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警系统及其构建

2024-09-14

财务预警系统及其构建(精选10篇)

财务预警系统及其构建 篇1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

财务预警系统就是站在财务管理的角度, 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目的, 把企业经营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揭示出来, 从源头阻止企业危机的发生和减少企业危机造成的损失。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一) 监测功能。

对风险预先做出警报和提前防范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 及时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标准进行对比, 对企业营运状况做出预测、找出偏差, 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当危害企业的财务关键因素出现时, 提出警告, 让企业经营者及早制定对策, 以减少财务损失。

(二) 环境功能。

企业可以利用财务预警系统对本企业的财务决策环境因素进行评价、估价、分析, 借以明确公司面临的或可能面临的不利环境变动。比如监测环境的景气度, 政策环境的变化等, 为企业财务管理服务。

(三) 判断功能。

利用财务预警系统的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判断, 对风险因素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后果进行判断, 及时找到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 使经营者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 制定有效措施, 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避免严重的财务危机真正发生。

(四) 警报功能。

根据不同的风险程度和不同的风险特征向决策者发出警报。同时, 在某些问题上为决策者提供线索或提示, 预警系统的输出信息能通过某些具体形式引起决策者、管理者的警觉, 起到警示作用。

总之, 企业财务预警是企业预警系统的一部分, 它除了能将企业组织内部财务营运体系所隐藏的问题预先告知企业的经营者、投资者之外, 还能清晰地告知企业经营者应朝哪一个方向努力来有效地解决问题, 让企业把有限的财务资源用到最需要或最能产生经营成果的地方。

二、企业财务指标预警分析

不管是财务诊断还是财务预警都离不开对大量的财务指标的分析, 财务分析涉及的指标很多, 每个企业的财务风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表现但在个性的差别中我们仍然可以找到某些共性的指标来监测财务风险。

(一)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1.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待处理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现金比率= (现金+现金等价物) ÷流动负债

这三个指标反映了企业对于短期内到期的债务的偿还能力, 企业应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和本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

2. 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经营现金流入利息支出比率=本期负债利息支出÷本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这两个指标主要衡量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对于企业本年度内到期的债务本金及相关的现金利息支出的保障程度。其中经营现金流入利息支出比率只是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在没有到期债务本金情况下的运用而已。

(二)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1.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这个指标的高低通常要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来考虑。

2. 偿债保障比率=负债总额÷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这个指标反映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全部债务所需的时间, 一般来说该指标越低, 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 财务风险相对较小。

3. 利息保障倍数= (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利息支出+付现所得税) ÷现金利息支出

这两个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其中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是对利息保障倍数的进一步分析, 反映企业实际偿付利息的能力, 这两项指标的高低要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历史经验数据判断。

(三) 营运能力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 赊销成为很多企业不得不采用的销售方式, 因此应收账款回收所涉及的财务指就很重要, 该指标会直接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 从而反映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

(四) 其他辅助指标

1. 对外担保占净资产比重=对外担保额÷净资产平均余额×100%

2. 非经营性利润构成比=非经营性利润÷净利润

3.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比重=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入总量

以上这些主要的辅助性财务指标都是从更谨慎和更保守的层面反映企业的潜在财务风险。对外担保占净资产比重和非经营性利润构成比越高, 企业的潜在财务风险也就越高;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比重越高, 企业财务风险越低。

三、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途径

(一) 健全财务风险分析与处理机制。

高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财务风险处理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其中, 应急措施主要是指面对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时, 应该采用何种手段规避, 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 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指如何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杜绝和避免类似的财务风险再次发生, 健全的财务风险分析与处理机制是财务预警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

(二) 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防范意识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这就要求企业全体员工, 特别是领导层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警惕, 对员工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合理建议应给予重视和采纳。

(三)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和企业各项制度建设相结合

企业是一个整体, 任何一项活动都会影响客户的满意度, 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保持与其他管理活动的良好沟通和衔接,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协调一致, 实现数据共享。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和企业各项制度建设结合起来, 互相促进。比如以现金周转为主的企业, 应切实建立现金核算制度, 掌握现金收付期间的差异;以赊销、代销为主的企业, 则应加强企业信用调查制度, 强化应收账款回收控制。

摘要:本文通过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和财务预警指标的分析, 提出了几点构建财务预警系统需要主要的问题。

关键词:预警系统功能,财务指标预警,构建途径

参考文献

[1]韩庆兰, 吴长强.刍探财务预警系统[J].财会月刊, 2001 (4) !

[2]江少华.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预报系统研究[J].财会研究, 2005 (1)

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思考 篇2

一个企业如果处于产销脱节、销售额和销售利润明显下降,应收账款大幅增长,产品库存迅速上升,经营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其现有到期债务的状况,或者企业现有负债总额超过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净资产出现负数,则企业面临财务危机。

导致企业形成危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企业产品销售价格的升降,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性、企业对产品销售价格的调整能力、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化、企业固定成本总额的高低以及经营者业务素质和管理经验等,这些影响因素可能是因财务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消费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政策的调整、国际经济的影响以及竞争对手等非财务因素变化引起的,但无论如何,大量的非财务性质的企业危机往往都是以财务危机的面目出现的,财务危机是企业危机中最显著、最综合的表现。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是为防止企业偏离正常经营轨道而建立的报警和控制系统,它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利用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对各种财务分析数据资料的分析,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财务危机及早警示,对潜在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企业因财务危机而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甚至宣告破产的例子屡见不鲜,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对企业及相关利益者具有重要的意义。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既可能是企业经营决策失误,也可能是管理失控,还可能是外部环境恶化等等,但任何财务危机都有一个由初显到加剧乃至不断恶化的过程。设立和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可对财务运营过程进行监控、预测,及早发现财务危机信号,在其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避免情况恶化造成更大的损失。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关心的是如何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建立,能够帮助有效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全面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正确的决策,优化国有资源配置。证券监管部门通过建立一套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确立相应的风险提示制度,对监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判断,使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企业可以采用财务报表指标分析法、单变量模型分析法、多变量模型分析法、根据经验主管判断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财务状况进行诊断,是否存在财务危机,以及危机的程度。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对企业而言,在实际运用时,要考虑到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地域、行业等诸多因素的差异,选择适合企业特点,并能满足自身经营和财务管理需要的方法和模型,才能达到动态监测、及早防范、有效阻止及避免财务危机发生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

对于企业来说,绝大多数财务危机都是可以预测的,而且都有一个从潜伏到爆发、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财务危机预警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监测、识别、报警以及预控。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监控的范围主要包括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现金流量情况、资本结构以及成长能力等方面。

为使危机预警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企业应建立健全相对独立的预警组织机构,其日常工作可由企业现有的某些职能部门承担,如财务部门、企管、企划部门;建立信息收集和传递机制,只有对大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才能抓住每一个相关的财务危机征兆。高效的预警分析机制是关键,通过预警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分析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财务风险上,有重点的分析其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在财务危机原因分析清楚后,应立即启动处理机制,制定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尽可能减少财务危机带来的损失。

国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构建,除了应有理论上的科学性、现实的可操作性、完善的制度体系、严密的制约机制、严格的风险监控、高效的事后核查外,还必须符合国有企业的特点,要考虑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完整性、针对性、周期性、社会性以及控制流程。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根据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今后国有企业可能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在涉及国家安全的核心领域和必须由公共财政负担的公益事业领域,存在国有独资企业;二是在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存在国有控股企业;三是涉及到有优势的、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可以优进劣退。因此,国有企业不是一种一般的企业组织形式,不能用一般企业的规则来规范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在考虑到企业一般适用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国有企业的特点。

