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河

2024-08-10

天津海河(通用9篇)

天津海河 篇1

摘要:介绍了天津海河隧道管段结构外层喷涂1.5 mm厚聚脲防水涂料的防水设计,详细阐述了聚脲喷涂施工工艺,以及喷涂注意要点、潮湿基面施工注意要点、聚脲鼓泡处理、搭接处理等,指出只有专业施工队伍才能保证聚脲的防水效果。

关键词:河底隧道,防水,喷涂聚脲,鼓泡,聚脲搭接,沉管法

1 工程概况

天津滨海新区海河隧道是我国北方首条采用沉管法施工的河底隧道,也是国内首条处于高震区的沉管隧道。该隧道是天津市第1条过河隧道,是天津市重点工程。

海河隧道工程路线全长4.2 km,隧道全长3.38km,其中地下暗埋部分达2.9 km,为双向6车道。该隧道工程是连接于家堡金融区与塘沽地区的交通主干道,穿越海河255 m,采用沉管法工艺;沉管段分为3节,分别为E1、E2、E3(其中E3管段又分E3-1和E3-2两段),3节管段在干坞内一次预制完成。

海河隧道是国内首条采用聚脲外包防水施工工艺的沉管隧道,工程涉及专业多,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广泛,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严,安全风险大,堪称天津市公路建设史上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

2 防水设计

天津海河隧道的防水设计需达到GB 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中一级防水等级的技术要求,即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沉管隧道管段结构外层设计采用了1.5 mm厚聚脲防水涂层,为管道穿上了“雨衣”;隧道设计使用年限是100年。

该隧道工程防水设计主要包括结构自防水、外包防水、接缝(桩缝和施工缝)防水及附加层防水。

车站主体结构采用C30、S8自防水混凝土,管段结构外防水防腐层采用SPUA-902喷涂聚脲弹性体涂料。图1所示为海河隧道防水构造。

3 主要防水材料介绍

海河隧道所用SPUA-902喷涂聚脲防水涂料满足GB/T 23446—2009《喷涂聚脲防水涂料》的技术指标要求,产品具有如下特性:涂层瞬间固化,立面、顶面施工不流挂;涂层无接缝,防水性能优异;机械力学性能优良,伸长率高,耐冷热交替后不开裂;耐候性好,不粉化、不失色;100%固含量,无VOC,无污染,对环境友好。

SPUA-902喷涂聚脲防水涂料可用于工业厂房、冷库、大坝、水库、水族馆、游泳池、体育场看台、冷却塔、污水处理设施等工程的防水处理,以及各类建筑物屋面防水防漏。

4 施工工艺

本工程喷涂聚脲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基层处理→涂刷底涂(基层处理剂)→验收→细部节点处理→喷涂聚脲涂料→验收。

4.1 基层处理

4.1.1 基层清理、涂刷底涂

由于工期紧,天津海河隧道结构外层的基层留下了很多大坑,表面坑洼不平。喷涂聚脲前,首先采用打磨机将基层整体打磨平整,要求基面无尖锐棱角,并用高压吹尘器将灰尘、浮渣等清理干净,然后采用专用高强度砂浆对基层表面的大坑、缺陷等进行修补、找平。专用高强度砂浆比普通聚合物水泥砂浆强度更大,且干燥快、粘结力强。

基层清理完毕后,在混凝土基层上涂刷基层处理底涂,要求涂布均匀,无漏涂、无堆积。基层处理底涂施工完毕后,先进行目测检查(检查涂层均匀程度及有无漏涂和明显缺陷),然后用专用测试仪进行拉拔试验,要求粘结强度大于设计值(2.5 MPa)。基层处理底涂用作粘结混凝土与后续满刮于基层的修补腻子层,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渗透力,能够封闭混凝土基层的水分、气孔以及修正基层表面的微小缺陷,与混凝土基层和上部修补腻子层有很好的粘结作用。

4.1.2 刮批修补腻子

由于混凝土缺陷,基层显现出大面积的孔洞、针眼,如不进行处理,后续聚脲喷涂层的施工质量将得不到任何保障。因孔洞数量太多,逐个进行人工修补,工作量大、工作进程缓慢,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因此该工程采用了刮批修补腻子的施工工法。图2为该工程大面刮批修补腻子现场图。

孔洞、裂缝以及泄水口周围混凝土等缺陷应修补平整,修补后的基层符合设计要求。基层表面的凹陷、洞穴等,也应采用修补腻子填平。

采用修补腻子,关键要求其强度和结构基层相一致。混凝土基层刮批腻子前应先进行打磨处理,使得腻子层与基层的粘结强度大大提高。基层修补腻子固化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采用大面刮批修补腻子的方法,虽然在材料方面多增加了一些,但施工进度大大加快,节省了人工,且基层修补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工程费用相对于逐个进行人工修补有所降低。

4.2 涂刷底涂

聚脲涂装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喷涂基面的处理质量。聚脲涂层需要清洁、干燥的喷涂表面,以便提高聚脲的附着力,故喷涂聚脲前需再涂刷一遍底涂。底涂应满涂于基层表面,涂刷要均匀,不得漏涂、堆积,干燥时间宜在6 h左右。

底涂固化后应尽快喷涂聚脲涂层,如果间隔超过24 h或表面被水分、灰尘等污染,应先除去污染物,然后再重新涂刷一道底涂。

4.3 喷涂聚脲涂料

喷涂聚脲采用美国卡士玛公司的喷涂机 (型号H20/35Pro型、GX-7喷枪),喷涂压力为2 500~3 200psi(17.2~22.1 MPa),设定系统温度50~65℃,各系统运转正常后,开始喷涂聚脲涂料,空气压缩机压力为0.7~0.9 MPa。

聚脲由专业枪手喷涂,先对设备进行调试,各系统运转正常后,再开始喷涂。首先在需喷涂的范围内薄喷一遍,然后依次喷涂,最终喷涂厚度不小于1.5mm。喷涂聚脲整体厚度采用测厚仪全程测量监控,以确保涂层厚度均匀。喷涂聚脲的全过程,应连续完成,细部节点、拐角、异质材料连接处等部位需进行聚脲加厚处理,施工缝、端头缝等不必单独处理,可连续喷涂。施工结束后不必养护,一般1~2 min即可上人行走。图3所示为海河隧道部分管段喷涂聚脲施工完成后的现场。

4.4 注意事项及特殊处理

4.4.1 喷涂技术注意点

1)在拥有完善的聚脲配方的基础上,喷涂聚脲技术的关键在于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基层处理(尤其是基层处理剂的选择与施工),以及喷涂机具的操作工艺。

2)双组分喷涂聚脲采用专用喷涂设备,反应速度快,几秒至几十秒钟即能凝胶,几分钟即可表干。快速固化是喷涂聚脲的显著优点之一,但随之带来的是对基层处理要求较高,因为涂料固化速度很快,对基层浸润时间较短,所以涂膜对基层的粘结力受基层条件的影响很大。喷涂基面除了要求坚固、结实、平整外,还要求其为连续平面或连续曲面;在确定基层含水率满足要求后,还应选用合适的基层处理剂。

3)在实际施工操作中,由于喷涂聚脲对混凝土基层的平整度要求较高,如果基层有小坑,即使是很小的坑,喷涂聚脲也很容易在该处形成鼓泡。

4.4.2 潮湿混凝土基面施工注意点

聚脲应用在非常潮湿的混凝土表面时,宜使用聚氨酯类专用基层处理剂。但无论使用何种类型的基层处理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粘结后不起鼓的问题,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基层处理剂与潮湿混凝土实现粘结,不仅仅是物理粘接,而应尽量实现化学粘结;二是基层处理剂在表面成膜后,水汽透过率要低。

4.4.3 鼓泡处理

聚脲施工后引起的鼓泡有以下几种:1空气泡,涂料在混合搅拌时带入空气所致,或混凝土里层及表面孔隙含空气所致,另外施工涂布时带入空气、涂料表干或固化后也会形成空气泡;2聚脲在固化过程中产生CO2;3水蒸气泡(此种情况最为常见)。实际情况是,在同一个鼓泡包内,既有空气,也含有CO2和水汽。

潮湿基面施工产生鼓泡,是最常发生也是较难处理的问题。就聚脲材料而言,应控制NCO含量以及NCO与固化剂的比例,其他需注意的是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基层处理剂。基层处理剂选用得当,可有效避免潮湿基面施工鼓泡。现场施工时,可将异氰酸酯底涂与环氧树脂底涂结合起来使用,作为喷涂聚脲的混凝土基层处理剂。

