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策略

2024-06-07

编写策略(精选12篇)

编写策略 篇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新教材被不断推广使用。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学生主体参与多, 实验、观察、调查、探究性学习多。我们知道, 每一个知识点学习后都需要通过一定的习题加以训练和巩固。由于研究性学习方面的习题比较少, 很难满足我们日常巩固知识的需要, 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去编写巩固习题。如何去编制研究性学习的习题呢, 编制好的习题又如何去完善呢?根据自己的领会和实践, 觉得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一、编写研究性学习习题的方式

1.分析涉及的知识点。

既然编写的是巩固练习, 就要做到针对性强。如何能够有效做到这一点, 首先是要分析该研究性学习所涉及的知识点, 以及与此知识点有联系的其他知识点, 找准出题的目标和方向, 再根据具体既定的目标和方向编写巩固练习。

例1 实验研究pH值对人体内某些酶活性的影响, 准备5支含有等量酶溶液但pH值各不相同的试管, 每只试管加1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 试管均置于25℃室温条件下, 将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

研究PH值对人体酶活性的影响是一个常见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根据上述描述, 本实验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有:蛋白块大小一致;等量的酶溶液;PH值不同 (有梯度) ;25℃室温。结果是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不同;PH=2蛋白块消失的时间最短等。而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还有:这种酶应该是蛋白酶;25℃室温应该是这种酶比较适宜的温度;一系列试管应该既是实验组, 也是相互对照;该实验是否存在缺陷或不足;对照实验应该遵循哪些原则;最终能够得出什么结论等。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很容易根据在实验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问题编写成习题, 再次呈现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从而达到进一步巩固知识的目的。

2.课本研究性内容的直接引用

例2 为研究人一天的体温变化, 一中学生对某家庭作了调查, 并记录结果如下: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是必修3中的一个调查内容。这项调查是要求同学们课后完成的, 我们可以把同学们的调查结果作为研究对象, 再根据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根据调查结果所体现出的生物学现象及解释把问题呈现出来, 也可以将课本上的问答题改造成填空题或选择题, 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3.课本内容加以延伸

有些研究性课题并不一定是课本指定的研究性学习内容, 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课本上的一些提示, 自己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供给同学们去研究, 再根据研究过程去编写相关巩固练习。

对于这一项工作, 首先要做到对课本知识熟练, 能够对课本知识理解透彻, 能够对相关原理分析到位。所选择的课题也要确实具有代表性, 有利于学生去研究, 研究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要有助于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

例3 某种食用豆类的甲品种种皮有鲜艳花纹, 但种子形状不佳, 乙品种种皮颜色不佳, 但形状理想。现希望通过杂交培育出商品性能好的新品种 (种子颜色鲜艳且形状好) 。以下是几个杂交组合和F1表现型:

上述知识是从杂交育种内容中衍生出来的研究性学习习题, 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杂交育种问题, 还涉及性状何阶段体现, 育种与商品化等问题, 可以通过这样的习题来巩固自由组合定律, 杂交育种, 性状体现等遗传方面的知识。

4.根据观察现象和学生已有知识进行原创

学会观察生活和体验生产实践, 是生物学知识学习的必然要求。要求我们必须学会观察, 善于发现问题。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 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 要对生产、实践的问题敏感, 要善于思考, 要密切联系课本知识, 要多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

例4 夏收或秋收季节, 常可见到农民在收获庄稼后大量焚烧秸杆, 造成资源浪费, 环境污染等。

焚烧秸杆问题目前是一个社会问题, 也是一个热点问题, 我们就可以以此为题材设计出研究性学习的试题。但是在设计之前一定先要明确所要考查的目标和方向, 从而在设计问题时, 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比如我们在上述材料基础上增加下述材料:有同学认为, 焚烧秸杆不但浪费资源, 造成环境污染, 而且杀死了土壤表层的微生物, 使土壤表层微生物减少, 分解能力下降。为了验证这种看法, 一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此设计了一组实验, 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找一块农田, 划一块长宽各一米的地块, 从中间分开, 平均分为两等份;

②找两个相同的经过简单消毒处理的较大容器A、B, 将所选地块的一半土壤移进A容器中 (高度为10cm) , 在另一半地块上焚烧一定量的植物秸杆 (保证将整个划定区域覆盖, 持续燃烧一定时间) , 待土壤冷却后, 将另一半土壤按前一组标准挖入B容器。将两容器中土壤充分搅碎。

③称取一定量的植物秸杆, 切碎, 平均分成两等份, 分别拌入A、B容器, 开口, 放入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定期喷洒等量的水保湿, 观察秸杆被分解情况。

请根据上述研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为减少外来因素的影响, 让上述操作步骤③中, 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 请加以改正。

(2) 请你帮助该研究小组设计一个表格, 记录观察情况。

(3) 请你对实验结果作出预测并得出结论。

通过上述问题的设计, 既可以达到巩固相关知识的目的, 也使得同学们对于焚烧秸杆所造成的危害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5.对已有习题加以改编

也许我们在努力地去尝试编写新的试题, 但是编写新的试题需要很多精力, 还很容易出错。如何能够更快、更优质地编写一些研究性学习方面的习题, 我们还可以通过改编习题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例5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 4—D涂抹子房, 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这本是一个选择题的题干, 是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长的研究性学习巩固练习。利用上述题干只考查一个选择题, 我们觉得似乎可惜, 因此把它改造成一个考察面更加广泛的综合性习题, 使得考查的知识更加丰富, 涉及的知识也更加广泛, 巩固的效果也更好。如下:

请利用你所学的知识根据实验数据分析:

(1) 为什么通过2, 4—D处理后能得到无子番茄;

(2) 根据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

A.2, 4—D浓度超过25 mg/L, 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 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 4—D 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

D.2, 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3) 一般情况下, 培养无子西瓜与培养无子番茄的原理不同的是;

(4) 从上表数据能否得出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为什么?。

二、完善研究性学习习题的方式

1.仔细推敲, 不能有科学性错误。

一个题目出来后, 首先要逐字逐句地加以推敲, 找寻题目中可能出现的科学性错误或用词错误。然后将某句话再放在题目环境中加以推敲, 注意其科学性,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再推敲, 再审查。其次, 由于一个人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所以需要通过几位老师来共同审查, 仔细推敲, 直到感觉确实没有问题, 才可以给学生去完成。习题中不要留有模棱两可的语句, 容易使得学生在解题时误解。

2.通过使用, 不断完善。

编写的习题究竟有没有问题, 还需要通过学生来检验, 因为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思维往往并不一致。在老师看来理所当然的问题, 往往会由于学生知识层次、理解能力等方面而造成学生在回答时没有按照老师预设的方向回答, 而是向另外一个方向。这个时候, 我们不要武断地去判断对不对, 而是应该思考一下学生回答的有没有道理, 是否可以这样回答。如果可以, 我们是否有必要对参考答案加以修正;如果不可以, 我们如何改进才能够让学生不误解、不曲解。这样做当然不是为了迁就学生, 而是习题本身目的就是用于学生巩固知识, 不是难为学生的工具。通过这样不断完善, 才能使得所编写的习题更加完善, 更有针对性, 巩固效果也更好。

编写策略 篇2

地理教案编写要求及编写体例

地理教案编写要求及编写体例 第一部分:教学导航 一、教材分析 性质、地位、重点、难点、关键点、联系点等 二、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学习能力等 三、教学建议 情景设置、重点落实、难点突破等 第二部分:导学设计 一、目标认知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联系与回顾 知识与方法的通联等 三、导学过程 学习要点 教学方式与导学问题 要求与提示 四、达标巩固 五、拓展提升 六、梳理总结 第三部分:参考资料 图片、文字、视频等 第四部分:编写思路 (页面、字体要求:A4;页边距2;一律用小4号字;行距为22;字体类别对应本“地理教案编写要求及编写体例”项类) 教案设计课题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一课时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课时 注:8月12号9:00到学校集中学习 8月18号有可能进行基本功现场测试(重点是版图)

通用技术高考模拟卷编写策略 篇3

关键词:模拟试卷;试卷编写;考试说明;题型

通用技术高考模拟考试,是组织学生高考复习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模拟考试,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以便查漏补缺;另一方面让学生适应考试环境,把握考试时间,消除考试给学生带来的紧张感。编写一份能体现通用技术新高考趋势的模拟试卷,则能反映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研究命题有利于我们通用技术教师的快速成长。我根据本校学生的复习需要,编写了几份原创性通用技术高考模拟试卷。现将编写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借鉴与探讨。

