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编制

2024-07-25

导学案编制(精选12篇)

导学案编制 篇1

在这个自主学习的尺度下, 我们教师应该根据于什么目的去设计、编制和使用学案, 更重要的是在使用“导学案”中该注意什么。学生又应该怎么去适应和接受“导学案”的新学习方式。

一、“导学案”编制和使用的基本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充分享受“自己是主人”的快乐。作为主人, 要根据“导学案”的设计来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 这样, 学生将会大大提高学习兴趣。

2. 导学性原则和探究性原则。

教师指导学生时, 在“导”的地位上要充分发挥作用, 这就更需要“导学案”的问题设计要具有导学性问题, 也就是说设计一些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用自己能力解决的问题。例如, 在讲授《羚羊木雕》时, 可以设计“结合现实, 如果你家也上演这一场家庭矛盾冲突时该怎么办?”面对这样的题目, 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家里情况, 家庭背景来看待这样的问题。相信学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这样也体现出探究性原则。学生可以自己去探讨取得最佳的答案, 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创新“空白”, 至于学生会上什么颜色, 都会让教师学生“大开眼界”。

3. 层次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编制和使用都要具有层次性,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 设计不同板块。有基础性的训练题型, 也有探究性的题型。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 来进行不同的习题训练。满足不同层面的学生。让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从学案中得到相应的挑战, 从中锻炼学生的能力。也让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从相应的习题中获得成功, 从而增加对学习的信心。这就是要“导学案”做到有层次性。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准, 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

4. 实用性原则。

“导学案”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讲, 都必须要实用。不能远离实际地对学生提出不切实际的问题, 而让学生对“导学案”的知识点缺乏兴趣。“导学案”必须联系实际, 从实际出发去编制“导学案”, 不能一味空想。这就是需要编制“导学案”的时候, 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社会的需要。只要“导学案”遵守实用性原则, 就不会失去“导学案”编制的真正的目标。能不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就是要看“导学案”有没有实用性。要具有实用性, 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才能在社会上运用、实践。

二、“导学案”编制和使用目的

1. 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导学案”的设计、编制和使用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不再一味地依靠教师的一方传授。学生可以根据学案自学, 从多角度去学习, 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根据练习情况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及时对自己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导学案”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占主体地位。这除了需要学生自觉去学习外, 更需要学生有创造能力。对于“导学案”里的拓展性问题, 就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散思维, 思考问题, 提高对问题的深究能力, 最好是可以对问题进行“问题中的问题”的思考, 也就是可以从这个问题中, 学生提出另一个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导学案”经常利用一些题目去引导学生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 创造一个师生都能肯定自我价值的舞台。

“导学案”肯定了学生的自我价值, 也肯定了教师自我价值。我们都不难理解学生肯定自我价值的舞台。“导学案”为了给学生创造肯定自我价值的舞台, 设置了各个环节, 让学生一步步去体现自己的价值。“导学案”也是教师肯定自我价值的一个舞台。“导学案”是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学习模式。对此, 教师可以通过对“导学案”的运用来证明自己的个人价值。同样“导学案”最大的亮点也是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有一定的调整空间。新教师对“导学案”的运用可能不太精炼, 可以通过“导学案”的环节慢慢摸索。对于经验丰富的教师, 也有空间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导学案”的实践设计环节。“导学案”的课前预习就是很好的例子。新教师可以完成按照“导学案”的安排去让学生去预习。有经验的教师就可以根据“导学案”的预习和学生情况, 自己去设计预习方式, 从而体现自我价值。这就是“导学案”的目的之一, 让师生双方都有肯定自我价值的舞台。

三、“导学案”的栏目设置以及操作

1.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指明新课程标准对此部分内

容的要求, 明确教学及学习目标。

2. 引入导学。

导入新课:或通过复习旧知识、承上启下进入新知结构;或利用有意义的问题导出新课。总之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3. 课前自学。

依据学案, 让学生带着问题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课前自学内容有导语;作家作品简介;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解释;确立学习目标;提示收集相关资料等。这为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 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这一环节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4. 积累知识。

知识积累包括文学常识的掌握、生字词的掌握、作家作品材料的分享。首先, 可根据不同情况, 适当给学生一部分时间, 自学预习中没完成的内容。接着, 采用提问等方式, 让一些学生根据自学所得, 对本课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概述, 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老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学习能力状况, 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又可发现一些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从而加以推广。

5. 研习课文。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 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基础内容, 但“导学案”中问题不一定全部解决,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针对“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交流, 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研习课文包括整体感知、句段品读和探究质疑。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带着能统领全文的一两个问题, 采用其中一种方式, 如听录音、教师范读、默读、朗读、跳读。从整体上去把握全文的内容。句段品读和探究质疑环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 这样每位同学都有机会锻炼自己, 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 更重要的是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加强。此环节要注重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学生的探究质疑相结合, 这在教学中会不断地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6.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视课堂时间而定。既可以是老师言简意赅的总结;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自我归纳。后者更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整节课的内容, 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因此, 我认为学案还应该留有让学生自我小结的位置。事实表明, 学生自己概括的要点往往记得更牢, 自己总结的方法更能灵活运用。

四、“导学案”编制和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师要掌握导的力度。

“导学案”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 往往会让教师忘记自己是导师。很多教师面对“导学案”的要求, 会迷茫。因为教师在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让学生主动去解决问题的时候, 自己就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只是在一旁观看或完全按照导学案的步骤。教师就没有掌握“导”的力度。没错, 教师要引导, 不能一味去讲课, 但是教师也不能放任学生。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空间, 也要让学生觉得没有离开过教师的帮助, 不是一匹脱缰的野马。教师必须做好骑士这个角色。

2. 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 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

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 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让整个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要做到这点的前提是教师必须面对全体学生, 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让所有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对个别学生有特别关照, 对个别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置之不理。如果教师有所谓“偏心”行为, 学生会慢慢对学习失去信心, 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导学案”的自主合作学习环节也会因此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

3. 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要注意不要过分使用。

现社会是一个科技发达的社会, 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能多方面去接触知识。结合“导学案”, 利用现代科技, 把学生带进学习的“天堂”。与此同时, 教师要注意不要过分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过分依赖会失去导学案原来的目的性。“导学案”要学生有自己学习, 而不是完全依赖教师, 但是不依赖教师, 反而依赖先进的科技, 只有在先进的教学方式才能学习, 那就失去了“导学案”的意义。所以教师在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时不要过分使用。

五、真正理解“导学案”

“导学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它是一种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但是学生又应该怎样去适应“导学案”的新学习模式呢?

1. 理解“导学案”每个环节的作用。

要去适应“导学案”这种新模式, 学生必须理解“导学案”每个环节的作用, 只有理解了, 才知道为什么要去完成“导学案”的要求。其中“‘导学案’的探究合作部分”, 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这个环节的意义, 往往会出现一种“学生看学生, 等待结束”的现象。即等待探究合作环节的结束, 等待教师最后的总结。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每个环节的作用, 只有懂得这个环节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与同学合作学习, 共同进步时, 学生才会去接受“导学案”这个环节的安排, 才会去努力, 去完成“导学案”的任务。

2. 享受“自由”的空间。

对“导学案”给予的自主的“自由”的空间, 学生往往只有痛苦。“自由展示自己的才能, 提出自己的想法。”学生不懂去享受这份自由, 只是觉得没有教师的帮助了, 害怕解决不了问题, 也害怕自己的想法被同学笑话。学生要去享受这份自由, 要引导学生不要从心里去排斥它, 要大胆去提出自己的想法, 因为别的同学也和你一样平等的站在学习的大门前。看看谁先进去学习天堂, 就要看谁先去好好利用这份“自由”。

总之, “导学案”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 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 给学生提供了充足a的思维时空。通过对“导学案”的实施, 学生能积极地去动脑、动手、动口, 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到“乐学”的转变。

