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业

2024-11-29

天津农业(精选12篇)

天津农业 篇1

摘要:蓟县休闲农业的发展有着很好的自然条件、文化底蕴和市场基础, 也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的道路。蓟县的休闲农业凭借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基础, 走过五个发展阶段, 建立起整体规划、多样化发展的格局。本文针对基础设施不完善、创新意识差、营销服务手段缺乏等问题, 提出外部设施、产品文化内涵、经营主体管理的提升以及理论研究的加强, 助力实践发展。

关键词:休闲农业,蓟县,精品村,郭家沟

1 研究背景

中文“休闲农业”一词最早由1989年台湾大学举办的“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上明确提出。我国曾经出现了“观光农业”、“乡村旅游”、“都市农业”、“农业旅游”、“农村生态旅游”等多种词汇, 到2011年7月农业部《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后, “休闲农业”的称谓得到公认。休闲农业 (Agritourism) 是以农业为基础, 依托农业景观资源、农业生产设施、农耕与民俗文化及农家生活等资源, 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与消费形态。国外休闲农业起步于1855年的法国, 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 现在很多发达国家的休闲农业已经进入到规范发展期, 发展成集度假、休闲、环保、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规模化发展的产业形态。我国的休闲农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 从起步期过渡到成长期, 已经具备了多样化的产业形态, 休闲农业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5%。

蓟县位于天津的最北部, 古称渔阳, 春秋时称无终子国, 战国时称无终邑, 秦代属右北平郡, 唐朝设蓟州。蓟县地处京、津、唐、承四市的腹心, 交通便利, 区位优势显著。蓟县是天津市唯一的半山区县, 有山有水、有平原有洼地, 土壤肥沃、水质优良。这里远离污染, 空气清新, 气候宜人, 被称为天津的“后花园”。蓟县旅游资源丰富, 集古城、名山、雄关、秀水、奇石、幽林为一体, 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 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物质与文化基础。在政府扶持与市场催生下, 蓟县的休闲农业发展很快, 集观光、度假、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活动为一体, 既是独立的旅游活动, 又成为景区的有益补充, 完善了蓟县旅游的设施配套功能和绿色生态的活动内涵。蓟县现有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特色景观名镇1个, 有市级旅游特色村点104个。2014年, 全县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45.6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4.1亿元, 乡村旅游经营户1300户, 果品采摘园4800亩, 垂钓园50个, 旅游购物市场65个, 直接和间接从业农民4万人, 受益人口达10万余人。

2 蓟县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

2.1 蓟县休闲农业的发展进程

蓟县是京东地区最早发展休闲农业的地区之一, 产业规模由小到大, 接待能力和管理水平也不断提升。回顾其发展历程, 可分五个阶段:

(1) 起步发展阶段 (1994~1997年) , 1994年下营镇常州村村民高翠莲开办了全县乃至天津市第一家农家院, 在其带动影响下, 常州村的村民和附近黄崖关等地村民也搞起了农家乐, 标志着天津休闲农业正式起步。

(2) 推动发展阶段 (1998~2003年) , 蓟县县委、县政府及时总结、推广下营镇常州村发展休闲农业的经验。2002年3月, 蓟县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农家院服务质量标准》, 对农家院实行资格准入、挂牌管理。

(3) 快速发展阶段 (2004~2007年) , 市领导提出创建100个农家院旅游特色村的目标。县委、县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推动农家院旅游快速发展。

(4) 规范提升阶段 (2008~2011年) , 市委、市政府实施休闲农业规范提升工程, 蓟县全面加强旅游村 (点) 软硬件建设, 建成了毛家峪长寿村、郭家沟塞上水乡、大峪仁义农家、西井峪民俗摄影村等一批旅游特色。

(5) 转型升级阶段 (2012至今) , 蓟县在下营镇郭家沟村试点建设乡村旅游精品村, 以此为契机, 实施了“三个一批”工程:打造一批精品村, 提升一批优质村, 规范一批标准村, 进入休闲农业转型发展快车道。

2.2 蓟县休闲农业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一是初步建立起全面发展的产业布局。按照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整体规划, 蓟县依托山野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 打造集踏青、登山、访古、休闲、养生等于一体的山野养生游览线路, 贯穿蓟县官庄镇、渔阳镇、罗庄子镇、下营镇、孙各庄乡、马伸桥镇、穿芳峪镇等乡镇, 途经郭家沟休闲农庄、罗庄子采摘园、西井峪民俗作坊、大平安民俗文化园、毛家峪奇石展览馆、东水厂中药养生基地、坝尺峪太极养生基地、寺沟膳食养生基地等生态养生居所。

二是全景式旅游村的引领示范作用日益突出。蓟县累计投资3.3亿元, 以全景式旅游村建设为核心, 打造常州、寺沟、东山、船仓峪、小穿芳峪等特色旅游村, 建设罗庄子红香酥梨采摘园、大巨各庄湿地、毛家峪滑雪场等休闲农业新亮点。旅游村成为吸引城市人娱乐休闲的重要目的地。

三是休闲农业的发展形式多样化。蓟县休闲农业以山野特色乡村游线路为主, 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品农家乐”为主要形式, 表现为旅游特色村、生态园、博物馆、养生基地等多种实现形式。

3 蓟县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与不足

3.1 蓟县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是政府主导, 科学规划。市、县两级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精品村规划工作, 强调先规划后建设, 确保旅游精品村建设的高品质。二是突出特色, 构建链条。蓟县重视以特色吸引游客, 通过建设不同特色的旅游村, 为游客提供体验性、互动性强的特色活动, 来吸引不同的市场人群。通过打造一项拳头产品、推出一个产品系列、构建一条综合产业链, 使休闲农业向生态休闲、健康养生、民俗文化等多层次乡村旅游产品转变, 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链条。三是保护环境, 改善生态。在保护村庄及周围原有生态和景观的基础上, 蓟县大力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 突出体现自然生态脉络。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改善和美化农村人居环境, 实现污水达标收集、达标处理, 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同时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及绿色节能技术, 保持蓟县乡村碧水蓝天、空气清新、天然氧吧的良好生态环境;四是拓宽渠道, 供给资金。蓟县坚持创新为先, 多措并举, 探索出以市场运作为主线的休闲农业投融资机制。如以旅游建设用地收益权作为抵押, 向银行申请贷款融资, 以农户信誉作担保, 采取公司担保增信、农民联保增信方式, 向银行申请贷款融资, 以土地流转经营权作抵押, 引入龙头企业, 集约发展休闲农业。

3.2 蓟县休闲农业发展中的不足

一是整体规划不够完善。总体来看, 蓟县休闲农业还存在项目类型单一, 特色产品少, 同质化、零散化现象严重, 尚未形成高水平的区域性旅游体系和科学的空间布局。有的村自然发展, 杂乱无章, 有的村城市化、商业化严重, 淡化了乡村的自然、生态特色。二是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很多旅游村道路狭窄、路面等级低, 每到节假日, 交通严重不畅。农业旅游区内, 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服务设施简陋, 设备不足。农家院的客房、餐厅、洗浴等主要设施条件相对较差。三是思想观念保守, 开拓创新力度不够。对比国内的先进典型, 蓟县的休闲农业在发展模式上创新不足, 整体特色不够鲜明, 产业内涵不够充实, 没有形成国内或者区域内的典范模式。四是整体营销意识不强, 服务手段欠缺。经营主体较为松散, 各自为政, 综合效益较低, 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经营体内现代管理意识薄弱, 品牌塑造手段单一, 市场知名度不高, 整体服务水平有限, 专业人才匮乏, 影响了产业的升级。

4 蓟县休闲农业的提升路径

4.1 休闲农业设施条件的提升

休闲农业设施建设要尊重自然, 避免人工雕琢, 摒弃城市浮华, 营造乡村氛围。同时设施建设要有序开展, 留足未来发展空间。要重视旅游村内设施的提升, 包括修建优质的行车道路、打造特色的村内景观、建设充足的村内公共设施、搭建村内公共服务平台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 搭建起“互联网+”的高效营销平台。遵从服务业的发展要求, 对农家院的结构进行改进, 不仅要维护原生态的农家风貌, 还要使院内结构、卫生环境等满足多人食宿的要求。

4.2 休闲农业产品内涵的提升

考察国内外的先进发展经验, 文化特色的个性化产品是休闲农业提升的发展关键。深入挖掘蓟县的乡村文化, 可以找出很多亮点, 如毛家峪的长寿文化、古槐村的中草药文化、坝尺峪的太极拳、玉石庄的素食文化等等, 进而设计出更多形式的旅游产品, 如节庆活动、特色农家、特色农产品等。文化与蓟县休闲农业的融合性发展, 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对农业文化遗产实施保护性开发。二是旅游活动中加强文化要素注入。低水平的农家乐虽然依托景区得到了较好的客源, 但没有文化内涵也暴露了市场竞争的劣势, 缺乏长期发展的后劲。应依托大都市背景, 借助农耕文化、乡村文化的深厚底蕴, 打造有特色的品牌形象。三是旅游活动中注入时尚元素。休闲农业是一种消费活动, 单纯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无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必须把握好消费者的心理, 在传统氛围中注入时尚元素。如陕西袁家村为休闲农业发展创出了新路, 把更丰富的地域文化汇聚起来, 是重新建设出来的传统村落。游客在这里可体验到两种美:一是自然之美, 二是文化之美。老街、老式农具和工具、旧式农宅, 还有老味道的作坊, 散发出传统的文化味道。袁家村还体现了现代理念, 如饮食崇尚绿色生态, 满足了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4.3 经营主体管理的提升

第一, 要实现品牌化发展。休闲农业的成功案例表明, 只有具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才使其竞争力具有持久性, 这个特色可以通过物质特点和文化特点表现出来。从品牌视角看, 蓟县的主体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只有建立差异化的旅游品牌体系和高度的产品聚集度, 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除了品牌名称、品牌内涵的确定, 还要做好品牌形象设计和宣传工作。树立独特的产品形象标识, 提高消费者认知度。第二, 要提升营销水平。目前蓟县休闲农业项目的市场推销主要依靠口口相传, 对于媒体、网络等公众影响力大的渠道却很少使用。蓟县应该塑造一个整体的品牌形象, 再往下延伸出特色的分支, 从而形成更强大的市场冲击力。借助媒体营销、网络营销、节庆营销、捆绑营销等多样化形式, 强化蓟县休闲农业的市场影响力。借力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契机, 与其他景区携手打造差异化、整体化的发展格局, 配套经营。调研中发现, 游客对于原生态的产品如柴鸡蛋、有机蔬菜等兴趣浓厚, 建议实施品牌化延伸战略, 加强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 延伸农产品加工链, 力争获取更大的附加值。

4.4 理论研究的加强

天津对休闲农业领域的理论研究力度明显不足。查阅资料发现, 很多省市发布了“休闲农业发展报告”, “北京模式”的专题研究有几本专著。从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资料看, 针对天津特别是蓟县休闲农业的理论研究还很少, 更缺乏案例分析、经验总结和策略指南等实操研究。蓟县休闲农业的发展应该借助更多智囊团的深度分析, 帮助经营者查找自身不足, 学习他人经验, 提升整体及个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苑雅文.都市农业旅游的需求分析与供给提升路径[J].经济界, 2014 (3) .

[2]范子文.北京休闲农业升级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8) .

[3]史佳林等.天津休闲农业区域类型划分与发展前景展望[J].天津农业科学, 2012, 18 (4) .

