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电力管理(精选12篇)
我国企业电力管理 篇1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 我国的电力企业越来越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企业的竞争和冲击。这对国内的电力企业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同时也是一个绝大的挑战。电力企业必须对其财务管理进行创新, 从而主动与国际市场接轨,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在竞争中不断的发展壮大。
1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电力行业由于自身的一些特点是一个特殊行业。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的电力企业还残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影响, 如垄断程度高、政企不分以及缺乏竞争意识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 改变当前我国相关的行业依旧存在的政企不分的问题, 鼓励这些行业进入市场引入竞争机制, 这为电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发展所需的外部环境, 使得电力企业逐渐朝着独立自主的企业法人的方向发展。面对这种大的变革, 电力企业中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 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从计划经济时代开始, 我国的电力行业就属于垄断行业, 竞争意识不强, 不重视成本效益。由于政府财政补贴以及垄断地位使得电力行业的经济效益不好的情况下仍旧维持了较高的工资待遇。随着电力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发生变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势必要进行改革。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财务管理对于其日常生产和经营活动有着巨大的作用, 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随着全球化的范围不断的扩大, 在此推动下统一的全球化大市场正在逐渐的形成, 这为我国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 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2.1 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随着一个国家大的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者有着直接的联系。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积极的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 大大降低了对于环境的破坏以及对于能源的大量的消耗, 同时采取措施提高其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不再仅仅关注经济效益而是将更多的重点放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上。原本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电力企业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 在新时期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向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方向转变, 实行财务管理目标的综合化。
2.2 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电力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将重点放在企业的有形资产的记录、评估等方面, 但是随着新的企业制度的建立, 企业的资产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有形资产, 还包括无形的一些资产,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应该更加关注这些方面, 主要包括:
2.2.1 成本管理方面
成本管理的本质在于利用最低的成本, 生产出最多的商品, 同时保证这些商品的质量符合一定的要求。对于电力企业来说, 其成本管理就是利用最低的能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电能, 其直接反映在电价之上。通过成本管理有效的降低用户最终的电价, 有利于电力企业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2.2.2 财务决策方面
在现代电力企业管理中财务决策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投资决策和电价的定价决策是现代电力企业财务决策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电力企业的投资往往十分的巨大, 在投资之前必须对投资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 从而确保整个投资的风险最低, 这就需要进行投资决策。而电力企业为了提高其竞争力, 就必须对电价进行合理的制定。电力企业与其他的企业不同, 其具有公用事业的性质, 因此电力企业不能将电价的制定完全以经济效益为导向, 必须坚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 这就要求电力企业采用先进的定价措施, 打破常规, 进行创新, 在保证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用电的基础之上又保证自己的经济效益, 确保而这之间的平衡。
3 实现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3.1 完善内部经营指标评价体系
近几年来, 一般的企业在财务管理或生产经营方面的重心, 似乎全部放在价值量指标上, 而没有处理好与非价值量的关系。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 发现纯粹的价值量指标管理的缺陷, 认为它只重视财务指标或价值量指标的管理, 强化了企业的短期行为, 忽视了企业发展的动力, 不利于各个专业部门的协调。为此, 我们需要为电力企业设计一套符合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互相关联的内部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将从财务、客户、研究开发与创新、业务流程和人力资源等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按照这一原理设计的内部经营指标评价体系能够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目标和手段、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将会促进电力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整体能力。
3.2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重要的决策支持系统。电力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革命和科技的成果,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走现代化财务管理的道路, 必须加快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推动财务管理现代化。总体而言, 电力企业的账务处理系统是比较完善的。但也应认识到现实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如企业的各种专项业务信息不能实现及时的共享和传递, 信息在集团内部缺乏必要的集中和控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开放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它不是财务部门单独能完成的, 因此必须建立内外约束机制, 规范会计信息失真。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畅通融合的集中式财务管理。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将会从事后的核算发展到实现全面管理、控制、评价和优化。财务信息系统将会以财务资金的活动为核心贯穿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电力企业应该以财务信息系统为核心建立“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这是电力企业面临的一个挑战。
3.3 推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行的一个关于公司战略导向的概念, 是指由一套组织结构严密的自然人来治理公司而形成的组织结构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关系到国有公司自身的效益, 也是影响国有公司社会职能发挥的重要问题。在法律许可的条件下, 很大程度上股权结构和出资人性质决定了法人治理结构的差异。新改组后的电力企业是以国有资本、法人资本和集体资本为基础的。随着改革的深入, 股份制资本的比重将逐步扩大。因此, 新组建的电力企业在内部不同的层面上, 法人治理结构是多样化的。因此, 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实现公司制改革的初衷, 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困境, 就必须克服企业改制过程中和改制后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失衡的现象, 建立和完善权力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1]苏文芳.加强财务管理促进电力企业健康发展[J].决策探索, 2006, (9) .
[2]方向东.如何加强电力企业财务战略创新[J].北方经济, 2006, (1) .
[3]赵志莉.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当代经济信息, 2006, (7) .
我国企业电力管理 篇2
2、仁爱的道德精神
仁爱是儒家道德的核心。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义、礼、智、信”的基石。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人必须是有道德的。仁爱的道德精神要求以仁德之心对待顾客、消费者和整个社会。,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基本伦理规范,这些规范的总和就是道德,儒家非常讲究人伦道德,把它看成是区别人和动物的质的规定性。“仁”,即“爱人”就是一个人首先要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兄弟姐妹,爱自己周围的同事和朋友,然后才能爱国敬业,所以儒家认为,要培养一个人的爱的品德,首先要以孝敬父母开始。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实行“仁”的根本和基础,要实行仁德,必须要克制自己的私欲,使之合乎于社会的规范,才能使社会和谐与协调。
儒家的仁爱之心,在企业内部管理同样是有它的重要价值的。人与人相爱可以是人类长期共同求的价值准则,只有以仁爱之心去对别人,社会和企业才可能有个和谐安的环境。企业的领导要以仁爱之心去待你的上级和下属,同样工人也应该仁爱之心去对待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产生出凝聚力。并且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树立以仁为本的道德规范,即应以爱心、善意对待消费者,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尽最大努力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并顾及和维护其长远利益。仁爱的道德精神,还包含着对社会、国家和民族的仁爱和奉献。作为社会组织中最具活力并直接从事经济活动的细胞单位——企业,是有责任承担起为社会创造财富促进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责任和义务,以仁德之心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著名百年老店“同仁堂”,始终坚持“同志同仁,济世济人;仁心仁术,医国医民”,这足以体现了对民众和国家的仁爱;还有中国彩电业中的长虹集团以“产业报国”为理念,把振兴民族工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从而使长虹人对国家和民族的仁爱发展到更高层次。
3、正确的义、利价值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中强调“君子不言利”,提倡重义轻利的思想,但是这种思想不是绝对的,而是提倡“义者 ,宜也。”即要合宜、合理地行为、做事、取利。因此儒家的义利观在长期的企业经营过程中,被不断更新和突破。例如中国大多企业家在赚钱求利的商业动机中总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主张义利结合、义利兼容、义利并举,就是取利的手段要合理,取利的来源要正当,要符合“义”的规范。我们熟知的民间商业谚语“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
大丈夫”,“财自道生,利缘义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儒家义利观的真实写照。
面对电力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电力企业将获取利益视为其生存的前提,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其从事经营活动的基本目的和动力根源。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显得尤为重要,电力企业通过遵循市场经济内在规律,来谋取经济利益,同时以义为前提和基础,做到见利思义,以义生利,义利结合的正确义利观,这样企业在面对义与利之间发生冲突时,是以义为主,而不是惟利是图,见利忘义,以损害消费者或社会利益为代价,而获取一己私利,更不能以非法手段谋取暴利。企业在坚持以义为本,以义求利的经营道德观念下,持之以恒,便得到消费者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从而使企业获得丰厚而长久的利益。由此可见,正确的义利观对电力企业管理可持续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对电力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
1、在管理方式中注重“情、理、法”三者的有机结合所谓“情”,就是在管理过程中要以真情去打动人,使员工的内心世界受到触动,引起共鸣,从而自觉地按组织目标规范个人行为。例如:一些企业为员工组织过生日活动,这一活动虽小,但是可以用集体的温暖去关心员工,使员工感觉到企业不仅是自己工作场所,还犹如自己的家。所谓“理”,即道理,管理者应把道理说透,使员工充分领悟到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相关性,这样才能使员工心悦诚服地投入工作。所谓“法”,就是企业的规章制度,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这就要求管理活动必须依靠健全的规章制度全面实现管理目标。三者有机的结合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电力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形成了管理实践中刚柔相济,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共同重视。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电力企业的这种管理既合情,又合理,并辅之以必要的规章制度,使我国电力企业管理更富有生机和活力,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其在电力社会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管理过程中以礼为上,以和为贵,遵规守法,实现和谐竞争
