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作用

2024-08-05

编制作用(精选9篇)

编制作用 篇1

金锣集团年屠宰加工生猪2000万头左右, 对生猪和猪肉产品价格信息的分析在生产中十分重要, 金锣价格指数的编制对整个行业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自2012年8月份启动以来, 金锣集团紧紧依托各级行业部门, 立足自身生产经营和技术优势, 整合各类资源, 圆满完成了“金锣价格指数”的研发编制及发布工作, 并于2014年12月正式纳入了山东省价格指数管理体系。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 价格指数运行稳定, 指数编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立足实际, 科学构建金锣价格指数体系

1.1高点定位, 积极借鉴各地先进经验为探索建立符合金锣集团的价格指数体系, 组织人员先后到省、市物价局、临沂商城、浙江义乌、山东寿光等地学习指数编制经验;邀请相关高等院校的教授和相关指数专家深入集团实地考察, 就指数编制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和论证。

1.2立足实际, 创新编制价格指数体系金锣价格指数由猪肉价格指数和生猪价格指数构成。猪肉价格指数是根据猪肉产品的特性划分为2个大类, 7个小类, 全面反映金锣集团所属超市专柜、专卖店终端零售价格变动趋势, 该指数采用固定权数的加权算数平均指数法计算编制。其基本计算步骤为先编制猪肉代表规格品指数、类指数, 再合成金锣猪肉价格总指数。生猪价格指数是根据生猪的品类和区域, 主要分为两个品类及8个区域进行编制, 主要反映金锣集团从养殖企业、个体业主或农民手中直接收购的生猪价格变动趋势, 该指数采用加权指数法计算编制, 分别编制区域类别指数、区域指数、金锣生猪价格总指数。

1.3不断修正, 努力破解指数编制中的难题针对指数平台闭路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经多次与省、市物价局及相关专家沟通探讨, 进行了修改完善, 确保指数平台稳定运行。 (1) 重新调整权重。经过对业务数据进行分析, 组织专家团队商讨各类商品的销售额、销售量, 合理确定指数分类权重。 (2) 完善生猪价格指数编制方法。根据集团直接收购生猪的特性, 经过分析、论证, 确定采用加权指数法计算编制生猪指数。

2健全机制, 确保价格指数工作顺利推进

2.1领导重视, 组织保障有力“金锣价格指数”编制工作自启动以来, 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 多次询问指数编制进度, 并对指数编制工作提出重要指导意见。省物价局领导多次听取专题情况汇报并给予指导。市物价局对金锣指数编制工作十分重视, 多次到集团调研编制运行情况, 并安排专人指导金锣指数的编制发布工作。金锣集团作为指数编制发布主体, 将编制发布金锣价格指数纳入集团重点工作, 强力推进, 专门成立了以集团总裁办、信息中心、生鲜品事业部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价格指数编制办公室, 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各方面给予充分支持, 确保价格指数编制工作顺利推进。

2.2加强联动, 完善工作网络主动加强与各主管单元的配合协作, 确定各单元主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 并各确定一名专职工作联络人, 明确分工, 细化责任, 实现互联互补, 进一步完善指数编制工作网络。

3创新举措、不断扩大指数影响力

3.1强化运行管理, 保障指数质量金锣集团要及时加强与市、区畜牧局的交流沟通, 学习借鉴其他兄弟单位价格指数编制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通过信息源优化、分析工具强化、协同配合强化等措施, 从源头保障指数的真实性、合理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进一步提高指数的权威性, 加强指数过程管理, 保障指数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3.2合理运用指数, 指导企业发展及行业预测金锣集团根据生猪、猪肉价格指数的波动趋势, 可以有效解决猪肉价格产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 达到维护猪肉安全、促进产业发展、强化政府调控作用。可以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市场布局, 掌握好调控时机和度, 正确引导社会预期, 防止舆论误导和恶意炒作, 促进供求平衡。

金锣集团作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通过权威信息监测、预警、发布, 达到稳定物价、保障供给、维护稳定的作用。金锣价格指数编制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今后将继续按照指数编制总体工作方案要求, 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思路, 在市、区畜牧局的大力指导和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下, 不断提高金锣价格指数运行质量, 使金锣价格指数真正成为中国猪肉、生猪市场发展变化的“晴雨表”, 力争将金锣指数编制成为全国一流指数, 充分发挥指数价格风向标作用, 为健全山东省价格指数体系贡献一份力量。

编制作用 篇2

一、做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做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机构编制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好服务,就必须充分发挥好机构编制作为党委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信息调研等形式,把有关机构、体制改革等热点、难点的敏感意见和要求顺畅地反映上来,促进党委、政府对有关问题能做到科学决策、及时解决,使机构编制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做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是实现党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客观需要。一条重要的信息调研可引起党政领导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一项科学的建议可以促进党政部门决策的完善,一个新观点可以帮助党政领导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把当前社会发展中带有普遍性、警示性、突发性的问题及时准确地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有助于党政领导全面了解社会动态,切实体察基层的意愿和情绪,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做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是履行机构编制职能的重要基础。重视社会改革发展动态、反映目前机构体制运行现状、广集机构编制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的智慧,是机构编制工作性质的内在要求,也是机构编制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一项基础工作。同时,通过信息调研扩大对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形式、方法、经验的宣传和交流,展现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工作动态,也有助于推动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认真做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多渠道地汇集和反映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机构编制更好地履行职能,使部门设置更加科学,职能划分更加准确,运行监督更加有效,编制管理更加富有成果。

因此,我们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信息调研工作是下情上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渠道上来,统一到信息调研工作是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上来,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力量加强、工作落实。

二、拓宽思路,体现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特色

拓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思路,就是要树立“大信息”的理念。信息是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和战略要素,和物质、能量被并称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如果说在农业社会,土地和农业工具起决定作用,在工业社会生产要素向能源转移,那么,在当前信息社会的生产力结构中,信息将起主导作用。信息的功能一方面是认识事物的媒介,另一方面是科学决策的依据。因此,我们要善于把各种原始信息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原则进行加工整理,变为我们所能利用的资源。对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而言,就是要把信息调研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融于机构编制履行各项职能之中,融于同机构编制工作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之中。机构编制部门在有“位”的前提下如何有“为”,很大程度取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影响力。如何形成影响力,一方面我们履行职能工作要有实效、要有成果,另一方面就要把这些成果通过信息这个手段、渠道反映出来,扩大机构编制部门的影响。这两个方面相互包融、有机结合,这样,机构编制信息工作就既有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扩大机构编制部门影响力上又有了结合点,信息工作就有了特色和活力。

笔者认为拓宽工作思路,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论工程标底的参考作用和编制 篇3

1 编制标底的参考作用

标底是招标工程的预期价格, 招标单位可以用此来控制工程造价, 并且投标者的报价是否合理通常也以此为依据。采用标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造价;工程标底是招标人经过客观、科学计算出来的工程造价, 它是判断投标者报价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依据;科学合理的标底能为业主在评标、定标时正确选择出标价合理、保证质量、工期适当、企业信誉良好的施工企业, 因为编制好标底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基础工作。另外, 投标竞争的实质是价格竞争, 这让一些人有了可乘之机, 开始大打“价格战”, 出现了不良竞争现象, 而编制好标底可以有效的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因为工程标底是招标人经过客观、科学计算出来的工程造价, 它是判断投标者报价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它不能作为判断投标者报价是否合理的直接依据, 不能规定中标人就是最接近标底的投标人, 也不能规定超出标底价格上下允许浮动范围的投标报价就直接作废。同时, 限制使用标底与投标报价复合形成评标基准价, 并与评标打分紧密挂钩。

