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发展与设计分析

2024-06-12

建筑的发展与设计分析(精选11篇)

建筑的发展与设计分析 篇1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现代建筑设计的现状, 并从思维、方法、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索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理念创新,发展方向,绿色低碳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推进, 建筑业发展迅速, 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世界经济的日新月异带来了建筑行业的全新发展, 建筑设计的创新也成为建筑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现代建筑设计现状

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现代社会, 建筑设计也呈现国际化的趋势。世界各国的建筑设计独特多样且各具特色, 彰显了每个地方的文化历史韵味。不管从风格、技术还是从建筑设计理念、方法来说, 现代建筑设计都很好地传递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底蕴和民族文化。但是美中不足的是, 现代建筑设计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 现代建筑设计风格迥异, 独特创新, 但缺乏现代化的理念

世界各国在建筑设计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这与每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有关。就我国来说, 每个地区民俗文化的差异也造成了建筑设计风格的迥异。通常来说, 建筑设计是指根据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文化历史, 并基于建筑原理, 设计符合一个地区特色和风格的建筑。这是对一个城市或地区最好的诠释, 甚至可以成为一种城市的精神象征。放眼我国, 多元化的城市发展和民族文化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建筑风格, 独特的建筑结构设计也吸引了国外建筑师的眼球。但在差异的背后却凸显出一个问题, 即建筑设计中没有融合现代化的理念, 没有将时代特色、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进步这些元素融入到建筑中。使得建筑只能反映一个地区的文化历史底蕴, 却不能彰显其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等取得的成就。所以, 现代建筑设计应该关注时代的进步, 表现建筑发展的生命力。

2. 现代建筑设计技术成熟, 设计科学合理, 但缺乏生态理念

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条件。不管是建筑的室内设计, 还是建筑内部的技术处理, 如建筑稳固的结构、防火设施、通风系统、墙体防渗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很成熟的技术。另外, 建筑设计科学合理, 符合人们对安全舒适生活的需求。但是在提倡低碳生活的现代社会, 建筑设计却没能很好地体现生态理念, 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国外有些建筑设计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 将生态理念融入设计中。如设计吸收太阳能的房顶, 并提供日常的用电、供暖;在房屋周围修水池, 夏季能有效降温, 并且水池的水可循环利用, 这些生态理念的融入可以使建筑设计更符合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建筑设计的创新

传统的建筑设计已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需求, 由于人们精神追求和审美的提升对建筑设计要求不仅停留在基本的居住需求上, 因此建筑设计的创新至关重要。

1. 建筑设计思维理念的创新

传统的理念认为建筑的设计应满足安全性和舒适性, 有些地区还会考虑到风水特征等。现代建筑理念在安全舒适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建筑设计应体现人文精神。

城市建筑是城市文化和特色的一部分, 人文精神也是城市精神文化的核心。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应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 增加大众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令人们通过城市建筑能深入领悟家乡的文化底蕴。

(2) 建筑设计应加入绿色生态理念。

现代社会, 低碳理念已经深入了人们的生活, 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都融入了绿色低碳理念, 因此, 建筑设计也应把这种环保的理念融入其中。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也可以向全社会传递环保意识。

总的来说, 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应注重结合社会的先进理念

2. 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

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是建筑设计创新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方法的创新应该体现理念的改革上。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首先, 是建筑风格设计的创新。传统的建筑风格千篇一律, 比如政府大楼、学校、企业、住宅、城市公园等都有具体的模式, 人们对这些模式都产生了审美疲劳。所以, 建筑风格的创新对改变城市的形象十分重要。可以改变普遍的建筑设计风格, 引入多元化的元素, 使人们在多样的建筑风格中感受城市的美;其次、建筑结构设计的创新及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城市中大多建筑结构都很普通, 且“有规有矩”。多数城市建筑给人们的印象就是高楼大厦, 没有独特的结构。因此, 现代建筑设计应考虑建筑结构的多样化;最后, 是建筑材料的创新。传统的建筑材料就是水泥、石砖、钢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需要越来越多的新型建筑材料, 特别是耗能低、污染小、实用性强的建筑材料。

三、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人们对现代建筑设计的需求日益增加, 不仅仅停留在居住需求, 而是进一步的审美需求和精神层次的需求。所以, 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应该以此为出发点, 满足社会经济好文化发展的需要。一方面, 建筑设计的发展应该追求与国际接轨, 同时彰显本土特色。我国地大物博, 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 建筑风格也从传统的中国风格到西方建筑风格转化。因此, 建筑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学习西方的建筑设计理念, 借鉴其科学的设计方法。同时要注重与本土文化结合, 求同存异, 使建筑设计在体现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不失国际化;另一方面, 建筑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低碳绿化的环保建筑。现在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全球环境恶化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全世界各国都在提倡环保和绿色生活。在此宏观背景下, 建筑设计的发展也应注重其环保性。在未来, 节约型和环保型的建筑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认同, 因此, 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应与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向相同。

四、结语

传统的建筑设计缺乏现代化、生态化理念, 建筑风格和建筑结构千篇一律。既忽视了建筑对城市精神文化的体现, 也忽视了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与国际的接轨, 西方的理念和文化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西方的建筑理论和风格也影响了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当然, 作为一个文化底蕴厚重的国家, 我国在建筑设计上也不失大国风范。在多元文化入侵的现代社会, 对建筑设计的重新认识、对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说, 建筑设计应反映国家的文化精神、城市的人文精神和社会的先进理念。建筑设计的发展也应与一个地区的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一致。建筑是城市的标志和象征, 建筑设计的创新和发展关系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所以, 对建筑设计创新和发展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川龙.论我国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J], 2007 (06) .

[2]刑凯.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J], 2009 (03) .

[3]王占中.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J], 2007 (07) .

[4]吴辉华.浅析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科技创新导报[J], 2009 (10) .

[5]魏志敏.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构思论述.四川建材[J], 2008 (04) .

[6]杜宇力.当代建筑设计创新探讨.建材与装饰[J], 2007 (09) .

[7]康晓旭.对建筑设计创新思想的分析.建筑设计管理[J], 2009 (10) .

浅析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发展 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绿色节能建筑

1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 ,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 特征与内涵

2.1 綠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建筑本身较传统建筑,其耗能大大降低。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对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

2.2 绿色建筑的内涵:

2.2.1 节约环保

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态的再造能力范围之内。

2.2.2 自然和谐

自然和谐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谐与相安无事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才能实现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3 绿色建筑的影响

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雨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4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其原则

4.1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利用可再生资源: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4.2 绿色设计建筑原则

绿色设计是一种集成设计,即设计方法集成和设计过程集成,它具有较强的多学科交叉特性,其设计应综合考虑生态、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注环境保护和材料资源的回收和重用,减少废弃物,贯彻环境保护的原则。

4.2.1 遵循生命周期设计原则二设计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调研、规划及设计、建筑的施工与使用、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材料回收与处理等生命周期中各环节对环境及人的影响的设计方法。

4.2.2 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人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不能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4.2.3 利用并行工程技术,强调整体的生态设计思想:把并行工程设计的技术运用到人居环境的设计中,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绿色设计中的各因素,并在设计过程中随时在各环节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实现多因素、多目标、整个设计过程的全局最优化;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遵循生态化原则,要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可循环。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0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人们已不但注重单体建筑的质量,也关注小区的环境,不但注重结构安全,也关注室内空气的质量,不但注重材料的坚固耐久和价格低廉,也关注材料消耗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同时,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增强。今天,人们除了对于煤气、电器、房屋结构方面可能出现的隐患日益重视外,对一些慢性危害人体健康的东西的认识也在加强,人们已经意识“绿色”和我们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 2008(9).