一、精读《考试说明》,把握命题环节

我通过学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通用技术考试说明》,

明确了考试要求和考试内容,掌握了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参考了题型样例及参考答案。并以此作为编写通用技术高考模拟试卷的指导思想,在命题过程中把握好各个环节。

1.明确考试目标注重能力考核

通用技术高考要考查的目标主要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我们编写的考题不能偏离教学的三维目标,同时还要体现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能力、制作能力、试验能力、评价能力、应用能力的考核。注重以技术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编写试题的关键要掌握“题型样例”中的评价题、试验题、设计题等题型特点,这几类题型更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核。

2.模拟样卷题型力求试题原创

题型的模拟则根据“题型样例”进行模仿,不仅题量相等,而且题型要相近。例如题型样例中的24题:分析评价题系统具有动态性,即系统的状态、结构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钱塘江大桥(如右图所示)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桥的上下两层分别通汽车和火车。该桥建于上个世纪,历尽沧桑,多次维修,2000年4月15日到2001年4月25日,还经历了一次大整修。若把钱塘江大桥作为一个系统,请你说说该系统的动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出三点)。

这是一道案例分析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系统的动态性。要求学生从系统的动态性对案例进行分析。

分析评价题:衢州西安门大桥原为

双曲拱桥,建于1971年,1997年改建拼

宽后的大桥为钢筋混凝土钢架拱桥,七孔,每孔跨径42米,主桥长337米,宽24米,如右图所示。2007年11月,浙江大学土木工程测试中心对西安门大桥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存在安全隐患。2008年7月投资400余万元进行维修加固。请从系统的动态性进行分析:西安门大桥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

可见,模拟的题型与《考试说明》中的样卷题型基本类同。当然,试题选材思路要开阔,编写的试题力求原创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把握试卷难度注意试题覆盖

根据《考试说明》中的知识内容列表,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和要求分为Ⅰ、Ⅱ两个层次。Ⅰ的含义: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Ⅱ的含义: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其中的技术思想方法,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它们。所以,在编写考题的过程中,以“知识内容列表”中的考试要求确定试题的难度,整份试卷的难度系数应控制在0.6左右,也就是说该份试卷有60%的学生能答对或平均得分在60%左右。当然,还要按照“知识内容列表”中的各章节知识点,注意试题覆盖,不要重复。同时又要突出重点,保证试题在所测内容上具有代表性,较好地切合考试说明及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转变命题理念体现课程特点

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所以编写的试题一定要体现课程的特点。

1.贴近学生生活,做到考题公平

通用技术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很近,更多的理论是从我们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从技术考试的《考试说明》可以看出,虽然通用技术采用笔试的形式,但内容的要求更多是强调知识的应用,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所以,编写的考题材料应切合学生实际生活。例如:自行车的鞍座(坐垫),一般都设计成“V”字形,而且安装时还要注意使坐垫的“V”字的尖端朝车头方向。请从人机关系的角度来分析,这种设计和安装主要实现的目标是( )

A.健康 B.舒适 C.安全 D.高效

自行车是城乡学生都熟识的交通工具,以此为材料作为考题的载体,无论是城市的学生还是乡村的学生都有过亲身体验,有利于学生对题意的正确理解。所谓考题公平,实际上就是题目语意上的公平。这种城乡学生具有共同体验的生活实际考题,才能体现考试的公平性。否则,编写的考题必须具有详细的案例说明或图示。

2.反映时代气息,体现高考趋势

编写的试题在确保内容的正确性、试题材料还要反映时代的气息,体现新高考的趋势。如2008年的南方雪灾、四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三鹿奶粉等社会问题。譬如以三鹿奶粉事件为试题载体,编写的选择题:在食品制作中,需要检查蛋白质含量,业界常使用一种叫做“凯氏定氮法”的方法,通过食品中氮原子的含量来间接推算蛋白质的含量。而三聚氰胺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含氮量很高,生产工艺简单、成本很低,掺入牛奶没有什么气味和味道,掺杂后不易被发现,所以成了掺假、造假者极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于是最终制造出这起轰动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从事件的危害性我们明确在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来提高蛋白质含量违反了设计原则中的( )

A.经济原则 B.创新原则

C.技术规范原则 D.道德原则

三鹿奶粉事件是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选取这样的试题材料不仅能反映学生对所学技术知识要点的理解情况,还能反映时代气息,体现高考趋势。

3.规范评分标准,力求评分简便

规范评分标准,就是在试题的分值分配等方面要明确合理。根据“题型样例”中的评分标准,客观题(选择题)占40%,主观题占整份试卷的60%。由于学生在解答主观性试题时,可以自由组织答案,教师给分难以做到完全客观一致。所以,在编制试题的同时,应当合理地制订评分标准,力求使评分简便、准确,而且在分数的分配、给分的标准方面务求合理科学。对主观性试题要进行分步定分。例如,佳佳同学设计制作了一个“不倒翁”玩具,经试验:无论把它的头从哪个方向按倒,手刚离开,它就随即站立起来,即使从课桌上滚到地上,也没有摔破和变形。经介绍:佳佳同学利用常见的植物果实——葫芦为主体,然后在里面装入适量的用胶水搅拌过的沙子;最后在葫芦表面根据自己的个性进行修饰并点缀,漂亮的不倒翁就制成了。(如右图所示)请从结构稳定性的角度对该作品进行评价,并分析它是如何体现设计一般原则的。(10分)

这是一道作品评价题,主要考核学生的评价能力。考核的知识点包括:一是结构的稳定性,二是设计的基本原则。本题可采取以下分步定分的方法:

(1)结构的稳定性

该不倒翁中装入适量的用胶水搅拌过的沙子,使其重心下降,提高了它立而不倒的稳定性。(2分)

(2)体现设计的原则

①利用葫芦这种植物果实制作,其外壳坚硬,结构强度大,并且利用适量的沙子提高其稳定性。所以该作品的制作体现了创新原则。(2分)

②取材上利用植物果实和沙子,不仅体现了经济原则,而且从环保角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2分)

③从造型、外饰、点缀方面看,体现了美观原则。(2分)

④该不倒翁既可以作为儿童的玩具,又可成为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具。所以该作品的制作体现了实用原则。(2分)

主观性试题通过分步给分的好处包括:一方面,学生答对一点,可以较准确地给分,避免了错一点全扣光的弊病。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把握评分标准,使评分简便,提高阅卷效率。

通用技术高考模拟卷的编写,笔者认为一定要精读考试说明,

立足于教材知识体系,转变命题理念。这样不仅对学生的通用技术高考复习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而且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

编写策略 篇4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导学案的编写照搬教材 ,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有的数学教师在设计、编制导学案时,完全照搬教材,把教材二次翻版为导学案,就算完成了导学案的设计、编制工作,这样编制出来的导学案是典型的“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 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导学案这一新生事物认识不清,理解不到位造成的. 编制导学案, 要求数学教师要深刻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和理念, 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了解教材的编写特点,要在钻研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补充、加工、提炼等处理. 使得设计、编制的导学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技能的训练,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参与,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去编制导学案, 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 学习目标设计不明确 ,不具体

许多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 很少思考和推敲学习目标,要么没有目标,要么就随意写一个目标,这样导致学生在使用导学案时目的不明确或毫无目的,就严重影响了导学案的使用效果. 如有教师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一课时设计的一个学习目标是:“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意义. ”对于学生来说,达到什么程度属“了解”层次 ,达到什么程度属“理解”层次 ,很难把握. 这样的现象数不胜数,始终体现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学习不够.

3. 问题的设计不合理 ,编者没有深入思考

编制导学案的目的是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搭建“脚手架”. 导学案的基本教学方式是问题式导学,即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活动化. 因此,问题编制就是决定导学案优劣的关键因素,作为导学案的编者理应成为“问题架构师”. 但现在许多导学案将问题误解为单一的题目,认为把题目进行简单的分层就是问题层次化. 在这样的设计下, 新知的探索被有着明确指向性的简单填空联系取代而“速成”,问题的层层深入被浅层次堆砌的题目强化训练所取代,“以练代学”“以练代思”, 导学案因而沦为“导练案”,学生最珍贵的想象力被扼杀了.

