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思路

2024-08-17

编写思路(精选7篇)

编写思路 篇1

摘要:本文旨在讨论专业实训教材编写的新思路——完全的实训教材。作者对现有的实训教材编写思路作了归纳, 分析了其局限性;对于新思路及其“完全”的含义作了解释, 对于新思路在实训教材中的具体体现作了分析和说明, 对于新思路与专业实训目标的结合度作出展望。

关键词:实训教材,编写,新思路

当前, 随着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技能要求的提高, 国家加大了高校教育的实训投入, 高校实训基地建设纷纷开展和深入, 但实训教材建设显得滞后———品种滞后、数量滞后, 最关键的, 思路滞后。

传统的实训教材在编写思路上不外乎以下两种模式:

一、在原有的理论教材的练习环节增加实训模块, 如。

由于理论教学比例大, 实训学时只能占到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二、在理论教材之后, 相应地编写配套的实训教材, 与理论丝丝相扣。例如, 这样的编写思路适合1:1的学时分配。

其实, 以上编写模式均以满足课程实训目标为目的, 没有覆盖专业实训的目标要求, 因而也无法体现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本文讨论的是适合专业实训教材编写的新模式———完全的实训教材。

所谓“完全”, 是指其内容全部由围绕具体实训目标的任务设置、背景提供、工具选用、实现路径选择、实现过程展示、实现度评价而组成。理论完全隐身, 既不以“铺垫”形式出现, 也不以“提示”、“归纳”的形式出现。但其实要完成实训任务必然要求学生对已学理论融会贯通, 不通则任务无法进行下去, 目标无法实现。所以不通之时, 情势逼迫学生主动反刍理论, 从“被要求学”回归“主动要学”, 间接提升理论教学效果, 这正是实训的终极目标之一。

这种新思路包含:实训在课程体系中的体现;专业实训目标在实训教材编写中的体现;任务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机辅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在实训教材中的应用;专业实训目标所需的实现手段在教材中的体现;实训效果评价在教材中的体现等。

新思路并非针对某一专业或某一课程的实训教材编写而开拓。这种新的模式适用于各专业的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结束后、在本专业实习阶段所需要的实训教材之编写。因而这样的实训应该纳入整个课程体系。比如, 各个专业的实训应分为课程实训和专业实训, 课程实训和专业实训应该有各自固定的课时和实施的学期, 例如课程实训在该课程理论教学同时进行, 而专业实训则在本科第八学期或者专科第六学期比较恰当。但如果就业提前启动, 则专业实习时间也应相应提前。

关于实训目标, 在专业实训阶段, 主要是集中围绕本专业所要求的综合技能的训练。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因其岗位群主要涵盖商务文秘、外销员、单证员、跟单员、报检员、报关员、货代员、翻译等, 各岗位的技能有的有关联性, 有的关联性较低, 所以很难形成单一目标, 必须分岗位设置实训目标。那么在教材中可以因岗位设置多个实训目标, 相应地设置多个实训任务, 而给学生以在其中选择2~3个目标/任务的自主权, 这样, 当他们面对就业市场时, 相应地对2~3个岗位有一定准备, 也就增加了就业机会。

实训教材一定要应用与之适应的教学法。对于综合能力和构成综合能力的微技能集合的各种训练, 任务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较为胜任。而机辅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则可以关照多班同步的大规模实训, 提高实训教学效率和实训设施使用效率。以英语教育专业为例, 其重点实训目标为“训练幼儿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其中子任务之一如果定位于“教给幼儿西方节日的问候语”, 教材则应相应提供:⑴完成该任务的工具选择———视频、图片、识字卡片;⑵教学法选择———任务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多媒体教学法;⑶途径选择———演绎法或归纳法;⑷过程展示手段———教案模板和实训报告模板。要求学生利用这两个模板完成教案写作和形成实训报告, 展示其在实训过程中对所选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情况;⑸效果评价———能力评分量化表。这张表的编制也应围绕任务, 突出体现对学生应用以上教学法的能力的考察。

专业实训目标所需的实现途径、手段要在教材中得到体现。用人单位总在抱怨“难道需要手把手教给新员工技能吗?”这个问题提得好, 切中当前高校技能训练的薄弱之处———教师都是坐而论道的“学院派”, 怎么可能给学生“手把手”地教什么?是时候打破这种旧格局了。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是什么”、“为什么”, 还要传授他们“怎么做”。在实训教材中应该强调体现后一点。以英语翻译专业为例, 假设任务是“翻译高铁集便器招标书”, 则应相应地给出部分段落的教师翻译范文, 并分析高频词的规范翻译方法和对整体翻译风格的建议。机辅翻译虽然诟病多多, 但是在翻译报酬微薄的现实下, 似乎生存空间不小。实训教材也应结合某些市面广受欢迎的软件, 有所体现, 有所训练。

