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功能

2024-10-03

预警功能(精选7篇)

预警功能 篇1

公司整体价值包括财务资本价值、客户资本价值、内部运营管理价值和人力资本价值等, 本文通过对财务预算预警常用的“功效系数法”进行改进, 以期实现公司预算管理系统对整体价值的预警, 内容主要涉及指标体系的构建、功效系数的计算和预警信号的生成。

一、基于公司整体价值的预算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预算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预警功能设计的关键环节, 这些指标与预算编制指标是一致的, 指标体系应覆盖影响公司整体价值的因素, 为此需要引入平衡计分卡这套价值管理工具。根据平衡计分卡的原理, 基于公司整体价值的预算预警指标体系主要应包括以下四个维度。

其一, 财务预算维度。

该维度指标包括: (1) 经营成果预算指标, 如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每股盈余等。 (2) 财务状况预算指标, 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 (3) 投资预算指标, 如投资进度, 投资回报率等。 (4) 劳动力成本预算指标, 如人员工资增长率。 (5) 现金流量预算指标, 如现金周转率、现金充足率、现金净流量等。

其二, 客户预算维度。

该维度指标包括: (1) 成长状况预算指标, 如销售增长率等。 (2) 市场占有状态预算指标, 如产品市场占有率、客户流失率或延续率。 (3) 拥有客户情况预算指标, 如新客户增长率、客户忠诚度、品牌形象认识度。 (4) 售后服务预算指标, 如商品准时送达率、对客户投诉的回复时间或解决次数、客户满意度等。 (5) 促销预算指标, 如参展次数、广告件数等。

其三, 内部运营预算维度。

该维度指标包括: (1) 新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预算指标, 如新产品数量、新产品研发周期、新产品研发成功率、研发费用率、设备更新率。 (2) 生产运作预算指标, 如设备故障率、维修费用率、材料利用率、采购费用率、库存量、物资损耗率、储备资金周转天数、单位物资储备成本、不良产品率、产品边际贡献率、停工期、生产周期、平均前置时间、空间利用率。

其四, 员工学习和成长预算维度。

该维度指标包括: (1) 从业人员的变动情况预算指标, 如离职率、员工流动率。 (2) 工作状况预算指标, 如劳动生产率、员工满意度、出勤率、迟到率、旷工率等。 (3) 人员构成预算指标, 如高学历的员工比率、具有第二专长的人数、专业证照数。 (4) 教育培训预算指标, 如技术人员培训比率、人均受训率、人均培训时间。 (5) 安全情况的评价指标, 如工伤事故率。

可见,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预算指标体系较好地平衡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滞后性指标与前置性指标以及公司内外群体之间的关系, 使影响公司价值的因素得到了全面覆盖。

二、功效系数计算

“功效系数法”是公司最常用的一种预算预警方法, 其主要思想是对所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满意值与不允许值, 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的单项功效系数, 再运用适当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加权平均后得到综合功效系数。

其一, 单项功效系数的计算。为使功效系数能够更加敏感地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变化, 可以将极限指标确定的区间进行分段, 将大区间划分成若干个小区间, 根据区间的大小及区间的个数确定功效系数的取值区间, 利用区间的端点值计算功效系数。功效系数的作用是将指标数据转化成无量纲的标准化数据, 其计算过程包括以下两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 令rij表示第i个纬度中的第j个指标所对应的指标值 (i=1、2、3、4分别表示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纬度) 。Aij、Bij、Cij分别表示第i个纬度中第j个效益型指标、成本型指标、固定型指标的满意值。Dij、Eij分别表示第i个纬度中第j个区间型指标满意区间的下限值与上限值。Pi表示指标值对应的功效系数 (0

(1) 效益型指标的变化区间为[-∞, rij1]、[rij1, rij2]、[rij2, rij3]、…、[rijn, Aij]、[Aij, +∞]。对应的功效系数区间为[0, p1]、[p1, p2]、[p2, p3]、…、[pn-1, pn]、[pn, 100]。

(2) 成本型指标的变化区间为[-∞, Bij], [Bij, rij1]、[rij1, rij2]、…、[rijn-1, rijn]、[rijn, +∞]。对应的功效系数区间为[pn, 100]、[pn-1, pn]、[pn-2, pn-1]、…、[p1, p2]、[0, p1]。

(3) 固定型指标的变化范围划分为三部分, 如指标的实际值等于满意值, 则单项功效系数为100;满意值以上部分视同成本型指标的变化区间;满意值以下部分视同效益型指标的变化区间。当指标实际值大于Cij时, 其变化区间划分为 (Cij, rij1]、[rij1, rij2]、[rij2, rij3]、…、[rijn-1, rijn]、[rijn, +∞]。功效系数区间为[pn, 100) 、[pn-1, pn]、[pn-2, pn-1]、…、[p1, p2]、[0, p1]。当指标实际值小于Cij时, 变化区间划分为[-∞, rij1]、[rij1, rij2]、[rij2, rij3]、…、[rijn-1, rijn]、[rijn, Cij) 。功效系数区间为[0, p1]、[p1, p2]、[p2, p3]、…、[pn-1, pn]、[pn, 100) 。

(4) 区间型指标的变化范围同样划分为三部分, 满意区间内指标的功效系数为100, 满意区间上限值以上部分视同成本型指标的变化区间, 满意区间下限值以下部分视同效益型指标的变化区间。当指标实际值大于Eij时, 变化区间划分为 (Eij, rij1]、[rij1, rij2]、[rij2, rij3]、…、[rijn-1, rijn]、[rijn, +∞]。功效系数区间为[pn, 100) 、[pn-1, pn]、[pn-2, pn-1]、…、[p1, p2]、[0, p1]。当指标实际值小于Dij时, 变化区间划分为[-∞, rij1]、[rij1, rij2]、[rij2, rij3]、…、[rijn-1, rijn]、[rijn, Dij) 。功效系数区间为[0, p1]、[p1, p2]、[p2, p3]、…、[pn-1, pn]、[pn, 100) 。

第二步, 判断rij所属的区间, 计算其功效系数。假设rij∈[rijk, rijk+1], 其对应的功效系数区间为[pm, pm+1], (k, m=1, 2, …, n) , 则:

(1) 效益型指标的单项功效系数为:

(2) 成本型指标的单项功效系数为:

(3) 固定型指标的单项功效系数为:

(4) 区间型指标的单项功效系数为:

Pij={p1pmm0++0 ( (ppmm++11--ppmm) ) ××rrriiijjrjkkikj+++-111--rijrrrkiiijjjkk, , , ( ( (rrDiijji>j<燮EDiijjr) i) j燮Eij)

