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应对

2024-08-21

预警应对(精选9篇)

预警应对 篇1

摘要:自我国加入WTO后, 我国国际贸易地位日益提升, 然而受贸易壁垒的影响, 我国企业出口受阻, 行业经济惨遭损失,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新兴产业频繁遭受国外“双反”等各类贸易限制, 发展遇到瓶颈, 危机甚至蔓延到整个行业。因此, 为保证我国新兴产业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研究新兴产业贸易壁垒的防范及预警十分必要。文章通过尝试建立创新的新兴产业贸易壁垒预警指标体系, 形成高效的预警系统, 及时收集跟踪进口国贸易壁垒的有关信息, 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以保护我国新兴产业出口企业的正当权益, 减少由贸易壁垒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新兴产业,贸易壁垒,预警体系

一、我国新兴产业遭遇贸易壁垒的现状

(一) 我国新兴产业贸易摩擦向制度与体制层面蔓延

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 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兴产业成为贸易摩擦中新的聚焦点, 各国在均在争夺国际市场, 其贸易争端问题愈演愈烈, 已从单一范围的产品逐渐转向整个产业, 且聚焦于制度和体制层面。欧美等发达国家主要以保护知识产权、外资企业投资环境、汇率制度和政府补贴、国有企业体制等方面问题为由挑起贸易争端, 限制我国新兴产业贸易的出口。

(二) 我国新兴产业遭遇贸易壁垒的形式发展为各类新型贸易壁垒

随着新型贸易壁垒的出现, 贸易壁垒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传统的贸易壁垒逐渐让位于新型贸易壁垒, 更多的国家倾向于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 形式上从单一的产品发展为对某类产品设定系统的贸易壁垒。过高的准入门槛使得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失去出口市场上的优势。这些企业如果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和创新技术则会大大提高其投入成本, 难以良性发展, 因此面临较大的生存危机。

(三) 我国新兴产业贸易壁垒集中在新能源等产业

近年来以光伏为代表的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各类光伏企业既具备价格上的优势又占据较大国际市场, 对欧美等国家的光伏企业产生了较大影响。新能源是全球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核心, 欧美等发达国家为赢得发展的先机, 阻碍我国新兴产业价值链不断攀升的局面, 继而对我国新兴产业设置贸易壁垒。

二、新兴产业贸易壁垒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 建立新兴产业贸易预警体系的思路

预警体系是预先告知某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告知相关人员做好防备的工作系统。预警是度量某种情况是否偏离预警线从而发出预警信号, 包含了预防和控制两层含义。具体可以先探究影响贸易壁垒的各种原因, 分析其产生与进口国宏观及微观各类经济指标的内在关系, 评价和预测这些指标及其发展趋势, 然后通过建立并完善新兴产业产品进出口预警体系, 对国外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发展动态等方面全面跟踪, 并对国外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及时准确预测, 将预测结果提供给警示机构, 同时帮助出口企业采取措施, 有效避免和降低贸易风险。

(二) 新兴产业贸易预警要有战略性规划, 着眼于整个产业链

我国目前现有的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存在不少问题, 预警机制服务内容重复建设, 服务内容基本趋同, 一般包含案例查询、法律法规资讯, 信息不足。同时, 预警系统的服务水平整体不高, 信息渠道获取途径仅来源于国际贸易组织, 预警实施效果不够理想。各个预警体系也不统一, 缺乏资源共享。因此, 新兴产业贸易预警系统的建立不能仅沿用一般的贸易预警系统, 应当在借鉴当前贸易预警体系的基础上, 战略性地进行设计, 从整个行业层面来构建, 并关注上下游产业间的关联和影响, 以保证整个行业健康良好地发展。

三、新兴产业贸易壁垒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 新兴产业贸易预警体系的指标设计

根据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 进口国的经济、贸易、政治等宏观经济因素均会影响其贸易政策。新兴产业贸易壁垒预警又不同于宏观经济或微观企业经营状况预警, 其产生是因为进口国想保护本国产业, 并带有政治经济因素, 因此预警指标体系应设置经济、贸易、政治等宏观层面的指标。此外, 贸易壁垒的出现也涉及产业链上各级产品, 其影响范围从单类产品到整个行业, 所以预警指标需要分不同层面、不同级别。

(二) 新兴产业贸易预警指标的筛选方法

首先, 经专家咨询, 确定初选指标, 然后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可量化的数据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 (PCA) 筛选, 定性指标用专家评分法 (Delphi) 筛选。

对于可以定量描述的宏观贸易指标的选择, 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例如, 描述进口国与我国贸易状况的指标有某进口国的总进口额及增长率、总出口额及增长率、贸易差额及增长率、进口国的贸易依存度、进口国向我国的进口额及增长率、进口国与我国的出口额及增长率、进口国与我国的贸易差额及增长率、进口国对我国的贸易依存度等。可将某段时间内我国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数据通过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相互独立的几个指标。

对于不可定量分析的宏观政策指标, 可用专家评分法来选择。如反映进口国贸易政策变化的指标, 这里涉及产业发展的国际市场环境评价, 有国际政治气候、进口国基本贸易政策、进口国外交政策、进口国国内政治形势、对我国的贸易态度、进口国媒体对我国态度、进口国国内相关利益集团影响程度等。通过专家评分, 对各指标所得分值的算术平均值大小排序后筛选出简化指标。

(三) 新兴产业贸易壁垒指标体系框架

本着尽可能全面和具有针对性的原则, 本文选取了以下4个方面在内的一级指标, 并包括9个二级指标及若干个三级指标。其中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是其引发贸易争端的关键因素。这里不仅要关注产业现在的竞争能力, 而且要考虑到其未来发展潜力, 具体表现为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四、新兴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运行和完善

(一) 新兴产业贸易预警机制的主体

建立由政府、行业协会、检测机构、公共科研机构、专业咨询机构和企业共同合作的应对机制。由政府 (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 收集信息、发布预警信息和预警级别, 提供人才、资金等, 并承担起制度保障和维护的角色。行业协会作为企业和政府机构的桥梁, 是政府决策与企业诉求的传递者, 并负责贸易争端萌芽时的调解和协助作用。专业机构加强对重点外贸风险的预警和指导。企业则通过预警信息平台积极获取最新通报消息, 主动规避贸易壁垒并抗击不合理的贸易限制措施。新兴贸易预警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各方的分工合作, 良性互动。

(二)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贸易壁垒预警机制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 开发出企业出口产品所需的各类数据信息库系统, 动态跟进贸易壁垒预测信息, 定期及时发布国外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 实现资源共享, 可设新闻简讯、专题研究、专家问答、数据平台、应对策略、贸易壁垒知识库等模块。在信息收集方面, 既要了解不同出口国的各类贸易摩擦, 将我国的主要进口国列为重要观测对象, 又要将不同类型的出口产品遭遇贸易壁垒的信息进行汇总, 特别关注出口量较多、出口价格降幅较大、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产品。

另外, 预警系统应具有稳定性, 分地方系统和中央级系统。地方级系统将收集的信息发送给中央级系统, 中央级系统再将汇总的内容经过信息加工后统一发布, 分析后提出合理建议, 组织协调地级进行预警。

(三) 加强新兴产业预警机制的应用和宣传, 实施综合预警

在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的基础上, 相关部门应大力宣传该机制, 使出口企业意识到该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并及时了解各类预警信息, 以做好应对准备。新兴产业贸易预警体系是综合统一的机制, 在出口商品方面对出口量较大的新兴产品进行监控;在出口市场方面对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产品进行监控;在贸易壁垒方面, 对知识产权、保障措施、反补贴、技术性标准等举措进行监控。

参考文献

[1]蒋国瑞.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及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09) .

[2]孙敬水.我国TBT预警机制的架构[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03) .

[3]高维新.直面贸易摩擦:我国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商业研究, 2010 (07) .

[4]蒋国瑞, 臧国军.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指标新思考[J].国际经贸探索, 2007 (10) .