由于国有企业承担了除一般企业具有的纯市场竞争功能外,还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因此国有企业危机预警系统设计,一定要力求完整,要力争做到“两个结合”。一是要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既要考虑资产、负债、现金、利润等定量指标,又要考虑企业的市场份额、创新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国家和社会所关注的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非财务指标和定性因素。二是要做到表内和表外相结合,既要选择到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报酬率等财务报表中反映的指标,也要考虑企业从事委托理财、期货股票、担保抵押等表外指标。

要从横向和纵向把握好几个控制的关键点。横向要针对国有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即主要把握好投资、筹资、应收账款、内部担保抵押、关联交易等日常经营管理行为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纵向针对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反映、预测、决策和控制整个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这样才能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控制。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财务状况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对于投资类企业,重点应关注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和盈利能力,可主要选择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类、资产保值增率等指标;对于贸易类企业应重点关注企业的营运能力,或选择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对于生产类企业,重点应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企业的现金流,可主要选择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

国有企业同样存在生命周期,不同时期财务状况和财务指标有着不同的特征。如企业在初创期,企业现金短缺、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较低是常见现象,不能就此轻易地判断企业的失败。而在企业的成熟期,企业本应现金充沛,负债减少,而企业此时如果出现了现金的问题,那么就有可能出现财务危机了。同样在企业的衰退期,报表中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都开始下降,有的甚至逐渐转为负数。

不仅考虑到国有企业本身的管理,还要考虑到国有资本出资人财务监督管理,要与国有资本出资人对企业的财务监督相结合。各级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组建后,必须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监督,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并不是要取而代之,而是要将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作为财务监督的有益补充,使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有机地融入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之中,实现国有资产出资人、企业之间的“双向预警”。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构建研究 篇3

关键词:财务预警系统,预警方法,沃尔比重评分法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对完善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建立科学的财务预警系统对于企业防范风险显得更为重要。本文根据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理论内涵的本质要求,以理论上的科学性和现实的可操作性为基本要求,从短期预警和长期预警两个方面着手,利用定性、定量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预警分析方法,建立能有效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系统。

一、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分析,评价企业当前及未来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预测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从而为其科学决策提供充分、有效的依据。

1.从现金的来源分析现金流量短期预警作用

企业的现金来源主要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入。企业不可能长期依靠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入维持和发展。良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才能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满足长短期负债的偿还需要,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此外企业的发展也不能仅依赖外部筹资实现,厚实的内部积累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一旦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出现异常,其账面利润再高,财务状况依然令人担忧。

2.从现金使用的主要方向分析短期预警作用

在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中,现金流出的各期变化幅度通常不会太大,如出现较大变动,则需要进一步寻找原因。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一般是购建固定资产或对外投资引起的,此时就要视企业经营者决策正确与否而定。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主要为偿还到期债务和支付现金股利。债务的偿还意味着企业未来用于满足偿付的现金将减少,财务风险随之降低。但如果短期内,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占总现金流出比重太大,也可能引起资金周转困难。

企业真正能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和债务的比较可以更好地反映偿债能力。反映流动性的财务预警指标主要有现金流量比和现金负债总额比。现金流量比是现金流量分析中的最核心指标,是评估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最细致的财务比率。它克服了传统比率分析中流动比率指标的缺陷,能动态、历史地观察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获现能力是指经营现金流入与投入资源的比值。反映获取现金能力的财务预警指标主要有每股营业现金流量和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这两项指标越高,说明资本、资产获得现金能力越强。

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来源于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现金,则适应性强。反映财务弹性的财务预警指标主要有现金股利保障倍数和现金派现率。收益质量主要是分析会计收益和净现金流量的比例关系。从现金流量的角度来看,评价收益质量的财务预警指标主要有营运指数和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短期财务预警主要采用定量预警方法,利用单变量或多变量模型预警方法并结合上述四组指标进行预警。单变量或多变量模型预警方法将在长期财务预警方法中阐述,这里重点说明编制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进行短期财务预警分析。滚动预算又称连续预算或永续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脱离,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永远保持为一个固定期间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与传统的定期预算方法相比,按滚动预算方法编制的预算具有透明度高、及时性强、连续性好,以及完整性和稳定性突出等优点。滚动预算按其预算编制和滚动的时间单位不同可分为逐月滚动、逐季滚动和混合滚动三种方式。将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配合每日现金收支报表及每周(或每十日)现金收支预估表,即可以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短期财务预警系统,使公司经营者及财务管理人员能尽早得知潜在的现金缺口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长期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

(一)以偿债能力为核心的预警指标体系

获利能力从长期而言是企业在未来经营中产生现金的能力,是企业财务实力中最重要且最可靠的一类指标。财务预警时可选用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两项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用来分析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当企业缺乏偿债能力时,会产生资金不足、对债权人利息和本金延期支付现象,容易引发财务危机并导致破产,财务预警时主要选用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和资产负债率两项指标。资产负债率是长期财务预警的核心指标,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少是借款筹来的,体现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获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而举债比率过小,则不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按通行标准,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过高或过低都对企业发展不利。

经营能力指标是衡量企业运用其资源效率的指标,反映了企业对资产的管理能力,如果经营能力不佳,可能预示着企业日后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财务预警时可选用总资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两项指标。企业理财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一个有远见的经营者决不会只把眼光停留在目前的运营状况,企业的发展潜力亦不容忽视销售增长率,故选择销售增长率和净资产成长率两项指标作为反映企业发展潜力的财务预警指标。

(二)长期财务预警方法

1.定性预警分析方法

(1)专家调查法。

企业组织各领域专家运用专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根据企业的内外环境,通过直观的归纳,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变化、发展的规律,从而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由于这一方法的成本较高,大部分企业只采用其中的标准化调查法,即通过专业人员、咨询公司、协会等,就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详细调查与分析,形成报告文件供企业经营者参考。

(2)“四阶段症状”分析法。

企业财务运营情况不佳,甚至出现危机肯定有特定的症状,而且是逐渐加剧的。人们的任务是及时发现各个阶段的症状,对症下药。企业财务运营病症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见下图。如企业有相应情况发生,一定要尽快弄清病因,采取有效措施,摆脱财务困境,恢复财务正常运作。这一方法的原理类似于诊断病人,根据病人的症状,如咳嗽、发烧等查找病因,并予以治疗。这一方法直观明了,简单易行,尤其适合企业进行自我诊断。但阶段划分比较困难,要求诊断者具有丰富的经验。

2.定量预警分析方法

(1)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模式分析模型是以单个财务比率的分析考察为基础的,财务比率按其预测能力有先后顺序之分,在预警指标体系的八项指标中,对企业财务最具长期预测能力的指标是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其他六项指标可以作为辅助指标,因为企业良好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应该表现为企业长期的、稳定的状况。具体操作时,将各项评价指标划分为安全区、预警区、危机区三个区域,确定安全区、预警区、危机区的临界值。实际值与临界值相比确定预警指标所处区域,从而判断企业面临风险的程度。单变量模型分析较为简单,但不能综合说明公司整体财务状况,运用这种方法可能出现对于同一公司、不同的预测指标得出不同结论的情况,因此单变量分析方法只能作为多变量分析方法或综合分析方法的辅助。