[2]黄宁.建筑环境评估体系及比较.建筑学报,2005(1).

[3]绿色奥运建筑研究课题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建筑的发展与设计分析 篇3

1 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发展历程

1.1 在房屋卫生技术设备的初始阶段

自1949至1964年, 按照《室内给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 其主要的标志是开始了我国给水排水专业发展, 在房屋卫生技术设备中已经开始了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 并且开始的培养建筑给排水技术人员, 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专业队伍。

1.2 室内给排水反思阶段

自1964年至1986年,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 开始了工程的实施阶段, 并且对以往机械的搬用国外经验造成的失误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最终确立了我国建筑给排水技术的相关体系。

1.3 建筑给排水的发展阶段

自1986年到现在,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建筑给排水在不断的进步, 在发展的过程中, 专业队伍已经开始接受了专业的培训, 并且在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人员以及在技术上积累了以前的实践经验。在先进技术的应用中, 最终在消防专业给排水系统中, 使得建筑给排水的发展更加的突出, 并且确定了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标准, 为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2 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基本思路

2.1 给排水系统

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 采用的程序是:蓄水池-水泵-水箱-减压阀-用水点供水方式。在这种程序中, 高层住宅供水能够节地、节能以及促进管理活动的改进, 满足了市政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 在给排水工程中避免了与市政给水造成网的冲击, 并且促进了对高层消防前期贮水量的具体要求。在发展与设计的过程中将住宅使用蓄水池设计在地下车库中, 并且对单独的水泵, 采用单独的方式进行管理, 这种设计方案促进了建筑工程的销售以及为水箱供水提供了有效的节能方案。在给排水系统中设计了合理的水箱容积方案, 并且布置了水箱的位置, 这就促进了物业的管理和水箱清洗, 为维护提供了更加方便的策略, 避免“二次污染”影响环境。

2.2 采用自动抄表系统来促进给排水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 主要通过设计液位、压力、流量等讯号来对加压泵、水池以及水箱的状态进行及时的监控, 在设计领域中, 主要的控制方式有:对建筑住宅的用户建立分户水表, 并且采用BA系统来进行计量, 这就为住户提供了实时咨询。在屋顶水箱溢流、以及水位发生了不正常的变化后进行了报警提示, 以便在及时的监控中做出故障报警。

3 在热水系统中的设计与改进

在城市居民的住宅中, 热水系统是由各自煤气热水器进行提供, 并且实行的是集中供热水。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需要建立加热设备来为热水系统提供主要的热源, 在热源重组的条件下采用了半即热式汽水热交换器, 该设备主要的优点是:占用的面积小, 能够进行自控, 自动除垢, 以及在热水系统中出热水比较快, 防止了病菌的干扰。

3.1 在分质供水系统中

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 采用的另一种设计方案是利用管道来分质供水, 一套网管用来输送自来水, 用于城市一些辅助生活用水, 而另一套管网采用的是专用的饮水使用, 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水资源保障。在设计分质系统中, 其主要的流程是:自来水-调节水箱-优质的饮水设备-优质饮用水储水箱-变频恒压供水设备-用户-微电解杀菌器-优质饮用水储水箱。建立分质管网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水资源, 并且保障了水资源的合理使用。

3.2 建筑给排水的节水和开源

我国由于水资源的紧缺, 因此, 在日常生活的水资源利用中, 需要将建筑给排水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来加强建设, 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采用的是节水和开源的思想, 加强建筑给排水工程, 提高有效的水资源利用率。

建筑中水资源的再利用: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需要加强对建筑水资源的设计, 在我国建筑给排水系统中, 水的再利用技术已经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 其采用的方法是:物理学法、生物学以及物化生相结合的方法。因此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 需要将水资源做好再利用的使用。其中在水资源的利用中, 可以将雨水进行再利用, 如今对雨水资源的再利用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 在采集雨水的过程中, 充分的利用的有限的资源。

4 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发展

为了提高建筑居民的生活水平, 促进建筑给排水设计加快发展, 在设计领域中需要考虑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功能, 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进一步发展我国建筑给排水工程, 在设计领域中需要综合的考虑, 为城市居民的热水供应以及消防用水做好充分的考虑, 在水资源的利用中不断的完善相关的规范标准, 促进给水工程的顺利实施, 不断的加强水资源的利用先关的法规建设, 最终实现建筑给排水和排水的综合管理利用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加强管理, 促进环境的改善最终将城市给排水和排水有机的结合。

5 结束语

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 需要将建筑给排水作为重要的工程不断的加强建设和发展, 在设计领域中不断的提高, 在建立以人为本的原则中, 促进城市居民用水以及工业用水相结合, 促进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相结合, 在建设中综合的考虑, 为冷水供应、热水供应、消防用水以及生活用水制定合理的方案, 将建筑给排水设计在人性化的服务中, 进一步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发展空间, 在城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中, 能够根据城市用水的现状以及具体的基础设施, 并且结合先进的给排水设计理念来综合的建设, 进一步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用水, 为发展建筑事业在建筑给排水设计领域中有了更先进的发展理念, 推动我国建筑工程以及水理工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于春红, 李静岩, 宁锦.关于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的一些先进措施与新方法[J].建筑设计管理, 2012 (14) .

[2]刘丽华, 李夏至, 李德明, 等.浅析建筑给排水设计的作用以及基本思路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9) .

[3]刘小刚, 张静兰, 王光辉, 等.适应当前建设程序的建筑给排水设计格式及专业软件设计需求[J].环境保护循环经济, 2011 (34) .

[4]李玉军, 黄金超, 张军.对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的缺陷问题进行探讨[J].建筑节能, 2009 (3) .

建筑的发展与设计分析 篇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在现代建筑中应用绿色节能设计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阐述了绿色建筑以及节能设计的内涵与特征,明确了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了我国现代建筑绿色节能设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针对性措施。通过在空间组织、屋顶、墙体、门窗等设计中融入绿色节能理念,采用绿色节能材料与方式等措施,促进我国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引用绿色节能设计理念的发展。

关键词:

建筑设计;绿色节能;应用

1引言

在全球环境污染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增强了生态发展的思想意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现代建筑中体现绿色节能的设计受到了重视和支持。同时,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宣传和推广绿色节能设计,降低环境的影响,创造舒适生态的人文环境十分重要。

2绿色建筑及节能设计的内涵与特征

小议建筑设计风格的发展与变化 篇5

摘要:建筑设计风格受到时代、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世界各地多样化的建筑设计风格。文章主要对建筑设计风格的发展与变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风格;发展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建筑特色。建筑设计风格受到时代、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彼此相互影响并不断发展,以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当代的设计师,应该懂得结合不同的地区的文化特色以及地域背景让建筑更加具有当地的特色,改变过去千篇一律的城市格局,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

