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导学案中的困惑(共10篇)
使用导学案中的困惑 篇1
导学案使用中的体会和困惑
本期以来,我区大力推行“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导学案体现了“导”与“学”的结合:
一方面可以对课本知识制定出明确的要求,哪些知识是我们应该记住的,哪些知识是我们难以理解的。要记住的知识直接指出来,难以理解的给学生指示方法,理解它与以前哪个地方内容相似,引领学生找到出口;
另一方面导学案为了方便学生学习而设计的,制定导学案的时候,给学生设置了一些梯子,本来坡度非常大,我们把坡度变小。大的问题化成小的问题来做。导学案还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方案,知道学生有策略的学习。
导学案的使用提高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空间。导学案改变了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既落实了知识,又提升了能力。下面,使我们组对导学案使用中的感受和困惑:
第一、导学案是体智慧的体现。
每一份导学案都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也最大化的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使之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第二、导学案的设计体现了导向性。
导学案设计突出一个“导”字。导学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方法导引”、“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栏目,将问题设置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从而体现出学习内容和重点。
第三、导学案活动版块中的问题设计有梯度和有效性。导学案活动版块的问题设计能引起学生的回应,可以让全体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预习和活动的过程。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不是简单的填空型,而是“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利于学生深入思考。
第四、导学案当堂检测版块的检测题有层次性。
检测题分三层次。第一个层次是 “自学检测”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课堂效果,第二个层次是“达标检测”合作讨论后在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第三个层次是“拓展延伸”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顺利完成分层教学。
但是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更多的是困惑。
一、因模式的固定而困惑
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导学案的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在刚刚开始使用导学案有些迷惑,怎样才能利用好眼前的导学案呢?课型不一样,能都用同一模式吗?这一模式能适应所有的知识特点吗?
二、因空间、时间的分配而困惑
当自己采用了灵活的导学案以后,没有了条条框框的约束,可也失去了空间分配的指导、时间的分配,这些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我有些迷惑,怎么办?
三、因内容的设置而困惑
导学案上都是些什么内容呢?怎样编写才能真正的起到导学的作用呢?看了自己的导学案以后学生能学到知识吗?他们愿意去看自己编写的导学案吗?
李村四中数学组
使用导学案中的困惑 篇2
一、从课本出发,使问题更深入
高中历史导学案教学法离不开自主探究和问题分析。而一切问题的展开都需要紧紧围绕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并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全面看待问题,逐步探求历史的真相,找到最本质的原因。这就要求教师设计问题一定要从课本出发,并超越课本,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价值。
例如在学习《新航路开辟》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重要影响?有人说‘新航路打开了世界市场’‘新航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相互交流’‘新航路是欧洲殖民者的掠夺之路’‘新航路扩展了人类的思维空间’等等,你是怎么看待新航路开辟的呢?”教师提出的这四个方面其实是新航路的四个影响,提出这一问题后,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用科学、正确的理论,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这样的问题更具有思维性。
二、从真实的历史事件出发,使问题更贴近现实
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作为教学载体,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如果问题的设计单纯是为了证明教材的正确性或者科学性,那么问题就会失去创新;相反,如果问题设计在肯定教材的基础上延伸教材,就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情感认知,所以教师设计问题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出发,并尽可能地采用全新的视角。
例如在学习《北洋政府时期的再认识》这课时,教师设计了如下探究题。
材料:……中国棉纺织商业在有利的市场环境下过多的设置厂房,导致超过了市场容纳量,这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个导致中国棉纺织业遭受重大挫折重要原因。———杜恂诚《对北洋政府时期工商业发展的误解(上)》
探究的问题:作者认为“一战”过后棉纺织业惨遭挫折的原因是什么?你对此有何看法?
众所周知,“一战”之后民族工业的发展遇到挫折。从政治角度上来说“帝国主义的卷土重来”是主要原因,也是课文中对此问题的解释,教师如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市场经济角度出发,将市场的饱和程度考虑在内,得到的答案可能就是另外一种。这种解题方法,有利于学生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更加全面了解到民族工业发展、兴盛、失败的全过程。
三、从现代化的目光出发,使问题与时俱进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历史观,而历史观简单地说是当代人对历史的评价和看法。教师若把问题和全新的历史观结合,使问题更加贴近当代人的思维模式,将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例如在学习“清末新政史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探究题。
材料一:自1901年至1905年之间,清政府连续下发了很多关于 “新政”的圣旨,“新政”的内容包括筹集军饷、征召新兵、嘉奖实业、振兴商业、开办学堂、吏法改革、重编律法、废除科举制度。
材料二:技术问题仅仅是现代化中心的一部分,其真正的目的是营造一个可以让文化、科学和技术能够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探究问题:仔细阅读材料,试分析清政府时期社会环境对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哪些建议?
