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游戏说

2024-10-01

语言游戏说(精选9篇)

语言游戏说 篇1

1 概述

在索绪尔(以下简称索氏)出现以前,语言研究主要是运用逻辑知识来探讨语言的正确形式并制定一系列规则。而索氏熟练运用二元对立切分法将语言他认为自足的符号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切分,采取“重其一而轻其次”的态度,提出语言研究的全新维度:重“语言”,轻“言语”;重“共时”,轻“历时”;重“内部”,轻“外部”;重“形式”,轻“实体”。为了更清晰地阐述语言系统,索氏还借助下棋比拟语言。这些理论的提出革了当时历时比较语言学的命,开创了语言研究的崭新时代,索氏也因此被后世尊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然而索氏对语言本真状态的把握还存在局限性。这就为后世学者从本体论视角认识语言,从理想语言研究转入到日常语言研究提供了空间。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L)后期思想就遵循了这样一种路径,他抛弃了之前的哲学思想,建立了与前期思想截然不同的哲学——将日常语言纳入到哲学研究中来。语言是贯穿其后期思想始的主线,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语言游戏”论[1]。同是对语言的思考,维氏“语言游戏”与索氏“象棋说”似有不谋而合之处,这为两者的对比研究留下了空间。

2 索绪尔象棋游戏与语言

索氏在其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2]中(索绪尔1980:128,137,155,186)借用下棋类比语言,虽说并未见有直接使用“游戏”这样的字眼,但下棋其实就是一种游戏,因此我们可大致可将索氏这一比喻看做早期的“语言游戏论”。索氏在其著作中指出语言系统与象棋游戏在系统、价值及变化三个方面具有可比性。从系统角度看,国际象棋是一个相对封闭固定的系统,有着其自身固定的棋子和相对固定的规则,而索氏认为从内部看,语言也是一个系统,有着类似于国际象棋的特征。“国际象棋由波斯传到欧洲,这是外部的事实,反之,一切与系统和规则有关的都是内部的。例如我把木头的棋子换成象牙的棋子,这种改变对于系统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假如我减少或增加了棋子的数目,那么,这种改变就会深深影响到-棋法”。[3]语言系统与国际象棋一样具有外部事实和内部要素。从价值角度看,国际象棋中的每个棋子就其本身的纯物质性而言并不是下棋的必备要素,比如索氏指出一枚棋子的丢失或损害并不会影响下棋,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替代者,哪怕这个替代者与之前那枚棋子在外形上完全不一样,只要我们赋予它相同的价值。于是正如棋子在国际象棋中的价值取决于每个棋子在棋盘中的位置以及棋子之间的关系一样,索氏类比得出语言系统中的符号也是在与其他符号的对立中获得其价值的。从变化角度看,棋子的走法就相当于符号意义,棋子的走法可以变化,符号意义亦如是。当然,索氏也认识到语言系统和象棋游戏并非都具有类比性,两者间的不可类比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意识性,终了性及先验性。首先,对于国际象棋而言,棋局的变化是可以预先谋划的,下棋者能根据主观意识有意移动棋子从而改变棋局;而语言系统的变化则是没有预谋且不可预见的,不因个人意识而转移;其次,国际象棋棋局可以明确地观察到开局和结果,其终了性似乎很容易把握,而语言系统则没有这样的终了性,人们无法追溯语言系统的初始状态,更无法预测语言系统的终了;再者,就规则而言,国际象棋象的游戏规则一般是预先设定的,具有先验性,而语言系统的规则似乎不具有这种先验性。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索氏的“象棋说”主要是站在系统观的角度,将“语言系统”和“国际象棋”这种游戏进行类比,通过论述它们间的可比性及不可比性进一步探索语言系统的特征。我们可以认为,索氏的“象棋说”主要是从系统性和整体性方面来认识语言的。

3 维氏语言游戏观

维特根斯坦曾先后影响了两种迥然不同的哲学思潮:分析哲学与哲学的“语言转向”。据一位剑桥大学研究生记载,维特根斯坦后期一直在反思之前的哲学思想,他开始重新思考语言及意义的问题。有一次他路过足球场,驻足观看了正在进行的足球赛,期间他获得灵感:语言活动完全可以类比为玩游戏,语言是人们通过高度规则化,规约化的方式实实在在做的事情,就如踢足球这样的游戏一样。游戏有不同的“游戏要素”,如下棋有不同的棋子,而“语言游戏”中的“游戏要素”就是语词,人们用语词来玩“语言游戏”。经过长时间的积淀,维氏后期的“语言游戏说”逐渐浮出水面。维氏“语言游戏”主要有四大特征:1)开放性;“语言游戏”的概念是开放的,因为“语言游戏”的例举无法穷尽,其开放性是语词功能的多样性决定的。2)去本质性;“语言游戏”是不可穷尽的。不同“语言游戏”间并不存在共同的本质,这种去本质性让语言更接近了它的本真状态,语言是无穷多用法的集合,是通过“家族相似性”构成的交叉重叠。因此,语言研究不再是用形而上学揭示语言的本质,而是要通过语言的具体使用,展示出其中的相互联系与相似关系;3)工具性;维氏前期理论提出意义的图像论,认为“命题是实在的图像”,将语言和世界及世界的逻辑结构等同起来,从而得出语言和世界具有同构性;而到了后期又转向了意义的工具论,将语言同世界及外部世界逻辑分离,认为意义即是使用;4)语言游戏的规则性:和其他任何游戏一样,人们进行“语言游戏”也遵守着规则。“语言游戏”的规则有它的特殊性,体现在维氏提出的“规则悖论”当中。即“语言游戏”不存在先验性的规则,从事“语言游戏”的人们遵循着规则,而他们自己却并不知道这其中的规则具体是什么。我们无需去追溯这种规则的本质,因为它既不能解释也不能说明,只需真正置身于“语言游戏”当中。