招标人自主决定是否编制标底价格。货物和服务招标因有类似产品的参考价格, 所以设标底的情况较少。

2 编制标底的原则

2.1

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 在编制标底的时候, 必须严格的遵守相关技术、设计图纸等有关规范的要求, 做到标底能够反映出该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施工功能施工技术管理要求。

2.2 标底应结合市场状况, 客观反映工程建设项目的合理成本和利润。

例如, 根据多年造价工作经历和不完全统计, 一般不同的结构、工艺设计, 材料费在工程直接费用中所占的比重一般为55%-70%。因此, 控制材料费用是编制好工程标底的有利保障。在经济市场条件下, 材料价格不断变动已成为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造价管理部门应从宏观上全方位采取措施进行管理, 规范市场行为, 搞造价的具体工作人员从微观上要深入实际, 使造价更结合实际, 作为既对国家负责, 又对施工单位负责, 要亲自到各料厂调查料源、材料单价、材料质量、核算运距和运输方式, 掌握第一手资料是编制好造价的重要手段。

3 工程标底编制依据

在编制工程标底的时候, 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确保它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工程标底编制依据主要有: (1) 各行业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2) 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计价定额和计价办法。 (3) 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及相关资料。 (4) 招标文件的工程量清单及有关要求。 (5) 工程建设项目相关标准、规范、技术资料。 (6) 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或物价部门发布的工程造价信息或市场价格信息。 (7) 其他相关资料。

标底作为评标分析的参考依据, 对于它的编制依据和方法其实没有一个硬性的规定, 各投标单位应该根据不同工程的特点和情况选择出合适的编制方法。

4 编制工程标底的几个重要问题

4.1 注重工程现场调查研究。

在编制工程标底的时候, 为了保证标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需要对工程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 掌握一些第一手的相关资料, 比如施工图纸及其有关说明、工程地质报告、工程量计算规则等。

4.2 精通设计、施工规范。

在编制工程标底的时候, 应该选择一些精通设计的编制标底的专业人员来设计, 严格的控制好各项施工规范, 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性和准确性更高的标底, 不会出现大的错误和偏差。

4.3 掌握施工现场情况。

只有掌握了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才能编制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底, 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具体应该包括:施工现场障碍拆除情况、工程地质和水文情况、施工方法和技术组织措施情况等。

4.4 注重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对造价的影响, 例如, 机械配制、运输组织计划等几方面都是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这几方面组织设计与造价预算是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的。确切地说, 造价预算的编制过程也是施工组织设计的过程, 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计划决定着施工图预算, 反过来, 施工图预算又制约着施工组织设计。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是相辅相成的, 在招投标工作中要严格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是否与实际相符, 避免中标后, 在施工当中发生不该发生的变更, 减少合同纠纷。

4.5

为了保证编制标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在编制标底的时候, 应该先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比较, 然后再确定相关一些施工组织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编制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标底。

4.6 招标人设有最高投标限价的, 又称招标控制价, 用于投标竟争不充分时防止投标人抬高投标报价。

招标文件应明确公布最高投标限价或者最高投标限价的计算方法, 但不得规定最低投标限价。最高投标限价具有强制约束力, 投标报价超过最高限价即为无效标。所以设置最高投标限价应慎重, 一旦设置不合理, 会导致招标失败。

5 标底的编制方法

5.1 以平方米造价包干为基础的标底。

在住宅工程是标准图、批量建设时, 比较常用到这种以平方米造价包干为基础的标底, 这种方法的工程量是通过标准图测算出来的, 然后根据相关的计价办法编制出标准住宅工程每平方米造价, 该方法工程量计算比较简单, 但是必须采用标准图进行施工, 所以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

5.2 以施工图预算为基础的标底。

单价法编制标底, 即以施工图预算为基础的标底, 它的编制步骤有: (1) 收集相关的编制依据资料。 (2) 了解和掌握施工图纸和定额。 (3) 计算工程量。所以, 为了保证预算质量, 必须做好工程量计算工作。这种方法是现阶段我国最常用的编制方法, 具有计算简单、工作量小、编制速度快等优点。

5.3 实物法编制标底。

该方法是先算出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 然后套用相应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定额消耗量, 将各个分部分项工程量分解为相应的工料机的消耗量, 然后分别乘以相应的人工、材料、机械的市场单价后相加得出相应分部分项工程的工料机合价, 进而求得直接工程费, 并按规定计取其他各项费用, 最后汇总就可得出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造价。

6 影晌标底编制的原则

6.1 标底编制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

招标单位希望用最少的投入来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工程项目, 投标单位希望用最少的投入来获取最大的利益。在这个情况下, 编制标底的工作人员必须恪守自己的职业操守, 客观、公正的进行标底的编制工作。

6.2 严格“量准价实”的原则。

工程造价人员在编制标底时必须严格遵守“量准价实”的原则, 严格的按照技术规范和有关标准进行精心设计。

7 影响标底编制的因素

7.1 投资环境不良。

一些地方政府既想发展地方经济, 又想保护地方利益, 导致投资环境不良, 影响标底编制。

7.2 受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影响。

受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影响, 很多的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都没有意识到编制标底的重要性, 重视编制预算工作。

7.3 受设计深度、规模的影响。

在编制标底的过程中, 一些部门会为了自身的利益, 要求施工单位加快标底的编制, 随着设计周期的缩减, 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标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标底的设计深度和规模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7.4 受预算编制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的影响。

人为因素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标底的准确性, 因此预算编制人员一定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 保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7.5 受材料价格的影响。

在编制标底的时候, 要想保证标底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了解和掌握材料的价格是必要条件, 但是现在材料的价格来源有很多, 如何在众多的材料信息发布中选出准确的信息是影响标底编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8 标底的使用方法

8.1

标底是招标工程的预期价格, 招标单位可以用此来控制工程造价, 并且投标者的报价是否合理通常也以此为依据。

8.2 设置标底价格有两个作用:

一方面可以在坚持最低价中标时, 它作为招标人自己掌握的招标底数, 不用做评价的依据, 仅仅起到参考作用。另一方面设置标底价格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招标太低而损害质量, 因为它可以使最接近标底的报价成为中标者。

摘要:2003年政府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后, 编制标底的重要作用及编制标底的合理性、准确性直接影响工程造价, 能否客观、公正的反映建设工程预期价格, 是招标单位掌握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标底,作用,编制

参考文献

[1]招标采购专业实务, 2013.05.

[2]深圳工程造价之窗, 2013.08.

