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导学案

2024-12-21

高中政治教学导学案(共12篇)

高中政治教学导学案 篇1

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课堂改革, 许多学校在改革课堂教学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特别是新绛中学“学案课堂”模式和山东昌乐二中的自主课堂模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结合其他学校的经验和政治学科的特点, 逐步推出了“学案导学, 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模式, 并在高一、高二基础年级逐渐推广, 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学案导学, 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的实施过程:教师编制学案;学生课前自主合作学习, 完成学习报告;课堂自主展示, 合作解决问题;课后学习反思等。

一、学案设计的原则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 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如何将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这是设计学案的核心环节, 因此在设计学案时需要把握好以下的基本原则。

1.学案类型多样化, 防止单一性。设计学案时应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而定, 不能墨守成规, 千篇一律, 防止很多专题内容写成一个学案。

2.变知识点为疑问点、能力点,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堂灌输知识点的传统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政治教学目标, 只有把知识点转变成疑问点、能力点, 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变被动为主动, 提高参与热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乐于学习才能又好又快地实现学习目标, 所以在设计学案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让学生人人有热情, 人人有进步, 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政治素质。

4.结合实际效果, 不断优化方式方法。学案实施后, 教师要结合实际效果灵活变动, 对不切合学生实际的学案及时改进, 不然长期下去会导致恶性循环。

二、课前自主学习的组织

课前自学是该课堂模式的重要环节, 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 我们这里所讲的“自主学习”和传统的课前预习并不是一回事。课前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课前为学生编制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案, 同时让学生提出疑问, 并利用好“互动卡”, 把问题写在互动卡上。互动卡上的内容应包括自己还有什么不会、还有什么理解不透彻、还有什么知识点需要延伸等等。互动卡可以以单个学生或小组为单位填写内容, 填写内容和信息时一定要清晰, 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情。学生自学要以小组为单位, 每个小组最好6-7人, 最多不超过8人, 每个小组的人员构成有学优生、中等生和后进生, 学习过程中有分工有协作, 共同完成学习报告。

三、课堂自主展示的要求

课堂自主展示是该课堂模式的核心, 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师首先要让各小组充分讨论, 并展示自己的报告成果和特色,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还要耐心聆听学生的见解, 做好现场记录, 及时点评学生的观点, 引导学生向更优的方向思考、发展, 促使学生在展示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政治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 教师要结合一定的时事热点问题, 与学生一起展开讨论, 让学生上台讲解自己对热点问题的看法和思考, 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亦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 每个组充分讨论后派一名代表总结本组的观点, 与其他组再互相交流。在展示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有思考、质疑、发言和锻炼的机会, 这样教学效果势必比传统方式更好。

四、关于课堂评价机制

学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对我们传统的课堂评价标准提出了挑战, 为此我们制定了“课堂五看”。

1.看课堂上的教与学用不用学案。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而设计的, 以引导学生与教师一起完成学习目标, 实现师生共鸣。

2.看学生是否学得开心, 学得主动, 学得深刻。通过政治学案教学, 使得学生热爱政治学科, 关心时事, 提升觉悟, 这是检验学案教学效果的最佳方法。

3.看教师教得是否轻松, 通俗易懂。课堂上师生除了要角色分明, 也要适时进行角色互换, 教师除了做好主持人, 也要做好观众, 这样才能实现师生互动。

4.看师生关系融洽度, 教师是否能够做到民主教学。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 深入到学生中去, 了解学生现状, 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与学生亦师亦友, 并根据学情不断优化学案。这也是评价“学案教学”的关键指标。

5.看教师是否能够对学生做到正确引导、积极评价。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宽容学生,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开展欣赏教育。

高中政治教学导学案 篇2

一、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应用导学案的意义

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一线,导学案已经成为高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实践证明,导学案的运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课堂教学格局,教师有原来的管理者、指挥者转变成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导学案已针对性的知识设计,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学习的任务、路线和途径,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极强的目标性;导学案还实现了课堂知识的有效总结,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导学案就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全记录,为学生复习提供了学习资料,并且还能让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为下一步学习提供知识储备和经验借鉴。

二、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应用导学案的环节处理

对于导学案教学来说,基本的思路就是以政治学案为载体,实现学案与教材的完美整合,师生教与学之间的配合,在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突出他们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及创新。运用导学案教学的环节有如下几个部分:

(一)编写政治课程导学案

导学案教学的基础工作就是认真编写可行的导学案,这是基础工程。作为高中的政治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一是,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综合分析教材、教辅和教学大纲,设计的导学案一定不能偏离学习主题,也不能局限于教材,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要认真研究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心理,设计的导学案要具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在编写导学案的时要遵循主体性的原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遵循指导性原则,教师做好本职工作,指导学生学习,在学法上和深度引导上给与辅助;遵循层次性原则,学案的设计上体现层次性和梯度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导学案编写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挖掘学生资源,可以让学生适当的参与到编写工作中来,使得导学案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二)依托导学案自学

导学案重在围绕着一定的学习目标实现学生的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政治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目标,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学习,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学习的鉴定和检测。导学案的逻辑性一般比较强,知识体系也比较清晰,所以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要结合导学案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理清知识体系,学会反思和总结。

(三)师生讨论评析

在导学案的学习之中,老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政治教师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学习的现状,了解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引导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并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给与解决。在此过程中,政治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并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做出精细解释,做出评析,供学生参考学习。

(四)老师答疑与评析

通过学生自学、教学交流,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在此基础之上,政治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对于学生的疑问,错误理解给与解答和纠正,做到精讲在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就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答疑,切忌面面俱到。同时,还要突出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欲,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达标总结

所谓的达标就是紧扣本节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掌握既定的学习内容,并培养他们的各方面能力而设计针对性的政治练习题,习题的设计既要侧重于基础,又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总结是指学生对从课前预习到达标练习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自评和初省,是一个整理、提高的过程。

三、高中的政治运用学案导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

高中政治教学导学案 篇3

关键词:学案 高中 政治

一、学案导学式复习法的提出与界定

所谓“学案导学”复习法,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复习任务的一种复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的复习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

