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山洪预警系统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2024-08-10

县级山洪预警系统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共1篇)

县级山洪预警系统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篇1

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县(市)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前言

阐述当前山洪灾害形势分析,试点建设任务来源,方案编制的过程和主要内容。

1概述

1.1 基本情况

1.1.1自然情况

阐述该县(市)水系分布情况,小流域划分情况;区域内的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征;区域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表1-1:《小流域基本情况表》)

1.1.2经济社会情况

阐述该县(市)行政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区域内耕地面积、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表1-2:《乡镇基本情况表》)

1.2 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及山洪灾害成因分析

1.2.1区域内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及典型山洪灾害;

根据县(市)报送的资料,对区域内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及典型山洪灾害进行描述,并重点描述2000年以来山洪灾害情况,描述内容应包括发生时间,成灾面积,农作物受灾面积,绝收面积,受灾多少乡镇、村组、人口,转移安置人数,倒塌房屋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

(表1-3:《试点区山洪灾害基本情况表》

表1-4:《历年来山洪灾害损失情况统计表》)

1.2.2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根据从暴雨、地形、地质结构、人类活动等分析当地山洪灾害产生的原因及产生的特点。

(表1-5:《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表》)

1.3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1 工程性措施

(1)防洪工程:描述当地的主要防洪工程,如水库、山塘数量、库容,阐述大中型水库和重要小型水库的基本情况,以及防洪堤分布和长度,防洪堤的防洪标准。

(2)水土保持:描述水土保持治理、农田规划措施和成效现状。

(3)植树造林:描述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的措施和成就现状。

(4)河道整治:描述河道疏浚排障治理措施和成就现状。

1.3.2 非工程性措施

(1)防汛指挥:描述当地防汛指挥的体系、组织方式,如防指负责人是谁、防指成员单位有哪些、防汛机动应急队的组织,应对山洪灾害的监测指挥流程,会商决策情况。

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2)预案:描述当地各类(包括大中型水库、乡镇)防汛抢险预案、山洪灾害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情况。

(3)宣传动员:描述当地政府(含危险区乡镇、村组)、防办组织山洪灾害防御防治知识培训、宣传以及避灾抢险演练、动员的实施情况。

(4)有关设施:描述目前山洪灾害监测和预警的主要设施手段和运用情况。如列表观测网点和仪器、列表预警设施。

(表1-6:《现有雨水情监测站网》

表1-7:《各乡镇现有预警通信设施情况表》)

1.3.3 存在问题

分析目前山洪灾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建设的必要性

从山洪灾害的成因、山洪灾害愈来愈频发,造成的损失愈来愈大,为了避灾躲灾,减少山洪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阐述采取以预警系统建设、预案编制、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宣传培训等非工程性措施为主,结合水土保持、防洪工程建设,河道整治等工程措施进行山洪灾害防治的必要性。编制依据

主要编制依据为: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湖南省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可研设计报告》

《**县(市)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实施调研资料》

3试点建设目标及建设任务

3.1试点建设目标

阐述本次试点的建设目标。(主要内容请参考全国大纲)

3.2建设任务

阐述本次试点的建设任务,即

(1)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包括能掌握境内的雨水情、工险灾情、地质灾害、气象信息的监测子系统,监测信息汇集和决策会商平台,预警子系统等。

(2)预案编制,内容为县、乡镇、村以及中小型水库等各级、各类防御预案的完善和建立。

(3)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建设,内容为县、乡镇、村、组所据预案要求所建立的组织责任体系的建设,以及职责要求和分工。

(4)宣传培训,主要是在本次试点过程中对全县(市)各级责任体系、山洪灾害易发区内居民进行宣传、培训、演练等。

4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

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4.1 建设基本思路

描述系统的建设思路,要求本次试点的各县市采用全国大纲要求的建设模式一。(图4-1: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模式示意图)(请参考全国大纲图1)

4.2 建设内容和规模

描述系统建设的各组成部分以及相应的内容和覆盖范围。根据我们的经验和特点,预警系统的组成为如下四个部分:(1)监测子系统(2)通信传输子系统

(3)信息汇集和决策会商平台(4)预警子系统

四个组成部分的内容按照4.3-下面章节的划分描述。

(图4-2: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组成示意图)

4.3 监测子系统建设

4.3.1 雨水情监测

按照简易监测站、人工监测站、自动监测站三类规划雨水情站网,三类站的布设要求按照全国大纲的要求进行,同时用文字阐述三类站的设备配置,观测模式和报讯方式,对自动观测站的遥测终端、供电和防雷要求进行描述。填写试点区自动及人工监测雨水情监测站统计表》,绘制《雨水情站网分布图》,对新建、改造和已建,以及归属不同管理单位的各类站点应有所区分。

(表4-1:试点区自动及人工监测雨水情监测站统计表)(图4-3:雨水情站网分布图)

4.3.2 工险灾情监测

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地工灾险情监测的范围和内容进行描述,分析比较多种自动监测、人工监测、视频监视的方式,提出重要防洪工程(如中型水库、重要防洪堤防、排涝泵站等)的监测方式和建设内容,描述建设内容、采集点的布置、向监测中心的传输方式,汇总建设工作量。

(表:工灾险情采集点建设内容一览表)

4.3.3 地质灾害监测

描述当地地质灾害监测的情况,提出地质灾害监测的方式和技术手段,提出滑坡、泥石流、崩岩等地质监测点的试点建设范围、向监测中心的传输方式,汇总建设工作量。

(表:地质灾害监测点建设内容一览表)

