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预警系统(精选7篇)
火灾预警系统 篇1
0 引言
现代工厂仓库储存量大、集中, 且大部分是可燃易燃物品、极易发生火灾。为了保证仓库中物品以及周边人员的安全, 火灾预警和扑救的及时性亟待解决。
在此提出一种利用CMOS图像传感器检测火焰, 以智能小车作为系统载体的工厂仓库火灾预警系统。本文将从硬件和软件方面介绍工厂仓库火灾预警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 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稳定可靠, 能实时检测火灾发生, 及时发出火灾预警信息, 与传统火灾检测技术相比, 利用CMOS图像传感器检测火灾, 大大提高了火灾预警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有效降低火灾危害, 利用小车代替人“巡逻”, 节约了人力资源, 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 系统设计与工作原理
本设计的火灾检测模块以STM32F407 作为控制和检测核心, 利用OV7670 图像传感器检测火源, 利用PWM (脉宽调制) 技术控制智能车行驶、转向, 检测到火源后, 立即通过NRF905 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火灾信息, 同时通过VS1003b MP3 模块语音播报预警信息。
中心接收模块由NRF905 无线接收模块接收后通过RS 232 串口发送给PC机, PC机立即向消防部门发出火灾信息, 并启动固定消防设施, 如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系统等, 在火势尚未蔓延前实施扑救。系统框图如图1 所示。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系统主控模块
智能灭火小车采用ST公司的STM32F407 处理器, 其特点为:32 位ARM Cortex-M4F RISC内核;低功耗, 最高工作频率为168 MHz;片内具有1 024 KB可编程FLASH; (192+4) KB片内SRAM数据存储器;集成了单周期指令和 (, 浮点单元) , 提升了计算能力, 可以进行一些复杂的计算和控制。
2.2 火焰检测模块
火焰检测模块是本设计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在复杂的外界环境中准确的检测出火焰是技术难点, 主要由图像采集、火焰识别两部分组成。
2.2.1 图像采集部分
图像采集使用OV公司生产的一颗1/6 寸的CMOS VGA图像传感器OV7670, 该传感器体积小、工作电压低、提供单片VGA摄像头和影像处理器的所有功能。通过SCCB总线控制, 可以输出整帧、子采样、取窗口等方式的各种分辨率为8 位的影像数据。
OV7670 的像素时钟 (PCLK) 最高可达24 MHz, STM32F407 的I/O口直接抓取, 是非常困难的, 也十分占耗CPU资源。所以, 本设计并不是采取直接抓取来自OV7670 的数据, 而是通过FIFO芯片读取, FIFO芯片用于暂存图像数据, 解决OV7670 与STM32 速率不匹配的问题。摄像头采集的数据经FIFO暂存后被STM32 读取, 不再需要单片机具有高速I/O, 也不会过度耗费CPU资源。采集到的图像存储后待后续处理时读取。
2.2.2 火焰识别部分
为准确识别出火焰, 本设计主要从火焰的形状与颜色两方面考虑。
火焰形状识别主要依据描述火焰形状的有关特征, 比如:矩特征、曲率特征等。为得到图像中的火焰形状, 系统对采集部分得到的图像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采用图像处理中的边缘检测方法。在图像中, 边缘是指图像中对象的边界, 即反映图像中像素值剧烈变化的曲线, 边缘的确定与提取对于整个图像场景的识别与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勾勒出目标物体的轮廓, 将目标与背景区分开来, 在本设计中就可以利用边缘检测技术描绘出火焰的形状、大小、位置等信息。
但只根据火焰的形状特征判断检测到火焰, 不仅造成算法相对复杂, 且误判率较高。这里仍从火焰的颜色特征对火焰进行检测。火焰区域的颜色一般介于红黄之间, 火焰颜色识别是基于RGB颜色模式的, RGB颜色模式认为所有的颜色是通过对红 (R) 、绿 (G) 、蓝 (B) 三个颜色通道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叠加来得到各式各样的颜色的, 且有如下结论:当RGB时, 能够说明该颜色是红黄色的。以此为依据, 设定颜色阈值, 将满足条件的像素提取出来, 达到一定范围即可判断火灾发生。
利用火焰的形状与颜色特征两者相结合, 大大提高了火焰检测的可靠性。
2.3 电机驱动模块
本设计的小车的电机驱动模块采用L298N控制芯片。电机驱动原理图如图2 所示。这里使用STM32 引脚产生PWM信号分别对左侧和右侧的电机转速进行调节。此模块可以控制灭火小车前进、后退, 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小车左右两侧车轮的转速不同实现小车转向, 使系统能够在仓库中按既定路线“巡逻”。
2.4 语音播报模块
为了能够实时语音播报系统目前的工作状态, 本设计采用VS1003b作为声音源的解码芯片, 使语音播报具有多种长时间的声音输出, 不但具备清晰的播放功能, 而且可以通过普通喇叭实现语音扩音功能。首先将语音片段如“检测火源”、“发现火源”等存入SD卡中, 实际运用时根据系统当前所处的工作状态, 由主控芯片STM32F407 通过串行外设总线接口SPI与VS1003b进行通信, VS1003b解码SD卡中的相应语音片段, 播报系统当前工作状态, 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系统的交互能力, 若周围有仓库管理人员在, 听到语音片段播报火灾信息也可在火势尚小时及时扑救。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总体软件流程
该系统软件部分主要包括火灾检测模块的软件设计以及中心接收模块的软件设计。火灾检测模块系统初始化后, 由图像传感器识别仓库路边标志物使小车按既定路线在仓库中“巡逻”, 一旦发现火源, 通过无线模块立即发送预警信息, 并语音播报火灾信息。中心接收模块接收到火灾信息后, 通过RS 232 串口将火灾信息传送给PC机, PC机通过专门火灾预警系统将预警信息发送给相关部门。 软件实现流程如图3, 图4 所示。
3.2 边缘检测算法分析
图像边缘检测技术是目标识别领域十分重要的基础, 本设计采用目前比较常见的CANNY边缘检测算法, CANNY边缘检测算法实现主要为如下几步:
(1) 对图像进行灰度化;
(2) 对图像进行高斯滤波;
(3) 用一阶偏导的有限差分求梯度的幅值和方向;
(4) 对梯度幅值进行非极大值抑制;
