在他看来, 目前应着重解决过度依赖要素投入、经济效率不高;大企业集团不强, 缺乏专特精的小巨人企业配套等问题。
高端设备价格下降外资阻击中国创造
两年前, 外资企业一根800千伏变压器套管的报价约是90万元, 如今已经腰斩至40万元左右。其价格“跳水”的主要原因, 是中国西电集团等国内企业经过自主创新, 已经研制出替代外资产品的国产套管。很多过去由外资企业长期主导的高端设备, 都在中国企业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后接连降价。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价格战, 正从中低端产品延伸到高端产品, 外资的垄断利润逐渐消失, 本土企业的利润明显下滑。这是一场考验实力和耐心的持久战。
外资企业产品价格“跳水”:特高压变压器套管的价格变动, 只是外资高端设备降价潮的一朵浪花。很多装备制造行业中名称拗口、技术复杂的高端设备, 例如核电K1级电缆、长寿命螺杆钻具、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等, 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价格下滑。比如, 美国一家企业生产的核电K1级 (防爆等级最高) 电缆, 过去的报价长期保持在1000万元/吨左右, 国内企业研制出替代产品并将价格拉低至500万元/吨后, 外方立即将报价调低到280万元/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高层人士对此表示, “外资降价幅度超过70%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输配电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的价格“跳水”现象。由于国内企业在高电压等级的断路器、隔离开关、GIS三类主要设备上的研制取得突破, 外资企业及其下属在华合资公司的竞标报价持续下调。从国家电网2009年第一批集中规模招标到2010年7月完成的2010年第三批招标, 在不到两年时间内, 外资企业在上述三类产品上的报价平均下降30%左右。
降价前, 美国GE、德国西门子、法国阿海珐、瑞士ABB等外资企业的中高端设备普遍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30%~50%。降价后, 其在部分设备上的报价甚至低于国内产品。这主要由于中国企业在高端产品上的自主创新打破了外资企业的定价权, 其超额利润正在逐渐消失。价格变动带来的份额得失已经开始显现。通过接连不断的降价, 外资保住了一部分中高端市场。那些不愿降价的外企, 收获的则是苦涩的果实。例如, 由平高电气和日本东芝各持股50%的合资企业河南平高东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简称“平高东芝”) , 2009年参加电网投标时基本没有降价, 结果很少中标, 公司业绩大幅下滑。此后虽然改变策略, 加入到降价阵营, 但依然没有彻底扭转业绩的跌势。2010年上半年, 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35亿元, 净利润3001万元, 同比分别锐减48.94%和79.08%。
价格战蔓延:外资企业的大幅降价, 将价格优势丧失的国内企业拖入降价行列。中端装备制造领域曾经出现的价格激战, 正在高端市场上演。通常而言, 在报价相差不多的情况下, 尽管外资企业价格可能略高于本土企业, 但一些对外资产品存有偏好的客户仍会选择外企, 因为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更为可靠, 工程的质量风险和决策者的政治风险都相对较小。而为了赢得订单, 国内企业最有效的办法是将价格降到更低, 与外资拉开差距。由此, 刚刚走出自主创新关口的本土企业, 不得不在此起彼伏的降价中接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中外企业争相降价带来的另一个结果, 是外资群体和本土阵营的价格分界线变得模糊。以前外资企业的报价集体高过内资企业, 其竞争对象是同一阵营内的其他外企, 但现在已经转变为内外资企业相互之间的价格混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专家分析, 外资企业的高端产品在国外都已成熟, 在中国国内生产后, 基本不用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研发, 其成本较低。国内企业则不同, 在自主创新时往往都要付出很大代价, 包括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 进行配套的技术改造, 他们的产品大部分处于批量生产初期, 需要摊入研发费用, 成本相对较高。
警惕与抱怨:外资在高端设备上的大举降价, 是其优势产品受到国内企业威胁时做出的反应。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 外资的降价意味深长, 需要警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对2010年上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形势进行分析时表示, 一批内资重点企业加大了对高端装备产品的自主创新力度, 并取得了可喜进展, 但这引起了国际竞争伙伴的不安, 他们往往在国内企业付出巨大代价取得自主创新的进展之后, 立刻由此前的漫天要价, 变为大幅降价, 争抢用户, 力图阻滞国内企业升级步伐。因此, 该协会对外资高端装备降价表示担忧。
但外资企业对此不能认同。一位外资企业高管表示, 外资高端产品降价的主要原因, 并不是中国企业能生产出替代产品, 而是外企在华的本土化加快推进, 使其成本降低, 能够在价格上具有更大的竞争力。事实上, 国内外市场形势的变化, 也是外资企业在中国打出降价牌的重要推手。金融危机以来, 国外市场需求下滑, 外资纷纷将产能转移到大幅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中国, 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不过从2009年开始, 中国市场尤其是电力市场增长放缓, 外资被迫通过降价来守住市场。公开数据显示, 2010年中国国内电网的投资规划为2600亿元, 较2009年同期下降26%。前述外企高管称, 外资近年在参加电力行业竞标时, 能明显感受到国内客户通过招标来压低价格的意图。与此同时, 尽管招标中对外资没有明确限制, 但外企时常能感受到“说不清楚的阻力”, 例如, 在特高压领域, 中国给本土企业保留了极大空间, 市场大门对外企关得很紧。据了解, 国家发改委曾表示, 特高压设备要全面实现自主研发、国内生产, 除部分关键技术可由外方提供支持外, 不允许外资及其控股的合资企业参与设备的研制和投标。
外资企业发现, 即便在中高端市场进行了大幅降价, 也难以避免市场份额的流失。有消息称, 在中国输配电市场, ABB、西门子、GE等外企市场份额处于连年下降的态势中。2010年上半年, 这几家外企几乎都没有实现增长。不过这一说法没有得到相关公司的确认。