4 索氏维氏“游戏观”之对比

通过上文的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索氏和维氏的“游戏观”做一些对比探究。1)理论根基:索氏主要是站在封闭系统观角度,熟料运用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切分法对语言系统的本质进行深入探究,他的“象棋类比”也是从内部系统的角度将“象棋系统”中的二元对立与“语言系统”中的二元对立进行类比,其哲学基础我们认为主要还是基于分析哲学。而维氏提出的“语言游戏”则是对他前期思想的一个深入反思和彻底推翻,是跳出“理想语言”、“逻辑构造世界”、“语言图像”回归到“日常语言”、“生活形式”的一种转变;2)本体特征:两种游戏观都是针对语言这个共同的本体。在对待语言本体性质上,索氏将其视作内部的、封闭的、不容随意改变的语言系统;而维氏的“语言游戏”将语言视作是一种动态的活动,具有开放性、变化性、无本质性等特点;3)喻体侧重点:两种游戏观都选择了游戏作为喻体,索氏选择了具体的一种游戏:国际象棋,而维氏没有明确指出喻体是具体哪一种游戏。因此,在对喻体的侧重点上,两者存在差异:索氏更注重游戏的结构性,强调游戏当下的状态、游戏要素的价值及其内部规则;维氏则更关注实际操作,强调“语言游戏”在具体运用中体现的意义,而不是“语言游戏”背后的本质;4)类比目的;双方提出这种游戏类比是基于不同的目的,索氏目的在于揭示语言的本质,而维氏更多的是出于哲学的思考,认为哲学中存在的混乱在于语言的混乱,其目的是要根治哲学疾病,反对形而上学;[4]5)后期影响:两种游戏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索氏的“哥白尼”革命后期带动了结构主义的兴起,影响了诸多学科的发展;而维氏的“哥白尼”革命则引发了哲学的“语言转向”,为后期根治哲学疾病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同时也为后期语言研究开辟了新道路,如意义用法论、认知语言学等语言理论的兴起和发展。

5 总结

通过对比索氏和维氏的“游戏观”我们不难发现,两种“游戏观”体现了历史的递进。维氏是否读过索氏的著作已无从考证,然两种“游戏观”似乎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更多的是维氏对索氏“象棋说”的反思、革命和发展。深入研究两种游戏观,有助于提升我们对于语言研究的认识,对于从事外语教育事业的高校教师更有深刻的实践指导意义。

摘要:索绪尔和维特根斯坦都曾在语言研究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前者以一系列二分法创立结构主义语言学,首次将语言学独立于其他学科,奠定了现代语言学之根基;后者则引领了两个不同语言哲学流派(理想语言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的革命。但对于语言的思考,两者都曾用游戏类比语言。索氏提出“象棋说”,维氏提出“语言游戏”。本文试将两者的语言“游戏观”做对比探究,并认为两种思想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但后者更是对前者的革命和发展。该文将从两种游戏观的理论根基、本体特征、喻体侧重点、类比目的以及后期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索绪尔,维特根斯坦,游戏观

参考文献

[1]方刚.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J].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3).

[2]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46.

[3]舒炜光.论游戏图式——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综合研究[J].现代外国哲学,1988(11).

[4]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语言游戏说 篇2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述评

本文主要是阐述维特根斯坦后期的主要哲学思想--“使用论”,维氏提出了“语言游戏说”.文章首先对其基本观点及思想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从优点和缺陷两方面对其进行评介.它主要对后来的`言语行为理论和家族相似性理论的形成以及语用学的大力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作 者:华紫武 HUA Zi-wu 作者单位:巢湖学院,安徽,巢湖,238000刊 名:巢湖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OHU COLLGEG年,卷(期):10(1)分类号:H14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说 言语行为 家族象似性

跟游戏机说拜拜 篇3

电影主题系列

黑珍珠号

售价:1000元

看到熟悉的海盗们,你是否快要开始尖叫!其实,SOHI编辑部目前已经拼好了两艘黑珍珠号,所以我们绝对有足够的底气告诉你,这艘海盗船真的非常拉风。

乐高玩具在细节上做的非常完美,比如海盗船上的大炮可以发射小炮弹、而隐藏在船体中的船舱布置完全符合电影中的描述,地图、放大镜、桌子和可以活动的门窗一应俱全;别忘记最拉风的杰克船长,海盗们的武器可以随意更换,还可以自由的固定在船体的任意位置。

当然除了海盗船,乐高还推出了相关的一系列海盗场景玩具,在拼好这些玩具之后,你可以自由发挥编写剧本,带领你的海盗,开始你的大航海冒险之旅。

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霍格沃茨城堡

售价:约1000元

霍克沃兹学院、13号站台、猫头鹰、魔棒……这些熟悉的元素原封不动的出现在了乐高推出的哈利波特系列玩具中。如果你看过乐高哈利波特系列的产品册,你一定会惊喜万分,书籍中出现的大部分人物和场景都有相应的型号以供选择,如果你热爱这个系列的书籍和电影,看到这些玩具怎么能不动手?

指环王系列

圣盔谷之战+兽人军团强攻

售价:990+295元

指环王系列也有众多的不同场景提供给粉丝们选择,很多场景连SOHI也叫不出名字,在强大的乐高玩具面前下,我们承认找图的时候浏览器已经崩溃了。

超级英雄

型号/售价:待询

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美国队长……SOHI很崩溃的想问一句,乐高你还有什么不能做?好吧,超级英雄系列中的蝙蝠侠和绿灯侠都是全球限量版,2011年的时候全球只发行了1500个,而且每个售价都超过了千元,就算乐高出的再多,能全部买齐也不容易。

城市系列

警察总局

售价:780元

火车站

售价:479元

乐高的城市系列包含了城镇、警察局、消防局、卫星发射台、直升机平台、火车站、农场等数座城市标志性建筑和相关人物,钱包够饱的国外玩家经常买足全套,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城镇。因为乐高的特殊组装特点,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建筑的外观和景观布局,只要你心灵手巧,完全可以丢开每套乐高中附赠的安装说明书,按照你的想法打造一座你的生活大城。