(2)多变量预测模型。

多变量预警模型是一种综合评价企业风险的方法,当预测企业是否面临财务失败时,只需将多个财务比率同时输入模型中,模型会通过计算得到一个结果,然后根据结果就可以判别企业是否会面临财务失败或破产。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取得了相应成果,形成一些较有代表性的预警模型,例如美国的爱德华·阿尔曼(Altman)的Z计分模型,日本开发银行的多变量预测模型,中国台湾陈肇荣先生多元预测模型等。多变模式从总体宏观角度检查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呈现不稳定的现象,提前做好财务危机的规避或延缓危机发生的准备工作。当然,由于企业规模、行业、地域、国别等诸多差异,企业不应拘泥于任何经验数据,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符合企业要求和特点的总体财务失败预警系统。

3.沃尔比重评分法

沃尔比重评分法是指将选定的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并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然后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得出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继而确定其信用等级。该种评分方法主要用于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中,将其作为一种财务预警方法,与其作为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的主要区别是:预警时得分越大表示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而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中的评分越高表示财务状况越好。

沃尔比重评分法的基本步骤包括:

(1)选择评价指标并分配指标权重。指标的选择应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协调性、经济性的原则。长期预警可选择如前所述的指标体系,并参照有关资料,结合企业的特点及所处行业情况,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对企业影响较大的指标可赋予其较大的权重,所采用的短期预警的指标权重之和,应为100%。此步骤应采用定性分析方法。

(2)将指标划分安全区、预警区、危机区三个区域,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安全区、预警区、危机区的临界值安全区表示企业经营处于正常状态,指标值正常。预警区表示企业经营处于警戒状态,指标处于临界状态,它可能在短期内转为危机,也可能转为安全,提醒经营者是否考虑对该指标及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危机区表示企业经营处于极不正常状态,经济效益差,指标值极差,提醒经营者应检查具体指标值,找准问题,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使经营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对于各项指标,首先应先确定一个标准值,即正常值,这个值可以是公认的值,如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也可以是同行业中的平均值,如成本费用利润率;也可能是一个极值,如资产报酬率的最小值是贷款利率。其次是确定区域的临界值(界限值)及预警控制范围,这项工作可结合企业的特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来进行。

(3)对各项评价指标计分并计算综合分数。先对各财务指标进行评分,而后根据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加权总得分,公式如下所示:

T=X1×R1+X2×R2+……Xn×Rn

其中,T为总得分,X1,X2……Xn 为各指标得分(可以100计),R1,R2,……Rn为指标权重(可以%计)。在计算总评分时,各个指标得分计算比较关键,将实际值与临界值相比确定其得分。

(4)实际值与临界值相比确定预警指标所处区域,从而判断企业面临风程度实际操作时,不仅可根据总得分所归属的财务风险区间进行风险预警,还可根据各指标所属的财务风险区间进行风险控制。企业经营者在了解经营状况时,如果发现本月份经营出现警告,则应具体查阅明细指标状况,以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部门,采取相应措施以解决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郭复初.现代财务理论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庄小彤.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刍议[J].财会研究,2003(6).

[3]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3.

[4]李相国,刘俊彦.论财务管理七个理论问题[Z].2004第九界全国高等院校财务学科建设暨理论研究会论文集,2004.

[5]邱玉兴.我国企业集团财务预警系统探析[Z].2004第九界全国高等院校财务学科建设暨理论研究会论文集,2004.

[6]彭韶兵,刑精平.公司财务危机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企业财务预警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篇4

1.财务预警信息管理的含义

财务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是以企业财务信息为基础,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中心,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预测,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并对企业各环节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的监控系统。

2.财务预警管理的目标

(1)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建立预警机制,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

(2)随时捕捉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各种管理漏洞、管理失误、重大风险和隐患,并采取适当措施,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

(3)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管理基础,发挥企业ERP、IT技术的优势,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3.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

(1)信息的收集功能。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预警。

(2)监测和诊断功能。监测即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标准进行对比,对企业营运状况做出预测,找出偏差,进行核算、考核,从而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诊断是根据跟踪、监测的结果对比分析,运用现代化企业管理技术、企业诊断技术对企业营运状况之优劣做出判断,找出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之所在。

(3)危机应对处理功能。根据监测、诊断的结果,对症下药,使陷入危机的企业回复到正常运转的轨道上来,是企业财务预警分析的一个重要功能。

二、财务预警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

1.财务信息收集、传递系统。良好的财务预警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这些资料包括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和外部相关市场、行业数据,并形成一个资料系统。而且这个系统应该是开放的,不仅包括内部财务信息,还包括外部相关信息。系统信息要不断刷新、不断升级,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2.财务风险分析及报警系统。高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机制是财务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通过财务风险分析,迅速排除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财务风险分析一般有两个要素:预警指标和扳机点。预警指标是用于预测财务危机的财务指标,也就是能够有效识别财务状况恶化迹象的财务指标;扳机点是指控制预警指标的临界点,一旦测评财务指标超过临界点,应急计划则应随之启动。

3.财务风险处理系统。财务风险处理机制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指面对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应该采用何种手段去规避,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指如何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杜绝和避免类似的财务风险再度发生。

三、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

1.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的理论基础

(1)控制论。财务预警的最终目的是采取对策,保证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处于安全状态,财务预警必须使用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控制分为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和复合控制,预警管理更多的要应用前馈控制和复合控制。

(2)系统论。企业是一个整体,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相联系和融合,财务管理内部的筹资、投资和运用也相互联系和融合,预警管理必须从企业整体出发,某项指标的变化和波动,其原因往往并不是单方面的,企业某一方面的警报,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应对措施。

(3)信息论。企业财务预警管理本身就是收集警报信息、处理信息、发出警报信号、提供相应对策的信息管理过程。

2.建立财务预警体系的方法

(1)建立以现金流量预算为主的短期财务预警系统

企业理财的对象是资金及其流转,就短期经营计划而言,企业能否偿还短期和即期负债,并不完全取决于账面利润的多少,而更取决于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资产负债率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一般应大于净利润。准确的编制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在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时,还应分析预收账款、预付账款、非正常经营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以及承兑汇票(非现金等价物)和筹集短期借款对企业支付能力的影响。

(2)建立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以价值观念为基础的盈利能力、长期偿还能力、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等为主要指标的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要远离财务风险,首先应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加快总资产的周转速度,提高主营收入。并研究以上财务指标对企业发展的重要程度,结合管理层的意见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

3.企业财务预警与控制的程序

四、实施企业财务预警管理应做好的基础工作

1.加强信息管理,协调各子系统关系

财务预警系统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这就要求强有力的信息管理向预警系统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要建立信息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要明确信息收集、处理、贮存到反馈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信息专业人员的职责,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同时应当考虑不同子系统的数据传递和各个子系统对各种数据的不同要求,实现企业数据共享,使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2.控制负债比例,防范筹资风险

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流转的起点,而过度举债也是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受市场环境变化、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资金运用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将会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而产生企业筹资方面的风险。筹资风险的防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做好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避免经营和投资决策失误。第二,适度举债,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第三,防范由于“应付账款”过大,交易恶化,给企业带来的诉讼风险。

3.正确地进行投资决策,控制投资风险

企业需要正确地进行工程项目、证券投资、对外投资决策,防止发生投资亏损、现金流量出现负数、资产减值和资金沉淀的情况。在投资前进行科学的论证,合理的进行投资组合回避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策略和适度的接受风险,在决策中做到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