医学高校中低端人才战略思考 篇2
关键词:高校管理,人力资源,中低端人才
曾几何时, 各大单位都在热火朝天地引进、挖掘各类高端人才, 从硕士到博士, 从博士到博士后, 从副教授到教授, 从本土到海归, 全国各地似乎掀起了一股高端人才战略的浪潮。很多单位在媒体上自我宣传时, 也多写明自己拥有多少名硕士、博士, 多少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当然, 笔者也不得不承认, 高端人才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医学院校来说, 高端人才的引进可以直接提高医学院的整体科研实力及科研业绩。在各个高校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引进高端人才对一所高校的提升自我形象, 增强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但是, 高端人才的浪潮之后, 我们应该冷静下来, 思考些什么。毫无疑问, 高端人才在人才队伍中处于金字塔的最上层, 但同时也是少部分, 在整个人才队伍中所占比例有限。因此高端人才浪潮之后, 或者说一个高校已经引进了足够的高端人才之后, 高校的人才战略则应该转移到中低端人才战略中来。中低端人才战略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对维护高校人才队伍的团结稳定, 高校人才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这也是不少高校容易忽视的人才战略环节。本文将着重论述中低端人才战略的价值及其要领。
一、中低端人才存在的问题及战略意义分析
(一) 对人才的分类缺乏科学标准导致中低端人才被忽视
一般, 我们对人才的分类还主要是看学历看职称等这些纸上的东西, 人才工作就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误区。事实上, 一个高校的发展主要靠人才的个人能力, 而非靠人才的学历职称证书运营。那种仅仅靠学历和职称衡量人才专业能力的做法, 显然不是评价一个人才真实价值的科学方法。尤其是对于医学专业来说, 一名优秀的医生更主要的是靠临床工作经验的累积, 刚刚毕业的博士, 也许理论知识很丰富, 但实际动手能力则不尽如人意。例如笔者所熟悉的某高校, 2000年前后先后招聘到多名海归硕博士充实到教学和管理岗位上, 但是几年后他们所担任的领导位置则全部被本土的本科副高人才所取代, 无一幸免。考评人才, 我们应该重视人才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查, 博士、博士后、海归派, 这些看上去很美的名字, 往往更适合于新闻宣传。
还有一个很通俗的道理必须提及:高端人才不是生来就是高级人才, 他们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学习工作过程。在他们成为高端人才以前, 他们还处于中低端人才的行列。如果高端人才在中低端时代时没有受到单位的重视和扶持, 那么一旦他们成为高级人才很可能被其他单位挖走, 跳槽。对于一所高校, 人才的延续性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一名优秀的学术人才, 高校往往要培养数年数十年才能成功。如果我们在他们需要扶持和重视的阶段没有给予足够的关爱, 那么一旦他们取得高级资格, 就很可能出现跳槽的情况。
对于那些必然成为高端人才的中低端人才, 传统的讲, 我们谈的更多可能说“感情留人”。但是给予感情往往需要花费不少精力, 而感情往往在其他有高校给出的利益面前可能显得不堪一击。要根本解决中低端人才的爱家爱高校的问题, 就必须遵循科学的人才价值观, 前瞻性地看待人才问题, 制定出一套以评价人才实际工作能力为主的考评指标, 例如患者满意度, 手术成功率等等。用公正科学的评价方法使中低端人才各得其所, 各尽所长。
(二) 做好中低端人才工作有利于人才队伍的稳定及高校整体的团结与和谐发展
高端人才有了中低端人才的支撑, 才能安稳地处于金字塔上层, 否则周围的同事对其离心离德, 高端人才就会显得高而危了。例如, 某高校引进了一名海归博士后, 该博士后具有美国知名大学的求学经历, 在SCI也发表了不俗的研究论文。引进到该高校后, 被委以某主任的职务开展业务工作。但是不足半年, 该部门人员就怨声载道, 联名写信要求更换领导。在压力声中, 该博士后不得不走下领导岗位, 变成一名普通教师。博士后千辛万苦成功引进后却没有发挥预期作用, 这个失败的案例背后潜藏着什么?原来该名博士后虽然科研能力强, 但是领导能力有限, 在为人处事方面似乎过于“美式”, 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另外一方面, 该名博士后也遭到了部分本土人才的妒忌, 双方互不相让, 关系持续恶化, 导致后来的“联名上书”。
这起案例启发我们:高端人才引进后, 如何与中低端人才以及其他本土人才良好对接十分关键。如果高端人才得不到下面的足够尊重, 科室业务就无法顺利开展, 其本人也会受到牵连。另外一方面也告诉我们, 如何解决好海归人才与本土人才之间的矛盾冲突, 让部分海归高端人才有一个适宜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 值得人才管理部门用心思考。
中低端人才是高校人才队伍中的主体部门, 也是成为高校未来专家骨干人才的沃土。高校的任何上层建筑都离不开普通一员的支持。如果高校管理者只重视高端人才工作, 忽视中低端人才工作, 那么人才金字塔下面就会出现离心离德的情况, 一盘散沙是支撑不起上层建筑的。人才工作不能顾头不顾尾, 任何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颗螺丝钉的意义, 和蝴蝶效应告诉我们要尊重每个人才, 做好人才工作的每个环节。
二、做好医学高校中低端人才工作的思考
(一) 畅通人才成长渠道, 高端人才引进要低调
高端人才的引进无疑给其他人才造成心理压力, 高校对外宣传, 领导平常口头提及, 更多的是以高端人才为例。这种唯高端人才是举的价值观, 会让其他人才感到被冷落, 以致产生心灰意冷的不良情绪体验。其结果是使大部分员工感受不到高校的关爱, 体会不出集体感和主人翁精神, 并对高校引进的高端人才产生妒忌, 防备的思想。因此, 高校引进高端人才要保持应有的低调, 过分高调的宣扬可能引起一定范围的反感和抵触。
为了必然高端人才引进对其他人才产生的负面影响, 高校就应该完善和畅通人才进步的渠道。例如外出进修学习, 在职或脱产攻读研究生等等。以我院多年的人才管理经验为例, 我院近年来先后引进多种先进实验设备, 但同时也需要大量精通仪器操作, 新业务的技术人员, 因此我们积极鼓励教职员工外出进修学习, 学习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 报销相关费用。鼓励教职员工在职学习或脱产学习, 我院先后与一些医科大学联合举办了在职研究生进修班, 使教职员工不出高校即可享受到大学研究生课程教育, 对于顺利获得学位者给予一次性1-3万元的补贴。同时, 我院还完善了科研管理职称, 协助青年人才申报科研项目, 建立医学实验室, 满足教职员工日常科研实验所需。在职称晋级等方面, 我院也给予丰富的指导和帮助, 促进人才的进步。
