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决算编制

2024-07-16

部门决算编制(精选9篇)

部门决算编制 篇1

部门决算是对一年财政预算执行的全面总结和反映, 同时也为编制下一年度部门预算和各级政府做出宏观决策、制定公共政策、进行公共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通过编制部门决算, 可以总结单位财务管理措施、成效, 找出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对策, 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因此, 加强部门决算编审工作, 意义重大。笔者结合近几年的部门决算编制及审核工作, 对部门决算编审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提出几点看法。

一、决算编审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 对部门决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不到位

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以及非税收入改革的不断深入, 部门决算作为政府及其部门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综合反映的综合财务报告, 承担着促进财政预算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任。但长期以来, 个别部门领导人对编制部门决算报表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不到位, 依然未能摆脱“重预算, 轻决算”的固有观念。这很可能是因为部门预算关系到本单位可用的财政资金总量, 而部门决算只是事后支出编报报送财政部门, 人们对它们重视程度不一样, 以致部门决算报表出现填报不完整、数据不准确、审核把关不严格的情况, 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之间未形成良性循环, 决算功能远未得到充分有效发挥。

(二) 会计核算程序及核算方法不规范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弱化,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 财务核算不够规范。个别单位对“事业基金”科目的使用随意性大, 直接用“事业基金”科目开支应该列支的项目, 未严格按会计制度的规定核算。

(三) 决算编制随意性大

1. 任意调整支出科目

在决算报表编制过程中, 一些单位为了使数据符合决算编制软件的技术要求, 就按经济科目随意调整, 造成决算报表与年初部门预算安排及会计核算账务信息不相符, 不能正确地反映出单位财务支出的真实情况。还有些预算单位为了控制“三公”经费的金额, 随意使用支出经济科目。

2. 往来款长期挂账

部分单位对往来款项的清理不重视, 各项应收应付款项长期挂帐, 未能及时清算、催收、结算;核算不规范, 会计科目混乱, 账目不清, 同一核算主体多头挂账的现象时有发生, 往来科目越加越多, 金额越来越大, 导致往来款不能及时清理。财务人员在账务交接时未能清楚地说明往来情况, 使往来款项链条断裂, 加大了清收的难度, 形成了呆账、陈账。

3. 财产物资账实不符

重采购、轻管理。由于缺乏相应的资产管理制度, 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对资产的使用及报废情况进行跟踪处理, 相关资料在传递给财务部门核算的过程中出现脱节, 导致核算的不及时, 出现账实不符。

二、提高部门决算编制质量的改进建议

(一) 转变观念, 重新定位财政决算

部门决算应当是部门预算工作的延续, 是部门预算工作的终点也是起点。扭转对财政决算认识和定位上存在的偏差显得至关重要。一定要增强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意识, 高度重视决算工作, 以促进预算的合理编制和改进, 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 要加强组织领导, 协调处理好部门决算编审工作关系;各预算单位要健全组织机构, 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 加强管理, 明确分工和职责, 进一步规范财务核算程序和财务核算行为, 提升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质量。

(二) 做好部门决算编制的基础性工作, 进一步提高编制质量

1. 核对相关数据

(1) 核对国库集中支付数据和相关内容。各预算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下发的“国库集中支付指标执行情况”、“非税收入”和“专户收入”等数据, 通过国库支付系统与本单位的收支余数据、资金性质、预算科目编码和项目名称进行一一核对, 发现问题及时与财政部门沟通。同时完成“单位结余和各项基金核定表”的填报, 确保决算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

(2) 核对上年结转数。上年结转数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决算报表的质量。从历年上报的数据来看, 90%以上的错误就来自上年结转数。因此各单位应根据上年批复的决算报表数据, 将上年的“年末结余和结转”准确填入到编报年度的“上年结转和结余”中。

(3) 对单位基本数字信息的核对。单位基本数字信息主要包括编制数和年末实有人数, 由单位人事部门提供。编制数应分清是行政编制还是事业编制;年末实有人数应包括在职人员、离休人员、退休人员和其他人员, 同时还应区分出一般预算财政拨款开支人数、一般预算财政补助开支人数和经费自理人数, 并注意与上年数据的衔接。

2. 清理各项财产物资

(1) 对单位各项实物资产进行清查盘点。资产管理部门应将资产清查的结果及时上报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资产价值、使用年限、使用状况和使用数量, 对符合报废、报损的资产在经过一定的报批程序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真正做到账表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2) 对单位往来款的清理。及时对往来款分门别类进行清算、催收和清理。凡当年已发生的财务收支, 都要如实列入决算;凡当年未发生的财务收支, 不得列入决算, 更不准采取计提、提前预付、估列代编等方式虚列支出。

3. 做好编制前的工作

(1) 重视“解读”报表。要选配业务水平较高、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决算经验丰富的人员参加财政组织的决算培训会议, 深刻领会财政决算会议精神, 弄懂表格关系, 能够熟练运用、操作报表软件, 为部门决算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 正确安装决算系统。由于每年的决算系统都需要更新, 决算系统安装是否正确, 直接关系到决算编报的准确性。各财务人员要认真对照决算软件用户安装手册, 按照财政部下发的安装软件导入决算报表参数, 并设置好关联任务, 以便对本年数据、上年数据和基本平衡、逻辑性等事项进行审核。

(3) 加强报表录入前的审核工作。在录入前指派专人对会计科目数据进行核对, 做好报表数据技术性审核工作,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 切实做到账表相符、数据衔接一致后方可录入, 保证决算报表数据真实、准确、全面。

4. 加强报表编审工作

(1) 准确填报封面代码。一张简单的封面代码包含了单位的24种信息, 如果有一种信息出现错误, 审核公式也就随着错误信息发送。特别是单位预算级次、基本性质、执行的会计制度、预算管理级次、上年代码、新报因素和报表类型等信息发生了错误, 即使后面各张表都填报正确, 也会出现核实性的审核错误。一般来说, 除新报因素、单位性质、单位负责人出现变化和另有规定外, 封面代码上的信息应与上年相同。

(2) 出错说明要简洁清楚。各单位在对决算审核编审时所发现的错误, 都必须简明扼要地在“出错说明”中注明出错的理由和依据, 并在“决算编报说明”中予以反映。而不能以“确实如此”、“上年报错”等简单而笼统的文字附注。

(3) 编报说明要详实全面。决算编报说明要全面、深入地反映本部门和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对于部门决算报表编制中存在的各种差异原因和特殊事项, 要在编报说明中进行解释和反映, 并提供相关依据。

(三) 进一步加强决算利用、比较和分析, 充分发挥决算作用

编制决算绝不仅仅是对数字的叠加汇总, 而是要利用决算数据去综合分析, 总结当年预算编制得失, 可以说决算分析是一年财务管理工作的总结。决算编报的质量如何, 决算分析的质量占很大比重。

1. 当年收入、支出结构分析。

主要分析当年收入组成及各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基本经费、项目经费组成比例;当年各项支出组成及各类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各类下“其他”占本类支出比例大于30%的原因分析。为更直观地反映收入、支出的构成比例, 可采用圆饼型、立柱型图形或列表式加以说明。

2. 当年收入、支出与上年度的对比分析。

主要是对当年各项收入与上年度各项收入的对比分析, 说明增加或减少的原因;当年各项支出与上年度各项支出的对比分析, 说明增加或减少的原因。

3. 对年末收支结余的分析。

主要分析年末收支结余的构成、结余原因。

4. 收入支出数据与当年预算数据的对比分析。

主要是将当年财政预算批复数与决算数据的各项收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以及各经济科目进行全面的对比, 分析单位的收入与支出结构、资金使用去向、项目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同时结合与上年度的对照分析, 为下年度的预算编制和领导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5. 其他重要数据的对比分析。

主要是人员 (包括在职、离退休和其他人员) 与上年对比变动差异超过5%的原因分析;资产、负债、净资产、其他净资产、房屋面积、机动车数量、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其他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等主要指标与上年对比变动差异超过20%的原因分析;资本性支出不构成固定资产的原因分析。

6.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主要包括单位职能、当年所取得的成就、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等。

(四) 严格落实部门决算批复工作

部门决算批复工作要按照“核定部门收支、强化财政审查、规范预算执行”的原则, 由财政国库部门会同归口业务科室向各预算单位批复。部门决算批复的主要内容包括财政预算拨款收支情况、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部门决算批复后, 各预算单位应按批复的年度结余数进行结转, 对已经批复核定的收入、支出和结余, 除原上报数据因账务处理或报表填列有误、审计事项确需对已报送并批复的决算数据进行调整及其他财政需要调整的事项外, 不得随意进行科目、项目或金额的调整。

决算绝不应单纯等同于一张张决算报表, 真正成熟的财政决算, 应该成为全面、立体反映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预算单位执行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年度综合财务报告, 成为各级政府做出宏观决策、制定公共政策、进行公共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作为财政资金执行过程的最后一道程序, 在工作中应更加注重收尾工作, 认真对待部门决算, 财政部门与各单位要加强协作, 切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进一步提升部门决算编报质量。

部门决算编制 篇2

制说明的通知

财库[2011]147号

颁布时间:2011-11-8发文单位:财政部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2011全国部门决算编审工作即将展开。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培训,严格审核,确保决算数据真实准确。现将部门决算报表及编制说明印发你们,并对有关事项明确如下:

