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论文

2024-10-14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论文(共12篇)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论文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学案,原则,应用

一、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原则、方法、内容

1. 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现其主体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探索性原则。

(3)启发性原则。

(4)灵活性原则。由于同一学科不同课型的差异,学情的差异,所以导学案的设计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5)梯度化原则。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可以先从字词预习开始,然后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进而深入把握课文中心,小台阶、低梯度,进一步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6)创新性原则。

2. 编写方法

语文导学案编写的前提是有效的集体研课。集体研课的第一步是个人研究。首先同一年级同一科目的教师个人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研究教法、学法,提出初步教学方案。第二步是集体研讨。在集体研课时,对个人的教学方案进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确定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过程以及相关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再集中制定出一个科学、实用的学习方案。最后每个教师再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把确定的学案适当地增加或减少部分内容,做到求同存异,更有针对性。

3. 编写内容

导学案的组成:至少应设置学习目标、新知导读、达标检测、学后反思四个环节。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 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 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3) 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 (4) 学习目标中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新知导读。新知导读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怎样设计问题?

(1) 问题能启发学生思维。 (2) 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3) 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4) 问题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而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5) 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3)达标检测。达标检测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 (1) 题型多样,量要适中。 (2) 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3) 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4)学后反思。学后反思是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思想方法与技能的认识。不仅要对知识技能进行归纳,而且应对思路方法进行概括提升。

二、语文导学案的应用

要使精心设计的学案能充分发挥作用,关键是讲究学案应用的技巧,使学案能真正发挥作用。

1. 应用的基本程序

(1)示案自学,确定疑点。要求提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与同学探讨等方式把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进行一番思考和探究,完成“自我测试”环节的基础知识,找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问。然后,在课前让课代表汇总上报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这样就切实做到了“先学后教,问题教学”。

(2)小组互助,解决疑点。课上,简洁导入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情况,并简要总结、恰当评价。

(3)精讲点拨,探究质疑。小组交流后,一般问题基本解决,但有个别难度较大,学生理解不够透彻或根本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可采用点拨和探究的方式针对疑难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

(4)达标训练,当堂运用。在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理清知识点后,设计一定的达标练习,当堂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5)反思总结,拓展迁移。每节课上留有3—5分钟时间,指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同时,还可适当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一方面迁移形成技能,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

2. 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结构、能力层次,老师不能越俎代庖。

(2)注意应用过程中各个知识环节间的过渡与转换。

(3)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中,要时刻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被遗忘在角落里。

(4)指导学生重视学案的整理和保存。

(5)要及时进行跟踪评价,反馈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适当调控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论文 篇2

单位:滦县第五中学

姓名:康丽艳

学科:历史

一、“导学案”之我观

导学案,既可以做教师的教案,也可以做学生的学案,还可以做学生的作业及复习资料。“导”就是指导、引导;“学”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自主学习;“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但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因此,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

导学案的优势非常明显:学习目标一目了然,重点难点一清二楚,探究流程有理有序;导学案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导学案容易进行教学反馈;导学案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策略,提高备课中的“选材”能力,课堂上的“亲和”能力、方法中的“导演”能力;导学案可以使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有机统一,更易发挥集体智慧、展现集体才能。

二、“导学案”之编写

1、编写的原则

第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切合学生实际的原则。导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意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生的主人,使导学案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帮手。导学案的设计必须切合学生的实际,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第二,由易到难原则。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学生也要有个适应过程。在导学案的设计上问题的展示要由易到难,给学生充分的自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争取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都学有所获。

第三,简明扼要原则。导学案,是给学生用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杖”,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习题。因此,导学案的语言,一定要简明扼要,避免啰嗦拖拉。导学案的版面要清楚明了、知识的展示要有理有序,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复习时更加得心应手。

第四,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原则。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将知识点变为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释疑、质疑、激思、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问题的设计要分层探究,有理有序,清晰明了,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要由此及彼、由此达比。

2、编写的程序

第一步:教师独立编写导学案之前一定要征询同学科教师的意见,认真备课,梳理知识,形成提纲。第二步:教师独立编写导学案初稿。第三步:学科组教师对初稿进行讨论。

第四步:教师根据学科组教师意见对初稿进行再次整理,查缺补漏。

第五步:学科组长及主管主任签字定稿。

3、编写的内容

导学案应该包含以下几部分:

第一:表头。包括学科、年级、姓名、编者、审查人、审核人、时间、星期、周次、课时、课题、编号。

第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第三:教学重点难点。这是整堂内容的核心所在,要求教师一定要把握准确、当堂突破。