1时代发展促进了建筑设计风格的发展与变化

建筑的时代风格,是反映某一时期、某一时代的真实写照。

古代城市建筑。古代城市体系充斥着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念,在发展演化过程中不能对城市空隙置之不理。因此,我们今天才能充满怀旧和钦佩之情去看待古代市容市貌古代建筑中以古罗马建筑、古埃及建筑和中国古代建筑最具代表性,它们是人类最初的智慧,也是人类建筑上的最辉煌的一页。中国古代建筑中以殿堂,木塔,庙坛最有标志性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通过中国人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建筑结构方式,构造与外形形成一定的统一性。同样存在于中国古代自然园林,不仅重视与自然的结合,也重视建筑自己的性格与象征。中国建筑经历了上古的古朴;战国秦汉时期的宏巨;隋唐时期的雄阔;辽金建筑的放浪;两宋建筑的柔丽;元蒙建筑的新意和明清建筑的端庄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发展的历史长卷。

中世纪城市建筑。在西方,从公元前8000—6000年则经历了早期的农业聚落,中世纪的哥特建筑、罗马风建筑、巴洛克建筑、古典主义风格建筑、洛可可建筑、折衷主义建筑、拜占庭建筑和近、现代的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新流派现代建筑的建筑风格。欧洲“巴洛克”艺术的诞生是16世纪末的文化现象,“巴洛克”艺术致力于创造出富丽堂皇、富于强烈动感的艺术境界。“巴洛克”建筑设计的风格是在形式上刻意追求标新立异的效果,外观自由奔放,建筑的构图节奏不稳定。在装饰上多取曲线,使用扭曲的纹样形式,喜用大量绚丽的壁画和夸张的雕像,体现神权中心思想。

现代城市建筑。现代城市建筑完全是经历过时代发展而出现的新的建筑风格,城市建筑不在拘束,而产生出更多的建筑类型来满足新时代人类所需要的一个环境。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从改变自然的想法转变给成像还原自然但却无从下手,由于过度的改变自然,人们开始建造与自然类似的建筑,与以往将自然融入建筑更进一步,直接将建视为自然的一部分,它是一个生命更是一个新型的生物。20 世纪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他是用现代主义的理念将世界均质化的过程。伴随着史无前例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城市、建筑等所有领域的现代化大潮遍布了整个世界。

2地域特性促进了建筑设计风格的发展与变化

不同地域,演绎着不同的建筑风格。城市建筑的风格与特色随之而来,海边的建筑便有了海的样子,森林中的建筑便隐匿在森林之中。受条件的影响,不论地形,天气,自然与周边,它们所有都与建筑形成互相的制约,是不可能分离的。城市周边与城市所在地区对于整个城市建筑风格产生极大地影响,最初为了这样的庇护所就会有更多的遮阴方式。为了防寒的地区,就有更多的方式去处理保温的形式,厚重的整体给人以坚定、稳固之感。很多很多的不同地区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建筑特色。

例如,英国伦敦的圣洁尓斯教堂,艺术上强调个性,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相抗衡。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例如,中国地域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差别很大,所以,各地方,各民族的建筑都有一些特殊的风格。北方风格。集中在淮河以北至黑龙江以南的平原地区。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装修简单。总的风格是开朗大度。江南风格的建筑。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河网地区。组群较密集,庭院较狭窄。城镇中大型群组很多,小型建筑自由灵活。屋顶坡度陡峻,装修精致富丽。总体风格是秀丽灵巧。

3民族文化促进了建筑设计风格的发展与变化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时代的,更是民族的,民族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在设计上的体现。

以中国建筑为例,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建筑是文化的结晶,中国民族建筑蔚为大观,是中华文明的宝库。中国云南民族众多,地理气候条件多样,使云南民族民居建筑多彩多姿。云南各地都有不同的民居建筑。具有悠久历史的主要有:景颇族的竹楼、哈尼族的土掌房、傈僳族的木楞房。但是这些建筑的形式也在随着汉文化的不断传入而改变。一方面,很多民族在吸取汉族建筑风格和技术后,结合本民族的生活习俗,发展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居建筑。另一方面,受自然条件以及历史传统的影响,各民族的民居仍以木楞房和竹楼作为基本住房。重檐式瓦房是多元文化结合的典型民居,彝族人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建了“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等壮丽、舒适的住房,并历经千年以上,成为悠久民族传统住宅。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态》中指出:“建筑的风格也随着民族部落的相互融合而发生变化。”

4建筑设计风格的相互影响和发展

随着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各个地域与各个时代产生了交集,也摩擦出新世纪最成功的创造。当西方文化跟随着商业与人口的进入中国,中国吸收了欧洲建筑文化,在曾经的一段时期内创造并间奏了一部分有着欧洲艺术性功能性的建筑,并非原有传统建筑的形制与风格,完全不同的建筑空也随之而来,从新古典主义到中国古典新建筑等,纷纷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更多的新型建筑风格,这些建筑更具特色,跟有着时代的特点。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经济一体化开始不断的加强。在此时不仅仅是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也包含了文化在其中被融合,这里面就包含建筑物的設计风格,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具有独特性的建筑物,但是,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加深,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已经逐渐出现风格相近的情况。这种现象是需要警惕的,实际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展现建筑风格的多样性。

此外,目前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不断的减少,人们开始追逐简单的生活,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流派由此诞生,他们的建筑理念以及建造风格对世界上很多的建筑师的影响非常的大,因为目前的世界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的是一种贴近自然的生活环境。因此北欧的这些设计师的灵感触动了许多的有此想法的设计师,他们也将房屋的整体风格设计成了绿色的、自然气息非常浓郁的样子,希望为居住者打造一种纯自然的感受,从而远离喧嚣的城市,享受自然所带来的安谧和恬静。

结束语

在现代化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得以看到各种融入了不同风格、流派的具有新的理念的建筑不断出现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确实感觉到建筑设计风格的发展速度加快了。新的建筑理念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更加注重大自然的存在,这也是当前人类共同的认知。建筑设计风格发展的问题是科技的也是人文的,是不断发展的科技与人文思想的统一反映。

参考文献:

[1]花建兴.试述建筑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存在的内在关系[J].民营科技.2009(02)

[2]易丽雅.现代建筑设计的技巧与创新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

[3]熊华菲.浅谈现代建筑设计创作的基本原则[J].民营科技.2010(07)

[1]黄敏.南方地区中式风格现代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0(01)

建筑的发展与设计分析 篇6

绿色节能建筑不仅具有绿色建筑的特征, 还有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的功能。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是一种崭新的设计理念, 它强调使用本地材料, 符合当地自然环境, 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的各个领域。绿色建筑有三大要素及三大益。

2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和谐原则

这是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 在进行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时候要全面的考虑到施工对于四周环境的影响, 在详细把握和了解施工场地各种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的基础上开展绿色节能设计, 保证建筑物的性能固然重要, 但是同时不能忽略施工场地的生态环境, 要对其进行保护, 谋求工程施工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2.2 节约原则

节约原则力求通过最少的成本投入换取工程施工的最大回报, 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尽可能就地取材, 建筑材料最好要从施工当地选取, 将建筑材料的功效发挥到最大, 节约能源资源, 降低能源消耗, 实现建筑施工各方面的效益。

