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预警(共9篇)
学习预警 篇1
0 引言
近年来,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大,发生程度也愈发严重,给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农业成本提高,品质下降,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难以解决及回避的环境与社会问题[1]。因此,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预测预报已迫在眉睫。目前,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GIS技术对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发展迅速,郝建军和陈克在1995年运用GIS技术建立了小麦病虫害预测的GIS;王正军等于2001年组建了水稻二化螟的GIS数据库,并对水稻二化螟种群动态进行时空分析[2];刘书华等在2002年研制了小麦、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GIS,将GIS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植保知识、病虫害发生规律、气象信息有机结合,对小麦、玉米的主要病虫害防治具有进行预测、决策和咨询等。2005年,中科院北京仲讯雄风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同开发了杭州市农业专家系统,涵盖水果、蔬菜等农作物病虫害的诊断与治疗。
在各种病虫害预测系统中,预测算法和预测模型是核心。李祚泳和彭荔红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农业病虫害预测模型[3];张建兵和诸叶平在Takagi-Sugeno模糊逻辑系统的基础上,运用遗传算法提取模糊规则,构建了模糊模型进行病虫害的预测[4];胡小平等建立了BP神经网络预测系统[5];熊雪梅和姬长英将参数化遗传神经网络应用于植物病害预测[6];任春风和李淼将优化和调整了适应性函数的遗传算法用来实现病虫害预测预报[7]。
已往的各种预测系统和算法在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参考和借鉴,但也存在着不足。其主要体现在不同病虫害生长周期和发病特征不尽相同,应对不同病虫害建立各自的预测模型;然而,以往各种系统对不同病虫害往往一视同仁,采用相同的算法和模型,从而限制了预测准确率。本文将关联规则与K-mean聚类算法相结合,建立了蔬菜病虫害黄曲条跳甲的预警模型。把该预警模型加入基于Web GIS的农作物生物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中,对农产品害虫的预警具有指导意义。
1 关联规则
1.1 关联规则基本概念
设是全体数据项的集合。数据项集是由数据项构成的非空集合。设D为全体事务集,每个事务T有唯一的TID标识,且IT⊆。对项集IX⊆,称T包含X当且仅当TX⊆。关联规则描述数据项同时出现的可能性,表示为YX⇒。其中,IX⊆,IY⊆,且YX∩=φ,X是规则的前件,Y是结果。项集X在D中的支持度就是X的支持数Xsup.与D的总事务数之比,用Pr(X)表示。规则YX⇒的支持度定义为YXPr)(∪,表示X和Y同时出现的可能性,YXPr)(∪越大,X和Y相互关联的程度越高。
1.2 Apriori算法
Apriori算法是挖掘关联规则的经典算法。如果一个项集是大项集,那么其所有子集都是大项集。反之,如果一个项集的某个子集不是大项集,那么这个项集也不可能是大项集[8]。Apriori算法基于此,将挖掘算法设计为两个子问题[9]:
1)找到所有支持度大于最小支持度的项集,这些项集成为频集;
2)使用第1步找到的频集产生期望的规则。在第一次循环时,扫描数据库得到1阶大项集,在之后的第k(k>1)次循环中,对第k-1次循环产生的k-1阶大项集Lk-1,并生成k阶候选项集Ck;
3)再扫描数据库,得到Ck的支持数,从而得到Ck中支持数不小于最小支持数的k阶大项集kL。继续扫描,直至某一阶大项集为空时算法停止[8]。
本文采用Apriori监督学习算法,具体通过在设定的最小支持度下对数据样本逐次进行统计、剪枝、连接,来抽取频繁项集。
2 K-mean聚类算法
划分聚类的方法有多种,本文将采用K-mean算法来划分聚类。K-mean算法把对象集合D划分成一组聚类,这里,k是要得到的聚类个数。聚类的结果可以用一个隶属矩阵来表示,而称为D的k组聚类空间。
第i个对象;jz是第j个聚类的中心。为了找到使目标函数值最小的聚类中心和隶属矩阵,K-mean采用爬山算法[8]。首先,随机选取k个初始聚类中心,把每个对象分配给离它最近的据点,从而得到一组聚类;然后,计算当前每个聚类的中心作为新的聚点,把每个对象从新分配到最近的聚点。如果满足终止条件则算法结束,否则用新聚类代替原聚类。本文采用最常用的欧式距离作为黄曲条跳甲数据库中样本相似性度量的标准,模式样本向量x与中心z的距离为
3 半监督学习算法
基于数据挖掘的学习方法分为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两大类。监督学习在已带标签的训练样本集的前提下,致力于构造最优模型,使它与已知知识之间的误差最小,是一个寻优过程,目标单一确切,准确度较高;但没有训练数据样本时,监督学习无法进行。非监督学习没有确切目标,在不带标签的训练样本的情况下,根据对象自身的特征寻求有意义的模式,但是准确度相对较低[8]。半监督学习方法将两者结合,既可以灵活学习,又可以提高准确度。本文把有监督学习的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与非监督学习的聚类分析K-mean算法相结合,用来建立黄曲条跳甲预测模型。
具体来说,黄曲条跳甲每一个数据样本具有多个不同属性,对应一个多维特征向量,在坐标体系中表现为一个点。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越小,对应的模式就越相似,属于同一个类型的可能性就越大。密集分布于一个区域内的点,它们的相似性很高,形成了代表同一类型的一个聚合。寻找该聚合区域内通过Apriori算法挖掘出来的频繁集在坐标中的点,即已知标签的点作为聚合中心,分别计算未知样本与这些已知类别的点的距离,与各频繁集相比,距离最小的点属于该频繁集的聚合。假定黄曲条跳甲病虫数据库中的所有样本都独立,每个样本就是一个子集,具体建模步骤如下:
1)选取一段时期的黄曲条跳甲数据作为训练样本,挖掘出频繁集,并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2)通过K-mean计算各未知样本与初始聚类中心的距离,并反复进行比较;
3)通过比较寻找与各频繁集距离最小的频繁集,把该未知样本预警类别标签为该频繁集对应的类别。
4 实验
4.1 实验数据
本文的主要数据来源于广东省的蔬菜病虫害黄曲条跳甲数据资料。根据广东省的气候特点和作物生长特征,采用地区、蔬菜种类(VEV)、生长阶段(GRP)和天气状况(WTH)4个指标作为建模的主要涉及因素。这些因素的属性数据从广东省蔬菜病虫害黄曲条跳甲数据库中提取,包括2004~2007年4月的数据,共有1905条记录。其中,2004~2006年的数据,共有1724条纪录,2007年1月1日~4月16日共有181条纪录。根据《蔬菜主要病虫发生程度分级标准(2006年11月,第二版)》,黄曲条跳甲的预警等级划分标准如表1所示。百株虫量越多,预警等级越高。
4.2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采用半监督学习方法,即结合Apriori和K-mean的算法,选取2004~2006年1724条纪录作为训练样本,2007年1月1日~4月16日181条纪录作为预测样本。为了与一般的监督学习以及非监督学习方法比较,表2同时列出了支持向量机(SVM)、k-mean聚类算法以及RBF神经网络在黄曲条跳甲数据的预警结果。表2中第二列“预警准确数量”表示在2007年黄曲条跳甲数据中能够准确发出预警等级的数量;第三列“预警准确率”表示在2007年黄曲条跳甲数据中能够准确发出预警等级的准确率。例如,在表2第二行,表示的是,运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在2007年181次黄曲条跳甲预警中,有124次被准确预警,预警准确率为68.51%。
从表2中可以看出,采用K-mean聚类分析算法,预警准确率为54.14%,是所列方法中准确率最低的;采用RBF神经网络或支持向量机(SVM),预警准确率都有所提高,分别达到58.56%和68.51%;而采用半监督学习算法,预警准确率达到了78.45%,比支持向量机、K-mean聚类和RBF神经网络预警准确率分别提高了9.94%;24.31%和19.89%,达到令人较为满意的预警准确率。
5 结论
1)本文利用数据挖掘中的Apriori关联规则挖掘算法从黄曲条跳甲数据库中挖掘出不同的关联规则作为聚类中心,并结合k-mean聚类分析算法进行预警,即融合监督学习的聚类算法,充分利用监督学习分类准确率高和非监督学习无需训练样本的优点,根据以往的数据比较成功地对2007年黄曲条跳甲进行了预警。
2)在黄曲条跳甲预警中将关联规则与K-mean聚类算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预警的准确性与效率。已往通常采用植保专家知识来进行黄曲条跳甲的预警,本文采用数学方法来建立预警模型,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且取得了较好的预警准确率。
