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环境

2024-10-18

居民环境(通用10篇)

居民环境 篇1

摘要:通过对生活在不同气候特点、地理环境、饮食结构中居民的体质检测综合评定结果及肥胖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 寻找体质及营养差异, 制定应对措施, 提高体质健康指数。

关键词:环境因素,合格率,肥胖率,对比分析

陕西地理, 南北狭长, 约有8 8 0公里。北部为陕北高原, 是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中部为渭河平原 (又称关中盆地) , 号称“八百里秦川”, 以南为陕南山地, 秦岭、巴山夹着江汉谷地。由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 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和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各地区气温、降水差别很大。由于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的不同, 使生存在陕北、关中、陕南的居民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差别较大。这种差别是否会对当地居民的健康指数和身体形态造成影响, 通过对三个地市体质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寻找影响体质健康的因素, 提出应对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全国国民体质监测陕西省抽样城市20~59岁男性公民2485人, 女性公民2507人。其中西安市男性公民850人, 女性公民836人;延安市男性公民840人, 女性公民840人;安康市男性公民795人, 女性公民831人。所有测试数据均为筛选后的有效样本数据。

注:χ2=165.242, P<0.01

注:χ2=208.496, P<0.01

注:χ2=7.997, P>0.05

注:χ2=32.515, P<0.01

1.2 研究方法

所有测试均使用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体质监测器材, 测试人员经过严格培训, 经考试合格后才能进行测试。所有测试流程严格按照体质监测要求进行, 指标测试方法以体质监测要求方法为准。数据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 以P<0.0 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西安、延安、安康三城市体质监测等级评定比较

西安、安康与延安市男性体质等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而西安市和安康市体质等级间无显著性差异。优秀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西安市、安康市和延安市。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延安市、安康市和西安市 (见表1) 。

三市女性体质等级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优秀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西安市、安康市和延安市。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延安市、安康市和西安市 (见表2) 。

2.2 西安、延安、安康三城市肥胖发生率比较

延安市男女性肥胖率高于西安市和安康市, 男性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女性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正常体重者男性西安市高于延安市和安康市, 女性西安市高于安康市和延安市, 但无显著性差异。 (见表3、4) 。

3 讨论与建议

(1) 西安市成年男、女性体质监测优秀率与合格率均高于延安市和安康市, 延安市成年男、女性体质监测结果优秀率最低, 不合格率最高, 安康市成年男、女性体质监测结果优秀率低于西安市, 高于延安市, 不合格率高于西安市, 低于延安市。说明西安市成年人体质状况优于安康市和延安市。延安市成年人体质较差, 约有1/4的人员体质监测不合格。

(2) 延安市成年男、女性肥胖率均高于西安市和安康市, 但西安市男性的轻体重率较高, 安康市女性的轻体重率较高。三城市成年男性均有5 0%以上人员超重, 成年女性延安市有39.8%超重, 西安市有33.8%超重, 安康市有29%的超重。提示安康市成年女性体型相对匀称。

(3) 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 降雨量相对较少, 人们日常生活牛羊肉摄取较多, 蔬菜与水果相对较少。男性休闲活动以喝酒娱乐较多, 虽然也经常有健身秧歌等全民健身活动, 但相对于营养过剩, 除继续加强体育锻炼外, 更要注意日常营养膳食的科学摄入。即减少脂肪类事物的摄入, 多补充一些蔬菜和水果。

(4)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脉谷地, 属半湿润季风气候, 气温相对偏高, 降雨量较多。物产丰富, 蔬菜、水果品种繁多。人们生活主食以大米为主, 各类营养摄入相对均衡, 体质监测合格率相对较高, 肥胖发生率相对较低。

(5) 西安市地处“8 0 0里秦川”腹地, 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 物产丰富, 各类农副产品供应充足, 因属于省会城市, 接受科学的健身理念和生活习惯的宣传较多, 健身意识和科学营养能力较强, 因而体质监测合格率、优秀率较高。

(6) 随着全民健身工作的持续开展, 政府对群众体育的投资力度越来也大, 健身场馆、体育锻炼设施越来越多, 人民群众的体质健康越来越好。但强调的是, 在科学锻炼的基础上, 还应克服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注重膳食营养的科学摄入。

参考文献

[1]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J].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2009.

[2]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国家体育总局[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1.

[3]张梦杰, 等.体质监测、科学健身[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居民环境 篇2

【调查目的说明】随着人民生活越来越集中,小区的生活环境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次调查为了了解现在的居民生活,并进行分析研究。

【调查内容】

性别()A.男B.女

您所居住的房型()A.公寓楼B.小高层C.复式结构房D.排屋 E.别墅

您的住宅所在位置()A.市中心B.偏离市中心C.郊区

一、您的小区绿化面积()A.足够多,视野很好20% B.一般,比较舒适47% C.很少,几乎没有33%

二、您的小区内是否存在以下现象()A.在公共绿地上停放私家车33% B.在公共绿地上养殖花草,鸡鸭,果树等私人植物20% C.在公共绿地上搭建桌椅13% D.在绿地树木上拉绳,晾晒衣物20% E.其它现象27%

三、您对在小区内将狗放养在外的看法()A.有小动物,挺热闹的20% B.无所谓,那是人家的权利13% C.害怕狗会咬人,不安全 27%D.半夜会乱叫,很吵13% E.狗的排泄物在路上,不卫生40% F.其它看法0

四、您对乱搭建的看法()A.没什么,搭建改造都是自由的行为6% B.不太好,影响美观,但也不反对67% C.反对,不安全40%

五、您对在楼道内堆放杂物的看法(除别墅外)()A.可以多一个储物空间,挺好的3% B.只要别堆放太多就可以20% C.反对,妨碍别人行走40%D.不同意,堆放太久会有异味,引来害虫60%

六、您对在公共绿地上野餐的看法()A.方便而且空气又好,不错33% B.不太好,影响美

观6% C.反对,就餐后会留下垃圾40% D.其它看法20%

七、您对早晨在小区内跳舞锻炼的看法()A.不错,出来方便67% B.无所谓,那是公共的地方6% C.早晨音响会吵到别人,妨碍人家休息,不太好33% D.其他看法

八、有些住户向楼下抛扔垃圾,您对此的看法()A.无所谓,别扔到我家就行 B.没什么不好,挺方便的,反正有清洁人员会打扫6% C.很不好,反对94%

九、您对在小区内燃放烟花爆竹的看法()A.人家有喜事,放一下也无妨40% B.很吵,会打扰到人家6% C.不安全,会有火灾或伤人隐患,最好别放60%

十、您对您所居住小区的生活环境的其他意见或看法

您对本次问卷调查的题目是否理解()

A.B.有点模糊

居民环境 篇3

关键字:居住环境;舒适度;空间特征;人群特征;北京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伴随而来的诸如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等问题,从学界到普通居民对居住环境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关注。1961年,世界卫生组织(WTO)将居住环境的基本理念总结为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舒适性等方面。之后的研究从不同角度不断完善和丰富了居住环境评价各个方面的内涵和要求。国内的研究中,张文忠等建立了包含生活方便性、安全性、舒適性、出行便捷性、居住环境健康性等五大方面三十二个评价项的居住环境满意度评价体系。基于此体系,对于城市内部空间居住环境安全性、便捷性等差异性研究成为居住环境研究中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对居住舒适度的讨论从被调查居民主观感受评价出发,利用2009年近万份调查问卷作为基础数据,分析研究了北京市居民自身对居住舒适性做出的评价,研究了不同人群对居住环境满意度评价的特征以及北京市居住环境满意度评价的空间特征。