实训效果是实训必要性的直接证明。实训效果评价在教材中必须得到体现。当前在实训效果评价上“走过场”的现象比较普遍, 表现为教师在实训结束时布置学生写作《实训报告》, 然后笼统地打个综合分数就完事大吉。这样的评价简直毁了实训。必须对所训练的技能的达到程度给予量化, 形成“专业技能实训能力量化评价表”, 逐项评价, 最终形成具体明确的评价意见, 才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弱点, 从而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加以改善。

当然, 实训教材编写的新思路如果能够得到应用尚需要以下配套条件:1.新颖的实训目标;

2. 课程体系的包容性;

3. 恰当的师资准备, 有一支熟悉理论与操作的师资队伍,

谙熟任务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 熟悉机辅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诸手段;

4. 有安装了配套实训软件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5. 颠覆现有的实训效果评价体系。

最后, 必须承认的一点是, 本文探讨的实训教材编写的新思路是否符合未来实训目标及实训手段的发展趋势还需要实践去检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这样的思路相较于目前的编写思路显然更利于专业实训应用, 更为具体化和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与实训目标的结合度更大。

编写思路 篇2

【关键词】成人专科 教材 思路

【课题项目】四川省教改课题,高职高专医学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R4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39-01

高等学校的教材建设向来是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质量的教材更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石。那么在成人大专医学检验专业的选择教材上几种全日制专科的规划教材仍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由于成人教育的特殊性,我们走访几家医院及学校,简单了解医院检验科对检验人员的需求及我们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想法,整合现有教材的现状和特点来整理出我们对成人专科《临床检验基础》这门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想与大家共同探讨:

1.对现有医学检验专业教材现状的思考

1.1总体状况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里没有成人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这门专业课的规划教材。成人专科的教材要适应成人学生自己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学生的基础和工作特点,因人施教、因需施教,但重点是现有的教材几乎没有完全适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成人教育的课本。当前我国成人教育的学生多以在职学习为主,学习模式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具有其独特的学习特点,近年来了解到多数的学校有两种选择:①重复延续中专的教材。弊端是对于有一定基础和工作经验的检验学生来说中专的教材部分内容缺乏深度、新度,甚至有些已经淘汰的检测项目还在中专的教材里出现;②是选用大专(全日制)的教材。全日制专科与成人专科两者的生源背景、教学定位、教学模式完全不同,众所周知,成人教育学习不会同全日制大专的授课时间等同,所以全日制大专的教材部分内容过多、过细,对于成人教育的学生少部分内容过于繁琐。所以具有极大的不适用性,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因此,建设适合其教育定位、特点和教学模式的特色的高品质教材,非常必要和迫切。

1.2 我校现状

现在我校成人专科教育缺乏本专业特色,实践内容不足,专科层次培养的是以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在实践部分内容应当根据医院的操作规程有所增加;忽视能力培养,偏重单一知识,继续教育的特点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突出专业性特点,根据临床需求及行业发展方向,密切结合不同层次的卫生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以现代医学科学术发展的“四新”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先进性。贴近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综上所述,现用的教材明显不符合本专业的要求,更不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匹配。

2.新教材的编写思路

2.1如何符合检验科的需求

医学检验专业是以面向医院和相关医疗机构从事实验室工作为主,培养具有基础医学、医学检验和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医学检验基本技能的高级医学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对他们的教育过程仍然有重理论轻实践,而出现“眼高手低”,综合素质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现象。几年来,根据用人单位和实习基地的调研表明,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学生深受欢迎,而高分低能的学生则备受冷遇。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2.2如何满足学生的要求

成人学生大多有学校-社会-学校的经历,已经有了一定的医学检验专业的基础知识,在工作中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社会以及个人对再次提高学习的认识也基本一致,基本分为两类:①中专学历或工作时间较长的从事检验专业人员,大多数有一定的检验专业知识的基础,有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但对医学检验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不相同,由于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理论基础薄弱;对新知识、新技术有较高的热情,却缺乏正确、客观的认知;能独立完成常规实验,但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由于懂得的知识肤浅,难以进行学术研究及科研和论文的撰写,所以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强、理解能力强。②刚刚毕业的中专学生,有的是刚找到工作,想一边工作一边再学习,有的是刚走出校门还想再学习的学生,对于他们的中专学习阶段的理论知识还没淡忘,但是他们缺乏的是实践操作技能,没有临床的实践经验。他们在成人的继续学习中重点要提高需求在已有的基础上加深加难知识面加宽,虽然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无临床医学检验的经历,理解力会差些,加深加难的知识会有一定压力。

2.3教材队伍的建设

编写人员要求从事本专业教学和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学者,正在为本专业本层次学生授课的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教师并有较好的写作能力,针对各编者的专业特性合理分配编写任务,主编负责本书所有创新的理念,制定出编写大纲,为了确保教材的高质量必须对书稿反复修订。教材成稿后第一时间交给一线工作人员和在校的学生把关,按照现在实验室的操作流程进行增添和删减的调整工作。

3.总结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成人专科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程所以选择一本合适、好用的教材是学好本专业的首要工作。有适合成人教育医学检验专业自己的专业用书才会最好的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也是学员个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裘法祖.对高等医学教材建设的几点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3):2.