3)本文结合关联规则与K-mean聚类算法来建立黄曲条跳甲预警模型,有效地利用数学方法;但对于植保专家知识的利用还欠缺,而实际上影响黄曲条跳甲数量的因素还有土壤环境等因素,但是由于一直以来都没有专门针对黄曲条跳甲的繁殖环境进行定量研究,这类影响因素数据依然缺乏。在今后的研究中,主要方向在根据植保专家的意见,收集关于影响黄曲条跳甲生存、繁殖等环境数据,使预警效果更加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孙虎.小麦全蚀病的生物防治研究及品种抗性鉴定[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4.
[2]王正军,程家安,李典漠.水稻二化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组建[J].昆虫学报,2001,44(4):525-533.
[3]李祚泳,彭荔红.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农业病虫害预测模型及其效果检验[J].生态学报,1999,19(5):759-761.
[4]张建兵,诸叶平.基于模糊规则的病虫害预防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0,16(4):283-285.
[5]胡小平,梁承华,杨之为,等.植物病虫害BP神经网络预测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2001,29(2):73-76.
[6]熊雪梅,姬长英.基于参数化遗传神经网络的植物病害预测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2004,35(6):110-114.
[7]任春风,李淼.病虫害预测预报中适应性函数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43(6):197-243.
[8]陈安,陈宁,周龙骧,等.数据挖掘技术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9]蔡伟杰,张晓辉,朱建秋,等.关联规则挖掘综述[J].计算机工程,2001,27(5):31-33.
学习预警 篇2
企业危机预警与危机公关这门课已经学习结束,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课程,但是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由原来的不清楚到现在对企业危机有了基础的了解,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新知识。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危机和企业危机、企业危机的原因、企业危机管理与预警、企业危机防范、企业危机控制与处理、企业危机公关、媒体沟通等。
一、认识企业危机
危机是一个系统,企业危机并不不完全意味着坏事的来临,而是意味着未卜的前途。企业危机具有偶然性、必然性、威胁性、动态性、程度性、复杂性。我国企业面临危机、遭遇失败的概率极高,且普遍缺乏危机管理意识。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较长,工业革命的历史较短,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时间较短、经验较少。目前我国企业正处于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加强对企业危机管理研究,对整个社会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危机的原因
企业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危机的根源
诱发企业危机的原因主要有十大方面:(1)忽略策略引导的重要性;(2)缺乏良好的控制系统;(3)董事会形同虚设;(4)管理者独断专行;(5)忽略了管理的重要性;(6)无法把握外在环境变化的趋向,缺乏应对措施;(7)忽略顾客需求导向及品位的变化,因而丧失市场占有率;(8)不当地使用电脑,误认为电脑是万能的;(9)串改会计资料,弄虚作假;(10)组织结构失衡,不符合员工要求。
三、企业危机管理与预警
企业危机管理是一个系统活动,重点在于预防,其核心与关键是人的因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危机监测和危机评估进行预警,危机监测是企业预警的前提。
四、企业危机防范
第一,企业危机要从源头防范,危机往往在不经意的时候到来,要居安思危,建立以变应变的机制及应急机制;第二,企业危机的制度防范。完善公司治理及相关制度,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五、企业危机控制与处理
企业危机控制的组织,危机控制的前提:危机确认,危机控制决策。
六、企业危机公关
危机沟通包括企业内部的危机沟通和企业外部的危机沟通。掌握危机沟通的准备及技巧。
七、媒体沟通
媒体沟通的意义: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挥舞得好,可以击退危机的侵袭;挥舞得滥,则会伤害自身,使企业陷入更深的危机。危机情境中媒体的反面作用:媒体可能成为危机的“助燃剂”;增加企业危机处理的复杂性;可能损坏企业的形象。危机情境中媒体的正面作用:有利于统一危机传播的基调;有利于危机决策;有利于重塑企业形象。
学习预警 篇3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已进入全球性的大众化普及阶段,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存在转型、提升与发展要求。大学生作为有偿深造的特别消费群体对高校和专业的选择很大程度受市场人才需求与人生价值成就的双重驱使,学生与家长对普通高校选择除了有教学质量高要求以外,更有对学生成长人性化专业关怀的需要。因此,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普通高校如何适应市场需求、使构建的学科专业教育环境为社会真正所需要,这是目前普通高校急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根据普通高校存在的传统教学中心症结,提出了基于校园网的学生学习预警系统模型。该系统模型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三层架构将传统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与校园基础设施管理系统整合成适应学生学习关怀所需的数字化校园的预警系统,以此满足普通高校适应信息时代下的全球化人才培养需要。
1 普通高校大学生学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普通高校在接纳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面对急剧扩招,普通高校师生比失调、教学与管理教师队伍严重不足;(2)面临新形势,普通高校缺乏为普通大学生所能适应的新学习环境下的人性关怀机制;(3)普通高校虽然率先使用信息化技术用于教学与业务管理,但是存在着分散、孤立、偏向于行政事务管理,校园网未起到真正为学生服务目的,高校与家长之间严重缺乏沟通的桥梁。
2 学生学习预警系统的需求分析
2.1 可行性概述
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全景监测与预警是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与病态预防的重要保证,建立数字校园是高校适应当今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
2.2 系统需求分析
基于校园网的学生学习预警系统课题研究目的是为普通高校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三者群体之间搭建一个实时互动的交流平台,如图一所示。通过这个平台使教师管理者与学生之间、教师管理者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能够进行无障碍透明的沟通、交流和彼此了解。
2.2.1 学生全景信息采集管理
基于校园网实现学生在校的全景信息智能采集管理包括:学生报到、在校、离校等全天候性质的信息采集与建立,其中包括:学生出行数据、财务数据、出勤数据、任务数据、学业成绩数据及奖惩情况数据等。
2.2.2 学生校日出行情况及预警
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以日为基本运行单位,学生日常活动是以出行为主线来实施学习与生活,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基本状态,其每日出行活动包括有:早操、就餐、上课、实验、自修、出校、归校、就寝等情况,形成日记录。当学生出行呈现异常状态情况时,系统将实时通知院系管理者、学生与家长。
2.2.3 学生财务情况及预警
大学生从迈进校门这一刻起,便开始了远离父母的人生自理,其中就有很重要的财务自理一环,它包括:学生报到的各项费用缴纳情况、月生活费等执行情况,这些重要信息均提供给远方父母在线掌握和了解。当出现异常财务情况时,系统实时以短信方式或邮件方式预警告知学生家长、教师管理者。
2.2.4 课程出勤情况及预警
