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风险预警

2024-10-01

客流风险预警(共3篇)

客流风险预警 篇1

1引言

地铁大客流疏运风险是当前网络化运营城市地铁所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1,2]。以北京、上海地铁为例,北京地铁单日高峰客流已达到682.65万人次,正逼近700万人次大关,上海地铁世博会期间最高日客流达754.8万人次。地铁客流疏运过程为宏观疏运组织和微观个体行为的耦合过程,不仅仅是人群疏散动力学的问题[3,4],涉及个体运动行为学、车载运输、行车组织、运能、换乘方式、通道节点通行能力等因素[5,6,7,8]。地地铁换乘车站更是由于多条线路交叉,客流更是聚集。地铁换乘大致可分为同站台换乘、跨站台换乘、楼梯或电动扶梯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等多种方式。其中通道换乘多是由于两个换乘站台主体较远,或两条线路交角的原因,只能通过通道换乘来完成,通道换乘类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地铁均有相应的实例。有些地铁车站由于地下空间局限,采用单通道换乘,即双方向换乘客流在同一个换乘通道内,这更给地铁车站特别是换乘通道带来了压力。

文章针对某单通道换乘车站,首先通过对车站通道的客流流向分析,分析给出了优化客流流线。并基于智能个体和矢量空间模拟技术,建立了该地铁换乘车站的二维疏运模型,根据高峰疏运客流,设定车站的客流矩阵,模拟了高峰时间段内的客流疏运过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了交叉客流、拥堵发生位置及原因,辨识了高风险位置,并提出了整改措施。

2单通道换乘车站介绍

计算模拟分析选的车站(以下简称ZCL站)为地下二层车站,通过站厅的换乘通道实现A线(车站所在线路)和B线的换乘,图1所示,换乘通道在站厅的一端。

车站站台为岛式站台,有效长度112m,宽度15m,中间有结构柱占有较多的站台空间。如图1所见,上下行线之间通过三个通道连通。

站台和站厅之间的楼扶梯设置在下行站台,共设置2台上行自动扶梯、2部2.2m宽步梯。站厅有效宽度9m,长100m,通向外界的出入口有2个,分别定义为东北出口(NE)、东北入口(SE)。另外一条换乘通道和B线换乘,长度61m,有效宽度7m,定义为西南口(SW)。站厅付费区设置9台出站闸机,非付费区设置13台进站闸机、14台自动售票机。

3客流流线分析

地铁车站客流的流向基本可以分为:同向客流、分隔客流、交汇客流、交叉客流、对冲客流;其中单向客流和有分隔的客流之间的社会力如摩擦力和排斥力较小,因此行动速度干扰较少,而交汇客流、交叉客流,特别是对冲客流之间的社会力会逐个增大,将引起客流的流动速度和通量降低,导致聚集。

因此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对冲和交叉客流,该车站可在换乘通道中间设置了隔离栏杆,用以分隔换乘通道内不同方向的换乘客流,如图2所示。B线换乘A线的客流沿着右侧进站通道行进,为了让客流在站台交汇区域变小,分离栏杆延长至中间下行楼梯附近,这样可以避免与左侧上行扶梯上来的换乘B线客流的流线交叉。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换乘客流的进站流线仍然与右侧上行扶梯的换乘B线的客流流线有交叉,同时与NE口和SE口进站的客流有一定的交叉。

站台层中间由于结构主体的存在,上行至站厅的通道只在一层站台部分。上行线站台的下车客流需要通过中间的3个通道(宽度分别为4.5m、4.5m、6m)进入下行方向的一侧站台,通过楼扶梯上行至站厅。因此为了避免上行线的进站客流与出站客流的交叉,设定上行线进站客流流线如图2所示,即上行线进站客流利用中间的通道、出站的客流利用两侧的通道出站,为此,两端的自动扶梯为上行方向,中间的2部步梯为进站客流使用。对于下行站台一侧,进站客流仍然会与下行线的出站客流有较长区域的交叉,特别是中间2个车厢附近,为此可分别在2个楼梯的右侧划出0.6m宽的通道,供下行线中间车箱附近的下车客流出站使用。

如图3规划客流流线,可尽可能的减少客流对冲、交叉、摩擦,但是由于该车站站台有效宽度和楼梯通过能力的固有缺陷,仍然会有流线交叉现象。

4车站客流疏运能力理论分析

除去其他客流交叉拥堵带来的影响因素,站台层通道的理论通行能力分析如下:

(1)上行站台的出站客流基本使用两端的上行扶梯,基于前期实验观测的结果[9],两侧扶梯的通行能力为:9600×0.75×2=14400人/小时,其中0.75是实际观测得到的系数。

(2)进站客流使用中间的步梯,基于前期研究的结果,中间步梯的通行能力为:4200×1.6×2=13440人/小时。

(3)部分下行站台的出站客流使用的是中间步梯隔出的通道,其通行能力为:3700×0.6×2=4440人/小时。

(4)上下行站台之间的通道通行能力分别为:左侧4.5×5000=22500人/小时;中间4.5×5000=22500人/小时;右侧6×5000=30000人/小时。