人才成长渠道的完善, 使其看到自己成长的目标与希望, 将目光转移到自身工作学习上来, 有效促进与高端人才之间的磨合与接纳问题。
(二) 中高端同台竞技, 采用新式人才业绩评价法
在现实中, 如果一名引进的高端人才其教学、科研业绩上不如他人, 必然导致众多的嘲讽, 而且这种嘲讽将直接针对高校领导层。多数大型高校都是集教学、科研为一体的, 教学离不开科研的支撑, 而绝大部分高校都在接纳为各个医学院校的实习生, 或其他高校的进修生。因此, 评价一个医学人才, 既要看其教学技术如何, 患者满意度如何, 也可以看其科研业绩, 教学情况, 任何一方面的成败都可以影响到其他人对高校人才工作的客观评价。
首先, 要允许高端人才与中低端人才同台竞技。一些表彰奖励晋级, 不能以学历和职称为门槛, 将中低端人才拒之门外。换言之, 不能为高端人才设立类似的“贵族活动区”。同台竞技, 挑战权威, 无疑可以极大地鼓励全体人才的参与热情, 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科研热情。以我院为例, 为了鼓励刚来院参加工作, 职称不高的工作人员提高科研热情, 我们单独设立了高校独立资助的科研项目, 允许从未获得过科研立项者申请高校的科研资助。此举一出, 立即吸引了大批从来不谈科研不搞科研者的参与热情, 通过这样的参与, 大大地提高了一般人才的课题设计申请能力, 将科研精神注入到更多人的头脑中。如果科研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博士教授才搞的活动, 那么我院的科研事业就会停滞不前。正因为有了广大人才的参与, 才使得我院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论文发表量每年维持在150篇以上, 累计申请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省部级科研经费超过800万元, 这使我院走在了周边同级别高校的前列。同时, 科研也成功让一批人才晋级了高一级职称。
其次, 采用新型人才业绩评价体系。我院从2002年开始, 尝试对人才的科研业绩进行定量评价, 然后制定每年年终的科技表彰名单。科研管理者不断采用国际新型评价理论和技术, 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给科技人才科研业绩进行打分, 提出了人才个人影响因子评价模式, 并独创地提出激励计算法:即针对高端人才科研业绩不如中初级职称人才的情况, 经统计软件计算后确立一个分值, 高端人才的个人得分如果低于平均值, 则给予扣分处理, 中初级人才如果高于平均值则额外加分。所有人才考核得分按照布拉德福定律处理后, 最终确定年终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一二三等奖。此举公开公正, 得到了广大科技人员的一致认可, 也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才的科研热情。
(三) 建立EA P机构, 全方位关爱高校员工
高端人才往往福利待遇都很不错, 相对的中初级人才在生活方面更多的需要得到单位的关心支持。在员工出现经济困难, 疾病, 生育子女等, 给予慰问, 特别资助和帮助, 可以有效地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促进这类人才安居乐业。而这些均可以借助EA P来实现。
EA P (Em ployee A ssistance Program) 即员工帮助计划, 是企业组织为员工提供的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以及员工进行诊断和建议, 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 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 提高绩效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简而言之, EA P是企业用于管理和解决员工个人问题, 从而提高员工与企业绩效的有效机制。
目前世界500强中, 有90%以上建立了EA P。美国有将近四分之一企业的员工享受EA P服务。经过几十年发展, EA P的服务模式和内容包含有:工作压力、心理健康、灾难事件、职业生涯困扰、婚姻家庭问题、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纠纷、理财问题、减肥和饮食紊乱等, 全方位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EA P能够很好地体现人文管理的精神:关注人、尊重人、注重人的价值、帮助人面对困难、开发潜能以及保持人的心理健康和成熟等。但是, 就和任何其他新生事物一样, EA P作为一个起源于西方社会的一种服务模式也将经历一个适应当地文化和人群的过程, 其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甚至面临相当的挑战。
EA P在中国必然会有一个飞快的发展。这首先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带动相关的支持经济发展的相关行业的发展:一方面, 这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所有的参与者具有更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能够以一种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另一方面,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节奏得到提速、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际关系变得更具有挑战性以及对个人发展和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和适应性等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所有这一切将促使组织机构的高层管理和员工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EA P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非常符合高校对内文化建设和管理。EA P可以极大地改善高校医护人员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提高心理生活水平, 大大提高临床诊疗质量。可以说是高校新时期文化管理必用的现代化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暴剑光.中国或将是中高端人才的有力接盘者[J].经济展望, 2008, (3) :155-156.