编制作用 篇4

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是投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取得工程承包权而编制的,它的作用不仅是用于指导工程施工,也反映了企业的实际水平,因而还有以下两个方面主要作用。

(1)论证作用。

在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手段上论述满足投标书中投标报价、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三大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承诺和要约作用。

对招标文件提出的要求(要约)做出明确的、具体的承诺;对工程承包中需要业主提供的条件提出要求(要约)。

施工组织设计在投标阶段即已形成(即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但合同签订后,承包方还需根据合同文件的要求和具体的施工条件,对其进行修改、充实、完善,形成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

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用于指导施工,其作用不单限于施工,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结算的依据

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造价与施工方案有关,其工程量和造价都不一样。工程投标报价往往是报单价,而单价的套用和实际工程量的计算则应根据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因此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结算的依据。

(2)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索赔的依据

若业主未按承诺提供施工条件(施工图、施工场地等),是违约行为;若业主要求不按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则须经双方协调一致后方可实施。若由此造成施工工期延误,施工企业可提出工期索赔;若造成工料及其他经济损失,可提出经济索赔,索赔的依据包括施工组织设计。

(3)施工组织设计是监理方对工程进行监督的依据

施工组织设计应用于施工全过程,集技术、经济、管理和合同为一体,是一份全面的施工计划和合同文件,因此监理工程师将其视为重要的监理依据,严格监督其实施,严格控制承包方对施工组织的变更和修改,将擅自变更和修改的行为视为违约行为。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程、方针和政策。

2、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

3、采用现代化管理原则、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的施工。

4、优先选用先进施工技术,科学确定施工方案;认真编制各项实施计划,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成本和安全施工。

5、充分利用机械和设备,提高施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率。

6、扩大预制装配范围,提高建筑工业化程度;科学安排冬期和雨期施工,保证全年施工均衡性和连续性。

7、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认真做好生态环境和历史文物保护,严防建筑振动、噪声、粉尘和垃圾污染。

8、尽可能利用永久性设施和组装式施工设施,努力减少施工设施建造量;科学的规划施工平面,减少施工用地。

9、优化现场物资储存量,合理确定物资储存方式,尽量减少库存量和物资损耗。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基本要求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内容随工程规模大小、复杂程度及施工难度会有所变化,其内容不仅要考虑技术上的需要,而且要考虑履行合同的需要,应编成一份集技术、经济、管理、合同于一体的项目管理规划性文件,合同履行的指导性文件,工程结算和索赔的依据性文件。

对于大型或复杂项目,应分阶段或分部位(分部、分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应在所针对的项目实施前完成;分包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以附件形式汇总于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依据

工程施工图纸及图纸会审纪要(用于投标时,还应有招标文件);

工程预算;

工程合同或工程协议;

施工组织总设计;

工程地质报告;

可提供的施工机械及劳动力情况;

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和规定;

企业制定的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体系文件。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主要内容

工程概况

工程特点

建设地点特征

施工条件

业主应提供的条件,包括:施工图、施工场地、水电供应、业主提供的材料设备、业主应办理的报批手续等。宜列表说明提供施工条件的时间、地点、数量和质量。

其它内容,如工程分包情况。业主分包的工程要明确该分包工程的进出场时间、交工验收时间、工程交接的方式和程序等。建筑企业资质办理找南京润利。

确定施工管理目标

工期目标

质量目标

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目标

文明施工和绿色示范工程目标

安全生产目标

成本目标

确定项目组织机构

确定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

确定项目施工管理机构及其他管理人员

明确机构职能及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

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

施工进度计划及保障工期措施

施工准备

包括:技术准备、现场准备、主要施工机具准备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1)施工顺序安排

2)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测量(监测设备及方法)、地基与基础工程(含土方工程)、架子工程、主体工程(钢筋、模板、砼、砌体)、屋面工程、楼地面工程、门窗工程、装饰工程、安装工程(水、暖、电气、通风等)

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技术和组织措施

①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技术措施

1)工程质量总目标;

2)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

3)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防止质量通病措施

5)成品保护措施

6)季节性施工措施

7)土建与业主分包单位配合的措施

8)土建与安装工程配合措施

②文明及绿色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

1)创建文明工地及绿色施工的管理目标

2)文明及绿色施工的具体要求

3)绿色施工与环境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

4)绿色施工与环境管理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③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其组织措施、管理方案

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保证体系组织机构

3)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方案

推广应用新技术的项目及要求达到程度的计划

资源需求计划

①劳动力计划安排

②主要材料及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的需用计划

③主要施工机具需用计划

④现场临时设施计划安排

施工平面布置图

①确定生活性施工设施位置;

②确定现场施工道路位置;

③确定现场生产生活用水、用电管网和动力设施位置;

④确定大宗材料及钢化周转材料堆放场地;

⑤确定设备、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的堆放场地;

⑥确定搅拌站和加工厂位置;

⑦地理方向标志

上述内容用于编制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时应重点突出、繁简得当。近年来,投标施工组织设计越编越厚,动辄数百页,这种作法我认为不可取。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主要起论证作用,而非用于实际操作,且投标阶段施工条件尚未完全确定,内容过于详细反而有虚假之闲;内容过多,篇幅过大会给评标者以冗长的感觉,反而不利于中标。因此,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宜简不宜繁。

一般来说,带有企业经营秘密的内容不应列入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中;纯属企业内部管理需要、而且对提高投标竞争能力无关的内容,不宜列入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中;规范、标准、规程有明确规定的内容,不必照抄到施工组织设计中,只需列出规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注明按规范、标准施工,按规程操作即可;常规的、成熟的施工方法少写,列明要点即可,因为评标者均为专家,都熟悉施工技术。

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应重视的问题

施工组织设计应经监理工程师审核并签字确认

施工组织设计由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修改、充实、完善而成,需经双方同意后才有效,因此必须经总监理工程师(业主代表)签字确认后才能作为施工、结算和索赔的依据。

合同签订后不得随意修改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一经确定,就应作为合同来对待,按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就是履行工程承包合同,是承包方应尽的义务。确需对施工组织设计(特别是施工方案)作重大修改时,应事先以书面形式向监理工程师说明修改的必要性、合理性和修改的内容,得到批准后再实施。

项目经理部应熟悉施工组织设计

承包方与业主的关系是一种合同关系,施工应按合同进行,不能想当然按技术需要组织施工,否则容易违约,甚至出现干了工程拿不到钱的后果。将合同文件分发给每个管理人员,显然不现实,而施工组织设计包含了合同中有关施工的全部内容,与施工有关的合同条款已融入施工组织设计,只要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管理,就不会出现违约的现象,因此管理人员必需熟悉施工组织设计。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实施和变更的记录

写好施工日志,做好重大事项记录,编号登记监理工程师的通知,及时记录监理工程师的现场指令、口头指令,并及时请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以作为更改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和工程结算、索赔、仲裁的证据。

以施工组织设计为依据合理索赔

索赔是承包合同及有关法律赋予承包方的权利,也是承包方保护自身利益、增加收入的有效手段。承包方应重视索赔工作、善于捕捉索赔机会,学习和研究索赔的技巧。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可以提出的索赔事件有:

⑴业主未按期交付施工图或其他技术资料,导致施工延期;