对于<250 cm2 的鼓泡,剔除鼓泡后可直接用聚脲修补材料修补至设计厚度。

对于≥250 cm2 的鼓泡,应去除鼓泡至混凝土面基层,然后重新进行基层处理,满刮修补腻子后再按设计要求厚度重新喷涂聚脲涂层。聚脲喷涂施工之前,应采用专用粘结剂对原聚脲层表面进行处理;重新喷涂的时间间隔如超过厂家规定的复涂时间,应对原涂层表面进行打磨,再涂刷专用粘结剂,防止重新喷涂的涂层与原聚脲涂层界面粘结不牢而出现分层现象。

4.4.4 搭接处理

喷涂聚脲两次施工间隔在6 h以上、且需搭接连成一体的部位,在第1次施工时应预留出15~20 cm的操作面,以便同后续喷涂的聚脲层进行可靠搭接。喷涂后续聚脲层前,应对已施工的聚脲层边缘20 cm宽度范围内的涂层表面进行清理,保证原聚脲层表面清洁、干燥,无油污及其他污染物。然后采用搭接专用粘结剂,对原聚脲层表面15 cm的范围作预处理,并在24 h内进行喷涂施工。前后两道聚脲涂层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0 cm。

5 结语

喷涂聚脲防水涂料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但只有专业的施工队伍才能使其发挥良好的防水效果,完成优质的防水工程。天津海河隧道施工历时7年,作为沉管最外层的“雨衣”,聚脲已为海河隧道抵御海水的冲刷腐蚀长达3年之久。作为海河隧道防水主要材料,聚脲将共同担负着海河隧道设计使用100年的使命。

天津海河 篇2

记者采访天津港游海河 感受美丽天津

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不仅是一次体育赛事,更是天津对外展示城市建设、独特文化的好机会。为此,组委会执行局新闻宣传部为本次运动会的注册记者安排了城市采访线,并且在线路规划方面做出了精心的设计,采访地点包括了天津港集装箱码头、中新生态城动漫产业园、杨柳青木板年画博物馆、天津市规划展览馆、意式风情街、海河游船等。

通过本次城市采访线,让东亚运动会注册记者更好地了解天津这座城市,香港商报记者邢宝华告诉记者,自己来到天津就是想挖掘天津的城市之美,“我知道建设美丽天津是天津发展的目标之一,这次城市采访线真的让我感受到了天津的城市之美,可以说天津港、动漫产业园体现了天津的科学发展之美,意式风情街、古文化街、海河游船体现了天津的自然生态之美、人居环境之美、人文行为之美、生活幸福之美,非常感谢组委会给我们这样的安排。”(责任编辑:魏万春)

天津海河 篇3

关键词:防水,支护,质量控制

1 工程概况

天津市海河西路下沉地道工程是规划中的海河整体改造工程的一部分。该工程位于天津市南开区海河西侧,从通南路至狮子林桥之间,桩号K1+435~K2+377共942m。其工程具有如下特征。

(1) 基坑支护面积大,约19200m2;支护长度约1950m。 (2) 基坑开挖深度最大5.9m,人工填土层深度为4.4m~9.2m,土质松软,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沿线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地上的高压线纵横交错,不可预见因素多。 (3) 基坑工程施工紧靠海河沿岸,距海河仅8m,地下水赋存丰富,水位变化大,且基坑开挖槽底标高低于海河水面标高。

2 现场情况以及问题分析

2.1 现状分析

2.1.1 深层搅拌桩施工将遇到的问题

(1) 沿线地质情况差,搅拌桩穿越人工填土层,土质松软,地下水赋存丰富,容易产生桩身强度降低及渗水现象。 (2) 与水利公司交替施工,施工工期长,搅拌桩搭接处容易开叉渗水。 (3) 施工沿线局部存在煤渣、灰渣,容易造成跑浆导致断桩。

2.1.2 辅道侧地下连续墙施工将遇到的问题

(1) 导墙施工在软土地基中,如何保证导墙强度、刚度和良好的整体性是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关键。 (2) 地下连续墙穿越土层多为杂填土层,质地松软,槽壁坍塌问题将给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 (3) 地下连续墙边线距离辅道侧新下雨水管线外壁仅距70cm,如何保证槽壁稳定及混凝土外漏。 (4) 施工部位土质松软,容易造成成槽偏斜及轴线偏移。 (5) 防水质量要求高,墙体接头处容易夹泥,造成渗漏。 (6) 接头管顶拔困难及接头管拔断。

2.2 寻找主要问题

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经过讨论,找出以上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搅拌桩成桩质量控制;搅拌桩搭接处的处理;机具、设备人员的控制问题;地下连续墙成槽及轴线控制等。

3 质量控制措施

3.1 施工工艺简介

平整场地→测量定位→挖槽→清槽→绑扎钢筋→定位钢筋笼→浇灌混凝土。

3.2 钢筋笼制作安装注意事项

(1) 原材料控制。 (2) 钢筋加工检查。 (3) 钢筋安装(焊接)检查。 (4) 钢筋笼预埋件检查。 (5) 钢筋笼吊钩吊点控制。 (6) 钢筋笼附属件检查。 (7) 检查地下墙址注浆管、测斜管等是否符合方案要求。

3.3 混凝土灌注及其接缝注意事项

(1) 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塌落度、粗细骨料及外加剂,配合比强度应提高一级。 (2) 确保清基合格,控制锁口管中心线位置及管底插入深度,并固定锁口管。 (3) 确保在钢筋笼下放4小时内浇筑混凝土,否则应重新清基。 (4) 测量混凝土塌落度,控制相邻导管内混凝土高差及浇筑速度,旁站浇捣并留试块。

3.4 具体影响因素对策

为了确保下沉地道基坑支护与防水施工中遇到上述情况时,能顺利进行,并保证优良,对本次施工的各项控制指标进行了系统的评价,根据找出的问题,运用因果分析法,并利用排列图的方法找出了“地下连续墙坍塌及槽壁稳定性控制”这一主要问题。根据小组的分析讨论结果,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具体如下。

(1) 人员素质管理。

施工前期,加强对人员素质及技术水平的考核制度,加强人员素质管理,积极组织具有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的施工作业队伍,严格竞争上岗,培养他们在特殊地质条件、特殊情况下的施工组织能力。

(2) 钢筋笼吊放速度及垂直度。

严格控制钢筋笼垂直度、轴线尺寸及下放速度,随时检测地下变形情况。确保工程施工连续性,防止钢筋笼下放倾斜、反复,导致槽壁破坏塌方,造成混凝土浇筑困难及夹泥。钢筋笼进入槽内时,吊点中心必须对准槽段中心,然后徐徐下降,切忌急速甩放及摆动,防止钢筋笼破坏槽壁。s造成槽壁塌方。

(3) 泥浆密度检测。

根据施工成槽及浇筑情况,控制泥浆密度及性能指标,确保槽壁稳定。在地下连续墙成槽、钢筋笼吊放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时对泥浆密度等性能进行现场检测,及时补充和调整泥浆性能指标,防止泥浆质量恶化、泥浆液面突然下降等因素引起槽壁坍塌或失稳。严格控制泥浆性能指标符合表1。

(4) 动态信息传递与反馈。

每次测量成果及混凝土浇筑记录等及时汇总给施工技术部门,以便于施工技术人员及时了解施工现状和相应浇筑部位槽壁稳定情况,确定新的施工参数和检测方法等信息和指令,并传递给施工作业队,对地下连续墙施工得以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最后确定效果,从而反复循环、验证、完善,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杜绝由于信息传递不及时、数据传递不准确、数据不真实等因素引起槽壁塌方及失稳等现象发生。

4 结语

天津海河的导游词 篇4

据考古调查,在五千多年前,天津附近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以后的地壳变动,沿海大陆架逐渐上升为陆地,那时海河各支流及黄河均分流入海。这些河流发源于山区,从山区冲下来的大量泥沙,流至山前,由于河槽纵比降减少,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下来,逐渐在山前形成若干个冲积洪积扇。其中黄河的沉积作用最大。长期的沉积使各河冲积洪积扇不断加大,以后连在一起,形成了河北平原。各河顺地势流向最低的天津附近入海,于是扇状的海河水系的雏形逐渐形成。

海河水系形成的过程又是各河下游迁徙改道的过程。历史上的黄河下游河道曾多次南北迁徒,据史书记载,从春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两千多年中,黄河决口改道1500多次,其中重要改道26次,改道的范围,北经海河河道,南夺淮河河道入海,黄河每次变迁都对海河水系的形成与变迁带来很大影响。

