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管理会计

2024-08-31

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共12篇)

我国企业管理会计 篇1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 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而管理会计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论述旨在对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广管理会计应用的措施。

关键词: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对策措施

管理会计是20世纪初伴随着科学管理思想的产生而产生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和发展的。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服务于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系统, 主要职能在于以现代科学的管理思想为基础, 运用特定的方法, 建立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编制和提供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 帮助管理者对企业资源的最优化使用作出决策, 全面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1 管理会计的定义及其职能

1.1 定义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988年给管理会计下的定义为: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处理。从管理会计的内容看, 它却完全冲破了传统会计的束缚, 广泛吸收了现代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和系统理论, 形成一门多学科的科学。

1.2 职能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控制制度。目前,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 急需将以往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 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2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管理会计显得日益重要, 我国企业这几年经营状况不佳, 而且呈恶化趋势,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管理会计作用不利应该是主要原因。目前管理会计只是在部分地区、部分企业零星分撒应用, 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 从应用效果而言, 并没有真正达到改善企业管理的目的。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中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如下:

2.1 使用不广泛、应用不深入、实际应用效果不太明显

传统的管理会计局限于大批量生产、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成本都比较稳定的企业, 很少研究新产品的成本费用等存在的问题。

迄今为止, 管理会计仅在部分地区、部分企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 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知之甚少, 甚至一无所知, 另外, 从目前情况看, 只有部分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在基层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 还有许多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提高微观经济效益的管理会计内容未进入实质性的应用阶段, 未能在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2 管理会计缺乏有效的理论体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 各种相关科学诸如行为科学、信息经济学等的研究成果相继引入管理会计, 拓宽了管理会计的领域, 修正了管理会计某些不合理的假设。在实务中, 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 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

2.3 理论脱离实际, 可操作性差

现在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还仅局限于对国外著作的翻译介绍, 没有很好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 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 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2.4 管理会计缺乏相应会计原则的指导

管理会计没有像财务会计那样有一套前后一致的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 仍停留在简单方法的介绍方面, 忽视理论系统研究, 缺乏对实用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的追求。管理会计不具有强制性, 其应用与否以及应用程度如何完全取决于各个企业的内在意愿和要求, 这就使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在我国形成了先天不足。

3 针对此现状及问题的原因分析

事务的发展不仅要受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影响, 而且还要受到事物自身的制约。因此,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推广、运用的过程中必然要受到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和管理会计自身的缺陷所制约。

3.1 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管理会计与与企业外部环境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外部环境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能否得到普遍应用。

3.1.1 经济体制环境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后, 又经历了放权让利、企业承包和转换经营机制三个阶段, 但这几种制度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 使得经营决策者更重视一些行政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 而不能重视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 从而造成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不能普遍运用。

3.1.2 法律环境的影响

法律作为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并由执法部门强制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旨在维护、巩固和发展既定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 以及体现这两者所要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管理会计要给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必须在一个平等、公平、竞争和高度灵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但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法制上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管理会计给企业提供经营决策信息时其有用性、相关性方面大为减弱。

3.1.3 传统文化的影响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 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财富, 因而由各种文化因素组成的文化环境, 在不同的国家必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中国的企业采用哪一种会计方法都不能全部从美国或其他国家照搬, 因为管理会计行为不是对企业的核算行为, 而是对企业的管理的行为, 而应按照中国文化的特点产生出适应于中国人的方法。

3.2 内部环境的影响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决策服务的, 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对管理会计普遍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主要指单位的决策者、会计人员。

3.2.1 企事业经营决策者的影响

企事业的经营决策当局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事业中能否普遍应用。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决策者不仅要懂经营, 更要懂管理, 其中包括会计和财务管理。而现阶段, 多数决策者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事业中的普遍应用。

3.2.2 会计人员的影响

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运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人员素质上。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 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在专业教育方面层次低。虽然有些会计人员学习过一些管理会计知识, 但大多数处于纸上谈兵阶段, 没有进行系统的实际操作。这些因素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事业中的普遍应用。

4 促进管理会计推广发展的措施建议

我国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理论、方法的研究与国际接轨, 然而企业环境、市场环境又没有达到相应的成熟度, 加上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并没有较好的联系渠道加以衔接, 所以造成很多新的思想、观念、方法不能及时引入企业实际, 影响了我国管理会计体系的正常建设, 有必要采取措施加以改革。

4.1 做好典型案例研究与推广, 发挥其示范作用

管理会计研究在我国出现的问题, 已引起我国会计界的广泛重视。在我国短时间内难以成立独立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的情况下, 要切实有效地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 通过对全国不同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开展典型案例研究, 将我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经验加以系统总结并上升为理论, 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这一活动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4.2 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要在我国企业广泛推广应用管理会计, 必须立足于实际情况构建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将原有的传统理论体系重新进行评价和修正, 不断丰富其内涵, 最终建立一套包括管理会计职能、对象、目标、要素、概念、原则、假设、任务等内容的理论体系。

4.3 加强管理会计教育,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目前管理会计的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改革现有的管理会计教材。现有管理会计教材内容陈旧,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内容重复, 大量模型在实际中用不上。二是要在经济类与管理类专业中均设置管理会计课程。三是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一条途径。

参考文献

[1]冯巧根.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吕长江.管理会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杨文安.管理会计原理与个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张朝宓, 熊焰韧.当代管理会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盘晓灵.当代管理会计研究的创新发展与未来趋势[J].财会通讯, 2008 (7) .

[6]肖志佳.关于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若干问题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6 (6) .

我国企业管理会计 篇2

近十年来,我国会计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但目前还存在《企业会计制度》实施面过窄,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应当抓住加入WTO的有利时机,巩固成果

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刘玉廷

[-01-10]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企业会计改革一直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沿,《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与国际通行做法的差异大为缩减,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例,我们将几十项会计政策与之对比,除个别方法因我国国情而未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外,其他内容在总体上已趋于一致或相近。在企业会计改革及其国际化的进程中,我国仅用了短短10多年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国家70多年所走过的路。

我国的企业会计改革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在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中国是转型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会计改革最为成功的典范。美国商学院保罗・希利教授发表的论文认为,美国和英国的会计准则,对于那些缺乏对管理财务报告决策监督机制的发展或转型经济国家是否也是最优的,还是个疑问。他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用中国会计标准和国际会计标准编制的报表差异进行分析,认为投资者可能发现中国会计标准比国际会计准则能够生成更加可靠的信息。曾经参加过财政部会计司组织的会计准则国际研讨会的国外专家回国后,撰文认为,中国这样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国家,在目前这样复杂的市场氛围中,幸好有一支队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会计改革,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球最大规模的7家会计师事务所日前发布的一份最新的国际会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已明显减少。参与该项名为“会计准则调查”的会计师事务所包括安达信、柏德豪、德勤、安永、均富、毕马威、普华永道等。

