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监测预警(精选9篇)
事故监测预警 篇1
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依赖性非常大, 每年石油的消耗量都在增加, 而钻井工程是石油开采的必要环节, 关乎开采作业的水平高低。但是, 钻井工程具有耗资大、风险高、作业环境恶劣、意外因素多等特点, 一旦发生事故, 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得不偿失。而有效的事故监测和预警方法将能在事故发生的早期进行评估分析, 可以控制风险, 减少损失, 对于人员和财产安全的保护而言, 具有重大的意义。
1 钻井工程事故监测和预警方法研究
1.1 钻井工程的现状
安全是钻井工程首要考虑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综合录井技术的发展, 钻井监控和风险控制的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尤其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能够预判工程的走向, 及早的预警, 有效的控制风险。但是, 目前钻井事故监测和预报方法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限制了钻井工程的优化发展。钻井中常见的事故有井漏、井涌、井喷、钻具损坏、堵塞水眼、牙轮掉落等, 常常迫使工程停工, 严重的还会引发安全事故。而目前的事故监测和预警方法主要是研究工程参数, 观察其变化情况, 进而判断工程的状态。目前为止, 此类技术的自动化水平还不高, 构建的系统还比较单一, 大多采用经典数学工具建立模型, 难以客观、精确的反映钻井复杂多变的情况。人工智能技术虽然为钻井工程监测和预警拓展了广阔的前景, 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 有待深入的发展应用。
1.2 钻井工程事故监测和预警方法
1.2.1 钻具振动分析
此项技术比较先进, 由于在钻井时, 岩石与钻头、井壁与钻柱相互作用, 会导致钻具的振动。但是各项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应力比较复杂, 可以通过测量其动力学的特征, 如使用MWD测量仪, 分析动力学特征。目前钻具振动的分析系统比较有名的是美国的Vibr A软件, 而我国的研究处于实验阶段。钻井过程中, 产生的应力波频谱不同, 进而可分析地质信息, 尤其是低频段可以识别牙轮钻头的情况。通过研究分析钻具的振动, 可以监测钻具、钻头的工作状态, 预防共振、谐振等状况。但是钻具振动分析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井场其他钻井事故的监测和预警作用很小。
1.2.2 综合录井参数研究
钻井工程中的变量多, 参数复杂, 采用综合录井参数分析技术, 可以对参数的变化和多种参数进行综合的处理分析, 判断井况和钻具的状态, 进而监测地层压力信息。综合录井参数分析技术需要计算机的配合, 自动化程度要求高, 但是当前许多工作仍由人工完成, 这就对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责任意识、判断能力等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显然操作员全程监测数据的微小变化是不现实的, 也难以及时、准确的判断出钻井的状态。因而计算机监测与预警系统的研究被广泛重视, 如法国开发的ALS-K快速探测系统, 能够实现钻井事故的监测和预警自动化, 对于出口流量、钻井液进口等计算的精度高, 自动计算出流量门限值, 在钻井工程事故和预警领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1.2.3 模糊理论的应用
综合录井参数分析法是一种专家系统, 运用了模糊理论, 即一种人工智能技术, 通过模拟人类专家的思维, 动态分析监测到的参数, 能思考钻井的工作状态, 并根据人工专家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预判。系统会根据预测的可能性给出提示或预警信息。由于预判本来就有不确定性, 而以自然语言为基础的经验性知识, 没有明确的界限, 如果采用经典逻辑来表述具有局限性, 使得问题的处理过于单一, 不能体现出智能的特点。而模糊理论具有随机性和概率性, 是分析随机和统计的数学工具, 运用模糊理论建立的数学判断工具能取代精确的数学模型, 模拟人的思维方式, 在处理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具有很好的优势。钻井工程中的变量非常多,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采用精确的数学模型预判显然是存在缺点的, 也难以客观的反映问题, 而基于模糊理论的人工智能系统具有先天的优势, 对定量化的信息进行模糊处理, 进而达到多因素综合分析的目的, 基于模糊理论的事故监测和预警系统的研究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
2 结语
钻井工程的首要前提是安全性, 因而要预防事故, 就必须研究事故监测和预警方法, 将风险降到最小, 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相关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 有待深入。
摘要:钻井工程事故监测和预警方法对于确保钻井作业的安全性而言至关重要, 减少伤害, 提高作业的水平, 论文将研究钻井工程事故监测和预警方法的内容, 为此方面的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限于笔者的研究水平, 论点不够深入, 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钻井工程,事故监测,预警方法
参考文献
[1]朱根庆.录井技术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J].录井技术, 1998, 9 (2) :1-10.
[2]王佑宁.录井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录井技术, 1998, 9 (1) :1-5.
[3]董新魁, 禹荣, 宋玉明.DLS的钻具振动分析技术及其应用[J].录井技术, 2001, 12 (1) :20-24.
[4]张金鹏.基于RDT_FDF方法的石油钻井事故诊断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 2011.
[5]袁俊和.钻井过程中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 2008.
[6]蔡毅, 邢岩, 胡丹.敏感性分析综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44 (1) :9-14.
[7]李新, 王国瓦, 陈慧, 等.工程录井预警系统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研究[J].录井工程, 2011, 22 (04) :67-71.
事故监测预警 篇2
仓库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为了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仓库突发事故(事件)应急处臵工作, 避免事态扩大, 最大限度地将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根据国家、行业有关规定,特制定本《仓库应急预案》。2.范围
《仓库应急预案》规定了仓库火灾警报、初期火灾、重大火灾事故,突发漏水、渗水所造成的水灾事故,电器、机械设备事故、雷击、被盗等事故(事件)应急处臵的组织、程序、方法和要求,适用于高塑仓库应急处臵。3.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 3.1目的
仓库事故(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仓库应急领导小组)。组 长:梁华国
副组长:吴燕萍、陈绍明
成 员:梁华安、陈燕明、潘雅娟、侯静意、郁春苗、吴庆方 仓库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长由总经理兼任。3.2职责
3.2.1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仓库火灾警报、初期火灾、重大火灾和突发水灾、电器、机械设备事故(事件)、雷击、被盗等事故(事件)的应急处臵工作;对所属各部门、有关人员、以及外部救援的单位和群众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协调作战,共同完成应急处臵任务;
(2)负责组织现有人力、物力,遵照本预案迅速、有序、有效、妥善地处臵各类事故(事件),积极寻求外部援助;
(3)出现重、特大事故时,在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未到达前,负责做好各项救援、接应和联络工作;
(4)负责向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已经安排部署的各项应急处臵及处臵过程中的情况;
(5)配合上级、地方政府应急指挥系统处臵重、特大灾害事故;
(6)负责组织本预案涉及到的相关部门、人员实施本预案,定期开展预案演练、修订工作,并根据部门人员调整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组织机构成员;
(7)负责本预案涉及到的设施、设备、器材保持有效状态,确保本预案随时按程序正常启动。3.2.2指挥职责
(1)履行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职责;及时、灵活、机动地处理应急处臵过程中的突发情况;
(2)迅速准确了解初步情况,按程序逐一迅速、准确拨打电话,传达指令,报告情况,并做好记录;(3)当发生各类事故(事件)时迅速指定现场总指挥,遵照本预案相关程序规定,迅速组织现有人力、物力,高效有序、妥善地采取应急处理;
(4)节假休息和夜间等特殊时间段,当出现事故(事件)时,指挥组和各职能组人员未到时,由当班仓库值班负责人或当班在岗的保管负责人临时担任现场总指挥,行使通讯联络、现场指挥的职责;另一名值班人员或当班的其他员工行使安全警戒疏散引导各项职责。3.2.3抢险行动职责
出现灾害事故(事件)时,负责按照预案规定,做好应急处臵,现场保护,转移,灾后清理等相关工作。3.2.4安全救护职责
迅速疏散人员、警戒现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保证通道畅通,负责在仓库大门、交叉路口做好接应工作;负责审定接应外援单位人员进入现场协同救助;负责落实疏散的临时安全存放地点及其疏散、警戒工作;准备必备的现场急救药品、器材;负责现场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和救护工作,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护,及时送往医院救治;保障仓库职工和家属的人身、财产安全。4.事故报告
4.1实行分级报告制度