4.3.4 气象监测

描述当地气象局(台)的站网分布情况(分已建、拟建),提出有关山洪灾害要求的气象云图、气温、风力风向等气象监测信息传送方式。

(表:气象监测网点一览表)

4.4 通信传输子系统建设

4.4.1 监测网络的通信

对超短波、GSM、GPRS、卫星通信、PSTN等无线传输方式,从信息传输量(带宽)、时 3

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效性、可靠性、运行维护费用、设备投资等方面进行比较,根据实际情况有关雨水情、工险灾情、地质灾害等监测类别的不同要求,分别确定各简易监测、人工监测、自动监测站点的通信方式和通信网络的组成,汇总通信设施建设内容和工程量。

(表:监测通信网建设内容一览表)

4.4.2 防办与主要防汛成员单位的通信

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防办同当地政府、气象部门、水文部门、国土部门、乡镇、工程管理单位(电站或水库),以及市州防办、省防办进行数据交互的通信方式,对各类数据交互的网络链接要求进行描述,汇总建设内容和工作量。

4.5 信息汇集和决策会商平台建设

4.5.1系统组成

描述平台的组成和功能要求。(图:平台组成示意图)

4.5.2 计算机网络和基础设施 4.5.2.1局域网建设

阐述试点单位的网络建设现状,以及网络改造(新建)、中心机房建设的建设内容进行描述。汇总工程量。4.5.2.2基础设施更新

描述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会商所需的服务器、办公电脑、会商设备和会商环境建设,汇总工程量。

4.5.3数据库建设

描述数据库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主要包括数据库操作系统、数据库设计和入库。

4.5.4决策支持系统软件建设 4.5.4.1信息接收处理子系统

描述建设内容,即子系统的功能模块组成、内容和功能要求。4.5.4.2汛情监视子系统 4.5.4.3预报分析子系统 4.5.4.4报表和分析系统 4.5.4.5防汛管理子系统 4.5.4.6预警发布子系统

4.5.4.7基础数据库维护子系统 4.5.4.8 Web远程应用系统 4.5.4.9系统管理子系统

4.5.5 山洪预警公众信息网站建设

描述网站建设内容和管理模式

4.6 预警子系统建设

4.6.1预警子系统的组成

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描述预警子系统的组成。(参考指导书内容)4.6.2预警流程

描述基于平台的预警流程和群测群防预警流程。4.6.3预警指标

阐述预警单元和预警临界指标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内容。4.6.4 预警发布

描述预警发布的内容、发布方式、发布对象以及预警发布软件的要求。汇总预警发布的建设工程量。

(表:预警设备配置统计表)

5预案编制

5.1 预案编制的范围 5.2 预案编制的原则

5.3 预案的编制内容和要求

(描述预案编制的主要内容和组织)5.3.1 县预案的编制 5.3.2 乡镇预案的编制 5.3.3 村级预案的编制 5.3.4 中型水库预案的编制 5.3.5 重要小型水库预案的编制

(表5-1:山洪灾害预案编制、宣传、培训经费估算表)

6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建设

6.1 组织指挥机构

6.1.1 县级组织指挥体系 6.1.2 乡镇组织指挥体系 6.1.3 村级组织指挥体系 6.2 分工和职责

6.2.1 分工

6.2.2 工作职责

7宣传、培训

7.1试点区山洪灾害防御培训方案

7.1.1责任人培训

7.1.2抢险技术人员培训 7.1.3监测人员培训 7.2山洪灾害防御宣传方案

7.2.1印刷《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手册》

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7.2.2《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制作

7.2.3山洪灾害防御常识光盘、录音带制作 7.2.4流域简介栏

7.2.5宣传牌、宣传栏制作方案 7.2.6警示牌制作方案。7.2.7铜锣制作方案 7.2.8转移演练方案

7.2.8.1组织机构

7.2.8.2演练项目、单位 7.2.8.3演练准备科目 7.2.8.4转移分组 7.2.8.5转移过程

7.3试点区山洪灾害防御宣传、培训工程量统计

8山洪沟重点治理工程

8.1治理组织机构 8.2治理主要内容

8.2.1山洪沟治理 8.2.2泥石流沟治理 8.2.3滑坡治理 8.3治理计划安排 8.4工程量统计

9投资估算

9.1估算依据 9.2估算结果

10实施组织和计划

10.1 实施组织 10.2 实施计划安排

10.2.1第一阶段资料准备阶段 10.2.2第二阶段预案编制阶段 10.2.3第三阶段项目实施阶段 10.2.4第四阶段系统试运行阶段 10.2.5第五阶段总结验收阶段

11保障措施

11.1组织措施保障

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11.2技术措施保障 11.3经济措施保障

附图:

1)行政区划图 2)地形图 3)河流水系图 4)水利工程分布图 5)6)7)8)附表:

1)2)3)4)5)6)7)

小流域划分图

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图 山洪防治区划图

雨水情监测站网分布图(已建、拟建)

试点区自动及人工监测雨量站、水位站统计表(表1)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建设统计表(表2)预警设备配置统计表(表3)

试点县山洪灾害基本情况表(表4)

试点县预案编制、宣传、培训经费估算表(表5)山洪灾害试点山洪沟治理基本情况表(表6)投资估算表

上一篇:沟通协调能力培养下一篇:钉钉-费用报销操作流程-财务部2018.7.1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