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管理系统

2024-09-09

预警管理系统(精选11篇)

预警管理系统 篇1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影响企业生存的主要威胁均来自其面临的财务风险和危机。因此, 认识风险, 预防危机, 是企业的当务之急。为此, 企业应当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 在危机初现时预先发出警报, 使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 防范危机。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预测, 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 并对企业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 发出预警信号, 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提出了筹资活动环节设置预警指标和警度、提出预警对策, 并结合A A A通讯有限公司的实例加以说明。

一、AAA通讯有限公司财务状况

二、企业筹资活动财务预警

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筹资环节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一旦资金链条中断, 就可能产生连锁反应, 企业信誉丧失, 银行停止信贷支持, 供应商不敢提供商业信用, 最终导致企业不能正常生产经营。

企业筹资渠道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权益性筹资, 包括企业的资本金及由此衍生的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等;另一类是债务性筹资。

对于权益性筹资而言, 它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 它是属于企业的自有资金, 这部分筹入资金的风险, 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正是由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 从而使得这种筹资方式, 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具体表现在资金使用效果低下, 而无法满足投资者的投资报酬期望, 引起企业股票价格下跌, 使筹资难度加大, 资金成本上升。

对于债务性筹资这一类筹资活动而言, 筹资风险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借入资金均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本付息金额, 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效益, 导致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 就会使企业付出更高的经济和社会代价。例如向银行支付罚息, 低价拍卖抵押财产, 引起企业股票价格下跌等, 严重的则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因此, 借款筹资的风险, 表现为企业能否及时足额地还本付息。

此外, 企业筹入资金的两大渠道的结构比例不合理, 也会影响到资金成本的高低和资金使用效果的大小, 影响到借入资金的偿还和投资报酬期望的实现。因此, 筹资风险具体有债务性筹资的风险、权益性筹资的风险和筹资结构风险三种表现形式。

1. 筹资环节财务危机主要表现有

(1) 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导致诉讼或破产的财务危机。如果企业用负债进行的投资不能按期收回并取得预期收益, 或是企业现金流出现困境, 必将面临无力偿还债务的信用风险甚至导致诉讼或破产危机。 (2) 利率变动风险。企业在负债期间, 由于通货膨胀等的影响, 负债利率发生增长变化而导致企业资本成本上升, 从而抵减了预期收益。 (3) 再筹资风险。由于负债经营使企业负债比率加大, 相应地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降低,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从其他渠道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财务危机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企业财务失败。虽然很多企业在财务失败后能够采取了债务重组、资产重组、拍卖等很多补救措施, 但无论何种形式的补救措施都会使股东或债权人遭受重大损失。财务预警系统就是这样一种机制, 使企业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提前发现财务恶化的信号,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2. 筹资环节预警指标及其使用

三、企业筹资财务危机预警的排警对策

1. 正确选择筹资方式

目前,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完善, 企业筹资渠道单一,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筹资渠道会逐步多样化。因此, 需要正确选择筹资方式, 选择标准是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是指筹资方案选择的安全渠道有无问题。经济性研究是指综合资金成本率越低越好。安全性研究是指筹资风险对筹资目标和项目建设影响的程度。重点是分析风险潜在的危险, 确定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导致项目延期、停建或失败的可能性。

2. 合理确定财务结构, 控制负债经营风险

要合理确定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 并随着企业生产的变化而变化, 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中。在评价、控制负债经营风险时, 必须考虑多种因素, 重点有以下五个方面:

(1) 企业的规模和实力。规模大、经济实力、竞争能力、互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 其偿债能力相应较强, 债务资本可以高些。 (2) 企业销售收入的成长率和稳定性。企业销售收入增长幅度大, 且持续时间长的企业债务资本可以高些。相反, 企业若销售收入不稳定, 经营风险高, 现金回流时间与数额不稳定, 债务资本必须低些。 (3) 资产结构的影响。资产结构合理是优化财务结构的重要条件。企业的偿债风险大小, 归根到底取决于企业的资产风险大小。只要资产风险价值能够顺利实现和得到补偿, 企业偿债也就不存在风险。但这是以资产结构与财务结构存在合理对称关系为前提, 否则, 即使资产价值得以实现和补偿, 财务风险仍然会由于企业收入与支付期不一致而继续存在。资产结构与财务结构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需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确定。一般说来, 有三种对称关系, 即:保守的结构, 流动资产由短期债务资本和长期资本来保证, 财务风险相对小些;冒险的结构, 短期债务资本作为全部流动资产和部分长期资产的来源, 风险大, 资金成本较低;中庸的结构, 流动资产与短期债务资本比例相同, 具有潜在的财务风险。 (4) 财务结构的弹性分析。指资本要素从一种形式调到另一种形式的可能性, 即随时清欠、退还和转换的可能性。弹性较强, 则企业债务资本可以略高;反之, 债务资本略低。 (5) 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财务状况越好, 变现能力越强, 偿债能力越强, 越有能力负担财务风险, 因而债务资本可以适当增加。

3. 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 规避利率风险

根据利率走势, 把握其发展趋势, 并以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 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 也应尽量少筹资, 不得不筹的资金, 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 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 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 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

4. 在本案例中, AAA通讯有限公司的2005年末的筹资预警指标如下

资产负债率=25812/50121=51.5%

流动比率=15883/25812=0.615

总资产收益率=4018/ (44352+50121) /2=8.51%

净资产收益率=4018/ (21408+24309) /2=15.1%

短期负债比率=100%

已获利息倍数=6.97

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 AAA通讯有限公司的筹资状况出现轻警状态, 总体负债比率尚可, 但是短期负债比率很高, 短期内有很大的偿还压力。较高的负债比率在企业经营状况比较好的情况下, 能够利用财务杠杆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但是当企业经营状况转差时, 就会出现较大的风险。

5. 排警对策。调整筹资结构, 适当的减少短期负债, 考虑引入长期负债, 密切注意企业的经营状况。

参考文献

[1]王强:企业失败研究.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2年

[2]周昌仕: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模型及其运用.浙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3年, 第2期

[3]李凤鸣:筹资风险与防范.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7年

[4]宋慧斌: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财务通讯, 2001年9月

[5]张国柱:论公司财务预警分析系统.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

预警管理系统 篇2

今年7月9日至13日,我参加了**市安全监管局组织的**市2018年第二期安监系统干部安全、健康业务能力培训班,联系到我本人从事的应急管理工作,在学习本期培训班设置的园区应急体系建设、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应急处置课程中,感觉对风险预警、应急处置相关业务知识有较大提高,以下是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7月11日,我们到南京化工园现场学习化工园区重大危险源风险预警系统。

南京化学工业园位于南京市六合区,成立于2001年10月,是南京唯一的一家经国家批准,以发展石油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包括长芦片区和玉带片区两大片区,以乙烯、醋酸、氯化工为三大支柱产业。其中长芦片区2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化工、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工产品等化工项目;玉带片区1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石化上游产品与化工物流。目前园区产业区累计完成投入约2000亿元,按照“产业发展一体化、公用设施一体化、物流输送一体化、环保安全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五个一体化的开发方针,建成投产各类企业148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62家,巴斯夫、BP、亨斯迈、空气化工等20多家世界500强与化工50强企业在园区落户,形成以新材料、生命科学与高端专用化学品为主要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

学习交流会议中,南京市江北新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徐局系统介绍了江北新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经验:

一是夯实企业应急管理主体责任。目前我国仍有部分事故应急处置出现处置不及时、不专业、没成效甚至扩大事故伤害的情况,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企业编制应急预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流于形式,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可操作性不强甚至不具备可操作性。有鉴于此,江北新区安全监管局在每年统一时间督促化工园区全部企业编制本年度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提交审查,由该局聘请专家组统一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督导企业对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督促企业落实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生产员工、应急救援人员等相关人员的应急知识培训及考核,夯实企业应急管理主体责任。