第四:自主先学。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紧扣教材,围绕目标的要求,将问题进行整合,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同时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把重难点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易有趣的一组小问题,形成“问题组群”,以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五:合作探究。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在自学的基础上对疑难问题、重点问题的探究,具有开放性、启发性、综合性的特点,主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综

合分析能力。

第六:知识梳理。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当堂的知识体系,回顾所学内容,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整体化。在这一环节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要相信学生,放手是最好的教学。

第七:当堂检测。扣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来设计题型多样,题量适中,难度适宜试题,巩固和检测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第八:学后反思。教师要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学环节有无失误、重点、难点是否得到突破、对学生的指导、点拨是否到位等。学生要反思本节课是否全身心投入、是否学有所得、是否遵守学习规则、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加强等。总之,要在不断反思中完善自己。

三、“导学案”之使用

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上课时,教师要以上一节课发下的导学案为抓手,来组织本节课的教学,经过学生的充分展示和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学习任务。下课时,教师要把本节课的导学案收回,当成作业来批改。同时,在下课前,要把下节课的导学案发下,并就主要学习目标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学习。

导学案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向自主学习,带着思考走进交流。学生围绕学案的学习五个活动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自我完善—当堂测评。

第一:自主学习,一般形式有阅读、探究、查阅资料、思考、做笔记、练习、实验操作等。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不同,自主学习可分为课前预习(预习前置)和课中预习。总之,必须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只有扎扎实实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才会有实效,才会有精彩的展示。

第二:合作探究,即小组合作解决自主学习中没能弄懂的问题,小组成员彼此互助,取长补短,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各小组内共同交流,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答,展示自己存在的疑难问题。在组内开展“兵教兵”活动(我不懂问组内学生,我会的主动讲解)。集中及时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互学过程中,学生克服了独立思考时的思维局限,集思广益、广开言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与必要的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习知道怎样“动”,怎样“活”。教师要在此环节,进一步明确哪些内容将要作为展示交流的重点,使集体展示有的放矢。

第三:展示交流,即集体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交流存在的问题,生生、师生、组间互动过程,兵强兵。汇报展示的内容可以是有深度、有广度、有难度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共同疑难问题、学生出错率高的、一题多解的、能归纳方法规律的、能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等作为集体展示的重点内容。进行成果展示的时候,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要进行互动点评,教师要进行适当和有效的提炼和引导,寥寥数语,以一当十。通过点评、引导学生归纳、提炼教学内容的重点、规律和探究思想、方法、技巧等,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薄弱环节。展示交流是课堂教学主体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键环节。

第四:自我完善,是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活动的效益。

第五:当堂测评,即对全班学生实现达标情况的全面考察,亦即随堂进行的形成性测试。当堂测评可迅速、准确、真实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进行补救、矫正。它的目的就是查漏补缺,做到堂堂清。

导学案的使用关系着高效课堂的创建及实施,它即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导学案的使用之初,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课前预习的指导工作、预习的检查督促工作、课上的引导工作、对疑难问题的分析工作、课后的整理监督工作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教导。这就说明:高效课堂的创设不仅是学生学习模式的创新,也应包括教师的教学形式的突破。

浅议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学案;编写;使用策略

初中语文导学案是教师集体整合语文课程的各种资源,依据学生的“学情”再结合“教情”而设计的,是引导学生“学”和指导教师“教”的实施方案。

教师导学案的编写,是形成共案的前奏。写好导学案可以让孩子的思维放飞,潜能得到开发,更能增加孩子理解知识的深度,给学生增长智慧,任课教师在课堂里的废话就会大大减少,从而实现省时高效。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转变以前的教学思想,导学案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我们在设计《安塞腰鼓》导学案时,加入了一篇对文本的赏析的文章,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读,读完后对课文就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这样比单纯的由老师来讲要有效得多。

2、探索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启发性原则。导学案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有些比较难点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加入一点提示,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把握课文的深层主旨。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

4、灵活性原则。由于各个学科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所以导学案的设计不一定所有学科都一样,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也存在着差异,在编写时,也还要考虑到学生学情的差异,使导学案形式上丰富多彩,灵活多样。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编写,想学生之所想。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人深,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可以先从字词预习开始,然后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进而深入把握课文中心,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6、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我们在设计《最后一课》导学案时,可以安排“情景表演”这一环节,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主人公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通过他们的表演再现当时的情景,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了祖国沦陷时的心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科学的使用导学案