(5) 用双阈值算法检测和连接边缘。
4 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中, 以蜡烛模拟火源, 在确保仓库安全的前提下, 在仓库A, B, C, D四个区域分别摆放一只蜡烛, 将火灾监测模块与中心接收模块上电, 并打开用C++编写的“火灾预警系统”上位机软件, 观测系统能否识别出火焰并发出预警信息。实验结果如图5 所示。
为了进一步测试该系统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主要测试内容包括:预警信息发送成功率、预警信息误报次数、预警信息发布平均耗时。在仓库A、B、C、D四个区域随机放置蜡烛, 小车从仓库随机位置出发, 观察系统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具体测试结果见表1。
实验结果表明, 在实验场地的各个区域共计200 次的实验中, 该系统能够准确检测到火灾并发出预警信息, 成功率接近100%, 误报次数为0。从蜡烛被摆放到试验场地, 平均耗时约为1 min。实验测量数据可以证明该系统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很好。
5 结语
本设计经过开发、调试, 最终达到预期效果。设计采用高性能、低功耗的ARM Cortex-M4 内核STM32 处理器, 能够迅速采集并处理传感器数据, 并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该设计较传统火灾检测技术有较大改进, 改进之处在于设计主要采用OV7670 图像传感器识别火焰, 与传统火灾预警技术相比, 由于感烟检测、感温检测和感火焰检测等采用的传感器性能与现场环境变化会直接影响识别、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存在较大缺陷, 本设计采用OV7670 图像传感器, 在实际运用中, 有效提高了设计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但是, 系统设计仍有部分问题需要改进, 如何更快的发出火灾预警信息, 保证火灾预警100%成功等等, 在后续研究中将努力提升系统性能。
参考文献
[1]张飞飞, 杨雪松, 高爱宇.基于STM32的智能灭火机器人设计[J].甘肃科技, 2013, 29 (12) :14-15.
[2]王明明, 王志霖, 袁昊, 等.基于MSP430的实用粮仓温湿度检测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 2012, 35 (2) :10-12.
[3]潘方.RS 232串口通信在PC机与单片机通信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 2012, 35 (13) :70-71.
[4]杨博, 冒晓莉, 葛益娴.基于MSP430的远程无线体温测量系统[J].电子设计工程, 2011, 21 (16) :70-71.
[5]李茜, 杜刚, 魏利卓, 等.智能灭火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2 (4) :228-230.
[6]李德明, 韩剑, 江国强.基于OV7670的图像及显示系统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 2010, 31 (8) :30-32.
[7]黄智伟, 于红利, 宁志刚, 等.基于STM32F417的图像采集系统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12, 10 (8) :48-50.
[8]何敏.基于MSP430微处理器的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J].现代计算机, 2012 (19) :55-57.
[9]梁森.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10]肖宏伟.Visual C++开发答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客车火灾早期预警及自动灭火系统 篇2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等单位协作开展了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项目《客车火灾早期预警及自动灭火系统的研究》研究。该项目通过大量模拟和实车试验,确定了客车发动机舱、乘客舱等部位的火灾预警参量及预警限值,研制了基于定温和差温相结合的客车发动机舱火灾早期预警装置。项目研发的客车发动机舱火灾早期预警装置和相关自动灭火系统(装置)等产品已在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等单位生产的客车和校车发动机舱、仪表台、乘客舱中得到了应用,效果良好。
火灾预警系统 篇3
我国煤自燃火灾分布范围广、火灾程度严重,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等7个产煤大省(自治区)现共有200多个煤自燃火区,其中燃烧近千年的新疆煤自燃火区是世界最大的煤田火区[1,2]。由于煤田发火区域具有隐蔽性、着火点分散、被测点多、距离远、环境复杂等特点,使得对煤田火灾的管理、监测及治理非常困难。现有的煤田火区温度监测主要是人工检测,由于是点接触,预测预报范围小,安装、维护工作量大、不能提供实时监测和预警,特别是探头、引线极易破坏,不宜大范围采用。鉴此,笔者设计了一种煤田火灾无线远程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将ZigBee技术[3]、GPRS技术[4]和Internet技术[5]相结合,实现了煤田火区内温度数据的短距离采集与远程传输功能,有效解决了人工检测方式连线多、扩展性差、不兼容、需要复杂施工要求、不能实时预警等问题。
1 系统设计要求及设计原则
1.1 设计要求
煤田火灾无线远程监测预警系统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离采集火区温度,采用GPRS网络远程传输数据,上位机监测中心向用户展示各监测点温度并对网络进行管理;通过设立在各个监测点的无线测温终端和网关及网络通信系统将各监测点采集的温度及时上传到监测中心及管理人员手机上,供监测人员调度决策使用,同时亦可监测火区发展趋势和检验火灾防治的效果。
1.2 设计原则
(1) 监测节点体积要小,部署要方便,易于部署到布线困难、电源供给困难、人员不方便到达的区域或一些临时场合。
(2) 监测节点数量要大,分布密度要高,每个节点应可以检测到对应钻孔内的温度并汇总到网关。
(3) 系统要具有大量数据的处理、计算和存储能力,可以针对物理环境的变化进行较为复杂的监测;要具有无线通信能力,可以在节点间进行协同监测。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结构