在中国传统文化儒家伦理中,礼是指社会各阶层、等级之间的秩序,以及为维护这一等级秩序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并以“礼”作为调整与社会各界利益关系的准则。在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将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和秩序视为“礼”,要求企业自觉遵守市场秩序,按照市场规则行事,认真执行国家政策和各项法规,遵纪守法,并以此来调整企业与消费者、合作者、竞争者及社会各相关人群的关系。
儒家伦理道德中提倡“礼之用,和为贵”,“和”即调和、和谐与协调,即在遵礼守礼的过程中,强调与他人的和睦相处,以和为贵。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电力企业管理中将和谐观念表现为人在与各种自然、社会关联中的能动作用。例如:孟子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也强调“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则百事不废”。这都表明电力企业组织内部和谐一致的人际关系是实现其组织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并且贵在和谐的这种思想并非要求企业之间毫无原则地、盲目地追求一致性,而是要求企业在管理中在正确处理内部矛盾的基础上求得和谐统一。
(三)对电力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
1、知人善用的用人之道
知人善任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之一,既要会用人,就得知人,不知人就不能很好地用人。孔子主张“举贤才”,孟子主张“任贤使能”。一个企业要兴旺发达,必须要有一大批人才,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产品服务,持久的企业发展潜力都是来源于企业人才素质和创造性精神。因此,知人善用的用人之道在企业管理制度中主要途径。
2、以智为先,以大智求大德的企业经营道德管理制度
儒家伦理中的智包括知人之智,知事之智、知物之智和自知之明,智的最高境界为大智,即洞悉万物,高瞻远瞩。电力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同样需要大智来把握市场变化规律,预测市场发展动态。为此,企业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修炼,包括知识、理念、意志和组织修炼等使电力企业在“仁、义、礼、信”等各个层面的道德修养也会全面提升,从而在追求大智的同时,实现大德。大智和大德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凡在经营竞争中取得较大成功的享有良好声誉的企业,无一不兼有大智与大德。所以,儒家关于修身养性,以智求德的思想,也对电力企业经营道德制度有重要的影响。
3、诚信至上的管理制度
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儒家伦理文化将“信”视为做人立业的根本。我们熟知的“人而无信 ,未知其可也”,要“言必信 ,行必果”,否则将失信于人 ,无以立足,这些充分说明儒家伦理中的诚信观在中国企业道德制度中占有的分量。
在当今诚实信用当作经济行为中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同时信义、信用、信誉也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和内在的要求,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讲求信用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准则。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求注重信用,这是电力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没有信用,就没有交换,也就没有市场,企业从而也丧失了扎实的基础。特别是在电力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必须以合同契约的形式加以确定和规范。而讲求信用、注重信誉正是履行合同、遵守契约的前提和保证。没有信用则没有契约,没有契约则没有秩序。例如一些企业在巨大经济利润的诱惑下,不讲信用,言而无信,任意毁约,不守承诺,不仅直接损害对方利益,而且将严重破坏市场秩序,大大增加经营风险和交易成本,最终只能是损人又害己。因此,以诚实守信为首的管理制度将赢得社会和消费者的依赖,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小结
面对现实,结合实际,对传统文化中一些利弊兼有的思想,要辩证对待,兴利除弊,正确合理的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最为关键的环节。电力企业在当今激烈和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应有选择的对传统文化进行自觉地“筛选”,使其既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又能使传统文化这一宝贵财富成为电力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重要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我国企业电力管理 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成本管理;对策研究
随着电力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电力企业竞争不断升温,为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强化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
一、目前电力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精细化水平有待提高。从目前情况看,电力企业现行的成本管理体系尚达不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多数电力企业并未真正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并未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其设立的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监督机构并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许多电力企业认为预算管理的重点是编制出科学的预算,却忽视了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成本资金的过程管理不足,比如年初进行指标分配年末进行业绩考核,全年成本指标不超预算即可,至于成本资金到底用到了哪些项目上,使用效果如何,花费是否合理等具体情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缺乏系统而规范的过程控制。
2.成本管理的内部运行机制有待完善。近年来,电力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给电力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而目前的内部运行机制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一是成本指标刚性过强,缺乏适当的灵活性;二是成本分析和评价体系相对落后。目前对成本的分析仍侧重于指标对比,对成本项目缺乏根源上的控制和管理,成本难以实施有效监控;三是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目前的考核检查制度多侧重于对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而对于成本支出是否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完成质量如何等核心问题却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
3.电力企业存货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多数电力企业由于缺乏科学的存货成本管理方法,无法准确协调存货获得成本、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之间的关系,往往单纯为了减少获得成本而大批量采购存货,却忽视了对存货质量和企业综合成本的考虑,因此积压了大量存货,占用了大量资金。
二、电力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1.改变成本管理着眼点。首先,树立全新的成本效益观念,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改变,从孤立的降低成本转向成本与效益的最优组合,在对成本与效益的比较中寻找成本最小化。其次,要把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以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方面,效率高表示同样的投入产出更多,意味着成本的降低,应重点考虑那些不易被抓住和不易被“看见”的成本的降低。
2.改变成本管理意识。面对全新的电力市场环境,电力企业要改变这种“自上而下”的成本管理方式,就必须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充分发挥职工作为企业实施成本管理主体的重要作用,不但要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更要注重提高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把企业成本管理意识从上向下延伸,使成本管理落在全体职工身上,形成“自下而上”自主进行的成本管理。
3.改变成本管理方法。电力企业要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变单纯核算型管理为综合控制型管理。一是建立以企业财务部门为轴心的成本控制中心,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核算体系,实施综合管理、统一核算、总体控制。二是积极推行目标成本责任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的材料、燃料、工资等直接消耗实行定额控制,对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间接消耗实行指标或者比例控制。三是完善成本预测、成本核算、成本考核、成本决策和成本分析等管理方法,做到事前成本有预测,事中成本有考核,事后成本有分析。四是改变成本管理中设备更新改造的作用,对于生产设备一定要按规定提足折旧,不能采用不提或少提折旧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尤其是对陈旧与老化设备,要采取加速折旧,提前报废的方式,加快更新改造。
4.改变成本管理手段。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电力企业成本管理要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强化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有序的信息化管理。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财务部门与生产、经营等部门的信息共享,达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从而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或直接利用国际互联网对企业经营情况随时进行“穿透查询”,实现实时监督、管理、控制,及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查询资金流向,避免传统手工填制报表的弊端,保障财务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
我国电力企业管理及现状浅析 篇4
电力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保证, 是经济建设的基础电力工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电气化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国家能源工程支柱产业的电力企业将直接面对国际市场,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市场环境的变化将对电力需求电力生产电力销售和电力建设等, 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电力企业将要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国内经济工业化和农村迅速城镇化的环境, 这些都意味着电力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 消费者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困难与希望同在, 挑战和机遇并存。多年来, 我国电力行业顺应经济形势的发展, 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 取得了巨大成就, 成为国有经济中的一个较好的行业在今后的发展中, 我们也还将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为电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加入WTO, 为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新的更大的空间;信息化带动的科技革命, 为科教兴电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动力与此同时, 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近年来, 电力企业的改革在不断深入, 企业管理创新在不断开展但是, 由于创新主体错位, 创新客体不明, 缺乏有目的的和有针对性的合理设计, 或找不到创新的具体对象, 设定不了创新的准确目标, 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法律法规不健全, 政策配套性不强, 政府干预过多等等, 所以, 创新风险与创新收益不对称, 创新效果不明显。
2 我国原电力企业管理体制特点
我国原电力企业管理体制具有以下特点。a.行政性管理, 由于计划体制的影响, 电力企业一直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 为了适应政府对企业的计划管理, 电力企业在组织结构、部门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与政府行政部门层层对应;b.垄断性经营, 电力企业一直作为我国自然垄断企业, 其主要依据认为:电力网络不可分割, 一个地区只能有一个网才是全程全网;c.一元化领导, 由于电力企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而且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 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 更是影响国家安全的政治问题。因此政府对电力企业的生产、销售、分配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控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上述管理办法已不适应形势的要求, 一些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电力企业的改革从2000年国务院69号文的出台开始酝酿, 2002年初, 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全面出台, 开始进入实施阶段。根据这一方案, 我国电力体制将实施厂网分开, 按区域重组为独立的发电和电网企业, 实行竞价上网, 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 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 实行新的电价机制;制定发电排放的环境折价标准, 形成激励清洁电源发展的新机制;开展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 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继续推进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