4. 例题 、习题的选择随意性大 ,难易度把握不够

在使用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 时常会听到教师的牢骚:“导学案上的题太多了 , 时间不够”“这个类型的考点在导学案上就没有,学生不训练,怎么会做”. 学生也在议论:“导学案多少页和多少页上的这个题目是一样的”“这道题目太难了,老师讲了好几遍,我还是一头雾水”. 师生中出现这些说法是相当有代表性的,这就说明,教师在导学案上设计的例、习题存在很大的问题,不是把师生当成了做题的机器,就是随意拔高了问题的难度,这都不符合新课改的发展方向.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1.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不进行教学研究的教师 ,不可能尝到当教师的乐趣 ,并成为真正出色的教师. ”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转型的要求,要求教师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创新,成为教学改革的实践者. 首先,教师应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教师要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才能保证自己知识的不断更新,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进而在扩展知识和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2. 完善各种制度

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没有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科学的评价机制来支撑和保障是难以想象的. 首先,建立集体备课制度,进一步归范备课组活动,明确组长职责, 提出对组员的基本要求, 约束组员不良行为. 其次,建立科学完备的教学管理机制,教导处在教学过程中能依此加大课堂教学管理与监控力度,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最后, 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机制. 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教学改革的方向.

总之,导学案用于数学课堂教学是“用”教材教数学的一种创新, 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之所需. 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教师只有了解课改,适应课改,才能稳健地推进课改.

摘要: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已全面启动,经过实验、探索,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很大的转变,课程改革魅力初现.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各方面的问题不断涌现,特别是导学案的编制方面存在着一些急需改进的问题.本文就结合这些问题作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便进一步提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效益.

教案编写 篇5

如何编写教案

如何编写教案

——管理学院新进教师2012年暑期培训主题之一

一、编写教案的意义

(一)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

教学方案(简称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制定的施教方案,是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有序的组合,是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方案;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的教学蓝图,是教师备课的综合记录,也是课堂教学所遵循的章法。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与教案的编写息息相关。教师有了详略得当、设计精细的教案,才能有条不紊地上课,避免课堂上的临时凑和,或感想式的随意讲授。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认真端正思想,充分认识编写教案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教案的编写。这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二)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所教课过程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状况(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而且还要按照大纲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特点,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深度和广度,以及于相近学科的知识联系特别是要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明确教材的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知识的价功能,酝酿设计教学整过程,确定教学方法等等。通过以上过程

使得教师对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综合设计,这样不断的日积月累将会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编写教案是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过程。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为主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如何做到合理地传授是编写教案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不断地认真探究所教课程本身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业水平及其认识知识的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并通过教学的实践不断充实完善,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创造性,为研究教学规律提供丰富的素材。

二、教案的组成

(一)教案的常规项目

教案种类繁多,课时教案为基本型。各门学科和不同课型的课时教案,其内容与项目不能强求一律,但有一些项目却是它们都应具有的,我们称之为常规项目,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教材的章节或课文的题目,是本节课讲述内容的概括或提要。

2.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是每堂课教学的灵魂,它包括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及达到的程度、培养他们的何种能力以及对他们进行怎样的思想品德教育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三维目标)。这些内容可用并列复句的形式表述,也可用条文的形式表述。可以三方面俱全,也可以是其中的两个,或者一个方面,这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

3.重点难点

每一课题的教学所包容的知识和技能是多方面的,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也不必要等量齐观地传授给学生,这就必须区别轻重缓急和深浅难易,即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抓准了重点和难点,也就抓住了教学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还可增强教学活动的节奏感。所谓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学生理解了它,其他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说只有教材重点才重要,其他知识就不重要。所谓难点是相对的,是指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难点。写教案时,主要考虑这样几类知识常常是学习的难点:

(1)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2)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

(3)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律或定理。

(4)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阐述的知识。(5)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识。4.课时安排

把教学内容妥善地安排在计划的课时里,可根据内容和学生掌握情况正确把握本节课该讲多少练多少使教学活动既不空堂也不压堂,有条不紊地进行。

5.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这是由旧课向新课过渡的一种手段,目的是顺畅地开展教学通道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语要简短新颖,并与本堂课讲授的内容息息相关。为此,教师要及时捕捉新的信息,并借助想象的粘合力使之与讲授的内容组合在一起。

常见导入艺术有: 温故知新法 作用导入法 笑话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 间接导入法 切入导入法 引趣导入法 激情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 铺路导入法 比较导入法 歌曲导入法 归纳导入法 观察导入法 实验导入法 实践导入法 作业导入法 提问导入法 讨论导入法 摘录导入法 课题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 新闻导入法 歌谣导入法 谜语导入法 诗词导入法(2)讲授新课

这是关键的核心的部分,既要写出教材内容的要点,又要写明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既有教师的逻辑推理过程、生动的叙述情况、细致而必要的演算步骤,又要有意想得到的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和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处置措施,以及应当特别强调的问题等等。

现在的教材一般均为叙述性的,且篇幅较大,甚至有些内容过深(过浅)学生阅读时不易把握住中心。这就需要教师精心钻研,进行分析、归纳,加以科学的组织,在教案上写出纲要,并配以适当的讲解步骤和方法。

(3)总结新课

一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要言简意赅地结束一下所讲的有关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可适当拓展,留下回味。

(4)布置作业

这是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一种手段。布置作业要有的放

矢、形式多样、份量适当、要求具体。

(二)教案的弹性项目

教案除了有常规项目外,有时还有一些比较机动的项目,即不为各学科、各课型所共有,却也是往往要碰到或列入教案的,我们称之为弹性项目。弹性项目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学方法

它既可体现在讲授新课里,也可单独开列出来。2.板书设计

它既可在讲授新课部分显示,也可单独开列。3.教具

使用教具可增强直观效果,也可充分利用课时。教具包括挂图、实物、演示仪器和材料、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假如上一堂课布置了课外作业或预习,那么在本堂课开始之前,就应该检查,提问。

4.布置预习

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更好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可在本堂课结束前预习下堂课的有关内容。

5.其他添加项目

因某种特别需要而设立,如将某份教案装入个人教学档案,或展览出去以为示范等,一般需添加一些项目:学校、年级、班级、科目、执教者、时间等

三、教案编写程序

(一)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大纲是教学的依据,因此教师应通篇熟读教材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并配合大纲掌握教材在深度、广度方面的

要求,从而正确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一般要包括知识方面、智能方面和思想教育方面。

课时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定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

(二)组织教材,选择教法

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来组织教材,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教材的组织是多种多样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但不论是那一种结构都必须充分重视考虑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1.备结构

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知识由于这种相互关联而形成一种结构。

所谓备结构,首先是指备课时要找准新授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生长点,就是新知识的源头,它常常是学生已学过并掌握了的旧知识。找准了“生长点”,就可以使新知识的教学顺手自然、顺理成章。学生也易于学懂。

其次,所谓“备结构”还指要把一堂课置于单元、章节乃至整个学科的整体之中,想一想这堂课为完成整体的教学任务能做些什么?

2.备过程

过程是指在教学以何种方式入手,先讲什么后讲什么给学生有何启示,它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要尽可能充分地展示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努力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二是在这种展开了的过程(通

常可设计为一系列的问题或活动)中,教师凭借对学生实际水平的了解,为学生留几个解决问题的“入口处”,让学生自己研究并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三是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先提出问题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3.备学生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向活动过程。教学的成功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在深刻透彻地理解,并能牢固地记忆和熟练地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掌握规定的基础知识、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类推到有关问题中,这就要在授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各门课程教学过程的具体特点,设计出合乎客观规律性的教学方案,遵循教学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所谓备学生,这里主要是指学生在本堂课的学习中,将遇到什么困难、发生什么问题(有经验的教师不难做到这一点),并进一步搞清产生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不易办到的),从而使教学有很强的针对性,切实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学懂学好。

4.备情感

教学过程不同于物质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教学过程在人与人之间进行,而不是在人与物之间发生。因此,教学活动既是认知过程,又同时伴随着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所以,设计一份好的教学方案,必须注意研究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的影响和功能。

当然,这种功能主要不能通过设计教案(“纸上谈兵”),而是在实

施教案的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这里所说的备课时要“备情感”,主要有以下两点要求:一是教师备课时,要仔细考虑到实施教案时,如何组织、指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如何对“对话者”的身份平等地与学生一起“做学问”,并进行融洽的感情交流;二是要把教学过程设计得生动、直观、有趣,并努力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身临其境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产生更强的内动力。

5.设计好板书、板画

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板书的设计可以从钻研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入手,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

四、编制教案的一般原则

编制教案,除了依照一定格式外,还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否则,就不可能编出好教案。编写教案的原则是:

(一)自然性原则

我们的教学安排要顺乎科学的自然,心理的自然,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快乐中接受知识。大家知道,编写教案实际上是教师在纸上进行教学模拟。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写教案时,要能把教学过程自然地叙述出来,把各种问题的设计与提出能自然地展现出来,内容之间的衔接也要能自然地把握好。否则,在课堂教学时,就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形成知识内容断层等不良现象。

(二)明确性原则

教学的具体细节都要明明白白地写出来,以便教师上课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切不可含含糊糊、疏忽某些细节,因为细节的差

错,将会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质量。

(三)系统结构原则

在编写教案时,应注意内容的组织要有一个系统,内容与内容之间应相互关联着,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避免内容零零碎碎,不着边际。防止教给学生的知识支离破碎。

(四)过程性原则

写教案应该是写一堂课教学的整个过程,新知识的导出过程,发现解题思路并对问题加以解决的过程,知识、思想方法归纳概括的过程,学生可能的学习接受过程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学方式的运用才会灵活自如。

五、编制教案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切合对象,坚持“五性”

学生是教师教的对象,又是教学中认识活动的主体。因此,教案的编写必须切合他们的实际,从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案的编写还要坚持“五性”,即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实用性。坚持科学性,即要求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要做到科学、正确、准确无误。突出主体性,即要求教案的编写要反映新的教学观,在重视教师教的同时,要把学生的学放到突出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教育性,即要求在编写教案中注意挖掘和发挥思想品德方面的因素,做到教书育人。做到经济性,即要求在保证知识信息科学化的前提下,力求信息的简约化,当简则简,该略则略。注意实用性,即要求教案的编写不必强求一律,应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讲求实用价值。

(二)优选教法、设计课型

教案的编写要认真考虑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要注意设计课型。课的类型是根据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种类。课的类型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单一课型,即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的课,如:传授新知识课,巩固知识的复习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检查知识和技能技巧课,自学课等。二是综合课,即在一节课内要完成几项教学任务的课;其内容包括:复习旧的知识,学习新教材内容,对新学教材予以巩固,适当进行练习培养技能技巧,检查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每个教师要认真设计课型,根据课型及其结构组织编写教案。

(三)认真备课,不要“背课”

备课不仅要求对教材和教案熟记,而且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准备,例如: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进行课堂提问、组织讨论、设计板书选用教具等,这些都是备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而认为备课就是熟背记牢教材教案的内容,而把备课当成死记硬背教材教案的过程,这是应该纠正的。

(四)既抓“正本”,又抓“附件”

有人把编写教案形容为正本和附件两个部分,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正本即教案的主体,它通常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程序和方法、时间分配及思考题等。附件指板书、板面计划和直观演示计划、物资保障计划(如挂图、图钉等)。教师在备课中既要抓好正本,写出高质量的文字教案,又要抓好“附件”,对板书、板画、图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使用、演示要进行通盘计划,并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红蓝彩笔标出各种符号,便于突出重点,给自己以提示。

(五)教案内容

整个教案编写应内容全面、环节完整、具体明确、层次清楚,各部分的过渡衔接应自然顺畅,以确保教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否则,若书写杂乱,不分层次,则在课堂上教师就无法及时准确地按教案的内容安排进行教学,这将造成教学准备的充分程度下降,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案的重点

编写教案的重点应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教案写得过于简单,只写成提纲形式,这样不利于教师的课前准备和具体教学过程的实施;另一种是将教案写成繁琐的讲稿,造成上课时照本宣科,不利于灵活地把握教学进程。

(七)教案的修改和调整

编写的教案是组织教学依据,但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教案也不是绝对不可改变的,可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随时做些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以适应情况的变化,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八)教学后记

不能忽视教学后记的资料作用。教学后记是教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要认真填写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等等。以便不断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六、新授课的教案编写

新授课的教学过程应包括复习、讲授(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及例题)、巩固练练习、总结和布置作业等环节。值得说明的是,新授课教学过程的4个环节有时不一定都要反映在一节课上,有的新授课主要

目的是使学生熟悉一些事实和具本现象,而暂时不深入地进行详细分析,也不作出结论,如平面几何入门教学的导言课;有的课主要是在一些实际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出概念原理,并理解掌握。但是在许多课上二者具有同等地位,4个环节是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

七、练习课的教案编制要点 1.复习

根据这堂课的任务,复习已学过的有关理论知识、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共同解决典型问题(例题),做示范性练习和有意义的操作练习。

2.学生独立作业或相互讨论后独立作业

教师指导,帮助学习较差的同学纠正基本错误,指导一般的同学解决综合程度较高的题,学习较好的同学解决较难题,并进一步引导他们打好扎实的基础。

3.教师小结

小结内容包括分析学生练习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和对后继学习有较大影响的问题,总结教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运用,归纳常用的题解方法等。

4.布置作业

可以布置少量的作业,作为课堂练习的补充,但一定有要层次性。在编写具体的某些练习课的教案时,不要机械地写成4个环节的形式,应根据不同性质的练习,做适当的组合,常常是第二、三两个环节顺次重复进行的。

八、复习课与考查课的教案要点

复习课教案的教学内容大体上应包含4个环节; 1.与学生共同归纳、梳理出要复习的内容(或提纲);

2.按教师预先拟定好的一系列综合问题,依次解答或练习讨论。综合问题主要是知识的综合、技能与技巧的综合、能力的综合,其应有3个层次:简单综合、复杂综合、实际应用综合;

3.总结知识、技能、解题规律、思想方法,重在能力培养,进一步帮助学生调整知识结构,并使他们的知识结构趋势于完善。

4.布置作业(略)

为了上好复习课,在拟定教案之前,还必须拟定复习计划,可以布置复习提纲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总结。

教案编写示例说明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用什么方法?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梯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哪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编写策略 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英语教案编写;误区;矫正策略

前言:伴随着社会现代化建设,传统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因此,我国教育部门根据这种情况开展了新一轮教育改革工作。英语教师在设计英语教案过程中应该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将传统的教案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保证教案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中职学校英语教案编写中存在的误区

教师在编写教案过程中要基于构建主义理论,并将教案与教材对比,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书写方法、教学手段等作为教案书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将教案进行仔细设计、创新[1]。但是在中职学校英语教案书写过程中常常会一些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这些误区都会直接的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目标不明确

现阶段,一些中职学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有没有教案都可以很好的上课,觉得英语教案无关紧要,从而忽视了教案的存在。还有一些教师在编写教案过程中不认真研究和处理教材内容,盲目的将教材内容添加到英语教案中,教科书以教案的形式进行教学。此外,传统的教案重理论轻实践,只是把课本上的知识添加到教案中去,忽视了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这就导致了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觉得自己已经非常了解书本內容没有必要每年都设计教案,只要在原有的教案基础上添加一两句话就可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地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仍以传统的“满堂灌”的形式进行教学,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

(二)方法不恰當

一些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常常将一些教案进行“搬家”、抄袭备课手册、直接引用他人教案等方法进行教学。虽然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制定了对应的教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不按照教案进行教学,教案内容只用在应付上级领导检查。另外,还有一些教师在编写教案过程中对教案内涵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导致一些教师在设计编写教案中只重视基础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学生活动设计,将教案变成一个演讲稿,成了教材书本的“缩小版”。最后导致教学重点不明确、没有对应的教学目标、对于难点重视的解决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英语课堂效率。

(三)评价不科学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案只注重和书写和形式,因此在教案考评过程中相关负责部门只在乎教案的书写工整、结构完整、环节清楚等内容。教案中有价值、有意义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常常被考评人员忽视,一些有个性的教案得不到考评人员认可,“逼迫”教师集体出现“随大流”现象[2]。为此,教师的设计教案过程中只迎合着考评人员的要求进行编写,而不重视教案中的内容。另外,在考评教案过程中将不同的教师的教案进行统一管理,并为其制定统一教案书写要求。从而阻碍了教案设计个性化的发展,使书写教案变成了抄写教案,忽视了教案的最初本意。

二、中职学校英语教案编写误区的矫正策略

(一)升华理念,提高质量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等具体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对单位课时教学的总体设计,承载了课堂组织教学的管理信息,是每一课时教学实施过程的计划。是授课教师教学思想、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方法的重要体现。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教师在教案编写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学情相结合,设置出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从材料、大纲、学生、教学、内容、手段等部分抓起,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一份具有较高价值的教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以教材为主进行个性化的展示,杜绝抄袭现象的出现。

(二)创新方法,提高效率

教师要想从繁重的教案书写工作解脱出来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方法,将教案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还可以运用网络,根据英语实际教学来书写出一份高质量、高效率的教案。比如说卡片式教案、补充式教案等,从而减少教案书写时间,保证教案质量。虽然说 这类型的教案内容较少,但是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三)优化考核方式,注重实用效果

中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学校的内部应该遵循相关教育制度进行,并改变传统的教案考评方式,为教师制定一项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在教案考评过程中要摒弃看数量、看结构、看整洁程度的考评体系,而是仔细检查教师使用教案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教案考评工作。教师在教案编写过程中只有通过精心、用心、扎实的课前准备,才能根据教学特点、大纲要求制定出全新的教学方案,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志强,余海林.高职院校英语教案编写的误区与矫正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2,64:71-72.