4.加强资信管理工作,控制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

应收账款是企业资金回收的最主要方面。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慢、坏账损失多,会使企业沉淀更多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资产发生流失。因此,必须建立资信管理制度,强化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

5.定性和定量的预测相结合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构建研究 篇5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危机,财务预警,定量分析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 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一些企业因财务危机导致经营陷入困境, 甚至宣告破产的例子屡见不鲜。企业要想保持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得重视财务预警的建立。目前我国企业也有不少建立了财务预警系统, 但并非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原因何在?通过对企业财务预警系统跟踪、调查与研究, 总结出以下结论。

一、现阶段的财务预警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财务预警的构建与企业本身情况不相适应

在经济社会里, 每个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 即使是同一行业, 其经营管理特点也不一样。如企业在构建财务预警系统时, 一味的盲从, 选取了不能反映本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 财务预警系统就不能及时发挥功效。

(二) 危机预警过程中, 企业对危机预报反应迟钝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 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日益突出, 这就要求企业对其潜在风险做出越来越快的判断, 否则就会遭到淘汰。因此, 企业及时获得准确警报, 并能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 这样财务预警系统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三) 企业建立的预警模型, 不能准确预测警情

目前以财务评价为主, 面向企业内部, 注重战术性反馈的传统财务业绩评价等指标建立的财务预警模型缺乏现金流量指标, 它忽视了对企业现金流量状况的评价, 从而削弱了财务预警风险模型的预测效果。

(四) 缺乏财务预警系统的后续管理

一般企业认为, 如果做好财务预警的前期工作和系统构建就行了, 缺乏对已处理的危机的预警过程进行总结和吸收经验教训, 不及时完善财务预警系统, 也就不能对未来经营管理和预防类似危机提供前车之鉴。

二、构建企业财务预警系统

(一)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构建的基本前提

1. 较为完备扎实的管理基础是实施财务预警的基础条件

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管理基础, 特别是企业在实施ERP之后, 财务预警应充分利用ERP的管理思想和基础数据, 而不是单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 财务管理与其他管理活动的良好衔接和协调

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保持与其他管理活动的良好沟通和衔接, 财务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协调一致, 实现数据共享。

3. 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财务预警信息系统的基础和数据来源, 没有与这些系统的数据接口和共享机制, 预警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不充分, 预警系统不灵敏, 其功能也不能很好的发挥。

4. 具备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财务预警管理是企业管理一种高级形式, 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和领导人素质要求较高, 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

5.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现代财务预警系统对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组织建设责权分明、内部稽核制度健全、交易处理程序适当、信息记录真实、披露及时、审计独立客观等内容, 并确保其能得以切实执行, 这是构建财务预警系统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二) 构建财务预警的方法

目前, 在研究领域上,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有两种方法, 即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

1. 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比率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发展过程, 这种渐进发展情况必然会通过一些财务指标的变化体现出来。因此要准确测度企业财务状况和预测警情, 从大量的财务因子中选好财务指标是关键。从定量分析所使用的指标来看, 定量分析分为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

(1) 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模型是指使用单一财务变量对企业财务失败风险进行预测的模型。

根据财务预警指标选择的科学性、重要性、经济性原则,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财务预警指标:

1) 偿债能力

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最直接表现就是丧失现金流上的支付能力, 反映为资产的变现力差, 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 即现金净流量为负值。一般来说, 一个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越大, 其偿还负债的能力越强。一般包括以下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

2) 获利能力

盈利是企业偿债和信用的保障,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 一个企业只有经营前景和盈利能力良好, 才会远离财务危机。主要指标有:销售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净利率。

3) 发展能力

反映企业积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该指标越大, 反映企业资本越充实、越壮大, 企业利用证券市场来融资的功能越强, 财务危机越不易发生。这方面的指标有: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

(2) 多变量模型

多变量模型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预测企业财务危机可能性的模型。目前在国外实践中影响较大、较为有效的多变量预测指标模型是:Z指标模型。Z指标模型是1968年美国埃特曼教授 (Altman) 采用统计学中的判别分析法, 利用五项财务指标的加权平均数计算预测企业危机的指标模型, 即:

其中:X1= (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 /期末总资产。反映了企业资产的折现能力和规模特征。

X2=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反映了企业的累积获利和发展能力。

X3=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反映了企业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它是反映企业财务失败的最有力依据之一。

X4=期末股东权益/期末总负债。该指标测定的是财务结构。

X5=销售收入/期末总资产。亦称总资产周转率。

一般地, Z值越低, 企业越有可能发生破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可以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

若Z≥2.9, 则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 发生破产的可能性非常小;

若Z≤1.2, 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危险;

若1.2<Z<2.9, 企业属于“灰色区域”或者“未知区域”之列, 也就是说难以简单地得出是否肯定破产的结论。

该模型实际上是通过五个变量 (五种财务比率) , 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 (X1、X4) 、获利能力的指标 (X2、X3) 和运营能力的指标 (X5) 有机联系起来, 综合分析预测企业财务失败或破产的可能性。研究数据显示, Z指标模型预测企业未来一年内破产的准确性约为90%, 两年内的准确性约为80%, 但对于两年期以上的破产预测作用不大。

多变量模型除了以上介绍的Z计分法模型以外, 还有日本开发银行的多变量预测模型, 以及中国学者周首华、杨济华F分数模型等。但是, 这几种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并不广泛。就目前为止, Z计分法模型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2. 定性分析法

定性预警方法, 其特点是分析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进行定性分析, 以判断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典型的有“四阶段症状分析法”, 即将财务危机区分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实现期4个阶段, 通过财务分析进行判断。在危机潜伏期存在销售额下降或销售额上升利润额反而下降、企业资产流动性差、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信誉持续降低、经营秩序混乱等现象;在危机发作期存在自有资本不足、过分依赖外部资金、利息负担过重、缺乏财务的预警作用、债务拖延偿付等现象;在危机恶化期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经营者无心经营业务专心于财务周转、债务到期不支付等现象;在危机实现期存在负债超过资产, 丧失偿付能力等现象。此外, 定性预警还要考虑:a) 宏观经济环境方面。一般来说, 国家政治稳定、政策优惠、经济繁荣, 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而经济环境恶化、市场商品价格波动较大, 会直接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B) 行业特征方面。行业不同财务风险也不同。例如, 有些高科技产业, 具有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的特点, 同时也存在高风险的隐患。C) 市场状况方面。企业竞争对手少, 则风险就小。反之, 风险就大。定性预警常用专家调查法、管理评分法等。这些都受分析人员的分析方法及其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三) 构建财务预警系统还应注意的问题

1.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及企业自身的财务预警系统

我国企业应从本国国情出发, 积极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已成功应用的财务预警系统, 同时考虑企业所处的行业及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 避免不考虑企业之间的差异性, 采取一刀切, 由此导致其预测的准确度的下降。

2. 要合理选取预警指标

要想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一个总的评价, 就必须将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营运能力、现金能力等多方面的财务指标纳入一个有机整体中, 才能全面地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解剖和分析, 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作出评价和判断。

3. 不断改进财务预警方法

现阶段对于财务预警模型的研究, 在国内主要采用单变量研究和多变量研究两种方法, 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应该综合运用, 以达到最佳的财务预警效果。在应用多变量模型时, 应考虑不同年度间环境上的差异, 如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周期等对模型的影响, 并尽可能地加以规避。同时还要积极挖掘新的财务预警方法, 例如, 可以利用中期财务报告中的指标建立模型进行分析, 将其作为利用年度报告预警的有力补充, 积极利用一些动态预警模型。