3 建议
3.1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开展管理创新
电力企业改革的趋势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 走向市场。电力企业也将面临大范围的重组。因此, 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公司, 显得尤为重要。
3.1.1 管理的发散性创新。
管理与事物一样, 具有多种特征;管理的不同特征或同一特征的不同管理, 称为管理的发散性利用管理的发散性来创新, 就是发散性创新在一定条件下, 各种管理模式可以相互代替, 人们可以从不同管理的角度来思考创新有人研究过美国和日本汽车装配效率上的差别, 根据管理的发散性创新思维, 企业管理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或不同侧面进行管理创新。
3.1.2 管理的相关性创新。
事物与事物之间, 企业管理与事业管理之间, 都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 这种关系称相关性, 利用管理的相关性来创新, 就是相关性创新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发家史, 就是典型的例子, 当时, 人们都忙于开采石油, 洛克菲勒却将有限的资金全部投入到下游工程石油冶炼, 结果不仅控制了石油冶炼, 还控制了石油运输我们的企业家应该从管理的相关性方面来思考问题, 从电力企业改革的大局中来思考创新, 管理者应该从事物不易察觉的变化中进行创新。
3.2 加强战略管理创新, 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企业战略是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与能力的状况, 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对企业的发展目标、途径和手段等做的总体谋划。加强战略管理, 可使企业稳步发展, 否则就会失去方向, 走向失败。电力企业在战略管理上还是弱项, 还没有好的成果, 实际上也不到位。加强战略管理, 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 并注意调查研究的制度建设;二是要有科学的办法和决策程序;三是要有全局和长远的战略思想;四是关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五是建立重大决策的责任制和相关管理制度;六是有科学的实施保障措施;七是整体规划, 分步实施, 突出重点, 全面推进。
3.3 适应以人为本的管理创新理念, 对电力企业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
选择合适的绩效管理办法, 是搞好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管理方法很多, 有组织层面的, 有个人层面的;有适宜操作人员的, 也有适宜管理人员的。常见的绩效管理工具有等级评估法、目标考核法、关键事件法和情景模拟法等。电力企业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引入竞争打破垄断最终走向市场化管理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公司主要方法有: (现代电力企业的管理, 要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公司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要与公司的规模相适应, 不刻意的追求一种模式, 要真正的与市场相协调;探索一条适合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体制, 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进行科学的研究;使企业向扁平化柔性化和网络化发展, 不盲目扩大企业规模现代社会, 加强知识方面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不断开阔视野更新知识, 与时俱进一个企业才能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管理是一个有机开放的系统, 它是兴业之本, 而创新则是兴企之魂, 电力企业管理机制改革应该本着力度更深, 范围更广的原则, 力求企业发展方向与市场经济环境相协调,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更先进的创新管理方法, 加大管理环境优化力度, 以大力提高电力企业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去努力创造一个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 最终探索出可以使我国电力企业更高速、更健康发展的管理机制。
摘要:新世纪是科学技术大放光彩的时代, 也是电力企业变革和创新的时代。如何认清形势、克服困难、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对于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团结、促进稳定, 同心协力做好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重点探讨电力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创新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管理,现状,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滢, 郭新宇.浅谈电力行业在城市节能减排中的作用[J].民营科技, 2010 (8) .
[2]张岩.浅谈电力市场的营销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4) .
[3]王芳, 李志兴.电价现状和变动趋势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6) .
[4]李雪松.浅谈我国电力营销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5) .
[5]卢盛涛.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其策略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18) .
[6]张俊明.国内精细化工发展状况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1) .
我国企业电力管理 篇5
摘 要:创新驱动开创了电力企业发展的新篇章。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重工”)亟待寻求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电力企业的发展现状,借助SWOT分析法剖析了华电重工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对华电重工的发展战略及实施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期探讨如何塑造适合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经营管理战略规划。
关键词:创新驱动;华电重工;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4-79-4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04.019
Abstract: Innovation driven has opened a new chapt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tinuous chang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conomic situation and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industry,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Ltd.(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urgently needs to seek furth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with the help of SWOT analysis,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and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Huadian Heavy Industry,in order to explore how to shape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planning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in China.Key words: innovation driven;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SWOT analysis 创新驱动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战略思想为指导,电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力企业从改革开放至今已走过30余年,经历了集资办电、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等阶段,逐步从承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企业到自主经营的现代化、公司化企业。随着国家开始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电力企业纷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示范工程建设等,开创了电力企业发展的新篇章。但是,我国电力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等难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源结构问题依然突出,电力行业中的一些关键装备和材料都有赖于进口。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是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业务板块及资本运作平台、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工程技术产业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务涵盖国内外电力、煤炭、石化、矿山、冶金、港口、水利、建材、城建等领域,已成为电力行业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在创新驱动背景下,随着国内外电力行业的变革发展以及新能源的崛起,电力行业正在逐步推进市场化进程,华电重工既要适应不断变革的行业环境和经济形势,也要时刻关注自身发展,如何保持自身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成为华电重工现阶段的战略发展重点。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
在总结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对华电重工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见表1)。华电重工虽然在技术实力和合作发展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自身体制的弊端和人才的流失率高也使企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电力行业本身的发展空间和绿色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前景给华电重工带来一定的机遇,同时我国整体经济实力水平和电力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也给华电重工的发展增加了压力。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具体SWOT分析如下。
2.1 优势
2.1.1 技术实力雄厚。我国电力企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积极转变发展理念,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能源转型升级。首先,发电方面,2015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中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 936亿元,比上年增长6.78%,占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总额的45.90%,国家对发电工程的建设力度逐渐增强;其次,输电方面,截至2015年底,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60.91万千米,比上年增长5.46%;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33.66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8.86%,我国的电网跨省区输送能力进一步提升。
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下属二级单位,以发电为主业,华电重工建立了“由公司领导层领导,由研发及科技管理中心组织管理,由各事业部及其各分子公司技术部门实施研发”的三层次技术研发组织体系,设有北京、上海、天津、郑州技术中心,技术研发人员约占公司员工总人数20%。被评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百千工程企业”,拥有物料搬运及仓储工程、轻型钢结构工程、特种设备(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等甲级设计资质与制造许可等20余项资质,已取得专利技术200余项、科技奖项60余项、行业和国家工程建设质量奖5项,大型散料装卸输送成套设备跻身中国机械工业优质品牌。
2.1.2 注重国内外合作。近年来,我国积极加快“一带一路”能源领域中的合作,与重点国家和地区合作建设能源项目,其中能源装备和核电“走出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5年,电力企业分别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地方政府、企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战略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与国际能源署(IEA)建立了联盟关系,由能源宪章组织的受邀观察员国变为签约观察员国。
华电重工一直重视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最早一批开始做跨行业物料输送,华电重工的技术、总承包能力一直深得国外行业认可;在噪声治理业务方面,华电重工与上海交大、美国声与振动研究所、清华大学、中科院声学所、北京劳保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和香港大学、英国IAC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相关降噪技术和产品研发工作,并参与完成华电集团噪声治理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
2.2 劣势
2.2.1 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虽然自1987年国务院逐步开始实施“政企分开”,但是大多数电力企业作为央企、国企,在机构管理上依然残存着体制弊端,比如电力行业中的一些输电项目属于垄断业务,国企依靠自身体制优势得到这些项目,但实施中却缺乏创新性、积极性;机构设置上,虽然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但依然未摆脱行政化机构运行导向,无论是规章制度还是业务流程、人事管理,都体现不出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和公司化的运营理念。