大学生在校的课程出勤请况是学生在校是否正常修业的一个基本标志,其中有:日课程的签到、迟到、早退及旷课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日、周情况汇总提供给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在线了解。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将实时通知学生、家长、教师管理者。
2.2.5 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及预警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日常作业与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是学生学业进程是否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标志,其中有各科小作业、大作业、实验报告、小论文及课程设计等完成情况,形成各科日周统计。当日统计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应实时告知学生、教师管理者;当周统计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将实时通知学生、家长、教师管理者。
2.2.6 专业各科完成情况及预警
当学生完成一个学习阶段时,学生所修的专业各科成绩是大学生学业是否是良性发展判断的主要标志,其中有:各科平时成绩、其中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及学分等情况,阶段性形成的成绩情况以报告形式实时告知学生、家长。当出现异常成绩情况时,系统将实时通知学生、家长及院系管理者。
2.2.7 学期培养计划及预警
根据学科专业培养计划,为大学生提供在校每学期的学科开课计划、学科方向计划、方向预修计划、培养目标拟定与指导,以此形成学生选课数据、方向预修数据,其中包括:课目、理论教材、实验教材、参考教材、开课院系与教师、预修参考书借情况等记录数据,它是衡量学生是否积极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如果选课与预修记录出现异常时,系统将实时通知学生、家长和管理者。
2.2.8 课程教学执行情况及预警
根据学科专业计划与开课计划,为教师提供教学实施、任务发布管理,以周为教学运行单位,提前发布周计划、教学辅导材料、参考书目、预习安排、作业安排及实验安排,为选修该课程学生学习提供全程指导,以此形成周运行记录。如果课程教学运行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将实时通知开课教师及院系管理者,教学实施者将在规定的周期内响应。
3 基于Web的学生学习预警系统设计
3.1 系统框架
学生学习预警系统是基于校园网为基础环境、整合高校传统管理系统、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智能预警学习系统,如图二所示。系统分有三个层次:计划层、教学执行层、服务控制层。
(1)计划层:根据学科专业计划与市场需求,定义了面向学生学习所需的各项规划活动,如:制定面向学生的培养计划、包括必修方向选修在内的学期计划、课程计划、预修计划等,活动运行时限单位是月、周、日。
(2)执行层:定义面向学生优质学习与成长的教学工作流活动,包括:运行管理、校资源管理、教学运行调度、教学管理、作业管理、出勤管理、数据发布、决策预警与跟踪管理,活动运行时限单位是月、周、日、小时、分钟。
(3)控制层:定义面向学生提供教学、学习、生活、财务、保卫等设施管理与服务,该层控制实际物理设施活动过程、感知、监测,活动运行时限单位是月、周、日、小时、分钟、秒。
3.2 体系结构与教学运行模型
本文根据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所存在问题及高校教育面临的大众化需求,提出的基于校园网的学生学习预警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如图二所示。
系统模型以面向学生提供学习服务的教学运行为中心,整合传统的计划管理与校园设施管理,教学运行模型是体系核心的关键部分,其核心分为三个区域:资源运行区域、教学执行区域、数据决策区域。
(1)资源运行区域:该区域定义了根据计划对校园基础设施与教学资源进行分配和运行管理,在保证教学过程基本所需的前提下,为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提供全程服务,同时负责学生在校活动的全程监测与信息采集。
(2)教学执行区域:该区域定义了根据计划对院系学科教学运行单位进行调度和管理,负责实施课程教学管理、学生任务管理与出勤管理。其中,教学运行调度负责教学任务审核安排与发布、教学秩序控制与调度,教学管理包括:教师教务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任务管理与出勤管理为成绩管理系统提供学生平时数据,教师通过教务管理向学生发布任务与管理要求,通过成绩管理系统发布学生课目成绩,同时系统将发布学生学习状态的全景数据。
(3)数据决策区域:该区域定义了校基础设施与服务根据学生在校活动基本情况向决策预警中心提供所需学生全景数据,同时决策预警中心针对所获的实时全景数据、教学管理发来学习状态全景数据,根据决策原则向学生、家长或院系管理者发布通告。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基于校园网的学生学习预警系统模型,通过三层架构将传统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与校园基础设施管理系统进行整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适应学生学习关怀所需要的数字化校园预警系统。该系统模型对普通高校在现有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构建适应现代人才培养需求的数字校园环境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孙淮宁.开放课程资源支持系统模型研究与实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学习预警 篇4
中新网成都4月2日电(周迪迪)2日14时4分,成都某危化企业调度中心内,一个监控仪器绿色警示灯闪烁,并响起急促的警报声,布设于该企业的地震预警终端在地震波来袭前,为其提供了5秒预警时间。这是地震预警系统在中国危化行业首次实现成功预警。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当天14时04分41秒,成都都江堰市发生4.0级地震。
该企业于今年3月中旬正式应用地震预警系统,也是全国首批危化行业应用地震预警的场所。据了解,该企业距离此次地震震中32公里,当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到达前,预警系统为其提供了5秒预警时间。
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介绍,“绿灯警报是地震波来临,有震感,但不会对生产造成太大影响,重在提醒预判;而红灯警报则是地震波将对生产线造成较大、很大影响,当迅即启动应急预警。”
王暾告诉记者,该系统还有联动装置,当红灯预警化工专用的预警接收终端时会给出控制信号,化工企业电磁阀将自动关闭或打开。即在地震波来袭之时,危化品生产线已能未雨绸缪地做好了应急预案,以确保输油输气管线、化工等危化行业安全。
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在震中发生时,破坏性地震波在到达预警目标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灾难到来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警报的技术。
学习预警 篇5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 大部分新兴传染病都是从动物传染给人类, 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0亿人感染。保障公共健康需要有效的监测工具。卡里生态系统研究所疾病生态学家芭芭拉·汉说:“从历史上看, 人们对新兴传染病都是被动应付, 所有措施都集中在疾病出现后遏制其传播。我们是利用机器学习, 绘制出受各种疾病影响的啮齿类动物分布, 实现疾病的早期预警监测。”
研究人员利用机器学习来揭示一套庞大数据库的规律, 该数据库包括2000多种啮齿类动物, 并描述了它们的生活历史、生态环境、行为、生理特征和地理分布情况。他们开发出一种模型, 能预测可能存在的啮齿类物种, 并能识别出潜在啮齿类和非啮齿类动物的特征, 准确率达到90%。他们发现了超过150种新的潜在啮齿类动物和超过50种新的活跃型动物, 可能携带多种病原体并传染给人类。
汉解释说:“我们得出了一份高危啮齿类物种观察目录, 这些动物的本能特征让它们易于携带可传染给人类的疾病。由于环境变化速度加快, 这份目录极为重要。”
学习预警 篇6
1 现代化氛围中的“枫桥经验”
