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制造业(精选8篇)
天津制造业 篇1
1天津冶金集团有限公司
2天津汽车工业 (集团) 有限公司
3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4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天津天钢集团有限公司
6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
7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8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9天津市一轻集团 (控股) 有限公司
10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
11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2天津百利机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3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14摩托罗拉移动技术 (中国) 有限公司
15天狮集团有限公司
16天津友发钢管集团有限公司
17天津市二轻集团 (控股) 有限公司
18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石化分公司
19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20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21天津纺织集团 (控股) 有限公司
22天津市建筑材料集团 (控股) 有限公司
23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24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
25天津农垦集团总公司
26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27天津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28天津塑力线缆集团有限公司
29飞思卡尔半导体 (中国) 有限公司
30天津三星光电子有限公司
31天津三星视界移动有限公司
32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33天津三星电机有限公司
34天津市恒兴钢业有限公司
35天津达亿钢铁有限公司
36天津市金桥焊材集团有限公司
37天津大桥焊材集团有限公司
38邦基正大 (天津) 粮油有限公司
39嘉里粮油 (天津) 有限公司
40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
41天津市静海县宝来工贸有限公司
42天津三星视界有限公司
43天津电装电子有限公司
44中粮北海粮油工业 (天津) 有限公司
45三星高新电机 (天津) 有限公司
46天津乐金大沽化学有限公司
47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卷烟厂
48天津乐金渤海化学有限公司
49东方电气 (天津) 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50罗姆半导体 (中国) 有限公司
天津制造业 篇2
天津分中心 机械制造实习班级讨论总结
作为普通高校教师,能够有机会参加本次机械制造及实习精品课程的培训活动,受益匪浅。感谢傅教授精彩的讲授,让我们学习了很多新颖的教学理念,也了解了精品课程建设中需要的注意事项。
机械制造实习作为一门实践基础课,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必不可少的先修课,也是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方法,完成工程基本训练,培养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很重要的必修课程,是非机类有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意义,而且可以了解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
建设精品课程应该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对待,实现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其中最关键的要素是领导的重视。将精品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各届领导应该从思想上、观念上、行动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机械制造与实习》课程的教学实践创造条件。
2.基础设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本课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注意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要不断增加新的工艺设备,并注重传统工艺装备的充分应用和技术革新。为弥补设备数量不足,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软件,如使用虚拟机床进行教学等。
3.用发展和创新的思路加强课程建设。机械制造已不是传统的狭隘的小制造,而是一个涉及材料、电子、计算机、生物、环境等更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渗透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社会意识、环保创新等工程意识。
4.师资队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该门课程走向精品的基石,课程建设团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组织实施是课程成为精品的根源,教学团队对精品课程持续的资源注入与更新是精品课程保持活力的关键。要注重教学梯队的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是课程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不仅要提高骨干教师的学历,还要加强实践教学一线的教学指导人员素质培养。力争
打建一批青、中、老结合,能承担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以及与企业合作与一体的一流师资队伍。
5.经费要持续投入。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学校的经费支持,也要注重与企业相结合,发展科研及教学项目研究,用科研促进教学,实现高校的社会价值,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
真正的精品课程将是经得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并具有发展性的课程。只有当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平台建设等内因与国家的关注支持、学校的环境保障、学习者的认可等外因完美结合时,精品课程也才真正走上了精品之路。当精品课程内容和形式切合了学习者需求,成为了学习者学习和参考的重要资源;当精品课程配套设施发展健全,课程建设与维护走上了科学规范化;当精品课程监控、评价与管理制度走向完善之时,也是精品课程实现持续发展之日。
总之,在这次培训中我们从中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新的方法和理念,希望今后能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以提高教学水平。
天津制造业 篇3
1 天津先进制造业创新人才聚集现状与问题
1.1 天津先进制造业专业化高端人才需求缺口巨大
发展先进制造业, 实现技术累积和人才聚集的协同效应是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关键。从天津目前先进制造业的人才聚集情况看, 人才总量不足, 领军人才极其匮乏。从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分布上, 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及技师比较多,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较少。从技术领域上看, 产业关键技术前沿领域人才不足。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 动力电池、电机、电控设计领域是产业技术核心领域, 目前高端人才匮乏;而在生物制药产业、高端化学制剂、中药大品种、生物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创新人才匮乏, 严重制约了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天津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 天津滨海新区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一定的集群优势, 目前该产业也急需相关人才配套。目前, 虽然可以从天津本地以及河北省吸纳充足的生产型、劳动密集型的人才, 但缺少高端产业人才, 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极为紧俏, 是国内外大企业争相抢夺的对象, 人才缺口巨大。
1.2 高校人才培养总量不足, 供给质量不高
天津高校科技人才丰富,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一批著名高校为天津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了大量人才, 但存在供需总量不平衡以及结构性失衡问题。以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为例, 与其密切相关的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物理电子学等学科, 以天津大学为核心的十几所学校和天津境内的科研院所自主培养了大量的相关产业技术人才, 虽然产业技术一般人才较为充足, 但缺少高端人才, 行业领军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尤其在封装测试、材料研发等领域高端人才匮乏, 严重制约了产业技术创新水平。