2.3 舒适性原则

人们的收入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无论是生活环境, 还是工作场所, 人们都希望它们是舒适的, 这样会愉悦人们的身心, 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 高层建筑在建造的时候要想到这一点, 提高室内和室外环境的舒适程度, 这就需要利用发达的科学技术, 在高层建筑的通风、采光、供暖等各个方面下足功夫, 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正式的施工过程中要使用无污染的施工材料, 不要使用那些没有质量标准的材料, 这样会造成大量的浪费和污染。

3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法策略

3.1 绿色建筑整体设计

对于绿色建筑设计来说, 其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对建筑的整体设计, 而且实现建筑节能环保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做好对建筑物整体的设计, 一旦在进行建筑选址的时候发生些许的错误, 当建筑物建成之后就会带来诸多的麻烦甚至是难以估量的损失和后果, 所以, 在进行绿色建筑整体设计的时候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从建筑物的选址、外部环境设计以及建筑整体设计等几个方面着手, 力求实现建筑物的节能环保。

3.1.1 选择合理的建筑地址。

虽然我国幅员辽阔, 土地资源总量在世界范围内屈指可数, 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数量较多, 所以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是很少的, 同时, 农业用地和工业用地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和尖锐, 对此, 在进行建筑选址的时候要注意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加大对自然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对建筑物的朝向和规模进行合理的安排, 在采光、通风方面做到最好。

3.1.2 合理进行外部环境设计。

影响建筑物能源消耗量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及其构件, 附近的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 举例来说, 如果能够将一定数量的植被、花草或者水体布置在建筑周遭, 将会实现对环境的美化, 减轻热岛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对此, 设计单位应该加大建筑施工区域的植被覆盖率, 为了加大对雨水的回收利用, 应该设置储水池,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为居民创造一个宜家宜居的生存环境。

3.1.3 科学进行建筑整体设计。

在绿色建筑设计时, 要充分利用夏季主导风向、避免冬季不利风向。

3.2 绿色建筑围护结构设计

门窗、屋顶以及墙壁是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围护结构主要负责对建筑物的保温与隔热, 并且对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量、室内的环境质量、房屋的舒适程度等各个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实际数据证明, 建筑物外墙的能源消耗量占到整个建筑物能源消耗量的百分之四十, 而改善各种维护结构的节能性能占总投资额的百分之五, 节约能源可以占到百分之三十的比例。不难发现, 绿色建筑设计中, 对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投资, 完全可以从节约能源所获收益中得以补偿。可以根据建筑的功能、地理位置等选择围护结构隔热, 利用材料的热惰性加强墙体的蓄热性, 以增加围护结构向室内传热的延迟时间, 将室内表面最高温度出现时间与建筑使用时间错开。

3.3 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实现对可再生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是建筑绿色设计中重要措施之一, 在以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为代表的各种清洁无污染能源的利用之下, 建筑就自然而然的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最近几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太阳能的功能得到了更为普遍的应用和推广, 这种能源集美观性、实用性、成本低、无污染等各种优点于一身, 光和热在太阳能的使用之下都不成问题。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离不开电力, 我们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 为发电机提供动力, 将太阳能的自然光用来室内照明和路面照明, 可以实现对冷水的加热, 所以自然能源可以更好地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例如:太阳能供暖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通过集热设备采集太阳光的热量, 再通过热导循环系统将热量导入至换热中心, 然后将热水导入地板采暖系统, 通过电子控制仪器控制室内水温。在阴雨雪天气系统自动切换至燃气锅炉辅助加热让冬天的太阳能供暖得以完美的实现。春夏秋季可以利用太阳能集热装置生产大量的免费热水。

3.4 立体绿化和建筑设计相结合

就目前来讲, 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不足, 建筑物的密度过大超出了城市的承受能力, 这不仅不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与进步, 反而会阻碍城市的持续性发展和快速进步, 对此, 将立体绿化与建筑设计相结合是改变这种现状的根本举措, 例如, 可以在建筑物的顶部建造花园, 并种植花草等具有观赏性的植被, 一方面缓解了热岛效应, 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欣赏价值。

4 结束语

总结全文, 绿色建筑旨在引导人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与自然和谐相处, 与自然共同发展, 建筑行业赋予建筑设计以绿色、环保理念也是大势所趋, 因为绿色设计不但能节约能源资源, 而且能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顺应了低碳环保理念, 在我国推广建筑绿色设计更是势在必行。因此, 在建筑的实际设计与施工中, 我们要加强对绿色设计的重视, 不断提升绿色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和比例, 创新设计, 实现建筑工程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做好建筑的结构设计, 使用先进的无污染的施工材料, 保证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质量, 并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尹伯悦, 赖明, 谢飞鸿.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在世界和我国的发展与应用状况[J].建筑技术, 2006, 10.

小议建筑设计的技巧与发展趋势 篇7

1 建筑设计的技巧

1.1 用设计的特殊语言表现一定的文化内涵

建筑设计不是天马行空任由胡思乱想的工作, 建筑设计必须要有主题, 这个主题要与时俱进, 表现出时代背景下的人类的精神诉求。虽然建筑设计的艺术特质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不能刻意去艺术化处理, 而是让这种艺术特色不经意间流淌在人们的感受中, 如果过于生硬就会让人们觉得很突兀, 又不舒服的感觉, 如果将各种艺术特色都堆砌杂一起, 那种繁琐和堆叠的感觉会让人觉得喘不上气来, 让建筑空间不仅没有活力甚至可以说是缺乏品味感。

1.2 掌握和运用建筑设计的基本规律

我说常说设计创作, 但是创作不是胡思乱想任意描绘出来的东西就是作品, 建筑设计再怎么创作也不能离开建筑学的原理以及相关的法则, 所以只有通过设计师本人不断加强艺术修养和熟悉运用设计原理才能将建设设计作品在艺术表现力和专业设计方面都能拿捏的恰到好处, 这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多看、多想、多总结, 才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只有掌握了设计的基本规律才能真正谈得上是创作。

1.3 情感的积淀可产生出设计的感染力

一个设计作品的感染力强弱直接取决于创作的时候设计的是创作情绪, 当设计师情绪饱满的时候, 创作的作品艺术表现感染力就如同清泉一样, 连绵不绝的喷涌而出, 让人能够体会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要想达到饱满的创作欲望就必需让自己的文化积淀和自己艺术素材达到新的境界, 这就需要设计师能够在平时点点滴滴的进行积累, 去感受各种文化的艺术魅力, 去体会各种风土人情的独有元素, 然后将这些美融合, 富裕时代的特色让它们能够自然而然的融入自己创造作品中, 这样的作品一定是蕴含着足够的艺术表现力的。

1.4 不因时尚影响个性化设计

个性化是这个时代所追求的, 但是建筑设计的特色个性化, 我认为不是标新立异, 而是将民族文化特色发挥到极致,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只有具有崇高民族自豪感, 只有深蕴民族文化才能让建筑更富有时代气息, 更加民族特色, 建筑设计中要想表现的轻松、独特和浪漫多彩就要将时代元素与传统元素都能自由驾驭, 个性化的设计在建筑设计的发展中必将成为一种新趋势, 下面我们就要谈到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2 现代设计的新趋势