[5]魏少婷.关于建立新兴产业贸易预警体系的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3 (11) .

预警应对 篇2

一、高度重视,增强突发地震、气象灾害的安全责任。明确岗位职责,对各项防范准备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层层落实,确保师生正常工作学习。

二、加强教育,提高师生防震、防恶劣天气的安全意识。学校积极利用班会、黑板报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防震、防风、防雪、防冻、防滑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分管领导随时查看气象部门提供最新的天气变化信息,提醒师生注意添衣保暖。

三、组织学校有关人员对各教室的门窗、玻璃、用电、教学等设施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当场解决,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让领导放心,使家长满意。

四、号召教职工“爱护学生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学校确保他们有热饭吃、有热水喝,保暖和、保安全。

五、认真做好学生校内活动的安全工作。针对气温较低容易上冻的情况,并派专人清扫校园内台阶、斜坡等重点路段的积雪霜冻,不让学生玩危险游戏,以防学生拥挤、推倒、摔伤,确保了校园及师生的安全。

六、强化值班制度和安全保卫信息报告制度。学校严格落实好领导带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工作制度,保证信息畅通,发现险情及时妥善处理并上报。

七、必要时紧急启动预案,全体教师各就各位,各负其责,责任到人,规范学生活动行为,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学校财产不受损失。

预警应对 篇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已逐渐成为社会主要媒体, 随着网民数量的激增,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状态, 网络舆情是指通过网络表达和传播的大众对现实生活中热点问题所持有的具有一定社会认同性言论和观点以及各种态度和意见的总和, 这些内容会通过微信、微博、新闻跟贴、转贴, 评论等迅速扩散并加以强化。由于互联网虚拟、自由的特点, 越来越多的人几乎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来了解信息, 同时将自己的观点、思想发表在网络上。网络上的网民会对各种事件做出回应并展开讨论, 依据事件的影响力引起不同范围和程度的社会关注, 如有不慎, 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 形成难以控制的网络舆情危机事件。

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就是针对某一特定事件所产生的密切关系到群众利益的舆情, 这些信息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并引发短时间的极强关注, 并掀起很强的社会反映, 最终形成激烈的认识或观点对抗。如果应对不及时, 舆情危机就可能愈演愈烈, 难以控制。

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控、舆论引导, 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有针对性的制定网络舆情的预警流程以及事件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对于提高政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导控能力, 促进社会良性运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网络舆情的监控、预警和应对机制, 指政府及事件涉及的相关部门对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监控预警与控制, 以达到及时化解网络舆情危机的目的。这个过程包括监控、预警、应对三个环节, 在监控环节, 需要对网络舆情的具体内容进行密切关注, 及时发现网络舆情变化并上报有关部门;在预警环节, 需要专业人员对舆情内容进行提取和总结, 对舆论进行筛选, 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网络舆情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建议, 同时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在应对环节, 一旦网络舆情发展成为现实的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后, 有关政府部门可以按照预警人员提供的建议并结合实时的情况采取具体行动, 控制事态发展。这三个环节步步相扣, 整体上构成了网络舆情监控预警应急机制。下面的内容就将从这三个环节进行详细阐述。

二、网络舆情的监控

网络舆情监控是要看从每天网络言论中及时准确的发现隐藏的危机。要想保持对网络事件的第一时间知情权, 就必须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力度。这个可以通过利用各类可以识别多种语言的舆情监控系统、软件, 快速来采集、筛选各种互联网上的信息, 从中快速、有针对性的提取敏感信息。

网络舆情监控主要需要两方面保障:一是物质方面的保障。在物质保障方面, 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成立专门负责网络舆情监控的机构, 24小时连续不间断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 特别是一些重点网站、论坛更要密切加以关注。通过政府、公安机关、学校等重点机构相互配合, 各层次、各领域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给与大力支持, 才能使网络舆情监控体系高效工作。二是技术方面的保障。要监控测网络舆情, 必须及时有效的进行信息搜集、筛选、处理、研判、反馈等这一系列的工作, 这就少不了计算机相关软件系统的支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 网络舆情监控使用的科技手段越来越先进、高效, 特别针对一些特殊用途研发了一系列的软件系统。

从舆情监控类型上看, 网络舆情监控分为日常监控和突发事件监控两种。

日常监控, 是由专门的政府机构、公安机关网络舆情监控部门进行的一项连续性的日常工作, 通过这项工作可以快速掌握网络实时舆情。如果发生重大的舆情危机事件, 可以及时反馈, 为下一步应对做出准备。

突发事件监测是发生紧急突发事件或者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重大事件时, 对相关网络舆情的监测。引起突发事件发生变化的因素众多, 现场随机性强, 相关信息纷繁复杂, 决策困难。另外, 由于突发事件中往往会出现处于对立状态的矛盾双方, 稍有外界刺激, 矛盾激化非常迅速。这类事件突发性强、矛盾尖锐、社会影响大、发展时间短, 如果不及时判断处理, 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由于时间限制及事态发展迅速注定有关部门很难从容地对所有信息进行仔细采集、整理和甄别, 某些信息可能被遗漏或者不够重视, 从而影响最终应对。因此, 在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出现时, 完善监控机制、高效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 极其重要。

三、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预警

网络舆情预警目的在于早些发现危机事件隐患, 提前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在从事件的征兆出现到危机开始形成实际危险这段宝贵的时间内, 及时化解和应对危机。危机预警能力如何, 主要看能否从大量的网络信息中发现隐藏的危机, 并准确判断从发现到危机可能爆发之间的时间差。从预警到应对时间越长, 参与应对机构准备的时间越充分, 为有效应对与处置争取了更多机会。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预警流程主要包括:

(一) 制定危机事件预警方案。未雨绸缪, 针对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类型的网络舆情危机事件, 提前编制较完备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 如果危机事件出现便可按照方案应对, 不会因为事发突然, 应对措手不及而慌乱。

(二) 在通知相关部门的同时, 随时关注事件发展, 加强监控, 保持对事件发展程度信息的及时获得。

(三) 部门之间需要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危机事件的爆发往往是复杂而迅速的, 这就需要舆情危机事件涉及的各部门保持紧密沟通, 建立和运用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 各部门协同作战、相互配合, 全面客观的判断事件走向, 提出最佳预警方案, 来共同应对危机事件。

四、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应对

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出现后完善有效的网络舆情应对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一) 制定网络舆情日常监控制度。及时发现舆情变化, 遇有相关敏感信息及时上报, 对敏感消息重点监控。监看中如发现有过激言论或负面信息, 立即删除并报告;联络主流媒体及时做好正面舆论引导准备工作等。

(二) 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 要以最快的速度调动和整合资源, 形成部门联动, 产生多部门、多渠道应对危机的合力。这对于提高处理危机事件的速度, 及时应对突发状况会起到关键作用。

(三) 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平息后要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包括危机严重程度、处理事件所采取的措施、对下一步走向分析、对之前工作的总结与建议等。好的总结评估可以对管理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能力带来提高, 为下一次应对提供经验。

(四) 几乎所有危机事件的化解都离不开强大的组织保证和物质、技术支持。尽管如此, 由于网络飞速发展, 网络舆情危机事件这一个全新的课题, 特别在重大突发网络舆情危机发生时, 在一些方面尚不完备。

(五) 在物质可承受范围内对网络舆情监控范围继续扩大。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都有可能引发大的负面网络舆论, 进而形成危机事件, 因此进一步扩展网络舆情监控范围是很有必要的。

(六) 危机事件预警方案需要进一步细化, 并对预案内容进行培训和演练。成熟的预案是一本好的操作手册, 需要经过实战的检验, 在危机发生时应对的具体步骤, 都要作了明确而细致的规定, 而不是粗略的泛泛而谈。当预案制定后, 还要进行演练, 以提高实战能力。