4. 建立全程全面监控的财务预警系统

企业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预警, 而更在于围绕预警所展开的一系列工作。事前工作包括确定评价标准、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财务指标安全区间和风险区间、建立模型、收集资料、信息传递等;事中工作包括分析整理资料、发现问题、发生预警信息、将信息反馈至各相关环节;事后工作包括当发生潜在危机时支持配合相关方面寻找根源及时纠错、建立追踪系统跟踪预警。此外, 还应当明确, 财务预警系统不只是在意识到企业可能将出现问题时才使用, 而应更注重日常监控, 随时考虑各种可能导致预警的原因, 重视从细微处发现问题, 以便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注重企业各个部门的协作, 树立合作与全面财务预警的理念。

5. 强化财务预警系统的日常维护及监管

通过日常维护和监管, 保证财务预警系统与企业其他系统之间数据接口通畅、数据充分共享;根据企业具体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财务数据、指标体系和预警临界值, 确保预警及时、准确;加强财务预警数据库的防病毒入侵、防黑客盗取、防非法操作等措施, 保障数据库的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1]王亚.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研究[N].中国总会计师, 2009 (2) , 77-78

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刍议 篇6

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及其功能与特征

一般来说, 企业的财务危机由初步萌生到恶化, 并非瞬间所致, 通常要经历一个渐进累计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各种危机因素, 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在资金运动的“晴雨表”——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值的不同变化上反映出来。这样, 通过分析判断这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优劣变化, 便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发挥预警作用。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作为一种规避和防范企业风险的工具, 其灵魂度越高就越能及早地发现问题并告知企业管理者, 就越能有效地防范与解决问题、因避财务危机的发生, 所以, 一个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通常具有以下功能:

(一) 信息处理功能

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 进行分析比较, 判断是否予以报警。

(二) 危机预知功能

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 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 提醒管理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 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 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三) 控制危机功能

当财务危机征兆出现时, 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能预知并预告, 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 使管理者有的放, 对症下药, 制定有效的措施, 防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避免财务危机真正发生。

(四) 避免危机再将发生功能

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能及时回避现存的财务危机, 而且能通过系统详细的记录其发生缘由、解决措施、处理结果, 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弥补企业财务管理及企业经营中的缺陷, 完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从而提供前车之鉴, 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基于以上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 我们在构建一个预警系统时, 财务指标的选择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必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即危机因素一旦萌生, 能够从指标值上迅速反映出来;二是指标的先兆性, 一旦指标值趋于恶化, 往往意味着危机可能发生或将要发生, 亦即应当属于危机初步产生时的先兆性指标, 而不是已经陷入严重危机状态时的结果性指标。

从财务管理方面讲, 诱发财务危机最为直接的原因, 或是由于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是由于竞争不当及功能乏力, 而导致企业竞争地位下降, 未来现金流入能力低下;或是企业一味地追求营业数额的增长, 却忽略了对企业营业质量——现金流入的关注, 导致企业陷入了过度经营状态与现金支付能力匮乏的困境。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财务危机预警指标时以此为出发点考虑。

二、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的关键是如何确定预警的指标和判断预警的警戒线。指标建立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一) 单一指标方式

通过单个财务指标比率的恶化程度来预测财务风险。主要指标有:

1. 核心主导业务资产销售率=核心主导业务销售收入净额/核心主导业务平均资产额

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前提和基础, 这种核心能力是在经营中为企业提供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基础上多方面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运行机制的有机结合。企业能否对核心主导业务资产销售率的变动趋势予以适时的监控, 并通过优化调整资源配置结构, 不断强化企业的核心能力, 提高其运行的效率, 对于危机的防范意义重大。同时, 这一指标也警示企业的决策者, 离开了核心能力这一基本点, 企业必定是缺乏竞争活力的, 即便一时成功, 也不可能持久。

2. 经营性资产收益率=息税前营业利润/平均经营性资产

众所周知, 一个经营业绩与获利能力低劣的企业, 从长远来看, 财务上必然是缺乏安全保障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要谋求生存和发展, 必须使其报酬率对投资者具有足够的诱惑力。要达到这一点, 最为关键的是要确保经营性资产的获利水平——经营性资产收益率至少不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值。而从谋取竞争优势的角度, 以市场或行业平均先进收益率为基础则更具现实意义。对于企业来讲, 如果实际经营性资产收益率达不到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 不仅意味着发生了机会损失, 更重要地表现企业在商品劳务市场竞争中已经处于劣势地位。

作为企业营运能力素质、效率高低以及竞争优劣势的综合标志, 作为负债能否发挥真正财务杠杆效应的先决条件, 作为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实现的源泉基础, 经营性资产收益率及其变动走势, 与企业的风险危机息息相关, 故而是监测企业财务危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3.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营业利润/债务利息

息税前营业利润是指扣除债务利息与所得税前的正常业务经营利润。企业负债融资能否发挥真正的杠杆效益的前提是: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是否能够补偿债务利息费用。如果息税前利润不能补偿债务利息, 企业就无法获利, 将导致难以偿付到期的债务本息。在这种情况下, 即便企业债务投资的本金在偿还前能够全部收回, 但由于收回的债务本金+获得的息税前利润小于到期的债务本金+应付债务利息, 企业必然要面临无法及时足额偿付到期债务的风险。可见, 已获利息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 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到期债务偿还的保证程度;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 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企业要想具有正常的债务偿付能力, 从长期来看, 已获利息倍数至少应当大于1, 且比值越高, 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一般也就越强。如果已获利息倍数过小, 企业将面临经营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当然, 如果已获利息倍数小于1, 在短期内企业也有支付到期债务的可能。通过已获利息倍数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

4. 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营业现金流入量/销售收入净额

企业会计账面意义上营业收入, 是按照会计分期假设及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账面收入, 它既可能是已经变现的实质性的价值也可能是诸如“三角债”情形的持账待决价值以至呆帐甚至坏帐损失而丧失变现能力的虚假收益, 所以账面上的营业收入表现为一种应计的现金流入量, 而非直接等同于实际的现金流入量。从财务上来讲, 只有当应计现金流入量成为实际的现金流入量时, 才表明销售收入的真正实现。这就要求企业在销售增长的过程中, 必须高度关注销售收入的变现质量问题, 亦即必须将销售收入的增长建立于充分的有效现金流入量的基础之上。否则, 势必导致企业有效现金流量因过度经营而遭受流失, 造成支付能力低下, 后劲增长乏力。因此, 通过分析营业现金流入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 能够对企业销售收入的质量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 以便发现问题, 不断优化销售方针, 加大收账力度在实现销售收入良性增长的同时, 减少以至消除财务危机的隐患。

5. 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非付现营业成本/营业现金净流量

该比率从营业现金净流量来源的稳定可靠性出发, 揭示企业获取的现金净流量结构质量的高低。一般而言, 该比率越小, 表明企业具有较高的营运效率和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保障基础。反之, 该比率越高, 意味着企业的现金质量主要依靠非付现成本的转化, 如折旧准备金等。倘若该比率大于1, 便预示着企业的营业活动发生了现金净流量, 这是企业营运效率低下, 偿债风险加大的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因此, 通过对该比率变动走势的追踪监测, 可以适时地发现并发出财务危机信号, 以便企业对当前与既往经营理财效率的缺陷做出深刻的检讨, 并采取及时而得当的管理对策。