1.1 重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传统是特定社会从传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长期累积而成的,经由世代传承、演化,至今仍发生持久影响的观念、知识和习惯做法。传统是“传之未断,统而不乱”。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民间调解方式,认为调解是一项兼备政策性与法律性、力嘱守原则与近人情的群众思想工作,以仁学为基础和根脉、以无为为给养和支持、以和为贵的审美视角和社会意识等构造起来的传统调解文化倡导从法律、政策等制度的强制规范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等习惯习俗出发,以父家长为中心的宗法家族制度为基础的纠纷调解制度也力求实现“无讼”这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目标,因此,中国传统社会形成了以家族、村社为单位的完整的民间调解网络体系。“枫桥经验”传承这一理念价值观和工作要义,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社会矛盾协调与处理新经验。“枫桥经验”这一传统的政治资源依旧在今天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被领导人反复提及,并重申要立足于当下时代进行“创造性转换”。“枫桥经验”不仅是过去的政治概念,也是现在的社会治理概念,还是未来的群民自治概念,这正是人们尊重传统与现实结合、创造性运用这一传统政治资源的具体表征,也是“枫桥经验”与其产生环境、与当今形势在价值取向、功能需求、结构完善、制度运作、利益协调、文化认同等一些方面达到共洽和谐的有力说明,也意味着变迁的社会生活对“枫桥经验”的重新规制与型塑更新。
1.2 尊重熟人社会中的和谐
当前强调法治社会,强调制度与法律在陌生人的沟通与相处中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信任关系的作用。不容忽视的是,绵延已久的“熟人社会”留下的信仰与观念等传统性文化对人的影响更是深远。20世纪,社会学家费孝通在著作《乡土中国》提出“熟人社会”这一概念,指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和人之间存在着并维持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们通过这种私人关系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复杂庞大的关系网的熟人社会。熟人社会,强调一个小圈子内人的相处,他们之间可能是基于兴趣、爱好、志向,也可能是基于地域、血缘、感情等而建立关联,形成关系网络。人熟是一宝,“熟人好办事”,“见面三分情”,在这里,这种相处是基于熟悉的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和谐的“微观社会”。熟人社会治理经验的最高追求是“息讼”、“德化”以及“和谐”。于是,“枫桥经验”认识到社会环境中熟人社会关系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适应并运用了人们根深蒂固的“关系社会”、“人情社会”的认识与判断,顺应了人们“人治社会”的习惯与传统,为把熟人社会里的和谐扩散为更多陌生人之间的和谐,利用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生熟程度、感情深浅程度,关系亲密程度等非法治性层面的要素来进行和谐建设。
1.3 追求地方性乡规民约的软力量
法律法规等强制性力量的调整和规范是良好的治理的依靠主力,同时,法律之外的其他约束,如乡规民约、街规社约、社区守则等软力量的制约和调解,对形成良好治理的作用不可替代。这些乡规民俗都是各地方在自我社会实践与管理体验中形成的经验性地方性知识和规则,公众的舆论压力和道德的引导规劝使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推广性,为本地良好秩序的建立提供借鉴性参考。“枫桥经验”进一步确立了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之外的乡规民约对社会行为的制约地位和功能。“朝廷有法律,乡党有议约”,社会主体在长期的集体生活中共享一套规则体系,当面对具体问题时,通过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更能高效、及时地形成协商一致的共同规制,广泛民意基础之下,以正式制度约束不良社会行为的成本很低,另外,自己制定的规范易于得到更广泛社会群体的共同承认和普遍认可,更能得到最有效地执行和遵守,这就相应地减少了外在约束力量的管理与协调成本。土生土长的乡规民约等软力量,具有自发性、内生性、群众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以其非强制性的柔化形式和平等对话、协商调解的方式而独具特色,那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部规则在调解民间矛盾、维持社会秩序方面,与社会法律条文相比,往往更拥有天然的优越感。
1.4 强调民间智库和草根力量
“草根”这个说法产生于19世纪美国寻金热流行期间,在当时盛传一种说法:在有些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的地方蕴藏着丰富的黄金。在中国,“草根”一词被赋予了社会基层民众内涵。草根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来自其民间独创性,草根的震撼力和持续力来自于社会民众的历史实践。习近平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曾指出,“富裕与安定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致富与治安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稳定都是人民群众和领导干部的利益诉求目标,同时,人民群众和领导干部也是推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枫桥经验”的精髓便是强调民间力量,是依靠当地干部和群众,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就地、及时化解出现的矛盾,不出村,不出镇,不上交。其运转机制,包括矛盾纠纷排查、联合预测、从村到镇的调解体系、社区矫正等,都需要发挥群众的民间力量,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强制“动员”转为自下而上的自愿“自治”。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典型案例——杭州下城区文晖街道的“和事佬”协会显示的是草根民众的智慧和能量,是政府强制性公权力的有效补充和短板衔接,在构建和谐社会、平安社会中的角色和作用不可替代。
2 城镇化建设要践行“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核心精髓在于以人为本:矛盾化解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纠纷调解以人民的力量为依靠,秩序维护以人民的意愿来自治。“枫桥经验”这一传统的政治资源在中国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要继续弘扬,不断传承、发展与创新。
2.1 城镇化建设对枫桥经验的传承: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
以人为本是“枫桥经验”的核心价值理念,而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根本目标和实质内涵的以人为本理念上,两者不约而同地有着同质性和本源性。“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求:以人为核心的思想认知、观念意识、市民行为等主观素质的进一步文明化和理性化;以人为核心的居住方式、就业方式、交往方式等生活方式的进一步科学化和有效化;以人为核心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等生活环境的进一步明朗化和安全化。”充分尊重和维护人的主人翁地位,在全社会激发出对城镇化建设的强烈支持和投身城镇化建设的热情和责任感;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城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利益;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迈向全面小康的不断跨越过程中,体会到城镇化建设的人本意义。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遵循的这一系列的人本理念正是对“枫桥经验”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的传承。
2.2 城镇化建设对枫桥经验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的丰富