环境艺术设计, 包括了城规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园林广场设计、雕塑与壁画等环境艺术品设计以及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所进行的理想的内容环境设计, 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以至于迅速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十分实用的新兴边缘科学。

2.1 回归自然化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 人们向往自然, 和天然饮料, 用自然材料, 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流派由此兴起, 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 在住宅中创造田园的舒适气氛, 强调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应用, 采用许多民间艺术手法和风格。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不断在“回归自然”上下功夫, 创造新的肌理效果, 运用具象的抽象的设计手法来使人们联想自然。

2.2 整体艺术化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 人们要求从“物的堆积”中解放出来, 要求室内各种物件之间存在统一整体之美。室内环境设计是整体艺术, 它应是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把握, 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 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许多成功的建筑设计实例都是艺术上强调整体统一的作品。

2.3 高度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一切现代科技手段, 设计中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 实现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 创造出理想的值得人们赞叹的空间环境来。

2.4 高度民族化

只强调高度现代化, 人们虽然提高了生活质量, 却又感到失去了传统、失去了过去。因此, 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就是既讲现代化, 又讲传统。我们在日本考察时, 看到许多新的环境设计反映了日本设计人员致力于高度现代化与高度民族化结合的设计体现。去年落成的东京雅叙园饭店及办公大楼的建筑设计, 传统风格浓重而又新颖, 设备、材质、工艺高度现代化, 室内空间处理及装饰细部处处引人入胜,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深受启发。

2.5 个性化

大工业化生产给社会留下了千篇一律的同一化问题。相同楼房, 相同房间, 相同的室内设备。为了打破同一化, 人们追求个性化。一种设计手法是把自然引进室内, 室内外通透或连成一片。另一种设计手法是打破水泥方盒子, 斜面、斜线、或曲线装饰, 以此来打破水平垂直线求得变化。

2.6 服务方便化

城市人口集中, 为了高效方便, 国外十分重视发展现代化服务设施。在日本采用高科技成果发展城乡自动服务设施, 自动售货设备越来越多, 交通系统中电脑问询、解答、向导系统的使用, 自动售票检票、自动开启、关闭进出站口通道等设施, 给人们带来高效率和方便, 从而使建筑设计更强调以“人”这个主体, 让消费者满意, 方便为目的。

建筑的发展与设计分析 篇8

一、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内涵

绿色建筑又被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生态建筑等, 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能尽可能地节能、节地、节材、节水, 减少环境污染, 并可以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生存空间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最早是由建筑师保罗·索勒瑞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他认为建筑物应当能够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工作和居住空间, 并能够高效利用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可见, 绿色建筑是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对自然环境无害且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建筑, 是人、建筑、自然完美结合的建筑。

绿色节能建筑不仅具有绿色建筑的特征, 还有着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的功能;不仅涉及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建筑材料、室内环境等物理因素, 还涉及建筑规划、管理手段、经济效益等人文社会因素。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是一种崭新的设计理念, 它强调使用本地材料, 符合当地自然环境, 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成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的各个领域。2005年我国制定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006年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这标志着我国绿色节能建筑已走上了规范化道路。

二、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是一项涉及节能、节水、减少污染排放等因素的系统工程, 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同时,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也是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节能效益的基本前提, 它体现于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 主要体现在能量消耗量控制、单项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建筑面积为基准的能耗标准控制等方面。

(一) 和谐原则。生态环境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主题, 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中, 应充分考虑周围的地理环境, 收集当地的气候、环境、交通、资源、社会习俗等资料, 充分利用场地的特殊性;不仅要保证建筑物安全、舒适、经济, 还应实现建筑物和周边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1]

(二) 节约原则。针对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短缺、资源浪费等问题, 我国提出了节地、节水、节能、节财、保护环境 (四节一环保) 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建筑业是高消耗、高浪费的行业, 理应将“四节一环保”的理念渗透到建筑设计之中。研究表明, 节能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率, 周密、有效的建筑技术可以节约2/3的建筑能耗。因而,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 应坚持就地取材的原则, 选用当地的、生态化的建筑材料, 提高建筑物的节能功效, 用有限资源、较低能源消耗获得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 舒适性原则。在现代社会中, 人们对建筑物的舒适度有着较高要求, 希望建筑物能够与自然沟通, 能给人一种舒适、温馨、健康的自然环境。建筑物的舒适性主要体现于采光、通风、湿度、温度等方面,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 应多考虑建筑物的通风、采光、湿度等, 尽可能提高建筑物的室内健康指数, 满足用户的健康需求。

(四) 高效环保原则。在当代社会中, 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也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 在绿色节能建筑设计中, 应遵循高效环保的原则, 通过中水回用、材料再生、钢材回收等方式实现资源回收和再利用。此外, 在投入端应减少资源输入, 在住房消费中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降低居住区的环境负荷, 解决好通风、换气、日照、采光、污水处理等问题, 减少生活垃圾排放。[2]

三、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法策略

绿色节能建筑不仅要为用户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生存空间, 还应提高土地、材料、能源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尽可能减少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针对中国人居资源禀赋、住房消费状况, 应当从节能、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出发, 选择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 大力推广低消耗、低污染、少排放的绿色节能建筑设计。

(一) 绿色建筑整体设计。建筑整体设计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关键环节, 也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如果建筑地址选择不当或设计不合理, 就会给建筑物后期运行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而, 应从人、建筑物、自然和谐的角度出发, 在策划、选址、设计等环节都体现节能环保的要求。

1.选择合理的建筑地址。当前, 我国人均耕地不断减少, 耕地与建筑用地之间产生了尖锐冲突, 因而, 应从节约土地的角度出发规划建筑用地, 实现土地集约使用。在绿色建筑选址时, 还应考虑当地的气候、地势、交通、能源供应、文化等因素, 尽量利用自然资源和周边环境, 科学安排建筑物朝向, 因为合理的建筑朝向能提高建筑物的采光度, 创造自然、安全、高效的光环境。

2.合理进行外部环境设计。建筑物周边环境也会影响建筑能耗, 如果在建筑物周边布置植被、水面等, 可以改善局部微气候, 避免产生热岛效应。因而, 应科学设计配置建筑物周边的乔木、灌木、花草等, 提高建筑区的绿量率;营造人工湿地、透水地面、人工湖泊等, 使雨水能够回渗地下或回收利用;还应通过人工与自然的结合, 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3.科学进行建筑整体设计。在绿色建筑设计时, 要充分利用夏季主导风向、避免冬季不利风向, 比如, 广西地区属于夏热冬暖, 夏季多东南风, 冬季多西北风, 在小区群体布局时可以将小体量的低层、独立式住宅放于南边, 大体量的高层放到北边, 这样可以阻挡冬季的西北风, 也可以满足夏季通风要求。此外, 应通过科学的建筑设计提高建筑物的通风效果, 降低室内温度, 排除污浊空气, 带走潮湿气体, 减少人们对空调系统的依赖, 实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预防疾病的目的。比如, 在房间内部或中庭顶部设置一定的开窗面积, 这样能实现自然采光的目的, 又能利用室内外风压、热压差形成有组织的自然通风, 实现自然通风、调节室内热环境的设计目的。

