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管控

2024-10-13

预警管控(共3篇)

预警管控 篇1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许多上市企业都建立了风险管控体系, 但有的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设还停留在一些原则性规定, 没有把风险管控同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紧密结合, 未能起到有效监控风险、防范风险事件的目的。 本文运用PDCA循环机制, 结合钢铁企业实践加以探讨, 为企业风险管控及预警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近年来, 由于我国钢铁产能过剩, 宏观经济持续下行, 钢铁企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比以往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湘钢通过导入风控体系, 采用PDCA循环机制, 建立三道风险防线, 实施风险评估, 构建重大风险预警体系, 以及开展内外审计, 营造了良好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环境, 将重要业务领域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 保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一、设计全面风险管控体系框架

湘钢风险管控采用PDCA循环机制, 运用 “一、二、三”管控模式:即一个中心、二个轮子, 三驾马车。以全面风险管控体系为中心, 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两个轮子为支撑, 以业务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 监察审计部门三驾马车共同驾驭和管控风险。风险管控PDCA机制本质上以风险为导向、以流程为对象、以控制为手段、用基础平台融合, 不断推进业务流程规范化、重大风险显性化、风险控制常态化, 优化流程和强化管控, 使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有效融入业务过程, 实现风险、流程、制度、控制相统一, 循环改进, 促进风险管控能力不断提升, 最终实现风险PDCA循环长效管控。

风险管理是一个PDCA循环过程, 要进行风险识别、评估评价、风险应对、日常监控。 然后, 再利用日常监控和复核的反馈结果来改进风险识别、评估、应对过程, 如此循环反复, 力求把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降到最低程度。

内部控制也是一个PDCA循环过程, 它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 确定内部评价具体内容。 通过自查和抽查, 内控测试及外部审计, 对缺陷项实施整改闭环。

“风险管理” 和 “内部控制” 融合成一个大的PDCA循环, 需要借助风险管控基础平台, 这个平台就是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流程、组织、绩效、文化、组织、信息、知识、方法、工具等, 见图1。

三驾马车即三个 (业务管理部门、 风险管理部门、监察审计部门) 部门共同驾驭和管控风险也分别代表湘钢风险管控体系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业务管理部门 (规划、采购、生产、技术、销售、人力资源、财务等) 。 各业务部门负责在日常业务过程中控制风险。 业务部门识别出来的风险, 大都体现在财务指标上。 财务部是管理风险牵头部门, 通过财务风险管控, 力争把风险控制在第一道防线可控范围内。

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部门。 在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 管理创新部负责组织建立湘钢风险管控体系, 组织建立重大风险预警体系, 并推进风险管理日常工作, 包括日常监管、内部测试、外部审计。管理创新部以流程和制度为抓手, 用体系的思路和方法管理企业, 不断提高风险管控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

第三道防线:监察审计部, 即独立审计机构, 监察审计部对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及工作效果进行客观、 独立的监督。 以评价内控控制是否足以应对舞弊风险, 风险管控是否到达预期效果为目的。 监察审计部从专业角度审视风险管控、预警体系运行, 提示企业相关风险, 防范风险事件。

二、建立内控风险管控体系

1.健全组织建设

湘钢于2010年启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成立了内控与风险管理委员会, 由总经理任主任, 总会计师任副主任。 内控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由管理创新部部长担任, 副主任由监察审计部部长、财务部部长、管理创新部内控与风险主管副部长担任, 成员由管理创新部、监察审计部、财务部的相关主管组成。 各相关部门设内控与风险管理联络员, 其业务工作由办公室统一布置、统一管理。

2.完善制度建设

根据湖南省国资委 《关于加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 公司制订了 《内控与风险管理办法》。 根据财政部等国家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 又制定了《内控手册》。 以《内控手册》、《内控与风险管理办法》为纲领, 以流程管理为主线, 以财务管理为重心, 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管理职能, 将风险管理基本理念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融入到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商业管理、运营管理等重要业务管控环节。 在不变更现行有效制度体系前提下, 将现有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测量等管理体系与风险体系有机结合, 同时针对风险管控体系需要, 新增内控与风险方面专项管理制度, 如《客户信用及应收帐款管理办法》、《营运资金管理办法》、《保兑仓管理办法》等制度, 建立了一整套适合企业特色的风险管控体系, 每年通过开展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对制度进行评审, 同时对内控测试底稿进行修订, 重点对本地化控制活动描述进行完善, 夯实本地化控制活动管理基础, 使风险管控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公司风险评估涵盖18个部门, 涉及21大业务流程及所辖业务和岗位。 评估涵盖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商业风险和运营风险四个风险领域, 其中包括26个风险种类, 共计222个风险事件。 风险数据库表单如下:

风险成因量化分析:在年度风险辨识的基础上, 采用定性+定量的方式, 建立两个评价标准, 以确定需优先关注的重大风险领域。

风险发生可能性评价标准 (定性+定量) :极低1分, 较低2分, 中等3分, 较高4分, 极高5分, 5个分值分别规定相应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标准。

风险发生后影响程度评价标准 (定性+定量) :极低1分, 较低2分, 中等3分, 较高4分, 极高5分。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 建立了风险矩阵图谱, 确定重大风险7个, 一般风险54个。

公司按照《内控与风险管理办法》对重大风险和一般风险的管理进行定期跟踪、分析和评价 (PDCA) , 其管理流程运行结果纳入内控监督与考核。

三、建立重大风险预警体系

1.强化重大风险预警

为加强重大风险管理, 有效实施风险预警, 防止风险事件发生, 提高重大风险管控效果, 真正将内部风险控制落到实处, 公司构建了重大风险预警体系。针对7个重大风险, 进行了流程分析, 明确了31个预警指标:预警值, 数据来源, 测评次数。 责任部门等, 将《风险数据库、重大风险预警体系及管控方案》以公司文件的形式公布。

2.设立三道防线监控

为确保预警体系有效运行, 公司建立了三道管控防线, 分别由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监察审计部门实施监控, 运用PDCA, 不断循环改进。

业务部门实施预警。 对重大风险实行日监控、周汇总、月报表制度, 当风险达到预警值时, 重大风险业务部门将预警信息反馈公司主管领导、管理创新部, 由责任部门开展预警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措施、实施改进, 从而实现对重大风险的预防与控制。

风险管理部门组织日常风险预警工作, 召开风险讲评会。各风险业务管理部门根据风险控制情况, 对风险情况进行讲评, 掌握现象, 分析问题, 总结经验, 实施动态管理, 确保指标起到预警和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作用。 监察审计部针对预警指标开展专项审计, 出具专项审计报告, 确保各监控指标数据真实、有效。

对重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实行动态管理。 管理创新部每半年组织对风险指标进行识别, 评估, 实施动态管理, 确保指标起到预警和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作用。

四、体系运行评价与内控审计

公司每年对内控测试进行周密策划, 对8个公司层面和13个业务层面管理流程制定自我评价工作方案, 编写内控测试计划, 成立内控测试组, 根据上年度内、外审计测试结果、重大风险管控情况, 对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主要业务流程和高风险领域, 安排专业骨干人员实施重点审计。 为了确保内控测试效果, 每次测试前, 首先对内控测试底稿进行完善, 同时开展内控和风险知识培训, 使参加测试人员既懂专业, 又熟悉业务, 测试工作要达到既有广度, 又有深度, 测试组负责编制内控测试报告, 各责任单位针对内控测试发现的缺陷项实施整改。

公司每年外部审计工作, 均安排骨干人员作为向导, 外部审计既是一个发现问题不断完善体系的过程, 同时又是一个学习改进的过程, 骨干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也得到提升。 目前, 湘钢通过内控测试、外部审计, 已培养了一批自评骨干, 实现了由三钢互相测试, 转变为自我独立测试, 初步建立了内控自我评价改进机制。

五、结束语

风险管控及预警体系化建设不是新增一套管理体系, 而是以现有管理体系为基础, 融入风险管理理念后, 再优化、完善的过程。 构建符合风险管理与内控要求的管理体系, 需要运用PDCA循环机制, 严把三道防线, 使企业管理进入“螺旋式上升”的PDCA良性循环, 最终为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保驾护航。

预警管控 篇2

通过本系统建设, 可提高通信网管理人员对网络资源的支撑处理力度, 增强运维工作效率, 延伸运维支撑力度, 最终将合理有效的调度通信网。预警平台建设目标可以简化为“发现隐患、及时预警、高效运营、数据共享”, 构件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平台。