这个问题的设置,一方面要求学生结合材料阐述社会环境对工业发展的重要性,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有清晰的解题思路;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当时的社会背景带给人民大众的好与不好,让学生在现代生活的启发下,去体会清政府19世纪90年代初社会的发展状况。这个问题的设置就是在立足当代的前提下探究历史,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的有效设计 篇3
新课改提倡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载体是导学案,导学案的灵魂、统领是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结合课本和考纲制定的适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学习指导,也是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学习目标的制定是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并逐渐养成目标引导的意识习惯;是实现学和教统一的方式之一。因此,学习目标的有效设计是决定一堂课是否高效、卓越的关键。如何设计学习目标才能全面客观地体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一、学习目标的个性化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有句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弊之,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因此,设计导学案的起点应该是学生的学情。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基础知识、学习风格特征和发展需要作为设计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以实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要存在个体差异,设计学习目标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所谓标准化的方式,必须在课本和课程标准的统一指导下,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因为只有学生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需要,才能避免教师的主观臆断,实现因材施教。例如:经济生活的《企业的经营》,最初,在设计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学习目标时,确定了一个目标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公司成功经营的主要因素。请学生审核导学案时,有个别学生提出可否让他们先行收集公司成功经营的案例,在收集案例的过程中去感知、升华公司成功经营的主要因素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的多元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提出教育目标的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通常所说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目标的三维度、整合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作为思想政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的价值取向,既可以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实落、参与程度等多角度进行预设,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状态、问题的化解等多方面进行生成。具有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清楚地指明了教学不是以教师的宣讲、说教和灌输的方式来实施,而是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来贯穿、渗透。例如经济生活的《企业的经营》: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影响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基本因素、推断总结影响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基本因素、分析比较责任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点、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的自主学习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对收集的企业经营成功的案例总结归纳出企业经营成功的基本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树立诚实守信、科学管理的观念,增强进取心和正当竞争的意识。
三、学习目标的层次化
学习目标的设计,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还要尽可能呈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习目标分解为一系列有内在层级关系的目标,给不同层学生以不同的选择,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益国。课程标准对层次性的解释体现在三维目标上。如过程与方法维度:模仿—独立操作—熟练—创造,看出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深奥、困难的以浅显、容易的为基础,逐级深化,既要保证学困生“跳一跳能摘桃子”,又要保证优生“能吃得饱吃得好”。例如:经济生活的《企业的经营》:第一层次是学生识记影响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基本因素;第二层次是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对收集的企业经营成功案例总结归纳出企业经营成功的基本因素;第三层次是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树立诚实守信、科学管理的观念,增强进取心和正当竞争的意识。由第一层次的知识目标的侧重过渡到第二层次的能力目标的侧重,最后,过渡到第三层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侧重。层次之间既是有序递进的关系,又是相互融合的过程。
四、学习目标的行为化
学习目标的设计主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从学习情况的便于理解和可操作性的统一、从学习重的内在逻辑性的体现、从学习进度的合理控制,以具体的可测量、可诊断的行为过程预设了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的结果。因此,设计学习目标的行为化需要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1.行为主体。学习目标中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量化、可评价、具体明确的。3.行为条件。在设计学习目标进,通常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时间、信息、手段、情景、人为因素等)的影响下学生收获的学习成果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例如经济生活的《企业的经营》:通过小组的自主学习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对收集的企业经营成功的案例总结归纳出企业经营成功的基本因素。通过分析可能看出,这个学习目标的主体,理所当然是学生;行为动词是收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现的是过程与方法的学习目标;行为条件是收集企业经营成功的案例,这属于信息条件。学习目标的行为化有利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估,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过程的效度。
对导学案的困惑与体会 篇4
我校自从2012~2013下学期期末就开始了课改,我们参照山西太谷的课改成功案例,决定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学校学情的课改之路。在这半年多来的课改旅途中,可以说我们全校师生,勇于接受新事物,敢于挑战新尝试,一路走来,洒过汗水,洒过泪水,当然也有过收获。
对于学生而言,导学案是在讲授新课前发放给学生,相当于预习作业。通过硬性的书面作业使得学生真正完成预习的工作。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对新知有了初步了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加高效。对于老师而言,通过批阅学生的作业,可以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从而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重难点,有目的的展开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教学法上,老师根据重难点展开教学,同时请同学展示自己的答案,在请围坐在一起的同学展开讨论,分析对错。这样的教学法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老师是引领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有了自己的初步了解,按照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经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和自己的思考,学生在重新面对这份导学案的时候有了更恰当更深层的理解,做到温故知新。可以说运用导学案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同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惑。
我们如果运用导学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导学案,当然最大的困惑还是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我们力求打造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写的合理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大法宝。那么,导学案上都是些什么内容呢?怎样编写才能真正的起到导学的作用呢?看了自己的导学案以后学生能学到知识吗?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我意识到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题量的设计,难度的变化,同时班级内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考虑到,等等。说实话,在这时真是感受到自己的工作经验的不足,总想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生怕哪个题型练不到,又怕学生练得少掌握不好,我编写的导学案就是挤了又挤,缩了又缩,密密麻麻的题,在课堂上根本弄不完,反倒弄的我累学生更累。之后与陈老师及同年组老师探讨,吸取经验,完善导学案。
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 篇5
【复习目标】
明确考纲要求,了解设误类型 【复习重点】
望文生义的成语 两用成语 【复习指导】
一、考纲要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
二、复习指导(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开始,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成语上,复习-----正确运用词语(包括成语)大家都知道,成语,凝练精辟.生动形象。虽则四字,但却是言约意丰,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异常的丰厚。
如:豆蔻年华-------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那,为什么是女子而不是男子?为何是十三四岁而不是十四五岁、三四十岁?