因此可见站台出站通道的节点在出站楼扶梯,理论通行能力为18840人/小时;进站通道的理论通行能力为13440人/小时。

站厅层通道的理论通行能力分析如下:

(1)9台出站闸机的通行能力为:2100×9=18800人/小时;13台进站闸机的通行能力为:2100×13=27300人/小时;

(2)换乘通道内进站通道的通行能力为:5000×2.5=12500人/小时;

(3)换乘通道内出站通道的通行能力为:5000×3.5=17500人/小时;

根据车站实际运行的客流观测,设定ZCL站初期早高峰小时客流如表1所示,其中:(1)A线上行线下车客流为7680人/小时,行车间隔3分钟;其中下车客流总20%通过东南口和东北口出站,80%客流换乘B线;(2)同样,A线下行线下车客流为7680人/小时,行车间隔3分钟;其中下车客流总20%通过东南口和东北口出站,80%客流换乘B线;(3)B线换乘A线的进站客流为10289人/小时,其中45%的客流至A线上行线,55%客流至A线下行站台乘车;(4)东南口和东北口的进站客流分别为1747人/小时;其中有5%的客流为下穿通道客流,不进入付费区;5%的客流通过A线站厅进站直接换乘B线;剩余分别有45%的客流到上行站台和下行站台乘车。

按照节点通行能力分析,地铁安全运行时,应该控制人员进行方向的通道内先前节点的通行能力大于后方节点的通行能力,例如以进站方向为例分析,换乘通道进站方向通道和进站闸机的通行能力之和要小于站厅至站台方向通道的通行能力。

通过实际客流和理论通行能力的比较,可见:

(1)站厅下行至站台的通道通行能力为13440人/小时,远小于换乘通道进站方向通道和进站闸机的通行能力之和,因此要限制进站闸机的数量,避免通过NE和SE入口进入的客流过多的涌入站厅付费区。因此可只开两个进站闸机(4200),可满足进站客流(3319人/小时)需要。同时,实际进入站台的客流为13434人/小时,几乎达到站厅下行通行能力的满负荷值,因此进站客流可能会在下行通道处发生聚集和拥堵。

(2)站台上行至站台的通过能力为14400人/小时,而实际客流为15360人/小时,因此完全通过两侧的扶梯疏散出站客流,疏散能力是不够的,因此在2个中间步梯隔出一个0.6m的通道,供A线下行线部分客流出站使用,一定程度上弥补出站能力不足的问题,但仍然可能会导致乘客滞留。

(3)换乘通道的进站通行能力(12500人/小时)满足进站实际客流(10289人/小时)的需要。同时换乘通道的出站方向通行能力(17500人/小时)满足出A线换乘B线客流(12463人/小时)的需要。

(4)出站闸机、自动售票机的通行能力满足大客流疏运需求。

5大客流疏运过程模拟仿真分析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见该车站在站台楼扶梯布置位置、客流行进流线和通道通过能力存在固有缺陷,可能导致大客流疏运时的拥塞。这里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客流高峰时间段内的疏运过程,辨识高风险位置,并提出改进措施。

5.1计算模型

利用先前研究所建立的地铁客流疏运模拟方法[1],基于智能个体和矢量空间技术的行人仿真动力学模型Legion,建立该地铁车站疏运模型。具体的地铁疏运过程的模拟实现方法可参考先前的研究结果[1]。这里根据行车间隔、实际运行状况,建立了该单通道车站客流进站、出站、换乘、购票、检票、上车、下车等微观动力学模拟设置方法。典型模型设置如图3所示,图4为自动售票机排队购票的设置,包括延迟点和队列。图5为人工售票窗口的设置,包括2个延迟点和1个队列。通过对南京、北京和广州地铁的进行实验测试[1],得到基本延迟时间如下:闸机平均时间延迟:1-1.2s;自动售票机平均延迟时间:20s;人工售票窗口延迟时间:20-40s,平均为30s。

5.2客流曲线设置

根据客流矩阵设定各起点(Origin)的1小时的客流曲线,其中包括到达各个迄点(Destination)的一定比例的客流量,典型曲线如图6-8所示。A线上下行线的行车间隔均为3分钟,因此设定每次到达列车下车客流为384人,如图6所示。下行线列车到达与上行线错开1.5分钟。

图7、8为东北和东南出入口的进站客流,图9为B线换乘A线进站客流,B线的行车间隔也为3分钟,设置B线上下行线列车到达时刻相隔1.5分钟。

行人运动参数设置:根据对乘客速度的统计和观测实验[1,9],设定行人的最大速度分布,其中性别、年龄对速度有一定的影响,模拟考虑了这种差异。同时考虑乘客是否携带行李,及在楼扶梯通道选择中的从众效应、对拥挤的反应等[10]。

5.3客流疏运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这里主要关注与客流疏运过程的空间人员密度、客流滞留、客流交叉等高风险位置。