[2]王国强,涂明.示范性院校高职教材建设研究[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4(1).

[3]周晓健,章文清.对高职教材建设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3(20).

编写思路 篇3

本科阶段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口译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并不能笼统地归结于无法满足“快、准、顺”这样的要求, 而是表现出了非常具体的问题, 如在口译偏口语化的对话口译或陪同口译中常出现的句子时, 即使能够即时理解、“意会”源语, 但无法立即在目标语中组织句子, 这主要是因为陪同口译中的句子为达到交际的目的, 语力较强, 语言形式多样, 因此在目标语中即时“言传”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而在商务陪同口译中较为正式, 结构较归整的句子, 由于中英文句子结构的不同, 即使目标语中替代的源语的词语基本相同, 结构的困惑往往让学生踌躇再三, 达不到口译的“快”的标准。因此, 入门级英汉口译教材应致力于解决学生口译过程中遇到的这些具体困难。

通常口译人才分为高级口译人才 (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 , 中级口译人才 (企业在商务谈判中需要的口译人才) 与入门级口译人才 (联络陪同口译人才) 。入门级英汉口译教材的教学内容的培养目标为打造中小型企业商务谈判, 会议及联络/陪同口译人才, 因此使用的对象为本科英语专业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对于双语转换技巧掌握不够的大三或大四学生。

1 国内口译教材的现状及需要编写入门级教材的原因

1.1 目前国内口译教材的主要分类

目前国内口译教材主要分为四类。以口译某技巧 (如笔记技巧、视译、同声传译等) 为主线, 辅以文本的技巧类教材;以面向上外的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和面向国家人事部全国翻译专业资格 (水平) 考试的应试类教材;包含外事接待、两国关系、经济全球化、科技产业化、礼仪祝词、商务谈判、旅游观光、文化交流、法庭等材料的专题类教材以及以讲解口译技巧为主线, 配合口译专题的综合类教材。入门级英汉口译教材应为既介绍一定口译技巧又进行一些专题训练的综合类教材, 只是在技巧的重心倾斜以及专题材料的难易方面和中、高级口译教材区别开来。

1.2 目前口译教材编写呈现的特点以及入门级英汉口译教材编写重心

目前国内口译教材的编写呈现几大特点。首先, 适用于本科阶段学生的教材更新慢;首要原因在于口译界人士更关注研究生阶段 (特别是MTI, 即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学生) 口译教学;其次, 针对于本科阶段学生的教材内容 (专题分布) 不能适用于不同水平层次的本科学生 (如政治会议内容比例偏大, 对笔译要求较高的材料偏多) 。这后面的原因主要是针对翻译专业和英语专业的教材不分。最后, 针对于本科阶段学生的教材结构 (技巧介绍) 不能适用于不同水平层次的本科学生。原因有二, 一为较早的口译教材只笼统提出口译标准, 而未提出如何达到这些标准;较新的口译教材虽将口译技巧进行详细讲解, 但不能适用于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心理;二为只注重“口”, 不注重“译”。这些教材假设学生已经具备较高的翻译水平或较强的英汉转换能力。目前的这些口译教材更多地适用于培养中、高级的口译人才。

因此, 笔者认为现在需要编写一本入门级英汉口译教材, 训练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英汉转换能力有待提高, 而又需要学习一些口译技巧以及进行一定口译任务的学生。

2 入门级英汉口译教材编写原则

针对于上面提到的目前口译教材的第二个特点, 即本科阶段学生的教材内容 (专题分布) 不能适用于不同水平层次的本科学生这个问题, 在编写入门级教材时可以在专题分布上作以下调整。

1) 减少政治性口译内容;

2) 增加商务性口译内容;

3) 减少国家级、省级会议口译内容;

4) 增加市级、企业级企议口译内容;

5) 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如娱乐) ;

6) 增加学生熟悉的内容 (如教育, 包括南昌商学院系内开学典礼, 毕业典礼的教师发言等) ;

7) 增加有利于学生就业的内容 (如就业, 外贸, 服装、灯具、汽车等学生可能从事的行业或中外交流频繁的行业) 。

而针对本科阶段学生的教材结构 (技巧介绍) 不能适用于不同水平层次的本科学生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来编写入门级教材。

1) 将口译的教学顺序调整为适合于学生学习心理, 按照学生学习英语口译的主要困难步步推进。

2) 注重训练学生口译中的翻译过程。

3 入门级教材编写思路

3.1 教材性质及定位

入门级英汉口译教材应涵盖训练具有两年或三年英语专业学习基础后了解口译及初步接触口译至具有一定口译水平的学生的课程内容。

3.2 教材内容

入门级教材应以具有英语专业基础水平的学生掌握口译基本技巧为主线, 以一定的口译理论为基础, 按照学生学习英语口译的主要困难步步推进, 引出适合于该层次学生的口译技巧, 以及教学和练习基本步骤, 从而达到让学生能进行基础口译的目标。

