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预控系统论文

2024-08-05

预警预控系统论文(通用3篇)

预警预控系统论文 篇1

频发的大停电事故引发了研究人员的反省与思考,从而使得构建综合、在时间轴上延伸扩展的防御系统成为避免大规模停电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1,2,3,4,5]。但目前大多数安全分析和预警预控系统是有限个功能的在线安全分析系统辅助分析系统[6,7,8,9,10]。

电网调度运行是电力生产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在实现在线、实时安全稳定分析和预防性控制的同时,能够在周检修计划校核、日计划校核、操作前计划校核和调度运行实时监控等调度运行各环节进行安全稳定分析实现相应的预警和提出预防性控制策略,就可以前移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口,灵活应对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更好地实现电网调度运行全过程安全稳定可控、能控和在控的思想。

基于此,结合电网调度生产运行各环节的特点,本文介绍一种大电网安全可靠运行4级梯度预警预控构想,提出了基于此思想的系统框架设计。

1 构建思想

大电网的运行是一个需要以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角度进行考虑的系统工程。电网运行预警预控系统的根本目的是防患于未然,尽可能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避免大停电事故发生。大电网运行的生产调度过程是由计划安排、安全稳定校核、调度运行操作、电网实时监控等紧密联系、结构递进的环节组成,预警预控应用于这一过程的每个环节将能更好体现系统、综合协调防御的思想,通过多层次的防控体系将大停电事故发生的概率降至最小。

如图1所示,大电网安全可靠运行4级梯度预警预控方法正是基于上述思想而提出的,在周计划、日计划、操作前和实时运行4个时间梯度上递进的环节开展预警预控工作。

1.1 周计划预警预控

周计划是电网生产调度环节可实施性较强的时段计划。此环节上的预警预控需要依据电网基本参数、周负荷预测、周发电计划、区域和网间联络线交易计划、机组和输变电设备检修计划等数据和信息进行整合,开展安全稳定分析,避免安排风险较大的不合理运行方式,提出相关运行方式下电网安全稳定必要的预防性控制策略。

1.2 日计划预警预控

日计划预警预控在针对下一日具体方式进行安全稳定分析和制定预控策略的基础上包含更为广泛的分析和研究用途,即作为研究态面向运行方式和调度人员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研究。

日计划环节的预警预控首先根据日负荷预测的结果,对日检修计划和临时运行方式进行校核,在当前运行方式的基础上做适当调整,并提出相应的预警信息和控制措施。其在预警分析和预控措施考虑方面的内容与周计划环节相似。

日计划预警预控研究态的功能使计划安排对运行方式考虑更具体,对大电网运行机理研究更深入。

1.3 操作前预警预控

由于对电网的操作将改变电网的结构,电网结构的改变将影响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条件,因此在电网操作过程中和操作后容易诱发电网故障。

操作前环节预警预控的工作就是要求当值调度员在日计划所安排的设备停电操作前,依据当前潮流水平和天气情况,应用预警预控系统对该操作任务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1.4 实时预警预控

国内外对在线和实时的预警预控功能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基于对大电网运行的认识和考虑,认为应该从大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出发,考虑对预设的故障集进行静态稳定、静态安全、暂态功角、电压和频率稳定性分析,评估系统阻尼特性,给出量化稳定指标,按照危险程度进行排序。

搜索实时的断面功率极限,并与实际断面功率比较,按照危险程度排序,并给出相应的严重故障。对超过或接近断面功率极限的情况进行告警,并在预设的控制措施空间内优化控制措施,给出控制建议。进行网络拓扑分析,辨识与主网联系薄弱的区域电网,发出告警信息,并在地理图上以特殊颜色显示。

