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导学案全

2024-10-12

高中物理导学案全(通用6篇)

高中物理导学案全 篇1

导学案全解读

2016-05-30

本文是根据育中方略教育集团总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执行主编陈立女士,在山东省创新教育研究院差异教学研究所微信群聊精华信息整理而成。

1.导学案的本质

我们从导学案的设置和使用上就能看出学校的课改,是停留在知识本位还是停留在人本位上面。

导学案首先必须定义在它是一种工具,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工具,而我们现在对导学案工具化的认知是缺乏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课改学校将导学案做为课改的主要方向,甚至他的课改是围绕着导学案来做的,这样就把学校带入了死胡同。

从导学案的工具上来说,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之一。所谓抓手之一的概念是什么呢?就说我们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成为主体之后,我们通过什么样的一种方式和工具来呈现学生的主体的学习方式呢?

导学案的工具性的定位是在于它是课改的抓手,所谓抓手是当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时候,我们从传统的老师灌输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主题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东西来将老师希望学生听到的目标或者看到的东西以一种视觉化的东西把它呈现出来,而这种东西我们把它叫做导学案。

举例来说导学案就像一个地图一样,老师只需要告诉孩子们:我们要到北京去,然后我给孩子一个地图的工具,那么孩子自己拿着地图就能够找到,到我们需要集合的地方去集合,而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学生手上没有任何的资料,没有任何的线路,而老师讲:好,我们要到北京去。孩子就跟着老师一直走,那么他的主体性是发挥不出来的,所以导学案的工具性就体现在它是一个路线图。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时候,如果没有一种形式上的呈现,或者给学生一种工具的帮助,那么这种主体地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它始终不能够很好地呈现出来。

2.导学案的设计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讲一讲导学案设计的过程当中,什么样的导学案是我们希望的导学案?或者是我们认为它在体现学生主体学习的导学案。

我之前提到的一代二代学校的导学案,他们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包括现在我们很多学校所模仿的导学案都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层面问题就是导学案的习题化非常严重。我们很多学校把导学案理解为学习案,习题案,作业案,这种做法肯定是错误的。因为我们认为学生做了习题就认为他是学会了,所以才会产生习题化的导学案。

我们讲导学案有三化:习题化,教案化和教材化。习题化的导学案存在的原因,是因为一个是教师大量的模仿,前面的一代二代课改学校的一些导学案,他只换汤不换药。另外一个原因是,就是我刚才讲到的我们认为学生把题做会了,那么就证明他学会,而忽略了导学案路线图的性质。那么教案化的导学案,是老师在操作的过程当中,简单的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习目标,教学流程转化成学习流程,就认为我的导学案就完成了,这是在改革当中的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他们认为这个课堂改革只是一个形式上的改革,而不是本质上的一种变化。

另外一种就是教材化的导学案,教材化的导学案的特点是把教材上有的东西全部都挪到这个导学案上,学生使用导学案就不用用教材了,或者说老师的导学案上全部都是习题,那么导学案取代了教材,这样也是不对的。是的,也就是说,导学案的三个特点是习题化、教案化和教材化。

所以我们将导学案作为课改的一个风向标,通过我们对导学案的观察,就能看出学校的课改发展的方向,或者老师的观念有没有真正的转变?

那么一个好的导学案,我们认为应该是什么样的?

好的导学案不仅仅是对课程和教材的二次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一份好的导学案是对学生习惯、学习流程和学习思维的重构。学生通过导学案的使用要形成他的学习方法,然后提炼他的学习能力。但是就我们目前的习题化的导学案,习题化、教案化和教材化的导学案,是不可能帮助学生去达到这样的效果。

我们做导学案的初衷,也是我们认为导学案现在应该坚持的方向。那么现在的导学案如何去进行改进呢?如果要把现在习题化、教案化和教材化的导学案进行改进的话,我们有一个方法,就是把习题问题化,问题任务化,任务成果化。

我再重复一遍,如果要把我们习题化的导学案进行调整的话,大家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去做,就是习题问题化,问题任务化,任务成果化,成果展示化,这是我们在做学校的过程当中的一个流程。

其实如果仅仅是导学案调整的话,我们讲的是习题问题化,问题任务化,那么后来我加上这两句:任务成果化,成果展示化,是将导学案和课堂流程结合起来。

在我所指导的学校的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导学案是一定要和课堂流程相结合的,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校的课堂尽快地进入到学生主体,这样的一种学生主体学习方式的课堂当中去。

那么就导学案的设置,具体来说,除了刚才我们所说的这句话之外,还需要做到的,首先是导学案的目标,必须做到清晰可测,这就要求教师和教研组要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二次开发,不仅仅是把教参和课纲上面的要求写出来,而是要做到清晰可测。

举例来说,在学习目标上面我们常出现的是“理解这段话”的意思,但是我们所要求的清晰可测的目标导学案上,这种说法是不可以的,我们要求他有一个可错的行为。比如说能够明确说出这段话的意思,那么我们以这个来知道孩子是理解了,所以在目标的清晰可测方面是需要大家去下功夫的。

有了清晰可测的目标就相当于学生拿到导学案之后知道我要到哪里去,举例来说,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我告诉他我要上北京去,那么他可能自己去通过自己的资源的构建,他能坐飞机到北京,另外一部分孩子可能坐火车到北京,再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没有办法,只能跟着老师到北京。可是如果我们不给学生清晰可测的目标的话,那么所有的学生是盲目的,最终还是要跟着老师走。那学生的主体学习就没有实现,因此导学案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目标做的清晰可测,这样才会实现差异化教学的可能。

这个提法非常好,那么这个班本化的要求我们对学习目标进行二次开发。学习目标设定完成之后,我们进入到导学案的主体设计。导学案的主体设计,一般来说学校的导学案主题设计是分为几个部分,比如说第一个部分是知识链接。第二个部分叫自主学习,第三个部分叫合作探究,第四个部分叫检测反馈或者什么当堂检测之类的,我不知道我们学校是不是这样操作的?