原来此成语出自杜牧的诗《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春”的诗句。
再如:河东狮吼------形容女士骄横悍烈。
北宋人陈季常,喜欢养歌妓,他妻子柳夫人坚决不让,便闹了起来。
于是苏东坡便作诗调侃陈先生: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有人评曰: 苏东坡也忒不懂道理,陈先生包养二奶,老婆叫骂几声何过之有? 成语是汉民族语言的精华,是瑰宝,它们虽历经沧桑岁月沿用至今,却依旧文采熠熠,闪烁着灼人的光辉。因此,它是数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上一道“永恒的风景”,亦是检测数百万考生词语运用能力的一道“上佳题型”。
那,这块内容,高考怎样考?我们应该怎样复习呢?
(二)见识题型
1、(08江苏)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答案】C 【解析】A项“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此处感情色彩不对。
B项“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此处意思弄反,属望文生义。C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的很彻底。此句说书法风格各异,充分详尽地展现汉字之美,用法正确。D项“不耻下问”使用对象有误。
2、(10江苏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答案】D 【解析】A.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
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
C.对象不当、不合语境。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
D.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瓘《书断》)。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
(三)复习方法
大量积累 准确运用 学会辨析 小心“陷阱”
“积累”-----基础!根本!专家称,成语掌握400条,且能准确应用之,可属“中等文化素养者”。
“运用”-----关键!目的!成语运用的好,不但可使你的文章摇曳生姿,还可使别人对你肃然起敬;反之,不但你的文章味同嚼蜡,而且还会贻笑大方。“辨析”-----辨析角度。常见的角度有:词义、色彩、搭配等。
“陷阱”-----试题中的设误类型。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命题人常从这些角度设误:
1、望文生义
------即不了解成语的真实意思,只是从字面上加以附会,从而做出错误的解释。例
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1997年高考题第4题D项)
例
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1998年高考题第5题C项)解析:以上两句,命题者故意曲解成语词义,以便考查考生的识辨运用能力。第一句中的“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句子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曲解的词义与所要表达之意正好相反。第二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这样的词语有很多,如:
1、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
2、七月流火:“流火”指火星西沉。是天气转凉之意。
3、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
4、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5、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6、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生活简单,或家境清贫。
7、五风十雨:每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8、危言危行:危,正直。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9、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10、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11、师心自用:倔强固执,自以为是,独断独行。
12、独具只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有独到之处。
13、不易之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14、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15、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16、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
17、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
18、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
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19、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20、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21、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22、不赞一词:赞,添加。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
24、如履薄冰:出自“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意为“如同走在薄冰上一样,要小心谨慎”。不指“危险”。
(二)用错对象
许多成语,它的使用对象是固定的。应用时,要弄清适用对象,不可张冠李戴,学习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例
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1999高考题第4题B项)
例
2、例
2、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2001年高考题第4题C项)
此处两句,命题者从成语使用的对象上命题,重在考查成语词义适用的范围。例3句中的“美轮美
奂”语出《礼记·檀弓下》。“轮”:高大,“奂”:众多,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此句中用来赞
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车水马龙”,意即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常用来表示人车往来不
绝。而例4句着重说明人们争购鲜花,其误用类型亦属对象不当
此类成语也有很多,比如:
1、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如:他诗歌的艺术水平还未达到登堂入室的地步。
2、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 如:和他谈话,真有如坐春风之感。
3、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人。如 :这个图书馆藏书颇丰,可谓汗牛充栋。
4、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
5、安之若素:指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现在也多指对于错误的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如:有些同志听凭别人宣传主观主义,也安之若素。
6、下车伊始:指官吏到任所。
如:有些干部下车伊始,还不了解情况便发号施令。
7、毁家纾难:捐献全部家产,解救国家危难。
8、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9、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
10、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注意:判断这类成语时,要特别注意具有双重意义的成语: 如:
1、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能干;也形容文学作品简短有力。
2、秀色可餐 :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如:①这女子容貌娇好,秀色可餐,到哪里都犹如众星捧月一样地被男人宠爱着。
②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3、平易近人
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①就在那次交谈中,他亲身感受到了诗人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