“枫桥经验”的宗旨在于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坚持群众路线。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此宗旨之上,加以丰富。首先,顺期待。新型城镇化建设要顺应群众对民主、正义、公平、安全、和谐等社会价值的要求,也要尊重群众对经济、政治、社会、文明,生态等不同领域的认知,顺应人民群众的合理性期待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枫桥经验”的首要丰富点。其次,尊意愿。城镇化建设是一个重置利益格局的社会性活动,重视人之实际所需所求,尊重群民的合理性意愿是保证城镇化建设稳步有序推进的润滑剂,也是将“枫桥经验”付诸于实践的基本要求。再有,维利益。新型城镇化建设最关注的是诸多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实践中要统筹兼顾社会各方利益,寻找利益最大公约数,维持利益关系的良性平衡并促使其良性互动,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样化手段和方式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平衡感、安全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最后,聚能量。重视民间草根的力量,善于在群众中聚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正能量,构建以群众为主力的社会协同维稳解纷机制,加强利益相关方之间多层次、多线程沟通和良性互动。
2.3 城镇化建设对枫桥经验的创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民是实践的主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是创新的主要来源和检验主体。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群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更高,对共享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期待愈发浓烈,“枫桥经验”这一政治资源,作为一项社会秩序维稳的利器,在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中,各地方不断创新与发展其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与实践“枫桥经验”的人本群众路线。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国家各地诸多的实践成功典范都在例证着创新后的“枫桥经验”于当今时代社会管理的现实意义。特别是面对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型以及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苏州枫桥(街道)在全国率先开辟了基层自治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分开的“政经分开”社会管理创新之路,一系列举措,究其原因,是各地区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一直秉承着“枫桥经验”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所有实践的开展都离不开对这一核心要素的传承。
3“枫桥经验”带给新型城镇化有序稳步推进的建议
“枫桥经验”这一群众路线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维稳器”的功能,需要四个“依”,即,依托传统、依照乡规、依赖民众,依靠制度。
3.1 依托传统,实现传统资源的现代化、创造性转换
传统的力量无时不在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影响着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只有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扬弃、改造和更新,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并给现实生活以永不枯竭的推动力。将传统资源现代化需要传统资源的创造性转换,这是历史悠久的“后发型”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的必然选择。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历史”,甚至“前历史”的过去,与现在、与未来彼此依存、相秉相成、融合共生。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也曾说,有两种因素构成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休戚与共”:“一方面是不断发生的传统事件(甚至包括革命行动)所产生的历史效果;另一方面是期待视野对汲取历史体验的潜能的支配。应该说,那些对传统价值观等传统资源缺乏理解、缺乏信心的人,难以超越肤浅的表象、感官、直觉等感性认识和现象层面”,难以挖掘到内在本质的深刻,也很难在不同时代中、不同境遇下、不同利益冲突的交流、对话间,在过去与现在、未来的顺延中找寻传统与创新的真谛,实现传统资源创新运用的成功。
3.2 依照乡约家规,不用宗教而有道德,不用法律而有秩序
基于法律的滞后性、非普适性等局限,上行下效的法律并不是万能的,作为社会秩序维护的补充和事实的法秩序的一部分,在建立法治权威的同时,需要各地方有旨在营造“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社会氛围的民族习惯、传统风俗、传承礼仪、公共约定、公序良俗等不同形式的乡约村规这一类的“非正式法”、“活法”或者“软法”来发挥其天然的优势。“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假如人心不善,制度越先进人祸越多;假如人心变善了,不用制度也能达到理想。相对于法律法规,由人民主动起草、采取自愿原则制定和自治互助的办法管理的的乡约村规具有无与伦比的社会适应性和实用性,它符合长期在儒家礼教思想熏陶下的广大农民希望生活环境安定和谐、社会秩序平稳无争的普遍心理,从而易于被普通民众接受,其社会规范作用也易于发挥。因此,由乡民自行制定、共同遵守,并在执行上组织化、制度化,以劝善惩恶、广教化而厚风俗为己任,以稳固乡村社会秩序为目的的有良治的乡约村规这种软力量是辅助强制性法律约束民众行为的有益补充,柔和地规范和调解着民众的行为。
3.3 依赖民众,人尽其才,舒畅民性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人民的立场和人民的主体地位,加强群众参与,实现社会自治是“枫桥经验”的核心,是社会有序管理的良策,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力求实现的目标与方向。在当前多变、复杂的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阶段,只有社会民众主体参与的社会管理,才能达成良性的社会秩序和持续的社会平衡。创新社会自治管理,在直接接触民众利益的基层领域设有一套顺畅运转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突破现有政府主导社会管理的局限和官僚化工作人员依赖,依靠扎根民间社会的有生力量,在群防群治、专群结合、综合治理中最直接、最迅速、最及时地化解矛盾、处理纠纷、协调关系,实现社会民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坚持人民调解的群众性、自治性和民间性,法治、政府等角色需要相应地不断调适自己的权力边界与职责范围,进一步剥离行政管理权力,让渡并复位权力归属,恢复相应的社会组织的功能。各阶层安家乐业、上下没有尖锐对立的社会场景,不是靠一方强力、重压之下的万马齐喑。群众参与自治是最大的活力,社会自治管理是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的过程,需要人尽其才,各安其位,既有和谐的秩序,又有人性的舒畅。
3.4 依靠制度,打造社会秩序维护体制的“升级版”
人类群体的非完善性说明道德和伦理在某些境况下的无能为力,这时候就需要富有强制力的制度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人类群体的行为,它不相信人的素质和道德约束,但它相信人的行为效果在良好制度的约束下是可以规控的,人的行为取向在良好制度的引导下是具有可塑性的。良好的制度为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的行为设定了可以知觉的合法空间,在此空间中人们的行为都是可以预测的。制度的意义在于引导和维系整个社会进入或长期处于理性化的社会秩序。需借鉴“枫桥经验”的群众路线,推动城镇化建设维稳体制的转型,将封闭、静止、脆弱、暂时的稳定转型为开放、动态、有韧性、持久的稳定,“推动堵截式维稳向疏浚式维稳转型、运动式维稳向法治式维稳转型、被动式维稳向主动式维稳转型、刚性硬维稳向刚柔并济式维稳转型”,打造社会秩序维护体制的“升级版”。为此,城镇化建设必将良好的政社关系、稳定的政权体系、合理的权力结构和有序的政治过程等不同层次的维稳要素集合,将维稳与维权统一,在透明、高效的政府公开制度和合理、有效的职能界定与调试中,最大程度地消弭社会不满和矛盾的发作,减少矛盾,减少对抗,给群众减负,给社会减压,实现公共管理社会化。