但是我们会看到大部分的导学案是将习题装入了这几个板块当中,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知识链接,是大段的文字,然后这个自主学习是几道题,合作探究依然是几道题,综合检测还是几道题,实际上只是把不同的题装进去,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完全没有这样一个思路。

所以我们这些板块的设定实际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板块的价值和板块的效用没有体现出来,因为我们板块内容的设定,局限住了板块效用的体现。

那么就导学案的主体来说,我们一般采用的是把导学案和课堂流程结合起来,比如说我们采取的方式是这样的(我介绍的是我们的经验),我们采取的方式:采取的五步三查的课堂流程,然后五步三查是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那么独学是学生一个人自己针对学习目标进行整体学习,对学是两个孩子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进行互相对交流独学的认知,补充自己的认知。

群学的时候是小组长带领,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决策性的任务。学生展示的过程是展示小组群学任务就是小组做决策的任务。

反馈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馈,当堂检测是反馈的一部分,但是反馈不是我的题完成的怎么样我的学习就好,而是学生对我的学习过程,我采用了什么学习策略,提炼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针对这些反馈,就是这个检测是我们反馈当中的一部分。

子所以没有把整个学习流程分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不自主合作探究这三个部分,是因为自主合作探究不是一个学习顺序,它是一个学习的特质。往往我们计导学案的时候,会把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一种学习顺序呈现在上。

实际上这三者不是按顺序排的,它是指我们所希望学生得到的一种学习特质,也就是说,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他也是有探究特质的,他也是可以跟别人合作的,然后在合作的时候,他是有自主精神和探究精神的,所以不能把它单纯地作为一个顺序来讲。

大家说的非常好,所以说我们一直强调导学案的任务化,而不是习题化。那么导学案如何体现出我们差异教学的差异性来呢?导学案可以设置不同的任务,我们不要把学生分成ABC三等,有很多学校在做的时候把学生分成三等之后在上面写着:A类学生完成这些题,B类学生完成那些题,么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伤害。

多从导学案上体现我们的差异性,我们设置不同层级的任务,然后给不同层级的任务赋予分数并以此来通过评价,比如说,你愿意完成A类的任务价值50分,你就去完成A类,你愿意完成B类的任务,价值60分,你就去完成B类的任务,你愿意完成C类的任务价值70分,你就去完成C类,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所以说导学案的设置是一个相对系统的工程,它和以前教师的教案,完全是有本质的不同,我们需要通过系统的课堂的改造。包括我们的评价方式的改造,去实现我们导学案助推学生的发展。

家长们一般不会亲自去研究导学案或者去设置导学案,那么校长需要把握导学案的方向,而且能够具备一定的学术指导力,指导教研组和指导教师就导学案进行设计。

差异教学的核心,实际上是实现公平教育的公平,也就是说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而不是所有的人达到一个统一的高度,其实导学案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工具。

那这样的话,教师们就更应该参与到咱们的讨论当中来,可以把平时的一些困惑提出了,我可以帮助大家解答。

第二个层面问题就是老师的专业化。

导学案的第二个层面,是除了导学案是给学生使用之外,其实它考验着老师的专业化,所以说实际上导学案是教师专业化提升非常好的工具。

导学案本身是适应所有学科的,因为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是我们课堂转型之后的一个抓手,但是导学案之所以变得不适合有的学科,原因就在于导学案的设置上,它的设置出现了问题,内容设置出现了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有实效的问题,我想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可以单独找时间再讨论,因为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问题,也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因为今天晚上的讨论主要在导学案上。

我可以简单说一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它取决于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小组本身作为组织的有效性,我们很多学校的小组是建立起来了,但是小组没有作为一个组织存在,对它的有效性就打了折扣;第二个是小组的目标是否清晰,再一个是对小组的评价是否到位。另外一个就是小组的任务,是否每一个成员都明确,那如果没有这些东西的话,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是体现不出来的。

目前的微课上来看,实际上微课是知识点的一种呈现的另外一种形式,它与导学案并不冲突,它能够作为导学案的资源之一存在。

所以微课和导学案进行结合的时候,导学案是关注学生的整体流程,和学习的整个的一个方向以及思维的构建,那么微课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之一。学生可以使用微课进行学习,他也可以使用别的资源进行学习。所以说我们提供给学生的资源越多,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我们需要通过导学案去帮助他构建一种学习的思维。

导学案构建学生的学习思维的方向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首先自己对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的信息搜集和形成自己的观点,之后就自己的观点和同伴进行交流,然后经过完善观点之后,再通过做一个需要做决策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当中去提升自己的观点和完善自己的观点。所以微课和导学案是不冲突的,但是微课的性质是学习资源之一。

导学案的使用是全学段的,我们不仅在小学使用导学案,初中使用导学案,高中使用导学案。在我们教师培训当中,我们同样使用导学案。

如果说导学案的工具性非常重要,导学案是我们工作的一种思维,它和我们之前使用的这种工作的方式是具有很大差别的。

我为工具化的一种思维就是我们如何借用这种工具,让我们的学习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以最清晰简洁的方式了解到我们想要他们做什么? 所以导学案的目标必须要清晰可测,然后第二个方式是在我们的学习者还没有形成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通过流程去帮助他形成一种学习的思维,这就是导学案的主体设计当中,我们所需要呈现的各种任务。

