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亮点(精选9篇)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亮点 篇1
由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初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 不久前在江苏省省会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英语教师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在这次活动中有来自全国15个地市的16位优秀教师进行了优质课展示, 全国英语教学研究专家王蔷、张连仲、刘兆义等评委作了精彩的点评。大家一致认为南京之行, 感触颇多, 收获颇丰。和以往的英语教学研讨会相比, 本届全国初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无论从名称上还是内容上, 尤其在实质性操作上都有所不同, 具体说来有以下新亮点:
一、组织形式新颖
1. 报名方式简洁方便。
本次观摩研讨大会改变了以往给各省市下发参会指标的做法, 鼓励广大英语教师现场观摩研讨, 报名日期截止到了2007年11月19日。只要有条件参加, 可以通过网上报名, 没有地域界限, 同一所学校的英语教师可以全部参加, 这大大激发了教师学习研讨的积极性。
2. 注重观摩研讨, 淡化比赛。
首先, 本届活动的名称是“第七届全国初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 而不是“第七届全国初中英语优质课大赛”, 旨在总结和展示初中英语课改的成果和经验, 促进各地英语课堂教学经验的交流。这改变了由各省市教研员组成的评委团的庞大评委队伍。本次评委由五人组成, 不再采用去掉最高分、最低分折算平均分的现场打分方法, 而是授课教师上完课后, 利用课间的时间作课堂陈述, 并回答专家提问, 同时, 专家进行点评。这样既利于探究授课教师的设计思路, 又有利于听课、授课教师教学思维的拓展。
3. 开放式的组织形式。
首先是教材的选用是开放的。在以往的历届活动中, 教师授课内容是不公开的, 不是现行教材, 是主办方选取符合各个年级程度的语言材料, 授课教师在授课前两天抽签决定。而本次活动在教材使用上可谓百花齐放, 选用的教材有人教版、湘教版、外研版、牛津版等多种版本的教材。授课教师自己选择教材, 自己选择授课内容, 这样必然会给使用各种版本的全国各地的教师带来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机会。其次是授课教师的活动是开放的。在以前的活动中安排在后面讲课的教师不允许听前面选手的课, 而本次活动不受此限制, 各位选手可以随意听课, 真正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磋商的目的。
4. 注重实用高效性。
本次观摩研讨会将会期大大缩短, 由原来的近一周缩短到三天;由各省一位选手现场作课改为先由评委通过各省选手送交的录像进行筛选, 最后挑选出16节课优质课现场展示, 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既交流了不同版本教材的教法, 也展现了语法课、词汇课、对话课和阅读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 可谓经济实惠又高效。
二、授课教师素质高
参加本次优质课展示的授课教师自身素质都很高。他们发音标准, 音质浑厚, 具有非常优美的语音语调, 听后给人以美的享受。他们有很高的驾驭教材的能力, 他们对教材或增加, 或删减, 或调整, 恰到好处, 使课堂教学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的郭竞老师多才多艺, 他的眼睛传神, 他能导能演, 课结束后学生们仍然陶醉在课中, 产生了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专家现场点评精彩
在每一节观摩课结束后的课间时间, 由授课人自我陈述教学思路、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目的、教学效果、自我感受等方面的内容。之后, 由专家作了精彩点评, 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 听课与授课教师都感到收获很大。这对于促进各地英语课堂教学经验的交流, 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 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以便更好地推进初中英语课程改革, 具有重大意义。
四、教学方法新颖
1. 课堂导入设计巧妙。
课堂导入是上好一节课关键的一环。本次参加展示的优质课都很注重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有的使学生产生联想或想象, 使其身临其境;有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引起学生思考。如湖南省衡阳市成章实验中学的贺艳老师在讲授湘教版九年级《Travel Tips and Advice》一课时通过一段介绍自己家乡美的录像引出travel话题, 亲切自然。宁夏银川景博中学的张睿丰老师在讲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一课时通过《Que Sera Sera》歌曲引出What will you be/do in the future?句型来让学生谈论自己的未来。这既为“There will be”句型的教学做了铺垫, 又突出了难点will be/will do。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虹桥学校的王一飞老师在讲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英语第二单元第二课It smells good!时, 用一枝玫瑰花导入新课, 引出look, smell, feel等系动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何秀杰老师在讲外研版初二年级下Module 5 Problem时, 通过自己邮箱内的一封电子邮件引入新课, 使人感到自然亲切。
2.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参加展示的优质课在课堂设计中, 不同程度地关注学生由不会到学会的学习过程。其一是机械操练充分有效, 不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 为灵活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江苏省南京市树人国际学校的陆建芳和内蒙古通辽市第一中学的孙炜老师的词汇教学, 通过反复领读, 反复呈现, 让学生轻轻松松学会。其二是学生活动扎实有效, 教师的授课不再是走过场, 不再只满足于完成预设的教学步骤, 而是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后进行展示、检测。还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何秀杰老师来说, 她在讲外研版初二年级下Module 5 Problem时, 打开自己的电子邮箱, 由收到的一封Peter的电子邮件, 自然引出Peter has a problem with his parents, 需要大家帮着解决。何老师巧妙地设计了很多活动, 例如:Pair work;Group Work等, 分别给Peter和他父母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在提建议的过程中, 学生再一次操练if条件从句。何老师不光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她还给学生们提到了a creative idea to solve problems,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有创意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会学生遇到问题时, 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她给出的think, open, understand, vocie, help, talk, listen, equal, honest等多个单词进行造句, 并选出四个key words—Listen/Open/Voice/Equal, 引导出父母和孩子之间解决问题首要以L-O-V-E (爱) 为出发点, 既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又进行了情感教育, 让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真挚地与家长交流, 用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与家长可能存在的问题。何老师的这堂课, 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 充分体现了学生由不会到学会的学习过程。
五、启示
参加这次英语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使许多英语老师受益匪浅, 同时也给了人们很大的启示。
1. 注意提高自身教学理论水平。
虽然这些参加优质课展示的教师自身素质很高, 但也需要继续学习。如有的教师分不清什么是scan, 什么是skin。有的老师对专家的提问含糊其辞, 对于自己的弱点躲躲闪闪, 甚至难以接受专家的合理意见。在平时的听评课活动中, 我们大多数人也有类似的问题, 总给自己找借口, 难以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 总是感觉自己的设计合理、符合实际, 这样将会阻碍自己的发展。
2. 学生活动形式多样。
从这些展示课中可以看到授课教师非常注重课堂上的学生活动, 活动形式多灵活多样。比如, 有结对活动, 有四人组活动, 有多人组活动等。但活动时间、次数较少, 多数是出现在一节课的结尾处。这样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研究、尝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办法, 使学生活动更多, 更有效, 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知识, 掌握语言技能。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亮点 篇2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而作为人才的培育者——教师,责任更是责无旁贷。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知识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这些人才的能力与思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初中教师的我们,更是学生是否能成才的关键。