天津农业 篇2

一、实习单位简介

1)关于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是四大国有银行之一,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行设在北京。在国内,中国农业银行网点遍布城乡,资金实力雄厚,服务功能齐全,不仅为广大客户所信赖,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在海外,农业银行同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良好的信誉,被《财富》评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2)关于实习农行网点

很幸运的是我在宝坻区东城路分理处实习,该网点是宝坻区首批转型网点之一,接触的东西或多或少多于其他实习生。同时该行员工热情和睦,使我倍感温馨。

二、实习目的及实习内容

此次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农业银行的实习,掌握银行业务的基本技能,熟悉银行日常业务的操作流程以及工作制度等。主要为了学习以下几点:

1)了解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和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

2)学习如何履行外勤人员的职责,例如合理的引导、分流、识别、填单。简单的回答顾客问题,学习常用的手续费收费标准,并准确为顾客解答。

3)学习银行内部系统操作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银行的储蓄业务,如活期存款、整存整取等;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如贷记卡的开户、销户、现金存取等。

4)向老员工学习基本技能,点钞、捆钞、识别假币并学习他们的经验。

三、实习过程

在这次实习过程学习到很多大学学习不到的知识,基本掌握了中国农业银行的各项业务,熟悉了银行日常业务的操作流程以及工作制度等。由于该网点现金量较大,所以我的实习生活是内勤+外勤动态机制,哪方人手不足,我则去补充。

具体可如下阶段:

1)前期:

初到该行向经理及员工学习基本的礼仪,需要穿正装,黑色系带皮鞋,见到顾客需要来有迎声、走有送语并保持微笑;学习营销技巧以及一些业务的收费标准;了解本行特色产品,贵金属、金市通、理财等相关产品;了解基本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熟练自动柜员机、转账机、自主填单机等设备的操作;

2)中期:

外勤:对外积极的引导顾客、对顾客进行分流,为顾客解答各种疑惑,帮助顾客用自助机自助服务;对内做好辅助性工作,指导顾客填单、复印身份证、打word文档和EXCEL表格、整理票据等;辅助打扫卫生,保持厅内、厅外整洁等。

内勤:由于规定限制,不能够进行系统操作的实践,只能请求柜员慢速办理业务,我在旁边观看。了解其ABIS系统的交易代码和操作流程,能够办理如存取款,打印流水等基本业务;熟悉联网核查的条件;认真听取老员工的经验;负责人民币的清分工作以及印有反党字迹的人民币的筛选工作。

另外,通过采取采访和暗访的形式对同行业的其他银行进行了调研,并写下了调研报告。

3)后期:

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外勤的时候坚持微笑服务,让每位顾客都能够接受合理的引导,该填单的填单、该复印的复印、不可以受理的业务耐心解释,让顾客满意离开。在内勤时候,不懈怠、不懒散,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做好上面布置的任务,不出现一丝差错。最后保持良好的心态,向老员工虚心求教更深层次的知识,在正式入职的临近,需愈加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实习心得与收获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两个月的实习即将结束!从5月9号工作直到今天,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我从刚进来的陌生到现在的熟悉,这个过程,行领导以及各位同事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与鼓舞,他们的信任与教导使我不断进步。

对于一个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进入银行的起点和其他学生不一样,这是一种挑战。学习银行基础业务成为最重要的问题,为了熟悉农行的各种业务和基本知识,我看了不少如柜台、信贷、稽核、会计准则、财务等方面的业务书籍,在接触到一些不太熟悉的术语以及其它内容时,我就会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解释,如果实在不明白,我就向同事们请教,大家也都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并且想方设法让我去接触更多我尚不熟悉的知识。

在大堂的时候,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懈怠,要对每个顾客进行有效的分流,引导,微笑服务。我喜欢看到顾客因为我的微笑而回报以微笑,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与赞扬。

在任何一项工作中,团队精神永远最重要!虽然每天都是各司其职,但是每一项业务都是整个部门的队员合伙完成的,遇到什么问题也是互相研究互相讨论询问,共同解决问题,这让我明白,一群人的力量始终比一个人的力量大,否则,在系统操作过程中遇到点事,如果不共同讨论的话,任何一项任务都会更费时,造成效率低下。而且大家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都会自觉的帮助同事完成他人工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也让我学会了如何与大家交流,明白了一些在与同事的交流中应注意的细节,在为顾客的营销中、与领导的谈话中、与客户的协调中都大大提升了自己的交际能力。

在调研期间,相对于他行我发现了很多我网点的缺点与不足,例如,高低柜沟通比较弱,单据摆放不合理,员工工作效率比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借鉴学习的。这关系着提高我网点服务、效率乃至以后整体业绩,因此我也与我网点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并提交了报告得到了他的肯定与赞扬。

当然,我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虽然银行的同事总是孜孜不倦的教我各种业务的办理流程,手续费等,但太多,我依然不是很熟悉,总是办理不好或者解释不通各种业务。银行的同事很好,总是耐心的解答,但我心中暗下决心努力记下,勤能补拙,让自己在以后工作中能够应运自如,为自己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联系实际,坚持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成为真正的有用之人。

现在大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高气傲,眼高手低,我也在其中。然而在实践工作中,我才发现,在大学里学到的书本东西如果不在实际的工作中加以运用,就不能发挥出知识的力量,有了知识基础并不能说明就比学历低的人能力高很多,很多工作都是熟能生巧,我们坚决不能以自己的学历作为骄傲的资本,只能以知识作为基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虚心向同事们学习,凭着对新事物的接受学习能力强,在不断的摸索锻炼中,不断发掘出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会有美好的未来,而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太高,想一步登天,否则不仅成不了才,还会浪费掉自己的青春。

五、总结

天津市农业灌溉用水计量模式分析 篇3

关键词:农业灌溉;计量;模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S274.4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09.06.007

Metering Mode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ater in Tianjin

ZHANG Jun-tao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Divis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of Tianjin,Tianjin 300074,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irrigation water source in Tianjin, the pilot reform of agricultural water measurement charge was developed in Baodi, Ninghe and Jinghai county. The different methods on irrigation water measurement were selected to explore and research the actual measurement charging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ater.

Key words:agricultural irrigation; metering; mode; analysis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上游拦蓄水工程建设规模加大,加之连续多年干旱少雨,天津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天津市大力发展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业灌溉普遍采取粗放低效的利用形式,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提升天津市农业节水成效,就要建设农业灌溉计量设施,对农业用水实行计量收费,这是天津市节水农业及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

1天津市农业用水收费现状

近年来,天津市坚持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设施农业节水配套为重点,因地制宜地大力推广各种适用的节水灌溉模式,全市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到22.89万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5.8%。在节水工程快速发展中,农村节水灌溉管理相对滞后,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大多数区县灌溉用水基本是福利水,农民灌溉基本上不交水费或水费很低,实行按亩收费,多灌少灌一个样。加之部分灌溉工程老化失修,缺乏计量设施,给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控制管理带来困难,造成了农民节水意识不强、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只有解决用水的计量问题,才能促使用水者节约用水,进而为灌溉用水定额管理、累进加价创造条件。如何依托节水工程建设完善基础计量设施,使农业用水做到精准计量按方收费,提升天津市农业节水灌溉管理水平,是目前天津市节水农业建设中的关键,也影响着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成果。

2农业用水计量收费改革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天津市灌溉水源的特点是北部地区以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灌溉为主,中南部地区以深层地下水灌溉为主。为加快探索和推进农业灌溉计量收费方式改革,在加大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同时,我们因地制宜,按照不同灌溉水源特点,选择了宝坻区地表水灌区、宁河县浅层地下水区、静海县深层地下水区3种不同水源条件的灌区开展了农业用水计量收费改革试点。

2.1探索井灌区计量方式改革

静海县针对地表水匮乏,主要依靠抽取深层地下水灌溉的状况,在新建的90个节水项目区134眼深机井出水口安装了传统机械式水表,同时,将水费征收方式由原来的按电度收取改为按方收取的方式,并实行一费制。农民缴费更直接、更明了,有效提高了灌溉交费和节水意识。宁河县丰台镇东淮沽村浅层地下水灌区安装IC卡自动计量灌溉收费系统32套,具备一户一卡、一井多卡、缴费储值、插卡出水的功能,改变了过去按亩向按量征收水费的方式,使农业机井地下水资源管理更方便、快捷、准确,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

2.2探索地表水灌区计量方式改革

宝坻区针对里自沽地表水灌区灌溉计量困难的状况,结合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与相关科研、企业单位合作,开展了渠灌区灌溉计量方式的试验研究和试点。首先率先在全市地表水灌区研制安装灌溉泵点超声波流量计60块,实现超声波自动记录用水量。同时,该灌区还结合在大断面防渗渠道上建设巴歇尔量水槽、梯形量水堰,在支渠道上安装U型量水槽,以及结合畦田口使用流速流量仪测量每个畦田的灌水量等措施,实现了地表水灌区防渗明渠输水模式的精准测量。目前,灌区也结合计量设施建设,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基础上,正在开展计量收费改革试点。

2.3探索不同形式水费征收管理模式

(1)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由协会负责用水管理、灌溉服务、工程维护管理、水费计收和财务管理等工作。目前,在宝坻区、宁河县、静海县共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77个,受益用水者3.67万户、13.16万人,受益耕地面积1.85万hm2。(2)采取承包模式,由承包人负责本村农户用水,按用水量收水费,村委会不再承担他们的工资,工资由承包工程设施所收水费解决。(3)静海县台头镇东淀等部分地区由县水务局建设农业集中供水厂,实行企业化经营与管理,自收自支、自负盈亏。

3取得成效

对灌溉用水进行精准计量和科学管理后,以前农业种植效益低下和用水矛盾等问题得到了解决。

(1)农民节水意识明显提高。农业灌溉按方计费后,农民灌溉主动采取大畦改小畦和平整土地等措施,增加灌溉均匀度,并且在灌溉上适可而止,农民节水意识提高的同时,灌溉节水效果明显提高。

(2)节水增收效益显著。通过农业灌溉计量改革和科学灌溉管理,使农作物得到适时充分灌溉,促进了试点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益。通过多个地区几年来的实际种植效果,大田作物每公顷年增产平均为375 kg,节水1 200 m3。宁河县丰台镇东淮沽村井灌区每公顷蔬菜年可节水3 000 m3,灌溉成本也大大降低,由原来的每次225元/hm2降到150元/hm2左右;静海台头镇东淀等4个地区由于种植产值高的花卉和蔬菜,在实行集中供水管理后,每公顷产值增加1.5万元以上。

(3)农民用水者自主投入灌区工程建设和管护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由于节水增收效益明显,同时,各种灌溉管理组织制定了科学、合理、有序的灌溉制度,减少了管理运行开支和灌溉纠纷,使管理者和用水者之间的关系趋于和谐。通过这些实际效益的显现,用水者通过“一事一议”自愿投资投劳建设灌溉工程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协会做到了灌区工程有人管、有人修、有人保运行,保证了灌溉季节工程正常运行,减少了跑、冒、漏,促进了节水、节电,为灌区发展提供了很好地群众基础。

(4)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在相对集中的一些地区进行农业灌溉计量改革试点,促进一定范围内农业优势的加强和种植结构的调整。里自沽灌区是天津市重要的粮食产区,通过改革,普遍提高了当地粮食产量,充分发挥了天津市粮食主产地的作用;通过改革,宁河、静海部分地区有条件地进行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从过去产量、收益不高的粮食生产,转变成为天津市集中的蔬菜、花卉种植基地,形成了地区优势,不但满足了当地需求还远销外地,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4存在问题

(1)天津市农业用水计量收费改革需要继续深入。虽然天津市在农业用水计量收费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进行收费改革试点的地区在天津市12个农业区县中比例很小,新型农业用水计量方式应用和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组建还比较滞后,还需要快速深入推广,以满足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的需要。

(2)水价制定还需完善。目前,天津市各区县农业灌溉水价制定中只包含提水电费、工程维护和管理人员费用,不包括水资源费、工程折旧费等,收取水费只能满足日常运行,还不能满足长期水资源保护和工程持续良性运行的需要。

5小 结

改革农业计收管理,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其根本目标是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也就是改革与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不相适应的水管理体制,形成合理的水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和水价机制,建立健全技术保障体系,显著改善灌溉设施的整体质量和服务能力,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综合效益。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同时抓好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既要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促进农业灌溉方式的转变,又要改造农业供水设施,不断降低农业供水成本。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的大力投入,天津市农业节水工程迅猛发展,农业供水设施不断改善,农业供水成本有所降低。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农业灌溉计量设施建设,调动地方政府、农村集体和农民积极参与水费改革的积极性,提高用水者的节水意识,改革农业供水体制,改进灌溉服务。同时,在总结高效用水经验和找准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并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对于天津市有所不同的灌溉水源和节水形式,建议进一步开展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继续探索符合不同地区特点的水费征收方式,切实减轻农民财务负担,减少水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 张东,宫晓婧,刘伟,等.天津市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发展方向[J].天津农业科学,2008,14(6):46-48.

