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共8篇)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篇1
论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目前学术界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以及对这些财务管理目标的初步评价,举例比较了美国,日本的财务管理目标的模式,最后指出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关键字:我国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 目标
近些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论点,但众说不一,各执一词,未能形成共识。这种对目标理论认识上的不统一,很难对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予以正确地指导,甚至还有可能把企业带入歧途。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对存在的几种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一.目前学术界存在的主要观点
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经历了1978年以前的产值最大化阶段和改革初期的利润最大化阶段。实践告诉我们,这两种目标都不是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关于财务管理的目标,目前主要存在以下5种观点。
(一)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其投资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所有者带来未来报酬,包括获得股利和出售股权换取现金。在股份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也最终体现为股票价格。他们认为,股价的高低代表了投资大众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它以每股的价格表示,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它受每股盈余的影响,反映了每股盈余大小和取得的时间;它受企业风险大小的影响,可以反映每股盈余的风险。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持这种观点的人们认为,财务管理目标示应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可以说,财务管理目标是这些利益集团共同作用和相互妥协的结果。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某一利益集团可能会起主导作用。但从长期发展来看,不能将财务管理的目标集中于某一集团的利益。从这一意义上讲,股东财富最大化不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从理论上来讲,各个利益集团都可以折衷为企业长期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提高,各个利益集团都可以借此来实现其最终目标。所以,应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并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1.它更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2.创造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3.关心本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4.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凡重大财务决策请债权人参加讨论,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5.真正关心客户的利益,在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上有较高的投入,不断通过推出新产品来尽可能满足顾客的要求,以便保持销售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6.讲求信誉,注重企业形象塑造与宣传;7.关心政府有关政策的变化,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以便争取出台对自己有利的政策或法规。但一旦通过立法形式颁布并付诸实施,不管对自己是否有利,都必须严格执行。
(三)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持这种观点的人们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当具有系统性、相关性、操作性和效率性,同时提出了满足以上四个财务管理目标特征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优选择——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与投入资金之比的最大化。
(四)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持这种观点的人们认为,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是企业理财目标的理性选择,企业资本持续有效增值可通过上述财务指标体系来体现。然后,通过这一系列的指标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判断企业是否达到了财务管理的目标或财务管理的水平如何。
(五)资本配置最优化。有的人提出,新经济的出现对企业财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经济体制、企业组织形式、理财观念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目标能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指出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目标应定位为资本配置最优化。他们认为,财务本质是对资本要素的配置,新经济的出现促使资本要素范围扩大,要求财务管理的资源配置功能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不仅为实现财务优化配置资源提供了可能,也将逐步地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使资本配置最优化能集中体现各相关人的利益。现有财务资本的有效利用,可以从资本收益和资本结构两个方面来量化考核。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家智力资本的介入,导致企业面临资本总量的重新认定和结构的重新调整,资本结构比资本收益的地位更为重要。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理财环境下,可调节财务目标的部分标准。在企业发展期,考虑到智力资本的风险性和投资回报期长的特点,以物质资本的筹集和资本收益作为衡量资本优化配置的主要指标;在企业成熟期,物质资源已非常雄厚,智力资本的比重就尤为重要。
二.对各种财务管理目标的初步评价
(一)股东财富最大化不符合我国国情。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目标容易量化,易于考核。但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明显缺陷是: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井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财务管理环境对其目标模式有重大影响。中国的证券市场远远不象美国的证券市场那样发达,根据有关理论,只有在证券市场达到半强式有效的状况下,才能采用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有关的实证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刚刚达到弱式有效市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股票价格和企业的业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股票市场上投机过度。因此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完全体现在股票市值上并以此作为理财目标,不能真实反映财务业绩评价的客观性,因此无法采用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
(二)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和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科学性值得推敲。这两个财务目标采用具体指标来量化评价标准,虽在实践中易于操作,但其指标科学性尚值得推敲。而且采用单纯的数量指标,不能体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全面性,不能满足理财目标的系统性、综合性特点,企业相关利益人的利益很难体现出来。
(三)资本配置最优化过于抽象。这个财务管理目标是在新经济条件下提出的。我们可以看出资本配置最优化的概念本身并不明确,过于抽象,在企业具体经营中无法应用。
三.国际比较借鉴
确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分析对企业理财产生影响的相关利益集团。与企业有关的利益集团很多,但不一定都对企业理财产生重大影响。一般认为,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利益集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企业所有者、企业债权人、企业职工、政府。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有两种财务管理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建立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上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建立在发达的银行制度基础上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美国模式
1.所有者。美国企业的个人股东居多,股权比较分散。他们一般不直接控制企业,只是通过股票的买卖来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决策。当股票价格降低到某一限度时,往往会招致被兼并或收购。因而,股票市价成了财务决策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
2.职工。美国劳动力市场比较发达,员工和企业之间没有稳固的关系。员工很少关心企业的长期发
展,但比较关心当前的工资和奖金的高低。,3.债权人。美国债权人和企业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当企业财务状况好时,银行会主动提供贷款;反之,当企业经营业绩不好时,则要求企业清偿债务,甚至可能要求企业破产还债。
4.政府。美国政府认为,管得越少就是管得最好。政府一般不对企业干预但要求企业遵循有关法规、法律。
(二)日本模式
1.所有者。日本企业的所有者一般以法人为主,股权相对集中。股票不经常转让.日本股东更看重企业的的长期稳定发展.2.职工。日本企业推行终身雇佣制和逐级提升制,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比较稳定,企业在作决策时,多把员工利益放在首位。
3.债权人。日本企业的负债率一般都在80/%左右,银行与企业之间有着稳固、密切的关系,债权人在企业出现暂时困难时,一般会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同时许多银行持有企业股票,银行的这种双重身份为银行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