二居民居住舒适度人群评价特征

为了全面揭示居民属性特征,并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来分别研究其对居住环境舒适度评价的特征,本文将多种社会属性综合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较少的有代表性的属性标准用以表达居民的多重属性,并据此进行聚类分析,将不同属性特征的居民分类进而研究其评价特征。根据主成份提取和聚类结果,将居民分成以下4组:

第1组(外来工作人群):无北京户口者占到绝大多数;交通出行利用最多的是公交车和步行:家庭月收入大多在1万元以下,其中0.5-1万元者较多。

第Ⅱ组(青年平民人群):绝大多数有北京户口;30岁以下者占大多数,少有40岁以上者;大学大专学历者占到绝大多数;家庭月收入以0.5-1万元为主,其次是0.3-0.5万元。

第Ⅲ组(高知高收入人群):绝大多数有北京户口:交通出行利用私家车者较多,其次是公交车;大学大专学历者较多,其次是研究生学历者,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很少;家庭月收入以1-1.5万元者为主,很少有少于0.5万元者。

第Ⅳ组(高龄相对贫困人群):绝大多数有北京户口;交通出行利用自行车和公交车者较多;年龄以40岁以上者为主;高中、初中级以下学历者众多,极少有研究生学历者;家庭人口多为3-6人;家庭月收入以0.5-1万元者居多,其次是0.3万元以下者。

为了分别研究以上聚类得到的各个居民族群各自对居住环境舒适性的评价特征并进行比较,计算了各族群居民各项评分的均值。通过评分均值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无论是对于自然还是人文环境舒适度的评价,I类人群的评价都明显低于其他各人群。在收入水平相差不大的前提下,I类人群最大的特征就是无北京户口,可见有无北京户口对居民的居住地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无北京户口者居住环境舒适程度从满意度调查来看明显较低,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其在居住方面的弱势地位。其次,Ⅲ类人群对居住环境舒适度的大部分指标的评价都高于其他三类人群,可见更高的收入往往对应着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另外,Ⅱ、Ⅳ的评分处于另外两类之间,而在各项评价指标当中Ⅱ类都高于Ⅳ类,一方面是因为Ⅱ类人群的总体收入水平高于Ⅳ类,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因为Ⅳ类人群相对较大的年龄使得他们对评价项目更加苛刻的缘故。

三居民居住环境舒适性评价空间特征

北京市居住环境舒适性评价空间总体格局较为分散,评价很好或很差的区域很少在较大的范围内成片,不过总体评价相对较好和相对较差的局部区域仍然存在。从东二环到东四环之间形成一片较高评价街道相对集中的区域,包含了东城区、朝阳区的一部分,是北京市传统上相对发达、繁华的区域。此外西城的展览路和月坛街道以及城北花园路、北太平桥、亚运村地区都是北京市自然人文环境相对较好的区域,调查评分也较高。西五环外的温泉镇、西北旺镇、五里坨以及丰台区的王佐镇等相对偏远的地区也拥有较高的舒适度评分,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尚未经历大规模城市化开发,自然环境相对优越,而居民的生活方式不同于城内,生活节奏较为闲适,人文气息较为浓厚。城西的古城街道、卢沟桥乡附近,城南的大红门、东铁匠营街道附近以及城东的王四营乡附近成为较为明显的评价低值区域。此类地区多正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当中,各种小工厂、原料市场以及违章杂乱建筑较多,居民以外来人口、中低收入群体为主,造成环境舒适度评价较差。为研究居住环境舒适性满意度评价在北京市各环线之间的差异,将街道根据所在环线间位置进行了分类。从评价较优和较差街道的比例来看,自然环境舒适性四环内明显好于四环之外。这一方面是由于四环内建成时间早,各种基础设施、舒适性设施较为完备,另一方面也由于内外城居民群体的差异造成四环内居民需要更加优越的居住环境。人文环境舒适性评价分布格局与自然环境类似,值得注意的是二三环间评价较差的街道比例较高,其中德胜街道和北下关街道评分明显低于周边。

结论:通过对北京市居住环境舒适度评价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属性人群评价特征及其综合研究可以看出北京市居民对自身居住环境舒适性的评价总体一般偏好,人群的差异和空间的差异共同决定了北京居民对居住环境舒适度的评价。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可以结合影响居住舒适性的各种城市设施的客观数据,与主观调查数据相结合,更为深入地研究居民居住环境舒适度评价的影响机制,从而找到提高北京居住环境舒适度的有效途径。

探究居民区环境的景观设计 篇4

1 目前居民区的景观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对居民区的景观设计的探究才刚刚起步, 人们对居民区景观设计的认识肤浅、了解程度比较低, 所以在设计居民区景观时还存在着种种的问题。

1.1 设计时过分的注重环境的美化, 而忽视了为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才是其根本目的。

居民区的景观设计不光是要美化周边的环境, 更重要的是为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 所建设的种种功能设施要为居民提供便利条件、满足需求。有些居民区的景观设计过分的为美化而建设, 没有从人性化的角度去考虑居民的需求。例如:布置过于曲折的园路、绿地隔离带设计的过于宽广, 使本来仅仅需要几分钟的路变成十几分钟, 这不仅没有起到景观设计的效果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这种设计的不合理性, 最终导致居民在绿地上自己踩出一条更加便捷的路。有些居民区的景观设计中忽视了对残疾人的照顾, 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地困扰。有些居民区的景观设计没有给孩子和老人创建合适的活动场地。居民区的景观设计仅仅是为了美化而美化, 忽视了给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的根本目的。

1.2 居民区景观的设计缺乏新意, 过于追求园林的艺术化。

居民区的景观设计应该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居民身体健康、给居民带来好心情为其主要的目的。现如今的居民区景观设计不断地更新, 但是设计出来的景观都大同小异, 缺乏创造性和新意。各地的居民区景观仿佛是一个模子立刻出来的仿制品。要不就是过分的追求园林的艺术化。现在的居民区景观在设计风格和设计内容上大都相同, 过于追求景观的绿色化。但是, 对于居民区的景观的设计不单单是指绿化环境, 它还包括景观照明、水景设计、铺装等等。而这些景观的设计要相辅相成, 最后起到美化环境、绿化生态的作用。居民区的景观设计应该借鉴园林设计的好处, 而不是直接搬来就用, 是要有选择性的采用。

1.3 把设计城市景观的理念照搬到居民区景观设计上, 过分的追求大器。

在居民区的景观设计上, 过多的追求大器和良好的视觉效果。目前小区建设的通常做法为:走进小区的大门, 首先看到的是比较宽广的社区广场, 广场两侧的绿化带蜿蜒的铺向小区的里面, 景观甚是壮大。设计者的意图是给小区加上一种大气感, 让小区看起来更有档次。但是这种做法的弊端也尤为突出:宽广的广场也为小区的居民提供了活动和娱乐的场所, 这一来就会聚集大量的居民。从而妨碍车辆的往来, 也给在广场娱乐、活动的居民的安全埋下了大大的隐患。

2 对居民区的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居民区的景观设计是人们极为重要的生存环境, 也跟居民的生活最贴近。因此, 居民区的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 还要给居民区周边的环境景观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对居民区的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给予的有效解决方法:

2.1 居民区的景观设立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设计观念, 不能照搬城市景观的设计观念。