1、方法恰当,谨防变相灌输。经常有教者一把问题抛给学生就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了教者就喜形于色,似乎这样的探究才是最成功的。孰不知这时的热闹可能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种可能是问题缺乏深度和难度;一种可能是学生根本不愿独立思考。如果是前者,老师就应精心备课,如果是后者,有些学生就成了灌输者,有些学生成了被灌输者。所以老师一定要注意强化学生在合作之前独立思考的意识,有时候还可以规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如果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合作探究的后果轻者养成了学生不勤于思考,依赖别人的惰性;严重的会使有些本来爱独立思考问题的学生也乐意于照搬资料,缺乏探究的兴趣,自然谈不上能力地提高。

2、课前发放,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的有关问题。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样阅读文本,怎样精读,解答问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3、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课堂导学时,对导学案中的内容处理要恰当,简单、易懂的要一带而过,而重点、难点的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当出现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解决。要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教师当好导演的角色。

4、对非自编的导学案,老师要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适当进行删减增补修订,不能照搬,按套路打。无论是他编还是自编的导学案,用后应及时进行反思,进行补充修订、完善并存档,以备后用。

5、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对学生争议较大、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辩论,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6、导学案中检测落实部分,要像考試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以此培养学生集中精神,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同时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学习的成效。

7、老师要要求学生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笔记,每学完一课后,要注意归类保存好导学案,以便今后复习。

8、教材是根本,导学案只是为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而设置的方案,取代不了教材。教师在使用中要强调学生不能依赖导学案而忽视了教材。导学案的内容完成了,不等于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9、在导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应作统一的要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所有的学习内容。要允许学困生有差别。

高中化学导学案的编写与运用 篇4

一、高中化学导学案的编写

我们的课堂不但要把自主还给学生, 还要引领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 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提高, 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这些都是基于学生的预习为前提的, 那么学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这些问题是编写导学案时面临的首要问题。

1. 编写导学案要有引导意识。

导学案作为导学的载体主要是通过问题来体现。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 既要源于课本, 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 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创设的问题要能促使学生产生悬念, 造就一种主动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 不能因跨度太大而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要针对学生学习上的障碍, 铺设跳板, 作必要的提示, 这样才有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 理顺思路, 排除思维障碍。导学案设计要以“导学、诱思”为显著特色, 学法设计要以知识点为载体, 要根据学生所学内容特点、知识水平、智力以及认知规律, 精心设计以知识为载体的学法, 从而把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学习方法的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 进而通过导学案的启发和教师的引导, 把教法转化为学法, 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2. 导学案的设计要灵活多样并有艺术性。

编写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领悟知识的奥妙,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 在编写时, 形式上应丰富多彩, 灵活多样, 强调内容创新,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 在整体的学案设计及习题的选择上要富有艺术性。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通过见识典型例题, 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减轻学生负担。这一环节在导学案中占较大的篇幅, 如果练习的编写、设计没有艺术性、没有新意、没有时代感就不能起到应有的辅导作用, 所以课堂练习的选择, 针对性要强。导学案中的习题设计要有一个出发点, 那就是为了学生做更少的题、掌握更多的知识。

3. 导学案的设计要有探究性和层次性。

把知识点加工成具有可探究性的问题点、能力点、思维发散点, 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是高效学习的重要措施。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让学生从设计的问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通过问题的解决, 转化成学生能力的养成。同时, 按学生的认识规律把难易不一的教材内容梳理成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知识、能力的跨度太大、太小, 都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能力的发展。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认真分析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然后进行适当整合。编写时做必要的知识回顾或知识链接, 同时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运用化学导学案要处理好的关系

1. 处理好“学”和“导”的关系。

“学案导学”是为了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 加以及时、正确引导, 而不是放任自学。要处理好学生“学”和教师“导”的关系, 做到在学生学习时有引导。

2. 处理好“学”和“教”的关系。

学生的“学”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获取尽可能多的直接信息, 为课堂的精讲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合理安排“学”、“教”、“练”、“讲”的环节, 教师讲授的时间要适度, 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3. 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不可否认, 在同一个班集体中, 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呈现出差异性。因而, 在运用导学案开展教学时, 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平均分到各小组, 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整体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要有意识地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有效发挥。

总之, 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学案导学”, 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为学生创设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因此, 学生和教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要能完全放开, 能很好地融入角色。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 导学为方法, 指导为主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可靠保证。

讨论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篇5

在3月13日上午进行教研活动中,物理教研组就张晓杰老师编写的&5.6向心力导学案进行讨论,目的是更好的贯彻我校入选的“三环六步1+1“的课改模式,同时体现把导和学有机的进行结合,更好地让其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每位教师拿到一份导学案的初稿,分析、分年级小组讨论十分钟后,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优点和不足,以供编写教师参考、改进。