摘要:“导学案”是教师体现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载体, 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 是学生学习的起点, 也代表着需要“达到”的目的地。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应体现以“生”为本, 以“学”为出发点,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 针对“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交流, 学生能积极地去动脑、动手、动口, 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到“乐学”的转变, 确保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导学案,自主探究,主体,主导,问题

导学案编制 篇2

导学案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是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实现再创造的(利器)教具。导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一、导学案的编制

(一)导学案的制作流程

导学案编写流程:主备人先行自主备课——备课组集体研备——主备人再备——备课组长检查、印发——个人课前再备。每周集体备课时,组内成员集体备课,研究商讨主备人所备的下一周的导学案,并且分配接下去一周的备课任务。修改后交给主备人,主备人再次进行修改、整理后交给备课组长签字后送油印室印刷(没有备课组长的签名,油印室不予印刷)。具体流程为:

1.备课组长提前将备课任务分配给本组内各位教师。2.主备人根据备课组要求独立备课。3.主备人备好所承担任务的课,按学校统一格式,制作导学案。并在集体备课前一天发给该备课组内每一位老师。4.每一位老师要根据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对导学案进行修改,并完成导学案。

5.备课组按规定时间进行集体备课,集中研讨。主备人说课,其他教师提供修改意见,主备人做好记录。所有教师各抒己见,讨论后,确定导学案的每一各环节。备课组活动一定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定内容。6.主备人根据集体备课的研讨结果修改导学案,形成规范的导学案。7.把关人审核导学案并签字。8.交油印室印刷。9.分发给任课教师。

10.任课教师进行二次备课,科任教师以导学案为蓝本,根据本班学情及自身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的教案。此教案要求有较强的课堂执行性,能一定程度反映教师课堂的组织、发动、引导、点拨、归纳、板书等行动策略设计。

(二)导学案编写基本要求

1.容量要求,8开纸,页边距上下为2厘米,左右为1.5厘米.页眉页脚为小五号,正文为5号宋体。填写编号时,要符合要求,如第四章的第六课时的编号为0406.正面导学,作业全部放在背面(此作业非课下作业,而是在课前或课上完成的,提高课堂内学生的训练效果)。导学案的电子稿要以科目和编号命名,例如:数学0203(数学,第二章第三节)2.页眉页脚部分

页眉部分要注明课型、学校、年级、时间;要留出编制人、把关人、包科领导签字的地方。例如:南京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初一生物导学案 编号0201 编制人: 孙* 马* 把关人: 包科领导_ 时间:2012.9.9

页脚部分可以写一句总结本学科重难点知识的语句。例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

也可以是激励、警示学生的语句。3.知识问题化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过程,要根据知识的生成过程来设计问题,问题要求明确且问题坡度较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的过程。4.问题层次化。

问题设计分为A、B、C、三个层次(A为识记题,B为理解题,C为应用拓展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问题的设计顺序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螺旋上升的逻辑关系。4.联系生活:

(1)源于生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有效学习的基础,选取学生熟知的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共鸣,引导学生参与。

(2)高于生活:从琐碎、具体的生活中概括出共性的学科理论。

(3)回归生活:用学科理论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生活问题,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品德。5.具体要求:(1)“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2)“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3)“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4)“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每周一检测);

(5)注意“导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6)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应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三)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提高方法、知识运用的技能,形成优良的思维模式、自主能力为根本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导学案在设计教师教的同时,更要突出学生学的内容,教师在教法中要融合学法指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2.探究性原则。

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一开始设计内容不宜过于复杂,要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成为学生学习的梯子、台阶。并且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3.导学性原则。

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共同参与。以导激趣,学生乐学;以导引学,学生会学;以导引思,合作探究;以导引练,创新实践;以导达标,能力提高。4.梯度性原则。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5.趣味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做到乐学才能真正善学,学生依据导学案来学习,能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多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多与学生感兴趣的点相联系。6.能力立意原则。

注重能力立意,设置的环节和问题、使用的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四)导学案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目标要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掌握、学会运用的概念、公式、要点等; 能力目标:需要学生提升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含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个性发展目标。要求:

①学习目标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②主要指知识目标。

③要用“记住、理解、会、能够、基本掌握”等词表述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2.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考纲,确定重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3.使用说明。

把本节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初中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节打下铺垫,本节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哪些准备,本节学习需要哪些其它知识。对当堂学习内容进行学法指导,或对某一环节的设置、某一问题的深入进行提醒。所有这些,预习指导时,要向学生说明清楚。例如:【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先精读一遍教材P62—P64,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再针对预习案中的问题二次阅读教材并解答,时间不超过15分钟; 2.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随时记录在课本或导学案上,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3.预习后,A层同学结合探究案进行探究、尝试应用,B层力争完成探究点的研究,C层同学力争完成例

1、例

2、例3。

4.自主学习。主要是解决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巧。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课本、查资料就能掌握的内容。

自主学习部分是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案,通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为课堂的高效学习做好准备。要求:

①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帮助学生系统回忆所学知识。

②课前学生及时上交,教师及时批改学科组长的导学案,然后安排学科组长在课前批改各小组的导学案。

③教师对各小组完成导学案的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并记入各小组考核成绩。

④课堂中安排各小组进行小展示,开展帮助型合作,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⑤教师及时巡回检查答疑,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解。⑥教师对各小组交流情况进行评价,并记入各小组考核成绩。⑦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5.合作探究。主要是解决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核心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规律方法的总结与提升。主要引导学生研究、讨论、总结、归纳,下面几点要设计到位:

①题目设计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在课本上直接找到答案的题目少设计或不设计,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不设计;多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 ②注重思维量的设计

③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体现知识的生成过程;要体现知识的逻辑规律;要体现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总结过程 要求:

(1)内容为本节知识的难点,题目设置要由浅入深,帮助学生能够逐步深入思考。(2)要及时设置巩固知识点落实的强化训练,以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3)题目容量要严格控制,教学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通过“小展示(组内交流)、大展示(班内交流)、点评(师生合作)”及教师有效讲解完成。

6.本节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体系进行总结,形成知识树。(1)尽可能让学生自行小结(知识整理),并及时提出存在的疑问。(2)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7.当堂检测。要求:

(1)要以基础知识为主,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难度控制在0.7—0.8左右。(2)尽可能当堂批改(安排组间交换批改),并记入小组评价,如时间不够,课后批改。(3)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8.课堂总结。尽量让学生进行总结,教师可加以点拨或补充。

有针对全堂课的反思,有针对某一问题的反思,有提示性反思,有个人反思。课后还要有教师的反思。

(五)导学案编制的几个误区

1.导学案习题化,将导学案编制成训练的练习题。2.将导学案编写成教学内容的复习3.导学案与教学设计两张皮(脱节)4.将导学案误认为是教案

5.导学案的量太大,编制者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6.把导学案编写成知识的简单罗列

7.对所有学生的导学案有统一要求

二、导学案的使用

(一)导学案的使用原则

1、对学生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每隔一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2、对教师的要求

(1)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讨论交流;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3)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教师必须提高三种能力,即: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提高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提高教学时的“导演”能力。

3、其他使用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严禁教师组织个别学生代替教师的批阅。

(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4)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二)使用基本要求 【课前】

⑴提前一天下发导学案,并及时提示预习要求,充分发挥“兵管兵”的作用,防止学生抄袭课本、参考书及其他学生的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⑵预习内容为除“自主检测”以外的内容,“自主检测”应安排在课堂内完成,以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⑶课前学生及时上交,教师要及时批改(如上午第一节课来不及批改,必须及时检查,并对学科组长的导学案进行批改),以确保课堂内自主学习内容在小组内展示完成。

⑷教师对各小组的预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并记入小组考核成绩。

【小 展 示】

依据导学案上,自主学习内容组内进行帮助型合作,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交流结束后及时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并记入各小组考核成绩。