城市规划的是整个城市的景观设计, 面积比较大, 追求的是大气;而居民区相比之下面积比较狭小。所以设计居民区的景观时不能照搬城市的设计理念, 否则会起到东施效颦后果。由此看来, 把广场或是大草坪布置在居民区的大门口是与常理相违背的。把大广场布置在居民区的大门口, 不仅占用了小区的绿化面积, 而且还给居民的出行、娱乐和休闲带来不便, 使居民区景观的设计不具备实用性。我们可以在居民区大门口种植具有层次感的绿色植物, 这样可以为小区呈现优美的环境, 居民还可以在林间娱乐、运动, 同时还不会造成交通的不便。

2.2 居民区的景观设计要呈现区域特色, 为居民增添归属感。

居住的环境和一般的公共环境有所不同, 它要求具有强烈的领域性。人类的居住环境可以总结为四种环境:公开性的、私密性的、半公开性的和半私密性的环境。所以, 要按照居民的年龄、喜好、职业和文化程度等, “因人制宜”的设计出居民喜欢的格局和环境。只有充分了解了居民的构成, 才能更好的凸显居民区的区域特色, 从而让居民有深刻的归属感。

2.3 在居民区的景观设计上应该增加休闲的场所, 以增添品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进行运动和休闲活动。因此, 居民区景观的设计不仅要重视休闲运动场所的建设, 体现人性化特点, 还应跟上时代的步伐, 重视追求生活乐趣。居民区景观的设计, 既要符合居民生活习惯的要求, 又要充分发挥中国园林设计的特色。创造优美的环境, 体现居民区居民的文化品味, 给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乐趣。

3 总结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创新, 我国对居民区景观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居民区的景观设计对居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其景观设计尤为重要。居民不仅仅要满足居民生活起居的要求, 还要为居民的工作之外的娱乐休闲时间提供活动的场所和活动所需要的设施。虽然目前我国的居民区景观设计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但是我们也正在采取必要的解决方案并不断地改进。居民区优美的景观设计的创建, 不仅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同时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冯永贤, 胡文, 张高翔.浅析汉源县新县城园林景观设计[J].四川林勘设计, 2010 (03)

[2]张慧兰, 赵素莲.浅谈居住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农业, 2011 (06)

[3]何丽波, 龙岳林.鹅羊山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理念及其实现[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S2)

居民环境 篇5

——闻涛社区争创“杭州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单位“总结汇报

杭州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实现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历史性跨越。在钱江南岸,这里—— 一个产生智慧与运作智慧的地方,成长起了一个现代化的新型社区——闻涛社区。

长河街道闻涛社区设立于2007年7月,地处钱塘江南岸,高新区(滨江)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区块,总占地面积约2.7平方公里,东至江虹路、南至江南大道,西至时代大道,北至钱塘江。辖区范围内有新建楼盘5个,分别是锦绣江南、白金海岸、春江时代、水印城、海威国际,总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户数5514户,现入住率为37%左右。老楼盘小区1个,共7幢178户,整个社区可容纳20000余人居住。社区环境优美,居民素质普遍较高,闻涛社区以它丰富的建筑语言和深厚的人文背景成为了滨江沿江风景线上一颗闪亮的明珠。

为争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单位,提高居民群众健康意识和健康素质,营造社区健康环境,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发展,在市、区、街道办事处的整体规划、具体要求和重视下,根据闻涛社区居民结构和健康调查情况,社区本着“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宗旨,制定了争创杭州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单位争创规划。通过今年半年多来各项工作的开展,效果十分明显,倡导健康教育活动已在闻涛社区形成了一个共识,广大居民群众清醒地认识到重视健康的重要性。一个关心健康、支持健康教育的群众性活动正在有序地展开。下面,将我们社区在市、区、街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所开展的一些工作作一个系统的总结汇报,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指导。

一、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目标明确抓实效

开展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单位的创建活动,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范围广,内容多,难度大,是否把这项工作抓起来,抓出实效是摆在我们二委班子成员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活动开展起来肯定会遇 到难题。如健康档案的整理收集,居民群众会不会支持;小区居民居住不稳定,部分人员长时间不在此居住,无法取得联系;活动内容多,涉及到方方面面。精力上、时间上是否允许等等,如果不开展教育活动,确实看到有些居民无视健康,不重视生活质量,对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慢性病,我们社区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样势必会给居民群众的生活和家庭带来不幸,看到这些实际存在的情况,我们在区、街道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确保居民的健康,是关系到民生、民心和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

同时,街道在资金保障上给予大力支持。有了上级的支持,有了资金上的保障,增强了争创的决心。于是,我们根据活动开展的需要,着手建立了争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社区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它有关职能部门人员为组员。工作组还聘请熟悉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参加。如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各共建单位的联络人为健康教育提供服务。通过社区上下的努力,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正常展开,并收到了较好效果。

二、注重宣传

结合实际

活动广泛讲实效

为了使健康教育广泛地在居民群众中开展,通过活动的展开让广大居民群众充分了解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让广大居民群众认识到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性。我们社区通过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进行宣传。利用小区原有完善、多样的硬件设施,积极引导更多的小区居民参与活动。在街道财政的支持下,特别制作了一批健康教育工作宣传栏。把健康教育、计划生育、道德素质教育融为一体进行宣传教育、图文并茂,让群众接受教育。为了更好更多地开展宣传教育,我们不失时机地在开展的各项大型活动中穿插健康教育的宣传内容进行宣传。如今年2月9日在水印城举办的元宵节猜谜活动、3月7日在春江时代广场举办的庆“三八”文艺活动、5月27日举办的“和谐闻涛,魅力家园”现场书画秀,7月9日举办的“发现闻涛,放飞希望”社区文艺晚会、七月十一日世界人口日活动等等,虽然内容各不相同、但都围绕健康教育的主题,通过团结并规范社区自发性的群 众健身活动,使群众性活动经常化、科学化,健康化,从而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我们还利用市民学校、健康学校和老年电大进行面授,有针对性地选择授课内容。有关红十字会方面的,如急救,如何参加义务献血;有关预防传染病方面的,如H1N1的防范、禽流感的防治等;有关老年慢性病方面的内容,如高血压病的防治等;有关健身方面的,如怎样学打太极拳等;有关膳食方面的,如营养配餐、食疗等等。收到的效果好,居民能够接受,也踊跃参加。通过各个层次、各种方式的宣传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营造了健康教育的氛围,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开拓创新 不断进取

常抓不懈保实效

从整个争创过程来看,半年多的工作显示,虽然取得了成果,但根据争创规划的要求和达到居民健康状况的改变,生活习惯的改变,对营养的摄取和合理膳食的理解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努力。需要利用一切宣传工具进一步系统地宣传;用一系列的制度去规范、去引导、去逐步改变过去的一些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同时,要帮助居民建立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来促进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针对性预防和控制与营养不平衡的有关疾病。为此在继续开展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宣传教育做到常抓不懈。除了利用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外,还要用新的、群众愿意接受、自觉参与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宣传教育。

例如要建立社区网站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利用社区小报让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健康活动方式耳濡目染,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健康教育的行动中来,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

社区还在白金海岸家园建立了一个健康主题公园,开辟了健康路径,并通过宣传图版和宣传橱窗的形式宣传“健康一二一”的概念,努力推广“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理念,在全社区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是进一步收集、整理好居民的健康档案,为今后全面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医疗服务、防病治病和分析干预等活动提供依据。让居民 自觉参与到健康的各项活动中来,积极配合做好健康档案的建立。目前为止,社区已建立健康档案124户,共462人。其中男性234人,女性228人。

