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2024-10-02

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展(精选12篇)

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篇1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现代建筑设计的现状, 并从思维、方法、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索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理念创新,发展方向,绿色低碳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推进, 建筑业发展迅速, 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世界经济的日新月异带来了建筑行业的全新发展, 建筑设计的创新也成为建筑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现代建筑设计现状

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现代社会, 建筑设计也呈现国际化的趋势。世界各国的建筑设计独特多样且各具特色, 彰显了每个地方的文化历史韵味。不管从风格、技术还是从建筑设计理念、方法来说, 现代建筑设计都很好地传递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底蕴和民族文化。但是美中不足的是, 现代建筑设计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 现代建筑设计风格迥异, 独特创新, 但缺乏现代化的理念

世界各国在建筑设计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这与每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有关。就我国来说, 每个地区民俗文化的差异也造成了建筑设计风格的迥异。通常来说, 建筑设计是指根据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文化历史, 并基于建筑原理, 设计符合一个地区特色和风格的建筑。这是对一个城市或地区最好的诠释, 甚至可以成为一种城市的精神象征。放眼我国, 多元化的城市发展和民族文化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建筑风格, 独特的建筑结构设计也吸引了国外建筑师的眼球。但在差异的背后却凸显出一个问题, 即建筑设计中没有融合现代化的理念, 没有将时代特色、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进步这些元素融入到建筑中。使得建筑只能反映一个地区的文化历史底蕴, 却不能彰显其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等取得的成就。所以, 现代建筑设计应该关注时代的进步, 表现建筑发展的生命力。

2. 现代建筑设计技术成熟, 设计科学合理, 但缺乏生态理念

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条件。不管是建筑的室内设计, 还是建筑内部的技术处理, 如建筑稳固的结构、防火设施、通风系统、墙体防渗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很成熟的技术。另外, 建筑设计科学合理, 符合人们对安全舒适生活的需求。但是在提倡低碳生活的现代社会, 建筑设计却没能很好地体现生态理念, 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国外有些建筑设计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 将生态理念融入设计中。如设计吸收太阳能的房顶, 并提供日常的用电、供暖;在房屋周围修水池, 夏季能有效降温, 并且水池的水可循环利用, 这些生态理念的融入可以使建筑设计更符合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建筑设计的创新

传统的建筑设计已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需求, 由于人们精神追求和审美的提升对建筑设计要求不仅停留在基本的居住需求上, 因此建筑设计的创新至关重要。

1. 建筑设计思维理念的创新

传统的理念认为建筑的设计应满足安全性和舒适性, 有些地区还会考虑到风水特征等。现代建筑理念在安全舒适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建筑设计应体现人文精神。

城市建筑是城市文化和特色的一部分, 人文精神也是城市精神文化的核心。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应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 增加大众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令人们通过城市建筑能深入领悟家乡的文化底蕴。

(2) 建筑设计应加入绿色生态理念。

现代社会, 低碳理念已经深入了人们的生活, 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都融入了绿色低碳理念, 因此, 建筑设计也应把这种环保的理念融入其中。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也可以向全社会传递环保意识。

总的来说, 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应注重结合社会的先进理念

2. 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

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是建筑设计创新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方法的创新应该体现理念的改革上。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首先, 是建筑风格设计的创新。传统的建筑风格千篇一律, 比如政府大楼、学校、企业、住宅、城市公园等都有具体的模式, 人们对这些模式都产生了审美疲劳。所以, 建筑风格的创新对改变城市的形象十分重要。可以改变普遍的建筑设计风格, 引入多元化的元素, 使人们在多样的建筑风格中感受城市的美;其次、建筑结构设计的创新及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城市中大多建筑结构都很普通, 且“有规有矩”。多数城市建筑给人们的印象就是高楼大厦, 没有独特的结构。因此, 现代建筑设计应考虑建筑结构的多样化;最后, 是建筑材料的创新。传统的建筑材料就是水泥、石砖、钢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需要越来越多的新型建筑材料, 特别是耗能低、污染小、实用性强的建筑材料。

三、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人们对现代建筑设计的需求日益增加, 不仅仅停留在居住需求, 而是进一步的审美需求和精神层次的需求。所以, 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应该以此为出发点, 满足社会经济好文化发展的需要。一方面, 建筑设计的发展应该追求与国际接轨, 同时彰显本土特色。我国地大物博, 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 建筑风格也从传统的中国风格到西方建筑风格转化。因此, 建筑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学习西方的建筑设计理念, 借鉴其科学的设计方法。同时要注重与本土文化结合, 求同存异, 使建筑设计在体现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不失国际化;另一方面, 建筑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低碳绿化的环保建筑。现在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全球环境恶化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全世界各国都在提倡环保和绿色生活。在此宏观背景下, 建筑设计的发展也应注重其环保性。在未来, 节约型和环保型的建筑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认同, 因此, 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应与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向相同。

四、结语

传统的建筑设计缺乏现代化、生态化理念, 建筑风格和建筑结构千篇一律。既忽视了建筑对城市精神文化的体现, 也忽视了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与国际的接轨, 西方的理念和文化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西方的建筑理论和风格也影响了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当然, 作为一个文化底蕴厚重的国家, 我国在建筑设计上也不失大国风范。在多元文化入侵的现代社会, 对建筑设计的重新认识、对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说, 建筑设计应反映国家的文化精神、城市的人文精神和社会的先进理念。建筑设计的发展也应与一个地区的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一致。建筑是城市的标志和象征, 建筑设计的创新和发展关系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所以, 对建筑设计创新和发展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川龙.论我国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J], 2007 (06) .

[2]刑凯.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J], 2009 (03) .

[3]王占中.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J], 2007 (07) .

[4]吴辉华.浅析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科技创新导报[J], 2009 (10) .

[5]魏志敏.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构思论述.四川建材[J], 2008 (04) .

[6]杜宇力.当代建筑设计创新探讨.建材与装饰[J], 2007 (09) .

[7]康晓旭.对建筑设计创新思想的分析.建筑设计管理[J], 2009 (10) .

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篇2

什么是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模式?一是在创新型人才的任用和培养这一环节,需要管理层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因此管理者必须要高瞻远瞩,能够慧眼识珠,又能够辨别出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全能人才,并且对企业又具有足够的忠诚度。二是要采用创新的管理运营模式来使工程管理能够平稳运行,能不被潮流的变换所淘汰,使建筑工程的预期竣工时间、预算工程成本以及工程质量等方面在规定的时间、资金内保质保量的达成目标,进而完完整整做到创新模式,促进建筑企业和建筑企业中工程管理的稳步前进与发展,可以说创新模式不仅造福了社会,更为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2创新模式的作用

在建筑企业中,创新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作用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创新模式的提出有助于国家和企业发现社会中被埋没的人才,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利器,而创新型人才更是不可多得的瑰宝。倘若一个建筑企业缺乏创新型人,那么该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不具备竞争力,也没有更长远的发展前景,势必没落和衰败;其次,纵观当今建筑企业可知,它是不断的进化和发展的,停滞不前的建筑企业势必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被淘汰,建筑企业唯有不断的创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求得发展,立于不败之地,而这正应验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综上所诉,创新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不仅影响着建筑工程,乃至对社会上的任意企业都意义深远。

2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许多问题,诸如:一些企业的建筑工程管理不完善,管理组织不合理,管理制度力度不强等等,而这些不利因素直接导致这些企业的建筑工程经济效益无法比拟其他具有同等有利因素的企业。

首先,因循守旧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根深蒂固地植入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比如,在日常的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强制性的建筑工程管理仅靠有关命令来执行,对于工程管理与工程预算也没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来执行,因此也不存在整体工程的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与预算,导致了在整个工程进度安排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的、不科学的编制,欠缺和漏洞。

其次,相关岗位的施工负责人或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本岗位的管理不够到位,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与他人,其管理质量不言而喻。在建筑工程中,相关岗位的施工负责人或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和自身素质,即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拥有较强的责任心以及管理人员在解决突发问题时临危不乱,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建筑工程管理,提升整体工程的质量。然而,从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很多问题大多数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可见,管理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在监督管理上并不到位,且责任意识不高,相关管理工作也没有得到落实,最终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管理和质量。