金属板材产业与汽车产业和家电制造业密切相关, 该产业急需大量工艺和模具设计与制造、冶金工程、冶金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分析模拟、材料成形、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液压控制与自动化等专业的高端创新人才。但目前天津地区高校专业设置中并没有设置冶金工程、冶金自动化控制专业, 天津地区的企业不得不到其他地区进行招聘。此外, 模具设计与制造已经出现高度数字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特征, 国际普遍采用了CADCAMCAE技术, 国内大学重理论轻实践倾向非常严重, 缺少能熟练从事设计、制造的的创新人才, 人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1.3 人才引进政策落实力度不足
在我国市场化发展不断深入的今天, 人才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必然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律。更好的配套和政策能够让更多的人才资源快速聚集。为此, 全国各个地方政府都在努力为地方所需人才制定优厚的引进政策并提供相应的配套。
北京率先开展了“海聚工程”, 为北京海外人才聚集积极牵线搭桥。上海实行了“上海千人计划”,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上海重点发展战略目标的人才需求, 积极引进一批紧缺急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为引进人才一次性提供100万元的生活资助。天津也开展了类似上海的“千人计划”, 为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天津市下发了《天津市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从2009年起, 天津市将用5年至10年的时间引进10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 并提供相应资金支持政策:对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资助每人人民币100万元、引进创业人才资助每人人民币300万元。虽然, 天津人才引进政策与北京、上海等地的实行时间、政策内容相似, 但从这些年的执行情况看, 相关人才引进政策的落实力度确实落后于北京、上海。例如, 虽然已经很大程度地放宽了户籍管理办法, 但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流动聚集。
此外, 还存在各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落实力度不一, 对一般技术支撑人才引进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例如, 天津先进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管理人员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 这些人才中许多企业急需的人才往往受制于一些自身的条件, 无法顺利获得天津户籍, 妨碍了他们在天津的工作, 也妨碍了企业的人才引进和聚集。这主要由于:第一, 只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 忽视了高层次人才创业仍然需要众多的不同层次的人才辅助, 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非顶尖人才的引进政策就会导致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第二, 政府的执行能力不强, 不能很好地转变政府的职能观念, 导致许多政策落地就走样, 无法有效执行。第三, 不能主动作为, 许多南方发达地区的政府主动出击, 积极宣传优惠政策, 联系招揽人才, 而天津市在这方面显得比较“矜持”, 不能让外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政策就不能更好地招揽人才。
2 推动天津先进制造业创新人才聚集的路径
2.1 推行柔性化的人才流动管理机制
行政壁垒是目前制约科技创新人才流入天津的主要障碍, 实行以人为本的柔性化人才管理机制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在天津聚集。首先要打破制度上的障碍, 建立柔性化人才引进机制[2], 帮助高端人才更好地规避上述问题, 才能更好地推进人才战略的落地。为此, 可以施行“高端人才户籍自由流动”政策、施行居住证制度, 对非津籍人才提供与在津户籍居民在人事、待遇、社保上的同等待遇。其次, 推行人才、智力和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才方式, 鼓励创新人才通过兼职工作、合作开发、咨询顾问、学术交流等形式来天津服务或创业。再次, 推行人才柔性化管理机制, 设立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专项扶持资金, 鼓励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创新人才在天津落户, 对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有特殊专长的青年科研人员, 打破学历、资历、职称等方面的限制, 协助解决在科研资金、办公场地、子女入托入学、家属安置上的实际问题, 以创新人才聚集实现高新产业聚集。最后, 建立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平台, 开展人事代理、社会保险代办、职称评审、人才派遣、诚信调查等公共服务, 降低人才流动成本。此外, 还要积极推进创新人才参与企业成果分配工作, 以激发职工的智慧和创造力。
2.2 根据产业需求调整学科设置, 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总量和质量
提高天津当前教育、科研水平和规模是改善先进制造业创新人才缺口问题的有效举措。加快研究并确定天津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结构调整规划, 明确市属市管高校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 科学布局、合理确定办学层次和分工, 满足天津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要鼓励天津的高校创新办学思路与模式, 开展校际间的合作, 对各校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 开办与先进制造产业相关的专业。在专业教学内容设置上要紧贴产业技术创新的实际要求, 讲授专业前沿知识。在人才就业问题上, 鼓励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订单式培养, 高校根据产业所需为企业培养高度专业化的人才并逐渐将高层次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制度化。同时, 为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要与天津境内知名企业合作, 积极开展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活动, 为天津发展先进制造业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人才。
2.3 支持鼓励企业建立、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制度
企业人才的获取途径无非两种:自身培养或人才引进。通过人才引进固然是一个快速有效的办法,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 引进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要或多或少存在偏差, 无法完全适应企业的现实需求;引进的人才在企业忠诚度方面仍然需要培养;引进人才需要支付更高的薪水和福利待遇, 等等。因此, 企业在完善自身人才引进制度的同时更要加强自身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 首先要建立完备的人才认证体系和培养体系, 让人才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位置及未来发展的路径, 这有利于人才按阶段循序渐进地成长, 同时也利于形成人才梯队, 保证人才资源的自我再生能力;其次要建立人才的定期考核及选聘机制;此外, 还要在人才和岗位之间引入良性的竞争机制, 实现人才、岗位、效益的良性互动。
2.4 积极推动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工作
领军人才对技术团队的带动性较大, 由领军人才带动的正式和非正式技术交流能有效提高创新能力[3]。企业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进行人才培养, 进行“造血”, 另一方面, 还要积极从企业外部吸纳人才, 积极“补血”, 尤其要注重对国内外高端人才的引进。要积极推进通过制定积极的人才引进战略来吸纳海外相关领域的顶尖人才, 为企业技术追赶注入活力。在实践上, 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津创业, 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打造由战略科学家领衔的研发团队。
积极推进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为海外高端人才研发活动提供平台支撑。经认定为海外高端人才的, 可不受编制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限制。政府要细化落实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安家落户的政策, 落实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子女入学工作的细节, 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给予创业配套、科技创新项目扶持, 通过多种形式吸纳具有全球眼光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
3 结语
通过改善人才流动机制、调整学科设置、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以及推动海外人才引进等工作将会有效提升创新人才的聚集效率, 同时, 随着产业自身发展也会不断提出新的人才需求。因此, 天津先进制造业创新人才聚集将是一个长期工程, 需要不断补充进新的内容进行完善, 从而实现人才的聚集与产业生长之间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二勇.协同创新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2 (12) .
[2]许爱萍.区域科技创新人才聚集驱动要素分析——以京津冀为例[J].科技与经济, 2014 (06) .