【合作探究】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展示,开展协同型合作,教师巡回帮助答疑。然后安排大展示,即班内进行协同型合作,师生点评,对难度较大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及时进行讲解。各小组交流情况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并记入各小组考核成绩。

【课堂小结】

学生先独立思考整理本节知识,然后组内“兵教兵”及时进行帮助型交流,教师巡回及时进行答疑。

【自主检测】

学生先独立完成相关题目,然后安排小组之间进行批改,教师及时进行讲解,并将测试结果记入各小组考核成绩。

【课后】

⑴布置学生相关课后作业,并及时提示独立完成作业的要求,充分发挥“兵管兵”的作用。⑵安排学生及时订正导学案,并及时上交批阅检查。

⑶教师要对课后拓展提高题及时进行批改辅导,确保优秀学生能及时掌握难度较高的题目。⑷安排学生用专用讲义夹分类保存好导学案,并及时进行检查,以确保导学案保存完好。

(三)注意事项

1.教师在课前要设计好各环节的时间,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及时完成教学任务。2.发导学案给学生时一定要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先看完课本内容,再做到学案。(最好教师当面指导)

2.使用时不可将导学案神圣化,导学案的根本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导学案不能照搬其他学校的。校情、学情都是影响导学案内容的重要因素,老师要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编制。

导学案在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篇3

关键词:导学案 设置问题 分层设计 教学方式

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它给学生提供导学,改变了教师授课的随意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方便了学生的学习。我在这几年历史教学和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发现了几点问题。下面我就以历史导学案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例进行阐述。

一、导学案整体设计没有体现分层思想,没有实施学案分层教学设计的方法

在导学案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分层呢?

(一)设置导学案前先将学生分层

在设置导学案之前,应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随着学生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 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告知学生,以免有歧视学生的嫌疑。

(二)教学目标要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不同,对学习较好的学生,设置高层次的目标,在导学案设置中设置一些中高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觉得有东西要学,让高手不觉得寂寞;对学习中等的学生,导学案的设置主要以基础性题目为主,让他们经过读书思考就能得出正确答案。对于差生,主要设置一些初中和本节有关系的基础知识,以及在书上能找到答案的题目,不让差生无事可做。这样,各类学生都能有强烈的求知欲,还能极大地发挥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三)课堂提问要分层

不同难度的问题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优等生学生以发展性思维、拓宽性知识为提问中心;中等学生以印证性思维、规范性知识为提问内容;较差学生只提问课本上有的知识。课堂提问分层就是让学生都有机会品尝到成功的愉悦。

(四)导学案各环节设置要体现分层

1.知识梳理设置要基础,知识梳理要非常基础,每个同学都要掌握。

2.课堂探究设置要深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得出答案,中等及以上同学掌握。

3.课堂练习设置要分层。课堂练习设置以基础型题目为主,再设置一些中高难度的题目和基础补习性的题目。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题目,确保后进生消化得了,优秀生吃得饱吃得好。同时也要防止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少数优等生得不到提高这一现象的出现。

二、“导学案”关于课堂的核心部分——课堂探究部分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设置问题缺乏系统性

有的教师在设置问题过程中,没有形成问题链,没有考虑问题与问题之间的知识联系。这样,学生在使用导学案的学习过程中只是对问题答案的简单堆积,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掌握。

所以在问题的设置过程中,要注意问题与问题之间知识的系统性,并形成问题链。例如,在《美苏争霸》这一节中,设置问题如下:争什么?为什么争?怎么争?争的结果和影响怎样?这样就在问题和问题的设置当中注重了知识的衔接。即争什么?就是争世界霸权;为什么争?就是美苏争霸的背景;怎么争?体现的是美苏争霸的过程;争的结果和影响怎样?就是美苏争霸的结局和影响。这样就把美苏争霸这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通过这几个问题系统地体现了出来。

(二)设置问题不切合实际,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

1.设置问题太大,不利于学生思考

设置问题太大,学生对问题不明确,不知道如何下手,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这样不利于课堂学习的进行。例如在《美苏争霸》这一节中,关于怎么争这个问题,学生就无从下手,因为这个问题包含很多子问题,所以教师要把这个问题继续细化,以利于学生探究。我们可以把它细化为争霸分为哪几个阶段?争霸的每一个阶段特征是什么?以什么方式争?有哪些表现?这样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就具有了针对性,也降低了问题探究的难度。

2.设置问题过难或过简单,不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培养

(1)设置问题过难

当教师的提问无人应答,教学进行不下去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实行小组讨论。这时,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无法达成共识。在问题太难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材料来降低问题难度。例如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这一节中,在讲授皇帝制度有何特点这一问题,如果单纯地呈现一个问题,学生会无从回答,为了降低这一问题的难度,我特意提供了一些材料,如皇帝从做上皇帝直至死亡,这是什么特点?皇帝死后由其儿子继位,这体现了什么特点?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的话就是金口玉言,这体现了什么特点?皇帝自称朕、寡人,下达的命令叫圣旨,这体现了什么特点?学生不难总结出终身制、世袭制、至高无上和唯我独尊的特点。

(2)设置问题过简单

当设置问题过于简单,能书本上直接找到答案时,教师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形式,仍要学生小组讨论,既浪费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也不利于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形成。

总的来说,有的设置问题过难,有的设置问题过简单,这样在导学案设计上就会出现偏差。

3.设置问题过多,不利于学生重、难点的把握

有些导学案关于课堂的核心部分——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问题设计过多、过于笼统,形成头重、脚沉、腹中空的局面,学生很难把握重难点。所以导学案的设置要详略得当,突出重难点。

三、导学案设计的其他部分和形式不合理

导学案字体选用过小,对学生视力不利,学生答题和记录的空间留得不足,造成学生书写困难。有的预习作业设置过多,预习内容与后面的巩固作业和检测练习安排重复,加大了学生课后作业负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需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做到“四精四必”

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二)突出一个“导”字

在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教师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参考文献:

[1]汪秀梅.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效率[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0.

[2]周可桢,曹旅宁.研究性学习:理论·操作·范例[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小学语文导学案编制及应用 篇4

一、小学语文导学案编制的依据

1.体现学生主体原则。

以自主学习为起点, 以“学”为主, 这种方法决定了学生的“学”为主, 教师的“教”为辅, 它摆正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变了, 但是学生学习的每一步必须有老师引导, 教师要策划学生自学的策略, 要发挥主导作用。

2.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以自主学习为起点, 其实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进入学习状态, 这样可以改变以往教师讲, 学生听, 反馈对象只局限于学优生的现象。因为合作交流时学困生也可以交流自己的收获, 而且在合作过程中得到学优生的帮助, 而学优生自己也会从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双方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此外, 检测达标题为巩固训练题、提高训练题、拓展训练题三个部分, 能够确保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3.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

事实证明, 认识从实践开始。以自主学习为起点, 学生就会“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学习、训练、再学习、再训练, 这个过程符合认识实践规律。

4.有效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

学生在自学中提出疑难问题, 然后带着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这就是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即自主创新,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二、小学语文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 主要从学生的角度, 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 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 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课题名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重难点、导学过程。

两个课时的导学过程可以这样设计: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导语要富有激情, 用时要短, 要很快让学生进入阅读期待。

2.自主学习。

(1) 学会读书。自己尝试读书;自己练习读书, 要求读正确、通顺。

(2) 学会识字、识词。我会读生字;我会给生字组词 (同桌交流) ;我会记住难写的字 (同桌交流) 。

3.自学展示, 质疑问难。

学生展示自学收获, 同时提出疑难问题。

4.自主探究。

让学生带着疑难问题读书, 要求学生读书必须做批注 (教师有计划地教给读书、学习方法) 。

5.互动交流, 精讲释疑。

学生交流读书所获信息;教师根据学情, 引导读书。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后仍然不明白的问题, 教师要精讲释疑, 解决疑难问题。6.完成作业。