入门级教材主要内容可以包括:口译介绍;记忆力训练;笔记训练;理解源语;意译;长句结构分析及快速口译;礼仪性口译;口译考试与认证, 口译市场, 练习篇章等。

3.3 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的讲授和训练, 入门级口译教学目的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了解口译基本能力要求、提高口译能力基本方法;

2) 学生口译困难逐步得到解决;

3) 学生掌握一定领域的专门口译词汇;

4) 学生掌握口译的重要句式;

5) 学生掌握口译的重要技巧;

6) 学生了解口译市场。

4 入门级英汉口译教材内容设计及目录框架

入门级口译教材的内容安排可以分为两大模块。模块一为口译技巧的介绍, 理论介绍辅以文本练习, 词汇、句式扩展;模块二为中译英以及英译中的练习文本, 可分为不同专题。值得一提的是, 笔者认为, 入门级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具有一定英语水平基础的学生在学习口译时的困难, 有针对性地使用难度适中的练习材料;教材最好使用中英文对照, 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 有利于保持本门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双语状态;在排版方面, 教材可以考虑口译学习特点, 使用段落式中英文对照设计, 方便学生自学;另外, 教材使用的录音, 除现场真实材料外, 其余的材料可以选择不同口音的人进行录音, 模拟现场的真实性。

课后练习材料全部以中英文对照形式放在附录部分, 这样教师可以根据技巧讲解, 专题需求选择所需材料, 学生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集中练习。另外, 入门级教材的材料既涉及学生未来职业可能接触的领域以让他们更好地为职业做好准备, 同时也包括和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致和自信。

从上表可以看出, 入门级教材在技巧内容安排方面与其他口译教材的主要区别体现在:1) 按照学生出现口译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除了向学生介绍口译性质、类别等基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直接感受口译, 总结口译困难从而了解口译短期准备及长期准备。2) 和其他口译教材一样, 第二单元开始介绍记忆训练方法。但是在入门级教材的这一部分中, 仅给学生作一基本介绍。原因在于, 学生在没有真正进行一些口译任务前, 很难意识到记忆的重要性和困难性。所以在后面接触口译任务后还要进行记忆的强化训练。而且根据口译任务的不同类型, 应给学生加以不同的记忆训练。如复述训练可以有效地运用到记忆逻辑性、连贯性更强的故事讲述中, 所以在陪同口译或非正式场合讲话的口译中可以更好地运用;而影子训练可以与话语结构更加严谨、有规律的较正式场合的讲话的口译相结合, 因而在政治口译前, 进行强化训练。3) 入门级口译教材更加注重解决学生在实际口译学习中的“译”的困难, 因为分别介绍非正式场合口译中可以使用到的意译技巧, 以及较正式场合口译中的快带分析句子结构技巧。总之, 以这样的顺序以及内容安排入门级口译教材的十四个单元是充分考虑学生刚开始学习口译的实际困难以及困难发生的时间的。

5 结束语

因此入门级教材涵盖了训练具有两年或三年英语专业学习基础的学生了解口译及初步接触口译至具有一定口译水平的课程内容。该教材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为打造中小型企业商务谈判, 会议及联络/陪同口译人才。主要适用于英语专业, 是本、专科或高职院校英语类专业入门级口译教材。

摘要:大部分本科阶段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口译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并不能笼统地归结于无法满足“快、准、顺”这样的要求, 而是表现出了非常具体的问题。目前的口译教材更适用于具有较高英语水平, 以及较强双语转换能力的本科学生或经过了一段口译训练的研究生。该论文尝试提出入门级英汉口译教材的编写原则及思路, 即以一定的口译理论为基础, 按照学生学习英语口译的主要困难步步推进, 引出适合于该层次学生的口译技巧, 以及教学和练习的基本步骤, 从而达到让学生能进行基础口译的目标。

编写思路 篇4

关键词:技工学校,《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材编写,基本思路

当前许多技工学校专业英语教材都是借用本科或中专的教材, 再由英语教师进行修改、增减, 这些教材的内容多注重理论, 忽略专业技能的应用, 对于技工学校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不符合技工学校的教育特色, 基于以上本文简要阐述了《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编写的基本思路。

一、技工学校学生英语学习规律

技工学校学生的英语学习规律为: (1) 交际性,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交际能力, 技工学校学生英语学习注重交际性, 注重在数控技术专业的交际环境中进行英语的学习; (2) 真实性, 教材编写应当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应用环境当中, 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数控专业技术应用环境中来学习英语; (3) 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 技工学校学生英语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注重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通过教材中有趣的话题、生动的图片等来刺激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其学习英语的能力。