以华电重工为例,作为央企下属公司,首先,市场化业务方向与行政化管理体制有一定的冲突,组织机构不够合理,经营层下设职能部门、研发及科技管理中心、事业部、分公司和子公司5个部分,其中职能部门下设10个分部,而研发和销售部门仅下设5个分部,分公司和子公司共有9个,行政管理组织庞杂,而业务部门组织布局过于简单,有待科学细化管理。其次,审批流程过于复杂、拖沓,不如一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灵活,影响业务部门的办事效率,有可能延误商机。再次,人力资源管理建设有待优化,受到体制影响,收入不能稳步或大幅提高、提升主要看资历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员工工作热情不高。
2.2.2 “双创”环境导致员工流失率高。市?鲂枨笸贫?了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生活方式、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使得人们在就业方式上有了多种选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运而生,80后和90后年轻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并称“创业新四军”。“双创”时代的来临,对于企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才流失严重,尤其是电力行业中新能源这类国家鼓励的领域,创业政策优惠力度大,激发了人才的创业积极性。
华电重工在电力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聚集了大批电力专业高学历和高层次人才、海外留学人才,但是由于地处北京,受到近几年北京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的举措的影响,华电重工的人才流失情况严重,尤其是技术人员和海外人才。
2.3 机遇
2.3.1 电力行业有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和实力。基于近五年的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的情况来看[1](见表
2、表3),水电、核电、风电能源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的情况都优于其他能源。具体来看,虽然近五年能源生产总量有所波动,年平均增长率呈负增长,但是水电、核电、风电能源生产量近五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0.28%;消费总量呈现下降趋势,而水电、核电、风电能源近五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0.44%。不难看出,水电、核电、风电能源的生产量可以满足消费量,并且消费量是逐年增长的,说明电力行业有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并且现阶段的技术也可以保障生产需求。
2.3.2 从生态角度来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电力产业成为主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能源消耗可以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头戏。
华电重工以“创造绿色生产、促进生态文明”为己任,践行“拼搏进取、严谨高效”的企业精神,秉持“诚信求真、创新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奉行“客户至上、价值导向”的经营理念,坚持科技导向、资源协同、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深入贯彻国家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要求以及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发展绿色可持续的电力行业,华电重工研发、引进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绿色能源产品,着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系统方案提供商。
2.4 挑战
2.4.1 从经济角度来看,我国经济整体实力有待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13―2016年,我国GDP年均增长7.2%,平均增长水平高于同期世界2.5%和发展中经济体4%;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在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3]。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在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经济结构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距离。
2.4.2 从行业发展现状来看,竞争压力较大。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工程等五大工程已经全面开始实施,电力行业有一大批工程类企业特别是大型民营企业和中小型技术创新型企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力图通过提高质量与服务水平赢得竞争优势,打响品牌,从中低端向高端需求定位进发,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实力,同时也给华电重工的未来发展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我国电力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华电重工为代表的我国电力企业虽然具有技术和合作等方面的业务优势,但也存在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和人才流失等内部管理问题;面对电力行业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环保新能源的新业务需求带来的发展机遇,华电重工还要面临同行竞争和整体经济发展欠佳的压力。可见,我国电力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应继续发扬自身优势,把握行业市场机遇,改进管理弊端,从政策、技术、人才等多角度迎接同行竞争的挑战。
首先,拥有前瞻性的战略嗅觉,洞察电力企业发展方向。政府制定、修改政策普遍具有滞后性,企业应顺应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做到与时俱进,根据自身市场、融资、税收减免等方面的需求密切关注、预测政府态度和政策走向。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快速回落导致第二产业乃至全社会用电增速明显放缓,而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产业用电量持续高速增长,电力企业可以将业务的重心向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倾斜。华电重工地处北京,北京第三产业尤其是信息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之首,可以把握这一地理优势,率先发展计算机信息产业的发电业务,抓住市场先机。
其次,以创新带动技术进步,为电力企业占据更多市场。近年来,创新行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特别是地处北京、上海、广州等科技、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力企业,应结合地区优势和特点,加强创新投入,在研发方面向“高、精、尖”项目发展,着重提高科研水平,同时调整产业结构适应现有产业布局,缓解能源问题。华电重工应在继续发展优势项目的基础上,结合新技术、新市场的需求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成为新兴的高精尖产业,以高新技术拉动产业经济增长,这样不仅缩减了创新成本,还能在竞争激烈的传统业务和广阔市场的新兴业务中同时占据一定的地位。
再次,开放协同、走向国际,达到合作共赢。我国的电力企业不应再“闭门造车”,而是通过“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等方式,实现资本、市场等要素资源的聚集融合,增加与国内外市场、资本互动的机会。一方面,紧跟国内政策方向,发展区域间合作,比如2015年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共同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提到,实施国土生态整治、清水、大气污染防治等一批重点工程,将治理需求切实转换为工程措施,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规划给华电重工与天津、河北相关企业进行新能源、环保项目合作提供了机制保障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发挥央企的技术、资本优势,与国外市场交流,促进技术与社会需求、资本等要素的有效对接。在打开国际大门的同时,不应盲目追求国际市场发展趋势,而是要坚持以自主创新参与国际竞争,着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群。
最后,借鉴“蓝海思维”,调整电力企业竞争战略。W。钱?金教授和勒妮?莫涅教授认为企业的竞争战略选择通常会在“差异化”和“成本领先”上二选一。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增长渐缓的需求环境下,任何一种战略的结果都是缩小企业的获利增长,企业应把关注点从供给方和竞争对手转向客户,低成本为客户提升价值,通过挖掘、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开创“蓝海”,实现“差异化”和“成本领先”并重,使企业获得持续性获利增长。对于以华电重工为代表的电力企业而言,现阶段应重点关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号召,重组客户和市场的潜在需求,剔除现有业务中重污染的元素,将发展重点定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方向,构建和发展绿色、安全、高效的能源产业体系。
另外,还应加快培育人才,抢占竞争核心。我国各省市都利用落户、工资补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抢占”高层次人才。而企业间的竞争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通过自身魅力和待遇可以吸引人才,但是培养和保有人才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根本。包括华电重工在内的大部分电力企业都正在面临由于“双创”等外部环境带来的人才流失率高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应放在提高人才的归属感上。一方面,为员工定制成长计划,使其找到工作价值,比如实行轮岗制让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实施各种人才计划为员工发展指引方向、提供培训机会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完善激励机制,增加对个人和企业发展的信心,比如建立定期晋升和优秀评选制度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通过拓展训练等方式增加员工凝聚力。
参考文献:
我国电力企业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经济发展;经济效益;发展对策;对策研究
一,我国电力及企业经济发展现状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工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电力企业是从事电力生产经营活动的工业企业,它通过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等子系统构成的电力系统,进行电能的生产和销售,它实行独立经济核算,是独立的工商界的经济单位。近年来,随着电力设备国产化程度与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
1、电网建设不断加强
随着电源容量的日益增长,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特别是近十年来,电网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输变电容量逐年增加。并且,截至2005年7月,除海南外已经初步实现了全国联网,初步实现了跨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区域电网间的电力电量交换更加频繁,交易类型出现了中长期、短期、超短期、可中断交易等多种模式,呈现多样化的良好局面,由于跨区跨省电力交易比较活跃,部分联网输电通道长期保持大功率送电。西电东送、全国联网工程对调剂电力余缺、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起到重要作用。
2、电力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电力的拉动作用巨大。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基本处于长期严重缺电的局面,电力供应短缺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随着电力工业快速发展,1997年开始实现了电力供需的基本平衡,部分地区供大于求。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的经济方针,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电力需求增长也屡创新高。
3、电源结构有待优化
一是煤电比重很高,近几年又增长较快,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水电开发率较低,清洁发电装机总容量所占比例較小;二是20万千瓦及以下机组超过1亿千瓦(4403台),其中10万千瓦及以下有6570万千瓦(3993台),加之目前各地小机组关停步伐明显放缓、企业自备燃油机组增多,燃煤和燃油小机组仍占有过高比重,投入运行的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仅55台,大型机组为数较少;三是在运行空冷机组容量约500万千瓦,与三北缺水地区装机容量相比,所占比例低,其节水优势没有体现出来;四是热电联产机组少,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为27%;五是电源调峰能力不足,主要依靠燃煤火电机组降负荷运行,调峰经济性较差。
4、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
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总装机容量达到了870万千瓦。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到2010年将有10台以上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投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引进取得成果,目前约有近70套9F级燃机机组正在建设或前期准备中,2005年5月大陆首台9FA重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投入运行,燃气轮机的装机容量不久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的经济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就。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性特征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以及电网发展的客观实际,电力企业需要明确建设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在进行关键技术与设备上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的同时,确保自身经济理论的不断完善,实现企业自身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我国电力企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电力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企业的竞争也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和企业管理体系的不断健全而日益激烈。