字、词训练 (一至六年级) 。

问题训练 (教师设计习题, 四至六年级) 。

第二课时

1.提出自学目标、内容。

教师根据内容提出自学内容、自学问题。

2.合作探究。

自主读书探究;同桌合作交流。

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教师抽查) 。

3.讨论问题。

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先读书, 后交流讨论, 再点评、引导, 再进一步深入阅读。

4.收获展示。

我会读, 我会写;

我会说, 我会问;

我会背诵, 我会复述;

我会反思, 我会总结。

5.检测达标, 内化迁移。

设计达成教学目标的问题;

设计体会文章表达方法的问题;

教师精讲, 引导反思, 指导总结。

6.拓展延伸。

小练笔 (一二年级写话, 三四五六年级写段或篇) 。

主体阅读 (推荐课外读书) 。

7.板书设计。

体现实用性、启发性、艺术性。

三、小学语文导学案基本操作要领

(一) 新课揭示, 预习检测。

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需要揭示课题和预习检测的内容, 其余部分由学生以自主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检测内容并做预习展示。

(二) 出示目标, 指导自学。

1. 明确任务。

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要针对制定的本课时重难点, 设计出一些引导学生学习的问题,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 自主学习。

学生在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 先自主学习, 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 发表自己的见解, 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完成学习目标。

(三) 相互交流, 展示成果。

1. 展现自我。要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 大胆地发表在自学过程中的见解, 将自己的想法展现出来。

2. 评价反馈。

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做好引导、组织, 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对于学生展示中出现的问题, 尽量由学生相互探讨解决, 必要时要精讲释疑。

(四) 穿插巩固, 因材施教。

1. 教师要针对上一环节学生在展示中反馈出的问题进行恰当的提示。

以学习目标为主, 引导各小组进行探讨。相互纠错, 突破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2. 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 进行精讲释疑。

内容要精, 要有针对性, 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问题开展。方式要精, 要有启发性, 要克服满堂灌、满堂问, 需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 达标检测, 巩固拓展。

1. 检查训练题要精, 加强针对性的当堂训练, 及时检测学生记忆、理解的程度, 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 给予校正, 做出讲评。

讲评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要适时提问学困生, 让他们反馈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 师生共同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达到全面掌握的目的。

3. 检测达标题要分为巩固训练题、提高训练题、拓展训练题三个部分, 确保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导学一定要着重围绕“出示学案, 指导自学;自学检测, 讨论交流;精讲释疑, 当堂训练”三个主要环节展开,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不能模式化, 要以学情为依据, 不断调整教学, 有效导学, 这正如父母教子学步, 要有牵、有扶、有放。

附:语文阅读要诀

一读二看三批注, 生字词语查字典;

文脉顺序要理清, 内容梗概要把握;

细细品读字词句, 表达技巧要迁移;

导学案的编制、使用及保存 篇5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导学案的编制、使用及保存

导学案是引导学习的有效方案,导学案作为高效课堂的一个抓手,在高效课堂打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从导学案的编制、使用层面作出如下规范,各学科务必遵照执行。

一、认识导学案

我们所说的“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根据这个定义,“导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

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 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 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 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 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 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精益求精。

二、导学案的特点

导学案突出“导”和“学”两个关键字。“导”是目的,是关键,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学”,应以帮助学生学习方便为根本出发点。

1、导学案与教案的不同点

A、导学案重“导”,教案重“教”。

B、导学案服务于学生,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教案方便于教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C、导学案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案重在对知识的传授。

D、教案以教师中心,单向性、封闭性;学案——学生中心,互动性、开放性。

E、教案是教师的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学案里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

F、教案要求界面规整,表述严整周密,多用书面语; 学案界面亲切,表述生动活泼,多用口语。

2、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如何编写导学案

1、总体编写思路:“三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阶梯化。

2、编写导学案的三个着眼点(1)使学生学习有路

学案中不仅要有学习目标,也要有学习过程。学案对于那些盲目不知如何学习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条容易通过的学习之路。

(2)使学生学习有劲(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学习是漫长而又枯涩的活动。只有不断的成功,不断激活内心的潜力,才能不断地充盈自己的力量。设置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又能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从而增强登上下一个台阶的信心和勇气。

(3)使学生学习有法

学会方法,走遍天下。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案要明确指示如读书、如何读图、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讨论等学习方法。

3、学案编写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第一,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五清”。

知识底清,认知心理清,学习态度清,可接受程度清,环境影响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充分估计到学生与教材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

第二,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

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

二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结合; 三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差异教育”;

四是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以解决学生思维、探索的问题。

4、导学案的知识和问题级别设计。

基本要求: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出ABCD四个级别:

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

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

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

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总则:预习不好的课不准展示,没有导学案的课不准上,没有集体研究教材的课不准编写导学案。

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四、导学案的内容

一般而言,导学案可分为八个基本环节,(各科可根据需要适当变更,删减或增加、分解或组合):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共设置八个环节。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重点难点:要结合教材和学情而定

(三)知识链接

一是与本学习目标相关背景材料和思想意义,学科问题的新发现、新猜想、新论证等,如语文课例中关于作品、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思想意义、5 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现在学习的价值、主要知识和技能的逻辑结构图等。

二是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题例,通过预习前置,学生自学,促进学生完成一定的基础目标,为课堂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四)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一课时一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举例说明)

2.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举例说明)

思考:怎样设计问题? ① 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② 问题不易太多,太碎。③ 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 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7 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学法指导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物理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物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地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分析归纳法、等效(替代)法、建立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转换法、类比法等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渐渗透各种方法。或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或者提出明确的要求,也可以口头说明。

在复习课中也能体现学法指导。一章的知识学完后,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结合典型例题,展开讨论和独立思考,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除了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拓展知识形成应用能力外,也应该很好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本章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梳理。

思考: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和熟识一些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因此可在最初的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 8 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

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校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当然在每节课中都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

(六)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导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七)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八)学习反思

反思,简单的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学习中的反思就是对原有学习经历的回顾、重新思考。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反思是建构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我国著名理学家朱熹早就提出了“学、问、思、辩、行”的学习模式,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提供给学生学习反思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反思行为,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反 9 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思的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反思的方式有:

1、自问反思

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知识?(整理内化,构建知识体系)我知道了多少?(对照检查,确定补习方向)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对书中的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问?(质疑提高,培养创新精神)„„然后有问题的可以举手提问,师生集体商讨解决。这种课堂空间的安排必然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的整理和内化,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可以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作用。在课末这样的反思,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学生敢想,更敢说。

2、自查反思(针对作业和练习)

我今天的作业和昨天相比怎么样,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浅层次的反思)我认真检查了吗?我都做对了吗?(中层次的实践反思)

3、当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问自己:这道题有没有别的解法?(深层次的质疑反思)在批改作业过程中,为了检查学生的反思情况,打开作业本,不急于用红笔在学生作业本上做对或错的符号。而是认真“扫描”,发现有错误的,总是把本子退给学生,让他自己去独立检查找出来。那些没有认真反思自查的学生经过这样多次的“教训”之后,就会觉得:与其要被退回重查,还不如自己进行认真反思自查。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把反思的结果写在作业本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思结果,进行方法上的指导、疑难问题的解答、反思质量的评价

3、学习态度反思

没有一个学生不希望自己优秀。在对自身学习态度的反思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清楚的知晓认真学与不认真学的结果差异。从而坚定“一份耕耘,10 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一份收获”的信念,认真学习。无数事实证明,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提高的。要引导学生反思:在学习态度上有没有不认真参与学习,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在不断的总结中反思、纠正、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五、导学案的编制程序