5.3.1 客流拥堵区域及密度

图10为典型疏运场景,图11显示了时间平均的高密度区域。由图可以看出,高密度区域发生在换乘通道的进站通道内、下行站台的楼梯入口、上行扶梯位置,15分时(上行线列车即将进站)车站这些位置已经产生较大区域的拥堵和滞留,模拟表明,右侧上行扶梯处的拥堵较左侧扶梯的严重,站厅右侧扶梯出口位置也出现了较大范围的滞留,最大密度达到6人/m2。

图10显示,在A换乘B线的通道内、2个出入口通道内、出站闸机、站厅非付费区、站厅左侧扶梯出口、购票机处没有发生聚集。由于仅开启了2个进站闸机,靠近自动售票机附近的闸机入口处有少量乘客拥塞,如图12所示。

5.3.2 空间使用率情况

图13为一个小时时间内大客流疏运时的车站空间的使用率。由图可见圆圈位置的使用频率较高,特别是建筑结构拐角位置、楼扶梯位置、站台候车区及闸机位置,同时在付费区有人流交叉现象。

5.3.3 客流交叉

模拟发现,在下行站台的两个楼梯附近,由于该位置站台较窄,宽仅为2m,同时进站客流仍然会与下行线的出站客流有较长区域的交叉,特别是中间2个车厢附近,导致该区域两个方向的客流对冲,容易发生客流拥堵,如图14所示。进而导致楼梯上的客流无法下行,直接导致的后果是站厅楼梯入口位置的拥堵区域越来越大,在站厅产生滞留,如图15所示。

从图15还可以看出,由于站厅右侧扶梯上来的换乘客流与B线换乘A线的下行客流有交叉现象,当下行楼梯入口处的乘客不断聚集和滞留,会阻碍右侧扶梯上来的换乘B线的客流,因此在圆圈位置出现客流的聚集,并越聚越多,进而阻碍B线换乘客流进入站厅,导致换乘通道内的人员聚集和密度增加。同时,可以看出由于左侧扶梯上来的人流和其他客流交叉较少,因此该扶梯出入位置没有乘客聚集现象,由图11也可以看出。但是右侧扶梯上来的客流受阻后,进而会导致右侧站台的客流无法及时疏散,导致右侧扶梯入口处的乘客越来越多,如果无法及时疏导,当下行线列车再次进站时,可能会导致乘客无法下车。

5.3.4 客流组织建议

鉴于本车站站台空间首限、客流行进流线和通道通过能力存在着固有缺陷,模拟发现大客流疏运时会发生较严重的拥塞。高风险位置在中间楼梯位置、两侧扶梯入口位置、站厅附费区位置,建议在这些区域设置加强动态监控,高峰客流时,增加工作人员,加强人员疏导。同时鉴于通道能力不足,建议未来增加站台/站厅的疏散通道,针对站厅客流交叉问题,建议另外增加换乘通道,避免客流交叉和聚集。

6结论

(1)文章针对某单通道换乘车站,首先通过对车站通道的客流流向分析,分析给出了优化客流流线尽可能的减少客流对冲、交叉、摩擦,但是由于该车站站台有效宽度和楼梯通过能力的固有缺陷,仍然会有流线交叉现象,阐释了客流流线交叉位置。

(2)通过疏运能力的理论分析,核算了车站各通道节点理论通过能力及实际疏运能力,与实际客流比较可见,该车站在在站厅下行楼梯处、站台两侧上行扶梯位置可能会发生聚集和拥堵。

(3)并基于智能个体和矢量空间模拟技术,建立了该地铁换乘车站的二维疏运模型,根据最大理论疏运客流,设定车站的客流矩阵,模拟了客流高峰时间段内的客流疏运过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了交叉客流、拥堵发生位置,并阐释了根本的原因,辨识了高风险位置在中间楼梯位置、两侧扶梯入口位置、站厅附费区位置。

(4)建议该车站在这些高风险区域设置加强动态监控,高峰客流时增设工作人员,加强人员疏导。建议解决该车站的根本措施是未来增加站台/站厅的疏散通道,并针对站厅客流交叉问题,建议另外增加换乘通道,避免客流交叉和聚集。

摘要:为了研究通道换乘地铁车站的客流疏运过程及风险点,文章针对某单通道换乘车站,通过对车站通道和客流分析,提出了优化的客流流线;并基于智能个体和矢量空间模拟技术,建立了地铁换乘车站的疏运模型,模拟了高峰时间段内的客流疏运过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了交叉客流、拥堵发生位置及原因,辨识了高风险位置,并提出了整改措施。文章提出的模拟方法和结论可为国内外类似车站制定客流组织方案及通道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换乘车站,通道换乘,客流疏运,模拟

参考文献

[1]史聪灵.地铁换乘车站客流疏运模拟及风险分析(1)-T型车站[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6):11-17SHI Cong-ling.Simulation and risk analysis on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of metro transfer station(1)-T-typeStation.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6):11-17