1、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疏导电力价格矛盾
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主要由业扩报装、抄核收、业务变更和计量管理四个部分组成,营销工作要实施过程控制,即监督检查规范工作行为和进一步采取措施,持续改进的过程。过程管理要健全制度,如业扩报装要规范业扩报装台账、电价核定、收费标准、装表质量、供用电合同签订等环节,同时对每个环节实行限时结办制,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报装快、施工快、验收快、送电快”的“四快”目标。抄核收工作要加强工作质量考核,杜绝估抄、错抄、漏抄现象的发生,规范内部业务凭证的处理,加强电费审核,减少电费差错率,定期对电费账目应收、实收、欠费情况进行核对,确保电费资金安全。营销工作的各项业务环环相扣,任何一项工作没做好,都会影响到电费核算的正确性,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失,因此,规范内部管理流程,实施过程控制是营销管理的核心,通过制定工作流程、明确员工岗位职责、实行营销员工绩效考核,开展营销业务稽查都营销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
我国应该抓住目前物价上涨趋缓、煤价有所回落的有利时机,抓紧研究和建立基于成本、能够充分反映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加快电力市场化建设步伐,理顺煤电价格关系,促进电力和煤炭市场的规范发展。
2、重视客户服务工作,实现供电资源调配机制
实现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供电资源调配机制。客户服务效率与品质的提升,需要指挥中心进行监控调度来实现,就此解决电力企业部门之间以及分县局间存在的沟通协调不便的问题,并且有利于为市场分析、预测提供信息数据支持。客户停电管理是指通过监控,减少供电方出现超时、重复性以及临时性的停电几率,避免客户由于停电时间造成的不便与经济损失,电力企业可以开展停电低压统计的到户工作。
3、优化电力结构,提高发展质量
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使我国电力工业遭遇了寒冷的冬天,同时也给我国的电力工业结构调整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国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核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同时,还应不断优化发展火电,努力推进小火电关停工作,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加强合同管理
首先,电力企业领导要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紧抓施工合同管理同企业的计划管理、生产管理、组织管理。其次,要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合同实施保证体系,把合同责任制落实到具体的工程和人员。然后需要配备专人,对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草案及合同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与管理。并且,要健全合同的文档管理系统,除施工合同外还要对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变更、预付款保函、工程保险等资料进行统一的收集、整理与存档,形成专业、系统的工作。
结束语
改革我国电力企业管理体制的思考 篇7
1.1电力行业的监管力度不够。电力行业的监管工作主要由政府来完成, 但是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中, 政府制定出相应的监管政策后, 还需要实行相应的监管规制, 虽然能够实现管理能力的高度集中, 但是却分散了电力企业管理的部门职能, 如财政方面的管理由中央财政部门完成;基建与技改方面由发改委完成等, 导致整个监管部门过度分散而失去其独立性, 监管力度较差。同时, 政府干预的作用过大, 企业无法真正实现自身管理作用, 如果政府和企业为获得更大财政收入, 而相互合作抬高电力价格, 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1.2垄断情况严重。对电力行业具备较高垄断地位的主要有电网公司和发电厂商, 从发电市场角度上看, 发电厂将电卖给电网公司后形成垄断;而回到用电市场上, 用户的无条件购电行为则形成为卖方垄断, 因此, 电力公司在各个垄断中占据双重身份, 如果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政府监管不到位, 就会由电网公司来完成电力定价。同时, 电网公司会将风险转嫁到用户身上, 即以捆绑电费的形式实现, 并与发电厂签订长期合同, 以长期控制电力行业之间的竞争, 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电力行业的工作效率, 不利于电力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改革我国电力企业管理体制的思考
2.1增强电力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在计划经济中, 政府就是各大企业的重要杠杆, 因此, 无论是在经济活动的制定与管理, 还是具体的经营行为, 电力企业均需要在政府的干预下开展相关工作, 不仅没有自己的自主经营权, 还要接受指令被动开展经营活动,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力企业的创新性发展, 同时, 也降低了整体的管理效果。因此, 采用“政企分开”的管理模式十分必要, 将企业的自主权归还企业, 才能让企业拥有更多发展和创新的机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强有的竞争优势。但是企业需要引起注意的是, 电力企业关注到民生问题, 实行管理体制改革时还需要参照并遵守国家提出的宏观调控, 才能够保证电力企业在社会市场经济中、社会资源配置中, 形成良好的基础调节作用, 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国家的调控应为一种间接的调控过程, 以维持电力行业在社会经济中的稳定发展, 如电网的建设投资等。
2.2实现多元化的经营方式。传统的管理体制中, 电力企业采用的是单一生产经营模式, 导致电力行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资源利用率不高, 管理效率低下等情况, 同时这也是计划经济体制下表现出的弊端, 随着“政企分开”管理形式的发展, 电力企业应该寻求多元化的经营方式, 以获得更快的成长。多元化经营方式要求电力企业选择多产业相互合作并进的经营模式,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 则需要综合多方条件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经营之道, 即实现“适时”、“适度”以及“合适”的经营理念, 适时则为找准发展的时机, 适度为综合企业的承受能力发展投资, 合适则为选择正确的发展行业和业务。
2.3制定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电力企业在实行管理体制改革时, 应对风险管理引起足够重视, 因为在市场经济的特点中, 风险是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问题, 而电力企业在竞争中, 如果对各种风险的防范不够, 且处理不当则可能出现法律风险, 基于此, 企业应制定出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以提升自身的现代管理水平, 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首先, 提升每一位管理者和员工的法律意识, 并定期安排相关的法律培训工作;其次, 制定健全的规章管理制度, 如《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制度》还有《法律纠纷管理办法》等, 明确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提升企业管理的执行力;最后加大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投资力度, 在企业内部成立法律事务管理办公室, 请部门管理者定期参与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工作, 完善企业内部的法律管理工作;同时, 企业负责人要对法律部门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 以提升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
三、结语
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浅析 篇8
中国正在建立一个开放的电力市场, 随着外资的增加、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企业兼并重组浪潮的兴起, 将对传统的电力企业产生强烈的冲击。电力企业必须经受这次强烈的阵痛, 树立竞争意识, 尽快实现计划垄断型向竞争开放型的跨越式转变。没有创新, 就没有电力企业的发展。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部分的财务管理, 电力企业经营者首先要进行变革创新,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电力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公用事业之一, 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它具有全球公用事业共同的特点。但由于在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特殊性, 也使其存在一些弊端, 其中包括:行业过度垄断, 政企不分, 低价格、高财政补贴、以费养人, 管理落后、浪费严重, 生产效率低下, 缺乏成本、服务和发展意识, 投资主体单一导致的发展滞后、社会性的供给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 国家出台了发展和开放公用事业领域的指导性意见, 宏观的市场经济政策为公用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核心思想是改变公用事业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采取政企分开、市场化运作等措施使电力企业逐步成为具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企业法人。因此, 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对进一步深化电力企业改革, 逐步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电力企业长期进行着垄断经营, 成本效益意识一向淡薄。同时由于政策因素的作用, 整个电力行业的效益及其员工工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而旧存货准则规定盘亏或毁损的存货所造成的损失,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3.5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的差异
旧准则明确规定了间接费用的方法可选用按生产工人的工资、生产工人的工时、机器工时、耗用的原材料的数量、直接成本 (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工资以及福利费之和) 、产成品数量等确定。新准则对此没有明确规定, 要求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 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4.信息的披露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存货信息披露的目的, 是向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企业会计报表中没能详细反映的有关存货的会计信息, 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积极决策。旧存货准则要求披露的内容较多, 新准则在考虑了信息的重要性和准则内容的相关变动后, 不再要求企业披露以下三方面的信息:
1) 存货的取得方式以及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资、各种福利待遇还相当不错。但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 电力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财务管理观念需全面更新。对于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来说, 没有市场就没有生命, 没有管理创新就没有效益, 创新的关键是财务管理创新。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 资源配置是现代财务最基本的职能, 财务的这一职能是通过财务决策完成的。这一切都是从资金运动开始到资金增值结束, 具体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耗费、资金收入与分配, 其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由此导致有必要对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财务管理内容进行创新。
2. 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伴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以及信息技术推动的经济变革的迅猛发展, 我国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创新, 其主要表现在:
2.1 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总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 总是随着经济形态的转变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由于企业在生产中大量采用新技术、新能源, 企业将减少环境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耗费, 注重提高产品质量特别是售后服务, 增加就业机会, 企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得到较好的体现。在生产中, 原来以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为目标, 必须转向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综合管理为目标。因此, 企业意识到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和员工队伍就有了获得财富和更多知识的可能。此时获
2) 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与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确定的发出存货的成本差异;
3) 当期确认为费用的存货成本, 如主营业务成本等。
综上所述, 新存货准则中在存货的取得、发出以及信息的批露有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这些变化符合会计计量的未来实际大大提高了其所提供的存货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从而使资产报表的反映更加具有可信性, 也进一步加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统一性。
参考文献:
[1]于小镭, 徐兴恩.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用手册[M].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7.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S].2006.
