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居民

2024-10-01

天津居民(共9篇)

天津居民 篇1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是要解决好农民问题,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当前,天津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实现农村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标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其动力在哪里,途径有哪些,值得研究和探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农村居民增收的主要动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天津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到2010年,天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01元,比1983年的412元,增长27.6倍。过去近30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动力主要源于五大改革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村居民增收提供了制度基础

上世纪80年代初到1983年,天津全面推行和完成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长期被桎梏的农村生产力得到彻底解放,农业生产率得到迅猛提升。199年全市粮食、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产量分别比1983年增长70.2%109.4%、104.9%、66.0%和163.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制度红利,对1984-1990年、1991-2000年和2001-2010年3个阶段的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17.4%、6.5%和4.1%,见表1。

(二)农产品价格改革是农村居民增收的有力推手

1984年开始,我国启动农产品收购价格改革,逐步取消了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对主要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多次上调了定购价格。与1984年相比,1990年全市农产品综合平均价格累计上涨了82.5%,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31.0%。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价格改革继续迈出了新步伐。到90年代末期,绝大多数农产品价格实现了由市场定价,对主要农产品实行了保护价格收购政策。1991-2000年农产品价格提升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17.9%。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农产品价格市场机制形成。2000-2010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仅达到10.3%。

(三)农村工业化是农村居民增收的重大引擎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天津进入工业化起步阶段,农村工业取得突破性发展,从根本上转变了改革开放前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格局,农村非农产业迅速发展,农民增收渠道迅速拓宽。到1990年,非农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81.1%;农民人均从本地企业得到了劳动报酬收入比1983年增长了3倍,人均家庭经营第二、三产业纯收入增长了1.5倍,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长了9倍。1984-1990年,农村工业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46.1%。90年代,天津顺利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乡镇企业异军突起。2000年,全市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1596.3亿元,占当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2.4%;农村居民人均从本地企业得到劳动报酬收入比1990年增长5.1倍,人均家庭经营第二三产业纯收入增长4.1倍。1991-2000年,农村工业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5.9%。新世纪头10年,天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2010年,全市农村工业产值达到1357.7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4.1%,农村居民人均从本地企业得到劳动报酬收入比2000年增长1.3倍,工业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仍达30.1%。

(四)农村城镇化为农村居民增收打造新空间

进入新世纪以来,天津市示范小城镇建设领先全国,数十万农民搬进新市镇,农村居民收入在新的空间里增长、提升、拓展。2010年,城镇化拉动农村居民人均获得土地征用补偿金收入、养老金收入、社会保障金收入、房屋租金收入等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比2000年增长了4.5倍;城镇化带动人均家庭经营服务业收入增长了2.7倍,人均外出从业获得工资性收入增长了7.2倍。2001-2010年,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7%,超过了同期工业化的贡献水平。

(五)支农惠农政策为农村居民增收提供新支持

新世纪以来,天津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政策,使广大农民受益。2010年,市财政共向农民直接发放各种农业补贴4.8亿元。2001-2010年,支农惠农政策体系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4%。

从表1可见,各阶段各项改革动力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合计贡献率均在90%左右。这表明,过去的近30年天津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农村改革开放政策及其红利的持续释放。

对实现天津农村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的测算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收入倍增计划。按照收入倍增的要求,我们对天津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进行了测算。如果不考虑物价因素,要实现名义上的收入倍增目标,2011-2020年农村居民年均收入增长要在7.2%以上;如果要消除物价增长对收入的影响,实现居民实际收入的翻番,我们在2001-2010年天津市消费价格指数年均增长1.9%的基础上,假定2011-2020年的物价年均增长2.3%,通过价格缩减倒推可得2011-2020年天津农村居民年均收入增长需达到9.7%以上。

从表1可以看出,在前三个阶段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产品价格改革红利、农村工业化等改革红利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已经大幅衰减。按照这样的衰减速度测算,2011-202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红利将基本消失,农产品价格改革红利将衰减至4%以下,农村工业化的红利也将衰减至15%左右,城镇化改革红利也将衰减至30%左右。这几项改革红利的合计贡献率将衰减为49%,加上10%左右的自然增长贡献率,2011-2020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仅能维持在2001-2010的年均增速(10.4%)的59%左右,即年均增长6.1%左右。今后如果没有新的改革措施出台,到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能达到21334元,比2010年的11801元增加9533元,比名义收入倍增目标少2268元,比实际收入倍增目标少8450元。要继续保持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必须通过实施新的改革举措创造新的改革红利。

加快改革进程促进天津农村居民增收

在新的形势和挑战面前,实现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就必须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和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向改革要增收动力,向经济结构升级要助力,向社会转型要潜力。

(一)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向耕地流转要收入

2015年,天津市土地流转比例仅为40%,与66.1%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不相适应。调查显示,土地流转率偏低主要原因之一是担心土地承包经营权益受损。因此,要加快制定和完善农村耕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法规和实施办法,确保耕地流转工作有章可循;加紧推动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农村土地的确权登记和发证工作,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高农民的土地流转收益;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建立区县、乡镇、村三级一体的统一管理与服务平台,及时为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提供价格指导、转让信息等服务;加大政策宣传和法律援助力度,建立土地流转的仲裁机构,及时解决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纠纷。

(二)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规模化经营要收入

以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对增强农业经济发展活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经过问卷及走访调查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不足,以及人工成本过高、技术人才缺乏及农产品价格不稳。因此,必须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一是要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财政补贴,简化信贷手续,支持经营主体以相关农产品或宅基地使用权、农住房等资产为抵押进行贷款,加快农民合作金融的试点和推广步伐,健全农业农村保险,丰富保险品种,增加保险额度,扩大覆盖范围;二是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参股投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经营主体建设,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独特优势,引领村民农户发展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集体增收;三是加快人才引进,鼓励愿意投资农业的企业家、具有农业专业知识的大学生等发展现代农业,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向小城镇建设要收入

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有效转移,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也是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前提。调查显示,天津市90%以上的农村外出劳动力选择在本市地域内的城镇和园区从业。可见,提高小城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小城镇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力是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在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应做到:一是准确定位,根据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打造各具特色的小城镇,避免千篇一律,形成“名镇效应”,提升小城镇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坚持把小城镇建设和园区经济的发展、产业发展与结构升级结合起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的服务体系,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就业中介机构的发展,为用工单位和农村劳动力提供方便快捷的市场信息;四是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竞争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就业。

(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同城同待遇,向社会转型要收入

长期以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心是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农村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一是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农村教育投资,加快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进程,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二是努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使农村从业人员能享受城镇从业人员同等的医疗、养老、公积金等社会保障制度;三是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取消农业户口后,应尽快统一城乡低保、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标准,提高保障水平,使更多的低收入农村居民纳入到社会救助体系中来。

(五)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向经济转型升级要收入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如何在稳增长的同时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是当前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提升农村工业实力要做到:一是充分利用区位和比较优势,培育和壮大区县特色产业,构建配套产业链,形成一批龙头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二是大力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制造业质量,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出一批竞争力强、高效率、低耗能的企业;三是充分利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加强政府间协作,破除市场壁垒,通过基于产业链的新布局来实现跨区域的协同发展;四是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促进民营及小微企业发展装大,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新兴产业,提升民营经济活力。

天津居民 篇2

据介绍,具有本市正式户籍、年满16周岁(不包括在校学生)不满60周岁、不符合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居民,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于1月1日年满45周岁不满60周岁的居民,允许在2017年12月31日前一次性缴齐15年的养老保险费。参保居民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自批准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待遇,直至亡故为止。

本市2015年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止,对相关参保缴费政策实行“三年”过渡期,一是过渡期内年满60周岁且未参保缴费的居民,仍可申领老年人生活补助;二是过渡期内年满45周岁不满60周岁且未参保缴费的居民,仍可一次性趸缴15年的养老保险费。以上两项政策将于年1月1日停止执行。