6. 资金安全率与安全边际率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安全边际率= (实际销售额-保本销售额) /实际销售额=安全边际额/实际销售额

资产变现率= (现金及其等价物+良性债权+适销存货+可变现无形资产) /资产总额

当资金安全率与安全边际率均大于零时, 表明企业营运状况良好, 可以适当采取扩张策略, 当资金安全率大于零, 而安全边际率小于零时, 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尚好, 但营运效率欠佳, 应进一步拓展营销能力;当安全边际率大于零, 而资金安全率小于零时, 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已露出险兆, 处于过度经营状态, 应改变资金结构, 调整信用政策加大账款回收力度, 若两个比率均小于零, 表明企业已陷入危险境地, 财务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上述单个财务指标比率是从资产收益、债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方面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基本反映, 当这些指标达到近警戒值, 预警系统应当发出警示, 提请管理者注意。

(二) 综合指标方式

企业的风险是各项目风险的组合, 不同比率的变化趋势必然表示出企业风险的趋势, 但单一模式不能反映不同比率因素对整体的作用, 也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各比率正反交替变化的情况, 如一个比率较好, 另一个比率变坏, 便很难做出准确的预警, 这时我们可以考虑设立综合指标方式来反映。综合反映企业风险的综合指标很多, 下面介绍一种比较流行的“Z记分模型”。

其中:Z=判别函数值;

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

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

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

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

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企业是一个综合体, 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 对企业整体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 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获利能力指标和营支能力指标有机联系起来, 综合分析, 预测企业风险。一般地, Z值越低企业越有可能发生破产。如果Z值大于2.675时, 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当Z小于1.81时, 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堪优, 在2.675和1.81之间, 说明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

三、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保障措施

(一) 加强信息管理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 这就要求强有力的信息管理向预警系统提供全面的、准确的、及时的信息。要建立信息管理组织机构, 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 要明确信息收集、处理贮存到反馈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信息专业人员的职责, 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二) 协调好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和谐的合作关系。应当考虑不同子系统的数据传递和各个子系统对各种数据的不同要求, 实现企业数据共享, 使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三)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向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人治理结构完善、组织建设权责分明、交易处理程序适当、信息记录真实、披露及时等内容。

虽然风险管理不当可能诱发财务危机, 但二者并非是同一概念, 危机的策源地或许更主要的是滋生于企业的内部, 如滞后的管理理念、错误的决策行为, 以及伴随而来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以及对竞争风险应对不当或功能乏力等的结果, 但透过财务指标的优劣变化却能够使企业感受到危机的存在, 这将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对危机的深层诱因进行延伸追溯, 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摘要:文章结合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与特征分析, 明确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方式与保障措施, 以确保有效规避与防范各种财务危机。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

参考文献

[1]浅谈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http://kjlww.com/lun-wen_show.php?lunwen_id=28983.

[2]陈铁军.公司财务危机产生原因和防范对策 (J) .甘肃农业, 2008 (8) .

[3]骆伟平.浅谈财务危机预警与控制 (J) .时代金融, 2006 (8) .

[4]陈丽霞.企业财务危机综合预警系统的构建 (M)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篇7

一、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意义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 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 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 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预报示警。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 进行比较分析, 判断是否预警。经过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 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 提醒经营者早做准备或采取对策, 避免潜在风险演变成现实损失, 未雨绸缪, 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当财务发生潜在危机时,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不佳的根源, 使经营者有的放矢, 采取有效措施, 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通过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企业能够系统而敏锐地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 从而有效地避免和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 有助于企业的“强身健体”。同时,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还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财务危机发生的缘由、经过, 提供解除财务危机的措施以及改善管理的建议, 作为企业未来经营之借鉴。

二、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程序

1、寻找警源。

警源是警情产生的根源, 是“火种”。从警源的生成机制来看, 警源可以分为外生警源和内生警源;从警源的可控度来看, 可将其划分为可控警源与不可控警源;从警源的性质来看, 可分为主观警源和客观警源。

2、分析警兆。

警兆是预警的信号系统。一般地, 当警源导致警情爆发之前, 总有一定的先兆, 这种先兆与警源可以有直接关系, 也可有间接关系;可以有明显关系, 也可以有隐形的未知黑色关系。警兆的确定可以从警源入手, 也可以依经验分析。警兆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景气警兆;一类是动向警兆。

3、选取预警指标。

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中, 任何一个财务指标, 都难以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想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一个总的评价, 就必须将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运营能力、现金能力等多方面的财务指标纳入一个有机整体中, 才能全面地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解剖和分析, 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做出评价和判断。

4、防警、排警。

防警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防止警情的发生, 而一旦发生了警情, 则由防警变成了排警。事先准备好在各种警情下的应急对策或对策思路, 一旦发出警报, 则可根据预警信息的类型、性质和警报的程度调用相应的对策。一般的, 预警对策大多是思路性和提示性的。

三、财务风险预謦系统的结构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将探头伸向组织生产经营和管理业务的各个方面, 连续不断地向预警系统输送信息。其输送的信息有两类:一类是非报警信息;另一类是报警信息。非报警信息是正常信息, 它所反映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业务基本正常, 无明显偏误。报警信息是指非正常信息, 它反映的核算和管理业务出现了异常, 并经检测存在造假迹象, 或者其运行记录超出正常值较大幅度而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在系统的整个运行过中, 保持监控检测系统的信息的正常供给和合理设定作为参照标识的正常值是两个最为重要的环节, 或者说两个支点。没有信息来源, 或者取得的信息不准确, 就可能导致错误警, 预警系统就会失灵。同样, 没有准确设定的标准值或范围, 系统就不能区分正常与失常, 不能分清正误的界限, 预警就不能在关键和必要时正常发出, 就有可能出现该预警时不预警, 而不该发出报警信息时却频频示警的情况。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 就短期而言, 企业能否维持下去, 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 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 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 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 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四、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途径

1、加强信息管理。

企业预警需要有一定的管理基础和功底, 仅靠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就只是杯水车薪。首先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 并遵循“专人负责、职责独立”的原则, 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的工作能够有专人落实, 且不受其他组织机构的干扰和影响。而且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是开放性的, 不仅包括内部财务信息, 还包括外部相关信息。最为关键的是, 系统信息要不断刷新, 资料系统要不断升级, 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2、健全财务风险分析与处理机制。

高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财务风险处理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其中, 应急措施主要是指面对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时, 应该采用何种手段规避, 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 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指如何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杜绝和避免类似的财务风险再次发生。

3、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防范意识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这就要求企业全体员工, 特别是领导层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警惕, 对员工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合理建议应给予重视和采纳。

4、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与企业各项制度建设相结合。

企业是一个整体, 任何一项活动都会影响客户的满意度, 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保持与其他管理活动的良好沟通和衔接,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协调一致, 实现数据共享。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与企业各项制度建设结合起来, 互相促进。如, 以现金周转为主的企业, 应切实建立现金核算制度, 掌握现金收付期间的差异;以赊销、代销为主的企业, 则应加强企业信用调查制度, 强化应收账款回收控制。

5、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还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使产生预警信息的价值大于产生预警信息的成本, 保证该系统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6、以相关会计信息系统为辅助。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效运行需要以两大辅助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相关经营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为基础, 因此也要加强这两个辅助信息系统的构建工作。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要能提供及时、真实、完整、可比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企业相关经营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则要能提供同行业、国家宏观、甚至全球的相关外部信息。有了这两者的有力支持,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才能更早、更有效地发现财务危机的蛛丝马迹。