2 设计实施

2.1 结构功能设计

大电网安全可靠运行4级梯度预警预控系统的设计框架在宏观上可分为3个模块:电网模型数据采集存储模块、电网状态建立模块、电网计算分析及预警预控模块。其中,电网模型数据采集存储模块主要负责采集有EMS接口、外网数据接口等提供的电网各时态数据,并承担存储各研究态的电网状态数据。电网状态建立模块承担实时电网模型重建的任务,包括在线电网模型的重建和预测态电网模型的重建,两者都需要合理可靠的外网模型。电网计算分析及预警预控模块由分布式计算机机群组成,各子机分别承担单一的计算任务并在协调机的控制下协同工作,主要的计算子模块包括:静态安全预警、故障分析与短路容量扫描、电压稳定安全预警、暂态稳定安全预警、频率稳定安全预警。4级梯度预警预控系统需要全面考虑计划态(周计划和日计划)和在线态(操作前和准实时)安全稳定分析的详细功能,包含可能危及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各个方面。

在客户端显示功能上,预警信息的显示应该是直观、全面的,三维可视化的方式能够较好实现这一目标。预控措施的辅助决策应该能够较好体现决策的依据,使预控措施针对性明确。

考虑到程序计算本身的准确性校核,本文所提框架体系采用了双系统计算模式,即从相同的电网模型出发,分别采用2个计算系统分别计算相同的目标,以便在各环节计算中做到相互校核。

2.2 软、硬件框架设计

由于大电网安全运行4级梯度预警预控系统对电网安全运行的预警预控推进至电网运行方式安排阶段,所需建模、分析、计算的工作更为复杂和更具综合性,因此对系统软硬件配置给予了更多的考虑和合理的设置。系统软、硬件框架设计如图2所示。

硬件平台主要由服务器、工作站、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终端服务器等构成。综合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安全Ⅰ区的各应用服务器均应采用Unix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服务器,安全Ⅲ区的应用服务器根据安全性考虑,由防病毒能力较强的Unix操作系统和Windows/Linux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服务器组成。通信服务器采用双机冗余备用机制,高速并行计算子系统采用“1+N”功能机制。工作站也采用Unix服务器。

调度中心站的软件平台包括系统软件和支持软件2部分。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Unix)和图形系统(X-Window/Motif及Windows),支持软件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图形管理系统、人机联系管理软件、网络通信管理软件等。

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4级梯度预警预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机多应用的分布式系统,采用成熟、开放的多任务操作系统,它包括Unix操作系统、编译系统、诊断系统以及各种软件维护、开发工具等。编译系统应易于与系统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接口,支持C、C++、Fortran、Java、SQL等各种编程语言。

平台软件方面需要开发高速并行计算管理平台,管理多算例的分布式并行计算,具体包括数据库管理,画面管理、编辑和生成以及系统管理。

基础应用软件需考虑数据通信、高速并行计算管理、计算协调控制、计算结果分析与显示等方面。

3 体系功能

在功能软件方面,尤其在电网模型重建、安全稳定分析和预控策略制定与实施等功能软件的设置上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考虑。

3.1 电网模型重建

针对4级预警预控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电网模型重建方法。

a.适应在线预警预控的电网模型重建。安控实测数据和全国交流互联电网在线数据,同时依据气象信息对焦点区域网络进行辨识,在可能的情况下还需要整合PMU测量数据的状态估计结果。

b.适应操作前预警预控的电网模型重建。基于在线预警预控电网模型整合超短期负荷预报数据(含气象信息数据),建立适应操作前预警预控的电网模型。

c.适应日计划预警预控的电网模型重建。基于在线预警预控电网模型整合历史运行数据、短期负荷预报数据和日检修计划、发电计划数据,建立适应日计划预警预控的电网模型。

d.适应周计划预警预控的电网模型重建。基于在线预警预控电网模型整合历史运行数据、中期负荷预报数据和周检修计划、发电计划数据。考虑到周计划的时效性,对本区域电网以外电网的在线数据进行适当的简化。

3.2 安全稳定分析

基于4级梯度的电网模型和调度生产不同应用对象,开展当前工况的静态电压水平、设备过载、短路电流计算及小干扰稳定性分析,评估系统阻尼特性,在定性分析基础上给出量化稳定指标;计算预想故障发生后频率、暂态、静态和动态安全稳定裕度及安全稳定模式,提供各断面的输电功率极限及其受限制的原因与故障,评估现有安控策略的效果;分析电网频率和孤网频率稳定性;开展电网拓扑分析,查找并提示电网的薄弱环节。调度运行各环节计算分析模块均包含上述功能,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选取计算分析内容。