一、各地区、各部门应认真学习掌握2011部门决算编制要求,对细化财政拨款支出明细、原预

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等变动内容进行重点培训和审核,保证决算数据质量。

二、中央部门应于2012年3月20日前,将部门决算汇总表(分科目打印至项级科目)、填报说明和分析报告,以及电子介质数据(含汇总及全部分户分科目数据,并将一级预算单位填报说明和分析报告附在决算软件的“上报文档”中)一并报送财政部部门预算管理司进行审核,并按照部门预算管理司审核意见进行决算调整。此后,中央部门应按照决算会审通知,携带调整后的部门决算数据和相关材料、部门预

算管理司审核情况记录表参加财政部国库司组织的部门决算会审。

省级财政部门应于2012年4月20日前完成部门决算的审核和汇总工作,并按照决算会审通知,携带部门决算汇总表(分科目打印至类级科目)、填报说明和分析报告,以及电子介质数据(含汇总及全部分户分科目数据,并将省级财政部门填报说明和分析报告附在决算软件的“上报文档”中)等材料,参加财政部国库司组织的部门决算会审。各计划单列市除向财政部报送部门决算材料外,还应提前将部门决算及相关材料报送所在省审核汇总,具体报送时间和方式由各省自行确定。省级财政部门报送财政部的部门决

算汇总数中应包含计划单列市数据。

财政部国库司组织中央和地方部门决算会审的时间将另行通知。

三、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地区,可参照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办法增加相

关补充资料表,上报时间另行通知。

附件:1.2011部门决算报表

2.2011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财政部

恩施州部门决算编制问题研究 篇3

一、部门决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 预算编制测算过粗, 执行不严格主要表现在:

(1) 部门预算编制与会计年度工作计划在时间上不同步, 制约着部门预算推进的进程。编制部门预算必须以会计年度工作计划为基础, 但由于部门预算编制时间提前, 单位在编制预算时, 无法预先掌握下年的工作计划, 一些资金无法细化到具体项目, 达不到部门预算改革的目标。

(2) 编制政策、资料依据掌握不全不准。财政部门安排预算时必须依照法律、按政策规定编制预算, 但是不少财政部门对于政策法规的掌握并不是特别清楚、准确、全面。

(3) 预算编制方法落后, 未推行规范的零基预算。地方部门预算编制仍采用基数法, 简单地用上年收支数额加一定增长的办法确定财政拨款资金分配, 没有充分考虑预算规模及变动因素, 对不合理的收支结构未及时进行调整, 预算数额逐渐膨胀, 与部门实际支出严重脱节。财政部门为了控制基数的异常增长, 在部门预算编制初期, 将部门的一些正常收支项目不列入预算, 形成预算方案后, 在执行过程中随意追加支出, 造成部门预算不完整。

(4) 部门领导对部门预算不重视。将部门预算管理停留在形式上, 认为预算编制、资金分配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 没有提升到全局的高度, 缺乏总体战略指导;或者部门预算编制依据不充分, 重投入轻绩效、重编制轻管理, 资金损失浪费、挤占挪用等情况较多。

(二) 账务处理偏离制度, 核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

(1) 会计账目没有按照资金性质核算账务, 预算内外支出混用, 预算外事业单位超支后事业基金弥补, 预算内财政拨款又存在结余, 造成总的结余分配大。事业单位上年预算外项目结余转事业基金, 本年预算外项目超支及预算外往来指标混用。

(2) 支出预算编制不细化, 部分支出项目超支严重或结余过大。部门预算经批准后, 必须严格按预算执行, 非经法定程序和有权单位的批准, 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部分单位支出不按预算项目走, 乱支乱用, 造成公用经费超支严重;有的单位挪用、挤占项目资金, 弥补公用经费不足;而另一些项目支出由于项目未落实或资金被挪用, 造成项目结余过大;项目预算资金未能及时拨付, 造成项目支出完成情况与年初预算存在很大差异, 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能完全显现。同一支出功能科目下的项级科目因不同项目支出既有结余又有超支, 导致一个项级科目既有结余, 又有事业基金弥补。如州广播局中专教育下的“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资金支出”本年结余69000元;中专教育下的“2010年秋季中职助学金”又用事业基金弥补171250元。

(3) 不能合理区分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合理划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是编制决算报表的一项重要工作, 部门决算主表中, 有4张涉及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划分问题。但从编报情况来看, 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划分随意性很大, 口径年度间反复变动, 可比性不强, 可用价值不高。如性质相同的两个单位。有的单位全部支出都填在基本支出内, 而有的单位除工资和日常经费外, 其他支出全部填写在项目支出中;同一性质的支出, 有的单位今年填在了项目支出中, 明年填在了基本支出中, 或者今年填在了基本支出中, 明年填在了项日支出中。

(4) 会计核算的日常基础工作不高。单位年终决算是单位日常基础工作的总结, 没有日常核算工作质量, 就不能为决算工作提供基础性条件。凡基础工作扎实和管理规范的单位, 决算报表的差错率就低, 反之。差错率就高。有的单位在一级科目下设置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明细科同, 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的划分就比较准确。有的单位平时就建立起了严格的内控制度, 稽核工作比较扎实, 年终决算的差错就少。有的单位如医院根本就没有按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划分。

(三) 预算执行没有考核机制, 监督不到位

目前, 部门预算注重的是编制方法的可行性、编制内容的准确性, 而对预算的执行没有明确的监督、考核制度, 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得不到体现, 尤其对项目支出执行更需要监控。

(1)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机制落后。主要表现为审计监督方法滞, 在单位部门预算编制时没有起到监督作用, 只是在年终决算后, 通过审计查找问题, 手工操作简单的查账方法运用得多, 信息系统科学的查账方法运用得少, 所以出现了“事后查处多, 事前控制少”的局面。

(2)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查出问题处罚不力。近年来, 在开展财政审计监督活动中, 有些审计监督机关没有认真执行财政法规, 对个别被审计单位发现问题进行处罚时, 抱着“批评从严, 处罚从宽”的观点, 采取“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的办法, 重处罚违纪违法的部门和单位, 轻处罚或不处罚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 或者对审计结果, 只是提出整改建议。

(3) 人大对预算的监督流于形式。目前人大审议部门预算的时间很短, 在很短时间内, 要想认真、逐项地审议部门预算很难做到, 只能对预算进行总体性、一般性审查, 最终流于形式上的程序性监督。由于受政策、经济社会事业决策与预算决策不协调、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多等不确定因素影响, 预算执行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办法。

(4) 部分预算资金未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项目, 客观上造成了“部门伸手、领导批条、追加预算”等隐性分配或二次分配, 从而弱化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应有的约束力。

(四) 预算决算欠缺互动作用, 利用不全面主要表现在:

(1) 在部门决算报表的设置中, 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得不到体现, 从决算报表中, 看不到单位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对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以及预算单位来说, 编报决算报表, 都希望真实了解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以此提高单位的部门预算编制水平。但是, 目前的决算报表体系中, 没有设置相应的预决算表进行对比, 也就无法反映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2) 编报决算不仅是为了将全年收支汇总向上级报送, 更重要的是要充分挖掘决算数据的价值, 指导来年单位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有的单位“重预算、轻决算”, “重分配、轻管理, ”不能从部门决算中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 也不能向单位领导和财政部门提供可行的项目基础资料。在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 经常会出该干的工作或该购买的设备没有预算, 而有的项目结余却很大, 而这时单位又要用钱, 导致预算无法执行, 财政部门只能将经费打通使用, 最终就造成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3) 重数字, 轻分析。就算分析, 也只是两年数字的简单对比, 没有将决算数据与预算数据对比, 有的单位甚至不知道怎样计算“增幅”, 更谈不上结合本系统、本单位的中心工作, 从决算分析的广度和深度入手, 最终造成决算分析的可用价值不高。

(五) 决算报表设置背离实际, 体系不完善

目前, 部门决算使用的是久其公司1999年开发的报表软件, 至今已经14个年头, 该软件操作确实方便, 稳定性好, 但不足之处表现在:

(1) 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滞后, 与部门决算报表设置不同步。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能满足部门决算报表的填报需要, 主要表现在目前会计制度的收、支科目与部门决算不对应, 事业支出科目没有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而部门决算因为要体现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所以要与部门预算对应, 将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 会计不能满足部门决算报表按照支出功能分类与经济分类的要求;会计制度对单位调整上年结余、计账错误、调整账务等没有明确的规定, 给会计人员填报部门决算报表带来很大困难。

(2) 每年内容变化比较大, 结构不尽合理, 软件约束力和报表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数的设置采用限制条件约束, 束缚了填报单位按照实际情况反映, 决算软件的监控和助手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部分表样及编制口径几乎每年都在变化, 许多收入、支出无法归类到具体项目中, 其他收入反映金额很大, 支出明细中的“其他”, 填报困难比较多, 真实性也有待提高。

(3) 部分主表、附表及补充指标表没有设定审核公式, 所以报表出错率比较高。省厅一旦增加新参数报表出错的现象比较普遍, 有许多单位存在上下年度数据不一致的现象。由于附表和补表未设定核对参数, 许多是数量单位, 差错比较多, 如补充资料表的公共安全补充资料表, 有的单位将数量错误的填写为金额, 有的将“平方米”错误填列为“万平方米”, 如附表资产情况表的单位供暖面积。这说明报表设计有不合理之处, 但主要还是报表经办人员责任心不够, 内部控制也不健全, 该有的审核功能没有履行。