更重要的是,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因此建筑材料及原材料的管理人员尤为重要,因为两者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倘若相关原材料的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管理水平和管理素质,对产品原材料的采购不严格、监管不到位,允许那些质量不合格或者假冒伪劣的材料进场,我们可想而知,这些必然会对整体工程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另外其他人为因素也影响着施工质量,诸如:某些中小型建筑企业舍本逐末地追求利润不顾工程质量,使用着租赁的机械设备,配备着不具备专业的操作水平的机械操作人员,这不仅增加了机械磨损率,而且降低了机械利用率,其施工质量我们也就不必多说了。

3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

3.1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改良

调整生产力、产业结构以及市场供需等是改良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当务之急的问题,并配备着科学和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现如今,根深蒂固的传统工程管理模式是我国的建筑行业的最大问题,这种传统管理模式与创新的建筑工程管理和生产规律相悖。因此,若要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必须从根本治理建筑行业中的管理问题。只有提升了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才能提升建筑的质量。

3.2调整建筑工程管理组织机构

如何有效调整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机构呢?这要求建筑企业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合理安排施工人员。不同工种的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同,施工过程中,应因材施教,分别培训,然后将管理组织和施工人员协调一致,使施工进度稳步前进。第二,应加强管理组织内部协调关系,强化工人技术水平,提高队伍整体质量,使建筑队伍能与业主签订长期合同,解决工人不断工的问题,同时建筑质量整体水平也会提高。最后一点,也是更重要的一点,为了顺应如今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也应避免独裁制的管理手段,这样不仅会增加施工过程的成本,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过程决策的及时与准确,得不偿失。所以管理者应多学习先进管理技术,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摸索并开发出适合于自己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

3.3建筑管理观念的有效调整

建筑企业在发展进程中,企业所拥有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的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落后的管理思想会给建筑企业带来指导上的错误,所以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建筑企业必须尽快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建筑企业承包项目的履约者,同时也承担着整个项目的管理,只有企业的法人具有创新精神,企业经营的管理理念才能实现创新,只有建筑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并提高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有效的处理和应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与弊端,为建筑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增添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建筑企业若想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稳步前进,则必须随时学习创新知识,更新自己的创新理念。

3.4关于进度方案的科学制定

建筑工程体系中最为基础但又重要的即施工进度的制定,它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石,与此同时,它也是管理组织对施工进行管理的重要依据。建筑企业管理者作为领导和制定工作方案的主要负责人,需要学习相关管理技术来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首先管理者应切实调查将要施工建筑的地形,并对未来天气变化进行查询,同时了解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然后将各因素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创新方案和设计,并进行网络模拟,从建筑技术水平上分析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提前预防,做好措施。

4结语

探讨舞台美术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篇3

关键词:舞台美术;设计;创新与发展;探讨

对于舞台艺术来说,舞台美术设计是一种运用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造型艺术和其他形式艺术的综合设计,而舞台美术是舞台艺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舞台整体造型、环境塑造、氛围渲染,辅助人物表演随着情节的发展,氛围的变化勾勒场景服务于舞台演出剧目的艺术。没有了舞台美术的设计,整个舞台的艺术表演就会黯然失色。舞台美术主要是舞台剧目要求的环境,对场景、灯光、道具、演员、服饰、色彩以及现场音响效果的整体统筹和把握,这些都能够让整个舞台空间有着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和现场氛围。而舞台美术设计的创新和发展,其实是离不开舞台场地的改变和发展。因为不一样的舞台场地,需要有不一样的舞台美术设计,当中的设计要根据舞台的环境和表演内容以及当地的人文风情,还有所处的时间而进行设计。例如,最常见的春晚,其主色调从来就离不开红色,红色在中国是一种吉祥的颜色,而且用红色作为主色调就更加具有节日气氛。如果换成是绿色或者是其他暗色调就不符合舞台需要了。多方面的综合考虑,从而让整个舞台效果更加完美。所以,舞台美术设计的创新和发展是包含着很多相关方面的因素及其创新和发展。

1 舞台媒介的创新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从不同的表演中都能够看到舞台媒介的不断发展。例如,从古罗马的露天竞技场,发展到如今更多的室内大型的形式丰富多样的现代化动感舞台,时代的变迁也让我们能够看到舞台媒介的变化发展。再比如,舞台的场景。过去,舞台的场景是用布和纸张制作的,场景是我们手绘出来的,但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创新与发展的结果是,舞台场景能够通过电脑设计再喷绘出来,更高科技的就是运用电脑屏幕场景或者是激光灯场景,后者能根据表演者的内容进行相对应的变化。例如,演唱者的歌词与森林有关,那么屏幕就会展现一片片的叶子或者森林,让观众感觉身临其境,增强了舞台的表现效果与感染力,而不是像过去一样“一如既往”的场景,缺乏感染力。这为我们展现了更加逼真的舞台场景效果。在舞台灯光方面,随着灯光行业的发展,舞台灯光已经形式多样,除了有各种不同颜色的灯光外,灯光还能根据舞台表演需要,进行多样式的展示,这不仅需要舞台设计师有很好地艺术功底,也应该在演员与歌唱者表演前熟悉表演跟演唱内容,从而更好地调节好灯光,一场成功的演出,离不开精心设计的舞台效果。

2 舞台空间的发展

舞台空间的发展,我们更为直观能够感受到的是舞台空间广阔特点。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1)舞台自身空间的拓宽。过去我们所看到的舞台是很单一的,展示给我们的只是一个平面的空间。所有的歌剧演员或者歌唱家就在那片毫无遮掩的平面空间上表演或者演唱,“一览无余”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欣赏者的视觉需求。而如今的创新和发展之后,我们看到了立体的,复杂的,机械化的舞台。由原来功能单一的舞台渐渐演变成与数码科技相结合的多功能机械舞台,甚至部分的舞台还采取了遥控装置。今天的舞台,上面装有升降舞台跟旋转舞台,还有多台阶的设计,从而形成多双层空间或者多层空间。这些创新和发展让舞台更加多结构多层次,能够把舞台的设计理念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更大空间地拓展了舞台的空间,这样就把使用功能与层次形式融为一体,使舞台设计理念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2)舞台走向观众席。现在很多舞台美术设计都喜欢将舞台延伸到观众席中,而且延伸是多方向的,空间层次多样的。这样我们能够根据舞台的设计而近距离欣赏到更多精美节目的表演,另外演员或者歌手跟观众的近距离接触,进行互动,使演出能够更加带动现场的气氛,让整个表演场面更加热烈,从而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也满足了粉丝们与自己偶像近距离接触的愿望。

(3)异地同台。这更是一种很大的创新和发展。现在的舞台美术设计能够通过高科技的设计手段,设计出异地同台,从而到达一种时空交错的艺术表现效果,让我们感受到了舞台具有跨时空的延展性。这对于舞台设计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也只有创新的设计理念,才有质的飞跃。

3 舞台美术设计的创新与发展在美学特征上的表现

(1)高度的综合性。舞台美术设计所包含的设计要素很多,上文所说到的场景、灯光和音响等等之外,所涉及的还有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和造型艺术等等不同的学术学科。而不同的舞台风格,又会有不同的设计,有虚幻的,有写实的,或者是抽象的等等。另外,由于不同风格的设计需要,旧材料肯定远远不能满足新的需求,新材料,新工艺不停地广泛运用到舞台上,这需要舞台美术设计者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才能在设计上“如鱼得水”。所以,舞台美术设计的高度综合性非常充分地展现出了如今的舞台美术设计走向了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的道路。

(2)舞台和美术的交叉艺术。舞台美术设计,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舞台艺术和美术相互结合的艺术。在舞台上,各方面都涉及美术的特性,而舞台艺术就是将各种美术特性融合展现,追求协调和谐以及特色。不同的舞台要素都与美术产生交叉作用,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是好设计的前提,背景要绘画,服饰要搭配,道具要艺术等等。因为舞台表现效果就是追求美,追求与表演的融合性,美离不开美术;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大作离不开创新的表现手法。