国际化不能照抄照搬

近期,有观点提出,会计国际化可以直接采用美国会计准则或者国际会计准则。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不仅脱离中国的实际,也不符合世界各国会计国际化的通行做法。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对于如何理解和处理会计国际化,不单纯是会计技术层面的问题,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忌妄自菲薄,盲目崇拜。中国的会计改革不宜直接采用美国会计准则,也不宜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

对此,我们可以看看其他国家的做法。目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泰国、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以及俄罗斯、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等转型经济国家,都有本国的会计标准制定机构,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实施本国的会计标准。尽管个别国家,如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等,也有宣布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情况,但实际情况差异很大,不具代表性。

一个国家执行本国的会计标准,既是为了与其法律体系相适应,同时也是该国主权的一种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由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或美国的`会计准则在我国没有法律效力,如果要求我国企业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或美国的会计准则,将会与我国现行的《会计法》、《公司法》、《商业银行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相冲突。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通过跨国上市筹集资金,而上市地证券监管机构通常要求企业根据上市地会计准则或者国际会计准则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但是,这些企业必须以执行本国的会计标准为前提,最后向上市地证券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提供会计报表时,可以根据上市地会计准则或者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作出报表调整。这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国家主权的一种体现。我国的企业在境外上市,一直都是以执行我国的会计制度(包括《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后来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到现在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为前提的。然后,再根据上市地会计标准或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报表调整。

片面追求我国会计标准的美国化或者国际化,还有可能会出现与我国转型经济环境不相适应的情况。

我国尚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完善的监督机制,如果我们操之过急,不顾国情、片面追求美国化或国际化,有可能会出现与我国转型经济环境不相适应的情况,导致会计信息混乱或者失控,由此产生的改革成本和风险将是巨大的。例如,公允价值是国际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会计计量属性,而我国市场经济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活跃的生产资料市场,关联交易普遍,诸多经济行为也不规范,弄虚作假屡禁不止,如果广泛地使用公允价值,将会给企业利用公允价值造假留下空间,“琼民源”案例将土地使用权的评估价作为公允价值入账,虚假评估增值5个多亿元。

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创新研究 篇3

【关键词】企业 财务会计 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14-02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也逐渐增多,竞争也日趋激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让各大企业都提高警惕,保持清醒,也加紧进行企业的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企业只有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才能促进自身发展。财务会计管理在整个企业的内部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企业以新会计准则为基本准则,以实际情况为着力点,全方位地推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发展与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企业财务会计概述

财务会计是把企业现阶段结束的所有资金现状进行有效的、系统性的核算和紧密的监督,从而对这些日常的经济相关的数据记录、分类,最终汇总形成企业的盈亏业绩状况以及反映财务变化的财务报表,体现企业经营的成果。财务报表是联系企业的所有内外相关的投资人、股东、持有债权人以及地方政府对企业最有效、最直接地了解其经营结果、盈亏状况和财务变化的依据。所有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或者政府部门对企业作出经济决策都主要依据财务报表。

财务会计是偏重于向外向服务的工作,工作本身基本不涉及公司运营内部问题。财务会计可以理解为以历史的成本为基础,对公司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记录,呈现在财务报告上面,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本公司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本公司的价值。

二、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所提供信息质量较差

财务部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能够体现出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结果,不仅使企业利益相关者能够了解经营现状,而且是企业决策部门策划或者预测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财务部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必须准确无误,能够有效且直观地反映企业的全面真实的财务现状和历史状态。然而,当前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整合出的报表信息仅仅是分析了历史财务状况以及审核,未能体现影响经营结果和经济状态的因素,毫无预见性,仅仅是数据的堆积,没有进行客观的分析,这样的财务信息无法帮助企业预测发展趋势,质量较差。

(二)所提供财务信息不全面

当前,许多企业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并不全面。例如,随知识经济的发展,脑力劳动的成果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企业的知识资本其实在很多企业中比固定资产更加重要,一个企业的发展最离不开的往往就是这些无形资产,因此知识资本应该在财务会计的记录中。然而,多数企业的经济信息仅仅包括企业的盈利情况以及仓储货物的进出状况等,大部分的无形资产无法在财务会计的计量中体现。财务核算应该更加多元化,不断加入新的核算方式,对无形资产的计量也要更详细更直观。

(三)所提供信息不真实

企业的财务信息大体上可以分为支出和收入两大经济部分,财务会计对具体情况进行记录,并且定期对这一时间范围内的财务收支信息进行汇总,呈现在财务报表上面。所以从记录到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财务信息是分为两次被会计编辑的。在这个过程中,就很难保证财务会计的真实性。此外,企业的财务监督,内部由企业领导制约,外部由地方政府审批,所以,各种情况不同,关系因素、环境因素等都会使得财务状况受到不同程度的包庇,导致财务信息失真。财务信息不真实,会影响企业财务会计自身的诚信度,财务会计诚信一旦出现问题,整个企业的信誉也会受到影响,严重影响着投资者的决定。

三、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比较多,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和投资者多追求短期利益,而且小公司成本较低,生产规模小,制约其发展的条件又很多,比如法律制度、经济、投入成本等,加之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没有先进的硬件设备,也缺乏大量的优质管理人员,高技术人员,可以说软件硬件都不具有优势,这就使企业意识不到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由此,我国中小型企业对财务会计往往缺乏监督,普遍存在管理漏洞,财务会计管理并不受到企业领导者的重视。而且,我国与财务会计相关的法律文件还不完善,法律执行力度不够,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的现象较多,相关部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之 恣意妄为。这些企业中的财务会计管理往往没能在公司内部管理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经营者和领导者很难根据财务会计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可见,财务会计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管理应实现现代化,而财务会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实现现代化。财务会计的管理和法制监督力度的加强是当务之急。法制建设要在企业财务管理上面加强,政府部门应该介入,推进转变财会的管理职能,深入贯彻财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实好会计工作,切不可使财务会计违法违纪、无法可依,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创新策略

(一)健全和完善财务会计规章制度

企业应组织人员学习有关会计的法律法规,贯彻并有效地执行国家新的相关扶持政策和制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在实际中运用新型的核算方式,指导企业发展,建设规范化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深化企业的财务会计体制改革,强化人员的全方面发展,提高职能水平和质量,保证会计部门有序地开展工作,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并与市场经济向协调、系统、全方位的管理经营模式。

(二)加强财务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素质

财务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和责任越来越显著,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应加强财务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企业可不定期地组织能力培训、团队合作比赛,专业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等相关活动,为财务会计人员提供一个可以相互学习和互相交流的平台。同时,企业要进一步优化工作环境,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进而保证每一位员工都能在轻松舒适的环境内为公司作贡献,确保他们对企业经济状况记录和分析准确及时,不做假账,不徇私舞弊、知法犯法,等等。同时,鼓励财务会计人员不断学习财务知识,在企业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满足日益变化的财务要求;督促他们在分析财政状况的同时要具有前瞻性,总结历史,分析眼前,预测未来,对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制定奖惩机制,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科学管理,不吝啬培养人才,并且要调动财务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提高企业预测能力,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企业内部应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将财务和非财务的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详细而全面的指导。企业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应加强对信息的预测和探知能力,实时地制成财务管理书面报告,随时记录信息的动态发展,提高企业对市场发展的洞察力,为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提供良好的参照。