动漫主题系列

星战千年鹰号

售价:约1000起

星战死星

售价:约3999元

星球大战系列

《生活大爆炸》中宅男们视作神作的星球大战电影系列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绝对是我们无法想象,乐高因此推出了一系列的星球大战乐高玩具,这个系列几乎是乐高旗下动漫系列中数量和质量第一的超高人气系列。

作为不是星战迷的SOHI,很难为你解释清楚乐高究竟推出过多少相关的玩具,不过,从我们寻找到的资料来看,所有你在电影中看到的人物、飞船、战队乐高几乎都出了玩具。可惜国内旗舰店里能买到的星战系列型号很少,部分在国外超级热门的型号只能靠网购。

星球大战共和国双兽

售价:395美元

星战X翼星际战斗机

售价:579元

玩具总动员系列

胡迪的搜捕行动7594

售价:649元

海绵宝宝系列

蟹堡王历险记

售价:275元

女孩系列

奥丽薇亚的房子

售价:579元

女孩系列官方名字叫做Friends,主题设定中有几个漂亮的女孩子,她们是非常好的朋友,生活工作都在一起,因此这套系列中包含了美眉商店、湖边小屋、宠物医院、工作室、树屋、飞行俱乐部、舞台、露营车等几个非常可爱的场景,因为目标顾客是女性,所以这个系列的色彩和风格都非常甜蜜可爱。

SOHI编辑曾经入手过其中一套,这个女孩系列的人物不像其他系列中统一是圆乎乎的大众脸,女孩们的脸部和身体更为精细。虽然细节更为完美,但这套系列中的人物尺寸和其他系列一致,所有的小件物品都可以混合使用,恶趣味的编辑我就曾经试过让女孩占领了海盗船,事实证明女孩子舞刀弄剑也非常的顺溜。

建筑系列

泰姬陵

售价:12000元

建筑系列中包含了全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物,比如埃菲尔铁塔、泰姬陵、伦敦大桥等套系。

雕塑系列

旋转木马

售价:约8000元

这款乐高玩具木马虽然是老款,但可以真的旋转并播放音乐,马和摇摆船还可以上下移动,如果不是售价太过昂贵,我们都很想入手。

怪物战士系列

吸血鬼城堡+荧光双面吸血鬼

售价:900元+99元

吸血鬼的系列国内能找到的不多,但这个双面的荧光吸血鬼很值得入手,在夜晚也能发光且可以搭配武器的设计让这个小玩偶更有趣味性。

玩乐高必懂的5件事

Lego instruct

这款app是编辑亲自下载试用过后觉得值得推荐的利器。如果你动手能力足够强,这个软件里提供的众多自由组装的说明书能让你利用手头现有的型号组装成房屋、飞机、汽车等各种东西。

情境戏剧

国外玩家用乐高打造的电影场景,喜欢电影的你一定能一眼就看出这些图片模仿了哪些电影画面,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试试,到时候别忘记@上海制造杂志社。

经典评析

http://en.bricker.ru/是世界知名set(官方出品过的产品)评鉴网站,其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评鉴文章,包括中国,但是目前网站都是英文,阅读起来不是很方便。

乐高主题公园

乐高主题公园是众多乐高迷的天堂,目前在丹麦、美国、英国、德国共有4座,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体验一下乐高玩具搭建成的游乐场。

新款与限量款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解析 篇4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 (德语sprachspiel) 最初在《蓝皮书》中提出, 指“孩子刚开始使用语词时的语言方式”、“语言的原始形式”或“原始语言” (维特根斯坦, 1964) 。后来在哲学研究中他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阐述。他认为, 真正说来我们根本就不能给出语言游戏概念的定义, 而只能通过一系列例子来例示它的定义。把“语言游戏”归结为由语言和构成语言的行为所组成的整体。语言游戏具有多样性, 这几乎包括我们语言的一切活动。“语言游戏说”中的“游戏”沿袭了整个西方哲学对游戏这个概念的理解, 比汉语中所指的“娱乐和玩耍”含义要广, 即指人类的活动。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打破以往语言研究中的实体论倾向, 转向讨论语言具体用法, 着眼于人们使用语言的整体性动态活动。强调在重视和遵守语言的正确用法 (游戏规则) 的前提下,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考察语言的意义。语言游戏具有无限多样性、主体的参与性以及语词和语句的工具性。

语言游戏的基本内容:

《哲学研究》是维特根斯坦的代表作, 在此论著中, 他对语言游戏的论述最为全面。遵守规则、语言意义、家族相似性都是主要论述的内容。此外, 与语言相关的哲学概念如私人语言和生活形式也有所提及。本文就其主要内容加以论述。

1 遵守游戏规则

语言游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遵守规则 (杨宁芳) ”。既然维特根斯坦把语言比喻为一种游戏, 那么必然有游戏规则。语言游戏的规则就是语言游戏的逻辑。规则不是一种先于行动的理论构造, 是由语言使用者的习惯决定的 (维特根斯坦, 1996) 。

规则与游戏没有孰先孰后的问题, 任何游戏都只有在参加者共同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才能进行, 而参加者又只能在游戏中学会如何遵守规则。我们往往是在不知道规则的前提下开始行动的, 我们也常常是参加语言游戏中潜意识地遵守规则。因而规则不是行动的前提, 不是先在的, 而是在行动中, 在游戏中存在的东西。

遵守规则是一种语言实践, 也是一种社会实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语言游戏必须在具备规则的前提下进行, 规则是语言游戏的关键。一方面, 规则构建游戏并规定其意义;另一方面, 规则也限制行为主体的行为。因此, 所有的游戏必须在规则限定的范围内进行。第二, 语言游戏是多样性的。第三, 语言的使用者具有主动性。使用者在能够改变规则的同时, 也能够主动地建构规则。