在春秋时期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黄河从浚县改道,经河北省大名县、交河县至天津东南入海。大致循现代的卫河、清凉江、南运河一线。当时黄河以北的呼沲河(即后来的滹沱河)、泒河(后称沙河)、滱水(后为唐河)、治河(后为永定河)、沽水(后为北运河)都经天津附近的洼淀分流入海,海河水系尚未形成。

到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黄河又发生改道,南徙至山东利津入海。海河水系曾一度摆脱了黄河的影响。在东汉建安十一年(公元2)、曹操在进行统一北方的战争中,疏凿了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等几条运输渠道,把河北平原上几条大河连接起来,从而使分流入海的各河,在天津附近汇流入海。初步形成了海河水系。

后来,由于黄河的迁徙、改道,曾几次侵夺海河水系。如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黄河从河南濮阳决口,改道北流。由青县、天津入海。从北宋以后,海河水系受黄河的影响逐渐减小,到明万历年初黄河夺淮入海。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又改道北徙,在山东利津入海,海河水系就很少受黄河的影响。

海河水系的形成除上述原因外,还与人类活动有重要联系。隋大业元年至六年(公元605~6),在旧河道基础上,先后修建了通济渠、永济渠及江南运河,打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东南达余抗(今杭州),东北抵涿郡(今北京市)的隋代大运河。使东汉末期形成的海河水系又与人工河道联系在一起,从而使海河各支流在天津附近入海的形势长期固定下来。以后,为了防止水患,曾先后修建过不少减河,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根治海河工程实施中,逐年开挖了永定新河、子牙新河、滏阳新河、漳卫新河、滏东排河等多条人工河道,海河水系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改变了过去各支流全在天津附近汇合后入海的形势,而分别由减河入海。

由于20世纪末引滦入津工程的开通,将滦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也联系起来。海河水系成为中国华北地区流入渤海诸河的总称,亦称海滦河水系(流域东缘海岸线大约为山海关至老黄河口)。海河水系分为滦河水系和海河水系,而滦河水系又分为滦河和冀东滦河以东诸河、冀东滦河以西诸河,这些河流都是独立入海的河流。

名称演变

天津市海河沿岸园林绿化现状分析 篇5

海河流域是全国5大水系之一, 海河地处华北平原九河下梢, 全长72km, 是天津的母亲河和发祥地, 是具有标志性的宝贵资源。2003年初, 天津市启动了海河还发综合改造工程, 计划用10~15年时间, 将海河建设成为独具特色、国际一流的服务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 把其打造成东方的“塞纳河”。

随着天津城市进程的快速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 使得海河的绿化改造工程项目势在必行, 从多年之前的河水的异味让人们“敬而远之”到现在的河水清澈, 并且多处喷泉景观互相点缀映衬;从之前的沿岸光秃秃的惨淡景象, 到现在的能够被大面的绿化带、草坪所覆盖, 成为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娱乐活动的休闲场所。天津海河的园林绿化的改造, 加快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同时也促进了当今天津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也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附加价值。

2 海河沿岸园林绿化现状分析

目前, 天津海河两岸沿岸园林绿化已呈现突破性发展, 带状公园总面积约20hm2, 柳林公园面积约6.6hm2, 引进植被, 广植草坪, 绿带绿地初具规模, 但当前城市园林绿化仍存在一些问题, 须引起人们的思考。

2.1 园林草坪面积过大, 景观空间形式单一

天津海河改造工程, 为了迅速达到绿化效果, 往往在沿岸园林内种植以草坪空间为主的绿化带, 零星配置些灌木丛的景观形式进行点缀, 沿岸绿地多布于海河500m范围的园林之内, 如外滩公园、西沽公园、金钢公园、解放南园、解放北园、人民公园、天津站中心广场等, 而在海河沿岸并没有太多大型绿地。以外滩公园为例, 公园内种植乔灌木类植被较少, 草坪的形式虽然简洁, 能使人赏心悦目, 但比起灌木类植被更易退化, 更换频率较高, 在日常维护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资源, 同时需水量高, 易造成资源浪费。从景观学角度讲, 这种景观形式结构较为单一, 没能够形成立体式景观设计, 绿化形式的单一也严重阻碍着海河多重生态功能的发挥, 如图1, 图2所示。

2.2 未能从生态效应角度考虑园林绿化

如今, 城市日趋工业化和现代化, 随之而来的是工矿企业不时向空中排放大量工业废气、毒气, 严重威胁着居民的身心健康。将“森林”的理念引入海河沿岸园林中, 可以改善城市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针对海河沿岸园林改造中, 按以人为本的观念, 可在有限的空间里有规则地设计“森林”, 树种无需名贵、珍稀, 如杨树、槐树、千头椿等, 让树木起到改良空气质量就可以了, 并使人们在空间中尽情郊游、娱乐、休息。

2.3 快热式迎合旅游发展需求, 未能与人文结合

天津海河沿岸文物古迹繁多, 人文气息浓厚, 而园林绿化没能够与人文建筑很好地融合。天津的租界文化对于天津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曾先后有9个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 因此天津成为了西洋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载体, 同时也是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体现。坐落于海河两岸的租界公园共有5座, 维多利亚花园、意大利花园、德国公园等。临河而建的古建筑群有天后宫、大悲院、古文化街、望海楼等, 均分布在海河沿岸500m范围内。另外在海河两岸的名人故居及私家花园有几十处之多。

在名胜古迹周围没有能够融入有效的绿化带, 只是配合种植块状或带状草坪加以点缀, 比如望海楼教堂, 其地理位置坐落在三岔口附近, 周围种植一些树木、草坪作为铺垫, 这样没能够有效的“生物—非生物”的绿化模式。在古建筑周围多种植园林绿化带, 能够有效地吸引更多的人群, 自然地形成一个活动娱乐平台, 将人文气息融入到环境中去, 对于旅游文化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如图3所示。

3 海河沿岸园林绿化改善方案

目前, 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推进, 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将景观设计学的方法融入海河沿岸的园林绿化之中, 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之路。园林景观建设, 展现园林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

3.1 把园林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当今的城市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 科学地布局园林景观, 使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得到了均衡发展。针对海河沿岸园林绿化的规划与改造, 提出“生物—非生物”的生态模式。在保护沿岸绿地与文化遗产的前提下, 采用“非生物一生物”结合模式对河流进行恢复改造, 同时建设城市独特的集绿色与遗产为一体的“双重廊道”, 形成“非生物—生物—文化”的城市河流效应。

3.2 配合园林绿化带, 创造具有个性的园林景观

从实际出发, 为海河沿岸规划的整体需求, 通过有效的景观设计突出其海河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历史内涵, 创造出指标先进、质量良好、环境改善、有利于生态系统平衡运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化作品、标志性园林景观雕塑和游乐设施, 在园林系统绿地的布局上形成了包括块状绿地、带状绿地、楔状绿地和混合式绿地4种空间布局和模式, 达到了全面展现城市乡土风情, 提升品味的长远目标。

4 海河沿岸园林绿化具有重要意义

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看, 作为天津的发祥地和母亲河, 海河沿岸的园林绿化能够很好地调节空气质量和丰富视觉感受, 为城市的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带来良性循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 天津海河沿岸多样化的园林绿化带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可以活动的娱乐场所, 天津海河沿岸已经形成了一条旅游景观带, 而园林绿化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从而为天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最后, 从人文角度来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海河沿岸的绿化带与人文建筑相结合能够体现天津特有的文化特征, 也体现了地域性原则, 从这个意义上讲, 人们所热衷的民族特色或传统风格, 都可通过利用彼时的土地和生态建设过程来满足和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建设。

5 结语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城市建设已经逐渐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园林绿化在城市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海河作为天津最重要的地段之一, 其沿岸的园林绿化在近几年得到很大的改善, 不仅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 也能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及精神生活, 同时也促进了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 对于天津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文化和生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摘要:运用景观学的研究方法, 针对海河沿岸的园林绿化的现状进行了阐述, 分析了海河沿岸园林绿化的发展趋势, 对海河沿岸园林绿化的改善方案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现代海河城市沿岸园林绿化的要求和改善方案。

关键词:海河,园林绿化,绿化生态,景观学

参考文献

[1]邓华, 杜威.关于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民营科技, 2011 (3) .

[2]速俏云.以“人”为本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论中国城市园林绿地建设[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4) .

[3]吴家骅.环境设计史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5.

[4]薛健.世界园林, 建筑与景观丛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5]王庆生.从巴黎塞纳河景观带开发看天津海河旅游形象定位[J].城市经济, 2012 (4) .