[2].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12年总目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2:160-164.

编写策略 篇7

1 基础调研

为保证教材设计编写和教学培训的使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普遍性和前瞻性, 以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4月制订的《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ICU) 建设与管理指南》为参考, 本教材编委会选取北京、上海、广州等较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 (重症医学与重症监护护理学) , 从我国三级甲等医院ICU临床建设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三级甲等医院ICU临床仪器设备配置标准要求 (最低配置标准) ;我国三级甲等医院ICU临床岗位基本工作任务要求;我国三级甲等医院ICU临床仪器设备操作技术标准要求;我国三级甲等医院ICU临床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基本能力标准要求 (包括ICU仪器设备使用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标准要求及其等级分类标准要求, 即初、中、高3个等级的标准要求) 等5个方面, 进行了广泛的基础调研。在此基础上编制教材设计, 编写大纲和工作计划任务, 由主编负责统筹统稿, 各参编者分工负责, 编委会集体审阅, 重症监护临床一线专家提供技术支持, 力求教材设计编写和教学培训使用与重症监护临床岗位实际需求同步且“零距离”。

2 教材设计编写原则

2.1 基础理论知识

强调理论知识“学生学习适用、专业发展必需、职业岗位够用”的编写原则, 侧重于知识的实际运用、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等培训。

2.2 实践操作技能

强化重症监护临床岗位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提高, 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互融合, 与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临床岗位具体工作相互衔接。

2.3 职业态度精神

掌握重症监护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的科学方法, 形成良好的重症监护职业学习态度与专业思维习惯, 具有重症监护职业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意识, 具备重症监护专业继续学习的基础与持续发展的能力。

2.4 岗位要求

满足卫生职业院校护理专业重症监护教学与实训需要, 同时, 满足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岗位初级培训需要, 使学习者通过严格的重症监护专业培训和重症监护专科考核, 独立上岗执业。

3 教材设计编写的方法策略

依据技能型课程的要求, 教材设计编写应体现科学性、思想性和先进性, 突出实践性、技能性和操作性, 突出“贴近学生生活经验、贴近社会具体实践、贴近岗位工作需求”的编写方向。针对初学者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 按照直观性、适应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及形象直观性、生动可视性的立体化原则编写, 力求实践操作步骤简明扼要, 语言简洁流畅, 用词准确, 形象直观, 图文并茂, 生动活泼。

重症监护常用仪器设备分基本教学和选择教学2部分。基本教学内容包括设备吊塔与设备带、多功能病床、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床旁血液滤过机、输液泵、心电图机、亚低温治疗仪;选择教学内容包括临时心脏起搏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装置、纤维支气管镜、振动排痰机、净化光温配药台和医用空气灭菌净化机等。同时, 以链接形式简要介绍其他重症监护常用仪器设备。由于涉及种类众多的常用仪器设备, 为使教材的教学逻辑思维更为简捷清晰、浅显易懂, 教学活动过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教学设计中注重教材编写的结构性、层次性, 以每一种仪器设备为一个教学单元。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构成、学习思维特点、仪器设备功能作用等特点以及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学习思维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 将每一种仪器设备的教学内容逐步分解, 即每一章、节的各个层次结构都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把较为复杂的内容相对简单化、条理化, 力求学生对每一种仪器设备进行较为详细、全面地学习与掌握。

在教材设计编写形式上, 以正文与非正文2个系统编写。正文部分力求体现以工作任务目标引领教学, 以每一种仪器设备为一个学习单元, 力求从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安装连接、操作步骤、应用方法、安全使用、故障排除、清洁消毒、日常管理、维护保养等10个方面, 对每一种仪器设备进行较全面、细致地介绍。非正文部分增加学习指导 (难点、重点) 、概述 (章节小结提要、学习目标要求) 、知识链接、学习资源库链接、学习自测题、临床实践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自学环节, 便于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 扩展知识面, 加深认识理解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熟悉和掌握重症监护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增强本教材的形象直观性和生动可视性, 本教材及其课件和教学录像为所涉及的重症监护常用仪器设备配有简易示意图、实物彩色数码照片和多媒体动态操作演示等。其中包括仪器设备整体结构直观外形;组成结构;控制面板、组件、管道等;局部结构放大特写;组件、管道等的相互连接、安装顺序;仪器设备工作过程中与人体实际接触部位、相互关系等, 其目的是期望能够给予初学者较强的视觉冲击。同时, 在教材中穿插了仪器设备的彩色或黑白示意图片、制作了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视听光盘教学录像等, 努力做到教材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临床实际工作要求的同步与“零距离”, 期望能够通过不间断、持续性的学习活动, 使学习者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临床实际工作密切联系, 灵活运用, 反复练习各种常用仪器设备的临床操作应用, 熟练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技巧, 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4 教学基本任务、目的

本课程总学时共计36学时, 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 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熟悉重症监护常用仪器设备的临床功能作用, 初步掌握各种常用重症监护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的原则与方法, 强化重症监护常用仪器设备的实践操作应用, 熟练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具体操作及维护保养方法。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重症监护基本素养与基本技能, 以尽快适应重症监护临床工作岗位要求, 为危重症患者的生命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

5 教学基本原则与方法策略

面对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日益精细、复杂的重症监护仪器, 在重症监护仪器使用与维护具体教学活动中, 教师与学生必须高度重视和强调其教学与学习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策略, 以期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与学习效果。因此, 教学活动中, 要突出教材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适用性特点, 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忌用艰深难懂的专业术语, 适当降低理论知识难度, 重点突出实用性、操作性、技能性教学原则。

5.1 教学基本原则

(1) 充分体现现代卫生职业教育新特点, 积极适应新医学模式的建立与完善, 强调理论知识“必需、实用”, 高度重视仪器设备的操作应用过程, 力求把提高学生的卫生职业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突出卫生职业教育的服务型职业特点。

(2) 突出仪器设备临床实践操作教学新特点, 以任务或项目为引领、以岗位技能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主体, 努力体现技能型课程教材的性质与任务。

(3)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积极适应我国重症监护的现状和新趋势, 教学过程应当与重症监护临床岗位实际需求相互连接、融通和同步, 突出重症监护职业新特色。

(4) 积极贯彻继续医学教育、终身学习新理念, 使学习者清醒地认识到, 在经过重症监护仪器使用与维护等重症监护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 能够初步适应重症监护临床岗位的基本工作任务需求后, 还需接受严格的重症监护专业培训, 进一步熟练掌握重症监护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 通过重症监护专科考核合格后, 才能独立上岗。

(5) 基础理论知识的总体要求原则:在理论教学过程中, 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职业岗位动手操作需要, 对艰深难懂的理论知识“点到为止”, 强调理论知识以“学生学习适用、专业发展必需、职业岗位够用”为总的教学原则, 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仪器设备的具体操作使用等技能培训。

(6) 实践操作技能的总体要求原则: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少讲、精讲, 学生要多做、多练, 突出护理专业学生的重症监护临床岗位实践能力与技能培训的提高;强化重症监护岗位实践操作技能训练, 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与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学时比例应达到2:1;教学过程应努力贴近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重症监护岗位要求, 教学与考核应当做到与护士专业国家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相互融合、“零距离”、与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临床岗位具体工作任务相互衔接、“零距离”。

(7) 培养重症监护职业态度与精神的总体要求原则:突出“时间就是生命”的重症监护理念, 增强学习者的重症监护意识, 努力使学习者掌握重症监护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的科学方法, 形成良好的职业学习态度和重症监护专业思维习惯, 树立符合卫生职业科学发展的重症监护职业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意识, 具备重症监护职业的继续学习基础与持续发展能力。

5.2 教学方法策略

由于重症监护仪器使用与维护的课程性质为注重实践与技能, 强调实践技能培养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 其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方法策略选择有别于传统教学形式与方法。