[2] 笪志祥.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及其模式和发展趋势[J].天津农业科学,2008,14(3):33-36.

天津农业 篇4

都市农业发展定位

(一) 为城市提供景观和生态保护

都市农业不单单提供农产品, 其还为城市提供绿化, 保护城市生态等复合产品。通过郊区修建农田、林地、果园、菜园等, 不仅美化了都市环境, 同时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 维护了生态平衡, 充当都市的生态屏障。

(二) 提供休闲、文化、教育等服务性产品

都市农业提供的不仅仅是初级农产品, 其还提供文化、教育等服务性产品, 这是传统农业所不具有的。通过开辟农家乐、花卉公园、树林探险等, 让市民可以体验到农业丰收的喜悦, 为市民提供了接触自然、学习农业以及休闲放松的场所, 尤其给那些生活在城市中孩子提供了体验农耕文化、接受农业教育的天然大教室。

(三) 为中、高收入者服务

随着国力的增强, 我国人民的收入也越来越多。广大民众不光单单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而都市农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契机, 提供高质量、高品位、高价值、绿色的农产品, 其正是迎合了这种趋势。但是由于其投入较大, 价位比较高, 其主要为城市中的中、高收入阶层服务。

(四) 现代农业示范

都市农业是一种具有高科技、高集约性质的前沿性农业, 对一般农业的发展有示范功能。

都市农业产业体系, 既有一般产业形态的共性, 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都市农业在产品生产上, 是一种周期和季节性生产, 受到自然的约束;在产品上, 更加注重高品位、高质量、高附加值;在目标客户上, 其定位不在全体民众, 而在中、高收入群体上;在服务体系上, 强调快速、便捷, 注重物流配送;在产品形态上, 更加注重服务性产品;在经营机制上, 强调企业化运营。

随着研究的深入, 都市农业内涵和功能也极大的拓展, 超市农业、科技农业、景观农业、创意农业等不断涌现。这些新形态的农业, 对都市经济增长、提升农产品品牌竞争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有重要促进作用, 对提高农民收入, 改善市民生活有重要意义。

发展都市农业的限制因素

限制都市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 本文从限制都市农业发展因数的强弱与突破难易程度, 分为长、中、短时段限制因素, 并以天津为例具体分析了天津都市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天津地处京津冀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带的中心位置, 距北京仅120公里, 其又是中国北部的一个大型海港, 是中国北方对内、外开放两个方向的轴心, 具有较强的积聚和辐射效应。天津是全国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 2008年, 天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 6354.38亿元,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了55473元,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7910.78元。天津作为我国特大型东部沿海城市, 其工业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而农业发展则处于弱势, 致使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够和谐。解决这种不平衡, 缩小城乡差距, 就成为了天津一个重要课题。都市农业是一个集绿色、环保、科技等高度集合的集约型农业, 为天津带来了一抹绿色。2007年, 天津市委明确指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 坚持沿海都市型农业发展方向,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拓展农业功能。经过近几年不懈努力, 天津都市农业初步形成了“一圈两带”的局面:以发展精品农业、设施园艺、工厂化渔业、农产品物流和观光农业为重点的环城经济带;以发展水产养殖、葡萄和冬枣种植为重点的滨海经济带;在远郊五县发展的综合经济带。

天津都市农业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 农业综合水平持续上升, 但与北京、上海相比还有差距, 其发展水平存在一些限制因素。

(一) 长时段限制因素

1.生态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是都市农业发展的硬件, 其现状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 因此, 定为长时段限制因素。随着天津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同时给天津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尽管2008年天津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天数达到了可观的322天, 但这并不能说明天津的生态环境可以高枕无忧。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为93.5%, 低于北京的97.7%;森林覆盖率天津仅有8.14%, 北京却达到了21.26%;天津在2005年还拥有485.6千公顷的耕地, 但到了2008年却成了441.1千公顷, 人均仅为0.56亩, 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规定的人均耕地0.795亩的警戒线;天津是世界上缺水城市之一, 人均159.8立方千米, 不足世界平均的十二分之一;化肥施用量也是远大于国际标准。硬件的改善不光对农业有益, 同时对二、三产业的发展也有巨大好处, 我们应大力着手处理这一问题, 从长远的角度来保障发展。

2.社会经济水平因素

都市农业是一种资金密集型农业, 其发展离不开都市经济的强力支持。一个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 因此也归为长时段限制因素。综观都市农业发展好的城市其经济大多比较发达。天津近年来整体经济实力虽有很大的提高, 但与上海、北京相比, 仍有较大差距。这些导致了天津都市农业发展水平不高。从 (表1) 中可以看到天津生产总值远远低于北京、上海。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天津整体经济实力,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推进天津都市农业的发展。

3.技术因素

技术的改善不光包括像机械化的应用这样硬件的改善, 还包括像科技人员数量、科技推广体系、科研开发等一系列软件的改善, 其过程是漫长持续的, 在此也归为长时段限制因素。都市农业提供的是复合产品和服务, 不是单纯为城市提供食物, 而是转到提供集生态、生活、生产和休闲为一体的复合产品上来。其实际上是现今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 在都市农业中, 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对先进科技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机械化、自动化、高科技化是必然趋势。科技兴农是提高都市农业水平的“黄金之路”, 技术创新和应用是当代农业的生命所在, 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天津拥有的农业技术人员与北京、上海有差距。2008年, 国有企事业单位农业技术人员, 天津有2988人, 上海有3488人, 北京更是达到了6750人。近年来, 都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出现涣散萎缩趋势, 面临着“网破、人散、线断”的困境。如何克服技术上的限制, 已成为天津发展都市农业的一个主要课题。

(二) 中时段限制因素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中国统计出版社

1.劳动力因素

从根本上讲都市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 农民的数量与素质对都市农业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导致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 成为打工一族, 特别是年轻男女, 这导致一些农村劳动力出现老龄化。农业专业人才青黄不接, 后继乏人, “学习好的读书了, 身体好的当兵了, 头脑好的经商了, 剩下的只好种地了”, 人才短缺。从 (表2) 中可以看到天津高素质农民稀少。

在当前社会各阶层与群体当中, 农民是相对困难的群体, 社会保障应将农民群体纳入其中。应该说农民是都市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劳力, 农民利益如果得不到社会的保障, 其积极性就会打折扣, 影响都市农业的发展。尽管农民有土地可以耕种, 但是中国农民的收入不高。尤其农民年老体弱之后没有能力再通过农业生产维持生存。虽说农民年老之后可由子女赡养, 但是如果他们的子女依旧是农民, 子女大多自身经济也不宽裕, 所以赡养父母会比较吃力。所以, 不能因农民有土地可耕作就降低对于他们的保障力度。2008年6月, 天津政府颁发了拟定的《天津市农民工参加医疗工伤综合保险办法的通知》, 这是对农民保障的又一次有益的探索。

2.产业结构因素

都市农业的产业结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系统内各个产业之间并不是独立, 而是有着非常密切关联和相互影响, 改变现状也是有困难的。适应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物质、生活和文化需求, 围绕开发都市农业的复合功能, 构筑各种资源有效利用, 是发展都市农业的主要任务。都市农业改变了单纯在面积增减上下功夫的做法, 更加注重在优化布局、改善品质、提高效益上。都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突破了主要在村内部配置资源的局限, 更加注重城乡互动大平台, 国际国内大市场, 要素产品大流动, 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化“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 推行绿色健康种植、有机种植、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生产等可持续发展方式,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 扩大了天津都市农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都市农业提供的是复合产品, 传统的农业将逐步没落, 取而代之的是三种产业相互融合的多功能性大产业, 天津在这方面还有欠缺。

3.理念因素

深受传统的观念影响, 多数人还认为从事农业是一种卑微的体力劳动, 很多人弃农而从工、从商, 各种轻农、弃农思想逐渐抬升。农业生产的效益比较低, 农民从农业生产中得到的收益不高, 很容易出现丰收不增收的局面, 这使得农民更愿意将耕地转变为商业用地或直接出租、盖房, 这使得原本不足的耕地资源更加稀缺;而政府也不愿过多的在农业上投入, 导致了天津农业发展比较缓慢。改变这种落后的观念需要时间, 个人和政府都要去改变。

(三) 短时段限制因素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8》, 中国统计出版社

1.资金因素

都市农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 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农民和市民积蓄十分有限, 农业资金投入能力不足。表现在以下几点: (1) 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比较收益较低, 政府和个人都不愿意过多的投入到农业中。2008年底, 天津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固定资产共有467.7亿元, 少于上海的593.4亿元。 (2) 支农贷款存在诸多问题, 集中表现为贷款手续繁琐、贷款渠道少、农业生产周期长与支农贷款周期短的矛盾。 (3) 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 在财政支农资金支出中运行费用太高, 最后落到农民手中寥寥无几。

2.政府规划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 工业、商业、住房等用地不断扩张, 严重威胁到了农业生产。在土地的规划和管理上, 政府缺乏对城市用地与都市农业发展用地的统筹安排。一方面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征用的土地远远大于每一年新开垦耕地的总额;另一方面是近郊已城市化的具有高级差收入的农业耕地, 随着城市扩张逐年减少, 使都市农业赖以发展的土地资源严重不足, 如何解决这种失衡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难题。都市农业是个新事物, 有些地方政府想靠它做出一些政绩, 于是不顾自身的特殊情况一窝蜂似的发展, 这就易形成同质竞争, 不能很好地形成互补, 形成资源的浪费。

3.信息因素

处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 我们必须掌握更多、更快的信息。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于供给价格弹性, 易出现农产品供过于求、丰收不增收的情况。一般农产品的生产周期为一年, 农民很难根据市场信息而及时调整, 因此经常出现谷贱伤农、倾倒牛奶等事件。一个主要原因是农民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确。表3虽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天津农民对获得信息能力的缺失。

破解限制因素的策略

都市农业的提出, 反映了工业化后人类对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探索。城乡间关系发生了巨变, 由原来的相互排斥、对立到现如今互补。都市农业的存在, 成为了大都市的一种内在需求。生活在“水泥丛林”和“柏油沙漠”中的城市居民渴望走向大自然、崇尚绿色。我们有义务、有权利让自己及后代去享受自然, 因而我们要有所作为。

(一) 强化政府作用

1.深化土地改革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石, 然而天津的农业用地却逐年减少, 已经危险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现实, 政府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 控制非农用地规模, 建立完善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健全土地有偿流转机制, 依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采取转包、转让、入股等形式, 促进承包土地合理有序的流转。加大流转补偿费, 积极探索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的经营模式, 建立长效的农民增收机制。

2.政府合理引导

都市农业是一个集生产、生态、生活等多方面的复合农业, 其发展不能仅凭其自身发展, 市政府在其中也要大力支持。在今后的发展中天津政府应强化对发展都市农业的引导, 科学合理规划都市农业。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和适度超前的原则, 合理规划都市农业发展, 将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纳入到全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在总体规划下, 整合各区县资源, 按“特色+比较优势”和“改造生产功能、提升生活功能、强化生态功能、延伸服务功能”原则, 推进生产功能升级、生活功能完善、生态功能优化和服务功能创新, 使各区县的农业发展错位发展, 互为补充, 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3.完善农业资金体系

首先要建立都市农业建设专项资金, 发挥政府“四两拨千斤”作用。其次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满足都市农业发展的需要, 主要做法有拓宽政策性银行的服务功能, 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力度, 进一步增强农村合作社的金融服务功能, 规范民间金融行为。第三是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都市农业开发, 广泛吸收社会资金, 扩大农户小额贷款规模, 积极利用国际性金融组织的优惠贷款。

