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2024-09-19

打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共12篇)

打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篇1

摘要: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 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 在新课程改革下, 教师要将数学课堂打造成生活化的、情境化的课堂, 最终实现高效而轻松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不能依赖死记硬背, 而应以理解为基础, 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 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学生学科知识的联系, 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尝试等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 运用知识进行判断。因此, 教师要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 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创设生活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 教学《认识时间》时,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知道1时=60分。所以, 在授课的时候, 我将表盘拿到了教室, 让学生在熟悉的、直观的展示中理解本节课的知识, 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探究数学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总认为小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 自主能力较差, 缺乏主动性, 所以, 我们的数学课堂基本上呈现的都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此, 在新课程改革下,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创设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情境, 优化课堂结构, 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真正地实现高效课堂。如, 教学《轴对称图形》时, 轴对称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 所以, 在授课的时候, 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0、1、2、3、4、5、6、7、8、9这10个数字中有几个是轴对称图形?生活中的无把手杯子, 书本, 排球, 足球, 篮球, 羽毛球拍, 灯, 柜子, 风扇, 凳子等是不是都是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之所以会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 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所以, 教师要从现阶段学生的特点出发, 结合教材内容, 调动学习积极性, 最终, 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孙爱琴.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体现“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综合, 2010 (09) .

打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篇2

摘 要:新形势下,打造“生活化”的初中科学课堂势在必行。从自身对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独特的认识出发,以“基本概念”“具体优势”以及“实施策略”这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就“生活化理念指导下的初中科学课堂”这一教学热点话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旨在有效推动初中科学教育深入发展以及学生科学综合素质显著提升等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与落实。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化;基本概念;具体优势;实施策略

《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综合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因此,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必须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出发,再回到科学知识在社会生活的实际应用上来。这既是科学课程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更是培养学生科学基本素养逐渐发展的必要实施途径。”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打造“生活化”的初中科学课堂势在必行。那么,“生活化教学”理念究竟有什么含义?有哪些优势及亮点呢?教师又当通过何种措施才能真正将这一先进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呢?笔者将结合自身对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粗浅认识,试就“生活化理念指导下的初中科学课堂”这一教学热点话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旨在于投砾引珠,收获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而为初中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以及初中生科学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与进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概念

所谓“生活化”,是指将活动主体从抽象、复杂、难以理解且脱离生活实际的现象之中解脱出来,引导他们从自身已有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出发,在实现现实世界与抽象思维激烈碰撞的基础之上,源源不断地感受到现实社会与抽象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推动自身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进程之中。

由此引申而来,“生活化教学”则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以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通过加强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强烈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促使他们逐渐完善自身的实践运用意识,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多地运用到日常社会生活之中,真正将“教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先进思想落到实处。

二、初中科学走向生活化的优势

1.结合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过于复杂、抽象的学习内容不但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吸收,而且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也将受到严重的限制及制约。因此,从这层意义展开来讲,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开展教学,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方向,不仅可以将教学重点、难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此同时,更可以以此为突破点,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对将学知识的浓厚探究兴趣以及学习欲望。对此,我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例如,在教学“金属腐蚀条件和防止金属腐蚀常用的方法”这部分知识时,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防金属腐蚀的具体措施。有的学生说:“健身器材外面通常刷有一层油漆,并附加一层保护膜,这都是为了防止金属与空气的接触,能起到较好的防腐作用。”有的学生说:“自行车的钢圈通常镀有一层不活泼的金属,这样既能通过此金属有效阻止内层金属与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起到良好的防腐效果,又能保证自行车的美观,兼具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如此一来,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防金属腐蚀措施,不但巧妙实现了新课的顺利导入,而且几个学生的回答更是调动了其他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专注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有很高的学习兴趣,而这自然为“生活化”课堂的构建以及当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充足保证。

2.结合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

不同于语文、英语等人文学科,初中科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逻辑性及抽象性特征,而受到年龄因素的制约,初中生的思维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因此,他们在理解这些内容时无疑有着较大的难度,长此以往,这一因素也逐渐发展成为制约初中科学高效课堂教学目标落实的关键所在。

因此,初中科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引入课堂之上,促使学生借助这些熟悉的社会生活经验实现对于知识点的深刻认识与理解,从而为其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例如,很多学生在接触“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这两个概念之初,无法对其形成正确的理解,更谈不上有效区分这两个名词定义了。为了有效解决这一尴尬教学现状,我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一些实例搬到了课堂。例如,人碰到过热或者过冰的事物会自动产生缩手的反应,当有物体试图接近我们的眼睛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做出眨眼的动作……这些都是我们与生俱来、人和动物天生就有的、无需后期训练学习就具有的一种先天性行为,也是不需要任何思考,下意识就能做出的反应,我们把它叫做非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则与非条件反射形成鲜明的对比,它并不是我们天生就具备的,而是需要依靠后天的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反射行为。如,柠檬这种水果大家都知道很酸,以后只要谁提到“柠檬”两字,我们的口水就多了,头脑里就出现了黄澄澄的这种水果等等,这很好地诠释了条件反射这一生物定义。