3.3 安控系统离线策略在线校核

综合考虑故障后暂态、动态和静态安全稳定的协调控制,从而达到全过程协调控制的目的。对于不同厂站发生的相继故障和多重故障,认为相应的安控子站、安控执行站和现有安控装置分别正确执行离线控制策略,在实时预警功能中进行安全稳定评估。故障发生后,系统安全稳定裕度不足。根据待选的紧急控制措施(切机、切负荷)及其控制代价,在线准实时地给出对应该预想故障下的最优紧急控制措施,供调度人员参考,或经确认下发到现场安控装置,用于刷新安控主站的策略表,作为该预想故障发生后的追加控制。既要能解决N-1故障的紧急控制,解决同一厂站N-2故障及相继故障的协调控制,同时要能对不同厂站出线同时故障进行综合协调和控制,提高电网防止发生重大事故灾变的能力。

从图2的系统设计框架中可以看到,在实现4级梯度预警预控方法功能机群的布置上,认真考虑了实现软件功能和软件运行安全性的需要:周、日2级预警预控功能主要根据周、日计划进行安全稳定预警和辅助决策,因此在实现上主要由位于Ⅲ区的高级研究机群实现,其与运行Ⅰ区也有严格的数据交换及网络安全防护机制;操作前和实时2级预警预控功能与电网运行状态密切相关,其研究分析和给出的电网运行安全稳定情况将直接决定需要给出的预警信息和采取的预控策略,因此在实现上位于数据交换和网络安全控制最为严格的Ⅰ区。

4 人机界面的友好性

预警信息的可视化程度和交互友好性对于操作人员的使用至关重要,应力求直观、全面,可采用三维可视化的方式。

许多在线分析体系和思想都强调友好的用户接口,以便调度人员能够更方便地依据系统所提供的接口把握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本文系统的页面按交互程度分为3类。第1类显示的部分主要是稳态状态量的报警、N-1静态元件报警结果,其数据直接来自于EMS至数据整合的预处理模块;经数据整合后直接或通过简单运算即以各种可视化形式(列表、三维图)呈现给调度人员。第2类是建立在第1类基础上的高级全自动分析结果,显示页面主要是“电压稳定评估之后的系统评估和点评估(模态分析、奇异值分析)”、“小扰动分析系统评估的复平面”等。第3类显示页面多需要与使用人员进行交互(高级半自动分析),如基于已设定故障集、可用调节机组的断面极限功率求取、周/日计划校核、操作前校核等功能。第1类页面的显示结果简单直观,易于调度人员理解电网目前的运行状态。第2类页面则需要调度人员通过一定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理解其所表达的电网运行状态信息。第3类操作页面所提供的功能较为灵活,需要相关调度人员经过一定程度的培训才能掌握。

5 结语

由于4级梯度预警预控方法比常规的实时、在线型电网预警预控系统拓展了研究分析的时间尺度,因此对整个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对保障大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认识和全过程预警预控的思想,本文介绍了4级梯度预警预控构想。

a.详细给出了基于4级梯度预警预控方法实现的大电网安全可靠运行4级梯度预警预控系统的设计实施方案。

b.对系统结构功能设计和软硬件框架设计中考虑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本文介绍的系统框架设计完整反映了设计实施过程中对系统具体功能和软、硬件设计考虑的具体思想。结构功能设计中,详细考虑数据的来源与流向、具体的分析方法、模块化的功能设计等具体问题的处理。软、硬件框架设计中,针对4级预警预控方法的特点,硬件平台方面,以高效、安全为指导思想,详细介绍了硬件使用中的考虑。软件平台方面介绍了对操作系统、平台软件、基础应用软件和功能软件的具体考虑。

大电网安全可靠运行4级梯度预警预控系统实践了对电网调度运行全过程安全可控的思想,在电网周/日检修计划安排、调度运行操作以及调度实时监控的一连贯生产过程中全程实现了安全运行有裕度、危险状态有预警、决策处理有依据,为调度运行中实现全过程的预警预控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其设计思想适应了电网预警预控系统未来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张保会.广域动态信息条件下电网安全紧急控制的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25(8):1-8.ZHANG Baohui.Study on network security,stability and emer-gency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wide area dynamic information[J].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05,25(8):1-8.