本年级每个教师初步备课(第一个月这样做,以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年级所有老师优化组合各自的导学案,形成最优方案,交科组长审核。科组长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签名后交还科任老师。科任老师按组长修改意见整理后付印。

六、导学案的使用。

1、导学案前置,学生在上课前要完成独立预习的学习任务,任务下面要有预习收获。

2、小组内课代表要在每天早晨检查每个人导学案完成的情况,并向老师汇报。一二年级仅仅统计做了没有,三至九年级要书面汇报完成情况。

3、导学案课堂上通过独学、对学、群学要完成所有题目。

4、教师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课后老师收取部分导学案,进行批改,把握学情,对下一步的学习有个定位。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编制初中化学导学案应遵循的原则 篇6

一、导学案应侧重于学生怎么学

学生的学习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巩固三个阶段,因此设计导学案时就要考虑每个阶段让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面设计导学案:课前预习指导、课堂学习过程、课堂小结、反馈练习、课后提高练习。

二、化学导学案应注重“导学、诱思”原则

导,即开导、启迪之意,它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学案作为导学的载体就要求我们要在学案的设计上体现出一个“导”字。学案主要是通过问题来体现“导”,这就要求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源于课本,又有所深化和拓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既有难度,又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吻合,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目的。“诱思”是指在学案中应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要能表现出较强的“磁性”,促使学生产生悬念,造就一种愤悱的学习情境,吸引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这在一般的参考书中是没有的,而“学案”正好可以突出这一优势。

三、化学导学案设计要有艺术性

学案导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同时,在整体的学案设计及习题选择上要富有艺术性。习题的选择关系到能否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内容,把学生从庞杂的题海中解放出来,通过见识典型例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减轻学生负担。这一环节在学案中占较大篇幅,如果习题的编写、设计没有艺术性,没有新意,没有时代感,辅导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课堂练习的选择,针对性要强,学案中的习题设计要有一个出发点,那就是让学生做更少的题、掌握更多的知识。

四、化学导学案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初中化学课本,图文并茂,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自己阅读,但标题较大,不够细化,因此教师在讲解时,有些知识、过程必需重组并细化,以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在编制学案时,要多使用数字标题,在大标题下多用一些小标题。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知识时,有以下一些标题:一、二氧化碳自然界中的循环、二、二氧化碳的性质(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三、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四、二氧化碳的用途、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实验室制取的原料、2.反应原理、3.实验装置、4.收集装置、5.二氧化碳的检验)等等,这样的标题,能帮助学生理清一节课的知识,条理清晰。同时,为了突出重点,可在字体、字号上有所改变,如设置成斜体,大一号字,在重要字词下加点或下划线,也可在填写时,要求学生用不同颜色笔写,以示重点。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们势必会增加许多内容,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能力,而这些知识,有的是提高,有的是不做要求,在学案编制时,为满足不同学生的能力需要,可在一些内容前加上“*”号,或标明“选学”,然后视学生情况,选择是讲解还是学生自己学习。

五、化学导学案的核心内容

按照课文学习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预习案。预习案应该吸收传统的预习作业中的合理成分,比如在低段,要加强对预习的指导,预习的内容要由浅到难,由简到繁。

2.课堂案。即课内实施的学习方案,这是导学案的重中之重。它包括问题、自觉、研究、交流等基本要素。要做好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明确注明课内师生有哪些活动,教师干什么,学生干什么。在合作交流环节不仅要注重问题的解决,更要交流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以促进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反思,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观察和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感知物质的外部特征和物质发生变化时所产生的物理的和化学的现象,获得化学实验事实(包括实验数据)等感性认识。

3.延伸案。延伸案是围绕学习总目标,围绕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拓展延伸,以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在设计延伸案的过程中,要避免设计成简单的练习。

实践证明,导学案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有明显的优势,它实现了传统课堂无法实现的许多教学目标。导学案式教学是一种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实验的模式,它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教学有效性,有着很好的作用。

导学案编制有效性研究初探 篇7

导学案的主要特点是:在教育目标上,注重以学生为本,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肯定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形式上,坚持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力求让学生轻松主动地学习,在探索过程中去开发智力和个性;在教学关系上,希望优化教育方式,改善教师的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案导学将教与学统一起来,更人性化,更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当前推进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学由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进入初中阶段,许多学生害怕理科,往往是教师讲了许多遍,学生依然听不懂,好不容易听懂了,却又不会做题。“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成为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当前理科教学普遍采取讲授式,教学过程主要表现为“讲授—接受—理解—巩固—解题”,这种教学现状激化了“教”与“学”的矛盾。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动手时间少、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

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导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二、实现导学案准备的有效性

导学案的准备不是单纯地写习题集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工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在编制导学案时应注意遵循一定的原则。

1. 导学案编制的原则

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的学习内容处理成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熟悉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标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问题不宜太多、太碎;问题应能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出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法,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你以为是怎样的”“你的根据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认真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课时化原则。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打算完成的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与化原则。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鼓励人人参与的热情,加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发掘。

方法化原则。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要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用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2. 导学案编制的内容

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必须以课本学习内容为前提,紧扣教材,出示学习指导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知识的生成过程要体现在学案上,从而使学案的导学功能更好地体现。不能简单照搬课本、资料上的习题。习题的编写要本着少而精的原则,要求选题要有代表性、典型性,真正能够起到做题得法、做一题通一类的作用。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导学案准备的有效性。

课题。包括单元章节或篇目名称。

主备人与审阅者,备课时间。

学习目标。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动力和针对性。

学习重点、难点。提醒学生要着重掌握的问题,努力的方向,激励学生想方设法重点突破。

课前预习指导(学习指导)。给学生提供学法指导、有关资料等,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或从具体的内容入手,使之问题化,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或让学生写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讨论解决。

预习检查。让学生初步归纳出学习内容的知识点,或提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堂探究。一是探究题目,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习目标,精心设计课堂研讨的问题与学习任务;二是探究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完成学习目标。

课堂小结。主要由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以便及时总结得失,弥补知识缺漏;教师可以概括、补充。

巩固提升练习。练习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层次。必做题(巩固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难度不可太大。选择题(提升性训练)可以布置适量梯度的作业(如附加题、中考链接等),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后记。不仅学生要写学后记,而且教师也要写学后记。当然,每份导学案不一定全部包含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具体实际适当增减,不同章节的导学案亦应有所不同。同时,在一些重要环节的设计上要下气力,力求科学完善有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活动、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设计问题。

三、实现导学案使用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操作导学案时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导学案”使用的有效性。

1. 不怕耽误时间

很多教师认为按时完成教学环节才是成功的课堂,其实不然,真正成功的课堂源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是个枯燥而漫长的过程,不能着急。过分地要求节奏,最终会让教学成为一问一答的独角戏。

2. 认真指导学生

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节课的导学案,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小班额最好全批),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3. 创新课堂教学

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4. 拓展学生思维

在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5. 做到“四精四必”

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工夫。教师要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造表现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

6. 突出一个“导”字

在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找到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指导学生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要引导思维,“学起于思”。教师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不唯上、不唯书的质疑品质,提高质疑能力,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7. 坚持写教后记

“教后记”是教师使用导学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教学工作有机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教后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素质的作用极大。导学案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需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出结论。教师通过写教后记进行自我小结,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具体原因,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此外,通过写教后记在积累大量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要想很好地实现导学案使用的有效性,除了教师的努力外还需要学生的密切配合,学生在使用导学案时要注意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学生必须独立解决导学案中的“预习任务”部分,初步尝试“探究活动”,学有余力的学生独立进行“自我检测”和“应用拓展”,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教师质疑。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此外,课堂上注意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学后记。及时反馈学习心得、学习方法,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四、导学案在实践中的作用