五、结语

由上述分析可知,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撼动,而相关的机制却很落后,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机制不科学、职业道德不规范等,都制约了财务会计的发展。为了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更好地为企业相关利益者服务,应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进行创新,完善会计制度,建立健全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浑晓泓,柳晓君.财务会计改革尚需完善的几个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

[2]齐海燕.财务会计改革需要完善的几个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

[3]钟开威.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战略对策[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4]贾宗武,郭西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1)

我国企业管理会计运用探讨 篇4

一、加强有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研究

现阶段中国式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很薄弱, 主要还集中于介绍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上, 而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是有很大差别的, 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应当立足于自身的经济条件, 建立在自身的经济、社会环境基础上, 加强典型案例研究, 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之路, 创建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应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研究和指导管理会计工作, 展开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 深入企业, 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以实证分析检验规范研究的有效性, 以规范研究对实证研究的结果加以解释和升华, 即经验——规范——经验模式, 使规范研究充分发挥其抽象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的特征, 经验研究充分发挥其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从中找出管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 最终有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创建良好的管理会计外部环境

任何事务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环境给予支持, 外部环境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能否得到普遍应用。尽管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 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还没有得到彻底地改变, 金融体制、价格体制、法律体系还不完善, 使得管理会计在实际运用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建立科学的发展体系, 为管理会计的发展创造条件。我们要优化管理会计赖以生存的市场经济环境, 积极促进现代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一是打破行业企业垄断, 努力建立完全竞争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彻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 使企业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运行, 使每一个企业都能真正考虑依靠改进内部管理来保证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是对投融资要加大改革力度, 健全企业决策环境。只有减少政府行政干预, 使企业真正享有投融资自主权, 确保企业能够恰当使用资源、承担起相关经营责任, 管理会计的应用才会自觉被企业采用。三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 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或制订, 特别是加强有关会计法规的执法力度,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基础条件, 减少或杜绝会计虚假信息, 真正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使企业能在这种环境中达到优胜劣汰。

三、设计实施科学的企业组织机构

公司设置科学、完善的组织机构, 从管理会计到管理层的决策、控制, 会计信息的流向合理;设置专门的部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职能划分明确, 各自履行独立的职能, 彼此分工明确。企业管理层和其他各部门等会计信息使用者, 能够全面了解报表的信息和目的, 帮助不同部门编制相应的经营计划和策略。公司对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角度要求也更趋近管理者。

四、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服务的。经营者、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普遍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培养企业经营决策者的管理会计意识

与会计人员相比企业经营决策者的管理会计知识和素质培养可能更为重要, 企业的经营决策当局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否普遍应用。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 企业领导己经成为一个关键因素。如果企业领导没有一定的管理会计意识, 即使会计人员水平再高, 他们在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中的作用也得不到充分发挥, 所以必须强调企业领导人尤其是重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因此, 必须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管理会计意识, 并把懂管理会计作为选拔企业领导者必备的条件之一, 为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创造条件。

(二) 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素质

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还不是很高, 管理会计高等教育中虽然教材、教学内容理论内容丰富, 但实践性不强,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轨, 大多数处于管理会计人员只处在纸上谈兵阶段, 没有进行系统的实际操作, 降低了应用管理会计积极性。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 管理会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要有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 要有对管理会计的灵活运用能力, 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能, 有良好的与人际沟通技能, 在头脑中牢固树立起管理意识、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学习意识等。只有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 才能使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等到推广应用。

五、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会计机制

管理会计对管理层管理与决策功能的正确发挥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为了实现管理会计的本质目的, 会计人员一方面要将汇总数据信息提供给管理层用来管理和决策, 另一方面又要将管理层的决策和目标反馈各部门相关人员用以指导日常的管理工作。企业要想在管理中有效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提高对管理会计的正确认识和足够重视, 选择管理会计的方法, 选取管理会计理论中基本的内容, 建立一些关键的管理会计机制和相关制度, 使理论更加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管理会计的应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

公司管理要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科学的预算体系不仅仅是财务或某个职能部门的管理, 而是具有全员性、全方位性、全程性特征的体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随着企业经营规划的扩大和经营业务的日益复杂, 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在合理地挖掘企业现有资源潜力, 努力使决策达到科学化, 使企业的行为符合市场的客观需求,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必须加强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明确工作目标, 在强调全员参与的基础上, 建立有效的全面预算组织, 使管理者全程控制企业管理工作, 实现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为了保证预算管理目标落实到位, 应建立与之适应的控制与考核机制, 在预算报告完毕后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奖优惩劣,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预算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七、大力推动现代化信息系统在企业应用

随着管理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工作范围的扩大、信息量的增加, 传统的手工处理方法已无法及时、准确地完成这些信息的处理、传递及反馈过程, 影响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现在市场上的大多数会计软件都已具备管理的功能, 如自动计算资产负债率、资金周转率、投资收益率等众多财务指标对资风险进行分析等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各个部门的应用, 会计软件的性能、功能也在不断提高, 作为企业应重视其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丽娟.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经济研究.2010.1:193.[1]孙丽娟.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经济研究.2010.1:193.

[2]罗丽瑜.管理会计发展趋势初探[J].财经界.学术版.2009.5[2]罗丽瑜.管理会计发展趋势初探[J].财经界.学术版.2009.5

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论文 篇5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它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以此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是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经济交易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关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

财务会计对外,管理会计对内似乎成了金科玉律,虽然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侧重点不同,但二者统一服务于现代企业会计管理的总体要求,共同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会计系统包括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他们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将进一步融合。

管理会计是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因此从本质上讲,管理会计也仍然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但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作的侧重点不同。财务会计的侧重点在于根据日常的业务记录,登记账簿,定期编制有关的财务报表。主要目标是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而管理会计的侧重点则是针对企业内部经营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向企业的内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和预测信息,其目标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第二,工作主体的层次不同。财务会计是把整个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外部提供信息,而管理会计既可以把整个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同时企业的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也可以作为管理会计的核算主体。

第三,作用时效不同。财务会计的作用时效在于反映过去,而管理会计的作用时效不仅在于反映过去,它还可以能动地利用财务会计的资料进行预测和规划未来。

第四,遵循的原则、标准不同。财务会计必须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以保证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报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可比性。而管理会计不受《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统一会计制度的限制和约束,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

第五,工作程序不同。财务会计必须执行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无论从制作凭证到登记账簿,直到编制财务报表都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理,因此同类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流程是大同小异的。而管理会计工作的程序性较差,没有固定的工作程序可以遵循,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设计管理会计的工作流程,同类企业间的差异较大。

二、政策出台前后的对比

,财政部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提出在国内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工作。《意见》对建设管理会计体系的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等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就管理会计研究而言,《意见》强调应“推动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概念框架和工具方法研究,形成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明确了未来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