二是启用化工园区重大危险源风险预警系统,以防范遏制化工园区重特大事故为目标,对重大危险源从人、机、物、环、管多维度数据监测,有效识别可燃气体、有毒气体、压力监测、液位监测、温度监测五类易燃易爆、急性中毒标志物异常数据,科学分析,分类报警,监控采集企业报警频次、报警时长。通过预警模型的运算,形成不同等级的风险信息,并能分析异常数据原因,将不同等级的风险预警信息传送至相应企业及监管部门,用数据量化风险,让动态风险被看见。既落实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及时排查治理可能引发事故的风险隐患,又促使传统人手采集、人力监管、人力排查监管模式向实时监测、主动预警、主动监管的监管模式转变,为差异化和精准化执法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园区应急管理统一统筹。园区建立应急物资仓库,常备30套以上空气呼吸器,20套以上氧气呼吸器,以及便携式有毒气体报警仪、可燃气体报警仪、应急通风设备、消防灭火装备等应急物资,由化工园区管委会检查补充,确保应急物资常备可用,园区内哪个企业遇到事故,无论企业应急自救或部门应急处置,都可以立即调取应急物资,事后由企业按照物资耗损结算。园区建立应急事故统筹指挥调度中心,日常环保、消防、卫计、安监等部门轮流当班值守,一旦出现险情,新区各个应急责任部门服从应急指挥中心统一调度。

企业财务预警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篇3

1.财务预警信息管理的含义

财务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是以企业财务信息为基础,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中心,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预测,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并对企业各环节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的监控系统。

2.财务预警管理的目标

(1)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建立预警机制,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

(2)随时捕捉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各种管理漏洞、管理失误、重大风险和隐患,并采取适当措施,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

(3)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管理基础,发挥企业ERP、IT技术的优势,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3.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

(1)信息的收集功能。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预警。

(2)监测和诊断功能。监测即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标准进行对比,对企业营运状况做出预测,找出偏差,进行核算、考核,从而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诊断是根据跟踪、监测的结果对比分析,运用现代化企业管理技术、企业诊断技术对企业营运状况之优劣做出判断,找出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之所在。

(3)危机应对处理功能。根据监测、诊断的结果,对症下药,使陷入危机的企业回复到正常运转的轨道上来,是企业财务预警分析的一个重要功能。

二、财务预警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

1.财务信息收集、传递系统。良好的财务预警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这些资料包括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和外部相关市场、行业数据,并形成一个资料系统。而且这个系统应该是开放的,不仅包括内部财务信息,还包括外部相关信息。系统信息要不断刷新、不断升级,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2.财务风险分析及报警系统。高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机制是财务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通过财务风险分析,迅速排除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财务风险分析一般有两个要素:预警指标和扳机点。预警指标是用于预测财务危机的财务指标,也就是能够有效识别财务状况恶化迹象的财务指标;扳机点是指控制预警指标的临界点,一旦测评财务指标超过临界点,应急计划则应随之启动。

3.财务风险处理系统。财务风险处理机制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指面对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应该采用何种手段去规避,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指如何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杜绝和避免类似的财务风险再度发生。

三、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

1.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的理论基础

(1)控制论。财务预警的最终目的是采取对策,保证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处于安全状态,财务预警必须使用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控制分为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和复合控制,预警管理更多的要应用前馈控制和复合控制。

(2)系统论。企业是一个整体,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相联系和融合,财务管理内部的筹资、投资和运用也相互联系和融合,预警管理必须从企业整体出发,某项指标的变化和波动,其原因往往并不是单方面的,企业某一方面的警报,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应对措施。

(3)信息论。企业财务预警管理本身就是收集警报信息、处理信息、发出警报信号、提供相应对策的信息管理过程。

2.建立财务预警体系的方法

(1)建立以现金流量预算为主的短期财务预警系统

企业理财的对象是资金及其流转,就短期经营计划而言,企业能否偿还短期和即期负债,并不完全取决于账面利润的多少,而更取决于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资产负债率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一般应大于净利润。准确的编制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在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时,还应分析预收账款、预付账款、非正常经营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以及承兑汇票(非现金等价物)和筹集短期借款对企业支付能力的影响。

(2)建立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以价值观念为基础的盈利能力、长期偿还能力、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等为主要指标的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要远离财务风险,首先应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加快总资产的周转速度,提高主营收入。并研究以上财务指标对企业发展的重要程度,结合管理层的意见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

3.企业财务预警与控制的程序

四、实施企业财务预警管理应做好的基础工作

1.加强信息管理,协调各子系统关系

财务预警系统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这就要求强有力的信息管理向预警系统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要建立信息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要明确信息收集、处理、贮存到反馈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信息专业人员的职责,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同时应当考虑不同子系统的数据传递和各个子系统对各种数据的不同要求,实现企业数据共享,使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2.控制负债比例,防范筹资风险

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流转的起点,而过度举债也是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受市场环境变化、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资金运用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将会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而产生企业筹资方面的风险。筹资风险的防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做好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避免经营和投资决策失误。第二,适度举债,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第三,防范由于“应付账款”过大,交易恶化,给企业带来的诉讼风险。

3.正确地进行投资决策,控制投资风险

企业需要正确地进行工程项目、证券投资、对外投资决策,防止发生投资亏损、现金流量出现负数、资产减值和资金沉淀的情况。在投资前进行科学的论证,合理的进行投资组合回避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策略和适度的接受风险,在决策中做到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

4.加强资信管理工作,控制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

应收账款是企业资金回收的最主要方面。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慢、坏账损失多,会使企业沉淀更多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资产发生流失。因此,必须建立资信管理制度,强化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

5.定性和定量的预测相结合

预警管理系统 篇4

有人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检测监管的实际需求,建立了一套预警系统,该系统包括样品信息采集和综合信息管理,以及预警信息生成[1]。笔者拟在分析水产畜牧产品安全意义的基础上,探讨水产畜牧产品预警理论和方法,促进水产畜牧产品突发安全事件及时解决,减少损失。

1 预警系统理论研究的意义

水产畜牧产品安全问题是涉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它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稳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说,确保我国水产畜牧产品安全具有生活意义、经济意义、生态意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预警系统理论的研究能减少突发性重大水产畜牧产品安全问题,对于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质量、效益和速度的协调发展,对于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预警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2. 1 黑色预警方法

黑色预警方法,又叫时间序列法,这种预警方法不引进警兆自变量,只考察警兆指标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即循环波动特征。例如,每年冬季和春季都有可能爆发的流感,每年夏季都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等。各种商情指数、预期合成指数、商业循环指数、经济扩散指数、经济波动图等都可以看作是黑色预警法的应用。

2. 2 蓝色预警方法

蓝色预警方法侧重定量分析,根据风险征兆等级预报整体风险的严重程度,具体分为两种模式: 1) 指数预警法,即利用警兆指标合成的风险指数进行预警。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是扩散指数,是指全部警兆指数中个数处于上升的警兆指数所占比重。当这一指数大于0. 5 时,表示警兆指标中有半数处于上升,即风险正在上升; 如果小于0. 5,则表示半数以上警兆指数下降,即风险正在下降。总体上,指数预警法通过指定扩散指数和综合指数预警法来监控对象的发展状态,由此该方法更侧重于宏观预警。该法需求数据较多,需要大量数据,预见时间较短。2) 统计预警法,是对警兆与警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确定其先导长度和先导强度,再根据警兆变动情况,确定各警兆的警级,结合警兆的重要性进行警级综合,最后预报警度。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统计方法来探究监控对象的发展规律,具有数据收集相对简单,监控输入的变量比较少,运行简便,在房地产和财务管理中运用较多。该法既可反应指标的综合结果,又可以观测监控对象的波动,但是对数据样本有较高的要求。