三是分阶段搞好健康状况的调查摸底,及时掌握居民的健康状况和所产生的原因、趋势。为健康干预提供依据,为正确判断发病情况和采取科学治疗,合理调节饮食和营养配制作出正确性指导创造条件。例如从健康档案掌握情况来看,有高血压患者19人,糖尿病患者7人,冠心病人3人,肿瘤患者3人。针对这一批群体,在搞好日常宣教的同时,卫生服务站的全科医生还提供好上门服务,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健康生活、合理饮食方面的专业指导,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四是积极引导、精心组织,搞好群众性的健身活动。利用现有的文体队伍,逐步扩大队伍建设,社区负责配备一些必要的活动器具。如音响、扇、剑等器具。同时经常性组织开展竞赛活动来活跃氛围、吸引群众参加。通过健身活动的开展,增强居民的体质,减少一些老年病、慢性病的发生,减少一些邻里之间的纠纷。

家住水印城的李女士,平时女儿、女婿工作忙不在家,小外甥也上了学,一个人经常无聊,平时的休闲活动除了看电视、打麻将,没有可活动的项目,有时还为了一点小事与邻里之间发生点小纠纷,关系搞得很紧张。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女士加入了春江时代商铺前自发的文艺健身队伍,现在的她,早上晚上忙着锻炼,平时与一些队友切磋切磋舞姿、探讨探讨养身之道,有时还联络别的文艺爱好者搞一些联谊活动,参加一些由社区、街道、区举办的文化体育活动,忙得不亦乐乎……

社区计划在下半年,结合社区办公用房和早餐广场建设,专门开辟一个文体广场,通过广场的设立促使更多的人群加入到健身队伍当中来,为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五是积极争取街道继续对健康教育活动经费的支持。今年以来,社区争取宣传教育方面各类达13.55万元,用于制作和更换宣传栏、购买健康器材、主办各类培训和讲座等。同时,辖区和各共建单位的 各项健身器材为辖区居民免费开放,提供更多的健康和娱乐场所,促使了争创活动顺利开展。

六是认真搞好阶段性工作总结。以前阶段工作取得的成果和所存在的不足作出进一步分析研究,提出下阶段工作目标与措施,自始至终搞好这次争创活动。

总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单位争创活动工作是一项长期、经常性的工作,需要花大力气真抓实干才能有所成果,才能抓出实效。我们将严格按照市级创建标准抓好每项工作,努力改变目前尚存在于居民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真正使我们闻涛社区成为一个生活的乐园,人居的最佳环境。通过争创健康教育示范社区,来提升整个社区三个文明建设的程度,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长河街道闻涛社区居委会

浅谈环境污染对城市居民的危害 篇6

从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中看出, 我国平均每1万个城市居民中有6个人因为空气污染死亡, 每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这是我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 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报告指出, 每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 占当年GDP的3.05%。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启动这一项目进行调查, 技术组对各地区和42个行业的环境污染实物量、虚拟治理成本、环境退化成本进行了核算分析, 其中, 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862.8亿元, 占总成本的55.9%, 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198.0亿元, 占总成本的42.9%;固体废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7.4亿元, 占总成本的1.2%。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简称绿色GDP核算) 是指从传统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的核算体系, 能够更为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成果。虚拟治理成本占整个GDP的1.8%。除了污染损失, 还对污染物排放量和治理成本进行了核算。虚拟治理成本是指目前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全部治理所需要的支出。

2 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目前, 根据我国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 煤炭、电力、化工、造纸、电镀等行业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2.1. 空气的污染, 工业生产是大气污染的一

个重要来源, 主要来源是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 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 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 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 呛得人咳嗽, 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 量大而集中, 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 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 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 前三种物质危害性很大。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电力、非金属制品、钢铁和化工四个行业中, 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气污染物治理的重点行业。烟尘和工业粉尘的处理率相对较高, 但二氧化硫治理任务仍然艰巨, 这些污染中属空气的污染, 气味刺鼻, 闻着就头晕。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业中, 其污染物的去除率普遍不高。煤矿洗选厂周边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 一个小型火电厂, 它的烟尘就可以污染周边几公厘的居民, 让你平时不敢开窗, 家庭到处都是煤粉灰, 让周边的居民深受其害。随着国家要求拆除小型火力发电厂, 这一情况将逐步会得到解决。

2.2. 水的污染, 污水随意排泄, 污染了饮用水

源, 而从近年发生的水危机事件来看, 江河湖渠的水源因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仅在2011年, 便有多起事件见诸媒体:6月, 杭新景高速公路上的两辆货车追尾, 致使约20吨苯酚泄漏并随雨水流入新安江, 造成杭州等城市居民疯狂抢水;同年7月底的山洪暴发, 致使岷江沿岸一座尾矿库的电解锰矿渣进入涪江, 约50万居民饮用水受到影响。

2.3. 垃圾的污染。

现在有些企业采取的垃圾处理方法不合法, 比如说大型医院焚烧医药垃圾, 医院应该有专用的医疗垃圾处理办法或防污染的焚烧炉, 而有些医院不按规定办, 或是舍不得钱, 居然在明坑内焚烧医疗垃圾。造成居民饱受浓烟的伤害。部分垃圾会收集进行处理, 多数是填埋。生活中出现的废弃物很多不可降解, 塑料、橡胶、日用品的包装废弃物等, 很长时间都无法降解, 所以出现了垃圾难的情况。如果随便找一个地方填埋, 可能会造成附近地下水污染, 带来长远影响。

2.4. 各种污染对人体的伤害程度

锅炉焚化过程排放的可吸入悬浮粒子会伤害人的肺部功能;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会刺激人的眼睛和鼻粘膜, 排放的一氧化碳会伤害人的心脏;汽车尾气排放的臭氧、二氧化碳等污染物伤害人呼吸系统

3 如何治理污染对城市居民的危害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表示, 围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我们环保部门下一步要切实做好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和全国污染调查等三项基础性调查工作。

3.1. 经济发展欠下的环境债。

核算表明, 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 占GDP的比例为3.05%。这是我们为经济发展付出的环境退化成本,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绿色GDP就占传统GDP的96.95%呢?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他解释说, 绿色GDP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 广义的GDP不仅要从传统的GDP中扣除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 即资源和环境耗减成本;还要从中扣除人文社会部分的虚数, 包括家庭服务、犯罪以及对国民福利有负面影响的产业, 如烟草行业。"今天公布的这个绿色GDP并不是完整的, 这个3.05%只是冰山一角。"潘岳说。这样的一个数据表明, 我们正在为经济发展的环境债而付账。

3.2. 环保治理的高额成本。

污染扣减指数1.8%, 专家称之为虚拟治理成本。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说, 这个数字意味着, 要将排放到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全部去除, 需要付出的成本占GDP的1.8%。潘岳用例子做了说明:“如果我们把生水烧开或用家庭净水器过滤一下, 需要为此支付电费等处理成本, 可能占我们收入的1.8%。但如果我们不进行任何处理, 直接喝生水, 由此生病就可能最少花费我们收入的3.05%。"

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长期积累的环境矛盾尚未解决, 新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 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危害日益显现, 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2010年, 环境保护部将组织编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并制定实施考核办法, 会同有关部门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全面开创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新局面。其中, 组织编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是重点, 以重点防控区域污染源防治为主要内容,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的原则, 划定重点防控区域, 明确防治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重点解决污染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金属排放企业污染问题, 努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和身体健康做出应有贡献。

结束语。城市环境污染对其城市居民的生理、心理、工作、学习、休闲及社会活动都产生一定程度影响, 通过对城市居民的调查发现, 虽然不同的居民对其所在环境的质量评价稍有差异, 但都表示了环境污染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居所的选择及迁居的意向存在一定的影响, 也反映出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总体上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我们认为, 相关环保部门可以考虑通过以上途径积极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 让更多的市民认识到保护好环境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环保行为的表扬、奖励等正确引导、激励市民, 让市民们积极地行动起来, 将保护环境落实到行动上

摘要:随着我国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居住环境周边的污染给居民生活造成危害在我国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城市居民在生活、工作及社会活动方面受城市环境污染影响情况的调查进行分析, 并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居民,环境污染,危害

参考文献

[1]彭小红, 郑泽根, 丁文川等.垃圾填埋场的污染与防治[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7.29 (4) .