天津居民 篇3

天津市居民消费的现状及趋势

(一) 居民消费增长较快但仍滞后于经济增长

从消费总量看, 2014年, 天津市居民消费支出4258.11亿元, 比1990年的119.32亿元增长了34.7倍, 按可比价计算, 年均增速为10.6%, 实现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而同时期的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 (GDP) 增长了49.6倍, 按可比价计算, 年均增速达13.3%, 快于居民消费支出2.7 个百分点。 可见, 1990年以来, 尽管天津市居民消费支出增长明显, 但依然滞后于经济增长。

从消费水平看, 2014年, 天津市居民消费水平为28492元, 比1990年的1338元增长了21.3倍, 按可比价格计算, 年均增速8.1%。而同时期的人均GDP增长了30.2倍, 按可比价计算, 年均增速10.9%, 快于居民消费水平2.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也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

(二) 城乡居民消费全面增长但差距明显

数据显示, 2014年天津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总量分别是1990年的39.5倍和19.6倍, 按可比价格计算, 城镇居民年均增速为10.9%, 快于农村居民2.2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消费总量都取得了大幅增长。

从人均消费支出看,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明显。2014年, 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比为1.8∶1, 比2000年的2.6∶1明显缩小, 但从绝对差额看, 2014年城乡人均消费支出差额为10551元, 比2000年扩大了6823元, 城乡居民消费仍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

(三) 恩格尔系数明显降低,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与20年前相比, 在2014年天津城乡居民八大类消费中, 占比下降最快的是食品, 分别比1994年降低19.4和22.6 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94年的50%以上分别降至32.7%和33.8%。 根据国际通行标准, 20年来, 天津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由温饱步入相对富裕阶段。

从消费结构看, 20年前, 天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占比最高的三类分别是食品、 衣着和生活用品及服务, 农村居民消费占比最高的三类分别是食品、 衣着和居住, 居民消费以衣、 食、 住、 用这些基本生存需求消费为主。 消费支出中50%以上都是食品支出。 到了2014年, 天津城镇居民居住、 交通通信、 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支出占比迅速提升, 分别达到21.9% 、 13.1% 、 8.3% 和7.1% , 合计占比过半, 为50.4%, 比1994年提高了30.1 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在这几个方面的消费占比也达到50%, 比1994年提高了26.9个百分点。 可见, 随着食品这一基本生存型消费占比的降低, 改善、 发展和享受型消费需求不断释放, 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天津市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消费规模决定了经济增长的边界。而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 提升消费水平。从消费对天津经济增长的贡献看, 2004-2014年,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5.5%, 平均拉动GDP增长5.4个百分点, 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为了从数量关系上求证消费对天津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力, 课题以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代表经济增长的指标, 构建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回归关系:

其中, G为地区生产总值, C为居民消费支出, x0、 x1为回归系数, Ut为随机扰动项。

将1990-2014年天津市GDP与居民消费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85, 证明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相关性很高; 判定系数为0.968, 拟合度较高; 标准差为0.214, 误差较小。 回归方程为:

由回归方程可知, 天津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与居民消费支出呈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 居民消费支出越多, 经济增长将越快。 根据模型估计结果, 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每增加1个单位的居民消费, 能影响天津市GDP增长4.735个单位。 因此, 消费是拉动天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应千方百计破除消费障碍, 寻找开启居民消费的动力之钥。

天津市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分析

天津市消费增长长期滞后于投资增长, 消费率波动不前。 2000年以来, 伴随着投资率从47.7%上升到2014年的76.5%, 消费率持续下降, 从49.6% 下降到2014年的39.8%, 居民最终消费率由35.1%下降到2014年的27.1%。 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收入分配制度欠合理使得居民 “没钱可花”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保障, 如果居民收入没有实质性增长, 消费就不可能明显增加。 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看, 2014年, 天津市居民收入占比仅为40.1% , 政府和企业收入占比59.9%, 比居民收入占比高19.8个百分点, 收入分配长期以来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状况没有改变, 其直接结果就是天津市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长期滞后与经济增长。 特别是2000年以来, 天津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 年均增速达14.5%,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却没有同步增长, 扣除物价年均实际增速仅为9.2%和8.8%, 分别低于经济增速5.3个和5.7个百分点。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财政收入增速长期以经济增速1-2倍的速度增长。 在经济运行中, 政府、 企业是投资生产的主体, 居民是消费的主体。收入分配不合理, 居民收入得不到合理增长必然导致消费率的下降。

从居民内部收入分配看, 2014年天津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86, 比2000年的1.85仅缩小了0.01, 而绝对差额扩大了2.84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继续扩大。 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由2000年的54.8%上升到2014年的80.8%, 高于城镇居民3.7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增长赶不上消费增长是平均消费倾向快速提升的主要因素, 收入已成为继续扩大消费的瓶颈。 按不同收入层级的收入与消费情况分析, 以城镇居民为例, 高收入户年收入增长额是低收入户的2.8倍左右, 差距在扩大, 而最高收入水平户的平均消费倾向为61.9%, 比最低收入户的79.5%低17.6个百分点, 低收入户的消费率已经偏高, 消费潜力基本用尽, 而高收入户虽然收入高、 增长快但更容易转化为储蓄和投资, 也不利于促进消费。

(二) 社会保障体系待完善使得居民 “有钱不敢花”

近年来, 尽管在市政府的大力投入和支持下, 天津市养老、 医疗等社会保障的覆盖率有较大提升, 但与居民的需求相比, 仍存在差距。 这使得居民支出负担加重, 预期消费增加储蓄意愿增强, 挤占了居民对一般消费品的消费。

从医疗看, 2014年, 天津市人均卫生费用支出是2000年的6.4倍, 其中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是2000年的4.8倍而同期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长了2.9倍, 医疗费用支出明显快过居民收入增长。

从住房看, 在房价上涨的带动下天津市城镇居民居住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快速提升, 由2002年的13%提高到2014年的21.9%, 超过了教育文化娱乐消费, 成为仅次于食品的第二大消费支出。 2014年天津市房价收入比达到9.6, 高于国际标准4-6的合理区间范围, 居民的住房支出负担较重。

从教育看, 尽管义务教育免除学费, 但是名目繁多的课外辅导班、 提高班、 兴趣班均收费不菲, 大多数收费在一小时50-200元不等, 有的精品班或一对一培训收费更高, 而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尽管花费高, 仍尽可能让孩子多参加。

由于住房、 教育、 医疗等方面的预期消费不断增加, 老百姓不得不挤占当期消费, 增加储蓄。 2000年以来, 天津市居民储蓄存款以年均14.6%的速度快速增长, 2008 年增速还高达29.1% , 远超同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到2014年底,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916.90亿元, 占GDP比重达50.3%。

(三) 供给不能有效满足需求使得居民 “有钱难以花”

供需矛盾是指供给能力与社会需求的不平衡。 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初期所说的供需矛盾, 多是指社会生产力低下导致的供给能力不足, 不能满足百姓对物质和精神产品的需求; 而现阶段, 在生产力迅速提升、 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 我国的供需矛盾呈现出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并存的局面。一方面是国内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库存积压, 价格下行; 另一方面是内需外流日趋加快, 海外商品热度持续升温。 海淘、 海外代购这类新兴购物方式日益壮大, 购物需求也从原来较为集中的国外奶粉、 名牌包逐步扩大到普通食品和日用品。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除去价格因素, 更多的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人们对商品的质量、 品质、 品牌的消费需求日益提升, 与我国当前产品检验标准较低、 质量不够高、 假冒伪劣时有发生、 国际大品牌匮乏的生产结构和供给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

2014年, 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超过1亿次, 海外旅游消费超过1万亿元, 同比增长近30%, 连续3年居世界第一。从天津市情况看, 2015年上半年, 百盛百货、 远东百货、 津乐汇百货、 海玛特等多家大型零售企业和大型超市相继停业、 关闭;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天津国展中心开业的进口商品直营店销售火爆, 节假日购物结账有时甚至需要排队一小时以上。