(二) 延长农业产业链

1.绿色生态、休闲、观光服务产业链

都市农业是一个复合农业, 其提供的是复合产品, 而且更多是倾向于提供服务性质的产品。向旅游服务延伸, 在一些风景较好的地区可发展农家乐、度假村、乡村宾馆等, 如蓟县的农家乐旅游;向文化教育延伸, 都市农业可为现代城市人提供一个体验农业生产、学习农业知识的天然教室;向休闲、疗养延伸, 如农业生态公园、生态氧吧;向特色农业纪念品延伸, 可重点开发一些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旅游纪念品、本地特色农产品。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中国统计出版社

这一方面上海的金山廊下农家乐很有代表性。廊下农家乐是由锦江国际倾力打造的“锦江农家”第一村, 村内生态优美, 空气清新。农家客房在保留了金山居民“白墙、黛瓦、观音兜”原味风貌的同时, 内部按高标准进行统一装修, 是上海娱乐舒适、服务规范的农家乐之一。这里提供果园采摘、户外拓展训练、马术训练、夕阳垂钓等富有教育、休闲活动。在这里提供的是富有农家特色的农家菜系。游客接待中心设置农家乐陈列室, 多媒体多角度讲述农民自己的故事。农家作坊中还有金山农民画家现场作画, 游客可以学画农民画。

2.设施农业产业链

由于人多地少, 水资源匮乏, 天津可重点发展设施农业, 打造工厂化设施农业产业链。应先从温室制造、品种栽培等源头着手;其次应着力开发温室应用技术、温室信息管理科学、专家队伍等高科技产品和服务;最后重点研发产品包装、储存、运输等技术产品。2008年11月天津市设施农业建设土地10.2万亩, 建筑面积84155.7亩, 总投资23.26亿元。尽管成绩喜人, 但发展主要停留在初级阶段。

在设施农业设备制造方面有代表的是东莞市科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其生产的“蒸发式冷却湿帘”, 可以有效调节室内空气温度与湿度、通风灭菌, 可极大地改善空间环境质量, 这无疑为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产品出口率达30%, 远销至东南亚、中亚、中东、大洋洲、欧洲、美洲、非洲等43个国家和地区。科达设有国内最先进和最大型的蒸发效率实验室、风量风压实验室、噪音测定实验室和蒸发冷却产品综合性能实验室, 并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产品获得中国知识产权局多项专利, 拥有3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3项发明专利, 产品通过中国质量计量监督局及中国实验室各种质量检测和认证。科达的产品给社会带来效益的同时, 也给自己带来了经济效益。

3.农产品物流产业链

天津的农业靠近市场, 其可以利用地理上的优势来发展农产品物流业。依托背后广大的经济腹地与四通八达的海、陆、空交通, 完全可以打造中国北部的农业物流中心, 使天津乃至全国的农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配置。

(三) 建立人才培养与人才引入的长效机制

1.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人才培养与引入机制。天津应把农业人才培养与引入规划到政府的中心日程中。根据都市农业产业特性, 天津应依托高校、科研机构, 有效地培养一批种植、培育、加工、包装、营销人才。努力在全市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新型农业人才。

2.采用现代培训教育机制。针对特定目的进行专业地培训。因需施教, 学用结合;定点培训与上门培训相结合;培训与考证相结合。

3.提高农业人才的收入水平。为广大农业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创业的环境, 对于那些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应给与物质奖励。

日本人多地少与我国相似, 但其农业却很发达, 原因之一就是其有完备的农业人才培养机制。日本农民教育体系较为完整, 农民教育层次丰富, 涵盖了高、中、初等各个阶段成员的教育, 且各个层次的培训对象、培养目标都不同。既造就农业理论性农业人才, 也培养应用型人才。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结合成效显著。在日本, 各种农业科研机构遍及全国各地, 各科研机构分工明确, 研究范围与内容各有侧重。为了实现科研与生产、教育的有机结合, 日本政府在各县建立了农业综合中心, 下设农业大学、农业实验场、农业技术普及改良所和综合调整部。这种“三农合一”的组织形式, 有力地推动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都市农业是一个“大农业”, 是三种产业相互融合的杰作。其兴起, 不光保留了城市中的农业, 还改善了市民的生活, 保护了城市的生态, 形成了城市发展的一个新亮点。都市农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总的来说, 中国各主要城市的都市农业都还处于初步阶段, 探索一条适合当地都市农业发展的途径, 是我们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天津都市农业分析, 并得到了一些启示, 希望对其他城市有借鉴意义。当然本人知识有限, 错误在所难免, 恳请专家学者指出。

参考文献

[1].孔祥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发展思路和基本框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7 (7) :20-27.

[2].李艳萍, 田崔杰, 程爱华.天津设施农业建设融资现状与问题剖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 (7) :59-62.

[3].方志权, 吴方卫.城市化进程与都市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4].信丽媛, 贾宝红.天津沿海都市农业的发展概况及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 (8) :8-10.

[5].俞菊生.上海都市农业发展途径的探索[J].上海农村经济, 2008 (9) :16-19.

[6].黄学群.强化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多功能建设的对策建议[J].河北农业科学.2008 (12) :117-119.

[7].费李晶.太原都市农业发展评价分析[D], 山西: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2007.

[8].曹林奎.都市农业导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9].顾金峰, 阳金萍.日本农业教育培训经验对我国新型农民培训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8) :53-54.

天津农业 篇5

天津市农业科技类项目申报指南

为整体推进我市农业科技进步,建立国家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经营性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促进现代都市型农业健康发展,依据农业技术推广法,以及《天津市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产业发展急需原则。项目要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切实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技术支撑。项目要向帮扶困难村倾斜,帮助困难村发展农业产业。

(二)坚持示范基地建设原则。项目要以示范引领为导向,突出以天津市科教兴农集成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通过在科教兴农集成创新示范基地实施项目,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在基地的示范推广。

(三)坚持品种技术集成原则。项目要以技术集成为重点,组织筛选一批大项目,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集成展示示范,适当兼顾单项品种、技术、模式的创新与推广。

(四)坚持区域协同发展原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促进农业科技资源向我市集聚,借重首都资源,在深化市政府与“四院三校”合作的同时,与全国各领域顶尖院校所合作,支持共建农业科技合作创新平台和基地,引进高端人才,培育优势产业,实现各领域蓬勃发展。

二、重点支持方向和领域

(一)现代种业领域。加大对生物农业的支持力度,以提升我市优势种业为目标,重点扶持育繁推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种业企业;围绕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示范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逆、安全、适应机械化生产的突破性新品种;支持农作物品种、畜禽主养品种及特色品种更新换代,提高我市种业的良种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我市农业种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设立大田作物类种业展示基地和设施作物类种业展示基地。大田作物类种业展示基地需要拥有不少于200亩的平整连片、土壤肥沃、排涝系统完善、可连续多年用于种业展示的基本农田。设施作物类种业展示基地需要拥有不少于30个产权明晰、配套设施完善、设计合理、可持续多年用于种业展示的标准二代温室。除在帮扶困难村实施的项目之外的种业展示类项目,均在以上两个基地试验展示。

(二)循环农业领域。以发展节水、绿色、高效的现代都市型农业为导向,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支持林下经济、稻鱼蟹养殖等多层次种养结合模式,围绕循环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重点支持循环农业发展急需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新设备等,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设施利用率、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三)美丽乡村建设领域。围绕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场污染防治、农村民居改造、生活污水和垃圾分类治理、地下水污染监测及防治、农作物秸秆、废弃菌棒、沼渣沼液、畜禽粪污的综合资源化利用等领域,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支持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高端有机农业,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示范样板。

(四)绿色种养领域。围绕解决种养殖业生产全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关键技术问题,提升我市经济作物、畜产品、水产品、林木果树及花卉的绿色安全种养水平。主要包括:一是种植业病虫草害生物防治;二是养殖业主要疫(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三是安全高效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规模化生产技术;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及快速检测技术。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辐射带动农户通过实施安全健康种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五)农业工程领域。加强农业工程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强化农业立体种养、精准监测控制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一批节约型农业科技示范场,提高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精确化水平。内容包括:农机农艺结合、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智能化精准养殖、设施农业机具设备、生物菌剂菌肥等集成应用,提升农业装备的科技化水平。

(六)农产品加工领域。以符合市场需求和趋势为导向,延伸我市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开发应用具有核心技术、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服务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的贮运保鲜技术,显著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促进农民增收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三、项目分类

项目分三类:

(一)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类项目;

(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类项目;

(三)农业科技合作类项目。

四、资助额度

项目分三类:

(一)50万元以下;

(二)50—100万元;

(三)100万元以上。

五、申报要求

(一)项目受理。

所选技术已立项并正在实施的项目、无成果或成果有产权争议的项目、主持人正在承担项目和项目无主管部门的不受理。

(二)申报形式。

市种植业办、市畜牧兽医局、市水产办、市农机办根据行业发展规划,与各区行业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对全市本行业项目进行集成整合申报,实现全市统一布局,确保行业稳步健康发展;市农科院、天津农学院等院校对农业科技合作、种业展示、技术集成、独特项目进行申报。已列入天津市现代农业技术产业体系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

涉农区农业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区发展,对特色产业、品牌产品项目进行申报。

为提升我市种业发展水平,对能体现我市种业发展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业展示类项目给予倾斜,优先立项。

为提升帮扶困难村造血功能,对能解决帮扶困难村实际问题,辐射带动周边村经济发展的项目给予倾斜,优先立项。此类项目可由技术帮扶首席专家在对本专业领域进行统筹安排的基础上进行申报,限期一年完成。

(三)申报材料。

申报项目时须提交项目申报材料一式六份,包括原件一份、复印件五份(一份申请书装一个文件袋,并注明申报类别、项目名称、主申报单位)同时报送电子版材料。项目申报书要按照规定,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技术先进、资金落实、增效显著、措施可行。要附可行性报告。

六、申报时间

2016年11月14日受理局院项目,2016年11月15日受理各区项目,逾期不予受理。

七、联系方式 市农委科教处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301号4楼 电话:23005928(兼传真)

八、指南发布

天津农业 篇6

关键词:夏季;农业气象条件;玉米

中图分类号:S162.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11.025

Analysis of Agro-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in Summer of 2015 in Tianjin

GUO Jing,CHEN Yue-hao

(Tianjin Climate Center, Tianjin 300074,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al data of 13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ianji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 of temperature, sunshine and precipitation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same period in history. The effect of agro-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in summer on summer maize and spring maize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nclusion was that the sunlight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were positive during the whole summer, the precipitation was decreased seriously, the drought was developed and progressed. As a result, the yield of crops was impacted. Overall, the agro-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were mixed. And the suggestion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ere proposed at last.