1. 检测学习效果

在检测内容时一定要做到当堂面批。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学案至此已经由学生自学一遍,小组合作学习一遍,教师当堂点评一遍,学生分组展示一遍,历数四遍,教师开始所设计的教学问题在逐渐加深地学习中被攻克。但是教师仍旧不能十分准确地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少量精确、以类呈现的检测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过只让学生在课后当成作业来做,而不进行批阅,导学案的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这是因为在导学案面批的过程中教师更容易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并且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自己完成导学案的检测。在面批的过程中一定要求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知其根底,才能确保知识的融会贯通。

2. 反馈教学信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中要不断地回头望,在使用了导学案以后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每个学生都有了一套自己的学习资料,这套资料适合学生自己的情况,并且其中有每个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容易混淆的知识、容易出错的地方等,一目了然。导学案能经常反馈教学信息,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研究改进教学的对策,久而久之,教师就会提升传递处理信息的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能力、学科的教学测量及评价的能力和教学研究的能力,从而逐步成为学者型、反思型的教师。

高中英语导学案编制中的“布白” 篇8

一、“布白”的艺术含义

“布白”, 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 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这种“空白”并非空而无物, 而是虚中求实、虚实相生, 使“无画处皆成妙境”, 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课堂教学本身也是一门艺术, 而它的艺术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学案编制的艺术性, 若能在导学案编制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布白”艺术, 做到实处含虚、虚中探实, 给学生充分理解、分析的时间和空间, 加深学生体验, 那么教师在稍后的课堂教学中就有可能追求到“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的境界。

二、“布白”的心理学依据

按照格式塔心理学完形理论的解释, 人们在面对一种不完美即有缺陷或有空白的格式塔刺激物时, 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改变它们, 并使之完满的趋向, 从而倾向于知觉到、经验到完美的格式塔整体, 即完形整体。在这个改造、补充为完形的知觉过程中, 实际上是激起了大脑的冲动力, 提高了知觉的兴奋程度, 从而引起一种进取追求的充满紧张感的“内驱力”。在这种内驱力的驱动下, 人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填补”和“完善”所知觉到的不完美刺激。这种对“完形”结构的追求一旦实现, 便给人极为愉悦的感受。

三、导学案中“布白”的必要性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1.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 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2.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3.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4.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5.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6.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 导学案的设计尤为重要。如何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德育点隐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景 (尽可能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 或课堂活动中, 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 即适当“布白”, 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之中这是每个教师的期待也是新课程的理想目标之一。传统教学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 冷落和贬低了发现和探究, 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了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 (死记硬背即为典型) , 学生学习纯粹变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 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基于此, 新课程倡导和突显探究学习。

四、导学案编制中“布白”的运用

下文拟以我校高二备课组编制的译林出版社《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 第一单元阅读部分“Stand up for your health!”的导学案为例, 谈谈笔者对该导学案中“布白”运用的理解。

Unit 1 Laughing is good for you Reading:Stand up for your health!

Teaching aims:

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 tell different types of stand-up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2. learn something about Billy Crystal and make comments on him and his performance through group work.

3. share their views about the topic“Stand-up for your health”.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make comments on Billy Crystal and share their views on the title.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lead in

1.Students are asked to tell their feelings after reading through the following jokes.

(1) An Absent-minded Professor

When they pulled the absent-minded professor, half drowned, from the lake, he sputtered, “How absent-minded I am!I have just remembered that I can swim.”

(2) Father’s Motto

Teacher:My Children, remember this motto.“Give others more and leave for yourself less.”

Jack:It’just my father’s motto!

Teacher:How noble your father’s quality is!What’s his occupation?

Jack:He is a boxer.

2.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come up with more jokes to share with each other and think of:“Besides jokes, what else makes us laugh?”

Step 2:First reading

1.Students are to read the first paragragh and give a definition of“stand-up”.

2.Students are to read the subtitles and predict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Step 3:Detailed reading

1.Read the part of“Types of stand-up”

(1) Students are asked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t types of stand-up and expl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m.

What ar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stand-u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worked in pairs and do the asking and answering part on C2, Page 4 to check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2.Read the part of“A famous comedian”

(1) Students are to read the first few line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Who is mentioned here as a famous comedian?”

(2) Students are to work in groups to complete the file for Billy Crystal and later on, compare notes with their partners.

(3) Students are to discuss in groups of 4:“What special qualities should a successful comedian have?”

3.Read the part of“Laughter is good for your health”and complete the following two questions.

Step 4:Assessment

1.Students are to complete the following chart and see how much they have learned about the passage.

2.Students are to make an assessment about their own ability to keep up a good feeling by asking themselves questions like:“Do I often get angry?If so, how long does the anger usually last?”“Do I often talk about troubles with friends?”“Do I feel good about my appearance, study grades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When something unpleasant happens, do I just laugh it off?”“What do my friends think of me?Do they think I am an optimistic person?”

3.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keep an optimistic attitude by appreciating the following sayings about laughter.

★Laughter is the closest distance between two people.

★A man isn’t really poor if he can still laugh.

★You’ll be ten years younger with a laugh.

从以上的导学案设计过程可看出, 从学习目标的设置一直到最后步骤的评价, “布白”艺术在其间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运用。

1.学习目标设计中处处“布白”

从目标1的“布白”设计, 学生想必会产生疑问:“单口喜剧有几种?它们共同的或各自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带着疑问去看书, 更能增强读书的针对性, 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阅读重点。目标2、3的设置既有文本本身的信息性问题 (如关于Billy Crystal的个人信息) 又有突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弘扬人的主体性的设问 (如征求学生对Billy Crysta的评价和对标题内容的解读) , 同时期间又穿插了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 (如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人物及内容之后的观点分享) 。这样的“布白”设计很具有思维能力的挑战性, 同时又处处彰显出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导学过程设计中的精细“布白”

纵观整个导学过程的设置, 由意境创设 (欣赏笑话) 导入, 之后进行“布白”。通过学生间交流笑话故事及收集的让人发笑的种种因素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兴奋、活跃的状态, 而且这样开放式的问题没有刻板的答案, 由学生自己去理解和评价, 更利于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快速阅读部分的“留白” (give a definition of“stand-up”;read the subtitles and predict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重在培养学生的归纳和预测课文内容的能力, 这两种能力是高中英语七级学习策略目标的重要内容。三个副标题内容的阅读方面, 问题的设置体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交叉性, 比如对Billy Crystal的个人信息的设空及笔记完成之后的学生间笔记内容的交流, 体现了七级学习策略目标中所描述的“在学习中, 善于抓住重点, 做好笔记, 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紧接着第三问题的“布白”:Students are to discuss in groups of 4:“What special qualities should a successful comedian have?”更是在预设的导学案中开放地纳入了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 不让青春好动、思维活跃的学生围绕死的教材转, 老师们在该导学案的编制中力求过程的开放, 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环顾阅读部分的“布白”, 我们不难看出以上“布白”的形式丰富多样, 既有单一的问句又有空间概念强的图表类检验形式;既有口头活动, 又有笔头活动;既营造了鸦雀无声的个体沉思氛围, 又积极创设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热烈讨论氛围, 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交融创设了很多机会。

3.评价部分“布白”的多元化

该导学案评价部分 (Assessment) 的“布白”内容上既关注了文本本身又注重了学生个性意识的引导;在形式上注重了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在评价对象上兼学生自评和学生间的互评 (如问题的最后一问就是征求朋友的意见) ;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了一些关于“laughter”的名言名句, 以期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帮助其建立或增强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

一份优秀的导学案是一节课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编制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 而恰当运用“布白”能产生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共鸣效应。但是, 导学案中的任何“布白”, 应当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 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 问题的针对性要强。设置的问题既要有利于扎扎实实打好文本知识基础又要有利于加强知识的拓展, 强化与生活的联系, 从而有效地把学生引入课本, 把生活纳入课堂,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其交流讨论又学会看书。“布白”活动的设置力求做到“对话”而不是“问答”, 让学生“自主”而不是“自流”, 有活动就要有体验。在新课程改革理念越来越受重视, 导学案应用越加广泛的今天, 对导学案编制中的“布白”艺术我们更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余文森, 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李如密.中学课堂教学艺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制与使用 篇9