(七) 信息公开要进一步提高。

五、完善网络舆情危机事件联动应急机制的措施

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中包括监控、预警、应对三个环节, 这三个环节既随着事件发展逐步进行, 三个环节是密切联系、环环相扣的。监控是预警的基础, 工作量大且内容单一, 需要投入的精力也最多。预警其次, 当发现有危机事件时, 就进入预警阶段。应对排在最后一项, 只有真正的危机发生后, 才启动应对程序。但是, 危机的应对是最重要的, 监控、预警做的再好, 应对不成功就会全盘皆输。监控、预警、对应三个方面构成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处理的全过程, 三者之间紧密契合、逐层推进。为了更好的处理网络舆情危机事件, 特提出以下完善的措施:

(一) 依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按照四级危机等级制定不同级别的网络舆情危机阶梯预案, 危机按等级由与之对等的不同的力量参与到危机应对处置当中来化解危机。

(二) 推进网络信息传播立法。依靠法律净化网络空间, 约束网民信息发布、传播、言论等行为, 从而降低网络危机事件形成的概率, 用法律来威慑网络暴力。

(三) 保持信息的公开通畅。让权威信息占据主动, 不给小道负面舆论传播提供任何机会。所以, 当发生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时, 要发挥主流媒体长期以来建立起来的社会公信力和权威, 发布最及时权威的信息, 避免小道负面信息对社会的影响, 主动掌握网络舆情的走向。

(四) 发挥积极舆论导向的引导作用。

(五) 继续发挥计算机技术在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中的引导控制作用。常用的网络技术手段包括对IP地址的监测、跟踪;对负面或者虚假消息进行及时删除;对非法网站和信息的屏蔽;运用舆情监控软件进行重点语句的自动识别、提取、报警或者过滤等;部分重要网站实行实名认证制度等。这都是网络舆情引导控制的有效方法。

(六) 进一步探索网络舆情危机事件联动应急创新机制。可以建立多部门参与的、专门的“网络舆情内部信息系统”, 平时各职能部门通过该系统进行监控, 并获得属于自己部门职责的网络舆情进行分析, 根据事件发展决定如何应对。当出现重大危机事件时, 由各部门分别派相应工作人员, 加入到应对工作中。

参考文献

[1]佘绍敏.互联网信息流通中的政府控制[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0.

[2]崔伟.网络舆情与引导机制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4.

[3]丁菊玲, 勒中坚.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形成因素分析[J].情报杂志, 2011.

[4]陶建杰.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初探[J].青年记者, 2007.

[5]陶建杰.完善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J].党政论坛, 2007.

预警应对 篇4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

为切实提高遵义市中医院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能力,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最大程度地避免网络舆情事件对医院造成的损害,减少负面影响,为保障市中医院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网络舆情监控应对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基本办法是“专人监控,提早发现,合理研判,积极应对,先入为主,科学处置,消除影响”;基本手段是“引导新闻采访报道,发布医院新闻通稿,网评跟帖及时应对,召开新闻发布会”。

二、组织保障

按照上级部门相关要求及应对舆情需要,医院成立网络舆情监控与应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舆情应对领导小组”)。

组长:刘

副组长:杨丛维

匡祖锋

成员:黄

陈虹年

刘政伟

舆情应对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舆情办”),设在党政办公室,党政办主任黄河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外采访及内部信息发布,有对外采访或重大舆情突发事件要及时上报领导小组和市卫计委,在市卫计委的指导下成立新闻发布组,确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信息发布内容口径。任何个人均不得在当时和事后自行接受媒体采访或发布信息。

三、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1、网络舆情监控

网络舆情监控小组24小时不间断监控网络平台,及时对负面网络舆情做出准确判断。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全面掌握舆情走向,为正确研判、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网络舆情的研判及预警

网络舆情监控小组监控到网络舆情时,监控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报网络舆情办公室,网络舆情办公室分析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及时监控该网络舆情的内容、成因、关注度、跟帖人数、热点指数等动态指标,做好记录、统计,以及目前舆情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网络舆情办公室与领导小组保持紧密沟通并及时上报市卫计委。

四、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

①一般网络舆情

对于一般网络舆情,由网络舆情办公室做出研判,并将该舆情在2小时内转达相关职能部门查清事实真相,在1天内给出正面的解释或解决方案,网络舆情办公室和相关职能部门密切监控该网络舆情的走向,同时对舆情进行正面引导、疏导,直至舆情消除。

若网络舆情不能消除或还有扩大迹象时,舆情办公室要及时上报舆情应对领导小组,按照重大舆情应对处置流程办理。

②重大、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对重大、特别重大网络舆情,舆情监控工作人员应立刻报告领导小组,并与医院相关部门立即调查事实真相,及时获取事件详细资料。

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迅速成立新闻发布组,确定新闻发言人。及时向市卫计委汇报舆情突发事件的情况和应对方案。

新闻发布组根据舆情发展趋势,适时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事实真相以及处置结果。在市卫计委的指导下,运用主流网络媒体、网络评论员队伍,采用跟贴回贴、发表评论、声明等方式,对舆情进行正面引导、疏导,积极掌握舆情发展的主动权,实时跟踪该舆情走向,直至网络舆情消除。

五、后期处置

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结束后,舆情应对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必要时可邀请网络舆情应对专家),对应对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应对处置工作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责任考核奖惩,针对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本预案。

附件:遵义市中医院网络评论员名单

遵义市中医院

2017年10月13日

遵义市中医院网络评论员名单

序号

科室

宣传员

联系电话

备注

口腔科

耳鼻喉科

门急诊

针灸科

推拿科

脾胃病科

肺病科

脑病科一病区

妇产科

皮肤科

肿瘤科

脑病科二病区

肾病风湿病科

代谢内分泌科

外科

骨伤科

麻醉科

医技科

药剂科

检验科

回访中心

科教科

质控科

医务科

人事科

后勤科

医保办

护理部

护理部

代谢内分泌科

外科

后勤科

预警应对 篇5

财务危机的预警信号分析

(一)基于管理会计指标的危机信号

管理会计是集团实施危机预警的重要信息来源,植根于集团层面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包括集团本级和旗下子公司的相关管理会计信息,都可以为企业危机预警提供分析性信号。其主要包括八个方面:

信号1:对外扩张规模过大。如果一家集团同时在许多地方大举收购其他企业,同时涉足多个不同领域,可能会使企业因负担过重,支付能力下降而破产;即便是新建项目扩张或对原有厂房大规模扩修,也都是投资扩张表现,一旦未进行严密的预算与管理,很可能会发生周转资金不足的现象。前一阵披露的中国玩具出口重要企业——合俊玩具,就是在传统产业利润空间变窄的情况下,盲目投资新领域,以3.09亿港元总代价收购福建省大安银矿勘探权,后因无法拿到开采许可证而损失惨重,跨行业的资本运作反而令其逐步陷入资金链崩溃的泥沼,而金融危机也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合俊集团如土崩瓦解,瞬间崩溃。

信号2:贷款筹资难度增大。在没有银行贷款政策、额度等外在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如果短期内银行不仅收回到期贷款、甚至设法收回未到期贷款,而公司并没有取得原有银行在归还后的再贷出;或者公司也不能从其他银行新取得贷款,甚至以前与集团性业务合作的某一家银行或几家银行联合采取“封杀”手段,出现只还进不贷出的情况,则都表明银行已经预感到公司资金流动不“活”而抢先动手。有时候,当公司经营渐渐陷入困境时,银行会要求对既有贷款重新提供担保措施,比如换成更有实力的担保人或设置富有变现力的财产抵押或权利质押。总之,这类措施,都将使集团筹资环境困难,融资成本加大,甚至于资金链断裂。