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要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发现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在以下几个亮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1.运用故事、生活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
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心理学表明,人对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有较高的需求。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对背后的道理并不知晓,即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初二物理引言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首先通过开教室的门,引入这门不是普通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我们大家将从这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求物理知识的奥秘。紧接着再引入2004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健儿拼搏夺冠的情景,分析其中的物理知识,射击——三点一线与光学有关;举重、游泳等与力学有关;及时运用奥运健儿乒乓球队员的自信,自己战胜自己,最后达到我能的境界,在讲物理是有用的时候,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正是这些情境的安排,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再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实验”以前首先通过多媒体先介绍 “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并根据“曹冲称象”揭示船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它在学生的视觉中形成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再演示阿基米德定律实验,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物理教学的探索欲望。
2.通过实验、实验问题,创设手脑并用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让分层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亮点 篇3
分层教学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要针对学生的层次性,重视目标的层次性设计
教学目标一般分为基本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教师一般应设计3个档次的练习:第一类是基础题,是课文中基础知识的汇编,需要全体学生都做,但完成的时间和速度要有区别。第二类是理解、分析题,它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延伸,这需要优等生全做,中等生选择做,基础差的学生可不做。第三类是揣摩运用题,这类题不仅需要理解本课知识,而且还需要综合的语文运用能力,需要优等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做好这类习题。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激发了兴趣,又形成了竞争的活跃气氛,把每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都充分地调动起来。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解决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读、讲、问、议、练等手段,在认识、思维、应用等方面进行交流,根据有意注意到无意注意的相互转换规律,对不同层次学生不失时机地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恰当处理目标中的问题,让每个学生的心理活动都指向并集中于既定的教学目标上,最终促使每一层次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三、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分量的课内外练习题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几乎每周都要进行写作,但由于学生能力不同,即使同一个作文题目也常会有一部分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为此,我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让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找范文进行仿写,运用这种形式让他们多写多练,从而不断提高写作兴趣和能力。另一种是对同类型的作文多拟几个题目,分为不同层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选择,都有内容可写,并能写好,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
提高。
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分类进行巩固辅导、评价
辅导时,或巩固双基,或增加深度、广度,或培养专长,或启发兴趣,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辅导,使他们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所学知识更扎实、更全面。如在对学生进行叙事作文指导时,对中等生以上的学生在立意、构思、语言、文采等方面有所侧重,力求让他们写成美文。而对学困生则要求他们能把一件事情完整写出来,有顺序、有中心,语句通顺,少写错别字即可。对优等生的作业则经常在班上甚至更大范围内进行展览,给其他学生示范,这也会使优秀学生产生更大的成功感、内驱力,促使他们的作业日臻完美。
五、进行不同层次的测试
除大型的统一考试外,在平时的单元检测中,我采用起点不同、难易不同、坡度不同的多种试卷检测法,同一份试卷又分出基础题、中等题和拔高综合题。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做相应试卷,使每一位学生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取得好成绩,从而增长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勇气。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环节,随时把握学生的动态,对他们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使他们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亮点 篇4
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意义
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曾说:“如果我们想要预知数学的未来, 最适合的途径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因此数学教学中, 把一些重要的数学史料介绍给学生, 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思想, 感受数学发展的曲折,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在获得真知的同时获得顽强学习的勇气, 进而塑造完美的人格.
1.1 展示祖国传统数学魅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介绍我国数学的光辉成就以及数学家在数学史上的杰出贡献,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责任感.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着漫长的数学发展历史和令人感叹的杰出成就.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渗透数学史, 使教学更生动、更富有吸引力.如:在有理数教学时, 介绍我国早在约2000年前就有“正负术”, 而国外最早引入负数的印度, 大约在公元628年;在指导学生阅读《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等阅读教材后, 还可详细地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圆周率等的研究过程和成就.我国在近代、现代数学发展中也取得丰硕成果, 在数论、微分几何等领域的研究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陈景润成功地证明数论中“1+2”定理, 被誉为“陈氏定理”等.通过这些数学史实和事例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帮助学生树立超越世界数学先进水平的胆识,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优良个性品质.
1.2 介绍富有启迪作用的数学故事,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脍灸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所学的知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一个精彩的故事总是能唤起学生无限的遐想, 引导他们进入数学的殿堂.”
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从清康熙帝微服南巡时, 处理“公差与卖马牛伙计之争”的故事引入;讲“位置的确定”时, 可介绍笛卡儿睡醒观察天花板苍蝇的爬动, 受其启发发明了解析几何的故事.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情景中, 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 使学生体验数学发现的乐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数学的发展很少有风平浪静的时候, 每前进一步, 都充满斗争和挫折, 特别在重大突破的关键时刻, 不仅会遇到世俗观念的阻碍, 还会遭到数学界传统观念的排挤, 数学家本人也会犯错误.第一个发现无理数的希帕金斯 (Hippasus) 被毕达哥拉斯的忠实信徒们抛进大海[1];哈密顿也曾为“四色问题”冥思苦想13年而不得其果[2].但是数学家们并没有被困难、挫折、诽谤所吓倒, 而是克服种种困难, 推动数学向前发展.在教学中加入这些内容, 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 增强数学的吸引力, 数学学习也许就不再是被迫无奈的.