二、“学案导学”教学法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1.学案内容习题化。在学案的使用过程中,有的教师盲目跟风,只是每节发给学生自学学案,然后就无事可做了,使每节课变成了习题汇报课。这样反而会使学生浪费了时间,没有学到多少东西。

2.把“教学目标”当“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准备的,是给教师看的,是课程标准的体现。一般较为专业。学习目标是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指南针,应列举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以及各知识的把握层次,构建起知识网络,明确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本节课的提纲挈领和核心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最终目标。

3.“学案导学”变成了“穿新鞋,走老路”。重教轻学,包办代替养成习惯,所以实行“学案导学”时习惯于走老路。如对那些应由学生自己解决的内容仍以讲为主,还是注重了讲深、讲细、讲透,认为“学案”中安排的让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提出问题等太耽误时间,总不如自己讲效果好。

三、突破重难点,分析点拨

在原有的复习模式中,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该模式同样强调教师的讲解,但在这过程中必须强调精讲。一讲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知识,通过讲解帮学生建构起知识的框架,例如,在复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明白书本的知识体系由为什么和怎么样组。二讲知识的应用,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分析某一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费的反作用,通过例题(07全国卷Ⅰ)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反作用。下列选项中,体现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反作用的是:

A.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视听效果更完美的产品

B.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C.网上购物方式不仅方便了消费者,而且降低了企业成本

D.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推动了绿色食品业的迅速发展

通过练习,学生对消费的反作用,特别是“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发展”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更深一层了。三讲解题技巧,帮助学生加强答题能力。在平时的考试中发现,很多学生在主观题答题中经常是答非所问,有离题现象,或者答案的逻辑性、条理性不强,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学案式复习中加强了解题技巧的训练和答案规范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将知识与试题建立正确联系的能力。让学生明白拿到一道题首先看什么,即审题,怎样去抓住题目的主干,再是怎样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三是在上两步基础上定位知识,最后是对答案的组织。

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体会

1.学习目标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的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学习目标,能使学生明确方向,减少学习的随意性,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学习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和学能目标,描述这些目标的语言最好使用便于操作的行为动词切忌将教案中教的目标直接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用。

2.学习方法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学案导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能有效地培养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要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学情,与教学内容同步,由浅入深分阶段进行学法设计。启蒙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化学思想、学习方法的启蒙指导,侧重于学习过程中各环节常规方法的设计,如阅读、观察、练习、思维、记忆等方法。巩固阶段:主要是巩固、提高启蒙阶段的成果,初步掌握各环节的学习方法,并做到学以致用,侧重于学习中常用的对比、归纳、演绎、联想、记忆等方法的设计。发展阶段:通过学习,学生的意识将出现一个质的飞跃,学生运用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这一阶段学法设计要特别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优化。

3.学习活动设计要具有开放性。所谓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自由思考问题、发表看法、勇于猜想、大胆质疑、动手操作。例如,我在教学《国家的宏观调控》一课,我和我的学生搜集了有关的房价上涨的事例和当我国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在教学《我们的中华文化》,我和学生深入乡镇,寻找乡土文化的有关资料,这样可以把课堂内外联在一起,把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也有利于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增强政治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力求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条件。

总之,通过政治教学中对“学案导学”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当然,任何一种好的经验都需要经过实践的长期检验,要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炼,在提炼中提升”,每一节课都是一个新的尝试和探索,以期找到更好的教学模式来适应现代教育趋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叔子,吴昌林,吴波.再论要真抓课堂教学质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5-8.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师之友,2004(1):49-53.

[3]李镇西.民主与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115.

[4]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M].长沙:岳麓书社,2005:98;4.

[5]王海峰.从“教案”到“学案”如何转变[N].中国教育报,2007-

高中政治教学导学案 篇4

从目前我校的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情况来看, 存在以下问题。

1. 导学案仍然带有很浓厚的教案痕迹。

比如在表述教学目标时, “提高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诸如此类带有很明显教案意味的词语仍然使用频繁。我们应该清楚导学案是给学生使用的, 而教案是给教师使用的, 两者的使用主体是不一样的。

2. 要注意语言的简化。

2012年我校派教师去山东等地学习了几所兄弟学校实施有效教学的成熟做法, 带回了导学案编写模板, 之后在全校进行了推广。当时大家全盘照搬, 时至今日, 笔者感觉到其中有些语言较为拖沓。比如仅课前预习部分中的学法指导就有126个字, 本用几十个字或更少的字就可以说明白的事情却占用了很大篇幅。这样导致其他一些重要内容表现的空间不足。

3. 导学案的许多要求太笼统, 不具体。

比如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 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并指出重难点。预习案部分一定要说清楚学生应该看课本哪一部分内容, 课内探究案哪些需要课前小组完成, 哪些不需要, 都要注明清楚。训练题哪些是课前必须完成的, 哪些是课堂完成的, 哪些是课后完成的, 都要标志出来。

4. 每一个导学案中都制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大可不必。

思想政治教学的其中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但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和这三观联系上。有些教学内容知识性很强, 却没有什么价值观倾向, 所以有的导学案可以不写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 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凝练, 不可好大喜功。

有的教师喜欢编写内容充实, 篇幅较长的导学案, 殊不知其中有许多内容根本没有实际运用价值, 而且学生一天要完成的任务非常多, 如果每位教师都是这样的话, 最终只会导致学生对每份导学案都是敷衍了事。所以一定要精心设计导学案内容, 没有价值的一定要舍弃。

6. 课内探究题设计要考虑选材的恰当性。

比如笔者在教授矛盾的特殊性时, 曾经设计过一个课内探讨题, 让学生根据人物特点猜这个人是《水浒传》中的哪一个人物, 最终要导出矛盾具有特殊性。但是选材时忽略了学生的性别差异。男生普遍对《水浒传》比较了解, 课堂上表现得异常活跃, 但是女生却一脸茫然, 不知所措, 因为女生普遍对《水浒传》不了解。事后笔者才觉得选材时应该把《水浒传》和《红楼梦》中的人物结合在一起, 这样男女生都有发言的空间。