二、通信网综合预警管控平台设计思路

通信网综合预警管控平台建设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基于入RMS系统以及厂家专业网管系统接口数据, 在各种资源数据的基础上, 经过资源预警模型的分析以及预测, 能够将超过阀值的资源端口占用率、通道利用率、光纤在光缆中的占用率、光纤在一个局向的占用率、管道占用率、资源使用年限、告警数据、性能数据等通过危险单的方式发送给末端维护人员以及管理人员, 实现资源网络拓扑的优化以及隐患的排查。

三、通信网综合预警管控平台设计

3.1系统总体架构

应用层直接面向最终用户, 向用户提供各种管理界面, 实现各种业务数据查询和管理。为了方便各级各类维护人员使用网管系统, 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Browser/Server, B/S) , 方式的界面, 各个终端通过通用的浏览器访问网管系统, 对于特殊场景, 也利用智能终端的方式来进行系统使用和维护。业务服务层是系统功能的实现层, 完成业务逻辑关系处理以及对外接口服务。分为预警提示、预警汇总、预警维护、报表统计、权限管理、接口服务、搜索引擎处理等;存储层是系统基础数据存储功能块。实现了基本数据的转换和汇总。采集层主要采用了webservice、db2db、file2db接口技术, 向预警管控平台提供数据接口。接口适配层包括接口模块适配池和通用代理模块。

3.2系统功能

(1) 呈现管理:主要是预警数据的呈现, 包括首页基本呈现以及呈现内容的可配置化。体现了首页呈现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2) 资源维护管理:预警系统中各类资源数据的维护和配置。主要包括指标类配置、设备类配置、重要事件的配置等。 (3) 预警配置功能:是预警管控平台的核心功能模块。主要包括预警规则设置、预警任务设置、预警任务停启用、预测任务设置、派单规则设置、超长告警管理设置、预测性能规则设置等。 (4) 资源管理:包括数据信息管理、查询统计分析管理和数据核查管理。 (5) 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各种预警资源数据的查询和统计分析。主要是包括管控类、告警类、性能类、派单类的各种数据的分析。为了对其进行快速有效分析, 需要采用数据仓库的方式, 通过润乾报表等工具, 实现对数量巨大的数据的分析。从功能上, 统计分析功能包括报表自定义、报表自动生成、报表发布、各种趋势图的发布等。

四、关键技术分析

通信网预警管控平台是一个复杂、庞大的软件系统, 这些难点问题中,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灵活便捷的资源预警模型

通信网预警平台的基础数据是除过省内RMS数据之外, 也有厂家的告警数据和手工维护的基础数据。通信网预警平台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也要遵循ETOM模型进行基于业务流程以及预警资源管理的设计。

4.2快速响应的资源搜索引擎

通信网资源预警模块, 根据数据流的大小, 自主研发了灵活便利预警搜索引擎模块。预警搜索引擎采用了分布式采集、分布式存储、分布式索引的方式, 对现有海量的资源数据进行分门别类。采集按照时间粒度、地域粒度、厂家粒度进行采集, 查询按照时间粒度、空间粒度、地域粒度进行存储, 索引按照行为模式习惯进行索引分类, 让资源在处理检索的时候, 能够最优的行为习惯模式进行块状检索, 达到了速度优先、效率优化的地步。

五、结束语

随着全省的推广应用, 通信网综合预警管控平台的建设也是一个逐渐完善逐步加强的过程。当然, 现阶段的平台还有很多问题, 还有很多功能需要不断的补充和完善, 前面的路还有很长, 但通信网综合预警管控平台的建设团队也没有懈怠, 正在不断努力打造一个高效、稳定、优质的服务平台。

摘要:随着通信网的迅速发展, 为保证有效全面的对网络进行管理, 合理高效利用各种电力通信资源, 迫切需要建立通信网资源预警系统。通信网预警管控平台基于省内RMS系统以及专业综合网管系统的基础上, 进行综合资源预警阀值管控, 通过规则设置、自动预警派单, 完成资源优化和调整, 综合预警管控平台包括通信网络资源的配置管理、预警任务管理、统计分析管理、流程跟踪管理、系统管理;为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资源有效预警提供有力支撑, 提高管理人员对资源管控和处理能力。