4.政府。日本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是比较多的。政府通过各种中长期计划,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和经营、财务决策。
资料研究表明:分别以美、日为代表的欧美式和德日式两种财务管理模式中各利益关系人在企业财务管理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完全不一样。在美国,股东在财务决策中起主导作用,而职工、债权人、政府起的作用很小,致使美国公司的财务经理非常重视股东利益,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而股东财富主要表现为股票的上涨。因此,财务管理目标又转化为股票价格的最高。在日本,股东、债权人、职工、政府在企业财务决策中都起重要作用,财务决策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这就使得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财务管理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四.我国财务目标的现实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
从国际比较可以看出,美国和日本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二者都属于成功的财务管理,关键是两国都能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财务管理模式。下面简单看一下我国目前对理财目标模式有较大影响的经济现状。
1.中国的证券市场刚刚起步,经过以上分析,无法采用股东财富最大化.我国企业现阶段更强调职工的实际利益和各项应有的权利,强调协调方的利益,所以在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时,仅仅局限于股东这个利益集团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2.中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其中银行借款占绝大多数,这种情况下,银行对企业的财务决策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3.中国政府目前还不可能像美国政府那样对企业的经营不进行干预,在国有企业占比重较大且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是必然的,只是应当尽可能减少行政方面的干预,而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来引导企业的发展。
可以看出,我国的理财环境和日本的理财环境比较接近,因此我们在选择财理模式时可以参照日本的模式。从已进行的一项实际调查可以看到,调查对象中85%的企业经理认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应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在现实中却有55%的企业采用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这充分说明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意义,但现实的理财环境还存在一些差异。我们相信在今后几年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企业价值最大化逐渐成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主导目标。
『参考文献』
[1]枉干样。企业理财目标新探[J].财会月刊,2001,(20)
[2]赵华。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系统思辩[J].财会月刊,2000,(2)
[3]杨超,何进日。新经济下企业财务目标浅论[J].财会月刊,2001,(8)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篇2
1.1 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点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必须要讲求经济核算, 注意成本控制;有利于企业加强技术创新, 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 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可以刺激企业加强管理, 注重创新, 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1.2 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不足之处
(1) 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企业财务决策有短期行为的倾向。
片面的强调利润的增加, 会使企业盲目追求短期利润, 而忽视了企业长期的发展。如企业为了实现短期的利润, 不注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可能导致虚增利润, 而实际上却已出现亏损的现象。
(2) 利润最大化忽视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利润最大化目标只讲企业利润的取得结果, 没有考虑利润的取得时间, 不符合现代企业“时间就是价值”的理财理念。
(3) 利润最大化不符合“风险——报酬”均衡理财原则。
采用利润最大化会使企业不考虑风险而盲目的追求利润, 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2 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2.1 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可取之处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短期行为, 因为短期内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预期未来的利润也会对股票的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另外,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考虑了风险因素, 风险的高低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2.2 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不足之处
(1) 适用范围的限制。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只适用于上市公司, 而我国的上市公司仅有几千家, 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是非上市企业。另外, 由于股票市场的不稳定性, 证券市场的不成熟性, 股票价格具有很强的泡沫性, 其高低并不能真实的反映股东财富的多少。
(2) 股票价格并非公司所能控制。
众所周知, 当前全球遭遇金融问题, 股票市场不景气, 我国股市更是一路狂跌。这就说明, 股票价格即受公司管理当局的制约, 更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具有很强的不可控性。
(3) 与现代企业理论相悖。
现代企业理论把公司看作是多种契约的结合体。而股东财富最大化片面强调股东利益至上, 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 容易滋生内部人控制, 不利于培育有效的多边公司治理模式。
3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 采用最优的财务结构, 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现代企业是与传统企业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 它是由多元利益主体组成的经济组织。企业必须统筹兼顾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劳动者等多个利益集团的利益。而这些都可以通过企业长期稳定、持续发展, 不断增加企业的价值来实现。
企业价值的评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量:
undefined
V:企业价值;
t:取得报酬的具体时间;
FCFt:第t年的企业报酬, 用现金流量表示;
i:与企业风险相适应的贴现率;
n:取得报酬的持续时间。
3.1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与其他财务管理目标相比的优点
(1)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 并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
(2)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科学的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3) 企业价值最大化能克服企业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 因为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3.2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局限性
任何一种财务管理目标的出现, 都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的产物, 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 财务管理目标也可能发生变化。在我国当前环境下, 由于我国企业具有的独特性, 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1) 公司价值计量上难以操作。在评估企业价值时, 企业未来报酬和与企业风险相适应的折现率很难预计。缺乏具体的标准加以衡量, 那么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 财务政策制订的合理与否, 财务人员工作的绩效如何, 这些都无法准确地衡量, 致使领导阶层不能及时地根据这些信息做出相关决策。
(2) 不易管理者所理解和掌握。企业价值最大化实际上是几个具体财务目标的综合体, 包括股东财富最大化、债权人财富最大化和其他各种利益财富最大化。这些分目标又有不同的评价指标, 这就会使财务管理人员感到力不从心。
(3) 股票的价格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其中许多因素皆非公司本身所能控制的, 把过多不可控因素引入公司财务目标是不尽合理的。这就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让人感到具有不可靠性。
4 我国企业选择财务管理目标的应遵循的原则
在我国, 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不同经济形式下的企业选择的财务管理的目标也不尽相同, 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特点, 选择最能符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
4.1 企业总目标是财务管理目标的出发点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和企业的总体目标具有一致性。从根本上讲, 社会主义企业的目标是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最大限度的满足全体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4.2 财务管理的目标能够满足多方面需要