2. 3 红色预警方法

红色预警方法重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其流程是: 首先对影响警素变动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其次进行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 最后结合风险分析专家的直觉和经验进行预警。

2. 4 灰色预警方法

灰色预警方法是华中科技大学的邓聚龙教授于1982 年提出的灰色理论的基础发展而来的。灰色理论是一门研究解决信息部分清楚、部分不清楚并带有不确定性现象的应用数学学科,而这种带有不确定性现象的系统被称为灰色系统。灰色系统理论从信息的非完备性出发,进一步研究和处理复杂系统,从控制理论的全新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建模理论和方法,通过对系统中的各种基础数据的关联性及其量的测度进行分析和数学处理,用“灰数据映射”方法来处理随机量和发现规律,使系统的发展从不知到已知,从少量已知到知之较多,逐渐减少系统的灰度值,增加白度,达到在更高层次上了解系统内部变化趋势、相互关系等机制。

灰色系统理论是基于关联空间、光滑离散函数等概念定义灰导数与灰微分方程,进而用离散数据建立微分方程形式的动态模型,灰色系统建模有GM( 1,1) ,GM( 1,N) ,GM( 0,N) ,Verhulst,GM( 2. 1) 这几种主要模型,其中GM( 1,1) 单数列微分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和外推特性,该模型所需的最少数据只要4 个即可,适合用于贫数据,不确定信息系统的预测。经过国内外多个领域的应用验证,该模型具有足够的精度,且使用简单; 既可用于软科学,如社会、军事、经济等,又可以用于硬科学,如工业生产的预测控制。另外,多数列的微分模型还实现了系统各个基础元素之间的动态关联性,用于建立系统综合动态模型。

2. 5 神经元网络预警方法

神经元网络是控制系统领域基于人脑仿生提出的控制理论,是基于模仿人脑的神经元连接组织模式构成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神经元网络进行预警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是设置一个报警模块,将预测结果输入后直接得出结果; 二是在预测阶段就使用神经元网络方法进行预测结果的计算,再通过预警标准确定警度。实际上两种方法的区别就在于预测阶段还是判断阶段使用神经元网络方法。

该方法有较好的模式识别能力、容错能力,宽松的数据分布要求,以及更加重要的学习能力; 但是其网络拓扑结构的确定方法,收敛速度的控制,学习因子的确定使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灰色预警方法非常适合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由于水产畜牧产品的检测数据具有不确定性、检验数据动态变化,灰色预警方法可以有效地拟合检测数据,使预警信息更加逼真。

3 结论

人群风险预警管理研究综述 篇5

1、人群风险预警管理研究进展

目前预警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从线性分析方法到非线性分析方法,从确定性问题的单值分析到模糊现象的范围分析,从单一方法的运用到多种方法的综合等。然而由于人群运动的不确定性和事故发生的突然性,对人群运动状况的判断和人群风险的确定目前还没有完全确定的成熟的科学方法,已经研制和投入应用的人群风险预警系统,大多是从特定的角度,针对特定的环境设计的。以人群运动计算机模拟作为一种预测手段,使用高性能并行计算机系统,在极短时间模拟出可能出现的危险状况,以便指导人群管理措施或应急疏散方案。这一新颖的预警系统近年在梵蒂冈办公大楼开始使用。但计算机模拟与人群当前状况仍可能存在相当的差别,并且这一系统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才能保证提前“预知”可能的危险。

总之,在国内外,现有预警管理理论主要应用于企业和行业层面,而直接把预警理论系统地运用于人群聚集风险控制领域还没有。人群聚集风险的危害和风险的致因因素对于人群风险的评估是必要的,但对于人群风险的监测还是要从实时性、经济型性和可测性综合考虑,不能脱离现有监测技术的能力。

监测所有的致因因素是不可能的,但可以从人群聚集风险的表征特征来入手,比如人群密集程度就可以反应人群聚集风险的一个方面。目前比较流行的是步行人流服务水平规范,该规范从人员流量、密度分级入手,并结合人员行为分析来判断人群步行状态。美国在这方面研究工作相对要早,并开发出了适用于平地和楼梯的行人服务水平方法规范。我国要使用这些服务水平规范,必须要结合具体应用场所的实地状况,以反映实际状态。

2、人群监测技术

传统的人群监测主要是指利用图像监控系统,对人群状况进行视频监控,以下介绍的主要是对于人群具体参数的监测。

人群监测是实现对人群进行定量科学管理的前提和依据,而适用于人群聚集风险管理的人群参数主要是运动参数和行为参数。运动参数主要包括人员流量、人员密度和人员运动速度。行为参数包括突然聚集、突然散开、滞留徘徊、越界等。

对于流量、密度和速度这三类参数,目前可用的监测技术主要有人工统计、机械统计、电子计数、射频识别技术、手机信号扫描技术以及最新发展起来的智能图像监测识别技术。

(1)人工统计和机械统计技术

人工统计和机械统计技术是最为传统的人员计数技术手段。

人工统计方法是在场所的出入口和主要密集区安排人力,按照一定时间段定期上报通过的人数以及某区域内的人数,进而统计得到场所的人员密度。该方法适合于出入口比较单一、计数方向性和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机械统计方法是在场所的出入口安装闸机等装置,每过一人会拨动机械装置计数一次,将场所的所有出入口机械计数联网综合统计得出场所内的人数。

这两种方法适合较为封闭的场所,如地铁、机场等,不适合商业街区这样的开放类场所。此外,这两种统计方法都不适合实时监测统计的需要。

(2)电子计数

电子计数主要是利用票据信息进行人数监测,并利用中心计算机进行整合统计,如电子记录收费箱、自动计数系统、IC卡客流信息采集技术。

这种方法和人工及机械计数的原理比较接近,不适于开放类场所的实时统计。

(3)RFID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利用RIFD可以追踪行人运动轨迹信息,记录人员到达指定位置的时间,综合分析这些轨迹数据,可以定量描述人员在区域活动的多种规律,如:路径选择、滞留时间、通过主要交通设施的时间和行走速度等。

该方法适合于写字楼等固定人员光顾的场所,不适合商业区等开放性大流量场所。

(4)手机信号扫描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基站模拟器确认移动用户终端存在并统计其数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模拟器呼唤范围内的手机终端,在手机终端登录到所述基站模拟器时根据登录信息确认移动用户终端存在并相应地统计其终端数量。一个模拟器覆盖的范围是一个圆,多个模拟器组合起来就相对可以确定手机终端更确切的位置。目前该方法已经开发出来,正在商用化。

该方法适合于面状区域的人数识别,不适合识别狭长型地区的人数,否则需要建立大量的基站。此外,该方法识别周期比较长,不适合做时间序列过短的统计分析。还有一点就是通讯商多家,为统计出全部携带手机人员,前提是综合协调所有的通讯商进行集成设计。该方法有个致命环节就是漏统计和重复统计,无法统计出未携带手机的人和手机关机的人,还会重复统计携带多部手机的人。

(5)智能图像监控识别技术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处理的应用也越加广泛,尤其是采用图像序列处理技术对特定的视频运动对象的自动检测、识别、跟踪在智能監控、智能视觉应用方面有着广泛的前景,也被应用于基于实时图像信息的智能监控系统。