[2]Maohua Zhong,Congling Shi,Xuwei Tu,et al.Studyof the human evacuation simulation of metro fire safetyanalysis in China[J].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the Process Industries,2008,21(4):287-298

[3]张培红,张芸栗,梅志斌,等.大型公共建筑物智能疏散路径优化自适应蚁群算法实现及应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1055-59ZHANG Pei-hong,ZHANG Yun-li,MEI Zhi-bin,et al.Adaptive ant colony algorithm based evacuation route op-timization model and application in large public buildingfire[J].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8,(6):1055-59

[4]Gwynne,S.,Galea,E.R.,Owen,M.,Lawrence,P.J.,Filippidis,L.A review of the methodologiesused in evacuation modeling[J].Fire and Materials.1999,23,383-388

[5]王祎南.突发特大客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研究[D].硕士论文,北京交通大学,2008

[6]刘智成,史聪灵,钟茂华,等.地铁车站突发客流疏运能力的理论计算与分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9):34-39LIU Zhi-cheng,SHI Cong-ling,ZHONG Mao-hua,etal.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ExpediteTransport Capability of a Metro Station When PassengerFlow Outburst[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6,16(9):34-39

[7]史聪灵,钟茂华,张岚,等.地铁换乘通道客流疏运风险分析与计算模拟.2010(沈阳)国际安全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2010.9.27-28.SHI Cong-ling,ZHONG Mao-hua,ZHANG Lan,et al.Safety analysis and modeling on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in a transfer passage of a metro station.Proceedings of2010(Shenyang)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Safety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Sep,27-28

[8]史聪灵,钟茂华,刘智成,等.与体育场馆连接地铁车站大客流疏运能力计算模拟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3):34-41SHI Cong-ling,ZHONG Mao-hua,LIU Zhi-cheng,etal.Transportation capacity of metro stations connectedwith stadium[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11,21(3):34-41

[9]SHI Cong-ling,ZHONG Mao-hua,NONG Xing-zhong,et al.Modeling and safety strategy of passenger evacua-tion in a metro station in China[J].Safety Science,2011,http://dx.doi.org/10.1016/j.ssci.2010.07.017

[10]何理,钟茂华,史聪灵,等.地铁突发事件下乘客疏散行为调查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1):53-58HE Hi,ZHONG Mao-hua,SHI Cong-ling,et al.In-vestigation on evacuation behavior of passengers in met-ro emergency[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Technology,2009,5(1):53-58

客流风险预警 篇2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省委《实施办法》和省纪委《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暂行办法》,切实加强我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进一步增强预防腐败工作实效,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工作方针,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从腐败风险防范入手,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意识,提高自身抵御腐败风险能力,建立起能够提前发现、有效预防、及时化解腐败风险的长效工作机制,真正把中纪委十七届四次全会提出的“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工作目标

通过排查预防、适时监控、纠错处置、综合管理,初步形成覆盖全区各级、各部门的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网络,达到“风险定到岗、制度建到岗、责任落到岗”的目标,构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及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努力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基本原则

全区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原则。要紧紧围绕我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来谋划和推进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做到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目标与扎实推进我区反腐倡廉建设目标相一致,腐败风险预 1

警防控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与干部群众对干部廉洁从政的期望相适应,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良好发展环境。

(二)坚持惩防并举,防控结合原则。做到一手抓预防,深化教育、制度、监督等环节工作,把预警措施贯穿到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之中,实现更加有效地预防;一手抓惩治,加大对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充分发挥警戒、警示、纠偏和规范功能,实现更加有效地惩治,把预防腐败工作和防控腐败风险有机结合,切实降低腐败风险,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坚持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原则。围绕全区当前各项改革工作,及时制定腐败风险防控措施,把防控工作深入到部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力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向前发展。

(四)坚持全面覆盖,有序推进原则。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构建覆盖全区、街道、乡镇、有关企事业单位的腐败风险预警防控体系;进一步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构建各重点部门、重点领域腐败风险预警防控联控和协作机制,逐步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全区各级各部门积极防控腐败风险的良好格局。

(五)坚持立足本地,加强协作原则。在立足本地加强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同时,主动融入到全市腐败风险风控体系,积极推进与其他区之间信息互动、资源共享和各项工作的协作配合。

四、工作安排

我区开展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启动阶段2009年11月——12月:成立领导机构,组建工作专班,召开动员大会,组织骨干成员学习培训,全面启动风险查找工作。

(二)推进阶段2010年1月——12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

相结合,在风险查找定级的基础上,以工程建设、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涉农、执法检查监督等领域为重点,兼顾其他领域,在各乡镇、各园区和区直单位整体推进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初步构建覆盖全区的防控体系基本框架。

(三)完善阶段2011年1月——12月:通过总结分析,推广成功作法和经验,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使风险查找更为准确,风险防控更为有效,体系架构更趋完善,努力在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召开全区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动员大会,对开展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各级各部门分别召开动员会,使全体党员干部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深入推进该项工作打好基础。组织骨干成员学习培训,针对腐败风险查找方向和范围、途径、定级以及网路化管理等问题进行辅导,利用宣传媒介,广泛宣传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营造舆论氛围。