Key words: summer; agro-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maize

1 2015年夏季气候概况

如图1所示,2015年夏季全市平均气温为26.2 ℃,较常年同期偏高0.6 ℃,各区县月平均气温在25.2(宝坻)~27.3 ℃(市区)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各站气温均较常年偏高,偏高幅度为0.2(宝坻、北辰)~1.1 ℃(蓟县、市区)。其中6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中旬气温较常年显著偏高,尤其是8月中旬,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2.5 ℃,仅次于2013年,列历史同期第2位。季内极端最高气温为39.8 ℃,7月13日出现在北辰。

如图2所示,季内全市平均降水量219.1 mm,较常年同期偏少148.8 mm,偏少4成,是1951年建站以来历史同期的第4低值,为2000年以来的同期最少值。各区县降水量在161.3(宝坻)~257.9(滨海新区南部)mm之间,各区县均偏少,偏少2~6成,其中宝坻和市区季降水量均为建站以来第2低值。同时,暴雨日数也较常年明显偏少。全市仅出现暴雨4站次,较常年(20.5站次)和去年(11站次)均明显偏少,与2002年并列为1998年以来同期最少,特别是“7下8上”的主汛期,全市13个国家级气象站仅出现1站次暴雨(常年平均为8.6站次),与2014年相同。

如图3所示,季内全市平均日照时数631.3 h,较常年同期少18.8 h,各区县日照时数505.2(武清)~708.5 h(东丽)。日均日照时数5.5~7.7 h,日照较为充足。

2015年夏季天津市西青区逐旬气温距平、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变化如图4所示。

2 2015年秋季气候预测

预计2015年秋季(9—11月)天津市大部地区气温略偏高,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偏多。

预计秋季平均气温:北部地区为13 ℃左右(多年平均为12.9 ℃);中南部地区为14 ℃左右(多年平均为13.1 ℃);东部地区为15 ℃左右(多年平均为14.4 ℃)。各月中9月气温较常年略偏高,10月、11月接近常年。

预计秋季中南部地区降水量为80~100 mm(多年平均中南部为80.9 mm),北部和东部地区为90~110 mm(多年平均北部为96.3 mm,东部为84.8 mm)。各月中9、10月降水量略偏多,11月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偏少。

3 2015年夏季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2015年夏季气温总体接近常年略偏高,日照充足,光温条件好。降水较常年严重偏少,尤其是在春玉米抽雄、灌浆,夏玉米拔节、灌浆等关键生育期,农田墒情不足,干旱发生发展,南部静海、大港无灌溉条件的春玉米地块产量受到显著影响(图5)。今夏农业气象条件总体为利弊参半。

(1)冬小麦。6月上旬冬小麦主产区县均出现了10 mm以上降水,有效补充了农田土壤水分,利于冬小麦后期灌浆。麦收期间多晴好天气,利于收获晾晒。截止到6月23日,冬小麦收获完成。本年度为丰产年景。

(2)夏玉米。6月中下旬夏播结束。6月中旬至7月中旬降水持续偏少,夏玉米普遍灌溉,长势正常。8月夏玉米进入灌浆期,降水持续减少,部分地块旱情显现(图6)。8月31日至9月1日,南部地区普降大雨到暴雨,北部中雨,此次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水分有效下渗,缓解了前期旱情,使夏玉米灌浆充分,籽粒增重,对提高产量十分有利。

(3)水稻。6—8月,水稻经历了返青期到抽穗开花期,苗情长势基本良好,温光资源充足,利于水稻生长。

(4)棉花。6月棉花进入现蕾期,整体长势较好。7—8月,棉花历经开花到吐絮,气温正常,日照充足,对得到及时灌溉的棉田的棉纤维发育较有利,但对于缺墒地块,因受干旱影响易造成棉铃脱落严重。8月底的降水过程有效补充了田间墒情。

(5)春玉米。受6月中旬至7月中旬降水异常偏少影响,静海、大港南部出现中到重度干旱,宝坻、武清等地因具有灌溉条件,整体未受严重影响,但局部干旱仍然较重。由于干旱阶段正值春玉米抽雄吐丝期,该阶段玉米对水分较为敏感,因此未能及时得到灌溉的地块因遭遇“卡脖旱”,出现雌雄不遇,严重影响产量。

4 2015年秋季农事生产建议

秋季气温渐低,低温、霜冻等气象灾害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秋季是大田作物的产量形成期和收获期,也是设施农业生产的定植期,根据今秋天气趋势和农事活动特点,提出如下建议。

(1)玉米、棉花、大豆等大田作物处于灌浆成熟期,田间管理应主攻作物粒质量,夏玉米要防止贪青晚熟,棉花要促进多结铃、增铃质量,保证后期产量,临近收获期提防早霜,保证产量和品质。

(2)夏玉米收获后,冬小麦开始播种。应注意天气变化和田间墒情条件,抓住有利气象条件尽快播种,注意低温、秋旱等灾害,保证冬麦出苗齐苗。

(3)设施农业开始生产,根据天气条件制定育苗定植等生产活动的计划。秋季务必注意寒流和寡照等气象灾害,保证果蔬苗期的正常生长。

参考文献:

[1] 赵霞,王宏伟,谢耀丽,等.豫南雨养区夏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河南农业科学,2010(3):18-22.

[2] 钱锦霞,李芬,赵桂香,等.2004年山西省玉米丰收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06(2):11-14.

[3] 苏喜福,李芬,张岳军.气候变化对忻州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3(6):599-606.

[4] 张高斌,郭建茂,宁建东,等.万荣县冬小麦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3(1):78-81.

[5] 张新龙,张彦辉,魏学,等.浅谈气象灾害对设施农业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3):92-93.

天津农业 篇7

1 资料来源与分析方法

1.1 资料来源

该文使用的气象资料为天津市西青区气象观测站1971—2013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观测要素包括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等。文中春、夏、秋冬季分别指3—5月、6—8月、9—11月、12月至次年2月。

1.2 统计方法

以线性倾向估计计算特征量的变化趋势,计算方法见文献[5]。

2 农业气候资源

2.1 光照资源

1971—2013年西青区年日照时数在1 993.6~2 876.0 h其中冬季(12月)的日照时数最少,平均日照时数为163.6 h占全年的6.6%,春季(5月)的日照时数最多,平均日照时数为264.1 h,占全年的10.7%,11月至翌年2月日照时数最少,各月的日照时数不超过全年的7.2%,3—5月日照时数逐渐增加,5月为全年日照最充足的月份,5—10月的日照时数逐渐减小(图1)。总体来看,西青区的日照资源较丰富,尤其是在作物生长的关键季节(4—9月)的日照时数较多,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

从西青区年日照时数变化曲线图(图2)可以看出,西青区近43年来日照时数呈明显的减小趋势。20世纪70年代西青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约为2 720 h,到20世纪90年代西青地区日照时数已经下降至2 470 h左右,到21世纪平均年日照时数已下降至2 180 h左右,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天津工业的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空气污染逐渐加重的原因造成的。光照资源的逐渐减少对农业生产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2.2 热量资源

1971—2013年西青区平均气温为12.4℃。极端最低气温为-21.2℃,出现在1971年3月3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0.5℃,出现在2000年7月1日。其中,1998年和2007年最暖,平均气温13.5℃,创历史最高记录;最冷年份为1976年和1985年,平均气温11.2℃。西青区近43年年平均气温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图3),20世纪70年代气温偏低,80年代气温开始上升。四季平均气温分别为春季13.4℃、夏季25.5℃、秋季13.0℃、冬季-2.3℃。四季平均气温均呈递增趋势,春、夏、秋季平均气温递增趋势比较平缓,冬季增温最明显,振幅为2.6℃,说明在冬季气温不断升高的同时,温度的不稳定程度有所增加,出现暖冬与冷冬的概率也不断加大,冬季的寒潮也会发生,低温冷害和霜冻会给农业造成损失[6]。

温度日较差是衡量某地农业气候资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平均日较差较大的地区,白天温度较高,有利于光合物质的转化、累计和贮存;夜间温度较低,可以减少呼吸的消耗,因此积温的有效性高,可以根据日较差特点合理安排农业生产[7]。西青区全年各月中,每年4—5月的平均气温日较差较大,为12.4、12.2℃;7—8月的气温日较差较小,分别为8.6、8.7℃。春季4—5月冬小麦及其他作物的同化作用积累较多养分,呼吸消耗较少,生长较快;夏季7—8月气温较高,作物虽然生长较快,但是生长积累的同时,呼吸消耗也较多。从各月平均气温日较差的年际之间的变化来分析,各月平均气温日较差逐渐呈缓慢变小的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后表现比较明显,这可能与气候逐渐变暖有关。

2.3 降水资源

西青区1971—2013年降水特征主要表现如下:年降水量在324.2~1 093.3 mm,夏季6—8月降水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西青区主要的农作物生长期在4—10月,各月降水相对变率较大,有不稳定性,降水日数的逐月变化趋势与降水量的逐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图4)。

从43年数据分析来看,西青区的降水量总体趋势是在波动中逐渐减少(图5),再加上气温升高导致蒸发力加大造成作物水分亏缺,容易发生干旱。同时,由于降水振幅大,在干旱发生频繁的同时也会出现暴雨、洪涝等。

3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农业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种,一般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导致农业减产的不利天气或气候条件的总称。天津市西青区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大风、霜冻等,其中以旱灾最为常见,对西青区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7]。

3.1 干旱

西青区降水年际变化非常大,且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70%,由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因而旱灾、涝灾时常发生,以旱灾为主。天津市一年四季均可有干旱发生,干旱范围较大,发生次数较多,素有“十年九旱”之称,并以春旱最严重,还常出现冬春、春夏或夏秋连旱等。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进入干旱少雨阶段,干旱发生更为频繁。

西青区干旱突出特点是春旱频繁,近43年中,20世纪70年代春旱出现的次数最多,为6次,其次是90年代,8年代相对较少。春季(3—5月)正是越冬作物返青、生长、发育和春播作物播种、出苗季节,如果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偏少,就会发生严重干旱,不仅影响夏粮产量,还造成春播基础不好,影响秋作物的生长和收成。据统计,天津市西青区出现夏旱的频率在20世纪90年代最高,10年中多达6年而70年代夏旱出现相对较少,80年代居中,夏季、盛夏期正是农作物生长的旺季,水分需求量最多,夏旱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造成土壤底墒不足,还会影响到冬小麦等越冬作物生长。

3.2 暴雨

天津市西青区暴雨多发期在夏季,尤其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20 d内。西青区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雨水不易排放,暴雨后在低洼地区易形成积水,造成雨涝。西青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暴雨出现的频率明显低于7年代和80年代,无暴雨出现的年份也比70年代、80年代增多。

3.3 冰雹

冰雹突发性很强,直接危害农、林、果、牧业和温室、大棚等,经济损失明显,天津市上空为西风环流和锋系活跃区,一般除冬季外各季节都有可能降雹。一年中各月发生冰雹日数以5、6月最多,一天中14:00—20:00降雹几率最大。近43年来,西青区冰雹日数总体呈现减少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冰雹天气发生的概率比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明显降低。

3.4 大风

西青区大风日数在时间的分布上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春季和冬季的大风日数最多,秋季、夏季大风日数依次减少。大风在各月的分布中,4月大风最常出现,8月大风最少。大风灾害对日光温室的危害是毁灭性的,这是由于大风使室内外的压力长时间不均,损坏薄膜,或造成温室骨架折断坍塌。

3.5 霜冻

霜冻是指在初秋春末季节里,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温度骤降,当气温在短时间内下降到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以下时,使农作物遭受冻害的现象。霜冻危害的作物种类有很多,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到果树、蔬菜等都有霜冻危害。西青区初霜冻一般出现在10月中下旬,最早出现在9月27日,最晚出现在11月14日,平均每年的霜冻期在69 d左右,20世纪90年代以来,霜冻日数明显减少,初霜晚、终霜早。

4 结语

西青区农业气候资源主要特征表现为光照资源丰富,光能潜力大;热量资源较为丰富;降水集中,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但降水分布不均,影响作物生长;光热、降水变化基本同步,利于农作物生长。

西青区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冰雹、大风、霜冻等,均不同程度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财产安全。气象部门应掌握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发生规律,为农业生产趋利避害及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要努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提高预报、预警质量,为政府部门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为开展防灾减灾措施赢得时间。

参考文献

[1]王馥堂,赵宗慈,王石立,等.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的影响[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2]师源凤,张威,李玫.忻州市农业气候资源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3(3):291-293.

[3]王银花,石光普,王将,等.靖远县近60年来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变化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302-308.

[4]李树军,袁静,王文波,等.潍坊市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0):157-164.

[5]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6]万碧梅,钟美英,魏伟良.五华县53a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3,3(1):53-56.