独立学习的时候,他的任务独自思考的任务是,就学习目标进行一个整体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导学案首先强调的是在这个课堂上,我们要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坐在那听老师的观点。

其次是将自己的观点和同伴进行分享,去完善自己的观点。

第三个就是在大家的观点都形成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在小组里面(因为小组一般是六个人为小组,两个人为一个对子)那么这里头就会产生一种差异。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共同去完成一个学习任务,这个任务是需要学生的决策能力的,所以他们需要做决策不仅是做题,他需要就他的学习策略进行选择,然后做出他们小组的一个学习决策出来。

之后学生在学习决策做出来之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我们的学习决策,我们用到了哪些策略,老师就可以观察学生的思维的差异性。这个时候的学生就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进行交流。最后再落实到学生的反馈,这个反馈是学生的一个自我反馈,也就是说一开头是学生独立的,最后也是学生独立的,他的一个自我反馈、自我提升。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这个大家可以去翻下我前面讲到的内容,我前面已经讲到了。那么另外一个就是除了导学案设置上面来说,还可以尊重学生差异化,可以让学生如果做到后期的话,是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导学案。

我就刚才大家提到的微课和导学案的关系,以及让我举一个例子来讲,应该刚才我讲的所有的这些东西的话,举例来说,比如说今天晚上我们这样的一个讨论。今晚的讨论,我们把它做成一个微课的一个资源,或者做成的资源,那么在明天我就可以设计出一份导学案,这份导学案是给群里面所有人的,也就是说对导学案的学习。

对导学案的学习,我会这样来设计:第一个要求是,能够说出昨晚微信群里讨论关于导学案三化的特点;第二个目标,能够说出三化导学案带来的危害和造成的原因;第三,能够编制出一份去掉三化,满足陈校长所说的导学案要求的一份导学案。

第四,学习目标

学习流程的话,第一,在独学过程当中,我要求群里面所有的人能够完整的来复习一遍我们今天所有微信群的内容;第二,提炼出观点,这个观点就是,通过学习讨论,你们通过学习了解到导学案的三化的特点是什么?然后我们如何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一份好的导学案应该是什么样子。

在对学的过程当中,就是以群里面两个人为对子,差不多学校,差不多性质的,这个两个人对子来进行就刚才我进行我讲的这几个问题进行交流。

那我们可以以地域为单位,然后拿来做一个学习型的一个任务。比如说,我们来编制一份语文学科或者数学学科的一个导学案。然后大家把这个你们组以小组为单位编制的导学案把它展示出来。在展示过程当中,我要求所有的人来说,我的目标是如何体现清晰可测的?我的学习流程是如何体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这样的一种学习特质的。

最后我的反馈部分会这样设计:请大家在学习完成之后,就整个课堂的流程来提炼出对于导学案你究竟学到了什么,然后请你来给我写出你将如何去修正你的导学案。另外一点是,你将如何运用你所学到的东西,去指导你的教师团队进行导学案的修正。

这就是我将的,将整个的学习流程和导学案配备,同时通过导学案去培养学生的一种学习思维,这样的导学案的使用实际上是在培养我们一个思维方式。

大家对导学案一定不要把它妖魔化,导学案是非常非常简单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工具之一。那么我已经将这个工具进行了一个突破性的一个研究,已经有一个非常成型的模板,大家可以拿着这个模版去用就可以了。

模板化的导学案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教师去适应导学案,同时能够按照模板所提供的教学思维去进行思考,他是在课改的阶段非常有用的一种有效性的工具,模版化不是呆板,也不是说不让大家做创新,教师真正的能力的比拼,就是在模板当中,内容的选择上其实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师真正的专业水准来和学科素养来。

我们现在导学案为什么很多老师反对,是因为按照现在这种导学案的设计方法,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科素养是完全体现不出来的,因为几乎所有都是习题的选择。那么这样的课堂,老师的素养也是体现不出来的,但是如果按照这样的一种模板出来的话,就相当于我们做菜一样,比如说我们要做炒土豆丝儿,那么在炒土豆丝儿的时候,它一定是有一个流程的。可是不同的厨师炒出土豆丝儿的味道是不一样的,因为他对材料的份量,材料的质地的选择是不一样的,那么是不是大厨他就体现出来了。

大家说得非常好,实际教师真正的专业素养并不体现在对知识本身的掌握上面,因为就现在信息技术而言,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获得知识本身,知识的学习是一种记忆力的学习,然而知识的运用才是今天我们所强调的学习,它是通过运用知识产生新的能力和新的知识,产生新的行为。

以教师的专业素养首先体现在对学生的认知上,第二是体现在对学习这个事情本身的认知上;第三体现在对学科的认知上,第四体现在对课程的认知上。这四点是教师专业素养非常重要的方面,可是之前我们的传统的教师培训和教师发展当中只关注了教师的学科,而忽略了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对学习这个事情本身的理解。会发现我们在教师的发展过程当中,越钻越死,就是因为缺乏了对学生和学习这两件事情的教学是空中楼阁。