(3)舞台美术设计服务意识的加强。严格来说,舞台美术设计可以说不是独立的,一个好的舞台设计能够带给观众情绪和节奏上的感染,利于表演内容的表达。因为舞台美术设计要考虑整个表演的艺术效果,要知道这是为舞台艺术所服务的。当中包括,为演员的形象服务,这主要考虑到服饰和舞台的灯光设计,从而为演员做出更好的形象设计,这能够美化整个舞台艺术效果。另外就是整个舞台环境的营造,这是能够带出整个表演场景主题,否则无法和人物形象所匹配。还有就是关于舞台气氛的渲染,灯光与音响的完美结合,能够让整個舞台演出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展现出独特的舞台效果。所以,舞台美术设计要考虑以及服务的方面很多,在以前,这也许只是仅仅做好舞台场景,做好演员形象,设计舞台场景,而并没有将这些因素做出统一的考虑。所以从这种意识的加强,我们也能够知道,舞台美术设计在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

我国的舞台美术设计,从单一走向多元,从传统走向现代化,逐渐摆脱了对外国的模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审美水平和精神层次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传统的舞台效果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以及时代发展需要,舞台设计者也要不停地更新自身的知识,除了吸收传统舞台效果的优点之外,还要不断摸索创新,把握时代趋势,掌握最新科技,才能使舞台美术设计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这让舞台美术设计事业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在以后还不忘继续探索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莹.新媒体艺术在戏剧舞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

现代建筑设计的技巧与创新发展 篇4

1 现代建筑的设计技巧

1.1 掌握建筑设计的规律

建筑设计是人们学习和应用建筑设计学和设计理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设计师应该努力提升其设计水平和综合技能, 不断丰富自己设计建筑的经验, 同时提升自己的审美价值, 进而设计出更加独特、完美的建筑物。另外设计师应该勇于在实践中探索, 不断创新, 掌握设计的可观规律, 开阔视野, 使自身的审美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1.2 融入情感增强感染力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中, 除了熟悉基本的技术和原理之外, 还需要投入足够的情感。建筑设计是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设计师创作时投入的情感成正比。进行建筑设计时, 设计师极强的创作欲望能使其文化、生活素质被充分的唤醒, 连同大量的生活素材一起融入建筑设计作品中, 使其更加具有感染力。设计中, 建筑的色彩和空间等都包含着设计师创作的情感, 带有情感的建筑设计的形式语言, 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使人身心愉悦。

1.3 盲目追求时尚影响个性

欧式风格传入国内后的一段时间里, 几乎所有的建筑设计都在模仿, 但是后来又因其古板、没有个性而被很对人拒绝, 这恰恰说明建筑设计创新引进新元素并被大众所接收和喜爱时, 设计师应该综合民族和时代特征, 认真分析其利弊关系, 使其在建筑设计市场中能够被很好的利用。

2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

2.1 建筑形态的创新发展

当前建筑业的相关人士普遍在研究建筑的形态, 本文提到的建筑形态的创新, 指的是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摒弃传统的建筑形态结构, 使其思维不受设计框架的约束, 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设计建筑, 进而得出不同于传统建筑, 独特的建筑形态。在建筑设计中, 其形态能够很好的体现建筑作品的魅力, 人们可以利用视觉、触觉等感官直接感知建筑作品, 因此建筑形态设计非常重要。在建筑形态中构成的主要要素有其实体形态和空间几何结构, 所以设计师在设计建筑形态时, 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并进行有效的创新。另外建筑形态的创新还要综合考虑方位、数据、时空、光线等方面的因素。

2.2 建筑功能的创新发展

建筑功能的创新指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 对新方法和新途径运用的活动和结果。建筑功能包括设计中所要考虑到的, 如技术、经济、实用、心理、感情、美学等一切因素, 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有机整体, 建筑功能复杂的构成程序和利用感觉、精神等作出的解释, 在不同地区会产生不同的变化, 在建筑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能持久的反应社会生活的方式, 随着人们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们对建筑功能创新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进而产生了新的建筑类型, 对建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3 建筑技术的创新发展

建筑技术的创新发展指的是建造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中人们所运用新方法和新手段的过程和结果, 建筑技术创新很大程度影响着建筑设计的创新。人类利用建筑技术不断进行创新, 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建筑作品, 任何建筑作品都是依靠建筑技术而存在的, 技术完善的作品, 可能欠缺一定的艺术效果, 但是到现在为止, 没有哪一个美学观点否认建筑的技术, 也就是说技术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分支, 而建筑设计的终极目标是其美学价值。同样一个完美的美学建筑作品, 其技术肯定也占据很大的优势, 所以建筑形态和功能的创新需要高超的技术支撑, 现代建筑设计的技术条件对建筑设计创新的趋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同时也要注意, 建筑技术的创新会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应该加以重视。

3 结语

现代建筑设计要求建筑物不但要美观, 被大众接受, 还要求其设计和造型理念独特、与众不同。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在社会、人文、空间上有了新的探索, 利用相关学科的新技术激发建筑设计的灵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霍军, 夏捷.浅谈建筑设计的理解与创新[J].广西城镇建设, 2009, (10) :45-49.

[2]王明.建筑工程中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J].广东科技, 2010, (8) :89-96.

创新思维:建筑监理企业创新发展 篇5

中国建材网c-bm [2008-12-10]

我国实行建设监理制度已有20年了。前10年,监理市场竞争意识普遍淡薄,但是近10年来,监理市场逐渐成熟,监理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树立正确的企业发展观,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监理企业的生存之本。

道路一:人才战略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监理企业的主体就是人。没有人,监理企业的各项改革和技术创新工作都无法开展。企业要把人才战略作为核心战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方面,我们重点从企业内部入手,把现有的人才用好,这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方式。内部选拔出来的人才对本企业的发展思路、规章制度、服务和管理特点等都比较了解,能够处理好各种关系。

用好人才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我们会根据个人的情况,调整岗位,使员工有一个舒畅的心情,有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前景。

监理企业的人才存在于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等各个方面。

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积极有效的推进人才战略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道路二: 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制度建设是一种硬管理,而文化建设是一种软管理。

制度建设侧重于企业中的组织因素,强调分工、职责、纪律、服从等。文化建设则侧重于企业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从激励人入手,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促进硬管理的有效实施。

文化建设要营造一种氛围,形成一种默契,合成一种动力,达成一种预期,这必须依靠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来维系。因此文化建设只有与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文化建设在制度建设之上,而制度建设又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只有把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

我们公司科学设置了企业的组织机构,建立了企业管理框架。这些年来,我们始终把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经营和生产管理的重点,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道路三: 规模经济与效益经济相结合规模经济就是要做大,效益经济就是要做强。从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角度上看,做强优于做大,但从目前监理市场的实际情况分析,无大则无强。

监理企业要拥有一支业务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合理、专业配套齐全的监理队伍。企业要练好内功,夯实管理和服务基础,有选择性的扩大市场规模,走规模经济与效益经济相结合的道路。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和社会对监理企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投资者也愿意选择行业口碑好的企业。

道路四: 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如何处理好企业与个人的关系是一个老话题。个人追求的是收入、成就感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收入是企业给的,成就感来源于个人解决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未来发展前景则是个人预测自己在企业发展中的位置。

我们在实践中有这种感受,个人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度越高,二者的关系就越好处理。那么如何提高这种信任度呢?可以借用“大河有水小河满”这句话来回答。我们觉得此话有两种含义,一是大河有水,小河才会有水。也就是说,企业发展了,效益提高了,个人的收入才会增加。二是大河与小河之间要有通道,如果它们不能贯通,大河的水也流不到小河里。所以,只有充分的沟通,才能让企业和个人相互了解。

浅谈室内设计风格演变发展与创新 篇6

【关键词】室内设计 演变 发展

一、引言

所谓室内设计,是指将人们的环境意识与审美意识相互结合,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的一项活动。从广义上说,室内设计便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创造性活动。具体来讲室内设计则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既包括工程技术方面即声、光、热等物理环境的问题,也包括视觉方面的设计,还包括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个性特色等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创造。

二、室内设计的风格的演变与发展

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根据不同的时代潮思和地区特点,通过创作构思和表现,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一种典型风格的形成,通常是和当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需有创作中的构思和造型的特点。室内设计的风格主要可分为: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等

1.传统风格

传统风格是在室内设计中的布置、线形、色调及家具、陈设、造型等方面,吸收传统装饰的“形、神”的特征,运用传统美学法则,使现代材料与结构塑造出规整、端庄、典雅、有高贵感的室内造型的一种设计潮流。例如吸取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室内的藻井天棚、挂落、雀替的构成和装饰,明、清家具的造型和款式特征;又如西方传统风格中仿罗马风、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义等,其中如仿欧洲英国维多利亚式的室内装潢和家具款式。传统风格常给人以歷史的延续和地域文脉的感受,它使室内环境突出了民族文化渊源的形象特征。