1.3 展示数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无论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还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都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历代数学家研究成果的结晶, 它们蕴涵于数学材料之中, 有着丰富的内容.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善于挖掘.如:在数与代数部分, 可以穿插介绍一些有关正负数和无理数的历史与方程及其解法有关的材料, 函数概念的起源、发展与演变等内容;介绍勾股定理的几个著名证法及其有关的一些著名问题, 使学生感受数学证明的灵活、优美与精巧, 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简要介绍圆周率π的历史, 使学生领略与π有关的方法、数值、公式、性质的历史内涵和现代价值;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古希腊及中国古代的割圆术, 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逼近思想, 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历史上的许多数学发现都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习中的人都有很大的推动和启发作用.比如欧拉将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抽象成一笔画问题中所使用的一般化方法, 同时也使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善于使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正是数学家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 “数学家们往往不是对问题进行正面的攻击, 而是不断地将它变形, 直至把它转化为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战胜题海战术的有力武器, 现在不少学生只知道做题, 而不重视解题后的反思, 当他们面对一个全新的问题时便束手无策.而学习前人在面对未知领域所用的思想方法, 对我们解决问题很有帮助.类似这样的数学史知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认识到在探索数学问题时应冲破思维的局限, 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1.4 挖掘数学史中美育资源, 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 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绘画使人赏心悦目, 诗歌能动人心弦……, 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3]数学是美的, 无数数学家都为这种数学的美所折服, 通过数学史渗透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美.例如:勾股定理 (毕达哥拉斯定理) 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个非常简洁而深刻的定理.2000多年来, 它激起了无数人对数学的兴趣,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印度国王Bhaskara、美国总统Carfield等都给出过它的证明.1940年, 美国数学家卢米斯在所著《毕达哥拉斯命题艺术》的第2版中收集了它的370种证明, 充分展现了这个定理的无穷魅力.
此外, 像黄金分割、哥德巴赫猜想、四色问题、多阶幻方等给人以美的欢乐, 让学生在学习中觉得心旷神怡.同时, 在感叹和欣赏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尺规作图的简单美等时, 可以形成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 领略数学命题和数学方法的美学价值, 提高数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从而更热爱数学这门学科, 执迷于对数学的探索.
1.5 再现历史数学名题, 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结合学校数学选修活动课的开展, 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去, 加强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 建构数学模型的训练,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 (尤其是学困生) 感到数学有趣、有用, 使学生更加重视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自觉性, 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历史名题可以使数学训练的过程变得富有趣味和探索意义,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历史名题的提出一般来说都是自然的, 它或者直接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 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 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重要的;许多历史名题的提出和解决与大数学家有关, 让学生感到他本人正在探索一个曾经被大数学家探索过的问题, 或许这个问题曾难住过许多有名的人物, 学生会感到一种智力的挑战, 也会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享受;同时, 历史名题往往可以提供生动的人文背景.《四库全书》中的“庄氏算学”, 介绍我国清代数学家庄亨阳的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不怕困难、为官清廉、献身事业的感人事迹, 在徐州治水、清理淤沙、扩建水闸、加固堤岸中, 他都进行精确测量绘制图表, 他注意西算中用, 把数学原理应用到实践中, 并编写《算法书》、《河防书》等普及读物.
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应注意的问题
1) 教育性.渗透的数学史知识必须是正确的, 不可随意编造, 特别是在介绍我国数学史时, 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2) 趣味性.渗透的数学史知识要有趣.在数学史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只要选材恰当, 表达合乎情节, 知识与趣味共在.
3) 广泛性.渗透的数学史知识要不分年代、区域.数学是几千年来全人类不断探索、历尽千辛万苦共同取得的财富, 是各地数学家相互交流, 共同探索的结果.因此在进行数学史渗透时选择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史料, 不能只局限于我国数学史.这样才能全面地、准确地展示数学史的全貌.
4) 灵活性.渗透数学史知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及将来工作都有作用.限于授课时间安排, 只能有所侧重.数学史知识应穿插在授课内容中自然引出, 要把握时机、适时介绍, 不应过分渲染、喧宾夺主, 要正确把握数学史渗透和数学知识生成的主次.
5) 拓展性.除课堂教学外, 可为学生提供参考文献, 开阔学生眼界, 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正确阅读课外读物, 继而进行自学, 使学生终生受益.
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学史的建议
1) 明确在义务教育阶段渗透数学史的意义和作用, 并借鉴高中课改区开展“数学史选修”的经验, 鼓励有条件的初中校可以利用选修、活动课开设“数学史”选修, 介绍数学史, 开展乡土数学史教育.
2) 在教材“阅读材料、附录”的修订中, 适当增加与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相匹配的数学史料, 提供给学生阅读.或出版一些有关数学史的科普读物, 充分利用科普读物的传播功能.
3) 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成立数学史研究小组, 做好数学史的渗透研究;让学生编辑数学小报《数苑撷英》, 介绍数学家事迹、选登历史名题, 乃至编辑校本课程《数学史》普及读本.
4) 数学教研组可以与学校图书馆 (室) 联合开展数学史专题的读书活动等.如:组织专门的数学晚会、出数学板报、开数学史专题讲座以及伟大数学家生忌纪念会等.
参考文献
[1]庄瓦金.数学思想史教程[M].悉尼:国际华文出版社, 2002.
[2]张奠宙.20世纪数学经纬[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2.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亮点 篇5
陈建辉,福建省漳州一中分校,363000 把数学史纳入高中数学选修课中成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在教学内容处理上的一大亮点,《标准》指出要通过数学史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虽然在初中还没有开设“数学史”课程,但是在各个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中都有一定的数学史料,研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让数学史的渗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亮点.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意义
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曾说:“如果我们想要预知数学的未来,最适合的途径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因此数学教学中,把一些重要的数学史料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思想,感受数学发展的曲折,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获得真知的同时获得顽强学习的勇气,进而塑造完美的人格. 1.1.展示祖国传统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介绍我国数学的光辉成就以及数学家在数学史上的杰出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责任感.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漫长的数学发展历史和令人感叹的杰出成就.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渗透数学史,使教学更生动、更富有吸引力.如:在有理数教学时,介绍我国早在约二千年前就有“正负术”,而国外最早引入负数的印度,大约在公元628年;在指导学生阅读《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等阅读教材后,还可详细地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圆周率等的研究过程和成就.我国在近代、现代数学发展中也取得丰硕成果,在数论、微分几何等领域的研究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陈景润成功地证明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等„„通过这些数学史实和事例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超越世界数学先进水平的胆识,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优良个性品质.1.2.介绍富有启迪作用的数学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脍灸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一个精彩的故事总是能唤起学生无限的遐想,引导他们进入数学的殿堂.”