补充一点的是任务的循序渐进,切不可以是老师出于自身思维,认为必须要完成这个任务才能完成下一个任务,这样的话反倒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和思维,就是老是不放手,那么实际上这个任务的设定了,可以老师就学生需要的学习目标来设计任务,然后至于学生采取什么方式去完成这个任务,由学生自己来的。这样的话,才能体现出学生在完成相同任务当中的差异性,能力的差异,思维的差异,他能够从和同学的交流当中去看见别人的差异。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刚才发的这张图片,看这个老师后面的白板上写的两列,一列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一列是教师的教学行为。

蓬莱的王老师说得非常好,其实导学案到最后是要简化的,也就是说,您现在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的一个假设前提,是我们一直都使用同样的导学案,这个假设的前提是不成立的。我们鼓励的是使用导学案的方式,导学案到最后可以简化成什么样子呢?我只需要一个学习目标就可以了,我们必须你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几个开放式问题就可以了,我对导学案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是:首先必须使用A4纸,不要超过A4纸的要求,一张A4纸就足够了。我们的大家通过看这幅图片可以看到,在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如果你用传统教学的这种流程来看的话,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行为一直是听,而教师的教学行为那是什么,就只复习,新知展示,巩固练习,重点提升。教师做了很多事情,可是学生没有,以我们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行为上,我们必须去探讨学生在课堂上究竟要做什么?对于导学案的使用就是把学生需要做的事情写在了纸上。

让我们在群里做一个调查,请大家用导学案的“导”字组一个词,你说出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现在开始。

大家组的词都非常好,但是大家组的词有一个共性,有没有人发现:大家组的词几乎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发出的一个行为,比如说教导,导向,向导,导游,导语,导入,误导。

如果让我来组导学案的这个“导”字的话,有一个词是很重要的,叫做“推导”。

这就能够看出导学案的思维和观念了,我们老师认为导学案是我教给学生的,所以它还是一种教的行为,是站在我的立场出发的,而如果你用推导来思考的话,那么就学生通过你这个导学案,他要推导学习过程,形成学习能力,提炼出他的学习思维,是学生使用的工具,大家再仔细想一下。

大家学得很好呀,非常好!

所以教师的功用,不是一味的灌输,而是通过任务的引导。去使学生自己推导出他的一些思想和思考出来,大家说是不是这样?

在我的实践学校里,小学的学生已经能够独立设计导学案了,反倒是老师不知道该如何给学生设计导学案了。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让学生设计自己学习的导学案,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设计的导学案,来找到如何帮助学生跟=更好地学习。

如果说,差异教学是非常好的,但是差异教学重点不在于教学本身,而是基于对于人的差异的认同。

传统的教学思路为什么叫做灌输?是因为我们把学生当成什么都不知道的一种容器,我们一直这个从上往下的姿态,把我们所知道的东西告诉给学生。

而课堂教学改革所进行的学生主体的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什么叫做主体?主体就是有存在感的,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尊重他已经有的知识储备,已经有的人生经验和学习的阅历。

只有认同人的差异,我们才可能去创造出基于差异的教学技术。

所以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不是一句空话,他不是说我让学生多举手多发言就成为了一种学生主体,学生主体是要尊重他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存在的已有的一切经验。而我们的教学就是通过一种有效的方式去链接和激活他的这些知识储备和经验,让他产生出更好的东西出来。

幼儿园传统的教学方式,就相当于我们往桶里面去灌水。这个桶是空的,而我现在所提倡的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就好像我们拿了一个石头往湖里面去扔,湖里面本身是有水的,我的动作只是用石头去激起千层浪而已。

切不可以把学生主体只定义在形式的主体和行为的主体上,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思维的主体性,所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为什么国家一直在强调探究学习。其实这么多年强调探究学习,我们为什么没有能够突破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是让学生在我们的要求之下去进行探究,我们完全忽略了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知识储备是一个方面,那么他的学习阅历所带给他的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的这种积累,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他的人生的经验,一个十岁的孩子,他的家庭的背景,生活的环境,造成他的表达方式、沟通能力、合作情感的,各种方面的影响都是有的,所以说我们不能去忽略这些东西,完全的进行知识性的教学。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大家可能会更清晰一点。比如说,我们小学语文课本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做《王二小》,实际上这篇文章内容是指王二小和日本兵的一个斗争,但是他要教的语法内容是“把字句”和“被字句”。

我看到我们有的老师上了一节课,然后用尽了各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分析什么是“把字句”什么是“被字句”,然后到最后这节课快完的时候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说:是王二小把敌人赶进了山,还是王二小被敌人赶进了山呢?

结果学生的回答依然是,有说王二小把敌人赶进了山,有说是王二小被敌人赶进了山。老师当场就非常的崩溃,这是一节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那么在这个课当中,其实“把字句”和“被字句”对孩子来说是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一种变化。看起来只是语文的基础的语法思维,但是她给予孩子学习能力的要求,是从形象思维换为抽象思维。

更好和更简单的一种方式是什么呢?这堂课失败的点暴露出一个问题,就是老师忽略了学生的人生的经验,忽略了学生是一个生生的生命个体,他只是就知识教知识,那么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方式是什么呢?