二、部门决算编制工作建议

(一) 从实际出发, 加强预算单位会计基础工作

主要表现在:

(1) 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部门决算工作, 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把决算工作列为每年年末和年初的首要任务, 制定工作时间表, 对决算编制、审核、汇总、上报、批复和核查等都要制定工作计划, 明确时限要求。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完善决算编审的工作制度.重视督促和落实的作用, 杜绝漏报、重报现象, 尤其是要杜绝因个别单位上报不及时影响决算总体进程的现象。

(2)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在健全会计机构, 合理配备会计人员的基础上, 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会计账册, 进行会计核算, 及时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允许预算单位决算收支不平衡, 这是客观实际, 财政部门要根据当年情况的变化修改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要求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不能相违背, 一味地追求平衡和有关部门的标准只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如实填报收支项目, 维护财务数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 客观真实反映单位财务收支状况。加强对预算单位暂存、暂付往来款项的清理和监督, 各项往来款项年终前应清理完毕并进行处理, 不得将年终应进入决算的收入和支出挂在往来账户。加强财产物资的清理, 及时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 确保账实相符。做好其他项目年终清理和年终结账, 对单位的所有收支进行全面清查、核对、整理和结算, 确保资金及财产安全。

(3) 加强会计对账工作。各预算单位在严格按程序拨付资金和强化会计核算的同时, 尤其要重视对账工作, 要努力做好上下级单位之间、单位与财政部门主管业务科室之间, 单位与银行之间的对账工作, 通过反复核对, 确保部门决算数字准确无误。

(4) 规范单位会计核算。要求单位会计账分资金性质核算, 并建立台账, 各个项目要分账核算, 不允许混用, 年末未完工项目结余不允许转入事业基金, 如是已完工项目, 其项目结余要单位出示依据后进行结余分配。单位往来款项与单位预算内外指标做到分账核算。

(二) 从全面出发, 确定现行决算编报体系

现行部门决算报表体系自1999年统一汇总会计报表以来, 设计建立在政府收支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科目之上, 由于财税体制改革, 报表表样年年都在变化。

(1) 报表数量。2003年48张 (主表26张, 补表22张) , 2004年46张 (主表11张, 附表17张, 补表18张) , 2005年44张 (主表11张, 附表15张, 补表18张) , 2006年44张 (主表11张, 附表15张, 补表18张) , 2007年38张 (主表15张, 附表10张, 补表13张) , 2008年35张 (主表15张, 附表13张, 补表11张) , 2009年39张 (主表15张, 附表13张, 补表11张) , 2010年39张 (主表15张, 附表13张, 补表11张) , 2011年47张 (主表20张, 附表13张, 补表14张) 。

(2) 表样变化。2006年增加了财政代列资金报表, 取消了收支总表下的二张附表, 取消了基本数字表按科目和部门划分;2007年取消了乡镇汇总录入表, 财政部门不允许编制经费差额表, 增加了财政代列资金任务;2008年取消了水利建设基金明细补充表;2009年增加了中央驻外机构4张补表;2011年增加了一般 (基金) 预算财政拨款及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明细表、“三公经费”和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等3张补表。

(3) 填报口径。2008年, 中央单位和地方单位财决01表至财决06-2表均包含政府性基金收支, 财政拨款指标包括一般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拨款;2009年, 将机构人员表中的行政机构修改为共产党机关等7个明细项;2010年, 明确“基本建设支出”仅指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收支;2011年, 根据《财政部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 (财预[2010]88号) 要求, 删除收入决算表的“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 行政单位 (含参公单位) 非税收入全部缴入预算管理, 增加“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的指标说明;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与部门决算报表对应关系表”。

由以上三大变化可见, 报表设计紧跟形势, 尤其今年财政部文件要求将预算外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 报表软件也变化了, 但是实际改革步伐滞后, 建议财政部召集基层决算经办人员, 开展调研, 从单位实际需要出发, 尽快确定报表体系, 一旦设置, 要一定多年不变。

(三) 从规范出发, 跟踪问效做好预算编制执行

主要表现在:

(1) 年初结余必须按照资金性质, 区分预算内外, 分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编制。年初结余应严格区分资金性质, 按照“基本支出结转和结余分一般预算财政拨款结余、政府性基金财政拨款结余、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结余;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分一般预算财政拨款结余、政府性基金财政拨款结余、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结余;基本建设资金结转和结余分一般预算财政拨款结余、政府性基金财政拨款结余、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结余编制。

(2) 严格按照政府收支科目的经济分类目级科目编制单位支出明细。预算单位要结合近几年的支出, 准确测算下年度支出, 并且严格按照经济分类目级科目编制, 一旦编制, 在预算执行中必须从严, 不要为了方便用钱, 允许单位经费打通使用, 编制的经济分类目级科目执行必须严格, 某个目级科目预算多了, 或者预算少了, 经费不允许打通使用, 只能通过调整预算的方式进行解决, 切实贯彻“有收入来源, 无支出预算的不支;有支出预算, 无收入来源的不支”。

(四) 从真实出发、放开口径反映单位决算收支

决算报表的格式和参数是数据的载体, 是做好决算报表的基础。随着报表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数据可用价值的提高, 单位决算已成为本单位决策的重要依据, 每年的决算设置了严格报表的格式, 严格的审核参数, 可以说是高起点、高标准, 但是与单位实际严重不符。主要措施为:建议将财政代列资金任务归并到部门决算报表, 减少核对工作量;允许财政部门编制经费差额表, 全口径反映部门收支;允许超支单位按照实际情况反映负结余, 真实反映单位原貌;建议除单位通过发改部门安排的项目可以结转外, 其他单位小型项目年终全部进行结转;建议机构人员情况表删除A0-1160公式, 行政单位因有事业单位, 有多个独立编制机构, 虽然是核实性公式, 但是录入人员为了省事, 大多只填列一个机构, 与实际不相符;建议将支出明细的经济分类目级科目与单位财务软件会计科目进行关联, 编制一个“政府收支经济分类目级科目与单位财务软件会计科目对应关系表“, 让决算经办人员填表时不同科目归集有依据;建议将基本数字表中的“一般预算财政拨款开支人数与一般预算财政补助开支人数”合并为“一般预算财政拨款 (补助) 开支人数”, 因为许多单位由于单位性质、预算科目使用的不规范问题, 对拨款与补助人员分类不准确;对资产情况表车辆分类, 应该确定价格区间, 因有的乡镇购买两成左右新的, 价值2万元左右的小轿车, 此也填入了小轿车, 与实际不相符, 应该统一填入其他车辆;事业单位离退休和医疗经费为预算内专用科目。政府收支科目并没有说明只能是财政拨款专用科目, 财务会计制度也没有规定, 只能反映预算内财政拨款, 而且作为预算单位在进行账务处理时, 将事业单位离退休年终没有用完的资金进行结余分配转入事业基金;同时, 医疗经费因预算内经费不足, 单位用其他资金弥补, 应该允许反映。

(五) 从及时出发, 健全人大审计决算监督制度

主要表现在:

(1) 加大审查、监督部门预算的力度。人大财经委要提前介入财政预算草案的编制, 及时了解政府在制定预算收支计划过程中的主要情况和各部门对预算安排的意见建议, 人大的预算审查要在做深做细上下功夫, 同时加强对一般预算支出安排使用和预算外资金管理的监督。

(2) 人大采用经常与突击检查相结合, 加强部门预算执行监管, 定期与不定期开展预算执行检查, 增强预算约束力。

(3) 强化项目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项目从立项、执行、考核评估严格按照规定、流程来进行。对于重大项目的预算决策, 可实行政府和部门两个层次集中研究、协商安排资金的管理方法, 由预算部门根据政府重大决策部署, 结合部门发展规划做出具体的发展方案, 经财政部门初审后供政府选择定事, 从根本上保证项目的可行性, 减少阻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 要强化预算项目的绩效管理, 制定明确的绩效量化指标和具体可行的落实措施, 加大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力度, 真正实现对财政资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 有效提高财政监管水平, 调动全部门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使预算管理收到较好的效果。

(4) 加强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 提高预算执行质量。加大财政监督力度, 可以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巩固预算管理成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监督检查, 将财政分配活动置于人大、审计、社会各界乃至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提高财政分配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尽可能地发现存在的问题, 及时修正管理策略, 以促进资金使用单位建立良好的理财机制。

财务决算编制办法(定稿) 篇4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设计单元工程

完工财务决算编制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南水北调中线干线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准确反映概算(项目管理预算)(以下简称概(预)算)执行情况,正确确认、计量资产价值,总结工程建设成果,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制度及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南水北调工程竣工(完工)财务决算编制规定》(国调办经财[2008]159号),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一期主体工程设计单元工程(以下简称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设计单元工程是指单独编制和批复初步设计报告的工程。

第三条 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是汇总编制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的基础。

经审核的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是资产价值确定、资产移交和投资控制考评的基础。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应做到内容真实完整,数据准确无误。

第四条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中线建管局)负责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的审核、汇编工作;项目建设管理单位(以下简称项目建管单位)负责所建管部分的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