(二) 绿色建筑围护结构设计。建筑物围护结构包括墙壁、门窗、屋顶、遮阳设施等, 具有保温、隔热、节能等作用, 直接影响着建筑耗能、室内空气质量、环境性能、室内采光度、热舒适环境等。研究表明, 建筑物外墙耗能占建筑物耗能的40%左右, 改善和维护结构节能性能所用费用占总投资的5%左右, 节约能源可达30%左右。可见, 绿色建筑设计中, 对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投资, 完全可以从节约能源所获收益中得以补偿。[3]

对自然通风的建筑来说, 外围护隔热设计主要是为了控制表面温度, 外围护结构设计应有一定的衰减度和延迟时间, 以免向室内辐射过多热量。可以根据建筑的功能、地理位置等选择围护结构隔热, 利用材料的热惰性加强墙体的蓄热性, 以增加围护结构向室内传热的延迟时间, 将室内表面最高温度出现时间与建筑使用时间错开。墙体是建筑外围结构的主体, 普通建筑材料很难满足隔热保温的要求, 因而,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 一是可以使用挤塑聚苯板、玻璃棉板、岩棉板、聚氨酯发泡等保温材料, 通过提高外墙结构的隔热性、保温效果等改善室内热循环;二是可以在墙体内设置与室内外相通的通风间层, 利用风压或热压带走空气层的部分热量, 减少传输到室内的热量;三是可以在墙体外热表面使用浅色的饰面材料, 降低建筑物对热量的吸收率。窗户的传热系数比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大, 约有35%的住宅热损是由门窗和室外的热交换造成的, 在门窗设计中使用真空玻璃、低辐射玻璃等可以有效降低门窗热损耗。在屋顶设计时, 可以用水泥聚苯板、浮石砂、水泥珍珠岩等材料, 以减少屋顶对太阳热辐射的吸收。

(三) 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建筑中, 新能源使用有助于促进环保、节约能源, 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太阳能是指太阳光辐射产生的能量, 也是绿色、无污染、可以长久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建筑设计中, 可以通过太阳能热板集热、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干燥系统等方式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 也可以将太阳能材料代替屋顶覆盖层, 提高墙体的隔热效果。建立科学的“水系统”是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重要方式, 绿色建筑中“水系统”是指在满足建筑功能、水质要求等条件下, 对建筑用水、污水处理、雨水利用、排水等进行循环利用, 实现水资源的污染控制、综合利用、生态修复等。比如, 可以合理设计雨水收集和利用, 科学规划地表水径流, 增加地表水的渗透量;多采用节水器具, 绿色用水、洗车等非饮用水尽量使用中水或雨水, 将生活中的优质排水进行处理, 并排放到小区的景观湖中。[4]此外, 可以根据建筑特点、功能、地理环境等设计出高能效的空调系统, 如蓄能系统、区域供暖系统、热泵系统等, 运用高效的能源管理与监控系统控制室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 实现节约能源、提高室内舒适度的目的。比如, 清华大学在2006年完成我国首座节能示范楼, 该节能楼全部运用水循环空调, 比普通空调系统节能30%左右, 楼内均安装了感应装置, 人离开房间后装置会自动关闭能源系统, 停止冷气或热气供应, 这样比同等规模建筑节约能源70%左右。楼内配有雨水处理系统, 可以用这些水冲厕所或浇灌花草。[5]

(四) 立体绿化和建筑设计相结合。城市立体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丰富城市绿化景观的有效途径。当前, 许多城市面临着用地紧张、建筑覆盖率高等问题, 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而,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 应发展立体绿化, 可以将屋顶设计为空中花园形式, 种植各种常绿草坪, 这样丰富城市园林的空间层次, 能够降低建筑物燥热性, 提高城市立体景观效果, 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发生。

四、结语

绿色建筑是既环保又节能的建筑, 建设绿色建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当前, 我国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 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 应发展绿色建筑, 加强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实现人、建筑、自然的和谐共处。

摘要: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能尽可能地节能、节地、节材、节水, 减少环境污染, 并且可以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生存空间的建筑物。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中, 应坚持和谐、节约、舒适性、高效环保等原则, 通过科学选择建筑地址、围护结构设计、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 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建筑设计目的。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整体设计,围护结构

参考文献

[1]尹伯悦, 赖明, 谢飞鸿.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在世界和我国的发展与应用状况[J].建筑技术, 2006, 10

[2]林海燕.可持续建筑发展中的建筑节能[J].建筑科学, 2006, 9

[3]刘志霞.论绿色建筑与节能设计相结合[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 10

[4]林志.绿色建筑的环保节能设计[J].建筑节能, 2009, 37

建筑的发展与设计分析 篇9

关键词:新时期,建筑设计,方法分析,组成要素,发展趋势

引言

我国, 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 其对于各方面资源的需求都显得更为明显。建筑行业满足人们更多方面的需求, 涉及到住房、工作、娱乐以及其他相关生活上的需求等等, 所以在全球化资源生态紧张的背景下, 对于建筑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 而是转向更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建筑设计, 作为保证施工质量以及使用效益的基础工作, 在现代显得更为重要。所谓建筑设计, 是正式实施建筑前开展的工作, 是设计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建筑案例分析, 将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所做的方案拟定, 最终形成于文字上、图纸上的表达。面对使用者对于生活追求的完美化, 建筑设计者必须重视并逐渐优化设计方法, 在满足使用者的基础上, 符合现代社会发展。下面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具体内容如下。

一、分析实现建筑设计的各方面要素

1. 建筑技术

所谓建筑技术, 即施工人员在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 其设计内容既多又复杂, 例如建筑施工中采取的材料 (水泥、钢筋、半成品、涂料等等) 、结构组成形式、设备以及具体的施工技术等等。

2. 建筑的艺术形象

人们对于建筑的使用需求之一, 就是建筑的美感, 而对于建筑物来说, 其存在的艺术想象, 俨然已经成为表达美感的直观印象。分析其艺术形象的组成内容, 涉及建筑的体型 (群体、单体) ;空间组合结构 (内、外) ;建筑材料的性质 (色彩学、质感性、特效性、光影性等) 。而这些内容和方面, 直接构成了建筑的艺术效果。

3. 经济的合理化

经济, 一直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其针对的方面以及内容各异, 但是对于经济合理的追求, 一直都是所有行业的需求。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要综合众多方面的因素来对其经济的合理与否进行考虑。总结实际工作经验, 在影响到建筑经济的众多因素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建筑施工材料, 所以在进行选材的过程中, 要尽量做到就地取材、短途运输, 同时要注意材料的节约使用, 例如钢筋以及水泥等, 但是前提基础上一定要保证工程建造的质量, 最终实现经济花费的合理控制。