浅谈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篇8

一、基本信息系统

良好的财务预警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形成基本信息系统。负责财务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这个系统应该是开放性的, 不仅包括信息的输入, 还包括信息的输出;不仅有财会人员提供的财会信息, 更有其他渠道的信息。这里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会计核算报告系统, 还包括对会计资料的认真阅读、分析和评价, 以及寻找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风险的工作。

二、分析监测系统

分析监测系统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 它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资料为依据, 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存在的风险做出判断, 对风险水平达到或超过预警线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

首先, 建立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最关键的是选择高敏感性的重点预警指标, 以便预警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单位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根据财务活动的特点, 其预警指标体系可分为四类:偿债能力指标、运营绩效指标、收益能力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考虑到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是负债, 所以预警指标体系以偿债能力指标为主, 运行能力指标为辅, 收益能力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为补充。

一是反映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反映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 应选择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带息负债比率、长期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例、负债偿付率等指标评价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的警戒线为40%-60%, 当资产负债率大于60%, 就应该发出预警信号;资产负债率大于1, 说明财务状况已严重恶化。流动比率越高, 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就越强。流动比率为1.5较好, 小于1.5则应发出预警;但比率过高, 其偿债能力未必很强, 反而会因为大量流动资产的占用影响到资金的运营效果。带息负债比率表明带息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例, 带息负债比率越高, 说明的财务负担越重, 还本付息的压力越大。长期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例越少, 表明还债的时间越紧迫, 风险越大。负债偿付率将债务与收入结合起来, 用来分析取得收入偿还债务的能力, 比率越小说明偿债能力越强。

二是反映运行能力的指标。可选择收入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固定资产增长率、自筹收入能力比率、应收及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的比重等指标。收入支出比率反映每一元支出有多少收入作保障, 是衡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 指标值越大, 说明自我支付能力越强, 相对来说筹资风险越小, 一般以0.5为宜。公用支出比率反映合理安排资金的能力, 指标值越大, 说明用于发展投入的资金大。一般以0.5为宜。固定资产增长率指标反映在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中所投入的资金, 指标值越大, 说明资产增长速度越快;但过高也会导致筹资风险增加。自筹收入能力比率衡量在开源创收方面的能力, 是自身价值实现的体现, 指标值越大, 说明自我发展能力越强。应收及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的比重反映了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 指标数值越大则财务风险越大。

三是反映收益能力指标。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 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开展全方位的社会服务, 运用自身力量最大限度的获取最佳效益。可选择总资产收入率、净资产收入率、投资收益率、职工人均纯贡献等指标衡量收益能力。

四是反映发展能力指标。发展能力反映持续发展能力, 可选择资产权益比率、自有资金动用程度、其他资金占用程度、自有资金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等指标反映发展能力。

其次,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虽然是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来完成财务风险预警的, 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但这种方式也会受到不同条件差异、在不同时期等因素的影响, 评价时对评价指标的选择, 以及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无法满足对财务风险预警的全面需要。而定性分析则是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专业分析人员的经验判断, 可以对定量分析的不足加以弥补。

三、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风险控制系统是针对分析检测系统对财务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预警, 对不同的财务风险类型提供不同的有效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按其是否依靠外界帮助可分为:一是将财务风险转移, 二是将财务风险自行承接。对自身控制能力有限或控制成本太大的财务风险可以实施转移策略, 如会同商业银行制定切实可行的还贷方案和多家银行组合实现贷款, 向专业保险公司投保等。对不能转移的财务风险或自己有能力将损失控制在可容忍范围内的财务风险可以实施自行承接策略。自行承接的方式即制定相应的对策改善目前的财务状况, 如加速应收账款的收回, 节约开支, 有效处理不良资产等。在制定好控制措施后, 还应定期检查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 并根据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重新对财务风险评估系统作出的预警进行适当性、有效性、及时性地分析, 并对基本信息系统的风险信息进行修正, 从而将财务预警系统的三部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

财务预警系统及其构建 篇9

【关键词】 ERP; 公立医院; 财务风险; 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活动中不可回避的问题。2010年12月,财政部和原卫生部修订了《医院财务制度》,提出了要防范医院财务风险。公立医院的改革导致其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加剧了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这就要求医院管理者及时发现财务风险,防止财务风险转化为财务危机。如何及时准确地监测、发现财务风险是医院财务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医院可以运用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进行数据的存储、收集、共享等,降低财务风险管理的难度。国内学者将ERP运用于医院管理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缪建成(2010)认为在医院规模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应该推行ERP系统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院的运营风险、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等;王定宇和冯泽永(2011)设计了以ERP为依托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体系框架;李则河和彭晨辉(2011)提出了医院ERP的基本框架,分析了医院实施ERP可能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在ERP系统平台上,构建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一、ERP系统的应用

ERP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加特纳集团)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ERP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企业所有的资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最大限度的利用企业资源,实现科学管理(王定宇、冯泽永,2011)。ERP系统是集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体的现代企业运行模式,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基石。ERP系统能为财务风险预警提供基础数据。目前,ERP在我国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ERP在国外医疗机构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发达国家50%以上的大中型医院都实施了ERP系统,我国医疗机构也开始试行ERP系统,如北京协和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等。

二、ERP系统平台上的财务风险预警与传统的财务风险预警的比较

ERP系统平台上的财务风险预警与传统的财务风险预警的比较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1.在风险控制过程上,传统的财务风险预警都是事后控制,事后控制的危害在于财务风险有恶化的可能;ERP系统平台上的财务风险预警强调的是事前防范、事中分析和事后处理,能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2.在数据的处理上,传统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的数据需要依靠人工收集整理,工作量较大,可行性较差;ERP系统平台上的财务风险预警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实时计算分析,预测财务风险。3.在信息的获取上,传统的财务风险预警依赖于会计报表数据,一般在月末报表报送后才能进行财务风险的分析监测,时效性较差;而ERP系统平台上的财务风险预警可以随时从ERP系统平台上输出数据,进行财务风险分析。上述分析表明,ERP系统平台上的财务风险预警比传统的财务风险预警具有优势,因此,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医院可以运用ERP系统进行数据的存储、收集、共享等,降低财务风险管理的难度。

三、基于ERP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构建基于ERP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把公立医院的财务信息系统作为ERP系统的子系统,与ERP系统的其他子系统一起运行;第二种是建立独立运行的公立医院财务信息系统和ERP系统的数据接口(田芬,2010)。本文探讨的是第二种方式。在ERP系统平台上,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包括财务风险识别子系统、财务风险评价子系统、财务风险预警子系统、财务风险对策子系统和财务风险监控子系统,其框架图如图1所示(马志强等,2008)。

(一)财务风险识别子系统

财务风险识别子系统也称基本信息系统。通过与ERP系统对接,财务风险识别子系统收集公立医院的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定性地识别财务风险的特征,并进行归类,分析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评价子系统

通过财务风险识别子系统对风险进行识别归类,传递给财务风险评价子系统,对财务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将风险按严重程度进行排序,首先将具有重大影响的财务风险传递给下一个子系统。