其二, 各指标单项功效系数权重的确定。本文选择熵值法对平衡计分卡的各项指标进行赋权。作为权数的熵权是在给定风险因素集合度量 (评判) 集后各种评价指标确定的情况下, 各指标在竞争意义上的相对激烈程度系数。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 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就越多, 其权重就越大。在计算平衡计分卡中各项具体指标的熵权时, 要先将各维度的指标一一列出, 令rt (t=1、2、…、n, r与上文中的rij相对应) 为平衡计分卡中的第t项指标。设有m个待评对象, n项具体指标的指标数据矩阵为R= (rht) mn, rht表示第t项具体指标在第h个状态下对应的指标数据。各待评对象的指标值间差距越大, 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起的作用就越大, 指标所赋予的权重也越大, 反之则越小。计算步骤如下:

(q (1r) ht) 计=r算ht/指hmΣ=1标rht值rht在指标t下的权重:

(2) 计算第t项具体指标的熵值

(3) 计算第t项具体指标的熵权:

(4) 计算平衡计分卡下各项具体指标的权重向量:

其三, 计算综合功效系数。综合功效系数 (L) 是各项指标的单项功效系数的加权平均, 即:

三、预警信号灯设计

确定了综合功效系数后, 为直观、具体地描绘出公司预算执行中的风险预警状况, 还需要描述不同时期综合功效系数所属信号区域。因此必须确定综合功效系数的临界值。本文将综合功效系数分为5个区间, 即[0, L1], (L1, L2], (L2, L3], (L3, L4], (L4, 100], 每个区间赋予一个信号灯, 分别是绿灯、黄灯、橙灯、紫灯和红灯, 分别对应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和巨警, 其信号设置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韩彦峰:《平衡计分卡在企业战略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统计与决策》2006年第9期。

[2]张友棠编著:《财务预警体系管理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预警功能 篇2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构建现代化、实效性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情况以及自身理想情况进行有效的观察分析,对其中已经或者即将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有效的干预,使得学生能够实现健康、全面发展的管理体系即为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体系的构建,所以在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中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因此,笔者针对“论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一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1.根本价值目标趋同

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理想抱负、自身发展、生活情况等方面信息的搜集与梳理,对其中不利于学生长期发展的因素及时予以纠正,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学习中的困难,构建正确、健康的价值观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持续的人文关怀,保证学生对科学方法论认识以及社会发展中的价值观体系实现认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促进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提升。因此,二者在根本价值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2.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管理预警机制指明思想方向

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在根本上是凸显对于学生的不规范的行为和不健康的思想实施防范的作用,在具体的实践中一般通过强制性的方式予以实现,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学校的预警机制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不利于管理预警机制作用的发挥,甚至适得其反。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一定的人文主义关怀,使得学生认知自身在实现发展中所需要的精神与意志,通过一种更具含蓄性特征的方式促进学生理解和认知社会发展需求、学校管理需求的方式。所以,在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中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够将管理预警机制的实现方式柔和化、间接化,为学生管理预警机制指明总体的发展方向,进而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二、发挥高校学生预警管理机制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在本质要求上具有一致性,发挥思想政治职能能够促进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有序构建和健康实施,所以在实践高校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作用。

1.深度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要求社会发展过程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应该始终致力于学生的发展和人才的全方位培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整合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断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和支持。学校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增强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保证其积极参与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和执行中,促进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人性化发展。

2.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学生管理预警机制构建和执行的过程中必须集中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新型公共管理理论的统一指导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使得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构建知识体系,健全道德意识。首先,通过对思想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时刻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为学校执行管理预警机制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针对不同的受教者开展不同的引导方式,通过持续人性化关怀、学习指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发展,始终致力于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就业中的实际困难,促进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全面构建。再次,积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联动管理机制,使得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获得全方位的服务,既保证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制度性,又充分体现学生发展第一的管理理念,确保学生管预警机制的不断充实完善。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学生数量激增,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日渐凸显复杂化、多元化、综合性特征。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对于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有效构建具有显著的作用。笔者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能够引发高校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新的认知与把握,转变传统观念,整合现代化管理技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发挥,促进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快速构建,进而确保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能够迈向全新的发展阶段,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更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胜男.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4):73.

[2]胡佳.浅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4(5):132.

预警功能 篇3

根据“三分技术, 七分管理”的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要求, IT系统维护人员行为审计也亟需加强。集中式日志服务器虽然实现了IT系统相关信息的统一存储[1], 但不能识别和处理各种异常日志并进行相关预警。加强IT系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 亟需一种智能日志审计预警系统, 该系统通过日志客户端和日志处理服务端良好配合, 实现统一存储IT系统日志信息, 并通过对海量日志信息的智能分析和处理, 及时发现黑客入侵、违规操作、系统运行和设备故障等相关安全威胁和异常事件并实时短信告警, 并方便日志审计人员对IT系统日志的审计并提高其效率。

2 智能日志审计和预警系统架构及功能设计

为保证网络和信息安全及现网业务的稳定, 智能日志审计和预警系统总体功能设计为:客户端使用的日志上传工具几乎不对系统稳定和安全运行及性能造成影响的情况下上传日志数据。服务器端能够系统而全面地记录、管理各种操作系统和设备运行, 数据库登录、核心平台重要业务日志, 设备帐号操作行为等日志数据;通过对日志数据的智能分析和处理, 实现对系统和设备故障、异常登录、异常操作帐号高危操作、系统进程异常和业务日志异常进行短信告警;同时, 用户可以通过web页面对日志数据进行查阅、审计;IT系统日志数据相关的管理、功能。其功能架构如图1。

2.1 日志收集和上报功能设计

(1) unix/linux和windows操作系统和设备产生的日志和设备登录帐号名、帐号行为日志及所以网络设备产生的相关日志等通过日志工具、脚本工具上传至日志收集模块。

(2) oracle数据库登录日志通过触发器在几乎不影响平台性能的情况下收集到用户登录数据库相关信息并进行上传。

(3) 业务日志通过收集客户端任务软件搜集相关的日志信息。

2.2 原始日志数据压缩与存储功能设计

客户端上传的日志数据, 不经任何过滤和处理, 直接按照设备IP地址分类存储[1]。用于在发现黑客入侵、违规操作和系统故障等时, 可以需要获取和分析更详细和原始的日志数据。为节约存储空间, 系统每周缩并保存一次本周的日志数据后, 删除原日志数据。