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从清康熙帝微服南巡时,处理“公差与卖马牛伙计之争”的故事引入;讲“位置的确定”时,可介绍笛卡儿睡醒观察天花板苍蝇的爬动,受其启发发明了解析几何的故事.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情景中,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使学生体验数学发现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数学的发展很少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每前进一步,都充满斗争和挫折,特别在重大突破的关键时刻,不仅会遇到世俗观念的阻碍,还会遭到数学界传统观念的排挤,数学家本人也会犯错误.第一个发现无理数的希帕金斯(Hippasus)被毕[1][2]达哥拉斯的忠实信徒们抛进大海;哈密顿也曾为“四色问题”冥思苦想13年而不得其果.但是数学家们并没有被困难、挫折、诽谤所吓倒,而是克服种种困难,推动数学向前发展.在教学中加入这些内容,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增强数学的吸引力,数学学习也许就不再是被迫无奈的.1.3.展示数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无论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还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都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历代数学家研究成果的结晶,它们蕴涵于数学材料之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善于挖掘.如:在数与代数部分,可以穿插介绍一些有关正负数和无理数的历史与方程及其解法有关的材料、函数概念的起源、发展与演变等内容.介绍勾股定理的几个著名证法及其有关的一些著名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证明的灵活、优美与精巧,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简要介绍圆周率π的历史,使学生领略与π有关的方法、数值、公式、性质的历史内涵和现代价值;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古希腊及中国古代的割圆术,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逼近思想,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历史上的许多数学发现都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习中的人都有很大的推动和启发作用.比如欧拉将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抽象成一笔画问题中所使用的一般化方法,同时也使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善于使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正是数学家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数学家们往往不是对问题进行正面的攻击,而是不断地将它变形,直至把它转化为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战胜题海战术的有力武器,现在不少学生只知道做题,而不重视解题后的反思,当他们面对一个全新的问题时便束手无策.而学习前人在面对未知领域所用的思想方法,对我们解决问题很有帮助.类似这样的数学史知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在探索数学问题时应冲破思维的局限,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1.4.挖掘数学史中的美育资源,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
[3]弦„„,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数学是美的,无数数学家都为这种数学的美所折服.通过数学史渗透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美.例如: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个非常简洁而深刻的定理.两千多年来,它激起了无数人对数学的兴趣,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印度国王Bhaskara、美国总统Carfield等都给出过它的证明.“1940年,美国数
学家卢米斯在所著《毕达哥拉斯命题艺术》的第二版中收集了它的370种证明,充分展现了这个定理的无穷魅力.”
此外,像黄金分割、哥德巴赫猜想、四色问题、多阶幻方等给人以美的欢乐,让学生在学习中觉得心旷神怡.同时,在感叹和欣赏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尺规作图的简单美等时,可以形成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领略数学命题和数学方法的美学价值,提高数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从而更热爱数学这门学科,执迷于对数学的探索. 1.5.再现历史数学名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校数学选修活动课的开展,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去,加强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建构数学模型的训练,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尤其是差生)感到数学有趣、有用,使学生更加重视发展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自觉性,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历史名题可以使数学训练的过程变得富有趣味和探索意义,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历史名题的提出一般来说都是自然的,它或者直接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重要的;许多历史名题的提出和解决与大数学家有关,让学生感到他本人正在探索一个曾经被大数学家探索过的问题,或许这个问题曾难住过许多有名的人物,学生会感到一种智力的挑战,也会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享受;同时,历史名题往往可以提供生动的人文背景.《四库全书》中的“庄氏算学”,介绍我市清代数学家庄亨阳的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不怕困难、为官清廉、献身事业的感人事迹.在徐州治水、清理淤沙、扩建水闸、加固堤岸中,他都进行精确测量绘制图表,他注意西算中用,把数学原理应用到实践中,并编写《算法书》、《河防书》等普及读物.2.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2.1教育性.渗透的数学史知识必须是正确的.不可随意编造,特别是在介绍我国数学史时,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2.2趣味性.渗透的数学史知识要有趣.在数学史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只要选材恰当,表达合乎情节,知识与趣味共在. 2.3.广泛性.渗透的数学史知识要不分年代、区域.数学是几千年来全人类不断探索、历尽千辛万苦共同取得的财富,是各地数学家相互交流,共同探索的结果.因此在进行数学史渗透时要注意选择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史料,不能只局限于我国数学史.这样才能全面地、准确地展示数学史的全貌.
2.4.灵活性.渗透数学史知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及将来工作都有作用.限于授课时间安排,只能有所侧重.数学史知识应穿插在授课内容中自然引出的,要把握时机、适时介绍,不应过分渲染、喧宾夺主,要正确把握数学史渗透和数学知识生成的主次.
2.5拓展性.除课堂教学外,可为学生提供参考文献,开阔学生眼界,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正确阅读课外读物,继而进行自学,使学生终生受益.
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四点建议
3.1.明确在义务教育阶段渗透数学史的意义和作用,并借鉴高中课改区开展“数学史选修”的经验,鼓励有条件的初中校可以利用选修、活动课开设“数学史”选修,介绍数学史,开展乡土数学史教育.3.2.在教材“阅读材料、附录”的修订中,适当增加与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相匹配的数学史料,提供给学生阅读.或出版一些有关数学史的科普读物,充分利用科普读物的传播功能.