(三)财务风险预警子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子系统主要由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库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库组成,是对公立医院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预警。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库应该包含公立医院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指标。在ERP平台上,可以设置多个预警指标,并给每个预警指标设定判别标准,系统根据判别标准进行预警。判别标准可以是单一标准,也可以是阈值(苏月凯、杨鹏远,2010),如流动比率的标准值为2,当系统算出的值大于2时,系统就自动报警;如资产负债率指标也可以设置阈值,当指标值在60%~70%区间,就发出重警信号。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库应该包含多个模型,如Z计分模型、F分数模型、概率模型和LPM线性判定模型等。运行的原理是将ERP系统实时生成的财务比率自动代入各种模型中,预警模型通过判别得出风险情况。

(四)财务风险对策子系统

财务风险对策子系统是对财务风险预警子系统发现的不同财务风险因素和风险等级提供的有效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按是否依靠系统外部力量分为财务风险转移和财务风险自行处理两种。

(五)财务风险监控子系统

财务风险监控子系统是对以上各个系统进行风险实时监控。风险监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针对系统分析的风险原因和财务风险对策子系统提供的相应对策,将风险减弱、转移或者消除,保证医院正常持续的运营。整个系统的运行机制如图2所示。

四、构建基于ERP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有完善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一个完善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2.需要完善的技术标准,主要包括预警指标的选择标准、预警模型的构建方法等。3.要有安全高效的ERP信息系统,ERP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运行的平台。ERP的正常运行,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网络管理人员,保证数据的及时正常传递。4.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风险的准确预测提供基础数据。5.需要一个全面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测系统,事前防范风险,事中分析风险,事后处理风险,保证医院持续健康的运转。

【参考文献】

[1] Laura F.Spira. The Reinven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 Changing Role of Internal Andit[J].Risk Management,2003(16):220-223.

[2] 缪建成.医院推行ERP之我见[J].中国医疗设备,2010(9):81-82.

[3] 王定宇,冯泽永.基于ERP思想的公立医院财务一体化管理[J].重庆医学,2011(8):2284-2285.

[4] 李则河,彭晨辉.建设集成化ERP平台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11(9):43-45.

[5] 田芬.基于ERP的财务预警信息系统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5-9.

[6] 马志强,洪涛,朱永跃.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8(6):6-8.

关于构建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 篇10

关键词:企业,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预警

伴随着当今科技及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在抓住机遇的同时, 也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应当如何正确有效地评价、识别财务预警系统已经成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 同样对于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利益维护也具有重大意义。

一、财务预警系统的内涵与功能

财务预警系统是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学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 以企业的财务报表, 经营计划以及相关外部资料为依据, 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建立预警分析机制, 把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情况的波动事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及其利益相关者, 进而分析企业发生经营情况的非正常波动与财务危机的成因, 找出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隐藏的问题, 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事先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防范控制的依据的提供了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

1.信息收集, 即: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与市场状况、企业内部的财务及经营状况等预警所需的资料。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就是为了防止企业经营偏离正常轨道而建立的报警与实施系统。它是企业经营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子系统。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是运用数据化管理方式, 以各种财务分析资料, 预先警示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财务运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与现实中存在的差距和经营薄弱环节, 为及时校正企业经营方向、企业经营决策和有效配置企业财力提供可靠依据。

2.避免类似危机的出现, 即:通过预警分析, 对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处理方式、解决危机的措施、处理反馈以及改进建议等都要进行详细记录。这样, 企业也能纠正偏差与过失, 以此经验教训, 规范企业管理活动, 避免以后再犯同或类似的错误, 不断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具有参照性、预测性、预防性和灵敏性四个特征。从预测性来看, 企业财务运行各影响因素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果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财务运行状态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预测或推导与此密切相关的各因素的发展变化。与此同时, 财务预警系统还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与经过, 提供解除财务危机的措施以及改善建议, 形成经验在以后作为一种借鉴。

3.预报危机, 即:将收集的各种信息资料进行对比, 从而分析企业的目标、计划与标准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 当危害企业财务关键的因素出现时, 可发出警告, 提醒企业经营者事先做好防范对策, 避免潜在风险转变成现实的危机, 以防患于未然, 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总体财务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企业财务运行状况, 辨析企业财务危机与经济活动营运可能的盲点, 预先了解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 以达到预先警示的目的。

二、构建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企业的特质是投资总额大、周期长、资金回收较慢。而对于其他的行业, 也面临着诸多类似风险, 同时也就有了构建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必要。

1.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然选择之一就是构建财务预警系统, 经济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有周期性的波动是正常现象, 这也是企业存在一定财务风险的原因。如, 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同样也给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带来了相当大的打击。

2.这样做有利于我们加强企业在外部经济方面的能力。外部经济环境可以为企业的稳步发展奠定基础并提供发展的机遇和原动力, 这也是外部环境所必须的财务通路。

3.这样做有利于企业的从业人员做出正确的科学决策。企业的相关利益人包括有批发商、零售商、原材料供应商、物流公司, 还包括债务人、经营者和投资者等等。

三、如何构建企业财务预警系统

1.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财务预警模型, 并使其具有动态发展性的特点、行业特点、企业规模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财务预警模型的预测精度, 我国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 积极借鉴美、日等国业已成功开发并应用的预警模型, 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企业实际需要的财务预警模型。从目前来看, 我国应建立起分行业、分企业、分部门的预警模型, 拓展数据渠道和研究范围。各企业在实际工作中, 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 因地制宜, 以构建适合本企业的要求和特点的财务预警模型, 当模型建立以后还应定期评价它的有效性和精确度, 检验模型的理论基础, 不断对其进行修正更新, 使其适应经济环境发展变化的要求, 保持较高的预测能力。

2.要尽力采用多种多样的计量标准与方法。现如今我们经常使用的财务风险评级多数用的都是一定量的财务标准, 即使这样相对较为客观,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面对各个企业间的不同、主观性评价与成本控制等限制。我们建议要在定义了方法的同时, 同时不要忘了借力与专业的从业人员的经验, 对于风险的趋势进行估计和分析, 当然也不可忽视一些较为重要的非财务性质的衡量标准, 例如, 人力资源、信用评级、企业战略决策等等。

3.财务预警信息系统的基础和源头是管理信息系统, 所以要求管理从业人员在第一时间及时提供完整、真实、及时、有参考价值的财务类会计信息, 企业分析收集系统则要给出同行业、宏观乃至遍及全球的有关领域信息。不可忽略对于财务预警信息系统的修正与维护、监理, 这项工作对于预警信息系统的稳步操作至关重要。企业通过这类经常性的维护与监理以达到确保信息准确真实的目的。

4.建立全方位的财务预警系统。企业被要求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为了预警而已, 更关乎于以预警为中心而衔接起的多项工作。事前工作包括评价标准的确定以及制定适合本企业财务指标安全范围和风险区间、建立模型、收集资料、信息传递等;事中的工作包括要注意整理材料、研究新问题、及时发现预警信息, 把信息反馈给各相关环节;事后工作包括当发生潜在危机时支持配合相关方面寻找根源及时纠错、建立追踪系统跟踪预警。

四、结语

总而言之, 不同的国家的企业、工业会计惯例不尽相同, 当然财务指标也不相同, 我们要想做到使财务预警系统在第一时间发挥作用, 就要脚踏实地根据具体情况来构建相适应的财务预警系统。我们要不间断地对其进行更新修正工作, 使之与时俱进, 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参考文献

[1]秦迪.刍议现代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经济问题, 2009年第3期

[2]张千千.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年第3期

上一篇:纵向观察下一篇:成本控制公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