一个项目建管单位负责建设多个设计单元工程的,按照每个设计单元工程分别编制完工财务决算;一个设计单元工程由多个项目建管单位共同建设完成的,各项目建管单位编制所建管部分的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后,由中线建管局指定单位汇总编制该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

第五条 项目建管单位负责人对所编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各项目建管单位应成立编制完工财务决算的专门机构,由财务、合同管理、计划统计、工程建设、工程技术、物资设备、信息管理、移民环保、审计、档案管理等业务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建管部分的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

项目的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参建单位应当协助项目建管单位编制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

第六条 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资料及其他会计核算资料应按照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及中线建管局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管理。

第二章 编制依据与条件

第七条 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编制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等部门的相关规定;

(三)中线建管局有关制度和办法。

第八条

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编制的主要资料:

(一)经批准的设计文件、项目概(预)算及其它文件 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概算及概算调整文件、项目管理预算、投资计划及基本建设支出预算下达文件、年度价差审批文件等。

(二)项目合同(协议)

包括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等经济合同(协议),包括相关的招标、投标文件、工程变更、索赔等文件和资料。

(三)工程价款结算资料

(四)主要建筑材料的消耗量与主要工程量统计记录

(五)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资料

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财务管理资料等。

(六)其他相关资料

第九条

编制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的条件:

(一)批准的设计文件规定的建设内容已完成,工程质量符 3 合设计要求。

(二)投资计划、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已全部下达,财政预算资金已全部到位。

(三)设计单元工程主体已完工,尾工工程及费用已列出明细清册,总额控制在概(预)算投资3%以内,且实施方案已落实。

(四)工程建设过程中审计、稽察、检查的决定已经进行整改完成。

第三章 编制内容与时限

第十条 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应包括项目从筹建到完工验收的全部投资,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以及待核销基建支出和转出投资。

第十一条 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报告由以下部分组成。

(一)完工财务决算封面及目录;

(二)设计单元工程平面示意图及主体工程照片;

(三)完工财务决算说明书;

(四)完工财务决算报表;

(五)项目立项、可研及初步设计(或项目管理预算)批复文件(复印件);

(六)项目历年投资计划及基本建设支出预算文件(复印件)。

第十二条 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说明书是总括反映设计单元工程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果的书面文件;应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反映工程实际和特点。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基本建设项目概况;

(二)投资计划、基本建设支出预算下达情况及资金到位情况;

(三)概(预)算执行情况及分析,主要分析决算与概(预)算的差异及原因;

(四)投资动态管理情况及投资完成情况分析;

(五)招投标情况;

(六)合同(协议)履行情况;

(七)征地补偿及移民安置情况;

(八)工程变更处理情况(其中重大设计变更应单独说明);

(九)预备费批准及使用情况;

(十)预计尾工投资及费用情况;

(十一)基建结余资金形成及分配情况;

(十二)会计账务处理、财产物资及债权债务的清理情况;

(十三)财务管理情况;

(十四)历次审计、稽察决定及其整改情况;

(十五)主要经济指标的计算、分析情况;(十六)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经验、问题和建议;(十七)其他需说明的事项;(十八)编制报表相关数据说明。

第十三条 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报表主要包括:

(一)设计单元工程概况表

(二)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表

(三)设计单元工程投资分析表

(四)设计单元工程成本表

(五)设计单元工程尾工投资及预留费用表

(六)设计单元工程待核销基建支出表

(七)设计单元工程待摊投资分配明细表

(八)设计单元工程转出投资明细表

(九)设计单元工程交付使用资产总表

(十)设计单元工程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

(十一)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附表(19张)完工财务决算报表格式及填制要求见《南水北调中线干线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编制技术方案(试行)》(见附件)。

第十四条 凡符合编制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条件的,应在该设计单元工程完工验收前完成完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

第四章 编制程序与方法 第十五条 项目建管单位编制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的一般程序为:

(一)收集整理与完工财务决算编制相关的工程项目资料;

(二)完工财务决算清理;

(三)确定完工财务决算日;

(四)预计尾工投资及费用;

(五)编制决算日基本建设会计报表;

(六)分摊项目建管单位发生的公共费用;

(七)分摊待摊投资(分摊到受益资产);

(八)填列完工财务决算报表;

(九)编写完工财务决算说明书;

(十)上报中线建管局。

第十六条 中线建管局汇编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的一般程序为:

(一)收集整理与完工财务决算编制相关的工程项目资料;

(二)完工财务决算清理;

(三)核定预计尾工投资及费用;

(四)审核项目建管单位上报所建管部分的完工财务决算;

(五)确定完工财务决算基准日;

(六)组织编制基准日基本建设会计报表;

(七)分摊中线建管局发生的公共费用;

(八)计提留成收入;

(九)分摊待摊投资(分摊到受益资产);

(十)汇编完工财务决算报表;

(十一)编写完工财务决算说明书;

第十七条 完工财务决算应按概(预)算的主要项目分析考核概(预)算执行情况。建筑安装工程按照概(预)算二级项目分析考核,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应根据情况按照概(预)算二级或二级以上项目分析考核。

第十八条 完工财务决算清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计划、资金的核实、核对;

(二)合同、协议清理;

(三)债权债务清理;

(四)建设成本支出的核对及调整;

(五)预计尾工及费用的清理;

(六)待移交资产清理;

(七)其他需要清理的事项。

第十九条 设计单元工程施工合同验收后,项目建管单位应确定本单位编制该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日,并报中线建管局备案。

中线建管局接到项目建管单位上报的决算日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后,确定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基准日。

与工程建设成本、资产价值相关的会计业务应在决算日(基准日)之前入账。

第二十条 预计尾工投资及费用由项目建管单位根据工程建设情况申报,在中线建管局核定后计入相应设计单元工程的建设成本。

预计尾工投资及费用不含待运行资产维护管理费。第二十一条 对需由多个设计单元工程承担的公共费用进行分摊,并纳入完工财务决算。其中借款利息暂按财务决算基准日的余额进行分摊。

中线建管局分摊的银行借款利息等公共费用不作为各项目建管单位的投资控制奖惩考核内容。

第二十二条 设计单元工程的留成收入由中线建管局按照《南水北调工程投资控制奖惩办法》(财建[2006]1113号)确定,并纳入完工财务决算。

第二十三条

完工设计单元工程的待摊投资应在受益资产间进行分摊。其分摊的基本原则是:能够确定由某项资产负担的待摊投资,直接计入该资产价值;不能确定负担对象的待摊投资,根据实际发生数按比例分摊计入各受益资产价值。

计算公式如下:

待分摊的待摊投资合计

分配率=

待摊投资分摊对象的实际价值合计

×100% 某资产应分摊待摊投资=该资产实际价值×分配率 待摊投资分摊对象的实际价值是指会计核算中待摊投资分摊对象实际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及其他投资。

第二十四条 待摊投资的分摊对象为:

(一)房屋、建筑物;

(二)需要安装的设备;

(三)其他分摊对象。

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费用只计入相关的房屋、建筑物价值,设备等资产不分摊此项费用。

第二十五条 项目建管单位应根据设计单元工程的资产价值构成,按照《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资产管理办法》(另行制定)或工程资产目录的规定,编制交付使用资产清单,确定资产价值。

设计单元工程完工验收后,项目建管单位须做好相应的工程资产移交工作。

第二十六条 省级征地移民机构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规定,按照征迁安置任务与包干协议约定,编制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项目完工财务决算,提交相应的审计报告。

第二十七条 以包干形式委托的铁路交叉、桥梁等建设项目,由包干单位按照委托协议约定,在工程完工后向中线建管局报送完工财务决算,中线建管局据此并入相应设计单元工程完工 10 财务决算。

第二十八条 项目建管单位应在设计单元工程合同验收后的两个月内编制完成所建管部分的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并上报中线建管局。

第二十九条 中线建管局对项目建管单位上报的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进行审核。

第三十条 设计单元工程完工财务决算经中线建管局审核、汇编后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核准。

第五章 附 则

部门决算编制 篇5

1. 对部门决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虽然《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财务规则等法律规章从不同角度对部门决算做了详略不同的规定, 但仍有不少单位认为部门决算无非是把会计数据进行填报汇总上报而已, 从而忽略了相关数据的准确性、报表的完整性、逻辑性及上下年度之间的衔接性。在调研过程中, 发现有的单位存在着“重预算、轻决算”的观念, 人员投入不足, 对决算编报工作没有建立核查制度, 缺乏后期监督和激励, 导致部门决算报表出现数据不完整、数据不准确, 审核把关不严等现象。

2. 决算的填报口径经常变化导致工作量大

部门决算是一项综合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复杂工作。每年填报口径和填报内容的频繁变化加大了工作强度。报表审核参数多次修改, 增加了工作量, 不仅影响了决算进度, 也引起了各单位的意见。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使用同一参数, 导致不能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部门决算信息, 从而不能反映本地区的真实情况。

3. 决算填报数据不尽真实

部门决算公式分为三种, 基本平衡公式、逻辑性公式、核实性公式。基本平衡公式出现错误提示时, 要无条件调整数据;逻辑性公式不应该出现错误信息, 若出现必须调整, 遇特殊情况需说明理由;核实性公式错误提示要分情况是否合理, 若情况合理则不需要修改决算表, 在审核公式信息框中填写错误原因即可。各单位为了报表平衡人为调整数据, 甚至一见到公式或模块提示就随意更改数据, 导致数据失真。