3.3.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成立数学史研究小组,做好数学史的渗透研究;让学生编辑数学小报《数苑撷英》,介绍数学家事迹、选登历史名题,乃至编辑校本课程《数学史》普及读本.3.4.数学教研组可以与学校图书馆(室)联合开展数学史专题的读书活动等,如:组织专门的数学晚会、出数学板报、开数学史专题讲座以及伟大数学家生忌纪念会等.参考文献:
[1].庄瓦金,数学思想史教程[M].悉尼:国际华文出版社,2002.4 [2].张奠宙,20世纪数学经纬[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3 [3].[美]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M].北大数学系数学史翻译组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4].陈慧玲,浅谈数学史教学的教育功能[J].全国高师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4年年会交流论文
电子信箱:zzyzcjh@163.com或 cjh@zzyz.net 备注:本文发表于《数学教学研究》(兰州)2008年第1期
吉他:初中音乐演奏装备新亮点 篇6
关键词 初中音乐;演奏模块;吉他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9-0112-02
1 前言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初中学校对音乐课程做出不同程度的改进,然而大多数受到资金、设备等因素的限制,仅开设了歌唱与音乐鉴赏模块,缺乏开设其他模块的经验,尤其是演奏模块。为了培养学生的器乐演奏能力、音乐审美能力与健康的审美情趣,各学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吉他的重要性,分析学生的学习规律,促进其掌握乐理知识与演奏技巧,提高其音乐能力。
2 具有丰富的选择性,易于被学生和家长接受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款式的吉他,外形优美,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根据吉他的档次,可分为高档、中档与低档,既有高达上万元的进口演奏吉他,也有一百元左右的普通吉他;在颜色方面,基本上各种颜色均有;在类型方面,有电箱吉他、电吉他、民谣吉他和古典吉他等,層次不同、喜好不同的吉他爱好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意选购。除此之外,吉他体积不大,方面携带,非常适合初中生。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乐器教学,必须注意不可选择价格昂贵的乐器,这样许多学生无法购置乐器。特别是小县城的学生,其家庭条件一般,没有富裕的经济条件,无法购买电钢琴。吉他不仅演奏风格多样,而且价格适中,初学者在购买时挑选价格在200~300元之间的即可,绝大部分家长都能够接受,也愿意为学生的学习而购置,所以可以保障在音乐课堂中顺利引入吉他。
3 难易程度比较适中,适合初中学生学习演奏
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对小型吹奏乐器、吉他和钢琴等有很大的兴趣。对于初学者而言,吉他比较简单,容易入门,其具有丰富多样的演奏形式,不仅可以展示个性,还能进行合奏。学生比较喜欢流行音乐,而吉他就是该领域的一种主要乐器,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网络与电视中的娱乐节目,学生对演奏吉他的明星留下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中具有较多学习任务,在有限的课余时间内无法利用很多时间学习乐器,从这一点而言,吉他比较适合应用于演奏模块之中。学生在学习吉他时无须机械地重复练习,如果自身具备一些乐理知识基础,再认真练习一段时间,大概一个月之后就能够演奏简单的独奏曲或者弹唱简单的歌曲了。而且初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除了具备乐理知识基础之外,身体发育也比较适合吉他学习,手指长短适中、结实有力,能够练习多种吉他技术,还能学习不同难度的和弦。
4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演奏各种风格的音乐
吉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主流乐器,其表现力强、和声丰富、音色美妙,因此受到不同国家人民的喜爱,是弹奏人数最多、流传国家最广的乐器。观察国际乐坛可以发现,各国有许多吉他大师,他们举办的演出受到热烈的欢迎,而国际上举办的吉他赛事也有众多参与者,竞争十分激烈,每年都会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吉他爱好者学习热情高涨,深深地被吉他弹奏的魅力所吸引。人的手指接触吉他的弦后可以改变手指的位置与角度进行调节,并且发出许多美妙、独特的因素。如在琴桥处弹会发出华丽、开阔、明亮的音色,在琴孔处弹会发出忧郁、甜蜜、柔美的音色。观察六根弦的特性可以发现,123弦华丽、优美,好像夜莺的歌唱般甜蜜;456弦宽厚、低沉,好像诗人的低吟。
除此之外,吉他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技巧,能够模仿歌唱性乐器、钟声、黑管、低音号、小鼓、大鼓等。而且吉他能够演奏流行音乐、国内外经典名歌、民歌、校园浪漫等各种曲风不同的多元化乐曲,将作品完美地展现出来。吉他不仅能够当作伴奏、重奏乐器,演奏色彩丰富或复调的逻辑严密的和声,还能进行独奏,演奏出的独奏曲优美动听。同时具有这些功能的乐器很少,而吉他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合奏、重奏、独奏等演奏形式,吉他的另一种演奏形式也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它就是民谣吉他弹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还可以逐渐培养其音乐兴趣,养成终身音乐学习意识。
音量偏小是吉他的一个缺点,然而如今人们生活环境人口密集,练习这种音量小的乐器才不会扰民,可以选择更多时间段练习演奏,而且连接音箱或吉他拾音器均能够达到增大音量的效果。
5 利用培养音乐人才,使校园文化生活更丰富
是否具有足够的人才,人才是否具有多方面能力,是初中学校是否具有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的决定性因素。在音乐课堂的演奏模块中引入吉他这种优秀乐器,对于学校的人才培养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将新的力量注入校园文化之中,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永葆青春活力。学习民谣吉他的学生可以成立校园乐队,并且支持多种风格,倡导百花齐放;学习古典吉他的学生可以成立古典乐团,并且在具有一定规模后可加入艺术团队,使学校的艺术表演形式更加丰富,促进各个学校之间展开音乐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创作歌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对音乐充满热情,成为创新型、实用型人才。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在每个月选择一个固定的日期开设专场音乐会,组织校内爱好吉他的学生参与其中,将会场作为一个平台,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沟通和交流。另外还可以组织其他艺术实践活动,如校内外吉他比赛,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在良好的氛围中向学生传授吉他的演奏方法。
6 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可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一些家长对吉他缺乏足够的认识,基本上局限于电视中舞台上同时唱、跳、弹的流行歌星,片面地认为弹奏吉他会导致孩子不听话、浮躁、不安分,进而对学习的兴趣降低。教师应当积极和家长沟通,更正其错误观念。大多数时候吉他是一件安静的乐器,初中生年龄较小,仍然比较贪玩,如果能够引导其心情平静地演奏完吉他乐曲,对于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1]。而且青少年通过学习吉他可以提高大脑的协调能力与左右手的平衡能力,有助于开发右脑的潜能思维,平衡左右脑,培养其自制能力、独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观察力、想象力与记忆力,使学生的性格、脾气发生一定的改变,成为开朗、自信、活泼的人[2]。
在人的一生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许多人由于没有兴趣爱好,在参加工作后经常感觉生活比较单调,缺少娱乐。如果在学生时期掌握了一件乐器的演奏方法,那么情况就会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学会吉他的演奏方法,在与人交流时就多了一个话题,空闲时不会无事可做,吉他可以终身陪伴自己。
7 结语
总而言之,在开设初中音乐演奏模块时,无论从哪方面而言,吉他都是具有多种优势的首选乐器,吉他课的开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如果音乐教师不具备吉他弹奏能力,学校可以组织相关培训,以教师的学习来带动学生的学习。这种方法能够普及与发展吉他演奏,使学生的课堂及课余生活伴随着美妙、真诚、质朴、清新的吉他音乐,陶冶情操,促使其与音乐产生共鸣[3]。
参考文献
[1]吴玉龙,孙舒君.现代指弹吉他演奏Finger-style中的节奏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5):146-147.