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必须在组织先期应急处臵的同时,按照逐级上报的原则,在20分钟内先电话简要口头报告当地安全生产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公安部门,再书面续报。负责接警的部门应做好口头报告、报警的原始记录。
书面续报的内容要表述简明、准确,文字精炼。主要包括事件(事故)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已造成的后果、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处臵情况、拟采取的措施等。
遇特殊情况不能在20分钟以内报告的,最迟逐级上报到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公安部门的时间距事故(事件)发生后不得超过30分钟,并要说明迟报的具体原因。
4.2建立续报及终报制度
事故(事件)现场处臵的进展情况或处臵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要及时向上级续报;事故(事件)处臵结束后,逐级要进行书面终报,保证信息的连续性。4.3预测预警报告制度
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也应按照逐级报告的原则上报。4.4 情况通报制度
对各级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及应急处臵的情况,仓库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定期和不定期进行通报、实行责任追究。5.火灾事故应急处置 5.1火灾警报的处置
当仓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出报警声讯时,当班值班人员应按以下步骤进行处臵:
(1)查看是几号报警探头报警,在仓库何位臵;
(2)迅速查看仓库四周及门、窗、楼道等有无烟雾、异味、异声;
(3)若无明显异常出现,则从安全楼道、门进入,对该库及所处位臵进行火情侦察(若有火情时,采取初期火灾处臵);若楼道及大门被锁,不能进入库2 内查看时,一是报告仓库负责人,启用应急备用钥匙,二是通知保管员迅速到场,三是不少于两人开锁入库(必须是无重大异常现象时方可入库查看);
(4)经仔细查看,确认无火情,属报警器故障报警的,由当班人员解除报警,并告之相关人员火警已解除;
(5)作好记录,对报警器进行维护,并迅速恢复正常使用状态。(若动用了应急备用钥匙,保管员应向值班员收回,并恢复密封备用状态)。5.2 初期火灾的处置
处臵原则:“早发现、早呼救、早报警、早扑救”。工作期间或现场火情侦察时发现仓库有火情发生时,现场工作或火情侦察人员应迅速进行应急处臵:
(1)发现人迅速高声发出“某号仓库失火”的呼救,并立即向仓库负责人报告,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臵;
(2)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现场总指挥)根据初期火灾情况,指定专人拨打“119”火警电话。拨打火警电话“119”时,应讲明发生火灾的具体位臵、火情大小、报警电话、报警人姓名,报警结束后派人留守接听电话,同时派人在主要交叉路口接应消防车;
(3)迅速断开仓库总电源,启用应急照明;
(4)使用灭火器,对准起火部位,从火焰根部逐步向中间扫射;(5)抢险行动组迅速到位,在现场总指挥的指挥下,实施灭火自救;(6)抢险行动组迅速接好消防栓、水带水枪,铺设到着火部位,确认仓库电源已完全断电;向火焰处喷洒;
(7)火情得到控制,直至完全熄灭;
(8)保护火灾现场,确认无复燃可能和其它危险后,转移完好;(9)调查起火原因,待原因查明后,清理现场;(10)写出书面事故报告待处理。5.3重大火灾处置 5.3.1执行步骤
(1)按要求向“119”报警,与上级应急领导小组、120救护系统取得联系;(2)应急领导小组下设的指挥组、抢险行动组、安全救护组均已到位,各司其职;职能组人员不足的,指挥组根据现场情况对人员给予补充;
(3)库内、外其他人员全部疏散,对在库内进行灭火的救援人员进行认真清点;
(4)仓库大楼总电源关闭,安全通道畅通;
(5)对仓库大门、临街入口、消防停车场的清场和警戒;
(6)确定疏散库存物资的人员和方法、先后、路线及安全存放地点;(7)做好消防停车的接车准备工作;
(8)作好现场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和救护准备;(9)指挥组将社会联动救援基础资料准备就绪,包括:灭火救援作战计划,应急救援联动相关内、外部单位、人员联络明细表,仓库重要基础设施布局图;
(10)当消防队未到达前,火势及烟雾较大,可能危及义务消防队员生命安全时,指挥组应命令队员迅速撤离危险区,待援;(11)消防部门或上级应急领导小组到达后,指挥组应迅速反映当前处臵情况,提供相关资料,移交现场指挥权,服从并配合完成火灾扑救、清理、关闭、调查等各项工作。
5.3.2内部火警通知和接警人员的处置程序
值班人员(当班人员)在拨通应到现场人员的电话时,应讲明发生火警的仓库具体位臵以及通知人的姓名、联系电话。
凡接到火警电话的人员,必须用最快交通手段赶往现场或其它指定地点,到场后立即向负责人报到,并进行应急处臵。5.3.3应急处置程序及措施
(1)对临街入口、仓库大门、安全楼梯口、消防停车场、主要路口、疏散地进行警戒,对安全消防通道、其它车辆、杂物进行清理,确保畅通;
(2)对入库救援人员进行清点和记录,并将库内其他人员疏散到库外;(3)将无关人员及家属疏散到库区外安全区域;
(4)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火灾警戒区,对外援单位人员予以接待;
(5)火情侦察。侦察时,先作好个人防护,与现场总指挥确定进出时间、联络方式后,采用看(火情)、听(异常声音)、喊(被困人员)、嗅(燃烧物质种类)、摸(物质设备外壁温度),其任务是查明以下情况:
1>.起火部位,燃烧是初期、发展、还是猛烈; 2>.是大面积还是局部;
3>.烟雾程度及蔓延方向、范围;
4>.接近起火部位通道是否畅通,设备是否要疏散或拆除; 5>.电源开关箱、灭火器、消防栓位臵; 6>.及时将情况向总指挥长报告。
(6)水带连接与应用。由3人组成的现场扑救组,第一人负责连接水带水枪并铺设至起火部位;第二人将水带与消防栓相连等候命令打开水阀,第三人检查水带连接、铺设情况,确认库内已经断电,发现火源后,立即通知打开水阀,水枪手对准火焰根部喷洒;
(7)根据应急领导小组指令迅速准备现场防护、急救药品、、器材。发现人员受伤,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将伤者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5.4关闭程序 5.4.1关闭程序的条件
大火已被扑灭,经现场确认无火灾复燃复发的可能,现场无其它重大危险,受伤人员已妥善安臵,未受损物资已安全转移。报应急领导小组,经批准后,由现场总指挥宣布应急救援工作进入关闭程序。5.4.2关闭程序执行步骤
(1)现场总指挥宣布应急处臵工作结束,进入关闭程序;
(2)通知现场人员、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3)保护火灾现场,清理救援器材;(4)接受、协助事故调查;
(5)事故调查工作结束后,清理事故现场;(6)进入灾后工作恢复;
(7)上报事故报告,等候处理;
(8)遵照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处理。6.水灾事故应急处置
因突降、持续暴雨或其它原因造成库顶漏水、库内渗水危及或已经损害库存安全时,进行应急处臵。
(1)仓库应急领导小组对所属各职能部门、有关人员、外部救援的单位和群众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协调作战,共同完成应急处臵任务;
(2)对现场实行警戒,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水灾警戒区,对外援单位人员予以接待;
(3)对漏水部位进行加固、封堵,疏通排水渠道(包括钻、挖临时出水口、清理疏通排水沟、加宽加大排水通道、调用抽水设备抽走积水等措施);
(4)对水灾现场的库存货物进行保护、抢救,包括加盖防水油布、货物安全转移等;
(5)保护事故现场,接受、协助事故调查,待事故调查工作结束后,清理事故现场;
(6)写出书面报告,遵照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处理。7.电器事故(事件)应急处置
(1)当班人员应果断采取先期应急处臵,相关部门负责人,有关人员应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进行处臵;
(2)操作人员按正常程序迅速关闭电源总闸,发现伤者及时救治,保护现场;(3)对事故的起因、性质及后果进行调查,清理现场,整改隐患;
(4)对事故隐患整改提出处臵意见,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尽快恢复正常生产;
(5)写出书面报告,遵照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处理。8.机械设备事故(事件)应急处置
(1)操作人员应立即口头发出紧急呼救、报警信号,并采取应急处臵;(2)发生人员伤亡应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对伤者进行紧急救治;(3)操作人员保持冷静,尽可能对设备进行控制,切断动力源;
(4)机械设备失控,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时,应对无关人员进行紧急疏散,现场救助人员采取正确的避让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5)抢险人员对现场进行保护,杜绝复发后患;(6)对事故的起因、性质及后果进行调查,经调查组同意后对现场进行清理; ⑺写出书面报告,对事故的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遵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
9.雷击事故(事件)处置
⑴发生事故的单位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进行应急处臵:
(2)当雷击引起人员伤亡、火灾、爆炸的,及时实施消防、医疗救护、人员疏散、交通管制、治安保卫、抢险抢修、供给等应急对策,努力保证人员安全;
(3)保护好现场和保证内外、上下主要信息联络畅通;
(4)成立事故现场应急领导小组,对抢险救灾事故处理实行统一指挥;
(5)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险区域内其他人员的安全;(6)迅速控制危害源,并对危害源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和危害程度;
(7)发生特大、特别重大的雷击事故时,积极协助开展应急处臵。雷击事故引起的火灾事故按《仓库火灾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臵;
⑻查明事故原因,对隐患进行整改,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⑼写出书面报告,遵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10.被盗处置
(1)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公安机关;(2)保护现场,配合公安机关做好破案取证工作;
(3)报保险公司,对失盗所造成的损失实行先赔后破案的原则;(4)相关部门配合公安机关积极破案,并提交调查报告,对案件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交单位领导;