高一组:内容全面,有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知识总结、巩固训练。体现了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怎样。

高二组: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问题有知识点的总结,有例题及时对所学知识点的练习,加深理解。不足:注意版面应新颖,每个知识点加大字号或用黑色加粗显得醒目。

高三组:整体感觉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主要到知识点间的联系拓展,有做题方法的总结。不足:巩固训练应在简单点,难度稍大,而且应从易到难层层深入。

总结:本张导学案编写质量高,吸取同事的建议,让其更加新颖醒目,成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纽带,体现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张晓杰老师进一步修改完善导学案。

最后,全组同事就导学案的试用进一步讨论发言

一、利用导学案备课,每一步骤、环节都要细心设计

二、及时收导学案及时批阅,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三、利用导学案上课,要灵活运用注重课堂问题的生成。

四、让导学案由学生被动的学向主动学的转换。让学生能自己学,能看懂有收获。

五、利用导学案推进“兵教兵”

导学案的编写技巧 篇6

一、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的设计必须尊重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必须注意给学生留足时间,和思维的空间;能够让学生自主发展,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使导学案确实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的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切实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每份导学案都应力求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内容精细化,导学简单化”。

二、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规范性

首先,导学案的编写有严格的规定,从页眉、标题到编写人、审稿人、班级、姓名,到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方法指导,到知识链接、学习过程,到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到课后反思、存在疑惑,整个导学案,哪个地方几号字,什么字体,是否黑体,用什么纸型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凡是不符合要求的,在一审时就不过关,就会要求重新排版。其次,导学案编写容量的要求,它要求是八开纸,页边距、中缝1.6cm左右,正面导学,作业全部放在背面(作业是指课堂上必须完成的练习)。第三导学案的编写要求知识的呈现必须是问题化,问题又必须层次化,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设计的问题,问题既要明确,坡度又必须小。每份导学案的难度应能够保持使学生独学至少完成60—70%,互学可以完成80—90%,学生完成全部导学案最多不超过1小时为宜。对于有难度的问题,可以分步设计问题,前一问为后一问的解决提供依据和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能感到吃力,当所有的问题解决后,一个难题就解决了。同时问题的设计应分为四个等级:A级、B级、C级、D级。A级为识记的内容,设计的问题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上课时间自主独立完成,B级为理解级,设计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由学生在合作时完成。C级为应用级,设计的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由学生在展示课上探讨完成。D级为拓展级,设计的问题要求能把知识、经验和最新的成果挂钩,由教师点拨学生完成。

三、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实用性

导学案的编写不是把别人的导学案拿来改个名字,换个时间就成了自己的导学案;也不是把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都编上就可以了;更不能从资料上随便找几个题目,编进导学案就可以。实际上导学案的编写应由学生来评判,也就是导学案的编写要能够适应自己的学生,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易,太难了,就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花费了很多时间而没有效果;太易的导学案,使学生认为学习知识如此简单,从而产生骄傲情绪。因此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去编写,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份好的导学案。

编写英语导学案的思考 篇7

1.课时化原则。导学案必须做到一课一案。教师需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 分课时编写导学案, 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使教师能更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 更轻松地驾驭课堂,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方法化原则。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 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时, 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上哪一页的哪一部分, 用多长时间, 达到什么要求。详细的方法如一盏明灯, 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方向。

3.问题层次化原则。导学案中的问题和题目设计要有梯度, 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 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 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 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 一般学生受到激励, 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集体化原则。导学案的编写靠单个教师完成工作量非常大, 质量也可能不高, 要充分发挥教研组或备课组各个教师的作用。学习《新课标》, 对照《考纲》, 分析教材, 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节课要讲的内容和难度进行把握, 先由一个教师主备某一内容或某一单元内容, 然后召集教研组或备课组成员就此内容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 结合大家的意见, 再由主备人修改, 第二稿再交由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把关修改。每次讨论的内容不宜过多, 否则讨论不深入, 效果欠佳。

5.个性化原则。教研组或备课组的导学案针对的是年级绝大多数学生, 教师在使用时应针对自己学生, 根据自己的经验做些取舍或适当补充, 形成有个性的导学案, 切忌简单从网上下载, 或把订购的导学案原原本本发给学生。

6.美观化原则。精美的版面设计能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 激发学生兴趣, 相反杂乱的字体版面会让学生产生排斥, 降低学生的兴趣, 所以排版时必须注意字体、字号、行距、间距、答案空格的长短设置、重点粗体等一系列细微的问题, 这些细微的考虑能使导学案亲更具魅力。