[6]康华.天津:为空间规划立法[J].地方·天津, 2012 (11)

天津海河 篇6

关键词:水质,水污染指数,海河,津南区

1 引言

古人云, 善治国者, 必重水利。水质对于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来说, 是民生的基本保障。严重的水污染及水生态恶化问题不但影响城市生态环境, 还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河作为中国华北地区的最大水系, 其水质状况始终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而作为流经天津的主要水系, 海河的水质状况对天津地区的水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天津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对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的要求。目标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维护民众健康、保障水环境安全, 运用工程、技术、生态的方法, 实施水污染综合防治战略, 促进本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新近公布的海河流域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状况通报显示, 2012年3月参加评价的水功能区有80个。其中保护区22个, 保留区6个, 缓冲区29个, 饮用水源区23个。水质评价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的水功能区占评价总数的58.8%;2009年3月参加评价的水功能区有82个。其中保护区20个, 保留区6个, 缓冲区31个, 饮用水源区25个。水质评价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的水功能区占评价总数的62.2%;对比2012年和2009年3月海河水质类别状况可以看到, 海河水质在2009年到2012年4年间有所恶化。而2012年以后, 海河津南段的综合污染指数由2012年的4.48降为2013年的3.66, 表明水质污染状况有所改善。本文采用污染指数法对海河津南段水污染变化趋势进行评价, 并初步分析可能导致水质变化的原因。

2 2009~2013年海河津南段“杨惠庄”断面数据与水质评价方法

2.1 监测数据来源

监测数据来源于《天津市津南区环境质量报告书》 (2009年至2013年) 。采用2009~2013年海河津南区段的“杨惠庄”国控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水质监测的项目为pH值、溶解氧 (DO) 、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 (COD) 、氨氮 (NH3-N) 、五日生化需氧量、Hg、挥发酚、Pb、Cd及油类。

2.2 单项因子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及污染分担率的计算方法

污染指数包括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 (Pi) 和综合污染指数 (P) , Ki表示第i项污染物在诸污染物中的污染分担率 (其中pH及DO有特殊的计算方法) , 计算公式如下。

单项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

从1到n)

式中:Pi为i项污染物指数;Ci为i项污染物年均值;Cio为i项污染物评价标准;n为参加计算的污染物因子数。

注:Pi≤1为符合水评价标准。

pH值的污染指数:

式中:S为pH年平均值;S1、S2分别为环境质量标准上下限。

DO值的污染指数:

式中:CO为溶解氧水质评价标准;CDO为溶解氧年均值。

综合污染指数:

从1到n)

式中:Pz为z河道或断面综合污染指数;Pi为i项污染物指数;Ci为i项污染物年均值;Cio为i项污染物评价标准;n为参加计算的污染物因子数。

污染分担系数的公式为:

式中:Ki为i项污染物在诸污染物中的分担率。

2.3 水质评价方法及质量标准

按照《天津市“十二五”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实施方案》中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其中断面水质定量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 按照监测断面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浓度, 采用插值法计算各种污染物对应的水质指数 (WQI) , 选取其中最小值作为该断面水质指数。定性评价根据断面监测结果, 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以及《天津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标准》分为按功能区达标、劣V类但不黑臭、轻度黑臭、中度黑臭、重度黑臭。为与历年水质状况进行比较, 采用计算单项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进行评价;主要污染物由污染分担率来决定。

3 污染指数计算结果与水质分析

3.1 海河津南段2009~2013年间综合污染指数及水质变化

为了了解海河在津南区的水质情况, 本文选取津南区境内的“杨惠庄”断面。采用了2009~2013年海河“杨惠庄”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 水质评价由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作为评价指标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及《天津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标准》计算得出。水质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及污染物分担率由11项污染因子 (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氨氮、BOD5、汞、挥发酚、铅、镉、油类) 计算得出。5年中海河“杨惠庄”监测断面的水质污染指数年度变化状况见表1和图1。由表1和图1数据可知, 2009~2013年间海河津南段综合水污染指数在3.40~4.48之间, 2012年水质为劣V3类, 定性评价为中度黑臭。2012年以后的水质状况有明显好转。2013年综合污染指数由2012年的4.48降为2013年的3.66, 水质已达到V类标准的要求, 按功能区达标。

3.2 由5年间污染指数及分担率判断海河津南段主要污染因子及水质分析

津南区海河主要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及分担率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 氨氮在2009~2013年5年间均未超标, COD在2012年超标, 其余4年均达标。其中氨氮除2012年有所升高外其余年份表现为逐年降低的趋势, 值为0.80~0.72。COD的Pi值在0.90~1.51之间波动, 2009~2012年逐年升高, 2012年超标, 2013年出现显著降低。而其它污染因子变化趋势不明显, 且5年内均未超标。在5年的重金属和挥发酚、油类监测中, 各年份均未检出 (含量在检出限以下) 。综合分析津南区内海河水质的污染状况, 氨氮、COD及高锰酸盐指数是主要的污染因素。2012年较之前4年, 氨氮、生化需氧量变化不大, 化学需氧量比2011年升高。2012与2009年相比, 该断面水质污染有所加重, 污染指数上升, 主要表现在COD的污染出现明显上升, 污染物指数由0.92上升到1.51, 为中度污染。由水质综合污染指数 (P) 比较, 5年间分别为3.49、3.97、3.40、4.48和3.66, 总体上变化趋势不明显, 2012年污染情况较前几年有所加重, 海河津南段水质状况2013年较2012年有较大改善。

4 水质变化原因分析及近年来海河水污染治理措施

从以上污染指数的计算与水质分析的结果可知, 海河津南河段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COD及高锰酸盐指数。这可能与津南区内的自然环境变化及上游水质状况有一定的关系, 而影响海河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非金属污染物, 重金属一直处于检出限以下。

2013年的海河水质的综合污染指数较2012年下降, 原因之一是2012年海河上游各支流的清淤工程, 如南运河沧州段河道整治工程的河道清淤工作。在工程完成后, 由于海河上游支流水质的改善, 进入津南的海河水水质已明显改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2013年以来天津市的各项河道治理措施, 如引滦向海河生态补水等。2013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在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和美丽天津建设纲要的战略部署中提出了“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其中的清水河道行动以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生态为目标,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推行“河长制”管理, 长期发挥清水河道治理的效益。通过河道整治、堤岸绿化、水系联通, 补充河道生态水量, 改善水体循环与交换等措施使全市水生态环境得到改观, 市水务部门安排于桥水库加大放水流量, 在保证城市供水安全的前提下, 实施引滦向海河生态补水, 并全面启动中心城区和环城四区水系循环, 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面貌。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实施, 2013年海河水综合污染指数呈下降趋势。在海河上游支流清淤前后降低最明显的是COD与氨氮, COD的污染指数从1.51降低到0.90, 氨氮的污染指数从0.93降低到0.72, 与2012年相比已有显著的改变。

5 结语

2009~2013年海河津南段水体污染较重, 整体处于V类水平。影响海河津南段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COD和高锰酸盐指数。2012年后海河上游支流清淤工程和天津市一系列河道治理工程, 使得海河水质有所改善, 污染指数有所下降。

海河是缺水“滞缓流”型河流。长期以来, 我们的城市河道主要考虑泄洪功能, 不太注意河道的生态净化功能。天津城市河道多呈封闭状态, 导致水流循环不畅, 再加上天津市人口密度高, 人为活动频繁及雨污水影响, 水体水质难以保证, 自净能力低, 水生态系统受损明显, 污染严重。2014年天津市规划实施水系联通, 使水流动、循环起来, 恢复河道的自然性, 强化河道的生态功能。河道治理是长期艰巨的任务, 应有长期规划、宏伟目标, 要引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 使河流逐渐恢复其自然生态性能, 使河水真正变清, 成为民众喜欢亲近的河流。

参考文献

[1]杜有军.黑河干流中游段水污染变化分析与水质评价[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09, 45 (1) :35~37.

[2]李如然, 张万楼, 韩猛, 等.天津市海河清淤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海河水利, 2006 (3) :23~24.

[3]张灿枢.大理州水污染变化趋势及其防治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 2002, 27 (1) :69~71.

[4]王建新, 董肖丽, 王静.海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与改善途径[J].海河水利, 2005 (4) :14~15.

[7]中国国家环保部.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北京:中国国家环保部, 2014.

[8]藤静, 徐庆华, 王卫涛.环境保护国家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0.