摘要:首创于浙江诸暨市枫桥镇的“枫桥经验”以其特色的社会矛盾管理经验在现代化氛围中依然具有新的时代意义,它重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尊重熟人社会中的和谐,并追求利用地方性乡规民约的软约束,强调对民间草根力量的依赖。城镇化建设要秉承枫桥经验“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实践中发展并创新枫桥经验。对此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和对策:要依托传统,实现传统资源的现代化、创造性转换,依照乡约家规,不用宗教而有道德,不用法律而有秩序,依赖民众,人尽其才,舒畅民性,依靠制度,打造社会秩序维护体制的“升级版”。
关键词: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群体性事件,危机预警,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光.“枫桥经验”:坚定正确选择,与时俱进发展[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3(3).
[2]谢晖.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8).
[3]习近平.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J].求是,2004(3).
[4]郝雅立,温志强.群众路线是化解群体性事件的重要途径[J].人民论坛,2013(12).
[5]丁亚平.和谐:传统的创新与期待[N].人民日报,2007(06).
学习预警 篇7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预测, 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 并对企业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 发出预警信号, 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提出了筹资活动环节设置预警指标和警度、提出预警对策, 并结合A A A通讯有限公司的实例加以说明。
一、AAA通讯有限公司财务状况
二、企业筹资活动财务预警
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筹资环节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一旦资金链条中断, 就可能产生连锁反应, 企业信誉丧失, 银行停止信贷支持, 供应商不敢提供商业信用, 最终导致企业不能正常生产经营。
企业筹资渠道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权益性筹资, 包括企业的资本金及由此衍生的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等;另一类是债务性筹资。
对于权益性筹资而言, 它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 它是属于企业的自有资金, 这部分筹入资金的风险, 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正是由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 从而使得这种筹资方式, 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具体表现在资金使用效果低下, 而无法满足投资者的投资报酬期望, 引起企业股票价格下跌, 使筹资难度加大, 资金成本上升。
对于债务性筹资这一类筹资活动而言, 筹资风险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借入资金均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本付息金额, 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效益, 导致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 就会使企业付出更高的经济和社会代价。例如向银行支付罚息, 低价拍卖抵押财产, 引起企业股票价格下跌等, 严重的则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因此, 借款筹资的风险, 表现为企业能否及时足额地还本付息。
此外, 企业筹入资金的两大渠道的结构比例不合理, 也会影响到资金成本的高低和资金使用效果的大小, 影响到借入资金的偿还和投资报酬期望的实现。因此, 筹资风险具体有债务性筹资的风险、权益性筹资的风险和筹资结构风险三种表现形式。
1. 筹资环节财务危机主要表现有
(1) 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导致诉讼或破产的财务危机。如果企业用负债进行的投资不能按期收回并取得预期收益, 或是企业现金流出现困境, 必将面临无力偿还债务的信用风险甚至导致诉讼或破产危机。 (2) 利率变动风险。企业在负债期间, 由于通货膨胀等的影响, 负债利率发生增长变化而导致企业资本成本上升, 从而抵减了预期收益。 (3) 再筹资风险。由于负债经营使企业负债比率加大, 相应地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降低,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从其他渠道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财务危机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企业财务失败。虽然很多企业在财务失败后能够采取了债务重组、资产重组、拍卖等很多补救措施, 但无论何种形式的补救措施都会使股东或债权人遭受重大损失。财务预警系统就是这样一种机制, 使企业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提前发现财务恶化的信号,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2. 筹资环节预警指标及其使用
三、企业筹资财务危机预警的排警对策
1. 正确选择筹资方式
目前,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完善, 企业筹资渠道单一,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筹资渠道会逐步多样化。因此, 需要正确选择筹资方式, 选择标准是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是指筹资方案选择的安全渠道有无问题。经济性研究是指综合资金成本率越低越好。安全性研究是指筹资风险对筹资目标和项目建设影响的程度。重点是分析风险潜在的危险, 确定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导致项目延期、停建或失败的可能性。
2. 合理确定财务结构, 控制负债经营风险
要合理确定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 并随着企业生产的变化而变化, 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中。在评价、控制负债经营风险时, 必须考虑多种因素, 重点有以下五个方面:
(1) 企业的规模和实力。规模大、经济实力、竞争能力、互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 其偿债能力相应较强, 债务资本可以高些。 (2) 企业销售收入的成长率和稳定性。企业销售收入增长幅度大, 且持续时间长的企业债务资本可以高些。相反, 企业若销售收入不稳定, 经营风险高, 现金回流时间与数额不稳定, 债务资本必须低些。 (3) 资产结构的影响。资产结构合理是优化财务结构的重要条件。企业的偿债风险大小, 归根到底取决于企业的资产风险大小。只要资产风险价值能够顺利实现和得到补偿, 企业偿债也就不存在风险。但这是以资产结构与财务结构存在合理对称关系为前提, 否则, 即使资产价值得以实现和补偿, 财务风险仍然会由于企业收入与支付期不一致而继续存在。资产结构与财务结构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需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确定。一般说来, 有三种对称关系, 即:保守的结构, 流动资产由短期债务资本和长期资本来保证, 财务风险相对小些;冒险的结构, 短期债务资本作为全部流动资产和部分长期资产的来源, 风险大, 资金成本较低;中庸的结构, 流动资产与短期债务资本比例相同, 具有潜在的财务风险。 (4) 财务结构的弹性分析。指资本要素从一种形式调到另一种形式的可能性, 即随时清欠、退还和转换的可能性。弹性较强, 则企业债务资本可以略高;反之, 债务资本略低。 (5) 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财务状况越好, 变现能力越强, 偿债能力越强, 越有能力负担财务风险, 因而债务资本可以适当增加。
3. 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 规避利率风险