技工学校《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编写应当坚持职业与技术教育相符合的原则, 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应该精选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相关的内容, 确保数控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和先进性, 力求典型性、可操作性和语言教学的有机统一[1]。

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编写的基本思路

1. 拟订初步编写计划

参与《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材编写计划拟订的人员应当有英语教师、数控技术专业教师、相关专家领导以及使用教材的英语教师代表等。通过分析、研究和讨论, 初步确定教材的中心内容以及教材编写的分工安排等。初步编写计划的拟订主要是为了让参与编写的人员对教材编写的进程及脉络有一个清晰的掌握。

2. 确定教材内容和目标

教材的编写应当考虑到数控技术专业的内容以及学生的英语掌握程度, 以此来确定教材的难度以及深度。技工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 因此, 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深入浅出, 循序渐进, 同时要考虑到数控技术专业的特点, 分成不同的专业模块, 确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

3. 专业知识及语言知识的处理

首先, 分析数控技术专业对英语的需求, 确定其需要的语言资料, 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知识层次不一, 在教材编写中可以尽量使用一些视听手段及相关图标;其次, 可以针对阶段性的教学目标来查阅相关资料, 确定与教材相关的材料内容, 避免教材编写的重复性。

在收集《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材的时候, 一些数控技术与语言相关且难易程度符合要求的资料难以获取, 这就需要在编写教材的时候罗列出难以获取的资料, 之后通过研讨寻求解决办法;同时根据数控技术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以及学生的英语水平等因素确定相关教材编写资料的重要程度。

4. 完善编写计划

参与教材编写的人员进行讨论, 对教材编写计划进行完善, 明确数控技术专业教师以及英语教师的教材编写任务, 确定教材编写各个阶段的起止日期以及费用预算, 同时还要确定其他整个教材编写过程中的相关细节。

5. 编写计划的实施

(1) 文献查阅:为了确保教材中涉及的数控技术专业知识以及英语语言知识能够反映最新技术, 编写过程中要最先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 (2) 数控技术专业及英语语言教学相关参考资料的获取:在教材初稿拟订之前, 要收集并分类相关参考资料及参考书。 (3) 拟订初稿:拟订初稿是整个《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编写过程中最耗时的工作, 编写人员要进一步研究数控技术专业内容及英语语言内容的相关文献, 将数控技术专业知识、英语语言知识以及英语教育原理相互结合。 (4) 编辑初稿:在拟订初稿之后, 要对初稿进行详尽的编辑, 在编辑的过程中要以数控技术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为基础, 保证教材的准确性、合理性及实用性。同时在编辑初稿的构成中要提出合理的建议, 以初稿编辑的原班人马来进行第二稿的修订工作, 之后进行第二稿的试点实验, 收集试点实验技工学校中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师及学生的意见, 评估教材质量, 准备第三稿的修订[2]。 (5) 定稿及印刷:综合检测结果, 对教材中的细节进行变动, 推广教材, 并根据教材所需要的人数确定印刷册数, 最后进行教材的印刷。

参考文献

[1]张莉.浅谈技工学校英语教学需落实的基础性任务[J].职业, 2014, (35) :150—151.

编写思路 篇5

关键词: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校本教材,编写

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学历模式, 它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 整体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统筹安排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在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无机化学》作为五年制药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处于初中教学和高职教学的连接点, 对后续专业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及专业课《药剂学》、《药物检验技术》等课程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如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教学实际、更贴近岗位需求, 需要开发出药学《无机化学》特色、增强与《生物学》等医药学相关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校本教材。

1 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现状

近年来,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 相当一部分入学分数低于重点高中甚至普通高中的学生进入了职业学校, 使生源质量不断下降。药学专业学生进校录取成绩比护理专业学生要低, 但对化学知识的要求远高于护理专业, 加上该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 化学学科基础相对偏弱, 导致学生普遍认为《无机化学》难学, 任课老师也觉得难教。

无机化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 前几年选用的教材是科学出版社出版, 刘斌主编的《无机化学》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牛秀明和吴瑛主编的《无机化学》, 这两本教材各有特色, 但对只有初中化学知识的一年级新生而言, 有些内容理论性太强。如刘斌主编的《无机化学》, 涉及用4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过于深奥, 学生往往听得云里雾里;有些内容跳跃性太强, 如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涉及物质量的知识, 但学生在初中没学过,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必须补充这方面的知识;有些计算过于复杂, 如牛秀明和吴瑛主编的《无机化学》中有关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计算, 必须运用阿累尼乌斯公式, 学生对数没学过, 老师就要充当数学老师讲授数学知识;另外, 该书学科意识太强, 缺少与医药学相关知识的融合, 难以体现药学专业特色。

2 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所需的化学知识

无机化学作为学生从初中步入高职校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在整个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教学效果对学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 《无机化学》教材不仅要体现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 同时要体现专业特色, 反映时代发展新热点。通过对专业课教材的学习和专业课老师的访谈, 梳理出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各专业课所需的无机化学知识点。如表1。