4. 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没有在部门决算中详细反映

部门决算是各部门年度预算执行的全面总结, 是各部门年度资金活动情况的集中反映, 但是部门决算中没有预算和决算情况的对比分析, 只是在财政总决算中有简单的预算和决算之间的对比。

5. 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的规范性有待提高

部分单位财务管理较为弱化, 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会计人员业务不强, 财务核算不够规范, 少数单位对会计科目运用的随意性很大, 没有严格按照会计制度核算。

6. 部门决算编制随意性大

在编制决算过程中, 有些单位为了使数据符合决算编制软件的技术要求, 随意调整科目, 造成决算报表与年初部门预算安排及会计核算财务信息不符, 不能正确反映单位财务支出的真实性。有的数据填列简单、粗糙, 各种基础性、常识性错误较多, 不符合填报要求。还有的单位为了控制“三公经费”的额度, 还随意使用支出科目。

7. 单位财产账实不符

单位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严重。对单位资产的使用、报废等情况不能很好地实行跟踪问效管理, 相关资料在财务部门核实过程中脱节, 核算不及时, 出现了实物与账面账实不符的现象。

8. 决算分析报告疲于应付, 不够深入

一个地区、部门单位的决算分析是否全面、深入往往能反映出该地区、部门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通常部门决算分析报告由五部分组成。即介绍本地区经济财政总体情况、部门决算报表分析 (趋势结构和特点) 、部门决算工作总结 (主要做法、成效)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下年度部门决算工作计划。从调研单位的现状来看, 不少单位部门决算分析报告浮于表面, 流于形式, 不是少这, 就是少那, 没有按照规范的部门决算分析报告来写, 不能准确地反映预算执行情况, 难以为下年度预算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做好部门决算编制工作的建议

1. 提高认识, 加强对部门决算工作的重视程度

部门决算是部门预算的延续, 既是本年度部门预算工作的终点, 又是下年度部门预算工作的起点。要摒弃“重预算、轻决算”的观念, 高度重视部门决算工作, 以促进部门预算的合理编制和改进, 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一是要提高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对决算的认识, 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要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 协调好部门决算编制工作关系, 单位要配备足够的会计人员, 明确职责分工, 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程序, 提升部门决算的编制质量。要纠正仅对会计资料简单汇总, 仅注重技术性审核的机械化的工作方法, 切实履行各自职责。

2. 明确填报口径, 少走弯路

统一决算报表的填报口径相当重要, 应详细、明确, 并以书面形式发到各单位。由于报表内容每年都会随着需求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而且编报人员并不固定, 详细明确的书面说明, 可为单位提供了统一的填报依据, 也便于相关人员的理解和掌握。

3.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由于部门决算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相关人员除了在日常要提高对部门决算认识的同时, 还要对会计业务、国库集中支付单位版操作业务及其他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更新培训, 熟练地掌握部门决算工作的各项业务技能和操作水平, 进而提高部门决算工作的质量。

4. 充分利用部门决算软件功能, 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全区所有预算单位都纳入了国库集中支付系统, 会计年终决算报表中的有关信息, 可以实现数据共享。要充分利用部门决算软件的代码提取功能、完全汇总功能、节点汇总功能、数据装入功能、查询功能等功能, 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数据准确。

5. 搞好协调, 严把“四关”

部门决算的编制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 它要求单位要有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 要建立较为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 要求各个会计岗位相互协助和配合, 具体来说要做到:一要把好原始凭证的审核关;二要把好凭证的录入关;三要把好单位与财政的对账关;四要把好编制环节的汇审关。

6. 搞好基础数据核对, 提高编报的准确度

一是核对上年结转数。上年结转数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部门决算的编制质量, 从这次调研单位近几年上报的数据来看, 绝大部分错误来源于上年结转数。单位应将上年的“本年结余和结转”的数据正确填入到“上年结余和结转”栏中。二是对单位基本人数进行核对。包括在编人数和年末实有人数。编制数应将行政编制与事业编制分开, 年末实有人数包括在职人员、离休人员、退休人员和其他人员, 还要区分一般预算财政拨款开支人数、一般预算财政补助开支人数和经费自理人数, 并注意与上年数据衔接一致。三是核对国库集中支付数据及相关数据。将国库集中支付预算内资金、专户资金、非税收入, 通过国库支付系统与本单位的余额、资金性质、预算科目逐一核对, 如果出现问题及时与财政部门沟通, 确保决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7. 建立核查机制, 落实奖惩制度

为加强部门决算管理, 保证部门决算质量, 应定期对部门决算编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抽样核查, 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给予通报, 逐步形成核查的长效机制, 以促进部门决算工作质量的提高。同时,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制工作的考核, 对部门决算编制质量较高的单位给予表彰。今年年初, 我局对2011年度部门决算的10个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 并对从事部门决算的经办人员予以奖励, 提高了经办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这是我局在部门决算工作中一次创举, 势必助推我区部门决算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8. 以部门决算作为审核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

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环环相扣, 互为促进。预算编制通过预算执行加以验证, 预算执行的结果形成决算, 决算经过反馈, 为预算编制提供参考。实现这样的循环, 预算编制才能科学合理, 预算执行才能高效规范, 决算才能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部门决算中部门和单位年终的结余, 项目支出完成情况、非税收入征缴情况等指标都可以为财政部门编制下一年度部门预算作为参考。

9. 利用部门决算反映的单位资产情况, 加强预算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当前普遍存在部门之间占有资产不均的现象。有的单位占用办公用房过多以致资产闲置或对外出租, 而有的单位办公条件很差, 办公用房人均面积达不到标准, 办公设备陈旧满足不了办公的需要。因资产占用量的差异, 各单位自主创收的能力也不同, 因而导致部门之间有“冷”和“热”之分。各单位应结合清理资产和规范津补贴工作, 资产配给不足的部门应主动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调剂, 通过资产丰歉调剂、余缺调剂等办法逐步解决部门单位之间资产占用不均衡问题, 以达到逐步消除部门差别, 实现财政资源配置趋向均等化目的。

1 0. 加强部门决算数据的分析及利用

部门决算编制 篇6

一、改进高校部门决算报表编制方法的必要性

高校部门决算报表是学校每个会计年度终了, 根据财政部门决算编制的要求, 依据会计核算结果编制的, 综合反映本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 是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及本单位领导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工作、科学决策的重要资料, 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最终成果, 也是高校编制财务收支计划预算、实施收支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目前部门决算报表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有:

1. 学校发展迅速, 资金量大, 经费类别繁多。

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财政预算改革不断推进,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 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在校学生人数和经费收支规模不断扩大, 学校的经济活动和日常业务日益繁杂, 经济业务呈多样化、复杂化, 资金来源呈多元化, 所涉及经费款项类别繁多。

2. 财政政策不断改革。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相关会计制度的陆续出台及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改革, 对学校的财务核算工作影响较大, 必须适应新制度改革的要求。

3. 报表编制时间紧、任务重, 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高校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具有强制性, 不以单位领导或会计人员的意志为转移, 必须按照有关要求和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按期编报。年终财务决算期间是财会人员最为“头痛”的日子, 往往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部门决算的编制工作, 在编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项目归集对否、基层单位上报的报表及时与否, 有的甚至直接影响报表编报的效率和质量。

二、提高报表编制质量和效率的方法

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都是时间非常紧、任务特别重的, 因此必须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一套切实可行的编制方法 (详见下图) , 才能克服编制中的各种困难, 保证报表编制的质量及速度。

1. 加强日常会计核算工作。

报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日常会计核算凭证和账簿等资料, 因此, 加强日常会计核算工作, 可以为报表的编制做好充分准备。平时应注重抓好会计基础工作, 认真执行财务制度, 为报表的编制提供充分详实和完整可靠的数据材料。如可密切关注各个会计科目的数据变动情况, 分析原因, 并对日常报账过程中个别项目异常的开支情况进行跟踪筛查, 整理汇总, 确保对财务收支情况的有效控制, 避免临时调账及杜绝虚增 (减) 收支。

2. 充分利用财务软件功能。

针对报表数据需要汇总填报的难题, 可充分利用财务账务系统的辅助账模块功能来进行各项资金的分类汇总。先在辅助账模块的项目统计表定义中设置需要取数的各项目类别;再根据取数的具体需要定义取数要求;取数后再把这些项目按来源渠道进行分析汇总;最后进行归集填报。这种通过辅助账功能进行项目归集的方法改变了原来的手工汇总, 既可提高工作效率, 又能保证数据的准确。

3. 注重数据核对工作。

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注意及时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数据和相关内容的核对工作, 主要核对财政拨款、预算外返拨款、上缴国库款、上缴财政专户款, 包括收支余数据、资金性质、类款项编码和项目名称, 逐笔核对相符, 保证预算数和拨款数的口径及金额都一致。一旦发现不相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核对, 以保证每笔款项的准确, 也可避免年终一次性对账工作量大的负担。

4. 建立项目数据库。

平时就可做好有关项目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建立项目库, 改变原来由相关部门提供资料的被动情况, 这样既可保证数据的真实, 又可快速利用已准备好的数据进行填报, 提高数据归集分类能力。