根据利率走势, 把握其发展趋势, 并以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 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 也应尽量少筹资, 不得不筹的资金, 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 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 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 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
4. 在本案例中, AAA通讯有限公司的2005年末的筹资预警指标如下
资产负债率=25812/50121=51.5%
流动比率=15883/25812=0.615
总资产收益率=4018/ (44352+50121) /2=8.51%
净资产收益率=4018/ (21408+24309) /2=15.1%
短期负债比率=100%
已获利息倍数=6.97
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 AAA通讯有限公司的筹资状况出现轻警状态, 总体负债比率尚可, 但是短期负债比率很高, 短期内有很大的偿还压力。较高的负债比率在企业经营状况比较好的情况下, 能够利用财务杠杆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但是当企业经营状况转差时, 就会出现较大的风险。
5. 排警对策。调整筹资结构, 适当的减少短期负债, 考虑引入长期负债, 密切注意企业的经营状况。
参考文献
[1]王强:企业失败研究.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2年
[2]周昌仕: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模型及其运用.浙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3年, 第2期
[3]李凤鸣:筹资风险与防范.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7年
[4]宋慧斌: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财务通讯, 2001年9月
学习预警 篇8
1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预警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抚顺市行政区划图、人口数据,以及抚顺市公布的最近今年粮食产量的相关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其他研究中的数据根据以上数据计算、统计所得。
1.2预警指标
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目前有关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的指标体系有很多,比如“四因素法”,主要包括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粮食自给率、粮食储备水平和人均粮食占有率,“五因素法”在上述四个因素的基础上加上了粮食表彰水平这一指标。考虑到本研究的实际需要,以及抚顺市的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将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人均粮食占有量作为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人均粮食占有量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粮食安全的指标, 在粮食总产量一定的情况下,人均粮食占有量决定了该地区每个人可用于生存的粮食数量,其与粮食安全水平之间是正比关系,人均粮食占有量越高,粮食安全水平也就越高,反之粮食安全水平也就越低。粮食产量波动系数反应的是一定条件下,粮食总产偏离趋势产量的程度,其公式为:
在该公式当中,Vt表示在第t年的粮食波动系数,Yt表示的是第t年粮食实际总产量,yt表是第t年的趋势产量。|Vt|越大说明实际产量偏离趋势产量也就越远,粮食产生的稳定性比较差,粮食生产安全水平也就越低,反之则表明偏离趋势产量较小,粮食生产安全水平也就越高。
1.3预警指标警限的确定
1.3.1粮食产量波动系数警限
在预警指标警限确定上,本文采用误差理论和3σ方法来处理, 粮食产量波动系数,是在正常的粮食生产单各种,系数偏离一个稳定数,这个数可以用 μ 表示,将其作为粮食产量波动系数划分的一个指标。由于粮食产量波动系数有粮食安全程度之间的反比关系, 假设[0,μ]为安全区域,将偏离 μ 1倍标准差区间[μ,μ+σ]作为轻警,将偏离 μ 2倍标准差区间[μ-σ,μ+2σ]作为中警,将偏离 μ 3倍标准差区间[μ+2σ,μ+3σ]作为重警,将偏离将偏离 μ 3倍以上的作为巨警,得到5个警度区间,作为预警指标警限的指标区间。 运用3σ 法,需要先确定一个安全与不安全的分界点,在这里可以将抚顺市多年粮食产量波动系数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分界点(见表1),根据收集到的抚顺市粮食产量的相关数据,可以将抚顺市粮食产量波动系数(见表2)。
1.3.2人均粮食占有量警限
根据我国粮食产量的地区差异,以及粮食分配因素的影响, 我国将人均粮食占有量分为4个等级,也就是248.56 kg、300 kg、 360 kg和400 kg,其中248.56 kg是维持一个人生存的最低标准, 也是我国粮食安全当中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最低下限,也就是最低警限。300 kg是在生产的基础上减少粮食减产对人及粮食安全威胁的标准,简单的来说就是温饱标准,360 kg在温饱基础上的营养缓冲标准,400 kg以上为真正的营养标准。根据上述标准,可以确定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的警限(见表3)。
2预警模型构建
2.1粮食生产安全指数
粮食生产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除了上述两个因素之外, 影响一个城市粮食生产的因素有很多,导致在某些环节上有很高的安全性,在某些环节上则表现出很低的安全性,也就是在不同环节上安全状况不一致的现象,这就意味着很难对某地区粮食生产安全状况作出准确判断。从研究的情况来看,一些学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引入粮食生产安全指数的概念,用 λ 来表示粮食生产安全指数,由一个地区各项粮食安全指标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后所得综合值,能够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粮食安全的总体水平。在计算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指数之前,先对抚顺市的粮食生产安全进行假设:
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指数可以由粮食产量波动指数和人均粮食占有量两个指标完全解释,也就是完全由上述两个指标决定。
上述两个指标对粮食生产安全指数 λ 的影响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可得:
在该公式当中,λj表示抚顺市j项指标的取值。
当 λ 取值范围在[0,1]之间的时候,λ 值无线接近于1,这表明抚顺市的粮食生产安全水平越高,当 λ 取值接近于0时,说明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水平较低。
根据前面计算的粮食产量波动系数警限和人均粮食占有量警限,以及本节当中提出的粮食生产安全指数计算方法,得到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指数警限(见表4)。
2.2GIS运算模型
根据前面计算的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指数计算方法及警限,将数值输入ARCGIS中,在Arc Toolbox下简历模型,并实现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指数警情确定。具体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在ARCGIS软件当中 打开Arc Toolbox,按照Conversion Tools → To Raster → Feature to Raster的功能和步骤,逐步将抚顺市的行政图从矢量转化为栅格,其中栅格值表示抚顺市的粮食波动系数、人均粮食占有量的逐年变化情况。
(2)打开Arc Toolbox,按照Spatial Analyst Tools → Reclass → Reclass by Tabie的功能和顺序,对栅格值后的抚顺市的粮食波动系数、人均粮食占有量进行重新分类,以达到数据标准化的目的。
(3)根据前面 确定的指 标权重,在Arc Toolbox中,按照Toolbox → Spatial Analyst Tools → Math → Plus → Divide的功能和顺序,对栅格内的数据进行运算,详细计算出每个栅格上的粮食生产安全指数。