2.3 web页面功能设计

(1) 系统预设管理员帐号、日志审计员帐号、值班员帐号及系统维护人员帐号角色。

(2) 管理员权限:只有管理员才具有建立、删除、锁定、解锁和用户授权等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权限, 建立子系统和设备及之间的关联、子系统与维护用户管理功能, 使权限告警策略和过滤关键字生效。

(3) 日志审计员权限:只有日志审计员能够审计任何平台系统和设备的日志;能够删除因修改密码、数据库备份、误操作等在日志中出现的帐号和密码信息等敏感信息。日志审计员能在web页面进行告警关键字和过滤关键字设置和删除, 并能将告警关键字与设备名称、IP地址进行关联配置

(4) 管理员和日志审计员权限分离, 即管理员不能锁定和删除日志审计员, 不能剥夺其权限;管理员不能修改审计员和值班员的任何权限和信息。管理员不具备任何设备日志信息审计和查看权限。

(5) 系统维护人员帐号权限:在管理员按照维护职责授权的系统及相关设备范围内具有的系统和设备日志的查看和审计权限, 设置相关设备告警关键字及过滤关键字权限, 但需要经由管理员审计后, 由管理员使其生效。

(6) 值班员可以查看日志告警信息和日志统计分析信息。

2.4 手机短信告警功能设计

能够在web页面配置接收告警短信手机号码、平台设备、平台设备维护人员及相关手机号关联的功能, 在系统发现日志数据异常时, 将相关告警短信通过短信网关及短信中心发送到指定的维护人员的手机号码, 从而使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黑客入侵、业务异常、系统和设备运行异常等相关事件。

3 智能日志审计和预警系统的实现

系统实现的总体框架为:IT系统设备将日志上传到日志服务器端。系统将日志数据进行原始保存的同时, 在对日志数据进行缓存后, 进行一系列的识别、分析和处理, 一方面将从日志数据与告警策略和告警关键字进行匹配, 发现异常时, 将相关日志发送到相关设备维护人员的的手机号码进行短信告警;另一方面将处理后的日志数据再进行缓存后, 送到数据库进行存储。以供相关用户进行查询、分析、审计等操作。管理员和日志审计员还可以通过web页面进行IT系统及设备、维护人员、告警关键字、过滤关键字配置等;配置的相关数据将送到数据库中进行保存。其相关框架结构流程如图2。

3.1 日志搜集实现

日志客户端相关和日志文本的搜集已实现[2], 而日志数据流异步搜集的关键代码如下:

3.2 数据识别、分析和处理

异步日志收集完成后, 系统将异步日志数据流发送Redis[2]做数据库缓存;然后, 日志识别模块从Redis获得日志数据后, 根据日志识别规则按照IP地址将日志识别为系统日志 (包含设备日志, 该类型按照local类型、info到kerne进行识别) 、业务日志, 数据库登录日志、设备帐号登录日志、命令日志等日志类型并打上标记, 供日志处理器使用, 然后按照日志类型标签存入数据库中。

日志分析处理器采用java语言编写, 其由三个部分组成, 任务控制器、识别分析及处理器、结果回写及缓存器;相关数据分析处理及数据入库流程如图3。为了增强分析器的吞吐量, 在分析器的设计中增加了任务控制器与分析结果缓存, 以有效的防止任务数据的丢失与减少数据库写的瓶颈的风险。

3.3 短信预警功能实现

日志分析处理器根据日志处理策略记录日志并构造告警日志, 通过日志告警子模将告警信息发送到行业短信网关发送到由短信中心后, 由短信中心将异常登录、异常进程启停、帐号异常或高危命令操作、系统和设备故障等信息发送到相关维护人员的手机上。从发现异常日志到手机收到短信告警的时间在10秒以内。短信告警图片如图4。

3.4 数据库实现

数据库采用oracle[3]数据库, 为方便数据处理存储和与web页面进行交互, 对数据库进行如下设计和实现:用户表、用户角色表、角色表、权限表、用户权限表是对用户、角色、权限来进行管理 (通过对用户设置角色, 再通过对角色设置权限就可以控制用户的权限) ;用户设备表, 设备表, 子系统表、子系统用户表、子系统设备表、告警关键字设备表、告警关键字表、过滤关键字设备表、过滤关键字表等9张表设置子系统和设备关联, 设备再和用户关联, 用于查看用户管理的是哪些设备和子系统下面有哪些设备;告警关键字表对设置的告警关键字的存储, 其和设备关联, 如果这台设备出现这个告警关键字, 则进行告警;过滤关键字表是对设置的过滤关键字的存储, 其和设备关联, 如果这台设备出现了某个过滤关键字, 则把它过滤掉;用户日志表 (包括有登录日志和命令日志) 、系统日志表、数据库登录日志表、业务日志表和对应的用户日志记录表、系统日志记录表、数据库登录日志记录表、业务日志记录表8张表;记录表中主要记录相应的表名, 因为除了业务日志, 其他日志都是按IP地址每天产生一个表;最后是登录配置表和系统表2张表。数据库表的逻辑关联关系如图5。

3.5 web页面实现

web页面代码采用ssh框架[4]和使用java语言编写。web页面通过B/S与用户交互。

web服务实现了文章设计的相关web页面的功能设计, 即:管理员、审计员、IT系统维护人员、值班员按照各自的权限通过浏览器进行日志多维分析、日志审计、过滤关键字设置、告警关键字设置、登录告警设置、日志审计、IT系统接入配置、设备配置、IT系统维护人员配置、配置生效等。web服务功能框架如图6。

审计员进行IT系统日志审计时 (IT系统维护人员在管理员授权的IT系统设备范围内有日志查看和审计权限但无删除任何日志信息的权限) , web页面按照IT系统名称和设备IP地址形成目录树, 每个IP地址下面日志分为业务日志, 登录日志, 命令日志, 系统日志、数据库登录日志等进行展示。从而使人机界面非常友好, 大大方便了对IT系统日志的审计;且由于没有了目录切换、解包、日志分类搜索、查找和识别等相关工作, 使日志审计的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4 结语

智能日志审计与预警系统通过客户端日志上传工具和与日志服务器端共同工作, 成功实现了IT系统日志信息的统一存储, 智能分析和处理海量日志信息, 对黑客入侵、违规操作, 系统运行和设备故障等安全威胁与异常事件进行实时短信告警等功能。系统友好的人机界面和web页面分类展示日志信息, 也方便了日志审计人员对各种IT系统日志的审计并提高了效率。

参考文献

[1]吕荣峰.基于syslog-ng的集中式日志服务器及其客户端配置方法[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4:168-169.

[2]黄建宏.redis设计与实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4.