一、导学案的编制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进行导学案的编制时, 总是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问题, 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开展, 教师的思路也就慢慢的变得清晰了, 本文就导学案编制与使用作进行浅谈。

(一) 导学案与其他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就在于, 导学案在教学上是尊重学生的, 而且在考虑学情的同时还充分的开展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留了学习的时间,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 导学案在编写上真正突出的是导学二字,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如何正确的去学习, 而不是每天埋头于各种练习题上。其原理是对教学从简单到复杂进行分层次的问题设置, 其学习内容呈阶梯式的有序地, 对学习的步骤进行安排。在效的引导和学生由易来难, 有序的进行自主的学习和进行合作,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对学生进行鼓励政策。而不是对知识的强行灌输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强加学习要求。

在导学案编写的时候, 将简单和复杂、杂乱不清的学习内容进行有序的, 层次清楚的, 易懂的教学分类。对于数学公式要创新式的让学生去理解, 这样才能让学生记得牢固。引导学生从简单到难一层一层的深入了解教材, 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喜悦, 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 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智慧去编写导学案, 充分体现导学案的备课流程, 做到每节都编写一案。在备课的活动里, 由主要备课人进行个人备课, 然后再与备课组进行小组讨论。主备课人再根据讨论结果对个人备课进行修改后, 发给数学任课教师。任课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修改, 这样的导学案充分的发挥了集体的优势的同时, 还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老师。不过, 在实际教学中导学案这个才兴起的教学方法还有不足之处, 有待完善。其中在教师集体中的正面鼓励太多了, 不接近实际生活, 使得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不实之风所以对课堂教学有一定不好的影响。其不好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对自主学习不积极, 在学习上不够认真仔细。

(2) 学生们都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在讨论合作中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自我个性太张扬。

(3) 在学习时, 有时候对于学习考虑的不周道且过于严谨、完整了。比如做事太自我了, 书写过于撩乱目中无人等。

(4) 学生对于学习方法有待提高, 在课堂上不注意对知识进行积累, 学习习惯不好态度欠缺等。

二、导学案使用应遵循的原则

(一) 首先, 老师可以把编写好了的方案与学生进行分享, 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明确好自己的学习目标, 有目的的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

(二) 在课堂上进行导学时, 要建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对导学案中的内容要简单易懂的不必细细去讲解, 对于难、重点要进行小组模式展开讨论。当在讨论中出现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时, 教师就要做到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的定位与责任。而且, 在小组进行活动探讨的时候, 教师不应该在旁边进行讲解, 要学会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教师在导学过程中只需做好“主挂人”的职责就行了。

(三) 导学案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其内容, 是辅助性的, 教材才是学习的根本。导学案是取代不了教材在教学中的位置的, 教师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不能让学生过分依赖从而忽视了教材的学习。在把导学案的内容完成了以后, 不等同于将学习任务完成了。

(四) 数学可以说简单也可以说复杂, 当我们将数学理解了过后数学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简单的了, 所以在数学学科的素养教育要犹为重视。在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素养时, 还要让他们学会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要学会精益求精, 而不是马虎对待, 不了了之。

(五) 对于学生要适度的进行表扬,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学习过程的评价才是最重要的, 在现在这个社会来说批评也是一个艺术极为讲究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讲切实中肯的善意批评是必不可少的。

就目前而言, 导学案的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王晓利.谈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2011, (8) :41.

[2]陈志军.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制与使用[J].中学教学参考, 2011, (23) :23-23.

[3]朱芳姣.利用导学案提高初中数学有效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32) :16-16.

浅谈中学英语导学案的编制 篇10

关键词:英语导学案,教师“导”,学生“学”

一、“导学案”的概念

就英语学科而言,导学案是教师以所使用的英语教材为载体,以英语新课标为依据,为了学生课堂学习而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等的英语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它力求实现学生亲历探究活动和体验思维过程,实现教材知识结构、课堂教学结构、学生经验结构的有效整合,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益。

二、英语“导学案”的结构

根据不同的英语授课类型,导学案在内容和形式上会提出具体的不同要求。但其基本结构主要是:(1)学习目标。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对教学目标的划分,学习目标可以相应地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如《初中英语(牛津深圳版)7B》Chapter4 A Blind Man and His Eyes(阅读课)学习目标的设计,可以如下:

(2)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是要引导学生采取最佳的学习方法开展课堂的学习活动。上面所举的课例就可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3)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预习任务预知教师的讲课内容,上课时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提出疑问,并带着疑问听课,提高听课效率。(4)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明确主要知识点和待解决的疑难问题。(5)合作探究和问题讨论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共同探究问题,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6)达标检测。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做一次强化练习,以达到巩固和运用知识的目的。(7)拓展学习。英语作为学生的第二外语,在学习基本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应使其了解与之相关的西方文化。文化方面的拓展学习就可以在这一部分加以呈现。(8)知识归纳。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是教学的必备环节,通过归纳,学生可以搭建关于某课时的完整的知识体系。(9)课后反思。导学案中的课后反思部分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学到了什么?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则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对学习的热情来检测此导学案的编制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考虑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导学案”的编制

编制导学案,需要编者在认真研读教材和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和个性特点来进行。

1、编制流程

笔者在此以所在实习中学英语科组导学案的编制流程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备课组长在开学的第一周就会拟定好本学期的备课任务总分工表,并将任务下达至备课组内的每位教师。每周的课前研讨会上,负责备课的主讲教师呈现自己初步拟定的导学案,并陈述自己的设计思路以及教学流程。所有组员对拟定的导学案做一次研讨,指出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会后编者会对此做一次全面的修改和核查。最终的定稿由组长审核签字并送交文印室。每课的导学案会在上课的前一天发到学生的手里,以便于他们在上课前进行自主预习,提高听课效率。

2、编制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概念的认识可以得知,一份优秀的导学案不仅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也能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对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教学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导学案的编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要在以某些原则为依据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探究和完善。笔者在此列出编制导学案应遵循的几大原则:

(1)主体性原则和引导性原则相结合。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在其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中提出了“发现学习”这一概念,即学生利用材料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最终掌握原理和规律的学习。教师授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思维,如何组织自己的认知结构。基于此理论,编制英语导学案时要注意突出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教师课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预习,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中引导学生学习基本语言点,分析句式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课后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复习,搭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另外,当学生面对疑难问题时,教师不是立刻给出其正确答案,而是对其进行启发诱导,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层次性原则。维果斯基在其认知发展理论中提到一个重要概念——最近发展区,即个体在他人的指导下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之间的差异。基于此理论,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要注意编制一个以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为介入的空间的英语学习目标,使其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并在必要时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支架即相应的指导。

(3)问题探究性原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单纯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因而导学案的内容不应是单一的知识点呈现,而是要创设问题情境,造成学生们的认知失衡,并利用这种失衡来刺激他们的学习和探究活动。英语导学案上提出的问题,应尽可能是学生所关注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可以将英语世界与他们生活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3、编制“导学案”的意义

英语学科是一门注重实际应用的学科,学好英语,教师的讲授是其次,更主要地是靠学生自己去感受、领悟和体会,通过不断的“动口、动手和动脑”练习实现对知识的不断理解和深化。设计英语导学案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实现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整体教学和学习效益。它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教师。导学案是备课教师在研读教材和课标的基础上,结合对学情的分析,从教学经验出发,精心完成的学习方案。在编制的过程中,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梳理和深化,学科专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导学案的生成增强了同科组教师的合作意识,有利于科组教研力量的发展壮大。

(2)对学生。导学案是教师以所在学校特有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为依据设计的,它对学生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更具明确性和针对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有效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3)对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会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更愿意亲近教师,从而产生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以上是笔者以英语学科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导学案的编制进行的一次初步的研究。事实上,导学案的设计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使之不断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有效地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益辉.“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科学论坛,2010(10).