对于人群密度的识别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多分辨率分析和分形的像素统计密度估计方法,另一类是基于纹理分析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可以给出区域内移动人群像素数占环境背景像素数的百分比,方法较为简单,但是当人群密度较高、人群遮挡严重时误差较大。第二类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图像的纹理信息,得出识别区域的人数,但是算法复杂度较高。

这一类方法相对以上的各种方法优势明显,理论上可以实现全天时、短时间序列、全覆盖统计。以前影响该技术使用的薄弱环节就是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识别准确率相对偏低,目前随着识别准确率的不断提升,它的工程化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光明。

如何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篇6

常见的几种引发危机的原因

1、日常消费者的投诉或员工与公司不和状告公司引发的危机。

2、国外发生的问题通过新闻报道引发国内外资企业产生的危机。

3、工商、税务、质检等政府机构发现企业质量问题或违法行为引发的危机。

4、民族情结引发的危机。

5、安全生产方面引发的危机。

舆情监测的主要流程

具体到不同企业的网络舆情监测的流程可能不一样,但是大致都是三个部分,如下(以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为例):

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

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此步骤主要是确定好监测的目标网站和过滤关键词。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这个可以通过相关的舆情监控技术,在第一时间大量来采集、汇总各种互联网上的信息。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

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已经成为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的重要经验。以上海为例,无论在涉日舆情、地铁调价,还是普陀城管打人等“网络热点舆情”处理上,各部门协同作战、相互配合、共同商议,判断危机走向,对预案进行适当修正和调整,以符合实际所需是危机应对的重要措施。

危机预警系统建立的步骤

一、风险信息的收集与应对策略

(1)收集潜在的风险信息

A、媒体:传统媒体、新媒体等

B、实地调研:座谈会、交流会、研讨会等

C、头脑风暴:概念、原则以及应避免的误区

(2)评估风险

A、风险信息类型分析:1、影响企业效益的信息;2、影响企业形象的信息;3、对企业运营产生破坏的信息

B、风险信息等级排序:高危害高概率、高危害低概率、低危害高概率、低危害低概率

C、风险信息对策研究

二、预警机制建立的内部架构设计

(1)信息畅通

A、危机信息报告书

B、危机事件报告书

(2)内部人员权责清晰

(3)确保有危机管理小组

(4)有一整套的授权体系

三、建立危机管理小组

车辆超高监测预警系统 篇7

应用范围

应用安装于重要桥梁、隧道及高速公路关口, 对穿过公路桥梁的来往车辆进行超高监测, 若车辆超高, 它能及时给司机提供预警信息, 避免事故的发生。从而保护了桥梁及车辆.人员的安全。

主要技术指标

该装置红外激光漫反射测距距离晴天时大于100米, 不良天气时大于60米CCD图像车牌号计算机辩识率大于90%。

市场分析及产业化前景

该装置价格低廉, 生产成本约2.5万元, 不但价格低于对射式装置, 而且更易推广使用。投资约60万元, 售价预计3.5万元, 年销售2000套, 销售收入7000万元, 年利税2100万元。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或技术入股。

联系人:熊昌仑

单位:武汉大学电信院

煤矿水害预警系统设计 篇8

煤矿水害是我国大部分煤田主要的地质灾害,由于其隐蔽性、随机性,造成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严重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1]。而煤层底板水害是我国华北煤田的主要水害类型,如淮北矿业集团的杨庄煤矿、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的张集煤矿、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安煤矿、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永煤公司的陈四楼矿等都发生过大型奥陶系灰岩岩溶突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技术,建立煤层底板水害信息系统,并进行煤层底板突水预测,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成为众多学者致力研究的问题。目前,煤矿水害预测一般采用传统人工探测方法或者仅对含水层水压进行简单监测等,不能全面有效地对矿井水害进行分析监测。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GIS多因素的煤矿水害预警系统,可结合历史经验数据获得研究区的预测结果,为矿井水害预测与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与技术。

1 系统设计目标和原则

1.1 系统设计目标

煤矿水害预警系统是以煤矿水害地质信息数据管理为研究对象,以煤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为基础信息,运用地球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2,3,4],并根据国家统一规范设计的。其设计的具体目标如下:

(1) 对煤矿水害地质信息进行管理,实现数据信息的输入、查询、计算、统计、多因素分析和输出等功能。

(2) 利用GIS平台及计算机技术实现煤矿水害影响因素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共享。

(3) 利用系统的高速计算与预测技术实现煤矿水害的预测与防治,针对性地对某区域进行水害规律研究及决策分析,以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

1.2 系统设计原则

(1) 数据规范性。

为了使系统预警结果具有较高可信性,系统输入的数据格式要规范,数据结构应清晰,坐标系统应统一,在此原则下,建立一个包括矿山水害各种影响因素的图像、图形等的标准数据库。

(2) 实用与与科学性。

数据库与系统的建立能满足生产单位各个部门对煤矿水害影响因素数据的查询、统计及决策分析要求。系统基于GIS软件平台,预测结果要有较高可信性,以达到预防目的。

2 系统设计

2.1 煤矿水害影响主控因素分析

煤矿水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采动破坏导致煤层上覆岩层,导水裂缝带贯穿隔水层,使上覆含水层水溃入矿井,或者由于底板隔水层破坏底部承压含水层水突入矿井等。影响煤矿水害的因素有许多,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主控因素。充水含水层是煤矿水害发生的直接影响因素,主要考虑充水含水层的水压力、富水性以及渗透性。开采区域主要隔水层的稳定性是防治矿井突水的主要因素,主要考虑隔水岩段沉积岩总厚度、隔水岩段岩石物理力学参数、隔水岩段关键隔水层所处的位置。地质构造对煤矿水害也有重要影响,包括断层构造的水力性质、分布密度、规模及其充填发育情况等,褶皱构造的褶皱轴密度、褶皱轴埋深、岩溶陷落柱等。采动破坏是导致煤矿发生水害的主要因素,包括工作面布置情况(如工作面长度、开采高度及深度)、开采方法、开采工艺、煤层倾角,由于采动破坏引起的倒水裂缝带高度等。从上面分析可看出,煤矿发生水害事故,地质构造是关键因素,采动破坏是诱发因素。欲使预测结果有较高可信度,要选择合理的主控因素,以更加全面地对矿井水害进行评价、预测。要充分考虑各个主控因素,所需要的地质数据信息量是巨大的。煤矿水害预警系统是以GIS为软件平台,实现煤矿水害主控因素信息处理及决策支持相关的专题应用型信息系统。该系统从空间地质数据信息的获取、查询和决策分析入手,提供煤矿水害的动态预测分析。

2.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煤矿水害预警系统主要针对煤矿水文地质部门,利用先进的GI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5],采用统一的数据模式、软件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其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根据统计的历史数据以及获得的各个因素的实测数据,应用GIS对调取的各因素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结合预测模型和历史经验数据获得预测评价结果。

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煤矿水害预警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数据输入与编辑子系统、信息查询与检索子系统、空间数据可视化显示子系统、水害预测子系统、水害防治预案子系统。

(1) 数据输入与编辑子系统。

该子系统可输入各种类型的数据信息,包括文字、图形等,并将其存储于数据库系统Access 2003中,等待后续计算随时调用。通过建立数据库,方便更新影响煤矿水害的各个因素数据,在煤矿开采中,用户可以随时修改及编辑各类数据,保证预测结果有较高可靠度。