[2]魏颖、冯爱民.论我国高端人才培养的“点金术”[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3) :320-320.
[3]李系仁.2005年国内医疗机构论文发表排名分析[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7, 20 (2) :107-110.
[4]肖曼群, 林世铎.高校附属高校科研论文统计分析与评述[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09, (2) :41-43.
[5]钱毅, 鲁鸿, 薛莲.加强高校科技论文发表工作的管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 13 (16) :179-180.
[6]阮鹏, 彭云, 黄燕.我国科技人才影响因子评价方案研究——基于医学科技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 2008, 29 (5) :138-148.
[7]徐宁杰.EAP帮助企业和谐管理[J].江苏企业管理, 2009, (11) :18-19.
合理组网发挥低端交换机的性能 篇3
互联网发展真是好快,短短几年的时间一个小区的互联网用户就从十几户发展到现在的两百余户,其中ADSL一百七十余户,局域网用户二十余户,还有一个网吧。随着互联网用户的迅速增多,原先的网络结构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尤其是两台2004年初开始使用的港湾以太网交换机5010,起初用户少也还可以应付,但现在经常发生掉线,网速在晚高峰时异常缓慢,Ping网关不是丢包就是延时过大,CPU占用率经常达到百分之七八十。
改造前(拓扑图见图1)主机房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如下:
2 了解设备性能制定改造方案
经过请教网络专家才知道这是交换机本身性能不高所致,要解决就要更换成性能更高的交换机才行。以前经网络专家指点申请了两台华为的3928以太网交换机,还为西机房增添了两台华为的5605 DSL交换机,这种DSL交换机的级联和管理是要靠Trunk实现的,且港湾5010交换机对超长包的转发很不稳定。专家说只要了解交换机的性能,合理搭配使用,照样能达到理想的网络传输质量。
经查实,交换机性能指标还真不少,首先是背板带宽,背板带宽是指交换机接口处理器和数据总线之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背板带宽越宽越好,它是衡量交换机数据处理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目前,一般5口和8口桌面交换机的背板带宽在1Gbps~3.2Gbps之间,专业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更高,比如cisco千兆交换机背板带宽可以达到32Gbps,而港湾的5010以太网交换机才8.8Gbps多,华为s3928以太网交换机可达到12.8Gbps。还有支持静态路由数:港湾的5010以太网交换不超过15条,而华为s3928以太网交换机可达200多条。包转发率:港湾的5010以太网交换为 6.6 Mbps而华为s3928以太网交换机可达9.6Mbps。交换方式:都是存储转发。交换机内存:港湾5010以太网交换机Flash:4MB、SDRAM:32MB、包缓存:8MB, 华为s3928以太网交换机Flash:16MB、SDRAM:64MB、包缓存:32MB。MAC地址表容量:港湾5010以太网交换机8K,华为s3928以太网交换机16K。端口传输速率:港湾5010以太网交换机为10/100Mbps,华为s3928以太网交换机10/100/1000Mbps。港湾5010以太网交换机支持IEEE.802.1P、IEEE.802.1Q、IEEE.802.1D标准,华为s3928以太网交换机支持IEEE802.3, IEEE802.3u, IEEE802.3d, IEEE802.3ab, IEEE802.3x标准。都支持Trunk只是可使用的个数不同,华为s3928以太网交换机要高得多,且港湾5010交换机对超长包的转发是很不稳定的。也都支持ACL港湾5010以太网交换机支持30多条,华为s3928以太网交换机支持每个端口模块(8个端口)支持200多条。而且还都支持冗余和负载均衡。
了解了交换机的性能并将原先主机房的港湾5010交换机和新进的两台华为的5605 DSL交换机都单独联到西机房,规划后没有增加VLAN和路由个数,实现了对西机房原有的7台DSL交换机和7个办公局域网的二分之一的隔离。
3 按改造方案调整主次交换机配置及效果
改造后(拓扑图见图2)主机房华为s3928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如图2所示:
acl number 3000
rule 1 deny UDP destination-port eq tftp
rule 2 deny UDP destination-port eq 135
rule 3 deny TCP destination-port eq 135
rule 4 deny TCP destination-port eq 139
rule 5 deny UDP destination-port eq 445
rule 6 deny TCP destination-port eq 445
rule 7 deny UDP destination-port eq 593
rule 8 deny TCP destination-port eq 593
rule 9 deny TCP destination-port eq 1433