煤田火灾无线远程监测预警系统分为上位机监测中心、火区监测点、短信平台、无线传感器网络和GPRS传输信道5个部分。上位机监测中心主要由监测中心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打印机等设备组成;火区监测点主要由无线测温终端和网关组成。网关负责将无线测温终端采集的温度,通过其内置的嵌入式处理器进行处理以及协议的封装,然后发送到GPRS网络,再通过GPRS网络的服务GPRS 支持节点SGSN和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接入Internet网络;上位机监测中心服务器再与Internet网络相连,让每一个Internet网络上的授权用户都可以访问它,同时网关也将温度信息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监测负责人的手机上,从而实现了煤田火区钻孔内温度远程实时在线监测功能。该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2.2 系统功能划分
从图1可看出,煤田火灾无线远程监测预警系统主要由无线传感器网络、GPRS网络和上位机监测中心3个部分组成。
(1) 无线传感器网络:
主要由网关和大量无线测温终端组成。网关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控制中心,负责网络的维护和数据的处理、存储等任务,包含有ZigBee模块和GPRS模块;无线测温终端由分布在监测区域内的温度传感器与ZigBee模块组成。无线测温终端根据监测区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以星型或网型拓扑结构构成ZigBee无线监测网络。
(2) GPRS网络:
将采集的信号转换为计算机和操作人员可识别的信号,并由ARM处理器进行处理,或接收上位机监测中心下发的控制指令以进行相应的网络设置。通过GPRS模块与GPRS网络建立无线连接,通过GPRS网络实现数据的远距离传输,最终发送到Internet网络。
(3) 上位机监测中心:
下位机可以直接把数据通过互联网传送到监测中心服务器,移动终端通过GPRS方式及时接收下位机发送来的数据,并且以短消息的方式查看现场情况。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监测中心服务器对无线测温终端的参数进行设定,并对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汇总,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和分析监测点的火灾情况。上位机监测中心一方面与无线测温终端进行双向通信,实时接收从无线测温终端上传的数据和报警信息,并记入数据库供查询;另一方面为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友好的可视化界面,实时显示各个参数、报警信息、各项参数统计结果,并以曲线或表格等形式表现出来。
2.3 系统通信模式
(1) 应答式:
应答式系统是双向信道的数据通信系统,由上位机监测中心根据定时自动发出查询指令或由人工根据需要随时发出查询指令,向系统各监测点呼叫,各监测点收到上位机监测中心的指令后立即采集数据并发送至上位机监测中心。应答式系统的数据传输一般需加差错控制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因此,系统的传输效率较低。另外,由于监测点随时要接收上位机监测中心的指令,始终处于工作状态,这样便增加了监测点的功耗,也是不足之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让无线测温终端节点的ZigBee接收器一直处于工作状态,随时接收上位机监测中心发送来的数据采集指令,让该节点的处理器和温度传感器在没有任务时处于睡眠状态,只有在接收到采集指令或定时到达时,才唤醒它们工作,这样就可以降低无线测温终端节点工作时的能耗。
(2) 自动上报方式:
也称为事件报告系统。它的数据传输受被测量的变化控制,即当被测温度有变化时,系统便会产生代表该温度值的数据传输,上位机监测中心随时处于接收状态,在接收到数据时,完成数据采集传送或存储处理过程;而当被测温度无变化时,系统则处于守候状态。另外还有一种定时自动上报方式,它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是受预先设定的时间控制的。
2.4 系统测试结果
笔者对煤田火灾无线远程监测预警系统进行了测试,试验地点是中煤能源平朔煤业有限公司1号井工矿。试验选取无线测温终端ID号分别为2252、2230、2256、2241、2227的5个节点及网关进行测试,5个节点布置在一条线上,位置A距离网关最近,B、C、D、E点依次距离变大,网关和5个节点之间的距离均为80 m。试验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看出,煤田火灾无线远程监测预警系统的可靠通信距离在160 m以内,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将煤层火区各个区域钻孔内温度的变化情况
反映到上位机监测中心,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煤层火区温度的分布情况及每个钻孔内温度的变化趋势,以便于采取合理的火灾防治和安排注浆进度等措施。试验测试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实用性。
3 结语
煤田火灾无线远程监测预警系统将GPRS技术、ZigBee技术和Internet技术相结合,设立在各个监测点的无线测温终端、网关通过GPRS网络和Internet网络将采集的温度信息及时传送到上位机监测中心,供监测人员调度决策使用,克服了人工检测的诸多弊病,改变了传统的煤田火灾监测系统需要依托有线公共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限制。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通信可靠、投资少、利于扩展、工作量小等优点。该系统的设计不仅具有实践意义,而且也能为未来无线监测节点的智能化和多功能化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伟峰.煤田火灾无线自组网钻孔温度远程监控系统的开发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0.
[2]管海晏,冯.亨特伦,谭永杰.中国北方煤田自燃环境调查与研究[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6-39.
[3]瞿雷,刘盛德,胡咸斌.ZigBee技术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4]虞明雷,姜媛媛.基于GPRS的无线传输系统[J].机电工程,2007,24(5):34-36.