二、分析建筑设计众多方法

1. 资源合理利用法

实现可再生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对于全球来说, 其拥有的共同主体只有一个, 那就是地球。所以, 对于承担众多压力的地球来说, 其自身的资源一直在逐渐的消耗, 直到枯竭。所以, 想要保证可持续发展, 就需要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尽最大可能地开发可以实现的再生资源, 其中主要指的就是太阳能、风能等, 实现发电以及照明等众多使用需求。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对于地大物博的我国来说, 其资源总体占有量是世界上相对较多的, 但是由于人口众多, 所以人均占有量成为众多国家中相对匮乏的代表, 所以即便是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是明显的薄弱。对于人类来说, 其对处于基本保障地位的水资源需求表现的尤为明显, 但是水资源归属为不可再生资源, 所以其重要性表现得更为突出。要求现代建筑设计, 重视水资源的可循环性。可以借助雨水收集, 将其作为植物浇灌水。也可以创建中水回收系统, 但是要保证水量与水质的基本情况, 在确保合理规划的基础上, 实现废水再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近年来, 随着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事件的频繁发生, 加大了对土地资源使用情况的重视程度。由于土地资源紧缺问题的日益明显, 我国相关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多条规定, 很显然对于土地的爱护工作, 已经成为了基本的国策。所以, 对于新时期的建筑行业来说, 其想要占有绝对优势的有利地位, 就必须做好土地资源的保护工作。即便在建筑行业发展繁荣的状态下, 也要降低对土地资源的浪费情况, 尽最大可能对其加以保护, 最终实现人文价值观需求、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积极局面。

2. 平面功能方法

实践调查, 在我国约有一半以上的建筑物其实现功能的方法为平面功能法。对建筑物功能的分析, 实质上就是对整个建筑平面的分析过程, 所以平面工作开展的良好与否, 将直接影响到其整体使用性。所以, 如何成功实现平面功能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内容顺序分析:用地关系分析—了解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对平面进行科学组合。

3. 设计结构法

所谓结构法, 顾名思义其主要针对和实现的就是结构主义。在实施的过程中, 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 借助具体的结构形式切实体现设计。所以, 对于建筑物来说, 其空间、结构二者成互为影响关系, 借助结构设计来对建筑物的设计、形式进行更为理想、明显的表达。

4. 设计的符号象征法

所谓符号象征法, 即将符号用于需要装饰部位的一种方法。在建筑设计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 发生了生硬照搬符号的情况, 虽然对建筑文化的定义有失偏颇, 但是对于具有形象需求的建筑物来说, 实施符号象征有着明显的必要性。

三、解析现代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1. 向自然转变

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自身的环保意识逐渐强化, 相比喧嚣的城市环境, 其更加倾向于自然性, 所以对于建筑所需材料的自然与否也更加重视。北欧的设计流派, 在兴起时影响到了世界各国, 其流派思想就是对自然的采纳和实施, 构建田园住宅风格。很显然, 此理念不但实现了自然回归, 还与新时期背景下的创新理念相符合。

2. 艺术化

回顾过去, 人们更加在乎的是对于物质的需求, 而现在大家更加注重的是整体美感。与其他行业相比, 室内环境设计有其自身存在的特点, 同时也成为了整体艺术的代表之一。但是, 想要实现其整体性美感, 就必须进行各个因素的分析以及其关系的处理, 例如空间、功能协调性、形体以及色彩等。

3. 现代化

科学技术, 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影响每一个时期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所以建筑设计应该综合光、色以及形的有效配合, 最终实现三高效果, 即速度高、效果高以及功能高。

4. 确保服务的便捷化

城市, 作为一个人口集中地带, 其对于生活服务的需求也表现得更为明显。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以及对现代生活更高层次的追求, 建筑设计也必须实现高效方便。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设施建设, 例如自动售货设备、电脑问询导航、自动售票检票以及通道的自动关闭和感应等等, 均体现出现代技术对于人们生活质量以及工作效率的影响, 对于建筑设计来说也同样如此。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的过程中, 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充分实现人的主体地位, 最终建筑设计便实现了其存在的价值性, 即消费者满意度、便捷化。

5. 技术与情感的双重体现

新时期, 经济技术、科技水平正在谋求更大的发展前景。所以, 在建筑设计中引入高端技术是不容置疑的。人, 是行为发生的主体, 所以任何一个行业想要健康有序地发展, 就必须强化对于人的重视。情感, 作为人表达感情的介质, 将其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显得尤为迫切。调查发现, 国外众多国家均开始将“双高 (高技术、高情感) ”, 直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 对于我国现代建筑设计而言, 其应朝着更为创新的方向不断发展, 满足人们对于现代生活质量的需求和追求。

四、结语

由以上相关内容分析来看, 建筑作为众多要素 (经济、技术手段、艺术特点等) 的综合体, 有其存在的特点 (时空、地域性) 与必要性, 更是对生活状态的直接反映。所以, 对于设计师来说, 其自身使命就是知识的实践运用。同时, 建筑设计师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有利位置, 必须重视建筑设计的总体质量和操作原则, 实现使用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洪恩明.浅谈绿色建筑的设计特色及设计要点[J].科技促进发展, 2007 (7) .

[2]张传经.曹泽新, 吴俊.商业办公楼的绿色建筑设计思路[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11 (03) .

[3]常红航, 朱江南.谈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23) .

[4]孙明君, 冯余萍.浅析现代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J].城市规划设计, 2013 (07) .

浅谈绿色建筑发展与设计 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必要性;发展现状;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0)10-0118-02

1绿色建筑的提出背景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与此同时,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也正在经历和承受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地球的升温,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伴随这些问题的出现,传统建筑业高消耗、高污染的建筑生产方式正逐渐失去昔日的荣耀。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全球性人类对自己生活方式开始了重新的审视,人类开始采取“绿色”的行为,保护地球,保护自己。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2绿色建筑的内涵

2.1能源紧张的要求

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且实际利用效率较低。就能源消费而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仅为4.5%;而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lm3混凝上要多消耗水泥80kg。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尽可能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发展节能与环保的绿色建筑刻不容缓。

2.2城市发展的压力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将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m2,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m2,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而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的能耗占用了全部资源和能源的5O%,同时增加了环境负荷。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2.3国家政策的鞭策

我国建设部、科技部已于2005年10月印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于2006年6月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1O月,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3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3.1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

目前国内相关部门对绿色建筑的重要内涵仍没有达成广泛深入的认识,片面地认为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而且多数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提倡绿色建筑的必要性,未将绿色建筑与节约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相联系。

3.2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

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多数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在建筑物的绿色设计、循环能源的利用、室内环境设计、绿化配置等技术上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发。

3.3法制建设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已颁布实施了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但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自然能源、各种材料等的节约没有明确规定各方利益代表主体的责权。而且监管体系非常薄弱,对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同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有效的激励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使得绿色建筑发展缓慢,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

4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

4.1充分考虑建筑场地

选址时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文化、经济、交通、能源供应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以减少建筑对设备的依赖,达到最为经济、合理的效果。

4.2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

建筑外部环境对建筑能耗也有影响,如在建筑周围布置植被,水面等以改善局部微气候,避免热岛效,应从而达到减少建筑内部能耗的目的,设计出低耗能建筑。

4.3合理使用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4.4围护结构的设计

设计复合墙体,采用新型保温隔热、蓄热功能的墙体材料及复合化应用材料,高效热辐射材料和密闭材料等。做好内外保温体系。使用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和低辐射玻璃代替单层玻璃,降低门窗热耗。对于屋顶保温,可采用加气混凝土、水泥珍珠岩、浮石砂或采用架空保温屋面。