扩大居民消费的相关对策建议

(一)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促进居民增收和缩小收入差距

扩大居民消费最基础和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增加居民收入。 为此, 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首先, 加大初次分配向居民倾斜的力度,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建立和完善工资提高的集体协商机制、 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工资支付的保障机制, 监督和规范企业的分配行为, 严查部分企业以延长劳动时间、 提高劳动定额等手段变相违反最低工资标准的行为, 将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作为强制性要求在企业推行, 使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挂钩, 随企业效益同步增长, 改善一线职工工资低、 增长慢的现状。 其次, 加大二次分配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的力度, 缩小收入差距。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增加对中低收入阶层的转移支付。 加快税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个人所得税, 加大对高收入者的所得税征收, 有计划的开征遗产税、 大额财产税等税种, 充分发挥税收对缩小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 打破行业壁垒, 破除垄断, 健全市场经济体制, 为企业和劳动者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二)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保障水平的提升能消除人民的后顾之忧, 从而增强消费信心, 开启消费闸门, 实现高储蓄向高消费的转化。 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继续深化住房、教育、 医疗等关键领域体制改革。 增加公共财政支出, 强化政府在教育、医疗投入中的主体地位。 加强房地产价格监测和调控, 保持房价合理增长。二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除了进一步提高养老、 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的覆盖率, 还应建立 “多层次、 多渠道”的社会保障体系, 对高龄老人、 婴幼儿、 残疾人、 重大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开设有针对性的保障和救助, 减轻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压力。 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 扩大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房建设投入, 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缓解 “夹心层” 群体的住房压力。 三是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进程, 规范市场秩序, 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对基本社会保障的补充作用。

(三)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改善供给结构, 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供给不仅可以满足需求, 还能创造需求。 扩大居民消费, 不仅要在消费端创造条件, 更应该在供给端生产出满足居民需要的产品, 用供给去引导消费。 这就要求产业结构要与消费结构同步升级, 行业标准要与消费需求同步提高, 形成一个质优价美、 货真价实、 层次丰富、 服务完善的消费环境。 为此, 政府应强化市场管理, 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严厉打击生产、 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虚假广告、 虚假打折等误导消费者的违法行为, 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及时根据社会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修订和完善行业标准, 规范产品质量, 并加强监管, 满足人民对商品品质的需求;加大政策性补贴力度, 对生产新兴、先进、 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市场需求产品的企业给予财税优惠和定向补贴, 对消费者也给予一定的购买补贴, 以鼓励产业结构升级, 引导消费热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扶持自主品牌建设, 把 “ 中国制造” 变成 “ 中国品牌”; 利用天津市自贸区和天津港的双重优势, 大力发展海外商品的直营销售模式, 把消费需求更多的留在本土, 促进天津市商贸发展和经济提速。

摘要: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城乡居民消费现状的分析, 结合经济发展数据, 尝试探索居民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深入剖析天津市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 在此基础上提出扩大居民消费, 提升消费水平的相关对策建议。

天津居民 篇4

【发布文号】津政发[1997]92号 【发布日期】1997-12-16 【生效日期】1998-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

发布天津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的通知

(津政发[1997]92号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六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天津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予以发布,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职位本市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对生活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本市城乡居民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条 第三条 最低生活保障应当遵循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最低生活保障与法定赡养、扶养、抚养相结合,以及促进保障对象自立的原则。

第四条 第四条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城乡有别、地区有别的原则,由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进行调查研究拟定。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区、县人民政府制定。

第五条 第五条 市民政局主管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区、县民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日常工作;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在区、县民政部门指导下,负责本辖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六条 第六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要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根据自己的业务管理范围对保障对象实施减、免费用等照顾。

第二章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第七条 第七条 职工所在单位负责发放职工的工资或我市规定的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所在单位负责发放离退休金(养老金)或我市规定的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发放我市规定的失业职工失业救济金;社会保险公司负责发放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金。

各级人民政府在前款规定有关单位保障的基础上,对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实施生活保障。

第八条 第八条 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的非农业居民家庭,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所拥有的财产价格在规定限额以下的,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

(一)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的;

(二)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虽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但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扶养、抚养能力的;

(三)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四)在职在岗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离退休人员领取离退休金(养老保险金)或退休人员领取基本生活费后,其家庭月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五)居民家庭成员中属法定劳动年龄有劳动能力者,除在校学生外,均按其劳动实际收入或我市确定的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其收入后,其家庭月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六)原民政部门管理的特殊救济对象。

第九条 第九条 失业、待业和下岗人员对经劳动部门介绍和推荐的职业,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的,不能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

第十条 第十条 居民家庭收入,由下列部分构成:

(一)各类工资、奖金、补贴和其他劳动收入;

(二)继承、接受赠与、利息、红利、特许权收入;

(三)养老金、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失业救济金、保险金;

(四)其他合法收入。

根据国家规定享受特殊待遇的优抚对象等人员,其抚恤金等不计入家庭收入。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居民家庭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需要获得人民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可以书面形式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并据实填报家庭收入及有关情况,同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要据实为申请人出具证明。

第三章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具有本市农业常住户口的农民家庭,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一)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的;

(二)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虽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但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扶养、抚养能力的;

(三)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四)原民政部门管理的特殊救济对象。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农民家庭纯收入,由下列部分构成:

(一)各类种植业收入;

(二)各类养殖业收入;

(三)各种劳务收入;

(四)养老金、退休费;

(五)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

(六)其他合法收入。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特殊待遇的优抚对象等人员,其抚恤金等不计入家庭收入。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本着鼓励保障对象勤奋劳动、自立、自强的原则,对家庭中属法定劳动年龄且有劳动能力者(在校学生除外),而不积极从事劳动的,要按当地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计入其家庭收入。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由户主向村委会提出申请;村委会在限期内评议、调查,核实后上报乡、镇人民政府。

第四章 保障金审批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收到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书后,应在限期内,及时派人或委托申请人户籍所在地居委会、村委会对申请人家庭人均收入及有关情况进行核查,提出意见上报区、县民政局。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区、县民政局在限期内审查批准,不予批准者亦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数额由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申请人家庭月人均收入(农村为年人均纯收入)差额计算确定。

原民政部门管理的特殊救济对象保障标准从优。

最低生活保障金自作出批准决定之日的当月起计发。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经批准发给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由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根据保障对象家庭的需要发给现金或实物。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保障对象家庭收入、家庭成员发生变化的,应主动向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报告。

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要经常对保障对象家庭收入、人员增减和生活水平进行审核,及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金额或停止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保障对象应接受审核,如实反映情况。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保障对象迁移变更户籍,区、县民政局和街道办事处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及时办理最低生活保障金关系转移手续。

第五章 资金保障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城镇新增加的保障对象经费和原救济对象提高部分的经费,由市财政和区、县财政按各50%的比例承担;原救济对象的原救济经费仍由原财政渠道解决。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由区、县财政和乡、镇财政及乡、镇、村集体经济共同分担,分担比例由区、县人民政府确定。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向同级民政部门提供此项工作必要的工作经费。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列入财政年度预决算,加强资金管理。各级民政部门对政府财政拨付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科目,专帐管理,专款专用。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各级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建立的救助基金、扶贫基金等均由各级民政部门管理和使用。

民政部门要对民间社会慈善组织从事的社会救助活动加强指导。

第六章 职责与监督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对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监督;人民群众对从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部门、人员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施监督。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从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部门和人员要恪尽职守,坚持公开、平等、民主的原则,做到保障对象、保障资金和保障标准三公开。如有下列行为之一并造成不良后果的,由其所在部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擅自提高或降低保障对象最低生活保障金数额的;

(二)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扣压、拖欠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款、物的;

(三)玩忽职守,影响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正常开展的。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对采用虚报数字、隐瞒实情、伪造证明材料等手段骗取、冒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款、物的,以及在接受最低生活保障金期间家庭成员就业、收入等情况发生变化而不按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继续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款、物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追回其不应得的部分,并进行批评教育。

对出具伪证单位追究单位领导者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进行通报批评。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调整,应依据城乡人民年人均收入水平、年人均生活消费水平、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并视政府财力,由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综合研究拟定,经人民政府批准后,于当年7月1日公布。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并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天津居民 篇5