火灾预警系统 篇4
关键词:煤矿安全光纤传感火灾预警,监测系统,一氧化碳
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 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煤炭储量的33.8%, 可采储量位居第二, 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结构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2010年国内煤炭消费达到了29.65亿吨, 占国内一次能源消费量的66%。在《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 20多位院士一致认为, 到2050年, 煤炭所占比例不会低于50%。可以预见, 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将是长期的和稳固的, 具有不可替代性。
近年来, 尽管我国出现了一批现代化矿区和大型矿井, 近9年来又关闭了数以万计的乡镇煤矿, 但我国煤矿伤亡事故严重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矿井顶板、透水、冲击地压等事故仍频繁发生, 自然发火现象屡见不鲜, 这种状态严重威胁我国煤矿安全生产, 危及矿工生命安全。矿井火灾是煤矿主要灾害之一, 采空区自然发火占很高比例。矿井火灾一旦发生, 轻则影响安全生产, 重则烧毁煤炭资源和物资设备, 甚至引发瓦斯、煤尘爆炸。
因此, 做好采空区内煤炭的自然发火预测预警和定位对于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煤矿火灾安全监控技术起步较早, 发展较快, 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的监控系统体系结构已经相当成熟, 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安全监控领域。
国内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已完成了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开发的全过程。国有大中型煤矿装备了完整的煤矿监测监控系统, 其中绝大多数是国内产品。
实践表明, 煤矿火灾灾害监控系统为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煤矿生产中已作为一项重大安全装备。
光纤传感技术代表了新一代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光纤传感器产业已被国际公认为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国内在光纤传感气体检测方面的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 近年来武汉理工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燕山大学,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重庆煤炭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了对光纤传感器的研究。
总之, 应用于煤矿火灾的光纤传感器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相对现有电子类传感器已经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光纤传感器不带电、易于大规模组网、可靠性好等优点突出, 已经得到了煤矿安全领域的认可和重视。
1 光纤煤矿火灾安全监测系统
将光纤传感技术应用到煤矿火灾安全监测中是近几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 主要是将光纤气体、温度等传感器安装在煤矿井下, 并通过光纤进行传输和集成, 形成多参数的综合监测监控系统。
光纤火灾监测系统如图1所示, 主要包括光纤气体传感器、光纤温度传感器、集成终端系统以及专家分析系统等组成部分。
光纤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煤层、皮带机以及容易自燃发火的煤仓的温度, 及时发现温度升高迹象, 防止火灾隐患。光纤温度传感器主要采用光纤分布式测温技术。光纤气体传感器主要用于在线测量多种气体成分, 特别是火灾初期的标志性气体, 对于火灾预警十分关键。
铺设于煤矿井下的温度传感器以及气体传感器通过光纤将信号传输至井上, 分析出各项指标后汇集与集成终端系统, 通过集成终端系统完成数据的分类与融合, 然后交由专家分析系统, 专家分析系统分析数据并时时给出井下火灾发生情况。
1.1 光纤分布式温度传感器
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系统是依据光纤中的背向散射光强与温度有关的物理规律实现的, 利用光纤中的激光雷达技术进行距离定位, 利用喇曼效应对温度进行测量, 使用普通的通信光缆作为温度传感器, 本身不带电, 可以实现大范围、长距离的实时温度监测, 具有本质绝缘、防爆、防雷、防腐蚀、抗电磁干扰等传统温度传感器不可比拟的优点。
如图2所示为分布式测温系统基本原理。
光纤分布式温度检测系统采用拉曼散射原理和光时域反射技术实现温度和距离的测定。
拉曼散射原理是依据光在光纤中传播过程中, 产生后向拉曼散射光谱的温度效应。当入射的光量子与光纤物质分子产生碰撞时, 产生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发生弹性碰撞时, 光量子和物质分子之间没有能量交换, 光量子的频率不发生任何改变, 散射光波长与入射光相同, 称为瑞利光;发生非弹性碰撞时, 光量子与分子进行能量交换, 释放或吸收声子, 同时产生一个波长较长的斯托克斯光和一个波长较短的反斯托克斯光。短波长的反斯托克斯光对温度敏感, 可以采用长波长的斯托克斯光通道为参考, 反斯托克斯光通道作为信号通道, 通过两者的比值可以消除光源信号波动、光纤弯曲等非温度因素影响, 实现对物质温度的检测。
光时域反射技术 (即OTDR原理) 是根据激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时入射光经过背向散射返回到光纤入射端所需时间, 然后乘以光速即可测得激光脉冲在光纤中传播的长度, 进而实现定位。
1.2 光纤气体传感器
光谱吸收式光纤气体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分子振动和转动吸收谱与光源发光光谱间的光谱一致性。当光通过某种介质时, 即使不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 其传播情况也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光频电磁波与组成介质的原子、分子将发生作用, 作用的结果使得光被吸收和散射而产生衰减。
因为气体分子对光的散射很微弱, 远小于气体的吸收光能, 所以衰减主要产生在吸收这过程, 而由散射产生的衰减可以忽略不计。基于介质对光吸收而使光产生衰减这一特性制成吸收型光纤气体传感器。在光的吸收过程中, 介质分子的运动形式决定了它对不同频率光子产生不同的能量转移效率, 这种效率的直观表达为吸收系数的相对频率的分布, 也就是吸收线形。
当光通过某种气体时, 即使不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 其传播情况也会发生变化。
这是因为光频电磁波与组成介质的原子、分子将发生作用, 使光波特性发生变化, 主要包括吸收和散射。