天津农业 篇8

(1) 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全国领先。天津市近年来先后实施设施农业“4412”工程和提升工程, 建成了4万公顷高标准设施农业、22个现代农业园区、155个畜牧和水产养殖园区;提升改造1.03万公顷种植业设施、89个养殖园区。目前, 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占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近70%, 以滨海新区为主的水产工厂化养殖规模占全国总量的1/6。农机装备水平持续提高, 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比“十一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 位于全国前列。

(2)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全国领先。天津市现代种业、生物农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形成了杂交粳稻、黄瓜、花椰菜、生猪、肉羊等优势品种。农民培训规模进一步加大, 农业实用技术、农业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等培训累计超过50万人次。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国家级实验室入驻东丽区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 高于全国近10个百分点。

(3)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国领先。天津市实施“放心农产品”基地建设, 建成“放心菜”生产基地2.84万公顷, 提升改造“放心肉鸡”生产基地204个, 无公害蔬菜、畜禽和水产品比例分别达到90%、78%和65%以上。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4%以上, 农药、肥料、兽药等农资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多次受到农业部的通报表扬。静海区去年的农产品综合抽检率达到99%以上, 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4) 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水平全国领先。进一步强化人畜共患病防治、疫病净化、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启动实施了H7N9禽流感剔除计划等免疫工作, 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始终保持100%, 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80%以上, 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遏制。林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扎实开展, 美国白蛾、东亚飞蝗等有害生物危害得到有效防控。

天津农业 篇9

2011年3月, 农业部根据“十一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运行工作的经验, 组织开展了“十二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共确定了50个农产品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涵盖了50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233个功能研究室和1144个综合试验站, 共计聘请了50位行业首席科学家、1051位不同岗位科学家和1144位综合试验站站长, 成立了573人的执行专家组[4]。

根据农业部和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地方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部分省市陆续启动本地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组建各地的创新团队[5]。据统计, 2008-2010年有17个省市启动了地方创新团队的建设, 另外, 甘肃、辽宁、江苏、浙江、河北、湖北、青海等省也已经制定了当地创新团队的建设方案[6,7]。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地方的延伸和补充, 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 天津市启动本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已迫在眉睫。

1 天津市参与“十二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情况

1.1 1个功能研究室

承建1个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中的1个功能研究室:国家兔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首席科学家:秦应和) 的加工与综合研究室 (建设依托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 负责毛加工与综合利用。

1.2 9个综合试验站

承建大宗蔬菜、葡萄、奶牛、蛋鸡、大宗淡水鱼类、虾、贝类、鲽鲆类八个国家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体系中的9个综合试验站:

(1)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的天津综合试验站 (建设依托单位:天津市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的天津综合试验站 (建设依托单位: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 ;

(3)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的武清综合试验站 (建设依托单位:天津市武清区海林养殖场) 和北辰综合试验站 (建设依托单位:天津市梦得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

(4) 国家蛋鸡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的天津综合试验站 (建设依托单位:天津市团泊湖养鸡场) ;

(5) 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的天津综合试验站 (建设依托单位:天津市水产研究所) ;

(6) 国家虾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的汉沽综合试验站 (建设依托单位:天津市汉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

(7) 国家贝类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的天津综合试验站 (建设依托单位:天津农学院) ;

(8) 国家鲽鲆类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的天津综合试验站 (建设依托单位:天津市渤海水产研究所) 。

1.3 3位岗位专家

3位专家受聘国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各研究室岗位专家:

(1) 孙德岭 (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受聘于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遗传与育种研究室 (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负责花椰菜育种;

(2) 田淑芬 (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 受聘于国家葡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栽培与质量控制研究室主 (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负责华北区栽培;

(3) 张平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受聘于国家葡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工与贮运研究室 (建设依托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1.4 4位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成员

4位专家入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 (1) 葡萄产业:田淑芬栽培研究室岗位科学家 (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 ; (2) 奶牛产业:于静北辰综合试验站站长 (天津市梦得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 (3) 兔产业:张毅综合研究室主任 (天津工业大学) ; (4) 虾产业:张学彬汉沽综合试验站站长 (天津市汉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

2 天津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重点方向

2.1 设施蔬菜

蔬菜产业是天津市农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设施蔬菜产业发展, 2007年提出了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的要求, 并开始实施4412工程, 四年时间新增设施面积45万亩, 累计投入资金100亿元, 2012年又启动设施农业提升工程, 旨在保证设施农业的健康高效发展。近几年天津市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截止目前设施面积已达到60万亩, 其中日光温室29.1万亩, 大中小棚20.9万亩, 面积千亩以上园区20余个, 设施蔬菜总产量436.5万吨, 总产值65.2亿元[8,9]。设施农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已成为当前天津市农业最大的经济增长点, 并为市场平抑物价、保障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 天津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猛, 设施蔬菜已占蔬菜总面积的60%, 规模、质量、产业水平都取得很大进展, 但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 仍存在很大差距, 突出表现为产量和收益水平较低, 在一家一户的主体模式中, 日光温室平均亩年收益为2.5-3万元, 冷棚为1-1.3万元;而河北为3.5-4万元, 山东寿光地区为5-6万元。因收益不高, 导致设施蔬菜从业者生产积极性较差, 而且在新建设施产区甚至出现设施空置的现象, 空置率在20%-30%。

2.2 生猪

养猪是天津畜牧业中传统优势产业。2010年本市生猪出栏达到350万头, 生猪养殖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约占天津市畜牧业总产值的50%。近年来, 随着农村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支持与指导下, 本市农村的养猪模式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天津市规模化养猪正在快速取代传统、粗放的生猪生产。但随着新的养猪生产方式在本市全面推广, 许多关键技术尚未及时到位导致了规模养猪生产成本升高、疫病控制难度加大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公信度低等问题日渐突出[10]。抗生素等兽药无论是在疾病治疗还是在饲料中作为促长剂使用都对猪肉安全造成潜在危害, 日益凸显的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复杂性给养猪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 养猪生产的设施水平和管理水平还不能满足规模化高效养殖的要求。要及时有效地解决好这些养猪生产中的关键问题, 需要把多学科、多行业的技术力量有效组织起来, 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 持续开展协同的科技攻关和技术集成。通过在体系中组织实施天津市养猪产业发展所需前瞻技术创新研究、重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重大技术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等内容, 可进一步促进本市生猪产业高水平研发创新平台建设, 为农业增收提供技术保证。

2.3 食用菌

天津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从小到大的过程。天津市广泛栽培食用菌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 经过近30年的发展,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至2011年天津食用菌年产量已达到15万吨, 食用菌从业人口已达1万多人, 生产已初具规模。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新品种、新技术等重要科研成果积极有效的推广, 一改以往食用菌栽培多以平菇为主, 发展至今已经形成设施栽培以平菇、香菇、白灵菇为主, 工厂化栽培以金针菇、杏鲍菇等为主, 珍稀菇类开发方兴未艾的产业格局。本市食用菌生产的品种多元化、专业化、区域化特点更加明显。同时, 食用菌栽培模式也得到大大丰富, 形成了设施栽培、工厂化栽培、林下栽培等多种栽培模式。新品种、新技术的转化和推广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11]。

充分利用各科研机构、省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学、企业技术中心等现有科研条件和产业优势, 面向本市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需求, 以加快行业基础科学、前沿技术、应用技术和配套装备综合能力稳步提升为目标, 围绕食用菌科学基础理论、标准化种植技术、循环产业模式、产品品质与安全、贮藏保鲜与物流技术开发等的重大科学问题, 以项目为依托, 重点开展本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的联合研究与开发、食用菌产业需求的共性技术、品质与安全控制技术、行业技术标准的制修订、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等。

通过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 为天津市食用菌行业搭建开放性、综合性的产学研一体化研究平台, 推进食用菌种业、标准化栽培技术、贮藏保鲜、物流技术与材料、装备的开发创新, 促进食用菌领域高技术、高附加值与高效益企业的力量整合, 加快食用菌领域高素质、专业性、综合性人才基地的建设, 提升本市食用菌产业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产业高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3 天津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方案

3.1 建设目标本着试点先行, 稳步推进的原则,

可以初步选择本市具有优势特色的设施蔬菜、生猪、食用菌等农产品作为先期试点, 不断探索经验, 再根据试点情况, 逐步扩大, 分批建设。最终在建成设施蔬菜、生猪、食用菌、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奶牛、海水工厂化养殖、大宗淡水鱼、虾、河蟹、葡萄、花卉、生物农业等13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3.2 体系框架及职责

体系建设涵盖三个层次:

(1) 创新团队

由首席科学家和岗位专家组成, 负责产业技术需求调研;开展产业技术发展中关键技术或共性技术的研究集成;开展产业技术人员技术培训;监测、收集和分析产业发展动态与信息等;指导综合试验站和科技示范户的建设与运作。

(2) 综合试验站

主要依托各区县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其主要职责是:对产业综合集成技术先行先试;培训指导示范户的技术人员;调查、收集生产实际问题与技术需求信息, 及时反馈到创新团队, 提供应急技术服务;负责科技示范户的筛选、示范、管理。

(3) 科技示范户

由综合试验站负责进行筛选, 科技示范户负责按照综合试验站的要求对相关品种、技术进行示范, 辐射带动周边农户, 加快科技新成果的推广。

3.3 管理体制

市农委会同市财政局成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负责审定创新团队发展规划和分年度计划, 统筹协调科技资源。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

成立协调指导委员会, 负责本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发展规划制定和年度计划的制定;对各创新团队、综合试验站业务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估, 对体系中有关人员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评估;综合评估各产业技术体系发展状况及其贡献。

依托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网络系统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管理平台, 通过网络实现首席科学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的日志填报、日常管理、问题讨论、科技示范户的信息查询等。

3.4 遴选方式

(1) 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依托现有本市科研院所、高校、技术推广部门择优产生, 不作为法人单位。依托单位必须具备较好的研发基础条件、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采取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 经协调指导委员会提名, 经领导小组审批后确定。首席专家所在单位为创新团队建设的依托单位。

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根据本产业的技术需求、各研究领域优势特点等情况, 确定创新团队中各研究方向的岗位专家候选名单报协调指导委员会, 由协调指导委员会组织评议后, 报领导小组审批确定。首席科学家兼任其中一个研究方向。

(2) 综合试验站和科技示范户

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和各研究方向的岗位专家根据本产业农产品区域布局, 考虑产品特色、区域优势与代表性和工作基础等情况, 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 提出综合试验站的建议名单, 报协调指导委员会审核备案。

科技示范户由各综合试验站制定管理办法, 负责筛选、示范、管理、备案。

3.5 运行机制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每五年为一个实施周期, 实行“开放、流动、协作、竞争”的运行机制。

(1) 任务确定

每五年周期开始的前一年, 围绕本产业发展的五年目标, 需解决的重点技术问题, 由首席科学家牵头组织本团队内的人员提出本产业技术体系未来五年研究和试验示范任务规划与分年度计划 (合同书) , 报协调指导委员会, 经审议后, 由市农委、市财政局审批下达。

(2) 组织实施

创新团队根据审批下达的五年研究和试验示范任务规划与分年度计划 (合同书) , 制定本体系五年研究和试验示范任务分解方案 (二级合同书) , 在考虑产品特色、区域优势与代表性、试验示范工作需要和工作基础等情况, 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 提出综合试验站的建议名单, 经协调指导委员会评议后, 首席科学家、各研究方向的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分别根据相应职责签订任务委托协议。

(3) 考核评估

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目标考评制度。每年度, 由首席科学家根据委托协议内容指标, 对聘任的不同研究方向的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以及科技示范户进行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报协调指导委员会。

协调指导委员会根据合同书内容指标, 对创新团队和首席科学家进行年度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报领导小组审核。根据考核结果, 确定是否拨付次年的支持资金, 以及对参与体系建设的人员进行调整。

每五年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结果分合格与不合格两种。综合考核不合格的, 根据不同情况, 全面或局部调整首席科学家、各研究方向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

3.6 建立专项资金保障

对列入本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计划的项目, 其基本研发费和示范推广费由市财政给予补助。各研究方向、各综合试验站每年支持一定经费, 首席科学家另外每年支持管理经费。对于参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依托单位, 岗位专家, 在资金上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支持。

4 小结

目前, 天津市农业科技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科研与推广结合度不高,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研单位拥有科研成果, 但缺乏完善的推广体系, 推广部门虽具推广体系, 但缺乏成果来源。二是项目之间相互独立, 缺乏联系, 关键技术集成度不高。以往的科技项目主要为单项技术研究, 往往解决的是生产中一个环节的问题, 不能系统有效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12]。