②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平易近人。
4.洋洋洒洒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 ①他才思敏捷,一眨眼就洋洋洒洒写下了近千字的文章。
②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5.灯红酒绿 : 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①一时管弦嘈杂,钏动钗飞,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直到十二点多钟,方才散席。②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6.眉来眼去 :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暗中勾结。
①他们两个眉来眼去,早就好上了。②吴三桂与多尔衮之间,早已眉来眼去,暗中交通。
7、左右逢源 :事情不管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为人处世圆滑。①如果生活丰富一点,知识广博一点,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懂一点,又有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么写起文章来,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②他说:"小小公职人员,习惯了左右逢源“
8、光怪陆离 :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①李景把门面装潢得金碧辉煌,别出心裁地把那些光怪陆离的货物陈列在霓虹灯下,真叫人目迷五色,爱不释手。
②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9、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①他设法探得法官家的地址,按图索骥去找他。
②有人炒股赚了钱,他便去炒股;有人贩卖赚了钱,他就去贩卖:这无异于按图索骥。10.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①东欧各小国鉴于英法的或冷或热的态度,感觉到没有保障,于是纷纷地向希特勒暗送秋波。
②你那份检查,表示要和贼划清界线,却是假的;你们明着是一刀两断,实际上却是在暗送秋波。
11、粉墨登场:既指化装上台演戏,也讽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①是晚,龙公子粉墨登场,饰汉北王,歌舞超群。
②试看看那些台独分子,一个个粉墨登场,扮演着分裂祖国的角色。
12、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①王熙凤这人绵里藏针,明里一把火,暗里一把刀。②这女子别看她温柔如水,其实绵里藏针,刚性得很。
13、穷形尽相:既指丑态毕露,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
①一输了几块钱,便要发火;一有了牌不和,便骂牌不行,穷形尽相的着急不堪。②金庸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其描写笔法可谓穷形尽相。
14、不三不四: 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①本来还不错的文章,让你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的不三不四了。
②坏人总是趁着喧闹从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
15、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中性词)。或胡思乱想(贬义词)。①这些脱离实际的思想家就喜欢想入非非。②阿Q看到吴妈,不禁有些想入非非了。
16、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①玉燕,我怎么就遇上了你,真所谓高山流水,相见恨晚啊!
②这位年轻的钢琴家演奏出的曲子优美动听,如高山流水,听众都赞叹不已。17.玲珑剔透:工艺品等精致奇巧。人精明灵活,伶俐乖巧。
(三)误用褒贬
成语,是有生命的精灵。本身具备爱憎情感、是非观念,如果不了解其色彩,胡乱使用,也一样会遗人笑柄。
例
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1998年高考题第5题B项)
例
2、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1997年高考题第4题C项) 再如:
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中性)常误用为贬义词。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四)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自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别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例:A、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认真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把工作做得更好。
B、在这方面,我静心研究了十几年,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可以说我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C、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市民在公园、步行街等公共场所信笔涂鸦的问题,还需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有关法规。
D、老师,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才疏学浅,怎么能当学习委员呢?
常见的还有:
鼎力相助(用于感谢对方的帮助)大力相助(用于自己)
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用作谦词)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人,不能对己。
蓬筚生辉:用于称谢别人到自己家中,或称谢别人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
一得之见:谦词,表示自己一点浅薄的意见。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谦词。
敬谢不敏:敬,恭敬;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指恭敬地表示没有能力或不能接受(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
忝列门墙: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信笔涂鸦:形容自己的字写得很坏。
一孔之见:比喻自己狭隘片面的见解。
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一枝之栖:只求得到一个藏身的地方,是自谦不存奢望的求职用语。
恭敬不如从命:与其态度谦逊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
一得之遇:一得,一点心得;愚,愚见,谦辞。谦称自己的一点愚昧的见识。
不足挂齿:足,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说。事情轻微,不值得一提。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聊表寸心: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
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洗耳恭听:洗清耳朵,恭敬地听讲。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多用于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位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等待客人,表示尊敬。也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六)用词重复
①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2001年高考题第4题D项)
类似的还有:“造成人民的生灵涂炭”、“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相差悬殊得很。.. 中、美、日、三方在此问题上成鼎足之势对峙着。.... 对我们这些普通平凡的芸芸众生来说 .... 领导应当在出现问题之前就未雨绸缪 .... 今天显得更加至关重要。.... 作业:
运用下面的成语,围绕一个话题,写一段300字左右 的文字。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 篇6
――-在英语学科中使用导学案的心得