我只需要找上几个卡片,上面的写上几个字“把,被,我,爸爸,打”。每个卡片写上一组词。然后,我们教师只需要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起来,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孩子们,请你们把这些卡片组成一句话,并且把它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来,说明原因。

这个时候如果二年级的小朋友说:我把爸爸打了,那么肯定全班同学会笑话他的:你怎么可能去打你的爸爸。因为二年级的孩子他是有生活经验的了,他有被父亲打的这种经验了,对不对?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我们老师的教学实际上是会以一种非常简洁、非常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去构建他的这种学习,而不是像我们传统的教学一样,老师花了一整节课的时间去讲“把字句”和“被字句”,最后孩子还是搞不明白。

高中物理导学案全 篇2

关键词:导学案,三维目标,情景,问题,方法,习题

“学案导学”是现在很大一部分学校实行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深化课改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生事物”;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增强合作探究的意识,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具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导学案不同于我们的教案, 它不仅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更主要的在于它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线路图。

经过近五年的学案备写和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 我认为备写学案时除了要写明编写人、审核人、题目、三维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课堂小结等之外, 更重要的是抓住以下几点。

一、情景的创设

这是学好物理的前提。针对物理学抽象的特点, 在学习新课程之前我认为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种与本节知识内容相关联的生活、生产现象, 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 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前收集大量的资料, 并且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的选择。

二、问题的提出

这是学案设计的核心。在学案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知识的学习, 还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设计问题时注意几点:问题要层层深入利于引导学生;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 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的学习奠基;问题解答要及时反馈做到真正巩固。例如, 进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讲解时, 首先, 分析带正电的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若带电粒子的初速度为零, 则其如何运动?2.若带电粒子的初速度不为零, 在下面三种情况下则其如何运动?a.初速度与电场方向相同;b. 初速度与电场方向相反;c. 初速度与电场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且夹角分别是90°、大于90°和小于90°时, 其又如何运动?其次, 分析带负电的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再次, 分析正负粒子在非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这样层层深入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而对于一些逻辑性比较强的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中隐含着新的问题, 此时的新问题教师不可罗列在学案中, 而要让学生在探究现有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发现, 再进一步解决, 这就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例如“:伏安法测电阻安培表的两种接法”, 教师设计问题:分析两种接法的误差。学生在探究这个问题的同时自己就可以提出问题:两种接法如何选择可使测量的误差更小?然后通过实验或者分组讨论即可解决。这样就将我们本实验的一个重难点解决了,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法的指导

这给学生指明了方向。导学案毕竟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 有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需要教师给出解决的思路或方法。例如:阅读课本哪部分完成;合作或探究完成;类比学过的哪部分知识完成;利于什么物理规律来解决等等, 这些方法可以明确地在问题后说明, 也可以渗透到问题中。

四、习题的选择

这是检验和巩固知识的途径。习题是物理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深化物理基础知识的通道, 是掌握概念、规律的纽带,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物理习题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 对于学生牢固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提高物理基本技能,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选题和编题时, 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有目的地训练解题方法, 培养解题能力。特别是例题的选择一定要有典型性、新颖性和兴趣性。知识内容决定习题内容“, 课标”要求决定习题形式, 学生情况决定习题难度。对于学生情况的不同, 我们在选择习题时要注意知识的综合程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解答物理习题时感到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快乐和成就, 这是我们在进行习题选择时要着重考虑的一个因素。

总之, 导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的教学经验, 通过精心创作, 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一种媒介, 它具有导读、导思、导究、导做的作用, 同时也是师生三维目标沟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与学的指南

[2]原著 (美) 国家研究理事会科学、数学及技术教育中心.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探究附属读物编委会

[3]组织翻译.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重大课题

如何编写高中物理导学案 篇3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导学案 基本原则 编写模式

导学案顾名思义是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案;“导”是指导、引导;“学”是以学生自己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罗列。

导学案主要用于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设计内容主要是在课上合作探究的内容,以及预习作业,主要体现形式是引导性的问题、基础的题目、知识的提纲等。编排顺序要与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一致。因此,导学案设计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导学案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我总结的编写导学案的顺序如下。

一、导学案编写的要求

1.量的要求。一课时一份导学案。要求教师编写时务必考虑学情,每节课都要完成导学案上的具体学习内容。根据具体课型编写新授课导学案,复习课导学案。

2.质的要求。首先,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师都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的特点,把具体知识点分化成具体的一个个问题。问题设计明确,学生一看就明白,不要模糊不清,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问题不要太多、太散,要少而精,要激发学生阅读并进一步思考,尖子生可以进一步拓展。通过用心设计的问题,使学生直接感觉到,要解决教师的问题不看书不行,光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看书了不思考也不行,思考不精不透还不行。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学会自主学习知识,从而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其次,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接受能力不同,因此编写导学案时,在知识方面和问题设计上都要体现出层次,以满足低、中、高不同学生的需求,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方法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问题设计要有层次,不要过于笼统,可分为容易题、中档题、难题三个层次,以适合所有学生的需要。教师在具体编写导学案时,每类题必须控制好所占比例。编写教师要在备课本、备课标,尤其需要准确把握学情的情况下,严格控制容易题和中档题内容安排不少于百分之八十,这样才能让全体学生爱学、乐学。

二、导学案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与教案是不同的,教案是教师用的,而导学案是给学生用的。所以必须尊重学生,设计时从学生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信任学生,一定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通过使用导学案使人人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全体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谨遵课标要求,按照让学生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为主导,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一开始设计内容不宜复杂,要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引路径。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做,让学生“互动讨论”踊跃参与,只要教师敢于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其学习潜力必将会被大大激发出来,将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层次性原则。教师在具体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等、杂乱无章的知识内容分类整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档次学生认知特点的方案。仔细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理解、认识教材,达到引领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的目的。还要满足不同档次学生的需要,要使尖子生从导学案中感到挑战,普通生受到激励,学困学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要全体学生都学有所成,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学习能力。

4.方法化原则。导学案中应设计出具体体现出需要教师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不但要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而且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准确、具体地告知学生看课本哪一页的以至于具体哪一部分,用时多少,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自主学习完毕后教师将如何进行检查等。