[3]jason price著, 史新元北英译.Oracle database 11g SQL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11.

预警功能 篇4

关键词:配电网络,合环,冲击电流,预警,EMS

0 引言

目前,配电网络结构多采用环型网络。为了提高配电网络的供电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停电转供的要求,调度人员可以选择适当的供电路径进行合环操作,以保证配电网的供电灵活性,提高电网的运行经济性,但由此引起的环流却有可能对电网的安全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相关电力系统理论,合环操作除应符合线路和变压器操作的一般要求外,还具有本身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须正确预计操作中每一步骤的潮流分布,确认其不超过各元件的允许范围。合环冲击电流包含两个分量:一个是稳态分量,即在潮流模拟计算中的计算量;另一个是自由分量,它不仅受合环点两端电势差、相角差及合环回路阻抗值的影响,其最大幅值和衰减周期还分别受合环时刻和环路阻抗比值的影响。当环路电阻与电抗比值小到一定程度时,自由分量衰减周期变长,该分量叠加在稳态分量上可能会引起保护动作。

国内针对合环操作开发了离线合环操作辅助决策软件,初步建立了一种网络的简化方法和合环冲击电流的计算分析方法。但由于无法获得网络的实时运行参数,使用化简的网络和较低的计算精度可能产生很大的误差,这样得到的计算结果不能对合环操作提供准确的指导决策[1]。此外,调度人员在进行环网并列操作时,若不能适当地选择合环操作点,则可能引发很大的环流,致使保护动作,严重的过电流甚至会烧毁供电设备,造成人身伤害,影响供电的可靠性和系统的安全运行。为此,在合环操作之前对合环后的电网进行分析以确定合环操作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在线方案设计

1.1 方案分析

本文研究并实现基于能量管理系统(EMS)的在线合环冲击电流预警功能:首先从能量管理系统中获取在线模型及断面数据,将相关信息存入合环冲击电流分析的计算库中;接着提供相应的界面让使用者进行合环点的设定;然后在全网实时方式的基础上,利用广度优先算法对合环路径进行搜索;之后对环路所经过的电压等级、路径上变压器的接线方式进行校验。在端口阻抗求解方面,摒弃传统的对合环路径阻抗进行累加的粗略算法,采用基于在线全网导纳阵部分求逆的方法,使得端口阻抗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之后建立一阶RL电网络,用待定常数法求取合环电流的强制分量和自由分量,从而得到合环电流的时域特性以及冲击电流的最大冲击值和稳态值,再进一步得到线路在合环后的电流变化。根据这些信息,结合线路的保护定值和整定时间,可以判断出线路的保护装置在合环后是否会动作,从而为合环操作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1.2 程序流程设计

程序流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模型及数据断面的获得。基于能量管理系统(EMS),直接从状态估计或潮流计算模块获取计算模型及初始断面数据,也可以从断面管理中获取历史的断面数据。

(2)环路搜索与拓扑展示。计算合环冲击电流时,对合环路径进行搜索,并用拓扑图展示的方式将合环路径上的厂站(设备)展示出来,提示用户合环的全路径。考虑到220kV以上系统可能有多条通路,在展示合环通路时,将采用展示最少逻辑支路连接的通路形式(广度优先搜索算法)。

(3)环内相位检验。对于环内变压器绕组的接线方式,合环风险分析模块会进行校验,若环内存在相位差,则系统会给出不合理提示。

(4)冲击电流计算。根据合环端口的阻抗和合环前端口的电压差计算合环冲击电流;根据RL电路的合环零状态响应特性和端口阻抗的R、L特性,计算出冲击电流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5)分析合环冲击电流对保护的影响。在获得冲击电流随时间变化的状态后,对合环冲击电流是否会导致合环开关的过流保护或速断保护误动进行判定,输出预警提示。

在线合环冲击电流预警程序流程如图1所示。

2 关键技术研究

2.1 模型及数据来源

已具备PAS状态估计、潮流计算等高级应用功能的能量管理系统(EMS),为合环计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合环潮流计算功能嵌入调度员潮流模块中,无需另外建立计算模型,它与初始断面数据都可以直接从状态估计或潮流计算模块中获取,也可以从断面管理中获取历史的断面数据。

对任何潮流模拟操作的计算,总是在某一个初始的运行方式上进行的。这种初始方式可以是状态估计提供的实时运行方式,也可以是以往保存的历史运行方式。将数据断面取出后,还可以手动设置电网的运行方式,作为研究某种方式下合环风险的需要。

2.2 合环端口阻抗的计算

合环操作的典型系统接线示意图如图2所示,母线A与母线B经过变压器1、母线C、电网、母线D、变压器2形成一个环路,当开关A合上时发生合环。通过基态潮流情况可知,母线A与母线B之间的电压差,再计算出两母线间的端口阻抗后,就可以算出合环冲击电流,进而分析其对电网的影响。

由图2可知,合环端口的阻抗由两部分组成,即:

式中,Z为合环端口阻抗,合环之前电网的端口阻抗为两电气母线i与j之间的阻抗Zt;Zh为合环线路阻抗。传统的求法是画出环路路径后,再将路径上各支路的阻抗求和。这是一个粗略的方法,当支路较复杂时,会引起计算误差。而本模块中采用的方法如下。

对于某电气岛,已知其导纳阵YB,要求解的是两电气母线i与j之间的阻抗Z,有:

对导纳阵进行部分求逆,以求得Z。由于阻抗阵是导纳阵的逆矩阵,即:

因此有:

式中,Zii为母线i自阻抗;Zjj为母线j自阻抗;Zij为母线i与母线j之间的互阻抗;Yij为导纳阵中元素;n为导纳阵阶数,即该电气岛的电气节点数。

式(3)是一组线性方程,可直接采用按行消去、按行回代的高斯消去法来求解。对于电力系统来说,求解该方程有三个特点:

(1)由于导纳阵是稀疏阵,因此整个过程中需要运用稀疏技术。

(2)由于导纳矩阵的对角元是一行中的主元素,其绝对值最大,因此在解方程时不必增加选择主元的步骤。

(3)由于端口阻抗只需求取一次,因此不必采用因子表法,此时可将方程右侧的常数列代入消去和回代。

首先进行消去和规格化以求得上三角阵,之后再按行回代以求取Zi和Zj,之后通过式(2)求得Z1,再通过式(1)求得端口阻抗Z。

2.3 合环电流的计算

由于电网线路和变压器支路上含有电阻和电抗,因此合环操作完成后,可将环路看作一阶RL串联电路,其合环电流的计算过程也可以看作一阶RL串联电路在正弦输入情况下的零状态响应,如图3所示。