财务管理目标要体现企业各种成员的利益, 包括股东、债权人、管理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 使其得到保障。当然, 更应该突出企业所有者的利益, 以满足所有者所处的特殊地位的需要。
4.3 财务管理目标要体现一定的社会责任
企业是利用资源来制造产品的经济组织, 市场经济规律要求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把有限的资源分配给生产效率最高、创造社会财富最大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这一要求, 引导资源流向风险低、收益率高的企业。
5 结论
当前, 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通过了众多专家、学者以及经理人的认可, 尽管其还有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在现阶段,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比较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 企业在追求自身价值时, 只要正确地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不把企业价值仅仅局限在企业的资产上, 给予企业价值新的含意,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雄胜.高级财务管理[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探析 篇3
[关键字] 财务管理目标 利润 可持续发展
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理财活动最终达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研究财务管理目标,既是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需要,也是优化我国财务管理行为的需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及发展现状评述
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在技术变革的影响下,使得企业资源配置结构有所改变,企业无形资产取代了有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面对新的环境,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特征增加了一些内容:一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多元性,即企业应通过设定多元的财务管理目标,最大程度地满足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更加注重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三是注重企业知识资本的筹集,以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特征很具体,因此必须在结合传统的财务管理特征,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进行合理界定。
2.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发展评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在每一次经济巨变中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都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而演化出三个对现在有着深刻影响的财务管理目标,即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指通过合理管理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不断增加企业利润,使企业利润达到最大。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具有可以清晰地分析和评价企业的利润及发展现状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财务决策具有短期行为倾向等不足。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合理经营,采取科学的财务管理策略,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前提下,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由于它考虑了不确定性、时间价值和股东资金的成本,优点更为明显。但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也有其自身的缺点,主要是其覆盖面过于狭窄,只适合于上市公司,以及只考虑了股东的利益,淡化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不同,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考虑了社会责任的承担,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没办法进行准确衡量,以及没有区分企业整体目标和企业层次目标,即企业目标与财务目标混淆在一起,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里目标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分析
现代企业作为社会主体之一,其不仅在内部经营管理中关系复杂,而且在外部又与其他利益主体发生联系。因此现代企业合理界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为了研究方便,笔者主要把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界定的相关因素分为两类:
1.内部因素
(1)企业目标。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必须与企业目标相符合,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目标可以细分为生存、发展和获利,因此在界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必须要予以充分考虑。
(2)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协调。由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因此企业在确定财务管理目标时,应当充分关注目标之间的协调。例如,如果企业设定的目标有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话,必须对目标之间的分工加以明确,并要充分发挥总目标的控制作用。
(3)所有者。所有者对企业理财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体现出来的。企业所有者通过股东大会来表决财务决策,以及通过董事会来选择企业经理和财务经理,从而使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表达,因此,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财务管理有重大影响。
(4)管理者。现代企业是指由一班领取薪水的中、高层经理人员管理的多单位多层次的企业。对于管理者来说,他们拥有的是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或管理能力,获取的是薪水酬劳。随着企业规模的成长,企业的所有权相应分散,分散的个人所有的财产日益成为各大企业股份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由各大公司集中运用和支配的“社会财产”。这一变化深刻影响着公司的治理结构,使得管理者的地位更加重要,因此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必须考虑管理者的利益。
(5)企业员工。企业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企业的“主人”,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因此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必须考虑到企业员工的利益。
2.外部因素
(1)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国内和国际的经济形势,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向。基于此,我国企业在确定财务管理目标时必须把握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这样确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才能使企业各种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2)债权人。债权人并不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但由于其把资金借给了企业,因此企业的发展关系到债券人的本金和利息能否收回问题。债券人会采用一些监督措施来保证自身的利益,一方面在借款之前债权人一般要提出一些限制性条款,比如投资方向、投资规模、资金用途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企业保守性经营,只能投资于一些低风险、稳健型的项目或行业;另一方面债券人还会监督企业资金运作和企业经营过程,使企业能够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
(3)政府。由于政府企业的目标并不相同,因此作为具有强制力的政府总是通过一些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来对企业施加影响,使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员工就业、国家悦收、资源配置及环境保护等社会因素。因此,企业在制定财务目标时,必须要较多地考虑社会效益,使企业关注目标与社会责任达到一致。
(4)社会公众。社会公众与企业的关系密切,因为社会公众是企业产品的消费者。企业在从社会公众身上获得利益的同时,应当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来回报社会,这样就要求企业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要充分考虑社会责任的履行问题。惟有如此,企业才会有长期稳定的发展。
三、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里目标界定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是随着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在传统的企业资本结构中,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经过了从利润最大化到股东财富最大化,再由股东财富最大化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演變。在此演变的过程中,几种财务管理目标并未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共同组成了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系统,不同的企业可能制定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但是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以及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企业要长久发展必须合理界定财务管理目标,而上述的财务管理目标在企业财务管理上并未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进行全面考虑,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企业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为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外部处理好与企业利益相关主体的关系,以及主动承担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的前提下,通过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目标、企业财务成果目标和企业资本积累目标三者的综合发展,实现各种利益的最优组合。从定义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分两个层次。