5. 做好账务结账的准备工作。

部门决算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必须及时做好年终部门决算的前期准备工作, 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部门决算工作任务, 具体应先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督促出纳人员及时进行银行存款的核对, 做好相关账务的票据交接工作, 并保证每笔账务及时入账。结账前应检查本年度所有经济业务是否全部登记入账, 总账的发生额和有关明细账、日记账的发生额与余额是否完全相符, 然后进行试算平衡。

(2) 督促相关人员进行各项财政拨款、上缴财政专户、财政返拨等事务对账工作。

(3) 及时清理各种往来款项:提前催报结清各种暂付款、预付款、收回各种应收款项。对于债权要及时催收偿还, 对于债务应主动联系对方核对账务, 确保双方一致, 以避免呆坏账长期挂账。

(4) 数据收集。部门决算报表除有财务信息外, 还需要很多学校基本信息, 如人员情况、学生人数、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科研和教学成果情况等, 这些资料需要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提供, 因此在做财务决算前, 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资料收集。

(5) 进行预结账。因拨款、上缴财政专户、财政返拨等事项的核对工作得由相关部门提供相关资料, 但往往未能及时核对。为了及时发现账务核算及各项收支是否存在问题, 在出纳银行存款对平及相关票据都已基本入账的情况下, 应提前将账务系统的数据导入手提电脑进行预结账, 并在预结账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数据的核对及各项目资金的取数整理工作。

6. 讲究报表编制方法。

部门决算报表依托于决算报表软件, 每份会计报表间有诸多的关系, 表间关系复杂, 报表之间环环相扣、互相制约, 所以要注意报表的编制口径要求, 每张表都需依据具体要求填报, 而且前后表格应一致, 这样整套报表才能真实准确。具体做法如下:

(1) 确定编制范围及口径:认真研究报表的填报要求并及时与职能部门沟通, 确定报表编制的具体内容及范围。

(2) 编制工作底稿:在年终账务结转后, 应先编制资产负债表、收入情况表、教育科研支出情况表三张基本表, 与科目余额表进行核对, 以保证数字的准确性;并利用财务账务系统的综合凭证查询模块或辅助账项目查询模块等功能, 根据编制口径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汇总工作, 按类、款、项分类编制好各类收入支出、项目资金收支、非税收入、预算外返拨等各项明细的工作底稿, 以便于汇总填报。

(3) 分析填报:部门决算报表的编报内容包括学校的全部收支情况, 表中内容必须按支出功能分科目进行分类汇总, 并按项目填列的要求逐项填列。填报时需根据报表的具体填报要求, 利用已编制好的工作底稿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进行分析汇总后填报, 前后表格需一致, 在填报时讲究技巧, 根据表间关系进行填报。

(4) 合并报表:部门决算报表必须全面反映学校整体财务收支情况, 应将基建报表及校内独立核算单位的报表中列入合并范围的报表予以合并。在具体编制合并报表时, 可以直接合并的项目直接合并, 该抵销的项目则进行抵销, 不能直接合并的则需进行具体分析再合并入相关项目。如:对二级单位之间及二级单位与校部之间的债权债务应进行抵销后再填报。

7. 强化报表数据分析。

会计报表分析不仅有利于促进学校切实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和方针, 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学校加强内部预算管理的执行和监督, 确保学校财务收支预算工作的贯彻落实, 可重点从收益性、成长性、资产效率、稳定性四个方面的十三项指标进行分析, 见下图:

这些指标全面分析了学校筹资情况、收支总体情况、生均支出数、资金结构状况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及增减变化, 改变了原来单纯分析全年的收支情况、具体构成及预算执行情况的做法。通过分析可以让领导发现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解决方案,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改进报表编制方法的重要意义

1. 保质保量完成报表编制工作, 提高编制效率。

通过探索出来的编制方法, 可使部门决算报表克服编制时间紧、项目多、统计数据量大等困难, 特别是2013年的部门决算报表根据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编制, 必须将学校使用的会计科目根据《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拆分并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相关科目的衔接。利用财务账务系统功能进行项目统计汇总, 改变原来的手工汇总,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 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报表编制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充分发挥了会计的核算与监督功能。

2. 充分利用报表资料,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通过会计报表的数据分析, 为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依据, 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项目资金都有指定用途, 并有一定的建设期限, 在学校经费中占比较大的比重, 因受到用途的限制, 往往未能按进度完成, 资金使用效益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年终结算的基础上, 主动与各相关职能部门加强联系, 及时反馈项目执行情况, 以便职能管理部门能及时掌握项目执行情况, 并督促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大大提高了项目资金的使用率。

3. 发挥会计报表的作用, 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部门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进一步深入, 部门决算编制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部门决算报表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部门决算报表能够有效促进学校加强内部预算管理的执行和监督, 确保学校财务收支预算工作的贯彻落实;部门决算报表保证了会计资料所披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 如实反映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通过部门决算报表, 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 通过对预算经费执行情况的科学分析, 促进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 从而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通过会计报表分析结果的运用, 可以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为预算编制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为规范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叶妙芬.完善高校部门决算报表的思考.财经界, 2012;21

部门决算编制 篇7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条明确将“财政预算、决算报告”列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点内容,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相信不久的将来, 部门决算公开势在必行, 这必将对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行政事业单位账户设置与部门决算报表编制的矛盾

1. 行政事业单位账户设置现状。

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政府支出分为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问题解答》的说明:支出功能分类主要反映政府的各项职能活动及其政策目标, 支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政府的每一项支出, 都能通过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和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反映, 由于每一个支出功能科目一般同时对应多个支出经济科目, 每一个支出经济科目也能同时对应多个支出功能科目, 所以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正是这种账户设置要求, 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现状:财政总预算会计相关支出科目主要按支出功能分类进行核算, 单位预算会计则主要按支出经济分类进行核算。目前,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账户设置和会计核算也都遵循这一原则, 即收到财政拨款时, 可按支出功能分类反映, 反映收到什么款, 如是办学校的款还是修水利的款;而支出时, 则只能按支出经济分类反映, 反映款是怎样花出去的, 如办学校的款是发了工资还是买了设备, 但花掉的款是用了财政拨入的什么款项则无法一一对应。

例如, 某中学今年收到财政预算拨款300万元, 预算支出科目为“教育——普通教育——初中教育”120万元, “教育——普通教育——高中教育”180万元, 该学校年度共支出280万元, 其中:基本工资支出70万元, 购买设备50万元。

(1) 单位收入时作会计分录:

(2) 单位支出时作会计分录:

2. 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要求。

当前部门编制决算报表工作量大, 拿2010年度为例, 共有主表15张, 附表10张, 还有各省自行要求的附表3到5张不等, 分量十足, 采用二维或三维的填报模式, 即报表的横向要填报单位的收入、支出、结余及其明细, 而明细比较多的如支出明细 (即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就有84项, 还要反映这些收入、支出、结余是属于基本支出还是项目支出, 这就等于在核算时科目数量乘2;报表的纵向则要填报财政预算拨入的类、款、项 (即支出功能分类科目) , 而一个单位要用到的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少的有两三项, 多的达四五十项, 这些科目在填报时要与收入、支出、结余科目及其明细科目一一对应。举个例子, 如某单位较常用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有30个, 反映财政预算拨入经费而使用的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也有30个, 那么, 该单位编制报表时需一一对应的科目就有900个 (30×30) , 再加上这些支出还需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这样单单支出科目数量就达到1800个。

3. 账户设置难以满足部门决算报表编报的需要。

编制部门决算报表的基本工作方针是真实、准确、全面、及时, 所以当前的会计核算同决算报表的编报要求存在矛盾。如果是手工记账, 或许可以记两套账, 一套按通用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记账, 一套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记账, 但要完全按报表的取数要求使用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与经济分类科目一一对应进行会计核算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像上面举例的那个单位, 需要设置1 800多个科目进行会计核算, 而且像决算报表中的“行政事业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的纵向除要求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类、款、项填报, 还要求按各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类、款、项用途设置明细, 工作量巨大而繁重。而且决算报表还有上千个平衡公式、逻辑性公式及核实性公式。所以, 目前大多数单位在编制决算报表时, 都是根据报表需要填报的内容和公式来拆分账户数据以符合填报的要求, 工作量十分巨大。

我们的会计核算是为会计报表即为需要提供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服务的。而会计账户的设置决定会计核算, 所以说会计账户的设置应该围绕会计报表来进行。

二、借助会计电算化轻松编制部门决算报表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为财会人员减轻了繁琐的会计核算工作, 也为多维账户设置和会计核算的精细化提供了可能。

1. 构建三维账户框架, 为决算报表取数打下良好基础。

财务软件除了日常使用的账户核算模块 (就是按会计制度设置的会计科目及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置的支出类明细科目) 外, 还有多个辅助核算模块, 我们可以充分使用这些辅助核算系统, 设置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和款项用途的三维账户体系, 即在财务软件的账户核算模块设置会计科目及其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在辅助核算模块里根据财政拨入款项的类型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 设置一套科目表;然后在另一个辅助核算模块里根据财政拨入款项的用途, 设置“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两个科目, 再在“项目支出”科目下按各项目款项的用途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在财务软件系统里设置的两套辅助核算科目与账户核算模块的收入、支出、结余及其明细科目一一对应。这样, 在记账凭证录入时, 涉及收入、支出、结余科目时, 应同时选择款项类型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 及款项用途 (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及其二级明细) 两个辅助核算科目。这样的设置, 相当于录一笔记账凭证, 可以同时提供三套账户的会计信息, 符合部门决算报表的三维取数模式。