1.20之前的管理会计实践。改革开放之初首都钢铁公司内部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二十世纪武汉钢铁公司实行实际成本核算、目标成本控制、责任成本管理,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这些都是管理会计运用的典型案例。而且作业成本法、经济增加值好的平衡计分卡等管理会计的新方法在我国我不乏有企业在应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尚未普遍,众多调查显示,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的运用情况不容乐观。暨南大学管理会计课题组的问卷调查显示,虽然当时中国的管理会计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管理会计推广与运用成效并不太理想。林文雄和吴安妮对中国500家企业总裁的问卷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企业主要在成本会计系统、短期决策的制订、资本预算、_准成本核算、管理控制等五个领域运用管理会计,而且存在区域、企业规模和所有权结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冯巧根对200家国内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标准成本法的普及地位没有达到50%,责任会计(15%)、业务预算(17%)存货支出预算(13%)、资本预算(11%)和绩效评价(14%)等普及率较高,但新兴管理会计方法如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经济增加值、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质量成本法,没有达到广泛运用的地步。

2.年之前的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2014年财政部出台《意见》之后,管理会计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都有个进一步的发展,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关键词含有管理会计的论文,可以看到共有8216篇,其中2014年一年就有995篇,达到了历年的最高值,在实践中2014年10月31曰,主体为“财务集中管控的行与思”研讨会在开深集团举办,这是“管理会计之中国实践”走进企业具体体现。在会计学会发布的28项全国重点会计科研课题中关于管理会计的就有5项科研课题,分别是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中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研究、中国成本管理会计及其发展研究、中国管理会计案例研究和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研究。可以看出管理会计的研究正在兴起正,其研究成果为企业管理会计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可以预见未来管理会计在我国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三、管理会计发展中应关注的问题

为促使我国管理会计的快速发展,未来的管理会计研究应该更加贴近企业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管理会计的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目前国内的管理会计研究以基于数据库的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为主,虽然近年来案例研究和调查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与国外主流的管理会计研究相比,案例研究、调查研究以及实证研究等方法应用的较少。案例研究可以总结个别企业管理会计实施的成败及原因,提炼管理会计工具方法,这将为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概念框架和理论体系提供最基本的研究素材和成果。调查研究为管理会计研究提供大样本数据的支持,可以从宏观上了解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现状并对重要的管理会计理论主题进行验证。而对于那些很难找到样本进行研究但又重要的管理会计研究主题,实验研究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

我国企业会计舞弊原因的分析 篇6

【关键词】会计舞弊 会计舞弊原因 会计舞弊表现 防范措施

一、会计舞弊概念

会计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为达到不良目的,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从舞弊的主体方面可把舞弊行为划分为组织舞弊和个人舞弊。组织舞弊是指组织领导人为了本单位和其成员的利益,授权有关经办人员,利用不正当和非法手段,损害国家和其他单位利益的故意行为。个人舞弊是指员工私自为了个人私利利用不正当的和非法手段,损害国家、组织或他人利益的故意行为。

二、会计舞弊原因

企业之所以会进行会计舞弊,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经济目的,或是为了掩盖某些经济事实。如上市公司有的为保名而造假,有的为得利而造假,有的为不被摘牌而造假,也有的或是为偷税而造假等等。从当前情况来看,企业之所以会频繁发生会计舞弊,其主要根源就在于:

(一)我国会计法规的漏洞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会计行业也得到进一步重视与规范。但由于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尽管国家一直在不断完善修订,我国会计相关法律还存在着一些漏洞,这就为会计舞弊提供了可以渗透的机会。

(二)监督力度偏低

会计监督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我国企业大多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或者根本不存在,这就为会计舞弊减轻了极大压力。就我国现状来说,会计监督基本靠的是外部监督,但由于我国目前审计人才严重匮乏、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监督水平较低。很多监督程序都只是走过场,严重违背了其存在的宗旨。同时经济监督部门腐败现象严重,执法不严或者不愿监督,导致监督力度直线下降,严重损害了公众形象。监督部门的放任,对会计舞弊的视而不见或者姑息,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会计舞弊的一种默许,一种助长。

(三)经济利益驱动

利益驱动也是舞弊产生的一种原因。有的企业为了通过公司上市或向银行贷款等手段达到融通资金的目的,就有可能粉饰财务经营业绩来达到相关的规定;还有的企业利用虚假的财务信息来抬高股价,通过股票交易使公司的相关利益群体获利;也有的上市公司由于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恶化,利润连年下滑,为了避免公司股票暂停交易或停牌的处罚,不得不提供虚假财务报表。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往往带有一些政治色彩,它们的管理者为了追求荣誉与晋升往往迎合政府偏好来编制财务报表。这也是舞弊产生的一种原因。

(四)对舞弊者处罚不力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舞弊者之所以敢舞弊,主要是因为他们预期舞弊能够带来的利益或好处要远远大于被发现并受到处罚而带来的损失。《公司法》第212条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出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对直接负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会计法》第45条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还有不少条文只是罗列“不得”有这样或那样行为,却没有给出“违反了怎么处理”的下文。这类条文的规定,明示了舞弊行为可预期的“成本”上限,不仅威慑力不足,反倒在一定程度上起了“鼓动”作用。另外,由于我国目前对企业会计舞弊行为的司法处罚还处于逐步完善的实践之中,且在国有及法人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情况下,很难认定舞弊造假是为了个人利益。因此对当事者的处罚也更多地倾向于追究法人单位的经济责任,而对参与舞弊的个人的刑事及民事处罚还比较薄弱,对个人的触动还不是很深。这些都助长了作假舞弊的风气。

综上所述,会计舞弊是当前审计人员面临的一个严竣的挑战,有待于我们去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借鉴反舞弊审计方法和技术,才能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审计的“经济卫士”作用。

三、会计舞弊表现及危害

(一)会计舞弊的表现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信息的特征主要有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其中最关键的是客观性,即要求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确凿可以验证。但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严重背离了客观性特征,主要表现在:

1、虚构业务。例如,有的企业为套取现金而虚构出差业务,以差旅费的名义从银行多提现金;出纳人员为侵吞现金而虚构支出等。

2、隐匿或篡改原始凭证。例如,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为了多报出差费用,篡改住宿费等原始单据,或者在其他有关系的旅店开住宿发票,多报费用侵吞公款;有的企业为隐瞒收入而隐匿销货发票或开具“大头小尾”的发票等。

3、与他人串通进行舞弊。例如,材料采购人员与材料核算人员、仓库保管人员串通,在材料的采购、定价、核算方面做文章,利用出入库方便,侵吞单位材料。

4、真账假算。就是会计核算反映的内容是真实的经济业务事项,但不按有关会计法规、制度、准则正确核算,这是会计造假的常见和多发现象。它主要是以调节企业盈亏为目的,人为增减当期不应增减的成本费用,如把库存商品、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和其他应付款等作为调节盈亏的蓄水池。

5、设内外两套账。即指针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财务信息。主要指一些企业设内外两套账,一套是内部用的财务账册;一套是供外部用的账册。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为达到不同的目的,又有区别。报税务部门的是微利或亏损,以少交税收;报银行部门则虚增资产和利润,打肿脸充胖子,为贷款创造方便。