rule 10 deny TCP destination-port eq 4444
interface Vlan-interface2 对路由器级联
ip address 192.198.1.2 255.255.255.252
interface Vlan-interface3 对西区5010A级联
ip address 192.198.1.5 255.255.255.252
interface Vlan-interface4 对西区5010B级联
ip address 192.198.1.9 255.255.255.252
interface Vlan-interface5 对各单位局域网直联
ip address 192.198.10.1 255.255.255.0
interface Vlan-interface6 对网吧直联
ip address 192.198.10.2 255.255.255.0
interface Vlan-interface100 做Trunk 两台5605 DSL交换机的网管
ip address 192.198.10.3 255.255.255.0
interface Vlan-interface101 做Trunk 对5605 DSL A 、B交换机
ip address 192.198.10.4 255.255.255.0
route
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192.168.1.1
ip route-static 192.168.10.7 255.255.255.0 192.168.1.6
ip route-static 192.168.10.8 255.255.255.0 192.168.1.6
ip route-static 192.168.10.9 255.255.255.0 192.168.1.10
ip route-static 192.168.10.10 255.255.255.0 192.168.1.10
端口配置(略)
改造后网速得到很大的提高,稳定性也有保证了。但要注意港湾5010以太网交换机与华为s3928以太网交换机级联时因为有协商的问题,级联端口要指定百兆全双工。
低端制造业 篇4
1 我国海水珍珠产业的生产现状
海水珍珠的生产具有严格的生产条件, 目前我国只有广东的湛江、广西的北海以及海南的三亚最适合海水珍珠的生产, 这三地所产海水珍珠在历史上称为“南珠”,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优质珍珠贝母的作用, 以及人类的智慧生产出了享誉中外的南珠。海水珍珠年产量基本在30 t左右, 其中湛江的海水珍珠产量占到全国海水珍珠产量的70%左右[1], 2007—2008年特大洪水使我国南珠产业遭受灭顶之灾, 2009—2011年为南珠产业的恢复期, 2009年插核育珠贝数量少, 珍珠产量只有4 t多, 广西、海南的珍珠产量分别不到200 kg和100 kg, 这是1990年以来, 南珠产量的低谷。2009—2011年湛江的海水珍珠产量占到南珠产量的90%, 2010年海水珍珠产量12 t, 2011年产量5 t左右, 海水珍珠产业处于恢复之中[2], 目前所产珍珠主要是出口, 但80%左右的出口量都是原珠和粗加工珠, 中国珍珠在国际市场上历年的销售价格不高, 处于低价格水平销售状态, 在国际市场上仅300~400美元/kg, 与法属波利尼西亚南洋珠的1万多美元/kg相差悬殊, 甚至低于只有短短几年珍珠养殖历史的越南, 出口均价低说明珍珠质量不高或珍珠加工技术不高, 在国际市场上占领较大份额是通过数量和低价格的优势, 长此以往会削弱企业通过资金积累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 海水珍珠产业陷入“高产量低价值”陷阱[3]。海水珍珠养殖产业集中度低, 从湛江、北海的海水珍珠养殖情况可知我国海水珍珠养殖情况。2006年湛江市海水珍珠养殖面积3 633.33 hm2, 养殖场6 360个, 原珠产量23 500 kg, 产值17 050万元, 所有制结构95%为个体所有[4]。2009年北海拥有海水珍珠养殖场1 000多个, 标准养殖面积3 350 hm2, 年均珍珠产量9 000 kg余[5]。湛江平均每个养殖场拥有的养殖面积为0.57 hm2, 北海平均每个养殖场拥有的养殖面积为3.35 hm2, 海水珍珠的养殖方式主要是以个体经营为主的分散经营, 养殖技术落后, 海水珍珠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为低端锁定, 价值获取能力低。
2 我国海水珍珠产业养殖的“高产低值”怪圈原因分析
深究海水珍珠产业陷入高产低值的怪圈原因主要有:一是海水珍珠养殖业集中度低, 海水珍珠养殖分散经营, 存在过度竞争, 各个珍珠养殖者为了追求自身的利润, 盲目增大养殖密度, 使珍珠贝母摄取的营养不足, 所产的珍珠质量不过关;二是海水珍珠养殖者养殖技术不高, 难以养殖高质量的珍珠;三是分散经营的模式难以产生知识协同效应, 珍珠养殖者缺乏技术创新动力和市场讨价还价能力, 对流通渠道控制能力低, 制约了海水珍珠产业的发展。分散经营模式成为海水珍珠养殖的发展瓶颈, 这种形式使珍珠养殖者各自为政, 是海水珍珠养殖技术难以提高、质量难以提升的内在原因, 影响我国海水珍珠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2.1 分散经营模式使珍珠养殖户成为风险规避者
2.1.1 珍珠养殖者缺少风险抵抗力