2.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起源于1919年成立的包豪斯学派,该学派处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强调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注意发挥结构构成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性能,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发展了非传统的以功能布局为依据的不对称的构图手法。包豪斯学派重视实际的工艺制造操作,强调设计与工艺生产的联系。包豪斯学派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对现代建筑的观点是非常鲜明的,他认为“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改革”。

3.后现代风格

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作家德·奥尼斯1934年的《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类诗选》一书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有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即为后现代风格。50年代美国在所谓现代主义衰落的情况下,也逐渐形成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受60年代兴起的大众艺术的影响,后现代风格是对现代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溶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筑形象与室内环境。对后现代风格不能仅仅以所看到的视觉形象来评价,需要我们透过形象从设计思想来分析。

三、室内设计风格在绿色健康上的创新

室内设计在家装中根据人们的需求不同,那么追求的意境也就不同。如年轻人在家装中追求时尚元素,个性化设计,具有斑斓的色彩,独特创新的摆设和新奇的架构空间;中年人主要在家装中追求优美的构思意境,雅致的格调;而老人在家装中更注重稳重、简洁、大气的氛围,例如在洁白的墙壁上,挂条幅,壁画,再配以阴生植物点缀。居住空间设计对我们来说是物质享受也好, 精神生活情趣也好, 都还不能显示出设计的重要和神圣。真正很需要的也是当下在家装中不断被人们更加重视的是家装的绿色健康问题。室内设计风格不但要以舒服为主外,更急需我们在室内设计中融入绿色健康的理念。

1.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在固定和非固定地方设置运动元素。如除了在特定场合要设定固定的运动空间外,希望能够在我们经常流连的地方也能设计出能够放置相关运动器材的地方,使我们茶余饭后、沙发电视或者看报纸书刊的时候还能做一些不会分散我们注意力但是依然能够使随手拈来来的运动方式。当然这种运动方式的充斥要与色彩、家具等协调搭配,整个基调既是积极、运动而又高雅时尚。

2.在学习或休闲场所通过空间设计和装修材料创新等来设置保康因素。如在书房,可以通过特殊的设计模式,来实现能够使空间看起来更宽阔,从而缓解眼睛过度使用而带来的疲劳,或一些家具、壁纸等方面使用保护色。当然,也可以使用吸收辐射的材料、窗前设计漂层花带等。

3.可以把绿色健康理念与自然风格相结合。自然风格推崇自然、结合自然,如果把这种自然风格与绿色健康理念相结合,不但能够把自然风格更好的表现,这种绿色健康理念也会表达的更加自然。

【参考文献】

[1]王东,浅谈室内设计流派与风格创新[J],大众文艺.

[2]来增祥,室内设计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徐霖.史志峰.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7:125-127.

探讨舞台美术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篇7

一、舞台美术设计的价值分析

舞台美术设计对演出效果的展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 有利于人物的形象刻画。人物形象是舞台表演的灵魂, 所以对演员的化妆和服装造型等方面的设计, 能够帮助演员更好地展现角色。其次, 烘托演出氛围, 奠定演出基调。舞台的美术设计要能够表现出剧情所处的环境, 同时也要能烘托出剧情需要的氛围和情调, 将观众带入到剧情中, 引发观众的共鸣。最后, 帮助揭示剧情的主题思想。舞台剧的演出不仅是演员对角色的塑造、剧情内容的展示、情调和气氛的渲染, 而且是对主题思想的揭示。所以舞台美术设计的目的也要以揭示主题思想为中心。

二、对舞台美术设计的创新

(一) 对舞台美术设计理念的创新。设计师不仅要与时俱进, 还要注意对民族传统的传承, 在设计中需要将民族传统与时代元素相结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保持创新性, 但也要保证其创新程度在观众接受的范围内;还需要观察观众们的欣赏特点, 并将一些流行元素和日常元素融入到设计中, 使设计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在设计中不是一味地追求完美, 而是可以将自然的残缺美展现出来, 从而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可, 增强观众对舞台主体印象的记忆。舞台美术设计的创新前提就是思想和理念方面的创新, 这些创新观念不需要快速转变,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

(二) 对舞台美术设计构思的创新。传统的舞台美术设计主要是为了创造剧本的情境、角色的形象以及舞台的氛围, 但是这些功能在现代的舞台剧中已经无法满足剧情创作和观众欣赏的需要, 设计者必须要更深层次地挖掘舞台美术设计的意义, 不断的向深度和广度扩展, 强化舞台美术设计的功能, 为更完美的舞台表现奠定基础。

(三) 舞台美术设计需要与科技相结合。科技的发展为舞台美术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式, 也为其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现代的视觉和听觉表现都可以通过科技来展示, 电脑科技、电子技术等逐渐出现在舞台上, 为舞台美术设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如果舞台美术设计仅以背景的形式出现, 难免会给观众留下呆板、毫无生命力的感觉, 而科技的创新恰好能够为舞台美术设计增添生命力, 满足观众的审美能力。舞台美术设计能够帮助演员更好地塑造角色、烘托环境氛围, 如果与先进的技术相结合, 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将舞美设计中融入科技, 通过电脑控制灯光变化、荧幕以及声音等, 能够使演出更加立体化, 造型更加丰富化, 给人们提供更具震撼力的视听盛宴。

三、舞台美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 加强设计者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舞美设计师是整个舞台空间设计的控制者, 需要注重对具有变换性、流动性空间的设计, 将舞台进行大面积的分割和制造灵活的舞台框架结构, 不仅有利于舞台的美观性, 还能够方便对舞台布景进行调整。同时空间大小、色彩、闭合度以及结构的设计也是对剧情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服装和演员妆容的设计能够突出剧情的氛围, 体现舞台的美感。所以设计师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 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绝不能固步自封, 要具有超前的眼光和思维, 能够把握时代的流行趋势, 将舞美设计融入现代化元素, 才能够使舞美更加完善。

(二) 提高舞美设计的技术含量。在舞美设计中加入科技的元素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舞台效果。通过计算机控制灯光、音响等设备能够使演出的节奏更准确, 同时电控的光源具有色彩、形式多样, 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随时变化, 从而更好地渲染观众的情绪, 有利于剧情的表达和发展。新型材料和工艺的发展使舞台的资源更加丰富, 通过多媒体、LED等技术能够将舞台打造得更加立体化和多样化, 所以现代的舞台必须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 利用核心科技才能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四、结语

综上所述, 舞美设计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潮流而不断创新, 充分利用现代的流行和科技元素, 来改善舞美设计的手段和方式, 使舞台的设计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同时也要求舞美设计者紧跟时代潮流, 并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 不断地扩大知识储备, 使舞美设计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天慧.舞台美术设计的创新与发展[J].大众文艺, 2015, (7) :146.

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创新与发展 篇8

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机械设计的创新和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的发展进步有赖于科技与经济的发展, 而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创造力的发展。对国家、对民族, 特别是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而言, 拥有持续的机械创新能力, 有利于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从目前我国机械设计现状来看, 加强机械创新设计, 挖掘创造性思维尤为重要。

1.1 机械创新发展是迎合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需求

2013 年, 中共中央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即“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这项理念和倡议是中国旨在主动发展与“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积极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互补的利益、命运、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提出, 为工程机械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何维护海外经销网络, 巩固海外机械市场, 加强机械设计创新和发展, 搭上“一带一路”的顺风车成为当前的紧迫问题。要完成“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 我国必将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或投资推动其基础设施建设, 从而带动国内机械制造业的出口和发展。而要想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 必须要加强机械设计的创新与发展。因此, 加强机械创新, 是迎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需要。

1.2 机械创新发展是“中国制造2025”的需要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也是国家发展兴盛的基石,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 保证国家安全, 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2015 年5 月18 日, 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 这是中国版“工业4.0 计划”, 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等战略的同步推进,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提升空间, 但同时, 一直以来以劳动力消耗的制造模式和规模扩张型的粗放发展模式给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最主要的方法就是不断激发制造业的发展活力, 提高机械制造的创造力和经济增长新动力, 以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经过改革开放这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制造业的规模已一跃成为世界之首, 已经构建为门类齐全、完整独立的制造体系。但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虽然规模庞大, 但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关键技术和产品零件仍依靠国外进口, 信息工业化水平也较低。因此, 为了完成国家“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 必须加强统筹规划, 突出机械设计的创新驱动, 动用全社会的力量, 挖掘机械创新人才, 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转变。