(5)查阅监控录像,为公安机关尽早破案提供证据;
(6)召开现场会,对隐患进行认真查找,及时整改隐患。
11.内部应急保障措施 11.1应急救援人员保障
(1)本预案经审批实施后,应有计划地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和演练;(2)预案所涉及到的全体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本预案,明确各自职责;(3)每年不少于组织一次预案演练,并依据演练效果,予以修订完善;(4)对应急救援的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宣传,通知周边社区相关人员。11.2消防设施器材保障
(1)保证本预案实施的各种防范、应急、救援设施器材必须配臵齐全、完好有效
(2)定人定期对设施器材进行检测和维护,随时保持可靠有效状态。(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必须每天24小时开启,并作好运行记录;操作规程、消防设施配臵图应上墙。11.3通讯联络保障
(1)确保值班电话畅通,及时更新内部、外部相关联络人员的移动和固定通讯号码。
(2)凡涉及需要社会联动救援的单位,包括:消防、医院、供电、煤气、电梯、建筑施工设计等相关单位的联络方式、号码资料必须收集齐全、妥善保存。11.4基础资料保障
本预案所涉及的全部资料必须由专人保存完好,预案应及时送达各相关部门及所涉及的人员,并作好发放签字记录。11.5安全管理制度保障
(1)健全完善仓库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2)明确各岗位、部门、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12.预案演练
每年不应少于一次应急预案演练。12.1演练准备
准备演练前,指挥组应做好以下工作:(1)备齐相关预案演练必备资料;
(2)全面检查相关设施器材是否齐全、可靠、有效;是否达到本预案规定要求;
(3)召开应急领导小组会议决定相关演练事宜。12.2演练计划
演练前由指挥组起草演练计划,报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经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实施。
演练计划应包括:具体实施时间、组织机构、参加人员及各自分工、演练开始与结束指令、具体内容形式、规模等。12.3实施演练
实施演练的具体步骤为:
(1)将演练计划传达到所涉及的全体人员,使全体人员熟悉计划;(2)实施前及结束后应告知周边社区相关单位、人员;
(3)实施演练时,应当设臵明显标识。标明仓库何时至何时正在进行应急演练。
12.4预案改进
演练结束后,应召开应急领导小组会议,总结演练效果,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预案需修订时,由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预案进行重新修订,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会议记录应作为预案附件保存。13.定义 13.1事故
指一种或几种能量意外释放(含人为违章、作案)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事故;或人类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违背人们意愿的且表现出不利于实现目的的现象。13.2事故分级
指对同一类别事故危害程度而划分的级别。(本预案根据预测,将火灾事故划分为“火灾警报、初期火灾、重大火灾事故”,将水灾事故划分为“水灾警报、水灾事故”)13.3应急救援
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13.4预案
指事先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使事故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指挥。14.相关制度
《安全生产(防火)责任制实施办法》。15.附则
15.1 预案管理与更新
《仓库应急预案》经公司批准后,仓库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本预案实施后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完善和修订,保证《仓库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15.2 奖惩与责任
对在应急处臵工作中表现突出或消除重大险情的应急救援人员给予奖励;对仓库事故(事件)负有责任的相关部门和个人,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5.3 制定与解释部门
《仓库应急预案》由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制定并负责解释。15.4 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
毒气泄漏事故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 篇3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不断发展, 在现代石油化工和其它相关行业中, 生产、存储和使用着各种类型的有毒有害气体, 与此同时, 发生突发性毒气泄漏事故的风险相应增加, 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的威胁也在逐步上升。例如1984年印度博帕尔泄漏事故、2003年开县“12·23”特大天然气井喷事故、2004年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5”氯气泄漏事故、2005年江苏淮安“3·29”氯气泄漏事故、2010年河北普阳钢铁“1·4”高炉煤气泄漏事故等等, 都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通过研究表明, 毒气泄漏事故大多具备突发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在泄漏后会很快形成有毒或剧毒气云团;毒气云团的扩散受当时气象条件、地形影响很大, 高浓度毒气很容易造成公众中毒, 甚至死亡。
目前, 我国已经有很多相关的法规制度来规范毒气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过程, 如《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同时国家还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障有毒有害气体生产、存储、运输和使用规范运作, 但是依然会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 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测预测预警手段, 一旦发生毒气泄漏事故, 政府和企业将很难及时获取支持应急响应的有效信息, 从而不能科学有效的进行事故处置。
针对上述面临的实际问题, 笔者遵照国家有关法规制度的要求, 根据毒气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具体需要, 将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进行集成设计, 建设集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监控、毒气扩散模拟、GIS分析及短信群发通知等技术于一身的毒气泄漏事故现场监测预警系统。
2 毒气泄漏事故监测预警流程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针对毒气泄漏事故处置方案的指导意见, 从接警、事故现场信息监测、毒气扩散模拟、预警通知等角度出发, 设计本系统采用毒气泄漏事故监测预警流程如图1所示:
(1) 发生事故后, 接警, 同时在地图上选择事故地点;
(2) 根据获取的实时气象信息、毒气类型、泄漏类型、泄漏量等事故信息, 进行毒气扩散快速预测。将预测的毒气扩散图形在地图上直观绘制出来, 同时计算出最远的影响距离;
(3) 地图上实时显示传感器的位置, 并显示采集的毒气浓度值;
(4) 地图上实时显示单兵的位置, 并播放采集的音视频信息;
(5) 根据毒气泄漏扩散情况、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单兵传输的数据、地图上脆弱性目标的位置等情况确定需要通知的范围, 分析统计所需通知的居民信息;
(6) 添加需要通知的应急管理人员和其它需要预警通知人员的信息;
(7) 根据事故情况、参照相关知识库内容, 输入短信通知内容, 进行短信预警通知;
(8) 事故处理结束, 保存跟事故相关的日志, 包括预测的毒气扩散范围、预警通知的对象、预警通知的内容等。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总体结构
根据系统的主要工作流程和软件工程的设计思想, 设计系统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系统设计使用单兵、气象站、传感器等设备传输事故现场相关信息, 用SQL Server2008管理属性数据, 用ArcEngine接口实现空间数据管理, 用DLL方式集成毒气扩散快速预测模型, 调用短信群发服务进行预警通知。
3.2 系统功能与实现
系统软件功能总体结构如图3所示, 包括基础信息管理、事故监测、风险分析和预警通知四个模块。下文对系统所使用的一些关键技术做简要说明:
(1) 通过TCP/IP网络协议来建立指挥平台与数据采集传输机之间的通信, 在现场不具备有线局域网或以太网条件的情况下, 使用3G上网卡无线上网的方式, 以保证复杂环境下远距离通信的畅通性, 最终实现系统和事故现场有效通信。
(2) 使用MediaPlayer控件和流媒体服务来实现平台的音视频与单兵采集的数据保持一致, 流媒体服务采用MMS (Microsoft Media Server) 这种实时流式传输的网络协议, 网络URL及其它协议从数据采集传输机中获取。
(3) 使用System.Windows.Form.Timer计时器控件, 每隔1秒钟读取一次采集设备传输的实时数据, 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气体浓度以及设备的GPS坐标数据, 并将设备在电子地图上定位显示, 保证了指挥平台不但能实时显示事故现场的设备采集的数值, 还能结合电子地图直观的查看采集设备所处的位置及事故现场的周边环境 (环境功能区、人口密度等) 。
(4) 通过集成毒气扩散快速预测模型的动态链接库, 将毒气泄漏方式、泄漏量、当前风向、风速、温湿度、前一时刻的风向风速等参数传递给动态链接库中函数, 从而实现泄漏源周围的毒气浓度空间分布的实时计算, 计算结果包含有空间点的x坐标, y坐标, 浓度value值。
首先根据x坐标, y坐标, 浓度vaule值创建一个点图层, 该点图层将实时计算的毒气浓度场在电子地图上直观显示;然后根据点图层创建不规则三角形 (TIN) 表面模型;再根据TIN文件创建一个栅格图层;依照毒气死亡区域、重伤区域、轻伤区域所对应的浓度阀值, 使用3D空间分析功能生成死亡、重伤、轻伤等值线;最后通过图层渲染分别以红、黄、蓝三种颜色表示三种伤亡区域, 最终在地图上显示渲染伤亡区域, 如图4所示。