7. 课内探究案设计要考虑选材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要有吸引学生眼球的东西。那么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就要做到与时俱进, 既要体现强烈的时代气息, 又要体现鲜明的地方特色, 还要体现浓郁的生活元素。让我们的题材本身就对学生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去思考。

8. 导学案中问题的设计要有价值。

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 能起到“以问拓思, 因问造势”的功效, 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许多教师都懂得现代教育要运用启发式教育, 也明白要借助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但是有时候却是为了设问而设问, 为了设疑而设疑, 所设计的问题并没有实际价值。笔者觉得首先问题不要设计得太多, 太碎。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抓住重点, 突出核心部分, 数量上不能太多。其次问题设计不要太容易。要让学生明白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本, 仔细思考方可作答, 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看书, 学会思考。再次问题的叙述语应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的理由呢?你有什么发现?等等。

9. 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 要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但是习题训练选题要注意具有时代性、创新性。比如题型多样, 可以有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猜一猜、简答题、陈述题、列举题、材料说明题、讨论题、小论文等等, 让学生始终有新鲜感。另外所选的题目要与学生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让学生有话可说, 学以致用。

总之, 导学案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 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就需要教师用心编写导学案, 以优质的导学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 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导学案 篇5

第七课 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命题人 :刘方君审核人:高一政治组时间:20130515

【课前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掌握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自觉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学习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学习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知识梳理】:要求利用课前10分钟,结合生活实际和学案预习,初步把握教材原理、重难点。

把导学案内容充实。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便于课堂上针对性强化学习。

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的民族概况

2、为什么说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3、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 ①含义:

②原因:

③具体表现:

(2)民族团结原则 ①含义:

②意义(重要性):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①含义:

②原因:

(4)三项原则之间的关系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预习自测】:

1.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民族矛盾突出,而我国各民族却能和睦相处,共同致力于现代化建设事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我国有民族统一的历史传统B、各个民族都对中国的历史作出过贡献 C、我国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已不存在D、新中国成立后,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

2.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牢记使命,不负重托,认真履行职责,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强调民族团结是因为 ①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②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③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④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在我国,讲力量和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力量和成绩;讲困难和挫折,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和挫折;讲前途和未来,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和未来。这表明了我国各民族()

①有着共同的历史命运②不存在利益差别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④加强团结是实现共同繁荣的前提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知识拓展】

1.准确理解“民族平等”

(1)民族平等着重讲各民族地位平等,即我国各民族享有权利方面已实现了真正的平等,但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还很不平衡,还不可能很快消除民族之间的差距,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

(2)在民族平等权利中最重要的就是参政权。少数民族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

2.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与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采取特殊支持和帮助不矛盾.(1)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事实上的差异,因此,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尤其是经济发展给予特殊照顾,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对民族地区采取扶持和帮助政策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从而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团结,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所以,对民族地区进行扶持帮助正是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和反映,并未违背民族平等原则。

【课内探究学案】

★探究交流要求:小组内讨论交流预习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

【课内探究一】: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靳奋起的步伐 爱我中华 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 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1)歌曲反映了我国目前怎样的民族状况?

(2)我国形成了一种怎样的民族关系?

(3)形成这种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因是什么?

【课内探究二】:材料一:2012年3月5日8点40分,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近3000名人

大代表陆续进入会场,55个少数民族的代表近360人,占代表总人数的13.88%,他们肩负着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从各会议驻地陆续奔向人民大会堂,共商国是,同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 目前,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53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语种达80多种;21个少数民族有现行的本民族文字27种,这些文字都实现了计算机信息处理。西藏中小学普遍实行藏语教学或藏汉语双语教学,从小学到高中共16门学科的181种课本、122种教学参考书和16种教学大纲被编译成藏文。继蒙古文网站之后,世界首家藏文网站——同元藏文网站已于1999年12月在中国兰州西北民族学院建成。

材料二: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后,全国上下团结一致、紧急行动。4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地震灾区,察看灾情,看望慰问灾区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与此同时,胡锦涛主席提前结束对拉美的访问,于18日飞抵灾区视察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国家领导人亲临灾区慰问指导,各地群众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截至5月1日16时,青海玉树共接收全国救灾捐赠款物41.9亿元,包括捐款35.1亿元,物资折款6.8亿元。各民族携手同心,抗震救灾。

材料三2011年,“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布局新十年的开端。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全国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以及120个自治县(旗)中的83个自治县(旗)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还有3个自治州参照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西部地区陆续新开工60个重大建设工程,投资总规模约8500亿元人民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0.1%,西部贫困发生率下降10.5%。(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是怎样体现的?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上述基本原则内在联系的认识。

【结构构建】:

【误区警示】

1、我国已经消除了民族差别。

2、我国已经消除了民族压迫,已经不存在民族问题了。

3、我国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民族平等已经彻底实现。

【课堂检测】:

1、“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歌词的寓意是 ①我国的民族差别已不存在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③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日益巩固④我国各民族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2、(2010•湖北)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思想,“以和为贵”就是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要以团结互助,友好相处为最高境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一位小女孩《歌唱祖国》的稚嫩歌声中,身穿56个民族服饰的小朋友们簇拥着国旗走来,这体现了()

①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②我国各民族同步发展③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④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共同繁荣

A.①③④B.①③C.③④D.②③④

3、(09•焦作十一中期中)内蒙古自治区60年来的成就说明:必须把坚持发展做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这一说法的理论依据是

A.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B.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C.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D.没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就不会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4、2009年7月16日,国家民委举办了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事业发展新闻发布会。国家民委负责人指出:依法打击新疆“7•5”暴力恐怖活动,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和维护国家的统一。在我国,依法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维护民族团结,是因为()①我国各民族绝无高低优劣之分,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②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③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基础④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5、2009年1月15日,教育部发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全国中小学要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并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课程,保证相应学时。作为公民,维护民族团结必须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②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③与各民族同胞平等相处 ④严厉制裁民族分裂分子

A ①④B ②③C ②④D ①③

6、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

义民族关系。认真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先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同时,加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教育,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要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温家宝总理的报告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基本原则?是怎样体现的?