2 海外机械设备管理现状与不足

笔者在海外工作承接的主要工作是建筑项目工程建设, 接触的机械主要为土建设备 (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装载机、自卸车) 及大型搅拌站 (混凝土及沥青混凝土搅拌站) 等。由于工程合同规定, 项目的主要成员都是在当地直接招聘的工人, 管理较为困难;同时, 斯里兰卡、刚果金、肯尼亚等国家的机械卖场较少, 机械设备更换困难, 故障维修效率低下, 存在很多不足,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2.1 机械设备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海外工程项目的独有特点, 笔者所属项目部都是非常设机构, 施工企业大多只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因此, 对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 导致缺乏健全的管理班子和管理体系, 设备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此外, 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不明确, 大多数人员的管理积极性不高, 严重阻碍了机械设备管理进程。设备管理制度是提高管理水平与设备质量的重要手段, 但实际上, 管理人员对设备的选型、采购、使用、维护、保养、回收等各个方面都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 且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 设备管理人员的不作为现象较为严重。

2.2 设备种类型号繁杂, 采购具有盲目性

由于建筑项目的不确定性和机电设备的混乱标准, 很多机电项目进行后才发现设备与施工要求不匹配, 或是在实际施工中设备发生故障导致项目不能如期进行, 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增加了项目成本。同时, 海外的项目管理人员面对市场上庞大的设备库无从下手, 没有经过详细调查就盲目购买自认为合适的设备或型号, 最后导致设备无法满足项目的施工要求, 从而造成巨大损失。

2.3 机械设备配件储备不足, 供应周期长

由于笔者涉足的海外国家大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机械工程技术较低, 工程项目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大多由国内设计生产的品牌。出于对成本的考虑, 工程伊始对设备零部件的储备严重不足, 一旦机器发生故障, 零件损坏, 缺少合适的零部件与之匹配。而从国内运送零部件既受当地政策约束, 又要受距离、成本的限制。如笔者工作过的刚果金, 与我国时差相差7 个多小时, 距离较远, 海运运输时间长, 项目只能被迫延迟,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若采用空运, 成本过高, 得不偿失。

2.4 当地施工人员专业水平低, 管理难度较大

由于工程合同的规定, 项目主要成员都是直接招聘的当地工人, 不仅语言不通, 交流困难, 对管理也造成极大困扰。同时, 大多数施工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操作能力不足, 且人员流动性较大。此外, 还存在多数员工操作不合理, 不注意保养设备的现象, 在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上敷衍了是, 缺乏职业道德。

3 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的措施

3.1 健全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明确管理人员责任

健全设备管理制度是提高管理水平与设备质量的重要手段, 首先, 完善对设备的选型、采购、使用、维护、保养、回收等各个方面的流程。建立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 完善严格执行完成设备运行状况、维修保养、使用年限等方面的制度。定时检查设备, 及时解决设备出现的相关问题。有条件的工程项目部还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 预先制定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书, 严格按照维护要求对设备进行日常保养。此外, 还需明确设备管理人员的权利和责任, 完善相关考核制度, 杜绝设备管理人员不作为的现象, 将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落到实处。

3.2 加强当地员工的技能培训, 完善考核制度

工程项目管理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当地员工进行在岗技能培训与考核, 果断淘汰培训后考核不合格的员工, 完善竞争上岗机制, 确保工作人员按照设备操作守则进行操作。培训时, 可以采取必要的实物示范, 加深员工的印象, 在提高员工专业素质的同时培养其职业素养。也可以通过举办文体娱乐活动, 增强管理者与当地员工的感情, 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 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3 合理选用机械设备, 完善配件储备替换管理

首先, 设备采购人员应充分考虑项目工程的各项实施条件, 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和型号, 避免在实际运作时发现设备与施工要求不匹配, 导致影响施工进度, 增加项目成本。其次, 在设备选择上, 应尽量选择在当地即可配置更换零部件的设备, 避免因零部件损坏缺乏合适配件而产生的延误工程的现象, 此外, 还要增加部分零部件的储备量。最后, 严格落实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 果断报废超过使用年限或污染指标的机械设备, 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还要加强对储备设备或零部件的保养和维护。

3.4 遵循方法规范原则, 合理维护管理机械设备

完善的方法体系是建筑工程质量和进度的有力保障, 是建筑、机电企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的统一标准。因此, 必须加强员工对原则性规范标准的学习, 提高施工人员的执行力, 对违反规范的人员, 工程负责人要按照规定予以查处。对作业过程中高负荷、高污染、高冲击的机械设备要及时进行技术保养, 防止机械故障扩大而影响工程效率和社会效益。同时, 重视微小故障, 尽可能地降低事故发生率。

4 机械设备设计与管理的创新方向

4.1 标准化

机械设备的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化生产的必要条件, 也是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市场需要的重要条件。机械标准化的过程就是通过规范机械生产中的行为来获得最佳社会效益的过程, 也是行业加强设备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机械设备、生产的标准化不仅有利于生产过程的安全化控制, 也有利于机械设备零件的更换, 从而提高工程项目运行效率。

4.2 智能化

机器设备的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也是机械工程设计创新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运用计算机、微电子等智能设备赋予机器自动化、控制化的能力, 有助于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机械设备可以通过自查与自修来完成管理维护工作, 大大提高了设备管理效率, 减轻了管理人员负担。

4.3 模块化

机械设备的模块化对零部件的替代更换有重要意义, 主要是因为这种生产方式不仅扩大了机械设备的生产规模, 其生产出来的机械设备或装置都是标准化、系列化的产品, 从而使在海外机械设备零部件的替代与更换变得更为简单, 不需要再专门从国内运输装配, 提高了工程项目的完成效率, 降低了项目成本。

4.4 人性化

操作人员操作机械设备时, 容易出现损伤, 这主要是由于员工不适应机器设备的操作。因此, 未来机械设备设计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注重人机交互的关系, 只有让人习惯操作机械设备, 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5 结语

在知识经济引领时代发展的今天, 机械设计的创新和发展是国家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拥有持续的机械创新能力就意味着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而机械工程的施工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与项目要求的符合程度。首先, 对设备型号要求较高。由于建筑项目的不确定性和机电设备的混乱标准, 很多机电项目进行后, 才发现设备与施工要求不匹配, 或在实际施工中设备发生故障导致项目不能如期进行, 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增加成本。因此, 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十分重要。在对海外机械设备系管理工作的总结中, 笔者得出只有健全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加强当地员工的技能培训, 完善配件储备替换管理及合理维护管理机械设备, 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海外工程项目的管理需要。

参考文献

[1]马超, 徐柳, 张晓丽, 等.机械工程实践课程的创新与发展[J].考试周刊, 2015, (4) :170-170, 171.

[2]毛华军.浅谈机械设计的发展与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 (20) .