(2) 信息查询与检索子系统。

基于GIS软件开发的MIS(信息管理系统)可准确地查询与定位空间数据,实现空间数据库中各种类型的数据查询,使用户能随时调阅空间数据。

(3) 可视化显示子系统。

该子系统负责显示数据库中的文字、图像以及预测结果评价等,能直观、全面地反映煤矿水害可能发生的区域等。

(4) 水害预测子系统。

该子系统能根据输入的数据,以GIS为基础平台,通过设计好的程序进行多因素综合预测。要提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作为参考,并根据当前开采数据进行综合预测,预测结果通过可视化系统直观地显示给用户,为用户提供参考。应用GIS软件对各个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生成量化信息层,然后结合模型以及历史经验确定各个因素的相互量化关系,即各因素在评价中占的权重,最后对各个信息层进行叠加分析,获得研究区的预测结果。

(5) 水害防治预案子系统。

该子系统根据水害预测子系统的预测结果,调用数据库中历史防治措施,并综合比较多种防治措施,提供几种最优防治方法,供用户选择或作为参考。

3 系统软件设计

煤矿水害预警系统需要存储海量数据,包括矢量图形以及GIS数据文件等,因此,选用Access 2003作为存储数据库,Access 2003也具备和其他格式数据相互转换的功能。本系统软件开发采用VB+Arcgis的开发模式,结合GIS系统工具对其进行二次开发。系统既能利用GIS工具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分析,又可利用其强大的可视化输出功能对预测结果进行可视化输出,方便用户管理分析。系统软件流程如图2所示。

4 实际应用结果

陈四楼煤矿于1997年开始正式投入生产,该矿面积为72 km2,煤炭储量约为3 亿t,主采煤层为二2煤层,该煤层赋存于二叠系山西组中部,平均厚度约为2.5 m,煤层埋深为300~1 000 m,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生6次突水事故。利用煤矿水害预警系统对该煤层的水害进行预测。根据陈四楼煤矿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开采条件,可确定该煤矿的主要水害为煤层底板承压含水层水害,获得该煤矿的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因素如煤层底板抗压强度、断层构造、承压含水层水压等资料,并输入系统。根据系统中的历史数据,先建立基于熵权的数学模型,以GIS为软件平台对每个因素进行分析,获得单因素专题图,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其进行多因素空间加权叠加评价分析,并根据大量历史经验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最后获得陈四楼煤矿发生水害的多因素预测结果,如图3所示。该结果与实际地质条件相符合。区域1由于地质、开采条件比较好,受到采动破坏不会发生突水灾害,而在其他区域,特别是区域6,由于断层构造较复杂、开采过程中底板破坏严重、水压较高等原因,通过多因素分析,并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判断,该区域在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突水灾害,应该采用疏水降压、注浆等措施,防治突水灾害的发生。

5 结语

根据煤矿水害具有复杂性与突发性等特征设计的煤矿水害预警系统,以煤矿水害地质信息数据管理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处理功能对煤矿水害影响因素信息进行分析与评价,结合历史经验数据可获得研究区的预测结果。实际应用表明,系统预测结果可靠,实现了煤矿水害的预警,降低了煤矿水害造成的损失,为煤矿水害预测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左人宇,龚晓南,桂和荣.多因素影响下煤层底板变形破坏规律研究[J].东北煤炭技术,1999(5):3-7.

[2]李家祥.原岩应力与煤层底板隔水层阻水能力的关系[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28(4):47-49.

[3]彭苏萍.深部煤炭资源赋存规律与开发地质评价研究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J].煤,2008,17(2):100-111.

[4]缪协兴,浦海,白海波.隔水关键层原理及其在保水采煤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8,37(1):1-4.

区域循环经济预警系统 篇9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作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决策。走循环经济之路,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建立循环型社会已成为解决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1]。在当前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关于循环经济的论题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广泛研究。从既有文献来看,国内对于循环经济的论述不少,但大部分属于定性的理论研究;定量的应用研究则较少,既有的定量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循环经济发展状态的评价,代表性研究有:章波等(2005)[2]、马其芳等(2005)[3]、钟太洋等(2006)[4]等。而进一步利用评价结果对区域未来循环发展进行预警的研究鲜有见到,刘坚、黄贤金和钟太洋(2006)初步构建了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系统的框架,对江苏省进行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研究[5]。由于当前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并恶化的,因而在建立循环社会进程中既要考虑资源环境是否能支撑社会经济的发展,还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发展速度模式将导致差异化的循环发展状态,刘坚等(2006)在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研究中忽略了这一点。

在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进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各个阶段社会循环发展的程度如何?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模式下,循环发展的状态有何差异?以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是否朝着可循环的模式发展?本着回答以上问题和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在构建区域循环经济预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江苏为例对该省在各阶段的循环发展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并针对未来一段时期内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分别对江苏省“十一五”期间的循环发展状态和警情进行预报,以便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发展需要对循环发展状态进行监控。

2 区域循环经济预警指标体系的系统构建

区域循环经济预警的功能在于能够预测区域未来发展态势、测算警度及预报警情。这就要求预警指标体系必须要客观地描述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因而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满足以下原则:既要表征区域循环发展的现状,又要表现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既要体现循环经济的“3R”特征,又要兼顾循环经济发展的趋势变化;既要刻画区域空间特性,又要考虑时空变化的敏感性。此外,预警指标体系还要考量循环经济发展标准,这一点可保证预警结果的准确性和指导性。因此,本文根据发达国家和国内的成功经验,对预警指标及标准进行设定(见表1)。考虑到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以及资源和环境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将指标体系分为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三块,目的就是想了解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资源和环境承载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3 区域循环经济预警系统模型的建立

3.1 预警系统结构的设计思路

区域循环经济预警系统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主要有系统警情诊断和系统预警两个模块,组成了一个动态循环分析系统。为了清楚地把握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状态,在对其进行系统警情诊断时主要考虑:一方面对循环发展系统中资源禀赋,环境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状态进行警情预报,称其为绝对警情;另一方面则针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方式改善的程度,环境改善或恶化的程度,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进行警情预报,称之为相对警情。在综合考虑系统绝对警情和相对警情基础上,展开区域循环发展预警研究。

3.2 系统警情诊断模型

根据系统预警结构可知,系统警情诊断需分别建立相对警情诊断模型和绝对警情诊断模型,再综合预报系统警情。诊断方法以加权法为主,具体详见各模型。

(1) 系统相对警情诊断模型

相对警情诊断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6],具体步骤如下:

①数据的标准化预处理,消除量纲影响。参照表1指标标准,运用参照体系百分比标准化法(即指标数值与参数标准数值之比),标准化具体公式[7]如下:

正指标标准化规则: 当警情指标Ci为正指标,XiCi的实际值,D0i为相应指标参照系的目标值(或规划值),则Ci的警度Ti为:

ΤCi={0XiDi01-XiDi0×100%XiDi0(1)

逆指标标准化规则: 当Ci为负指标,其他系数解释同式(1),则Ci的警度Ti为:

ΤCi={1XiDi0XiDi0×100%Xi>Di0(2)

中性指标标准化规则: 当Ci为中性指标,其他系数解释同式(1),则Ci警度Ti为:

ΤCi={0Xi=Di01-XiDi0×100%0<Xi<Di0XiDi0×100%-1,Di0<Xi<2Di01,Xi2Di0(3)

②测算各子系统警度。公式如下:

Fu=k=1mfkwλΚ(4)

其中,Fu为各子系统警度(u=1,2,3),F1,F2,F3分别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子系统的警度。fk代表第k个主成分, wλk为第k个主成分的权重,即第k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 k=1,…,m.