[9]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二编辑室.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编[G].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

天津海河 篇7

海河裁弯取直不但关系津埠城乡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城市本身的长远发展, 且与外交有一定的关系。因此, 在1917年水灾后, 海河裁弯取直便成为天津以至中国急需进行的一项要政。

一、拆迁经过

1. 确定主持拆迁的单位。

1917年8月上旬子牙河决口后, 曹省长将“所有河工……委鄙人 (天津警察厅厅长杨以德) 专责办理”[1]。此后, 警察厅在堵塞决口、赈济灾民等善后工作中, 表现优异。因此, 1918年金家窑至三叉口裁弯取直工程, 京畿水灾河工善后事宜处处长熊希龄及曹锐省长委令 (警察厅) “筹办筑埝挖河事宜”, 奉令后, 杨厅长以“兹事体大, 非设特别机关, 不能计日奏功”[2], 于厅内设特别办理机关——筑埝挖河事务所, 专门办理拆迁、挖河等工作。

2. 拆迁章程的出台。

天津警察厅接受裁弯取直任务后, 感觉仅凭警察厅的力量不足以担负此项事务, 遂决定与津埠绅商合办此项工程。因此, 对于此次拆迁办法, 警察厅多次召集津埠绅商开研究会议, 商议拆迁办法。经过警绅商多次会议后, 由绅商拟出拆迁章程, 经业主同意后, 由警察厅呈熊督办、曹省长核准, 于1918年5月1日发布“一、砖房、瓦房每足一间者, 迁费三十元, 房租二十五元;二、灰土坏房每足一间者, 迁费三十元, 房租二十元;三、灰土篱笆房每足一间者, 迁费二十五, 房租二十元;四、租房住房迁移者, 每间发给迁费三元;……十二、如欲领房价不欲以地换地者, 即按照等级发给房价, 所有应拆房间及相连地基均据现时习惯等级, 价目列后;计开瓦房一级房二百元, 二级房一百八十元, 三级房一百七十元, 灰房一级房一百七十元, 二级房一百六十元, 三级房一百五十元, 土房一级房一百四十元, 二级房一百三十元, 三级房一百二十元”[3]等。

3. 挂号、领价。

对于需拆迁的房屋数目, 警厅调查“大王庙应拆之房间共五百十三间, 三叉河口 (如狮子林金家窑等处) 共应拆房间一千三百七十六间”[4], 1918年4月17日, 调查工作完竣后, 警厅通告“限三日内业主一律到厅挂号, 以资核对与调查相符”[5]。三日期满后, 杨厅长“恐仍有遗漏者”, “是以饬令挂号处展限一日, 而免遗漏云”[6]。4月25日, 警厅通告业主“或欲换地或欲领价者, 务须由本日起 (即二十五日) , 限三日内投递愿书, 以便声明”[7]。4月28日, 绅商于警察厅内开会“公决拟由五月一日至五日一律发给迁移费, 领款后概限七日内迁移”[8]。5月12日, 领价工作“办理就绪, 定于十三日实行安置运土车之铁轨”[9]。

4. 拆迁。

按警察厅的规定, 房屋由业主在领价后自行拆除。领价结束, 房主即开始拆除房屋, 截至13日“三叉河口至金家窑房间刻拆去已达十分之九”[10]。不久, 余去的房屋也“尽行拆净, 其一切手续均筹备妥协, 已定于三十日实行开工”[11]。

二、拆迁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1. 主持机关的拟变更。

裁弯取直原由天津警察厅办理, 当警厅与绅商、业主积极商议拆迁赔偿办法时, 熊督办为使用善后借款余款, 拟将此工程交付顺直水利委员会办理。而各国公使根据善后借款合同条款, 要求如使用该笔款项, 则海河工程局应持有该工程签字付款及监工的权限。

业主听闻此项工程拟借用洋款的消息后, 深恐该处受外人限制, 因此集体赴警厅请愿, 杨厅长“恐起风潮, 遂一方面竭力劝谕, 并即于二十四日下午四时约集津埠绅商, 言议妥善办法, 绅商等均愿积极维持其一切计划”[12]。

4月26日, 天津商会与省议会上书熊督办及曹省长“此项工程即为地方人民谋幸福, 宜由地方绅商共同担任, 所有工程按照原图办理, 其拆房开河以及填垫废河等项工款, 业由敝会商同议会筹有的款, 以备开办”, 请求拆迁等工作“由警厅继续办理”[7]。

4月29日, 熊督办答复“前项由委员会监工及付款之权当然取消, 仍由杨警务处长继续办理”[13]。5月15日, 曹省长也认为天津总商会及省议会“热心公益, 提倡有方, 所请仍由警厅继续办理”[14]。

2. 业主贿赂租户, 私改原折, 增写价目, 套取赔偿金。

警厅与绅董原拟办法“房产地基等项……以租折所注租价十二分之一核定价值”, 然公布后, “各业主多有贿赂租主, 私改原折增写价目, 以冀蒙蔽”。警厅查明上述情况后, 决定由绅商另妥拟“购房、购地、换地各项章程”[3], 以杜此弊。另外, 有十余户居民不愿拆迁, 对这部分业户, 警厅会同当地绅商始终“切实劝导”, 谓此次开河工程“国家信用与地方幸福”, 于国与民均有莫大的关系, 5月12日, 终于做通此部分业户的工作, 拆迁工作得以继续进行。

3. 因业户房地典当、借据等因, 致使领价手续过于纷繁。

“惟房产买卖纠葛之处甚多……裁卖、典当、抵债等项种种纠葛不胜枚举”, 警察厅内发价办公处“历经调查, 实属困难万分”, 因此房地业主领价工作进展缓慢, 一日仅办理十余户。针对这种情况, 杨厅长督饬事务所各员日夜赶办, 于5月12日发价完毕。

三、拆迁工作的特点及效果

1. 此次拆迁工作的特点即为官与绅商合办, 官、绅商、业主互相协商赔偿办法。

三叉河口裁弯取直之议由来已久, 在徐世昌督直之际, 曾拟办理, 因该处居民群起反对, 几酿风潮而中止。鉴于上次教训, 警厅在办理拆迁时, 始终持小心谨慎态度, 采取官绅商共同办理的方式, 屡次召集绅、商、民 (业户) 会议, 讨论办法, 以求得稳妥办法, 避免官民冲突, 从而影响社会稳定。

警察厅确定拆迁工作的宗旨为“此为公共之事, 必须由公共担负责任, 一切进行之手续尤当力求公正……与诸绅商通过后方可实行”[15]。本此精神, 1月28日, 警厅召集津埠董事开会研究赔偿办法, 初步拟定“金家窑被拆之民房拟一律照价发还, 然亦须与该业主磋商, 以资征求意见, 而谋彼此适宜”[16]。2月27日, 警厅复与津埠董事讨论赔偿办法, 议定“应拆之民房, 概按一分钱发价”[17]。在与津埠董事达成初步意见后, 28日上午, 警厅召集金家窑、大王庙等处董事开会讨论拆迁办法, 首先由警厅杨厅长报告“河道裁弯取直及按照一分钱发价之办法”, 并请诸位董事对此发表意见, 金家窑董事报告“该处之房间价值及每年租价并地基之价值”, 杨处长又提议“发价之房间分数端: (一) 砖房 (二) 灰房 (三) 草房, 其地其分数端: (一) 官地 (二) 民地 (三) 庙地, 均拟规定章程, 另组办事处, 期资绅商接洽而便筹划进行之方法……所有一切进行之办法, 均会同贵董事等磋商办理, 以照公允”, 后又商议良久, “众董事全体赞成此议”[4]。

警厅杨厅长认为上述拆迁办法虽经中外官绅赞成, 然该办法仍需征求业主的意见, 因此, 3月13日, 召集业户开挖河讨论会议, 首先由杨厅长向业户详细介绍一分息发价办法, 后业户们对民地、租房等问题讨论多时, “均因公益攸关, 无不赞成”[18]。

业户同意上述赔偿方案后, 警厅将上述发价办法公布在案, 但该地业户为多得赔偿金额, 采取贿赂租户等方式, 私改租折, 增写租价。警厅在探明情况后, 复与绅商研究解决办法, 磋商结果认为按折定价蔽端太多, 不若妥定购房、购地、换地等各项章程较为适便。4月26日, 绅商合拟出换地迁房章程, 4月27日, 绅商在警察厅表决通过后, 决定“于五月一日起在警察内设立办公处举行发价”[19]。

由上看出, 此次拆迁虽由警厅主持, 但拆迁费筹措、章程制定、修改, 直至发价等环节, 实际上是由警厅与绅商共同办理。而拆迁的重点工作, 经费的垫借、赔偿章程的制定是由绅商负责的, 正如杨厅长所讲“裁弯取直案, 其进行之办法, 由绅商完全组织”[8]。

