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导学

2024-06-19

导学案导学(共12篇)

导学案导学 篇1

有句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英语教学需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然后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每个学生能力不同, 层次不等, 再加上态度各异, 这就为教学加大了难度。为了学生能够切实地自主学习, 我们英语教研组的老师根据教材内容, 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并根据学习目标的变化,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及时更新导学案内容, 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一、导学案实践案例

1.课前准备。课前发放预习导学案, 学生先行预习课本相关内容, 确定自己的问题, 为课堂提问做好准备。

(下面以高一英语必修一的第二单元为例)

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自身情况等各方面, 精心安排导学案的合理流程, 另外可根据各班情况, 在本班的导学案上增加相应的不同问题、具体的小组评价准则, 然后及时做好相应课件, 完成学生学案预习的情况阅览。再则, 学生要懂得利用各种可用资源, 查阅相关资料, 认真独立地完成相应的学案预习, 并做好延伸, 不懂的问题都可写在学案上的空白处, 同时完成下列题目 (部分) :

(1) Ourcityisverybeautiful, inspring. (我们城市很美丽, 尤其在春天。)

(2) Myknowledgeofphysicsispretty. (base)

(3) Canyoutellme?

A.howgoodishisspokenEnglish

B.howwellhisspokenEnglishis

C.howwellhespeaksEnglish

D.howgoodhecanspeakEnglish

这些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在认真预习过后, 测试对课文知识初步的理解与掌握, 为学习新课做好充分准备, 使得之后的学习效果更好。

2.课堂探究。上课前, 可以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提问, 回答, 再解答, 从这几个步骤分别操控, 主要由学生完成, 教师则点拨重难点, 由此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脉络, 并要求学生继续完成几个题目: (1) HowmanykindsdoestheOlympicGameshave?Whatarethey? (2) WherewillallthecompetitorsbestayinginmodernOlympicGames?这两个题目要求学生自主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寻找答案, 并采用加分形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然后让学生归纳每段的段落大意, 可以用抢答的方式, 但要有秩序规则, 奖惩合理, 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课文、语法等讲解完成后, 教师要做一个课堂总结, 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尽量在课堂上把问题解决掉。

3.课后巩固。课后巩固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主要是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所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与强化, 同时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明白自身的能力和学习责任, 掌握好基础知识, 促进以后的学习。教师可以从语法、词汇、句型等方面着手, 编写一些题目, 例如选词填空、词形变换、选择、翻译等相关题目, 让学生及时巩固。

二、导学案实践效果

1.学生养成了自主阅读的好习惯。通过导学案的实践, 学生学会了自主阅读, 懂得利用查阅资料、工具书等方法, 排除单词障碍, 也能大致理解、翻译文章大意, 并通过分析结构层次掌握中心思想。与此同时, 由于时常阅览各种英文书籍、报纸, 听SpecialEnglish之类的广播, 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

2.训练了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高中生经常不注重听力练习, 听力导学案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地练习听力。我们设计的听力导学案上, 会有一些难读的音标、听力技巧点拨与指导, 还有听力练习, 由浅入深, 久而久之, 学生的听力成绩便会相应提高。听力好了, 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用英语交流。教师们还可以举办一些英语演讲、英文歌曲比赛等活动, 让学生在快乐中强化学习。

3.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导学案会引导学生自主创作。平时除了给学生规定的题目和思路之外, 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交流合作等方式练习写作, 积极发展英语思维。具体可以通过提供相应的学生课外活动场景, 或者一些贴近生活的组合图片,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开拓写作思路, 一步一步深入, 作文便能水到渠成了。

三、导学案实践反馈

1.导学案设计要合理, 符合学生水平, 要顾及多数学生的特点, 不能盲目求深求难。

2.知识是不断更新的, 导学案设计也要不断改进, 反复实践, 寻找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

实践证明, 利用导学案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乐意主动学了, 自然会学得轻松、学得好。尽管利用导学案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我们会根据学生发展特点、教学目标和以往经验来不断完善,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让我们的高中英语课堂更加精彩。

导学案导学 篇2

“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横水镇初中借鉴、综合全国知名学校:江苏东庐中学、山东杜朗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等学校的先进课改经验,加以总结、提炼而成,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关于学案导学

学案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也就是教和学的最佳结合点。编写学案,师生共用,进行教案改革,目的是为教师提供广阔的研究创造平台和成长的坚实台阶,从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学案引导、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探究、交流展示,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统一起来,发挥教与学的最大效益。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首先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及设置的问题,探究学习内容,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最后,学生根据学案上提供的检测题,巩固所学知识,当堂过关。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生生共同研究学习。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学案的主要内容。

一份完整的学案应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课题和课型。学案的类型可有预习课、展示课和复习课之分,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2、主备人与审阅者,备课时间。

3、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能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动力和针对性。

4、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同学们要着重掌握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励学生想方设法重点突破。

5、预习导学(学习指导)。给学生提供学法指导、有关资料等,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和学习探究。

6、课堂探究。精心设计课堂研讨的问题与学习任务,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完成学习目标的实现。

7、课堂小结。主要由学生来总结所学的主要内容,以便及时总结得与失,弥补知识缺漏。

8、巩固练习。这也是学案的基本内容,可包含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型、讨论型等多种多样的题目,能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能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以检验所学知识,培养多种能力。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选择能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题目,难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可以布置适量有梯度的作业(如选作题、附加题),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9)学后记(教后记)。课堂学习结束之后,学生(教师)书面记下自己的学习(教学)感受、心得、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等。

当然,每份学案不一定全部包含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具体实际适当增减,不同课型的学案亦应有所不同。同时,在一些重要学习板块的设计上要多下气力,力求科学、有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活动,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因材施教。

(二)学案编制的要求。

编写“学案”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

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空白”;

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

民主性:师生可共同参与;

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是:

1、学案要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明白掌握哪些知识,理解哪些问题,形成哪些能力;

2、学案要梳理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或者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懂得或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作用与价值;

3、学案必须要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指导,促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

4、学案必须要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达标测试题,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5、学案必须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切忌把学案编写成从教师传授知识出发的教案。

学案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好的学案决不能一蹴而就、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必须要潜心研究课标、课本,研究学生、学法,分类专项突破,来挖掘学案的潜力。

二、“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课堂的操作流程:

(一)、出示、明确学习目标(约1分钟)。

学案直接出示,或多媒体演示。

(二)、预习检查或交流(约3分钟)。

理清预习内容的要点,教师抽查小组长完成情况,小组长检查中下游学生的掌握情况,订正。方式为:“说”、“校”、“查”、“览”、“写”等。

(三)、自主学习(约6分钟)

1、师分配任务到小组,小组任务专题化,并提出要求(1分钟);

2、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结合学习指导,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约5分钟)