(4)根据前面确定的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指数警情分类及其判断标准,运用重分类方法对完成粮食生产安全指数的各个栅格进行重新分类,确定每个栅格的实际警度。
(5)在Arc Toolbox当中,Spatial Analyst Tools → Local → Combine的功能和顺序,对所得每个栅格的精度及栅格值进行合并运算,得出与之对应的警度栅格值。
完成上述 步骤以后,将步骤(5)当中所得 的数据,输入EXPORT命令,并以DBF格式导出图片,再打开JOIN命令,将抚顺市的行政图与DBF结果进行多层覆盖,形成最终的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预警图。
3结果分析
从研究的结果来看,从2006年到2013年,抚顺市共出现3次粮食轻警,没有出现1次中警、重警、巨警,这说明最近几年抚顺市的粮食安全整体水平比较高。这与抚顺市的农业生产和粮食生产的实际状况是相符的,抚顺市虽然处于东北粮仓,但是境内却以山地丘陵为主,是东三省最早的工业基地,粮食产量在整个东北地区并不靠近前列,2013年抚顺市粮食产量维持在5.1亿kg,与2009年相比下降约0.1亿kg,波动相对表较大,但是却好于2012年和2013年。抚顺市人口众多,除了本地居民之外,还有众多的外来打工者,这些无疑增加了粮食生产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当然,本文采用的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人均粮食占有量两个指数来分析抚顺市的粮食生产安全状况,这两项指标虽然对粮食生产安全具有决定性影响,但是却不足以代表所有指标,并且研究建立在假设这两个指数能够对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完全解释的基础之上的,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但从研究结果来看,与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水平基本一致,说明以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人均粮食占有量两个指数建立起来的指数体系,以及以GIS运算模型建立起来的模型运算体系,能比较客观的反映一个地区粮食生产安全的实际状况。
摘要: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所在,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集中粮食产量波动和人居粮食占有量上。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和研究中所使用的粮食生产安全预警模式,从区域粮食生产安全双重预警机制等角度出发,利用收集到的抚顺市相关资料,对抚顺市粮食生产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抚顺市2013年的粮食生产好于2012年和2011年,这与抚顺市公布的粮食生产数据基本一致,可见双重预警机制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粮食生产情况。同时,对抚顺市2016年以后的粮食生产安全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在今后几年当中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形势良好。
学习预警 篇9
有了这个速报系统, 地震发生后, 社会公众了解地震信息就方便了很多。但社会公众更关心的是, 地震是否可以被准确预报?前段时间一度成为“热点话题”的地震预警, 和只有一字之差的地震预报, 是否是一回事?目前我国地震预警系统建设现状如何?
地震预报是公认的世界难题
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地震进行事先推测, 分为经验预报和物理预报两种。
“我国最著名的地震预报案例是1975年的海城地震, 可是一年后发生的唐山地震, 却残酷地证明了经验预报具有偶然性。”“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山有研究员说, 每次地震发生前, 现象都非常复杂, 以前某次地震所确定下来的指标, 在另一段时间、另一个地方可能又完全改变了。
因此地震预报一直是公认的世界难题, 而且短时间内难以取得突破。
李山有认为, 地震预报主要难在三个方面:一是地球的不可入性。“上天容易入地难”, 目前人类的钻探能力还难以达到地震发生的深度, 对地下介质的变化, 我们只能通过地表的观测来推测。二是地震孕育的复杂性。
三是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对于同一个地区来说, 破坏性地震之间的间隔时间是很长的, 可能是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 而进行科学研究, 需要有样本统计, 足够样本的获取, 需要很长时间, 因此地震预报是一个长期的科学探索过程。
地震预警不等于地震预报
地震发生后, 产生的纵波 (P波) 和横波 (S波) 同时由震源向外传播。纵波传播速度较快, 但能量相对较小, 通常不会造成破坏;紧随而来能量巨大的横波, 却是造成危害性破坏的“元凶”。
“地震预警就是利用这两种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自动检测到纵波后, 快速估算出地震参数, 抢在破坏性横波达到震中周边地区之前, 通过电子通讯系统发布预测地震强度和到达时间的预警信息, 使相关机构和公众能提早采取应急措施, 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李山有解释说。
一言概之, 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但破坏性地震波到来前发出警告。与之相比, 地震预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作出推测。两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 实质意义却截然不同。
“通俗地说, 地震预警就是要抢出两个‘时间差’, 一个是纵波和横波传播的时间差, 一个是地震波和地震信息传播的时间差。”李山有说:“时间差在一定区域内会形成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 距震中越远预警时间越长;地震级别越大, 预警范围就越大, 减灾效果也就越明显。”
利用地震预警系统提供的数秒至数十秒预警时间, 公众可以采取避震措施减少人员伤亡, 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可以实施紧急处置措施避免次生灾害, 如紧急制动高速列车、及时关闭燃气管线、关闭核反应堆、停止精密仪器运行等。
据介绍, 日本目前已建设有全国地震预警系统, 欧盟和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建设了区域地震预警系统。
2011年日本3·11特大地震发生后, 地震预警系统向受影响城市发布预警信息, 为公众提供了8秒至30秒的避险时间;东北新干线上27列高速运行列车及时制动停车, 避免了列车出轨和重大人员伤亡。地震预警系统减灾效果明显, 但并不是能够完全避免人员伤亡和震灾损失的“灵丹妙药”。
李山有说:“地震预警的实质是一种超快自动地震速报, 即在地震发生后, 以空间换时间, 利用最少的地震波信息快速估算出地震参数。因而, 地震预警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存在预警盲区、对中小地震减灾效果不显著、估算的地震参数和预测烈度可能存在偏差等。”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尚需规范
李山有反复强调, 对于地震预警的宣传不应过于片面, 既要让公众了解预警的减灾意义, 也要让公众了解预警的技术局限性和真实效果, 千万不能把地震预警“神化”了。此外, 地震预警信息具有高度的社会敏感性, 公众如果处理不当, 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甚至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据了解, 处于地震多发带的日本, 出台了《灾害对策基本法》《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气象业务法》等多部法规, 对地震预警信息收集、发布等进行了明文规定。
“但我国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还需要规范, 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主体、发布条件、预警内容、发布对象、社会协同、法律责任等, 都需要作出明确规定。一定要强调的是, 不是所有震级的地震、不是所有能监测到地震的人, 都可以发布预警信息的, 避免造成因擅自发布预警信息引发社会混乱等负面影响。”李山有表达了自己的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