天津制造业 篇4
先进制造业的内涵、 特点及与传统制造业的区别
先进制造业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 指制造业不断吸收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 并将这些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在线检测、营销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 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 即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 取得很好经济收益和市场效果的制造业总称。
先进制造业中的“先进”两字, 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理解:首先是产业先进, 即在世界生产体系中处于高端, 具备较高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通常指高技术产业或新兴产业。其次是技术先进, 先进制造业基地不是非高新技术产业莫属, 传统产业只要通过运用高新技术或先进适用技术改造, 在制造技术和研发方面保持先进水平, 同样可以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最后是管理先进, 无论哪种类型的制造业基地, 要冠以“先进”两字, 在管理水平方面必须是先进的。只有先进的管理水平才能够发展先进的产业和先进的技术。
一是广泛应用先进制造技术, 信息技术与其他先进制造技术相融合, 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 能量流和信息流, 实现制造过程的系统化、 集成化和信息化。
二是采用先进制造模式, 制造模式是制造业为提高产品质量、 市场竞争力、 生产规模和速度, 以完成特定生产任务而采取的一种有效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 目标是实现数字化设计、 自动化制造、 信息化管理、网络化经营。
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系统与集成。 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 它具有四方面特点:
(1) 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是优质、高效、 低耗、 无污染或少污染工艺,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优化及与新技术的结合, 形成新的工艺与技术。
(2) 传统制造技术一般单指加工制造过程的工艺办法, 而先进制造技术覆盖了从产品设计、 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 使用、 维修整个过程。
(3) 传统制造技术一般只能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列入, 使先进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 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4) 传统制造技术的学科、 专业单一, 界限分明, 而先进制造技术的各专业、 学科、 技术之间的不断交叉、融合, 形成了综合、 集成的新技术。
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意义
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应对先进制造技术、 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当前, 先进制造业发展模式深刻变革, 产业融合速度不断加快, 新的产业竞争格局开始形成。 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战略规划, 对先进制造业前瞻布局, 如美国2012年制定 《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 加强研发能力,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 快速成型制造、 智能制造、 生物制造等领域已明显处于领先地位; 德国2013 年推出《 “ 工业4.0” 战略 》 , 积极谋求在关键工业技术上的国际领先地位。 新兴国家迅速崛起, 通过政府政策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 积极抢占未来先进制造业的巨大市场, 如巴西公布了“工业强国计划”, 印度颁布了 “ 国家制造业政策”, 等等。 随着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和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的普及应用, 部分先进制造领域向发达国家回流的 “逆转移” 趋势初现端倪。 未来一个时期, 国际上围绕市场、 技术、 资本和产业转移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我国必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才能使我国国民经济不断的发展和壮大。
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必然要求。近年来,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动力、比较优势和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规模扩张、投资驱动、外资导向模式无以为继。以往带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 迫切需要加快工业结构调整, 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引导投资结构向高新技术行业转变。在经济增长推动下, 我国劳动力、土地等资源要素成本不断提升, 要素供给条件正在发生明显变化, 传统的要素价格优势逐渐消失, 要素成本的上升要求我国必须发展先进制造业, 推进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转移。另外, 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凸显, 工业绿色发展迫在眉睫, 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加快向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转变。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调结构与转方式的攻坚期, 在稳增长中提高质量和效益, 先进制造业承担着重要使命。综合起来看, 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和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关键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提高先进产能比例,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夯实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
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先进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是创新最为集中最为活跃的领域, 也是创新得以实践应用的沃土。首先, 先进制造业企业是研发投入的主力军, 为创新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其次, 先进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 是创新成果最为集中的领域。这些年我国在高性能计算、载人航天、纳米科学、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多来自先进制造业。再次, 先进制造业的企业创新具有技术更密集、竞争性更强、产业链更长、集中度更高的特征, 是国家创新力的重要象征。当前, 只有坚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统一起来, 才能筑牢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根基。
确立天津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地位
天津今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 要实施 “中国制造2025”, 坚持创新驱动、 智能转型、 强化基础、 绿色发展, 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把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先位置思考、谋划和推进, 用好北京创新优势、天津先进制造优势、河北产业配套优势。产业功能一体化, 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涵, 它要求三地以区域经济圈的视野, 立足地方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 调整地方产业规划、适应协同要求。天津立足先进制造业的比较优势, 将强化天津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作用, 推动形成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河北配套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
(一) 天津先进制造业区域比较优势凸显
经济学理论认为, 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因在于区域内资源的差异性, 动力在于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外部条件在于无行政壁垒。 京津冀资源禀赋各异、 产业基础不同, 谋求协同发展, 必须充分发挥三地比较优势。
北京服务业发达、 河北有丰富资源、 天津制造业基础较好, 这是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横向比较的基本特征。基于这样的产业基础, 在主动融入京津冀产业协同格局的过程中, 天津将自身的比较优势定位于先进制造业, 使之在区域产业布局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通过传统老工业的升级改造, 以及现代大项目、 好项目的带动, 近年天津先进制造业在规模和效益上均实现了质的变化, 已成为辐射京津冀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现代工业高地。