3《无机化学》校本教材编写思路

教育部曾就高职教材的建设问题明确提出, 高职理论课应“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因此, 在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 必须优化内容体系, 贯彻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 尽量删减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纯化学知识, 注重专业课需要的基础知识的传授, 提升就业岗位需要从业者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 充实新知识、活化内容, 渗入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绿色化学、新能源、新材料等热点问题, 体现无机化学发展前沿;以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 强化化学与药学的联系及应用,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可持续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无机化学》校本教材编写原则

4.1 定位准确

五年制高职教育生源是初中毕业生, 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无机化学》作为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安排在1年级的第1学期开设, 是高职新生入学后的第一门基础课, 处于中学教学和高职教学的连接点上, 是“承前启后”的一门课程。因此, 正确定位课程, 选择教材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效的学习方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新生进行专业调研, 全面分析学生学习现状、现有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需求等学情, 通过在校外企业专家参与的药学专业协作会上了解职业岗位对《无机化学》知识、技能的要求, 将化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的整合, 使教材内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并体现专业发展要求[1]。

4.2 难易适度

教材内容必须紧密围绕“必需、够用”的原则, 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删减一些理论性较强、相对陈旧或过时的纯化学知识, 强化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学习, 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 强化与医药学的联系及应用。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少而精的原则, 突出重点难点。如原子结构历来是教学难点, 学生对用4个量子数表示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很难理解, 若改用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的伸展方向和电子的自旋4个方面来描述就比较直观。凡是计算公式只要求学生掌握公式的使用, 对其理论推导不做要求, 过于复杂的计算也不作要求。如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中只要求学生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结论而不作具体计算, 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也只要求简单计算、掌握方法, 学会具体判断。对后续专业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如溶液浓度的计算、溶液的稀释和配制、溶液酸碱性计算则反复练习强化。

4.3 突出应用

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 注意与初中内容的衔接, 在教材中设立“案例分析”、“探究园地”、“观察与思考”、“知识窗”、“想一想”、“实践与探究”等知识模块。如在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中引入药品杂质限量检查知识, 并利用溶度积公式计算蒸馏水中Cl-含量对杂质检查的影响。为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相关章节中适当加入生物固氮、臭氧层、能源短缺和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等热点内容;添加疾病的治疗及健康知识, 如心脏起搏器中的电池、碳酸锂治疗狂躁型抑郁症等以丰富教材内容[2]。同时在教材中渗入应用意识, 注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环境、实际问题相结合, 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训练。如在化学反应速率章节中通过让学生了解医院药房、药店对生物制剂以及助消化酶类药物、维生素C等易氧化物质、抗生素类药物的贮藏和使用温度,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 真正使《无机化学》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沈丽, 代建国, 崔菽芬, 等《.无机化学》课程建设与思考[J].广州化工, 2009, 37 (9) :242-244.

编写思路 篇6

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1. 课程体系

建筑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而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按高职高专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懂设计, 能施工, 善管理的高端技能性人才。人才培养目标中的懂设计目标确定了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和重要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公共课, 行业通识课, 专业基础与专业课, 专业技能课, 专业实训课, 专业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毕业设计, 顶岗实习。

2. 课程的重要性

建筑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 是实现培养目标---懂设计的专业技能课, 是今后学生就业的敲门砖之一。同时又是学生今后搞施工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学不学本门课程, 在近几年的学生就业实践中, 学生的能力差别很大, 这也是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坚持开设该课程的原因。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建筑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 (结构CAD) 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 在开设课程之前, 学生必须学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同时必须学完计算机绘图课程, 因为计算机绘图是建筑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前期基础。建筑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一门技能课程, 也是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同时也是学生毕业设计的前期培训, 也是学生顶岗实习的前期能力训练。

三、课程的内容

建筑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主要培训学生利用计算机专业软件———PM, PK系列软件对建筑结构工程进行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最终结果是对一个具体的建筑结构工程作设计, 得到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纸。因此, 我们构建的课程内容为: (1)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 (2) 建筑基本构件的设计; (3) PM, PK系列软件使用的前期准备; (4) PMACD软件的实际应用操作; (5) PK软件的实际应用操作; (6) SATWE软件的实际应用操作; (7) 工程实作范例; (8) 集中周实训 (工程实作———课程设计) 。

四、课程教学方法

1. 教学环境

建筑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必须在专用的计算机机房内进行, 机房所有计算机需配有PM, PK系列软件, 配有AotuCAD绘图软件, 集中机房配有0#绘图机, 3#打印机等绘图设备。机房内配有计算机多媒体设备, 教师机配有全程式教师控制型教学软件, 机房内还应配有局域计算机网络。