语言游戏的意义是在规则节制下语词的使用。以往把规则等同于语言的句法, 因而错误地认为与任何特定的语言游戏存在的语境无关。实际上, 语言游戏所遵守的是一种“语用规则”, 它奠立于包括讲话者和听者在内的语言游戏参与者的生活实践和形式中。而只有相对于特定的语境, 对特定的语言游戏参与者才谈得上遵守规则的问题, 这是主体间约定俗成的结果 (王国华) 。维氏认为棋类游戏规则的习得是通过实际的对弈活动来实现和显现的, 同样习得一种语言, 不是通过先学习一套规则来指导语言运用, 而是通过参与各种语言游戏来习得 (胡萍英) 。

语言来源于生活, 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的意义也只有在特定的生活方式下才能有意义。要做到生活方式的一致就必须遵守规则。当然, 因为规则源于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 因此规则的遵守也非静止。语言游戏说考察的也是动态的语言, 遵从规则的过程也是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实践 (胡萍英) 。

2 意义即使用

语言是被训练出来的而不是教会的 (维特根斯坦, 1975) 。语言游戏的发展就是生活的发展, 语言游戏的内容就是生活。语言活动和语言游戏相互交织在一起, 但我们不能把语言生活和语言游戏等同起来, 语言活动是某种意义上的语言游戏。

词语的意义是语言的使用, 也就是说, 语言的意义存在于各种语言实践中。维特根斯坦认为世界本身是没有内在的意义的, 但是词语却从语言的使用中获得, 即语言的意义在于语言的使用。离开语言游戏, 语言意义将无法存在。

作为一种活动, 语言游戏就是词语的使用。因此, 如何使用词语就成为语言游戏的重要内容。人们是在做语言游戏的活动中通过语言的用法知道语言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 语言游戏与意义即使用在逻辑上是统一的, 具体来说, 概念是从词语意义的应用中推导出来的 (维特根斯坦, 1996) 。

既然使用语言是一种游戏, 那么游戏就必然得有游戏的参与者, 所以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是内在地包括了说话者和听话者在其中的。所以, 这种情况下分析话语的意义与说出话语的具体语境与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背景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就为下文的主体间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既然语言的意义在于它存在于多样的语言游戏中, 英语教学就不该是单纯的语言教学, 它应该让语言学习者学会流利地、恰当地使用语言。语言教学的功能就应该被重视。使用的过程中必须有语境的产生, 即使用本身就是语境, 因此在这个层面上, 语境赐予了语词意义。教学过程是双方主体参与的双向过程, 教师要尽量减少从老师到学生的单项输入, 而尽可能的建立双向的互动的教学良性循环。

3 付彩云2009家族相似理论 (Familienǎhlichkeit)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 就是要观察词语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使用的。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维氏虽然重视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意义解释方面话语分析所起到的作用, 但是他并没有否定词语的概括功能, 即他论述的家族相似性。

在《哲学研究》中, 维特根斯坦认为, 对所有游戏来说, 没有什么共同的东西, 有的只是类似联系以及他们系列的排列, 即家族相似性。在语言的各种活动中也不存在全体共同的东西, 而只有相互重叠和交叉的相似关系, 由于这种相似关系, 人们仍然可以把这些活动统称为语言。

家族相似的观点和语言游戏的概念一样, 强调语言概念的开放性, 即我们的概念及其使用都不能严格定义的, 家族相似是对语言或事物具有本质的观点的批判。

4 主体间性

韩林合指出, 语言由语言游戏组成, 游戏又由相关的用法和规则遵守构成, 语法规则来源于生活形式, 因此语言游戏和语言都植根于生活形式之中。在生活方式的一致的基础上, 语言游戏者才能消除离间 (alienation) , 产生主体间的交互性, 进入语言所创造的自由世界。就维氏看来是不存在“私人语言”的, 离开了语言我们无法与人交流, 语言的概念是涵盖在交流之中的 (维特根斯坦) 。语言具有公共性和交互性即主体间性 (马艳红) 。

胡塞尔提出了“主体间性”的系统理论。是指主体之间在语言和行动上相互平等、相互理解和融合、双向互动、主动对话的交往特点和关系 (尤宵南) 。语言学习者要进入一种游戏系统, 首先要通过主体间认同和共享其生活方式, 体验活生生的语言。从本体论来说, “间”揭示了主客观事物存在的普遍方式。主客体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 只有在相互“之间”的作用与影响中才能生存。主体间性则是主体与主体在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交互主体”为中心的和谐一致性等集体特征, 主体间性生成于交往实践之中。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 双方在语言游戏存在的场中完成各自的目的, 这即是两者主体间性的体现。

哈贝马斯指出, 语言游戏作为交往行为要借助于语言以及对规范的理解和承认, 但是语言、规范、理解都只能在主体间性中存在。也就是说语言成分在嵌入人类行为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交际价值, 由此, 语言使用的世界没有绝对的主体性, 主体消解于一种多元的、互动的和随机的语言游戏图式中, 是一种多元的和相对的主体间性 (孙自挥) 。

成晓光认为, 知识是由个人建构的, 而不是从外部注入的。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 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它不是主客对立的关系, 而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理解关系。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游戏实践把语言和生活编织在一起。语言游戏说要求将课堂演绎成一个有效的交往环境, 使语言、言语习得者和生活一起成长, 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语言学习的局限, 但不只是简单地以游戏为教学法而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合作成为共创知识、共创语言活动、共创生活形式的过程, 从而构建和谐融洽的主体间交往关系。学生在使用中学会语言, 在交际中学会交际。主体间性哲学将孤立的个体性主体变为交互主体 (俞建梁) 。在此过程中, 意义并非是在传递中获得, 而是在主体间的合作与协同中产生。通过有目的的社会合作, 主体才能获取文化的意义, 成为语言游戏的参与者。在这个意义上来说, 教育必须要求建立主体间的关系。教育各主体的关系应是对称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上。语言教学才能更好地进场使师生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地发挥, 学生才能遵守其规则, 融入语言游戏之中, 体会其中的乐趣, 教学的效果才能更好。