(1)企业外部目标的合理界定。企业的外部目标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企业与消费者、竞争对手、社区的关系,以及主动承担环境保护等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企业外部目标的实现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再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2)企业财务的内部目标的协调。企业财务的内部目标主要是指企业财务状况目标、企业财务成果目标和企业资本积累目标。良好的财务状况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获取满意的财务成果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源泉,保持适当的积累水平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只有保持这三者的统一与协调,企业才可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现实条件。
参考文献:
[1]方立亚:多层次财务管理主体下的财务管理目标体系.财会月刊.2002年11月
[2]李冬生刘凤艳:知识经济与财务管理的创断.辽宁财专学报.2002年3月
[3]刘华: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会计论坛.2005年4月
[4]沈国军:浅析现代财务管理的目标.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5年2月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篇4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指通过企业的价值形态对企业内部资金运作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综合性管理过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企业的财务关系使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财务部门本身并不创造价值,但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直接向企业管理层提供第一手信息,因此企业管理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财务管理目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财务管理目标的正确界定对于整个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及财务管理实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理论界及实务界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看法并未取得共识,大部分学者赞成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而实务界则更为偏爱利润最大化。这只是问题的表象,实质在于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比如说我们界定财务管理目标是站在所有者的角度,还是站在财务人员的角度?再比如说我们界定财务管理目标的目的是什么?财务管理目标和目标管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对于这些问题,理论界及实务界都没有作出合理的回答。因而笔者认为,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利润最大化还是价值最大化的争论上,而应当先对有关财务管理目标的一些基本问题作出回答,然后再对财务管理目标作出合理的界定。
二、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的导向。在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木目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进行有效财务管理活动的前提。
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体系还不完善,还有很多的漏洞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还不成熟、企业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财务信息在财务报告中的失真现象严重、企业高层预测决策能力差四个方面;本文结合我国的国情,总结了促进我国财务管理的建议,以期为财务管理的改进提供参考。
《韦氏国际词典》(Webster’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第三版将“理论”定义为:某一研究领域的一套前后一致的假设,概念和实用原则所构成的系统。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而结构是也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构成物质的基本要素或元素,二是这些元素或要素在整体中的作用及排列组合,即要素之间的关系。所以财务管理理论结构,这一从财务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具有高度概括性质及指导意义的概念体系,必须有一个合理的逻辑起点,否则就会导致财务管理理论的贫乏和层次低下。
一、现有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点的主要观点
财务本质起点论。该观点认为“财务质的规定性决定了财务的独立性,财务的种种独特形态,乃是奠定财务独立存在的客观基础。”从完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1-的角度来说,财务质的界定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财务本质是一个纯粹理论性的范畴,会与实践环节相脱节,并使一些争论难以得到实践的检验;而且财务本质是随着环境变化而发展的以此作为逻辑起点的理论结构也必然不稳定;另外,在财务教学中,教授以财务本质为起点的财务管理知识,既不利于学生掌握财务理论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逻辑规律,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财务实际问题的能力。
1.假设起点论。该观点主张以从财务环境及其内在规律概括出来的假设为逻辑起点,并认为“假设对任何学科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为本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出发点和奠定了基础”。然而这种观点忽略了一点:环境决定假设。并且,现实的财务管理的实践必假设复杂的多,因此该观点不适宜作为逻辑起点。
2.本金起点论。着名财务故管理学家郭复初教授认为:“本金是指为行商品生产与流通活动而垫支的货币性资金,具有流动性与增值性等特点”,强调“本金起点理论符合逻辑起点的基本标准,弥补了其他起点理论的种种不足”。然而,本金的界定本身就是个问题,过分的强调本金的界定又会变成纯理性的探讨,这就和财务本质论相似,无法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问题。
3.目标起点论。该观点认为财务管理活动是有目的行为,只有合理的确定目标才能实现高效的管理,适应市场经济。该观点有效的解决了实践与理论的接口问题,并且突出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地位,有利于更好的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然而该理论只是对财务管理目标这一实践要素的理论性认识,而不是揭示财务管理实践一般规定性的基本概念,因而它不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最一般、最抽象、最简单的理论要素。
二、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着名财务学家王化成认为:应当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来构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他既包括宏观环境也包括微观环境。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方法的变化都是理财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说财务管理活动决定了其对象,进而决定 了其职能,进而决定了原则,程序。有什么样的理财环境,就有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脱离了环境来研究财务管理理论,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此来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该观点是正确的,但还不够完善。首先,逻辑起点不一定局限于只有一个,另外,财务管理环境受政治,经济,法律,风俗,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以此作为逻辑起点会使整个理论体系不稳固,但不能抹杀其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作用,因此笔者在此提出财务管理理论逻辑起点的双重起点论。即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本质的双重起点论。
1.较之于财务本质的其他要素,例如财务管理目标都是实践的一个环节,而财务本质才是最抽象,最一般的元素,从此出发,从一般到个别、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就能把其他财务管理理论要素再现出来,达到有机统一,形成理论体系。然而如前文所述,财务本质与财务管理实践相脱节,因此该财务本质应当是财务管理环境作用下的的财务本质。这样即克服了财务管理环境不稳定的缺点,又很好的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相的接口问题。
2.该观点认为的逻辑起点是财务本质,财务管理环境只是一个背景,而不是决定因素,否则又会回到“环境起点论”的范畴。唯物辩证法认为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构成的,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性标志。本质规定了事物的性能和发展方向,只有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可见,本质在科学认识活动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正确地认识和
把握财务管理的本质,对于其他财务管理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乃至整个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本应当是一个整体,缺少任何一方都会回到其固有的缺陷。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财务管理环境背景下的财务本质这一双重起点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十分恰当的。