(二)查找风险。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以部门(单位)、科室、岗位为单位,采取自己查、领导点、群众提、同事帮等形式,分类查找腐败风险点,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并按管理权限和有关程序申报备案。重点是查找领导班子成员、重点岗位、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重点环节的风险点,对查找出的风险点根据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设置风险等级,分为高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

(三)措施防范。对照查找出来的腐败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加强内部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健全完善制度。对权力

过于集中的,进行合理分解和科学配置,达到权力运行不同环节之间的有效制衡;对于自由裁量权过大的,细化裁量标准,规范实施程序;对工作流程不规范的,进行流程优化和调整;对制度缺失或不完善的,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抓好落实。对工程项目建设、财政资金使用、文化教育、民生保障、司法监督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主要职能单位要加强统筹和指导,研究制定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办法,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防控腐败风险。

(四)预警防控。对风险查找情况和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对查找风险过程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自查自纠、教育提醒、廉政谈话等方式,及时进行预警提示和纠偏。积极探索以电子科技手段进行预警防控工作,依托电子政务和部门局域网收集风险信息、加强风险预警管理和电子监察,建立预警快速反应系统,提高预警防控工作实效。

《公司风险预警制度》 篇3

目的风险预警制度是通过公司运营和资本管理过后检查,发现资金管理、投资、风险的早期的预警信号,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尽早的识别风险的类别、程度、原因及其发展趋势,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问题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以及及时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风险预警主要是通过风险预警信号来实现。

即:资本管理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危机,进行事先预测和防范的一种战略管理手段。是指为了企业生存发展而建立的预测警报系统。该系统事先发现迹象或征兆,警示决策者,提醒其采取防范与调整措施,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是为进一步促进预防风险和未知损失,规范与完善金融服务,提高竞争能力,同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违约风险。

风险存在(一)预警制度:

1、法律合同规范预警制度

---双方签订合约条款,合同签订严格规范权利义务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执行合同时,合理规避法律风险,严格落实法律的要求和规范。不断按时(按照顾客签订的协议来确定时间)督促借款方按照本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清偿借款及利息,承担合同约定的各项费用;每月一次的短信和电话回访关于借款利息费用的缴纳的提醒和督促。

2、信息提取预警制度

采用合理合规权限内的手段积极获取借款人的住所、法定代表人、经营方式、联系方式变更情形时,应当在变更后的5

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出资人,并书面附变更后的相关材料,因未及时通知出资人而造成的损失由借款方自行承担;

在未还清出资人借款本息之前,未征得出资方同意,不得用本合同项下的借款形成的资产向第三人提供担保。否则,出资方有权提前终止合同,收回借款本金及相应利息,如出资方拒绝返还借款本金及相应利息,出资方有权处置担保物,借款方不得干涉。合理提前预警顾客出现以下情况,而导致的经营不善,不能及时还款

(1)当出现死亡或被宣布死亡而其财产的合法继承人不继续履行本合同的;

(2)借款人被宣告失踪其财产代管人不继续履行本合同的;

(3)借款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而其监护人不继续履行本合同的;

3、事后追踪预警制度

追踪借款人或其财产合法继承人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卷入或即将卷入重大的诉讼或仲裁程序及其他法律纠纷,借款人认为可能或已经对其偿债能力造成不利影响的;

(1)借款人的个人资信情况或还贷能力出现其他重大变化(包括但不限于国籍变更、住所地变更、婚姻状况变动、家庭财务状况恶化、收入降低、失业、重大疾病、拖欠其他债务等),借款人认为可能或已经对其偿债能力造成不利影响,且借款人未追加借款人认可的其他担保的。

(2)发生下列情形之一,出资人认为可能危及本合同项下债权安全的:借款人没有履行其他到期债务,低价、无偿转让财产,减免第三方债务,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或其他权利,或为第三方提供担保;

(3)本合同约定的发放借款的任一前提条件没有持续满足;

(4)质押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出资人认为可能危及本合同项下债权安全的,出资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或提供出资人认可的新的抵押物:

4、财务运营监测预警制度

1、因第三人行为、国家征收、没收、征用、无偿收回、拆迁、市场行情变化或任何其他原因质押财产毁损、灭失、价值减少,出资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或提供新的担保物;

2、质押财产被查封、扣押、冻结、留置、拍卖、行政机关监管或者权属发生争议;

3、质押人违反质押合同的任一约定或陈述与保证的事项存在任何虚假、错误、遗漏;

4、担保不成立、未生效、无效、被撤销、被解除,担保物价值减少等其他情形;

四、违约救济制度

借款人出现上述任一情形,出资人有权行使下属一项或几项权利:

(1)停止发放借款;

(2)宣布借款立即到期,要求借款人立即偿还本合同项下所有到期及未到

期债务的本金、利息和费用;