7.题目序号化原则。导学案编写时要把教材问题化, 然后将每个环节中的问题按照一定顺序排好并标好序号, 以便教师合理安排题目, 使学生更清楚自己的任务, 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尤其英语导学案, 一节课内细小的知识点较多, 自然题目较多, 题目编号就更加的重要。

1.学习目标明确化。学习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 数量难度要适度, 具有导向性, 使本节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重点难点突出化。根据《考纲》, 明确指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以便学生作为重点掌握;指出学生自主学习中会涉及的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 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3.自主学习简单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 由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自主学习部分的设计主要起到导入作用, 因此习题等必须简单偏重基础, 使学生通过查看书本或教辅资料就能比较容易完成,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树立信心, 获取快乐。

4.合作探究层次化。合作探究是导学案的核心, 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设计上一般应根据学生认识规律, 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 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逐渐加深, 做到循序渐进。

5.达标检测多样化。达标检测题的编写要注意紧扣考纲, 难度和题量适中的同时, 要注意题型多样化。设计时, 同一个知识点或语法点可以通过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判断正误题等多样化的题型, 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6.课后反思详细化。课后反思虽说是最后一个环节, 这个环节也容易忽略, 但很重要。课后反思分为学生反思和教师反思两种情况, 学生填写“学习反思”, 作为复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导学案上应该留有空白处。教师的反思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 增强教学效果很重要, 可以从多个方面反思:

(1)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没有达到是什么原因, 需要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

(2) 本堂课的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哪些不适合, 怎样调整, 最好在导学案上及时修改到位。

(3) 本堂课教学环节是否有失误。若有失误原因是什么, 若是成功的是必然还是偶然。

(4) 本堂课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能否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信心。

综上所述, 优秀的导学案是推动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它能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合作和探究,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帮助教师更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 更轻松地进行英语教学, 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龚国胜.学案创编:问题及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 2011 (05) .

[2]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论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11 (20) .

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策略 篇8

在建构主义中, 对学习理论是这样论述的: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大师和专家的话不无道理。 原来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教、学生听, 教学过程纯粹是把教案搬到课堂, 没有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其结果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分离。 新课改的要求是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要把学生看做是课堂的主人。 在课堂上, 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善于探究,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是学习的主人。

构建高效课堂,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我结合教学实例, 就应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谈谈体会。

实施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手段, 导学案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载体, 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纽带。 导学案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本节课的教学质量。 在应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中, 导学案设计得是否科学、设计得是否合理、设计得是否规范等问题都很关键, 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提高, 也是衡量导学案在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的作用是否明显的标准。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对高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做了探究与尝试。

一、高中数学导学案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

1.导学案应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只顾自己在讲台上根据自己的教案设计进行教学, 没有顾及学生听课的效果。 教学结果可想而知。 教师一堂课的教学只是为了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 对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不考虑, 所以教学效果一般。

面对低效的高中数学教学, 我们要抓住以生为本这个关键。 在导学案的引导下, 充分考虑学生在教学中的活动、思维, 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 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激发自主探索, 激活学生思维。 这样在导学案的引导下,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学生才会由过去那种被动地学转变为现在主动地学。 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会学”。 所以, 导学案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从而实现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2.导学案要注重内容的贴近性

导学案是“导”与“学”与“案”的三者统一, 是相互结合的有机整体。 “导”指的是教师的指导;“学”是学生的学习;“案”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 也就是学生学习的教学思维引导模式。 导学案不是课本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简单相加。在导学案模式下, 主要是考虑学生学的主体, 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 导学案的设计内容和思路要贴近教材的新理念, 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 贴近本节课的教学特点。

3.导学案编写上要体现梯度性

如何让每位学生的学习都得到飞跃呢? 要想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务必要清楚每个版块知识设计与处理的梯度。 在编写导学案的实践中, 我加强了版块内容的精巧设计, 有效防止了教与学的分离状态。 我的做法是:一是教学要循序渐进。 二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模式。 三是导学案中所选习题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学情, 因地制宜, 因生而异。 导学案中的练习都备注有不同难度、不同类别的标示, 每个试题的难度和需要的时间都有预测, 拓展练习的难易程度都很清晰,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二、高中数学导学案在课堂的使用艺术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罗增儒教授和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都说过下面的意思:教学中师生互相合作, 共同协调, 才能激发课堂的能量与活力, 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在高中数学课教学中实施导学案教学, 我是这样做的:

运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 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体现了教学的新教法, 导学案的运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有着显著的效果, 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也是非常有效的。 但是, 运用导学案能否激活现在的课堂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成为运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

例如, 在教学《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一章节内容时, 其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大致是这样的。

第一步:自主学习

课前引入:在上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 先讲一个有关概率论起源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紧接着让学生自学导学案, 自学内容—学习目标—问题思考。

首先是明确学习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和频率的稳定性, 了解频率和概率的区别。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对学生进行必然与偶然、特殊与一般的辨证观的教育。 其次是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

第二步:合作探究

学生有了自学的基础, 通过课前检测—课堂探究等教学环节, 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这时候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 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要本着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的原则, 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讨论交流, 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对共性问题集中解决, 讲深讲透。

第三步:反馈训练

反馈训练中的练习设计应突出层次性, 要有启发性, 问题的设计要让优秀生从中尝到挑战激情; 让普通学生从中得到激励;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 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使所有学生都从中得到一定的收获。

导学案在设计上要体现学生主体性。 如何衡量导学案是否做到了这一点, 学生就是检验的试金石。 在教学实践中, 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 让学生当老师讲解教学内容, 老师点拨指导, 师生互动, 很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学生自己讲课, 我穿插利用大脑风暴法, 集感、听、读、说、练于一体。

教学即科学, 教学是艺术。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做实做强导学案, 积极改变教法, 有效转换角色, 这样数学课堂一定会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刘赫.试析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2.23.

[2]罗柳.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浅探[J].成功 (教育) , 2012.24.

[3]周明华.数学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学数学, 2010 (2) :33-35.

浅谈高一数学导学案的制作与使用 篇9

关键词:导学案,制作,使用

新课标提倡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引导的探索创新型学习模式。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高一新生来说, 他们在初中教育阶段所接触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和高中有所不同。因此, 如何让他们快速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建立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解决的办法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利用导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分析学情, 利用导学案让学生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创新的教学形式。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 正确地制作并合理运用导学案是很关键的。笔者下面通过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浅谈一下高一数学导学案的制作与使用。

一、高一数学导学案的制作

科学地制作导学案, 会为高效的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 制作导学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以学生为主体, 把握学案的难易程度

导学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教师制作导学案要分析学情。对于学困生, 以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对于优等生, 可在此基础上, 增加扩展提升的内容。如在学习指数、对数函数时, 可在学习完两种形式的运算及性质基础之上, 扩展一些抽象函数f (x) 在指数、对数函数中的应用。

(二) 以课本为中心,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数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应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编排整合, 不仅要能符合本班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 让学生知道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更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要理清思路,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教师在利用“五点法”作函数的图像时, 重点要清楚是利用哪五个点进行描点画图, 而如何寻找这五个点, 是需要学生突破的难点。

(三) 以问题为主线, 从实际生活和以往知识出发

问题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思考、想象、创造能力的“指明灯”, 我们应该从实际生活和初中学习的内容中发现问题, 将所学知识点转化成探索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为什么建筑工人要沿着在较高处固定的一个端点系有铅锤的线砌墙, 就能保证所砌的墙面和水平垂直来理解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但问题不宜太多, 否则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

(四) 以经典例题为辅助, 利用巩固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不仅要选择适宜的例题, 让学生逐渐掌握新知的应用, 还要及时补充巩固练习, 了解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在整理练习时, 要把握由易至难, 由基础至综合的原则, 教师可以把后面的练习进行分级, 例如分A、B、C级三个等级, A级是基础题, B级是中等题, C级是综合难题, 尽量鼓励学生完成所有练习。

(五) 以合作为主要方式, 教师之间取长补短

制作导学案时, 数学教研组组长提前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分成几部分分配给带课教师, 带课教师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制作导学案。然后, 本年级的教师进行讨论, 根据探讨意见进行修改, 最终由教研组组长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共同审查, 由学校进行装订成册。这样教师不仅省时、省力, 而且制作导学案比较全面, 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后, 学生也不容易丢失。

二、高一数学导学案的使用

对于高一学生, 一开始就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份制作很好的导学案虽然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 如果使用不当, 反而会事倍功半。笔者认为, 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学案时,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 结合模式, 充分利用

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问题提出,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探究释疑———教师指导, 能力提升———巩固练习, 学习反馈, 而导学案的内容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 最好能结合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学案中的每一个环节, 但是不能完全地按部就班, 因为内容不同, 学生在每个环节上所花的时间、精力是不一样的,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进度。