(5) 通过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得出需要通知的居民住户信息。
(6) 通过以太网连接远程短信群发平台, 首先将短信群发的号码和内容写入本地数据库中, 然后通过短信群发服务将数据库中的号码和内容提交到短信群发平台进行短信预警通知。
4 应用实例
毒气泄漏事故监测预警系统于2010年12月在某三高气田钻完井的模拟泄漏事故中部署应用, 系统成功监测事故现场信息并成功进行预警通知。图4中系统监测并显示了事故现场气象信息、硫化氢浓度信息和音视频信息。图5中显示了泄漏事故伤亡区域预测范围, 并获取短信预警通知的人员列表。
5 结论
本平台集现场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功能于一体, 利用良好的人机操作界面和简练的操作流程, 实现毒气泄漏事故气体扩散动态发展趋势及影响区域的预测, 最终达到预警通知的功能。平台具有如下特点:
(1) 平台能够独立快速部署运行, 不依赖事故现场现有的电力、网络、通信、地形等各种条件因素, 适用各种事故现场的复杂环境。
(2) 采用即时通信、实时监测、风险分析、预警通知等技术手段, 紧密结合毒气泄漏事故处置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提出了一种针对毒气泄漏事故监测预警通知的工程化手段, 为事故处置工作提供直接技术支撑。对于降低事故风险,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毒气泄漏会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为了有效的监测毒气泄漏事故现场情况、预测事故影响范围、快速进行预警通知, 研究了毒气泄漏事故现场监测预警系统。结合毒气泄漏事故的特征、事故处置流程等搭建移动式监测预警平台, 平台采用无线传输方式集成便携式气象站、气体浓度传感器、单兵等前段采集设备, 通过毒气扩散的快速预测模型进行风险预测分析,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空间分析和短信群发功能实现预警通知。研究结果可为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关键词:安全,毒气泄漏,监测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伍彬彬.高含硫油气矿安全管理与应急系统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9, 3 (9) :117-121WUBin-bin.On safet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 high-sulphuric gas wells[J].Journal ofSafety and Environment, 2009, 3 (9) :117-121
[2]李竞, 冀铮.重大事故移动监测和指挥平台AKY-MCP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5 (6) :77-80LI Jing, JI Zheng.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AKY-MCP”a mobile major Accidents Monitoring andCommand Platform[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Technology, 2009, 5 (6) :77-80
[3]席学军, 邓云峰.井喷硫化氢扩散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7, 3 (4) :20-24XI Xue-Jun, DENG Yun-feng.Analysis on dispersion ofH2S during well blowout[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and Technology, 2007, 3 (4) :20-24
[4]杜建科.毒气泄漏过程及其危险区域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2, 6:55-59DU Jian-ke.Analysis on the Leaking Process of ToxicGases f rom Chemical Accident s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Risky Area[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02, 6:55-59
[5]钟江荣, 赵振东, 余世舟.基于GIS的毒气泄漏和扩散模拟及其影响评估[J].自然灾害学报, 2003, 4:106-109ZHONG Jiang-rong, ZHAO Zhen-dong, YU Shi-zhou.Simulation of poison gas leakage and diffusion and estima-tion of their effects by using GIS[J].Journal of NaturalDisasters (自然灾害学报) , 2003, 4:106-109
[6]席学军.关于井喷H2S扩散数值模拟初步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5, 1 (1) :21-25XI Xue-Jun.Numerical Simulation Preview on ReleaseDispersion of the H2S Blowout[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1 (1) :21-25
[7]章博, 陈国明.毒气泄漏环境下人员暴露风险评估[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6:73-76ZHANG Bo, CHEN Guo-ming.Personnel Exposure RiskAssessment in the Circumstance of Toxic Gas Leakage[J].Journal of Petrochemical Universities, 2009, 6:73-76
[8]杨斌, 高德政, 何政伟.消防调度指挥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 2010, 4:98-102YANG Bin, GAO De-zheng, HE Zheng-wei.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GIS for dispatch and command offire protection[J].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 2010, 4:98-102
[9]徐晓虎, 许开立, 赵海荣.流动危险源毒气泄漏事故伤害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6, 2 (6) :39-42XU Xiao-hu, XU Kai-li, ZHAO Hai-rong.Study of toxicgas leakage accident injury model of transportable hazard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2 (6) :39-42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 篇4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并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一)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30%。
(二)微生物室每季度分析我院细菌耐药情况,对耐多药细菌、泛耐药细菌的出现及时向感染管理科报告。
同一科室短时间内多重耐药菌感染有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原则上要求进行同源性鉴定,一旦同科室部门出现同源性耐药细菌,感染管理科应及时向主管院领导汇报并积极采取隔离消毒措施,严格控制其流行。(三)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向感染管理委员会公布本院医院感染细菌的构成及耐药情况:
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院医护人员。
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细菌耐药预警机制流程图
主要目标细菌监测
耐药率≥30%
耐药率≥40%
耐药率≥50%
耐药率≥75%
及时通报本
院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慎
重经验用药
按药敏结果用药
医院领导汇报
药事委员会汇报
暂停临床应用
定期监测再决定
煤矿安全事故问题的预警管理分析 篇5
1 煤矿安全事故问题分析
煤矿安全事故问题中, 受到自然和管理两项因素影响。自然因素, 是指煤矿环境、地势等, 具有突发性的特征, 容易引起大规模的煤矿事故, 如:矿井坍塌, 威胁到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因素, 在煤矿安全事故问题上, 表现出复杂的特性, 管理人员无法准确的掌握危险源, 管理期间, 监督、监测等落实不到位, 诱发安全事故问题[1]。煤矿生产的规模非常大, 自然、管理因素, 直接增加了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 增加了煤矿安全控制的压力。除此以外, 煤矿安全事故方面, 还存在违章、超时工作等风险因素, 增加了事故的发生机率, 再加上安全措施不到位, 频繁出现安全问题。因此, 煤矿安全事故问题方面, 提出预警管理的方法, 在煤矿作业中, 提供监测、管控的方法, 体现预警管理的作用和实践价值。
2 煤矿安全预警管理系统
2.1 突出预测
煤矿作业中, 煤与瓦斯突出, 是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 形成瞬间空喷, 危害性非常大, 严重威胁到作业人员的安全。煤矿位于地下, 无法掌握矿井内部的条件, 很容易出现突出问题。预警管理系统内, 突出预测是一个重要组成, 主要是监督煤矿内, 平衡状态的跃变, 当煤矿中出现扰动时, 预警管理系统的参数会发生改变, 达到煤与瓦斯突出的临界条件时, 系统会执行预警, 提示人员注意安全。
2.2 煤层重构
煤层重构, 是指根据煤矿内的环境、条件, 利用重构的方法, 设计安全的采煤面。预警管理系统内, 将煤层重构做为灵活的使用方法, 煤层重构时, 利用预警管理系统, 获取煤矿内的信息, 根据煤矿各层的信息, 设计安全的采煤工作面。预警管理系统, 实现了煤层重构的信息化, 有利于监督采煤工作面的状态, 及时发现危险隐患。
2.3 向量机方法
向量机方法, 主要用在开采沉陷预测内, 控制煤矿的开采受力, 预防大面积采空区的出现[2]。预警管理系统内, 向量机方法, 能够监测煤矿岩体的平衡状态, 通过维持煤矿应力平衡的方法, 杜绝下沉、塌陷的情况。向量机方法, 全面检测煤矿中的不平衡点, 利用观测法、模拟法, 监督煤矿开采的环境, 预防安全事故。
3 煤矿安全预警管理的措施
3.1 过程监控