信号3:销售的非预期下跌。通常,销售下降会引起关注,但是,多数人往往将销量下降表层化地看作是单纯的销售问题,会用调整价格、产品品种或加强推销来解释,而不考虑深层的财务问题。事实上,销售下降会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尤其是非预期的下降(如恶性竞争、客户串通作弊等),只不过可能并不会立即反映出来。比如,当一个销售量正在下跌的企业,仍在扩大向其客户提供赊销时,管理者就应该预料到其现金流量将会面临更大的困境。在信用交易情况下,销售下降在前,现金流量下降滞后。这可能就是一个危险信号。

信号4:非计划的存货积压。每月存货金额占销售成本比例的变动可反映非计划存货积压在早期阶段上存在的问题。因为,在生产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公司存货在短期内突然增加,势必意味着销售没有如期发生,这是市场突变的信号。通常,有心的管理者会掌握一个存货与销售比率的标准,如果某个比率明显高于此标准,就可能潜伏着财务问题。另外,不少情况还与非预期的销售下跌有关,必须通过增加销售或削减采购等办法来及早解决这一问题。

信号5:货款回收期明显延长。正常情况下,销售回款总是存在一定规律的,公司与客户双方都认可了后延数月的结算期限。而当公司库存现金余额由于客户迟缓付款而逐渐消失时,较长的平均收账期就会成为企业严重的财务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原因也会减少企业正常的营业现金余额,但管理者应重视销售货款的回收期限,从中可以找出主要问题,以免使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信号6:交易记录恶化。交易记录恶化不能单纯理解为客户偿付货款中的延期或违约现象。当客户拖延付款时,管理者应分析:客户借以拖延或拒付货款的理由是否正常,是否强词夺理拖延偿付,有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如果客户承认财务状况困难并请求延期付款,公司首先应检查与监督过去及当今的各项信息特征,考虑是否有其它伴随征兆,如发现客户破产已无可挽回就应立即断绝交易关系。因为,违约后未作出偿付承诺,在客户违约后负责人不对偿付作出书面承诺是一个危险信号,当然,即使作出承诺,但后来却并未履行,也是财务恶化的信号;此外,如果客户与其债权人之间产生法律纠纷,债权人以法律手段要求偿付债款,并且数额巨大,公司也应采取果断措施。

信号7: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公开。“丑媳妇怕见公婆”,财务报表不能及时报送,财务信息公开延迟一般都是财务状况不佳的征兆。不过,这只是其财务危机的可能性线索,而不能确切地告知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通常,处于正常经营状态的企业,其财务报表总是不惧怕正常披露的,而如果一个公司财务信息总是公布不及时或是有意拖延,那至少表明其情况不佳,有时会隐伏着严重的财务危机。对这样的公司不仅要分析会计报表,还要关注会计报表附注以及有关的内幕情况,防范风险。

信号8:定时性开支没有如期支付。通常,公司总是有若干费用性支出甚至于资本性支出需要在每个会计期间的某一天或某一日前发生的,比如,各种政府税金的缴纳,公司办公职场房租、物业管理费的结算,企业生产用电费、水费等的支付,职工工资的发放和“五险一金”的缴纳,等等。此类钢性开支出现迟延,表明公司资金遭遇了困难。

(二)基于综合财务测度的危机信号

从财务专业角度看,大多数集团公司在出现危机之前,其“病兆”在财务报表中都会有所反映。通过有效的财务报表分析,我们就能及时地发现企业财务和经营活动中的危机前兆,即使那些感觉目前运转正常的企业,通过有效的量化分析,也可以更精确地评价企业的财务弱点。下面是集团一些主要的量化分析方法。

1.分析资产负债表得到的预警信息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将公司分成三种类型(正常型、亏损型和清算型),分析如下:

正常型为正常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亏损型和清算型为处于危险状态下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其中,亏损型表示亏损已经将一部分资本吃掉,在资产负债表中表现为累计利润是负数,它将在资本部分被减去;清算型的情况表示亏损不仅吃掉了全部的资本,而且把负债的一部分也吃掉了。如何判断公司已成为了财务危机公司,主要有三种方法:即看税前利润,看经营债务,看总体债务。

2.分析税前利润得出的预警信息

在营业利润为盈利的条件下,如税前利润出现亏损,就是出现了危险的信号。即使在税前利润为盈利的情况下,对某些企业来说也潜伏着危险。可以从三个角度发现危险的信号:

一是销售收入税前利润率(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在连续三年间出现大幅降低;

二是税前利润增长率(当期税前利润/前期税前利润)在连续三年间出现大幅降低;

三是销售收入利息率(支付利息/销售收入)明显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或行业平均水平。

3.分析综合指标得出的预警信息

对于公司财务状况的早期发现,可参考使用以下9个指标(销售收入税前利润率、税前利润增长率、经营债务倍率、金融借款倍率、总资本税前利润率、负债比率、自有资本比率、长期适应比率、流动比率)进行判断。这些指标至少要进行三期的比较、看它们的变化。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特性的公司,数据是不同的。

(三)基于非财务视角的危机信号

总结一些企业危机发生的实践过程,可以看出,当出现以下外在特征时,也是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的前期提示信号,有些则是危机已经发生的标志事件:一是财务预测在较长时间不准确;二是过度依赖外部债权人贷款;三是过度依赖某家关联公司;四是核心人物或重要岗位的突变异动。

基于内部控制为主轴,风险管理为重心的集团危;机应对策略

针对风云变幻成为常态的市场环境,集团公司在日常经营中如何提前预防危机的发生,且当危机发生后如何应对危机,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挑战。

(一)如何在日常经营中有效地预防财务危机

1.立危机意识。

思路决定出路。集团的危机意识,主要表现为:平日居安思危,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义;平时多申请融资额度,防范未然;建立财务危机预警制度。

2.预防重于处理。

需要事先做好财务规划,编制预算及营运计划;定期召开会议检讨预算与实际发生金额差异之所在,包括资金调度结果、资金成本结构、支付利息计划、营运利润;主动淘汰不良客户,减少呆账的发生;建立严密的内控内稽制度,设立利润中心及责任中心;凡事精打细算、斤斤计较;不景气时不要从事重大投资;民营集团还要注意不向地下钱庄举借高利贷。

3.建立动态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诊断工具,可以预知财务危机的征兆。当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以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控制财务危机进一步扩大。

4.抓好有效控制点。

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针对关键控制点实施治理,对上述各项控制点进行预警分析,施加有效预控。

(二)基于集团管理的常规性应对策略

实施四箭齐发策略,科学地推进集团公司框架下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一是强力推进资金集中管理;二是继续推进全面预算;三是强化多层责任锁定债权回收风险;四是加强投资管理,有效控制投资风险。

(三)基于集团差异化管控模式下的针对性措施

集团对子公司的管理与控制模式存在的区别,有的侧重于财务管控、有的侧重于战略管控、有的侧重于运营管控。通常在分析集团应对方法、措施时,是以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模式来进行分析的,现就不同管控模式下的特殊应对策略阐述如下:

1.财务管控型集团企业应对措施

财务管控型,主要以财务指标对成员企业进行管理和考核。总部只关注投资回报,通过投资优化来追求集团企业价值最大化,管控的主要手段体现为财务控制、法人治理和企业并购等行为。总体而言,此类集团总部只是作为投资决策中心,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财务管理、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上。集团所关注的只是子公司的盈利情况和自身投资回报、资金的收益等财务性目标。一些谨慎投资的集团,会提早通过宏观观察与微观分析来控制旗下发展节奏。作为财务管控型集团企业,应对措施可以从三方面来考虑:一是重视集团企业现金流,强化对子公司的银行账户管理;二是强化对子公司的贷款及筹资管理,严格控制集团企业总体贷款及筹资规模。

2.战略管控型集团企业应对措施

战略管控型,主要以战略规划为主,总部视情况设立具体业务部门,关注集团业务组合的协调发展和产业培育。作为战略管控型集团企业,应对措施也可从三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应强化对子公司投资管理,确保重点工程项目;二是利用外在环境的变化,对集团进行战略性调整;三是加强集团对子公司资金的集中管理,进行适度的权利配置。