关键词:通信网,预警管控,预警模型,预警搜索引擎

参考文献

[1]张伟哲, 张宏莉, 许笑, 何慧.分布式搜索引擎系统效能建模与评价.软件学报, 2011.11.14

预警管控 篇3

一、财务预警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

20世纪30年代西方学者就陆续开始对企业财务预警问题进行研究, Fitzpatrick (1932) 建立单变量模型开创了财务预警研究的先河, 他以19个企业为样本, 运用单个财务比率, 将样本分为破产和非破产两组。结果发现判别能力最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

此后爱德华·奥尔曼 (A ltm na, 1968) 、迪肯 (D eakin, 1972) 等建立了多元线性判定模型;

A ltm an (1968) 提出了Z分数模型;

Tam (1991) 利用A N N模型进行财务预警研究。

这些模型的建立为企业建立合理的财务预警模型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对提高企业财务预警的精确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 国内研究

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也对我国民营企业财务危机进行了研究。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周首华等 (1996) 借鉴A ltm an研究, 对Z分数模型加以改造, 提出了F分数模型;

孟雪梅、贾春华 (2001) 提出了中小企业企业危机管理系统的建立;

杜兰英、余道先 (2005) 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 建立了合理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刘青、王春瑞 (2006) 着重于利用A H P-模糊综合方法建立中小企业风险预誓模型;

王敏 (2006) 结合中小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

王爱华、颜彦 (2007) 针对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预警措施;

杨娟 (2007) 提出以现金流量为基础构建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基本思路。

国内外对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研究为我国中小企业建立财务预警制度有很大的帮助。对改善中小企业财务状况,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国内外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研究还存在财务预警模型缺乏理论支持, 预警模型没有考虑到非财务因数, 预警模型样本选择干扰因数过多, 过多依靠财务报表数据和数理模型等缺点。

二、温州民营企业财务预警中存在的问题

2008年, 温州有2%的民营企业倒闭, 加上由于财务危机而陷入停产的民营企业占当地民营企业总数的10%。这些企业的破产和停产一方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温州民营企业在财务预警方面存在种种缺陷。温州民营企业存在的缺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财务风险识别不足

财务风险识别是指以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为导向, 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 从而按成本效益法则建立最佳内部会计控制的过程。在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和分配资金的过程中, 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运营风险和资金分配风险, 而在温州现有的民营企业大都缺乏对风险的预判、识别、预警以及有效的应对措施, 普遍存在风险意识明显不强的问题。

(二) 缺乏财务预警制度

民营企业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是它属于家族式企业, 家族式管理模式具有交易成本低的优势。但也容易出现企业的各种制度不够完善和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而财务预警制度作为民营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领导者主观愿望的影响更大。

(三) 财务预警方法陈旧

现阶段财务预警方法的运用可以分为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其中定性分析方法从财务风险演变的不同阶段来分析, 包括潜伏期、表现期、恶化期、发作期, 每个阶段中都会有不同的特点和征兆。而定量分析法主要是各种模型的运用, 主要有单变量预警模型、多元线性判别模型、多元逻辑回归辨别法以及其他模型。在温州民营企业中无论对定性分析还是定量方法的实证运用都比较少, 即使有也是在运用现有的方法上进行简单分析、比较, 深入完整的论证不多。

(四) 财务预警措施的时效性不强

企业的财务情况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相关政策的变动而不断的变动, 这要求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随着这些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虽然温州民营企业中, 有些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构建财务预警体系可以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危机, 由于资金、人力、技术的缺乏, 往往导致财务预警体系在使用和维护中得不到有效而及时的维护和更新, 使得财务预警的信息不能及时反映企业现时的状况, 从而导致预警信号时效性差, 准确性不高, 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 财务预警方法单一

通过对温州的民营企业研究发现, 目前温州民营企业用得最多的是单因数财务预警模型对企业的财务进行预警。而在现实生活中, 财务预警是一个动态过程, 不仅需要对以往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而且还应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情况做出预测, 结合非财务指标, 使其财务预警方法更加丰富, 从而更加全面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状态。