本研究主要是利用气体介质对光吸收而使光的强度产生衰减这一特性制成吸收式光纤气体传感器。
吸收式传感器的理论模型如图5所示, 一束波长为λ的光通过装满一定浓度被测气体的气室, 由Beer-Lambert定律可得出关系式:
式中,
I———经过气体的吸收后的出射光强度;
λ———入射激光波长;
α———单位吸收长度、单位浓度的气体吸收系数;
c———气体浓度 (ppm) ;
L———通过气室的路径长度 (cm) 。
由式1) 可推出:
通过上面的公式, 气体的浓度值可以在已知输入光强和吸收系数并检测出输出光强时计算得出。
光纤气体传感器系统应用于自然发火特征气体检测时, 怀特池可以将由光纤射出的激光变成一束平行光入射到气体腔内, 由于采空区内气体与气体腔一直保持交换, 可以近似认为气体腔内气体成分及浓度与采空区内气体相同, 激光在通过怀特池时被气体腔内气体吸收, 然后再耦合进光纤返回到检测仪器对其进行分析, 最终得出怀特内待测气体的浓度。
如图3所示, 图中为该传感器分别通入50ppm、30ppm、10ppm、0ppm的一氧化碳标准气体后的检测结果, 实验证明该传感器精度可以达到ppm量级。
2 火灾分析与预测
煤矿井下防火的重点是工作面采空区的防火, 目前最主要防火监测的手段是煤矿井下束管检测系统, 国内许多煤矿都在使用。束管监测系统是利用抽气泵和一束多芯的塑料管缆远距离的抽取监测地点的气样, 利用专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全自动或人工进样分析, 测定各测点的气体组分浓度, 同时可以对监测地点煤自燃过程中标志气体浓度超值时发出警报的成套装置, 它通过烷烯比、链烷比的计算, 及时准确地预测火源温度变化情况, 从而对采空区发火情况进行报警预测。但是在实际应用中, 束管监测系统应用效果并不是特别好, 甚至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缺陷:
2.1 数据带有滞后性
气相色谱仪要分析一个气体单样周期大概需要10分钟, 所以, 分析的结果是10分钟之前的数据, 检测的状态并非当前状态, 无法做到实时分析。
2.2 束管监测系统对自然发火的标志性气体的选择针对性不够
国内很多学者通过实验室对煤样的加热, 分析析出气体成分以及浓度来确定指标气体的, 目前国内外成熟的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判断指标, 一般都是建立在CO、O2、C2H4、C2H2等气体浓度监测数据的基础之上的。
现在束管监测系统普遍采用CO浓度进行记录和分析, 无法预测出实际采空区的真实发火状态。
一氧化碳气体往往对于煤矿采空区火灾的检测及其预测是必不可少的, 如图4所示, 可以看到采空区煤炭自然发火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氧化碳的浓度变化而变化的, 因此一氧化碳的气体检测十分必要。
采空区自然发火的精确检测和预测十分复杂, 单单一氧化碳一个参数往往会误差很大, 因此需要引入其他气体参数来加以修正参考。图5为氧气在自然发火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图, 不难发现, 氧气浓度与自然发火也有非常规律的变化关系。
3结论
光纤传感技术代表了新一代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光纤传感器是以光波为载体, 光纤为媒质, 感知和传输外界被测量信号的新型传感器。光纤传感器体积小、质量轻、抗电磁干扰、耐腐蚀、可靠性高, 本质安全, 特别适合在易燃、易爆、空间受严格限制及强电磁干扰等恶劣环境下使用。
作为采空区防灭火方法的一种新的尝试, 陕煤集团黄陵建庄矿业公司采用了束管监测和无源光纤测温这两种新老技术相结合的办法, 对温度数据和气体数据在同一界面上进行实时比对, 通过光纤气体检测与现有束管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光纤气体检测的响应时间均小于20秒, 多种气体同时检测, 远远小于红外分析仪和色谱仪的单通道3.5分钟的测量时间, 经过6个月的现场测试, 传感器不校准, 性能变化不大, 由此可以看出光纤气体检测技术具有响应快、精度高、免校准、长距离检测等突出特点。在束管系统的应用实践, 充分证明了该系统比现有系统具有明显技术优势。
结合以上提出的采空区温度检测技术和气体检测技术, 可实时动态监测井下采空区、巷道及工作面内等沿光纤区域的温度分布及气体变化情况。
分布式温度监测可以用于确定发火点的位置, 对指导防治火灾和保证工作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实施将为深入研究煤矿采空区发火机理, 掌握自然发火预警规律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对煤矿采空区灾害监测和控制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华, 王连华.煤自然发火实验温度监测系统.煤炭学报, 2006.
[2]T.X.Ren, M.J.Richards.Computerized system for the study of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J].Mining Engineer (London) , 1994.
[3]H.Tsukioka, K.Sugawara.NewApparatus for Detecting Transformer Faults.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Insulation, 1986.
火灾预警系统 篇5
近年来, 国内几所高校学生宿舍起火事件屡次发生, 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也不断给予我们反思。学生宿舍的安防系统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 学生自我保护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是否需要加强培养等问题, 一再成为学校和社会讨论的重点。而中职类学校的学生, 大部分都还处于青春懵懂时期, 没有太多的成长阅历和生活经验, 为人处世还欠成熟, 对于突发事件能力薄弱, 自我保护意识欠缺, 为减少在中职类学校学生宿舍安全隐患, 迫切需要一个能够针对火灾事故及时预警、通知学生和校内负责人员、并有效指导学生选择最优逃生方法, 正确有序的逃离火灾现场的智能安防引导系统, 以此来把损失降低到最小。鉴于此, 拟设计一套智能火灾报警及引导系统, 本系统通过温度探测器和CO气体探测器实时监测宿舍内空气温度和烟雾浓度信息, 来判断是否出现火情;配有预警监控系统, 再次确定报警信号, 并作出最及时的处理, 拉响宿舍火灾警铃;开启电磁阀喷洒自来水, 通过宿舍内广播引导学生正确逃生, 从而达到预防事故恶化的效果。
1 系统硬件设计
本系统硬件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火灾探测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紧急疏散系统三个模块。各硬件模块组成框图如下:
1.1 火灾探测系统
火灾探测系统主要功能是通过相关传感器, 时时采集宿舍环境温度、一氧化碳气体浓度等数据, 并检查学生宿舍内实际灾情。本系统主要使用温度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相结合, 不仅降低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干扰而引起误报的概率, 而且由于气体传感器的探测还大大提高了早期火灾隐患的探知能力。