[2]陈云强.现代节奏律动在吉他演奏中的应用(四):FUNK吉他技巧的演奏与分析[J].乐器,2012(11):11-13.
口语交际——语文教学中的新亮点 篇7
一、贯穿教学环节, 延伸课内外
教师首先要突破口语交际训练, 就要从说话练习课着手, 从教学的每个环节寻找口语交际训练的契合点, 积水成渊, 只有贯穿于教学中的点滴训练才是扎实有效的。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讨论、表述观点、争辩是非、复述课文、写作前的探讨、写作后的评价等等都是宝贵的训练机会。同时, 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训练更为宝贵, 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训练课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通过布置一些口头交际的作业,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诸如和家长探讨看电视的利弊, 家务劳动与学习的安排;出面组织一次交往的活动——接待客人, 探往他人, 求助他人, 感谢赞美他人等。通过与身边的熟人、陌生人交往, 增强表达能力, 社会交往经验, 学会应变, 锻炼胆量, 在社会生活中检验口语交际能力, 同时促进学生对口语交际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二、创设说话情景, 激发交际欲望
创设说话情景, 激发交际欲望是让学生开口的先决条件。要让学生想说, 有话可说, 就必须创设情景, 让他们像在课间嬉闹交流时那样无拘无束, 畅所欲言。要做到这点, 首先要选好话题, 只有贴近学生生活, 打动学生心灵, 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事才是他们乐意开口的源泉, 这些话题可利用教材中“听话说话”训练的内容, 有些则需教师依据班级学生的特点, 用心观察, 精心策划。对于前者并非信手招来, 现成可用, 还需下一番功夫进行加工处理。以第九册语文教材为例, 一、三、五、七四个单元分别安排了待客, 说一件难忘的见闻, 复述一个故事, 介绍一种小制作四个说话训练的内容。仅凭题目中的寥寥数语是难以打开学生的话匣子的, 我们不妨这样创设一下情景: (1) 待客。请三组学生分别扮演三种待客情形, 然后请同学来描述, 再引入到说说自己的某一次接待经历。有了前面的抛砖引玉, 后面就不愁学生无话可说。 (2) 难忘的见闻。这个话题近似于作文题目, 怎样让学生找到喷发点呢?将话题可以搬到开学初来说。教师可以先主动地和学生聊天似地说起假期里的见闻, 然后开个“假期新闻发布会”, 让各路小记者各显神通。 (3) 复述故事可以演绎成成语故事的表演, 如郑人买履、亡羊补牢、狐假虎威等故事, 用上动作、道具、背景音乐等, 有了这么大的发挥余地学生怎么会不兴致勃勃呢? (4) 介绍小制作可以与端五节的荷包、粽子, 元旦节制作的贺卡等结合在一起, 将自己制作的作品拿来与同学交流便成了这次活动的动力。当然, 一个学期单靠这四次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可结合学生喜好, 创设一些说话的机会。
三、开展各类活动, 是口语交际训练的有效形式
1、开展信息交流会。
(1) 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概况, 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最喜欢做的事情、最崇敬的人等, 也可以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 (2) 见闻交流:让学生从周围生活或影视报刊中获取的信息中, 选择一两条讲给别人听。 (3) 工作汇报:让学生把完成老师或家长交办任务的情况, 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2、演讲辩论。
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或话题即兴演讲或开展辩论,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快速思维和随机应答能力, 并指导学生在演讲、辩论时, 一定要阐明自己的观点, 并用事实加以阐述, 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在辩论时要坚持“理”与“礼”结合的原则, 以免恶语伤人或“得理不让人”。
3、担当主持人。
让学生担当主持人, 既能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又能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如主持会议、主持活动等。
四、指导交际方法, 求得事半功倍
教师仅仅创设一个情景或开展一些活动, 就放手让学生去说是达不到训练目的的。教给方法, 少走弯路, 才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捷径。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指导:
1、训练语言表述的规范、准确。
要求说普通话、语言介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 即便于交流又不等同于闲聊, 说话有中心, 语意表述明确, 语言简洁, 朗朗上口。
2、训练思维的敏捷、有条理、独创性。
口语交际不同于演讲, 可以事先准备, 独立完成, 它是双向互动的交流, 要求对对方发出的信息进行快速的分析, 并立即用语言进行反馈交流, 思维的敏捷, 思路的开阔, 表达的条理性都显得尤为重要。
3、训练言谈举止的得体大方。
既不扭捏作态也不拘谨委琐, 既不喧宾夺主也不过分谦卑, 自然大方, 眼睛看着对方, 同时要根据交流的对象、场合、交流的内容选择得体的语言、语调、语速的调配, 表情、身体语言的辅助, 以及礼貌语的使用等。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亮点 篇8
一、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势
数码钢琴刚刚诞生, 就强劲地彰显出他的优势:投资少、见效快, 受到广大音乐教育者的欢迎。数码钢琴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个新兴钢琴教学工具, 该设备设有总控制台、摄像播放设备及数码钢琴。数码钢琴重量相对钢琴轻, 占有空间小, 一间教室可以摆放数台乃至十几台。数码钢琴有着广阔的音域和多音色的选择, 触键键盘有力度变化, 有着多种音响输入输出渠道及录音功能。上课时, 学生可以戴上耳麦, 互不干扰, 老师可以在总控台
我生存、自我约束的激励机制, 利于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个人承包也是一种比较好的经营形式, 由于个人承包场馆会承担较大的风险和压力, 因而会激励其全力以赴, 无论从经营还是管理上都会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 最大限度地推动场馆的开发利用, 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在调查中了解到:采用集体承包经营方式的盈利状况往往优于个人承包, 其主要原因是:集体承包更能发挥团队优势, 无论从财力还是人力上都明显优于个人, 更利于创造出更好的经济价值。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人们健身意识的不断提高, 体育产业所呈现的无限商机, 使许多有识之士极积投身到体育产业中来。近些年来, 大量的体育公司应运而生, 他们看到了高校优质的体育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消费潜力, 纷纷以承包或合作的方式, 进入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活动。对于高校场馆资源的开发来说, 无论是体育部门管理还是专业化管理, 集体承包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最稳定, 也是最好的。当然在现阶段, 北京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开发, 必须考虑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兼顾。因此, 在确立开发经营的管理方式上应是混合式管理模式的框架下, 以集体承包方式为主, 采取“以体为主, 多种经营”的方式, 使得高校体育场地经营管理方式呈现多样并存现象。但这种开放必须建立在优先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进行的,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营管理方式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租赁经营形式的大幅提升, 说明了群体性体育活动开展非常丰富, 同时也表明场馆的利用率与经营效益在不断提高。
进行监控, 既方便集体上课, 又方便单独指导。同时不需要经常调音, 对培养学生的准确听音起到很大帮助, 踏板和琴键也不会使因气候的变化而发生故障。
(一) 改善了学习的氛围
传统的一对一、一对二钢琴教学法, 上课时, 学生在老师面前很拘谨, 有的甚至很紧张。而数码钢琴教室使得这一氛围有所改善, 每堂课都是一场小型的演奏会, 每个学生既是演员又是听众, 增加了艺术实践的机会, 活跃了课堂气氛, 课堂上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融为一体, 大家相互交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 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宽松自由, 使学生的表演激情得到充分发挥, 提高了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产生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 克服师资不足的有效途径