【课后拓展学案】

1、(2011·安徽文综)为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内地省市根据国家要求认真落实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①是增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 ②是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具体表现③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④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2011·江苏单科)2010年8月,江苏举行“七彩假日——民族团结‘手拉手、一家亲、一世情’”夏令营活动,这是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实际行动。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①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文化基础 ②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③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④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8%,但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少数民族代表有411名,约占全国人大代表总数的14%,即使人数再少的少数民族也至少有一个代表。这体现了()。

A.少数民族在我国享有特殊的政治权利 B.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C.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D.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4、2011年5月5~9日,***在新疆考察调研时强调,“维护新疆的和谐稳定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并要求全疆各族群众一定要深切认识到稳定是福,**是祸,既要求得当前稳定,也要全面实现长治久安,以各民族大团结来实现长治久安。***反复强调保持新疆和谐稳定,这是因为()。

高中政治教学导学案 篇6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开放式“学案导学”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83

开放式教学是以激活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形成科学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建立在开放式教学基础上的“学案导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由“质疑——探究——小结——应用”四个环节组成。通过开放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教师教学方面来说,该教学模式节约了教学时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笔者先分析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开放式“学案导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一、“学案导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师“引导者”角色定位不准确。有些教师虽然也设计学案,让学生先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但是课堂上就是不敢放手,课堂教学仍停留在包办的层面上,实行开放式“学案导学”时仍在走老路。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让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提出问题等太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所以还是通过教师讲,达到讲深、讲细、讲透的效果。这些教师认为 “学案”中安排的总不如自己讲效果好,“学案导学”就变成了“穿新鞋,走老路”。

2.自主学习等同于放任自流。有个别教师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采取了“放羊式”教学,学生想怎么学都行。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可以提出各种观点,但是一直到下课,学生也没有得出个结论。这样的课堂把“生米做成了夹生饭”,不光效率低,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学生在情感价值观上也会有很大问题。

3.学案设计个性化有余,规范化不足。部分教师在设计学案时,个性化很强。还有部分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只是针对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地方设计活动,脱离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进行设计。这都违背了开放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导学、导教的初衷。

二 、开放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

1.学校要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随着2017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推进,全国各地的高中学校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变革和课程改革。这要求各高中学校都要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满足高考成绩和新课程改革两个目标。为此,各高中学校都要遵循新课程改革中“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由传统的“以教定教”转变为新课改的“以学定教”。“以学定教”强调的是基于学生“学”的“教”,重点关注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如果学生没有收获,高考自然考不好,这样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是不成功的。所以,各高中学校在“以学论教”思想的指导下去探究适合本校特点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该有助于更好地实现高考和新课改的双重目标,进而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2.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这种说法强调了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之处是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容器);传递单一(只有“水”),学科性过强,不利于知识的汇通;教与学不是一个简单的“倒给”,忽视了教学的创新成分。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51.1%的学生喜欢“教师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获得知识——生成结论”(“导入——探究——生成”)的教学方式,40%的学生喜欢“老师指点方法,学生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6.7%的学生喜欢“老师多讲多抄,学生主要听讲和记录”的教学方式,只有2.2%的学生喜欢“老师满堂提问,学生集体回答老师问题”的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48.8%的学生选择“能力与以前一样”,22.2%的学生选择“能力没有得到锻炼、提高”,28.9%的学生选择“能力得到锻炼、有了很大提高”。由此可见,学生喜欢新型的师生关系,喜欢与教师共同畅游知识的海洋,而不是时时刻刻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被动地接受知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只有接近3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自己的能力。

那么,在新课程要求下,教师要向怎样的角色转变?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由“蜡烛”向“长明灯”转变;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导师(引导、指导、诱导、辅导、教导),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资源的开发者、设计者,得体的群体协调者,扎实的研究者,勤奋的学习者,谦虚的倾听者和真诚的赏识者 ……以往,教师的职业是传授知识;如今,他们的责任是辅助学生进行学习。在教育的世界里,课程好比一幅地图,而教师就是指南针,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在课程中找出一条有意义、有趣、有启发性的道路。

3.教师要做到学案设计规范化。规范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规范、规程、制度等)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学案设计规范化要求学案设计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来制定,突出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较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但是,如果只是照搬课本内容,把教学内容习题化、复杂化处理了,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学案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开放性,不宜过细,应为学生的活动和发展留出更多弹性的空间,以便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总之,开放式“学案导学”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容易理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非常值得广大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与推广。

[ 参 考 文 献 ]

[1]杜威.民主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钱源伟.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第二版)[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4).

高中政治教学导学案 篇7

一、利用学案梳理知识体系, 夯实复习课的基础性

我们在学案设计时, 首先罗列了复习部分应达到的学习要求, 然后以留白的方式空出一块给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让学生亲历知识梳理的过程, 通过比较、辨析知识之间的联系, 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活动的体验。

从认知心理来说, 每个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 所以要强调引导学生自己建构个性化的知识网络。对于一些梳理有困难不知从何下手的同学而言, 教师可以引导他从书本的标题入手, 单元标题———课标题———目标题———节内容———具体内容, 从大到小展开。对于能力稍强的同学可以按由根 (中心问题) 到干 (知识主干) , 由干到枝 (知识联系) , 由枝到果 (知识要点) 的思维顺序;对于一些对内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有一定概括能力的同学而言, 更应大胆放手, 鼓励他们抓住关键词, 对内容结构进行优化重组。整理形式一般采用“树枝图”“表格图”等, 力求简单、明确, 使人一目了然。在学生自主整理后, 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交流时,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也可以借助实物、图表和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形式有同桌间的展示、学习小组里的交流、面向全班同学的汇报等形式, 主要目的是生成更多的学习资源, 让那些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学习成果、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充分碰撞, 在交流碰撞中起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作用。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后, 教师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自主时间,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矫正完善, 实施第二次创造优化。