通过近几年相关机构组织的海洋调查,反映出我国国民海洋意识处于比较淡薄的状态[5-9]。 针对于此,本项目采用随机调查问卷的形式,再次调查和了解现阶段国民海洋意识状况,重点是关于国民对于海洋的关注程度以及对海洋知识的了解程度,以期同其他调查比较研究,进一步判断国民海洋意识现状,分析和探讨我国国民海洋意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海洋意识调查的方法与设计

1.1调查目的和方法

在天津地区采取街头随机发放并填写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居民进行海洋问题关注程度、海洋基本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主要目的是调查和了解现阶段我国国民对海洋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以及对海洋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探讨我国国民海洋意识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1.2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是否从事涉海行业;第二部分是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及多项选择,共计20题,题目设置范围包括对海洋问题的关注度以及海洋权益、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技、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第三部分是主观问答,请受访者对海洋强国建设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或对海洋事业发展有何期待简要表述自己的观点。

1.3发放与回收情况

此次调查活动于2014年 “世界海洋日”期间,在天津市滨江道、和平路、小白楼等繁华商业区进行,其目的是考虑该地区人流量大,随机调查的样本丰富。调查问卷共计发放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4份,有效率90.8%。部分问卷由于受访者无法完成作答或没有填写基本信息而失效。

2调查统计结果

2.1受访者基本信息统计结果

此次问卷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为216人,占全部样本的47.6%,女性为238人,占52.4%。 受访者年龄40岁以下者居多,占全部样本的66.1%,60岁以上最少,占全部样本的6.7%。 而受教育程度一项中,初中及以下、高中、专科、 本科、研究生及以上的人数占样本比例依次为: 15.9%、28.4%、8.6%、27.8%、和19.3%。可以看出,受访者的年龄呈现年轻化,而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调查活动中,这部分人群对调查活动给予了较高的热情和支持,而40岁以上者普遍对调查活动缺乏信任,不愿配合。此外,还对受访者是否从事涉海行业等情况进行了统计,从事海洋产业的有2人,海洋科技类的有2人,与海洋有关联的7人,合计占全部样本的2.4%,同时,这些涉海就业人员均为学历程度较高者,可见涉海职业具有高学历特征。

2.2海洋问题关注度

对于大部分受访者来说,对于海洋资讯的关注程度普遍以“偶尔关注”为主,占全部受访者的75.7%,表示经常关注海洋方面资讯的占11.5%,不关注的为11.9%,说不清楚的为0.9%。在关注海洋资讯的程度方面,统计结果与性别或受教育程度的相关性不大。其中,高中组、初中组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关注海洋资讯的比例高于其他几组,其原因可能在于这些受访者以学生群体为主,更为关心海洋问题。

关于关注海洋资讯的内容,有63.7%的受访者关注海洋权益问题,其次是海洋环境保护问题,占52.6%,关注海洋环境保护问题的占34.6%,而关注海洋科技问题的最少,仅有18.5%的受访者选择该项。同时,对于海洋科技问题关注的比例与受教育程度呈现正相关性。 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男性最关注海洋权益问题,而女性最关注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关于海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其密切程度一般,约占全部受访者的51.1%,认为两者关系非常密切的占29.9%,认为没有关系的占16.1%,说不清楚的为2.9%。 在该项调查中,男性比女性受访者更加倾向于认为海洋与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时,受教育程度与选择“非常密切”的比例呈现正相关性,即学历越高,越觉得海洋与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2.3海洋基础知识了解程度

相比于对海洋的关注度,民众对海洋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则较为欠缺。在全部受访者中,清楚知道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仅占15%;清楚知道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范围的,仅占31.7%;清楚知道哪些海域存在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的,仅为2.6%,正确答案应该是包括了黄海、东海以及南海,但绝大多数受访者仅选择了南海或东海,少有知道黄海也涉及海洋权益争端问题。在上述这些问题中,知道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人群与受教育程度呈现了一定的正相关性,而其他几个问题的正确率则与性别、受教育程度没有明显相关性。

在全部海洋基本知识题目中,涉及的范围包括海洋地理、海洋权益、海洋科技、海洋资源、海洋灾害和海洋环境等方面。整体来看,民众具备了一定的海洋知识,但了解程度不高,平均正确率约为36.8%,且对海洋知识的了解程度与受教育程度呈现了一定的相关性,但差异不明显。此外,受访者对于海洋灾害、海洋污染的了解程度较为乐观,而对于海洋科技、海洋经济等方面了解不足。

3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3.1公众对调查活动的参与意愿

调查问卷的发放以完全随机的方式进行,尽管样本数量有限,但理论上受访者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职业等基本信息基本符合或呈现出社会整体比例的趋势。但依据受访者基本信息的统计结果来看,受访者呈现出了年轻化、教育程度较高的趋势,与社会整体比例存在一定误差。就现场调查的直观感受而言,有相当数量的公众缺乏参与该项公益性调查活动的意愿,这种现象本身就反映了国民海洋意识较为欠缺的状态。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种推论,包括以往的一些海洋意识调查活动,所取得的调查结果应优于社会实际情况。

3.2公众对海洋问题的关注度和关注重点

此前,由 《海洋世界》杂志社等机构组织的 “2011国民海洋意识调查”报告中,中南和西南地区的受访者表示关注海洋的比例分别为92.0% 和90.6%,高于内陆地区[6]。本次调查情况受访者表示“经常”或“偶尔”关注海洋问题的比例合计占87.2%,有81%的受访者觉得海洋与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或比较密切,而受访者最关注的领域是海洋权益问题,对海洋科技相关问题的关注度最低。在主观问题部分,绝大多数受访者对于海洋强国建设和海洋事业建设的建议都集中在保卫主权,维护海洋权益,加强海军和海上执法力量建设方面。与此同时,有67.6%的受访者认为日常能够接触到的海洋类资讯、新闻等较少。

上述结果表明,天津作为沿海城市,公众对海洋的关注度和认同度较高,特别是受近年来持续升温的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的影响,公众对于海洋权益问题的关注程度很高,且认识逐渐深刻,但关注的问题较为单一,缺乏对海洋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3.3公众对海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比于对海洋的关注度,公众对海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则不尽如人意。和以往的一些调查相比较,此次调查结果反映出了一些问题。1公众对于海洋基本知识掌握程度较低的现状没有太多变化。2以往的调查结果认为学历、年龄与海洋知识掌握水平呈正相关性[6-7]。但在本次调查中没有发现这种显著趋势,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并没有比相对低学历的人群海洋知识更丰富,尤其是大专水平的受访者,其对海洋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各组中最差,甚至不如初中组和高中高职组。3受访者对于海洋知识的了解与新闻宣传存在紧密联系。

海洋意识与海洋知识、海洋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很难想象一个缺乏相应知识的人能够具备很强的意识。但从另一个方面考虑,造成民众海洋知识欠缺的原因又十分复杂。首先是现行的教育体系中,缺乏相应的海洋知识学习环节;其次是公众宣传的局限性;各类涉海新闻资讯中,往往倾向于关注政治、国际关系,而较少有知识性的介绍,造成了民众对相关问题了解的片面性;最后是尽管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海洋与生活的关系密切,但在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民众与海洋发生直接联系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公众对于海洋知识的渴求度不高。

3.4小结

综合上述的分析,可以对本次调查活动的结果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公众对于海洋的关注度、认可度很高,尤其是对涉及海洋权益问题非常关心,与以往的调查结果相比较,有增强的趋势。这与近年来海洋类新闻资讯增多,涉海问题频频进入公众视野密不可分。

(2)公众对于海洋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对海洋缺乏理性认知,对一些基本概念不甚清楚。

(3)按照受教育程度、性别、年龄等进行分组比对,普遍来说没有明显差异性,个别问题与受教育程度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尤其是高学历人群对于海洋问题的了解程度也处于较低水平, 结果令人担忧。

总而言之,公众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海洋意识,能够自觉关注海洋发展,这与过去相关调查研究认为的“国民海洋意识十分淡薄”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公众所掌握的海洋知识仍然处于贫乏状态,和以往的调查结果相比没有明显改善。