(二)会计舞弊的危害

近年来,虽然会计舞弊现象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得到一定的抑制,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舞弊也变得更难控制,这给社会及企业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对社会危害

会计舞弊所产生的社会危害是及其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侵犯公司股东、债权人、顾客、公司雇员的合法权益,使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舞弊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制定出错误决策,严重破坏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破坏市场运行机制;损害国家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社会经济法治化进程;通过隐匿收入、虚列支出偷逃国家税款,导致国家税收流失。

2、对企业危害

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管理,而管理离不开,尤其是会计。企业过去一定时期发生的经济活动最终都通过财务会计予以反映,因此,财务会计所提供的是管理当局评价过去的成绩与不足的基本依据,便于企业预测、决策与规划未来。如果会计虚假,就无法满足各有关方面的要求,不仅不能发挥会计应有的职能,而且还将导致错误的决策,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例如,产品的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映生产成本的会计;赊销政策的制定,应依据反映顾客以往付款情况的会计。如果会计虚假,企业管理当局势必难以作出正确的生产和经营决策,长此以往,必然弱化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使企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四、会计舞弊的防范

(一) 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律责任追究

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发挥法律对会计行为的规范。以《会计法》为主导,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明确区分会计舞弊与合法会计行为的界限以及会计舞弊与会计差错的界限,避免舞弊者钻法律的空子或因责任不清逍遥法外;针对不同的责任主体,尽快完善有关会计舞弊责任追究的法律条款并切实付诸实施,强化有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严肃财经纪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强调民事责任,建立民事赔偿机制;二是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严格行政执法,加强行政监管,克服地方保护,确保公平竞争,防止腐败滋生;三是结合民事赔偿和行政处罚,辅以必要的刑事责任追究,提高对会计舞弊行为的法律震慑力。

(二)规范企业治理结构,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

虚假会计信息从生成到披露要涉及多个市场主体,而上市公司是产生、披露虚假信息的源头。我国治理虚假信息系统必须采取以下措施规范和加强公司治理:一是稳步发展企业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融资租赁市场、信贷和信托市场,积极培育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格规范市场运作,构筑对决策管理者的威胁机制,减缓其会计造假的压力。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改制,明晰企业产权,在完善《公司法》的基础上规范公司运作,进一步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责权划分,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使权力分离和权力监督得到较好体现,改善 “一股独大”的现状;设立三分之一以上的独立董事制衡经理层,引入审计委员会制度,强化对管理高层的监督,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赋予监事会更大、更独立的人事权、财务权,建立健全对监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制度;由股东大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报表审计,使CPA审计真正保持独立等。

(三)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

强化会计监督,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造假现象的有力挑战,也是预防会计造假产生的有力措施。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以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政府监督主要是指我国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这样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四)改进会计管理体制,强化内部审计与监督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如何改变会计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积极探索会计委派制或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落实会计人员的监督权,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强化内部审计与监督,使会计舞弊行为消失在产生的源头。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部门承担着两项任务:一是规划、设计内部控制的具体制度、方法和程序,并负责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后的不断整合、提升、完善、修正。二是对内控制度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及其有效的评价。在强调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同时,有必要强化内部审计机构建设,赋予它一定的地位,树立其足够的权威,保证它的独立性,并尽一切可能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准和适应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能力,使内部控制真正地落实到位。

(五)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

加大处罚力度是当前防范化解会计舞弊风险的关键。对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使舞弊者的代价远大于其收益。针对目前我国造假违规成本低廉的现实,建议应尽快建立民事赔偿法制和刑事责任法制,对造假的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人员处以重罚,还要对协同造假的注册会计师施以重罚,提高造假者的造假成本,从根本上抑制会计舞弊行为势头。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立法机关及有关管理部门先后制订并发布了数十项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如《会计法》、 《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细则》等,特别是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的起点较高,并且具有前瞻性,其中许多规定进一步限制了公司进行舞弊的可能性。只要认真执行,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遏制蓄意造假的会计舞弊现象。

会计舞弊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都会存在。治理舞弊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标本兼治才是出路。依法治理、有效监管、预防、发现、追究 (惩处)机制的建设一个也不能少;规范公司管理当局、中介机构、政府行为缺一不可。在工作和实践中不断地发现症结所在,不断地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督力度,完善监督体系,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谢朝斌,股份公司会计舞弊及其制度防范[J]会计研究,2000.5.

[2]张俊民、林野萌、刘彬,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识别及治理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识别及治理”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J]会计研究,2010.

[3]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不做假账”与会计诚信的现实思考。会计研究,2003

[4].陈少华,防范企业会计舞弊的综合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5]叶雪芳,基于财务报表审计的会计舞弊揭示机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6.2。

[6]曹立,论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及识别[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6,(2).

[7]张永宏,韩连民,王哲,监管与防范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理性思考

[8]邓伟强,对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对策

[9]王乔、章卫东,上市公司会计操纵行为探析,会计研究,2002

我国企业管理会计 篇7

一、会计主体的差异性

预算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和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核算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它包括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因而其会计主体是财政部门、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而企业会计是指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的一门专门会计。因而它的会计主体是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二、会计科目体系设置的差异性

我国预算会计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社会,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是为了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因而它的会计科目体系设置是以收入和支出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会计科目。而企业会计是为了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使资本增值以扩大再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具有营利性和经济效益性,因而它的会计科目体系设置是以财产的核算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会计科目。比如企业会计设置了“利润”科目,其利润是企业当年的收入与成本费用相减而形成的,体现了资本的报酬情况,通过该科目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再投资生产能力;预算会计不设置“利润”科目,而是设置了“结余”科目反映资金的结余状况,该结余是各项收入减去各项支出后的差额,但并不具有资本报酬的含义,仅仅表明了收支的一个对比情况,全年的收支相抵后的最终财务状况。

三、会计核算的差异性

(一)会计核算要素不同

我国的企业会计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要素,而我国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则只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等五大要素,即使两者之间划分时的会计要素名称有所类似,但其实质含义却存在着较大的区别,这也就决定了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核算方面的差异性。

1. 资产要素不同。

企业会计中的“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且是由企业控制的,而且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而我国预算会计中的会计要素——“资产”,它指的是各级政府财政掌管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且纳入预算管理的经济资源,它并不能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

2. 负债要素不同。

企业会计中“负债”的含义: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而预算会计中所指的“负债”指: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3. 收入要素不同。

企业会计中的“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而预算会计中的“收入”是指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二)会计核算基础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会计的核算只能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但是我国预算会计则一般情况下采取收付实现制,只有具有经营业务的和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其会计核算可以采取权责发生制的确认基础。

(三)会计等式不同

预算会计的恒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或: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而企业会计的恒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从这三个等式中也可以看出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要素和对象的不同,其等式也就不同,预算会计中不存在所有者权益。