二、利用学案创设情境, 体现复习课的重点性

所谓社会热点问题既有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 也有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我们在选择社会热点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问题。二是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 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三是与社会成员尤其是与青少年学生密切相关的, 引领价值导向的问题。

围绕社会热点的主题, 精选时政背景材料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对时政热点有所了解。一般而言, 像一些重要的会议精神、主要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宏观的、抽象的材料学生一般不太感兴趣, 也不易设问, 所以对于重要讲话精神也只做简要概括即可。选择材料时要侧重于对微观的具体材料的把握, 而事实也证明了高考命题的选材以微观的具体材料为主, 一要选择学生熟悉和关心的内容和方式, 易于学生能精确地感知和把握。二要与复习的重难点知识有高度的相关性, 为复习中突破重、难点服务。

围绕材料科学的设问, 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它关系选用材料是否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关系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设问时可以考虑以下角度:一是以小见大。宏观立意, 微观着眼。从小的具体知识考察对社会热点的把握。二是以近及远。“近”是指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实际;“远”是指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结合身边实际来反映长远问题。三是以点带面。就是在分析某一热点问题时, 既要把握这一热点的来龙去脉, 又要辐射这一热点的相关问题, 由点到面, 全方位把握。四是以新带旧。就是在分析某一长效热点问题时, 既要关注当前出现的新信息, 也要关注过去党和国家对此热点问题的态度和做法。五是以我为主。在分析国际热点问题时, 要注意从我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出发, 体现以我为主的特点。

近几年进入二轮复习的时候, 有的学校采用热点专题的复习方法, 对一个社会热点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角度进行分析, 这种复习方法对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来说打破模块知识固有的框架, 天马行空, 信手拈来, 非常过瘾。但对于一些原本基础知识欠缺的学生来说却如听天书, 云里雾里, 一无所得。所以对于这样一般的学生来说, 不妨在知识专题的复习时渗透时政热点的背景材料, 我认为时政的材料在不同的命题者手中是可以随意裁剪的, 但设问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却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复习中关键是要联系教材, 找准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 实现复习时政和回归教材两不误。

三、利用学案精选、精练, 把握复习课的方法性

从心理上说, “智力水平必须在智力活动中提高”, 换言之, 复习课不能只让学生伸耳听、用眼看, 更重要的是动脑想、动口答、动笔写, 否则难以促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学案的第三部分, 我们安排的是课堂练习, 围绕知识的重难点, 根据教学要求和考纲要点, 精选练习, 有效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训练, 因为课堂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在选择练习时要注重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当堂练习, 当堂讲评, 讲练结合。练习的讲评要及时准确有针对性, 同时也不能面面俱到, 围绕所复习的内容精讲错题和经典主观题, 讲解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把侧重点放在解题思路和一般方法上, 切实做到:第一, 教会学生正确审题 (包括题干中的关键词和设问所规定的知识范围, 认识对象, 任务指向等) , 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审题能力, 确保做题方向正确;第二, 提高学生阅读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三, 提高学生将题肢与题干、设问与材料联系起来的综合能力。做到了以上几点, 就会让学生通过少量的典型题例和问题的分析,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效果, 最终摆脱在题海中苦苦挣扎的现象。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 在上复习课时, 教师要大胆创新, 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学案导学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课前教师精心设计好学案, 课中巧妙地使用学案, 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使学案成为夯实基础、训练能力、掌握方法的抓手, 既有利于课前和课后学生的自主复习, 又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 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达到整理有序, 复习有效, 复习一块, 掌握一类的目的, 让学生感受到获取学习知识的快乐。

如何编写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案 篇8

遵循先变模式后变内容的原则, 推进课程改革的前进。可以说, 在一些课改阻力比较大的地方, 这样的推进方式行之有效。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模式的转变直接促进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现在有许多学校都在进行导学案式的教学模式探索。 通过对高中生分组, 采用导学案开展教学活动和引导高中生参与学习活动。导学案是教师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设计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 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清晰的学习内容、完整的学习流程, 是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导学案的应用意义在于发挥高中生的自主性,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 突出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倡导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变高中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训练等环节的调控, 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实现学习目标最大限度的落实。

这一过程中就衍生出许多值得探讨的课题, 比如:导学案怎么编制。我们在运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会发现学案的质量直接关系高中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没有一个好的学案, 教学的良好效果很难保证, 甚至会出现偏差和精力损耗。而且, 刚开始实施导学案教学时, 教师往往会直接引用别人和现成的导学案开展教学。可是这种学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它是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编制的, 高中生的学习情况有差异, 这就导致导学案没有普遍的适应性。每位老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亲自动手编制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导学案,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导学案教学的优势, 促进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凡是运用导学案教学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要求, 那么, 如何才能编制自己满意的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案呢?

一、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事项

1.要有利于发挥高中生的自主性。导学案和教师的教案是不一样的, 导学案必须尊重高中生, 以充分发挥高中生的自主性为前提;导学案的目的本身就是要发挥高中生的自主性, 促进高中生的自主学习。如果不以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编制学案, 那么就不叫导学案。所以我们必须信任学生, 留给高中生学习的时间, 让学生自主发展, 做学习的主人, 创设环节和机会促进学生的交流互动。

2.导学案的内容要具有探究性。为了充分发挥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编制的导学案必须具有探索性。探索是高中生为了解决问题而开展的自主学习实践活动。导学案的编 制要有利于高中生进行探究学习, 要合理设置学习问题, 让高中生经历质疑的过程, 进而针对问题进行探索求解。这样可以锻炼高中生的思维, 培养高中生的探究精神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能力。

3.导学案要进行问题化呈现。导学案要以问题为线索展开。 通过一个个的问题, 引导高中生思考和学习, 把学习内容问题化呈现在高中生面前,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与能力点。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 避免高中生照课本填空, 对号入座, 抑制高中生的积极思维;问题设计不能只想考试的试题, 而要引导高中生思考相应步骤, 有利于发挥导学案的引导作用, 引导高中生自主完成问题。

4.导学案的问题要分层次。导学案的作用是引导高中生深入地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所以导学案的问题设计要有梯度, 引导高中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 引领高中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