[2]尚力,于占勋,荆铭,等.山东电网广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8,28(7):89-93.SHANG Li,YU Zhanxun,JING Ming,et al.Wide-area real-time dynamic monitoring system of Shandong power grid[J].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08,28(7):89-93.

[3]刘俊勇,陈金海,沈晓东,等.电网在线可视化预警调度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8,28(1):1-5.LIU Junyong,CHEN Jinhai,SHEN Xiaodong,et al.Online visual dispatch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of power grid[J].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08,28(1):1-5.

[4]王红印,张明亮,孙素琴,等.大电网安全可靠运行4级梯度预警预控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19):20-24.WANG Hongyin,ZHANG Mingliang,SUN Suqin,et al.A four-grade forewarning and preventive control method for secur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large scale power grid[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8,32(19):20-24.

[5]KUMAR A B,BRANDWAJN V,IPAKCHI A,et al.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dynamic security analysis[J].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Systems,1998,13(3):816-821.

[6]IEEE/PES Power System Stability Subcommittee.Voltage stability assessment:concepts,practices and tools[R].[S.l.]:IEEE/PES Power System Stability Subcommittee Special Publication,2002.

[7]The ISO/RTO Council.The value of independent regional grid operators[R].[S.l.]:The ISO/RTO Council,2005.

[8]YANG Dan.Power system dynamic security analysis via decoupled time domain simulation and trajectory optimization[D].Ames,USA:Iowa State University,2006.

[9]TAYLOR C W.The future in on-line security assessment and wide-area stability control[C]∥Proceedings of 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Winter Meeting.Singapore:[s.n.],2000:78-83.

[10]DEMARTINI G,MASSUCCO S,WIEHENKEL L.Open market access and security assessment system[C/CD]∥Proceedings of 7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lectric Power Control Centers.Ortisei,Italy:[s.n.],2003.

试论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 篇2

1.1 危机与公共危机

据不完全统计,学界对危机的定义多达100多种。笔者认为美国学者罗森塔尔的危机定义是比较经典的,他认为:“危机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1]而公共危机则在此基础上强调危机的公共性或者社会性,也就是危机对公共领域,对社会大众的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公共秩序、公序良俗、基本价值和共同利益构成严重威胁或重大影响。

1.2 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

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的涵义与危机阶段的划分有密切关系,但危机阶段的划分一直众说纷纭。按照公共危机最基本的三阶段模型,(1)国内学者黄顺康认为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都属于公共危机前阶段的三个子阶段,第一个子阶段就是危机预防,即危机征兆出现前的危机管理;第二个子阶段就是危机预警,即出现危机征兆后,危机大规模爆发前的危机管理,主要是发现信息、处理信息、确认信息和发布信息。第三个子阶段是危机预控,即发现和确认危机征兆后所采取的旨在迅速化解危机,避免危机扩大和升级,避免危机大规模爆发的实质性措施。[2]他特别强调,每个阶段的管理都有自己特殊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每个方面的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3]

2 浅析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

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中都有一个“预”字。所谓“预”,就是“预先、事前”,[4]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行一步”,“先走一招”。

公共危机的预防和预警是在危机前阶段,预防主要强调“未雨绸缪”,是在危机发生前,通过政府的主导和组织,社会各界的广泛动员、参与和合作,从思想、法制、机制、组织、人员、物资、技术等各方面做好充分而有效的准备,目的就是两个:消除危机隐患,避免危机发生;即使发生也避免进一步扩大或升级,最大限度的控制危机,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从时间段而言,公共危机的预防应该一直持续到公共危机发生以前。

而预警主要就是强调在危机发生前,对危机相关信息所采取的举措,具体包括危机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鉴别、传递、反馈、沟通、发布、回收等。它的时间也是在危机前阶段,但更强调紧急性或者急迫性,目的也同预防的目的一样。那么,预警同预防有一些重合的地方,例如思想的准备就包含有危机信息的搜集、整理、传递、反馈、沟通等,技术的准备也可以应用于危机信息的搜集、整理、传递、反馈、发布等。笔者认为公共危机的预警可以纳入公共危机的预防,并且可划分为一般性预警和紧急性预警。一般性预警就是危机相关信息所采取的常规性处理工作,直接作用就是在思想上准备,让人们在思想上对公共危机保持“一根弦”。紧急性预警就是根据危机前的情势发展,强调情势发展的紧急性,如公共危机的苗头很明显,大有“山雨于来风满楼”的态势时,采取的对信息处理的举措。这也就是黄顺康所划分的第二个子阶段。