三、导学案编写模式

1.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后需要了解、理解的基本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需要达到哪些能力。情感目标:学习材料中的情感价值观,人生观及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渗透。(目标要简洁、明确、清楚、全面,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主。)

2.重点、难点。根据大纲的要求及编写教师的教学经验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

3.预习案:根据所学知识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三五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主干知识,基本掌握简单知识,明白疑难所在,以便有目的地听课。

4.问题导学:导学案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联系,解决前个问题就是解一决后一个问题的前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中,达到解决重点、难点的问题,培养思维的目的。学习内容设计成探究,知识生成要导引,让学生自己去亲历。

5.精讲点拨:针对重点定义、规律、定理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点拨提升要有层次(每个知识框题都按照4、5、6点进行。即学—讲—练有机结合。)。

6.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主要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独立完成,教师的总结类似于板书主干知识的内容,不要过于繁琐,以简单明了为主。

7.巩固案:根据课堂知识及当堂检测的学生掌握情况布置。题目设置要分三个层次( )即易、中、难三级,以易、中级为主,少量难题。关注大多数学生的同时,照顾优差生的学习需求。作业一定要适当,同时要加大检查落实力度。

高中物理导学案全 篇4

一、“学案导学”应引导学生重视对教材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中学阶段,学生己具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但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很多中学生(包括部分优秀生)都没有阅读教材的习惯。许多学生对教材阅读仅停留在对字面意思的理解,往往忽略其丰富的内涵,因而作为物理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在编制学案时,应重视对隐含信息的挖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相互联系与区别,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能力。在编写学案时,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问题设计为突破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着眼点,使他们在阅读中读出快乐、读出能力。如在讲3.4力的合成这节课时,如何让学生领悟矢量相加的特殊规律呢?我们可以在导学思考题中设置这样一问:1+1=2总是成立吗?再问向东的1 N与向西的1 N相加呢?向东的1 N与向南的1 N相加呢?再如,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出发,向北走了40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m,到达B点,位移是多少?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吗?(这时还不要求得出这个法则,但要思考。)再通过实验得出矢量的加法,最后,通过“说一说”深化矢量相加的法则。

这样引导下来,由浅入深,步步为营。既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又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不但可以使学得的知识终生难忘,还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学案导学”应注重物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好奇是人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应该充分利用物理教材中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课堂的演示实验等观察内容。利用中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浓厚兴趣,慢慢地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到对实验的观察上来,培养他们自觉地有目的、持久、细心地观察。分析观察法(即结合物理现象分析其原因,并变化条件继续观察其结果)利用率较高。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在演示实验前交代清楚,明确演示实验的目的,以及对出示的仪器应当有所交待,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打算怎样进行,以及学生应注意观察什么,以便使学生做好观察的思想准备。此外,还应该充分利用物理教材中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课堂的演示实验等观察内容。草率从事是年轻教师在演示教学中常犯的毛病。当学生还没有思想准备时,演示己经结束,因而达不到演示目的。例如在设计3.3摩擦力这节课时,可以让木块和火柴盒(包括不同侧面)分别沿较小的和较大的倾角在斜面上下滑,进行对比,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一定要交代清楚:要比较什么,怎么比较。又如,在设计7.8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课时,绳系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分别用钢球和塑料球,观察小球能否回到原高度,来反映空气阻力的影响。我们应该承认小球均未达到原高度,但用钢球实验,空气阻力影响较小以致于可以忽略,这是一种科学近似。教师应该做到实事求是。

新课程教材中,演示实验只写做法,不写将要出现的现象,更不写结论。目的就是要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通过同伴交流、师生互动等途径,来改变学习方法。

三、“学案导学”应着重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而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

例如,7.8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课,需要我们验证在自由落体中,系统机械能守恒,如果把这个题目直接交待下去,或许个别同学能够证明,但大多数同学还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果用过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就显得不恰当了,而且重点不突出,也给同学们造成了错觉。如果我们能在新课探究环节时,可以参考以下思路:

{温故: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是什么?2.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是什么?;{知新:做一做:自由下落的小球,忽略阻力,设小球的质量为m,(选地面为零势面)位置1:机械能E1=Ek1+Ep1=______+______,位置2:机械能E2=Ek2+Ep2=______+______,比较E1和E2。

推导过程:

(1)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

(2)判断做功情况;

(3)由1位置到2位置,对小球列动能定理:______;

(4)整理得:______=______;结论:E1_______E2 (>,=,<)}。

接下来:1.如果物体沿光滑的斜坡滑下时,上述结论是否成立,为什么?

2.如果物体沿光滑曲面滑下呢?

虽然这样给学生限制了框架,但体现了教材的主流,也充分体现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哪个物体受什么力一一做什么运动一一遵循什么规律一一能量是怎么转化的。让学生经历理性的过程,引导学生总结正确的解题思路,是培养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或许课堂并不是热热闹闹,然而恰恰是沉寂中方显思考。只有经过思考,才能使学生走出“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状态。不要小看细节,恰恰是细节决定了成败。当然,探究思路的设计,也应该根据学生基础做适当调整。

四、“学案导学”中应注意习题的分级分类

很多学生一到做题时就感觉“老虎吃天,无以下口”。到这种现象是很多因素造成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知识本身的理解问题,一是思维方法问题。学生常常不是瞎碰,就是乱套公式。由于各种能力需逐渐提升,所以在选编习题上必须分级分类,使学生每节课有所得,每组学案有所得,每位学生有所得。通过由简到繁的过程,使同学们在分析物理过程时,注意物理过程的阶段性、联系性、规律性等。

基于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篇5

1 高中物理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就是指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在进行教学前,教师会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教师设计教学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导学案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导航仪,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计划路线图.由此可见,导学案对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不能随心所欲,而应遵守的一定的设计原则,关注习题背后隐藏的普遍规律,引领学生通过反思,比较不同题型中的差异,找到其中的共性,探寻在解答某一类型物理习题的思路和策略,从而促进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的飞跃,按照一定的编制程序进行.