建立相关产业技术体系, 聚集科研和推广机构的人才优势, 打破部门和学科界限, 联合攻关, 形成合力, 对产业关键技术难题进行深入研究, 形成技术先进、高度集成、匹配度高、全方位的技术成果, 充分发挥单项技术潜力, 并将该技术成果在试验站实施快速落地对接, 在应用中进行完善和熟化, 形成研究、推广、示范一体化的产业技术创新团队, 建立一个短平快的研究与推广模式。为提高本市相关产业竞争力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建立天津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构建地方创新团队, 充分利用优势资源, 借产业技术体系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培植地方优势特色产业, 实现与国家体系的有效衔接和补充, 是促进和提升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整合科技力量, 借鉴国家和其它省市产业体系建设的经验, 立足科技研发本地化, 解决生产关键难题, 形成天津市特色主导产业, 增强科技竞争力, 实现农民收入倍增。

参考文献

[1]农业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试行) 》的通知[R].农科教发[2007]12号, 2007

[2]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第一批试点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的通知[R].农科教发[2007]14号, 2007

[3]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第二批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的通知[R].农科教发[2008]10号, 2008

[4]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R].农科教发[2011]3号, 2011

[5]农业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地方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R].农科教发[2008]5号, 2008

[6]伍莺莺, 许宁, 张昭, 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地方创新团队建设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 (12) :70-73

[7]张鸿, 何希德, 彭建华, 等.基于创新团队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16) :32-36

[8]王健, 王树恩.关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对策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中国农机化, 2012 (1) :44-47, 34

[9]张建树, 王学忠, 李小刚, 等.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 2010, 16 (1) :1-4

[10]张天懿.天津市农业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1

[11]张俊飚, 李波.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政策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 :13-21

天津农业 篇10

关键词:休闲农业,产品体系,设计

一、休闲农业发展瓶颈

为了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相融合,国内各地各级政府都将休闲农业作为重点发展,并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国民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对优质自然环境的偏好促使休闲农业的需求市场快速壮大。在此背景下休闲农业日渐兴盛,成为农业与生产加工业、运输业、服务业、旅游业结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天津地区休闲农业的产业规模近几年不断扩大。据“十三五”天津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研究:

1)2011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10万人,直接收入5亿元,综合收入15.7亿元,直接从业人员3.18万人,带动就业人口17.5万人。

2)2012年,全市旅游特色村点达到200个,乡村旅游经营户2358家,其中星级示范户1428家,接待游客数量超过1000万人次,从业人员4万人,带动就业人口超过20万人,综合收入超过20亿元。

3)2013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1213万人次;实现直接收入7.6亿元,实现农副产品销售及旅游综合收入26.3亿元,比2012年增长31.5%以上。开发特色农业节庆活动10余项,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近1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500万元。

4)2014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户达到2510家,其中星级示范户1428家,直接从业人员超过5.28万人,带动农民就业人数26.1万人,接待游客1473万人次,实现直接收入10.5亿元,实现农副产品销售及旅游综合收入39.6亿。

自2011年来,年接待人次和综合收入增长速度达到30%左右,如图1和图2所示。国内休闲农业发展起步较早的其他城市如北京、上海、成都和重庆等城市成绩更是斐然。然而全国各地的休闲农业在发展中普遍存在产品同质、休闲项目雷同、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导致客源分流、竞争力降低、难以实现持续发展。

如何破解上述难题,带领我国休闲农业走出发展瓶颈?

在休闲农业产品体系设计中体现设计者的人文关怀,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此,本文选择天津作为研究范围,结合天津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实际,设计了休闲农业产品体系。以期为休闲农业的长效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二、休闲农业产品体系设计

目前天津地区休闲农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主要有以大集团、大公司投入为主的庄园休闲度假型产业模式,如武清区君利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当地政府和村民集体投入为主的山水村落型产业模式,如东丽区华明新市镇;以村集体或村民合作组织投入为主的设施农业观光型产业模式,如滨海新区大港沙井子三村的四季田园;以一家一户投入为主的单一经济体农家乐型产业模式,如蓟县郭家沟;以民间资本投入为主的文化传承与娱乐体验型产业模式,如蓟县桃花村。本文设计的产品体系适用于以上五种模式。

(一)绿色餐饮产品设计

以地方性特色餐饮为主要内容,间杂垂钓、棋牌、品茗等活动内容的点状或带状式服务接待型休闲农业产品。这类产品是休闲农业中较为低端却最为主要的一类产品。人们选择农家饭的原因基本可以归为以下几种:山清水秀,空气新鲜,在城里工作累了,可以到农村休闲娱乐,进入大自然,放松心情,缓解疲劳与工作压力;农家饭食材新鲜、污染少、味道好、口味香、价格公道;感受农村的乡风民俗,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朋友间可以找一个共同目的去乡村休闲,加深朋友、同事间感情。

在分析农家饭受追捧的原因的基础上,依托天津地区农产品发展特色乡村料理系列:风味小吃系列、药膳养生系列、野味品鲜系列、新奇特佳肴系列。

在就餐环境上解决休闲农业发展中的同质现象,将餐饮、赏景、怡情结合一体;在就餐过程中加强席间服务工作,通过讲解服务将历史、文化、养生等话题融入其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升菜品层次。

(二)度假住宿产品设计

休闲农业开发项目的建设应强调植被覆盖率,不要一味追求“钢筋水泥”的现代化建筑,造景材料就地取材、多采用原生态木石。因此我们的民宿建筑不同于传统的饭店旅馆,不以高级奢华的设施取胜,但它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与田园生活,主要包括农家民宿和休闲农庄两种类型。农家民宿以原有的私宅改建即可,指利用自有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以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建筑材料以石头、青砖、木头为主,以家庭业方式经营,提供游客乡野生活的住宿处所。天津农家民宿可以细化为农家院、渔家院、旅游特色村这三种发展形式,一般都是依托旅游观光景点、历史文化村镇而产生的,数量众多,但分布较为集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蓟县的郭家沟农家乐。随着天津农业主题公园、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休闲农庄在住宿环节基于原来的功能产品在服务质量、设施水平和舒适程度等方面进行提升,利用乡村良好的自然景观、优良的生态系统及相对完善的服务设施体系与商务度假、企业或私人庄园相结合,构建具有乡村风情、乡土气息、地方文化氛围的乡村度假地。休闲农庄以西青杨柳青庄园和水高庄为典型代表。

(三)休闲娱游产品设计

1)农业节庆会展产品设计。天津适宜发展节庆农业的资源众多,按种类可分为农产品资源类和民俗文化资源类。根据《“十三五”天津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研究》初步规划天津特色农产品型节庆农业活动有萝卜文化旅游节、冬枣文化旅游节、葡萄文化旅游节、湿地河蟹垂钓节、炫彩花卉旅游节、西瓜文化体验节;初步规划天津传统民俗文化型节庆农业活动如下葛沽宝辇会、世界精武武术文化交流大会、中国?天津渔阳金秋旅游节、天津蓟州梨园情旅游文化节、滨海新区开海旅游节、宝坻水稻文化休闲体验节。农事体验节作为节庆会展产品的一种新类型,实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共享农业功能拓展带来的丰硕成果,让市民享受自然生态与农事活动带来的精神愉悦,让农民享受节庆农业带来的物质提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015年9月天津市休闲农业协会牵头主办第一届天津农事体验节,结合齐心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宁河县的特色资源,遵循“自然、和谐、参与、共享”的策划思路,融入文创创意,深入挖掘天津地区特色农耕文化内涵和地域生产生活特色,以生产习惯、生活习俗、饮食、服饰等为切入点,兼顾农民劳作之余的传统竞技活动,突出特色产品展示和亲子主题,设计系列特色精品农产品营销和生态体验“游园活动”,吸引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参与农事体验节,全面提升了天津地区休闲农业的品牌影响力。

2)康体养生产品设计。依托天津地区的特色村落、各类农特产品种植基地、森林公园以及郊野公园等独特资源,发展形式多样的康体养生产品。以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背景,开发诸如食疗、药物保健、生态养生、天然氧吧等为内容的乡村康体产品。这类产品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往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另一方面对服务要求比较高,有专门的经营机构进行开发与服务,消费水平要比乡村社区产品高,配套服务设施也更为齐全。在保持当地的自然资源特色前提下,以当地农民传统劳作方式为样本,开展以乡村风情为背景的运动性产品,适当结合现代休闲运动需求,开展休闲垂钓、户外骑行、自驾车体验、野营、运河景观游览、野外探险、水上运动、拓展训练等。

(四)亲子教育产品设计

1)科普、德育产品设计。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大力推动科技农业发展,运用现代繁育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气候调控技术、标准化技术等前沿技术,发展高科技农业,反季节果菜观光采摘、立体种植、无土栽培、无公害植保等以农事科普、德行教育为主要功能的科教农园、科技农业展览厅、立体农业展示区、组织培养中心观览区、农业教育中心等特色项目。

2)亲子、创意产品设计。根据园区自身条件,开发亲子活动项目。例如:碧海金沙离家里太远,一个小小的沙池也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们对沙滩的向往;废弃滑板、轮胎都是制作秋千的好材料,不仅环保,也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和可塑性;只要有高低落差就可以开发的拓展游戏;一座户外厨房,可以将整个园区的孩子聚集过来,树枝、落叶都会成为他们的“盘中餐”,有人扮厨师、有人扮客人,孩子们总能从中找到乐趣;户外剧院是亲子相处、互动的最佳选择;一座外形酷炫的树屋或者堡垒,可可以融多种单一游戏功能于一体;在背阴处设置一些造型独特的吊床,孩子们玩累了也可以就近休息,也便于看护人或者儿童消遣、阅读、午睡。

同时引入将农产品变成艺术品的理念,加强农业与文化、艺术和科技的融合,开发与当地民俗融合的瓜果雕刻、瓜果造型、泥塑体验等产品,培养儿童的创意思维,丰富可参与项目的种类。

(五)休闲农业礼物产品设计

到休闲农业园中的游客,在归家时希望购买一些产品作为礼物馈赠亲友。礼物型农产品包括园区自产的农副产品以及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产品。

延长产业链,对特色地域农产品进行品牌化、精品化包装和加工,如大港冬枣、沙窝萝卜、黄庄水稻、七里海河蟹,武清、西青的特色小吃等产品。对民俗文化产品进行包装,并不断进行创新,融入现代文化和技术,增加附加值,打造精品购物。形成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民间艺术工艺品,推出具有特色纪念型产品如杨柳青年画、风筝等。

三、结语

休闲农业产品体系的设计,不应该片面强调自身资源条件,而应将需求市场做为设计出发点。结合不同受众的需求层次,综合发挥休闲农业的多样化功能,力求展示自身最具特色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成果,设计出富有创意,类型多样,风格独特的参与性活动和产品,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的休闲农业产品体系,以解决当前休闲农业产品供需不对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莫桂烈.广西灵川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山西农经研究,2015(04):33-34.

[2]陈爱梅,邵小慧.海南省城郊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研析.农业经济,2015(8):28-29.

[3]海峡农业网.2015-05-05.

[4]段兆麟.体验经济与休闲农业.台湾农业探索,2003(03).

[5]兰晓燕,秦华,易小林.休闲农业旅游产品设计初探.小城镇建设,2007(04):103-104.