(二) 独立思考, 小组探究

学生在初拿到学案之时, 最好是先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大家各抒己见, 提出疑问, 最后教师进行精讲。如果学生直接进行小组讨论反而不好, 因为有些学生依赖性强, 往往将别人的看法视为己见, 这也就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三) 规定时间, 完成学案

教师先要根据导学案的难度和量度, 给学生规定完成导学案的时间。一方面让学生在平时做题训练时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 在以后的考试中能合理地把握时间, 尤其是高中三年进行不断训练, 对高考是十分有益的;另一方面有压力才有动力, 若不规定时间, 学生容易懒散, 总想着可以拖在后面进行预习, 这样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 鼓励学生, 提高兴趣

高一学生对高中的生活和学习, 都是充满了新奇, 甚至有些学生是初次接触到学案导学的学习模式。作为教师, 我们要将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延续下来, 鼓励学生勇敢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

利用导学案进行预习导学的教学, 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 从“学会”到“会学”, 从“接受”到“探索”。在利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 科学地设计学案, 合理地使用学案, 适时地指导释疑, 最终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覃伟合, 《中小学学案导学模式初探》[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杨鹏展, 《高中数学“导学案”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 《学知报》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论文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导学案

近年来, 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提倡和广泛的应用。其作用在于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并始终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 应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将自主学习模式渗透其中。而导学案又是自主学习模式需要狠抓的重点, 导学案相当于是学生进行科学合理自主学习的指南针。因而初中数学教师要特别注意导学案的编写, 决不能脱离了自主学习模式这一主旨。

一在导学案中注入先进教学理念

先进教学理念的注入是编写导学案的第一项重要内容。但数学教师作为编写导学案的主体, 应先进行教学理念的自我更新,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意识应当转移到自主式教学当中。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效率, 就需要在编写导学案时, 做好三方面的内容安排:知识链接、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下面以初中数学浙教版“有序数对”一课为例, 谈谈涉及上述要点的导学案编写。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什么是有序数对、熟知其概念和含义;能在坐标平面上标出有序数对, 理解其中的一一对应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座位位置, 帮助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研究有序数对的含义, 从而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信息梳理能力。 (3) 情感价值目标。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培养同伴之间的协商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默契与意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探究问题和学习知识的态度。

学法指导:尽可能留给学生时间, 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知识理论的产生过程。要“授之以渔”, 也就是要教会学生怎么去学习。具体方法有观察分析法、探究归纳法、练习巩固法。

二合理设计层次联系,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合作成长

就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来说, 往往一个班级内还会存在很大的差距, 要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还是要应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模式。在编写导学案时, 应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一些较为简单和基础的问题, 完全可以留给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也是学生遇到比较多的中等难度的问题, 这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去解决, 还有小组划分要分清层次, 以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其最近发展区。在导学案的带动下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就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安排, 积极地上黑板和举手发言。每一个学生都愿意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还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教师走进学生、融入学生, 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实现学生快乐学习的目标, 师生互动交流、同伴之间加强了合作和沟通, 师生、生生彼此相互促进。上述效果的达成并不是空想, 只要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 设计好问题, 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尤其是问题的设计既要有层次性和实现难易结合, 又要将知识的前后联系体现出来, 体现出问题间的连贯性。

三注重信息的反馈, 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在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下编写导学案, 还需要关注反思反馈环节。信息反馈的过程实际上包含了许多丰富的有价值信息:有学生自己的反思情况、有测试题目设计, 也有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学生对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也就是反思, 学生反思的实际上是关于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 包括自己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以及每一道练习题的完成程度。学生反思也要写到导学案中相应的空置栏里, 这对学生的自我提升具有不错的推进效果。达标测试部分, 这对于编写的题目有很高的要求, 题目要有很全面的覆盖面, 既要有层次性, 又要具备综合性和提升性, 当然基础题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此外, 作业的布置情况要编写在导学案中, 对此要做到有针对性。要把握好作业的量和难度, 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合适, 难度也要适宜, 不可过难, 也不可过易, 要以促进学生反思为目的, 避免作业内容的重复性。

导学案的编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 需要教师不断地反复审视和理解教材内容;同时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 适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保持与其他学科老师间的协作交流, 不断提高导学案的编写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 初中数学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层。主要涉及课本知识当中的问题是关于情境化和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在编写导学案时, 要考虑到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并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方向。学生在完成了自主探究学习之后, 必然会获得比传统讲授式教学更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雅丽.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用好导学案[J].科技信息, 2006 (25)

[2]吕江龙.浅谈初中数学实施“学案导学”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5)