3.运营管控型集团企业应对措施

预警应对 篇6

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 以金融衍生品泡沫破灭带来的投资者对金融行业的信心危机就开始席卷全球, 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中, 贝尔斯登和美林证券相继被银行收购, 雷曼兄弟破产倒闭, 而剩下的高盛、摩根斯坦利也因形势所迫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这场祸起金融衍生品的金融行业危机现在开始逐渐传导到更加广泛的金融领域, 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 (AIG) 也因为大量涉足次级按揭贷款领域而面临破产, 最终被美国政府变相接管。更为严重的是, 这场危机目前已经扩展到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 其中一些国家, 如冰岛等甚至陷入国家破产的边缘。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出口行业、金融体系、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等等都将产生强烈的冲击。本文拟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深入探讨构建风险预警模型来应对次贷危机。

二、“次贷危机”的原因分析及影响

次贷危机, 就是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无法如期偿还而引发的金融危机。笔者认为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 金融监管相对滞后。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各部门、各产品的监管标准不统一, 监管机构太多, 权限重叠。多头监管导致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够得到足够的法律授权来负责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风险, 从而导致金融衍生品的价值链条愈拉愈长, 市场风险不断叠加; (2) 金融创新过分强调利润和收益, 而忽略了对金融风险的控制。投资银行在高利润的诱惑下几乎抛弃了传统上以经纪业务, 大量从事资本金较低的次级按揭贷款市场和复杂金融衍生品的投资, 导致投资银行的业务风险不断扩大。比如: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两家投资银行在过去十几年中每年的平均净资产回报率高达20%左右, 远远高出普通商业银行的回报率。但投资银行的运营模式是通过拆借大量资金来进行杠杆操作, 导致财务风险不断加大。例如, 美林宣告破产前负债权益比率超过了20倍;雷曼兄弟宣布进入破产保护时, 其负债高达6130亿美元, 负债权益比更是高达23.6之多。

次贷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信心, 导致我国投资美国的资产严重缩水。逐步加深我国通货膨胀的潜在危机。直接恶化外向型经济实体的运行状况。“次贷危机”直接加大了商业了银行的不良贷款和呆账的风险, 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运行风险加大。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断上升。在危机不断扩散的过程中, 美国不断采取降息、注资、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防止经济衰退, 这些政策客观上又加剧了全球的流动性问题。再加上中、美利率倒挂, 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 国际热钱极有可能再次大量流入中国, 从而给中国的货币体系的稳定造成困难。由于中国接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中, 目前大约有一半以上投资于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券。美国金融市场出现动荡, 必然会导致资产抵押品价格大幅缩水, 更重要的是这类债券出现流动性困难, 从而使得资产难以兑现, 这时支付危机就转变成为流动性的危机, 从而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建立银行风险预警机制应对次贷危机

银行风险预警机制是按银行风险客观性及相关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及经验性目标参数, 经目标值与测值相比较来决定银行风险程度的事前控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基于商业银行的角度如何去应对次贷危机, 笔者认为建立银行风险预警机制对商业银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银行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在业务经营的全过程中预测和控制风险, 把风险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一) 预警机制模型中解释变量的理论分析

1、宏观经济指标

(1) GDP增长率 (X1) 。GDP是最为直观地反映一国宏观经济状况的指标。在中国, 银行是社会资金的主要提供者, 银行业资产在金融业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银行信贷这种间接融资方式占据着主导地位, 虽然直接融资近些年快速扩张, 但比例仍然微乎其微, 对于利润的影响也很小。因而, 在中国, 银行的状况更易受到宏观经济的波动的影响。

(2) 通货膨胀率 (X2) 。通货膨胀情况是影响银行健康的一个因素。通货膨胀水平过高本身就表明宏观经济的稳定, 通货膨胀水平过高同时还会损害一部分银行客户偿还贷款的能力, 从而使银行面临着信用风险。并且, 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 真实利率会因此下降, 当真实利率下降时, 作为银行负债方的储蓄会下降, 而作为银行资产方的借贷会增加, 如果借款者的增加伴随着借款者质量的下降, 那么银行就面临着更大的信用风险。通货膨胀还会通过其它宏观经济渠道来影响银行。如, 高通货膨胀率会伴随着大幅的货物和资产价格波动, 如果银行不能正确制订这种波动的风险溢价, 就会遭受意外损失。

(3) 财政余额/GDP (X3) 。这个指标反映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健情况, 也反映了国家控制能力的大小。在中国, 由于政府和银行的联系紧密, 银行扮演着“准财政”的角色, 银行的行为受到政府意志的左右。财政赤字越大, 意味着银行的负担就越重。在经济形势良好的情况下, 这种银行体系可以正常运转, 稳步的经济增长可为银行提供低息的存款, 政府部门也会不时给银行部门注资使银行的资产负债处于良好的状态。

(4) 金融市场环境指标 (X4) 。随着市场资金的充裕以及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银行贷款在整个市场资金供应中的份额下降, 但银行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我国商业银行所处的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确实给银行的资产业务带来了冲击, 也会影响到银行的收益。因而, 在进行银行危机预警时, 有必要考虑这个指标。

2、微观指标

(1) 资本充足性指标 (X5) 。这是国际上通行的表明银行健康状况的指标。巴塞尔委员会认为银行资本具有如下重要作用:为银行提供长期资金来源;承担风险和吸收损失;为银行提供业务发展的基础;增强股东对银行经营管理的信心。资本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因而资本充足率标志着银行对资产组合和业务风险带来损失的补偿能力。一般用加权资本充足率来表示, 即银行资本净额/加权风险资产总额。

(2) 资产质量指标 (X6) 。资产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盈利和支付能力, 对银行的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是对贷款进行五级分类, 我国原来一直未实行严格的贷款五级分类制, 而普遍是按“一逾两呆”的口径进行贷款分类。此种贷款分类法没有准确地区分出资产的质量, 因而, 实际的不良贷款率远远超出公布的数据。

(3) 盈利能力指标 (X7) 。盈利状况是银行经营的最终成果反映, 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经营效果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4) 流动性指标 (X8) 。银行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流动性短缺危机,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更是如此, 如果不是因为国家信用的保障令存款人对我国的银行体系保持着信心, 因而使银行资本有着很好的流动性, 许多银行陷入危机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因此流动性指标在预警银行危机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 模型构建

因变量取IC (危机指数) , 用国际储备减少的百分比衡量, 解释变量为宏观经济因素和微观层面因素。模型表示如下:

在应用该模型时, 首先根据历史的样本数据估计出参数, 然后将当年各引发因素的取值代入, 就可以计算危机指数。

(三) 危机指数预警界限的确定

经过以上分析已经设计了一套金融风险预警模型。该模型涉及宏观经济因素和微观层面因素等2大类8个观测指标, 每一类指标组成一个预警子系统。

指标体系确定后, 应该对危机指数 (IC) 确定不同风险状态的界限值:利用SPSS软件, 对历史的样本数据中的危机指数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 以95%的置信度确定危机指数均值的置信区间。因此置信区间的临界值就是危机指数的界限。

四、结束语

通过构建银行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增强商业银行的的风险判断能力、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而现代金融领域各类风险的内在关联性越来越大, 风险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复杂, 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就是由于多种风险造成的。当今的金融风险很难孤立地进行识别和管理, 因而要求国内银行必须加快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所以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是我国商业银行应对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有力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健旋, 裴平: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 2009, (01) .

[2]严太华, 王磊: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机制分析与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 2008, (02) .

[3]郭填勇, 郭宏坚: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与对策[J].经济与管理, 2008, (12) .

[4]李国柱:金融危机预警模型探析[J].统计与决策, 2003, (01) .

[5]徐芳:商业银行危机预警体系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006.