预警管理内, 过程监控, 是煤矿安全事故问题预防的首要措施。过程监控, 避免煤矿现场存在隐瞒不报的情况, 采取井上、井下监控的方法。例如:过程监控内的虹膜技术, 其可提供监测、识别的功能, 在煤矿开采现场, 构建安全事故管理系统, 一方面识别人员在井上、井下的行为, 预防安全风险, 另一方面掌握煤矿开采的全部过程, 虹膜技术中, 配合工作射频识别技术, 提高识别的准确度, 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 也能准确的识别人员和物体。过程监控, 需要软件、硬件的协调与配合, 由此监督煤矿开采的过程, 预警作业中的风险行为, 提前预防安全事故, 进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过程监控具有全面性的优势, 还可监控井下有害气体的浓度, 如果发生危险, 也能根据过程监控, 快速安排救援工作, 表明过程监控在安全事故问题中的预防与保护作用。
3.2 实时监测
预警管理措施中, 实时监测利用了信息技术, 专门监测煤矿作业中的危险源, 控制好危险源, 缓解开采中的风险压力[3]。实时监测时, 通过传感技术, 收集煤矿作业现场的运行数据, 尤其是危险系数比较高的数据, 数据经过网络传输到控制终端的软件内, 控制中心在远程的条件下, 实时监测煤矿作业的情况。实时监测期间, 可以提供自动报警, 信息化的实时监控, 准确性和时效性上, 都要优于人工监测。实时监测的期间, 融入了多项监测的系统和项目, 形成综合化的实时监测系统, 全面监督煤矿作业的实时动态。目前, 煤矿安全事故问题的预警管理措施中, 比较重视实时监测, 扩大网络应用的范围, 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 满足煤矿安全监控的需求。
3.3 人机工程
人机工程, 注重以人为本, 改善煤矿作业的方式, 营造安全的环境。人机工程在预警管理中的应用, 实现了环境、人、机械的相互结合, 根据人的心理、生理需求, 改善煤矿工作的状态, 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能力[4]。煤矿作业中, 过程流动性强, 安全信息含量大, 按照人机工程的预警设置, 需要在生产中, 设计安全生产卡, 管控、传输安全信息的同时, 检查安全信息是否达到标准, 以便保证安全信息的真实性, 促使煤矿安全管理人员, 能够了解煤矿的作业状态, 协调好煤矿生产的工艺和技术, 预防安全风险。
4 结束语
煤矿安全问题管理方面, 比较注重预警管理系统的应用, 起到预防性的检测作用, 在煤矿安全上发挥有效的控制功能。煤矿的安全事故问题, 在预警管理系统的作用下, 实现高水平的安全预防, 落实安全预警管理内的措施, 保护煤矿作业的施工现场, 进而保证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乔国厚.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与预警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2013.
[2]杨军.煤矿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13.
[3]杨媛.基于灰关联及其预测的煤矿安全管理及事故预警方法[D].河南理工大学, 2010.
农村疾病监测预警模式探讨 篇6
1 历史及现状
1.1 概况
2003年SARS暴发, 暴露出了我国疾病监测报告信息严重滞后的问题, 畅通的疾病监测信息网络成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建设的当务之急。2004年初, 以现代网络传输技术为依托, 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连接全国各地为原则, 以统一、高效、快速、准确传递信息为目标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已具雏形。继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等子系统启动后, 2005年结核病、艾滋病等单病/专病报告子系统启动, 2006年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等子系统启动。目前针对敏感的重点传染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正在建设中[1]。
1.2 农村疾病预防系统现状
基层卫生防疫组织形式决定了疾病预防监控体系。基层疾控中心 (卫生防疫站) 一般设立在县级。国家的卫生防疫资金也大多投入到各级疾控中心。乡镇级疾控工作主要依托卫生院, 在卫生院设立预防部门或防保中心, 资金由疾控中心差额拨付, 由卫生院统一调整安排或独立核算, 再由卫生院下辖的预防部门将触角延伸到广大农村。由于疾病预防监测机构是非营利机构, 基层防疫的这种组织形式, 使得疾病预防工作在基层很难落到实处。
现行的疾病预防监控网络直报系统, 其基层填报人员最低在在卫生院设立预防部门, 数据来自于临床医疗诊断或医学检验诊断, 即便前文“敏感的重点传染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也属于数据挖掘范畴。
2 疾病监测预警的基本模式
预警是在缺乏确定的因果关系和缺乏充分的剂量———反应关系证据的情况下, 促进调整预防行为或者在环境威胁产生之前即采取措施的一种方法[2、3]。疾病监测预警模式的建立应该首先从监测信息做起, 然后观察、汇总信息, 对比、分析信息, 预警、发布信息, 最后是掌握、控制信息。纵观国内外的监测预警体系, 其基本组成框架为信息收集、预警分析、信息发布及预警反应系统四部分。完善的预警体系应同时具备及时性、敏感性、简便性及科学性等特征, 预警指标应根据不同的监测信息涵盖直接预警、定性预警、定量预警、长期预警等指标[4]。欧美等国家目前正致力于疾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 并提出其应具备高效的疾病监测预警系统应具有快速识别疾病暴发, 高效的数据传输及分析速度, 信息共享, 提供协助疾病暴发调查的细节信息,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帮助确定危险因素暴露地点, 帮助提供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医学应对措施, 评估疾病控制及缓解情况, 在基线对照及长期跟踪管理中提供历史及趋势数据等一系列功能。
目前我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正逐步向疾病监测预警方向发展。我国各地卫生工作者也正在探索疾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建设模式及技术手段, 并初步探讨了疾病监测综合预警模式的建立[3,4], 甚至分析了遥感监测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疾病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前景[5]。赵新华提出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提请审定或召开专题论证会, 然后形成正式预测报告的监测预警模式[6]。疾病监测预警体系应包含疾病控制综合数据库、疫情信息采集系统、疫情预警预报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数字地图显示系统、调度指挥系统等子系统。
3 疾病监测预警模式的新进展
疾病监测预防系统是集前端的数据采集与后台数据分析为一体的综合性数据处理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GIS空间分析、影像、适时定位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疾病监测预警模式将逐渐被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疾病监测预警模式所取代。欧美等国家不断完善的疾病监测预警系统框架模式对我国疾病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研究表明,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疾病监测预警工作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其所提供的地理信息可以进行传染病的分布和定位, 可以确定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 有利于卫生资源有效利用, 影响疾病预防控制决策等。因此它将成为今后我国疾病监测预警体系建立的主要技术支撑。很明显, 我国疾病监测预警体系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收集疾病监测相关信息, 应用GIS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确定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 提高信息传输速度, 提供完整的应急处置措施。近年来,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已逐渐被应用到疾病预防控制领域, 并成为卫生研究、监测预警的一个工具。
4 问题与探讨
4.1 建立疾病监测预防预分析系统
目前的疾病监测预防网络直报系统的输入数据是临床诊断和医学检验诊断数据, 也是准确的数据。也就是说, 患者必须是已经发病, 并且至少在乡镇级医院确诊后, 数据才得以上报。疾病监测预防预分析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 其设立的宗旨是至少能让乡村级医生提前发现疑似疫情, 然后有目的的进行甄别、预防。疾病监测预防预分析系统的前端可以是计算机, 也可是手机等便携式系统, 数据可以是有一定格式的数据, 也可以是无格式数据, 可以是由乡村医生提供的基础诊断数据, 也可以由聘用的经过简单培训的兼职疾病预防工作的村民提供。系统将收集到的不确切的疾病监测信息加以分析, 反馈到基层疾控部门, 由其派出疾控人员开展目标明确的疾病监测预工作。
4.2 基层数据网点的建立
首先涉及基层乡村 (卫生所) 医生, 他们一般应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能力, 服务于方圆几十平方公里一般不仅有自己的医院 (卫生所) , 还经常上门出诊。部分人员还应具有一般的流行病学知识, 一般已是疾病监测预防系统成员, 是理想的预分析系统数据采集人员。其次可以聘用具有一定文化层次和活动能力的村民作兼职人员, 并给予他们一定的补偿。对于基层网点的工作人员, 要定期进行针对性的流行病学知识的培训。
4.3 疾病监测预防预分析系统的简单工作流程
⑴系统接受来自基层网点的数据, 并进行分析甄别, 对于非格式数据需要人工修正。⑵如果是相似案例并且来自同一地区, 则可以派疾控人员跟进调查;如果数据来自基层兼职人员, 可以由基层 (乡村) 跟进调查;如果数据来自基层 (乡村) 医生, 一般派疾控人员跟进调查。⑶疾病监测预防预分析系统提供的是前期预警数据, 从预警数据到真正的疾病监测数据, 还要进行一系列复杂工作, 数据的甄别方法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还需要专家进行细致研究与设计。
参考文献
[1]鹿凤苓, 杨其法, 张宝津, 等.国内外疾病监测预警模式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8, 24 (4) :343.