[2]张艳萍.浅析电脑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J].环境研究与监测, 2006.19 (1) .

[3]张梓太著.环境法律责任研究[M].商务印刷馆, 2004年.

居民环境 篇7

(1) 农村的自然环境欠佳。最突出的是农村水资源日趋紧张。我国农村许多地方水资源比较匮乏, 特别是西部和北方农村, 农民用水比较紧张。据我国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在饮用水方面, 有2265万个住户反映获取饮用水存在困难, 占10.3%。使用管道水的住户10754万户, 占48.6%。

(2) 农村基础设施普遍落后。目前, 我国农村的道路、交通、邮电通讯、供电、供水、商业网点设施、文化体育设施等, 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虽然政府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 财政的转移支付在不断向农村倾斜, 但农村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的改善, 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从表1可以看出, 近年来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全国总体的基本建设支出的增速。但情况的改善, 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3) 农村市场还不够完善。最典型的特点是农村商业网点少, 市场管理比较混乱。农村消费主要是以集市和附近小城镇为主, 而当前我国的集市还是非常松散, 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价格、竞争等都没有形成合理的机制, 导致广大农村往往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盛行之地, 严重地损害了农民消费者的权益, 影响了农民的消费。另外, 以供销合作社为主体的原流通商业网络己经萎缩。与城市比较发达的超市、集贸市场以及各种类型的商场相比, 农村的市场发展, 很明显还比较落后。

(4)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不论与国内城市居民相比, 还是与发达国家的农村居民相比,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都远远不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还都在不断的改革探索中。据统计, 到2007年底, 全国31个省区市的所有涉农县 (市、区) 都出台了农村低保政策, 普遍建立和实施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享受低保人数已达3400多万。卫生部提供的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建立。在农村, 国家已经加快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2006年试点扩大到全国县级总数的40%, 2008年将覆盖80%。国家每年还将补助资金300亿元, 争取到2010年在农村普遍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覆盖约7亿人。

(5) 许多的传统消费观念仍然制约着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 比如一味强调节俭、过渡重视下一代等等。注重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是过渡的节俭则使广大农民牺牲了很多本代人应该享受的消费, 过渡地强调下一代, 虽然可能给下代人积累了财富, 但是下代人又同样地节俭, 同样地注重积累, 如此下去, 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2 消费环境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制约

综合来看, 消费环境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制约,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购买消费品后的闲置, 二是消费环境阻碍了农村居民对消费品的购买。

第一, 受消费环境的影响, 所购买的消费品没有得到充分使用, 比如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闲置等。根据有关部门调查, 目前农村居民家庭购买的大件物品中有12%处于闲置状态, 尤其以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最为严重, 原因是农村的基础设施不配套。主要原因为:

(1) 电力供应不足, 电压不稳定, 特别是在农忙季节, 往往会出现断电现象。另外, 农村用电收费比较高。据调查, 除山西每度电在0.4元左右外, 相当一部分省市、自治区的农村每度电价在0.6~0.8元, 高的达到2~3元, 平均电价为0.78元, 远高于城市0.42元的平均电价水平; (2) 上下水设施配不上, 用水不方便, 洗衣机使用受到限制; (3) 广播电视的差转台少, 信号比较弱, 收听、收视效果差; (4) 交通道路建设滞后, 到各级营业网点不方便; (5) 服务网点少, 维修不方便等。

第二, 消费环境阻碍了农村居民对消费品的购买, 即农村居民具有潜在的需求, 或具有消费能力, 但未形成实际的购买力。表2列出了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及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可以看出2005年农村居民的家庭人均收入水平 (3254.9元) 约等于1994年城镇居民的家庭可支配收入 (3496.2元) 。但是, 从这两个时期相应的主要家电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来看, 农村居民的拥有量都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的平均水平。其中,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供水、供电、交通、通讯及电视转播等硬件环境, 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等软环境的影响所致,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民购买耐用消费品的欲望。

例如, 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 有2265万个住户反映获取饮用水存在困难, 占10.3%。管道水的住户10754万户, 占48.6%。5101万户的饮用水经过净化例如用水情况明显的影响洗衣机和淋浴热水器的使用。2007年, 如表3所示, 城镇居民几乎家家有热水器时, 广大农村居民几乎没有使用。这主要源于农村用水的不方便。使用处理, 占23.1%;9231万户的饮用水为深井水, 占41.8%;6151万户的饮用水为浅井水, 占27.8%;619万户的饮用水来源于江河湖水, 占2.8%;303万户的饮用水为池塘水, 占1.4%;316万户的饮用水来源于雨水, 占1.4%;387万户的饮用水来源于其他水源, 占1.7%。

再如, 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 2006年末, 81.9%的乡镇已经完成农村电网改造, 98.7%的村通电, 98.3%的自然村通电;97.6%的村和93.7%的自然村通电话;81.1%的乡镇有邮电所。2006年、2007年农村住户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增长很快, 与城镇居民差距迅速缩小。这归功于通讯设施的完善。而家用电脑在农村没有多大的消费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密切关系。很多地区只能通过电话线上网, 是家用电脑普及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消费环境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的特点

首先是全局性。消费环境涉及的不是一家一户的事, 而是关于整个区域的、全局的内容。加强消费环境的建设, 将具有全面推进消费的作用。

其次是外部性。消费环境是消费者所处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的总称, 建设好硬环境、营造好软环境, 便于形成一个良好的消费氛围。消费环境 (特别是硬环境) 的建设, 往往会惠及所有农户, 例如道路、市场、电网等都会产生正的外部性。对于软环境而言, 由于消费的“攀比效应”, 良好的消费风俗、习惯会逐步传播, 产生积极的效应。反之, 腐化、落后的消费习惯, 也会形成不良的影响。比如农村红白喜事的铺张浪费, 就需要很好地引导。

再次是长期性。与其他影响消费的因素相比, 消费环境的建设和对消费的影响具有长期性的特点。特别是风俗习惯的形成, 往往需要几代人或几十年的时间。因此消费环境的建设, 切忌急功近利, 必须做好长期规划和打算。我国的“十一五”规划、新农村建设就是政府全盘考虑、长期计划而做出的。

4 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的对策

第一,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主要是做好:保护森林资源, 防止水土流失, 禁止对森林资源滥砍滥伐和过度开发;保护现有草地资源, 禁止过度放牧;保护现有的水资源不受污染, 对重点水域河段的污染要加强综合治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 要把制污和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结合起来, 加强立法和执法的力度。

第二,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物质条件建设步伐, 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农村基础设施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和消费。我国近几年来对农村电网的改造工程即是从当前农村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改造农村电网, 大大刺激了农民对家用电器的需求。农村的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 为农村商品流通、信息交流提供方便, 刺激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此外, 通讯条件的改善、供水设施的建设都为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 进一步完善农村市场建设。鼓励多种主体参与市场竞争, 充分发挥现有供销社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市场管理方面,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职能, 严厉打击不正当市场竞争行为, 营造一个价格公平合理、质量可靠、群众信赖的农村市场。在加强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的同时, 还必须完善农村商品销售的售后服务体系, 各经营单位和个人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 切实维护农民的消费权益。

第四, 引导广大农民合理消费, 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主要是反对铺张浪费, 进行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刘湖.优化我国农村消费环境的对策思考[J].农村经济, 2006, (10) .