2. 此次拆迁工作, 整体上进行得比较顺利。

原因在于警厅办理得当, 始终征求房户的意见, 照顾业主的利益。因此, 拆迁进程中, 官民之间基本上未出现较大的矛盾冲突, 使拆迁工作能够较顺利地进行。另外, 此次拆迁“发价颇优, 业主均无甚损失”, 因此业户“甚为欢悦, 并闻彼等刻拟恭送匾额, 以志优待之意”[10]。河北金家窑等处的居民, 在搬迁后“以张绅筱山热心维持, 未受损失, 是以均感戴异常, 昨特恭送匾额一方, 文曰 (义周桑梓) ”[20]。

以上看出, 官方与绅商在办理此次拆迁工作过程中, 注重统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 在发展地方公益事业时, 也使民众个人的利益有所增进, 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拆迁工作进行较为顺利的原因

前述拆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1. 北洋北京政府和天津地方政府为维护社会稳定, 极力避免拆迁过程中的官民矛盾, 因此实行让利于民的政策。

1918年从全国范围内来看, 南北并未统一, 战乱频仍, 社会动荡。从直隶一省范围来看, 1917年全省范围遭遇特大水灾, 天津地处各河下游, 被灾尤重, 灾民达数十万之多。大灾之后, 如何维护社会的稳定, 已成为政府头等关心的要政, 拆迁如引起官民冲突, 酿成风潮, 极易引发大的社会动荡。另外, 天津是北洋政府统治的“后院”, 此处社会动荡, 势必会威胁其整个的统治。因此, 北洋政府出于维护其统治和社会稳定的目的, 对此次拆迁实行了较为宽和的政策。

2. 办理得人。

此次拆迁工作系由天津警察厅厅长杨以德主持, 此人对举办河工等项事务非常热心, 1917年津埠发生水灾, 其办理决口堵塞、修筑堤埝、赈济灾民等项工作, 均有突出表现。另外, 杨本人具备较强的办事能力, 在办理拆迁过程中, 采取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方法, 如官绅商共同负责该项工作, 制定较优厚的赔偿办法等, 以此取得津埠绅商的支持及该地业户的配合, 使得拆迁得以顺利进行。

3. 工程费用的来源。

海河裁弯取直工程浩大, 需费繁多, 在此之前的十数年间, 屡议屡辍。1915年护国战争以后, 各地上交国库的赋税多被军阀截留。另外, 1917年京畿地区发生特大水灾, 各处请拨赈款、河工款之折纷至沓来, 致使“公家财力万分支绌”[21]。在此情况下, 国库拨不出裁弯取直工程所需的款项, 工程经费不得不求助于民间绅商的力量。为争取民间绅商垫借经费, 主持机关———警察厅采取了官绅商合办工程的做法, 其中赔偿章程交由绅商拟定。而绅商本身即为民间基层社会利益的代表, 另外, 有些绅商的房地即处于挖河线内。因此, 其在制定赔偿办法时, 能够充分考虑房地业户的利益, 这也是此次赔偿金额较为优厚及官民未发生大的矛盾冲突的原因之一。

4. 各国列强的压力。

1917年津埠水灾, 各国租界均遭受了较大的损失, 因此, 列强各国对该工程非常重视, 各国公使屡次要求尽早开工, 并于伏汛前结束, 这给中国当局很大的压力。杨以德在召开警绅商会议中, 多次强调来自各国的主张与压力。因此, 警察厅在办理拆迁过程中, 不敢激化官民矛盾, 致以延误工期。

中国政府引入西方的警察制度, 本意在通过警察的兴办来加强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使政府的权力触角延伸至以前不曾到达的社会底层空间, 将绅商在这一领域的权力排挤出去。但从此次海河裁弯取直拆迁工作来看, 截至民国前期, 政府并未取得如期的效果, 代表政府的警察在举办公共事务时, 还须依赖绅商的帮助方可进行。因此, 在民国北洋政府时期, 天津的绅商在地方公共事务上依然有一定的发言权, 在基层社会中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力。

摘要:拆迁问题涉及居民核心利益, 办理不善, 极易产生官民纠葛, 甚至酿成风潮, 引起社会动荡。但1918年天津警察厅办理海河裁弯取直工程的拆迁工作, 因办理得当, 得到官民各界称颂。仔细梳理此一事件, 或可对现今拆迁工作有所裨益。

天津海河 篇8

关键词:防水工程,海底隧道,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施工

1 工程概况

天津市中央大道位于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的中轴线,北起汉沽区南外环,穿过汉沽区、塘沽区、大港区地界直至海景大道,与世纪大道相接,大道宽约60 m,长约53.11 km,主线设计为双向六至八车道。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工程位于滨海新区于家堡中心商务区东南侧,北起胜利路,南接津滨大道立交,路线总长4.2 km,其中隧道全长3.36 km,地下部分2.9 km,设计为双向六车道。

海底隧道是具有通行功能的人造通道,通道外面长期存在水压力,所以在防水设计、选材、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都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2 防水设计

相关单位组织召开了海河海底隧道工程防水施工方案的技术论证会,北京、天津、江苏等省市的8位专家以及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等单位的相关人员出席了会议。经认真讨论后,与会人员一致认为采用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的设计方案完全符合防水设防的要求。

卷材施工采用预铺反粘法,即卷材施工时将粘结面朝外,然后将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在卷材的粘结面上,待混凝土凝固后,卷材便与结构混凝土产生了较强的粘附力,可有效杜绝渗漏窜水。

1)防水等级

车站主体、出入口及通道的防水等级为一级,结构不允许渗水,表面不能有湿渍。

2)防水设计原则和思路

在设计过程中遵循“以防为主、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以改善结构受力条件、提高混凝土抗裂和抗渗性能、实现结构自防水为主,优化缝的设置和构造,优化所用的防水材料,加强施工缝、变形缝的防水处理,并辅以附加防水层外防水,通过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达到防水标准。

3)防水设计措施

防水设计包括结构自防水、外防水、接缝(桩缝和施工缝)防水及附加层防水。

车站主体结构采用C30、S8自防水混凝土,顶板附加防水层采用1.5 mm厚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具体工程构造设计如图1所示。

3 防水材料介绍

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由PVC、EVA等合成树脂片材、涤纶增强无纺布,以及所涂盖的一层蠕变自粘胶复合而成,是一种采用专利技术生产的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预铺式高分子防水卷材表面的自粘层与混凝土中的硅酸钙有较强的亲和作用,因此,当混凝土浇筑在防水卷材表面时,能产生较强的粘结力,使防水层与混凝土紧密粘结,避免了防水层与结构层间窜水渗漏。

施工时,先在地下底板和保护墙上铺设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卷材搭接部位没有自粘层,故将搭接边焊结,使卷材形成一个整体,再在搭接后的部位用自粘密封带密封,自粘层也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浇筑混凝土前揭除隔离膜,混凝土直接浇筑在高分子防水卷材的自粘层上,混凝土凝固达到设计强度后,即与防水层产生较强的粘附力。

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抗拉、抗撕裂强度高,粘结力强,延伸率大,耐候性、耐老化性优良。其主要特点为:

1)预铺的防水卷材可以与结构层永久性地粘结为一体,无窜水隐患,即使卷材局部遭遇破坏,也会将水限定在很小的范围内,提高了防水层的可靠性,且维修方便。

2)防水性能不受主体结构沉降的影响,可有效防止地下水渗入。

3)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浆会与卷材粘结层特殊的高分子聚合物进行湿固化反应,联结在一起。粘结强度随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混凝土初凝时防水卷材的粘结层就已与混凝土面层完全湿固化反应,融合成新的防水层了。

4)采用湿铺法施工时,无需找平层,对基层要求低,不受天气及潮湿基层的影响,雨季施工及赶工期时有其独特的优势。

5)可不在卷材上做保护层,直接浇筑钢筋混凝土。

4 施工工艺

4.1 注意要点

1)凡工程中所用的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及辅材,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凡质量证明文件中所列的检测结果,不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不得使用。

2)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应放置在平整、无杂物的地面,不得存放于低洼集水地带。存放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的场所应设置围栏,配备灭火设施。

3)吊装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时,要使用对防水卷材没有破坏的绳索,禁止野蛮吊卸,防水卷材下面不得铺垫任何可能对其产生机械损伤的垫物。

4)凡对防水卷材有腐蚀的化学品,例如含溴溶液、含铬溶液、发烟硫酸、盐酸、溴苯等,不得与卷材存放在一起。

4.2 施工条件

1)铺设防水卷材前,应会同土建方、设计方、监理、甲方对基层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施工。