4.5合理进行暖通空调的设计

根据建筑的特点、功能和当地的气候特点,设计高能效的暖通空调设备系统,如:热泵系统、蓄能系统和区域供热,利用自然冷源(地球)设置地源热泵,在大片的绿地中打百米管井,建立冷源场地,为大厦夏季提供冷源等。2006年6月在清华大学落成的我国首座超低能确定以及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等,在设计中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以减少建筑对设备的依赖。其中采用的新技术应逐步应用到我们的建筑设计中来。

4.6加强对新能源的利用

在绿色建筑中,新能源的利用对节约传统能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使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能等非常规、可再生并且绿色无污染的能源成为发展的趋势,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例如,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利用高温地热能发电或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热水供应;借助地源热泵和地道风系统利用低温地热能等技术。

4.7推进既有建筑的改造

我国既有建筑规模很大,由于建造时间比较早,为加快建筑及城市建设的“绿色化”升级,对既有建筑改造成为了重中之重。对旧建筑尽量进行拆除而不是炸毁,尽量回收利用一些还可以再利用的材料,对旧建筑进行改建,与新建绿色建筑相比,潜力更大,取得效果更快。

4.8最大限度控制水资源的消耗

在建筑内部设置中水设施,对各类废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中水用于冲厕和绿化灌溉;在建筑外部铺设透水性强的广场砖,同时对雨水进行有组织收集。

5结语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既是形势所迫,顺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又是应运而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我国建筑业运行质量和效率,实现建筑业乃至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组成部分。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对环保、节能的设计,值得探索、研究和尝试,这一道路是漫长艰辛的,更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

参考文献:

[1] 李晶晶.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初探[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论中国建筑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发展 篇11

色彩艺术设计是我国建筑艺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自秦汉以来我国就开始对建筑色彩进行研究, 通过色彩设计展现建筑的独特魅力, 对建筑内涵进行延展。到清朝时期, 我国建筑装饰色彩艺术已经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 色彩艺术整体上步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

在色彩方面, 我国古代建筑多与艺术环境相适应且在该背景环境下形成了风格各异、迥然不同的两大传统建筑色彩艺术体系。皇家建筑色彩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追求大气磅礴、富贵绚丽, 要求色彩能够展现皇家气势, 展现皇家至高无上的尊贵和荣耀。因此在色彩设计中多以青、赤、黄等颜色作为主体, 将上述高纯度颜色相互搭配, 形成明显冷暖对比, 突出了天家威严。而在平常民居建筑中, 建筑色彩设计常选取黑白灰色调作为主要基准, 以水墨画写意风格作为主要色彩搭配原理, 凸显淡雅的民居特色。

随着色彩艺术设计的不断深入, 上述风格体系在当前中国的建筑中已经得到了本质上的提升和发展。我国上海世博会建筑在色彩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就以古代皇家建筑色彩风格为基础, 将“中国红”作为中国馆的主要色彩元素, 全面彰显了中国建筑特色艺术理念。在中国馆色彩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对色彩艺术大胆转变, 在红色基础上融入当前建筑中的金属气息, 形成了现代化建筑特色。

2 装饰纹样设计的传承与发展

装饰纹样主要通过各项组成结构对建筑特色进行展现, 取材内容非常宽泛, 内容形式多样, 在中国建筑艺术设计中不可或缺。在传统建筑中设计人员常通过装饰纹样对建筑艺术性进行展现, 形成系统、完善装饰体系。

在传统建筑中人们常在门窗、梁柱、檐口、房檐等位置雕刻人物、花鸟、山水等, 通过装饰纹样的绘制消除建筑的单调性, 提升建筑的美观效果。上述装饰纹样多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 或神话故事, 或历史人物, 或寓意吉祥, 或期盼平安, 内容形式非常丰富, 表现效果各不相同。上述不同风格、特色的装饰纹样赋予了建筑生命力, 让死板的建筑灵动起来, 从本质上丰富了现代化建筑的精神文化体系, 对建筑表现力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上述装饰纹样也得到了非常好的传承运用。现代设计中通过对传统结构的分析对建筑中的纹样进行选取, 将建筑艺术通过纹样进行展现。随着装饰纹样设计内容的不断丰富和人们对纹样认识的不断深入, 当前纹样的类型已经逐渐分为植物纹、几何纹、冰裂纹等几大类。苏州博物馆在建设的过程中就引入了上述装饰纹样设计理念, 在馆庁内部构架、展台等上镶嵌吉祥纹样, 让建筑馆与文物相得益彰, 体现文化知识的沉淀, 给人一种悠扬、优雅的感受。该馆建设中将装饰纹样应用到了许多方面, 使建筑整体与苏州文化特征紧密融合在一起, 提升了建筑馆的传统文化气息, 让人们在视觉上了解传统文化魅力, 加深对文化的感知。

3 雕刻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发展

雕刻艺术设计通过对建筑材料进行加工, 有效改善了建筑的整体风格, 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国建筑雕刻艺术历史渊源流长, 雕刻内容涵盖面非常广, 有效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传统建筑装饰雕刻艺术设计主要分为木雕、石雕、砖雕三种。

木雕主要是对建筑结构中的柱、椽、梁等木质结构进行图案雕刻, 通过不同手法、技术等将纹路、文字、图案等展现在木质结构上, 形成一种古朴灵秀的淡雅之美, 增添雅舍雅风, 有效改善了建筑结构的感染力。石雕主要是在台阶、石碑、石狮等石头结构上的雕刻, 常通过钻、凿、刻、磨等处理手法完成, 将图案展现在石头结构上, 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砖雕是在砖结构基础上刻制图案、花纹等, 以砖为画板对生活进行标绘, 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的过程中, 人们已经将雕刻技术非常好地融入到了现代建筑, 尤其是石雕和砖雕技术。设计人员常在特色民居、园林景点等场所进行雕刻技术应用, 有效改善了上述建筑的展现效果, 提升了建筑结构的艺术性。除此之外, 在雕刻艺术设计应用到现代建筑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在上述基础上形成了钢结构雕刻、水泥雕刻技术等。设计人员依照现代化建筑内容需求, 将雕刻技术与现代化建筑元素紧密融合, 从根本上改善了现代建筑的表现效果。当前民居建设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常选取木雕艺术作为主要装饰结构, 增添了居室的艺术气息。这种雕刻装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升了现代建筑艺术特征的展现效果, 在原有基础上推陈出新, 为建筑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4 总结

装饰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依照原有传统设计特征, 从色彩、纹样、雕刻等多项内容出发, 融合现代化建筑装饰元素, 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风格体系。相关人员要不断加强对现代建筑元素的分析, 将传统装饰艺术内容与现代建筑紧密结合在一起, 孕育出新的民族形式, 从本质上提升建筑的艺术生命力, 加速建筑艺术设计的发展进程。

摘要: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艺术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实用性、美观性和艺术性, 对建筑艺术价值的展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建筑装饰艺术着手, 对该艺术内容在建筑方面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探究和剖析。

关键词:中国建筑,装饰艺术,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秀梅.城市文化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整体性设计研究[D].武汉大学, 2013.

上一篇:心理健康活动课下一篇:生活习惯影响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