(四)、合作交流(约10分钟)。

1、小组交流:小组成员按照顺序交流自学成果,达成一致意见(约6分钟);

2、小组长具体分配展示任务(约1分钟);

3、小组展示的策划与准备,哪些成员黑板板示、设计,读、写、讲、演、唱等选择何种方式进行展示;要求中下学生必须参与(约3分钟)。

(五)、展示讲解(约15—18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讲解。小组代表在黑板前分析、讲解,具体讲出解题思路和步骤,说出学习心得与体会;允许多种形式呈现,如小品、歌曲、相声、快板、朗诵、作画、三句半等文艺表演形式。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力求优、中、下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2、同学们讲解、表演完后,教师、学生可作点评,也可以反问,追问、质疑及补充,深层次探究问题。

展示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如特征、规律及进一步的启示、感悟、实际联系等,还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情感、书写等。

(六)、巩固提升(约10分钟)。

这是“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此环节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达标练习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重对学困生的检查,收集学生答题信息。练习完成后,小组长检查,然后教师让各小组中等生或学困生出示答案。答案有问题时,小组进行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课堂的基本要求:

(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参加活动。要求人人过关,要始终“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能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二)、课堂上过不了关的部分学困生,要通过“1+1”帮教结对 进行“兵教兵”来解决,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辅导解决,必须要求学生当日问题当日清并形成制度,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

(三)、教师要把竞争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培养学生拒绝平庸,超越自我的意识。

(四)、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要贯穿课堂始终。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无论学生回答与讲解正确与否,只要学生敢于参与、敢于展示,都要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要把关心送给学生,把微笑和信任的眼光洒向每一位学生,用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态度和温暖的话语羸得学生的热爱,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三、“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使用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1、学案编制习题化。

有些教师误认为“学案导学”就是把教学内容习题化,所以,在设计“学案”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成一道道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认为这就是“学案”。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结果就成了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整堂课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

因此,学案编制,一定要突出“导学”的特点,要在指导学生学习上下功夫,真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作一题,通一类。”

2、用“教学目标”充当“学习目标”。

有些老师在编写学案时,把教参上或其它资料上的“教学目标”照搬到学案上来充当“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是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指南针,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应该列举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以及各知识的把握层次,最好能将本节知识与各节、各章内容联系起来,构建起知识网络,明确本节课在课本及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本节课的提纲挈领和核心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

3、自主学习等同于放任自流。

有些教师认为“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而掌握知识,因此安排学生自学时,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去“死啃”,结果不仅效率低,更严重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缺陷和漏洞,学生不会的照样还是不会。

“学案导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学习不等于完全放手,放任自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一定要进行全班巡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时的困难和疑惑,及时指导和进行二次备课,在交流展示时,能够有的放矢。学生不会的和讲不清的,教师必须要向学生重点讲解,以突破重点难点。

4、学生的“满堂灌”代替了老师的“满堂灌”。

有些学生在课前预习十分充分,对知识的掌握非常到位,他们在展示讲解的时候,展示讲解非常具体到位,但是,他们往往只顾自己的尽情发挥,而忽视了与其他学生的交流,甚至把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片面理解,强加给其他学生。

教师应该引导展示的学生注意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并且欢迎其他同学提出不同的见解和主张。

5、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缺乏有序的组织。

在小组讨论,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由于小组长缺乏一定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往往出现组内学生讨论无序、随口乱说,都急于先表达自己的意见,特别是不服从组长的安排,造成混乱的场面,影响学习效率。

教师必须要选出有组织能力的小组长,同时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明确职责,并且要求组员有序的进行发言、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

6、为展示而展示。

有些教师和学生片面的理解展示的目的,认为只要有展示,课堂就精彩,所以出现了只重形式,但与文本内容的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无效拓展展示,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前应该提前了解学生拓展展示的内容与形式,并给予一定的引导或指导,如果展示内容与所学内容关系不大或无关,可以劝说学生放弃那种只重形式的无效展示。

学案导学 合作双赢 篇3

一、师师互动,有利于教学能力在合作互助中不断提升

学案导学,教师备课量明显加大。以前教师只要备教案就可以了,现在需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导学案的编写中。有一位语文老师就曾经说过,“现在是网络时代,网上教案漫天飞,如果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不是很认真,那他可以随便在网上找到一份教案,然后稍加改动就完成了,但这样做并不符合编写导学案的要求,更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也就是说,导学案和教案不一样,绝不能将教案搬到导学案上。

编写导学案时教师可以阅读网上或是各种相关书籍中的大量信息,然后一定要经过教师本人的再加工、再创造,形成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水平的导学案。因此,在备课过程中,要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首先每人主备主讲一课,然后集体讨论,讨论时教师都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在问题的设计,问题的问法上,逐字逐句推敲,最后定稿打印。主备人在备课过程中,认真负责,基本能够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想法融入到导学案的编写中。

导学案流程如下:主备人初稿——上传组内其他教师——网上浏览初稿并形成个人意见——备课组活动交流(每位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备人修改导学案——再次上传组内浏览后定稿——印发给学生——学生课上或课后完成上交——教师浏览(并不批阅)并发现问题——组内交流——教师根据本班导学案中学生的问题修改教案——上课——课后再次收好导学案批阅检查学生导学案订正的情况评分记录。通过相互合作,导学案更加完善,可以在自主学习课堂上发挥更好作用。

二、师生互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案导学是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合作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完全排除了强制手段的运用,这是学案导学,合作教学的核心所在。

为了在学案导学的课堂上更好地提升课堂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上不断地下功夫,也就是说,备课的核心内容在发生改变,传统的备课把教材内容作为备课的核心内容,其结果必然是以教材为中心。

而现在备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动力、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和学习价值,从而实现以人为本、教为学服务、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传统备课过程中,教学问题的提出都在教案上体现,教师多从自己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设计问题,往往考虑的是“我要教什么”。设计的问题多是强迫学生必须回答的问题;而在设计导学案中的问题时,教师就要多想一想“我若是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换位思考,通过提出符合学生学情的问题来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善于把学生会质疑的地方提炼出来,浓缩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体现在导学案中,在课堂讨论交流这样的问题中,让学生每一节课都能学到些他们最想学到的知识。例如:在编写《老王》导学案时,我们就在课前让学生阅读文章,然后请学生质疑,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整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导学案“探讨和交流”部分给学生以解答。之后教师又提炼整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导学案中浓缩成两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走进“老王”的内心世界,体会杨绛先生“愧怍”背后的人格魅力。

附:《老王》导学案“课堂交流”部分

问题一:同学们提出了不少关于老王的问题,如:

(1)为什么作者花了整整一段(第三段)来描写老王的眼睛?

(2)作者问老王“那里是不是他的家”时,为什么老王只说“住那儿多年了”呢?

(3)老王说不要钱,但是最终还是收下了钱,这是为什么呢?