首先,可以根据合环前的基态潮流信息求出理想电源的电压U:

式中,i和j为合环端口;Ui、Uj分别为端口i和j的电压幅值;θi、θj分别为端口i和j的电压相角。

由于不能得知配网功率的具体分配,因此可根据合环相关的两条10kV母线的电压矢量,相关10kV配网出线的功率值和两条合环电缆的参数求得合环点两端的电压矢量,即:

式中,ΔUi、ΔUj为相关母线i和j到合环点的电压降横分量;δUt、δUj为相关母线i和j到合环点的电压降纵分量;rt、xt为母线i到合环点的电缆电阻和电抗;rj、xj为母线j到合环点的电缆电阻和电抗;U'i、θ'为母线i的电压幅值和相角;U'j、θ'j为母线j的电压幅值和相角。

对于RL电路,外施电压源为正弦电压,即:

式中,us为合环电压;Um为理想电源的幅值;φu为合环时电源电压的初相角,它取决于合环的时刻,也可称作接入相位角;ω为角速度;t为时间。合环后,电路方程为:

式中,R、L为一阶RL电路的电阻和电抗。其通解为i=i'+i",其中自有分量,为时间常数,可以通过端口阻抗求出);i'为以下方程的特解。

根据待定常数法,设:

式中,Im和θ为特定常数,将式(9)代入式(8)得:

求解得:

设则方程(7)的通解为:

由于在进行合环操作之前i(0+)=i(0-)=0,因此有:

从而得出A,且有,将其代入式(12),最终得到合环冲击电流表达式为:

由式(22)可知,合环电流由前半部的强制分量和后半部的自由分量组成,其状态与合环时电源电压的初相角有关。当φu=δ时,后半部自由分量为零,即合环后直接进入稳态。

在进行合环操作前,应该预计合环后可能产生的极致情况。当时,有:

由此可知,■越大,自由分量的衰减就越慢。经过约半个周期的时间,冲击电流几乎为稳态电流最大值的2倍。

本文将合环运行等效为开环运行方式与合环点两侧具有附加电压源作用的结果,合环稳态电流等于开环方式下的负荷电流与合环点两侧电压差引起的环流叠加。计算步骤为:

(1)计算合环前配网的潮流,得到合环点两侧的电压矢量差。

(2)计算等值后的环网总阻抗。

(3)计算开环方式下的负荷电流。

(4)计算合环点两侧电压差引起的环流。

(5)将开环方式下的负荷电流与合环点两侧电压差引起的环流叠加。

对于合环冲击电流,因电力系统三相对称,故只取其中的一相进行研究,环网阻抗可以简化为RL串联网络。

3 应用

基于能量管理系统(EMS)的在线合环冲击电流预警功能在南通电网中得到应用。从南通电网地县一体化能量管理系统OPEN-3000 EMS中获取在线模型及断面数据,将相关信息存入合环冲击电流分析的计算库中;在电网一次接线图上提供相应的界面进行合环点的设定;利用广度优先算法对合环路径进行搜索,对环路所经过的电压等级、路径上变压器的接线方式进行校验,并提供环路展示界面;求取合环电流的强制分量和自由分量,得到冲击电流的最大冲击值和稳态值,结合线路的保护定值和整定时间,判断出线的保护装置在合环后是否会动作,给出分析表格及结论,供在线研判及参考。

4 结束语

在线合环冲击电流预警分析软件实现了在线生成计算分析模型和实时电网运行方式,电网模型具有时效适应性;采用环路合环端口阻抗法,合环冲击电流计算结果具有准确性;界面友好,软件功能具有实用性。通过研究分析合环冲击电流风险,为实施转供电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有效提高了电网调度和运行人员对电网合环操作的分析能力,使合环调度由经验型上升为分析型,降低了合环操作的风险,保障了用户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陈霄,王磊,李扬.配电网络合环冲击电流的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25(4):40-42

[2]葛少云.李晓明.基于戴维南等值的配电网合环冲击电流计算[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7,19(6):124~127

预警功能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设计思路

实时采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RIS)、门诊医生工作站等医院系统中传染病相关数据,通过数据访问中间件,建立动态的传染病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对病人从门诊、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在线监测。通过嵌入的依据传染病诊断标准制定的传染病筛查策略,对基础数据库中的信息进一步分析,实现疑似传染病病例智能识别,并进行传染病个案、医院传染病暴发预警,以方便传染病防控专职人员判别。通过建立交互平台,实现疑似传染病病例实时预警推送给临床医生,进行及时确诊和上报。若医生对疑似病例不予确诊,则进入与传染病防控专职人员的讨论对话模块,要求医生针对病人病情提出非传染病依据。通过系统提示功能和对话交流进行有效干预与反馈,实现传染病防控专职人员与临床医生共同参与传染病监测与防控工作。同时,在临床医生对传染病确诊的同时,系统自动生成传染病报告卡,点击实现院内网报。系统结构和流程见图1。

1.2 支持技术与开发语言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J 2 E E、AJAX、FLEX技术等进行“医院传染病实时监控及预警系统”开发,该系统在Oracle10.0数据库和Tomcat6.0运行环境上,实时采集HIS和LIS、RIS等系统中医院传染病相关的信息。采用院局域网浏览器模式,设立专用服务器与HIS系统进行连接,不影响院内网运行速度;系统根据设置每日定时自动进行数据采集,一般1时和13时各一次,每次数据采集、分析在10分钟以内完成。

1.3 制订传染病病例个案、暴发预警策略

依据《传染病诊断标准》,收集重要及新发现的传染病诊断条件、危险因素及鉴别诊断的相关资料,运用循证医学理念、Meta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地整理、统计、分析、优化和总结,构建下列传染病和症候群的病例个案筛查策略和暴发事件的预警条件:(1)50余种重要传染病(含39种法定传染病、12种常见传染病);(2)20余种新发传染病病例;(3)五大症候群(发热呼吸道、腹泻、发热伴出疹、发热伴出血和脑炎脑膜炎)病例;(4)肿瘤和脑卒中;(5)儿童残疾;(6)急性迟缓性麻痹(AFP);(7)食物中毒;(8)性病监测要求等,各种传染病的临床表现、检验结果、影像学结果、病程记录与护理记录中各种传染病病人特点等,根据各信息与各种传染病发生相关程度进行权重排序,整合分析后输出传染病疑似病例预警信息。各个筛查条件“或”“与”组合其它筛查条件,运行后筛查出疑似病例,进行特异性与灵敏度分析,不断调整筛查策略。最终制订出筛查针对每种传染病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筛查策略和预警条件。