预警应对 篇7

近年来,高校由于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影响,以高校师生为主体,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并迅速演化为较大规模的、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重点损失的、甚至危及高校形象和声誉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步入网络社会这样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互联网这一高度开放的“第四媒体”能够更快速、更直接、更尖锐、更真实地映射出社情民意,使得网络舆情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实时晴雨表。而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先锋者,他们的言论往往在网络上产生巨大的力量。因此,在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获取分析引导网络舆情就显得非常之重要。然而,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现象,高校相关管理部门缺乏相关的应对经验和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敏感性和预见力,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社会涉及面广,事件扩散速度快、舆情主体多元化等特点也给高校管理部门的舆情研判和应急处置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因此深入研究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建立基于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及应对策略系统对于提高高校管理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建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及应对策略系统,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态势预警提供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为舆情危机爆发以后的处置提供决策支持,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对影响因素及演化规律的把握,建立科学合理的舆情态势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当前的指标状态依据其发展规律性,实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预警。网络舆情预警的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危机的苗头,及早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规模进行判断,以便通知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2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

高校突发事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不是随意发生的,它深深植根于现实的经济社会条件之中。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所形成的网络舆情反映出部分学生受某些社会现象的影响,或受到学校管理事项的刺激而表现出的对其的批评和反对,是高校学生在相似的认知和情感的基础上采取的一致行动,是大学生情绪在互联网渠道中的流露和爆发。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首先要把握高校突发事件形成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规律。每个阶段的网络舆情都有自己的特点。

2.1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扩散

高校突发事件按性质大致可以划分为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政治类突发事件、治安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学校管理类突发事件等。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以高校突发性事件的出现为起点,引发高校学生的高度关注,旋即在互联网上尤其是高校贴吧或BBS上发帖或讨论,通过信息传播引发更多学生的关注,从而形成网络舆情。在此阶段,网络舆情传播平台的数量快速增加,人们关注度上升,网民增加,可能导致的结果是监控预警等级上升,此时需要重点关注。

2.2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稳定

当高校网络舆情的热点形成后,包括高校学生在内的受众和媒体对突发事件形成的网络舆情的关注度逐渐加强,并不断地进行交流讨论,“斑竹”、“斑户”、“楼上”、“楼下”之间不断地进行发帖、跟帖、回帖,使得热点问题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受众和媒体对网络舆情的热情度并非会持续高涨,当发展到某个阶段后,网络舆情传播平台数量较为稳定,受众的关注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因而监控预警等级不会上升,此时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关注重点在于监控是否有进一步刺激,激发舆情的事件出现以及突发处理措施是否有效。

2.3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消亡

网络舆情的热点持续一段时间之后,随着整个事态的逐渐明朗化,整个网络舆情将逐渐淡化。特别是当有新的舆情出现后,网民往往会自动转向关注新的目标,原来的网络舆情将告一段落。此阶段舆情逐步让出版面上重要位置,人们的关注度开始降低。此阶段监控预警的重点在于突发处理的结果是否会导致新的舆情反弹以及网名的满意度。若有新的舆情产生,则将进入下一轮循环,以此类推。

3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及应对策略系统的构建

本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及应对策略系统分为信息分析处理模块,预警模块和应对策略模块

3.1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分析处理模块

3.1.1 高校突发事件原始网络舆情获取

该模块的作用是从高校内部和外部信息途径获取各种原始信息,并进行筛选、分类等初步整理。信息获取模块是系统模型的输入部分,是整个信息分析工作的基础,其工作的速度和质量将极大地影响整个系统的效能和效益。

3.1.2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预处理:

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进行预处理,主要是将信息转换为结构化数据,建立数据仓库,对相关信息进行数据抽取、转换、整理和存储。

A.高校突发事件原始舆情信息进行功能合并。将来自不同途径的原始信息合并成单一信息,去除原始信息的重复和结构不相同等问题。

B.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提取,将原始信息结构化

C.对高校突发事件原始信息进行更新清理。主要自动识别“新信息”是否比已有信息在时间上更新,在内容上更全面。另一方面,清楚数据库中陈旧、不完整、重复的信息。

3.1.3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分析

A.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无监督学习方法,作为数据分析的工具,其重要性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聚类分析的目的是寻找数据集中的“自然分组”,在数据集中寻找相似元素集合的学习过程。在具体的操作中,需要对数据仓库中的每条信息就行类别标志,例如,根据不同来源的突发信息可信度不一样来对信息的可靠性进行分析,一般来自高校内部的数据可信度相对要高,而对于获取的外部信息必须进行严格的甄别。这样经过分类,按照对应的类别属性描述,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系统可以全面掌握原始信息源的概况,更有利于对原始信息的分析

B.信息关联规则分析:关联规则的作用是从数据集中发现属性间存在的、隐藏的、新颖的、有趣的关联或相关关系,从海量数据中获取信息和知识。数据关联是数据库中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可被发现的知识.若两个或多个变量取值之间存在某种规律性,就称为关联.现实中,看似不相关的因素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就会引发突发事件。根据关联分析中的支持度、可信度、作用度等可以帮助学校快速对学校突发事件预警信息进行权重分析,并建立关联规则,从而制定适当、及时的应急管理策略,降低损失。

C.信息格式输出:原始预警信息分析的工作完成后,形成各种规则统计、序列描述、图表,以多种格式的文档(如Word、Pdf等格式)输出,并整合为分析报告,经过专家审查合格后,成为最终的结构化信息,可以提供给相关部门来使用,作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依据。

3.2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模块

原始高校突发事件信息经过网络舆情信息分析处理模块后转换为结构化的信息,作为预警模块和应对策略模块的基础,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是指根据网络舆情态势监测的结果,利用机器自动推理技术,对舆情的威胁程度进行定量估计,得到网络舆情预警等级。一方面,对于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我们需要监测其网络舆情态势,并进行预警,即事后预警。更重要的是监测网络舆情信息,把握可能诱发突发事件的因素,发现突发事件发生预兆,进行先兆预警。

1)热度预警。主要从报道量、点击量、评论量、发帖/发文量、转载/转播量和搜索量等多个数据指标来判断当前高校师生和媒体对事件或信息的关注度,判断是否可能形成并爆发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通常,关注度或热度越高,越容易形成和爆发网络舆情,朝着存在安全隐患和不安全的路径演变;反之亦然。

2)特性预警。主要从事件或信息的主题敏感程度、内容真伪性和来源的权威性3个角度来判断其自身特性。其中,涉及学生隐私、校园安全、师生关系、公平公正等主题为敏感主题,关注程度较高;内容真伪性主要是甄别信息内容的虚假和失真性,避免被个别人或团体非法利用和转播,以谣言和讹传诋毁政府形象;来源的权威性主要是从信息发布者的知名度、活跃度、信息质量等角度研判。越是权威的信息越容易成为网络热点。因此,舆情特性越明显,隐含的不安全因素就越高,越容易向不安全和危险性路径发展演变。

3)危险性预警。主要从舆情覆盖度,区域覆盖度,师生情绪,师生态度和行为等5个角度进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危险性预警,一般来说,师生情绪越激动和愤怒,态度越负面,网络行为越偏激,危险性则越大,突发事件越容易产生或者激化。

3.3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模块

由于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所处的不同阶段的特点有所不同,因为应对策略也不尽相同,根据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可以总结出以下应对策略

1)处于突发前期的网络舆情处于萌芽期,舆情信息相对隐蔽,无法判断它是否会带来舆情泛滥,还是会被海量的舆情信息迅速淹没。因此,对于此类网络舆情的健康不妨采取“预判式”策略,其重点在于监测舆情强度的变化和扩散能力的高低:网络舆情的强度和扩散能力如果越来越强,则必须对其加以监控;如果网络舆情强度和扩散能力越来越弱,则可以消除对其监控。越来越强的网络舆情和扩散就意味着问及处理的力度和速度也要相应加强。