目前, 天津已经形成了航空航天、装备制造、 电子信息、 石油化工、 生物医药、 新能源新材料、 国防科技、轻工纺织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 产业规模超过2.3万亿元, 占天津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90%。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的产业布局思路是: 重点发展高端制造、航运物流、 金融创新、 科技研发等产业, 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 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生产基地,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 并向河北延伸产业链, 形成实力雄厚的产业集群。
(二) 谋求科技成果的 “天津转化”
天津正进一步强化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 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的作用, 充分利用北京科技创新策源地资源和河北省丰富的要素资源, 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实现产业发展互补, 形成北京研发、 天津转化、 河北配套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
具体而言, 天津将积极承接北京的新一代信息技术、 节能环保、 新能源新材料、 航空航天、 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一条可行的思路是, 以京津塘科技新干线为纽带, 以沿线园区为节点, 推动京津冀共同打造创新共同体。
目前, 天津正积极构建与北京的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 鼓励京津科技资源与天津市企业联合共建工程中心、 工程实验室和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 提升天津的国家超算中心、 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 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的研发转化服务能力, 为三地科技创新提供平台支撑。
发展先进制造业要融入先进的管理理念
我国制造业的优势是成本, 但成本管理的优势却不在中国, 世界著名的咨询机构麦肯锡曾经评价我国的企业是 “成本优势的巨人, 却是成本管理的侏儒”。 制造业要继续保持中国制造的领先优势, 最终走出危机并成功转型, 必须坚定不移的继续在成本管理和控制上下功夫。
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为了适应现代变化了的经济环境, 在成本管理中引入战略管理, 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新的管理体系与方法。 具体而言, 战略成本管理是一个对投资立项、 研究开发与设计、 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 主要是从战略的视角来分析影响成本的因素, 从而进一步发现降低成本的途径, 其目标是营造企业的持久竞争战略。
战略成本管理内容的划分上, 1992 年John K·Shank和Vijay Govin在《创造竞争优势的新工具 — ————战略成本管理》 一书中分为三部分: 一是战略定位。 即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 这应该成为战略成本管理的第一步。 二是价值链分析。即将企业设计、 生产、 销售、 发送和辅助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的种种活动, 系统地连接成链状集合体, 对其中的价值流动进行分析。 三是成本动因分析。 即对引发或推动成本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
价值链分析应当成为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 任何一个企业可基于成本领先、标新立异的基本战略来开发市场竞争优势。但无论在直观上还是在理论上, 竞争优势最终来源于:①在同等的成本下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 (如标新立异) ;②在较低成本下为顾客提供同等的价值 (如成本领先) 。归根结底, 为买方创造超过成本的价值是任何基本战略的目标。可见, 竞争优势根本取决于企业如何管理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价值创造作业。因而, 在特定的战略框架下, 有效的成本管理需要从企业内部拓展到企业外部更广泛的成本管理空间。企业从上游供应商获取原材料, 进行生产, 产品售给下游企业或者用户, 这些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作业形成了企业价值链。价值作业和价值链分析是决定顾客价值能否提升或成本能否降低的核心, 是认识企业现有和潜在的成本行为与经营歧异性的源泉, 是从战略性相关角度对企业成本空间的合理分解与有机链接。
在战略成本管理模式下, 价值链分析成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出发点。传统管理会计将成本空间集中在企业内部, 成本管理视野始于企业支付购买, 止于企业对外销售, 其着眼点在于购买与销售之间生产制造的增值最大化。 从战略观出发, 其缺陷在于:在采购之后开始成本管理与控制失去了与供应商开发关系的种种机会, 以销售作为成本管理的终端导致与顾客关系开发机会的丧失, 事实上与顾客、供应商关系的开发同等重要。 对顾客使用成本的明确关注可带来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准确有效的产品定位, 开发出低使用成本产品是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武器。
竞争战略把企业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 企业的价值链贯穿于企业自身价值创造作业和企业外部价值转移作业的二维空间。 供应商不仅拥有生产和交付企业所必须的外购输入的价值链 (上游价值) , 而且他们的价值链和成本行为对企业的成本领先或标新立异地位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企业产品通过许多分销渠道 (渠道价值链) 到达买方手中。 分销渠道的活动既影响买方也影响企业本身的活动企业产品最终成为买方价值链的输入部分 (企业的下游价值即买方的上游价值) 。 企业和其产品在买方价值链中的作用, 决定了买方的需求。 所以战略导向下的战略成本管理, 不仅仅是取决于对企业自身所参与和控制的企业价值链的理解, 而且取决于对企业的供应商和买方, 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 买方的买方的价值链的理解区分与协调。
价值链分析集中体现了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动态性及纵向的一体性战略成本管理要求改变过去那种静态的以单一企业为考虑对象的成本管理方式。 不应像传统成本管理那样简单以一个时期的成本收益来作为企业监控的重点, 而应从更广的一个范围上面去予以考虑。 现在看来是投入成本过大的项目, 将来可能带来丰厚的收益。 目前可能是较高收益, 将来可能成本会上升。 应该从更长的时间序列上考虑成本问题, 核心是要能够让企业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现代企业与外部的联系日益密切。往往上下游企业的兴衰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成本管理问题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企业的问题了, 还应该考虑上下游企业的相关成本的变动及其带来的影响。企业总是希望上游企业提供的原材料价格越便宜越好, 这样自己可以压低成本, 但如果上游企业没有了合理的利润, 可能会使它退出或者倒闭, 这样会对自己的材料供应造成重大影响。另外企业都希望自己给下游企业的产品价格越高越好, 但这无疑会加大下游企业的成本。如果下游企业不能有合理的利润空间, 本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通道就会断裂。如果没有良好的市场体系, 对本企业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 战略成本管理是从更长时间和更大范围内考虑企业相关成本, 核心是以增强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战略成本管理理念在先进制造业中的作用
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获取成本优势, 寻求成本整体的、 长期的最优或相对最低。 战略成本管理是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 研究制定的战略成本管理策略能够获得长期的成本优势。 为先进制造企业决策者提供战略性的成本信息, 进行竞争战略选择最终目标是在不同的竞争战略下正确组织成本管理, 保持成本持续降低形成先进制造企业长期的、 持续的竞争优势。
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比较宽泛是一种规划式管理, 运用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 成本动因分析等工具能充分对企业外部和内部环境进行分析, 识别拥有的优势和机会、 面对的劣势和风险, 先进制造企业运用战略成本管理能更有力地识别风险, 规避风险。
战略成本管理站在全过程管理的视角, 产品的生产成本涵盖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成本管理采用产品全寿命周期法进行管理, 不追求每一个环节成本的降低, 关注的是产品整个寿命周期拥有最低成本。 这种管理思想能促进先进制造企业舍得在研发设计环节投入资金, 有利于科技创新。
战略成本管理通过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 结合市场环境考察成本管理。掌握大量影响先进制造企业成功的非财务信息, 涉及内部经营程序、顾客指标和创新学习等方面, 能为决策者提供有力支持。
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突破先进制造企业边界的成本管理, 超越了一个会计期间的界限, 从动态角度把握静态的同时, 更关注先进制造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采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等方式, 从多方面寻求价值与功能的最佳结合点。 通过战略定位分析能快速地了解行业、 市场、 竞争对手等外部环境的变化, 及时调整成本管理战略。 保持先进制造企业成本领先的竞争优势。
总之, 发展先进制造业要融入先进的管理理念, 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将使我国有可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 将引领我国制造业走出一条发展新路, 将极大支撑起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 .罗文.从战略上推动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求是, 2014, (10) .