1.1 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1.1.1 遵守主体性原则

这里所指的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是学生和教师,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而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进行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所有的活动安排均应以学生为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目标.

1.1.2 遵守导学性原则

进行导学案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因此,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应考虑到这一点,重点突出导学案的“导学”功能.一方面要确保导学案难度是逐渐增加的,给学生一个适应过程.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导学案主要有两种设计方式,一种就是将学习方法融入其中,不具体指出学生应掌握的学习方法.另一种则是学习方法引导型.即将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一些方法、技巧直接列举出来,并举出实际的应用案例.

1.1.3 应遵守层次性原则

高中物理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整体的物理素养水平.但不同的学生无论是在物理基础上还是物理学习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高中物理导学案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设计出的导学案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1.2 导学案的编制程序

为了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应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导学案编制,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导学案的合理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导学案编制的效率.(1)明确导学案编制的要求.在编制导学案前,教研组组长应组织全体教师开会,讨论导学案编制的任务安排,明确导学案编制的要求.会议讨论的具体问题包括导学案的设计目标、具体内容、栏目等.同时,还应让各个教师确定教学进度计划.(2)各个教师自行设计导学案.在完成会议讨论以后,教师应根据导学案设计要求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导学案,在正式上课前两周应将导学案上交,并交由主备人进行审核.(3)教研组组长应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在备课会议上就教师编制的导学案进行讨论、修改,并确定最终的导学案.(4)教师应将导学案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要求进行学习,并及时收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导学案进行修改.(5)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以后,教师应认真分析导学案存在的缺点和优点,并将导学案整理成册,进行存档处理.如,在力的基本知识、直线运动、牛顿第三定律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教师需要做好知识间的搭桥铺路,注意滑坡点的关键处,注重知识的形成和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引导学生讨论、思索、总结.物体受力分析是整个力学解题的关键,摩擦力是受力分析的难点.在此设计导学案让学生思考.(1)接触处是否粗糙和形变;(2)物体运动或趋势方向上合外力是否为零;(3)同一接触面摩擦力与弹力相互垂直.

2 基于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设计

2.1 具有正确的设计理念

改革后的高中物理教学不似初中物理及其他科目的教学,不论是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从表面课本来说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需要学习方面的动力,面对两者的相互兼容,高中物理教师在导学案方法的设计上就有了其不可卸下的重担.教师应正确认识导学案的作用.基于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自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是两种模式的结合体.基于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应具有两种特点.第一,比较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里所指的学习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如,在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中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这样在物理课堂上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枯燥乏味的物理课堂中产生自己是课堂主体的自觉,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中进行物理的兴趣学习.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丰富物理课堂,不仅帮助学生进行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第二,要正确认识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其中,教师是指导者,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2.2 实施应遵循教学环节进行

(1)是课前准备.所谓的课前准备就是指编制和发放导学案的过程.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通过批改导学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过程指明方向,确定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效的预习方法称为导学案的又要因素,有效的预习方法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合理的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授课教师教会学生掌握预习的重点,会使得课前预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教学.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对导学案进行补充完善,从而使得教师编制的导学案更加符合教学的要求.如“运动分析”中,应重点分析各种运动的特征和规律;产生或形成这一运动的受力原因.注意:竖直与水平方向弹簧振子的异同;详细讲解运动合成与分解条件,风向或渡河问题等.

(3)课后环节.在课后教师应将修改后的导学案发放给学生,重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4)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培养好实验小组长、骨干成员,协助老师管好本组学员,使老师能集中精力巡视各组,辅导各组能规范地完成实验,使学生能动手动脑、心灵手巧,从而达到做实验的目的.

(5)小组学习是时下比较流行的一种学习方法,是指通过以小组为单位,成员内部进行具体内容的互动讨论、在相互探讨中熟悉相关知识点和重点内容.因而小组学习是可以适用到导学案的课前预习中的,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有效的预习技巧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是完善导学案射击,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3 提前将导学案发放给学生

学生自己预习,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导学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进行了自学,很多问题都已经解决了.因此,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组内讨论交流自己学习的经验.同时,还可以讨论在自学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对那些通过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例如,在讲解《加速度》一节的内容时,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应包括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导学预习案.在导学预习案中应明确学生学习的三级目标.A级目标是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B级目标是了解加速度的矢量,会区分加速度、速度,C级目标是了解比值定义的物理思想.此外,其中还包括预习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及相应的思考题.第二部分是导学探究案.在该部分中主要是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设置的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习题.第三部分是导学拓展案.该部分中的内容主要是习题,这些习题和上述两部分的习题相比,难度会比较大一点,主要是该节物理知识的具体应用.