教学实践中, 无论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或者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都无视和违背了语言的主体间性的本质, 将教师和学生排除在语言社会交往之外, 自然教学效果就不理想。正是有了主体间的互动, 才使得语言教育有意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这种主体间性的理论并不是对以往主客体结构的否定, 而是。主体间性的结构并不是单纯的强调主体, 而忽视客体的作用。对于主体间性的正确理解是, 以“主体———客体”关系为背景, 在主体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和协同的过程理解语言。只有实现了在教学活动中的师生的平等关系, 全面地了解、掌握和顺应语言游戏的规律。

尽管主体间性的观点并没有在维特根斯坦的著作中明确、系统的阐述出来, 但是他的观点中强调语言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整体, 强调语言的多样性、相似性、参与性。语言游戏中处处体现了主体间性, 主体问互动贯穿了语言的形成、发展的整个过程。同时, 结合现代语言教学的实际, 师生间的主体间互动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培养, 这也就将主体间性的理论提升到了与规则遵守和意义及使用等理论的同等重要的作用。

5 语结

幼儿园语言游戏说课稿 篇5

拼图活动是幼儿园经常进行的活动,也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活动。以往的拼图活动比较注重拼图的造型设计和制作,对拼图活动本身所蕴藏的数学内涵挖掘不够。其实,拼图活动也是帮助幼儿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掌握数概念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而且也符合新《纲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一精神。

二、说幼儿

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于物体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必须借助于对具体物象的感知,拼图活动恰好为帮助幼儿感知数量的多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支持。在日常的活动中,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圆形拼图的造型经验,为本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目标

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数学活动目标始终贯彻的一个原则,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思维发展水品和个性特点,创设更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帮助幼儿发展思维能力则是我们确定数学活动目标、设计数学活动过程的基本准则。由此,本活动的目标初步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拼图活动,加深幼儿对圆形造型变化的认识,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初步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进行记录。

从中班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和思维特点出发,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本活动的重点,由于中班幼儿首次接触统计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就成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幼儿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幼儿首先学习用一种正确的顺序说出数词,对数序的感知从“连串”水平发展到“双向数链”水平,然后才能在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数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步建立起整体与部分、数群与集合等概念。而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和思维特点。于是,本活动采用“示范讲解”、“提问”、“观察”的教学方法,“示范讲解”可以帮助幼儿联系已有经验思考拼图中的一些数学关系;“开放性的提问”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观察”则让老师在活动过程中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思维过程,从而根据个体的差异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2、学法

幼儿只有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关系有所体验并获得感性经验,由此,本活动采用的最基本的学法就是“操作法”,这也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一个个活动环节感知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幼儿思维的操练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将使幼儿终生受益。另外,本活动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使幼儿在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分享学习经验,更好地掌握统计记录的方法。

五、说活动程序

1、活动准备

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2种图案纸、若干份记录纸、数字标签、一些辅助图形

2、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拼出示范花的图案

出示图案纸:请小朋友根据图案用圆形拼出花的造型。

引导幼儿回忆拼图经验: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拼出花的造型吗?(变换圆形的大小、颜色、数量拼出多种花的造型)

(2)借助统计,使幼儿学会记录方法

提问:小朋友们有很多种拼花的方法,老师想知道你们都用了哪些不一样的圆形,该怎么办呢?想知道每种圆形用了几个又该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帮助幼儿提炼多种方法,并比较得出统计记录的方法。

出示记录纸:

图形数量

帮助幼儿提炼统计记录的方法:在图形一栏中贴上拼花所使用的不同的圆形,在数字一栏中用数字标签记录所使用圆形的数量。

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朵大的花的图案是由6个小的圆形拼出来的。

感知数量: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分别有几个。

(3)借助实际操作,进一步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①、你能用圆形拼出不同的花的图案吗?

②、你能用圆形拼出其他不同的`图案吗?(鼓励幼儿以圆形为基础使用辅助图形拼出更多的图案造型)

(两种不同的操作要求为幼儿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层次要求,满足了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要。)

请小朋友在拼图活动的基础上记录自己的拼图方法。

(4)集体分享作品,梳理并提升幼儿经验

幼儿交流:用几个小的圆形拼出了一个大的图案。(为幼儿提供了向同伴学习的机会,进一步理解拼图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出示第二张图案纸(船),提问:你能用其他的小的图形拼出这个大的图案吗?你有几种拼法?请小朋友在日常拼图活动的时候试一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下来,比较一下“同一个图案,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拼出来”,更进一步地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日常的拼图活动中可以继续延伸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和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进一步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在生活中发现的一些数学关系,使数学教学既来源于幼儿生活又回归幼儿的生活,真正体现“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延伸阅读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图形的乐趣(中班数学)

说秘密游戏引出幼女惊天案 篇6

接下来怎么办?李梦琴手足无措时,一个怯生生的声音说:“我也有个秘密。”是7岁的女孩心心。“我的秘密和贝贝的一样。”心心说完,有些如释重负。李梦琴却手脚发软,震惊与痛心压得胸口都不能呼吸。心心刚上一年级,身高还不到1.20米,杨启发竟也不放过。心心说,杨校长侮辱过她四次,时间离现在都不远。

不知过了多久,李梦琴才想起问:是否告诉过父母?孩子们摇头。随后李梦琴通知了两位孩子的家长,告知了受侵事件。心心的妈妈有心脏病,当场哭昏了过去,贝贝的爸爸拿着斧头要去砍杨启发,被拦住了。