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篇9

创新研究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随着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 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到建筑施工的实践活动中, 具体表现在:

1.1 桩基施工技术中的CFG桩复合地基

这种新型复合地基形式通过采用高效率的长螺旋挖孔桩技术, 将管内泵压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间土以及褥垫层组合成。CFG桩复合地基可以适用于粉土、粘性土以及淤泥质土等地质环境, 大大扩充了钻孔桩基技术的应用范围, 同时还具有施工方法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

1.2 预拌混凝土以及混凝土输送、使用技术的创新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施工的主要原料, 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施工的质量。预拌混凝土技术采用先进技术, 将混凝土在施工前搅拌好, 一是减少了施工工序, 极大减少了人、物资源的浪费, 并在客观上缩短了施工工期;二是标准化的混凝土能避免人工配比、拌料时的误差, 保证了混凝土的质量。另外, 通过创新技术, 采用泵送混凝土输送技术, 保证了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的质量稳定。在混凝土的现场施工方面, 通过采用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措施来进一步的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 例如, 尽量使用低碱水泥、砂石料、低碱活性料等。同时, 通过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采用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以及新型预应力锚夹具结合起来, 有效减少混凝土板厚、高度, 从而达到减轻建筑物自重、提升建筑物性能的效果。

1.3 钢筋加工技术的创新应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大多数建筑物的首选, 钢筋加工质量对建筑施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钢筋的焊接方面, 电渣压力焊由于不受钢筋化学成分、可焊性以及天气的影响, 并且操作过程中没有明火、安全又简单, 在钢筋加工中越来越普及, 特别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竖向或斜向 (倾斜度在4:1范围内) 钢筋的连接, 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的柱、墙钢筋, 应用尤为广泛。

在钢筋连接技术方面, 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技术通过滚丝机将待连接钢筋端部的纵肋和横肋直接滚压成普通螺纹, 并用特制的直螺纹套筒连接。采用直螺纹连接技术可以大大加强钢筋接头强度, 100%发挥钢筋抗拉, 并且操作简单高效, 施工现场就可以快速进行加工。

1.4 全钢模板以及模板脚手架技术的应用

模板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在已经发展到全钢模板阶段。全钢模板具有拼接少、承受侧压大等优点, 采用全钢模板预制构件时, 混凝土不易泄露、构件不易变形和鼓肚, 成型质量非常好。模板脚手架发展也非常迅速, 例如,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门式钢管脚手、吊脚手架、塔式脚手架等等不但满足了建筑施工的需要, 而且全面提升了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在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5 建筑防水新技术的应用

建筑物的防水一直是建筑物保养的关键, 对于建筑物的寿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新材料的不断研制, 新型防水材料也开始规模应用到建筑施工上。例如, 高分子防水卷材以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或是共混体为基料, 添加适量的化学助剂和填充剂, 通过密炼、挤出或延压等加工工艺制成高性能、高等级的防水材料已经开始应用在建筑物的防水施工上。

2 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大量的创新技术被应用在建筑施工上, 但由于存在的一些问题, 阻碍了创新技术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 部分施工企业领导认识不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动力不足。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日常事物管理较多, 管理层在技术创新上的时间、精力往往有限, 而企业技术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指导现场施工, 特别是基层技术人员, 由于待遇低、工作条件差, 而且缺乏必要的技术基础, 技术创新无从谈起。

2.2 国家、企业缺乏对技术创新的鼓励制度, 创新管理方式还有待完善, 以激励机制、人才培训机制为核心的创新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虽然国家鼓励大型建筑企业建立技术中心, 但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 绝大部分的建筑中小型企业都没有建立起专门技术创新部门, 这一方面反映了建筑施工市场竞争的激烈, 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家对中小型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鼓励政策是不到位、缺失的。

2.3 技术创新与市场存在脱节。

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往往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具有先进技术的施工企业中标率要明显高于一些纯粹的土木施工企业, 所以, 技术创新能给施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 施工技术存在滞后性, 往往是业主 (建设方) 对某项技术提出要求, 而企业刚好具备这项技术, 导致了中标, 并不是企业凭借自己的创新技术争取到的市场份额。同时, 许多技术创新由于市场的不成熟和政策方面的原因, 无法实际投入生产, 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 无形中打击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2.4 建筑施工和设计的分离制约了施工技术的创新。

设计企业对建筑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方法了解不如施工企业, 但施工企业施工只能按照设计图纸进行, 这就使得施工创新技术难以及时得到推广和应用。

3 未来施工技术创新的基本出发点

从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存在以下几个鲜明特征:

3.1 建筑物的节能环保将成为未来施工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

建筑业一向被视为传统行业, 高耗能、高污染。在建设生态国家的大背景下, 建筑行业也需要实现向节能环保的转变, 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重视社会效益。所以, 施工技术必须要在节能环保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促进节能环保技术的大规模创新应用。

3.2 实现建筑物的低碳排放是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

通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零碳能源和新能源, 开发低碳的建筑电力结构, 积极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有效降低建筑施工设备、建筑物设备的耗能, 建设智能环保型小区。

3.3 积极引入新材料技术, 完善施工技术的创新手段。

随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薄膜、扭曲面、网壳等新结构不断应用到建筑施工中, 不但美化了建筑物的外形, 也严格保障了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3.4 其它行业的新技术将更加广泛的应用到建筑施工中来。

例如, 最先应用于农业的动态喷雾技术、交通行业的热变色涂料、节能彩光系统的智能窗户等等, 都已经广泛应用到建筑物的施工中,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非建筑行业技术创新应用到建筑施工中来。这些非建筑施工技术从声、热、光等环境因素出发, 强化建筑与人的互动, 是未来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

4 结束语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最重要的灵魂, 也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基本条件。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苦练内功, 牢牢把握创新精神,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袁艳, 张荣敏.建筑施工技术发展方向和现状[J].建材发展导向, 2013, 17.

建筑工程管理发展与创新探讨 篇10

1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

1.1 质量安全问题

建筑工程的关键问题, 就是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建筑工程, 涉及到高空作业, 深基坑作业, 搭设脚手架, 起重安装拆卸等高危工种, 任何一个管理环节的缺失, 都会给施工作业人员带来安全隐患。这些施工管理的缺失, 包括:技术人员施工交底不到位;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施工材料以次充好, 甚至使用伪劣材料;特种作业人员不按要求培训持证上岗;施工流程违规;安全意识薄弱;工程发包方与承包方管理脱节等。这一系列问题, 实质就是工程管理责权不清, 管理不到位的具体体现, 势必影响工程质量, 埋下安全隐患, 从而对建筑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1.2 体制问题

在建筑工程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 很多建筑企业并不能与时俱进, 还在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 从而限制和束缚了企业的发展。管理观念守旧, 管理方法落后, 严重影响了管理目标的实现。企业的内控部门形同虚设, 对下达的管理任务不重视不配合。有的企业为了缩减开支, 减少工程现场管理人员, 不按要求配备安全员, 使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难以实现, 甚而造成安全隐患。发包方与承包方, 承包方与施工方责权不明, 互相推诿, 管理工作缺乏有效衔接, 缺乏有效的奖罚机制, 对管理的有效实施设下了重重障碍。建筑工程体制的问题, 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势必影响建筑工程各个环节的衔接和配合。

1.3 人员问题

建筑工程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平, 直接决定了工程项目能否实现高效管理。建筑行业作为传统行业, 在人员配备上存在重视不足的问题, 不重视引用高技术高素质的人员, 严重制约了管理工作的实施。管理工作安排不合理, 人员配置不到位, 人员水平有限, 造成了管理工作滞后, 管理脱节。有的企业为了减少资金投入, 减少管理人员, 让一人身兼数职, 不但影响了管理工作效率, 更使工程实施过程中问题不断涌现, 甚而达到不可控的局面。管理人员的素质得不到提高, 管控观念薄弱, 管理效率低下, 无法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 制约了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 对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探讨

2.1 管理观念

首先, 管理人员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 让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了解行业的整体发展前景, 建立相应的奖励激励机制, 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分析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不断完善创新管理观念, 加大宣传力度, 带动员工创新的热情, 从而为管理工作建立稳固的工作平台。其次, 培养推进创新工作的专门人员, 明确责权, 切实监督指导创新工作实施到位, 摒弃传统的官僚思想, 官僚作风, 对各个部门, 各个岗位人员, 明确责任制, 使得各个部门形成有效的统一的实施系统, 进而推进创新理念的推广和创新工作的开展。最后, 要注意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 树立切实可行的创新观念, 不能急于求成或盲目攀比, 要稳扎稳打, 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

2.2 管理体制

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 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体制, 从而推动企业创新。首先, 扭转责权不明的状况, 每个部门, 每位工作人员, 都要有明确的岗位责任, 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 各司其职的同时, 要注意各部门的衔接与配合, 让每位员工都意识到, 企业的发展, 才是自身发展的根基, 从而改善互相推诿的现状。其次, 要重点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提升企业总体的管理创新意识, 不能拘泥于传统, 在不断创新中找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契机。对高效的创新管理人员, 要适度提升福利待遇, 保证人才不流失, 以便长期, 稳定的推进创新目标的实施, 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最后, 针对建筑行业的特点, 对发包方, 承包方和施工方的管理工作的衔接问题, 要切实制定有效的管理目标, 明确三方责任义务, 加强三方配合, 使得三方不脱节, 没有管理漏洞, 没有无法归属的责任, 从而确保管理体质的完善, 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从而推进企业管理工作的有效进展。