③测算系统警度,预报警情。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各子系统进行权重分配,分别是ω1,ω2,ω3.公式如下:

Y=u=13ωuFu(5)

其中,Y表示系统综合警度。在各子系统和整系统的警度测算基础上,预报区域循环系统的警情态势,警情预报依据警区划分见表2所示[8]。

(2) 系统绝对警情诊断模型

系统绝对警情主要考察区域资源和环境的实际情况,目的是想知道资源和环境承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借鉴压力指数法[9]测算资源、环境压力指数,具体设计与算法见表3。同时,本文借助徐福留的资源与环境压力矩阵[10]进行说明。

(3) 系统综合警情诊断模型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资源和环境子系统的绝对警情要高于相对警情,假定资源和环境绝对警度权重为0.6,相对警度权重为0.4。具体公式如下:

资源综合警度(Fz1):

Fz1=×0.4+×0.6(6)

环境综合警度(Fz2):

Fz2=×0.4+×0.6(7)

系统综合警度(Yu):Yu=u=13ωuFzu(8)

其中,Fzu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子系统综合警度值,即Fz1,Fz2,Fz3,且Fz3=F3;ωu为各子系统的权重,依据具体区域实例来定。

3.3 系统预警模型

在循环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支持,经济社会对资源和环境的积极(或消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的良性发展将有效促进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和环境的有效治理,反之亦然。因此,不同于以往复合系统预警的一般思路,本文从经济社会子系统着手展开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预警分析。方法采用回归预测法,原因在于:①回归预测方法是较为成熟系统、客观和科学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验证;②方法易于理解,可以解决本文的预警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3.2节(1)中计算的经济社会子系统警度值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建立回归预测模型。由于GDP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标,因而模型应通过显著性检验,进而预测未来年份的经济警度。

②根据国家标准, GDP增长率的目标值10%, 将GDP增长率分为低增长(5%)、正常增长(10%)、高增长(15%)和超常增长(20%)四种情况,分别计算几种情况下GDP的预测值;再结合步骤①中所建立的回归模型,预测上述四种情况下的名义经济社会警度Fe;最后,由于GDP增长率为中性警情指标,在预测经济警度时必须要调整GDP增长率所带来的警情,计算出实际经济社会警度F*e,公式如下:

Fe*=Fe(1+tGDΡ)(9)

其中,tGDP为GDP增长率警情调整系数,根据式(3)获得。

③利用3.2节(1)中计算的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子系统的警度值,运用多种回归方法建立、选择经济社会与资源、经济社会与环境间的相关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步骤②中计算的实际警情值代入所建立的各子系统间的相关模型,计算资源与环境未来警度。

④根据式(5)计算区域循环经济系统警情态势,预报警情。

4 江苏区域循环经济预警案例研究

“十一五”时期是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阶段。为了尽快实现这一总体目标,有必要对现有江苏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诊断预警,做到未雨绸缪。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1991-2006)《中国统计年鉴》(2006)及相关的《江苏水利年鉴》《中国环境年鉴》《江苏五十年》等。考虑到数据实际可得性和指标灵敏性,选取26个指标(具体指标省略),基本可以反映江苏循环经济发展的状况。结果如下:

(1)江苏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警情诊断。警情诊断见表4,结果如下:①从相对警情看,江苏警情大体呈下降趋势,跨越中警区和轻警区2个警区,1996年开始好转,2003~2005年转变为轻警。这种趋势的变化与我国关于经济资源环境的理念和政策的转变有着某种契合:一是1996年循环经济正式提出,人们开始意识到循环发展的重要性,走“集约”“循环”“节约”“可再生”道路;二是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与资源环境工作会议座谈会上指出要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11]。②江苏绝对警情指数较高,大多处于高压力阶段。由图2可知,除1990~1995年受环境压力较大外,1996~2005年江苏循环经济发展压力均处于对角线中心区域,表明江苏环境与资源所受压力程度相当大。总体来看,江苏资源与环境的绝对警情是较大的,处于重警区和中警区,且环境压力要大于资源压力。这是因为当前江苏发展经济不顾环境后果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生产企业的环保意识薄弱。所以,若要增加经济与环境的协调性,还是应该从源头做起,即从生产企业作为抓手,尽量减少污染物特别是“三废”的排放。

(2)“十一五”期间江苏循环经济发展的预警分析。预警结构分别见表5和表6。由表5和表6可知,江苏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当经济正常增长时,江苏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在无警区和轻警区作细微波动;一旦经济出现异常增长,则江苏警情波动较为明显,如当经济处于超常增长时,系统警情变化较大,在轻警和中警区波动。以江苏现有发展来看,未来5年出现超常增长的情况不无可能,因此要做好资源、环境和经济各系统间的协调策略,防止系统警情恶化,促进江苏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数据截止到2005年,实际上江苏“十一五”规划第1年(2006)的GDP是增长率是14.9%,第2年(2007)上半年同比去年GDP增长率为15.4%,属于高增长。根据表5可知,尽管高增长下环境和资源警情比正常增长高,但系统警情呈下降趋势,这种高增长还是可以接受的。

5结束语

根据实证结果可知:(1)1990~2005年,江苏省的循环展状态逐渐转好,这对于江苏建立循环型社会是一个好迹象;(2)从江苏的预警情况来看,在不同发展速度模式,循环发展状态有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经济处于异常态时,因此为使社会能平稳地运行于较理想的循环发展态,政府要在宏观管理上防止社会经济的异常发展。

尽管本文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和启示,但还存在不足之处,比如:由于数据的不可得,一些显著反映社会循环程度的指标并未能列入本文的指标体系;对江苏在“十一五”期间的循环发展状态作预警时,四种发展速度模式的划分较为粗糙且有一定的主观性。作者将在今后的研究中完善这些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孟赤兵等.循环经济要览[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132.

[2]章波,黄贤金.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3):22~25.

[3]马其芳等.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其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6):891~899.

[4]钟太洋等.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方法、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资源科学,2006,28(2):154~162.

[5]刘坚等.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系统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四川环境,2006,25(2):94~98.

[6]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7]叶民强.双赢策略与制度激励——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博弈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52~159.

[8]王慧敏,仇蕾.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诊断预警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9]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199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0]徐福留等.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定量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4):30~36.

预警管理系统 篇10

摘要:建立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目的在于为高校管理者提供警示,对学科建设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为教育决策者制定规划提供参考。该系统具有超前性、警示性、即时性、系统性特点,包含指标管理、数据管理、专家分析、风险反馈、预控对策五个子系统和预测、跟踪监控、警报提示、对策预控四项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09)01—0066—04

学科建设水平反映一所高校的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是高校核心工作之所在。研究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对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高校管理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拟从理论上构建基于高校层面的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

一、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设计的目的和特点

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是指对高校学科建设实践所面临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推断、预测,根据风险程度事先发出警报信息,提醒高校决策者或管理者警惕风险而形成的一套管理系统。建立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目的是:一是警示。学科建设作为一个涉及高校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多方面管理工作的复杂系统,高校决策者很难及时、全面地从学科角度了解各学科所面临的风险,因此,及时通过预警方式,使高校决策者对未来风险有所察觉,使之着眼于未来、着眼于预防预控,在真正的风险来临之前得到警报,变救火式的被动管理为预防控制式的主动管理,对于学科建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控制。对学科建设风险进行预警,其目的在于对学科建设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目前中央、地方管理部门和高校三个层面对学科建设的监控主要是事后控制,但此时风险造成的损失已成为事实。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核心在于:形成以事前控制为主,并与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调配高校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减少学科建设风险及其所带来的损失。三是规划。学科建设是高校各级学科的一项整体工作,对学科建设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预警,只是从各个学科层面进行了风险控制,所面临的风险也有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学科的发展与高校的整体发展目标也有差异性,因此,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还可以从决策层面上为高校决策者在规划时提供参考。

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是在实证考察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预测、估计、推断以及高校发展过程的监控,来进行风险识别、预警和预控的管理实践活动,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超前性。学科建设风险管理系统在于变过去的“救火式”管理为“预防式”管理。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管理虽然有在风险发生情况下的应急处理和补救功能,但仍然以预先做出警示和超前防范为主,“超前”成为风险预警的核心。