设置三维账户体系, 对财务软件使用不是很熟练的财会人员而言有一个学习过程, 可以求助于财务软件的技术服务人员, 当然, 我们应当毫无保留地把这个设想告诉他们。

例如, 某中学收到一笔用于教学楼修缮加固的财政专项拨款, 财政支出科目为“教育——普通教育——初中教育”。

(1) 单位收入时作会计分录:

(2) 单位支出时作会计分录:

2. 灵活使用账户数据信息, 是填报部门决算报表的关键。

账户框架设置好了, 会计核算就可按部就班了。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财务软件的辅助核算科目有的设置了强制选择 (即该选的科目都要选上才能存盘) , 有的则没有, 这就要求我们在录入记账凭证时格外细心, 该选的辅助核算科目不能遗漏, 否则, 在账簿、报表里就取不到相关数据。当然, 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和繁琐。账户设置到位了, 账簿的信息就足够强大, 就可以为我们编制部门决算报表提供想要的会计信息。而如何取数, 也就是这些账户数据如何使用, 是帮助我们最方便、最准确地填报决算报表的关键。以下两类辅助核算的账簿简称功能类项目账和用途类项目账。

(1) 使用功能类项目总账 (反映各类、款、项的收入、支出、结余, 不对应会计科目) 、功能类项目总账+用途类项目账 (选基本支出) 、功能类项目总账+用途类项目账 (选项目支出) , 填报“收入支出决算表”。

(2) 使用功能类项目明细账 (除反映各类、款、项的收入、支出、结余, 还需对应会计科目的收入、支出、结余及其明细科目) , 填报“收入决算表”。

(3) 使用功能类项目总账+用途类项目账 (选基本支出) 、功能类项目总账+用途类项目账 (选项目支出) , 填报“支出决算表”。

(4) 使用功能类项目明细账+用途类项目账 (选基本支出) 、功能类项目明细账+用途类项目账 (选项目支出) , 填报“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

(5) 使用功能类项目明细账+用途类项目账 (选项目支出) , 填报“行政事业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基本建设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

(6) 使用功能类项目明细账+用途类项目账 (选基本支出) 、功能类项目明细账+用途类项目账 (选项目支出) , 填报“一般预算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预算外收入支出决算表”。

(7) 其他附表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填录。

3. 认真核对账户相关数据, 对应决算报表勾稽关系。

部门决算报表表内、表间的勾稽关系很多, 这就需要我们在填报前先核对账户数据, 可将需要的账簿打印出来, 核对各辅助核算项目账之间、各辅助核算项目账同会计科目余额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核对无误后, 编制时就能确保决算报表表内、表间勾稽关系准确无误。这样的账户设置, 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轻松编制部门决算报表, 而且能确保单位的账户数据 (即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 准确无误地通过决算报表反映出来, 为顺利完成决算工作并将之公开打下坚实基础。

摘要:随着财政预算的逐步公开, 社会公众对“决算报告”的公开也充满了期待。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账户设置现状和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要求来查找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 思考借助会计电算化准确编制部门决算报表需要掌握的要领, 即:构建三维账户框架, 为决算报表取数打下良好基础;灵活使用账户数据信息, 是填报部门决算报表的关键;认真核对账户相关数据, 使之与决算报表数据的勾稽关系相对应。

关键词:部门决算报表,账务设置,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预算司编.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问题解答.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2].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8]49号, 1998-01-01

[3].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 1997-12-31

部门决算编制 篇8

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在每个会计年度终了根据财政部门编审要求, 在日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编制的, 综合反映本单位财务收支状况和各项资金管理状况的总结性文件。会计决算报表和决算说明, 是财政和上级主管部门决策的主要依据, 是重要的历史资料和档案材料。通过近些年参加决算报表编制工作, 认识到事业单位编制决算报表, 并不是一项重复性的工作, 而是一年财务工作的总结和汇总, 它可以帮助我们对预算经费的执行情况进行认真分析, 促进预算的合理编制, 从而提高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益, 并且能够为我们如何设立财务账套及日常内部报表提供可靠依据, 加强财政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杜绝了资金使用不合理, 分配不到位, 造成财政资金浪费的客观现象。

二、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概述

2011年度北京市部门报表由封面、主表、附表, 上报文档、补充资料表构成。其中:主表20张、附表13张, 补充资料表35张、共68张。封面、主表和附表适用于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填报, 补充资料表仅适用于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填报。报表编报内容包括预算单位的全部收支情况, 编报口径与单位预算衔接一致。

本套决算报表编报内容包括预算单位的全部收支情况。

(一) 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表。反映单位收入具体来源, 包括财政拨款、上级系统内补助、下级上缴、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活动收入等;反映单位支出的具体去向;包括人员支出、公用经费支出、专项支出、以及对上级部门的上缴和对下级所属部门的补助、经营活动支出等。

(二) 单位资产负债状况表。综合反映单位财务活动的结果及总体收支平衡情况。

(三) 单位基本情况表。反映单位固定资产及其构成、单位人员及其构成、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保障情况等。

(四) 单位特定资金使用情况表。反映财政性资金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执行情况、事业单位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增减变动情况等。

(五) 单位非税收入征缴情况表。反映对收费、基金、专项、罚没、彩票、固定资产有偿使用等收入的明细化。

本单位决算报表录入级次为二级。

表中内容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划分, 需要按项目填列的要求逐项填列。

三、编制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的重要性

(一) 事业单位决算数据与预算管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环环相扣、互为促进。预算编制通过预算执行加以验证, 预算执行的结果形成决算, 决算经过反馈, 为预算编制提供参考。

部门预算要求各部门按照制定的统一表格及有关规定, 编制反映本部门各项收入和支出的预算。部门预算收入主要包括财政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结余资金等。部门支出预算主要由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组成, 并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编制。

部门决算是部门预算编制的最终结果, 是年度预算执行的总结。

编制部门决算时, 需从财政信息平台上下载财政性资金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执行情况表。在填制决算报表时, 以国库集中支付情况为依据, 所有报表的收入支出, 属于财政性拨款部分, 都以国库集中支付情况表为依据, 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所有报表, 这充分体现了决算报表和预算执行情况表是密不可分的。

(二) 日常工作的积累是做好决算报表的基础。

会计的日常工作:由出纳和会计两部分人员组成。

出纳工作是整个财务日常工作正常运行中关键的一环, 是守口把关的重要门户。凡有经济活动的单位, 收支是否合理, 无一不从出纳这个环节表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 出纳又是检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的主要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有高度责任心和坚持原则的出纳。出纳要做到这点, 必须掌握必要的出纳知识和具备必要的出纳技能, 除了熟悉处理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存业务, 更要熟悉预算资金申请情况, 随时掌握预算资金执行比例, 为领导调配资金做好第一手的分析材料。现行的出纳, 特别是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 出纳岗位的工作更为重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以后, 出纳人员在支付每笔款项时, 必须首先在国库支付系统录入支付信息, 出纳的每笔支付业务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项目名称、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和资金性质等支付信息输入国库支付系统, 而这些正是决算报表的依据。可以说, 出纳工作是决算工作的起点, 出纳人员工作的好与坏, 直接影响到决算的真实性和决算的质量。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日常工作的基本业务和基本环节。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工作的秩序。

平日在工作中会计人员每月都要对出纳编制的各种支出凭单进行审核校验后, 根据出纳报销的各种支出凭单录入会计凭证, 录入凭证必须细致认真, 否则就会出现录入的会计科目不对, 金额不符等现象, 这样势必造成生成的明细账, 科目汇总表以及报表有差错, 如果不及时发现, 其危害不可低估。它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 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 对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所以说日常工作的积累是做好决算报表的基础, 只有平日工作细致认真不出差错, 才能保证决算报表准确性。

(三) 行政事业单位决算报表依托于现代化决算报表软件, 能有效控制错误率。

2011年度决算报表68张, 每张报表填制过程中, 如果没有软件严格的逻辑审核功能, 要想达到报表填制的准确无误, 是很困难的。

制作决算报表时, 从财政信息平台上下载的财政性资金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执行情况表, 并将此表装入到部门决算报表软件中去, 生成财决附01表 (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执行情况表) , 本表反映单位本年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的预算指标使用和结转情况, 由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单位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财决06-1表 (行政事业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 , 财决06-2表 (基本建设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 , 京财预补02表 (一般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补充资料表) 、京财预补04表 (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补充资料表) 都分别提取了国库集中支付项目名称。保存、审核财决06-1表, 财决06-2表可自动生成财决06表, 这3张表, 反映单位本年度项目资金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情况;京财预补02表又为财决08-2表的明细化表, 填报口径与08-2表保持一致, 具体项目名称由财决06-1表提取生成, 各项目金额手工填报。

这些报表表间有诸多的审核公式, 表间关系复杂。报表之间的环环相扣, 互相制约, 通过软件审核公式, 排查了错误, 解决了在报表填报时, 数据在功能科目之间较难拆分的问题, 保证了报表的质量及数字的准确性。