公共危机的爆发本身就具有突发性或紧迫性。对公共危机的发生应该警惕和防止,预防和预警应该在公共危机发生前,若公共危机已经发生,那么就表明预防和预警的失败。

公共危机的预控则是一个相对更加复杂的概念,我国对此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盲区”,虽然有一些文章提到危机预控,但鲜见对危机预控进行学理研究的文章。黄顺康认为,所谓公共危机的预控,是指在发现危机征兆和危机信号,并进行确认后,或者在危机已经开始来临,但还没有造成巨大损失时,迅速采取措施,对危机进行及时、有效地控制,尽可能用较小的代价迅速化解危机,避免危机扩大和升级,避免危机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5]很明显,危机预控是在危机前阶段。但笔者认为,危机预控应该在危机前阶段和危机阶段都存在,并且根据时间段和目的不同可分为两种预控。危机前阶段,确切地说是在出现危机征兆后,危机大规模爆发前这一阶段,亦可称为公共危机的萌芽阶段的预控,可以视为是公共危机预防的一部分,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目的就是通过迅速采取措施来化解和消除危机,将公共危机“扼杀在萌芽之中”,努力让危机不发生。危机阶段的预控,主要是在危机扩大和升级以前,迅速采取措施来防止危机扩大,控制危机升级,以致逐步消除危机,恢复常态。这一阶段的预控是危机应急管理或者危机控制与管理的一部分。

3 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1 高风险社会中的公共危机与日俱增的危害性决定了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的必要性。

按照德国社会学家贝克(L·Beck)和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A·Giddens)提出“风险社会”(Risk Society)理论,(2)根据社会发展进程的演进规律,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处于500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往往是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公平等社会矛盾的瓶颈约束最严重的时期,也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高风险的社会”。无论是洪水、飓风、火灾、传染病等自然灾害,还是大工业发展带来的“技术性灾难”;无论是群体上访、社会骚乱,还是恐怖袭击、局部战争,公共危机的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趋多样化,对人类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社会正常秩序、良性发展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巨大和深远。这就形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悖论:社会科技文化水平越来越发达,但公共危机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强烈。

3.2 人类对公共危机认识和控制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成为可能。

公共危机对人类社会的破坏作用是巨大的,但公共危机并非不可抵御。从理论上来说,危机的萌芽、爆发与发展都是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且能够为人们所认识的。正如张成福在《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一文中指出:“严格地说,一切危机和灾难都是人为的,是人类不理智、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结果”。[6]

4 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的具体举措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对公共危机的法宝在于“预”,即强化危机意识,做到未雨绸缪,也就是要重视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 危机意识的培养是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的起点

提高危机意识,树立危机观念,大力普及危机知识,让公民了解危机应急措施,明确个人在危机中的职责,使各级政府工作人员思想上充分重视,具有危机防范意识,提高发现潜在危机的敏感度,加强面对危机时的心理适应能力,镇定从容地去应对危机,是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的起点。第一,利用教育、媒体等资源,大力加强普及性地警示宣传;第二,采取专业培训和普遍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相关知识的培训;第三,定期组织公共危机模拟演习,引导人们积极、有效地应对危机;第四,通过开展危机纪念活动、设立危机纪念日、建立危机事件纪念馆、纪念碑、纪念雕像等形式,使人们铭记惨痛教训,不忘前车之鉴。