[2]柳思维, 李陈华.特别关注农村消费环境和农民消费者权益问题[J].消费经济, 2006, (2) .

[3]卢嘉瑞.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消费质量[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6, (6) .

[4]南建党.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民消费质量[J].时代金融, 2006, (9) .

居民环境 篇8

在国家“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指导下,作为海西的一个重要城市,福州近些年的发展日益受世人关注,随之而来的是城市人口的激增,这样的发展变化考验着城市的交通。近年来,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福州市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建成了高架、桥梁等基础设施。这些设施的投入使用,对改善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但是,由于建设时期的种种条件限制,部分高架道路紧邻居民住宅。建成后,重车或柴油车经过伸缩缝或路面不平整处产生跳车,发出的声音以及汽笛声等突发噪声,频繁扰民。为了进一步了解福州高架桥毗邻住宅区的建筑声环境,笔者对福州城区进行了调查。

2 福州高架桥的现状分析

作为福州市区骨干道路的二环路,既要分担城市过境交通及出入境交通,又要集散中心城区庞大的客流,存在交通拥堵、车速降低、通行能力日益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生活,也制约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介于以上原因二环快速路改造方案得以实施,现已建成包括国货路高架桥、福新路高架桥、化工路高架桥、铜盘路高架桥、工业路高架桥在内的10座高架桥。其方位如图1所示[1]。

3 监测方法

3.1 车流量测量

数出5min内通过高架桥的车辆数,将所得值除以5,得出每分钟的车流量。作平行取值3次,取平均值。

3.2 噪声测量

分别将监测地点选在毗邻高架桥的小区内,共10个小区。采用已校准的国产AWA 6218B型精密声级计进行等效连续声级( Leq )的测定,每个居民区离高架桥大约30~100m处,各选3个测量点(10座高架桥共30个测量点)。每个测量点在规定的测量时间段内,每隔5秒记一个瞬时A声级,连续监测5min,同时记下车流量[2]。(昼间测量时间为8:00-10:00;夜间测量时间为21:00-23:00)。

4 结果与分析

4.1 毗邻小区高架桥车流量统计结果

本次监测见表1,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10座高架桥的车流量达到119~156辆/min。

4.2 毗邻小区高架桥噪声监测结果

昼间监测结果见表2,夜间监测结果见表3,测量结果用柱状图表示见图2。

4.3 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区域噪声标准》(GB 3096-2008)规定[3],关于区域范围划定及相应的噪音标准见表4。

按照该标准的规定,各类标准的适用区域为:

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5dB执行。

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

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于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该类标准。

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

高架桥两侧因符合4类标准,即昼间噪声不得高于70dB,夜间噪声不得高于60dB。但从测量结果可以看出10座高架桥的昼间和夜间噪声均已超标。其中福新路高架桥、化工路高架桥、六一路高架桥最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在福新路高架桥和化工路高架桥附近多以重型货车行驶为主,而六一路高架桥附近是福州火车站,人流量和车流量都很大,因此噪声值也偏大。

5 交通噪声的主要声源及危害

据研究,公路噪声主要由汽车排气、车辆齿轮和车体结构以及轮胎和地面的相互作用产生。汽车在低速行驶时(≤30km/h)噪声最大,当时速超过50km/h,轮胎与地面接触所发生的噪声最为明显,许多辆车的噪声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交通噪声[4]。据有关专家报告提出,噪声对人体有以下影响。

(1)噪声会引起人体的紧张反应,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2)噪声与心脏病的发展恶化有着密切联系。

(3)噪声还可以引起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甚至视力方面的疾病。噪声刺激可能导致新生儿体重偏低。长期工作在噪声环境中的人群易患胃溃疡、视力下降等诸多病症。

(4)噪声容易引起烦恼、激动、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异常,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理智丧失[5]。

6 针对福州高架桥噪声扰民问题的建议

交通噪声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综合多方面因素治理。目前控制公路交通噪声比较有效的措施主要有开发研制低噪声车辆、低噪声路面、合理选线和规划布局、绿化带、声屏障降噪、隔声门窗等。但这些降噪方式在技术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中也各有不足,所以应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

笔者认为福州市市政府可以与周围居民协商安装通风隔声门窗[6],再在高架桥与居民区之间种植树木,这些树木既可以降低交通噪声,又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从而净化空气。在高架桥上安装隧道式的声屏障和铺设降噪路面,这样就可以从噪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三个方面来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

7 结语

在福州逐渐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要继续发展,交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在加紧建设现代化家园的同时,要关注周围环境,实现公共设施真正的便民。

摘要:指出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福州的交通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针对这个问题福州市市政府积极修建二环路高架快速通道加以解决,但由此又引出交通噪声扰民的问题。从噪声的来源和危害出发,分析了高架桥周围噪声的现状,通过对现有的10座高架桥周边小区进行实地监测,进而提出了改善声环境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降噪,绿化,隔声窗

参考文献

[1]边归国,庄一廷,黄田平,等.福州市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来源及防治对策的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4(5):26~29.

[2]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国家环境保护局.GB3096-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S].北京:国家环境保护局,2008.

[4]洪宗辉,潘仲麟.环境噪声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程胜高,但德忠.环境与健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居民环境 篇9

2013年, 全国平均雾霾天数创52 a最多, 空气质量重度污染。空气质量污染的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浓度水平高3个显著特点。现今, 提高生活品质、提高健康水平成为人们的追求内容。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室内环境监测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目前, 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是甲醛、氨、苯、总挥发性有机物和氡。甲醛是致癌物, 苯会抑制人体造血功能, 氨对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氡会诱发肺癌、白血病等。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的主要项目也是甲醛、氨、苯、总挥发性有机物和氡5个类别。通过科学的检测, 可以使人们了解室内空气质量是否达到环保要求, 并能够及时、有效地对不合格空气进行治理, 以达到令人放心居住、规避室内环境污染风险目的。有关徐州市区居民住宅室内环境污染物研究的相关文献很少, 本文对徐州市区30个新装修的居民住宅室内环境污染物进行测试研究, 得出了居民住宅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数值。根据室内环境污染物分析的结果, 结合检测数据和实际情况, 分析了相关因素对居民住宅室内环境的影响。

1 测试方法

1.1 测试装置

依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10) [1], 使用Uv-vis spectrophotomete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Gc7890 (F) 气相色谱仪和Rad7型α能谱氡气检测仪测试。

1.2 测试方法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10) 规定: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 检测采样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 h后进行。室内环境污染物现场检测点应距内墙面不小于0.5 m、距楼地面高度0.8~1.5 m, 检测点应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1]。