(4)送鸡蛋、香油时,也说“不是要钱”,为什么最后就被一句话说服,还是收下了钱呢?

请你再次阅读文本,通过圈画文中对老王的相关描写,细细品味文字中的隐含信息来帮助我们走进老王的内心世界。

问题二:有同学认为“文章中多次提到作者一家对老王的恩惠,为什么杨绛会感到愧怍”,“对老王的付出,杨绛每次都给了他钱,而且都没有少给,她对老王已经很关心了”,但是,杨绛却在得知老王的死讯后,“一再追忆”老王和她的对答,并且还写到“总觉得心上不安”。请你结合作品中的记叙内容,揣摩一下当时杨绛的心情,补写出作者略去的心理描写。

设计的问题来自学生,尊重学生的质疑精神,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参与的热情,甚至可以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阅读智慧与教师进行探讨、争辩,在师生合作探究中,学生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完善了对学生感悟能力的认识,这不就是教学中的“双赢”吗?

三、生生合作,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习惯,形成创新意识

学案导学的课堂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是学生自主探究,生生合作的课堂,这样的课堂特别强调合作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促使学生由以前被动地接受转为主动地探究,由个人学习转为合作学习,由上课只听不说变为边听边讨论边发言,而这样的转变恰恰是学生学习习惯的转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培养,更加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

不仅如此,生生合作中还能满足学生的创新欲望,产生创新的动力。人人都有由创新的欲望,都爱表现自己。

教师在学案导学中为学生表现自己,满足创新欲望创造了条件。在上文提到的《老王》导学案中,教师特意将学生的名字写在上面,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质疑、创新的欲望。学生在相互交流各自的探究发现,发表自己的主见中,同学之间自然会产生一种比拼思想,也就是一种竞争意识,都想以获得成功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多方面才干,得到同学、老师的赞扬和肯定,从而得到满足、产生自豪感。所以在自探自悟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内趋力,促使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求异创新的学习活动。

教学中的双赢不仅强调师生双方的同赢,更强调教师的“赢”是为了学生“赢在终生”。因为教学模式的改变,学案导学的实施,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更加关注学生自主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养成,而这一学习能力的养成势必使学生终生受益,“赢”到最后,这才是教学中“学案导学,合作双赢”的真正内涵所在。

学案导学分层教学 篇4

一、理论先行,推进实践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因此在教学中,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课堂练习的安排等等都要尽可能地让全体学生主动地参与,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形成有效的合作交流和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 为此, 提出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中要有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环节,实施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和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二、学案导学的编制和使用环节

在上面理论的支撑和要求下,在编制学案时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提出了四个原则:“重组教材,化解难度,指导学法, 形成体系.”通过反复地使用和反馈,我们提出,学案的编制要求做到如下三点:

1. 学案的编制必须以课标为准绳 ,以课本为依托并紧密结合课本,以学生自身认识的水平为出发点,将教材进行重新组合,并化解教材中的知识点的难度,选择有效精练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习,以便于学生能够自我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内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学案尽可能的 “简单化 ”,在 “精 ”字上下功夫 ,做好课堂上的预设,便于学生在课堂上精讲、精练、精做,能力强的同学能当堂完成,课后再增加部分拔高题,层次较弱的学生留部分习题作为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 分层教学 ,并穿插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告诉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以及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设置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问题,让他们能提出问题,积极地探究问题,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不等式及其解集

(一 )知识目标

1. 知道不等式及其解和解集的意义.

2. 会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量关系.

(二 )阅读思考 (课本 P114~115)

1. 什么叫作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

2. 什么叫作不等式的解的集合? 可用什么来表示?

3. 什么叫作解不等式?

(三 )尝试练习

1. 课本 P115~116 练习 1、2、3 题.

2. 方程 2x + 3 = 1 的解有__个, 不等式 2x + 3 > 1 的 解有__个.

(四 )小 组交流

1. 学生互查尝试练习,并及时纠错.

2. 提出学习中存在的疑问.

(五 )当 堂反馈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不等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不是不等式

B. 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不等式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C. 不等式-3 < 3总成立

2. 有下列四个结论 :1 4是不等式x + 3 > 6的解 ;2 x > 4是不等式x + 3 ≥ 6的解集 ;3 x ≥ 3是不等式x + 3 ≥ 6的解;4 x ≥ 3是不等式x + 3 ≥ 6的解集.其中正确的有 ().

A. 1 个B. 2 个C. 3 个D. 4 个

3. 不等式表示 :(1)x - 3 是非正数 :___;(2)x 与 3 的 和不小于-5:___.

三、使用学案的成果

1.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数学学案的使用拓展了学科教学目标,把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实现了教与学协调同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 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开始形成

数学导学案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能节省时间并带着问题听课,对提高课堂效率及课内知识的落实都很有帮助. 过去的教学往往是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现在有了学案以后,在预习环节就给出要求,让学生主动去查找资料、 思考、分析、尝试解决问题,而且给出学习过程和目标,促使学生在课前就会做很多准备,这样学生就能预知自己在学习本课中的困难及要点,能够有准备地上课,进而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3. 学生注重学习方法的把握

要真正实现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学案导学有利于老师改变过去以讲为主的课堂局面,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老师只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起个引导作用,学生则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的方法,克服了原来那种机械记录老师所讲的知识点,被动学习知识的局面.

4. 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较大提高

以学案导学 篇5

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认一认,分一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认一认,再把这些人民币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

2、买一块1角的橡皮,可以怎样付钱? 买一块1元的手帕,可以怎样付钱?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说一说。由此可知,1元=()角;1角=()分。

在提示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打开,会进行有效的合作。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老师给予及时地总结,即不管是10个1角,还是5个2角,还是2个5角,都是凑成了10角,由此可以得到1元=10角;不管是10个1分,还是5个2分,还是2个5分,都凑成了10分,由此可以得到1角=10分。

三、进行有效地练习,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练习的设计要结合目标,既要涉及到基础知识,又要适当的拓展,为此我设计了三个练习,从课堂效果看,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适当的进行了拓展。

利用导学案,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真正探究知识,是我在备课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导学案的设计上也下了一番功夫,但从今天的课堂来看,新知探究环节中老师引导的比较多,设计怎样的问题,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探究,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究。

看导学案探究问题2:买一块1角的橡皮,可以怎样付钱?买一块1元的手帕,可以怎样付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小黑板上的提示:一个1角可以换()个1分;一个1角可以换()个2分;一个1角可以换()个5分。一个1元可以换()个1角,一个1元可以换()个2角,一个1元可以换()个5角。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分小组交流。学生全班汇报。师:同学们相处了这么多的办法,其实不管是10个1分,还是5个2分,还是2个5分,只要凑够10分就可以了,也就是说1角=10分(板书)。同样的道理,10个1角,5个2角,2个5角,都可以凑成10角,就是1元,1元=10角(板书)。