[2]洪荣涛, 许龙善, 严延生, 等.试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5 (21) :106-108.
[3]舒彬, 廖巧红, 聂绍发, 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建设现状[J].疾病控制杂志, 2005, 9 (6) :623-626.
[4]董继锋, 韩作胜, 李华峰, 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控机构监测预警系统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 2006, 27 (2) :38-39.
[5]林涛, 姜庆五.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遥测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2, 36 (6) :424-426.
隧道塌方监测预警体系研究 篇7
由于塌方产生原因的多样性,造成了塌方预测的巨大困难,但是,随着大量工程数据和经验的积累,土木工程实验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计算机科学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的飞速进步,特别是新奥法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后,超前地质预报和工程监测以及施工反馈技术相结合,使得隧道塌方预警系统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完善的系统。目前,关于隧道塌方预警预报体系的警戒值,国内外的相关隧道施工技术规范都有一定的规定。
规范规定: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则表明围岩的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此时应密切监视围岩动态,并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1]。隧道周壁任意点的实测相对位移值或用回归分析推算的总相对位移值均小于规定数值。当位移速率无明显下降,而此时实测位移值已接近该表所列数值,或喷层表面出现明显裂缝时,应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并调整原支护设计参数或开挖方法。
1塌方监测预警体系
根据公路隧道围岩变形特性,本文设计了基于第一级预兆预警值和塌方预警值的两阶段五级报警体系,见表1。
2塌方判断体系和五级报警体系应用实例
某隧道为夹心连拱四车道高速公路短隧道,隧道出口左线掌子面围岩主要为弱~微风化灰岩夹页岩,薄~中厚层状,局部岩芯见溶蚀痕迹,裂隙较发育,部分裂隙被方解石脉充填,脉宽一般为2 mm~5 mm。围岩稳定性总体较好。覆盖层中的浅层滑动现象较为常见,隧道洞口边仰坡稳定性较差。出口右线掌子面围岩主要为弱~微风化灰岩夹页岩,厚层~巨厚层状,局部岩芯见溶蚀痕迹,裂隙较发育,部分裂隙被方解石脉充填,开挖后稳定性较差。
隧道2007年9月8日凌晨在隧道进口左线K163+376~K163+440发生塌方,本文选取了处于塌方区的监测点ZK163+410处监测数据做位移与时间变化规律的分析(见图1)。
根据隧道ZK163+410监测数据分析整理出各发展阶段的洞周收敛相对值、最大收敛速率、最大负值收敛加速度、最大正值收敛加速度,如表2所示。
根据第一趋稳阶段判断指标(Ⅳ级围岩最大下沉速率小于第一阶段最大下沉速率的1/20的同时最大收敛加速度为局部最大正值)和第二阶段判断指标(Ⅳ级围岩最大下沉速率小于第一阶段最大下沉速率的1/20的同时拱顶下沉相对值每日变化值小于-0.000 01)可以迅速判断出围岩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根据第三阶段判断指标(Ⅳ级围岩拱顶下沉相对值每日变化值小于-0.000 05),曲线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如下所示:
6月24日~7月8日,第一阶段,此时拱顶沉降的速率较大。
7月8日~7月21日,经历第一趋稳阶段进入第二阶段,此时围岩相对变小。
7月21日~8月2日,经历第二趋稳阶段进入过渡阶段,需要注意的是第三阶段持续13 d,比较短暂。
8月2日~8月26日,第四阶段,此时围岩位移变化速率较大,进入突变阶段,是塌方的第一级预兆。
8月26日~9月8日,此时最大下沉速率继续增大,是塌方的预兆,意味着进入破坏阶段,当拱顶下沉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衬砌和围岩将发生塌陷破坏。
根据五级报警体系可以看出在第三阶段处于第一级预警的第Ⅳ级报警等级,在第四阶段处于塌方预警的第Ⅳ级报警等级(一个以上测线或测点达到预警值150%,变化速率连续三天超过5 mm/d),在第五阶段处于塌方预警的第Ⅴ级报警等级(一个以上测线或测点达到预警值变化速率连续三天超过
3结语
通过对大量现场量测数据整理和分析,并且结合有关规范提出监控量测预警值和五级报警体系。以某隧道塌方作为工程实例,对基于监测曲线的塌方判断体系和塌方预警值及五级报警体系进行工程验证,结果证明监测曲线的塌方判断体系可以准确判断监测曲线的发展阶段,塌方预警值及五级报警体系对隧道塌方具有较好的预警作用。
参考文献
[1]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S].
天然气泄漏事故预警与应急处置 篇8
1 天然气泄漏事故类型
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成份主要由甲烷组成, 其性质与纯甲烷相似, 相对密度 (空气=1) q=0.55, 如发生泄漏能迅速在空气中扩散, 当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5%-15%范围时, 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明火时有火灾、爆炸危险。天然气属“单纯窒息性”气体, 高浓度时因缺氧而引起人员窒息。空气中天然气浓度达到25%-30%时, 出现头昏、呼吸加速、运动失调。另外天然气与五氟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溴、强氧化剂等接触能够剧烈反应, 极易引发中毒窒息、火灾和爆炸等事故。
根据《卫辉市中原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中事故风险因素分析, 天然气泄漏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有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 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
2 天然气泄漏事故隐患分析
2.1 人的不安全行为
在导致天然气泄漏事故的安全隐患中,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具体表现为企业员工安全教育不到位, 部分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主观上麻痹大意, 在生产过程中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违章作业, 导致泄漏事故发生。
另外, 第三方的人为损坏也是目前导致天然气泄漏事故的一个突出问题, 城市给排水工程、热力工程、强弱电工程等施工单位未取得其施工范围内反映地下管线位置的详尽技术资料就擅自开工, 盲目施工导致天然气管道断裂, 造成天然气泄漏。
2.2 物的不安全状态
在天然气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 构成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设备、材料等失效是导致天然气泄漏事故的直接原因。如压力管道的管材、管件质量不合格, 运行过程中锈蚀、断裂并造成泄漏;调压设备长期运行导致本身疲劳老化并泄漏;管道系统密封元件材质差, 安装不合理, 元件本身老化、腐蚀形成泄漏点等。
2.3 管理上的缺陷
管理上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天然气管道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 管网的巡检维护不到位等。
3 天然气泄漏可能造成的危害
3.1 容易造成不可控的重大死伤事故
天然气主要由甲烷组成, 其性质与纯甲烷相似, 属危险性较大的可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后, 在空气中浓度达到5%至15%时, 遇到明火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一系列事故, 甚至造成人员伤亡。2013年6月19日21时20分左右, 山西省朔州市一饭店发生天然气泄漏引起爆炸, 造成2人死亡, 155人受伤;2014年7月31日晚至8月1日凌晨, 台湾高雄市前镇区发生可燃气体泄漏连环爆炸事故, 造成26人死亡、至少284人受伤、2人失踪, 其中消防人员死亡4人、受伤22人。