4.2“一案三制”的准备是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的基础

“一案三制”就是公共危机的应急预案和工作体制、工作机制和工作法制。要本着科学性、权威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从广度和深度两个纬度详细制订应急预案,并根据情势的变化和预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修订和完善;要制定《紧急状态法》、《突发事件应急法》、《危机预防管理法》等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使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纳入法治化轨道;要完善政府的危机管理组织机构,最好能建立一个独立且常设的危机管理协调机构,建立起既有统一指挥又有分工协作的危机管理体制,配备相关工作人员,组织好培训工作,形成专业性强的危机管理人才队伍;要做好应对公共危机的经费和物资储备工作,经费应该列入各级政府的战略规划或工作经费预算计划之中,保证一定数额或者按照一定比例及时划拨到账,物资更要保证充足,最好能建立一个物资目录,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从什么地方可以动用多少资金、调配哪些物资,使用哪些设施;要倡导科技创新,尤其组织针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攻关,不断改进和更新危机管理的技术装备,提升危机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整体效率。

4.3 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的保障

建立发达的信息系统可以为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提供机警的

4.4 政府能力的提升是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的关键

美国的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合著的《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公营部门》一书中提倡“重预防而不是治疗”的政府,指出政府管理的目的是“使用少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的钱治疗”。[7]在公共危机的应对过程中,政府作为主导性力量,对公共危机的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至关重要。政府应该重视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并且政府也必须提升自身的能力来积极有效地应对公共危机。

摘要: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是公共危机管理中“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重要举措。文章从危机、公共危机及其预防、预警和预控等相关概念的分析入手,进一步论证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由此提出公共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公共危机,预防,预警,预控

参考文献

[1]Rosenthal Uriel,Charles Michael T.Coping with Crises:The Management of Disasters,Riots and Terrorism[M].Springfield:Charles C.Thomas,1989.

[2]黄顺康.公共危机管理与危机法制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105.

[3]同[2]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新华字典[M].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600.

[5]同[2]:130.

[6]张成福.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N].人民日报,2003-06-1l.(8).

预警预控系统论文 篇3

关键词:腐败,预警预控,功能,运行特点

一、引言

腐败是指行使国家管理公共职能的群体, 为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 无视党纪国法、公平与道义的存在, 降低道德底线和行为准则, 凭借手中的权力进行既不合情理亦不合法的寻租, 并做出有损国家和群众利益的行为。在腐败预警预控研究方面, 国内学者宣国强认为应该通过建立反腐败预警系统来打击腐败现象, 指出反腐败预警系统是通过科学的指标评价方法对反腐败工作的实际效果进行衡量, 并对腐败的发生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进而为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的系统。胡华夏在吸收、借鉴国内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廉洁程度评价体系、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评估矩阵、腐败与治理状况的诊断性分析框架和腐败风险预警预控体系。郭强华在分析国家公职人员腐败程度和部门廉政建设情况的基础上, 提出了构建国家公职人员腐败预警指标体系的步骤:寻找腐败警源;确定警兆并转换为预警指标;预选指标;筛选、合并整理指标。王显根据国企腐败的表现和特点, 以目前广泛应用的反腐败指标为基础, 有针对性地筛选、改造了12组指标, 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国有企业腐败预警指标体系, 为国有企业的反腐败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朱兆玲在分析了地方财政的风险和成因后, 对我国的地方财政腐败预警预控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包括逐步建立地方政府财政状况信息的公开披露制度, 降低潜在风险;改革预算管理方式, 加强预算管理;改革政府职能, 提高财政利用效率;转变传统观念, 提高风险意识, 等等。黄光远和张继坡认为实施腐败预警预控管理, 是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积极探索, 是从根本上治理教育系统腐败、加强源头治理、探索有效预防腐败的新机制。陆亨伯和庄永达根据预警理论, 针对体育腐败的现状, 探索体育腐败的可循规律, 初步确定预警系统主要指标, 提出了构建体育腐败预警模式体系的设想。王殿安和姜志甫将风险预警预控管理运用到供电公司的腐败中, 提出了预防腐败的预警预控管理机制:查找“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岗位职责”三类风险;构筑“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强化考核监督和修正完善。综上所述, 当前国内外学者在腐败治理以及预警预控单独的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但对于腐败的预警预控体系相关问题的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试图对于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功能与运行特点展开相关研究。