师:通过小组的交流,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那么2元是几角?5元呢?30角是几元?1元5角全都换成角,是几角?38角是几元几角?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还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下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看导学案三:课堂小练笔。

三、课堂练习

1、认一认,填一填。(课本38页自主练习第1题)

2、填一填。

7元=()角 3元5角=()角 60角=()元

1张10元可以换()张5元。1张1元可以换()张2角。

3、在()里填上“元”、“角”、“分”。一袋牛奶的价钱是2(); 一块橡皮的价钱是8();

关于“学案导学”的思考 篇6

关键词 学案 导学 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学案教学”风靡一时,受到了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推崇与青睐,“导学案 ”也被视为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法宝”。自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数学“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国内的很多学校都以“课题”形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其中包括北京三十五中、浙江金华一中、、宜宾市高县柳湖中学等等。现在,山东正把“学案导学法”推广到全省。那么什么是“导学案”,“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又有哪些优点呢?

导学案立足于指导学生自主学習、合作探究、充分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它着眼点和侧重点是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自主发展的线路图。

“学案导学 ”的载体是学案,方式是导学,主体是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主导是教师的指导,所以它是一种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 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有人总结了课改后教学的六大转变: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合作;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变“单纯传授知识”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变“教师满堂灌”为“学生主动学”;变“结果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而学案导学这一教学改革模式恰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总的来说,“学案导学”对教师的意义可归结为三点:

1 教师专业成长的推动力

一份导学案的形成,既是整个教研组的集体智慧、精诚团结的结果,又是每个教师个人风采的展示。从集体备课到个人备课,从不断地完善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2 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从教师的教出发,并提供了比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数学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参,就能如法炮制。其结果是,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以外的其他素质的培养,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的过程,“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未来的发展。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数学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高中数学“导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数学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教授分析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养的培养相结合。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高中的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和谐统一,产生最大效益。

3 实现了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这种模式中,数学教师充分体会了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高中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数学、怎样思考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数学教学模式顺应了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新形势,符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教师由传统的力争做一名好“演员”转变为力争做一名好“导演”。

既然实施学案导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那么对于我们湖滨中学的高中数学教学一定也有借鉴的作用。我校是一所艺术类高中,数学基础比其他普高生要薄弱。很多艺术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比较茫然,不知从何下手,上数学课犹听天书,从而对数学课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采用学案导学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学案导学对教师来说应当突出一个“导”字,对学生来说要突出一个“学”字。要改革原来的教学模式一定会碰到诸多问题。

对数学教师团队和个人而言首先的挑战是工作量翻倍。导学案的编写要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前量,这取决于它的流程:个人主备,形成个案;→ 集体群议,形成初案;→ 完善整理,形成定案;→特色补充,形成复案;→教后反思,形成补案。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刚刚开始编写“导学案”一定会有很多不适应。

其次的挑战是问题的设置。导学案中的核心是问题的设置,一些微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问题不应该在导学案中出现。我国教育技术专家祝智庭教授和闫寒冰博士根据国际上著名的4MAT教育模式提出了“五何”问题设计法:(1)由何(问题从哪来)(2)是何(问题是什么)(3)为何(问题产生的原因)(4)如何(问题该如何解决)(5)如何(解决问题之后,提出问题)。好的导学案就是以问题组的形式把学习任务具体化。以往在写教案时不太注意问题的设置,现在要集思广益、深思熟虑把问题设置得恰到好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发展变化。

导学案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合作与探究”是建立在“自主”的前提之下,没有“自主”,“合作与探究”也就无从谈起。对于湖滨中学的同学来说是有困难的。学生可能会缺乏自学意识,没有预习的习惯;可能会因为学习经验不足,不会搜集与处理参考资料;也有可能在阅读导学案的过程中不得要领,无法完成导学练习;甚至有可能有的学生对教师引导的目标置之不理,不予配合。

实施“学案导学”的体会 篇7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而设置的一种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模式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先行,以学定教,将学生推到前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着、组织者和参与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得益彰,和谐统一,全方位挖掘学生的潜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它以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旨在通过教师有效地“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符合当前新课改精神。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二、“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1. 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按学案要求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进行巡视,深入学生,对个别学生或小组给予随机的指点帮助。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教师安排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法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2. 合作交流。

优化组合的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强有力的学习团队。组长是优秀的学生,有能力解疑解难,帮扶差生,所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一般性的疑难问题,可以在小组的交流中得到解决。学习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由老师引导解决。这样,教师的辅导帮助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

3. 达标检测。

检测的内容要求学生尽量独立完成,学生个体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合作小组讨论解决。学生都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教师随机辅导,引导解决。本环节必须保证每个学生都完全弄懂了所有检测内容,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通过检测,教师一方面可以摸清学生学习的实底;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及时帮助解决。

三、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法的体会

1. 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法最大的收获就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了。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特别是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2.“学案导学”教学法的使用使学生的学习时间更为充足。

学生在学习时有章可循,减少了学习活动中的很多无效环节,节约了时间。原来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内汇报、交流等学习活动都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而使用了“学案导学”教学法,学生们依照“学案”中的要求、内容展开课前预习、课内汇报和交流,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3.“学案导学”教学法的产生,让老师们在备课时少了很多无效劳动,减轻了工作压力。

教案的设计通常要花费老师很多的精力,现在,虽然“学案导学”教学法对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但总体上从教学实践效果来看效率更高。

4.“学案导学”教学法的使用让“呆板”的课堂变得生趣盎然。

原先的英语教学,课堂上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本来好心情的老师也变得不耐烦,学生也越来越不愿意上英语课。现在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学习热情很高,课堂气氛很是热烈。

学案导学的有效应用 篇8

所谓“学案导学”, 是指以学案为载体, 以导学为方法, 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 发挥最大效益。 在这种模式中,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 认真阅读教材, 了解教材内容, 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 师生共同研究学习。

会计专业的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理论性, 学生不善于课前预习。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教师仅限于完成教材内容的讲授, 以讲解和灌输为主要的传统教学方法, 而忽视引导思考和启迪思维, 往往就会导致学生以听讲代替思维, 其结果是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课后对交易或事项的分析无从下手, 不善于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学习金字塔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 (平均学习保持率) 的多少。

由学习金字塔的内容可以看出:学习方法不同, 学习效果大不一样。 因此, 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 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后, 学生课前已经根据教师所设计的学案完成了相关的内容,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课堂真正实现了以学为主、以学定导、先学后导。

对于一堂新课, 学案的编写通常包含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过程、归纳小结、作业布置、学习反思这6个基本栏目, 这6个栏目的制定关系到学案的优劣。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一) 认知目标

1.了解筹集资金核算的主要内容;