⑵由于业主提供的资料不完整或有错误,导致施工过程中改变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或返工;

⑶业主未能按约定提供施工场地、道路或水电,使工程不能按期开工或不能正常施工;

⑷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发布指令改变施工方案、施工顺序、施工现场布置;

⑸业主或监理工程师要求加快或减慢施工进度或中止施工;

⑹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未能按期进行工程的检查验收。

索赔应及时,应在提出索赔申请的同时提交索赔额的计算书及相应的证据。

总结

编制作用 篇5

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我国开展已有10余年的历史。根据我国建设部1991年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根据实际需要, 在编制总体规划之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大中城市可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根据规划的深度和管理的需要, 详细规划还可以分为控制性洋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从规划的层面来看, 我国城市规划可以分为战略层面和操作层面, 总体规划被视为战略层面, 详细规划属操作层面,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两个层面的衔接, 同时作为规划管理的依据, 其作用举足轻重。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 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 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 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 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2.1 承上启下, 强调规划的延续性

2.1.1 规划设计

具有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双重属性, 既有整体控制, 又有局部要求;既能继承、深化、落实总体规划意图, 又可对城市分区及地块建设提出直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准则。

2.1.2 规划管理

将总体规划宏观的管理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地块建设管理指标, 使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及城市土地开发建设相衔接。

2.2 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 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

控制性详细规划能将规划控制要点, 用简练、明确的方式表达出来, 作为控制土地批租、出让的依据, 正确引导开发行为, 实现规划目标, 并且通过对开发建设的控制, 使土地开发的综合效益最大化。有利于规划管理条例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有利于规划和管理以及开发建设三者的有机衔接。

2.3 体现城市设计构想

对城市设计主要以引导为主, 按照美学和空间艺术处理的原则, 从建筑单体环境和建筑群体环境两个层面对建筑设计和建筑建造提出指导性综合设计要求和建议, 甚至提供具体的形体空间设计示意, 为开发控制提供管理准则和设计框架。控制指标主要有建筑色彩、建筑形式、建筑体量、建筑群体空间组合形式、建筑轮廓线控制等。

2.4 城市政策的载体

2.4.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

中包含城市产业结构、城市用地结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城市环境保护、鼓励开发建设等各方面广泛的城市政策的内容。

2.4.2 通过传达城市政策方面的信息, 在引

导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方面具有综合能力。市场运作过程中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可以通过规划所提供的政策, 辅以城市未来发展的相关政策和信息来消除在决策时所面对的不确定性, 从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3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原则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3.1 依法规划的原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应当依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 并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依法规划是保证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律严肃性的前提。

3.2 整体性原则。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遵循局部服从整体、内部服从外部的原则。整体的控制往往是自上而下的控制要求, 多为具体街坊地块控制的依据。而外部条件一般是体现个体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 多包含公共利益的内容。

3.3 公开原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属于《行政许可法》所规定的许可依据的范畴, 应遵循行政许可依据必须公开的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编制与审批过程中应进行相应的公众参与的程序, 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应对或解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内容、成果, 应尽量简明、清晰, 便于理解, 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公众参与需要。

3.4 公平、公正的原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整体上应有一个通则式控制, 即对于规划城市中近似区位、类似性质的的片区、街区、地块应提出一致性的控制要求作为基础, 再根据开发建设个体的个体差别, 做出针对性的控制与引导, 体现公平、公正性。应该把公共利益保障作为首要任务, 是制订控制指标与控制导则的基本依据。

3.5 可操作性原则。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应当充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 编制工作应在充分的调研与分析论证基础上进行, 控制成果应有充分的依据和可行性, 强化与规划管理的衔接, 提高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 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的建议

4.1 明确控规编制的主体

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计划, 对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进行前期研究与可实施性研究, 明确实施主体, 确定具体的控规编制区域。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书中落实总体规划对本区的定位, 落实发展单元的控制要求, 延续总体规划的要求。保障总体规划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分解、落实, 实现城市不同规划层次的一盘棋。

4.2 综合多种方法确定控制指标, 力求科学

指标的确定必须有科学的根据, 特别是容积率这种敏感的问题, 可综合运用形体布局模拟法、经验归纳统计法、调查分析对比法这三种现有的控制指标确定方法, 相互校验, 以避免单一的方法有失偏颇。同时运用微观经济学原理, 加强经济效益分析, 协调业主利益最大化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关系, 确保土地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和公共设施得以有效利用。

加强经济分析, 进行合理的经济、开发测算。经济分析是研究土地开发建设潜力, 形体布局模拟是将规划空间具象化, 分析对比统计是总结借鉴他人经验, 规划只有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 并结合实际, 才能确定出符合地方发展要求的控制指标。

4.3 积极运用城市设计理念, 提高规划的直观性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运用城市设计理念, 增加一些对开发活动的原则性引导和人性化考虑, 如建筑体量、形式、色彩、空间组合等, 有利于创造宜人的城市空间, 进一步修正控制指标, 协调整个规划范围的景观控制。但在城市设计引导规定中应避免只定大原则, 过于笼统, 必须把控制原则真正落实到各个地块的具体要求中, 才能发挥作用。

4.4 强化全过程的公众参与, 制定信息公开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及其在此基础上的社会结构转型, 民主化进程推动了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在城市规划领域, 由单一纵向的城市管理模式向多元化网络型城市管治模式转变已成为公共管理社会化的必然要求。引入公共参与机制来推动城市规划编制合理性、决策的科学性、实施的可行性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因此, 必须加强城市规划公共参与的制度化建设, 使象征性的公共参与向实质性的决策参与转变。

5 结束语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与战略规划的工具, 是落实城市近期发展重点的手段, 是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维护城市运营、保障民生的依据, 是日常规划管理工作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与工具。在《城乡规划法》的指导下, 只有深入探索和研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 不断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才能使控制性详细规划真正成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指导和依据,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应。

参考文献

[1]沈德熙等, 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几点认识[J].城市规划汇刊, 1991 (1) .

编制作用 篇6

一、当前财政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我国, 对财政投资项目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财政部门和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 共同介入、各司其职切块管理的。其分工是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立项、批复概算, 财政部门编制预算、监督预算执行, 建设部门制订基本建设程序和基本建设管理制度、监督工程质量, 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各部门既分工又有合作, 比如, 决定一个项目上不上, 上多大的规模, 决策权主要在发展改革部门, 财政部门只是在项目确定后, 根据项目概算来下达预算并拨付资金。由于财政部门未能有效参与财政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前期评审, 以至于发展改革部门确定的项目是否符合地方发展要求, 决策是否恰当, 安排是否合理, 投资额是否准确, 财政部门往往是事后被动应付, 根本无法在预算环节对项目的投资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凸显出以下一些问题:

(一) 项目决策流于形式, 可行性调研不够充分

项目投资决策层对项目前期决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普遍只将其作为项目走过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疏于审核, 流于形式。一些项目业主在部门和单位利益驱使下, 为争取财政性资金投入, 片面夸大项目使用效益。有的项目还是“面子”工程, 或是“献礼工程”, 围绕“长官意志”转, 中央立足宏观出台的建设项目政策, 地方立马紧跟, 依样画葫芦制订相应项目的引进或是配套政策, 也不管项目是否符合地方发展的需要。再加上项目资金来源姓“公”, 是所谓用国家的钱建设国家的项目, 容易产生麻痹思想, 一般都是临时成立或组建“指挥部”、“筹建办”等机构负责基建, 项目法人责任制就难以落实, 形成投资主体缺位;而临时机构又会因为组成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而出现对施工企业监管不力, 施工现场签证不规范, 造成资金浪费的局面。在项目可行性调研上, 缺乏严格的科学评估、规范的评审和论证, 可行性调研报告形同虚设, 以至于项目盲目上马, 损害国家利益。

(二) 项目建设“自建、自监、自用”三位一体, 缺乏投资控制理念

“资金来源是财政, 项目建成自己用, 反正不要我掏钱, 怎样舒服怎样来”, 有相当多的建设单位持有这种思想。项目的建设、监督都是自己, 建成后自己又是直接受益者, 于是建设单位往往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 满足自身使用的需要而提高了标准、扩大了规模, 从节约财政资金和兼顾工作实际着想的比较少, 投资控制观念相当淡薄, 从而导致项目工程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还有一种项目搭车现象, 在原有申报、立项的项目基础上, 边建设边增加, 名义上是调整, 其实是盲目扩大项目规模, 最终项目结算时已是面目全非, 有的项目甚至是本末倒置, 这些现象不仅仅使单个建设项目失控, 而且严重干扰了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并影响到后年度的财政预算安排大局, 甚至带来腐败问题。

(三) 忽视项目基本建设程序, 前期设计、规划不科学

这种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项目前期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没有规范的施工规划、设计方案, 对项目设计阶段重视不够, 以致方案不合理、不科学。或是设计观念落后过于保守;或是设计重技术轻经济, 没有“多少面粉做多大饼”的意识;或是为了赶进度、赶工期;或是设计单位顺从建设方贪大求洋的意愿等。由于前期设计、规划的不科学, 形成了错漏残缺、“肥梁、胖柱、深基础”、“高投入低产出”的场面, 造成施工时因矛盾重重而现场反复商洽、变更、返工等严重后果。这种忽视基建程序的结果拖延了工程工期、浪费了大量的材料、加大了管理成本、增加了工程造价, 最终损害了国家资财, 真正是得不偿失遗害无穷。

(四) 工程预算失真、造价高估冒算, 严重背离实际

一些部门和单位受利益驱动, 在争取项目时故意压低投资估算, 形成概预算失真;在争取资金时故意加大财政投资总量, “戴个高帽”人为虚高;在项目施工时, 也有部分施工企业抱着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 故意抬高工程造价, 存有“审漏就赚”、“审出再减”的念头。而对于财政监控却相对弱化, 甚至虚与委蛇, 有的项目审核财政部门只能简单参与或走过场;有的项目干脆就没有财政部门评审或审核一说;财政部门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机制。凡此种种现象, 导致了“项目申报时:戴个高帽;项目审批时:拦腰一刀”, 或是“半拉子工程”的局面, 造成了大量资金浪费, 从而也使工程造价不真实, 严重背离实际。

(五) 项目建设监管不到位

一是管理部门的监管“错位”与“越位”。由于财政投资项目是政府行为, 在管理和监督上往往涉及多个政府部门, 容易出现政出多门、监督标准不一等问题, 再加上各部门缺乏相互配合、相互制衡的机制, 存在重复检查、各自为政, 造成监督、管理的“错位”与“越位”;二是工程监理的“缺位”与“换位”。由于监理市场的不正当竞争, 唯利是图导致监理作用弱化。一些监理单位为了钻“空子”, 投标时报了一套职称高、经验足、实力强的人马, 而项目施工时要么以种种理由换人, 要么监理人员走马灯式的跑动监理多个项目, 造成监理力量不足, 甚至滥竽充数的现象。

(六) 招投标环节缺乏财政评审, 工程造价控制难以到位

由于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普遍存在重后期轻前期的现象, 使投资项目造价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 不仅会使财政资金流失, 而且有可能滋生腐败。一些预算、标书的编制机构站在承建方的立场, 提高了工程造价幅度, 达到套取国家资金的目的。有的人为编制错漏设计方案预置缺陷;有的与承建方串通一气明招暗定;有的非法转包哄抬市场;有的不合理的低价投标勾结舞弊;有的弄虚作假肢解项目再违规分包等等, 这些现象严重违背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而财政投资评审机构作为非营利性机构, 履行职能对建设、施工单位的行为进行监督, 不会因机构经济利益而被被评审单位意志所左右, 能够从出资人的利益出发, 有效履行监督职能。

二、财政支出预算编制环节嵌入财政投资评审的作用

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加强财政管理, 特别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已成为当前和今后财政改革的突出任务。财政支出管理是一个从预算编制到执行、监督的有机整体, 部门预算有效改变了各部门“基数加增长”的传统资金分配方式, 优化了资源配置;国库集中收付改变了传统的财政资金“以拨代支”的支出方式,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 是为了节约财政资金, 提高支出的透明度。而这些制度的实施, 都对财政资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形势的发展, 财政投资评审审时度势应运而生, 边实践边总结, 不断拓展评审环节和范围, 由蹒跚学步到趋于成熟, 探索出了“先评审、后编制”、“先评审、后拨款”、“先评审、后批复”的评审工作模式。

按照项目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 各级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应当为各级财政部门预算编制、执行提供科学、准确、合理的依据, 使各项资金的分配更加完善、管理更加精细、决策更加科学。而多年来的工作实践, 使我们也看到建设项目损失浪费最多、影响建设成本最大的是在工程前期的决策、设计环节的事实。如何站在“大财政”的高度, 发挥财政投资评审的职能作用, 为财政综合预算管理服务, 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为此, 加大对财政性资金的监管力度, 在财政支出项目预算编制环节切入财政投资评审, 由老模式的“全面出击”转换为新形势下的“关口前移”机制, 严格进行项目评审和跟踪问效, 真正把国家的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发挥出财政资金最大的投资效益。

(一) 充分运用财政评审职能优势, 把好项目预算编审关

目前部门预算的草案是由各预算单位自行编制的, 财政各业务科室只是分别下达支出限额和对各预算单位编制的草案进行汇总, 而各预算单位出于本位思想, 利已之心, 往往会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优势, 在编制预算中注入了太多的“水分”, 显示出严重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在预算编制环节适时地嵌入财政投资评审, 充分运用财政投资评审职能, 强化项目的技术性把关, 挤干“水分”, 剔除项目中的虚列成分, 晒出项目家底, 为合理确定项目预算和准确确定预算指标服务。而且, 财政投资评审机构作为财政部门的内设机构, 不以营利为目的, 能够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 出具的评审报告能确保用款部门和单位必要、合理的资金数额。还可以通过财政投资评审, 合理确定投资额、工程进度以及标底价等, 形成“倒逼”机制, 倒逼部门预算单位合理安排项目支出预算, 建设单位合理安排工程进度, 倒逼相关部门科学合理安排部门预算, 从而真正实现财政投资评审“三先三后”的工作机制, 即“先评审后编制”、“先评审后拨款”、“先评审后批复”。