2)当突发中的网络舆情从前期阶段发展到中期阶段时,就是突发的处理也相应进入了中期阶段,这时网络舆情的发展已经进入稳定期,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方向,突发处理得当则网络舆情就会保持稳定或减弱;反之,则网络舆情就会继续增强。因此,对此类舆情信息的监控不妨采取“趋势性”的研判方式,重点在于监测其变化趋势。如果网络舆情要素中的发帖等指标不降反升,网络舆情强度和扩散能力越来越强,则说明突发处理方式不当,可能产生了副作用。因此,必须调整处理方法,正确引导舆情。高校突发事件中期,相关部门的突发处理措施已经实施,处理结果已经证明。此时,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测,参照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以及科学设定的权重进行分析和对比,评判当前网络舆情的变化情况,评判突发处理的效果。经过对网络舆情强度、网络舆情影响力、网络舆情持续性和网民满意度的分析,判定网络舆情的评价结果,是满意、不满意还是出现负面影响,给出某一个预警级别,及时提出预警或安全信号。然后,根据相应的工作机制,向上级汇报网络舆情的评判结果,为上级下一步突发处理提供建议。

3)当突发中的网络舆情从中期阶段发展到后期阶段时,就是突发的处理已经基本结束,这时网络舆情的发展已经达到尾声,突发处理得当,受众满意,则网络舆情就会逐步减弱;反之,则突发处理不当,受众不满意,网络舆情就会逐步反弹。因此,对此类舆情信息的监控不妨采取“鉴定式”的判别方法,重点在于检测网络网民的满意程度。如果网民满意度高,就会导致网络舆情要素中的发贴数量等指标下降,网络舆情强度和扩散能力越来越弱,则说明突发处理结果得到网民认可,舆情引导方式正确;反之,则说明突发处理效果不当,必须调整舆情引导方式。

4. 结语

总之,在高校突发事件频发的今天,高度的重视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建立科学合理预警及应对策略系统,对实现对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监测预警和控制,从而实现有效化解网络舆情危机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高校突发事件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突出隐患,而网络舆情与突发事件的相互作用增加了舆情分析和预警的难度。为了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变革的需要,应该重视软性文化力的作用,研究校园突发事件的形成原因、一般特点、危机预警和应对策略,使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规划与建设向预见性的科学管理模式转变。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

参考文献

[1]董坚峰.基于Web挖掘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研究[J].现代情报,2014,43-51

[2]吕美,姬浩.高校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分析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152-156

[3]张彭涛,陈俊明.基于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控预警机制研究[J].管理评论,2012,79-81

[4]李弼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探讨[J],情报杂志,2010,54-57

[5]赵治,王集令,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及应对策略[J],实践探索,2010,30-31

[6]兰月新,曾润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规律与预警阶段研究[J],情报杂志,2013,16-19

[7]吉祥基于观点挖掘的网络舆情信息分析[J],现代情报,2010,46-49

[8]刘剑宇,Web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预警中的研究与应用[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9,77-81

[9]刘毅.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2,12-15

预警应对 篇8

企业集团在识别出多元化经营子公司的财务风险类别后, 需要对风险进行分析, 过滤出对多元化经营具有重要影响的风险类别, 以便进行风险管理。

在风险分析中, 对识别出的财务风险, 风险分析者要回答两个问题:各个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生所产生的后果, 本文从两个方面来评估, 即根据风险发生概率的大小以及后果进行分析, 因而称为双准则风险评级过滤。双准则风险评级过滤采用序数风险矩阵作为分析工具, 通过这个矩阵, 可能性与后果被结合成一个称为“严重性”的联合概念。风险发生的概率可以分为经常发生、可能发生、偶尔发生、很少发生、不可能发生五个层次, 各个风险的概率值可以由专家组成员个别估算, 然后将这些估算值平均, 得到一个有效的平均估算值;风险后果则分为灾难性、严重、重要、轻微、可忽略五个等级。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后果结合起来考虑就可以将每一种风险按严重程度标定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较低风险和低风险五个风险级别。风险影响及发生概率从管理的角度来考虑是起着不同作用的, 一个具有高风险但发生概率很低的风险因素不应该花费太多的管理时间, 而高影响且发生概率为中到高的风险以及低影响但高概率的风险应该首先考虑。在进行风险控制时, 一般可将标定在中等和低风险类别的风险舍去不予控制。

二、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对子公司财务风险的预警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企业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与状况的分析, 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 将子公司所面临的风险情况预先告知集团内的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 并分析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和经营体系隐藏的问题, 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

(一) 多元化经营企业集团母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架构

1. 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

良好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建立在大量信息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这些资料包括多元化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数据、外部信息和多元化行业相关数据等, 并形成一个资料系统。系统应该是开放的, 不仅包括内部信息, 还包括外部信息。最为关键的是, 系统信息要不断更新以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财务信息收集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和外部相关信息, 数据资料系统可以通过信息的归类、剔除得到及时更新。

2. 财务预警分析的组织机构。

为确保企业集团财务预警分析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多元化企业集团应首先建立健全预警的组织机构, 可下设于企业集团母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预警机构人员由具有一定行业经营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的管理人员组成, 并适量聘请集团外部的专业管理咨询专家。财务预警分析机构是独立的管理、监督机构, 独立运作, 并对企业集团母公司董事会及CEO负责。

3. 财务危机分析机制。

高效的风险分析机制是多元化企业集团财务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通过风险分析可以迅速排出对集团子公司财务影响较小的“警情”, 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警情”上。

4. 财务危机征兆处理机制。

在财务危机识别分析后, 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风险预防、转化措施, 以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财务危机处理机制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面对财务危机, 采用临时办法去阻击、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采取有效的规避措施尽可能减少风险损失, 将风险损失控制在风险策略范围之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检讨子公司经营管理流程及控制中的风险薄弱环节, 杜绝和避免类似的财务危机再度发生。

(二) 企业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日常监控

1. 财务危机的监测主要是财务支付风险和财务结构风险。

财务支付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监测:其一, 是现金流动能力。子公司月度现金流入总量能否保证多元化子公司月度各项经常性支出需求, 例如:贷款利息、薪酬、运营费用、研究开发费用以及其他必需的投入支出等。如果不能保证现金流的需求则应反馈至管理层, 引起关注。其二, 是资产变现能力。如若资产变现能力越强, 则引发风险的可能性越低。其三是逾期负债率。包括未能在法定或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支付而是延迟支付, 如供应商应付账款, 欠银行贷款本息, 员工薪酬、税费等。子公司是否存在大量的逾期负债将会是企业集团发生财务危机最直接的表现, 企业集团母公司应予以高度的关注。

2. 多元化子公司经营风险的监测。

企业集团子公司的经营风险是导致子公司出现财务困境、引发财务危机的深层原因, 其造成经营损失或财务风险一般是因为子公司的经营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而导致的。经营风险大小反映企业集团多元化子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预测能力的高低, 对企业集团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最终表现为子公司财务危机的影响程度。企业集团母公司,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维度监测:第一, 多元化子公司目标市场需求的变化;第二, 多元化子公司相关产业政策及技术的变迁;第三, 多元化产品销售季节及价格的波动;第四, 多元化子公司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企业自生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

3. 母公司对多元化子公司日常监控与月度报告、季度分析及年度总评相结合。

管理信息系统的普遍采用 (如启用ERP系统) 为企业集团实施日常的监控, 提供了系统的保障。财务支付风险和财务结构风险的监控, 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研、供、产、销的风险监控等。同时, 企业集团母公司针对子公司的月度经营报告会, 季度经营分析会与年度报告及预算规划相结合, 构成企业集团母公司控股管理多元化子公司的沟通、分析及监督反馈的实施形式。

三、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的控制应对

企业集团财务预警体系是系统工程, 包含前述的若干子系统。预警体系功能的顺利实现, 需要对子公司进行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系统安排。

1.在子公司管理层面, 健全对多元化子公司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为避免多元化子公司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出现“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企业集团母公司要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 以提高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可能性。这种制度安排主要涉及到对多元化子公司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方面。