本系统中选用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生产的DS1820型单线智能温度传感器。这是一种新一代适配微处理器的智能温度传感器, 其独特的“单线总线”专有技术, 通过串行通信接口 (I/O) 直接输入被测温度值;其温度测量范围是-55~125°C, 分辨率为0.5°C, 若采用高分辨率模式的话, 可高达0.1°C;该器件内含寄生电源, 即可由单线总线供电, 也可用外部+5V电源供电。
DS1820采用3脚PR-35封装或8脚SOIC封装, 此处选用3脚封装型。I/O为数据输入/输出端 (即单线总线) ;UDD是可供选用的外部电源端, 不用时接地;GND为接地端。本系统采用寄生电源供电方式, 为保证能提供器件足够电流正常采集温度数据, 采用一个MOSFET管和单片机的I/O接口来完成对DS1820总线上拉, 然后通过另一I/O接口进行控制并获取温度值。
而为了弥补温度传感器感测温度时, 响应速度较慢、难以排除热度是空调或其他热传导电气设备发出来的热量等缺点, 增加了CO气体传感器来检测空间内一氧化碳气体浓度, 大大提高了火灾检测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系统中选用MQ-7型气体传感器来实现检测一氧化碳浓度的要求。这种气体传感器采用高低温循环检测方式检测一氧化碳, 低温时传感器的电导率随着空气中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增加而增大;高温时传感器清洁低温时吸附的杂散气体。MQ-7气体传感器对一氧化碳的检测灵敏度高, 使用寿命长, 成本低, 稳定性好, 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MQ-7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 热丝可能烧断, 但难以发现, 为了能够及时发现传感器损坏, 避免报警失效的情况, 在线路设计中还特别设计了气体传感器气敏软件自检电路。当元件热丝烧断时, R3电阻上的电压信号消失为0, VT3集电极输出低电平到单片机, 点亮小灯报警及时通知用户。同时, MQ-7传感器不直接焊入电路, 而是通过七脚电子管座与电路相连, 若出现损坏即可直接从管座中拔出更换, 从而解决了更换困难的问题。
1.2 自动报警系统
自动报警系统这一模块, 主要由单片机控制电路组成, 而有效实现性能要求、保证运行稳定性, 并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 本课题选用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功耗、高性能的CMOS8位单片机AT89C51。
AT89C51单片机拥有4k字节可编程闪存, 支持1000次擦写循环寿命, 数据最长保留时间可达10年, 32个可编程I/O接口, 6个中断源, 2个16位定时/计数器, 可编程串行UART通道, 低功耗闲置和掉电模式等主要特性, 使其在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设计该模块系统的时钟电路由两个30P的电容和12MHz的晶振构成。复位电路由电阻、电容、二极管和按钮开关构成, 使其具有上电复位和手动复位的功能。同时, 单片机的INT0、INT1接口分别与DS1820型单线智能温度传感器和MQ-7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相连, 实现对环境参数的采集。为了防止环境干扰信号对触发中断的影响, 当响应中断后, 对中断信号多次巡检, 确认是中断信号时, 才去执行中断处理子程序, 否则认为是外界干扰信号不执行报警处理, 这样有效降低了误报几率。
一旦宿舍环境参数出现异常, 立刻转密码程序启动预警程序。端口INT0和火灾预警信号灯相连, 对早期出现的可疑灾情预报至学校保卫部门。为了防止干扰信号对触发中断的影响, 设定中断信号多次检查之后, 确认无误后才执行下一步程序, 否则将预警信号认定为误报情况, 不执行火灾报警处理。
预警信号灯触发后, 由保卫部门核查可疑情况, 如果排除火灾可能, 即可按下复位按钮 (与单片机端口RST相连) , 及时解除报警。端口P2.0与电磁阀控制电路相连, 该电路由继电器驱动, 实现自动智能洒水功能。端口P2.1与语音播放电路相连, 在遇到灾情及时播放逃生引导语言, 安抚学生情绪并帮助学生有效自救。端口P1.0、P1.1分别连接学生宿舍楼的火警蜂鸣器和保卫部门的火警蜂鸣器, 确认火灾第一时间全校戒备, 将事故损失降到最小。
1.3 紧急疏散系统
紧急疏散系统模块主要由几个部分组成:语音电路和键盘电路。语音电路采用美国ISD公司开发的ISD1420语音芯片制作而成。该芯片具有录放一体化、断电语音信息不丢失、高度保真等特点, 内设时钟振荡器、128K字节E2PROM、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等录放系统所需的全部基本功能, 可以完美实现课题要求。根据要求设计语音电路如下图所示, 所有地址线起始地址均设置为“0”, 当按下REC键后, 录音开始, 数据从0地址开始存储, 直到存储器满或者松开按键为止;当按下PLAY键后, 则开始放音, 直到PLAY松开或者存储器用完为止。其中LED2为录音指示灯, C305和R305为增益调整电路。
按键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是一个关键部分, 它主要的作用是向单片机输入数据, 传送命令等, 是一种人机通道电路。在本课题中采用单片机三个I/O接口, 并在常规接法的基础上增加3个二极管来扩充按键数量。通过组合逻辑来直接对端口进行读取, 因此极大简化了程序处理过程和储存器的容量。
该电路工作时, 由AT89C51单片机向三个I/O口写入高电平读取。K10为清屏键, K11为密码确认键, K12为密码修改键, K13为录音键, K14为放音键, K15为紧急呼救键, K0~K9分别代表十个数字键。
2 系统软件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要求和单片机各引脚的设定, 设计系统程序流程图如下:
系统初始化后, 温度探测器和CO气体探测器延时复位后启动工作, 一旦发生险情, 探测器转密码子程序并解码。若正确解码表示误报, 解除预警信号, 反之表示实报火情, 在中断服务子程序中, 此时位地址7FH置1, 表示有火灾发生。主程序检测到位地址7FH置1后, 调用控制模块程序进行相应处理:启动火警蜂鸣器报警、启动电磁阀继电器洒水、播放语音指导学生尽快疏散离开火灾现场。结束控制模块程序后, 返回主程序, 各参数复位, 系统初始化, 等待再次启动。
3 系统调试与结果分析
系统制作完成后, 为测试其实际使用中可操作性和可能存在的缺陷, 故在某中职学校女生宿舍6楼进行实际调试。调试过程:在该楼其中一个宿舍安装温度探测器、CO气体探测器各一个, 在误报和实报两种情况进行测试并记录结果如下表:
由上述测试结果可以认定该系统初步达到预期要求, 其能够准确探测宿舍中可能出现的火灾, 及时预警汇报。在实际火灾情况下, 能够迅速拉响报警铃, 打开电磁阀对宿舍、楼道洒水, 并通过语音播放逃生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救, 做到减小火灾事故对学生、学校造成的损害, 也做到了有效预防可能存在的隐患。
4 展望
本系统仍旧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还有些缺陷需要弥补, 离最后的实际使用还有一定距离。在今后的研发中, 要进一步提高系统对于火灾预报的准确性, 减小误报概率;其次, 对于学生逃生引导方面,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逃生语音指导外, 如何最优化选择逃生路线也将纳入今后的研发中。
参考文献
[1]杨维娜, 廖春明.基于普通学生宿舍的智能火灾逃生预警系统设计[J].红河学院学报, 2011, 2.