5.2.1 学习指导

表述该章 (节) 仪器设备的教学总体要求与培训目标, 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活动, 力求缩短与学生、与临床工作的距离。

5.2.2 概述总结

表述该章 (节) 仪器设备的基本教学内容是引入本章 (节) 学习内容的概述性、总结性、过渡性、说明性或提示性文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引起悬念, 起到简明而迅速切入正题的作用, 达到让学生读毕感到有兴趣、内容重要, 欲完成本章 (节) 学习内容的效果。

5.2.3 适应证与禁忌证 (或功能用途、使用目的、适用范围) 说

明和解决仪器设备是干什么的, 或者能够干什么和不能够干什么的问题。

5.2.4 工作原理

说明和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以及该仪器设备是出于什么原因或理由被设计制造出来的或出于什么原因或理由被应用于医护临床工作实践。需注意此部分内容不应涉及过于艰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术语。

5.2.5 基本结构

说明和解决该仪器设备由哪些部分组成或是怎么组成的问题。要有层次地突出和较详细、全面地介绍仪器设备的主要组成结构及其功能作用。

5.2.6 安装连接

说明和解决先干 (做) 什么, 后干 (做) 什么的问题。应将仪器设备的各个组成部分,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安装连接的先后顺序表述清楚。应当有层次地突出仪器设备的主要组成和功能结构的安装与连接, 全面、详细地突出仪器 (设备) 操作过程中的方法、技巧与注意事项。同时, 要特别指出, 仪器设备的哪些方面由专业技术人员或生产厂商来负责安装连接与调整测试。

5.2.7 操作步骤

说明和解决怎么工作的问题。因此, 必须从临床重症监护工作实际出发, 严格其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遵循重症医学与重症护理科学及人性化关怀原则, 详细、全面地介绍该仪器设备的主要操作步骤及要点提示。

5.2.8 应用方法

说明和要解决怎么做, 才能做得更好、更有效的问题。因此, 应详细、全面地介绍仪器设备在临床操作工作过程中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即如何科学、安全、有效地操作仪器设备, 其内容涵盖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技巧、护理操作注意事项等方面。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使用过多、过深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术语。

5.2.9 安全使用

说明和解决不这样做, 就不能够正常工作、就会出问题或只有这样做才能够正常工作、避免意外或差错事故等情况发生的问题。应详细、全面地把该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表述清楚, 培养和树立学习者的安全防范意识。

5.2.1 0 故障排除

说明和解决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科学、更有效、更安全的问题。应详细、全面地把该仪器设备简单故障检查、诊断和排除的方法与技巧表述清楚。

5.2.1 1 清洁消毒

说明和解决不这样做就会出的问题或只有这样做才能避免意外或差错事故情况发生的问题。应详细、全面地把该仪器设备的各个结构组成部分以及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清洁消毒程序、方法与技巧等表述清楚。

5.2.1 2 日常管理

说明和解决日常管理与准备工作的科学性或怎样把仪器设备的准备工作做得更好、更科学的问题。应详细、全面地把该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制度和办法等表述清楚。

5.2.1 3 维护保养

说明和解决怎样做才能够使仪器设备处于最佳的应急准备工作状态的问题。要较详细、全面地把该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的技术方法与技巧等表述清楚。

5.2.1 4 相关链接

对核心内容的补充说明。即指其内容与该仪器设备的教学相关, 但不是其核心内容;或者是对某一核心内容的补充说明;或虽是某方面内容, 但又不能够很明确地归类进10个主要方面中。其内容为仪器设备操作要点或技巧提示、发展历史简介、最新技术发展动态趋势等, 从而使教学内容主次有序、层次丰富, 有较强的可读性。

5.2.1 5 案例分析

说明和解决教学过程、专业能力、技能培训与重症监护临床实践“零距离”, 与重症监护临床岗位要求“零距离”的问题。其内容是临床重症监护工作实践的典型病案 (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 每一种仪器设备选取1~2个病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首先需要完整地展示临床重症监护典型病案的原始记录资料。再结合该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及要点等核心教学内容, 进行演示性或剖析性的操作示范——剖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以增强学习者的感性认识, 培养学习者的初步专业思维判断与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缩短学习者与临床工作的距离感和陌生感。

5.2.16参考文献、学习资源库相关链接

说明和解决从哪里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 怎样才能学得更好, 如何获得持续的专业学习与提高能力的问题, 其内容为学习本章 (节) 教学内容所必需的各种重症监护教学与临床实践学术著作等参考书目以及网络学习资源, 力求尽可能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5.2.17自测题与参考答案

说明和解决学 (或教) 得怎么样、学 (或教) 的程度达到了一个怎样的层次水平、学 (或教) 的障碍是什么、怎样才能学 (或教) 得更好、更快的问题。自测题题型内容紧密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临床重症监护具体实践工作要求进行组合设计, 其目的是检测和反馈教与学的实际效果。

5.2.18实践指导 (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及要点)

说明和解决仪器设备操作过程的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的问题。实践指导部分是每一种仪器设备教与学的核心和精华所在, 具体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及要点, 不应过细、过多, 应有层次、简明扼要地突出主要过程步骤及要点, 应更科学精炼和简捷实用, 更具有临床重症监护工作实践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特征, 应与临床重症监护工作实践同步, 以突出技能型、实践型课程的鲜明特征, 使其能够成为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临床重症监护工作岗位教学与培训的范本与参考。因此, 授课教师应积极与临床重症监护工作实践一线医护教师密切联系, 虚心听取和采纳重症监护一线医护教师的意见、建议, 从临床重症监护工作实际出发, 严格其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围绕仪器设备的准备步骤、操作使用、结束步骤和清洁保养等主要内容, 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规条例和医疗卫生操作规程, 其步骤与过程要符合重症医学与重症监护护理学及人性化关怀原则,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 给予必要补充与完善。力求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及要点简明扼要、清晰准确、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 使仪器设备的操作过程更有效、更安全、更规范、更科学。教材中各个仪器设备操作步骤及要点, 集中编排于教材的最后, 可供学习者在教学见习、毕业实训、上岗培训等实践环节使用时参考。

在上述18个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学习侧重点为每一种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安装操作、应用方法与实践操作等环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仪器设备的安装连接与操作步骤是密不可分的, 是其操作步骤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例如:某些结构、功能相对简单的仪器设备的安装连接过程基本上就是操作步骤, 两者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阶段与过程的区分。而相反, 有些结构、功能相对复杂、高级的仪器设备的安装连接过程与操作步骤两者之间有一个明确的阶段与过程的区分。因此, 从初次接触重症监护常用仪器设备学习者的角度出发, 将其单列出来, 目的是便于初学者学习与掌握, 也使得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过程更为简捷明了、清晰易懂, 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便于教师教与学生学。同时, 将在仪器设备具体操作过程中所必须应用到的技术性方法与技巧策略的选择, 单列为应用方法、安全使用等, 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使仪器设备的具体操作步骤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更具实用性。

6 教学活动建议

(1) 授课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 与重症监护临床一线教师密切联系、协同配合, 不断充实和提高重症监护常用仪器设备的临床实践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 探索具有卫生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新模式, 积极引导学生提升重症监护职业素养, 提高仪器设备的操作应用能力。

(2) 应高度重视实践操作应用, 注重以工作任务引领个案教学或工作项目教学, 强化个案辅导或工作项目任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重症监护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训练, 使学生在实践锻炼或项目活动中, 掌握各种重症监护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应用。

(3) 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教与学活动过程的互动。本课程强调教学活动的多样性, 如理论讲授、重症监护多媒体演示、参观医院重症监护科室、实训中心重症监护见习、重症监护情景教学、重症监护示教与讨论、重症监护技能练习、模拟人重症监护实践操作等。因此, 应充分利用视听光盘、教学录像等媒体, 搭建多维动态、活泼生动的立体课程训练平台, 以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专业期刊、网络教育等教学资源库, 使教学活动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转化, 提高与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教学医院、实习基地、实训中心等, 开展课间见习、医院实习、技能实践, 以强化操作应用等职业能力, 满足学生重症监护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需求。

(4)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以工作任务目标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突出过程性与阶段性评价, 结合课堂提问、技能操作、课后练习、阶段测评等手段, 强调操作性、技能型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性、综合性评价原则, 积极采纳重症监护临床一线教师的意见、建议, 共同制订每一种仪器设备具体操作的评价原则及评判标准。注重结合重症监护临床个案分析,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积极促进学生专业与职业思维习惯的养成, 提升学生的重症监护临床职业综合应用能力。