2)基面应干燥平整,无开裂、无明显尖突、无泥泞、无凹陷,垂直深度25 mm内不应有树根、瓦砾、石子、钢筋头、玻璃屑等杂物。平整度应在允许的范围内平缓变化,坡度均匀一致,并符合图纸设计的要求。

3)基面上的阴阳角处应圆滑过渡,其半径不宜小于0.5 m。

4)基层表面干燥,含水率宜在10%以下。

5)基层应密实均匀,土质基层的干密度不得小于1.4 t/m3。

6)在土建方、设计方、监理、甲方对基层验收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卷材的施工。

7)确定卷材的铺贴方向和顺序,按防水层的轮廓将卷材自然布置在基层上,不得弯曲,按规范要求的搭接宽度进行搭接,尺寸准确。

8)卷材搭接部位应擦拭干净,屋面工程搭接宽度不小于60 mm,地下工程卷材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

4.3 施工流程

本工程的施工流程见图2。

4.4 卷材的铺贴与搭接

卷材长边搭接宽度为100 mm,短边搭接宽度为150 mm,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且卷材的接缝应错开,长边错开1/3~1/2幅宽卷材,短边错开至少1.5 m。图3为卷材铺贴平面示意图,图4为卷材搭接的施工现场。

4.5 卷材施工要点

1)清理基层:将基层清扫干净,基层应做到找坡正确、排水顺畅,表面平整坚实,无起灰、起砂、起壳及开裂现象。复杂部位阴阳角处应抹成半径大于20mm的圆弧。

2)复杂部位处理:在管道、地漏、阴阳角和出入口等薄弱部位,需做附加层防水处理。

3)主防水层施工:主防水层施工前必须彻底清理施工现场,将防水卷材按要求预铺在基层上。

4)施工焊接时,用自行式热熔焊接机从一侧沿环向进行双缝焊接,控制好热熔焊接机的温度,每道焊缝焊完后必须进行充气检查。当压力达到0.1~0.2MPa时保持1 min,以检查防水卷材是否焊接牢靠。图5所示为搭接边处理及充气试验的施工现场。

5)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为10 cm,每道焊缝宽度为1 cm,双缝焊接应注意同时焊牢,不应有虚焊、漏焊、烧焦等现象。如有烧穿之处,必须用防水卷材进行补焊,所补焊的防水卷材大小可参考需搭接的宽度。

6)检查验收卷材:铺贴时边铺边检查,检查时用螺丝刀检查接口,发现熔焊不实之处及时修补,不得留有任何隐患。现场施工员、质检员必须跟班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5 结语

1)通过正确的防水设计和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天津海河海底隧道的防水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设计、监理、建设等单位的认可。

2)由于隧道工程长期处于地下,防水效果直接影响工程本身的使用性能。根据工程特点,通过防水设计、材料选择、施工过程控制等措施的综合应用,本工程达到了防水设防的标准。

天津海河 篇9

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建设正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展开,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建筑、新结构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对城市内历史地段的旧貌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文化遗产和城市文化特色保护处于最紧迫、最关键的历史阶段。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于城市中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构)筑物及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逐渐提高。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载体,反映着当时的生活习俗、人们的价值取向、审美标准、生产能力,见证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同时历史街区本身也是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方法合理保护历史街区及历史地段,处理好其与周边功能区的关系,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保护与发展、保护与更新是一对永恒的矛盾。正确认识、理解保护与发展二者之间的矛盾对于正确理解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找寻城市记忆,乃至掌握城市文化发展脉络与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留住城市文化的根与魂”,保护规划正是本着这样的出发点,试图在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二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期实现城市文化的传承,进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整合性城市设计

常规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多是通过点、线、面的形式,以点带面、以线带面,以达到局部带动整体的保护。“点”指历史街区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特色环境要素等散布在街区内的具有保护价值的物质空间要素。“线”指历史街巷和特色风貌街道等具有整体保留价值的线性实体空间。这些“点”和“线”共同构成历史街区的空间保护基质。常规意义上的保护规划多是通过对这些要素周边提出不同层次的保护和控制要求,进而实现整个街区的整体保护和控制。

然而,这种保护模式着眼点和切入点多是针对某个“点”的局部的保护,缺乏整体性,仅局限于规模较小的历史街区。对于规模较大的历史文化街区,笔者认为需要从更上一层面宏观的规划设计引导来指引保护规划的具体制定和实施,以保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科学性。这种从整体着眼的贯穿历史文化的保护理念,将传统的因素如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城市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空间秩序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赋之以合理的角色和动态的诠释之后,契入所设计的城市之中的方法称为整合性城市设计。

2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要素整合

由于城市要素的复杂性及整体的系统性,使其各个要素之间形成不同层次的整合关系,主要包括:实体要素整合、空间要素整合和区域整合。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重要的城市片段,根据其保护内容划分,将其内部整合要素分为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其中物质性的整合又包括实体要素整合和空间要素整合。

2.1 物质性要素整合

2.1.1 实体要素整合

城市是由诸多物质要素组成,建筑是构成城市实体的主要要素,由他们构成的城市旧街区、古迹点仍和现代城市生活发生密切联系,形成城市文化景观特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整合的哲学含义,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实体要素整合是指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特色环境要素等具有保护价值的物质实体与街区内其他物质实体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优化,从而使整个街区形成风格独特、特色鲜明且能体现城市时代发展特点的文化街区。其中整合的两大关键词:一是整体性,每个街区都有至少一个要素能提纲挈领、统领全局,一统全局特色;二是秩序性,街区实体要素能体现不同时期城市发展脉络。

1)整体性与关系协调性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在涉及建筑更新或新建建筑时,应时刻强调新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对话和协调,并重视对城市文脉的继承、城市特色的保护。保留协调的,去除不协调的,从而实现街区整体建筑风格统一且相互协调。除此之外,特色环境要素如桥梁、围墙、雕塑、小品等的设计应同样本着这一原则,历史保护本身就是一个认识城市、指导城市建设的整合性设计过程。

2)秩序性与客观看待历史街区

真正的尊重历史是正确、客观地看待历史街区不同发展时期的时代特征,这些时代特征无好与坏之分。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其保护内容之一必然是保护历史街区在发展过程中潜在的发展轨迹及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实体要素。这也是真正尊重历史的做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不是要重现已逝去的旧时风貌,而是要保留现存的美好环境,并指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2.1.2 空间要素整合

历史文化街区内空间要素主要是指街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街区的几何形状、道路及街巷格局、交通组织、街区历代的形态演变等。这些空间要素的布置形式受不同社会文化模式、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形成文化景观上的差异。这里空间要素整合主要是指街区内特色历史街巷、空间格局与周边空间形态之间的道路交通、建筑布局及空间发展方面的相互融合。

2.2 非物质性要素整合

非物质要素整合的主要目的是历史街区生态结构的稳定,这种生态结构是历史街区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积淀,人文地理学中将其称为“氛围”。这种“氛围”是形成城市历史记忆的一个有力物证,也是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城市文化不仅需要积淀还需要创新,只有文化内涵丰富,发展潜力强大的城市才是魅力无穷、活力无限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不仅仅是对既有保护实体实施保护和形体空间设计的过程,也是对一个城市精神的塑造过程,更是一个对原有文化的继承与新兴文化的创造过程。这种新兴文化并没有脱离它的母体,而是在母体之上发芽生长、发展繁荣。

3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加减法

加减法从数学领域被延伸至建筑、城市建设等领域,作为复杂问题简单化最有效的方法被广泛应用。这里所说的加减法包括功能加减法和形态加减法。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工作中,在整合性城市设计思维的指导下,对各整合要素应根据整体发展的需要进行加法或减法。当然,维护原有社区结构的稳定也是历史文化街区加减法中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

3.1 功能加减法

任何一个历史文化街区都由不同的功能区块组成。从《雅典宪章》提出的功能城市开始,城市就离不开居住、工作、交通、休憩这四大功能。历史街区自然也不例外。目前多数历史街区内都面临着功能置换或功能更新的问题,更确切地说是老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配套服务设施老化给生活带来的不便是造成目前历史街区“空城化”的现象。一方面我们要保护街区内这些曾经被人们使用且热闹非凡的建筑或街道;另一方面人们却不愿意长期居住生活在这些设施老化的历史街区内。如何把历史街区的物质空间保护与人们的生活形态相结合,真正实现历史街区完整的有机更新是摆在每个设计者面前的一大问题。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功能加减法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历史街区的功能加减法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区域层面对历史街区整体上的功能加减;二是对历史街区内部功能机制的加减法。前者是从区域层面上讲,在延续街区原有历史功能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功能定位,动态地将其真正融入所处区域发展的大环境中;后者是指针对街区内部的问题,如交通、配套设施、开敞空间等进行梳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不适应街区整体发展定位的功能置换出去,同时增加提升街区品质和氛围的功能要素。