[3]张国康, 孔方城.比较财务会计学[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6.[4]付玉玲.新旧会计准则中存货的会计处理[J].冶金会计, 2007, (4) .得优秀人才, 形成最佳知识结构及良好的知识流动秩序便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2.2 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传统的财务管理是对企业有形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报告、评价。然而, 如今我们必须对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创新, 以适应新时期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在电力企业内部, 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 成本管理方面。成本管理的目的在于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达到以最少的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对电力企业而言, 成本降低反映在电价上就是电价降低, 电价降低可为工业生产和国家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提高竞争力带来好处。电力企业为确保长期竞争优势, 要对原有的成本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创新。企业可以通过适度的投资规模来降低成本, 还可以通过时常调研确定为顾客服务产品多样化的广度来降低成本。
第二, 财务决策方面。财务决策是财务制度全面发展的趋势之一, 是现代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决策在电力企业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投资决策和定价决策上。电力行业为资金密集型企业, 因此事前投资收益分析就尤为重要, 财务分析结果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中国电力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 就是让电价降下来。面对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以及我们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 企业在进行决策时要打破陈旧观念, 不断地创新。传统财务管理重在决策分析, 注重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 而在今天, 我们在决策分析时还应该考虑到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和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
3. 实现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3.1 完善内部经营指标评价体系
近几年来, 一般的企业在财务管理或生产经营方面的重心, 似乎全部放在价值量指标上, 而没有处理好与非价值量的关系。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 发现纯粹的价值量指标管理的缺陷, 认为它只重视财务指标或价值量指标的管理, 强化了企业的短期行为, 忽视了企业发展的动力, 不利于各个专业部门的协调。为此, 我们需要为电力企业设计一套符合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互相关联的内部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将从财务、客户、研究开发与创新、业务流程和人力资源等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按照这一原理设计的内部经营指标评价体系能够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目标和手段、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将会促进电力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整体能力。
3.2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FMIS) 是企业重要的决策支持系统。电力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革命和科技的成果,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走现代化财务管理的道路, 必须加快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推动财务管理现代化。总体而言, 电力企业的账务处理系统是比较完善的。但也应认识到现实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如企业的各种专项业务信息不能实现及时的共享和传递, 信息在集团内部缺乏必要的集中和控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开放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它不是财务部门单独能完成的, 因此必须建立内外约束机制, 规范会计信息失真;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畅通融合的集中式财务管理;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将会从事后的核算发展到实现全面管理、控制、评价和优化;财务信息系统将会以财务资金的活动为核心贯穿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电力企业应该以财务信息系统为核心建立“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ERP) , 这是电力企业面临的一个挑战。
3.3 推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行的一个关于公司战略导向的概念, 是指由一套组织结构严密的自然人来治理公司而形成的组织结构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关系到国有公司自身的效益, 也是影响国有公司社会职能发挥的重要问题。在法律许可的条件下, 很大程度上股权结构和出资人性质决定了法人治理结构的差异。新改组后的电力企业是以国有资本、法人资本和集体资本为基础的。随着改革的深入, 股份制资本的比重将逐步扩大。因此, 新组建的电力企业在内部不同的层面上, 法人治理结构是多样化的。从某种程度上讲, 电力企业改革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 以提高电力企业及其成员的竞争能力和效率。因此, 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实现公司制改革的初衷, 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困境, 就必须克服企业改制过程中和改制后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失衡的现象, 建立和完善权力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3.4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会人员队伍
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 进行市场运作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和超前性, 用管理有形资产的传统手段是难以适应的, 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财务人员既要有扎实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 又要有良好的现代数学、法学和网络技术基础, 面对知识快速更新和经济活动的灵活多变, 能从经济、社会、法律、技术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理财策略;要能不断吸取新的知识, 开发企业信息, 并根据变化的理财环境, 对企业的运行状况和不断扩大的业务范围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要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根据国际市场的创新趋势, 运用金融工程开发融资工具和管理投融资风险等。因此, 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财会队伍, 是迎接重组后电力企业财务工作的迫切需要。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 加强业务技能建设。一方面积极举办各类专业知识培训班, 重点结合实际工作需要, 对现行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讲解, 让财务人员学以致用, 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积极与高等院校合作, 开展理论探索, 适时举办专题讲座, 关注电力企业改革动向, 进行政策研究和课题研究,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第二, 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 必须遵循会计职业道德, 加强自我约束。通过实地参观、现身说法、警示教育、职业道德培训、编印宣传手册等形式, 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坚持每年组织各级财务人员参加警示教育活动, 并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财务人员继续教育范畴。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财会队伍的综合素质, 使财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能坚持原则、依法办事, 预防和制止违纪行为。
参考文献
[1]苏文芳.加强财务管理促进电力企业健康发展[J].决策探索, 2006, (9) .
[2]方向东.如何加强电力企业财务战略创新[J].北方经济, 2006, (1) .
[3]赵志莉.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当代经济信息, 2006, (7) .
[4]国家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2.
[5]邓学衷.知识经济和企业财务管理创新[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1) .
我国企业电力管理 篇9
(1) 财务信息化的内涵。
财务管理信息化指:将财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 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等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 建立信息系统, 使财务信息得到集成和综合, 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管理, 提供充足、及时的信息。这项工作并非是简单的建立起一套计算机网络系统, 进行计算机管理;计算机系统仅仅是企业获取信息的一种较为科学、先进的手段。
(2) 财务信息化的特点。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财务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 具有以下特点:①以现代管理思想、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 处理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过程。②按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来架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横向, 系统与企业内外部信息系统有机结合, 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纵向, 不仅包括基本的核算系统, 更主要的是对资源流信息进行管理的财务管理、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③将对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整, 按现代管理模式重组业务流程, 可以支持“网上企业”、“虚拟企业”、“数据银行”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3) 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财务是经济运行各个环节的整合中心, 财务报表体系是信息的主系统, 以现代信息网络为支撑, 把真实、准确、全面、分类的信息源“软件”和IT技术硬件组合的现代信息网络载体有机地组合起来, 形成强大的信息流集散地。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应包括如下子系统:财务报表信息系统、全面财务预算子系统、资金运行信息子系统、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子系统。
2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使用单机会计电算化软件。它是通过编写单机程序来实现会计记账、核算、制作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的计算机程序化管理, 从而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第二个阶段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局域网, 运用统一的网络财务软件。它实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销售信息系统等各个系统的集成。第三阶段是企业内外流程一体化应用层次。这一阶段通过计算机局域网来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 通过广域网和数据仓库技术的使用, 使集团公司内部之间以及与相关价值链主体之间能及时传递、整理、分析、反馈财务和管理信息, 为企业决策者和相关利益方提供决策支持服务。这三个阶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只有第三个阶段才是真正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3加强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3.1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 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 加快企业全面管理信息化的进程。通过建立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和资金的合理调配是现代大企业、大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特征。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 大力推进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不仅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实现风险控制, 而且对于增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3.2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人才的培养
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 企业内部拥有各类技术人员, 有生产经营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 也有从事控制和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员, 但是对于既懂电力生产和管理, 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技术人员欠缺。而信息化建设对于这类高端人才的依赖性很大。因此, 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对于加快电力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意义非常重大。电力企业信息化能否持续健康发展, 人才问题非常关键。一个优秀的企业信息化主管, 除了要懂信息技术之外, 还必须对企业的业务有很深入和广泛的理解, 对集团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理念、管理流程也要有深刻的领悟和敏锐的洞察力。同时, 又要具备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应对企业变革的能力。信息化事关企业的发展, 必须靠企业大多数员工的主动参与和大力支持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它不可能靠一两个人来实现。因此, 集团企业要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来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和信息化的持续发展。
3.3财务管理信息化应以财务管理为重点