5.要注意指导高中生的学习方法。导学案重在导, 要发挥导学案的引导作用, 引导高中生自主学习。同时, 要重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我们不仅要对高中生的学习内容进行指导, 更要对高中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所以, 教给高中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远比教给高中生死的知识重要得多。

二、如何运用导学案开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1.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高中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依据, 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突出教学要求和学习目标, 做到目标明确, 知识结构清晰。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 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

2.结合实际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我们要根据高中生的学习情况和教材的内容, 合理设计导学案力求实现重点突出, 难点突破。

3.以导为中心设计学习过程。导学案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导的功能, 引导高中生自主学习, 实现学习探究过程。所以我们要发挥导学案的功能, 在导上面下工夫, 以导促进高中生的学习, 引导高中生体验学习过程。

综上所述, 在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教与学模式的变革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同时, 随之而来的是很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所没有遇到过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要迎难而上, 积极开动脑筋进行研究和解决, 只有利用智慧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的成功。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运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过程中, 会发现学案的质量直接关系高中生自主学习效果, 没有一个好的学案, 教学效果就很难保证, 甚至会出现偏差和精力损耗。而且, 刚开始实施导学案教学时, 教师往往会直接引用别人和现成的导学案开展教学。可是这种学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它是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编制的, 高中生的学习情况有差异, 这就导致导学案没有普遍的适应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亲自动手编制适合本班学生的导学案。

高中政治教学导学案 篇9

(一)“学案导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导学”方面的表现参差不齐

导学案是各备课组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用于学生自学、教师导学的现实依据,然而在教师依托导学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群体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有些教师们看到了教学案的教学方便之处,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不再认真单独备课,而是满足于现成的导学案,把导学案当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工具,无视各个班级、教育对象、学生个体的差异,不加任何思考的以导学案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抓手,无法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由于受自身教育方法、教师素质的局限,不会利用现成的条件引导学生,更妄论创设条件启发学生,这样对学生积极思维的培养事倍功半,不能认真客观的完成 “导学”任务。此外有一些教师认为“导学案”中安排的让学生自我探究、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提出问题等太耽误时间,总不如自己讲效果好,放弃了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与引导。其实“导学案”最大的优势就是相信学生的潜力,不光要让学生相信他们自己能行,更需要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从被动的观众席推向积极主动表演的舞台,给学生们展翅飞翔的机会。

2.关注短期效应

在分数决定成败的大前提下,更多的师生关注的依然是短期教学成效,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各种能力的培养则逐步让道于分数,这是包括思想品德在内的导学案推进中最大的困惑。正是由于分数这一“指挥棒”的存在,加上原先满堂灌的模式根深蒂固,导致教育改革初期两种模式必将长期并存,很多教师不愿改变或害怕承担风险,加上教师自身精力、素质水平有限,无法全身心投入导学案的研究,常常是借导学案之名,行满堂灌之实。教师们的“三心二意”必然会带来学习负担的增加。很多学生既要做导学案还要完成一大堆的作业,学生很不乐意。对教师而言自然而然增加了作业批改量,这类自找麻烦,又收不到效益的事情,自然很少有师生欣赏并乐于推行,这样势必会影响新的教学模式推广的速度和质量。

(二)解决的对策和措施

1.教师群体的再发展与教育的个性化并行

导学案的运用离不开教师群体的导学与学生的自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与把握至关重要。尤其对于政治教师来说,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较强,对知识的准确性、时效性要求较高,教师只有透过频繁的自我反思,与时俱进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深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 才能长久保持教育组织者的生命力。同时要明确的是,尽管导学案具有相对固定的教学程序,但这并不意味着限制了教师的思维与教学自由或者教师可以不再备课,相反导学案主张教师教育的个性化,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自己的特色。 一些优秀的政治教师,他们凭借自身人格魅力和个性特征的感召力转变了学生们对政治课枯燥无趣的传统定义,重建了高中政治课塑人、塑心、塑行的博大胸怀。

2.教育环境的和谐性与教学效果的长远性并进

导学案的运用,不光有教师与学生的直接参与,更有学校、教育专家同教育主管部门热切关注,建立、健全导学案运用的保障机制是导学案运用健康有序的基础与保证,学校领导怎么管理同导学案相关人员、资金,组织符合校情的教师校本培训,联系教育专家与兄弟校开展相关的教学研讨、经验交流、案例分析与优质课观摩,都是学校在教育环境方面需要为导学案运用做出的努力与投入。此外,为保障教育效果的长远性,协调教师与学生、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共同为导学案的运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势在必行,其中学校可以同大学、教育科研部门合作,利用课题指导、定期研讨等形式帮助实现导学运用的“理论补充”和“技术重构”,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严格管理组织教育评价体系的优化与升级,依据导学案对教师、学校的要求,发展多项评价指标,给予教师与学校多元化选择与长远发展的制度与空间支持,改革教师培训模式,注重将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化,让各学校、老师间的的竞争与交流见于细处、长于己身成为可能。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及新课标的实施,把导学案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学习。同时,导学案的运用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切实的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及新课标的实施,把导学案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学习。同时,导学案的运用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切实的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高中政治教学导学案 篇10

一、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 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 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用到记忆上, 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 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 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造者。从不知到知, 从不会到会, 从不能到能,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通过各门课程的学习和整个教学过程逐步培养起来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应是教学的题中之意。

实践证明, 在政治课堂上, 教师越是“放手”, 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而“导学案”给学生的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是教师按照自己便于讲授的方式编写的, 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观点, 缺少学生与教材的“直接”对话。这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出现“先入为主”, 使得教师怎样理解教材, 学生就怎样理解教材。“问题”在启发学生的思维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导学案”中教师给学生提出的问题大部分是考查学生与知识和学习的记忆问题, 学生运用演绎思维和收敛思维就可以有效解决。这种闭合性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合理或正确答案, 标准答案、唯一答案就成为学生的一种情结, 萦绕在学生的心头挥之不去。学生在指定的学习任务内只能被动地学习到固定的材料, 获得固定的答案, 学生得到的仅仅是努力记住教师给出的结论。这过多地控制了学生的思维, 剥夺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精神空间。久而久之, 学生的思维就会变成教学的荒漠。