就来谈谈英语学科中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使用导学案,提高教学效率行动”在我校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我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使用导学案的问题上要吸取其他老师的经验。如何将英语新《课程标准》落实于自己的教学课堂,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及素养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开学以来,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英语教研组深入研究,认真实践,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下面我学案即导学方案,是全组英语老师集体备课的智慧的结晶。每一个单元,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目的,由集体讨论、研究,统一体例,编写出一个较高水平的导学方案,于课前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该方案的要求,在老师的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学案向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内容全面,重难点突出。在内容编排上与教学进程同步,使用时,实施“课前复习———课间练习——课后训练”等环节。由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生目的性更强,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课堂思考问题、练习及记忆知识要点上,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学案还是学生复习时不可多得的一份经典资料。
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导学案,必须有以下三个步骤:
一、做到了认真备课,精心设计道学案。本学期我使用了学案教学。学案更需要体现学生的学习: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互相沟通信息的过程和具体的方法。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自学方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它摈弃了以往教师备课时忽视学生的做法,更加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易于发挥个人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可以一改往日被动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案中逐步展露自己的优势,因材施学,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就如我其中在教授unit 4 numbers 第一课时,讲到数字。我就在导学案的课前复习中设计了,先复习基数词,序数词的变化规则,让学生复习它的读法,念法。为上新课做一个很好的铺垫。还设计了几个与数字有关的问题。如:Where can you see numbers? 让学生在考虑问题时,能拓展思维。
二.课堂围绕导学案授课
学案有助于学生把握教学脉搏,节省时间(如少抄笔记),使学生有更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另外,学案实行当堂训练,使得学习的针对性更强,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特别是重难点的突破。学案是学生上课时必备的任务手册,是课后复习的参考资料。因此,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健构。在课堂中的这一个环节是教师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分风。
课堂实施导学的主要步骤为:
1.预习情况交流,如unit 4 numbers , 我在开始上课时会问,What questions do you want to ask? 之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和老师共同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问的好习惯,也让其他学生能带着问题来上课。2.语言实践的交流(口语训练,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3.学习成果的展示,我在每堂课都会设计四个小组竞赛的活动,认真预习的学生回答对了新授的知识点,他们组就可以加分。在促使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下,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4.情感体验交流。在unit 4numbers 中,我要求以数字来介绍一下自己和他的家人,能够与学生一起分享。5.当堂测试:在经过学习探讨后,学生解决了自己的疑惑,在课堂中直接测试,是对他们对本堂课学到多少知识的一个反馈。
三.课后知识巩固,拓展环节
这是一个教师接受学生汇报结果或进行总结、评价的过程。它主要是立足于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有效学习的过程。在课后设计的巩固练习是让学生通过课间学习后对知识的一个反馈。学生能学以致用,做到当天知识当天消化。通过导学案的实施,学生有了自己寻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教会他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学习,让学习更加有效率。
使用导学案中的困惑 篇7
一、选择有时代感和现实感的情境, 激发探究欲望
叶圣陶先生说“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 情境设计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情境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情境”越是贴近“现在”, 情境的时代感越强, 学生越是感兴趣, 学习的效果越好。例如:在学习必修二《政治生活》“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这一框题的内容时, 正值“两会”召开期间, 我就选取了最新的时政材料作为情境。
(一)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2010
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2939名人大代表肩负神圣使命出席盛会。
(二) 2010年3月14日9时,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
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 会上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草案, 关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草案,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的决定草案, 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关于确认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李东生辞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草案。
好奇心是学习的催化剂, 在这两个情境中, 学生立马对“人民与人民代表大会是什么关系”、“近3000名代表就能代表人民的意愿吗”、“全国人大是权力机关, 具体有哪些职权”等问题产生了兴趣, 实践证明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感的情境,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选择能揭示知识产生背景的情境, 促进深刻理解
情境可以促进探索和创造。政治学科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对于学生的理解还是有困难的, 因此, 创造恰当的情境, 从新旧知识的契合点和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 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体悟抽象的关系、原理,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是非常必要的。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 对它的理解要从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入手。为帮助学生的理解, 我选择了下列情境。
从2008年1月初到1月底, 31个省区市先后召开省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先后召开选举会议, 台湾省籍同胞民主推荐产生协商选举会议成员并召开协商选举会议, 中国人民解放军召开军人代表大会会议, 采用差额选举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 分别选举产生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0年3月14日9时,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第一项议程, 表决《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草案) 》, 最终以赞成2836票, 反对36票, 弃权25票高票通过。