多年来, 电力企业会计电算化仅仅应用于会计核算方面, 在财务管理方面一直未有大的进展, 因此, 如何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 融入新的管理会计思想, 加强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财务分析等管理功能, 成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目标。 (1) 加强预算管理, 就是要将预算指标设定在账务系统中, 使预算在账务处理的过程中发生控制作用, 并通过账务集中管理, 将修改预算指标的权限掌握在本部人员手中, 保证预算的刚性。 (2) 加强资金管理, 就是要通过设定基层单位银行存款账户余额, 减少资金沉淀, 通过网上资金拨付, 加强资金拨款管理和运转, 提高企业资本运营能力。 (3) 加强工程管理, 就是要通过和计划等工程管理部门联合审批, 使各项工程拨款尽可能合理, 并自动将拨款款额记录到工程台账上。当工程完工时, 关于该工程的费用能自动清算出来, 生成竣工决算的财务报告部分。规范财务分析, 就是要通过设定财务分析的模式, 固定财务分析的内容, 使各单位、各时期都能按照企业管理者的意图提供财务分析报告。
3.4财务、业务一体化, 实现信息集成
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 即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因此, 用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 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 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程度, 从而建设有效运转的信息系统。逐步引进、消化、开发使用国际先进的ERP系统软件, 是企业内部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方向。通过建立统一的计算机平台, 采用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 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数据共享, 管理统一, 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 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
3.5软件技术要与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由于使用统一软件, 加强对企业财务资金的统一管理, 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有利于提高企业资金运作的透明度, 有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 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可见, 软件技术的发展, 始终离不开应用的企业, 或者说它的根子就在应用企业, 企业的实际是软件发展的立足点, 企业的需求是软件发展的方向, 下一步企业要大力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这为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 这是一次很好的机遇。因此, 软件公司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根据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 不断改进和更新软件技术。
3.6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 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对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规划, 而且必须对整个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体规划。从企业基础信息化做起, 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 按照财务、物资、生产管理的顺序分阶段推进, 否则在没有总体规划的前提下, 孤立地建立起各自的子系统, 对最终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必然会造成极大的投资风险。
广大财务人员熟练掌握严格按规程操作, 是充分发挥系统功能的关键。任何工作都需要人来完成, 从广义上讲财务人员是一个企业财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范操作熟练掌握是保证系统运行顺畅, 实现系统高效能的重要前提。加强培训, 提高广大财务人员的素质, 使其尽快掌握系统操作技能、主动适应工作方式的转变, 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特别是建立一套与财务管理信息化相适应的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显得更为重要, 只有切实抓好这方面的工作, 财务信息化建设任务才能最终完成。
摘要:目前, 中国电力企业体制改革正逐步深化, 伴随着发电端和电网的分离、电力市场的对外开放, 逐渐形成了电力市场的竞争态势, 这对我国电力企业传统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 尤其对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那就是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实现信息化, 为此探讨了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若感举措。
我国企业电力管理 篇10
我国电力行业是国家重要的能源部门, 在整个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相比而言, 我国电力行业财务信息化的建设起步较早, 在电算化会计发展初期, 也就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开始, 到目前已经拥有独立的会计电算化模式, 为我国电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电源和电网建设融资要以现代目标管理预算控制为核心, 才能达到国家宏观调控的规范化要求。此时过去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管理的发展, 需要更健全、更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之服务, 本文针对目前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议。
1 我国电力企业发展及现状
我国电力行业相比别的行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较早, 伴随电算化的发展而发展, 经历了多种版本如:FOXBAS单机版、网络版以及曙光财务软件、用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远光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在功能上, 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DOS命令下的记账、算账、报账替代手工劳动过程, 到九十年代商品化会计软件引进发展, 局域网的应用。2001年, 在国家电力公司财务会议中提出了要“走现代化财务管理的道路”思想, 目前使用SAP公司开发ERP企业管控系统已经在应用中。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 电力行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已经开始从业务核算信息化向管理信息化转变。
我国电力行业比较重视信息化的发展, 不管是基础设施, 硬件还是软件与人员都投入大量的资源。从IT产品和光纤网络到软件信息的开发, 都投入了大量财力资源。配套设施的建设为完成整个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人员方面, 相关人员素质较高, 很多高学历高素质技能人员, 有专门的技能培训基地和人员素质提高的平台。电力行业的青年骨干力量90%以上都具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为信息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我国电力行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所在, 只有财务管理实现信息化发展, 才更可能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财务管理实施信息化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虽然有所发展, 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2.1 电力企业人员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充分。
在我国部分电力企业仍然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在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 在管理投入上缺少重点。同时电力企业存在只重硬件而轻软件状况, 研发投入大而轻视应用等现象。电力企业高层领导和相关人员要提高认识才能冲破各种阻力, 支持信息化发展, 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化管理对信息化程度的较高要求, 只有先实行财务管理信息化, 才能真正实现电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2.2 电力企业仍然缺少高端综合性人才。
不仅在电力企业, 在其它企业同样财务管理信息化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整体不高。虽然在电力企业里的财务管理人员很多, 都是比较精通会计业务, 但是同时精通计算机知识的人员较少, 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有限, 很多都是会计人员转变过来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人员。如果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又对会计知识缺乏, 不能及时解决和处理软件出现的问题。因此, 财务管理信息化从业人员缺少综合素质强的高端人才, 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缓慢。
2.3 电力企业网络资源的开发建设滞后于财务信息化发展, 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受我国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的影响, 我国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距。边远地区经济水平不高, 发展较慢, 而在经济发达地区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较高, 发展速度较快。另外, 在资金投入上以国家电网公司和各网省公司投入较高, 下级投入较低, 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受到了限制。
另外, 在电力企业也缺乏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的有效监督和激励机制, 不能对财务管理信息化进行有效约束控制, 没有调动起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 也延缓了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3 加强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要加强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提高信息化速度, 增强信息化效率, 必须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 从各个方面加强。
3.1 加强人员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信息化中核心地位认识。
信息流是企业的生命线, 而在企业管理的信息中, 从人员、财产、基础设施、采购、生产、销售等都会涉及到财务, 企业管理信息的80%都来源于财务, 要想实现信息化管理, 就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只有维持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 才能获得充分有效的信息, 才能为企业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 才能够促进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 加快实现电力企业的管理现代化进程。随着我国电力企业改革的深化, 推进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相关企业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利用信息化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控制风险能力, 提升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 优化资源配置, 缩小地区差距。
电力企业的财务系统经济业务繁杂, 企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应加大对于财务管理软件和硬件的投入, 建立高效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 才能更快更好的为管理服务。加大偏远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网络资源投入, 使全国各地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水平差距缩短。提高电力集团公司整体的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的水平, 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
3.3 引进和培养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综合性人才。
在国际竞争中, 人才的因素是关键, 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制胜, 拥有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重要保证。因此, 电力企业要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开发。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不断加强人才的培养, 电力企业要充分利用机会, 适当引进优秀人才。另外, 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计算机和商务知识培训, 电力企业也可以建立人才培训制度, 给予员工充分的发展空间, 让员工有归属感和实现自我价值追求。除了基础的所有人员都精通的业务知识外, 还要提拔优秀员工继续提高, 在实践中有针对提高, 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我国电力企业只有通过上述措施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 优化资源配置, 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平台, 鼓励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模式, 才能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伴随电力企业的改革, 及时、充分和创新性地掌握和利用各种有用信息,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同时对各种经营管理方案做出科学的、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
摘要:我国电力企业已经随着体制改革的推进, 由垄断走向独立竞争。新型的电力企业正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过渡, 要想让电力企业在竞争中发展, 就必须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优化资源。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电力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 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 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才能更好服务于企业管理。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化,电力企业
参考文献
[1]张继德.我国会计信息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会计师, 2007, (4) .
[2]陈春晖: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3.
[3]吴从曙.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会计之友, 2007.
[4]李玉德.浅谈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经营管理者, 2011.2.