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埃德伽·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 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只有把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好了, 才能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根本性转变。自学能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政治课本则是学生最原始、最好的阅读材料, 学生通过阅读政治课本, 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 可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能够对原有知识进行引申和扩展, 这样获取知识的效果远远好于教师的直接告知。

“导学案”是把教本结构变成认知结构, 是教师自己对课文的分析、概括和总结。这种导学使学生不用费力阅读教材, 不用再动脑筋去分析、综合、归纳、推理、总结, 就可以“饭来张口”吃到现成的。从表面上看, 这节约了时间, 更容易突出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实质上它忽略了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 使学生失去了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感知新知识和技能的绝好时机。而只有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阅读的过程比阅读的结果更重要。教师用精心设计的导学案“温柔地”剥夺了学生阅读之快乐, 阅读之思考, 使学生不会阅读, 不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 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随之变成了空中楼阁。

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高中政治教学导学案 篇11

一、导学案问题设计不能脱离教材任何最新变化

在进行导学案编制之前,一定要仔细研读教材,积极发现教材的任何一处最新的变化。重点关注内容上的增删、某些提法上的微妙变化、知识等级要求的调整等。如2014年秋印刷的人教版《政治生活》就有多处变化,原来的教材提“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最新教材则将“最”字删除了,而有无这个“最”字,意义其实是极为不同的。显然,教材观点发生了转变,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应当是多样的,我们不能再认为只有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才是人民当家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探究问题时,就要注意不能再沿用以前的提法。以前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这种直接式问题就要及时调整。可以将问题设计成“阅读教材后,你发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发展基层民主是唯一途径吗?是最有效的途径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二、导学案问题设计不能淡化政治学科时政性特点

政治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时政性,我们对一份政治导学案的评价,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看其是否能与当下时政紧密结合,导学案中用于探究的材料、练习中所引用的材料是否是最新的。如果一份政治学科的导学案不能与最新发生的时政有效契合,材料陈旧,仍沿用上一届或是更久的导学案而没有增加新的东西,可以说,以前再怎么优秀的一份导学案,今天也将不再优秀。材料新颖可以较大地提升导学案的层次。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高度关注时政,将最新的学科现象呈现到导学案中,以现象引出问题。如,在备《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这一框题的导学案时,可以融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这一热门时政的最新进展情况,介绍一些亚投行的相关背景材料,诸如此类的最新的话题可以激发学生对国际组织的讨论兴趣,引发学生对亚投行进行一些思考,并提出自己所很想了解的关于亚投行的一些问题。

三、导学案问题设计不能忽视精简性和启发引导性

对于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时间十分有限的理想课堂来说,过长的背景材料显然是不适宜的。可以将较长的背景材料压缩、提炼,用尽可能少的字数将其表述出来,让学生思考材料蕴含了什么样的政治知识,引导他们思考迁移。为了使所设计的问题更具启发性、引导性,在设计问题时还可以给予必要的提示,在问题后面加一括号,注明思考的大致方向,辅以一些带有引导性的小问题,引导着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去思考,使学生的思考更具指向性和针对性,设计几个层层深入的追问,进行由浅入深的铺垫,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去思考,提高思维层次,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此外,设计问题还要注意遵循生活化原则,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其对所设计的问题有兴趣回答。同时,一节课的时间又是有限的,所以,导学案中设计多少问题,设计什么难度的问题,需要课堂上进行探究的问题和需要课后进行探究的问题,自主探究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学科特点,结合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在设计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当代著名教育家、教育学教授张楚廷说:“教学,从根本上说,是思考着的教师引导着学生思考,又让思考着的学生促动教师思考。而在这个过程中,问题是最好的营养剂。”(转引自《中小学教育》王锦飞《中学思想政治课有效课堂问题的设计》一文)导学案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抓手,作为导学案的设计者、使用者,我们有义务将问题设计得更有水平、更新颖、更实用。

高中语文导学案教学的深层反思 篇12

教案与导学案有本质区别。教案作为讲授方案, 它着眼于教师讲什么、如何讲, 侧重使学生“学会”。而导学案是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活动方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及学生直接参与、主动求知的活动案例, 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 侧重于学生“会学”。从内容指向而言, 二者有很多的不同。

实事求是地说, 导学案教学让语文教学出现了方向性问题!

1.简单化教学, 严重弱化了语文教师的教学力。

导学案教学, 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 过多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这一语文基本能力的的培养, 从而也使得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力和语文教学力在逐渐下降。

有一节公开课: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师的导学案中设计了如下主体教学环节 (设计四个问题进行文本学习) :1.“获得教养”的目的是什么?2.阅读经典的意义是什么?3.阅读经典的方法是什么?4.阅读经典后效果如何?从教学过程看, 四个问题逐一抛出, 学生到文本中的对应段落逐一寻找问题答案, 教学过程很顺利, 教学完成很流畅。但略加思考, 却不难发现一个大问题:文本解读仅限于表层文字的信息寻找和提取吗?这节语文课教学目标仅定位于段落内容的整合和概括吗?