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是集团的一种经营战略行为, 衡量多元化的成功不能仅仅看它短期内能为企业集团创造多少价值, 更重要的是能否为企业集团规划长远产业生命周期的布局。为了确保经营者决策时站在集团长远发展的角度, 企业集团母公司必须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安排, 在薪资与绩效分享等短期安排基础上, 特别要有股票期权、E V A等长期措施来激励多元化子公司经营者。

而约束制度包括多元化子公司经营者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明确经营者责权利的“总经理工作细则”;企业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风险控制、内部审计与经营风险等制度安排。

2.在企业集团母公司财务运作管理层面, 要加强预警机制的建立

(1) 提高集团现金流的预测管理水平, 合理安排筹资方式。企业集团进行多元化经营需要强化企业集团的财务资源, 表现在合理的现金流水平及多方式的融资渠道。其一, 需要准确预测未来的现金流水平。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 使企业集团及子公司经营者能够及时采取经营与风险控制的行动。在全面预算之下, 预估企业未来现金收支状况, 以周、旬、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 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其二, 提高多元化子公司的现金流水平, 首先在经营上要有明确的使现金流充足的营销策略及理财安排;其次, 良好负债结构的偿还期限的安排 (如与供应商协商, 在供货商到货三个月账期之后, 采用六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与供应商结算等) , 防止现金流的相对集中支付与不足;再次, 要注意和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 保证资产安全的情况下, 不断创新性地拓宽企业新的低成本筹、融资渠道;最后, 也需要采取合理的股利政策, 在企业集团子公司多元化的发展前期, 母公司股东会层面最好以发放股票股利为宜的股利政策。

(2) 建立完整、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风险预警系统指标的设计要区分“多元化初期子公司”与“多元化成熟期子公司”。第一, 对“多元化初期子公司”的风险预警系统指标, 用以评估和防范子公司新行业、产业的财务风险, 侧重于财务质量与成长性。反映财务质量的财务指标可以设置, 权益净利率、速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等;对于新产业持续成长性, 财务指标采用收入增长率、销售额年增长率、资本积累率等来衡量。第二, 对“多元化成熟期子公司”的风险预警系统指标, 主要通过对企业获利能力及其稳定性、企业偿债能力及其可靠性、企业营运能力及其合理性、企业成长能力及其持续性等有代表性指标进行重点分析, 防范企业整体财务风险。

预警应对 篇9

一、学生公寓常见的突发事件类型及原因

学生公寓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 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 发生在学生公寓区域内, 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及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或危害的事件。由于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生公寓度过的, 因此高校的学生公寓一直都是突发事件的频发场所, 其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有:学生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火灾事故、打架斗殴、自杀事件、群体性事件等。学生公寓突发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大学生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公寓硬件设施建设滞后, 安全设施老化或经久失修造成安全隐患;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 学生公寓的安全管理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学生公寓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

高校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和休闲的重要场所, 是学生活动最密集的地方。大量年轻学生聚集在一起, 导致各类突发性事件的发生频率大大加强。而这些安全性事件的特征主要表现有: (1) 群居生活的特点, 导致事件扩散速度快、传染面广, 造成严重的危害性后果, 带来较大的社会影响。例如公寓内爆发传染性疾病、特殊政治事件等。 (2) 这类突发事件有明显的预见性表现, 事件起因较明确, 应对和处理的针对性较强。例如高校公寓硬件设施落后, 维修和服务问题得不到解决, 影响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秩序或侵害到学生的利益。 (3) 发生的突发事件的原因复杂多变, 表现形式不固定, 造成的危害性后果无法预期, 预防和处置难易程度不等。例如突发火灾事故、打架斗殴等由宿舍矛盾导致的人身伤害事件。

三、构建学生公寓突发事件应对及预防的“四大保障”体系

1. 制度保障。

制定符合各高校实情的“学生公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及辅导员、班主任值班公寓值班签到制度, 并在每栋学生公寓管理站口固定张贴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包含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和学校保卫处、医务室、车队值班室联系电话以及值班老师的房间号和手机号等信息, 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公寓管理站和值班老师能做出正确的反应, 及时控制事态的发展。

2. 硬件设施设备保障。

切实加强和提高学生公寓内基础设施的建设, 可以在每栋学生公寓管理站口配备担架、帆布垫、救生海绵垫等急救设施, 加强对学生宿舍内的床铺、桌椅门窗等日常生活设施的安全管理, 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同时也包括对公寓内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的定期检查与更新, 确保应急灯、疏散标志、警示牌等安全设施完好无缺, 并在公寓管理站口张贴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和报警报案电话、程序, 按规定程序及时处理学生的突发情况。

3. 管理队伍保障。

重视和加强对公寓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自身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成立由分管校领导统筹、学工、后勤、保卫、宣传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家组成的公寓突发事件处应急处理领导机构, 由物业管理人员、辅导员和班主任、学生干部这三支队伍密切配合, 合力应对公寓突发情况。每年定期组织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消防培训与演习演练等模拟活动, 锻炼和提升三支队伍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4. 安全教育保障。

通过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安全知识教育, 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技能。可以通过印制并下发《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 指导学生学习当中的安全知识以及各类公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邀请相关专家来校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制作各类图文并茂的安全知识展板放在公寓管理站口的教育宣传橱窗内巡展;组织学生定期在公寓内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及现场自救知识培训;等等。从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应急处理办法, 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四、创新和完善学生公寓突发事件预防预警体系

建立健全学生公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目前各高校安全工作的必要环节, 同时不断完善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体系也是新时期高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果能将预防工作落实到实处, 做到防范于未然, 势必能有效避免或降低学生公寓突发事件的发生, 消除不必要的意外损失和人身伤害。

1. 建立公寓学生安全档案。

要求各学生公寓从新生一入校就建立《特殊学生安全档案》, 通过心理健康普查、日常观察以及二级学院反馈来了解本楼栋患有身体疾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以及心理异常状况学生, 并记录在案, 对这部分同学落实保护性措施, 与其家长联系沟通、协商, 做好相应的关心和帮扶工作。

2. 构筑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 增强学生自救和互救能力。

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是避免出现人身伤害, 以及发生突发事件时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和帮助的基础。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 更应注重多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特别是宿舍内人际关系矛盾的化解能力, 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交往模式, 尤其要注意关心和帮扶那些由于个性问题导致人际交往受挫的学生, 倡导团结互助、相亲友爱的宿舍氛围, 对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将有极大的帮助。

3.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信机制, 打造有效的沟通平台。

在特殊政治事件的敏感期, 以及学生活动的特定时期, 比如节假日、毕业离校时等容易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阶段, 非常有必要提早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关注学生的身心感受, 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通过合理的方式方法来正确引导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同时搭建师生交流沟通有效的平台, 合理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 及时和学生沟通达成信任, 协商一致, 做好相应的关怀和帮扶工作。

4. 成立公寓安全信息员队伍, 健全公寓预警信息反馈机制。

在学生公寓内,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预警信息反馈系统, 可以由公寓楼里的寝室长、楼层长和学生党员干部等组成公寓安全信息员队伍, 负责学生公寓的日常安全巡查、安全管理、矛盾处理以及安全信息的搜集工作, 排查出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安全信息, 并能及时反馈信息, 便于辅导员、班主任老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安全稳定情况, 及时干预处理, 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在培养公寓学生安全信息员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勇于担当安全责任的同时, 还要充分发挥好他们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使之对公寓内的安全信息能做好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和及时报告, 履行好安全信息员的责任和义务, 用实际行动保护好学生个人和集体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吕鹏.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 2009.

[2]宋啸燕, 周贤君.大学生公寓突发事件的诱因及应对[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

【预警应对】推荐阅读:

水库预警07-22

预警框架05-09

预警处理05-22

预警发布05-23

预警监管05-24

动态预警06-02

预警指标06-06

农业预警06-13

预警工作06-28

预警效果07-01

上一篇:课程与多元文化教育下一篇:电大毕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