3.2 形态加减法

同样的功能不同的空间形态,给人以不同的空间感受。2003年10月上海市第五次规划工作会议以后,中心城区“双增双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双增双减”即增加公共绿地和公共空间,减少建筑总量和高层建筑,目的是使上海地表沉降处于有效控制状态,某种意义上讲是有效地控制和引导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做好历史街区形态的加减法同样重要。这里所说的形态主要是建筑及空间形态,包括建筑的风格、色彩、高度、体量、空间天际轮廓线、空间肌理等。形态加减法最重要的原则是与历史要素协调与否。

4 加减整合的海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海河历史文化街区不同于其他以物质实体空间作为历史文化保护主体的一般意义上的历史街区。海河历史文化街区周边历史建筑及历史要素丰富,作为串联天津其他13个历史文化街区的纽带,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见图1,2)。除了街区内常规意义上的物质空间特色保护之外,海河历史文化街区更应该以战略发展的眼光、保护规划的形式保护天津母亲河的人文精神、历史功能意向以及其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散发的城市活力和魅力。

当下,在天津城市空间回归海河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海河的区位价值优势凸显,其两岸的开发压力随之空前增加,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无处不在。因此,在研究国外城市河流两岸开发建设与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以历史文化街区的形式、整合性设计的手法进行保护,是对海河两岸地区进行保护和控制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4.1 实体要素及空间要素的整合

这里的实体要素整合不仅包括街区内部各实体空间要素的整合,还包括与周边其他历史街区之间的实体要素整合。表现为海河两岸主要景观视线的控制引导、建筑风格的控制引导、立面空间的控制引导以及服务设施的控制引导四个方面。

4.1.1 海河两岸主要景观视线控制引导

街区是以海河这一自然要素为核心构成。海河既是街区内重要的景观带,同时也是重要的观景区。作为空间整合的一个重要内容,保证海河两岸历史建(构)筑物、历史节点、重要标志性建筑及其他景观节点在主要景观展示空间上的可视性(包括主要步行空间、滨河空间、历史街巷及开放空间等),应该作为街区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可视性表现在城市设计上即为主要景观视线控制。这些重要视线必须保持通畅,新建建筑不得损坏视线品质。通过这些景观视线的控制与引导,将各种保护要素如历史建(构)筑物、桥梁、广场、公园、街道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更加多维地保护这些要素(见图3)。

4.1.2 海河两岸建筑风格控制引导

多国租界的历史丰富了海河两岸的建筑风貌,使其呈现出整体风格多元化的特征(见图4,5)。沿河建筑风格丰富多样,并且各个区段按照租界的不同,具有明显的租界风格特色。正如《北京宪章》中指出的“20世纪是‘大发展’和‘大破坏’的时代……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出现趋同现象和特色危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目前海河两岸的建筑风格特征渐趋单一化,且出现风格混淆的现象。在统计过程中发现,在海河两岸已建或待建的项目中,除古文化街历史街区一段为中式风格,一宫花园历史文化街区和解放路一带为欧式风格+现代主义风格之外,街区内海河两岸建筑风格基本上被现代主义建筑取代(见图6)。

这一现象使海河两岸风貌特色受到严重破坏。周边历史街区内部的特色风貌因海河的界面现状被隔断。从图6中可以看出,周边组团纵深方向上的风貌特色相对较为完整,但在海河上并没有得到展示和体现。街区之间、街区内部历史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之间的相互协调、新老建筑和谐共生既是历史风貌特色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体现,更是综合历史保护理念的整合性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于此,我们提出海河两岸的建筑应该体现原有历史风格特色,使海河呈现出历史多样、丰富多彩的建筑景观(见图7)。针对既有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应增加相应的特色元素,如建筑立面要素、色彩、公共艺术作品等,体现其所处区段的历史特色,增强标识性。例如建筑的新建或加建要在尊重既有建筑的基础上,通过相同要素的运用,达到建筑自身的和谐共生。不同时期建造的建筑在形式色彩上应保持协调一致,营造出丰富的建筑立面的同时,体现出历史的延续。

4.1.3 海河两岸立面空间塑造

经笔者统计发现,目前街区内海河两岸在建或拟建的项目中高度100m以上的占80%;300m以上的占20%(见图8)。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讲,高层建筑的建设无可厚非,但必须通过城市设计形成一个优美的空间形象。立面空间的塑造反映在高度和密度两个方面。建筑的高度构成了滨河天际轮廓线,是对立面景观影响最大的因素。天际轮廓线应当高低起伏,有重点、有高潮,才能创造美的界面。建筑的密度决定了建筑之间的空间,过高的密度将产生连续的高层建筑屏障,产生很强的压抑感。因此,建筑密度不宜过高。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讲,街区内海河段的宽度在100 m左右,如果两岸同时出现百米以上的建筑,对河流的夹峙形态将会产生强烈的压抑感。对于两岸建筑高度的控制及天际轮廓线的塑造,首先要保护历史建筑在海河面上的可视性;其次是河岸前景的保护。前者通过主要视线通道及历史建筑周边建筑高度的控制来实现,这些历史建筑在丰富河岸景观的同时,也可营造出特有的历史文化氛围,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城市的历史格局;后者可通过城市设计引导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见图9,10)。

4.1.4 海河两岸服务设施引导

一些小型、可移动、临时性设施和安排可以为激发城市生活提供新的吸引力。如布拉格广场上烤肉的小摊,吸引着行人驻足停留,原本空旷的广场充满了活力。海河两岸现状活动内容包括休闲娱乐、摄影演出、旅游观光和商业购物等四类。这些活动内容不同,所吸引的人群也不同。真正“以人为本”的设计就是以这些活动人群的需要为出发点,实现全方位设计。海河两岸作为城市中相对独立的景观休闲区,应在活动人群密集的地段配置相应的服务设施,以满足活动人群的需要,同时吸引更多的人群到达。

4.2 非物质要素的整合

4.2.1 海河两岸旅游规划引导

历史建筑保护与历史地段的活力提升是保护规划中非物质要素整合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结合具有保留价值的历史建(构)筑物及特色空间环境要素,发挥特色公共建(构)筑物对城市的积极作用,增加旅游吸引,提升文化内涵。结合大型公共建筑或著名的建(构)筑物,对其临河界面进行特殊处理,使其成为新的空间起始、终止和转折点。海河连系了天津不同的特色组团,海河上以及海河两岸也有大量具有参观价值的内容,包括特色桥梁、建筑、街道、花园等。规划设计了一条海河环游线和水上游线,将海河附近这些吸引点连系起来,共同打造最有天津特色的活力景观线(见图11)。

4.2.2 活力提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

海河地处“九河下梢”,海河与两岸受滋养的土地共同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天津城市的发展紧紧围绕海河,漕运发达使海河及沿河周边地带成为天津古代商业活动最发达的地带。因此天津以及各地的民俗文化都在这个区域汇集。诸如宗教及民间信仰、民俗节庆、民间艺术等,这其中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天津皇会、名扬海内外的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津门法鼓、刻砖刘刻砖、面塑、木雕、石雕、根雕、杨柳青年画等。

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海河两岸的活力提升相结合,利用河流两岸的物理环境主要是开放空间为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展示空间和场所。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海河增添了许多动人的魅力,使其充满生机与活力。

5 结语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历史街区像是一部史书,记载着城市的沧桑岁月和时代发展的轨迹。保护历史的延续性,就是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如何在保存城市记忆、延续历史文脉、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的基础上,营造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和市场机制要求的空间环境,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发展,是二十一世纪文化城市的需要,也是保护规划中整合性城市设计的主要研究方向。

保护规划本身是一个将传统因素赋以合理的角色和动态的诠释之后,使其融入城市和谐发展大背景之中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本身是有时限的,但意义是永恒的。

参考文献

[1]王景慧,阮仪三.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许瑞娟.翟宝辉.论城市发展中的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策略[J].城市规划汇刊,2004(3):49-53.

[3]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张庭伟.城市高速发展中的城市设计问题:关于城市设计原则的讨论[J].城市规划汇刊,2001(3):5

[5]陈天.城市设计的整合性思维[D].天津:天津大学,2007

[6]卢济威.论城市设计整合机制[J].建筑学报,2004(1):25-26.

上一篇:智能计量表下一篇:建筑施工中的模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