三、选择具有正面影响的情境, 引导价值取向
准确把握教材的感情基调和实质性内容, 这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中学思想政治不仅要传授政治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情境作为影响学生的一种现实力量, 我们应当选择正面的材料来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爱美。如在学习“人大代表的权利与职责”这一知识点时, 我选择了最典型的具有感染力的申纪兰的材料。
1953年,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基层选举, 24岁的申纪兰当选为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是山西一个“没有土, 到处都是石头”的贫困山区农业合作社的生产队长。当她的姐妹们还为不幸的婚姻和沉重的家务而痛苦时, 她提出了妇女应该和男人享受一样的工作权利和报酬。她的建议后来导致了新中国在《劳动法》中规定:男女同工同酬。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 请你谈谈对人大代表角色的认识。
这段情境在学生心里引起激荡, 学生还通过网络了解了更多关于申纪兰的事迹, 并在课堂上展示。从学生的眼神和神情, 不难看出他们由衷的佩服, 他们对人大代表角色的崇敬。一个成功的情境会在学生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
对于创设情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 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 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 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 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 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 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浅谈导学案中史料的补充与运用 篇8
关键词:导学案;史料;原则;基本方法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在史料的选择和使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补充相关的史料,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历史材料,从而提高他们分析运用史料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导学案教学模式中课堂的主体。
一、教材在史料的选择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图片史料的数量大大高出文字史料。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
每课史料运用数量的平均数(史料数/课数):
虽然图片史料比文字史料要形象生动,但是它也有其不足之处。文字相对于图片更具体,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在这方面图片史料就会表现得略逊一筹。
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历史来讲,不同的人由于主观原因和客观环境的不同,导致对历史的认识也不同。因此要想更加客观地认识历史就应该从多角度来认识历史。然而现行历史教材往往运用史料时采用一方之言,缺少对比性。
比如,必修三第四单元《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的资料回放,引用了《全球通史》的一段话来说明蒸汽机的积极意义。其实除了积极意义,蒸汽机的发明还有消极影响,教师可以补充一段反映其消极影响的材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蒸汽机发明的影响。
二、编写导学案时选择史料的原则
1.可靠性(真实性)
历史资料是重构历史最重要的客观基础,但它不等于历史真实本身,它只是记载者对真实历史的一种主观反映。因此通过记录者的笔端流淌出来的笔迹就难免渗入主观喜好之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切忌把野史、信史,甚至是道听途说的内容作为史料讲给学生,并让其分析、思考,而是要通过考察鉴别,只有在多方考究历史后,才能作为教学依据。否则所得出的结论就站不住脚,而所做的一切也都将徒劳无功。
2.适量性
新课改后,史料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忽视课本,过度引用课外史料。
第二,材料太多太滥,学生出现思考疲劳。
教师要重视课本给出的史料,并让学生作为重点分析及思考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补充一些经过考究的课外史料。面对众多的史料,教师一定要慎重起见,不能带有主观色彩地选择没有根据的史料讲给学生。而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最具概括性、典型性的史料来作为问题素材,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和主动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
3.适度性
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心理特征、思维发展水平、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对史料的理解接受能力也不一致。这就要求选取史料时要有针对性,应从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不能选择学生不理解的,也不能选择学生不感兴趣的,也没有必要选择过于简单或者过于难的史料。
4.多样性
这里所说的多样性指的是史料立场、角度的多样性。任何一种史料,都不是完全可信的,里面难免夹杂进主观原因,而随着时代的久远,无从考究。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史料,让学生多方考究,从不同角度了解历史事件。
三、导学案中补充史料的基本方法
导学案主要包括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大部分,下面具体探讨导学案中不同部分补充史料的方法。
1.在预习案中补充史料的方法
预习是学生对新授课的必要准备,可以让学生提前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形成自己的一个思路,从而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在预习课本知识后还可以多方查看阅读相关史料,培养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预习案的编写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增加史料。
2.在探究案中增加史料的方法
探究案以课堂合作探究的内容为主。在探究案的编写过程中,要充分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二次备课,尤其对学生在预习中碰到的难以理解的问题重点突破,选取围绕这个问题的相关史料,特别要注重史料的针对性和典型性。
比如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工业革命的过程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所以我在探究案中着重设计了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和影响两个合作探究的问题。课本对这两个方面介绍较少,我针对性地增加了相关历史材料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小组讨论来解答这两个问题。
3.在训练案中增加史料的方法
导学案中的“训练案”主要是为了深化巩固学生在本课所学的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是将课内知识进行迁移的一种方法。
训练案不必补充新史料,主要选择与本课知识相关的训练习题。这些习题既要有注重基础知识的题目,也要有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材料型题目。根据不同年级、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适当调整两种习题的比例和难度。
参考文献:
何成刚.智慧课堂:史料教学的方法与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篇9
天卉中学刘金铭
诞生背景:
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
传统教育:教师为主宰,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线。教师控制学生,以教定学(我能怎么教你就怎么学)剥削学生。
素质教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主线。学生牵制教师,以学定教。(我能怎么学你就怎么教)解放学生。