2. 教学方法

由于建筑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实践性, 课程教学方法采用教师现场演示软件操作, 学生现场观摩, 然后学生也现场操作的教学模式。教学前, 教师准备一套具体的建筑工作图纸, 同时复印给每个学生。每个教学环节先是教师实作, 然后每个学生自己实作, 教师现场指导, 真正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模式。当第一套图纸作完后, 再给学生第二套图纸, 先让学生计算荷载, 估算构件截面尺寸, 然后学生自己实作, 掌握软件操作的每个具体步骤, 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学生提交结构设计图纸, 教师在图上批改后返给学生, 让学生清楚图纸上的错误, 提高学生对图纸的识图能力。

在集中实训环节中, 给学生第三套图纸, 对每个学生提出不同的设计要求, 做到每个学生的设计要求和图纸要求都不一样 (杜绝相互抄袭) , 让学生在机房内独立完成。教师现场指导, 最后学生提交结构荷载、基础计算书和施工图纸 (纸质) , 作为本课程的考试成绩。

五、课程教学手段

由于建筑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特殊性, 我们采用了现场软件实践操作, 工程实作演示, 多媒体加适当板书,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 工程项目分任务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采用了教师机集中控制式教学软件, 杜绝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玩游戏、上网等不良行为。

六、教材编写设计

1. 教材内容设计

课程目标是能熟练掌握结构软件的应用, 完成建筑结构施工图图纸的设计, 根据这个目标要求构建以课程内容为主体的教材编写内容, 全书分为十个项目任务, 以任务驱动式编写教材。为了学生上机方便, 把第十章作为集中实训内容, 同时又兼有上机操作指导的功能, 不再单独编写上机实训指导书。我们要强调的是教材内容就是课程内容。

2. 教材编写大纲设计

教材编写大纲是教材编写的具体内容, 包括教材内容分部体现, 各知识点的体现, 实训课题的设计等。为了使教材编写方便, 教材编写大纲一般到三级目录, 章, 节, 小节。《建筑结构CAD实务教程》教材编写大纲设计如下:任务1, 建筑结构体系及构件基本设计 (1) 建筑结构设计概念 (2) 结构体系 (3) 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 (4) 砖混结构设计。实训1/任务2、PMCAD系列软件应用前的预备知识 (1) 荷载的计算;一是面荷载的计算;二是梁间荷载的计算;三是楼梯荷载的计算, (2) 平面网格的定义 (3) 结构标准层 (4) 荷载标准层。实训2, ………….从编写大纲可以看出, 到三级目录可以看到教材的基本内容。

3. 教材各章习题设计

教材各章的习题很重要, 对高职而言就是实训题。各章的实训题要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来设计, 由于本课程是计算机结构辅助设计, 所需实训题基本都是工程类及工程图纸。实训题要根据任务的内容, 选择较合理的, 实用的工程实例作为实训题。

实训题设计要从简单到复杂, 采用递进方式从基本内容开始, 先提高学生的兴趣, 再逐步深化, 直到学生能独立完整的完成一个建筑结构工程的施工图纸设计。

七、教材配套教辅资料设计

当教材编写完成后, 与之配套的教辅资料也要配备, 要完整。本课程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建筑结构工程的结构施工图纸辅助设计, 因此需要配备10~20套相应的建筑工作图纸。建筑工作图纸选择目前建筑结构形式最多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和全墙结构的建筑图纸, 供学生作建筑结构工程设计的例图。建筑图纸要根据目前市场的需要, 随时更换内容, 使学生能见到目前最新的建筑, 掌握最新建筑的结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同时也掌握最新施工图纸的表达方式。在课程集中周实训中, 需要每个学生的设计任务书, 因此设计任务书的设计也很重要。设计时要根据建筑图纸的内容, 设计结构任务书, 按任务要求作好每个学生的具体任务。

八、结语

高职应用型教材编写应以课程体系为背景, 课程内容为根本, 教学方法为主导, 教学手段为依据的原则来进行编写, 重点是课程的分析, 课程内容的设计, 这些都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目标, 职业技能为主导来设计课程的内容。

本文以《建筑结构CAD实务教程》教材为例, 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教材编写的方法和编写过程。希望能与同行们探讨教材编写问题, 同时能为青年教师, 特别是才开始编写教材的同行们抛砖, 引出他们的玉来。

摘要:本文以《建筑结构CAD实务教程》为例, 讨论了高职应用型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实施过程, 同时为青年教师编写教材作一个范例, 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基本原则,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范幸义、何培斌.建筑工程CAD制图教程[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08.

[2]甘民、范幸义.建筑结构CAD设计与实例[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09.

[3]范幸义.建筑工程CAD实战教程[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09.

[4]范幸义, 白代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限额设计的优化方法[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0. (12) .