2.3 管理方法

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问题, 制定有效的创新的管理方法, 进而实现企业管理目标。首先, 加强事前控制, 制定预算定额, 科学, 准确的对项目进行评测估计。并能做到对整个工作流程的有效监控, 使每个环节高效衔接, 彻底剔除管理漏洞, 避免管理脱节。其次, 对每个环节的工作设定具体的实施负责人, 明确负责人职能与权利, 建立有效的奖罚机制, 使得每个环节都能依照目标有效达成, 从而实现总体管理目标。最后, 建立纠偏系统, 对偏离管理目标, 管理脱节的工作及时高效的调整, 同步收集各种原始资料, 严格监控项目的实施进度, 实现高效的管理目标, 从而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

2.4 技术上的创新

在建筑领域, 生产施工技术对建筑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现技术创新就显得尤为关键。首先, 提升建筑设计的水平, 创新设计思维, 企业要找到能体现自身企业文化的设计模式, 在创新中展现企业的文化, 提升企业品牌。其次, 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建立技术创新专项资金, 配备专业技术人才, 储备技术资源, 顺应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 不断迎接新的挑战。最后, 重视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运用先进的, 现代化的新技术, 推进企业的进一步创新改革, 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 提高工作效率, 定期开展培训, 比赛, 完善奖励激励机制, 带动企业文化氛围, 使企业和员工相得益彰, 共同谋求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2.5 人员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还是人员的创新, 只有配备高效高素质的员工, 让员工以企业发展为己任, 才能切实的促进企业的发展。首先, 建立岗位责任制, 明确每位员工的责任义务, 明确工作职能和权限范围, 建立完善的项目经理责任制, 使得出现问题, 能及时找到责任负责人, 从而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其次, 加强各阶段管理人员的配合, 管理人员在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上, 还要提升自己的管理组织能力, 协调各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开展工作, 确保工作到位。最后, 管理人员要明确管理目标, 对目标进行细分, 实时掌控每一个细分目标的开展、实施情况, 从而实现整体管理目标。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 带动了各个行业的飞速发展, 对建筑行业而言, 已经到了不得不创新的时候, 必须摒弃陈旧的管理观念, 不断的推陈出新, 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建筑行业管理的发展现状和创新途径, 详细剖析了市场经济背景下, 建筑行业的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建筑管理工作是保证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根基, 必须稳扎稳打, 再结合自身特点和需求进行开拓创新, 才能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 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稍有疏忽必将带来安全隐患, 不但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还会损害国家的利益, 造成人、财、物的流失。正视企业存在的问题, 顺应时代进行改进创新, 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志荣.建筑工程管理趋向国际化的创新与改革[J].城市建筑, 2013 (10) .

浅谈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创新 篇11

关键词:传统景观现代城市景观匮乏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ST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117-02

明确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目标,具备掌握评判景观旅游规划设计方案的眼界标准,熟悉景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原理,从而发展创新、规划设计出更多的景观杰作,是每一位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同行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时至今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已扩展得越发广泛。时空范围上,从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到城市广场、公园、居住小区景观环境;项目内容上,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旅游度假区策划规划、主题公园规划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滨水带规划设计:项目性质上,从自然原始景观的保留到人工生态的再造,从传统文化的发掘到现代精神的追求,总之,落实在各个具体项目中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景观园林。诗情画意还要,叠山理水也不可少,但仅靠这些园林的传统已难以满足今天社会对于景观的需要。目标的大众性、项目内容与参与人员的丰富性、规划设计实践的环保性,这三个特性代表了现代景观有别于传统园林的基本特性,因此城市景观设计在时代发展的新形势要求下,要发展创新就应该重视尊重自然、以人为本、融入感情。

1传统景观的设计理念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儒、佛并称三教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道教尊老子为教主。在哲学上,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而生成万物,亦是万物存在的根据,主张大地以自然为运,圣人以自然为用,自然者道也。大自然本身并未有意识地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造就了一切。而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是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的探求。由此可见,道家的自然观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对古代艺术民族特色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精神表现为崇尚自然、逍遥虚静、无为顺应、朴质贵清、淡泊自由、浪漫飘逸,于是,在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下,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促成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在宫苑里凿池筑岛,用造阔的方式来拟神山仙境,对传统中国园林空间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意义:

1.1完整的主附水体的建立

主附水体之间有明确的仰承呼应关系。数量众多,相互映衬的水面形态,千姿百态的水体穿插于庞大宫苑建筑和山体之间,大大开拓了园林艺木空间,产生高低错落、起伏有致的和谐韵律。

1.2为中国园林山水体系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山体与水体之间的关系由过去长期的一水环一山,一池环一台变成了一庞大水体环绕三山,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园林空间艺术,促进了园林艺术的发展。

1.3以道路建筑为纽带的园林形式中加入了以水体为核心和纽带的新格局

这不仅大大丰富了园林艺术手段,促进山、水、建筑及植物景观间更复杂的穿插、渗透、映衬等组合关系的出现和发展,为传统园林最终采取一种流畅柔美、富于自然韵致的组合方式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中国景观园林以深邃含蓄、曲折多变而闻名于世,究其原因不外乎园林空间的分隔与组合。园林风景区的面积不拘大小,但在有限空间获得无限的意境,就要巧妙地借取园内外景物,将视线所及范围内的美景,组织到园内或景区内,以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从中国传统文化观看中国园林,中国园林艺术之所以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原因在于中国园林美学思想的丰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值得借鉴的传统景观设计思路

纵观中国古典景观园林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景观设计理念,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基于对人类在追求理想环境中的一些本质力量的认识和对古典传统景观设计思路的认识,一个理想城市景观的设计必须具备:

2.1尊重自然

建立人与自然间亲切友善的关系。尊重自然就是尊重自然界中水的过程、生物的过程,就是尊重自然的地形、自然的格局。

2.2尊重人

这里的人是普通的,平等的,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是在城市中生活的市民,而不是被当作奴隶或被征服成为观众的人,当然也不是临驾于普通人之上的贵族和君主。尊重人本质上就是尊重人性。

3对中国目前城市景观建设的认识

3.1缺乏对自然的尊重

特别要指出的是,没有善待城市中的自然山水及生物,几乎在大江南北的每一个城市,自然形态的河流被裁弯取直,被填埋,被切割,被覆盖,被裹上水泥外衣,河流不再有生态功能,要知道水系是有生命的,其生命就在于水与土地、与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

3.2缺乏对人的尊重

特别要指出的是:城市中宽大的景观大道,切割城市机体:大面积的铺装广场,暴晒于烈日之下:展示性的水景、花坛,仅供参观而无可持续的功用:毫无特色的大尺度的构筑物,都带有机器设计的展示性城市的特点,缺乏对普通人的关怀和尊重。

3.3缺乏感情

我们所生活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有含义的。这种含义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世世代代与自然的适应和交流过程中沉积下来的。它使每个人知道其从何而来,又往何处去,使每个人认同于某一地方,而产生一种归属感。而我们能看到的城市,要么在仿古风中失去其在历史中的定位,要么在欧陆风中缺乏其空间意义上的定位。城市场所性的丧失,导致了人们对生活意义的迷盲。

4当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创新

4.1要融入传统设计思路,促进城市地域文化传承

苏州园林、平遥古城、泉城济南等这些继承下来的古典景观园林风格,为每个城市注入了灵魂,但是这些也都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很多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丧失了方向感,追求当下利益,驱使很多蕴含文化传承的时代建筑、特色地域环境消失在当代,造成了城市文化传承的断档。例如:大家都知道深圳的前身是个小渔村,建设速度值得称颂,如果让一个陌生人去看,就只知道它是个现代化城市,具备很多大城市的高楼大厦,却看不到它发展的速度,如果能在现代化建设之初将小渔村的一些特色建筑、地域环境保留下来作为现在城市绿化、公园、游园的一部分,那么这个现代城市的文化就能很好地保留下来,人们看到的就不仅是个固态的现代化城市,还有这座城市的动能,甚至整个中国城市的建设速度。这一点在西方发