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三、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它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并应根据环境的变化作适当调整。财务管理目标制约着财务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是财务运行的一种驱动力。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会产生不同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科学地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对优化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定位的产权基础是“业主产权论”,考虑的只是财务资本的产权所有者——股东的利益。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追求股东利益,而且也要追求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和社会利益,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重新确立。如美国的IBM公司已把其财务目标提炼为“为职工利益,为顾客利益,为股东利益”。
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股东、债权人、职工甚至政府等多边契约关系的集合。如果将企业目标仅仅归结为股东的目标,而忽视其他相关利益群体,必然导致矛盾冲突,最终损害企业的利益和价值。所以,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应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协调相关各方利益,最终追求企业整体价值的最大化。
相关利益最大化这种模式,对于我国国有企业也较适合,因为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一方面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还要承担稳定物价、扩大就业、保护环境、发展技术等一系列社会责任,这一目标的确立有利于各方面关心企业,有利于国有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协调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协调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相关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经济价值目标和社会价值目标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经济价值最大化目标实现了,有利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有利于解决就业,提高职员的素质,等等。从而促进社会价值最大化目标实现。反过来,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加强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增强企业信誉,这无疑有助于经济价值目标的实现。所以,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在经济价值目标和社会价值目标双重作用下,使企业整体价值达到最大化。
三、论文提纲: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和种类
1、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2、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种类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3、凝聚作用
4、考核作用
三、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特征
1、层次性
2、多元性
3、相对稳定性
4、可操作性
四、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
2、外部环境因素
五、我国财务目标的选择
1、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要求
研究方法:文献调查、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
五、参考文献:
〔1〕董邦国: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研完 2010
〔2〕陈俐:现行企业业绩评价问题探讨(期刊论文)-现代商业 2010
〔3〕涂守才: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010
〔4〕宋巾:传统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期刊论文)-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5〕枉干样:企业理财目示新探(财会月刊)2001(20)
〔6〕赵华: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系统思辩(财会月刊)2000(2)
〔7〕杨超、何进日:新经济下企业财务目标浅论(财会月刊)2001(8)
〔8〕余新培: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
4〔9〕杜勇、杜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探析[J](商业研究)2003
企业目标管理体系 篇5
目标管理是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提出并倡导的一种科学的优秀的管理模式。它是根据注重结果的思想,先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提出组织在一定时期的总目标,然后由组织内各部门和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为各自的分目标而奋斗,从而使组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的实质是绩效价值导向,目标管理让整个公司、各个部门、各个人事先有明确量化的指标,事中检查考评,事后奖罚兑现。
目标管理层次包括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公司计划、各部门目标计划、各个人目标计划。
目标管理以公司战略规划为前提,以公司计划为依据,将各种任务、指标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各个人。
目标管理实施的关键是事先制定分公司合理的任务指标体系,考证因素分值体系,将罚标准体系,事中进行过程管理检查考评目标任务完成执行情况,事后按工作绩效和约定的奖罚标准及时兑现奖罚。
ISO9000标准是注重过程管理的思想,与目标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但随着管理思想的演化,ISO9000标准也逐步开始从过程的角度反映目标管理的思想,并将越来越重视目标管理的思想。如ISO9001-94版标准指出,“负有执行职责的供方管理者,应规定质量方针,包括质量目标和对质量的承诺”。这体现出ISO9000管理体系也已经从企业质量目标的要求来反推企业质量管理的过程。
一 管理目标及目标管理 管理目标
1)管理目标的概念
管理目标是指一定时期内管理活动与其达到的成果或效果。按照计划的时间性分为带有战略性的长期目标(10年以上),中期目标(3-5年),短期目标(1年)和执行目标(季度或月度)
目标既是计划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制订计划的基本依据,科学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正确的预测未来的发展,选择好目标方向,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人力、财力、物力),获得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确定目标的依据和要求
指导企业资源分配方向
激励员工
明确工作努力的方向
衡量经营活动成效
创造良好声誉和品牌形象
3)管理目标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目标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目标管理就是指:组织的最高层领导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订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订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简而言之,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主管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订,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制度或方法目标管理的概念的理解从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时目标的制订者,即由上级与下级共同确定目标,上下协商,制订出企业各部门直至每个员工的目标,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形成一个目标手段链。
强调自我控制,通过对动机的控制达到对行为的控制。促使下放过程管理的权力。
目标管理还力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满足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二 建立目标体系 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必要性
“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开始”。对于一个处于WTO国际化经济环境的企业而言,其首要任务是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然后根据经营目标制订经营目标和经营计划,进而加以实施和控制,使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企业还应该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动,适当调整经营目标。另外,对经营目标制订的程序进行有效管理与合理控制,可使企业经营目标更具有可实现性、可执行性。目标管理体系的核心
适应外部环境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管理体系内容
目标管理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阶段、四个环节和九项主要工作:
一个中心以目标为中心统筹安排工作
三个阶段:计划、执行、检查(含总结)三个阶段 四个环节:确定目标、目标展开、目标实施和目标考核
九项工作:计划阶段有三项工作即论证决策、协商分解、定责授权;执行阶段包括咨询指导、调节平衡;检查阶段包括考评结果、实施奖惩、总结经验。上述构成目标管理系统 目标管理制度的全面程序
三 目标的制定与分解 1 目标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高阶层的目标,必须代表一个组织的整体目标
中层各部门的目标,必须代表为贯彻各部门所期望的各项成果 基层工作单位目标,必须代表为完成基层工作目标的各项基本要素 个人工作目标,必须代表为完成基层工作目标的各项基本要素 我们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把组织目标简化和概括为三个层次:
(1)环境层—社会加于组织的目标,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并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2)组织层—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和一个系统的整体目标,如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我改造和发展的能力、改善员工生活、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
(3)个人层—组织成员的目标,如经济收入、兴趣爱好等。
企业各管理层在相应的目标上有如下的关系:
管理层次划分及各目标的关系 目标的分类
1)从动态的角度来考虑:
总目标依计划期间可分为长期计划目标、中期计划目标、短期计划目标和执行目标四种。
2)从组织目标的等级层次看,分类如图所示 目标管理体系的建立方法
1)目标建立过程开始于组织最高层宣布企业的组织使命。2)然后根据组织使命建立长期目标。
3)由长期目标导致建立整个组织的执行性目标(短期目标)。
4)然后建立组织内部每个主要部门或经营单位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5)为每个主要部门或经营单位中的下属单位建立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目标的分解 目标的整合
目标整合模型
四 目标管理的具体内容 目标实施办法 1.1 目标协商与授权
公司建立了大目标和组织目标之后,第二步骤应设定各事业部门的目标。这类目标通常以各项特定职能目标为对象,阐明该项职能应达成的成果,应做为总公司负责有关职能的高级主管的任务
1.2 目标实现的方法
业务负责人制订目标体系时,应通知各有关单位主管参与,倾听各部门的意见,并责成企划部门提高技术协助及汇总各部门目标,目标体系的建立需要所有管理者的参加。
1.3 责任中心的建立
对各级主管人员的业绩评价,应以其对企业完成目标和计划中的贡献和履行职责中的成绩为依据。他们所主管的部门和单位有不同的职能,按其责任和控制范围的大小,这些责任单位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 目标管理的控制
2.1 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建立科学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由监督、反馈两条线路和分析中心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
2.2 管理控制过程
2.3 目标控制
2.4 实施中的调节
五 目标的激励、检查、调节、考核 激励过程 目标的检查的内容
目标实施的进度情况
目标实施的质量情况
目标实施的均衡情况
目标实施的落实情况
目标对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按照目标管理计划要求
需要检查的其他问题
目标实施中的检查
目标考评
4.1 目标考评制度:
分为集体或个人考核标准两类,其内容包括集体或个人承担的目标项目及其他工作项目名称;完成目标与其他工作目标的数量、质量和时限要求;其他相关岗位的协作要求;对成果的评价尺度。4.2 目标考评标准与方法
管理人员应该通过目标管理来自我控制,必须明确目标,这些目标必须规定该人员所管理的单位应该达到的成就,应该规定他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时能期望其他单位给于什么样的配合,以及规定他和他的单位在帮助其他单位的目标时应该做出什么贡献。每一个管理人员的目标应该规定自己对实现公司在各个领域的总目标做出的贡献。
六 目标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目标管理的基础工作
信息是管理的基本最基本要素之一,任何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信息。同样目标管理也离不开信息:确定目标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为依据;展开目标需要加工、处理信息。实施目标的过程就是信息的传递和转换过程。因此信息工作是目标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使目标管理得以正 常运转的纽带。
2对全体人员进行现代管理科学和目标管理思想的教育
3加强统计工作,打好信息基础。建立必要的统计制度,是统计工作制度化,规定统一的统计报表,提高原始记录的统计质量,保证统计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
企业经营目标管理制度 篇6
方针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的科学办法之一。工厂为了实现本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达到工效果,每年必须明确制定企业的经营决策、纲领和企业发展方向计划。方针目标实现的全过程要自上而下地建立目标,制订措施、确定制度,组织实施和严格考核,这有利于动员企业所有部门及全体职工同心协力,共同做好一年的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现代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
二、制订方针目标的依据
第一条 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利润等技术经济指标和其它要求。
第二条 本厂的中长期企业发展规划、现代化管理规划、新产品开发规划、产品质量级及全面质量管理发展规划、技术改造规划、生产发展规划、安全环保综合治理规划及其它规划等。
第三条 国内外市场的调查、分析、预测、情报信息资料(包括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技术平、管理水平等)。
第四条 工厂的实际能力和现有水平,上工厂方针目标实施的遗留问题。
三、方针目标编制的程序
第五条 在每年初,由工厂各分管厂长、工程师提出下工厂目标设想,厂务会集讨论,形成工厂方针目标指导思想,并由厂长下达指令。
第六条 由专人组织,并根据厂长指令,分生产行政部、技术部、组织各职能科室提下方针目标设想,并收集准备依据资料。
第七条 部门分头组织可行性分析论证,形成各部方针目标计划。
第八条 发至各部门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再讨论修订。
第九条 经厂务会、工厂管理委员会、职代会讨论审议通过,由专人负责按系统图法行,在一月份编制出工厂方针目标执行图。
四、方针目标的执行
第十条 方针目标展开一定要坚持以数据说话的原则,目标值尽可能定量化。其内容般包括品种、质量、生产能力、科研技改、企业管理、技术经济指标、安全环保、文明生产思想交流工作、职工福利等。
第十一条 工厂方针要按系统图法执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连锁,层层确保原则进行。
第十二条 分管副厂长、工程师方针目标展开,要根据工厂方针目标展开的内容和自分管工作的重点,列出目标值和措施。执行方法与部门的方法相同,分管副厂长××编制完成××校对,厂长批准。
第十三条 各车间、科室方针目标执行一般有分管责任人、部门方针、目标项目、现状目标值、采取措施、检查手段、评价、总结等。
第十四条 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工厂方针目标以及分管厂领导方针目标执行,结合本部的实际,发动员工认真制订本部门的方针目标,保证工厂每个目标值都能落实到部门和人,确保工厂目标的实现。各部门要在一月底前完成方针目标展开图。
第十五条 班组方针目标由班组长主持编制,要根据主管部门方针目标和本班组分管工作的重点,列出产品产量、质量、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班组管理、思想工作等内容、目标值、采取措施、责任人、进度和检查、评价、总结等执行标准。班组方针目标执行图要在××完成。
第十六条 各部门方针目标执行由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主持编制,技术系统由负责分管人审核;生产行政系统由负责分管专人审核,分管厂领导批准。
五、方针目标的实施
第十七条 为确保工厂方针目标的实现,工厂每年将组织两次“分阶段PDCA循环”,“阶段PDCA循环计划”由“三办”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工厂方针目标安排的进度和厂长的令制订。
第十八条 各部门要围绕工厂方针目标和本部门方针目标,认真组织月度"PDCA循环每月××号前制订下月份计划,总结本月计划的实施情况,并由主管厂长检查批示。
第十九条 在方针目标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动职员,调动其积极性,广泛开展大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劳动竞赛活动、确保各级目标值的实现和完成。
第二十条 要建立方针目标管理卡,建立方针目标实施方案,将每项目标的展开情况,实施过程中的计划、协调、检查、调整、考核等情况登记在案,逐步达到方针目标管理标准化。
六、方针目标的检查诊断与考核
第二十一条 方针目标管理设立一个综合部门,分设一至三个主要归口部门。归口部必须认真做好工厂方针目标的组织、实施、协调、检查和考核工作。
第二十二条 厂长组织方针诊断是保证工厂方针目标实施的主要手段,在厂长主持下归口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对工厂方针目标实施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诊断,并及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第二十三条 厂长组织方针目标诊断,应在诊断前一周,向各分管领导及各部门发出面通知(由计划科制定,厂长批准),由各部门自行检查对照,各分管领导和部门主管广泛调查、收集情况,形成书面调查记录,做好诊断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十四条 厂长方针目标诊断会由厂长、副厂长、归口部门负责人、有关职能科室的负责人或厂长指定的人员参加。诊断根据方针目标执行图逐项逐条检查进度的效果。先由分管领导汇报,后由负责部门补充,并解答厂长及其它人员提出的问题,对于存在的薄弱环节,集体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措施,综合部门制定整改措施计划,由厂长责成有关部门组织整改。
第二十五条 根据目标值实现的情况,对每条目标值给予评价并考核,明确落实责任部门或责任人。评价分为甲、乙、丙三级。
甲级:按目标进度要求实施,且效果较好成绩显著。
乙级:基本按目标进度要求实施、效果一般。
丙级:没有达到目标进度要求、效果较差且主要由主观努力不够所致。
第二十六条 对方针目标进行诊断评价,对甲级目标视其难易、效果好坏等给予表彰奖励,列入年终评选的重要条件;对只达丙级目标的要追究责任,认真分析原因,帮助纠正,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经济惩罚。
第二十七条 各部门的方针目标应按计划要求进行定期的检查诊断,对存在的问题按职能分解落实。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篇7
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演变进程
建国以来, 我国企业的价值导向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1) 所有者缺位阶段; (2) 以股东价值为导向阶段; (3) 以相关者利益价值为导向阶段 (袁振兴, 2004) 。随着企业价值导向的转变, 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在发生着变化。
(一) 所有者缺位阶段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建国初期, 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表面上企业属于国家所有, 供需由国家宏观统一调控, 企业经营方式是单纯的生产型, 无需考虑销售经营, 而实际上企业处在一种所有者缺位的状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是追求“产值最大化”, 这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者缺位的产物。