(二) 关口前移项目建设前期阶段, 有效遏制“三超”现象

除预、决 (结) 算编制中的“水分”外, 建设项目较多的投资浪费、损失是在工程前期的决策、设计、施工合同约定等环节就形成的, 而这些环节造成的浪费、损失在预、决 (结) 算评审时“生米已成熟饭”。因此, 关口前移就是指财政投资评审在项目的立项、可研阶段就要介入, 充分参与调研, 并同步对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评审, 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出工程建设项目所发生的全过程费用, 包含土地成本、前期规费、工程造价、资金成本和相关管理费用等。一是理清项目概预算思路, 通过项目经济绩效评审, 让决策层事先能了解到完成该项目所需的资金规模、投入估算和能实现的经济效益, 发挥参谋作用;二是既能防止预算编制过大, 又能防止有意或无意的漏列和少列预算, 将项目超预算、超规模、超标准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

(三) 强化招投标阶段的财政评审,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现行的招投标阶段, 由于开标前的防止泄密等种种原因, 评标专家在评标时的时间相对有限, 根本无法对项目单价是否在合理报价范畴给予充分对照审查, 而投标公司又是鱼龙混杂, 一旦中标的是些蒙混过关的投标单位, 势必造成经济损失。对于财政性投资的项目, 如何在招投标阶段把好评审关, 合理控制项目工程造价, 也是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重要环节。本着替政府理财, 为国家节约的原则, 项目在进入招投标程序之前先进行财政投资评审, 通过调查市场掌握人工、材料、机械等单价来编制合理的施工预算标底 (或上限值) 作为招投标控制价, 从而有效地规避施工单位的不平衡报价和招投标市场的恶意竞争。在对招标文件的评审上, 注意审查合同文件相关条款, 保证文件的严密性, 可以减少在工程结算环节出现扯皮拉索, 这样也有利于工程实施阶段的工程质量、进度和造价控制。

(四) 事前监督, 事半功倍

充分履行财政投资评审职能, 加强对财政性投资项目的事前监督, 不仅可以有效遏制相关部门的弄虚作假、高估冒算等行为的发生, 避免事后监督时出现“问题已经发生, 损失难以追回”的现象, 切实做到防止财政资金损失浪费, 而且还可以大大减轻财政监督的压力, 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审核次数,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就是对于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自身而言, 服务于预算管理全过程的评审, 未免战线过长, 精力分散, 效果可能是事倍功半, 而将投资评审牢牢嵌入到预算编制环节中, 取代而之的效果是事半功倍。

(五) 立足源头除隐患, 消除滋生腐败土壤

近年来, 工程建设领域已经成为腐败问题发生的高危区域, “项目上马, 官员落马”、“大楼建起来, 干部倒下去”的案例已是屡见不鲜。工程立项人情审批、不按规定招标投标、暗箱操作违规中标、项目超标资金失控、工程施工虚报造价等现象, 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败坏了社会风气, 破坏了正常的竞争秩序。在项目预算编制环节牢牢把住投资评审关, 起到了源头治腐作用, 消除了滋生腐败土壤, 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节约了财政资金, 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参考文献

编制作用 篇7

建设工程中招标控制价是根据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计价依据和办法, 以及拟定的招标文件和招标工程量清单, 由具有可编制价格能力的招标人或受其委托代理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人结合工程实际具体情况编制的招标工程的最高投标限价。国有投资资金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编制招标控制价, 并应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

2 控制价编制依据和原则

2.1 编制控制价原则

控制价的编制应遵循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筑工程中各单位的出发点也不同, 经济利益不同, 招标人想在保证工期和质量的前提下, 投入较少的费用, 而投标人, 则希望能够以较少的资金投入, 获取较多的利润。基于各不同经济利益方的矛盾, 就要求控制价的编制必须要客观、公平、公正, 保证控制价的客观合理性。

2.2 编制依据

控制价的主要编制依据有: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工程造价信息;工程造价信息没有发布的参照市场价;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计价规则和计价办法;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及相关资料;与建设项目相关的标准、规范、技术资料;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及有关要求;其他相关资料, 主要指施工现场情况、工程特点及常规施工方案等。

3 控制价编制的任务

招标控制价是国家宏观调控建筑行业的主要手段, 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途径。对于施工承发包双方而言, 是明确自身责任的主要参考文件, 也是彼此监督责任履行情况的主要参考, 同时也是监理部门有效实行监理工作的主要依据。编制控制价的任务就是保证施工项目在合法的范围内有效进行, 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秩序稳定, 提高建筑行业的规范化程度。

4 控制价在工程招投标中的作用

对于控制价来讲, 要求必须控制在可批准的概算或者投资包干的预算限额之内, 如果按规定程序和方法编制的控制价超过批准的概算或投资包干的限额, 应进行分析复核, 对其中不合理部分应剔除或调整;控制价是控制投资、核实建设规模的依据。编制控制价是招标中防止盲目报价、抑制低价中标等现象的重要手段。如仍超限额, 应会同设计单位一起寻找原因, 必要时由设计单位调整原来的概算或修正概算, 并报原批准机关审核批准后, 才能进行招标工作。控制价是招标人在招标过程中向投标人公示的工程项目总价格的最高限制价格, 俗称标底。要求投标人投标最高报价不能超过控制价。其编制过程是对项目所需费用的预先自我测算过程, 通过编制控制价可以使招标单位提前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调查和预测, 做到对价格和有关费用了解。

5 如何提高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质量

5.1 准备阶段

在控制价编制之前, 编制者应当充分了解工程项目情况, 熟悉设计的施工图纸, 提供的工程量清单, 必要时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 根据工程的复杂程度安排相应的编制人员。熟悉招标文件的要求, 如采用的计价规则、定额、材料价、暂定价的处理、甲供材的处理、评标材料等, 还要熟悉当地的招投标流程及相关要求, 根据招标单位开标时间, 做好编制的时间安排。

5.2 编制阶段

控制价编制的时候, 要严格按照工程量清单进行编制。现在招投标基本都是在网上进行, 网上发布清单, 编制好的控制价还要在当地有关部门进行备案, 控制价的编制必须严格按照工程量所列清单进行编制, 不能随意增加或删除清单, 特别是在措施及其他费用中, 一定要保持与招标文件的一致性。组价是根据清单中项目特征的描述进行的, 因此, 在组价时要特别注意清单的描述, 根据清单描述、根据施工规范、施工工艺一步一步套价, 有不清楚的, 要及时翻看图纸, 若发现清单描述有不完善的内容, 要提醒招标人及时作出说明, 以保证工程量清单和控制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组价过程中还应考虑招标文件中要求的各种风险因素等, 以避免控制价与招标文件相脱节的情况。