2 结果

2.1 传染病病例智能预警与判别

系统通过传染病筛查策略,每天自动按时间序列对患者门诊、入院以来传染病相关数据,包括:病原学检查;流行病学史;实验室(临检、生化、免疫、分子生物学等)检查、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特殊表现;治疗药物及疗效;疾病预后及转归等,进行多参数综合分析、智能化判别,对达到预警标准的病例以红色标识提示,并按疑似程度以个案预警的方式排序展示。系统同时提供从门诊、入院至出院全过程的传染病相关要素时序图和检验阳性结果汇总,实现对病人从门诊、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追踪;通过爬虫技术产生病历概要,在原始病历和影像学结果等界面标识传染病关键词,方便对复杂病例的快速判别,提高传染病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发现重点或法定传染病致病菌进入重点关注预警栏,用于专职人员关注及临床干预处理。经专职人员判别后,个案预警病例成为疑似传染病病例,然后推送给临床医生判别和确诊。临床医生确诊的病例另存储于传染病病例数据库内,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自动生成医院传染病各种统计报表及网络报告卡。

2.2 传染病暴发预警

系统根据传染病防控专职人员针对不同传染病指标设置的暴发预警阈值,每天进行综合分析,对超出阈值的病区自动报警,并以明确的颜色标记进行提示;同时提供病区所有传染病患者的感染信息时空分布图,即对感染时间、病区内床位分布、传播的相关性等情况按顺序排列,及时发现暴发苗头。

2.3 传染病疫情报告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年试行版)》、《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规范》等文件要求,按照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信息编码,设计相应传染病报告卡,通过医院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的交互平台,当医生确诊病人患某种传染病后,系统利用HIS系统已有的数据自动生成传染病病例报告卡,只需临床经医生补充少量内容和审核后,点击上报即可完成医院内传染病病例的上报程序。报告卡上传到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工作站审核,然后,通过采用Web service技术构建的与中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连接接口,导出报告卡,上报至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

2.4 统计分析

本系统对确认后的病例另行存储和统计分析,同时自动生成医院传染病各种数据,并可分层次进行统计分析与结果展示,即每个病区、每个部门均能提供任何时点、任何时段的分析结果,并可提供传染病发病率月变化趋势。各类统计分析结果均以表格、图形等多种方式展示,并可随时导出E X C E L、W O R D等格式,方便专职人员使用。

2.5 传染病防控干预与干预效果评估

传染病防控专职人员根据临床各种传染病特点,参考国内外传染病防控经验,制订适合各传染病防控标准操作流程,建立传染病防控知识库;利用交互平台将重要及新发传染病诊断建议、防控要点及标准操作流程等内容及时推送给医生进行干预,并提供重要及新发传染病防控知识,进行在线培训与学习。同时,系统将每次对话和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展示给专职人员,便于及时进行干预效果评估和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绩效考核,从而强化医生参与传染病防控和落实防控措施,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

3 讨论

医院传染病实时监控及预警系统将HIS、LIS、RIS和门诊医生工作站等多个资源点自动捕获相关信息,实现对门诊和住院传染病患者全过程监测。通过筛查策略的分析整合,实现了传染病疑似病例的自动筛查,具有实时性强、准确性高、工作效率高、监测功能强大,界面友好,主动性强等特点。通过对传染病患者之间的居住地位置关系和感染致病菌种类、临床证状等因素分析,提示传染病暴发相关事件,解决了目前我国传染病监测体系存在的医疗机构监测能力不足问题[7],填补了国内无传染病智能监测的空白。

医院传染病实时监控及预警系统交互平台的构建,为传染病防控专职人员与临床医生提供了及时便捷的沟通渠道,使传染病防控专职人员与临床医生对某个疑难传染病病例进行针对性讨论,从而提高传染病病例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传染病病例一旦被确诊,系统自动弹出并生成传染病报告卡,临床医生只需要填报补充极少内容,即可完成医院内网络报告。通过设置传染病报告卡必填项提醒填写功能,避免了传染病报告卡必填项的缺项、漏项、空项、报告内容不准确、不完整等现象,也避免了报告卡传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便,上报国家疫情监测网也不需要再进行重复录卡。实现了医院内传染病报告卡的自动生成和网络报告,改变了以往只能通过手工方式进行传染病报告和专职人员收卡的模式,缩短了传染病病例从发现到诊断和报告的时间,提高了疫情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也为实施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交互平台的应用强化了临床医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传染病防控工作效率。使原来主要靠临床医生报卡后才能发现传染病的被动监测,变为计算机智能识别预警的主动监测,创建了国内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控工作的新模式。同时,系统对每个操作过程均有记录,也便于传染病防控与疫情报告工作的质量控制,追踪迟漏报病例的责任归属,也便于检查工作的开展,增加了监督管理深度和可操作性,相关记录也可作为定期检查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考评依据。

系统对在一定时段内,同一病区或同一医院相同传染病的患者数量设立预警机制,使传染病防控专职人员可以在临床医生报告前,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风险、流行趋势或暴发苗头,从而实现传染病的动态监测,强化了过程监控,使传染病防控的关口前移。系统的建立及采用标准化字典,将为实现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信息整合和数据共享提供良好的工具。未来可利用传染病暴发预警的思路,采取区域联网的方式,将一个区域数家医院的传染病发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区域传染病的暴发预警。

医院传染病实时监控及预警系统尚处在研发的初级阶段,其开发的关键在于疑似传染病病例的筛查,如何确定诊断条件内在的逻辑性,提高传染病病例筛查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使传染病智能判断更为科学、合理,是系统今后仍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同时,由于系统功能的完善依赖于医院其他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包括临床数据的全面电子化和电子病历等数据的结构化。另外,系统导出报告卡直接上传至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功能尚未实现,需要有关部门提供建立接口的相关信息。

摘要:研发医院传染病实时监控与预警系统,实现医院传染病病例的自动筛查和分析,实现实时监测预警与及时控制。方法:依据各种传染病诊断标准中的诊断条件和危险因素,参考以往传染病监测报告经验,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和现代信息技术,研制传染病实时监测系统,收集医院内各信息系统中传染病相关数据。结果:制订出医院传染病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筛查策略和预警条件;开发出“医院传染病实时监控与预警系统”,实时采集医院内各信息系统中传染病相关数据,根据各信息与传染病发生相关程度进行权重排序等策略,自动整合分析后输出传染病疑似病例预警信息,反馈给临床医生进行确诊,并生成报告卡,并通过交互模块,实现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干预。结论:研发的“医院传染病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传染病信息追踪,实现传染病疑似病例的自动筛查。提高了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的工作效率,具有实时、高效、准确的特点。

关键词:传染病,实时监测,医院预警

参考文献

[1]施小明,马家奇,杨功焕.我国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疾病监测,2006,21(5):225-226.