(四)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不同

1. 核算内容上。

比如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对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外投资与投资基金对应;专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一般不实施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属于内部成本核算;没有利润及利润分配核算,而在企业会计中没有这些对应,并且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并且一定会有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

2. 核算方法上。

预算会计中对于固定资产的支出采取一次性列支的方法,不计提折旧,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来计提修购基金;而企业会计中其固定资产采取计提折旧的方法,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分期计提折旧,列入到成本费用。

四、会计报表的差异性

(一)报表种类的差异性

企业财务报表是也称会计报表,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以日常会计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反应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它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表等报表。预算会计的会计报表是反映事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基建投资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预算会计不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这是两者报表种类存在的差异性。

(二)报表结构的差异性

比如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是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结构设计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科目的“期末数”所反映的都是结转后的余额,属于静态信息;而预算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则是按“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结构设计的,其中它的资产、负债、净资产科目的“期末数”所反映的是期末余额,也是静态信息,但是支出和收入科目的期末数则表示的是“本年累计发生额”,属于动态信息。

试论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 篇8

一、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 可以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和其他经营管理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会计、统计和其他业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 已成为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各级部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评价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制定严格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对会计统计和其他经济业务的核算做出较为合理的规定, 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防范错误和舞弊, 提高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信息资料的可靠性。因此, 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保证各种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2) 能够保护企业财产物资及相关记录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监督和制约企业财产物资的采购、检验、计量与记录、入库、保管、维修、领用、发运和报废等各个环节, 有效地制止浪费, 防止各种贪污舞弊行为的出现, 从而保证财产物资及相关记录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 能够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协调、有序进行,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处理好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人员之间的经济责任和物质利益关系, 可以促使各部门及人员之间协调一致地完成各项工作, 从而提高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1. 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不仅是企业管理经济活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所要达到的标准, 也是外部审计人员或社会中介议购评价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重要依据。

我国新颁布的《基本规范》中明确指出, 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1) 规范单位会计行为,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2) 堵塞漏洞, 消除隐患, 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 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3) 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使企业经营活动的依据。

2. 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基本要求, 企业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过程中, 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合规合法性原则。合规合法性原则要求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基本规范, 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在国家宏观控制与指导下进行, 并和宏观控制制度协调一致。因此, 企业在建立、维护和修订其内部会计控制时, 一定要遵循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这也是任何企业建立一切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前提。 (2) 有效性原则。会计人员既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 又是客体, 既要对其所负责的作业事实控制, 同时又要受其他员工的控制和监督。因此, 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所有会计人员, 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 但是, 单位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 (3) 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管理当局应针对人、财、物、信息各要素及各业务活动领域, 在综合考虑自身的行业背景、经营规模等的基础上, 制定出相对全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管理当局应当根据管理或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具体要求、业务活动的类型、特点等来选择和确定其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因此, 通过这些我们不难看出全面性和重要性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两个十分重要的原则之一。 (4)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基本规范》第七条 (四) 规定: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以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 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互相制约、相互监督。组织结构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

三、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各个企业在的内部会计控制上都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

1. 控制环境失败

企业控制环境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 是内部会计控制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 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 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而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缺憾和漏洞。

2. 风险意识不强

环境控制和风险评估, 是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所在。我们很多的公司都认为财务风险是最不值得关注的, 经营风险才是关键, 这就是我们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存在的一个误区。

3. 信息沟通不顺畅

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现在的一些中等的集团和企业流行着“三不”, 一不需要成本信息;二不计算投资回收期及投资回报率;三不收集市场方面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由管理层随意控制、资金被大量挪用, 却不知去向何方。

4. 内部监督缺乏

我国有很多的企业没有进行过全面彻底的审计。偶尔的局部的内审中发现的一些小金额的资金被转移出的事情, 也不了了之。任何事情都是总经理说了算, 包括内部审计人员在内, 全无发言权, 可见内部监督极度缺乏是既成事实。

以上问题的存在都是直接影响我国企业自身发展的致命弊端, 如果能够切实可行的解决好他们, 将会给我们国家的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四、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有效途径

1. 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会计系统

会计系统是指企业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企业交易, 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记录, 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应能做到: (1) 确认并记录企业所有真实的交易。 (2) 及时且充分详细地描述交易, 以便在会计报表上对交易作适当的分类。 (3) 正确计量交易的价值, 以便在会计报表上记录其适当的货币价值。 (4) 确定交易发生的期间。 (5) 在会计报表上公允披露交易及相关事项。

2. 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必须纳入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被确实执行、效果良好, 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 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 加强对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 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 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 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 做到有章可循, 违章必究, 违规必罚, 以罚促纠,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以期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目标。要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 先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 对于审计部门的设置应该高于其他职能部门, 独立于被审计部门。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否则只能形同虚设, 同时要把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转到对公司的管理做出分析和提出建议上来。

3. 实现会计信息动态化

加强财务控制的信息管理, 提高工作效益, 规范财务控制和管理程序, 实现财务信息数据输入、输出、存储和管理等方面的控制, 实现会计信息的动态管理。

五、结论

一套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并且不断地完善, 将给我们的企业带来无限的前景, 无论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上, 还是在引入投资上, 企业都会受到青睐, 一个好的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中也会占据令人瞩目的地位, 企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摘要: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提高职工素质是管制会计信息失真的重大举措。本文通过对国内一些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上采用的不同方法和态度的对比, 较为明确地指出了我们存在的漏洞和弊端及其解决现存问题的应采取的有效途径等。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必要性,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2008

浅析我国企业内部会计监督 篇9

一、目前我国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 内部会计监督在认识上的问题。

会计系统只是一个信息系统, 实行会计监督的目的是提供会计信息。然而他们却忽略了会计另一方面的功能, 即反过来对业务进行修订或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以更好的控制未来活动的功能。其实提供会计信息只是会计的一个基本功能, 即会计的核算功能, 但是会计并不是为了核算而核算, 核算的数据一方面要保证它的真实, 可靠;另一方面是为了对经济业务进行监督控制。但是, 人们往往只看到了会计控制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才会缺乏对会计监督有足够的重视。为了让报表使用者感到满意, 作为结果的会计信息是可以利用技术进行篡改的, 不一定要依赖于内控, 于是就为制假、造假提供了空间, 内部监督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这种思想上的不重视, 直接导致了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为造假思想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2. 企业对内部会计监督的执行力度较弱。

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尤其集中体现在那些处于发展中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中, 当然有一些上市公司也存在这些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先天不足, 致使有些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 处于发展的需要, 往往急于考虑上市, 这时就需要一套制度来使企业正规化, 于是也会制定一些内部监督制度, 然而很难开展或者很难持续实施, 因为这需要一定的成本。在企业极其重视经营效益的情况下, 往往会节省到这部分“可有可无”成本。对于国有企业由于产权上的问题, 虽然制定了比较好的内控制度, 可是严格执行的往往很少。究其原因, 主要是还有相当一部份企业并未意识到内部监督控制的重要性。