编写思路 篇7

一、从《几种重要的盐》位置的改变看教材编写思路的变化

在2011版中,碳酸钙放在《石灰石的利用》中,作为一种矿石来介绍相关碳酸钙的用途以及和氧化钙、氢氧化钙之间的转化;关于盐类物质的应用,放在第一章第四节《酸碱盐的应用》,简要介绍了氯化钠、纯碱的用途,亚硝酸盐和重金属盐有毒,知识显得很零散。

在2012版修订本中《几种重要 的盐》内容包 括:1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常见的盐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用途;2鉴别碳酸盐的方法;3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的相 互转化。去 掉了亚硝 酸盐和重 金属盐,增加了碳酸氢钠(小苏打)的相关知识。很明显,新版中对“几种重要的盐”的内 容进行了 调整和整 合。在学习了酸、碱、盐相关概念和性质之后再来学习碳酸钙这种重要的碳酸盐,进而构建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的相互转化,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碳酸盐整合在一起学习,使碳酸盐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改变了原来《酸碱盐的应用》中零散地介绍几种盐类物质应用的形式,可以避免“记流水账”式的教学过程。

二、从教材编写思路的变迁看如何创新 《几 种 重 要的盐》的教学设计

【引入】图片“耕云推浪晒盐忙”,设问:晒出的盐,主要成分是什么物质?答:氯化钠。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食盐开始,由图片直 接导入新课。因为在2012版修订本 中,关于氯化 钠的知识已经在第三章《物质结构》、第五章《金属锈蚀》、第六章《溶液》中都有所涉及。

【设问】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说出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获取方式和用途。

【小结】结合学生的讨论给出完整的氯化钠相关信息。

【过渡】再分析氯化钠组成:根据阳离子种 类,它属于哪一类盐?答:钠盐。

设计意图:从阳离子的角度将氯化钠和其他钠盐联系起来,过渡到碳酸钠、碳酸氢钠,尽量避免流水账式的介绍。

【追问】回忆已学知识,说出你所知道的其他钠盐的名称。(学生回答,教师附板书记录)

【投影小结】常见钠盐:硫酸钠、硝酸 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过渡】这几种钠盐样品,在同学们桌上都 有,只是都没有标签,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能否将其中的碳酸钠找出来?请说出鉴别方案。(或不能鉴别出来的理由)

【进一步解析】对学生提出的方案、现象、疑问,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

设计意图:抛出问题,从钠盐承接到碳酸钠,并且预设多种可能:1基础较好的学生会想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和酸反应;2学生也能联系前面知识想到用酸检验;3可能还有学生会想到用石灰水和碳酸钠反应。

【过渡】根据演示实验可以看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都产生了气泡,难以区分,根据目前的知识我们还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到了高中我们就可以鉴别它们了。

设计意图:渗透理念:知识学习是一 个逐步提 升逐步完善的过程,许多化学知识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还将不断拓展、不断完善。

【过渡】结合上述性质,分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其相似的性质与组成结构中哪部分有关?

【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属于碳酸盐。回 忆学过的1~6章知识,咱们还学过一种很重要的碳酸盐:碳酸钙。

设计意图:从阴离子 的角度,将碳酸钠、碳 酸氢钠、碳酸钙串联成碳酸盐完整的版块。

【投影并展示】展示碳酸钙粉末样品,投影“生活中的碳酸钙”:钙片、牙膏中的摩擦剂、大理石洗脸盆、一幅豪华装修的图片等。

【质疑】图片涉及多种建筑材料,怎样证明某材料中含有碳酸钙呢?学生讨论方案。

【小结】完整的碳酸盐检验的方法:与盐酸反应产生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验证】学生当场验证教师准备的两块“石材”,看是否含有碳酸盐。

设计意图:从自然界 存在的碳 酸钙到身 边的碳酸钙,将用途与存在结合一起学习,使学生通过解决具体的情境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总结出碳酸盐检验的方法。

【过渡】自古以来石灰石就有很重要的用途,投影天工开物图。

【演示实验】石灰石煅烧转化:

设计意图:请学生做演示实验的助 手,描述实验 现象,边画流程进行实验,边让学生分析每一步的变化及产物。

【学生解析】分析实验现象,写出过程中所有的反应方程式:

【追问】请结合 上述涉及 的反应,画出CaCO3、Ca(OH)2、CaO之间“钙三角”关系图。

设计意图:与酸反应是碳酸盐的共 性,高温煅烧 是碳酸钙的个性,物质结构组成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相似处即体现化学性质共性一面,差异处即体现化学性质个性的一面。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体会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善于从已知发现未知、解释未知;体验将零散的知识点构建成知识网络。

三、从教材编写思路的变迁看新版《几种重要的盐》的教学反思

1.先从阳离子的角度将氯化钠和其他钠盐联 系起来,过渡到碳酸钠、碳酸氢钠,再从阴离子的角 度,将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串联成碳酸盐完整的版块,尽量避免流水账式的介绍,使这几种盐的学习呈现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2.将书本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的演示实验,设计成学生探究实验:“从常见钠盐中寻找碳酸钠”,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对碳酸盐与酸反应的现象有更深刻的体验,为后续碳酸盐的检验做铺垫,也较好地承接了氯化钠到碳酸钠的过渡。

上一篇:玉米黑粉病的综合防治下一篇:工程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