二、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功能分析

腐败作为权力拥有者的寻租行为, 表现为在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不合理交换过程中, 凭借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而非自身的生产性劳动获取经济租金和超额利润的过程。由于寻租者极强的利益驱动性、风险偏好性以及权力本位主义, 现行法制监管制度的不完备性、流程的不规范性、执行的不彻底性以及范围的局限性等诸多原因, 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 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易发多发, 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违纪违法案件不断发生, 特别是少数高级干部的腐败案件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由腐败问题所导致的政府部门公信力丧失、社会风气恶化、社会稳定性下降、官民关系退化等现象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极有可能会在多个领域和层次蔓延。为将腐败防范于未然, 对具有犯罪倾向的腐败分子予以警示, 将腐败所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小, 我国政府很有必要开展腐败的预警预控工作。具体而言,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功能主要体现于如下三个方面。

1、腐败的预警预控有助于提高腐败治理的效率。

建立腐败的预警预控体系可为政府监管部门以及执法机构提供腐败倾向的若干征兆与信号, 帮助政府监管部门以及执法机构有效甄别和发现腐败现象, 指导相关部门和机构提前做好事前控制工作和积极防御工作。在腐败现象发生后, 通过预警预控体系亦可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与跟踪处理。对于具有犯罪倾向以及犯罪可能性的潜在寻租者而言, 预警预控体系能够起到必要的警示和威慑作用, 即消除潜在寻租者对于腐败的冒险心理, 降低潜在寻租者腐败的行为倾向, 将可能的腐败行为扼杀于动机萌发的初始状态。因此, 腐败的预警预控有助于提高腐败治理的效率。

2、腐败的预警预控有助于改进腐败治理的思路。

在潜在寻租者思想觉悟本身存在缺陷, 同时在受到不良环境的熏陶、物质利益的驱动、合谋团体的影响等条件下, 传统的通过加强杜绝和抵制腐败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法制教育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寻租者的腐败动机和行为倾向。同样, 在腐败对政府、社会、民众所可能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且通常难以挽回的情况下, 传统的依靠增加腐败查处的频次以及提高腐败处罚的力度等方式的治理成本相对较高, 既难以治标亦难以治本, 并可能造成大量的机会损失和沉没成本。基于此, 预警预控体系无疑为腐败治理提供了具有创新性的思路。

3、腐败的预警预控有助于梳理腐败治理的经验。

严格意义上讲, 腐败的预警预控体系首先必须完成对于若干腐败案例的详细归纳整理, 包括腐败现象发生的背景环境、人为因素、制度体系、时机选择、触发条件等等。此外, 腐败的预警预控体系还必须建立在成功应对和防范腐败的若干成功经验以及失败教训的基础之上, 只有如此, 才可能在腐败的预警预控中做到防范未然和亡羊补牢。事实上, 腐败预警预控的信号识别、倾向甄别、行为诊断等不得不依据大量的先验判断, 因此关于腐败治理的经验必不可少, 而腐败的预警预控体系构建有助于收集和整理出若干有效的经验库和知识库。

三、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运行特点

腐败的预警预控体系既不是纯粹地对于腐败可能出现的情形进行事先预测和预先警示, 亦不仅仅是在腐败现象发生后的反馈和补救, 其是建立在对于腐败所可能涉及的全员、腐败所可能发生的各类场所、腐败所可能持续的整体过程、腐败所可能演化的所有风险等进行系统思考和全方位警报、警示和预控, 从而对于腐败进行全面警报和控制的过程。基于此,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运行体现出如下特点。