(3)行使担保权利;

(4)要求借款人对本合同项下所有债务提供符合出资人要求的新的担保;

(5)委托第三方或通过任何公众媒体发表公告等方式进行催收或追偿,所产生的费用由借款人承担;

5、预测市场风险预警制度

摩根大通的风险度量模型(Riskmetrics

Model)。

一、风险度量模型中的市场风险

在由摩根集团所建立的模型中,金融机构的经营者最关心的就是当下一个交易

日的市场条件向不利方变化时,该集团潜在的损失为多少,即

市场风险=在不利市场环境中所估计出的潜在损失

(1

1.7)

更具体地说,摩根集团用日风险收益(Daily

Earnings

at

Risk,或简写为

DEAR)来表示市场风险,它有三个可以量化的组成部分:

日风险价值(DEAR)=头寸的本币市场价值×头寸的价格敏感度

×收益的潜在不利变化

(11.8)

由于后两项的乘积实际上就是某项资产价格波动的程度,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式

(11.8)改写成:

日风险价值=头寸的本币市场价值X价格的波动

(11.9)

价格敏感性以及“收益的不利变化”的测度取决于金融机构对测度价格敏感度

模型的选择及其对价格或收益不利变化的认识。在这里我们将集中讨论风险度量模

型是如何来计算固定收益证券、外汇以及股票的日风险价值,并如何得出交易性资

产组合的总市场风险,这一数字测度了摩根集团在下一个交易日所暴露的全部市场

风险。

例如:

6、国家政策导向预警制度

(一)符合《规划纲要》制定的相关政策,符合国家行业规划、产业政策、项目审核程序、用地政策、用地标准、环境保护、生产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二)在政策性银行支持的范围内,优先选择列入国家科技计划,且产品和技术具有创新性的项目;

(三)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项目的建设需得到国家有权部门的批准,确保贷款资金用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四)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市场前景、较强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五)项目申请人应当为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主管机关)依法核准登记注册的企(事)业法人,具备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六)项目申请人建立了产权清晰、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制定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可操作的风险管理制度;

(七)项目申请人具有足够的偿债能力或风险覆盖能力,能提供符合法律规定的第三方保证或抵质押担保;

定义

(一)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本联社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本联社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1)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2)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3)

道德风险:是指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4)

法律风险:是指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或各类交易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要求,导致公司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5)

市场风险:是指因股市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

(二)职责与权限

部门/岗位

职责与权限

不相容职责

风控

(1)负责组织、指导和规划中间业务的发展;

(2)实施检查、监督和考核等职能;

(3)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1)定期开展全面中间业务风险管理与应急机制的培训、指导与辅导;

(2)负责对中间业务收入入帐情况的检查,确保中间业务收入按规定地在相应会计科目中记录和反映;

(3)定期开展客户安全知识与风险防范教育宣传活动,防范中间业务风险

业务

(1)按照规定将有关收入如实地在相应会计科目中记录和反映

(2)按规定领用、保管、存放各项中间业务的凭证。

内审监察部

(1)开展中间业务专项稽核检查,防范内部风险

(2)协助个人银行部建立健全相关内部管理制度

(3)负责合同性法律文件的合法性审查,防范法律风险

(4)协助个人银行部建立健全相关内部管理制度。

(5)协助个人银行部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原则与基本规定

(一)原则

1、一线岗位要坚持双人双责的控制原则

2、营业前台实行适当的责任分离制度,钱账分管、重要空白凭证的保管与使用相分离的原则

3、实行计算机系统的技术人员、业务经办人员与会计人员相分离的原则

(二)基本规定

1、柜台办理中间业务的工作人员,对国家有统一收费或定价标准的中间业务,应按国家统一标准收费;对国家没有制定统一收费或定价标准的中间业务,由本联社与委托代理部门共同确定收费或定价标准;不得擅自更改业务费用标准。

2、职务人员不得利用职位岗位优势,向合作的中间业务公司收取回扣。

3、联社员工依法为中间业务申请人提供的个人信息保密。

管理要求

阶段

管理要求/工作要求

风险提示

内部风险

(1)公司实施不同岗位操作人员只能进入所授权限许可的范围内办理业务,一线岗位要坚持双人双责的控制原则,同时将中间业务风险管理纳入管理者的考核指标中。

(1)中间业务敏感岗位人员离任应开展离任审计工作,对被审计对象相关业务的关键风险点进行披露,促进被审计对象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及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责成整改存在的问题。

(2)负责中间业务文件发送的办公室或文件传递的部门要将文件传到位,各个部门经理以及各社主任要及时传阅并提出处理意见,及时发现、预测和评估主要风险。

(3)柜台人员在办理中间业务时,中间业务发起柜员的凭证应做到及时准确、交接清楚,接收柜员接到凭证后应及时处理,不得拖延或拒绝办理。

(4)代理保险操作、卡折对账簿的使用及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的操作,个人银行部应及时与运营部、内审监察部沟通,针对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办法,完善业务管理,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及时堵塞漏洞。