[2]傅坚尧.智能火灾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1, 11.
火灾预警系统 篇6
关键词:GIS,煤矿,火灾预警救援
随着我国对煤炭生产安全的重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将GIS技术引入煤矿安全生产系统已经成为行业趋势, 并且呈现功能全面化、复杂化和完善化的特点。GIS应用与煤矿火灾预警救援, 首先着眼于预防预警, 降低事故发生率。一旦发生火灾, 帮助决策者做出快速有效的决策, 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1 需求分析
系统基于GIS进行开发, GIS在计算机软件、硬件基础上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管理的信息系统, 具有3个特征: (1) 具有信息的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信息的能力, 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特征。 (2) 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 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 作用空间数据, 产生有用信息。 (3) 由计算机系统的支持, 能够快速、精确、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过程的动态分析[1]。
本系统的总体功能是对矿业时空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实现潜在火灾爆发预警, 煤矿火灾预警救援的可视化, 以防灾害的发生。一旦发生火灾的情况下为决策者和救援人员提供可靠及时的井下信息, 为救灾行动提供正确有效的决策支持, 将火灾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2 系统设计思路
本系统采用SuperMap进行数字化, 利用SuperMap Objects控件、C#编程语言进行二次开发。SuperMap Objects是功能强大的、以COM/ActiveX技术规范为基础的全组件式GIS开发工具, 适合用户进行二次开发和与MIS、OA等其它系统的有机集成[2]。利用GIS工具建立如巷道名称、位置等基础数据的网络模型, 在网络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网络分析, 如最佳路径分析。因此, 在预警救灾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借助于GIS技术, 可以进行潜在火源分析、影响范围确定、逃生方案确定等。
3 系统结构
本系统包含三大模块:火灾影响区域判定模块、救援分析管理模块、数据库。如图1:
3.1 电子地图管理编辑模块
它具有管理维护系统中电子地图的基本功能, 能实现电子地图显示与操作、图层管理和专题地图的操作。地图的显示与操作主要是实现地图浏览的基本功能, 即地图的放大、缩小、漫游等功能。图层管理主要实现图层的添加、删除、修改、移动以及图层加载等基本功能。专题地图的操作可以实现煤矿通风信息管理的数据图形化, 使通风信息的数据以各种图形的方式直观的在图上显示出来, 并使用相应的颜色渲染在地图上显示, 为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直观判断。
3.2 数据库
数据库包含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
3.2.1 矿井基本信息
井巷信息描述井下各个巷道的详细特征, 包括井下各巷道的编号、名称、巷道长度、倾角、高程、设施、巷道类型、可燃物分布等信息等[3]。在GIS系统中, 井巷空间信息以电子地图进行存储并以可视化展现, 例如实时井下人员信息、节点位置、巷道中基础设备分布情况、硐室方位、井巷坡度倾角等等。
3.2.2 火灾高爆发地点信息
火灾高爆发地点信息通过结合煤矿地下系统环境。通风情况、设备分布等因素分析出巷道中易发生火灾地点及区域, 从而实施重点监控, 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3.2.3 井巷通风信息
通风信息包括各通风巷道的风量、风速、风阻、风向、温度、瓦斯浓度、一氧化碳浓度等, 它是根据每班测定的数据进行及时修改的。通风信息数据包括井下各通风巷道中的风门、风墙、风窗、风桥等通风构筑物的位置及有关参数[4]。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快速的分析出火灾发生后的影响范围和破坏程度, 确定安全巷道方位、巷道能否通过, 以及井下人员在所处位置空气环境下行走速度和时间估算等等。
3.2.4 井下工作人员信息
井下工作人员信息包括矿井工作人员个人基本信息, 入井、升井时间以及在井下各区域的停留工作时间的记录与统计, 完成对全矿个人、部门以及干部的考勤信息查询、统计, 以及井下工作人员实时动态定位信息。
3.2.5 救援指导信息
指导信息是指国家政策、灭火技术以及灭火方法、矿井火灾历史记录、经验知识和资料等。
3.3 预警救援分析管理模块
该模块包括火灾预警管理模块和救援分析管理模块。
3.3.1 火灾预警管理模块
预警系统包含井下重点建筑管理和火灾高爆发地点实时监控。
该功能模块分析火灾潜在火灾隐患, 定时对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评估, 排除火灾隐患。
3.3.2 火灾救援分析管理模块
该模块是预警救援管理系统核心模块之一, 具有维护和管理煤矿火灾应急救援的基本功能, 也是具体实施救援时的决策依据, 主要内容包括:最佳救援及逃生路线分析、火灾影响区域查询、最近逃生地点分析、定位分析、火灾影响区域判定模块。
4 系统主要功能
4.1 最佳救援及逃生路线分析
该模块通过人机交互及通讯指挥系统, 及时分析出最佳的救援及逃生路线, 指挥救援人员和逃生自救人员找到风险尽量小, 路径尽量最短的路线。
该功能算法思路为:判断有烟巷道-判定安全地点-判断巷道的连通性 (分析障碍点) -采用E.W.Dijkstra算法求解最优路线。
4.2 火灾影响区域查询
系统需要对事故可能影响的范围做预测。系统根据火灾发生地点周围巷道结构、巷道通风情况、火灾发生的严重程度及破坏程度, 结合GIS的缓冲区分析功能按照事故类别划分灾害范围, 从而析出火灾能够直接影响到的巷道及有可能间接影响到的巷道, 同时, 防止二次火灾的发生。在矿山井下事故中, 针对火灾事故灾害范围的划分, 要求确定根据火灾时期的风流 (烟流) 流动状况, 烟流污染状态与火灾燃烧产物的关系, 划分火灾非污染区域、火区、污染区域和可能污染区域, 处于火源下风侧的巷道都会处于污染范围内。
4.3 定位分析
利用相关设备对井下人员及节点进行定位, 可很快分析出井下人员位置及发生火灾地点准确位置, 了解自救及救援进度情况, 并帮助决策者根据事态发展对做出的救援方案做出即使调整。
5 结语
GIS应用于煤矿火灾预警救援已经开始发展, 许多专家已经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并取得了很多实用的成果, 应用到了实际生产中。但煤矿火灾发生情况多种多样以及井下结构的及其复杂性, 现有手段方法还不能满足煤矿火灾的预防和救援的分析要求, 系统的结果仍然是参考性。在真正实践中仍需要决策者具有丰富的救援经验, 所以GIS在火灾救援中的应用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实现对煤矿火灾与救援更加准确的分析, 为煤矿生产安全提供更加强大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邬伦, 刘瑜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2]张伟.木城涧.煤矿应急管理与救援指挥系统的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 2006.