2.掌握筹集资金业务 (投入资本业务) 的核算。

(二) 能力目标

1.能正确运用在核算资金筹集 (投入资本) 过程中设置的主要账户;

2.能熟练地运用借贷记账法对筹集资金 (投入资本) 过程的主要经济业务进行核算。

(三) 情感目标

1.端正学习态度, 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2.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例如:在《基本会计》的筹集资金这堂课的学案中, 我就制定了以上三维目标。 学生一看就十分清楚, 在这堂课中自己应该了解、掌握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 应培养自己的哪些能力, 等等。

二、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应制定相应的重、难点。 对于重点应突出, 难点不宜太难, 因为职高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畏难情绪。

三、学习过程的制定

在编写学案时, 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一环节上, 尤其是问题的设计直接决定了学案的价值。 通常在这个环节中, 还包括几个小的环节。 例如:

(一) 小试身手

1.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 (书本P43)

2.会计分录的书写格式

(二) 初探新知

试一试:编制会计分录

业务1:2010年9月1日, 接受王小丽投入的货币资金400000元, 已将现金存入开户银行。

认识账户一:实收资本

会计分录:

(三) 现学现用

2010年9月份公司还发生如下筹集资金的经济业务, 请编会计分录

(1) 5日, 收到王小丽投入的仓库一间, 作价200 000元。

(四) 深究新知

业务2:经过近四年的经营, 效益显著, 利润年年增长, 发展前景好。 这时有新的投资者陈大立要求加入。 他愿意出资_______万元, 享有与另外三位投资者同等 (同股同利) 的权益。

认识账户二:资本公积

会计分录:

(五) 大胆尝试

对于初探新知和深究新知部分, 教师先通过“T”型账户让学生认识这两个账户, 然后分析完经济业务后, 不是让学生直接书写会计分录, 而是通过填空的方式降低难度, 让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 激发了学习兴趣。 再通过现学现用环节, 让学生进行巩固。 大胆尝试环试是这篇学案里最难的部分, 目的在于让优等生有提升的空间, 也使得整篇学案既有简单的问题又有稍难的问题, 使学案更加完整。

对于学习反思环节, 我们可以这样制定:

你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了哪些问题?

1.已经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说明如何解决的)

2.尚未解决的问题还有哪些?

通过学案导学,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 课堂真正实现了以学为主、以学定导、先学后导的新教学模式。

导学案导学 篇9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施“学案导学”的意义和遵循的原则

(一) “学案导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 以导学为方法, 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1]该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给学生创造学习条件和机会, 让学生在自学——讨论——练习的学习形式中, 亲身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该教学模式有利于促使师生角色发生改变,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让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新课程理念, 对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二) 实施“学案导学”应当遵循的原则

“学案导学”是基于导学案的设计上的应用, 其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案导学”的载体是导学案, 实施“学案导学”的基本途径是设计好导学案, 用好导学案, 落实好导学案。因此, 导学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思想品德课育人功能的特殊性, 遵循思想品德课程特点和新课程理念, 科学的设计。

1、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要体现新课程体系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2]因此, 导学案设计在材料选择上要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 在教学思想上关注学生的发展, 突出人文性, 在知识形成上坚持在活动中生成知识的教学特点, 突出思想品德的实践性, 在教学资源的应用及教学方式上要体现综合性特点, 使导学案设计内容与思想品德课程特点相适应。

2、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要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理念。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2]这就要求导学案在选用材料或内容时要建立在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 要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师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 关注学生发展,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回归到生活中去, 在实践中感悟、体验, 实现思想品德的育人功能。

二、“学案导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当前, 为了推进新课程改革, “学案导学”在全国很多地区推广, 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 也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忽视思想品德课特点,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为使用导学案而用导学案, 其具体表现有:

一是在导学案“学习目标”设计上, 与教学目标混淆, 目标不明确, 学生不知所云。

二是导学案内容设计方面, 重知识结构及知识记忆, 轻知识生成;重解题能力, 轻过程体验, 由教师“满堂灌”变为学生“满堂灌”。

三是是导学案设计形式上, 忽视教学内容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模式固化, 形式简单, 缺乏灵活性。

四是在课程资源利用方面, 忽视教师整合资源的积极作用, 完全让学生“自由”收集材料, 导致教学的无效性和学习活动的无效性。

五是在“学案导学”活动环节设计中, 重学生“自由活动”, 轻师生双向互动, 忽视教师情感意志与学生情感意志的交流体验, 忽视学生的内省自悟, 把思想品德课堂变成了类似体育活动而又达不到体育活动目的的课。

僵化的模式把思想品德课变成了知识积累课或历史知识课, 使教学过程变成了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典型的为自主而自主的教学模式, 教学变成僵化的教条主义, 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损害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属性。

三、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的应对策略

为校正“学案导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摆脱僵化的模式束缚, 落实新课程理念, 发挥“学案导学”的最大效益。

1、转变教育思想, 灵活设计恰当的导学案。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教师务必转变教育观念, 改变模式万能思想, 做到目中有人, 心中有“标”, 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 真正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 用心尊重、理解学生, 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设计学生需要的导学案, 才能让学生乐于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全面发展提供可能;其次, 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 准确把握课标要求, 明确教学的最终目标, 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教学设计能力, 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导学案的设计;第三,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不同的教学内容, 灵活设计恰当的导学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形成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注意导学案设计中的关键点。导学案的设计理念直接关系到“学案导学”的实施效果, 因此, 在思想品德导学案设计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 突出思想品德育人特点, 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1) 准确设置学习目标。布鲁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3]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因此,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 我们设置的学习目标应该是, 让学生明确知道要学会哪个知识或技能、如何在与教师的教学互动中掌握学习方法、体会学习过程, 让学生明确知道通过哪些活动去体验、分辨, 应该形成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将学习目标混同于教学目标, 只有设置出明确、清晰的学习目标, 才能使“学案导学”的实施达到预期的目的。

(2) 注重情景设置。“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4]“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 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 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4]思想品德教育更多不是智力因素, 而是非智力因素, 因此, 在思想品德课导学案中, 教师应从教学需要出发, 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 设置学生感兴趣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场景或氛围,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体验, 去感悟。在情感冲突、体验中去辨别、生成知识、情感, 通过非智力因素来影响人、教育人, 回归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育人上来。在情景设置、资源选取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资源收集中来, 但教师应根据需要去芜存菁, 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更好创设情境。

(3) 科学设问。导学案的问题设计要要符合课程标准, 服从于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等。将生活内容问题化, 让学生有问, 想问, 敢问, 会问;问题设计要准确、简明、具体, 具有可操作性;前后问题逻辑要严密, 不能犯常识性错误或逻辑混乱让人不知所措;问题设计还要克服设问表面化倾向, 要有层次性, 有思维性, 有生成性, 通过逐层递进设问, 让学生深刻领会问题的实质, 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学习到探究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达成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并给学生留下创造性学习、思维的空间。