高档海水珍珠生产周期长, 需要2~3年才能收取珍珠, 在这期间各珍珠养殖者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还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和市场发生变化的风险。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往往破坏力很强, 导致海水珍珠养殖者的前期投入、后期收入化为泡影。自然环境风险使珍珠养殖者缺乏市场抵抗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也就谈不上技术创新和技术积累。再是珍珠市场变化不断, 海水珍珠作为高档珠宝的原料, 受到珠宝市场的供需影响, 珠宝是一种需求价格弹性、收入弹性较大的商品, 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 一旦碰上不景气的市场, 海水珍珠养殖者多年耐心守候的高质量海水珍珠的价格不如当初低质量海水珍珠售价, 其投入和产出不对称打击了珍珠养殖者对高质量海水珍珠的追求。高档海水珍珠养殖的长周期使珍珠养殖者面临自然灾害和市场压力的双重夹击, 其个体和家庭不具备风险抵抗力使养殖者不得不注重短期收益, 很难考虑更加长远的不确定收益。
2.1.2 养殖风险化解缺乏途径
海水珍珠养殖的自然风险来源于自然灾害和珍珠贝母的疾病。海水珍珠养殖的产量和质量依赖水文环境和天气, 水质和天气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珍珠贝母的生长和珍珠培育进而影响珍珠养殖者的收益, 一旦发生, 对珍珠养殖者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而我国渔业强制保险主要在于渔船保险, 养殖保险没有推广, 主要原因是因为渔民保险意识不强, 而且也无力承担过多的保险费用, 自助协会因为资金筹集困难而难以为继。这样海水珍珠养殖可能遭遇的风险没有确定的化解途径, 珍珠养殖者往往自行化解风险, 主要为提前育珠和收珠, 以获得可能的现金流。
相比之下, 日本和韩国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渔业保险法律和法规, 全面规范渔业保险业务, 要求对非赢利性的险种如“渔民保险”“渔船保险”采取义务加入制, 由政府出资补贴事业运营经费和渔民保费 (保费的30%~50%) , 并给予免税优惠;而且通过以国家信用为经营渔业保险的团体进行担保, 承担超额赔付部分的再保险责任, 提高经营保险团体的信用等级和可信程度[6]。这种渔业保险模式为我国海水珍珠产业养殖风险的化解提供了可行性范式。
如何结合我国水域地理情况和渔民情况, 对海水珍珠养殖的自然灾害风险、养殖者的养老和失业进行保险, 提高渔民的安全感, 减少海水珍珠养殖者的急功近利心理是减少海水珍珠“高产低值”局面的另一条途径。
2.1.3 技术创新缺乏动力
Tversky和Kahneman[7]的研究表明, 在既定的收益面前, 个体是风险规避者, 在既定的损失面前, 个体是风险偏好者。掌握海水珍珠养殖技术需要一定时间, 技术创新需要时间跨度, 等待技术创新的收益需要一定时间, 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收益还要受到各种条件限制, 单个的珍珠养殖者需要自我生存和发展, 在没有收益保证的情况下, 养殖者没有动力将精力和时间放在可能的不确定的收益上, 不会承担技术创新风险。目前珍珠养殖只要有一点利润, 足够养家糊口, 珍珠养殖者则会将眼前的收益收获, 在既定的收益面前, 珍珠养殖者成为风险规避者, 没有创新的动力。
如果一个珍珠养殖者面临决策, 即创新与不创新, 创新所带来的利益为0和a, 如成功为a, 不成功为0, 其概率为50%, 因此创新的预期收益=a×50%+0×50%=0.5a, 不创新的收益为b, 其创新的临界点为0.5a=b, 即a=2b, 当a≥2b时, 创新的预期收益大于不创新的预期收益两倍以上时, 珍珠养殖者才有创新的动力。
假设有两名珍珠养殖者甲、乙, 其创新与不创新的收益矩阵如表1所示。
只要能确定未来的收益是现有收益的两倍或以上, 则2名珍珠养殖者最终的选择都会是选择创新, 这样技术得以提升。但在海水珍珠中未来的收益难以确定, 创新过程中受到其他风险性因素影响大, 当海水珍珠作为高档珍珠不能卖出时仍然可以作为低档珍珠存在, 收益虽然没有高档珍珠高, 但也有一点利益, 因此, 海水珍珠养殖者能够确定现在的收益, 这样导致珍珠养殖者缺少技术创新的动力去获得长期或未来的利益。
技术的时间收益P=a/ (1+r) n, 其中:a为未来收益;r为贴现率或利率;n为期限, P为未来收益的现值。在贴现率或利率一定的情况下, 时间越长, 其未来收益的现值越低, 显示珍珠养殖者只重视那些立竿见影的技术, 但技术的创新与积累往往要有一段时间, 这样作为分散的养殖者没有创新的动力。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 当贴现率很高时, 未来收益的现值很低, 即当现货市场上海水珍珠价格较高, 市场需求量大, 珍珠养殖者具有较强的贴现欲望, 只有当贴现率很低时珍珠养殖者的未来收益现值很大, 珍珠养殖者才没有贴现的欲望。因此, 只有市场不给低劣的海水珍珠一定的价格, 使低劣海水珍珠没有市场需求量, 养殖低劣珍珠的收益率为0, 未来收益的现值才足够大, 才能促使海水珍珠养殖者进行技术创新以获得较大的未来收益, 同时政府对提前收取珍珠的养殖者给予处罚行为, 使其获得的短期利益不足以弥补长期收益, 这样珍珠养殖者才会进行技术创新以获得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价值, 至少不提前收取珍珠以伪劣珍珠产品充当好产品而获得收益。