[2] .英美德三国先进制造业战略比较及启示中国经济网.
[3] .栗建昌, 方向禹.天津产业协同思路:发挥先进制造业优势谋求“转化”.望, 2014, (8) .
[4] .齐亚芬.新经济形势下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探讨.经济界, 2012, (6) .
天津市振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篇5
四川吉峰农机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四川省吉峰农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以其为核心的吉峰企业集团是由四川省农机学会、四川省农机会计学会、四川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及近百个法人和自然人发起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改组形成。公司主要从事国内外名优农机产品的引进推广、品牌代理、特许经营、农村机电专业市场开发, 已形成农业装备、载货汽车、机电物资、中小型工程机械等四大骨干业务体系。
多年来, 公司大力构建营销网络平台, 现有3家专业性控股子公司, 20余家区域性控股子公司, 建立 (准) 加盟店40余家, 销售服务网络覆盖川、渝大部分地区及云南、贵州等地, 系中国西部地区农机产品销售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直营网络覆盖面最广、售后服务能力最强的农机流通企业。
公司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农机流通行业“百强企业”前列 (全国排名第九位, 西南及西北省市区排名第一位) , 现为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会员单位、全国农机流通杰出贡献单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员单位、2006年四川省成长型中小企业全省排名第一位、《四川农机》杂志协办单位、四川省消费维权定点联系企业、成都市2005年度诚信100品牌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基地, 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新明被评为全国农机流通行业“百强企业家”和“农机工作杰出贡献者”。
总部电话:028-67518566 028-67518567传真:028-67518568
部门联系电话:
采销一部 (大机具) :028-67518561、028-67518580
采销二部 (小机具) :028-67518563、67518562
车辆工程机械事业部:028-67518540、83589693
灌溉及烘干机械事业部:028-67518570
配件及通机事业部:028-87503277
技术服务管理部:028-87504122/87504977
天津制造业 篇6
目前,先进制造业从空间层次上走向集群化与全球化。前者典型表现在美国128公路的电子业群、德国斯图加特的机床业群等产业集群,以及中国的一些产业地理集中区[3];后者表现在先进制造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的全球化合作趋势逐渐加强。另外,从发展内涵上,世界上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加快了信息化、绿色化和服务化进程。
中国加入WTO后,在把地区产业融入全球大市场的过程中,我国各地区对以高新技术驱动型的区域产业给予了充分重视。如浙江省早在2003年就出台了国内第一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浙江省基本建成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20年,全面融入世界现代制造业体系。2008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给珠三角的一个战略定位就是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上海、深圳等地区也把先进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重点,相关研究机构也对其发展路径与方向给予了重点关注[4,5],相比较而言天津以及滨海新区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滨海新区担负着国家赋予的“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这一功能定位,在国际国内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十二五”期间如何发展好新区的先进制造业,不光事关新区自身经济发展全局与国内地位提升,其所探索的道路与模式,将对全国各地区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一、近期国家级区域规划在先进制造业上的定位与建设内容
本节笔者讨论从2006年至今出台的20多个国家级区域规划所涉及到的先进制造业内容,这些国家级规划区域[6]如表1所示。
从规划批复情况看,天津滨海新区是最早被国家确定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区域,随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给珠三角的一个战略定位也是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意见”中也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深圳综改方案中虽没有明确提出先进制造业,但提到了与之密切相关的自主创新领先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另外江苏沿海地区要成为沿海新型工业基地;《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成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皖江城市带也要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沈阳经济区要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建成国家新型产业基地重要增长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更是要成为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进入“十二五”,区域间竞合将更加激烈,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区以及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天津滨海新区如何走出一条率先发展、示范发展之路,需要在新区有一定基础的先进制造业上取得突破。
二、天津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滨海新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称:2010年滨海新区工业增加值增长26.7%,拉动经济增长近15个百分点。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等八大优势产业占全区工业比重达到86%,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中航直升机、三星LED、天碱新厂等75个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城汽车、博迈科海洋装备等69个重大项目快速推进,中俄大炼油、华锐风电、约翰迪尔工程机械等86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的增长是与区内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紧密相关的。特别是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先进制造研发机构在滨海新区聚集,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与引领作用,这些机构主要有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型技术装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气传动国家工程中心等。
(二)存在的问题
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深层次问题,面临着金融危机引起的一些现实困难。
1. 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缺乏关键环节。
滨海新区大多数企业“两头在外”,其产品关键性零部件和原材料或者通过国际供应链供应,或者向国内其他区域的相关企业采购,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新区产业链条中一些关键环节缺失。如汽车零部件的配套能力方面,滨海新区的开发区只具备汽车音响、汽车线束、汽车涂料、汽车灯具等几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其他部件靠外部输入。滨海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但缺少IC、PCB和LCD显示等基础环节和关键环节。
2. 传统制造业有待进一步向先进制造业转变。
如滨海新区石油化工产业需要提高石化产品深加工能力;钢铁产业中产品链尚缺乏国家重点支持的特种钢铁和建筑钢材升级换代产品,以及与新区其他产业对接的钢材产品;汽车产业以一汽丰田为主,而配套的零部件生产企业规模较小,并缺乏汽车电子、内饰件、变速箱、温度控制与空调系统等高端产品链;装备制造业缺乏国家重点装备制造项目,已有的装备制造产业无法与国家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实现有效衔接;电子信息产业仍是以加工制造为主,而缺乏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高端通用芯片和嵌入式芯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产品等高端电子信息产品。
3.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弱。
滨海新区制造业目前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产业结构急需优化调整。一直以来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新区经济发展。滨海新区企业在核心技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方面有许多不足,基本上是高新技术产品的组装区和工业产品的制造区,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较低。