4提高国民海洋意识的措施建议

4.1政府部门重视海洋意识,加强理论研究与创新

政府部门需要首先重视海洋意识形态建设, 主导开展提高国民海洋意识的工作,制定较为完善可行的国民海洋意识发展规划,加强对海洋意识的理论研究,创新海洋意识培育工作,以提高国民海洋意识,形成健康的、全面的、进步的海洋价值观为目的,实现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

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应意识到培养国民海洋意识是关系到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果海洋意识存在缺失,迟早会成为国家海洋强国建设中难以突破的“瓶颈”。因此,政府应充分重视提高海洋意识的必要性,把提高海洋意识纳入到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中,加大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保障国民海洋意识的建设工作顺利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海洋意识的理论研究,从社会意识形态的高度上充分认识和剖析当代中国海洋意识的深刻内涵,结合国情、民情,创新海洋意识宣传、普及、培育工作,让国民了解海洋, 认识海洋,热爱海洋。

4.2开设面向在校学生的海洋意识培养课程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学校教育对于培养海洋意识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科学健康的海洋意识必须从学校抓起。世界上许多海洋强国都把海洋意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日本的小学教材写道:“我们没有土地和资源,只有阳光、空气和海洋”[14]。韩国则向幼儿园提供海洋类玩具,小学、中学逐步增加海洋内容,到大学开设海洋专业,海洋意识教育逐步深入,形成了系统的海洋观培养体系[15]。在美国,包含了若干海洋知识的地理课程,与英语、 数学、科学、历史一起,是美国基础教育的5门核心课程[16]。

相比而言,我国在海洋教育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

(1)我国海洋教育没有形成体系。虽然一些地区、学校已经意识到海洋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尝试性地开设了一些课程,但比例仍很低,且目前为止尚未有一套权威的海洋教材问世,难以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海洋科普人才短缺。现有的海洋人才大多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能够为在校学生普及海洋知识的人才相对不足。大中小学可以尝试与涉海机构合作开展海洋知识课程和讲座,激发学生热爱和保卫“蓝色国土”的思想感情。

(3)应试教育造成的“素质”缺失。由于受到小升初、中高考的影响,许多学校、家长、学生只注重考试课程,其他“副科”一概忽视。但是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应试教育必然要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转变。海洋意识恰恰是体现人的基本文化素质的标志。“有知识没文化”的人,很难适应今天社会的快速发展。总而言之,学校的教育要做到让学生掌握海洋基本知识,具备海洋意识, 自觉地爱护海洋。

4.3开展面向公众的海洋意识宣传教育活动

2011年,大型纪录片《走向海洋》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同样也在近几年中,“蛟龙”号深潜器、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以及“大洋一号”科考船等众多海洋热词走进大众的视野,中国人对海洋的关注度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海洋主管部门及宣传部门应抓住这一良好契机,常态化、持续化、 普及化地开展海洋意识宣传与教育工作,努力形成全民关注海洋、了解海洋、热爱海洋的舆论阵地。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宣传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需要特别注重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海洋知识的普及。在开展面向公众的海洋意识宣教活动中,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对重要概念进行深入普及。所谓重要概念,是指海洋知识中较为基本的、常识的概念,例如我国的管辖海域面积是300万km2,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的范围等。

(2)确保宣教材料的准确性。当前出现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的一些海洋知识普遍存在概念不清、定义不准,甚至是解释错误的情况。 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将“管辖海域面积”与 “领海”的概念混淆,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概念进行错误解释或引申等等,这些都会对公众的认知造成负面影响。

(3)加大力度对海洋科技进步、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灾害预防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宣传普及。 培养国民具有全面的、科学的海洋意识,并从生活点滴中遵从自然规律,维系海洋健康发展。

5研究不足与展望

从统计结果上看,本次调查研究活动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较为深入地了解了国民海洋意识的现状,发现了意识薄弱的环节,并探讨了现象的原因,为今后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公众海洋意识宣传工作提供了的参考依据。但是,这项工作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在今后的调查活动中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1)本次调查活动的区域单一。由于种种原因,本次调查仅限于天津市市区范围,样本覆盖不广泛,今后的调查活动应尽量扩大调查区域, 还应增加沿海和内陆地区、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南北方的对照比较研究。

(2)调查问卷的设计有提高的空间和可能。 今后可进一步完善题目设置,规避生疏专业术语,问题应更加简洁明晰,便于受访者快速阅读。

天津居民 篇6

1 调查方法

采用病原学的方法进行检查。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透明胶纸肛拭法、饱和硝酸钠浮聚虫卵法是病原学检查的基本方法。

1.1 Kato-Katz法其通过从粪便中对不同肠道蠕虫卵进行镜检,以确定人体感染的蠕虫类型。

1.2 透明胶纸肛拭法主要针对的检查对象是学龄前儿童。

1.3 饱和硝酸钠浮聚虫卵法分别采集厕所、菜园、庭院中土壤检测土壤中土源性线虫。

2 调查结果

1 618例粪便Kato-Katz法镜检共发现蛔虫卵感染9例,平均感染率为0.56%,透明胶纸肛拭法共检测样品94例,阳性2例,平均感染率为2.13%。饱和硝酸钠浮聚虫卵法检测土壤样品40份,检测出蛔虫卵1例,平均感染率为2.50%。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1 618例粪便常规检查共发现蛔虫卵感染9例,平均感染率为0.56%,低于全国人群蛔虫平均感染率12.72%[2]。分析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区近年来经济建设的发展,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普遍得到改善。再加上我区对疾病预防工作的重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做好肠道寄生虫病相关知识的普及,有效的提高了我区居民的防病意识有关。另一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区农村居民家庭自来水的普及,有效的阻断了居民通过饮用深井水和河水感染肠道寄生虫的几率。这些都是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肠道寄生虫的感染人体的机会有很多,但以经口感染为主。感染后,寄生虫在体内产生免疫逃避机制[3],而人体对寄生虫无特异性的免疫能力,接触后感染几率很大,普通的消毒剂或驱虫药也无法消灭,即便驱除后也容易再次感染,因此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至关重要。

土壤中检测出蛔虫卵1份,平均感染率为2.50%。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这与现在部分农村家庭还使用过去的土厕、旱厕,厕所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再加上习惯使用未经发酵处理的农家肥加水稀释后用漫灌方式浇菜[4],这些造成了厕所及菜园周边土壤虫卵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另一方面,农村牛、羊等牲畜的随意放养,牲畜随意在土壤上排泄,排泄物也会对周围土壤的造成污染。不能有效的切断土源性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蛲虫病是儿童常见的寄生虫病,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机构的儿童感染率常较高[5]。我区学龄前儿童蛲虫平均感染率在2.13%。低于我国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的9.82%[6]。这与卫生部门定期对乡镇和私立幼儿园进行检查和指导有一定的关系,随着我区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农村也改变了过去学龄前儿童由家长在家看顾的习惯,大多数农村儿童也开始上幼儿园,接受集体生活和教育,使儿童远离了不良的玩耍习惯,其次幼儿园定期对儿童玩具、用具及衣被清洗消毒,也能有效切断蛲虫的传播途径。因此,教育培养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吸吮手指、玩具、勤剪指甲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至关重要,可以有效的控制和减少感染几率。

4 防治措施

首先,应该针对不同的职业人群、文化程度,通过不同的宣传途径,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居民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改进不良劳动生产方式,改善不良饮食卫生习惯,饭前便后不洗手是发生感染比较高的因素之一,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的减少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生。其次,要对社会群体加大宣传,尤其是对种菜户、养殖户、贩卖蔬菜和肉的商贩进行沟通和宣传教育,尽可能减少和控制对菜和肉的污染,不生食或减少生食无卫生保障的淡水鱼、虾产品,这是消灭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定期进行肠道寄生虫的普查,加强监测力度,建立快速简单的检测方法,及时发现肠道寄生虫感染者,也是寄生虫防控的重点和要点。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区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肠道寄生虫病已不再是威胁我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我区仍旧存在感染寄生虫病的风险,特别是对农村菜园土,厕土的采集,阳性率仍较高。今后我区在创建卫生城镇工作之外,还要加强对健康人群的卫生宣传教育,改变农村居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于农村牲畜的放养,尽量采取圈养的方式,减少牲畜排泄物对土壤的污染。继续推动农村改水改厕,净化水源环境,疏通沟渠,集中垃圾统一处理,提高农村安全饮用水和无害化厕所覆盖率[7],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促进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

[1]景彩霞,薛亚娟,马莉.某医学院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2):327.