3.2 影响城镇用户的正常生活用气需求, 造成居民生活的极大不便。
由于天然气本身热值高、安全卫生的特点, 现在城镇居民大部分使用的是管道天然气。一旦主管道泄漏, 它直接影响成千上万家居民的日常生活。2013年9月8日17时36分, 西宁市昆仑东路与湟中路十字路口附近, 某施工单位将天然气主管道挖断, 致城东区大面积“停气”, 共和路公交公司加气站被迫停运, 9个居民小区的天然气供应被迫中断, 政法干校等16家工商业用户同时受到影响。事故影响到8000多家居民用户, 100多家餐饮用户及20余家锅炉用户。
3.3 天然气泄漏事故可能影响到人民生活的和谐与社会稳定, 严重的引发社会群众的恐慌心理。
2013年07月8日上午9时10分许, 湖北安陆市国土资源局旁一天然气管道由于挖掘机违章施工被挖断, 造成天然气管道大面积泄漏。经过当地公安、消防等多部门紧急处置, 周边几千户群众被迫紧急疏散, 引起社会群众的恐慌。
4 天然气泄漏事故预警
4.1 事故预警的必要性
通过以上对天然气泄漏事故类型、主要事故隐患及危害性的分析, 我们对天然气泄漏事故的安全风险性已有了清晰的认识, 针对该高风险安全事故, 只有建立长效的预警机制, 当出现险情能及时有效预警并采取响应措施, 才能保证燃气经营单位的安全运营。预警机制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 并能及时提供警示, 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 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 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2]。
4.2 建立预警系统的措施
①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制度, 落实监控措施, 制订危险源日常巡检规程, 设专人巡检并作好记录, 建立危险源维护管理台账, 对危险源定期安全检查, 查事故隐患并落实整改措施;
②公司每年组织两次突发事故应急演练, 做到全员参与, 操作人员定期培训, 做到持证上岗;
③设备设施定期保养并保持完好,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按规定定期检测, 安全附件和仪表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检定, 主要包括调压设施、过滤器、安全阀、压力表及压力管道应该配备的安全阀、压力表等;
④重点区域设置可燃气体泄漏报警装置, 公司应急救援部门24小时值班, 并做好值班人员交接班记录。
4.3 预警行动
接到可能导致灾难事故的预警信息后, 应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 并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当应急救援指挥部认为事故较大, 有可能超出本级处置能力时, 要及时向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 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及时研究应对方案, 采取预警行动。
4.3.1事故预警的条件
为了便于燃气供应单位根据不同的天然气泄漏事故预警信息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 以导致泄漏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机械设备因素、周边环境因素及管理因素等为划分依据, 将事故预警条件定位以下四个等级:
一级预警条件:天然气泄漏或其衍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 从事故发展趋势预测已超出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能力范围, 由本单位应急救援部门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给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申请启动上一级衔接应急救援预案予以支援的事故灾难。
二级预警条件:天然气泄漏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 且事故发展趋势在可控范围内, 但必须利用本单位的全部救援力量 (所有部门和班组) 及一切企业可利用资源进行处置的紧急情况。
三级预警条件:天然气泄漏事故在可控范围内, 但必须依靠本单位应急救援部门协调组织其它部门人员, 方能进行应急处置的紧急情况。
四级预警条件:能被本单位应急救援部门 (班组) 利用本部门的资源进行处理的紧急情况。正常可利用的资源指在应急救援部门 (班组) 权力范围内通常可以利用的应急资源, 包括人力和物资等。
5 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
在处理天然气泄漏事故、排除险情的过程中,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的处理原则, 贯彻“先防爆, 后排险”的指导思想, 先进行火源控制, 后迅速制止泄漏。以下分别就容易造成天然气泄漏事故的几个重点防护区域进行分析, 提出具体的处置措施:
5.1 天然气输配门站区域
事故现场首先设置警戒区,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禁止车辆通行并管控火源, 抢险过程中必须使用专用抢修工具, 以免碰撞发生火花或火星。在进行事故警戒的同时, 立即切断泄漏源, 灵活运用上下游阀门关阀断气、堵塞漏点、检漏仪测量的相关处理措施。如果只是微量天然气泄漏, 可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检测现场天然气浓度, 确定泄漏点, 并做标记, 设置警戒区, 待抢修人员赶来后, 实施故障排除, 根据实际情况, 更换或维修管段或设施。
5.2 天然气管网敷设范围内的公共场所、住宅区及其它区域
根据事故现场情况, 设置事故警戒区域, 疏散天然气扩散区的居民和职工, 迅速熄灭一切火种;现场事故警戒人员进一步摸清事故现场泄漏情况, 评估事故发展状况及影响范围, 将情况立即汇报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救援工作;事故抢险人员迅速确定就近关闭上下游阀门, 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关闭泄漏源;专业维修队伍迅速到达事故现场, 及时修复漏点, 在抢修作业前, 必须用可燃气体检测装置检测残存天然气浓度值, 待其浓度达到安全浓度范围后再进行抢修作业, 作业期间还应不间断的对可燃气体浓度进行监测并对维修人员进行安全监护。
5.3 天然气终端用户的厨房、操作间、车间等用气场所
天然气用户在发现有天然气泄漏情况时, 应该沉着冷静应对, 首先打开门窗, 保持现场的良好通风, 迅速关闭室内供气总阀门或厂区总阀, 切断室内供电。然后到户外空旷处电话通知天然气公司派抢险人员进行处置, 期间熄灭一切火种并严禁开关任何电气或使用室内电话, 若事态严重应立即撤离现场, 拨打119火警电话。
6 天然气泄漏处置中的注意事项
6.1 出现紧急情况时, 相关人员严格按照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程序进行应急处理;应急救援应遵守“先救人, 后救物, 先重点, 后一般”的原则;出现事故必须按照相关报告顺序进行上报。
6.2 处理事故进行救人时, 安全防护措施应检查、确认, 必须安排两人以上进行作业, 相互监护。
处理事故时, 设专人警戒, 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防止再次发生事故。应急疏散时, 所有相关人员由警戒指挥人员指挥, 遵守秩序疏散, 防止混乱或踩踏。应急疏散后, 应及时检查人员是否全部撤离事故区域。
6.3 应急现场处理时, 优先选用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
抢险作业过程中应严格落实各类监护措施, 现场负责人指定安全监护人员并明确其安全监护职责。
7 结语
天然气生产经营单位作为高危经营行业, 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统一、高效的燃气事故预警及应急救援体系, 才能提高供气管辖区域内燃气防灾和减灾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才能在城镇天然气供气区域发生安全事故时, 迅速启动应急救援行动, 快速、积极、有序地控制事故蔓延和处置生产安全事故, 并尽快恢复燃气供应, 最大限度的减少燃气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和危害。
参考文献
[1]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1.