3. 企业不具备内部会计监督的条件。

一部分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原因, 可能不具备内部会计监督的条件, 比如企业的规模, 会计人员的素质等。经营规模大, 员工较多的企业如果制度健全, 管理严格, 一般能达到会计内部监督的目的, 因其设置岗位多, 分工明确, 便于不相容职务分离。而规模小的单位, 员工少, 可能一人多岗, 往往很难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时候就应在各岗位的某些环节加强相互牵制以减少隐患, 但对于记录总账与明细账, 记账与对账等岗位, 因人手不够不能进行分离控制的, 应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审计。

4.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欠缺。

一般来说, 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 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因此前些年我国会计人员奇缺, 而现阶段, 虽解决了量的问题, 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有一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 加上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够, 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职业风险意识, 职业判断能力弱, 自我管控能力差, 惟命是从, 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 有意造假, 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再所难免。

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建议

1. 加强外部监督。

加强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 也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 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 对单位的经济基础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我国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 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 进行宏观调控。

2. 加快法律体系建设, 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 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我国已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随后出台了《会计法》实施细则, 提高了《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 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 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并且要加大依法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 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 如《经济法》、《证券法》等。

3. 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不力, 问题还在于我国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监督的重要性, 会计信息不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单位加强内部监督的力度, 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而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主要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 相互制约;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这样就使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者相联系, 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 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4. 会计人员要认真履行会计监督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会计法规的规定, 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的对象和内容是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具体内容包括: (1) 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进行监督, 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合法。 (2) 对各种财产和资金进行监督, 以保证财产、资金的安全完整与合理使用。 (3) 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以保证财务收支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 (4) 对经济合同、经济计划及其他重要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 以保证经济管理活动的科学、合理。 (5) 对成本费用进行监督, 以保证用尽可能少的投入, 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6) 对利润的实现与分配进行监督, 以保证按时上交税金和进行利润分配, 等等。

会计监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重要责任, 必须严格认真地履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济活动更加复杂多样, 会计监督变得异常艰巨。为了有效地防止财务造假行为的产生, 会计人员要履行好会计监督职责, 一方面要认真掌握财经法律、法规、制度, 以便准确地判断出各种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理的界限, 不断提高会计监督水平;另一方面, 要转变会计监督观念和改进工作方法。

5. 单位领导人要保障会计监督的顺利进行。

单位领导人是单位的最高管理者, 对本单位, 包括会计工作在内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负有责任。《会计法》规定, 单位领导人要对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负有责任。要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监督工作能否按规定进行。只要会计监督真正起到把关守口的作用, 财务违法违纪问题就会得到有效地制止和纠正。

6. 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浅析我国管理会计教育 篇10

一、我国管理会计教育落后分析

(一) 教育理念落后

我国管理会计教育主要侧重于对管理会计基本原理、方法等的理论传授上, 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 普遍缺少对我国管理会计经典实务的分析, 与我国管理会计实际联系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 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 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 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二) 教学方式亟待改革

我国传统会计教育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现有的会计准则以通过各种会计资格考试上, 故其狭窄的内容和僵化被动的形式远远落后于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这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是十分不利的。调查显示, “讲课+讨论”是中国管理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 这是一种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 其最大的不足在于师生缺少互动, 学生不仅不能主动发现和发掘问题, 即使有问题, 教师也未必知晓并做出回应。

(三) 教学内容陈旧

在我国管理会计教材中, 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分析、短期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和责任会计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编制预算、标准成本控制、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化决策等内容和方法都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了。

二、管理会计高等教育的变革

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运作上, 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 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 较少关注风险管理, 以制订标准成本和预算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利用经济批量原理进行采购决策。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以核心要素是知识、产品的非标准化、生产规模的小型化等为基本特点。因此, 企业管理会计必须更新观念, 加强市场变化研究, 具体包括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更新、教学内容更新和培养目标更新。

(一) 基本理论更新

管理会计视野的拓展和管理会计人员角色的转变, 对管理会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管理会计主要研究企业内部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业绩评价, 旨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率, 其立足点在企业内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科学的创新, 管理会计有必要拓展其视野, 关注和研究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和威胁, 为管理决策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相应地, 管理会计人员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现行管理会计理论一般都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在这个市场中人们取得信息没有成本, 不存在交易费用, 不存在市场障碍等, 上述假设与客观实际已经是越来越不相符了。管理会计中的许多市场预测方法就建立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 而基于此假设的管理会计在提供决策依据时, 就难免出现决策的失误。

(二) 教学内容更新

教学内容的更新, 首先体现在正视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将管理会计教育的重心转向学生能力的培养, 其课程开发重在考虑多元化知识和现有课程的融合、相互渗透以及对现有课程的补充、拓展、加深等。我国不少高校的会计专业, 专业课时占总课时的1/4以上。根据调查显示, 目前会计专业学生缺乏的是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知识, 会计核算知识并不缺乏。因此, 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在囊括会计基础知识之外, 还应涵盖相关专业知识, 如税收、金融、管理学、法律等。总的来看,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发展前景是令人振奋的, 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三) 培养目标更新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提出, 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备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其能终生学习, 并主动适应职业要求的变化, 具体内容为:技能, 包括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智力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知识, 包括一般性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专业认同, 指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认同会计专业, 乐于掌握作为会计专业人员所必备的学识、技能和建立相应的价值观念, 熟悉会计职业道德准则, 能进行价值判断, 探讨与会计人员专业诚实性、客观性、适应性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可见, 管理会计教育必须正视管理会计人员的这种角色转变, 改进教学以使学生适应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胜任工作, 除了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外, 还必须学习和发展商业管理、战略分析、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关于我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设想

由于我国没有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 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不是很多, 这就为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这表现在, 学术界特别是大学的研究人员很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 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 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 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所以中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办法, 也不能等中国建立起管理会计师协会和开设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再动手, 有据于此, 提出如下几点改革设想:

(一) 管理会计研究大力倡导实证研究法

早期的实证会计主要是对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研究, 后来又转向研究会计选择的动机及考虑的因素, 到上世纪70年代末实证会计研究兴盛起来, 80年代即已成为会计研究的主流学派。目前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方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这里既存在人们的认识问题, 也受客观事物规律性暴露得不够充分的影响。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配合下, 发起了“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 将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开拓性尝试。

(二) 管理会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

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们转移成本管理重心、拓展成本控制视角。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产品的价值将更多地取决于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 这些信息有技术上的、也有市场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及对市场的掌握在企业增值中占较大的部分, 生产制造则占增值中相对较少的部分。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 企业为确保长期竞争优势, 不得不在信息、知识发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其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显得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 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方面, 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

参考文献

[1]周齐武, 杜荣瑞, 王斌, 肖泽忠.中国管理会计教育现状分析[J].会计研究, 2005, (7) .

[2]孟焰.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J].会计研究, 1999, (10) .