[2]孙凤华,沈明学,徐祥珍,等.全国人群蛔虫感染现状调查[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3(12):936-939.

[3]苗晓红,张民香.1999~2000年绥芬河市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调查分析[J].医学动物防治,2007,17(5):231-233.

[4]王志越,赵香菊,张博文,等.门头沟区农村人口土源性线虫现状调查[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11):1136-1137.

[5]王斌,俞谊江,顾敏霞,等.宁海县2009-2013年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6):930-931.

[6]栗绍刚,吴赵永,冯曼玲.北京地区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调查[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4,17(5):294.

天津居民 篇7

兴海园居民小区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闸北路东侧, 占地面积5.2万m2, 绿地率35%, 人口约3 000人, 人均绿地面积6.1m2。该小区建筑面积1.44万m2, 建筑为框架结构, 采用了蓝色坡顶形式, 建筑粉刷蓝白相间外檐涂料, 色彩明快, 体现出了滨海城市的特色。该小区建筑为东南朝向, 建筑布局规整, 东南低西北高, 且楼间距不小于20m, 高低错落富有层次感, 极有利于室内的采光。

小区内的相关服务设施齐全。为便于残疾人出行, 设有盲道和无障碍通道;为满足居民游憩、锻炼的需求, 在每个楼间绿地中开辟有大量的活动场地, 并在适当位置布置有活动器械和亭、廊、花架等休息设施, 以此来满足不同居民活动和休息的需要;考虑小区内私家车拥有量较大, 因此设有大量的停车场, 停车场总面积为3 580m2;另外还布置有路灯、垃圾箱、宣传栏、公共电话亭等服务设施, 从根本上体现了“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的宗旨。

2 兴海园居民小区绿化分析

2.1 兴海园居民小区内的绿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1) 绿化所用的植物材料具有多种功能, 能改善居住区小气候, 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防止西晒、降低风速;还能保护环境卫生, 降低噪音、减少灰尘、净化空气。

(2) 植物及其绿化空间能为居民, 特别是为老人、儿童创造良好的游憩社交环境, 组织空间、美化环境, 丰富居住区内容。在地震、战争等灾难时期还能起到疏散人口和吸附放射性物质等作用。

2.2 兴海园居民小区内的绿化布局合理

(1) 它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 为居民生活、休息、相互来往提供了一个特定的园林空间。

(2) 绿化布局起到了应有的生态功能。绿地犹如天然的过滤器, 可以滞尘和净化空气;高大乔木具有遮荫降温功能, 太阳光辐射到树冠时, 20%~25%的热量反射回天空, 35%被树冠吸收, 加上树木的蒸腾作用所消耗的热量, 在烈日炎炎的夏天, 能使小区内的整体温度降低3~5℃, 从而使小区内的居民在炎热的夏天避免酷暑, 神清气爽, 心情倍感舒畅。园林植物增加空气湿度, 吸收SO2等有害气体, 并能杀灭细菌, 制造O2, 使整个居住小区成为一个天然的氧吧。小区外围的园林植物还起到隔音和降低噪音的作用, 为居民提供一个安静的生活、休息空间。

(3) 居住区绿地的布局、配置、节奏以及色彩的变化与该小区的空间尺度相协调, 符合美学要求。

2.3 兴海园居民小区绿化植物设计

小区内的园林植物在栽植上, 考虑到了季相的变化。栽植形式上富于变化, 有规则式、自然式以及混合式等多种种植形式, 栽植整洁大方, 使游览于其中的居民心情舒畅。该小区在园林植物搭配上, 既有常绿乔木、色叶乔木, 亦有观花及观果灌木, 尤其增加了形似飘带的绿篱, 给人以连续的视觉享受;更具本小区特色的是, 在特殊的养护管理技术上, 草坪基本上达到了四季常青;再结合布置应季花卉, 如矮牵牛、一串红、彩叶草、三色堇、四季海棠等, 做到了常年有花, 使小区内植物景观层次丰富, 色彩绚丽, 给居民以美的享受。居民区外围和居民区内的道路两侧种植大乔木, 增加绿化覆盖面积, 形成小区绿化的基本骨架, 烘托出小区的整体绿化效果。楼间控制了大乔木的使用, 采用开朗、舒展的草坪, 形成视觉上的开阔感, 在不同的楼间用不同的观花树种做孤植点缀, 不同花期的低矮灌木配以相应的宿根花卉, 丰富了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和谐、美观, 且易于居民识别楼栋;同时控制园林小品的设置, 达到比例、尺度、数量适宜;选用红叶小檗、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等植物品种沿散水种植, 自然的基础种植“软化”了建筑与绿地的关系, 过度自然, 使建筑和绿化浑然一体。

3 兴海园居民小区绿化符合绿地设计原则

(1) 居民小区的各项绿地布局统一, 组织合理, 能使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方便地使用。考虑到本小区规模较大, 且离城市公园较远, 因此在小区内设置了大面积的公共绿地, 开辟活动场地, 布置适量的文化娱乐及体育运动设施。

(2) 绿地内的园林设施布置符合功能要求, 布局紧凑, 在不同年龄群体、不同活动场地利用绿化植物进行了分隔, 以免相互干扰、相互影响。

(3) 对小区内的自然地形和现状条件进行了合理的利用, 因地制宜地布置绿化, 从而节约了用地和节省了大量的建设资金。

(4) 绿化的合理布局美化了居住环境, 既考虑到了绿地的景观, 注意到了绿地内外之间的借景, 又考虑到了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和不同气候条件等不同情况下的景观变化。

(5) 在植物配置上, 发挥了植物材料在卫生防护等方面的作用, 改善居住环境与小气候, 树种的选择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且大量的应用乡土树种, 适地适树, 从而减少成本, 降低工程造价, 并且在今后的绿化养护管理上, 植物自身的抗性强, 成活率高, 为养护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4 结语

兴海园居民小区从居民居住角度来看, 能够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 使居民生活得更加安逸、舒适;从城市绿化建设角度来看, 该小区以其独到的绿化布局为新区的绿化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 该小区能客观实际地反映出当今社会的发展水平, 成为时代进步的缩影。

摘要:指出了一个居民小区的绿化应能够满足居民的居住功能, 还应具备服务功能、布局合理、绿化城市、环境优美, 体现出“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的宗旨, 从绿化布局、植物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兴海园居民小区的绿化状况。

关键词:居民小区绿化,服务设施,绿化功能,布局合理,植物配置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

[2]唐学山, 李雄, 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

天津居民 篇8

社区参与就是指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各种活动的运作或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监督的行为和过程。在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 社区参与泛指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社区公共活动, 影响社区权力运作, 分享社区建设成果的行为和过程。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2011年天津市在成功探索以宅基地换房办法建设示范小城镇和全面实施示范工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民居住社区“三区”统筹联动发展的基础上, 提出了启动“农改非、村改居、村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 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三改一化”试点工作。其中村改居进程较快, 截止2011年底, 有25个试点镇村基本建成, 40万农民喜迁小城镇居住, 出现了大量的“村改社区”。以三个先期试点街镇的“村改社区”为调查对象, 分析居民的社区参与行为和过程, 是很有必要的。

1 天津“村改社区”现状分析

“村改社区”的居住形式为规划的住宅小区, 外观与城市社区相同, 但村民从平房住进了楼房, 由分散变为集中, 居民组成保留了农村社区的地缘性和血缘性, 管理方式由原来的村委会转变为居委会, 并引入新型物业管理公司, 要缴纳物业费。这样一系列的变化需要村民适应, 也需要居民的直接参与、维护和治理, 以培育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现代社区意识, 有效地整合与发挥社区自身的各种资源。