(二) 以股东价值为导向阶段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改革开放后, 我国企业告别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实行灵活的市场经济体制, 企业经营方式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在放权让利、完善经营机制, 实施“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 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企业逐步有了自主权, 有了自己的经济利益, 人们开始扭转过去“产值最大化”的做法, 企业财务管理围绕利润增长来进行, 提出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对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进一步得到加强, 股份制公司成为我国企业的主要存在形式, 而股份制公司遵循的是委托代理理论。根据现代委托代理理论, 企业存在一种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在这种关系下, 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由受托的经营者负责处理, 股份制公司归股东所有。基于委托代理条件下的受托财产责任, 经营者应最大限度地谋求股东或委托人的利益, 企业的一切活动应都以股东价值为导向。因此, “股东财富最大化”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新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指标主要有股票市价、每股市价以及权益资本增值率。
(三) 以相关者利益价值为导向阶段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人们对于企业的理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企业不再仅仅是股东的企业, 而是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企业, 除了股东还有债权人、经理人员、雇员等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 企业进入以利益相关者价值为导向阶段。原有的以股东价值为导向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仅强调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终极服务对象是股东, 从股东角度来定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将股东利益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归属, 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利益导向上出现了偏颇, 忽视了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导致企业股东与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出现冲突。为了协调股东与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以相关者利益价值为导向, 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此后, 由于有学者认为:财务目标“最大化”的提法是一种极端表述, 带有浓厚的单边治理色彩, 在现时企业处在多边治理的情况下, 并不适用, 也无法得到实现。企业作为其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企业, 已不仅仅是股东的企业, 企业中的每一个利益相关者对企业都有其利益诉求, 其实现最终必然是通过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达成。所以, 企业财务活动不能仅代表某一单边 (或部分) 利益者进行, 也不可能实现其利益最大化, 而只能是在多边共同谈判的基础上, 通过市场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实现利益均衡, 以维持企业框架, 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从而又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化”。
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演变的内在动因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从“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演变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再到“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化”, 表面上看来是由企业价值导向决定的, 企业价值导向的发展演绎着财务目标的发展, 而本质上企业价值导向的发展又是由企业产权关系的发展所决定的。所以, 企业内在产权关系的存在与发展最终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演变,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际上是不同经济形态下企业各产权主体博弈结果的最终体现。
产权理论认为:企业实质上是股东 (或出资者) 、债权人、经理人员、雇员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缔结的一系列契约的结合体, 契约各方都向企业投入了一定的要素 (财务资源、知识资源或其他资源) , 按照谁贡献谁收益的原则, 参与剩余分配。因此, 契约各当事人有权从企业未来的活动中获取自己的产权权益 (科斯, 1937) 。契约签订前, 各契约当事人都处于独立平等的地位, 这只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在契约签订后平等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博弈的机会, 而最终所能得到的产权权益则要取决于各利益当事人依据自身实力以及日后在企业中的地位等因素进行的博弈。博弈结果一旦是其中某一方利益当事人成为赢家, 取得了企业的剩余所有权和控制权, 那么企业的各项重大决策及活动都将以维护该当事人利益为出发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也必将从该当事人产权主体的角度去确认。如果博弈结果是没有哪一方利益当事人取得绝对优势, 那么产权利益各方将共同分享企业的剩余所有权和控制权, 企业的各项重大决策和活动也将从产权各方的共同利益出发, 为各方的共同利益服务,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亦要发生相应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 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下, 企业所有投入的生产要素全部由国家同一配置、供应, 不存在利益不同体。事实上, 这是一种所有者缺位的状况, 也不存在多方产权主体的博弈,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放在“产值最大化”等这些很笼统的经济效益指标上。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实施“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企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企业内部出现了不同利益当事人也就是产权主体, 产权理论便开始发挥作用。
企业的各利益当事人即产权主体, 投入企业的资源主要有:股东投入资本即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 债务人投入财务资源, 雇员投入体力劳动资源和知识资源, 经理人员投入知识资源, 其他利益当事人投入各自相应的资源。企业生产过程中, 这些资源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在早期工业经济时代, 知识资源所有者拥有的知识资源还很有限, 对企业财富的创造、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贡献的作用还不太明显。而财务资源所有者则通过大量的物质财富来显示自己的实力, 使自己在企业的权益博弈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由于企业各方产权主体实力悬殊明显, 博弈的结果必然是企业财务资源的权利主体获胜,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也必然围绕企业财务资源权利主体, 出现了“利润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
另外, 在同为财务资源所有者的股东与债权人之间也存在博弈关系。尽管双方都提供了财务资源, 但债权人让渡的只是财务资源有限的使用权 (到期要还本付息) , 所以在两者的博弈中, 股东成为最后的胜者, 企业一切活动以股东价值为导向。因而, 出现了完全从股东角度出发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股东价值最大化”。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进入知识经济、绿色经济时代。知识资源与人力资源等其他资源对经济增长、价值创造的贡献越来越大, 企业契约各方即各产权主体间的相对实力和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财务资源所有者的实力相对削弱, 地位下降, 而以知识资源所有者为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则力量增强, 地位提高。各方产权主体实力的消长变化, 必然产生新的博弈。而最终博弈的结果是:权益各方相互妥协, 共同参与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只有如此, 才能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一切活动以相关者利益价值为导向。由此,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可避免地再次发生变化, 提出“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
然而, 根据产权理论, 产权是包括专用性资源的所有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利在内的总和。当专用性资源的所有者将其所有的专用性资源投入企业并想从企业获利时, 必须将一部分产权界定给企业 (即投入到企业中去) , 成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从而使企业的投资者 (即所有者) 享有部分产权, 形成不完全产权即产权残缺。所有者的残缺产权意味着每一个对企业投入专用性资源的所有者在企业内都有利益要求, 有权分享企业的权利, 但是每个利益相关者分享这些权利时, 必须要在企业产权的“法律框架”内通过企业均衡来实现。因而他们各自行使权利时, 都相互制约和限制 (阿尔奇安和凯塞尔, 1962) 。由于权利受到限制, 人们无法尽量追求其利益的最大化, 而只能是均衡化。所以, 又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化”。
三、结束语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演变, 表面上看是跟随企业价值导向的发展而发展, 实际上不同经济形态下企业各产权主体的不同博弈结果才是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演变的真实动因。我国企业未来财务管理目标的演变也必然是由企业各产权主体在博弈中的实力强弱决定的。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2]R.科斯, A.阿尔钦, D.诺斯, 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刘守英, 等,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3]王庆成.财务管理目标的探索[J].会计研究, 1999, (10) .