4. 产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
突出表现在滨海新区外资与中央直属企业居多,天津本地企业偏少且弱。改革开放后,天津作为率先开放的东部沿海城市之一,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外商与外国投资,特别是在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新区。但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的机遇面临出口国限制、周边新兴经济体成本优势等多方面挑战。为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做大做强天津本地大型国有企业,繁荣中小企业。比如航空产业,就面临空客A320项目到期后,外方撤走的难题;而新区引以为豪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项目,只能满足未来十几年的国家航天需要,更新的10米直径火箭的生产基地选址权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手中,而集团总部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后在北京接连成立航天一院永久总部与国内第一支航天产业基金。在后金融危机与国内新一轮区域振兴规划实施后,天津与滨海新区的发展受到国际、国内省份的强烈挑战。在大力吸引外力的基础上,依靠的主体还应是本地企业。
5. 金融危机影响。
受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2009年以来,新区经济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是与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分不开的。从存量企业看,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市场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还存在较多困难,经济效益不高,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三、滨海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对策
1. 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提高工业产业层次、产业和企业集中度、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为重点,通过政策支持引导,壮大一批成长性和带动性好的产业,形成一批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显著的特色产业集群。在先进制造业产业布局上,新区主要在发展一批龙头产业或企业,相关配套的产业将来可以在周边区域上进行部署,从而把整个区域的产业链做起来。通过信息发布平台、技术交易平台,建立中小企业与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对接的工作机制,形成专业化配套。
2. 进一步改造提升优势传统制造业。
鼓励传统制造业采纳世界一流的先进制造技术,加快应用科学管理模式、先进适用技术和发展现代经营业态。以信息化为抓手推动制造业升级和融合,大力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
3. 着力提升创新能力。
加快建立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调动科研机构、科研人才面向产业转型升级开展研发和创新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企业增强创新意识,真正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积极推进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和运作。把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综合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活力。
为实现新区先进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突破,我们建议建立自主创新型先进制造企业示范单位。在滨海新区各类先进制造企业中,优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示范企业。在财税、行政审批等方面给予示范企业先行先试优先权,示范企业要在研发转化平台建设、关键技术升级改造、专利申请、国内外技术标准主导制定、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展开具有开创性与广泛带动性的大胆尝试,对表现突出的示范企业给予各种形式的奖励。
4. 加强重大先进制造产业项目投融资体系建设。
大型先进制造业项目多属于资本密集型,在产业发展中需要大量资金,除依靠政府行为设立先进制造产业化专项资金外,还应成立科技担保中心,鼓励金融资本与重点产业发展对接,并大力鼓励社会资本的积极投入。充分利用好新区已出台的金融专项方案,对在滨海新区注册,拟在国内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中小型先进制造企业,通过贷款贴息、资金垫付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新增税费负担较重和中介费用较高等问题。目前新区内的股权交易市场只有数家天津公司注册,为此应鼓励区内先进制造企业在不具备上市融资情况下,在股权交易市场展开融资交易。
新区还可考虑给予滨海新区范围内先进制造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一定比例的资金垫付支持,通过“助学贷款+风险投资”的方式,解决企业自主研发费用不足的困难。
5. 构建适应新区先进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引进与培养模式。
发展专业技术教育,构筑先进制造业后备人才基地,把企业家培养纳入培训计划,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形成一批能紧跟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带头人和骨干管理队伍;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努力培养高级技工和熟练工人,为先进制造业基地输送优秀、合格的生产工人。
6. 建立推进工作体系。
新区主要领导对口联系部分重点项目,成立滨海新区推进先进制造业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建立例会制度,协调推进工作中的有关事项。组建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产业化促进中心,作为政府面向全社会服务并推进先进制造业的平台,具体承担先进制造产业化的信息发布、政策咨询、项目受理、技术服务、配套对接、平台聚焦、绩效评估等工作。
(二)前瞻性建议
1. 紧跟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最前沿。
滨海新区成立信息分析中心,实时收集世界先进技术发展动态,定期向新区企业发布相关信息。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日新月异,目前的预测显示,进入21世纪,影响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技术领域主要有:纳米制造技术、仿生制造技术、制造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而生态型绿色制造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纳米制造技术泛指纳米级尺度的微型材料制造、零件和系统的设计、生产、测量和控制等技术,是人类从宏观进入微观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仿生制造技术是由制造技术和生物技术交叉衍生而出,具有高度的自组织性、自适应性、协调性、应变性、智能性和柔性;制造信息技术是制造技术走向全球化、智能化、网络化、虚拟化、绿色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的关键技术;制造信息管理技术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生态型绿色制造则是综合运用生物技术、绿色化学、信息技术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成果,使制造过程中没有或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制造系统的综合集成技术。同时,要注意技术创新对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7],要提前论证,做好应对工作。
2. 鼓励支持绿色制造。
按照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新区应鼓励支持绿色制造发展。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8]。新区必须统筹兼顾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和成本,积极采用绿色设计,注重回收、节能、耐用、无污染或低污染,使产品制造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破坏最小化。完善清洁生产审核制度,避免使用有害原料,减少生产过程的能源和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循环利用率,实施绿色生产;加强绿色认证,推行国际标准,积极创建绿色品牌。
3. 营造新区本地世界知名品牌。
在先进制造业升级过程中,品牌牵引功能往往是关键,因为企业只有真正进入品牌追求,才有可能朝产业链高端方向逼近,才有希望使其产业活动伴随产业升级而展开[9]。品牌营造与技术创新、产业集聚高度相关。技术创新是品牌的支撑,但品牌又是技术创新价值的依附和载体,技术创新只有通过品牌营造才能产生产业升级之效。同时,从品牌的角度看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就成了营造品牌、放大品牌效应的平台,进而将产业集聚与营造品牌相融合,更能显现产业集聚的应有价值。培育新区品牌也符合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即从OEM—ODM—OBM,其中,E为配件,D为设计,B为品牌。新区应立足现在,积极培育一批以规模经济和自主知识产权为依托的世界知名品牌。
参考文献
[1]秦世俊.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态势[J].华东科技,2004,(12).