2警示性。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能适时输出一系列科研、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研究方向等相关信息,并通过动态和静态等一些具体的形式来及时引起高校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警觉,因而具有警示性。

3即时性。对学科建设活动进行动态适时跟踪监控,及时显示学科建设所处的风险状态,适时为高校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决策和管理信息,是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功能,因而其具有即时性。

4系统性。学科建设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同时还面临高校内外部复杂的环境因素。因此,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系统无论从其系统组成,还是系统的结构要素来看,都具有系统性。

二、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结构的设计

按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并结合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系统的特殊性,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由如下子系统组成。

1指标管理系统

指标管理系统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首先要确定进入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评价指标。学科建设涉及的一级学科指标有研究方向、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管理工作等六项,每个一级学科指标又包含了多项二级指标。对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按科学的方法,经过严密论证从中选择出能反映学科建设运行真实情形的一套敏感指标。二是警界指标体系的确立。警界指标体系因学科的不同要有所区别,要按学科建设的不同级别、不同学位授予层次、不同学科类型分别予以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科其要求不一,相应的警界指标也不一,这一指标的确立要通过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按不同类别确立相应的警界指标。三是评价指标体系的维护。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一项指标及其权重都不是永恒不变的,会随着高等教育所处的不同阶段和当时社会环境而变化,已经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修正,以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2数据管理系统

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必须运用与学科建设相关的系列数据来反映学科建设的历史与现状,但是该指标体系所需的数据量较大,可以基于现有的校园网和相应的各职能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学科建设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这一系统由数据库和计算模块两部分组成,数据库的任务是完成数据的收集、分类、录入、汇总、存储和更新等功能;计算模块由变量选择模块、变量权重模块、预警指标模块和预警评价模块四部分组成,主要是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计算与处理。

3专家分析系统

计算机不能完全代替人脑的工作,尤其是对于各级指标警界限和随机出现的各种风险的判定,都需要各方面的专家进行分析。因此要建立专家库,通过及时向专家征求意见,使预测意见接近实际情况。同时将专家的意见录入数据库,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可以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计算机专家诊断系统。

4风险反馈系统

风险反馈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风险及时分析、判断与反馈。其具体形式是通过已收集的有关学科建设的相关数据,在指标管理系统建立的基础上,应用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和专家分析系统的分析,对各学科建设的风险等级直观地将结果以一定的形式反映出来。例如,可参照经济监测预警的做法:用“绿色”表示无警情,“蓝色”表示轻警,“黄色”表示中警,“橙色”表示重警,“红色”表示巨警。

5预控对策系统

预控对策系统是与专家系统相连接,为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应对学科建设危机的应急性、提示性建议的人一机智能互动系统。这一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存储、积累计算机系统中的应对各种常规问题处理的案例库,它可以根据各种危机的性质和类别自动产生相应的若干应对措施;二是应对非常规事故的专家咨询系统。完成咨询后的意见,存储于计算机系统中的预警预控对策案例库中,以不断丰富决策案例库;三是利用计算机神经网络技术,对现有预控对策案例进行分析与模拟,并对日后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

三、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模型的建立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学科建设按其内容可分为如下6个一级学科指标和22个二级学科指标,见表1。

对以上部分二级学科指标还需细划,可进一步细分为三级学科指标,比如重要学术骨干的数量可分为院士数、“973”首席科学家数、长江学者数、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数等;承担科研项目水平可分为科研经费总数、纵向科研经费总数、目前承担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数、目前承担的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数等;科研获奖水平分为获国家级科研一等奖数、国家级科研二等奖数、省部级科研一等奖数、省部级科研二等奖数、省部级科研三等奖数;发表论文水平可分为专职人员人均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三大检索论文数;获专利水平可分为获发明专利数、获实用新型专利数和外观设计专利数;人才培养规模可分为博士生培养规模、硕士生培养规模、本科生培养规模;人才培养质量可分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数、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数、获省优秀博士论文数、获省优秀硕士论文数、博士生发表论文数、硕士生发表论文数等;获教学成果奖情况可分为获全国教学成果一等奖数、获全国教学成果二等奖数、获全国教学成果三等奖数、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数、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数、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三等奖数;人才培养条件可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省级重点实验室数等。

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学科建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对学科建设风险状态的影响大小是不一致的,合理确定评价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是正确评价学科建设风险状态的关键所在。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方法很多,可以依据定性经验的特尔菲法、定量数据统计的主成分分析法,还有定性定量相结合的AHP(层次分析法)等。对这一评价指标权重的分析与确定上,可以综合利用以上的方法。其中,在一级学科指标的量化上,可以利用特尔菲法,但事先由研究者给出一个供参考的权重指标。笔者长期从事学科建设管理和研究工作,对以上6个一级学科指标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判断,将6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定为:研究方向为0.15,学术队伍为0.2,科学研究为0.25,人才培养为0.2,学术交流为0.15,管理工作为0.05。在此基础上,参考一定数量专家的意见,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得出各一级学科指标的权重。对二级学科指标和三级学科指标权重的确定,则采用AHP法,来对各二级学科指标和三级学科指标进一步量化。

3预警指标的确定

学科建设预警指标与其他预警指标相比,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主要是由于学科建设有多种不同的层次、类型和类别。按其层次分为国家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等不同层次;按其授予学位的类别,又分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按不同的学科门类,可分为文、理、工、农、医、管理、军事等类型。不同层次、类型和类别的学科,其预警指标的确定应有其差异性。对预警指标的确定,可以采用如下的思路和方法,一是作国内的横向比较,即通过较大规模相关学科基本情况的调研,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分析各高校自身所有学科在相应层面、相同类型和相同类别学科的平均水平和较低水平,然后按一级学科指标确定不同级别的风险预警指标;二是作自身的纵向比较,通过对各高校自身所有学科近一二十年来的相关数据分析,观察其发展走势,然后按一级学科指标确定不同级别的风险预警指标。

4风险预警反馈

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的反馈可分为两类:一是单项指标预警,就是对6项一级学科指标分别按5类警情,即无警情、轻警、中警、重警和巨警进行反馈,即就学科建设中某一学科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出现的警情及时予以反馈;二是综合风险指标预警,就是按一级学科指标权重,通过进行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的比较,分别按5类警情进行反馈,即对某一学科的整体情况出现的警情适时予以反馈。

5预控对策

预控对策主要是通过建立专家库,对于各学科出现的预警情况,在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一定数量的案例库;然后利用计算机神经网络技术,建立起由计算机处理的学科建设风险应急对策与风险处置方案,为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四、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功能与实现

按以上对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建立目的和结构设计的分析与研究,其功能主要应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预测功能。通过对影响学科建设的内外部环境及学科各项指标的监控,对各学科的发展趋势进行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预测,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二是跟踪监控功能。了解各学科建设的情况,对各项指标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控,实现其跟踪监控功能。三是警报提示功能。根据不同的风险状态,按风险级别发出预警警报。同时在某些问题上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能与决策者进行对话,为决策者提供线索和提示。四是对策预控功能。预警管理系统可存储不同风险状态下的决策方案或方案框架,以便在风险发生时,决策者能迅速调用其中的对策来及时防范和处理风险。