我国企业电力管理 篇11
【关键词】电力企业;监管会计;制度
一、电力企业监管会计的内涵
电力行业在我国属于一个垄断行业,因为这类行业可以通过垄断进行自己定价来取得更好的利润,所以这类企业是没有市场竞争性的。为了阻止电力行业因其垄断的性质取得更高的垄断利润,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对电力企业进行了电力的监管。有效的监管是建立在能获得全面并且真实的成本信息和其他有关信息的基础上而执行的。成本信息和相关信息的全面和真实是通过会计数据显示出来的,但我国的电力企业一般都采用企业的会计制度,这样的会计制度满足不了电力企业的经营活动需求,要想法理好电力企业虚假的会计行为和失真的会计信息就要建立一套与电力企业发展相配套的监管会计制度。
二、电力企力监管会计的内容
电力企业监管会计的内容主要从两方面着于,一方面是电力行业和信息披露的关系;另一方面信息披露和会计信息的关系。
电力企业中信息主要有发电的成本、输配电成本、购电价格和电量、供求关系和一些网络的日常维修等信息。而影响电力企业的市场效率及公平性的正是上述的信息和披露这些信息的制度。但如果这些信息披露的不全面或者是有误,就会造成因主体间信息不对称而使电力市场存在不公平的情况出现。也就是说信息在电力企业的日常运作中起到中枢的地位,这也就是电力企业和信息披露的关系。
在电力行业中,信息披露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的交易这三个部分的信息披露所组成的。而信息披露又包括两大类,它们是技术信息和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包括核算、成本控制、分析财务情况和盈利的能力。所以在整个信息的披露中会计信息是十分重要的。换句话说,会计信息是对电力企业成本和项目以至于科日设置和报表进行了规定,也涵盖了资产和资本性支出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了电力的价格。这就是信息披露和会计信息的关系。
针对上述对电力企业监管会计内容的了解,我们要对电力企业构建一个符合电力企业发展的会计制度。
三、电力企业监管会计制度的构建
1.监管会计制度的目标
监管会计制度的目标应该是服务电力监管的总目标,监管会计制度也应根据总目标来制定使其最终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就说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只有提供有质量的会计信息,监管部门才能根据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来进行制定合理的购电价格。才不至于产牛垄断的高利润价格,同时也提高了监管的透明性。这和会计的工作特点相适应,也符合《电力法》对信息披露要求的相关规定。真实的反映电力企业的财力状况、盈利能力等信息就要求会计信息核算应当及时。如遇到特殊情况发牛可能对电价产牛影响的,应该有时向监管部门提交报告,并同时公布于众。
2.监管会计制度的主体
电监会、财政部、国资委等部门是我国电力行业监管会计制度的主体。其中电监会是电力行业的直接管理者。针对这三个部门,我们可以根据本国的特点“量身定做”一套利于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监管会计制度。笔者认为可以让电力监管委员会即电监会牵头组成一个专业的电力行业监管会计制度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可以让电监会、电力方面的企业、和其它的利益集团,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的学习下,制定出一套专门针对我国电力行业的监管会计制度。然后南电力监管委员会对所有电企业进行监管,而且要求进行的监管是动态的。
3.监管会计制度的对象和内容
电力行业监管会计的对象是指电力市场中的参与者和他们在电力市场上的会计活动和行为。参与者主要指的是发电企业、输配电企业。监管会计的内容则是参与者在电力市场中所有的会计活动以及行为,以及他们产牛的后果等。由于购电价格是最终日的,所以对于监管对象中的发电企业的发电成本就成为电务行业监管会计制度的核心内容,也就成了监管会计制度对象中的主要对象。输配电企业属于网络的产业,从更一角度来说属于垄断行业,为了产牛垄断的高利润价格,就必须对其产品进行监管。我国电力行业存在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全的现象,这样的现象会损害別人的利益,也会让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加强发电企业和输配电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是监管会计制度的重点。
监管会计的内容构建应该由监管会计准则、以定价为主要的报告内容、成本支出、利润、财务情况、现金流量、监管资产的回报率等几方面来制定信息披露制度。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监管会计是会计理论自我完善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电力行业电价监管的客观需要。但目前我国的电力监管会计还处在起步阶段,电力行业的监管会计还在使用一般企业的监管会计制度,为了保护社会大众的利益不受侵害,使我国电力行业不受垄断行业的影响,必须根据电力行业的特点制定一套符合电力行业特点的监管会计制度。
参考文献:
[1]孙珂,夏清.信息披露有效性对电力市场交易模型的选择[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2)
[2]刘刚.论如何恢复和建立电力会计诚信[J].百家论坛,2012
我国企业电力管理 篇12
1 我国电力企业管理的现状
电力工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电气化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电力行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直接影响了整个国家经济的进步。1997年,我国首次成立了国家电力公司,实现了电力行业公司化改革的第一步,实现了电力行业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折。加入WTO之后,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也必然对我国的基础性能源产业——电力行业带来了冲击。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电力行业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适应新市场环境,全面改善现有的管理体制,改进电力生产、销售建设等方面的管理方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力。多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日后的发展进程中,要理顺思路,明确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电力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知识、技术支撑,提供了新动力、新思路。对于挑战而言,电力企业管理创新深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外部原因有政府干预过多、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配套政策不完善等;内部原因有创新目标不准确、创新主体和客体不明确、设计不合理、创新对象不具体以及存在其他创新风险。在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电力企业管理创新效果不明显。
2 电力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市场化改革不彻底、不到位
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2方面:(1)电价问题。价格机制是市场优化其资源配置的主要信号,作为一种商品的电力,也不可避免得受到价格机制的影响。如果其价格不能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就不必优化其配置和改善市场服务。(2)过分注重企业利益。在发展农村电力的建设中,未做到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协调,过分看重企业利益,忽视了国家利益。此外,还存在城乡电网电价不同的现象,这是行业垄断的体现,难以以优质服务提高经济效益。
2.2 人力资源结构配置不合理
生产人员是电力行业主要的人力资源力量,所以,其素质严重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电力生产人员的素质状况并不容乐观,调查结果显示,在生产人员中,受过专业技术教育的人员仅占全部人员的27.69%.其中,中专毕业学生占9.28%,技校毕业生占13.69%,初中及以下文化素质人员占一线工人的50.39%,这与生产的需要是相违背的,也严重制约着我国电力企业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的步伐。
2.3 电力资源耗能高、产出低
能源资源的危机以频频报警,而我国的清洁能源研发力量又不足,电力企业盲目地追求利益,忽略了社会责任,导致我国能源危机雪上加霜。以我国2009年的发电量构成为例,其中,火电占80.65%,水电占16.71%,核电占1.69%,风电及其他占0.95%,我国过度依赖火电,特别是煤电,其电源结构不合理。与英国核电、煤电、天然气发电各占1/3的电源结构相比,我国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与以清洁能源为主的国家相比,我国的能源结构更差。科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新科技,积极探索新能源,改善我国的不良能源利用现状。
3 我国电力企业管理的创新措施
3.1 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时代的进步促使电力企业的管理体制的构建也要体现一定程度的现代化。所以,应构建现代电力企业管理制度,可借鉴以下内容:(1)要建立与我国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以及综合分析、全面衡量,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2)明确产权,实施政企分开,明确权力和职责,制订科学的管理方式;(3)根据公司的规模建立统一、协调的组织机构,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4)促进企业的柔性化、网络化、扁平化发展,有规划、有条理地确定和扩大企业规模。
3.2 完善企业人才管理理念
人才是任何企业都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因此,电力企业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是必由之路。加强人才、知识的管理要注意以下5方面内容:(1)完善人才、知识管理方式,构建全方位、系统的管理体制;(2)营造团结的氛围,借助企业文化凝聚向心力;(3)加大人才投入,定期进行培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4)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科研能力,提升企业创新竞争力;(5)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采取严谨的保护措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3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近年来,资源、能源的危机不断加剧,加之在某种程度上受金融危机影响,电力企业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国家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节能减排理念。国内的政策、环境都要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这既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为两型社会作贡献,又是为电力行业自身的发展谋求新道路,降低成本,充分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其管理的有效性是企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环境保障。加强电力企业的管理,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不断优化管理环境,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服务能力,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良性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对电力企业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电力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摘要:电力行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经济的进步。随着社会变革和创新时代的到来,电力企业的管理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对电力企业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促进整个工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对我国电力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创新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企业,管理措施,市场经济,电力行业
参考文献
[1]闫慧峰,乔存友.浅谈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07(08).
【我国企业电力管理】推荐阅读:
我国企业管理研究07-02
我国企业管理会计08-31
我国企业知识管理12-05
我国企业创新管理问题07-02
我国集团企业管理会计12-07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06-30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12-05
我国石油企业知识管理论文11-07
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11-30
试论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