价组完毕, 调价, 包括调整人工单价、材料单价等, 人工单价的调整要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的调价文件进行调整, 材料价也要根据招标文件中要求的哪个地方的、哪年哪期的信息价进行调整, 信息价上没有的价格怎么处理, 再看看招标文件中有没有暂定的材料价格, 甲供材怎么处理, 这些都需要结合招标文件进行, 响应招标文件中的各种要求。价调整完之后, 要对编制的控制价进行全面检查, 看有没有漏套的清单项、措施费的处理是否合理、甲供材的计取是否正确、材料价暂定价是否按照招标文件进行调整、相同描述的清单项综合单价是否一致、采用的模板模式是否正确等等。这一切都确定无误之后, 就可以根据所编制的控制价编写编制说明了, 说明中要对工程概况、编制依据、价格来源等详细说明, 并尽可能详尽地说明编制过程中所考虑到的因素。

5.3 控制价分析阶段

(1) 招标控制价综合分析。最终的招标控制价的确定, 一方面应当适度掌握与概算的离差尺度, 另一方面充分考虑与施工企业正常报价的离差尺度。有经验的编制单位, 可利用已掌握的以往工程招投标数据, 对重点工程单价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一个完整的招标控制价, 除了提供详细工程单价分析和总价水平, 还应当提供招标项目的人、材、机分析, 分析人、材、机对招标控制价价格影响较大的因素。通过综合分析, 使控制价更趋合理, 更有利于项目的建设管理。 (2) 招标控制价的合理性。招标控制价合理性分析:分析本次招标的工程项目和主要工程量, 并与初步设计的工程项目和工程量进行比较, 再将招标控制价与审批的初步设计概算作比较, 结合招标项目所采用的合同类型, 分析招标控制价的合理性, 调整不合理的单价和费用。招标控制价及其综合单价应含有的内容、计算的依据及其表现形式, 并按招标文件的规定和要求编制。招标控制价与概算的差异另一方面反映在工程数量上。招标控制价与概算的差异一方面反映在基础材料价格上, 因时间有前后, 通常招标文件约定的基础材料价格与概算编制时的价格水平是可能不完全相同。由于招标设计与初步设计 (可行性研究) 的深度不同, 二者按设计图纸计算工量时所乘的阶段系数不同, 同一程项目的工程量很少雷同。招标控制价包括的工程项目和费用与概算不同。在进行招标控制价与概算的比较分析时, 应充分考虑这些不同之处。

5.4 控制价备案

现在为了规范建设工程的计价行为, 维护建设市场正常秩序,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行了备案制度, 招标人应在招标公告发布前, 完成招标控制价的备案工作。控制价的备案, 会对所提供的资料有所要求, 最重要的是对时间的要求, 招标人应充分了解备案所需时间, 根据开标时间、要求的公示时间等, 在规定的时间进行备案。这也是确保招标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

6 结束语

在实际编制造价的管理工作中, 要根据市场因素进行, 切实掌握建设市场价格动态和施工技术的要领, 诚然要提高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关于招标控制价计算的统一方法及内容进行, 为建设施工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摘要:工程建设过程中, 有效施行招标控制价机制不仅能够有力保障建设工程施工质量, 还能对工程投资进行控制, 基于建设工程管理技术上成立编制控制价机制, 是建设工程建设重要发展手段。编制控制价过程风险评估及有效防范也是促进编制控制价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建设工程招标编制控制价进行讨论, 探究编制控制价中风险的有效防范与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控制价

参考文献

[1]GB 50500-201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

[2]建设工程造价管理[S].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3.

编制作用 篇8

所谓的招标控制价, 也被称之为最高限价, 是指招标人严格遵循各项国家与行业规定和标准, 综合各项依据和工程施工图纸, 并且在招标的过程中, 向投标人所报出的最高限额, 同时也满足招标人对招标价格的最佳期望值。

2 招标控制价的作用

(1) 保证招标控制价的准确性, 是减少招投标过程中“泡沫现象”的主要方式, 公开发布招标控制价, 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招投标价的主观性, 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2) 围标串标利益链条, 是招投标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 通过编制合理的招标控制价, 能够有效的切断这一链条, 使整个招投标活动更加透明, 大量减少了编制过程中暗箱操作的行为, 有效的缓解了围绕标底的“怪圈”问题, 同时也使“摸标底”、泄漏标价等违法行为得到了全面的控制。

(3) 招标控制价最为一个标准, 为投标人树立了明确的标杆, 投标人根据这一最高价格,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能够量力而行, 减少了莽撞、误判、盲目投标的行为。另外招标控制价能够全面的反映出招标人的意愿, 同时, 最高价格的公示, 也展示了招标人在经济能力、购买产品的需求等方面的诉求。

3 招标控制价在编制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为保证招标控制价的真实性, 在进行招标控制价编制的过程中, 需要编制人员认真负责并具有全面意识, 秉承着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 编制出最科学合理的招标控制价, 以进一步提升招标的效率, 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但是, 在实际的编制过程中, 尤其是标价控制上, 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 制约着招标控制价的质量。因此, 结合我们已实施工程项目招标控制价编制情况的常见的问题、产生的原因, 及相关对策分析如下。

3.1 招标控制价编制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 清单编制缺陷。清单编制缺陷是编制招标控制价中最复杂的环节, 也是最容易产生问题的环节, 编制人员在编制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漏项、对施工项目的特征描述不确切、数量和对不准确等问题。关于清单漏项主要体现在道路配套的景观工程中尤为明显, 例如:在绿化景观项目中, 因为工作内容比较琐碎, 苗木种类、规格较多, 往往清单漏项现象比较严重。例如, 在对道路进行改造时, 针对沥青面层, 按照实际的招标标准, 应该对沥青品种、沥青混合料规格、厚度、粗 (细) 集料、掺料、底油等方面进行描述。因描述的内容较多, 不同的编制单位对此项目的描述往往不尽完整。

(2) 计价、组价问题。编制招标控制价中产生的计价和组价问题, 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即不完整性计价和组价与不准确询价。关于计价和组价的问题, 道路工程中, 水泥稳定碎石道路基层定额的套取问题上, 因为没有现成的定额套用。在进行定额的确定方面, 对于不用的单位来说, 标准也是不同的, 是选用二灰结石混合料基层定额, 还是套用水泥稳定碎石定额。选用以后, 如何对定额含量进行调整、换算, 每家单位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这同时也造成了最后定额的差异。还如电缆通道工程, 电力管的铺设相关定额的套用问题。

(3) 在材料和设备等基础设施价格的计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特别是针对新材料与新工艺上。不同造价咨询单位在询价过程中, 询得的价格, 得出的结论差别较大。

(4) 措施费用计取问题。对于措施费的计取, 编制单位一般情况下都能根据常规的施工方法计取相关费用。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因为编制单位经验不足或考虑不周, 造成措施费计取不够准确、不完整。如老新村外立面改造工程, 有些编制单位就未对工程脚手架予以合理的计取, 给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费用的计量和项目结算带来了一定的争议。

3.2 有效提高招标控制价质量的对策

(1) 首先是人员的因素, 包括造价编制单位和造价编制人员。如:部分造价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高, 少数造价咨询单位三级复核制度未真正落实到位。若产生这些问题, 应该根据相关规定中的具体条款, 对造价部门及其相关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工作, 以不断提升造价咨询单位与服务人员的工作水平。同时, 为保证编制招标控制价的准确性, 需要专业的编制人员来完成该项工作。