天津农业 篇11

摘要:从明确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出发,从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了天津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天津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天津;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500(2009)02-0027-03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trategy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 Tianjin

XIN Li-yuan,SONG Zhi-wen,JIA Bao-hong,LV Xiong-jie,ZHAN Jia-fang

(Information Institute,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Tinajin 300192,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ception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he status of Tianji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from the view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resource,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alent training and so on. At last, th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ianji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Tianjin;status;strategy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与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相比,更加强调了快速发展的深层含义,即“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对于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具有重要意义”。5月初召开的全国农业市场信息质量工作会议指出:“认真抓好‘金农工程建设,推进农业信息化。”2008年天津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深入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是2008年市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一”,并明确指出:“建设农产品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系统,整合提升完善农业专家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种养殖、农业天气、病虫害防治等专业专家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这一切都表明,推进农业信息化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战略抓手。做好农业信息化工作,对于促进天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1.1信息化的定义

信息化也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根据1997年4月召开的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信息化的定义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它包含了4层含义:一是实现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也要服务于现代化;二是国家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信息化建设;三是各个领域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四是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1.2农业信息化的定义

关于农业信息化定义的问题,国内已经出版的文献中多有论述[1]。通过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总称[2]。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计算机、微电子、通信、光电、遥感等多项技术在普遍系统应用的过程;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3]。

2天津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十五”以来,天津市农业信息化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步入了全国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行列[4]。经过几年的努力,天津市农业信息化工作正在迅速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正成为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2.1农业信息化整体上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阶段

2.1.1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初步完善近年来,天津市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天津市农科院、农学院等科研机构承担农业信息化工程应用系统的开发,建成了天津农业科技信息网、北方绿色产业网、蓟县板栗网等10个特色网站,负责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实用技术网上发布,农产品等网上交易系统开发和示范等。在涉农的各个领域,建立了一批政府、科研机构、农业院校、企业和学术团体的网站。截至2006年底,天津农业类网站数量超过30家,每天点击量超过10万人次。

2.1.2农业信息资源得到一定程度开发已经建成了一些大型农业资源数据库,完善了各种农业信息数据库,并向着网络化发展。出现了有一定水平的农业信息化产品,如各种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地理系统等。2002—2007年的5年时间,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专家决策系统。以无公害为切入点,围绕天津的优势产业,开发了黄瓜、葡萄、猪、奶牛、肉羊、对虾、螃蟹、淡水鱼、葡萄保鲜等9个专家决策系统,都取得了国家软件登记,并且前6个项目是天津市在农业领域首批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

2.1.3农业信息技术有了实际应用天津市农业信息技术在信息资源硬件建设和资源开发两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在农业和农村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北辰区“十五”期间,在农村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建设了“农业110”网站,开发了农业专家系统,区、镇、村、种养大户共同投资在全区9个镇、126个村、农民专业协会和种养大户安装计算机200余台,形成了区、镇、村、农户4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农民通过“农业110”信息服务系统,获得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信息需求及农业技术服务。建成了“北辰区水产养殖技术短信服务平台”,直接为全区水产养殖户提供适时的养殖技术指导。

2.1.4农业信息人才建设初见成效天津市已经形成了一支集农业专家、计算机技术人员为一体的复合型信息研究队伍,并且不断向年轻化、专业化、高水平的方向发展。“十五”时期和“九五”时期相比,天津市从事信息技术研究的单位从两、三个增加到了现在的十多个,研究人员从十几个增加到一百多人。信息化项目示范培训基层农业干部800人次,农业技术员1 200人次,农民6 000人次,受益农户近万户。信息管理和实用技术培训9 100人,培训经认证的农村信息员1 235名,“一站通”注册会员545个(金牌会员102个)[5]。大批从事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的人才为天津发展精准农业、“数字农业”提供了很好的人才基础。

2.2农业信息化工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是农村信息服务体制还没有理顺,农业信息化管理部门职能不明确,信息员队伍,尤其是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与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跟不上[6],缺少信息“二传手”。二是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不够深入,部门分割现象仍然存在。三是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信息采集、资源开发的规范和标准滞后,造成农业信息服务与管理工作“多人管理,无人负责”。四是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发布等手段落后,信息时效、准确、权威性差。

2.3农业信息整体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农业信息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和都市型现代农业中的作用虽然已经初步显现,但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使农村信息化真正起到应用的作用。一是政府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主导作用不够显著,资金分散、支持力度不大。特别是村级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二是适用软件系统缺乏,基层信息化队伍建设不足,农业信息产业薄弱。主要包括农业专家系统、农场管理系统、产品追溯系统等在内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和包括土地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在内的农村管理系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三是可持续发展应用项目少,电子商务还没有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手段。

2.4农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政府与农户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协调

政府对公共产品供给的干预可划分为4类:一是政府几乎完全干预,政府出资,政府施工;二是政府出资大部分,农户出资占小部分;三是农户出资占大部分,政府出资占小部分;四是政府不出资,由农户自己完全照市场进行。现实实践表明,在农户承受的范围内,政府提供部分资助,农户出资越多的工程,最后农户使用的效果越好。而政府完全干预,农户完全被动,效果是最不好的。农业信息化的推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初期,是以农业信息技术的探索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过程,政府的投入是相当重要的,这一时期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随之而来的对农民信息意识的培育和农民对信息使用、应用能力的提高,需要农民以自主性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需要不断地探索新途径解决农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进一步促进天津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3.1加强政府对农业信息建设的领导与组织

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科学管理、宏观调控和组织推动方面的主导与协调作用。通过统筹规划,加强对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统筹规划和指导,提高资源的网络化水平,增强共享性。重点加强乡镇一级信息化管理机构建设,设立专职信息化负责人员,理顺农业信息化工作机制,形成运作顺畅的信息化工作体制。

3.2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农业信息化资源

基于已构建的市、区县、乡镇3级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及网站的建设,在市级层面建成“农心通”网络服务平台,集成有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开通“农心通”服务专用网站;在基层层面,强化立足基层信息服务站点的硬件建设,为信息服务站配置统一的硬件设备,以满足基本的信息服务需求。

3.3完善农业信息化测评体系,将农业信息化测评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

逐步丰富、完善农业信息化测评指标,健全农业信息化测评工作机制。由第三方作为农业信息化测评机构,将农业信息化测评结果作为各级政府考核的一个指标,推动天津市农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

3.4集成应用信息技术与产品,提升设施农业生产管理水平

以现代化技术提升设施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为主要目的,研发或集成应用一批现代化信息设备,实现设施农业生产的数字化管理。结合天津市农业生产实践需要,开发一批实用性强、具有较强区域特色的种养殖农业专家决策系统。

3.5结合新农村建设目标,建立数字化村镇管理系统

基于村镇产业链、招商引资和民俗旅游信息服务的需要,面向村镇优势主导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以村镇管理部门、企业、投资商、居民和消费者为主要用户对象,研制适合我市村镇产业特点的产业链、招商引资和民俗旅游服务信息系统,形成助民、富民和便民的村镇产业信息化共享软件或技术产品,为村镇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3.6加强农业信息化培训,综合应用多种手段传播农业科技知识

改变现行的单纯培训手段,利用迅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智能语音转换技术等,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知识传播新途径的利用率。在农业信息化工程已建立的农业远程教育与技术培训平台的基础上,集成应用卫星传输、流媒体等技术,构建功能完善的农业技术远程传播技术平台。在已开通的“12316”、“960110”农业语音信息服务系统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实现农业信息语音自动查询、人工咨询、手机短信、传真服务等多项信息服务功能。同时,结合区县农业特色,在区县建立数据分中心与语音咨询分中心,实现个性化语音咨询服务。通过已建设完成的网络体系推广到信息服务站点、农业合作组织、涉农企业及农户家中,实现资源与应用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 许爱萍,朱红.农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2004,23(4):46-47.

[2] 信丽媛,宋治文,贾宝红,等.浅析天津农业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465-468.

[3] 赵旭强.试论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227-229.

[4] 天津市农业信息中心.天津市农业信息化工作发展现状及其展望[EB/OL].http://www.agri.gov.cn/ZTZL/XXGZJYJL/nywzfz

zt02/t20060927_694595.htm,2006-09-27.

[5] 路平.2007年天津市信息化工作会议报告[EB/OL]. http://www.tipp.gov.cn/DispDataServletmodel_id=1627&infoID;=1178759539796,2007-03-22.

天津农业 篇12

中央明确指出, “发展现代农业, 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工作的客观要求;发展现代农业, 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现代农业, 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发展现代农业, 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发展现代农业, 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条件。”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中明确指出, 到二〇二〇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二〇〇八年翻一番, 消费水平大幅提升, 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决定要求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集约化、设施化生产,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作为现代农业主要标志的设施农业和都市农业, 既是现代农业产业重点发展的对象, 又承担着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任, 必需加大力度和加快速度进行发展。

2006年3月22日, 在由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原则上通过了“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天津市发展定位。2006年7月27日, 国务院在关于《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年~2020年) 》的批复中明确指出:“天津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 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天津市的发展建设, 要按照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 不断增强城市功能,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 将天津市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 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天津城市总体规划应“坚持区域统筹与城乡统筹发展。天津市的规划建设要注意与京津冀地区发展规划的协调, 加强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特别要注意加强与滨海新区的协调, 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提高为首都、环渤海以及北方地区服务的功能。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区、滨海新区以及武清、津南、宁河、静海、蓟县等新城的辐射带动作用, 优化小城镇和中心村的发展布局,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2007年8月6日, 天津市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天津应充分发挥地理区位、经济发展、产业传统、人文资源等优势, 着力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充分利用天津的沿海开放城市和依托天津港等地理优势, 加快发展“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 特别是都市农业和出口加工农业,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不断挖掘大城市人才、科技、资金、市场的潜力, 不断扩大农业发展空间, 深入拓展农业功能, 努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走集约、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天津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内, 是国务院最早批准的沿海开放地区之一。根据天津市总体规划, 到2010年或更长一些时间, 建成天津市的国家级安全食品基地, 现代都市型工业生产和商贸物流基地, 天津现代化生态城区。在《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 天津市农业应按照“市场导向、龙头带动、基地生产、科技支撑”的发展思路, 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为核心, 以实现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 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把天津市农业基本建设成为以生态型、外向型、效益型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

2 国外设施农业发展趋势

目前, 设施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有荷兰、以色列、美国和日本, 这些国家设施农业已发展成为多学科综合支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以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为特征。主要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无土栽培将成为设施园艺的主要栽培方式。

(2) 覆盖材料多样化, 设施大型化。

(3) 生产机械化、自动化。

(4) 高新技术化, 工厂化生产设施和技术。

(5) 降低设施生产能耗。

(6) 封闭式内循环生产方式。

3 天津市现代设施农业的现状

与国外设施农业发达国家或兄弟城市相比, 天津在设施农业技术应用和生产上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缺乏相关的技术标准, 总体发展水平仍较低, 从设施设备到生产技术管理不配套、不规范, 设施农业的布局分散, 不尽合理, 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商品生产。

4 天津市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趋势

设施农业将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化转变, 由单纯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效益型转变。高效节能、无公害清洁生产将是设施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这就要求建立高效低能耗的设施设备成套技术体系、高效设施栽培管理体系和设施生产产业化体系, 采用先进的设施生产工艺和环境控制技术, 从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着手, 提高设施结构与设备技术水平, 进一步发展成为由多学科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设施农业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 新型设施企业必须要集成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 以市场为导向, 科技为先导,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走出一条适合天津地区特色的设施农业新模式。天津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小结如下。

(1) 新型设施结构。

研究开发出适宜于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类型的新型系列种植和养殖建筑设施、相关设备及配套材料。开发新型墙体材料、保温材料和骨架材料, 要设计出大跨度、高空间、透光保温好和便于机械化操作的新型设施结构。从动物福利角度考虑畜舍的建筑空间和饲养设备。

(2) 设施农业环境控制技术。

以节能为核心, 以经济最优为目标, 根据被控对象不同生长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进行光、温、水、气、肥环境因子协调控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农业环境控制技术, 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3) 设施配套装备与设施生产作业机械。

主要是开发包括温室用小型农机具、建筑设施传动机构等关键配套产品, 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研究开发产后加工处理技术, 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4) 配套栽培技术高效化。

要加快培育、引进和应用具有耐低温、弱光和抗病、高产、优质特征的优良品种, 尤其是要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品种选育研究, 改变设施园艺主栽品种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建立从品种选育、栽培管理到采收包装一整套完整的规范化的技术体系。

(5) 清洁生产和安全质量控制技术。

上一篇:找准支点下一篇:完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