随着高校扩招的力度不断加大, 加上教育成本的控制, 不可能盲目扩大教师队伍, 师资不足的矛盾也就凸显出来。适时引进数码钢琴集体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 可以在一间教室同时向多位至十几位学生授课, 互不影响, 克服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这种教学形式的运用, 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教师编制和工作量。
(三) 培养良好的音乐修养
传统钢琴教学中偏重技术和技巧、注重谱面的分析, 忽略听觉艺术的培养, 而数码钢琴集体课则弥补了这一缺欠。教师可以通过总控台播放音响资料, 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音乐曲目, 提高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能够使学生得心应手的驾驭音响, 使得
结论与建议
1. 北京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目前以“传统式管理”为主, 随着
人们健身意识不断增强, 对健身场馆的需求大大增加, 学校场馆对社会的开放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专业化管理”模式是未来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趋势。
2. 高校丰富的场馆资源, 要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化大, 走产业
化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 因此, 作为场馆主管部门要未雨绸缪, 不断推动场馆管理的专业化进程, 以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3. 目前北京高校场馆经营管理仍是“以体为主, 多种经营”
的形式, 集体承包是一种较佳的经营选择方式, 选择一些信誉度高, 经营能力强的团体合作是管理部门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德法.现代管理学原理.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0-105[2]韩海军.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3]张勇.对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探讨.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23 (3) :74-76
[4]霍建新.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研究.天津体育学报
刘勇 (1970-) 男副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场馆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产业;体育教育
配器精湛, 在培养学生们良好的音乐修养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四) 增强团队意识
一堂数码钢琴集体课, 多名学生集体听课, 大家共同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特别是通过齐奏、合奏、重奏等教学内容的训练, 要求学生们在节奏、音准、音乐的强弱处理上严格一致, 限制个性发展、克服随意性, 培养学生们的集体主义观念, 增强团队意识和发扬合作精神。
二、数码钢琴集体课应注重的问题
数码钢琴集体课是一门新兴课题, 在教学实践中要有周密的教学计划;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总结、积累经验, 推动数码钢琴集体课这一新兴的教学方式健康地向前运行。
(一) 教学计划
教学前要针对教学对象的水平参差不齐, 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 选择教材, 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目的, 教学安排既要学生吃的了、又要吃的饱,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的要求, 开发教学潜能、拓宽音乐教育的空间, 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
(二) 教学内容
1. 注重基础训练
要求学生学会正确的弹奏方法, 并逐步掌握科学的弹奏方法。键盘训练, 实行“全调教学法”, 掌握《哈农》的弹奏方法和要求, 五指的站立和弹奏中的手指运动方向性, 音程的键盘距离感及不同调性上手位的键盘把位感。练习中要强调视唱、视奏的训练;练琴要从慢练入手, 开始分手练、分声部练;重点、难点反复练。强调音符的准确, 不能出错音, 感情处理严格按照曲子要求做。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声音概念, 提高学生鉴别弹奏方法与良好声音的能力。同时, 还要注重学生钢琴理论水平的提高, 培养他们对钢琴表演基本问题的认识和对乐曲分析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发挥练习曲的技能训练作用, 因为有的练习曲完全可以作为独奏曲目演奏, 如肖邦的“革命”练习曲, 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基础训练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演奏风格和合作能力
对一些基础较好、悟性高, 又勤奋的学生, 可以适当增加学习内容, 支持他们张扬个性, 典型引路做示范, 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欲和演奏能力。同时又要注意培养合作的意识, 通过合奏、齐奏、重奏的训练, 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3. 多形式、多方面的训练
数码钢琴集体课, 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教会学生弹琴, 要将和声、即兴伴奏、视奏、乐理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充分发挥数码钢琴音色丰富的特点, 为独唱和其他器乐伴奏, 还可利用录音功能来试听、选择合适的伴奏织体及节奏型, 提高学生选配和声织体的能力, 达到功能色彩与情感内容的高度统一。学生之间也可自由结合, 戴上耳麦练习合奏, 一人弹旋律, 一人弹伴奏。或者一人弹一个声部等等, 达到相互学习、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的目的, 发展编配伴奏实用技术和技能。
(三) 启发和激励并举的教学方法
数码钢琴集体课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学生新奇的想法和编配, 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激励学生迸发灵感的火花。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中, 可选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旋律比较优美且流畅的曲目, 来启发学生的学琴兴趣, 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建立丰富的联想, 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提出自己的要求。课堂采取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形式, 比如:组织二人合奏或全体齐奏, 组织双钢琴演奏, 分声部弹奏、伴奏等。也可采取音乐会的方式, 一人弹奏, 大家听, 听后评论, 老师讲评, 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又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 活跃教学气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鼓励大家比学赶帮超, 让同学们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感受美、鉴赏美。随着同学们弹奏水平的不断提高, 不断加大作业难度, 布置新的练习曲目时, 要分析作品主题、讲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讲音乐风格、讲要领、讲理论、分析曲式结构, 提要求、做示范。
实践证明, 数码钢琴集体课节省师资、缓解了设备不足的矛盾, 提高教学与办学效率, 降低了教育成本, 适应了扩招的要求。
三、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数码钢琴集体课虽然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氛围, 但是由于教学形式的局限, 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起
由于生活环境不同, 基础不等, 造成同学们的水平参差不齐, 加上各自天赋和能力、勤奋的程度不同, 学习中出现一部分“吃不饱”, 一部分“吃不了”的现象, 相应的拉开了距离。回课时不可能一一听取, 一一点评, 指导上存在局限性。针对这一现象, 可以采取将学生相应分为好、中、差三个组, 因材施教, 分类指导, 量体制衣, 点评时既注意共性, 也注意个性。让程度好的弹旋律, 差一点的弹伴奏, 水平高的弹奏较复杂的声部, 水平低的弹奏较简单的声部, 进行帮带学习。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公开表演的机会, 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心理素质。半学期下来进行考核, 在考核的基础上重新分组, 保证了教学进度、克服了差生跟不上, 优等生踏步不前的现象。