[2]王振宏,李彩娜.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导学案编制 篇11

一、导学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前,应该有一个独立的思考和探究的过程,我们称之为“自主学习”.只有经历了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才能生成“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才能有针对性.

而自主学习,学生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需要在课程学习时,教师加以引导和培养.所以导学案的编制,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课本阅读,进行思考性、内化性的预先学习或预习,也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据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那些思考点、疑难点,如果没有学案的引导,也会让学生“一头雾水”,学生的合作学习无法可依,没有切入点而事必流于形式,而合作学习也就成为表面热闹、走形式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课堂没有“实效”,更无法企及“高效”.所以合作学习要有“章”可依,这个“章”就是“导学案”.

导学案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落实性”上,当学生“合作讨论”解决了知识的增长点时,知识的掌握充其量只是停留在明白上,学生只是有了学习体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但具备基础知识、基本体验,还要形成基本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需要以习题为载体,加以强化和迁移训练.导学案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要学生从“君子动口”转向“君子也动手”,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起到了落实知识、训练技能的作用.

二、导学案编制应具有适量性

由于学生各科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有限.课程改革不赞成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所以导学案内容和量的设置不宜过难和过多,内容应围绕课本设置,尽量当堂课完成课时内容,以给有提高需要的学生留出拓展空间和新课预习的时间.同时,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要克服原有的“题海战术”,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精简题目,进行分层次地布置,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改正,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优秀的作业成果.这样,学生在教师肯定性的鼓励和表扬下克服消极的学习情绪,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导学案编制应遵循的原则

1.知识要点化;

2.要点习题化;

3.习题典型化;

4.典型习题达标化;

5.方法结合“多层学习”、“分层指导”;

6.内容设置体现低起点、小步子、勤活动、快反馈.

四、典型案例点评

1.《2.6实数(1)导学案》(作者王洁,内容略)导学案的编制,不但突出了知识要点化、要点习题化、习题典型化,还体现了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等特点,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环节中导学案“导”的作用,更可贵的是,学案中突出体现了分层要求、分层指导.

2.《3.4分式方程(2)》(作者林霭琴,内容略)的导学案中,设置了“阅读思考”环节,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点,并提出问题:1.什么是方程的增根?为什么会产生增根?2.解分式方程简单的检验方法是什么?学案突出了分层达标,也体现了典型习题达标化.

3.《1.7平方差公式(1)》(作者宋红霞,内容略)导学案编制过程中,对教材加以整合,突出体现了将知识要点化、要点习题化、习题典型化,并且体现小步子、勤活动、快反馈等原则.

上述导学案都基本体现了学案编制的原则,突出落实,体现达标,追求成效且环节鲜明,积极引导学生独立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45分钟易于操作.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点设置不够,在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上仍需要互补.

综上所述,导学案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是当前形势下适应教育改革要求、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笔者认为,针对当前课堂教学所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需要相关的教学人员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而构建高效课堂.

导学案编制 篇12

课学案满满的印满了两张八开出了一节课能完成的练习量。有的导纸的正反

的在面。预习的时间里完成它里面大部分是练习题;, 有的练习题学生们很难

导的难度颇高, 学生在自己预习的时候是很难完成的, 导致学生们在预习的与面的学习时候就在心;有的导学案前里留下了阴影, 不利于后面设置的导学学这却问些无题问法过题链大去接过展到空开具, 想体学象实生, 质固但的然是知可这识以些点借问, 题给助

人的感觉是表面花哨, 没有实用价值。

这些导学案的设计就偏离了它的初衷———“导与学”。

一、恰到好处的“导”

导学案顾名思义, 就是导学方案, 它是由老师在上课前提前发给学生的, 让学生可以以此为依据对新课进行自学, 预习并发现问题的方案。学生们可以把发现的问题放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 必要时有老师的精讲点拨并最终掌握知识。导学案其实就是为学生学习而准备的一个“路径图”, 指导着学生的学习。它主要包括两个内涵, 即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 是指导学生去更高效地学。

1. 方向性

导学案的编写要体现它的指导作用就必须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即清楚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它毕竟就是指导学生学习的线路图, 学生们在看到它之后要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与目的。

我们的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我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告知学生们一节课的学习目的是什么,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事。就像一句老话说的:我们不能只顾低头拉车, 偶尔也要抬头看路。

2. 启发性

导学案的编写要注意有启发性。所有的知识点、语言点, 尽量不要全都一股脑儿地都给学生罗列出来。我们要给出引子, 留下一部分,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让他们自己去找到答案。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空前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这份满足感和成就感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在课堂上亦是如此, 现在的课堂不是看教师讲的如何, 而是看学生学的如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对学生来说, 被动的灌输是效果最差的学习方式, 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来的知识才可以永远不忘。

3. 层次性

导学案的编写不可以是一样的难度持续到底。不可以让优等生感觉所有的题目都很简单, 没有挑战性。也不可以让后进生感觉所有的题目都很难, 都做不出来, 以致产生挫败感。导学案上的讲解和练习题都应该是低难度的内容, 中等难度的内容和高等难度的内容都有, 它们的比例最好是3:5:2。这样就可以让优等生感觉有些高难度的题可以让自己的实力可以得到发挥, 后进生也感觉自己可以顺利地解决许多问题而充满的希望, 从而更有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方面亦是如此, 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的难度应该针对全体同学。其难度也是应该有个合适的比例。不管是提问还是任务的设置都要考虑到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和基础知识水平。既不可太难, 也不宜太简单。最好是让大多数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知识水平上再拔高一点就可以完成。

4. 多样性

导学案的编写应该在形式上灵活多样, 丰富多彩, 在内容上也应该有些不同, 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课堂教学方面也是同理, 死板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是效率低下的。青少年们的天性让他们喜欢灵活多样, 丰富多彩的课堂。学生们在这样的课堂里才能兴致勃勃, 斗志昂扬。

二、卓有成效的“学”

学生的“学”是在教师指导之下的学, 不是盲目地学。好的方法可以让你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都遵循这同样的理论。学生们明白了老师如何去编制导学案, 也就明白了如何去学。

1. 要目的明确地学

不论是导学案的编制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 都会把学习目标明确的提出来, 学生的学习到底是否成功就看能否完成学习目标。这些学习目标都紧扣高考的要求, 每次完成一个学习目标就意味着向高考又迈进了一步。

2. 要勇敢地质疑, 大胆地探究

完成导学案的过程其实就是预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鼓励学生们要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学生们可以展开充分的大胆的探究和质疑, 思考的越深刻, 对问题的了解就越透彻, 就越是有利于上课时候的理解与掌握, 上课的效果才会越好。

3. 要积极地交流展示

课堂上的交流与展示对学生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因为就是在这个环节里面, 学生们会把自己预习时也就是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思考和疑惑表达出来, 并求证。如果学生们的思索和探究得到了大家和老师的认可, 他们会有种极其巨大的成就感, 信心会得到极大地增强, 学习的欲望也就会更加的强烈。就算是有些错误也没关系, 因为他们学到了正确的知识, 成绩得到了提高。

4. 要认真聆听精讲点拨

老师的精讲点拨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在这里学生们可以理解原本不懂的东西, 可以明确原本模糊的东西, 可以坚定原本明白的东西。总之, 这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时刻, 不可错过。

现在的高效课堂, 学生是主体, 是整节课的“主演”。老师反而成了配角和辅助者。这对老师来说并不是更加轻松了, 相反压力更大了。因为学生的讨论和探究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老师必须做万全的准备, 否则很难做好精讲点播。

上一篇:学位论文下一篇:新媒体高效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