达国家做法值得借鉴,例如罗马的斗兽场、巴黎歌剧院,都能很好地为城市注入文化灵魂。而且将这些历史建筑进行合理规划,就成为城市的一处景观,既不影响城市美观,反而成为代表城市的特色景观建筑。

4.2保护环境,尊重自然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是渺小的。2011年3月11日日本九级大地震就是很好的印证。所以人类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不要妄图征服自然,只有尊重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大自然才能很好地造福人类。在景观设计上更应该尊重大自然的发展规则,但是一些城市为了所谓的美景,将水草丰美的河床用水泥硬化,结果使大自然原有的净化功能完全丧失,直接造成了水质下降。一些城市为了开发新区,就直接将原有的地域环境,彻头彻尾用钢筋混凝土覆盖,变成大广场、高楼大厦,使一些特色的地域环境都消失在城市盲目扩张的过程中。在这一点上,发达国家或地区对保护环境认识程度很高,例如:纽约曼哈顿地区的中央公园从这座城市开始发展之初就规划保留了下来,如今这片原始的土地历经百年没有被丝毫侵犯,不仅净化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也成为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标志之一。韩国的母亲河汉江,流经城市的河段也曾被水泥铺装,当人们认识到水系自然净化的功能后,就又复原了河流的本来面貌。所以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处很好的景观规划

4.3以人为本、融入感情,为都市邻里关系提供感情交流平台,促进群众的幸福感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感情的民族,这一点在每年春运期间巨大的客流量就能感受到。随着人口不断向城镇集聚,城市也涌现出许多较大的社区。而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适合自己的国情进行社区景观开发建设,将人们的感情融入到社区的景观规划中去。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雨后春笋般地涌出了很多年轻、优秀的城市,人们为欣欣向荣的城市建设速度感到自豪时,却感觉周围的人际关系很陌生,幸福感在下降。穿梭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开始怀念那些改革开放前农耕时代人们融洽的社会关系。景观规划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同样能够起到桥梁、平台的作用。景观规划是城市、社会灵魂的一部分,在一些较大的社区,适当融入一些群众感情交流平台的景观规划,能为社会增加更多的和谐氛围。在这一点上可能就需要当下我们自己动脑子发挥了,其中我所居住的社区就有一例融入感情的景观规划,在一栋居民楼前的绿化地带,建房之初有一个用来抽取地下水的井口被保留了下来,之后,人们自发将在这里建了一个小压井,压井出水正好为一些人们洗衣、洗菜提供了方便,人们在洗涮闲暇时聊天,就很好地沟通了感情、促进了邻里关系。这个只是人们自发促成的一处景观,其实在我们做景观规划之前完全可以向这方面考虑。在景观规划中点缀些感情,会使我们这个社会更加和谐。

5结语

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篇12

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日门诊量:5000人次

总床位数:1300床

总建筑面积:14.27万m2

层数:地上8、15层, 地下2层

建设时间:1999年~至今

院区东西长南北短呈扁长状。该院始建于60年代经几十年发展, 陆续兴建了高知楼中知楼等病房楼, 均为独立建筑与60年代建设的医疗用房无连接。

近期建设是从1999年起规划设计, 经过10余年建设, 改扩建工程基本完成。改扩建工程完成后, 该院以崭新的形象, 优良的品质为病患者提供服务, 为该院建设成为现代化医院搭建新的平台。

门诊楼内景照片

院区外景照片

门诊楼挂号大厅

外科病房楼实景照片

休息区

手术室

301解放军总医院东院区

院区占地19.73公顷

外科楼:11.79万m2, 地上17层, 地下3层, 床位1500床, 手术室48间

内科楼:12.65万m2, 地上17层, 地下3层, 床位1500床

肿瘤中心:3.06万m2, 地上15层, 地下3层, 床位300床

该医院是在原院区内建设, 需要保留院区中轴绿带, 通过兴建部分周转房分期拆除原多层外科、内科楼及肿瘤楼, 兴建较大规模医疗建筑。院区内建700m长地下管廊, 通道贯通人物流及管网, 病区采用错位山形争取好朝向, 实现医、患分区分流。采用气送垃圾、污衣等系统。建筑造型以中轴对称体现军队医院严谨的风格。

国内外医院建筑规划设计比较

国内外医院建筑作比较, 归纳有以下差异:

国内的千床医院的项目很多, 越来越多, 现在有几千张床, 四千张床都不算, 河南郑州要建立一万张床的医院。国外的千床医院项目在减少, 他们的规模在400-600之间, 我们的朋友柯内力教授来过很多次, 这位老先生介绍了好多东西德国合并情况。他原来在东德, 东德的医院相当臃肿, 东西合并后进行重组, 也可以说关停并转, 就是好多比较大, 超大规模医院效率不高, 机构臃肿, 把它的规模适当的减少, 提高它的效益, 而且让病人病源分散, 就近、靠近病人, 不要弄得很大规模, 让大家乘车、乘地铁去看病, 还要排队, 把医院分散。但是医院也不能太小, 太小了设施不能充分利用又养不住医生, 所以有一个最佳规模。

医院的类型, 国内综合医院在不断的增加。国外的专科医院在增多, 但是综合医院在减少, 有一阵他们经济不太景气的时候, 好多大医院可能关闭, 他们说大医院可能会成为“恐龙”或“白色大象”。

医院建筑的层数是讨论的另一个议题, 在国内这是医院的一个形象, 有时候即使有地它也要盖高, 当然一些城市土地的资源有限, 有效利用土地是一个问题。但是国外的医院, 六层医院比较多, 六层以下的医院, 多层医院比较多, 而且8-12层的中高层的医院有少量, 日本、新加坡这些地方可能会多一点, 美国大城市里面, 有一些像德克萨斯医疗中心医院有高层, 但是其他大部分的基层医院, 或者稍微偏远一点的还是多层多一点。

建筑的形态, 就是规则的形态在国内是主体, 现在因为要变化, 大家在做探索, 形态多样, 但是变得是不是得体我们也要仔细斟酌一下。在国外方整规矩形态多一些, 少量特类型, 刚介绍西班牙的医院, 还有个别的医院做得比较怪, 如美国的精神病医院, 也做得很怪, 但是那种还是少数的, 大部分医院还是比较规矩。

对比起来我们精细化程度比国外做得要低, 我们现在设计的速度太快, 而且我们对细节问题考虑得不是很精细,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然跟我们的设计周期有关系。国外的研究、研讨可能时间会比较长, 建设时间长, 我们建设时间短。

造价也相对廉价。像大型综合医院比较大的, 4000、8000元/平方米算高的, 好多医院都是4000, 或4000以下, 基层医院可能达不到这个水平。在国外, 或者欧洲, 它的成本高一点。当然他们相对来说分解的比较多, 他们3000美元以上, 它的设计可以分解出去, 可以有厨房设计、洗衣房设计、医用气体设备技术设计、外围玻璃幕墙设计等, 总的加起来设计费用占有比例大, 我们医院设计里面好像不太能这么分, 你说中间再分出一个部门再设计要甲方另拿钱, 甲方可能不干, 要从总设计费扣给他, 这样给我们带来比较大的压力。

建筑的研究我觉得我们机构少, 人员分散, 我们系统化的研究, 成果积累, 成果转换很少, 这是我们欠缺的, 公司给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 我们成立了医疗研究院, 我们医疗研究院也成立了研究所。但实际基本上还是生产单位, 我们科研有起点, 比以前开始要有一点, 但是还是跟我们的社会需要, 跟我们战略发展的需要差距很大。

6、几点想法

(1) 承接项目的属性

我们承接的医院项目, 绝大部分是为民众服务的普通医院。建设标准很高的医院不多。这几年虽然国家的总体经济水平已上升至世界第二位, 但按人均水平仍然很低, 因此承接的项目无论资金投入, 建设档次, 维持运行费用都受限, 需要建筑师精心设计。

(2) 良好沟通非常重要

良好的沟通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一项工程设计, 团队内要由多专业人员的合作, 对外则要与业主以及相关人员合作, 要经有关多个部门审查。反复讨论修改提炼, 提升完善, 沟通是方案实现的润滑剂。

(3) 不断学习跟上时代发展

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学科交叉、学科融合与互涉已成为大趋势。从事设计技术工作需要与时俱进, 坚持学习努力进步。

(4) 借鉴外国经验但不盲从

上一篇:网络犯罪的成因分析下一篇: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