企业专利预警系统初探 篇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依靠知识产权制度,在知识产权引导下实现更加有效的创新,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我国自加入WTO以来,由于企业的专利意识淡薄、专利预警和专利战略实施不到位,在专利的应用和保护上栽了大跟头。例如,DVD专利许可事件、欧盟针对温州打火机的CR法案、彩电技术专利费问题、“思科”诉“华为”、“丰田”诉“吉利”等事件,使我国企业不仅面临高额专利使用费支出所带来的现有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或现有产品市场消失的现实压力,而且面临着由于自主专利权匮乏所隐藏的阻碍企业发展的或生存危机,从而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广西作为面向中国-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广西企业在与东盟各国企业合作过程中遇到专利侵权及专利纠纷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为避免专利纠纷的发生,建立适合广西需要的专利预警系统为广西企业开展专利应急及预警服务,及时向企业提供有可能发生知识产权纠纷的相关信息,提前为企业规避风险,已成为当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2 专利预警体系的定义及预警流程

专利预警体系是指通过收集与分析本行业技术领域及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和国内外市场信息,了解竞争对手在做什么,把可能发生专利纠纷的前兆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建议采取的对策措施及时告知相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及业内企业,同时发布专利权被侵害的信息,建议行业组织和业内企业采取应对措施的机制。其专利预警的流程如图1所示。

3 国内外专利预警服务发展现状和趋势

3.1 国外专利预警服务发展的情况

发达国家很早就注重对企业的专利信息服务和预警,例如日本特许厅每年把财政预算的10%左右用于专利文献的分析,并组织专家定期绘制关键技术领域的“专利地图”,以指导日本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同时,用2种方式进行专利情报开发活动。韩国基本沿用了日本对专利情报的开发模式。欧美地区对专利情报的开发利用,主要采用了商业模式,比如全球最大的专利情报服务公司Thomson公司,还有Wisdomain公司、CHI公司及P&L、Yet2.com等,而仅Thomson公司2002年的专利服务总收入近75亿美元。

3.2 国内专利预警发展的情况

我国在近2年也开始注重专利预警体系的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03年就提出建立专利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国家的呼吁和带动下,各地纷纷开展专利预警服务。深圳市已经建立并运行了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深圳市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为企业产品出口提供了关于贸易壁垒的信息支持和帮助。温州市科学技术局已经在剃须刀、打火机、锁具、拉链、汽摩配等产品行业建立了行业专利应急与预警机制。贵州省启动了“贵州小香猪”“贵州蜡染”2项特色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北京海淀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也开展了相关行业的专利咨询和预警服务。此外,北京国有企业专利应急和预警咨询服务中心、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一些对企事业单位开展专利应急预警服务的中心也已经成立。

3.3 广西企业专利预警服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西在专利预警体系构建上做了一定初探,广西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专门发布针对广西企业专利预警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广西的一些重点产业内建立了初步专利预警服务体系,例如构建广西中药行业专利应急预警技术研究、广西机床行业专利应急预警技术研究、生物质产业自主创新和保护的信息应用平台等,专门为广西行业提供预警服务,在促进广西机械、生物质、现代中药产业的自主创新和专利战略实施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提升了广西机械、生物质、现代中药产业的自主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带动了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为广西专利预警工作更进一步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但是,当前在该领域的人才资源缺乏,所建立的相关专利预警体系与实际开展专利预警工作需要还有一定差距,相关的专利预警体系及相关专利应用分析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开展专利预警的专利分析方法还需进一步加以研究和优化。

4 广西企业专利预警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建立完善的企业专利预警机制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行业组织和企业参与的多层次的广西企业专利预警机制。广西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建设,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一是建立专利信息分析报告发布制度。通过对专利申请和授权、专利纠纷、贸易、知识产权法律信息的综合分析,定期发布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领域专利技术发展动态及趋势的综合分析报告,不定期发布专利预警情况简报,为广西企业制订投资计划和发展方略提供依据,避免企业对技术的重复研究,节省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将它们投入更高端的技术创新中去。同时,根据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定期发布有色金属、汽车、食品、冶金、机械、电力、电子信息等广西重点支柱产业的专利技术发展综合分析报告。二是结合广西重点支柱产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专利指标体系和专利纠纷预警模型。通过深入分析专利纠纷的影响因素,归纳专利纠纷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专利预警指标体系和专利纠纷预警模型,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专利纠纷分级别进行警示预测。三是要针对有色金属、汽车、食品、冶金、机械、电力等广西支柱企业制定专利预警、司法咨询与鉴定等监测评价体系和监控办法;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专利应急预警服务运行机制,促进广西有色金属、汽车、食品、冶金、机械、电力等支柱产业的专利应急预警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4.2 建立完善的广西企业专利应急机制

一是在广西有色金属、汽车、食品、冶金、机械、电力、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企业内建立完善专利应急机制。通过组织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负责对可能危及广西有色金属、汽车、食品、冶金、机械、电力、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方面的信息进行深入细致的统计、分析,及时处置有可能发生的专利争端,控制或减轻专利危机可能造成的危害,找出企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的空白点,合法地消化吸收已有技术并创造出新产品(新技术),并且发现已有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建立企业的专利战略,争取赢得区场竞争的主动权,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二是建立由政府主导,行业组织、企业、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参与的专利应急机制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综合协调各部门在专利应急方面的相关工作。三是建立包括专利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专利应急救援保障体系、相互支持系统等在内的专利应急预案,为应对专利纠纷的突发事件提供支撑。

4.3 建立开放的专利预警信息服务平台

专利预警制度的基础就是专利数据资源整合。只有通过全面而严密的专利数据资源整合,才能使企业由此找到技术的空白点,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发现已有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产品专利技术和发展方向。一是要加强有色金属、汽车、食品、冶金、机械、电力、电子信息等广西支柱产业的技术预见、技术标准和专利技术动态研究,跟踪行业技术发展态势,构建符合广西支柱产业技术标准和专利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专利保护期限,及时提出重要产品特别是重要出口产品的技术标准和专利预警,积极应对贸易国的技术壁垒和技术性贸易措施。二是要建立开放的专利信息分析平台。通过在有色金属、汽车、食品、冶金、机械、电力、电子信息等广西支柱产业企业内建立产业专利专题数据库,引进国内外著名的专利分析软件和分析系统,为广西的有色金属、汽车、食品、冶金、机械、电力、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企业的专利预警信息的定性、定量分析提供科学数据依据,为企业提供制定技术战略的决策依据,帮助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和技术贸易。

4.4 建立完善的人才保障体系

人才是做好专利预警工作的第一战略资源。人才支持工作涵盖专利预警专家库的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人才培训制度的建立。通过组建由行业专家、贸易专家、经济分析专家、专利事务专家、专业技术分析人员、法律事务专家成立专利预警专家团队,为广西支柱产业、行业和企业专利预警预报提供人才支持。

加强培育专业的专利信息咨询机构,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规,塑造良好的专利信息咨询环境,推动专利信息咨询产业化运作。对大量没有实力建立或聘请专业中介机构的中小企业,政府应出面协调,指定或授权中介机构就中小企业提出的共性问题,提供知识产权管理或培训服务。

加大对专业的专利信息咨询机构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对类似中国(广西)知识产权援助中心这样专业的、公益性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支持,提高专利信息咨询的基础设施和运用工具的现代化水平。

5 结语

专利预警系统建设是一项庞大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该系统的建设牵涉方方面面,不仅牵涉人的因素,还牵涉政策引导、财力投入、企业重视、相关信息采集及分析等多个方面。同时,专利预警系统建设也是一个动态的建设过程,它随着新的专利纠纷形势出现而改变。本文针对广西专利预警系统建设提出的构想,需在实际运行和服务实践中进行检验并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全面、高效的,能充分满足专利预警工作需要的专利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余廉.企业预警管理丛书[M].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许伯桐,毕凌燕,祁明.现代企业知识产权保护[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3]蒋国瑞,何喜军.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辨识预警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上一篇:新型高效下一篇:超级英雄美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