1、作用的触发机制。

腐败的行为与迹象隐蔽性较强, 往往具有不可观察性, 而一旦发生, 其后果和影响不容忽视。腐败预警预控体系作为一种有效的防范机制, 已事先确定腐败出现的若干征兆、时段、条件、阈值、后果、措施等。对于腐败可能发生的实际情形与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应对集合而言, 其存在多对多的映射关系, 即一种或一类腐败行为的发生将条件反射, 引发腐败预警预控体系对应的各种条件与状态。严格意义上讲, 腐败的预警预控体系并不一定总能发挥和体现出作用, 当且仅当警报状态达到阈值,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触发条件发生作用时, 其各项功能与机制才得以真正启动。具体来说,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触发类型包括一次性触发与连续性触发, 其中一次性触发是在腐败征兆出现时, 预警预控体系触发启动, 能够确定出相对唯一的风险等级、信号对应、预警状态、应对策略以及补救办法, 以稳妥的方式和方法对于腐败隐患进行锁定和化解, 并且不会出现其他遗留问题;连续性触发是指腐败行为迹象具有连锁反应性, 一类腐败行为可能引发另一类腐败行为的发生, 一个或一类腐败对象的腐败倾向可能诱导其他相关利益群体的腐败, 某一类腐败倾向一旦出现将在一定时期内反复出现。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触发类型还可分为连续型触发和间歇型触发, 其中连续型触发是指腐败迹象由不确定向确定、由不明显向明显、由简单向复杂等转变过程中, 腐败迹象持续由量变向质变发生变化, 警报级别不断升级, 警报阈值不断增加, 引发预警预报不断启动;间歇型触发是在腐败对象与监管机构不断博弈和较量的过程中, 经历多阶段尝试、退缩和反复等过程所形成的具有周期性、阶段性和间歇性的触发现象。可见, 腐败预警预控的运行具有较强的梯度性和开关性, 在特定条件下才会以特定的方式运行。

2、属性的多维体现。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具有前验和后验的综合性, 其中前验性表现为其需要充分预测和评估腐败可能出现的风险征兆、迹象与隐患以及各种可能性, 预先设计出尽可能完备的应对措施;后验性表现为在腐败现象发生后, 预警预控体系将事先的预测并对照事后的实际情况做出体系修正与完善, 包括由腐败征兆得出实际发生概率的修正公式、对于腐败征兆的迹象库进行补充、对于腐败预警等级进行重新界定和评级等等。腐败预警预控体系具有常态与异态的综合性, 其中常态性反映为腐败发生的征兆可观察、腐败发生的途径可识别、腐败发生的概率可预计、腐败发生的危害可控制, 特别是腐败的各类状态均处于常规态时,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将表现出典型的常态特征;异态性反映为有效的腐败预警预控体系必须能够应对腐败的各类非常规突发事件, 特别是由一类腐败行为或迹象可能衍生出的其他异态腐败迹象, 即腐败预警预控体系将表现出打破常规的灵活机动性以及随机衍生性。此外,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还具有模糊与精确的综合性, 表现为腐败征兆相对于预期或参照而言, 无论发生率确定或不确定、现象吻合或不完全吻合、警报等级精确或不精确,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将表现出较强的伸缩性和弹性, 能够充分应对腐败征兆模糊和精确条件下的各类可能情形。以上分析表明,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运行具有学习性、智能性和成长性, 从而能够应对腐败的各种复杂情形。

3、系统的综合集成。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由若干直接服务或间接服务、前期服务或后期服务、显性服务或隐性服务、短期服务或长期服务于腐败预警预控的若干子系统构成, 包括腐败征兆揭示系统、腐败信号采集与传导系统, 腐败感知与辨识系统、腐败预警预控决策支持系统等等。以上各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经过有效集成形成了腐败预警预控的大系统。具体而言, 腐败预警预控系统的综合集成包括并行和串行的集成, 即各子系统触发的时段不同, 相应作用的时效性与参与程度不同, 时间衔接点亦将随之不同, 由此使得腐败预警预控系统集成中既包括时间节点零差距的并行集成, 亦包括建立在模块化封装基础上的串行集成。同时, 腐败预警预控系统的综合集成还包括内部与外部的集成, 体现为腐败预警预控需要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共同参与, 腐败预警预控本质上需要腐败监管部门以及腐败潜在对象的共同认识和有效配合, 并非束之高阁或者纸上谈兵。腐败预警预控的内外部集成反映出腐败监管部门本身资源和能力的薄弱性, 其既需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强调被监管对象的自我约束性, 也还迫切要求发挥和利用外界的各种力量来提供腐败预警预控的效率。腐败预警预控系统的综合集成是从系统论的角度对于腐败预警预控行为的辩证思考, 集成过程中必须有效防范不得当的集成可能造成的负面效果, 包括对于腐败迹象的警报存在漏报或错报现象, 对于腐败行为的后果过于夸大或者过度缩小等等。

四、结束语

上一篇:低碳应用下一篇:经济效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