(4) 重视知识的体验与生成。“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 决定了创设‘活动课’应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最佳的、最基本的教学形式。”[5]因此, 我们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教育规律, 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以学生活动为主线, 从知、情、意、行等方面, 层层递进, 科学设计各活动环节, 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 将学生内心体验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并在实践中得到体验, 升华为道德自觉的情感, 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活动环节设计切忌为活动而活动, 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3、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内容, 设计不同的导学案。“学案导学”过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意志交流与鼓励,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现思想品德的育人功能。初中年级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不尽相同, 导学案设置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及教学内容的需要, 灵活恰当设计, 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 根据学生心理特征设计不同的导学案。“七年级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 认识和完善自我的迷惘, 他们渴望独立, 但又依赖成人的矛盾心理构成其主要心理特点;八年级是学生向青春期过渡的主要变化时期, 很容易因各种问题引发心理矛盾。”[6]所以, 七、八年级思想品德导学案设计上应重视导入的情境设置 (从生活中来) , 科学设计各活动环节, 设置交往活动及体验过程, 以生成知识 (注意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 再恰当设置拓展情境, 进行实践演练与反思 (到生活中去) , 让学生升华情感, 明辨是非。九年级学生心理上已基本稳定, 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接近成人, 思想品德方面也初步成熟。所以, 九年级导学案则应在情境设置导入的前提下, 重视知识建构,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问题设计的严密性及启迪学生思维等方面加强训练, 找到新课程教学改革与当前中考需求的最佳结合点。

(2) 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不同的导学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为维进行了科学设计。针对四部分知识的形成特点, 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应根据不同的版块内容, 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道德、心理健康方面更注重情感体验, 在互动交往中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因此, 其导学案更应注重情境的设置及活动环节的设计, 通过师生互动、角色扮演等活动, 加深情感的体验, 在活动中生成知识。法律、国情国策部分, 知识性相对较强, 但也离不开生活中的情境或案例, 在导学案设计中则应通过情境设置、案例分析及自我反思等方式, 让学生掌握知识, 自觉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综上所述, 为了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终极目标, 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必须回归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属性中来, 在“学案导学”过程中,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灵活、恰当设计导学案, 让导学案的设计更符合德育规律, 让“学案导学”的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发挥更大的模式效益。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 生本课堂、自主学习成为当前教育热词, “学案导学”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遍地开花, 得其精华者有之, 不顾学科特点、内容特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滥用乱用而盲从者亦有之, “学案导学”成了新课改的“万能钥匙”。针对此现象, 本文对“学案导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探究, 认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及内容特点, 对该模式作相应的调整, 回归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案导学,问题,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钟世军雷新菊.浅谈中学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1) .

[2]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3][美]布卢姆等著.罗黎辉等译.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4]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ol.cn/20010827/208728.shtml, 2001-8-27.

[5]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快乐新课程, http://www.klxkc.com/infoDis.asp?id=90.

体育教学妙用学案导学 篇10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 以导学为方式, 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 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 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相结合, 并和谐统一, 从而实现了教学的最优化。

一、精心设计体育学案

学案所采用的基本教学方式是提出问题, 指示方法, 明确要求, 学生学习。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形成一个个学生容易解决的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 又培养了能力,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 “问题”是关键、核心。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 也是学案成败的关键。因此, 设计学案应紧扣课标, 依据教材, 在问题设计上下工夫。众所周知, 体育教学在组织实施上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室外授课、教学组织形式多变、学生处在动态的学习中, 这些因素都会使体育学案的设计和制作变得很复杂。对此, 笔者认为, 要使体育学案更加科学合理、实用性强、便于学生学习, 在设计、制作时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目标

体育学案学习目标的设计包括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能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 掌握到什么程度,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这点与传统教学是不同的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上课时才宣布教学目标和内容, 学生在此之前一直“蒙在鼓里”, 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在学案中, 学习目标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他们的个体差异, 问题设计时力求起点低、小台阶, 从而让学生稍加努力就能完成, 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 然后逐渐增加难度, 进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 以增强学习下一个技术动作的信心和勇气。

2. 重点、难点

体育学案要突出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是用来提醒学生要着重掌握的问题, 有助于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方向, 并激励学生想方设法地突破重点。以前教师在课中也提示学生哪里是重点和难点, 但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其中部分学生即使听到了, 但时间一长就会忘记。而学案把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便于学生观看和理解, 也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疑难问题, 并主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探讨。对于学案中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 要设计得非常详细, 以便于学生理解。如, 在学习肩肘倒立时, 重点是快速后倒举腿, 开始练习时部分学生臀部刚离开垫子身体就往回倒, 部分学生由于用力过猛双脚就会越过头触到地面。针对第一种情况, 首先强调头不能离开垫子;其次, 要求下巴贴紧身体, 这样比直接强调低头含胸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第二种情况, 在练习者头上方适当位置设一标志物, 让练习者后倒展髋时绷起脚尖去触标志物, 这样后倒举腿就会迎刃而解。如果条件允许, 学生课前可先进行尝试, 课中练习时就会得心应手, 就能进一步促进运动技术的学习。

3. 学法提示

面对新知识或难点, 教师应该针对“怎么想、怎么做”引导学生。如, 对于动作要领, 学生可借助文本, 解读要领, 徒手体会动作, 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尝试练习, 获取知识并发现问题。教师要首先教会学生看示意图的方法, 使学生能够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 在此基础上让不同个体差异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不能“一刀切”。如, 在学习篮球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时, 一部分学生行进间运球不熟练, 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练习完整动作, 则很容易丢球, 必须等他们把行进间运球练熟了, 再做原地跨步接球上篮, 最后练习完整动作;对有一定运动技能储备的学生, 他们在课前已基本掌握了该动作, 教师就可以让他们尝试练习高手投篮或增加练习难度, 在其他学生的防守下运球上篮。当然, 学生也不是一成不变地按照学案的指导学习,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特长灵活运用学案。

4.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体育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相关知识链接、预习、学习探究、反馈展示、启发点拨、作业等。如, 学案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 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初步了解技术动作, 还可以设计一些与技术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影响技术动作和运动成绩的因素、该运动项目的发展史、运动特点、著名运动员的成长之路和运动成绩以及现代体育热门话题等。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 在教学组织方法上相对比较复杂, 在变换练习地点和练习方法时, 队形出现混乱的现象时有发生, 尽管教师大声讲解, 而学生却不知其意, 往往会浪费很多时间。学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把教学内容、场地器材的放置、如何做准备活动、练习中学生如何分组、如何站位以及游戏比赛的规则、方法都清晰地展现出来, 学生通过预习, 对整堂课有大体的了解, 能尽快进入角色, 提高学习效率。学生通过自学、自练、小组交流合作及时发现和改正错误, 进行针对性强的身体练习, 才能不断巩固知识, 掌握方法, 培养技能。