(2) 针对图纸设计方面和招标文件质量等问题, 应该加强图纸设计的标准性, 控制好招标文件的质量, 尤其是一些景观绿化项目, 在招标阶段图纸的设计深度不够。部分项目前期准备不足, 招标文件编制不严谨, 相关条款设置不合理, 给整个编制招标控制价的过程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也无法确保招标控制价的合理性。因此, 必须加强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的管理, 通过会审制度实现招标文件编制质量的有效控制, 同时通过邀请专家对施工图进行审查, 来提高施工图的编制质量, 使设计图纸深度真正符合招标阶段的要求, 指导招标工作的有序进行。

(3) 针对材料和设备价格计取中产生的偏差, 应该进一步加强造价咨询单位的独立性, 减少因其过度依赖于造价管理机构所制定的标准价而出现的材料和设备价格计取问题。造价咨询单位应该在内部形成完善的并且行之有效的询价机制, 平时价格信息积累不够, 询价渠道单一或不畅通等原因造成的。因此造价咨询单位平时应注重相关渠道建立和价格的积累, 同时对于一些新工艺、新材料, 通过组织设计院对造价编制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为市场询价提供依据和支持。如在我区何山路等首期白改黑项目中, 设计院首次引入了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这种新型的结构。在我区工程项目招标控制价的编制中, 遇到了以下几个难点:对新材料价格的调研、将调研结果纳入招标控制价编制等, 但最终通过与设计院沟通, 由设计院对造价咨询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使控制价编制单位了解这种结构的组成;并通过走访周边一些生产企业;结合苏州市场情况, 综合分析后测定该材料价格为26元/m2。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有效提高了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质量, 并从造价管理方面, 为新工艺的实施和项目的招标提供有力支持。

(4) 针对措施项目, 其编制过程较为复杂, 一方面, 需要编制人员严格按照各项清单来进行编制, 另外一方, 在编制的过程中, 必须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例如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预计、施工中所采用的各项配置、施工人员的施工方法等等。

编制招标控制价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 不仅时间紧迫, 而且编制人员的工作量也相当大, 对编制人员的要求也极高, 对其经验、预见性、编制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要求都较高。这也是确保编制招标控制价的速度和质量的必然要求, 也只有如此, 才能使编制出的招标控制价尽可能的贴近实际。

摘要:在整个招投标的过程中, 招标控制价作为最高报价而存在, 其存在的基础要求非常严苛, 不仅包含了工程量清单, 同时也囊括了各项施工技术、施工方案、施工成本等指标, 会影响到整个招标的效果。然而, 多数工程在进行招标时, 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其重要性, 整个编制招标控制价的过程也问题频频, 严重制约了招标的效果。因此, 本文首先对招标控制价进行了概述, 其次对其作用进行了分析, 最后在总结编制招标控制价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以期能够为各施工单位的招标工作提供参考。

编制作用 篇9

一、实物量分析法的内涵

实物量分析法简称为实物法, 一般也称之为定额实物法。实物量分析法要求, 首先依据施工所使用的图纸计算出分项的工程量, 紧接着依照经验与材料套用人工、材料、机械的定配用量, 随后再乘以人工、材料、机械在当地的实际单价, 求出单位工程上的人工、材料、机械的使用费用, 求和后算出直接的工程费用, 最后依据有关规定来附算其他费用, 汇合得出施工预算相应的造价。

二、利用实物量分析法对通信工程概算与预算进行编制

实物量分析法对通信工程概算与预算进行编制实际应用中, 包含如下七个步骤: (1) 收集先关资料, 熟悉图纸; (2) 计算工程总量; (3) 套用预算定额计算出人工、耗材、机械的使用量; (4) 结合实际价格计算出直接工程量; (5) 计算出其他各项费用并加和出总的工程造价; (6) 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复核; (7) 编写编制说明。

我们可以很自然的发现, 在具体适用到通信工程概算与预算编制的制定过程中时, 计算工程总量是核心的步骤。对于步骤一, 应重点摸清图纸的内涵与联系, 留意相关备注与数据单位;对于步骤二, 应保证计算单位与定额单位是一致的;对于步骤三, 应依据图纸按顺序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对于步骤四, 应规避漏算、多次重复计算等常见计算性错误;对于步骤五, 应注意合并组分相似的项。

三、通信工程概预算编制对于监理工作的借鉴作用

(1) 对于工程造价控制的参考价值。通信工程监理工程造价控制的首要目标是设计概算与图纸预算。设计时, 设计概算是监理的主要目标;施工时, 图纸预算是监理主要目标。科学的评议项目的概算与预算, 确保工程造价预算的合理性是通信工程监理在这方面的重要职能。对于施工预算的监理, 在能力范围内给予监理工程师自主编制预算的权限, 编制出一套独立的预算。随后将这个预算表与施工方提供的预算、我方其他部门提供的预算进行横向比对, 由于增加了比对材料的数量, 可以更好地检查出是否存在漏算、多次重复计算等常见计算性错误, 使得结果更加客观真实。对工程的计量, 人物要求我们的监理工程需要参考概算与预算中的工程量统计, 但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的监理工程师按照相应的方法独立再核对, 避免因盲目依据第三方数据而造成重大责任事故。 (2) 对于工程质量控制的参考价值。对于施工人员的要求, 参照预算定额不难发现, 技术水平不同的施工人员可以对难易程度不同的通信工程进行施工。这些工人可以简单地划分为技术工与普通工, 因为能力有差异、任务难度有区别, 因而相应人员的待遇也存在差异。在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时, 监理人员参考预算的定额, 有助于其了解具体施工过程中的工序, 并把握具体工序中的关键点。有关实例不甚枚举, 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3) 对于工程进度控制的参考价值。依据预算定额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 不同种类的通信施工工程所囊括的分组、分布工作, 在预算的定配额度里都写明了最终完成所需要的人工与经费。比如, 安装5.0米的复层单列的蓄电池抗震支架, 消耗6名技工5.0个工日;安装6000Ah的出蓄电池组, 消耗5名技工的16.0个工日等等。这些具体的数据都已经经过了专家的审议, 经受了时间的检验, 并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许可, 对其科学性、准确性、合理性与权威性的质疑是没有价值的。在实际的监理过程中, 监理人员是具有依照有关材料、参考相关书籍进而对施工进度进行数量化控制的能力的。

综上所述, 通信工程概预算编制对监理工作的借鉴作用是显著而且意义重大的, 值得业内人士深入分析探讨。

摘要:对于通信工程监理工作而言, 通信工程概算与预算编制是至关重要的。通信工程概算与预算编制是一个系统性的、综合性的实体, 从业人员需要运用诸如实物量分析法等方法编订工程的概算与预算, 需要结合实际针对监理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拿出有效解决方案, 需要深化理解在把握造价成本、严守质量关卡、掌握工程进度等方面概算与预算编制所发挥的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通信工程,概预算,监理,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工程定额质监中心.通信建设工程概预算管理与实务[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2]张开栋.通信工程监理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上一篇:运动分析下一篇: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