[3]董枫, 蒋仲安等.地理信息系统在矿井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7 (3) .
火灾预警系统 篇7
1 系统结构设计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管理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 主要包括外围探测设备单元、智能控制器单元、通信单元、监控平台。
⑴外围探测设备。外围探测设备, 主要包括烟雾探测模块、火焰探测模块、红外探测模块、温湿度探测模块、电流探测模块、漏电流探测模块。这些模块与智能控制器通过有线的方式进行连接, 实现对多种环境参数的同时检测, 其中电流检测模块和漏电流检测模块主要安装在用户的电箱内部, 用于实时检测用户的耗电情况。
⑵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 是整个系统的数据处理中心。采用模块化设计, 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和比较功能, 它每隔数秒向监控平台发送监控数据, 保证整个系统实时在线监控, 一旦发现数据超过系统设置的阈值时, 将发出声光预警信号, 向监控平台发出报警信息和位置信息, 同时, 智能控制器预留了与当地消防部门联系的通信接口, 可以与消防部门建立直接联系。
⑶通讯单元。通信单元, 主要采用Zig Bee无线通信技术方式, 具有网络容量大、能够自组网、运行在免费频段的特点, 以CC2530作为核心通信功能芯片, 可以实现智能控制器的自组网。
在商贸物流区, 可以每隔一定范围设置一个担任协调器功能的主通信模块, 如在商场的每一层都设置一个主通信模块, 通过有线的方式与监控平台的PC机连接, 然后所在层的每个散仓区域都安装一套连接有节点通信模块的智能控制器, 从而组成一个子网。每个子网中, 有且只有一个主通信模块, 但可以有多个节点通信模块。主通信模块负责监控平台和智能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交互, 节点通信模块与智能控制器通过串口相连, 主要负责接收主通信模块发来的监控指令, 并把智能控制器采集的数据信息发送给主通信模块。整个系统可以包含多个子网, 每个子网容量可以从数个达数百个, 检测范围比较广, 几乎能够遍及商贸物流监控区域的各个角落。
⑷监控平台。监控平台是整个系统的监控中心,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 利用高级编程语言C#, 结合实时数据库、GIS地图以及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等软件技术, 设计出多个功能监控界面, 通过搭建一站式的可视化安全管理平台, 为监控人员提供便捷管理、资源共享、事故预防等功能, 提高对火灾的预警/报警水平和现场应急能力。
2 系统功能设计
⑴实时监控与报警功能。系统实现对散仓消防参数的实时监测。监测内容包含烟雾浓度、空气温湿度参数、电流与漏电流值、火焰探测结果、视频监控等。管理平台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及时将以上监控数据结果传到监控平台上进行统一管理、智能分析并实现报警。
⑵GIS地图可视化效果。系统结合GIS地图, 将报警信息以地图的形式在监控平台的界面上直接显示, 结合现场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 排除报警点位的安全隐患。
⑶智能汇报与联动指挥功能。建立远程汇报与领导人终端, 便于在发生重大事件时, 能够直接将现场的数据信息、视频图像信息以及正在采用的应急措施等传输至领导客户端, 使得领导人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情况并予以远程指挥。
⑷应急预案指导功能。平台设置有应急预案库, 在火灾发生时, 结合现场实时状况, 遵循预案库指导, 将救援演示等内容以动画方式呈现于管理平台, 实现统一调度。
⑸跨部门协作功能。系统所承载的各种信息, 如:散仓业主信息, 散仓位置信息、仓内储存的货品信息、楼宇信息, 预案信息等, 事先在相关部门如:119消防中心进行备案, 建立专用的联系通道, 方便各救援部门跨部门协作。
⑹自动统计功能。应急处理结束后, 平台会自动统计此次应急处理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事件, 生成相应报表, 自动呈报给相关部门进行备案。
⑺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管理平台的日常管理与历史报警数据库, 对照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 通过火灾报警信号的交叉对比分析, 实现对火灾原因的综合分析和火灾隐患排查。
3 总结
在商贸物流散仓安装本火灾预警系统, 可实现对散仓内多种环境参数进行集中有效监控, 提高商贸物流领域的安全系数;系统反应灵敏, 具有可用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消防安全意识不断增强, 该系统必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伟男, 胡文纲, 彭澄廉.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5.8 (17) :1867-1872.
[2]廉保旺, 李勇, 张怡, 赵乃煌, 昝积成.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1999.4 (17)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