[2]田铁南,贾春花,刘学芳.综合性医院传染病报告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工程,2010,18(2):167-168.

[3]邢玉斌,索继江,杜明梅,等.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4):5241-5243.

[4]索继江,杜明梅,邢玉斌,等.基于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的交互平台设计与实现[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0):4293-4295.

[5]杜明梅,邢玉斌,索继江,等.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中疑似感染病例智能判断的实现[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2):115-118

[6]杜明梅,刘运喜,索继江,等.医院感染暴发实时监测预警的实现及临床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4):3104-3106.

预警功能 篇6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事业高度发达的社会。大众传播是伴随着近现代印刷, 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作为这个系统中的一员, 广播拥有广泛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在现代社会, 特别是在电视诞生以前, 广播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 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 是社会上各利益集团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 更是社会文化和娱乐的提供者。

作为最早的电子媒介, 广播在其黄金发展时期, 发挥着社会政治、经济、娱乐生活中的核心媒介作用, 在电视、网络兴起后的今天, 广播也已成功转型为一种贴身的伴随媒介, 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在和平环境中, 广播静静地伴随在人们左右, 那么在重大突发事件中, 广播在舆论传播中将承担什么角色?它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呢?本文就试图结合此次四川地震来做些分析与解答。

二、广播媒介在报道重大突发事件中时的优势

重大突发性事件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 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 必须对其做出决策的事件。电子媒介可以在突发性新闻事件发生时同步进行报道, 而广播又具有了一些报道优势。因为对于一条新闻, 在报纸上需要经过撰稿、编辑、排版、印刷等几道工序才能刊登出来;在电视这块, 又需要通过采访、录像、编辑、录播合成等复杂的制作过程才能播报出来;而广播只需要对新闻进行简单的文字撰稿, 进入录音棚录制后就可以。

因此广播具有更多的空间灵活性, 这样也直接决定了它在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时所要发挥的作用。它趋向于将人口中不同阶层、将那些被印刷媒体隔绝了的人群, 都放进了同一个共同的领域, 营造了一个信息共享的空间。

广播造就的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声音世界, 在时效性上, 广播新闻由于可以不经过文字写作, 所以制作比电视要简单得多。广播是用电传送信息的, 因此它不需要经历拣字、排版印刷、发行等一系列耗时的过程。对于广播工作者而言, 他们的时效不是我们常见的“新近”、“昨天”, 而是“今天”、“刚才”、“XX点XX分”到现在。

此外, 广播节目是用电传输, 在导线通达或电波覆盖范围内, 只要有接收工具就可接收信息。最重要的是, 广播可以把全天事件变动过程随时报告给听众, 可以随时插播, 甚至中断任何节目而及时播出, 或者是直接用现场直播。因此可以说, 新闻传播的时空距离已接近于零。

三、广播在5·12四川地震中的表现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 大量房屋倒塌, 整个地区的供水、供电系统瘫痪, 通讯通信系统中断。在这种情况下, 打不了电话, 看不了电视, 更上不了网, 震中地区的情况无法通知外界救援人员, 外围的部队又无法施救, 救援工作十分艰难。由于震中汶川是一个山区, 多数村庄是建立在山上, 地震后, 仅有的几条道路都严重受损, 破裂开来, 交通一度堵塞, 根本无法直接将救援部队开进震中地区。而且由于山区数目很多, 本来平坦的地方就不多, 加之地震后导致的山体松软, 飞机声甚至是大声叫喊都有可能引发山体滑坡, 引起二次灾害。

然而就是这样, 广播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广播具有极强的信号覆盖优势, 便捷的传送和接受优势, 以及快速传递等媒介传播特征, 使它在这次紧急突发事件中成为最快速、便捷、灵活和有效的传播工具, 发挥了灾情通报、联络信息、稳定情绪的重要社会功能。结合此次地震, 我们来看看广播在重大灾难中, 所表现出的不可替代的生命关怀和社会救助功能。

5月13日, 地震第二天, 由于通讯系统尚未恢复, 外界与震区无法联系, 只有依靠广播传递信息, 为此,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时间紧急捐赠一万多台收音机给灾区, 并迅速成立专门的节目组, 当天就开通了24小时不间断现场直播的“汶川紧急救援”特别节目。在这一节目中, 不间断传来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指示, 播报了全国人民对四川的关爱与帮助, 公布了社会各界对灾区的捐款, 同时也为灾区人民向外界提供信息搭起桥梁。

为了稳定灾民情绪,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不断播送一些振奋人心的消息和音乐, 如为地震最新创作的成龙演唱的《生死不离》, 大家比较熟悉的老歌《让世界充满爱》等。为了配合抗震救灾工作,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联合经济之声、神州之声、华夏之声等举行“爱在天地间——-百名歌手广播赈灾大行动”, 各电台于5月14日12点30分并机现场直播。节目中, 各位歌手表达了他们对四川的关爱, 鼓励灾区人民勇敢地坚持下去, 给灾区人民带去了信心, 而且此次活动共收到捐款1.5亿多元。

与此同时, 各个广播电台迅速调整节目安排, 几乎所有的电台都组织了爱心捐款, 开通联系交流平台, “大爱有声”, “携手抗灾, 共建家园”, “伸出你的手, 温暖我的心”等口号时时从电波中传来。为了避免灾区人民恐慌, 特别是在没有电的夜晚, 并且余震又不断的情况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 4小时不间断现场直播, 并告知大家在灾区应怎样注意自救和卫生, 防止灾后重大疫情的发生。

5月19日至21日, 国务院定为全国哀悼日, 举国为四川地震遇难同胞致哀, 同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经济之声等并机现场直播“汶川紧急救援”特别节目, 而且其频率覆盖了整个中国。该档节目每天有不同的主题, 如2 0日的“探寻生命的奇迹”, 讲述一个个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坚强的人, 鼓励大家坚持下去, 救援部队也要不抛弃不放弃, 共同创造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此外, 在通讯系统为得到全面恢复前, 很多人无法与自己的亲朋好久取得联系, 为此, 节目直播期间, 电台不断播出“寻亲纸条”, 希望从电波中向大家提供信息。而且, 为避免救援部队人员过于寂寞, 失去与外界的联系, 中央又向部队下发了十几万台收音机。