(5)代理保险业务中保险单、批单、保费收据和无赔款退费凭证等属于重要保险单证,各信用社及营业部必须按重要凭证管理的有关规定由专人领用、专人保管、专柜存放。

(6)重要保险单证要严格按照流水号的顺序使用,不得跳号、空号,作废单证要加盖作废章并妥善保管,对遗失的单证要及时通知被代理保险公司,由双方协商处理。

(7)个人资金管理业务员应加强对中间业务收入入帐情况的检查,配合监察稽核部开展中间业务收入专项稽核,杜绝中间业务收入游离于大账之外,各基层社要按照规定将有关收入如实地在相应会计科目中记录和反映。

外部风险

(8)资金管理业务员要定期开展客户安全知识与风险防范教育宣传活动,从第三方防范中间业务的风险。

(9)资金管理业务员要防范交易对手不能履行合约义务的可能性或中间业务合作公司在宣传营销方面存在误导成份所引发的信用风险。

(10)资金管理人员要密切注视市场动态和客户情况变化,要关注和防范因市场价格波动给农信社带来的风险,提前做好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准备。

(11)对有关中间业务的负面信息所导致的客户减少或收入下降的问题个人银行部要及时处理,避免带来信誉风险。

(12)资金管理人员在中间业务创新方面除了强调技术的成熟性、稳定性还重视防范法律风险、重视合同性法律文件拟订和审查,谨防客户故意利用中间新业务中的漏洞,甚至与金融系统内部的不法之徒内外勾结,进行金融欺诈。

应急措施

(1)因指令执行不当、信息传递延误、信息传递错误、信息领会错误、业务操作失误造成的损失,操作人员要及时上报本联社业务发展部处理,防范更大、更多的风险发生。

(2)在发现中间业务系统故障时,柜台业务人员要及时上报个人银行部,个人银行部要及时联络专门的维修人员去处理问题。

(3)如遇客户的无理投诉或恶意捣乱,工作人员应对其进行专业、耐心的解释,对劝告建议不听的应及时报告保卫部,维持秩序保证业务正常办理、运作,保护好其他客户与工作人员的安全。

(4)对于已发生的并造成损失、纠纷的中间业务事实风险,属于欺诈、内外勾结等违法犯罪行为,应立即移交司法处理。

6.1检查监督

牵头检查部门

检查内容

检查频次

报告路线

检查结果利用

风控部

中间业务开展是否按照规定执行

一年不小于一次

逐级向上级汇报

防范内部风险

内审监察部

中间业务开展执行情况

一年不少于一次

监事会

防范内部风险

6.2企业的风险和风险管理

企业的风险大致可以归纳为决策风险、经营风险、生产风险、财务风险和其他类。

决策风险是最大的风险。上至国家对企业的决策,下到企业内部对某一个项目的决策,都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国建设了一大批以分散、进山、钻洞为特征的“三线企业”,其中,部分企业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损失,给职工及其后代造成了难以克服的困难,至今无法消除,就是典型的决策失误案例。

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市场环境、产品结构、签订合同、合同纠纷的处理等方面。

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财务制度、资金运作、成本控制、汇率风险等方面。其中,资金链条的断裂是最大的财务风险,经常导致企业的破产。

其他风险包括管理制度、监督体系、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的风险,当然也包括内部审计风险。在人才管理风险方面,我们可以举个例子:由于国有船舶企业的收入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某企业去年出现了较多的技术人才、生产、管理骨干“跳槽”,严重影响生产经营,后采取有效措施才得以扭转。

风险管理因风险而生。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等内容,就是要认识有那些风险,风险程度有多大,如何把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但是,风险并不等同于危害,有时甚至可以从风险中获得机遇。

6.3、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

企业的内部审计的内容,已经从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向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比质比价审计、管理控制审计等方面的同步发展转变。风险管理审计就是管理控制审计中的一项重要审计种类。内部审计的目的正从保证资产安全为主向资产增值为主转变。

企业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风险管理必然成为应对风险的必由之路。作为企业管理监督控制的内部审计部门,通过风险管理审计对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审计部门已下达了一些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方面的文件,我们应该坚决有效地贯彻执行。

进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首先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明确自己的责任。我认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大系统,涉及到企业的管理体制、生产经营、技术质量、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监督体系等方方面面。风险管理审计仅仅是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所以,应该做“一个子系统”应该做的工作,承担

“一个子系统”应该承担的责任。工作要到位,但不要越位。而这些工作职责和工作责任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需要明确规定的,当然,内部审计管理制度的规定应该符合国家审计部门的政策和要求。

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责任就是要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再监督。按照“全面监督,突出重点”的原则,监督的重点是风险管理方面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以及这些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效果。通过和整个系统的协调一致,达到协调增效的目的。

谈到责任,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和教训,风险管理审计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有限责任”,而不是“无限责任”,这是规避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则。例如,物资采购比质比价审计的责任主要是制度和程序监督,重要物资采购的“参与”和“介入”。但是,“参与”不可“代替”,“介入”不可包办,审计程序不要离开监督责任。