心心妈妈哭醒时,一个劲捶着胸脯,撕心裂肺地哭着,“我还配当妈吗?”她说,前不久,她还请杨校长来吃过饭,当时她还奇怪,为什么心心老躲着校长;而且心心总在梦里大喊大叫,常常神情呆滞。随后,李梦琴和孩子家长一起报了警。

更多悲惨浮出水面

第二天,李梦琴陪孩子到潜山公安局刑警队做笔录,又陪着男干警和孩子到县妇幼保健医院做体检。

给贝贝做完检查,医生摇摇头,“处女膜已经破裂。”检查完心心时,医生叹息着在检查报告上写:“严重炎症,陈旧性瘢痕,处女膜不完整。”

当天下午,杨启发被刑拘。贝贝有了一丝笑容,随即又飘过一阵阴云,她说:“以前我真想杀了他。”听到这可怕的想法,李梦琴紧紧搂住她说:“法律会制裁他的。”虽然法律会制裁杨启发,可这些秘密对幼小心灵的伤害何时能平复?这是李梦琴更担心的事。

贝贝又小声说:“其他女孩也有这样的秘密,小悦也常被杨校长叫到办公室去。”

第二天,李梦琴约了小悦妈妈。小悦妈妈的脸变得煞白,走时身体踉踉跄跄。大约一个小时后,小悦一家红着眼圈又来了。小悦11岁,上三年级,清秀可人。她哭着说,杨校长侮辱了她很多次,从二年级就开始了。

小悦妈妈听不下去了,用头撞墙:“这事你怎么不给我们讲?”小悦说:“杨校长说,给家长讲就得挨打。”小悦妈妈连连骂“畜生”。

李梦琴不敢想,杨启发近15年来到底侵害了多少女孩。这事很快传开,几天后,陆续又有六名女孩家长报案。

还有一个女孩都19岁了,她说10年前就遭受侵害,此后一直得妇科病,现在结婚了,无法生育。几乎所有遭性侵的学生事发时,都没跟家长说,只有一个女孩说了,但家长怕影响名声,给她转学了,现在看到案发,才决定不再沉默。

关于杨启发的议论多起来。有人说他没当小学校长前,是镇中学教导主任,那时就对女生图谋不轨,女生反映到教委。此后,教委把他安排到小学,没想,他连小学生也不放过。

2012年11月底,潜山县公安局以杨启发涉嫌强奸兼猥亵幼女罪,将此案提交县检察院。2013年2月,县检察院却以杨启发猥亵幼女罪,公诉至县法院,公诉书中不光将强奸罪抹去,还将对学生的猥亵行为由多次改成一次,而且整个程序没告知受害人家属。

李梦琴觉得此事蹊跷,是谁在背后操纵这起案件?她想起陪孩子们做笔录时,杨启发侄女婿——在潜山法院当庭长的许强干扰警察执法的情景。

李梦琴随后将整个案件过程发到了网上,引起媒体关注。一个月后,潜山县检察院以涉嫌强奸幼女罪,对杨启发提起公诉。5月24日,县法院公开审理此案,杨启发在庭上态度嚣张,法院没有当庭宣判。

李梦琴叹道,这起性侵案比海南万宁校长性侵案更恶劣,受害人数多,跨度时间长,年龄还更小。但让她更痛心的是,学生家长的法治意识淡薄,把名声看得比天还大,不敢维护自己孩子的权益,而且教育主管部门监管缺失。

2013年6月25日,潜山县法院公开宣判,一审判处杨启发有期徒刑18年。(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人物除杨启发外,其他均为化名。作者声明:未经同意,本文禁止转载、上网。)

链接:

保护少女,扼住伸向罪恶的黑手

杨莹 王发财

我们来看一组数字:

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曾对1031名女大学生做过调查,结果显示:22%的人少女时代受到过性侵。

中国公安大学去年做过一次调查,结论是:在我国,性侵害案件曝光率为1 7。

广东省2012年发布的《女童遭受性侵害报告》中提到:2008年到2011年6月,全省公安系统受理的案件中,性侵案达75.3%,近半数是14周岁以下的幼女,其中在该省某市,被性侵在校生高达87%,六成以上为熟人(亲属、老师、邻居等)作案。

而今年5月到6月,短短二十多天,媒体就曝光了八起性侵幼童案件……

很多人疑问,性侵幼童案增多了?这是误读,“井喷”不过是缘于当下消息流通更畅。

如今,社会转型期的突出问题是进城务工人口增多,出现很多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导致很多人有机可乘。

在国内,人们总教育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而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很多时候,都是熟人作案,孩子们因此缺少防范意识。

那么事情发生后,我们又该怎么办?

海南万宁事件刚曝光时,人们惊讶地发现,竟找不到一个可以为此事后续持续负责的政府部门。当地卫生局、教育局、公安机关集体失声。

尽管事后有教育部领导约谈广东、山东主管教育的省长,但谈话后,仅下发了一份关于师德考评的文件。不可说教育部没重视问题,只是,考评是否能遏制黑手?

联合国妇女署项目协调员郭瑞香说,很多国家都针对性侵害出台了法律:美国每个州的法律都认为这是强奸行为,需承担很严重的刑事责任,甚至在出狱后,都要给这些人佩戴有GPS系统的手环、脚环,随时定位。德国对性侵尤其是性侵未成年人都会有较重处罚,波兰是首个在国家层面实施化学阉割的国家。

在中国不是没有法律,教育部也有性教育进课堂的要求,但执行效果不佳。郭瑞香认为政府还有更大空间可以作为。

就在前不久,各大网站的“严打”声铺天盖地、民众情绪被推到极点时,一些长期研究性别教育的学者却开始冷静思考,法律的严格健全固然重要,但只是“亡羊补牢”,幼童被性侵的根源,在于当下性教育的严重缺失。

北京安慧里中心小学是北京五十几所性健康教育试点小学之一。该校孟夏校长说,孩子们的眼睛是无色的,对他们来说,性健康知识与数学、语文等一样,只是知识的一种。

如今,安慧里小学的基地专家团队正加紧研发系列教材,未来将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提供从小学至高中的性健康教育课程。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