四、以地震为例所得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 随着网络的兴起, 人们好像越来越觉得电视和一些新型媒介才掌握着现在和未来社会的话语权, 广播已经没有市场, 随时将被他们取代, 淘汰出局。而相关部门似乎也有同感, 对广播的建设不够重视, 任其自生自灭。但是上述实例已经表明, 广播独有的声音传播的本体特点决定了它具有独特的媒介优势。它在抗灾抢险, 组织社会互动救助中起到了预警、缓解以及沟通等不可代替的媒介作用。

广播最直接的优势体现为它是一种很经济的媒介和它的快捷性。我们也看到在这次地震中, 只有广播才能在灾区应用。由于这些信息的传递时效性很强, 广播比较有优势。此外, 广播的便携性和移动性为它提供了更大的机会, 因为人们可以随意地移动收音机。运用广播将社会舆论公开, 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透明化, 让声音见证真实性。

它不仅可以在重大紧急突发事件中, 在电视媒介等无法或者不适合的时间、地点为受众提供信息, 发挥伴随性的媒介功能, 而且广播音乐等适宜声音传播的节目形式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成为广播媒介的魅力所在, 如车载广播等。广播的媒体形态本身, 参与创造着新的社会。技术方面, 广播比电视的构造简单得多, 成本也小得多, 因而在扩大信息传播接受群体方面, 至今仍是最有效的媒体。

因此, 有关部门还是应该需要建设与完善我国的广播体系, 我们不能以经济效益作为取舍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建议加大建设力度, 不要忽视广播的发展, 以目前的国情分析, 虽然电视、网络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但是这不意味着广播将被它们取代, 相反, 由于广播本身的特质, 它的作用将被人们重新认识, 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 比如老年人, 出租车司机等。

参考文献

[1] 孟伟.声音传播——多媒介传播时代的广播听觉文本.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 杨明品.新闻舆论监督.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3]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预警功能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脑梗死组:40例, 男27例, 女13例, 年龄40~76岁, 平均 (57.2±9.6) 岁。均系2009—12~2010—02, 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其中高血压12例, 糖尿病患者10例。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 确定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或腔隙性脑梗死, 并经头颅CT或MIR证实。对照组:30例, 男17例, 女13例, 年龄42~75岁, 平均 (53.9±8.3) 岁, 均系同期来院健康查体人群, 均经CT或MIR检查排除缺血性脑血管病。

1.2 研究方法

(1) 仪器:采用GE公司LOGQ7彩色超声诊断仪, 线阵探头5~10MHz。 (2) 检测指标:IMT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β (僵硬度) ;AC (顺应性) ;FMD (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 。 (3) 检测方法:IMT测量方法:选取CCA主干后壁内-中膜最厚处及其上游1cm处和下游1cm处, 分别对以上3处测量并计算平均值;FMD的测量方法: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注定参照Celeermajer方法[1], 在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进行, 检查前至少平卧休息10min。首先连接心电图, 受试者仰卧位, 右上肢外展15°, 于右肘上2cm处探测肱动脉, 并取其纵切面, 使前后的管壁与官腔交界面显示清晰时取二维超声成像。以同步心电图R波为顶点, 测肱动脉舒张末期前后内膜之间的垂直距离, 并取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为内径基础值 (D0) , 最后进行反应性充血实验, 将血压计袖带缚于肱动脉中上段, 扣及肱动脉波动最强点, 向血压计内充气加压至280mmHg (1mmHg=0.133kPa) , 持续4min, 于放气后60s内测肱动脉内径 (D1) 。有研究表明[2], 在反应性充血第50~70秒时, 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变化率最大, 大约在85~90秒能恢复到基础状态水平。在进行试验过程中, 操作者应该将探头固定在最佳位置不动, 每次测量D1, 均取同一部位。FMD=[ (D1-D0) /DO]×100%;僵硬度β=[d (Ps/Pd) ]/[ (Ds-Dd) /Dd], 其中Ps为收缩压, Pd为舒张压;顺应性AC=[Л×Dd× (Ds-Dd) /2]/ (PP×0.133) 3[3]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差异用非配对t检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 与FMD, β及AC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脑梗死组僵硬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 (P<0.01) , 脑梗死组的FMD、A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5) 。

IMT与FMD、AC显示负相关;IMT与β之间显示呈显著正相关。

3 讨论

临床上利用超声来检测颈动脉对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动脉内膜是最早受累部位, IMT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形态学指标, 所以对与动脉内膜相关的FMD、AC、β的临床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使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技术评价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显示脑梗死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受损明显重于对照组。临床研究表明[4], 各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均可使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到损伤, 进而导致了血管功能及结构改变。颈动脉IMT与血管顺应性指标受血压, 特别是脉压的影响, 脉压增加, 主要是由于颈动脉血管僵硬度增加, 动脉弹性及缓冲能力下降, 顺应性减低造成。动脉顺应性反应动脉在心动周期中血管内径容积变化的能力, 其反映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 它取决于动脉腔径的大小和管壁硬度或扩张性, 是检测心血管功能损害的一个有用指标。本研究显示, 脑梗死组颈动脉FMD、AC明显低于对照组;颈动脉IMT与FMD、AC呈显著负相关, 与僵硬度β呈正相关, 提示随着血管内皮僵硬度的增高, 血管结构的异常在进一步的加重;血管壁增殖、重塑、斑块的形成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而血管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后, 动脉的FMD及僵硬度β亦较前更进一步增加。因此, 动脉FMD的减低及动脉僵硬度β和血管壁的结构重塑是相互影响并互为因果的。故脑梗死患者应当努力降低大动脉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僵硬度β。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对颈部动脉的超声检查诊断已经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颈动脉IMT结合僵硬度β、FMD、AC等指标, 可更全面的反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管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特征, 可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在临床上对脑梗死的发生提供很好的预警信号。

关键词:超声波,脑梗塞,颈动脉

参考文献

[1]Celermajer DS, Sorensen KE, Gooch VM, et al.Non-invasivedetection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and adults at risk ofatherosclerosis[J].Lancet, 1992, 340:1111-1115

[2]刘丽文, 钱蕴秋, 刘建荣, 等.正常人颈、肱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临床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5, 21 (11) :838-840

[3]何辉, 陈长春, 李建华, 等.高频超声检测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高蛋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 (6) :409-412

【预警功能】推荐阅读:

水库预警07-22

预警框架05-09

预警处理05-22

预警发布05-23

预警监管05-24

动态预警06-02

预警指标06-06

农业预警06-13

预警工作06-28

预警效果07-01

上一篇:共同配送下一篇: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