天津市东丽区华明镇的管理机制是成立管理委员会, 对华明镇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管委会下设社区办对社区事务进行全面管理, 居民迁居到华明镇居住新社区, 成立了七个居委会管理二十几个住宅小区, 居委会成员由熟悉村情民风的村委会成员、村里的精英人士、新聘大学生组成。一个住宅小区居民以一个自然村村民为主, 其它村村民为辅的组成方式。招标引入四个物业管理公司提供服务, 社区办、居委会、社区居民对物业管理事务进行综合考评。成立社区书法队、表演队等二十多个文化组织, 进行明星楼门建设与评比活动, 丰富居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天津市北辰区下朱庄街全面建成街道办事处、居委会, 居住形式是将十三个自然村合并建设成三个社区, 村民之间并未划分明显的区域, 打破了原有村界, 扩大了居民邻里交往范畴。居委会成员吸收原村委会成员, 请专家创作街歌, 举办街道春节联欢晚会, 组建秧歌队、模特队等文化组织, 提高居民的社区参与兴趣。

2“村改社区”居民参与评价指标的构建

当前的“村改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形式多种多样, 参与效果颇佳, 原有的不讲卫生、不缴纳物业费等不文明现象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居民的社区认同优越感在增强。但也表现出一部分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比较薄弱, 参与者大多是社区的积极分子, 居民参与的内容不够深入、广泛等问题。

为提高居民的参与程度, 本着客观、全面的设计原则, 结合“村改社区”居民的特点, 征求社区办、居委会等管理部门意见, 本文设计了社区居民参与认同、社区参与行动、社区身份认同三个方面的居民参与调查问卷, 具体分解为有代表性的六个问题 (评价指标) 。问卷中的测量尺度采用“非常不赞同”、“不赞同”、“较赞同”、“赞同”、“非常赞同”五个选项, 对收集的调查问卷采用SPSS18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3 模糊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

3.1 调查对象的分布描述

调查问卷的实施时间是2012年, 实施地点为天津市三个“村改社区”试点, 共分发780份调查问卷, 回收问卷730份, 其中有效问卷704份, 有效率96%, 说明广大居民对参与该问卷调查是很积极和关注的。

参与调研的居民男女比例正当, 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占75%, 政治面貌中群众占68%, 说明此次调查问卷选取的调查对象分布较全面,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3.2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广泛征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社区办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 认为社区居民参与认同、社区参与行动、社区身份认同三个维度的权重B={0.20, 0.60, 0.20}, 即认为居民社区的参与度关键在行动上。对问卷进行分析, 求得各选项的频次分布百分比数据, 详见表1。

3.3 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3.3.1 建立评语集

按照五级评分法, 建立评语集为 (非常不赞同、不赞同、较赞同、赞同、非常赞同) , 对调查结果进行频数分析, 确定评语集。为了便于对居民社区参与度进行比较, 可以进一步将定性的评价集量化处理, 将评语集分别赋值于百分制量化等级, 组成量化评价集V={20, 40, 60, 80, 100}。

3.3.2 建立第二级评价矩阵

建立工作本身维度的评价矩阵为R1, 则

对于两个问题, 可进行简单算术平均, 得到居民参与认同的评价矩阵。同样的处理可建立居民参与行动和社区身份认同其它二个维度的评价矩阵。最终得到其总的评价矩阵R。

可以看出, 广大居民对社区参与认同、参与行动和社区身份认同的程度是相当高的, 每项指标都有60%以上的居民处于赞同以上, 10%以上的居民处于非常赞同状态。

3.3.3 求解评价结果矩阵

由于评价矩阵仅反映了每个评价指标中参与调查者对评价对象的某个评价等级的选择频次所占百分比, 未考虑各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只有引入权重才能合理地反映评价指标的综合影响, 评价结果需要通过模糊变换进行合成运算。

式中, B表示居民参与的评价结果矩阵, 采用矩阵相乘的合成算法, 得到特征向量B={0.98, 3.61, 34.78, 49.22, 11.41}。

可以看出参与调查的居民中有60%以上的居民处于赞同以上, 11%以上的居民处于非常赞同状态, 总体参与程度是很高的。但是也有接近40%的居民参与程度不高。

3.3.4 计算模糊综合分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了最终的评价结果。由于采用的是模糊评语集, 评价结果仅能半定量地反映各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 直观性不强。采用对评语集的定量化处理, 即前述的百分制处理, 则综合评分由D=B·VT=73.29。

结果表明“村改社区”居民对于社区参与较赞同与赞同之间, 偏赞同状态, 从数据上反映了居民的参与的内容不够深入、参与的范围不够广泛的问题。

4 提高居民参与的建议

华明镇、下朱庄街作为天津市“三改一化”的试点街镇, 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针对“村改社区”居民参与度的调查结果, “村改社区”建设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强化宣传教育, 培养社区意识。

“村改社区”可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宣传栏、文艺晚会等形式, 注意宣传的广泛性、针对性, 强化居民的社区意识;利用自身的规划馆、世博馆等场所, 培训大量的社区宣传员, 组建旅游公司, 成立地接导游团队, 让社区居民亲身感受到社区的优越性, 提高其主人翁意识;以小区、楼门、家庭为单位参加社区知识、社区传统等竞赛, 以竞赛带动宣传。

第二, 注重社区共同需求, 关注社区共同利益。

对于当前社区出现的社区治安、外来人口过多等居民不满意的社会现象, 管理者应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力度, 给予适当的工资补助, 配备服装与装备, 成立群众治安联防队;吸纳广大的居民参与到物业管理公司的评选中来, 奖勤罚懒, 以促进物业管理水平与效率;加强房屋租赁市场的管理, 对外来人口规范化管理, 宣传政策法规, 同时教育居民看到社区的开放性与流动性带来的好处, 破除居民思想上的封闭意识, 以促进原住居民与外来人口的和谐发展。

第三, 建立与完善参与机制。

要使居民参与不断发展与提高, 就必须将其推向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村改社区”可通过民主程序和法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制度, 记录、统计居民参与的活动, 代表社区取得的奖项, 对社区建设做出的贡献进行评比考核, 设立奖惩办法, 推动居民参与向制度化发展。

调查“村改社区”试点的居民参与状态, 引导镇、街道社区办、居委会等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居民的参与程度, 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为后期天津市全面铺开的“三改一化”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著, 2009.11.

[2]张韧韧, 吴华.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3]杨贵华.我国城乡社区组织发展与“村转居”社区组织建设[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1 (3) :25-32.

天津居民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已经建立的天津市慢性非传染病综合示范社区中随机抽取1542户, 调查人数有效数据为2886人;男性1367人, 女性1519人。城市、农村、滨海新区各1327、1077、482人。经统计分析筛选出超重 (肥胖) 组1473人。

1.2 研究方法

全部调查对象均参加体格检查和膳食调查。剔除出现逻辑错误和缺项的调查记录, 其余记录为本研究分析的基本数据。要求日饮食按平时饮食习惯进食。身高为去鞋、直立的测量值, 体重为空腹的测量值并减去衣物的重量, 计算体重指数 (BMI) 。超重及肥胖的标准是:BMI≥24。膳食调查方法为称重法和连续3日24 h膳食回顾法, 将整理后的数据输入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编制的营养专家系统软件[2]。本次调查选择能量摄入、蛋白质供能比、脂肪供能比、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膳食纤维摄入量、蔬菜水果摄入量作为反映膳食因素的指标。根据上述指标的人群分布及已有的推荐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若干水平组, 然后采用回归模型计算控制混杂因素后超重 (肥胖) 患病率随着膳食结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及不同膳食结构下人群患超重 (肥胖) 的相对危险度, 并进行卡方检验。计算出超重 (肥胖) 患者每人营养素推荐的每日供给量 (RDA) 和实际每天营养摄入量 (DNI) 。将RDA与DNI作比较, 进行t检验, 将超重 (肥胖) 患者每日平均食物摄入量与膳食宝塔进行对比, 进行t检验。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软件为SPSS 11.5。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超重 (肥胖) 患病情况