最后, 因目前国内尚无同类课程、教材及书籍可供参考借鉴, 编写者水平有限, 编写时间仓促, 工作繁重艰巨, 加之现代重症医学、重症监护护理学与现代重症监护仪器设备及其新技术、新方法迅猛发展, 本课程教材设计编写过程中遗有许多不足与缺憾, 恳请广大师生及重症监护临床一线专家教授, 予以批评指正。

摘要:重症监护仪器使用与维护技能型课程的性质定位及教学基本任务、目的, 要求教材设计编写及教学过程应当符合国家紧缺型、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 努力体现和突出现代卫生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服务性职业特色。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应当切实贯彻技能型课程的教学基本原则与方法策略, 灵活运用形式多样与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活动, 使学生初步掌握重症监护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的科学方法, 形成良好的重症监护职业学习态度与专业思维习惯, 具有从事重症监护职业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意识, 具备重症监护专业继续学习的基础与持续发展的能力。

摘要编写须知 篇8

摘要 (abstract) 是对科技论文、学术报告的主要内容 (primary contents) 的准确概括而不加任何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brief) 。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说明性或陈述性摘要 (descriptive or indicative abstract) 。说明性摘要或称指示性摘要, 只说明论文或报告的主题思想, 一般不介绍文章的内容。而陈述性摘要除了陈述主题思想外, 还要陈述论文的中心句及中心事物。另一类是资料性摘要 (informational abstract) 和报道性摘要 (informative abstract) 。这类摘要除了介绍文章的要点外, 还要扼要地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 即主要信息 (primary information) 。一般摘要的篇幅以200~300字为宜。从语言修辞上讲, 应是开门见山, 直入主题, 准确简练, 内容精练。从语言结构上讲, 尽量不要使用复杂的长句, 应广泛使用非谓语动词和被动语态常见形式。英文摘要的基本内容: (1) 从事此项研究的目的, 即研究工作的缘由、问题、重要性; (2) 研究内容及过程; (3) 所取得的成果或结论; (4) 所获成果或所获结论的意义及重要性。

摘要编写须知 篇9

摘要 (abstract) 是对科技论文、学术报告的主要内容 (primary contents) 的准确概括而不加任何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brief) 。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说明性或陈述性摘要 (descriptive or indicative abstract) 。说明性摘要或称指示性摘要, 只说明论文或报告的主题思想, 一般不介绍文章的内容。而陈述性摘要除了陈述主题思想外, 还要陈述论文的中心句及中心事物。另一类是资料性摘要 (informational abstract) 和报道性摘要 (informative abstract) 。这类摘要除了介绍文章的要点外, 还要扼要地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 即主要信息 (primary information) 。一般摘要的篇幅以200~300字为宜。从语言修辞上讲, 应是开门见山, 直入主题, 准确简练, 内容精练。从语言结构上讲, 尽量不要使用复杂的长句, 应广泛使用非谓语动词和被动语态常见形式。英文摘要的基本内容:①从事此项研究的目的, 即研究工作的缘由、问题、重要性; ②研究内容及过程;③所取得的成果或结论; ④所获成果或所获结论的意义及重要性。

摘要编写须知 篇10

摘要 (abstract) 是对科技论文、学术报告的主要内容 (primary contents) 的准确概括而不加任何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brief) 。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说明性或陈述性摘要 (descriptive or indicative abstract) 。说明性摘要或称指示性摘要, 只说明论文或报告的主题思想, 一般不介绍文章的内容。而陈述性摘要除了陈述主题思想外, 还要陈述论文的中心句及中心事物。另一类是资料性摘要 (informational abstract) 和报道性摘要 (informative abstract) 。这类摘要除了介绍文章的要点外, 还要扼要地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 即主要信息 (primary information) 。一般摘要的篇幅以200~300字为宜。从语言修辞上讲, 应是开门见山, 直入主题, 准确简练, 内容精练。从语言结构上讲, 尽量不要使用复杂的长句, 应广泛使用非谓语动词和被动语态常见形式。英文摘要的基本内容:①从事此项研究的目的, 即研究工作的缘由、问题、重要性; ②研究内容及过程;③所取得的成果或结论; ④所获成果或所获结论的意义及重要性。

编写策略 篇11

导学案作为高效课堂的抓手,是实施学案导学的载体。学案导学法是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引导、督导和辅导为主导,师生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特点是凭借导学案这个载体,将课前、课中、课后结合起来,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讲解引导结合起来,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将知识技能的培养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

导学案作为学生学习的依托,让学生从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单向灌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教师把编写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路线图自学,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并填写答案,并在此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搜集信息、整合资源、查阅资料、答疑解难、积累学业基础、理清做题思路、把握做题规律等。问题是,过度依赖导学案有可能阻碍学生一系列能力的提升,诸如自主能力、质疑能力、联想能力、探索能力、辨析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突破能力等。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导学案的编写与实施同样需要发展和创新。

笔者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必须让问题导学成为导学案编写的核心理念。而如何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递进化,促进学生发现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个性展示,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思维迁移、智慧生成,乃是导学案编写的关键。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对高中英语导学案编写及课堂实施策略做一阐述,与教育界同仁共同探究学案导学法的理念及实施策略,以期有助于当下的课堂改革。

一、高中英语导学案编写策略

(一)学习目标的叙写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要达到的结果,决定着一节课课堂实施的方向。学习目标的叙写,忌大而空,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具体化,二是可操作,三是“三维”化。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三维”化的学习目标重点解决三个问题:第一维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清楚地叙写出本节课在知识上对学生的要求以及能力的培养,这是解决“学会”的问题。第二维即“过程与方法”目标,这是新课改的核心,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形成科学、有效的个性化的学习策略,进而形成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这是解决“会学”的问题。《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学生应该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第三维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要解决“乐学”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情感目标的达成不是“强加”的,也不是单靠教师的语言就能达到的,而应该是通过课堂环节的设计以及课程的实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达到情感上的教育和共鸣。

以下是笔者在广西的柳州高中上高中英语人教版选修八第三单元Inventors and inventions的阅读课“The problem of the snakes”时叙写的学习目标:

1.Learn about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and how to improve the reading and speaking skills;

2.By self-study and group discussion,train the ability of how to read and express how to make inventions and get a patent;

3.With great passion into study and try your best to know much about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to make us lead a better life and have a brighter future.

这三个学习目标,就是笔者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叙写。我的设计思路如下: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一些关于发明和发明家的事情;依照我所设计的问题,通过阅读,训练阅读技能和听说技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了解怎么能够做出发明并获得相关专利;通过探究,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发明,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通常我们所编写的导学案,在“学习目标”之后会有一个“导学案的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栏目,方便学生更好地预习,并养成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导学案的使用说明”主要是规定学生自主预习和合作探究的时间以及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学法指导”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本节课内容的方法,注重学生解题策略和学习策略的形成过程。以下是笔者在江苏省灌云一中执教高中英语牛津版必修四Unit 2 Sports:Making a speech about sport这一课时设计的导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10分钟完成预习案内容,学会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对运动的看法。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要写在“我的疑惑”栏,等待课堂讨论释疑。课前拓展“探究二”的问题,10分钟的小组合作,查找运动员刘翔及英国运动员德里克·雷德蒙的信息。

2.学会skimming(略读)来寻找文章大意,scanning(查读)来寻找问题的信息以获取答案,形成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的能力。通过衔接词,训练自己表达及写作的逻辑性。

3.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二)三案合一的教学流程设计

导学案本身应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导学案诸环节的科学设计决定了课堂各环节的顺利推进以及学习目标的达成和问题的有效生成。导学案一般由预习案、探究案和反馈案三部分组成。

1.预习案的设计

预习案是为了方便学生阅读教材而设计的问题,也可以用来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和导入新课。因此,预习案一般不宜设计那些简单的训练单词或短语的填空题,而应按照“知识问题化”的原则,围绕本节课的内容,呈现一个个值得学生去思考、探究的问题,让学生经过思考后方能用自己的语言去组织答案。以笔者在内蒙古天山一中设计的人教版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中的Reading: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的预习案(Previewing Case)为例:

Task1.Read“Warming Up”part and list some festivals you know.

Task2. List at least three sentences to explain the reasons why you like one festival most.If possible,please link the sentences with firstly,secondly or lastly or for one thing,for another and whats more.