5.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包含识记类、理解类、讨论类、应用类等多种题目, 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也可作为课堂练习或课后巩固训练。

总之, 学案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自学提纲, 因此设计时要考虑好难度、跨度、梯度、广度等, 考虑好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考虑好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理运用学案指导体育教学

学案设计好以后, 还要恰当地使用它, 以充分发挥它的导学作用。在学案导学试行初期, 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 没有掌握自学的方法, 没有形成自学的习惯, 教师要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指导学习方法, 告诉学生在整个学案中要了解教学过程, 要基本掌握学习方法, 要认真思考重点、难点, 教给学生如何看动作示意图, 明确动作要领中的专业术语, 让大部分学生能看图进行模仿练习。当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学案, 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后, 就可以借助学案进行自学。此外, 教师应告戒学生, 如跳高、铅球、双杠这样带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项目, 课前预习时不能使用器械, 可多进行徒手模仿练习, 防止发生意外。下面, 笔者以学习肩肘倒立为例, 介绍怎样具体使用学案指导体育教学。

1. 出示学案, 学生自学

教师提前一周把学案发给学生, 学生拿到学案后根据导学内容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预习, 要基本了解教学流程, 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 课前根据示意图尝试练习后倒举腿, 或多做仰卧起坐, 提高腰、腹肌的力量, 为课中学习打下基础。需要注意的是, 预习时可把疑难问题在学案上做标记。教师回收学案, 全批或抽批部分学案, 以便更清楚地了解学情, 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方向。

2. 自学检测, 讨论交流

课堂导学前, 教师要对学生自学肩肘倒立的结果进行反馈、交流, 检测学生学习动作要领等知识的成效, 了解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背、腰、腿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 有无屈髋、松腰等现象。同时, 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形成共识, 如后倒举腿展髋的力度和时机。

在导学中, 各小组按照学案的指导结合教学挂图先自学, 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与其他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纠正, 通过自学能初步掌握肩肘倒立的动作做法。在学生尝试练习的过程中, 鼓励优生做小教师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使全体学生都能尽快完成教学任务。期间, 教师巡回指导, 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普遍出现的问题, 如, 在练习中, 部分学生由于用力过猛双脚会触地, 部分学生双腿与躯干角度过大, 部分学生腰部太放松, 两腿不稳定。针对这些情况, 各小组展开积极讨论, 教师根据三角稳固原理和力的相互作用适当点拨, 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 让会做的学生做小教师, 面向全体学生讲解、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适当予以补充、纠正, 对学生自学时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 教师应及时汇总, 并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3. 解决重难点, 当堂检测

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进行重点讲解、示范。如怎样控制好身体的平衡、调整双腿与躯干的角度、及时矫正学生的错误动作。经过练习, 学生发现后倒展髋举腿时必须绷起脚尖, 低头含胸, 同时双手在腰背部要用力、及时推撑, 反复练习后学生的技术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当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后, 各小组相互展示或进行比赛, 学生相互评价、相互激励;教师点评, 及时给予鼓励,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给学生以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4. 课后拓展延伸

教师根据课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布置课下作业:学困生虽能初步掌握动作做法, 但动作还处于分化阶段, 课后要多做仰卧起坐和后倒举腿, 以提高腰腹肌的力量;还可以利用学案中的学法指导继续巩固练习, 使动作达到自动化。优生通过预习下个学案, 尝试练习单肩后滚翻, 为学习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奠定基础;还可以根据本课肩肘倒立的动作特点, 创编其他新的体操动作, 激发创造性思维。另外, 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感受与收获, 并根据课堂效果总结使用学案的得失, 为设计下个学案提供帮助。

总之, 使用学案时, 要让学生自己理解、掌握基础知识, 要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重点、难点和疑点。且教师要巧妙地提出问题, 适时地启发与点拨,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实行学案导学应注意的问题

1. 注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它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慢到快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克服急躁情绪和消极等待思想, 开始时重点要放在“教学”上, 要舍得花时间、花力气, 对学生严格要求, 强化训练, 坚持一段时间后要“导学”, 最后放手让学生借助学案进行“自学”。

2.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特别关注优生和学困生。

可以让优生担任小组长, 平时负责组织、管理本组成员的学习纪律和各项学习活动, 也可以让优生在出色完成自身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当小教师, 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同伴, 向他们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让学困生在一个互帮互助、奋发向上的合作小组中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此外, 这对于培养优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工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 以及团结协作和助人为乐的品质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让学困生能与其他学生同步, 自学期间教师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提前指导、重点指导与帮扶。

3. 学案导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运动技能的学习, 特别是自学, 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尤其是对身体残疾、特殊体形、身体素质差的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使他们敢于面对体育学习中的困难, 并刻苦锻炼。此外, 只要学生实现了自我超越, 教师就应该多鼓励, 让学生多体验成功的快乐,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4. 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

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必须“导”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 而要具备这种导学的本领, 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导师”的角色。

学案导学,打开有效教学之窗 篇11

1.备学生的语言

导学案除了给教师自己看之外,更主要的是可以供学生使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课堂学习需要,考虑部分或者全部印发给学生使用。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和思考,导学案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组织语言。如:要求学生“认识圆柱,掌握它的基本特征”。可以直接表述,而不要说“使学生认识圆柱……”。又如:“学生先画一个三角形,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可以改为:“自己画一个三角形,观察思考: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设计既开放又简单,学生一看便知。

2.备学生的活动

课堂教学事实上是关于课堂活动的教学,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导学案中的课堂活动设计是指“学生活动设计”,而非“教师活动设计”。课堂活动设计一般包含情境、问题、活动方式与操作要求等方面。但是,一般情况下,“学生活动设计”是依据各科学习目标、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来设计的。有时是一个问题,有时是一张图表,有时是一段材料……但是,它是否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走向求知的世界,是考量导学案设计价值的重要指标。

3.备学生的思维

由于学生在认知某一事物时,在思维上有一个“感知——理解——深化”的过程,有时还需要多次抽象、概括才能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依据学生思维特点来预设学习过程。

二、指导学生:学习要追求有效生长

使用导学案教学可以方便教师控制自己讲的时间,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学习空间。但操作中必须坚持以学为本,有效生长的原则。

1.遵循规律,扎实地生长

学生的认知有其自身规律,一般要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归纳和概括规律”的过程。而对于一个概念的认知来说,也会经历“感知——抽象——概念——概念系统”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利用导学案组织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有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只有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上生成新问题,并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师生互动、探究研讨,才能形成较为合理的新认知结构。比如: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等式——方程——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学生经历了这种结构化的认知活动过程,学习也就会变得扎实而有效。