[4]袁振兴.财务目标:最大化还是均衡——基于利益相关者财务框架[J].会计研究, 2004, (11) .
[5]李心合.利益相关者产权与利益相关者财务[J].财会通讯, 1999, (12) .
[6]陈玮.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及系统科学的视角[J].会计研究, 2006, (4) .
[7]蒋卫平.企业财务目标理论的重构[J].财会月刊, 2006, (3) .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篇8
关键词: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
一、引言
在我国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完善时,财务管理逐渐成为生产经营过程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对成本核算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积极完善企业各方面的财务管理活动,做好企业在人力与资金方面的成本管理,是实现工业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二、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模式
2.1、建立适应现代工业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2.1.1、适当集中财权,强化管理
企业在资金的调度、资产的处置、投资、收益分配以及财力人员的任免等权利都要对其分支机构进行集中,对于各分支结构使其只具备经营权,实现工业企业的集权型管理模式。缩短企业管理半径,减少分公司和管理层次的设定,更有利于集中财物管理权利和监控。
2.1.2、健全内部机制,强化财务监管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必须更好的巩固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要进行科学设置,财力管理制度要实行统一管理模式,执行要有力度,检查、监管必须做到位。设立内部结算中心,能更有效的加快融通资金的速度与加大监控力度。有利于掌握公司内部财务信息,提高财务监控质量。
2.1.3、实行目标管理,健全激励机制
目标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方式并具有强制约束性,能更好的实现对下属分公司的绩效评价和有效控制,是对员工最实用的激励方式,对调动下属分公司的经营与管理的积极性有重要意义。
2.1.4、统一采购物资
统一采购物资是指实行统一采购制度,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存放费用,还有利于资金的周转。
2.2、建立符合现代工业企业特点会计管理模式的新要求。
2.2.1、确立自主理财的主体经营服务地位
现阶段,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主要模式。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从法人资助,转变为经济实体,并逐步确立了其主体地位。会计是企业专业管理的核心,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应最大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2.2、确立自主理财的资金管理运作中心
在企业运行时,经济活动都属于资金的运转。资金运转分为起点和终点这两个方面,表现为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两种,其中包含静态和动态两种。所以,建立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关键是,从理财的角度出发,掌握好资金的流通与走向。
2.2.3、确立自主理财的成本核算网络
在建立和发展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模式中,做好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最为重要。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要建立目标成本核心;第二,要建立成本核算体系;第三,要建立成本考核制度。最主要的就是以责任成本为重点,逐渐建立和完善成本管理系统。
2.2.4、确立自主理财的决策参与管理机制
在当前工业企业的管理形式下,企业的自主经营与管理居于首要地位,其发展方式决定了会计会以服务为其根本任务。会计能反映资金运作的全过程,是企业经营、管理与服务的主体地位。
2.3、对我国工业企业会计管理的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2.3.1、分散型管理模式
现阶段,许多工业企业采用分散型管理模式,会计人员与会计业务都受控于责任单位,在会计核算上往往会按责任单位的方式运作,不考虑企业的整体利益。例如,在责任或成本核算时,出现不进入当期成本、乱摊、乱挤成本等问题;在责任利润核算上,经常虚列成本减少利润,或少列成本虚列盈利,使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会计人员的某些自身利益与所在责任单位的利益有关时,往往会出现会计人员不遵守会计制度而根据自己所得利益去处理会计业务。甚至,有的会计人员害怕因为业务问题受到打击报复或得罪了领导,不敢坚持原则遵循制度,从而导致无法正常履行会计监督职能。由于各单位之间工作配合不够,使一些紧急事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使企业蒙受损失。
2.3.2、交叉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与事的结合与协调发展,是实现有效地管理的重要渠道。管理体制上出现的这种交叉模式,容易导致分工不明确问题的发生,经常出现对自已有利的事情积极应对,出现错误与困难时相互推脱埋怨,从而导致工作混乱影响工作效率。
2.3.3、统一型管理模式
统一型管理模式解决了分散型管理模式与交叉管理模式上的不足,使其更好的发挥会计职能与作用。不仅为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而实行会计监督创造了便利条件,还有利于其执行力度。了解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通过企业会计部门的直接審核,并且通过评比与奖惩等形式,有利于会计人员更好的专研业务、增强技能、努力做好会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企业会计部门实行计划、资金、制度与管理等方面的协调和发展,不仅扩大了责任单位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也使企业整体利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完善与发展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类模式,不仅要创新成本计量模式,而且要积极对成本计量进行改革,需要通过有效、可靠的成本计量模式来正确、及时地反映企业耗费,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作者单位:重庆前江仪表器件厂)
参考文献
[1]王艳辉.试析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确立及实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
[2]董如庆,王志远.论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财务会计[J].会计之友.2011(34)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推荐阅读:
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创新目标探讨08-25
我国企业电力管理09-13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05-20
我国企业管理研究07-02
我国企业管理会计08-31
我国企业知识管理12-05
我国企业创新管理问题07-02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09-26
我国集团企业管理会计12-07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