这里一个不变的因素就是“学生为主体”,如何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就是我们高效课堂的探索的命门。
顺应素质教育的高效课堂的五个改变:
1、理念的改变: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解放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
2、意识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目的的改变:变让学生学会为让学生会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4、方式的改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行预习前置,先学后教,改变先学后补,以大量的课外作业弥补课堂的缺失的情况。
5、角色的改变:传统课堂教师是主宰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学生是观众。高效课堂,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是学生学习的首席,是推手、引领者。
解读导学案
一、学案的特点:导学案是指以导学为方式,以学案为抓手,引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案。
其特点有:1、基础性。导学案是师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依托导学案学生先学-充分预习;教师预设-预置展点,进行填补,从而为高效学习打下基础。2、主导性。导学案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环节的导线作用,学法指导的导行作用,“知识超市”的导惑作用,引导师生高效学习。3、利学性。导学案上关照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心里情趣的梯度性导学习题及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轻松愉快学习。
二、导学案的设计: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2、问题性原则:做到目标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方法性原则: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4、梯度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可设计基础题、探索题。)
5、时间性原则:要全面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力,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吃得饱又吃的好,切忌任务量过大,增大学生的负担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利于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达到全体提高的教学目的。
6、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精典借鉴】如何设计好“学案”,是学生“愿学”、“乐学”和“会学”的基础。因此,“学案”设计要做到“一个中心”、“两有”和“三性”。“一个中心”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两有”指教师设计学案时要“心中有人,目中有纲”。“心中有人”指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充分考虑学案怎样导学生学,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目中有纲”指要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依据,要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方法得当,层次分明。“三性”指设计的学案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科学性和主导性,探索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是真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实验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解决的问题。科学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要科学,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做到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又要符合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主导性指学案的设计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主导下的有效学习,特别是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和辅导,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导学案的基本元素:导学案应包括课题(内容)课型、目标、重点、学法指导、环节及时间的预设、前置预习题型的设计等,导学案应体现阶梯型、实用性、实效性,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真正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三、导学案的使用:
【一】、使用导学案的集体备课
在学案使用的探索中,更需要加强集体备课,具体要做好以下三个阶段的工作:
⑴准备阶段:
提前一周,确定中心发言人,对下一周的学案进行集中备课,特别是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加强对学案具体使用的研究。其他教师也要对下一周的学案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做好补充发言准备。
⑵讨论阶段(核心环节):
在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内,首先由中心发言人主讲学案。主要围绕以下三点进行:①学案的设计意图。②学案的使用方法。③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④如何结合本校或本班实际。
⑶完善阶段:
通过第二阶段的讨论活动,老师们再结合本班的特点和情况,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对学案进行修改、补充、纠正、完善,形成适合本班的具有自己特色的较为成熟的规范的学案。
应注意的问题:导学案不同于教师的备课,它只是教师备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不能单纯地把导学案当成备课,而应对导学案进行个性化修改,融进自己的创意。做好展点的预设及追问点拨的准备。
【二】、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必要时组织小组长分层批阅,了解学情,二次备课,做好展点的预设及点拨提升的准备。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2、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课后,教师要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3、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三】、对学生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每隔一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四、有关保障措施:
1、实施“导学案”后,可合理选用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参考资料,建立“知识超市”给学生以知识参照和方法指导。传统意义的备课模式停止;严格按课程标准开设课程,并按大单元整合后的课时安排学科教学时间。
2、实施“导学案”后为确保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班主任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整理的学习风气。
3、合理安排学生座位。班主任要协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合理安排学生座位,以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充分发挥“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功能,同时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学习过程的组织。
五、导学案上课流程:
(1)导入课题,明确目标及环节。
(2)预习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预习疑难可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
(3)分配任务,分组合作(小组成员板演,小组长领导本组学生把自己分的题全部讲会,让全部组员掌握,做好展示准备)
(4)展示提升(各组派代表讲清本组的题目,师生学习点拨、质疑点评).