我国企业管理会计 篇11

关键词:会计人员管理;会计人员;行政关系;工资待遇

前言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是因为会计员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从而致使其无法真正替代国家行使相关的会计监督权力,所以要想克服这个问题,成立相应的会计公司是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它可以增强会计人员的独立性。

一、 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发展状况

我国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会计人员行政关系和工资待遇都是会计人员所在的单位进行管理,在业务上主要受到财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所以行使国家对单位会计监督职权的相关体制,在我国很多企业会计人员都是由企业主进行自主选择和聘用,所以会计人员的人事关系和工资待遇方面完全依赖于受聘的企业,所以无法形成真正地独立性,财政部门对于会计管理工作,除了贯彻国家和省级相关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外,仅仅对会计人员的资格、职称考评和后续教育等专业,企业会计人员并没有真正行使国家对单位的监督的职权。

二、我国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存在的相关问题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无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会计人员具备“双重身份”,对企业没有实施有效的监督,所以归根到底是我国企业会计人员没有相应的独立性。

会计人员作为企业内部的会计从员人员,主要受聘于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其衣食住行,奖惩均会依靠其在单位的任职和相关的业绩。会计人员的工作同样也是在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领导之下,单位负责人拥有用人权,所以长期以来,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都采用相对松散的管理,既不能管人事任免,同时也不能管工资、奖金和福利,尤其对会计人员的违纪行为也不能直接地处理。会计人员如果坚持自己的工作原则则会受到单位领导和同行的排斥和打击。财政部门也很能对其实行有效地保护,企业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迫使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利益而着想。对于单位领导的一些违法违纪行为,会计人员也因为忌惮而视而不见。

会计人员对单位负责人的地位上的从属性,主要受到企业文化和企业负责人的道德水平,这种从属性往往不能够以会计人员的意志而转移,所以这种从属性对会计人员自我道德水平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这也是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相应的水平。

三、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制定相关法律

国务院财政部门和其他部门需要采用合法手段,通过颁布并实施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认定会计人员的相关从业资格,政府部门需要与会计职业团体进行结合的宏观会计运作体系,在这种模式下,国务院财政部会计司会则需要根椐国家发展的情况,负责制订和完善国家统一会计管理制度和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系统的运作创造真正的条件。国家相关部门还需要积极与立法部门进行合作,不断完善会计的法律法规体系,所以我们必须加快会计法律和法规上的完善。

(二)企业要分清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

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是企业管理人员和职能的主要的部门,会计人员需要采取相关的会计资格认证,由企业根椐企业的发展要求进行聘求,单位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则需要取得相应的会计从业方面的资格,只有持有会计从业资格方面的证书,被聘请的会计人员才能真正为单位进行服务,同时还需要向单位相关经理层去负责,被聘请的会计人员的工资和人事关系。若分不清责任发展的主体,单位负责人则会是会计行为的第一责任主体,此运行模式将游戏规则制定权赋予一定的运行机制,而从事会计工作,其职能从属于企业的会计人员的管理权限,企业一定要重视,使企业会计人员虽然回归企业,但是其功能和在会计机构或者财务机构一样没有什么区别,存在着真正的独立性。这样会计人员才会真正体现企业行为,维护企业的利益,这样才符合现代企业会计的管理制度。

结论

我国企业由于发展规模的限制,大部分的财务会计人员缺乏足够的市场经济的工作经验和判断力,所以从根本上是限定了我国对财务会计的定位,很多会计人员并没有真正的发展观,我国整体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素质并不是很高,所以高学历、现代财务会计知识和专业技术资格财务会计人员比较少,高级财务会计人才缺乏。在财务管理工作上只会克守本分,墨守成规,对于行政管理工作仅仅是停留在相应的表面,没有真正将中小企业的财务工作的管理加以探索和真正深入的研究,从而导致财管理工作和业务活动两者之间会产生脱节。企业要想发展,必须重视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作者单位:1.中国联通株洲分公司;2.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陈东领,张新美. 成本会计学[M].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陈胜群. 企业会计管理战略[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3]杨修发,朱启明. 会计管理会计学[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徐惠富. 关于“现代会计人员管理发展现状”的探索[J]. 金山医院管理, 2006,(01) .

[5]宋文科,周立媛,王闺芳. 从成本的构成看医院的预算管理[J]. 莱钢科技, 2006,(S1) . 1

我国建立企业会计制度思考 篇12

1.1 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健全内部机制, 强化财务监管。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 因此必须保证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 财力管理制度要健全统一, 执行要有刚性, 检查、监管要到位。设立内部结算中心, 以便有效融通资金和加强监控。实行公司内部财务信息联网, 提高财务监控质量。

(2) 集中财权, 强化管理。

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财力人员的任免权要集中总机构, 各分支机构只有经营权, 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同时, 缩小管理半径, 尽量少设三级或以下的分公司, 减少管理层次, 有利于适当集中财权, 实现有效监控。

(3) 实行目标管理, 健全激励机制。

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考核最终成果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方式, 实现对下属分公司的绩效评价与控制, 是最理想的激励方式, 对调动下属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来讲, 是一种强制约束机制。

(4) 统一采购物资。

实行类似政府采购制度的统一采购制度, 以利降低采购成本, 减少仓储费用, 加速资金周转。

1.2 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组织机构

(1) 专家式。

即在总经理下设与副总经理平行的总会计师, 负责分管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目前, 我国企业大多采用这种设置, 其机构充分体现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专业性和决策中专家意见的权威性。

(2) 权威式。

即在董事长下设财务总监, 分管企业财务会计业务。这种机构体现了董事会的授权, 又有利于充分体现财务会计的地位和作用, 有效地维护股东或投资者的权威性。

(3) 分权式。

即在总经理下设负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副总经理, 这在美国的企业中比较常见。在这种机构中, 负责业务的高层主管都拥有财务副经理的头衔, 直接向总经理报告财务情况。就我国企业来讲, 股份制企业可以实行第一种超脱型, 而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实行第二种专家型比较适合我国的情况。财务会计机构还是不必分设为好, 更有利于讲求效率。

1.3 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会计管理体系

根据我国企业的会计实践和现代企业的要求, 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应该分为一般会计、责任会计和管理会计三个层次。

(1) 注重内部会计员的素质培养。其一, 注重职业道德培养, 使内部会计控制人员敬业爱岗、熟悉法规、客观公正;其二, 注重专业技术培训, 使内部会计控制人员能胜任本职工作;其三, 注重后续教育的实现, 使会计人员的知识不断更新、不断加强。

(2) 推行权责对称的会计责权控制。其一, 使内部会计控制人员权利明确;其二, 使内部会计控制人员责任明晰。做到不同岗位权责分明, 岗岗责任到位, 事事责任到人, 权利和责任对称。从而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质量。

(3) 实施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的考查与检查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于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的部门和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对于造成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部门和人员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

2 结语

在新的形势下, 必须高度重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同题, 强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 严格约束各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 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 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只有这样, 才能从源头和制度上治理腐败, 防范风险, 遏制和打击经济犯罪行为,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现代企业制度的日益完善, 以及国际竞争的日剧激烈, 对会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更是提上了日程。

关键词:企业,企业会计制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洁.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3) .

上一篇:资源调查下一篇:基层辅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