由表1可见, 天津居民超重 (肥胖) 患病率为51.2%, 城区居民超重 (肥胖) 患病率为54.4%, 农村居民为48.8%, 滨海新区为4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城区患病率最高 (χ2=8.48, P=0.014) ;男性居民超重 (肥胖) 患病率为53.7%, 女性为4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χ2=5.392, P=0.020) ;15~17岁居民超重 (肥胖) 患病率为17.5%, 18~44岁居民超重 (肥胖) 患病率为42.5%, 45~59岁为58.1%, 60岁及以上为5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5~59岁者患病率最高 (χ2=80.014, P=0.000) 。

2.2 能量摄入与超重 (肥胖)

能量摄入越高, 人群超重 (肥胖) 的患病风险越高。将本次调查能量摄入范围分为低、中、高3组, 其中, 当能量摄入少于推荐供给量 (10042 kJ) 的90%者为低, 能量摄入占推荐供给量的90%~100%时为中, 能量摄入超过推荐供给量的100%时为高。结果发现, 3组超重肥胖患病相对风险呈逐步增高趋势。见表2。

2.3 蛋白质供能比与超重 (肥胖) 的关系

将蛋白质供能比分为低、中、高3组, 当蛋白质供能比少于10%者为低、蛋白质供能比为10%~14%时为中、蛋白质供能比超过14%时为高。结果发现3组超重肥胖患病相对风险呈逐步增高趋势。见表3。

2.4 脂肪供能比与超重 (肥胖) 的关系

将本次调查将脂肪供能比分为<30%、≥30% 2组, 结果发现超重 (肥胖) 的发生与膳食脂肪供能比有很强的联系。膳食脂肪供能比≥30%, 即超过推荐比例[3], 使超重肥胖患病风险增加1.36倍。见表4。

2.5 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与超重 (肥胖) 的关系

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的人群组<55% 相比, 随着膳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的增加人群患超重 (肥胖) 风险降低。见表5。

2.6 膳食纤维与超重 (肥胖) 的关系

膳食纤维是超重 (肥胖) 的保护因素。膳食纤维日摄入量不低于20 g, 可以降低患超重 (肥胖) 的风险。见表6。

2.7 蔬菜水果摄入量与超重 (肥胖) 的关系

我国平衡膳食宝塔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蔬菜、水果500~700 g[4]。将蔬菜水果摄入量分为<500 g、≥500 g 2组, 结果发现每天摄入500 g及以上的水果、蔬菜, 可以预防超重 (肥胖) 。见表7。

2.8 超重 (肥胖) 患者膳食每人每日营养素DNI与RDA比较

由表8可见, 热能和16种营养素摄入量中, 超重 (肥胖) 患者总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锌、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每人每日DEI与每人每天营养素RDA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小于RDA (P<0.01) 。铁每人每日实际摄入量与每人每天营养素RDA比较, 大于RDA (P<0.01) 。

注:PNI—参考供给量, AI—适宜摄入量;DNI—实际每天营养摄入量;RDA—推荐的每日供给量。

2.9 超重 (肥胖) 患者各类食物摄入量与膳食宝塔的比较

由表9可见, 与平衡膳食宝塔相比, 超重肥胖患者蔬菜水果、奶类, 豆类摄入不足, 鱼虾类、畜肉类摄入过多, 食盐和油脂的摄入量严重超标。

3 讨论

近年来, 肥胖在全球日益成为影响公众卫生的重要因素, 它不再是单纯的美观问题, 而是与多种代谢异常有关, 可导致心血管病及糖尿病发病, 并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的严重医学问题[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饮食结构多为蛋白质、脂肪摄入过多, 体育锻炼不足, 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容易造成人群的肥胖, 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许多研究表明, BMI、腰围和腰臀比例是肥胖和中心性肥胖 (腹部肥胖) 的预测因子, 而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又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6]。因此, 防治超重与肥胖可能改善人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异常, 从而能降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有人[7]观察43例超重者减重前后血压、血糖、血脂及血尿酸的变化, 认为减重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饮食与超重肥胖关系极为密切。肥胖是一种营养失调现象, 即营养过剩或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国外的研究认为有益于慢性非传染病治疗的膳食因素应包括减低热能摄人, 减少总脂肪, 增加膳食纤维、蔬菜和水果;增加微量营养素, 如叶酸、维生素B6和B12等[8]。

本次调查数据分析表明, 能量摄入越高, 人群超重 (肥胖) 的患病风险越高;这主要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 导致机体过多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 且脂肪的聚集已经达到损害健康的程度[9]。随着膳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的增加, 人群患超重 (肥胖) 风险降低, 膳食脂肪供能比≥30%, 使超重 (肥胖) 患病风险增加1.36倍;但这并不意味着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越高越好, 脂肪供能比越低越好, 因为不平衡的膳食结构会引起人群低体重率的上升和其他许多营养素的缺乏[10], 故合理膳食结构应同时考虑最大程度地预防慢性病和控制营养不良及相关疾病的危害。有研究显示, 可以认为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以55%~65%为适宜范围, 不宜超过75%;脂肪供能比以控制在20%~39%为宜, 超过35%将带来非常高的疾病危险[10]。

膳食纤维是超重 (肥胖) 的保护因素, 本研究显示, 膳食纤维日摄入量不低于20 g, 可以降低患超重 (肥胖) 的风险, 因此, 我们在大力提倡居民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的同时, 还应积极开发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 使其更易为居民所接受。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与肥胖等相关慢性病有很强的联系。WHO报告阐明,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是导致西太地区和全球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说明蔬菜和水果对健康的作用不能忽视[11]。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并结合中国居民的食物构成特点而设计[12]。本次研究显示, 超重 (肥胖) 患者膳食搭配的合理性存在诸多问题, 与平衡膳食宝塔还有一定的差距, 如大多数维生素、膳食纤维及钙、锌等多种矿物质摄入严重不足, 而食盐和油脂的摄入量严重超标, 与膳食宝塔的推荐量相比较, 鱼虾类、畜肉类摄入过多, 蔬菜、水果摄入偏低, 奶类、豆制品缺乏, 这就造成超重 (肥胖) 患者营养摄入不全面, 导致人体缺乏某些营养素。脂肪分解的过程中需有维生素B6、维生素B12、尼克酸等营养素的配合与参与, 如果这些营养素的摄入不足, 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体内脂肪的分解, 使脂肪在人体内堆积, 产生肥胖。奶类摄入不足导致1, 25-二羟维生素D3的合成增加, 引起钙流向脂肪细胞内, 促使脂肪合成增加, 水解减少, 最终导致脂肪聚集[13]。这提示饮食不均衡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 因此, 超重与肥胖人群必须做到膳食均衡、营养全面。

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居民超重 (肥胖) 患者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 分析天津居民超重 (肥胖) 与膳食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在已经建立的天津市慢性非传染病综合示范社区中随机抽取1542户, 共2886人, 分别测量身高、体重, 计算体重指数 (BMI) , 并采用称重法和24 h回顾法对调查对象进行膳食调查。结果能量、蛋白质、脂肪摄入越高, 人群超重 (肥胖) 的患病风险越高。随着膳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的增加, 人群患超重 (肥胖) 风险降低。膳食纤维是超重 (肥胖) 的保护因素。膳食纤维日摄入量不低于20 g, 可以降低患超重 (肥胖) 的风险。每天摄入蔬菜、水果≥500 g可以预防超重 (肥胖) 。热能和16种营养素摄入量中, 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锌、铁、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与每人每天营养素标准供给量 (RDA) 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与膳食宝塔相比, 超重肥胖患者膳食中蔬菜水果、奶类、豆类摄入不足, 鱼虾类、畜肉类摄入过多, 食盐和油脂的摄入量严重超标。结论天津市居民膳食结构与肥胖率升高有内在联系, 所以要针对性地改进膳食结构。

上一篇:语言游戏说下一篇:汽车保险理赔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