三、民营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构建

目前, 实践中常见的财务预警模型分析方法有五种:单变量预警模型、多变量模型, Z分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和BP模型。其中BP模型的优点是具有随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 使企业财务危机动态预警成为可能。因此, 借鉴BP模型建立民营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制度。

(一) 民营企业财务预警指标选择原则具体如下:

一是可预见原则。可预见原则是财务预警系统的重点, 即选择的指标变化该超前于中小企业的实际财务活动及其产生的问题, 这就要财务预警系统所选定的指标必须能够准确地预测企业财务状变动及其发展趋势, 并以此有效界定出能使企业生产经营处于稳定发展态势的合理界限。

二是具有可操作性。构建简便, 易于操作和实施的方法和方式, 以适应民营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各层次人员对本企业的自身管理和控制需要。

三是成本效益原则。民营企业的规模小, 人力资源有限, 业务活动相对简单, 因而构建财务预警框架, 应该根据其本身的业务和资源状况采取量体裁衣的态度, 要简便, 实用而且有效, 达到成本与效益相适应的总体要求。

四是灵敏性原则。民营企业的管控方法要和企业运营过程相适应, 把财务危机预警管控框架嵌入到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 进行动态的监控和有效管控。

(二)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选择

根据上述原则, 可以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和财务结构四个方面来确定民营企业的预警体系范围。其中企业的偿债能力选取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为指标;盈利能力选取销售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资产利润率为指标;资产营运能力选取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为指标。财务结构主要选取权益比率为指标。

(三)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标准值和预警临界值确认方法具体如下:

一是预警指标的类型。根据预警指标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指标数值 (实际值) 越大越好的, 定义为极大型变量, 如总资产报酬率;指标数值在某一点最好的, 可定义为稳定型变量, 如流动比率。

二是预警指标满意值、不允许值、上下限值的确定。一般情况下选取该行业的平均值为极大型变量的满意值;而稳定型变量的满意值的选取为在该行业平均值之上进行加成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可以加成10%~30%) , 不允许值的上下限则分别选取满意值的一倍和一半。

(四) 预警指标权重计算

指标权重的确定在某种程度上能影响到预警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理论上有德尔菲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等。但是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 每个企业的情况会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合理选择预警指标的权重。

(五) 综合预警系数的计算

根据预警指标的不同类型, 计算功效系数的方法也不大一样。功效系数法的计算公式见表1。计算的具体步骤为:

一是收集预警指标某时期的观测数据值。

二是确定每一指标的不容许值和满意值。许多综合评价问题中, 理论上没有明确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 实际操作时一般有如下的变通处理:以历史上的最优值来替代;在评价总体中分别取最优值、最差的若干项的平均来代替 (只取一项即取最优值、最差值分别为满意和不允许值, 可看作其中一种特殊情况) 。不同对比标准所得到的当项评价值不同, 从而影响综合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和客观性。

三是计算每一指标的功效系数。

四是将每一指标的功效系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出综合预警指数K。

根据综合功效系数的数值大小, 确定了各类警限的区间后, 便可根据表2所划分的区间 (需要指出的是表2所划的区间并不适用所有企业, 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划分预警的区间, 比如成长型企业可以的预警区间可以在表2的基础上适当下滑) 预报警情。

综上所述,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本文以温州民营企业为例, 借鉴国内外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上形成的经验, 构建了民营企业财务预警动态管控框架体系, 为民营企业改进经营决策和纠正错误的经营方向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小平:《财务管理教程》,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陈小平:《财务管理教程》,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康晓春:《关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探讨》, 《冶金财会》2006年第1期。[2]康晓春:《关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探讨》, 《冶金财会》2006年第1期。

[3]才元:《中小板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与实证分析》, 《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第12期。[3]才元:《中小板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与实证分析》, 《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第12期。

[4]张威:《企业财务预警模型的分析与比较》,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第13期。[4]张威:《企业财务预警模型的分析与比较》,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第13期。

[5]李俊秀:《财务风险管理的危机预警系统》, 《科技与创业》2007年第1期。[5]李俊秀:《财务风险管理的危机预警系统》, 《科技与创业》2007年第1期。

上一篇:农村卫生人力培训下一篇:智能车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