四、编制部门决算报表的途径和注意事项

编制部门决算报表前应把基础工作做扎实, 只有及时的把对账中发现的问题与上级部门及财政部门进行沟通, 才能掌握决算编制思路, 才能正确编制决算。

具体操作方式, 先手工编制决算草稿, 草稿中按照功能分类、经济分类、会计科目等信息从收到支到结余, 再到结余资金分配。确认了这些财务信息与财务软件系统绝对一致后才能开始编制。

通常编制:从主表开始编制, 根据主表的不同分类方法, 把收支信息分别填入, 再依次填写明细表及附表信息, 以及其他补表信息。一旦编制中出现校验问题均可以参照手工编制的总表, 参考分析出数据使用了哪些不同分类。分清: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财政性资金与政府基金。

决算在编制过程中有不少注意事项应得到注意:

(一) 决算报表中从2006年度加入资产决算信息, 初步的固定资产信息扩展到基建信息, 都应该注意应与资产动态管理系统及基建进度报表保持一致, 否则会给下一年度工作增加不少潜在问题。

(二) 从2007年度决算报表中不难发现, 财政加入了上年结余与本年年初数据对应调整表, 这也是北京市级财政为了适应新增设的“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 加强消化结余资金管理制度而特设的调整表, 我们应在填制主表前先加以确认。

(三) 在决算报表封面填写时应注意每年的新变化, 例如2011年度参公单位, 就要多填写一张补表。

(四) 自2011年决算开始, 收支决算总表中出现“财政性资金结转”与“财政性资金结余”字样, 这也给各单位提出了加强结余资金合理使用及如实上报的信息要求。加强对年度末未完毕项目加以分类管理。

(五) 决算报表中从2011年度增加三公经费内容, 应该与上年及会计账面信息保持一致, 这也是督促加强贯彻财政对三公经费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的工作执行与总结。

五、结论

(一) 出纳工作应该加以改进, 出纳报销等单据应该根据财政统计口径及本单位部门项目要求单独定制, 把预算执行从报销抓起, 做到事前控制。

(二) 设立会计账套不要嫌繁琐, 录入会计凭单信息越细致越有助于统计分析信息, 有助于适应决算工作的再深入再细化, 当然要科学合理的设置会计凭单信息录入的分类与条件, 做到账表相符的同时, 也要做到账账相符, 账单相符。

(三) 编制决算报表之前我们要认真学习决算编报说明, 了解决算报表的新变化, 做好与财政对账, 与银行对账的工作,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开始决算工作。

(四) 编制决算报表人员要相对稳定。决算人员的不固定导致业务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不利于决算工作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2012年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2]吴力.余晓阳.提高部门决算工作质量的几点思考.杭州财会.2006. (6)

工程预决算编制问题研究 篇9

1 预决算编制需求和意义

分析检查出相关记录的问题和原因, 根据有效的对策标注怒, 衡量有效提高预决算质量控制标注, 确定质量目标。过去对人和工作实际的质量管理不足, 决算一旦部分修改, 就会直接影响单价。如果工作不够细心、费率计算不准确, 数据位置不准确等问题, 就会直接影响据算的制定, 造成工程费用交付时间降低。在预决算的编制过程总, 需要加强新材料、新标准的管理, 对新方式、新技术水平进行提高, 不断学习新的技术知识内容, 不断发现总结完善决算工作任务标准。以科学化的规范标准, 对相关的技术科学成果进行判断分类, 实现经济政策技术的规范性管理。另外, 预决算工程编制过程还需要对设计方案、设计内容、施工技术标准、施工项目管理标准、法律法规规范、计算机规范标准等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具有丰富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实践经验, 融合实际的施工技术标准, 将技术与经济融合到一起, 建立符合市场需求标准的完善性经济多元化管理标准, 迫切提高施工项目的投资依据, 实现科学化的工程造价管理。

2 工程造价的计算机应用标准

工程造价的计算机编制工作是一项具有连贯性工作任务的工作, 其涉及应用计算机完成工作量巨大。传统的计算机工作编制中预决算工作人员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施工时间和精力, 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因为计算失误造成错误, 实际施工的效率较低, 施工成本较大, 耗费资源多, 施工时间长。根据工程行业实际规范的标准, 为了更好更快的占有市场, 工程预决算工作需要采用高品质的设计成果和设计标准, 提高自身的信息关键作用。工程建设施工中需要采用合理的招投标方式, 尽可能的确保建筑单位的基本造价标准, 按照实际的投标报价内容, 合理的编制实际的预决算。采用计算机编制可以有效的解放双手, 提高编制的准确性提高编制的综合效率。这对于预决算编制工作而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此, 数量使用计算机和工程造价软件, 可以很好的提升工程造价预决算设计标准, 确保设计效果, 保证预决算计算标准的合理性。

3 编制方法及施工程序方案

3.1 了解施工图纸及说明书内容

编制预决算前需要对施工图纸和施工使用内容进行准确的分析, 按照实际的设计图纸设计标准, 确定施工说明, 对相关施工工程的配套项目进行准确的分析。如果选用的实际施工材料不同、工程标准做法不同, 会对实际的施工工程造价造成严重的影响。

3.2 搜集丰富的施工编制材料

按照工程施工设计图纸, 在施工预决算前完成施工图纸的分析, 确定施工定额、门窗构件、图纸标准等, 根据相关的文件内容技术完成数据的记录, 将资料综合搜集起来, 方便备用和查找。需要对设计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 其中包含对设计图纸的设计问好、设计构件、配件、图集、材料等内容的分析。确定预决算资料, 其中包含对现有的工程决算定额的分析, 对材料预算价格、台班费用定额的分析, 及时对建筑安全工程的预决算定额文件进行汇编和判断。熟悉链接施工组织的相关设计内容,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标准, 对施工工程的施工特点, 施工现场条件、施工编制方案进行准确的分析, 确定不同施工方案对应的不同工程造价标准。需要根据决算组织施工设计标准情况, 逐步提高施工编制预决算方案, 提高施工质量标准。

3.3 确定定额标准

根据施工预决算定额标注怒, 对预决算定额、单位股价相关文件内容进行编制, 这是有利于施工预决算标准分析的。按照施工建筑行业的材料标准、技术工艺水平不断的拓展使用水平, 确定掌握施工预决算的定额量和使用方案, 弄清楚项目规划的相关施工特点, 根据施工适用范围、计量标准、工程计算规范原则进行合理的分析, 确定符合施工项目调整的方法和方式, 提高项目工程预决算管理的各个方面。

3.4 明确施工计算量

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计算量, 对施工工程量进行决算标注。在工程实际的规划中需要确保施工的齐全合理, 对施工工程量的准确程度和影响标准进行准确的编制。合理的划分项目实际的施工标准, 熟悉施工定额, 确定施工工程内容。另外, 需要保证计算单位的统一性, 按照施工图纸的工程定额进行严格的规范, 保证计算标准不高不漏。

3.5 按照准确的定额编制决算书

按照计算好的施工数量, 对计算施工定额进行顺序性划分, 确定工程决算的施工表内容。根据施工定额估算但进行合理有效的查找和分析, 确定工程定额编号, 根据定额材料量将工程单价、材料、定额总量进行相乘, 得出符合施工各个分项的参数, 确定符合实际施工标准的材料用量。按照施工分部分项的标准原则, 完成对施工工程费用和材料用量的调整。

3.6 计算各种其他费用

预决算中除了施工工程造价外, 还有相关的分料表。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费用进行汇总分析, 确定符合实际工程计算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税金、利润值等, 确定最后的工程综合总造价, 及时对施工程序的规范性进行统一, 保证程序计算标准的合理性。工程总造价按照这些内容进行统计汇总, 采用统一的规范性标注计算实际的额编制程序内容, 计算出来后需要对各个单位的工程平方建设内容指标进行造价数据的分析, 编制符合实际编制标准的工程料分析表。

4 工程决算编制控制管理

4.1 加强预决算的编制控制

按照工程预决算的管理控制标准, 严格的分析预决算标准标准, 建立良好的监督管理机制, 对工程预决算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进行细致的掌控, 确定各个环节的管理标准。从思想上需要预决算技术人员树立清晰的技术标准, 加强各个施工阶段的精心管理, 确保工程高度的统一性。在项目施工计算管理中, 需要按照实际的运算标准, 对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仔细的查询。

4.2 造价的控制

预决算的控制管理中重点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操作和控制, 采取有效的决算编制标准确定造价管理内容, 建立符合灵活多变的管理机制。采用全面细致的管理标准, 对工程项目的材料几个、设备标准、市场规划范围进行结合, 提高市场动态化调整水平, 确定工程材料的有效计费, 加强工程造价规划水平的有效提高, 保证工程造价标准控制的合理性。建立起科学有序的管理标准, 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决算。

5 结语

综上所述, 工程预决算编制的管理需要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施工、竣工、监理等工作进行细致的分析, 研究工程预决算管理中的相关重要内容, 合理的规划实际的标准, 确定符合工程预决算编制的管理办法, 提高工程预决算管理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徐阿英.关于提高工程预决算水平的有效方法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2 (05) .

[2]魏皓华.刍议如何做好工程预决算审核工作[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15) .

[3]何伯松.提高工程预决算准确性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 (19) .

[4]康琦.提高工程预决算水平的有效策略分析[J].江西建材, 2015 (07) .

[5]覃淑冰.建筑工程预决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J].科技创业家, 2014 (08) .

上一篇:服装复合型外语人才下一篇:创业投资项目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