诺思认为降低交易费用的创新, 是由组织、工具、特定技巧以及实施特征的创新组成的, 这些创新产生于3个成本边际:① 能增加资本流动性的;② 能降低信息成本的;③ 能分散风险的[8]。当这3个成本高于创新成本时, 创新得以产生。但当3个成本用于海水珍珠养殖技术创新时, 由于个体养殖的分散, 个体知识文化水平限制, 个体资金力量不足、获取相应信息难度大, 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技术创新不会分散风险反而使养殖者承担了技术创新的风险, 个体创新成本远远大于这3个成本, 创新难以产生, 分散经营的养殖方式不能使养殖技术得以创新和提高, 因此需要改变养殖方式。
对于珍珠养殖技术的提高和创新, 需要政府介入, 加大对科研的投入, 将珍珠养殖技术作为一种公共品对待。
2.2 分散经营模式限制了产业的发展
2.2.1 分散经营模式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诺思认为组织不仅是制度约束的函数, 也是其他一些约束的函数。如, 技术、收入和偏好等。如果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投资于那些能提高有形资本或人力资本投入品的生产能力的知识, 或是投资于能增进企业家默会知识的方面, 那么由此带来的生产力提高将是与经济成长相一致[8]。组织通过制定制度和规则要求员工从事与其组织发展目标相一致的专业或工作, 提高专业化程度, 提高生产能力, 从而提高组织发展的效率。而分散经营的家庭养殖方式难以将资金有效分配到技术、市场研究上, 难以提高生产力。
规模经济催生了科层性的生产组织。规模经济意味着大型组织的产生, 这不仅是在制造业方面, 还包括各种农业组织。每个人都有专业化的功能, 并依靠巨大的相互联系网络来提供必要的商品与服务。劳动力的职业分布逐渐地由以制造业为主, 最终转移到以服务业为主。这是一个绝对的城市社会[8]。
分散经营的珍珠养殖者其实质是从事农业工作, 专业化分工不强, 彼此之间没有控制力和影响力, 在资金、人力和知识水平过于分散的情况下, 难以产生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在提高或保持产品质量不变的前提下产量增加, 从而降低单位成本, 目前我国的海水珍珠产量虽然提高了, 并不是产生了规模经济, 其产量的提高是以降低质量为代价的。海水珍珠产业要产生规模经济只能通过企业组织经营, 企业通过有效地组织要素和资源, 提高养殖技术以提高珍珠质量, 将企业的资金、资源和人力合理分配到珍珠养殖的各个环节以产生分工效应。同时企业经营可以将海水珍珠养殖中存在的隐性失业和无效分工显示出来, 多余的劳动力通过与海水珍珠产业相关的旅游服务业对接就业, 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个绩效水平。
分散经营模式不具有组织的约束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 这种生产模式已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不符合经济发展对产业分工、劳动力分工的要求。海水珍珠养殖需从分散经营的个体渔民养殖模式转换到企业组织经营模式, 以符合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以及知识化的要求。
2.2.2 分散经营模式产生的知识协同效应低
按杨小凯的观点, 个别人的技能和智商对提高生产力的作用, 远不如复杂的分工网络对生产力的贡献那么重要, 而分工的发展不但能使个别人有限的能力加总后比个别人能力的简单加总大得多, 而且其发展有赖于交易效率的提高[9]。
海水珍珠养殖分工不完全, 养殖集中在粗放养殖阶段, 唯一的养殖技术就是到了插核季节请插核女工来进行插核, 海水珍珠的养殖由各渔民自行决定和雇请临时工人进行养殖, 分散单一的方式使知识以相同的形态存在, 知识之间没有互补功能, 不能获得分工带来的专业化经济, 分工网络不能有效扩大, 生产力难以提高。分散经营者的知识传播会造成竞争者的收益增加, 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将减少知识传播者的收益, 因此使海水珍珠产业中新的技术和隐性知识难以迅速传播、扩散, 知识的协同效应低, 造成技术提升缺乏动力, 提升速度缓慢, 分散经营使得养殖者之间的知识技术不能产生协同效应, 知识技术的作用难以扩大。相比之下, 海水珍珠产业发达的澳大利亚的海水珍珠产业分工完善, 其珍珠贝母的捕获、消毒、插核和放养都严格分到不同岗位和个人, 每一个岗位和个人都有严格的职业要求。这种严格的分工可以产生分工效应和协同效应, 使养殖技术得以提高和积累。
2.2.3 分散经营模式使流通渠道难以控制
个体经营虽无抵抗风险的能力, 但具有规避风险的灵活性, 个体规避风险的方式有:一是提前收取珍珠, 以劣质珍珠投入市场;二是在流通渠道混入假劣珍珠, 混淆市场, 扰乱市场价格, 使非专业消费者对珍珠市场望而却步。
消费者大部分对珍珠质量不了解, 只能根据价格作判断, 但质量好的珍珠养殖者为了使交易进行, 当珍珠养殖者接受低价格时, 为了不使自己吃亏, 往往会用低档珍珠充当好珍珠, 甚至用假的珍珠充当好的珍珠, 个体销售者因其分散性, 制假和卖假行为难以受到处罚, 珍珠养殖者或个体销售者具有用假冒伪劣珍珠充当好珍珠的机会, 消费者由于不具备鉴别能力, 为假冒伪劣产品支付了一定价格, 使珍珠假冒伪劣产品拥有了一定市场, 珍珠养殖者才能够提前收取低劣珍珠获得利益, 这样珍珠市场就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定律作用。对于有理性的消费者来说, 知道作为珍贵的珍珠在一次性交易中难以低价买到的, 在不能够获得质量保证的前提下, 对个体销售的不信任往往促使其做出不购买的最终决策。