英语语言游戏教学 篇7

一、游戏教学的现实意义

1. 游戏教学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 在一般情况下, 10~12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5分钟左右, 12岁以上儿童在30分钟左右, 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 学生就会出现开小差、做小动作等现象。教师可采用游戏竞赛法, 刺激他们的大脑, 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

2. 提高记忆效果。

在英语教学中, 最令教师头痛的问题是记得慢、忘得快。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 学生只是暂时记住教师传授的知识, 而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解, 因而对所学知识记忆不牢固。心理学上认为, 人在精神亢奋时, 对外界的刺激体验最强烈, 对外部信息的接受也是最快的,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 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让学生从游戏中探索并学会知识, 使所学知识记得更牢固。

3. 培养表演能力, 激发动机, 增强学习动力。

初中生善于模仿, 很容易进入角色, 为此, 在英语课上,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 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能使所学的语言材料显得更加真实, 使扮演者身临其境, 既复习了有关词汇, 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演能力。游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表现的机会, 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游戏最容易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 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有用武之地, 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增强学习动力。

二、游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 更新教学观念。

现代英语教学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知识的创新者,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记忆者, 而是知识的实践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因此,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首先是组织者、解释者、演示者, 然后是指导者、旁观者, 再后是评判者、纠正者。

2. 有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作为英语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教学技能。同时教师还应有敏捷的反应力和良好的歌唱、绘画、书法、指挥等多种才艺。此外, 教师必须有较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3. 具备一定的幽默感。

教学幽默是教师的一种睿智、健康的能力和品性,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来一点幽默, 可以使学习充满情趣, 使课堂气氛立刻活跃, 使游戏活动更有情趣, 从而促进英语学习。

三、游戏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 有明确的目标性, 不能单纯地成为游戏。

教学游戏不同于生活游戏, 任何一种课堂游戏的设计都是直接为一定的教学内容服务的,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或任务都可以转化为游戏教学, 何时开展游戏要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也不能一味追求趣味性, 而忽视教学任务, 单纯的玩, 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因此, 教学游戏一定要有目的性。

2. 具备多样性、趣味性, 切忌单一。

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新生, 还具有小学阶段的好奇、好动、好胜特性, 注意力不能持久, 意志薄弱, 在很大程度上凭兴趣支配学习, 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把戏不可久玩”, 再好玩的游戏, 玩多了也会觉得无聊, 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 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营造出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心情舒畅、活泼欢乐的气氛中学习。

3. 精心设计, 注重合理性, 因生而设。

设计游戏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难易适中,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地开展游戏活动, 难度较大的让优秀学生参加, 难度小的让困难学生参加。让游戏运用得当, 时间安排合理, 不要力求面面俱到, 游戏过多就会影响主要教学内容的讲授和训练, 使课堂教学变成游戏娱乐课。因此, 注意在突破重点、难点时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 用最短的时间开展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活动。教师在设计游戏时, 要充分考虑空间因素, 尽可能利用现有条件开展游戏活动。

4. 重视游戏教学方式的分析评价。

在按教学法组织语言学习游戏时须考虑以下两点: (1) 教师要考虑游戏对教学目标达成的作用。 (2) 语言学习游戏须适合学习者的年龄、语言能力, 发动尽可能多的学生积极参与。

谈学前儿童语言教学游戏 篇8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学游戏的意义

对学前儿童教师来说, 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游戏教学的意义, 对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点, 学前儿童教师进行角色扮演的示范, 通过扮演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教导。这种教学模式, 儿童的视觉与听觉感受相结合, 提高儿童的倾听能力, 加快儿童对语言的认知度。第二点, 儿童亲自参与普通的语言游戏, 游戏中通过动作或者情景表达词意, 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 熟悉的情景使儿童对言语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这种儿童亲身体验式教学, 使儿童成为教学的主体, 提高儿童对语言的兴趣, 使儿童更快掌握语言技能, 提高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第三点, 教师带领儿童开展情景模拟, 让儿童扮演课本或者动画片里面的形象, 通过动作、表情与语言的表演。儿童游戏互动间的交流合作, 表演中的情节可能会涉及人际交往、社交礼仪等, 不仅能使儿童言语能力得到提高, 还促进儿童情感、认知、思维与个性的发展。

二、优化学前儿童语言教学游戏的建议

1. 设计喜闻乐见的游戏, 激励儿童对言语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导师。学前儿童年龄小, 处于贪玩游戏阶段, 游戏与语言教学结合, 使儿童获得的身心的愉悦, 也可加强儿童的语言教学。因此, 要注重游戏的愉悦性, 让生动有趣的游戏激励儿童参与。游戏的设计与选择上, 可结合班级儿童的兴趣与社会的潮流。如近期流行的动画片《熊出没》, 我们可以把言语内容植入动画片的角色中, 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 潜移默化中就能提高儿童对言语内容的认知与理解。在《保护大自然》的课程中, 我先给儿童播放他们最喜爱的《熊出没》, 通过熊大、熊二阻止光头强砍树的故事来教育儿童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另外再让儿童模仿动画片的情景, 加深儿童对保护大自然的理解与记忆, 也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

2. 设计贴近实际的游戏, 提高游戏教学的效果

在学前儿童语言教学中, 游戏内容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设计游戏, 不仅能使儿童快速掌握语言技巧, 也能提高儿童对语言的运用。可以设计家庭、游乐园与餐厅等场景, 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儿童在游戏中能展示自我, 使儿童懂得如何去表演, 如何去表达, 保证游戏教学的效果。教师还要根据不同阶段年龄的儿童进行游戏设计, 保证儿童所学的言语能学以致用,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前儿童语言游戏教学的目标。如小班的儿童, 教师要注重设计日常生活习惯培养的游戏, 可以选择“早晚刷牙”、“饭前洗手”等生活场景;中班儿童, 教师要注重设计培养动手能力的游戏, 可以选择“七巧板”“灵巧的手”等游戏;大班儿童, 教师可以选择“超市购物”、“餐厅礼仪”等社会活动的言语内容。