仪器设置如下:甲醛采样设定为10 m L吸收液, 以0.5 L/min流量采样20 min;氨采样设定为10 m L吸收液, 以0.5 L/min流量采样10 min;苯采样设定为活性炭管, 以0.5 L/min流量采样20 min;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 采样设定为活性炭管, 以0.5 L/min流量采样20 min;氡采样设定为Cycle (周期时间) , 设定为15 min, Recycle (循环次数) 设定为2次 (建议取2个结果平均值) 。

2 测试结果及讨论

根据以上方法, 居民住宅 (新装修) 室内环境污染物测试结果规定如表1所示。

Ⅰ类民用建筑商品住宅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值规定如表2所示。

依据测试结果作如下讨论:①徐州市区居民住宅 (新装修) 室内环境污染物甲醛、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 的含量普遍超标, 氨和氡的含量基本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10) Ⅰ类民用建筑的规定。②居民住宅 (新装修) 室内环境污染物甲醛、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有普遍超标的现象。装修材料 (家具、门窗和地板) 中含有大量甲醛、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类等物质, 甲醛、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类会随着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从家具、门窗和地板中缓慢释放出来, 并在空气中不断累积, 会造成室内空气甲醛、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不断增高, 出现普遍超标的现象。③居民住宅编号为8和10的室内环境污染物氨的含量出现超标的现象。氨超标的现象具体原因为:在建筑施工中, 有时为了改变混凝土的性能而加入外加剂, 包括北方冬季施工加入的防冻剂, 以及为了提高混凝土凝固速度而使用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早强剂。外加剂中氨类物质会随着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 造成室内空气中氨的浓度不断增高。④居民住宅编号为4、11和28的室内环境污染物氡的含量出现较高的现象。氡-222属中毒性核素, 其毒性是由元素衰变产生的α粒子造成的。α粒子进入呼吸系统后能引起肺癌, 也会严重损伤肾脏。氡-222主要由地基的岩石和大理石材质地面中铀的衰变产生。大理石材质中有时会含有微量的铀和钍, 铀和钍的衰变会产生氡-222。地质构造断裂区域土壤氡浓度值相对较高, 氡-222会通过地面缝隙、墙壁裂缝、空心砖墙孔洞和下水道等处进入室内。氡-222通常在地下室或与土壤接触的第一层建筑含量较高。⑤建议:装修中不要过量使用装修材料, 过量使用装修材料会导致住宅内污染物累积, 影响空气质量;装修中要尽量选择符合国家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装修材料;装修之后, 要开门窗通风。一般来说装修住宅应保持通风环境3个月及以上时间适宜, 因为室内环境污染物甲醛、氨、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都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入住装修住宅前应以刺激性气味散尽为宜。

3 结论

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和Rad7型α能谱氡气检测仪能够快速测定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数值, 检测准确, 操作简单。徐州市区居民住宅 (新装修) 室内环境污染物甲醛、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普遍超标, 氨和氡的含量基本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10) Ⅰ类民用建筑的规定。

摘要:依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10) , 运用配套仪器检测得出了居民住宅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数值;根据室内环境污染物分析的结果, 结合检测数据和实际情况, 分析了相关因素对居民住宅室内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居民住宅,室内环境,污染物,测试

参考文献

居民环境 篇10

关键词:法治,无居民海岛,生态安全,保障机制

进一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的能力, 是我国“十二五”规划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我国面积大于500 m2的海岛共计6 900多个 (不含海南岛本岛和台湾、香港、澳门所属海岛) , 其中无居民海岛超过6 500个。随着中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力进行海岛开发的条件已经具备, 海岛开发的高潮越来越近。无居民海岛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经济上, 更重要的是它还承载着生态保护、国防安全、领土确定、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功能价值。其中, 生态环境安全 (简称生态安全) 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2000年由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 正式提出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概念, 将生态安全作为环境保护的目标纳入国家安全的范畴。有学者将生态安全概括为两层含义:一是防止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退化削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是防止环境问题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 特别是防止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 从而避免影响安定[1]。无居民海岛的生态安全的问题一直受到理论和实务界共同关注, 随着发展海洋经济、开发利用海岛热潮的到来, 对该问题的研究则更显重要和紧迫。

1无居民海岛生态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

长期以来, 由于无居民海岛开发、保护缺乏法律依据, 政府对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管理缺位, 体制不清, 导致很多无居民海岛的生态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威胁, 影响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以下简称《海岛保护法》) 出台以后, 虽然对无居民海岛的保护有了明确的规定, 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和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依然使无居民海岛的生态安全保障形势严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随意开发利用对海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利用随意性大, 缺乏有效的管理, 导致很多无居民海岛生态破坏严重。在《海岛保护法》实施以前, 很多无居民海岛被认定为集体所有, 有些海岛的林地被认定为集体林地, 周围的滩涂以及海域被用来从事水产养殖业等盈利性的行业。集体在对这些海岛开发利用的过程中,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生态破坏严重。还有一些海岛成为垃圾场, 被随意倾倒垃圾和有毒有害废物, 一些海岛上珍稀动植物资源被掠夺性开采等, 使得海岛地形地貌、自然景观及生态系统遭受很大的影响, 部分海岛甚至消失。无居民海岛的权属问题虽然在《海岛保护法》实施以后可以逐步厘清和解决, 但是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的恢复并不易。

1.2不合理的工程项目对海岛自然资源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无居民海岛一般面积狭小, 生态脆弱, 容易遭受破坏且破坏后难以恢复。随着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步伐的加快, 虽然有了《海岛保护法》的规定, 但是相关主体海岛保护意识还有待加强。在无居民海岛开发过程中, 依然不可避免地存在开发层次低, 方式粗放, 手段落后, 效率低下等情形。一些缺乏科学论证和有效控制的海岸和海洋工程项目, 在实施的过程中炸岛炸礁、采石挖沙填海等行为, 对无居民海岛的自然资源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这些都严重影响到无居民海岛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2无居民海岛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现状

每个海岛都有独立独特的生态环境, 而这些环境相当脆弱, 一经破坏, 就会不能或很难修复, 亦会涉及庞大的修复费用[2]。无居民海岛的生态安全问题非常重要并且相当复杂, 需要形成有效的机制来最终实现对其的保障。

我国对无居民海岛的生态保护一直非常重视。早在2003年, 为了加强无居民海岛的管理, 保护无居民海岛的生态环境,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国防安全, 促进无居民海岛的合理利用, 我国发布了《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定》, 就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保护问题做出了规定。虽然该规定属于部门规章, 法律效力层次较低, 但为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2009年《海岛保护法》的出台, 对无居民海岛的保护作了专门的规定。如, 第三十条规定“从事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确定的可利用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活动, 应当遵守可利用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 采取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 避免造成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破坏。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涉及利用特殊用途海岛, 或者确需填海连岛以及其他严重改变海岛自然地形、地貌的, 由国务院审批”。第三十三条规定“无居民海岛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和排放。无居民海岛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 禁止在无居民海岛弃置或者向其周边海域倾倒”等[3]。此外,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企业和公民对无居民海岛的生态安全保障意识不强。无居民海岛的生态安全执法涉及部门较多, 并存在执法难等问题。无居民海岛的生态保护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单靠《海岛保护法》不可能很好地解决所有的问题, 面对发展海洋经济、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的热潮, 形成一个有效的生态保障机制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无居民海岛生态安全保障机制完善路径