(5)穿插巩固(小组成员帮扶互助,补充完善学案)
(6)达标测评(对当堂知识采取不同形式检测,落实目标)
这六个环节依课型、教学内容而定,不一定面面俱到,搞僵化模式。
导学案的编制、使用及保存 篇10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导学案的编制、使用及保存
导学案是引导学习的有效方案,导学案作为高效课堂的一个抓手,在高效课堂打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从导学案的编制、使用层面作出如下规范,各学科务必遵照执行。
一、认识导学案
我们所说的“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根据这个定义,“导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
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 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 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 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 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 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精益求精。
二、导学案的特点
导学案突出“导”和“学”两个关键字。“导”是目的,是关键,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学”,应以帮助学生学习方便为根本出发点。
1、导学案与教案的不同点
A、导学案重“导”,教案重“教”。
B、导学案服务于学生,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教案方便于教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C、导学案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案重在对知识的传授。
D、教案以教师中心,单向性、封闭性;学案——学生中心,互动性、开放性。
E、教案是教师的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学案里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
F、教案要求界面规整,表述严整周密,多用书面语; 学案界面亲切,表述生动活泼,多用口语。
2、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如何编写导学案
1、总体编写思路:“三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阶梯化。
2、编写导学案的三个着眼点(1)使学生学习有路
学案中不仅要有学习目标,也要有学习过程。学案对于那些盲目不知如何学习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条容易通过的学习之路。
(2)使学生学习有劲(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学习是漫长而又枯涩的活动。只有不断的成功,不断激活内心的潜力,才能不断地充盈自己的力量。设置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又能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从而增强登上下一个台阶的信心和勇气。
(3)使学生学习有法
学会方法,走遍天下。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案要明确指示如读书、如何读图、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讨论等学习方法。
3、学案编写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第一,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五清”。
知识底清,认知心理清,学习态度清,可接受程度清,环境影响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充分估计到学生与教材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
第二,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
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
二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结合; 三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差异教育”;
四是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以解决学生思维、探索的问题。
4、导学案的知识和问题级别设计。
基本要求: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出ABCD四个级别:
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
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
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
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总则:预习不好的课不准展示,没有导学案的课不准上,没有集体研究教材的课不准编写导学案。
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四、导学案的内容
一般而言,导学案可分为八个基本环节,(各科可根据需要适当变更,删减或增加、分解或组合):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共设置八个环节。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重点难点:要结合教材和学情而定
(三)知识链接
一是与本学习目标相关背景材料和思想意义,学科问题的新发现、新猜想、新论证等,如语文课例中关于作品、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思想意义、5 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现在学习的价值、主要知识和技能的逻辑结构图等。
二是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题例,通过预习前置,学生自学,促进学生完成一定的基础目标,为课堂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四)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一课时一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举例说明)
2.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举例说明)
思考:怎样设计问题? ① 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② 问题不易太多,太碎。③ 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 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7 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学法指导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物理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物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地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分析归纳法、等效(替代)法、建立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转换法、类比法等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渐渗透各种方法。或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或者提出明确的要求,也可以口头说明。
在复习课中也能体现学法指导。一章的知识学完后,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结合典型例题,展开讨论和独立思考,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除了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拓展知识形成应用能力外,也应该很好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本章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梳理。
思考: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和熟识一些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因此可在最初的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 8 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
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校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当然在每节课中都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
(六)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导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七)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八)学习反思
反思,简单的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学习中的反思就是对原有学习经历的回顾、重新思考。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反思是建构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我国著名理学家朱熹早就提出了“学、问、思、辩、行”的学习模式,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提供给学生学习反思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反思行为,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反 9 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思的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反思的方式有:
1、自问反思
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知识?(整理内化,构建知识体系)我知道了多少?(对照检查,确定补习方向)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对书中的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问?(质疑提高,培养创新精神)„„然后有问题的可以举手提问,师生集体商讨解决。这种课堂空间的安排必然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的整理和内化,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可以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作用。在课末这样的反思,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学生敢想,更敢说。
2、自查反思(针对作业和练习)
我今天的作业和昨天相比怎么样,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浅层次的反思)我认真检查了吗?我都做对了吗?(中层次的实践反思)
3、当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问自己:这道题有没有别的解法?(深层次的质疑反思)在批改作业过程中,为了检查学生的反思情况,打开作业本,不急于用红笔在学生作业本上做对或错的符号。而是认真“扫描”,发现有错误的,总是把本子退给学生,让他自己去独立检查找出来。那些没有认真反思自查的学生经过这样多次的“教训”之后,就会觉得:与其要被退回重查,还不如自己进行认真反思自查。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把反思的结果写在作业本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思结果,进行方法上的指导、疑难问题的解答、反思质量的评价
3、学习态度反思
没有一个学生不希望自己优秀。在对自身学习态度的反思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清楚的知晓认真学与不认真学的结果差异。从而坚定“一份耕耘,10 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一份收获”的信念,认真学习。无数事实证明,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提高的。要引导学生反思:在学习态度上有没有不认真参与学习,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在不断的总结中反思、纠正、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五、导学案的编制程序
本年级每个教师初步备课(第一个月这样做,以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年级所有老师优化组合各自的导学案,形成最优方案,交科组长审核。科组长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签名后交还科任老师。科任老师按组长修改意见整理后付印。
六、导学案的使用。
1、导学案前置,学生在上课前要完成独立预习的学习任务,任务下面要有预习收获。
2、小组内课代表要在每天早晨检查每个人导学案完成的情况,并向老师汇报。一二年级仅仅统计做了没有,三至九年级要书面汇报完成情况。
3、导学案课堂上通过独学、对学、群学要完成所有题目。
4、教师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课后老师收取部分导学案,进行批改,把握学情,对下一步的学习有个定位。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使用导学案中的困惑】推荐阅读:
导学案的使用10-08
导学案使用反思10-05
优化使用数学导学案07-19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论文10-14
关于导学案使用的反思总结10-15
小学中年级数学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07-23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几点困惑06-01
家长工作中的困惑10-22
课改中的收获与困惑07-01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