对语文而言, 文本学习是一种增量和扩量教学, 而不是缩量和简单教学。从教师实施教学而言, 这种导学案只能是一种粗疏和大概的教学内容, 是一种教参内容的整合和提取, 然后以问题进行呈现和教学。这种导学案教学满足于文本内容的概括与信息的提取, 止步于问题答案的正确与否。

教学需要改革, 教学形式需要创新, 但如果效力于教学的异样形式而非实际内容, 那么, 语文课也许会上得越来越好看, 但学生的收获却只能越来越少, 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在日积月累中日渐削弱。

2.公式化教学, 导致语文教师千人一面。

有一节公开课: 《想北平》。教师依据导学案组织如下教学:文章抒发了什么情感 (思念北平) ?写了北平的什么 (动中有静, 布置匀调, 物产丰富, 接近自然) ?任意找出你喜欢的一处语句进行品味赏析。就此结束。

这种课较为多见:在没有读顺读懂读透文本的基础上, 教师只是简单地预设几个问题作为主体教学内容, 而且教学内容满足于文本表层简单化信息的梳理;教学组织只是用一种机械的问答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扁平化泛语文教学, 因为教学内容呈平面排列, 没有立体感, 没有教学内容的逐层推进和深入。而设计的问题局限于文章表层内容的概括分析, 没有思考的空间和探究的价值, 没有语言的品味和赏析, 没有感动和感悟。这种教学是一种简单化教学, 是一种负能量教学。

语文教学专家曹勇军老师曾说过:语文是一门手艺, 有一种辛劳寂寞中磨砺出来的灵巧和扎实。而这种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的导学案教学, 总不免让人担心, 语文这门精巧的手艺还能守得住吗?真正的手艺是拒绝机械的复制的, 但现实情况却是, 这门手艺因导学案教学的大量推行已经被大批量模板式的工业生产方式替代。

语文教学的成功来自教师自己的文本阅读和阅读发现。一位优秀教师能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使其教学更接近理想的课程追求。语文, 文本背后作者的人生的丰富经历、社会的独特认识、情感的个体体验、人生的深刻感悟都是千差万别的, 语文课, 教师应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和对文本的阅读感悟进行教学提炼, 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输送给学生。而导学案教学, 使得语文与阅读、与语言赏析、与感动感悟渐行渐远!

3.问题化教学, 致使语言学习这一语文本务渐行渐远。

语文教学专家韩军的“新语文教育”理念中强调“重文写白”, 即回归语文教育“文化”之本。韩军认为, 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 积累了浩繁的极富表现力的语汇, 滋养、丰富了现代白话。人在少年语言敏感期, 诵读大量古诗文, 用文言奠基, 用白话表达, 则文字极易纯粹, 典雅, 凝练, 传神。不仅如此, 他还呼唤回归语文教育的“文字”之本。韩军认为, 语文课之独立价值是文字。语文课首要是上成文字课, 语文老师首要是文字师。若关注精神, 也须由文字引发, 由文字贯穿, 终落脚于文字, 即“着意于精神, 着力于文字”。

教育专家王尚文坚持语文教学要强调“语文意识”:应关注它到底是怎么说的, 即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只有关注“怎么说”, 才能准确把握“说什么”。要关注言语本身的物质存在, 就是要认真听听它的声音, 辨辨它的色彩, 掂掂它的分量, 摸摸它的“体温”, 把它摆在它和整体的关系之中, 摆在它和语境的关系之中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 从这里出发走上正确的语文学习之路。

以这两位语文专家的教学理念来反观语文导学案教学。导学案注重以问题的设计和预置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研习。不可否认, 问题探讨是语文教学比较理想的策略之一, 通过问题的解决可以深入研习文本, 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要注意的是, 问题探讨重在通过问题引领学生的阅读,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要求教师提出问题的根本目的在于引领学生的阅读活动, 而不是寻找答案;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应是学习成长的过程, 教师要为学生的问题解决发挥教学作用。导学案教学抛弃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教学。

语文是“语+文”, 语文学习是从语言开始的。语文教学中语言活动的基本形式有三种:一是在语言活动中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通过语言活动整体把握文本;二是借助文本, 在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主要是品味语言;三是通过语言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主要是以写为主, 也可以说为主。而导学案教学一个很大的弊端是让学生和文本中的语言越来越远。因为语文的导学案教学, 以预设的问题为教学内容, 预设的问题多以内容概括和人文精神的认识为主, 以师生问答为主要教学方式, 以文本的内容概括提取为达成目标。这种教学, 注重整体感知, 不注重细节品析;注重宏观概括, 不注重微观探究;注重语言表达的内容认知, 不注重语言表达的形式体验;注重问题的结论, 不注重结论探讨的过程。这种教学只能让学生在语言的内容指向上作思考, 而不是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去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分析能力去揣摩体悟。这种教学也是一种泛语文教学!

如有老师讲到韩少功的《我心归去》, 大多都是把教学主题内容预设为:分析对比运用并概括作者为什么要“我心归去”。很少有能让学生去品味这些语言的表达形式:如第6段, “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 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 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 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第8段:“我当然知道, 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 我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 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即使有老师教学时注意了这两处语句的理解, 也是局限在让学生泛泛地概括理解这些语句表达了“虽对故乡的失望, 但这是源自内心的挚爱, 因为挚爱, 所以对现状失望, 这种来自内心的失望真能滴血”, 而不是带领引导学生去体验“酥骨、悲剧般、绿得能融化、浮粪四溢、拥挤不堪”等词语的含义、连用意象的用意和排比句应用的突出效果。

而且导学案中的预设问题很少有“真问题”, 很难有“好问题”。导学案的问题设计要考虑文本学习的覆盖面, 一般只能以概括和整合性问题为首选, 这就很难对文本细部和具体语言现象进行设问和揣摩;考虑到导入和当堂训练, 一节课只有不到30分钟文本学习时间, 学生哪有时间走入文本?

不仅如此, 问题化教学还导致了语文的习题化教学和考试化教学。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在《警惕语文教学的考试化倾向》一文中认为, 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 最突出的就是教学的考试化模式。以现代文阅读考试题型应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设置许多问题, 课堂就是这些问题的问与答。因教师设置的问题不会超越各种教辅、教参和网络教案, 学生依据教辅基本回答无误。对此,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委黄厚江老师也曾经指出:如今的语文在被萎缩。很多语文课堂, 很多语文老师的教学, 很多学生的语文学习, 只剩下一个目的———考试。教什么, 学什么, 都紧盯着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 考什么就学什么。语文, 本来应该是最有趣的学科, 本来是有着丰富价值的学科, 现在也只剩下考试。有人公然说:理科教学要习题化, 语文教学要理科化。于是, 语文教学也就成了做题目。于是, 我们看到:语文教学的内涵, 严重萎缩;语文教学的方式, 严重变态。

上一篇:中国现代城市化进程下一篇:关心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