高中物理导学案全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导学案”;自主学习能力;概括重点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重点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教学模式为广大物理教师打开教研新局面提供了思路,它主张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考纲和学科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对所要完成的教学重、难点知识进行分解,通过配备一定数量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以学案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借助“导学案”帮助学生明确本堂课学习目标,把握学习重、难点,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一、如何应用物理“导学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概括教学重点,方便学生预习

高中物理知识容量大、教学节奏快,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很多初中物理学得还不错的学生都表示:老师讲得实在有点太快了,一整堂课都忙着记笔记,书上画得密密麻麻的,也不知道哪些是重点。相比初中物理,高中物理教材在编写上增设了很多新知识点,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選修3—4、选修3-5等内容非常多,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完成如此多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加快进度。当教师急于向学生讲解这些知识时,学生生怕有某一句重要的话没有记,恨不得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笔记记得特别累,但是仍然没有抓住重点。随着时间的积累,物理书上和笔记本上记录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也不知道应该重点记忆哪些知识点,学习质量难以提高。

对于课本上重难点知识的划分,教师应当借助“导学案”使学生一目了然。高中物理“导学案”第一个作用就是帮助学生预习,在上课之前,学生就要对本次课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有初步了解,知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是什么、哪些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教师应当在“导学案”设计过程中,为学生概括出本章节学习重、难点,让学生在预习时知道上课后应当重点听教师讲哪些内容、笔记上需要着重记录哪些知识点。

例如,鲁科版必修1第4章《相互作用》知识教学过程中,本章节一共有23页,但是概括起来,无非就是三种“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以本章第一节《重力与重心》“导学案”设计为例,教师应当为学生指出本节4个重点知识:力的概念、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重力、重心。在这一节,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设计这样的问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发生形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画力的图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有何区别?等,学生在预习时,需要通过自己查找教材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重点关注教师所给出的这些问题,学生就能知道本章节基本知识点有哪些、上课时需要重点关注的知识点有哪些,就不必担心上课时什么都要听却什么都听不好了。

课本上的知识是具有关联性的,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使前后知识环环相扣,将新知识系统、整体、有条理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在预习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带着问题走向课堂,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2.讨论难点问题,展开实验探究

在学生预习“导学案”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对教材上的相关内容讲解。对于那些只需要略读教材就可以掌握的问题,教师一带而过即可,而对于那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应当进行小组讨论。方便学生预习是“导学案”的重要作用之一,但是在设计预习问题时,教师不可完全设计那些学生马上就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这会使学生产生误会,以为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简单,不利于求知欲望的激发。“导学案”在为学生概括出本节课所需要掌握的重、难点知识之外,还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供讨论的问题,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尽量为学生留有合作探究的空间,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合作学习的问题。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倡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和认知经验有限这一问题。合作探究并非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是希望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探究来实现头脑风暴,群策群力解决问题,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次升华,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验探究对于讨论难点问题、展开合作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设计与本章学习内容有关的探究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例如,在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可知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加速直线运动,但究竟是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呢?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设计这样的实验:将系有纸带的重锤从课桌面上空自由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锤的下落过程,再对纸带进行数据处理,数据记录如下表:

学生分为两两一组完成实验,可让学生动手测量一下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位移,然后代入s2-s1=s3-s2=s4-s3=s5-s4=aT2,可粗略判断加速度a不变,即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每一个实验现象的发生、实验规律的诞生都需要经过严谨的实验进行验证。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融入实验探究内容,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做实驗的技能与方法。教师应当借助“导学案”中的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不适宜将实验结论太过直白地写在上面,以免学生失去探究兴趣。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章节的实验难度不是很大,随着学生学习的逐渐深入,往后会接触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探究平抛运动、电磁感应现象等实验,这些实验难度会逐渐增大,我们希望通过合作实验探究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绝不是平白无故设置学习障碍,挫伤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在“导学案”中,教师要为学生指出实验所需用具、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内容,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nlc202309080958

3.课堂达标训练,检测知识掌握情况

教师作为“导学案”的设计者,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本堂课学习重、难点,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还要实时掌握学生自主学习进程,及时获得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质量的信息反馈,以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每章节进行课堂达标训练,通过查看学生对“导学案”达标训练的完成情况,获得关于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反馈。在自由落体运动章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上设计一些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和解答题,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自由落体运动》的重、难点知识。

“导学案”中课堂达标訓练的设计应当紧扣本堂课教学内容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进行。在问答题设计中,尽量多地设置疑问,让学生在抽丝剥茧中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于不同年级学生问题的设计,应当有不同的侧重点,高一学生重点掌握基础知识,高二、高三学生应重点考查他们能力培养的情况。课堂达标训练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使学生能通过检测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学习反馈。根据学生在达标训练中完成题目的质量,教师要及时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学习需要。

二、应用“导学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内容不宜过多

“导学案”在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起到了辅助自主学习的作用,但不应当让“导学案”代替教材或者是教师的讲解,以防本末倒置。在“导学案”的内容设计上,教师应当尽量控制在10个问题以内,课堂达标训练学生用15分钟就能完成,太多的“导学案”易使学生丧失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紧紧围绕教材

“导学案”最终是服务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在进行“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紧紧围绕教材实际,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形成对教材所要学习知识的网络。“导学案”以教材为依据,并不是完全照搬教材,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适当进行删除、整合和补充。

3.满足不同学生

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平时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使用“导学案”时能感到富有挑战性,成绩一般的学生也可以获得学习成就感。“导学案”以基础知识为主,但适当增加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更能引起学生关注。

借助“导学案”,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学会反思和总结,教师也可以获得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我们倡导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使用“導学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不代表滥用、随便使用。教师在利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的问题,以求“导学案”在物理课堂中真正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在“导学案”之外,广大物理教师还要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以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上一篇:六一儿童节少先队员入队仪式演讲稿下一篇:一件让我深受启发的事初中生作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