以上预习案的设计,“任务一”需要学生先阅读“Warming Up”,然后才能完成;“任务二”则拓展了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自己所喜欢的节日的看法。以上任务设计,取之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对学生的读、说、写进行了系统的整合。

2.探究案的设计

探究案是导学案的核心,设计的是课堂上需要学生重点探究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导学案设计探究问题的理论基础。针对高中英语课堂常见课型,笔者分别以阅读课、知识点课和语法课为例,说明探究案的编写要求。

(1)阅读课。阅读课上的探究问题,重点是训练学生查找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在设计阅读课探究案时,我们通常是先以Skimming(Fast-reading)和Scanning(Careful-reading)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的训练;然后才是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提升,去设计探究性的问题,而这部分内容正是一节课的核心内容,用以升华学生的能力。我们以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三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中的Reading: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的探究案(Exploring Case)为例:

探究一:How to improve your read-

ing skills?

Skimming(to get a general idea)

Task 1:Read the passage fast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How many types of festival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Task 2:How many parts can the pas-sage be divided into?

Part1:Para

Part2:Para

Part3:Para

Scanning(to get certain information)

Task3:Scan the reading passage and then fill in the following chart. (3ms)

Task 4: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gain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①What did ancient people and mod-ern people celebrate for?(Para 1)

②What are festivals of the dead usual-

ly for?(Para 2)

③Read Para 3 carefully and match the person with the festival.

①Qu Yuan

②Christopher Columbus

③Mohandas Gandhi

A.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B.an Indian national festival on Oct.2

C. Columbus Day

④Why are harvest festivals ha-ppy events?(Para 4)

⑤Why are there so many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Para 6)

探究二:Imagine that your class are going to set and celebrate a new festival together.The new festival should include:

①The name of the festival?

②When and why do you decide to cel-

ebrate the day?

③What will you do on that day?

Discuss with your group partners and write down your results.

(When organizing the sentences,you can use firstly,secondly and lastly or 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and whats more or moreover to make them logically.)

在这个导学案的设计中,从预习案的让学生列举节日,表达自己对某个节日喜欢的原因,到探究案通过阅读了解更多的节日及其意义,然后再进行探究讨论,让学生“创建”自己喜欢的节日,可以看出:导学案的一个重要设计原则,就是“环环相扣的问题”,用以保证课堂的顺利实施。

(2)知识点课。对于知识点课型,一定要抛弃传统教学对知识点的灌输思想,要把知识问题化,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发现”词汇和短语,学会英语学习的科学方法。

以必修五Unit1 Great scientists课文中defeat这个词的词汇学习探究案的设计为例:

【寓词于境】

阅读下列句子,注意defeat的意思及用法。

A.They were defeated in the football match.

B.Our basketball team has suffered another defeat.

C.Lack of money defeated our plan,which made all the students very disap-pointed.

【自我归纳】

通过观察以上句子我们发现,defeat既可以做 词(句1和3),意思是 ,

;还可以做 词(句2),意思是 。

【拓展】

win所接宾语通常是奖品、奖学金、名誉、战争或运动比赛等。

beat当“战胜”讲时宾语是“对手”,还有“连续敲打,心脏跳动”的意思。

defeat 当“战胜”讲时的用法同beat。

【即学即练】

选词填空

A.Our team the basketball match.

B.He was badly in the election.

C.He was so nervous that he could feel his heart fast.

再以本单元Reading中的句式探究案的设计为例:

① 【原句展示】每次霍乱爆发时,就有大批惊恐的老百姓病死。(para.1)

.

【分析】

every time是个 词,引导一个 状语从句,相当于whenever,意思是 。

【拓展】

类似的短语还有:each time,next time,the first(second...) time,the last time.

【即学即练】

A.我第一次见到他就感到他是诚实的。

B.She wrote back immediately

.

(每当她收到我的来信)

② 【原句展示】他马上叫宽街上惊慌失措的老百姓拆掉水泵的把手,这样,水泵就用不成了。(para.5)

.

【分析】

这是一个 复合句,主句为

;从句为so that引导的一个 状语从句。请找出文章中另外3个含有so(...)that...结构的句子并判断是什么从句。

A. .

B. .

C. .

③【原句展示】

A.第一种看法是霍乱病毒在空气中繁殖。(para.2)

.

B.第二种看法是人们在吃饭时把这种病毒引入体内的(para.2)

.

C.为防止这种情况再度发生,约翰·斯诺建议所有的水源都要经过检测。(para.7)

.

【分析】

通过观察以上3个句子,我们发现suggest意为 (句A,B),它还可以表示 (句C),其后的宾语从句要用 ,谓语动词用 ,其中 可以省略。

【即学即练】

His suggestion that we the party unless invited proved to be reasonable.

A.must not have

B.dont attend

C.not attend

D.would not intend

(3)语法课

针对传统课堂中教师讲解过多而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的弊端,我倡导“发现式语法学习”,即让学生根据英文句子的表达自己去总结、探究语法,改变过去死记硬背语法的做法。比如在设计倒装句中完全倒装这一部分的语法探究案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① (2009上海) Hearing the dog bark-

ing fiercely,away .

A.fleeing the thief

B.was fleeing the thief

C.the thief was fleeing

D.fled the thief

②(2009福建)For a moment nothing happened.Then all shouting together.

A.voices had come

B.came voices

C.voices would come

D.did voices come

③ (2010江苏) —Is everyone here?

—Not yet...Look,there the rest of our guests!

A.come B.comes

C.is coming D.are coming

根据以上试题,总结完全倒装的用法之一:

①(2010重庆) At the meeting place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Jialing River

,one of the ten largest cities in China.

A.lies Chongqing

B.Chongqing lies

C.does lie Chongqing

D.does Chongqing lie

②(2006四川)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

A.a village lie

B.lies a village

C.does a village lie

D.lying a village

根据以上试题,总结完全倒装的用法之二:

而在处理强调句型时,我是通过句子让学生自己来体验和总结强调句型的用法的。

根据以下句子,总结强调句型的用法:

①Its not what we do once in a while that shapes our lives,but what we do con-sistently.(湖南)

②Johns succes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good luck. It is years of hard work that has made him what he is today.(重庆)

③It was chairman of the meeting that we elected him.

④It wasnt until nearly a month later that I received the managers reply.(全国)

⑤It was because of bad weather that the football match had to be put off.

⑥It was at the railway station that we first met 16 years ago.

⑦It was the railway station where we first met 16 years ago.

⑧Was it on a lonely island that he was saved one month after the boat went down?(四川)

⑨—How was it that he man-aged to get the information?

—Oh,a friend of his helped him.(山东)

⑩It was from only a few sup-plies that she had bought in the vil-

lage that the hostess cooked such a nice dinner. (安徽)

[11]It was by making great efforts that she caught up with other stu-dents.(上海)

[12]You must be aware that its here that we found evidence of some of the ear-

liest people who lived in this part of the world.(银川一中)

[13]It was the long March Rocket 2F,as reported,that sent Shenzhou VI space-

ship into space.(衡水中学)

通过以上例句,让学生分别总结出强调句型强调主语、宾语、各种状语、not until、介词短语以及强调句型与各种从句的区别与用法。

3.反馈案的设计

过去我一直用的是训练案,现在我开始用反馈案。有此想法是因为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忽略“当堂达标”这个环节,而洋思中学非常重要的教学理念就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反馈案是以练习的形式来检测教师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效果的载体,用以帮助我们反思和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

摘要编写须知 篇12

摘要 (abstract) 是对科技论文、学术报告的主要内容 (primary contents) 的准确概括而不加任何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brief) 。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说明性或陈述性摘要 (descriptive or indicative abstract) 。说明性摘要或称指示性摘要, 只说明论文或报告的主题思想, 一般不介绍文章的内容。而陈述性摘要除了陈述主题思想外, 还要陈述论文的中心句及中心事物。另一类是资料性摘要 (informational abstract) 和报道性摘要 (informative abstract) 。这类摘要除了介绍文章的要点外, 还要扼要地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 即主要信息 (primary information) 。一般摘要的篇幅以200~300字为宜。从语言修辞上讲, 应是开门见山, 直入主题, 准确简练, 内容精练。从语言结构上讲, 尽量不要使用复杂的长句, 应广泛使用非谓语动词和被动语态常见形式。英文摘要的基本内容: (1) 从事此项研究的目的, 即研究工作的缘由、问题、重要性; (2) 研究内容及过程; (3) 所取得的成果或结论; (4) 所获成果或所获结论的意义及重要性。

上一篇:动画片头下一篇:马蹄内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