(二) 缺乏系统教材
由于数码钢琴是新型教学模式, 起步晚, 教材不系统也是难免的。目前, 教材主要依据李美格先生主编的《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 穿插即兴伴奏的内容, 配合传统的钢琴教材并借鉴通俗钢琴曲和中国钢琴曲, 弥补教材不系统的问题。
(三) 钢琴教学大纲的滞后
钢琴教学大纲是以个别课为基础的, 数码钢琴的出现, 改变了传统的钢琴个别课的形式, 集体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使得实际教学和大纲发生了矛盾, 教学目标、进度、要求、预期目的都要进行相应的修改, 尽快制定一个符合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的教学大纲。
数码钢琴集体课是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主要培养目标不是钢琴表演专业人才, 而是针对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数码钢琴广阔的音域和多音色的特点为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钢琴集体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使钢琴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充分的融合在一起, 为培养合格的教育人才、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 有效地节约了教学生产力。随着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数码钢琴集体课在教学实践中,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一定会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为新时代高校钢琴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李美格, 施忠编.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2]李和平.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亮点 篇9
一、借助错误性资源,激发思维的深度空间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 ”在充满变化的动态课堂教学中,学生犯错是必然现象,只要教师能正确、巧妙地对学生的错误资源加以利用,往往能收到“点石成金”之效,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
例如:关于x的方程ax2- (a + 2)x + 2 = 0只有一解 ,求a的值.
对于这道课堂练习题有部分学生不假思考的就回答道:即a≠0时,当Δ = 0时,方程ax2- (a + 2)x + 2 = 0只有相等的两解,(等同于一解) 即 [-(a + 2)]2- 4×a×2 = 0时方程ax2- (a + 2)x + 2 = 0只有一解得a = 2;很显然 ,学生疏忽了题目中的关键“关于x的方程”,对“一元方程”的范围没有理解清楚,而片面的认定这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而导致了解题错误. 对于这样的易错题型, 笔者顺势引导学生自主察觉自己的错误所在:初中数学的“一元方程”里包含有: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等. 因此,此题中应分为程ax2- (a + 2)x + 2 = 0为一元二次方程时,方程ax2- (a + 2)x + 2 = 0为一元一次方程时两种情况分别讨论,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即a = 0或a = 2.
可见,教师的适时引导,使学生在错误中认识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学习, 不能与前面的知识点割裂开来,进行孤立的学习,也正是因为经历了曲折,才让学生学会分析题意,学会冷静思考.
二、把握差异性资源,激发探究的深度空间
新课改下,学生已然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把课堂的权利还给学生. 尤其是要尊重学生不同的想法和见解,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探究后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些资源中也许有对有错,但只要教师能善于把握住这些差异性资源,就能发现在这些“想法”中可能蕴涵着学生独特的思维和智慧.
例如在一次以“函数的图像”创编故事的课上,请学生结合图示创编故事, 表示某人从家出发任一时刻到家的距离s与所花时间t之间的关系:
生1:奶奶每天晚饭后都会外出散步,步行10分钟后,到达离家500米远的报刊亭看50分钟的报纸,再步行15分钟到家.
生2: 我爸爸从家里骑自行车送我妈妈,10分钟后到达离家500米远的菜场,20分钟后买完菜后,步行花15分钟后到达家里.
生3:为什么编的故事里,中间一段都是看报、买东西之类不动的,不能编个有动的吗?
瞧, 学生提出疑义了. 的确,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路程不变,当然是静止的,这么多年从教以来,学生不都是这样理解的吗? 学生的一个提问,让我开始重新启发学生思考,看看有没有加上“动”的环节进行创编呢? 在充分的思考空间中,终于有学生想到:遛狗,狗被主人牵着要挣扎着跑的时候,围着主人跑来跑去,狗离主人的距离不变. 这一意外的“收获”无疑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深度空间.
三、抓住“问题性”资源,激发创新的深度空间
新课改下, 每一位教师都会在课前做到精心的预设,从备课、提问、PPT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体现着教师智慧的结晶. 但是民主、和谐的课堂就应该是真实的,面对活生生的学生,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节外生枝的情况. 因此,我们教师应把握住这些出乎意料,并从中提炼出富有价值的问题,只要教师能循循善诱,这些问题就能成为课堂最具亮点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笔者在课堂开门见山的直接说道:“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我们已经明确了,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何关系呢? ”“180°嘛,还需要学? ”……显然,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导学案已经知道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计算方法,原本预设好的导入等环节已然不适合,但很快我镇定下来,用询问的口气问道:“你能用几何推理来论证得到的关系吗? ”这时大部分同学都表示不知道,那这不就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吗? 一句追问,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都积极地参与到对三角形三个内角关系的推论的探究过程中.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抓住了“为什么”这个“问题 性”资源,造成了学生暂时的认知冲突,从而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活动的教学成效.
总之,生成性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教师能拥有一双慧眼,并加以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就能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具体、充实,诱发教学过程的高潮,更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生机无限.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错误性资源、差异性资源、问题性资源三方面简要阐述了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的有效捕捉与利用,以期能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得到有效的沟通、启发和补充.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亮点】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中的趣味教学10-23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导入09-25
互动教学中的初中物理10-23
浅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07-11
5E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07-20
初中物理新课程中的评价改革探索08-23
农村中学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困惑及问题10-06
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1-05
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07-02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