高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篇11

【关键词】高中物理 导学案 设计 使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48

传统教学中上课铃一响,教师直接开始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可能还沉浸在课间发生的一些事情之中,当学生缓过神来时,教师对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可能已经接近尾声。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导学案对课堂教学产生的重要影响,已经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教师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导学案的作用,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本文就高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进行探析。

一、高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

本文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深感为了跟上现代教学的步伐,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进行自我充电,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学习学科的新知识,使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知识水平都能够跟上现代教学发展的要求。传统教学中人们并没有对导学案引起重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课堂教学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求教师做好课堂导学。那么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该如何做好导学案的设计呢?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如何设计高中物理导学案进行分析:

(一)把握好课堂导学的时间

物理虽然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都一帆风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的水平也不一样,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物理学科学习,也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导学环节引起重视。教师在导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导学时间,一般课堂导学应该在5分钟左右,不可时间过长,也不可时间过短,导学的时间过长,会影响教师对学生正常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教师设计的导学时间过短也会影响导学的效果,5分钟既能够达到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的目的,同时也不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不良影响。

(二)课堂导学要有趣

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课堂导学的趣味性。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教师在进行导学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发挥物理学科本身的优势,将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物理现象与课堂导学阶段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在导学阶段穿插一些有趣的实验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同时教师在导学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高导学阶段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将高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些元素与导学结合起来,这样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

(三)课堂导学要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教师在导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明白,虽然课堂导学是为了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然而教师在导学设计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渗透。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只有实现趣味性与知识性有效结合的课堂导学,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以生活中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一方面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另一方面以生活中的例子为依托,也能够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有效应用的,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乐趣,同时也使学生收获了知识。

二、高中物理导学案的有效应用

教师设计导学案十分重要,在有效的设计导学案之后,将导学案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也十分重要,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将导学案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呢?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通过导学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教师在将导学案应用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注意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在进行导学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将一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因素穿插到导学中去,而这些有助于提高课堂导学趣味性的因素能否发挥其作用,还要看教师如何呈现。因此教师在导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语言、肢体语言等多种教学技能的应用,使导学更加有趣,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能够及时从课间关注的点转移到学习中来,进而达到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点的目的。

(二)将导学案与理论知识的讲解结合起来

高中阶段的学生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群体,物理作为一门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索的学科,然而学生只有熟练的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进行有效应用。然而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在接受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感觉比较枯燥,这样学生就会容易出现注意力转移的情况,教师应该有效的将导学案与理论知识的讲解结合起来。本人为了使导学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进行课堂导学的过程中,往往针对课堂上要讲解的知识点设置一些悬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这样就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将导学案与实验课结合起来

有效的课堂导学不仅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的实验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也要针对实验课,设计与之相适应的导学内容。例如:教师在学生做实验之前,可以进行5分钟的课堂导学,在导学阶段一方面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明白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受到了熏陶,对学生良好的实验品质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导学阶段还可以穿插一些伟大物理学家在物理研究道路上历尽艰辛,为人类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从而激励学生认真、努力地去观察、去思考,进而在物理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当然,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物理实验兴趣,教师在导学阶段也可以针对实验内容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去验证一些现象,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激情,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浅议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篇12

一、“导学案”的基本概念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 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导学案的编写也可以有学生参与, 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根据这个定义, “导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 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 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 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 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 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 “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 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简言之, “导学案”的作用就是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桥梁, 还起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展示、复习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所谓的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原因.

二、“导学案”的设计

教师对“导学案”的设计, 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 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合理处理教材, 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 难点分散, 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 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导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 紧扣教材, 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 以便控制学习总量, 使学生明确目标,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 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 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 使学生意识到, 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 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 光看书不思考不行, 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看书, 学会自学.

4.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 一般学生受到激励, 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导学案”的使用

1.学生自学教材,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 在课前发给学生,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 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 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 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做, 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 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 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这也是我们实施规范化自主学习与发展的终极目标.

2.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 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 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 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 教师应及时汇总, 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 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 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导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 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汇总在一起, 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 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

四、“导学案”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上课前发给学生, 学生预习时, 教师不要局限于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上, 要巡视全班同学的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情况, 以便为学生的展示环节提供内容.

2.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五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注意总结学习规律及“学后记”的填写;课后注意“导学案”的归类整理, 装订成复习资料.

4.“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时应注意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对“导学案”的要求, 使“导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同学科“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不同的特点.

总之, 编写和使用“导学案”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探究知识.“导学案”利用一系列知识点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自己学习, 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 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以及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睡眠结构下一篇:机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