消费者愿意为高档珍珠支付一定差价的质量保证费, 但这种差价的支付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个体的信任相比组织的信任要低很多, 为了控制海水珍珠的销售渠道, 需要改变目前的销售模式。消费者不知情和对珍珠质量没有判断力而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情况, 作为珠宝级别的海水珍珠应该有相应权威机构进行级别鉴定, 并有相应机构对其质量进行承诺保证, 或只允许在具有一定信任度的组织机构出售, 一旦消费者购买了高价格质量不过关的珍珠能够理赔、退货并可维护自己的权益, 则假冒伪劣珍珠没有市场, 销售市场的健全促进海水珍珠生产环节的健全, 迫使海水珍珠养殖者养殖高质量的海水珍珠。
2.3 分散经营模式使珍珠农户缺乏讨价还价能力
组织理论中著名的Hickson假说将“讨价还价”能力视为“应付不确定性”“替代性”“中心性”的函数;将“讨价还价能力”看做是“参与者的信息和知识优势”“替代参与者的成本”以及“参与者跳槽的机会”的函数。卢周来将“权力”看做是“可置信的威胁”和“施加成本的能力”[10]。
珍珠养殖者由于相互分散经营, 是否养殖珍珠和养殖多少的决策完全由自己决定, 相互之间难以形成合作。珍珠的市场价值实现是生产者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所在, 在市场中生产者和销售者信息不对称, 销售者对珍珠养殖者具有“控制”的能力, 众多的珍珠养殖者之间没有控制能力, 因此, 珍珠收购者常常压低收购价格, 珍珠养殖者之间存在压价的过度竞争。这样, 珍珠养殖者不得不将精力集中到防范其他竞争者上, 而不会专注于珍珠养殖技术的提高。
从对广东湛江海水珍珠养殖情况的实地调研可知, 珍珠养殖者主要是个体农民及少量国有、集体养殖场, 珍珠收购者压低收购价格造成珍珠养殖者利润低下, 没有资金积累以进行技术提升, 往往以劣质珠核、劣质珍珠母贝植核缩短育珠时间, 掠夺式进行粗放生产, 这与理论推断一致。一方面珠农分散, 面对珍珠收购者, 缺乏讨价还价能力, 在利润低下的情况下, 没有动力进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 珍珠养殖者人数众多, 养殖数量多, 不能向销售者施加成本, 缺少生产环节控制销售环节的权力, 反而销售环节可以利用珍珠众多数量的原因而控制生产环节或压制生产环节, 使得生产环节的利润很低, 难以积累资金和进行技术创新, 形成养殖技术低端锁定的情况。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海水珍珠出现“高产低值”的状况, 分散经营的个体养殖是其主要原因, 销售市场的不健全, 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权力不对称也对海水珍珠养殖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海水珍珠养殖由于地理位置的锁定和水域、水质的要求, 海水珍珠养殖的周期性, 技术的创新和积累, 使海水珍珠养殖不适宜于分散经营的个体渔民养殖, 渔民个体缺少风险抵抗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海水珍珠养殖适宜企业化经营和管理, 这样可以把技术创新获得的垄断利润留在企业内进行进一步的技术创新, 也使养殖企业具有扩大经营和继续技术创新的动力, 企业相对于个体渔民具有更大的抗风险能力, 在全球价值链的延伸压力下, 具有外部推进的动力。对于海水珍珠养殖技术的创新, 也可以由政府承担研究开发功能, 一方面将海水珍珠养殖技术作为公共品进行开发;另一方面培育大型海水珍珠养殖企业, 将技术适当地传授给当地的大型珍珠养殖企业, 鼓励大型养殖企业购买核心养殖技术, 使海水珍珠养殖由分散经营转化为企业经营, 由企业主导海水珍珠产业以解决技术水平低下的难题。企业经营、政府介入是解决海水珍珠养殖高产低值、技术低端锁定困境的较好途径。
参考文献
[1]冯伟伦, 卫云棠.湛江流沙村珍珠产业调查报告[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4) :134-135.
[2]湛江市海洋渔业局.海水珍珠产业的情况报告[R].2011.
[3]李飞星, 杨伟文.珍珠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2010 (11) :97-102.
[4]张莉.中国珍珠产业的问题、困境与出路[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 (7) :443-445.
[5]庾莉萍.面对金融危机把珍珠产业做细做强[J].河北渔业, 2009 (3) :51-53.
[6]王艳玲, 王珊珊.中国海洋渔业可实现风险分散方式探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 :1-5.
[7]TVERSKY A, KAHNEMAN D.Rational choiceand the framing of decisions, journal of business[J].The Behavioral Foundations of Economic The-ory, 1986, 59 (4) :S251-S278.
[8]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 译.上海:格致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108, 164, 172.
[9]杨小凯, 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148,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