桥梁健康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 篇9
我国桥梁建设已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 跻身于世界桥梁大国之列, 并逐步迈向桥梁强国, 同时随着桥梁建设进程的加快, 各类桥梁结构损坏事故也增多起来。因此桥梁的健康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成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工程任务和国内外学术界、工程界研究的热点, 建立起完善的桥梁监测系统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这一课题仍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不足之处, 特别是是工程应用远远跟不上需求。
桥梁健康监测与预警系统是由多种学科集为一体的成果, 任何一个部分都同等重要, 且相互牵制影响。本文探讨以一在役斜拉桥为工程依托, 建立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安全监控系统:包括区域性的分析处理中心、开发相关的数据存贮管理软件、结构计算软件、安全评估软件、基于网络的桥梁状况信息软件, 同时在桥梁上安放相关的数据测试及传输设备, 并联网到分析处理中心, 经过计算机对数据分析计算后, 将相关的结果传送到桥梁养管部门, 达到对桥梁实时监测的目的。
2 桥梁健康监测与预警的关键技术
桥梁健康监测与预警的主要功能是针对桥梁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问题可以及时、无误地给出判定结论, 形成一个面向桥梁实时安全监测的信息服务系统。
斜拉桥是通过斜拉索将索塔、主梁连接在一起的超静定结构体系, 斜拉索拉力测试结果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对整体结构工作状态的判断。虽然大多数斜拉桥实际的索力只是钢索极限强度的40%~45%, 只要索的锚固不出现锈蚀、松动等异常现象, 斜索一般不会发生问题的, 但对于斜拉桥的整体安全评价工作并不仅仅只是限于斜索的安全与否, 而是了解桥梁受力状态的可能出现的所有影响因素。所以测试索力, 并考虑斜索的刚度、垂度、仰角以及温度、风力、雨雪等因素的影响是研究工作和解决的问题重点。
用振动法进行桥梁损伤检测, 可在不中断交通的情况下, 测定前若干阶自振频率和振幅, 来识别桥梁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这是桥梁检测研究的热点。目前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其中一个最大难点是这类损伤识别问题是一种逆问题, 解答往往不是唯一的, 而且也很少能找到直接的求解方法。神经网络在解决诸如此类问题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斜拉桥是一种多构件组成的大型柔性体系桥梁, 其受力和变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变化规律也较为复杂。在斜拉桥的实时监控过程中, 由于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的不尽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检测人员能力有限, 实时监控所得数据和被测量的真值之间,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误差。为使检测分析数据尽可能接近真值, 尽可能减小误差, 必须对斜拉桥实时监控采集的各参数进行误差分析和评价, 并据此提出一些环境条件影响的测试修正方法, 从而形成供桥梁现行宏观工况检测评价的技术方案, 同时不断完善实时监控系统。
实时监控系统包括结构特征原型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结构健康状况评估及损伤检测系统。其中结构特征原型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就是通过对斜拉桥整体结构的受力特点和构件的相关性分析, 确定结构特征控制部位, 并布设相应的传感器, 借助采集控制系统的控制, 分别采集结构在不同时期、各种特定条件下各控制部位在某一时刻时的原型数据。
对结构原型观测数据的误差分析可根据造成误差的原因, 找出其各项误差因素, 并弄清各项误差的性质、量值及影响总误差的方式, 再按误差合成原则将所有误差合成在一起, 确定其综合误差。
由于实时监控所采用的仪器、方法不尽相同, 所得数据的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也就不大一样, 因此在对实时监控系统进行误差分析时, 就不能不先对仪器及测量方法的误差进行分析。采用标高等测量的误差分析及修正方法;动态误差修正方法, 在测试结果中是否存在动态误差以及有多大, 就很难判断。其误差只有通过实验进行标定, 并通过一些修正方法加以修正, 以减小测试的误差, 提高测试的精度。
总体结构的评价是在已经获取某些构件评估指标值的基础上, 通过所建立的损伤情况评估模型, 对因损伤造成的破坏程度进行评估。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桥梁评估指标体系和对各指标的量化等级标准。我们通过损伤的概念, 建立损伤量化的等级量及相应的损伤评估模型, 该模型对于结构损伤评估在实际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以索塔顶点的位移为控制点, 来了解全塔的变形情况。从塔顶位移的观测数据, 可看出索塔的偏位情况, 因此可在采集一定的数据量之后, 设置预警界限。梁挠度预警界限包括两个指标, 一是长期实测数据的均值, 另一个是桥面挠度的计算值。当桥面标高变化超出这两个值中任一个值的一定量时均予以报警。根据收集的索力数据资料, 了解到拉索索力值的一般变化范围, 并以变化值超出这一范围一定量时进行异常报警。实际上从理论分析或其它桥梁的工程实践可知, 当全桥仅有某一拉索出现突发性的损坏时, 并不完全会造成全桥结构的危害, 提出预警的目的只为引起养护管理的重视。
单项指标的预警反映的是桥梁局部的损伤情况, 根据单项指标的变化将给出总体结构的评价。在综合各种采集的数据分析后, 对全桥进行的损伤程度的综合性评估, 由建立的量化评估指标等级作为预警参数的设置依据, 它的预警反映了全桥整体损伤程度。我们通过损伤的概念, 建立损伤量化的等级量及相应的损伤评估模型, 先把实测指标按损伤程度分级, 并对不同指标给予不同的权系数。然后逐层向上分析, 最后用综合法可得到全桥损伤的评估等级。
3 桥梁健康监测与预警系统的组成部分
根据桥梁健康监测及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技术实施路线, 可由以下五个子系统所组成并通过网络联系而进行工作。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传输模块、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
信号采集与传输系统是将经传感器变换、放大器放大后的信号, 直接以模拟量的方式记录下来或者经过模数转换后以数字量的方式进行记录。另外, 为了达到实时监测或远程监测的目的, 还要将这些数据通过合理的传输方式传送到监控室, 主要的设备包括:信号采集器和网络连接器及连接线等设备。
信号处理及控制系统是对数据采集和传输部分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存贮及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它的基本环节是进行数据的组织、存贮、检查和维护等工作。主要是通过各种数学手段 (如FFT、误差分析等) 及数据库等解决数据冗余问题, 从而实现数据独立和数据共享, 并解决由于数据共享而带来的数据完整性、安全性及并发控制等一系列问题, 主要的设备包括:数据存储、处理及控制设备。
基于电子化人工检查的养护管理系统:主要是对桥梁运营过程中各级别检查的内容、手段、检查信息进行电子化管理, 能实现归纳结构退化和各类维修费用的功能, 同时还可对档案有效管理及查询。包括人工检查数据的录入设备。
结构状态及损伤识别系统:从数据测量系统获得的数据经初步处理后或在终端上显示, 或直接进入数据库。该子系统的目的是根据各监测项目的特点, 使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通过恰当的组织, 被有效地存储起来, 在保证必要信息存储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数据的冗余度。该部分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及分析软件, 必要时进行实时分析处理。
结构安全综合评估系统, 该子系统的功能是根据表观的检测结果及综合监测的结果, 进行标准化评分, 对桥梁的质量、桥梁的安全状态做出综合评估, 为桥梁日常养护或维修加固提供依据。为了能根据有限的监测数据对桥梁的安全状态做出全面的评价, 该系统还应该包括能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的子系统。
上述五个子系统又可以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类。硬件系统包括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中的硬件系统、基于电子化人工检查的养护管理系统中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中的硬件系统以及控制系统中的电脑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运作, 信息收集/处理/传送, 结构分析/评估, 信息存储/传送/管理、可视化处理及远程访问等。
4 工程实例
根据上面的技术路线, 在实际斜拉桥的第一阶段系统中安装了索力、挠度采集系统, 风速风况采集系统, 和温度采集系统。全桥4个索面共180根斜拉索, 其中的64根索上安装加速度传感器拾取其振动信号。具体位置是在每个索面的45根索中, 从索塔向两侧第1、4、7、…、19、22、24、27、…、45号索上安全传感器。主梁的跨中、1/4、3/4断面的上、下游侧安装挠度传感器, 共6个。每个塔顶各装一只风速、风向测试仪, 一只温度测试仪, 一只角度倾斜测试仪。另有服务器1台、前端控制器1台。
软件系统包括原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数据分析为一体的综合型工程。系统具有以下功能: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处理、计算索力、计算位移、预警位置、计算方法变换、数据传输、预警系统, 结构安全评价等。
桥梁安全监测已得到普遍的重视, 本系统的使用, 可对桥梁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做到及时、准确地给出判定结论, 对桥梁病害起到早发现、早预报、早治理作用, 以确保大型桥梁结构的安全, 延长桥梁寿命, 减少桥梁垮塌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事故。
5 研究展望
桥梁健康监测与预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目前有以下几点值得考虑:
(1) 系统研制成本高, 一桥一例, 没有通用系统。特别是软件, 必须根据不同桥的具体特点, 单独编程。
(2) 桥梁健康监测的核心技术是损伤的识别, 提高精确实现损伤定位具有很大的工程意义。
(3) 传感元件的耐久性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智能传感元件, 例如光栅光纤传感器用于监测系统有着良好的效果, 探索、研究以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有大量工作需要开展。
摘要:结合理论研究, 依托实际桥梁工程, 建立桥梁健康监测与预警系统, 形成一个面向桥梁实时安全监测的信息集成系统, 以对桥梁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真正做到及时、准确地给出判定结论, 对桥梁病害起到早发现、早预报、早治理作用, 以确保大型建筑安全, 延长桥梁寿命, 减少桥梁垮塌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事故。
关键词:桥梁健康,监测与预警,斜拉桥,结构状态
参考文献
[1]李鹏飞, 吴太成.桥梁健康监测技术研究综述) [J].预应力技术, 2011, 84 (1) :29-33.
[2]刘军.桥梁长期健康监测系统集成与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10.
[3]冯得明.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 2012.
[4]宋占昌, 徐路阳.桥梁远程监测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J].信息与电脑, 2012, (10) :40-41.
[5]路双, 张永水.桥梁健康监测挠度评估方法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2013, 32 (3)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