3. 科学掌握游戏的“度”, 避免出现主客颠倒

学前儿童语言游戏教学是把语言教学与游戏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尊重语言教学的目标, 发挥好游戏的辅助作用, 避免出现主客颠倒。正确处理好语言教育与游戏教育的关系, 是发挥学前儿童语言游戏教学的关键。学前儿童天真好玩, 容易沉浸于游戏中, 忽视游戏里蕴含的语言内容, 这样不利于游戏教学的发展。因此, 作为教师, 需要科学把握教学游戏中的“度”, 规范与督促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 这样才不会使游戏脱离教育。可以合理分配课堂游戏的时间, 杜绝过多课堂时间遭到浪费, 对游戏过程的环节要认真指导, 避免儿童疏忽语言内容。

4. 重视游戏课后总结, 加深游戏教学的内容

游戏的结束并不代表课程的结束, 仅是教师教学的开始。教师需要对游戏的主旨进行讲解, 使儿童对游戏中的语言内容进一步得到巩固, 也保证每一位儿童都能感受到游戏的主旨内容。此外, 教师需要对游戏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指导, 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 保证下一次的游戏教学课程质量的提高。如可以通过让儿童对课前提问进行讨论, 思考游戏中的语言内容, 回答课前提问, 教师根据儿童的思考思路与最后答案进行总结, 再次巩固课程的主旨, 帮助儿童掌握语言知识, 开拓儿童思维与思考能力, 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结束语

游戏是融合视、听、说为一体的活动, 能较强地刺激器官, 可见游戏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要发挥学前儿童语言游戏教学的作用, 在游戏设计中, 需要遵循喜闻乐见、贴近生活、把握得当的原则, 以激发儿童对课堂的兴趣, 提高儿童对游戏教学的参与, 使儿童做到学以致用, 保证游戏教学的效果;在游戏教学中, 教师规范儿童的行为, 督促游戏环节的发展, 以循序渐进的提问为载体, 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 锻炼和发展儿童的思维;在游戏教学后, 教师要善于对游戏进行总结, 再一次讲解游戏的主旨, 深化儿童对语言内容的掌握与理解。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为儿童的成长发展起到奠定作用。

摘要:学前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是学前儿童语言形成与提高的重要阶段, 这要求教育工作者进一步重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游戏作为儿童成长期必不可少的伙伴, 把学前儿童语言教学与游戏相结合, 游戏以愉悦、视听说等形式, 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 激发儿童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加快儿童对语言的认知度, 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 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 结合游戏教学前、中、后的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得出完善学前儿童语言教学游戏的建议。

关键词:学前儿童,语言,游戏

参考文献

[1]张晓梅, 韩妍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思考[J].教书育人, 2008 (6) .

从一道数学游戏题说开去 篇9

,,,…,。

请你从中挑选出7个不同的分数,使它们的和等于1。

如果直接从上述49个分数中去挑选,你挑出的分数的和可能时而比1要大,时而比1小,不仅劳神费力,还可能找不出满意的结果。我们能不能反过来思考呢?既然从众多的分数里面挑选n个分数并使它们的和等于1不太容易,我们何不从简单的1开始,把它拆成几个分数的和呢?可以先把1拆成2个或3个分数的和,逐步下去,就有可能拆成7个分数之和,只要它们的分子是1、分母都不同而且都不超过50就可以了。

首先,容易把1拆成3个分数的和:1=++。

其次,把右边最大的分数继续拆开来:=+。

第三,把两个中的一个再拆开来:=+。

最后,再把两个相同的中的一个拆成3个分数之和就可以了:

=++。

至此,我们就把1拆成了7个分数之和:

1=++++++。

所以,我们要选取的7个分数是:,,,,,,。

前面求解过程中的最后一步:=++。是怎样做出来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原来有一个有趣的定理,让我们慢慢道来。

从“1”到“9”这些数中的每个数都有丰富的特色和个性,其中“6”是一个最具个性和特色的数。例如,它是一个最小的“完全数”。所谓完全数,是指一个正整数n,它的各个因数(除了n本身外)之和恰好等于n。因为除6外,6的因数还有1、2、3,而1+2+3=6,所以6是最小的完全数。更有趣的是,6不仅可以拆成它的因数1、2、3之和,还可以拆成它的因数1、2、3之积:

6=1+2+3,6=1×2×3。

利用6的这一特性,我们一开始就把“1”拆成3个分数之和:

1=++(*)

利用(*)式可以导出正整数的一个有趣的性质:

任何一个正整数的倒数都可以写成任意多个不同的正整数的倒数之和。

要证明这个定理,只要不断地把1按(*)式拆成3个分数就可以了。例如,

=×1=(++)

=++(3个之和)

=++(++)

=++++(5个之和)

=++++(++)

=++++++(7个之和)

=……

如此继续下去,每次都能增加两项,因此可以得出:任何一个正整数的倒数可以写成任意多个奇数项的正整数的倒数之和。而且,由于各项中分母依次增大,所以各项都是不同的正整数的倒数。

再看怎样分成偶数项之和:

=+=+(2项之和)

=+(++)

=+++(4项之和)

=+++(++)

=+++++(6项之和)

=……

类似地继续下去,每次都增加两项,故可以得出:任何一个正整数的倒数可以写成任意多个偶数项的正整数的倒数之和,而且各项都是不同的正整数的倒数。

对于一般的正整数n(n>1),可以类似地分析。

=(++)

=++(3项之和)

=++(++)

=++++(5项之和)

=……

=+(2项之和)

=+(++)

=+++

(4项之和)

上一篇:静脉自控分娩镇痛下一篇:天津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