[2]王波.先进制造业发展相关论点及文献综述[J].江苏商论,2009,(4).
[3]李婧,丁盈.制造业产业聚集与纵向分离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7,(4).
[4]殷醒民.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的战略选择:产品技术还是产业技术[J].上海经济研究,2009,(10).
[5]龚唯平,文雅.深圳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路向与策略[J].特区经济,2009,(5).
[6]吴建新.我国国家级区域规划论述与“十二五”期间批复情况预测[J].中国城市经济,2010,(10).
[7]胡建绩.产业发展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8]龚唯平,查伟伟,薛白.先进制造业的三维理论模型及其特征[J].学术研究,2008,(6).
天津制造业 篇7
2013年,勇猛机械成功跃居国内大型玉米收获机销量第一的“宝座”,玉米收获机销量突破3 000台,公司销售额超过8亿余元。此番从北京搬迁到天津,勇猛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全新的组装线、分装线、涂装线、机加车间、钣金车间、焊接车间和研发中心为勇猛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聘请的台湾健峰企管集团将对勇猛进行全面管理提升,为企业下一步发展做好软件准备。应该说,勇猛在中国农机行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中,已经先行一步。
硬件升级
2013年11月,天津勇猛由原北京亨运通机械有限公司整体搬迁至天津宝坻九园工业园,新厂区占地20余万m2,投资4.5亿元。目前,新厂区已全面投入使用,可年产收获机械1万台。新厂区建成了业内一流的总装车间、焊接车间、涂装车间和数控加工中心,并引进数控折弯机、激光切割机、激光切管机、焊接机器手等多套高精度机械加工设备。新厂区的落成将大大提升勇猛机械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核心零部件高度自制,既节约成本又保证质量,前桥、变速箱、剥皮机、割台的组装、上线全部实现流水线模式作业,形成了行业独一无二的核心零部件自制优势和产品质量。
在参观车间过程中《农业机械》杂志记者获悉,其装配线和分装线是员工在参观国际知名农机企业装配线后,又重新改进设计,分装线和总装线呈树状垂直排列,减少零部件运送距离,提高装配效率。新上的涂装线,技术水平达到行业领先,除涂装车间设置一条涂装流水线外,在装配车间也设了几个涂装分线,就近完成喷漆作业。勇猛新工厂的布局设计,充分体现了高效、节能和环保的原则。从北京到天津,勇猛已从一个局促的生产厂升级为全新的现代化工厂。
软件升级
商务年会上,勇猛机械总经理王勇对外宣布,2014年公司推行精益生产模式,并将在成本控制、产品品质、交货周期等方面全面应用,实现经销商、主机厂、供应商信息化平台作业。信息平台将共享库存量、计划生产数量、送货当量等内容,实现动态管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勇猛机械董事长王世秀告诉记者,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公司聘请台湾健峰企管集团进行全面管理水平提升。前不久,进行了生产一线班组长培训,围绕品质管理流程和如何做好品质管理展开,培训采用案例讲解、分组讨论、互动活动等多种方式,让班组长学习基础管理方法,培养基础管理能力、执行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后,在这些班组长带领下公司员工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提升,干劲足了、效率高了。
产业链升级
王勇总经理表示,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将是2014年勇猛机械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结与合作,以及相互之间在设计、生产、竞争策略方面的良好协同,关键落实点在零部件质量、供货速度两方面。2014年勇猛机械将实现经销商、主机厂、供应商信息化平台作业,信息平台将共享库存量、计划生产数量、送货当量等内容,实现动态管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014年6月,勇猛机械配件库将建设完成,此举将有效确保玉米收获季节的零部件供应。勇猛机械还单独成立了配件科,专门负责零部件供应。此外,2014年勇猛将多层次的开展服务技能培训、比武活动,重点培育经销商的服务能力,并借助社会化服务站,为用户作业保驾护航。
2014年勇猛机械将与宜信融资租赁公司合作,将汽车融资租赁的销售模式引入农机销售,为购机用户解决资金不足、不能全款买车的难题。此外勇猛机械与平安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勇猛机械的代理商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产品升级
2014年将是勇猛机械的战略升级年,公司将打造精品、做专做精,冲刺5 000台销量大关。新产品发布会上,2014款玉米机全新亮相,新产品共申请专利40多项,其中3项是发明专利。据介绍,新产品采用了全新的抛丸、涂装工艺,保证了内外观质量,彻底解决“三漏”等问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实现质的飞跃。当天,勇猛还发布了3款升级新产品。
一是大4行4YZ4650H型玉米收获机,收获行距范围是650±30mm,采用玉柴6缸增压型发动机,功率是117.6 kW (160hp),作业效率达0.53~1.20 hm2/h(8~18亩/h),能一次完成摘穗、输送、剥皮、自动卸粮、茎秆切碎等功能。650机型是勇猛机械公司的基本型产品,也是年产量最高、销售量最高的机型。
二是大5行4YZ5550H型玉米收获机,收获行距范围是550±30mm,采用玉柴6缸增压型发动机,功率是117.6 kW(160hp),作业效率达0.53~1.20 hm2/h (8~18亩/h)。550机型将着眼于东北三省以及山东、河北等玉米产区收获的主力机型,结构紧凑、重心低、收获效率高。
三是小4行4YZ4590M型玉米收获机,收获行距范围是590±30mm,功率91.9 kW(125hp),作业效率达0.4~1.5 hm2/h(6~15亩/h)。590机型节能、低耗,高效率,低成本,其可靠性、适应性、安全性已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