2.指导学法,主动地生长

主动学习需要有一定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才会变得主动起来。培养实践和创新型人才,学生需要具备七种基本能力,即:阅读、思考、倾听、表达、展示、研讨、评价。这七种能力在不同年段的要求不一样,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需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比如,对倾听的要求可分为:看着教师听课;听同伴发言;听他人的意见并合理采纳;听出他人想法中的优缺点等。使其逐步达到会倾听——能复述;善倾听——能发现、能评价、能总结。使用导学案教学就是要引导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由“传授知识”转向“指导学法”,让更多的学生摆脱对教师的过分依赖,逐步学会独立,学会学习,主动发展。每当学生遇到新问题时,都能主动地尝试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而此时,教师要习惯担当倾听者、发现者、引导者的角色。

3.提升品质,自主地生长

教知识不如强素质,强素质就要培育学生具有优良的学习品质。使用导学案教学,学生一般会经历独立思考、小组研讨、全班展示的过程。起初学生在经历这一过程时会产生畏难情绪,因为学生以前已经习惯了教师提问题,自己答问题,教师提什么自己就答什么。至于学什么,怎么学不用自己操心。而如今的导学案只有基本的学习线索和活动要求,设计的问题一般也是开放型的,需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一些问题和现象进行研究。学生经历这一过程既是对知识的获取过程,也是经验的积累过程,有了这份经历,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和较强的表达能力,从而达到自主生长的目的。比如,对如何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我们提出:培养专注力,会尊重他人,能提升自己的修养,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同伴等;为提高学生表达的自信,我们要求:1.表达连贯,能说完整的话、响亮的话;2.能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加以修正、完善;3.能有条理、清晰、完整地表达思考过程;4.能结合小组同伴的见解和想法表达自己的意见等。这样长期培养,学生养成习惯,就一定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学案导学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策略,如果能从学案设计和课堂指导两个层面去构建课堂教學常规,那么学案导学的目的一定可以实现。

学案导学让课堂激情飞扬 篇12

所谓“三四式”课堂导学模式, 即三个“四”组成的导学模式。第一个“四”是指四种不同的课型, 即自主课、展示课、拓展课、反思课;第二个“四”是指导学过程中教师遵循的四字方针, 即编 (科学编写学案) 、验 (验收学习报告) 、点 (科学点评展示) 、导 (引导学生学习) ;第三个“四”是指学生学习遵循的四字原则, 即学 (学案引领学习) 、做 (做好学习报告) 、展 (课堂尽情展示) 、悟 (冷静思考) 。

自“三四式”学案课堂导学实验在我校启动后, 我们备感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课堂的最高境界不在于教师有多大的传授本领, 而在于学生能被激活到什么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走教学改革之路。而教学改革是一个系列工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这就需要我们大胆创新, 更需要我们用心研究、不断完善。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写出来请同仁指正。

一、开放课堂应是“形散神不散”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 不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 课的精髓都是主体参与, 而主体参与的最高境界就是学生思维的参与。一节课不论以什么形式组织, 落脚点必须是学生思维的高度参与。只有做到这一点课才有活力, 才能做到“形散神不散”。切忌为合作而合作, 为展示而展示, 只图轰轰烈烈地放开走过场, 而不谋主体参与是否到位的形式主义。

二、自主、合作、探究是课的灵魂

在四种不同课型中, 没有自主学习就谈不上合作交流, 没有成功的合作探究展示就不会顺利进行。失去了良好的展示, 组与组之间就不可能形成“碰撞”, 课的亮点就不会呈现, 由此可见, 失去自主、合作、探究, 课就失去了灵魂。

但是,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不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依赖——依赖在合作中解决问题。不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失去自我。要有自己的观点、看法, 不能盲目随从, 失去理性思维。在课堂展示、诠释、质疑中不能图热闹, 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学习现象发生。

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学的前后过程中必须狠抓三个方面的落实:以“验收学习报告”“查阅互动卡”为手段了解学情, 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防止依赖性产生, 同时也为导学做到有的放矢;以实施“小组评价制度”为手段, 规范导与学的行为, 防止师生图形式走过场;班级执行小组长轮换制度, 为学生均衡发展创设平等的机会, 防止学生在学习中失去自我, 迷失方向。

三、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将学生身上存在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暴露出来, 还能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呈现于全班同学或老师, 让他们来帮助解决。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好方式。但它也不是万能的, 应明确:合作学习是手段, 解决问题是目的;合作学习是载体, 达成共识是关键;合作学习是过程, 主体参与是核心;合作学习是前提, 学生展示是提升;合作学习是形式, 激活课堂是宗旨;合作学习是依托, 内化知识是根本;合作学习是措施, 均衡发展是根因;合作学习是灵魂, 大面积丰收是目标。

只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作用, 并能在不同的导学环节上应用好合作学习, 才能真正起到合作的意义。

四、激情燃烧是鲜活课堂的标记之一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即使在新型的导学模式下, 这一点也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教师用激情感染学生, 学生才可能用激情点燃课堂。只有活力四射的课堂才能体现出“森林效应”, 在这种效应之下就会产生强烈的竞争, 竞争之下才有生机, 生机就是希望, 生机就是一切!

激情燃烧的课堂必然是生动有趣的课堂, 否则, 失去激情的课堂, 不论采取什么模式、什么导法、做什么样的课都必然是死气沉沉, 出力不见效。

五、防止学生出现厌倦心理

厌倦心理的产生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氛围营造不够, 局面打不开, 学生处于尴尬沉闷的课堂中,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心理;二是导学方式不能灵活多变, 课堂诸环节机械呆板, 学习活动失去了趣味, 长期以往学生同样会产生厌倦情绪。“三四式”学案课堂导学模式倡导:问题在自主学习中生成, 在交流合作中解决;知识在参与中内化;方法在碰撞中形成;能力在过程中培养;个性在课堂中张扬;学生在展示中锻炼;任务在愉悦的环境下完成。如果课堂真能达到如此境界, 学生不但不会厌学, 反而能培养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与积极性, 会增强其主人翁意识, 学习将变为一种享受,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就不只是停留在理念层面, 而是能实实在在地化为一种行动。

六、“三四式”课堂导学十忌

一忌学案替代教学设计。二忌查学习报告替代作业批改。三忌主体参与等于教师不讲授。四忌自主课成为自习, 不抓落实。五忌由教师的“满堂灌”变为少数学生的“满堂灌”。六忌学生展示就是照本宣科或简单复述。七忌有学生参与就得拖堂。八忌图形式、走过场, 表面的轰轰烈烈降低课的实效。九忌点评就是教师的专利。十忌合作、展示无选择, 什么样的问题都合作、展示。

【导学案导学】推荐阅读:

上一篇:直埋供热管道设计分析下一篇:人员配置与制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