如前文所述, 无居民海岛的生态安全保障并不是靠一部法律就能解决的, 而是需要形成一个政府治理意识下的包括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公民有效参与的保障机制。它涉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执法和司法的跟进以及由政府管理向公共治理的转变。

3.1培育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形成合作治理模式

治理是一种多元的、民主的、合作的行政模式, 它强调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的共同作用[4]。无居民海岛生态安全的保障, 不能仅依靠政府的管理来实现, 需要在培育全民生态保护意识的前提下形成国家、市场和社会合作治理的模式。

(1) 要通过宣传和教育增强全民的无居民海岛生态安全忧患意识。广泛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宣传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同时, 通过制度设计培育市场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关于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及政策, 在无居民海岛生态安全保障中同样需要遵守这些规定。如《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 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办法》《环境信访办法》及《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试行) 》等, 都对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做出了详细规定。笔者认为, 拥有无居民海岛的地区还可以在制定无居民海岛保护办法中明确公众生态安全保障的权利义务。

(2) 政府要根据《海岛保护法》的规定, 遵循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 促进海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海岛保护规划。海岛保护规划报送审批前, 应当征求有关专家和海岛保护公众的意见, 经批准后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经批准并公布的规划应得到严格的遵守和执行, 非因法定原因并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更, 违反规划的行为必须得到追究。

(3) 要积极培育民间生态安全保护组织, 利用社会力量的参与来共同实现无居民海岛生态安全的保障。民间组织的参与是推进生态安全治理的有效方式。但我国的生态环境民间组织数量并不多, 规模也普遍较小, 政府应该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培育和发展这类组织。很多国家都有自发组织起来的环保团体, 它们在生态安全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是非常值得我国学习和效仿的。

3.2陆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如前文所述, 目前我国关于无居民海岛生态安全保护方面的立法比较薄弱。虽然有《海岛保护法》的规定, 但建立起无居民海岛生态安全保护的法律体系才是基本保障。

(1) 在以《海岛保护法》为核心的基础上, 由国务院或有关部门再制定无居民海岛保护方面的行政法规或规章, 拥有无居民海岛的地区要根据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再制定详细的实施办法, 以完善无居民海岛生态安全保障的纵向法律体系。

(2) 由于无居民海岛的生态安全还涉及国家其他资源保护类法律法规, 如海域使用、海洋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城乡规划、水资源、森林保护等, 因此, 还要及时对这些法律的相关规定做出修改, 使《海岛保护法》中关于无居民海岛生态安全保障的原则和精神在横向上与这些法律相协调一致。

(3) 在立法的内容上, 要确立 “生态保护优先”“审慎开发利用”和“低碳用岛”的原则, 建立和完善海岛生态修复制度及海岛用后复原制度。应该在《刑法》中增加生态安全犯罪的相关罪名, 明确具体的内容和量刑标准, 对严重破坏生态安全, 包括无居民海岛生态安全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3.3理顺生态安全执法体制

生态安全执法是保障无居民海岛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论述的执法是狭义的范畴, 是指行政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为了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的, 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 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 直接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和特定的行政事务采取措施并影响其权利义务的行为[5]。执法的内容包括了行政许可、确认、检查、处罚、强制等多种行为方式, 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就目前的法律规定而言, 无居民海岛生态安全执法至少包含无居民海岛使用权许可中的生态安全审查、对生态安全状态的检查、违法行为的确认和处罚以及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强制等行为。

长期以来, 政府无居民海岛的生态安全执法比较薄弱, 同其他的环境执法状况相似, 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究其原因, 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很多地方政府生态安全意识不强, 在“GDP是硬指标, 生态环境是软指标”观念的作用下, 出于对本地经济利益的考虑, 对经批准使用的无居民海岛在开发利用中生态安全保障兴趣不大、动力不足。对于未开发的无居民海岛, 政府更是由于其分布广, 数量多, 其环境违法行为并不特别容易被发现而怠于行使生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权。二是由于法制不完善所造成的违法成本低, 违法者所受到的处罚明显小于其违法收益, 由此导致执法不能对违法行为起到有效的遏制。三是执法主体多, 职能交叉重叠导致效率低下和执法资源浪费。《海岛保护法》实施以后, 有些省 (自治区) 级政府为加强对海岛开发利用活动的监督检查, 严厉打击海岛保护违法行为, 促进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无居民海岛自然资源和特殊用途海岛保护, 制定了海岛保护巡航执法专项行动方案, 由海洋与渔业局统一领导, 海监具体负责巡航执法专项行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工作。重点对省人民政府审批权限内的海岛开发利用活动实施监督检查, 并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这种做法是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海岛保护法》的具体体现, 具有一定的实际效果。但要对无居民海岛的生态安全起到长久有效的保障还远远不够。

加强无居民海岛的生态安全执法首先需要政府自身强化生态安全保障意识, 摒弃只顾眼前经济利益的错误思想。同时要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 理顺执法体制来克服地方保护主义这一瓶颈。① 国家可以就无居民海岛的生态安全执法形成独立的综合执法机构, 不隶属于地方政府, 实行垂直管理。同时强化生态安全执法监督。执法监督是保证执法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执法机构应当定期向上级机构以及同级和上级人大汇报执法情况, 接受上级和人大的执法监督, 并按照《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积极实行政务公开并接受公众监督。② 要通过制度设计, 加强对地方政府生态安全的政绩考核, 实行生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同时对出现重大生态安全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③ 完善生态安全法律规定, 提高生态安全的违法成本, 使执法真正起到预防和警示作用。

3.4确认公众环境权, 重视环境公益诉讼

公益诉讼, 作为一种解决社会系统中利益冲突的机制和一种专门法律活动, 在无居民海岛生态安全方面应起到最终的保障作用。但是, 长期以来被一些学者理解为环境公益诉讼基础的公众环境权并没有获得法律的明确确认。虽然近几年, 我国在环境公益诉讼领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如贵州省贵阳市中级法院设立了环境保护审判庭;江苏省无锡市两级法院相继成立环境保护审判庭和环境保护合议庭, 无锡市中级法院和市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试行规定》;云南省昆明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环保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环境保护执法协调机制的实施意见》, 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的案件由检察机关、环保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向法院提起诉讼等, 但在我国的诉讼实践中, 环境公益诉讼并没有成为生态安全的有力保障。很多由生态安全问题引发的矛盾由于缺乏正当的法律疏通途径, 导致公众采用一些激烈的非正当手段来试图解决, 最终反而引起了矛盾冲突的扩大化、激烈化, 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随着海岛开发热潮的到来, 无居民海岛的生态安全保护问题日益严峻, 在无居民海岛生态安全保障机制中确立环境公益诉讼这一环节在目前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环境公益诉讼是公众参与无居民海岛生态安全保护的重要形式, 当公众面临生态安全破坏, 威胁到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时, 可以通过环境公益诉讼程序向法院起诉, 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 也把环境纠纷解决纳入到了法律轨道, 通过法律解决环境问题, 防止人们用非法的手段去解决问题, 减少不稳定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曲格平.关注中国生态安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2]黄国恩.我国海岛生态安全问题研究:国家海岛保护法律:从香港海岸公园及海岸保护区法律中得到的启示[J].榆林学院学报, 2011 (1) .

[3]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供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0.

[4]聂平平.公共治理的基本理念[EB/OL]. (2004-08-18) [2011-08-26].http://www.gmw.cn/01gmrb/2004-08/18/content_80157.htm

上一篇:全麻气管拔管期下一篇:汽轮机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