此外,勇猛机械正在进行小批量试制18 kg/s喂入量的大型通用联合收割机、9 kg/s喂入量的联合收割机、自走式青贮机,同时布局节水灌溉等其他农机产品。
天津制造业 篇8
玉米机收成功的几个因素中,众多生产企业居功至伟,尤其是以勇猛机械为代表的大批本土品牌企业,经过1 0多年的研发、改进,使得我国玉米收获机产品基本满足了用户需求;凭借持续的软硬件投入和提升,使得玉米收获机产品可靠性得到稳步提升。为探寻中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道路,《农业机械》杂志多年来不断深入田间地头、生产车间,采访专家、企业家、机手和农民用户,其中勇猛机械就是我们长期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
回顾勇猛机械10多年的成长和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其实就是近些年中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真实写照,每一次技术改进、产品升级,都推动了中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向前迈进一步。尤其是2010年成立天津勇猛,并于2013年底正式整体搬迁到天津宝坻,公司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跨越。为了解新工厂给勇猛带来的新变化,《农业机械》杂志记者日前专访了天津勇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世秀,请他分享了公司的成功经验。
持续创新造优势
再一次见到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的王世秀董事长,记者又一次被他乐观、积极的精神头感染了。他告诉记者,2013年勇猛机械再一次获得全面胜利,全年产销售玉米收获机超过3 000台,同比增长50%,其中4行机产销量全国第一,东北等传统市场销售继续增长,山西、陕西、山东、甘肃、宁夏等地区销售也取得巨大突破。
王世秀董事长把勇猛成功的经验归结为3点,第一是勇猛玉米机性能好,1 0多年来持续投入大量资金、人力进行产品升级和技术改新,质量不断提高、性能不断完善。第二是机手愿意买勇猛玉米机,由于机器作业速度快、剥皮干净、秸秆粉碎效果好,机手普遍挣钱多,所以都愿意买勇猛玉米收获机。另外,在阴雨天、早晚露水大等潮湿天气时,勇猛玉米机作业效果尤其明显,别的机器此时作业效果会变差,甚至无法作业,而勇猛玉米机丝毫不受影响,能增加机手作业时间,提高其收益。据统计,近几年购买勇猛玉米机的机手基本上当年就收回成本并有一定利润。第三是农民愿意用勇猛玉米机,根据某经销商的调查,当地有超过80%的农民用户表示愿意使用勇猛机器来收玉米,剥皮干净、不丢穗、不啃粒,作业效率高、损失小。
另外,王世秀董事长还告诉记者,勇猛的竞争核心在于人才,虽然是家族式企业,但却有一个创新、团结、扎实的团队。举个例子从北京搬迁到天津,绝大部分员工都选择跟随企业。实际上,勇猛非常重视员工,在北京的时候员工工资就比周边企业高,搬迁到天津后更是比周边企业高出一大截。近几年,勇猛还先后派大批管理人员到欧洲、日本以及国内先进企业参观考察,2013年德国汉诺威农机展上记者就遇到勇猛机械参观团,团员包括公司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经销商总共有40多人。
新工厂实现跨越
首先是厂区面积增加,有条件加大硬件投入。勇猛位于北京的厂房只有4hm2 (60亩)地,而搬迁到天津后厂房面积达21.6 hm2(324亩)。有了宽敞的厂房后,公司开始上自动装配线、自动分装线;此外,耗资1 500万元建立了一条全新的电泳线,必将使勇猛玉米机的喷漆质量有大幅提升,外观将更加靓丽;焊接车间建立了焊接流水线,配备了焊接机器人,车架、车桥等大型部件焊接以后都能在勇猛自己的车间完成,不仅能保证产能,还可以保证产品质量;5 000m2的机加工车间,激光切割机、数控折弯机、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不时映入眼帘。2013年勇猛在天津工厂已经投入1.5亿元,总共3期工程合计投入将达4.5亿元。
其次是新产品研发实力得到加强。原先受限于场地太小,没办法全力研发试制新产品,搬迁到天津后,不仅研发中心面积增加了很多,而且还专门建立了1万m2的试制厂间,之前规划的新项目都将陆续上马。王世秀董事长说,单一的玉米收获机产品,很难满足勇猛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上新产品,目前,公司已经开始研发8行玉米籽粒直收机、自走式青贮收获机和喷灌设备等产品。
再次是公司步入管理提升的新阶段。王世秀董事长告诉记者,搬迁到天津后,场地和设备的问题得到解决,到了抓管理的时候。目前,已聘请了来自中国台湾的健峰管理团队,计划用3年时间全面提升勇猛的管理水平。前不久,管理团队对勇猛的基层班组长进行封闭式培训,通过培训班组长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提升。下一步,管理团队将介入公司运营的各个方面,对勇猛进行全面提升。
2014年迎来新机遇
对于2014年的主要工作,王世秀董事长提出3点,打造精品、技术创新和加强管理。他说过去国内多数玉米收获机基本上都是“一响二糙三漏油”,现在噪声大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现有机型都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外观粗糙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很多企业都上了先进的涂装线,采用流线型外观设计等,勇猛在这方面也取得巨大进步,2014年有望取得大突破;漏油是目前国内玉米收获机急需解决的问题,包括变速箱、底壳等普遍存在漏油的情况,未来一段时间必须要尽快改进。勇猛公司计划2014年专注解决漏油的问题,要让玉米机产品做到精益求精,在技术上必须保持先进。
【天津制造业】推荐阅读:
天津金泰宏博仓储设备有限公司是货架及仓储物流设备生产制造企业10-23
天津市天津医院11-10
天津蓝印户口:关于天津限购政策详解11-17
天津发布05-27
天津海河08-10
天津电力08-31
天津公交08-31
天津企业09-08
天津居民10-01
天津农业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