6.4、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就是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及运作过程进行评价和有效监督,协助企业改进风险管理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法,达到提高运作效率和增加价值的目的。具体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审计监督。包括企业是否已经建立了风险管理体系;已经建立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否涵盖了企业的决策、经营、生产、财务等主要风险方面;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在涵盖的几个方面正常运行;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企业内部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在提高,但是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这是很值得关注的。

第二,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的审计监督。这是重点监督的内容,因为没有好的管理制度,所谓风险管理形同虚设。这些管理制度既包括总体管理制度,也包括各个分系统的管理制度,内容应该切实有效,利于执行。

第三,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运作过程进行评价和有效的审计监督。这是一项工作量比较大的事情,在审计人员比较少的情况下,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全面监督,突出重点”,而且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也不一样。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四,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审计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和研究,提出审计建议,作为高层领导改进风险管理的参考意见,为企业的风险管理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例如,我们在比质比价审计建议中提出,审计的重点应该放在事前和事中监督。一旦风险对企业造成了大的危害,我们进行事后审计,只能是总结经验教训,处理责任人,已经产生的重大经济损失一般无法挽回。这也是风险管理审计不同于财务收支审计的地方。

第五,为了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风险管理审计大体要有调查了解、分析评估、提出建议、监督控制四个步骤和做法。

调查了解是风险管理审计的基础。应该包括对企业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调查了解;重点项目的深入了解;查账;市场调查等。

分析评估就是要分析有没有风险,属于什么风险;对风险的可能产生的危害有多大,以及如何防范风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

提出建议主要是针对如何防范风险提出审计建议。使企业在抓住机遇、减少风险中取得快速发展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监督控制分体系和制度监督、具体项目的监督两个部分。风险管理审计涉及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监督。根据风险管理的特殊性,重点是事前和事中的审计监督,要切实做到有序有控。

7、风险管理审计对内审人员的素质要求

企业的风险管理审计还处于初级阶段,内部审计人员也有一个适应过程。开展风险管理审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切实做好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应该说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风险管理审计不同于财务收支审计,根据风险管理的特点,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多,除政治素质外,业务上需要学习财务知识以外的更多的东西,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否则,难以胜任。

由此可见,从事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解决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审计人员加强学习和提高;二是审计队伍除财务人员外,要吸收一些经营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参加。“强身健体”才能勇挑重担,有了高标准、高性能的船舶才能在惊涛骇浪中“游刃有余”,有了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才能为风险管理审计和国有企业增加价值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7.1.采取有效的预警措施,防范和规避石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

1居安思危,确立风险意识和预警意识

企业经营者及其全体职员都应树立市场风险意识,风险预警意识,学习、掌握风险识别与防范的技术,加强对经营风险的预警、监视和控制,加强风险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防范、化解和规避风险。

经营者首先要牢固树立危机意识、预警意识。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有句话,叫“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海尔集团张瑞敏也把经营企业称为“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过快的成功会掩盖企业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改进。我国飞龙、三株、秦池集团在此方面有十分沉重的教训。

其次,企业应树立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即在风险发生前,企业全体员工对风险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要有足够认识,将风险预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列入管理程序;面对风险,临危不惧,积极主动迎战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最终消除风险。

2设立企业风险管理和预警组织,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预警管理程序和预警系统,加强风险的识别、监控和预警管理

企业预警风险管理和预警组织是企业预警风险、分解风险、降低风险,化风险为优势的重要职能部门。企业风险管理作为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是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来的具有自我纠错防错功能的组织,专司风险管理系统的监测、识别、诊断与矫正,承担企业风险管理功能的实现,对企业的战略管理和执行管理进行监测、识别、诊断与风险管理的功能。

企业预警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发生前的预防,而非发生后的处理。为此,首先,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预警管理程序是必要的:

(1)企业内部组建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应尽可能选择敢于创新、善于沟通、严谨细致、处乱不惊、具有亲和力等素质,熟知企业和本行业内外部环境,有较高职位的管理人员和较高业务素质的专业人员参加。

(2)常规性的调查分析征兆。危机总会在不同阶段和领域表现出一些征兆,应从消费领域、生产部门、研发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营销部门、经销商及同业竞争者等渠道收集显性和隐性的危机信息,对企业可能发生的危机开列清单,预先予以警示。

(3)建立灵敏准确的外部环境监测系统。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外部环境监测系统,密切关注其具体状况及变化趋势。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首先要对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预计可能发生的风险状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密切注意与本企业相关的各种因素,如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目标因素和制度因素等变化发展趋势,从因素变化的动态中分析预测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

(4)拟定预警管理计划,进行风险管理的模拟训练。定期确定危机主题,进行危机处理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危机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还可以监测已拟定的管理计划是否切实可行。

(5)开展风险教育和培训,建立风险教育制度。以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技能。一旦发生危机,使员工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END

上一篇:量子离散粒子群下一篇:运算解题能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