这样,通过将学生社会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一些实例搬到知识讲解环节之中,不但加强了其对这部分知识点的熟悉感与亲切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切实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实现了对于“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这两个不同生物学概念的理解。

3.结合生活化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任何学科内容的学习都不是仅仅为了让学习者掌握固定的理论知识体系,其学科创设的最本质意义在于通过系统而专业的教育促使学习者能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点灵活运用到自身日常的学习、工作等社会生活实践之中,从而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做好良好的基础保障工作。

因此,生活化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初中科学课堂,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具体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形成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增强实践运用意识,进而逐渐提高自身的实践应用水平。如,学习了有关营养素的知识之后,我鼓励学生分别记录自己每日的饮食食谱,并对照科学膳食的“金字塔”探究自己每天是否能摄取足够的营养,自己的日常饮食又是否符合科学、合理的要求。如果不合理,又当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整与改善。通过这一活动,不但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而且完善了食谱的活动,又帮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之中,这对于他们平衡膳食的观念以及自身实践运用所学知识的水平与能力来讲,都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

三、构造生活化初中科学课堂的具体实施策略

1.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要落实到学生每一天的生活中

“生活化”的初中科学课堂不是教师仅仅在讲解知识点时简单罗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就可以轻松实现的目标,而需要教师将这一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中,落实到学生每一天的生活之中。

以我自身为例,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格外注重这一点,力求真正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同学生每天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圆珠笔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有很多科学知识跟圆珠笔有关,如圆珠笔的材料——塑料是热、电的绝缘体还是导体;可以做滚动、滑动摩擦;用力握在手上静摩擦力是否会变大;圆珠笔写字为何比铅笔省力;笔头朝上为何写不出字;用过的圆珠笔杆、笔芯乱丢会有什么危害,丢到土壤里好几十年都分解不掉;结合环保知识进行垃圾分类的好处……告诉学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推动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取得诸多成就、带给人们日常生活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一系列负面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教学科学这门课程时,我便着重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出发,再回到科学知识在社会生活的实际应用上来,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要保证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对其日后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入门课程,初中科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学生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的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知识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的基础之上,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这把“双刃剑”;初步养成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习惯,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这些以生活化理念为指导方针的教育都为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自身现实生活中的灵活运用以及日后社会生活中的更好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切忌“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形式化生活课堂的出现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初中科学教师要想真正构建起生动活泼、富有实效的生活化课堂,必须从“真实”“合理”两个切入点入手,在确保生活化教学情境科学、合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熟悉且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更好地感悟与体验所学的数学知识。这样,既能有效避免单纯“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形式化生活课堂的出现,又能真正将“生活化”高效课堂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所服务。因此,生活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同时又是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积极更新自己的教育模式及手段,向课堂教学要效率,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在朝着课堂教学生活化方向努力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吴新民,盛恒钢,李志方。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05)。

潘国友。初中科学生活化引例教学的实践探索.中国教育技术装备,(03)。

沈国旭。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当代教育科学,(04)。

打造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内涵 意义 运用措施

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是一种工具,只有学好数学,才能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数学更是教会人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培养人类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教育重心逐渐转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师应采用生活化教学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素养。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法的内涵及意义

顾名思义,生活化教学法是指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数学成绩的一种教学方法。

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想探究充满未知的数学世界,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枯燥学习,必然会导致他们失去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法,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出发,运用数学知识来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学生往往就会兴趣十足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不仅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熟练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法的运用措施

1.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它来源于现实生活,掌握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它运用于生活中,所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法是数学学科的基本教学要求。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死记硬背和机械练习,导致学生只会做题,无法处理实际问题。生活化教学法提倡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问题。这样一来,每当学生解决了一个数学问题,就能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掌握处理生活问题的方法,获得成功的喜悦。

2.教学情境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数学知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应围绕实际生活,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的教师喜欢创设新颖的话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但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没有强烈的兴趣和学习欲望,这样只会促进那些喜欢数学、在数学方面有长处的学生的发展,对那些数学基础薄弱、不喜欢数学学科的学生是没有帮助的。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情境,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给每个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让学生站在所扮演角色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从而获得更好的解题方法和更多的生活经验。

生活化教学法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为基础,由教师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去考虑问题,给予了学生深刻的生活体验。

三、总结

小学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而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重要学科,教师应该予以重视,注意生活化教学法的重要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小学数学成为学生喜欢的学科,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汉章.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的运用[J].新课程:中旬,2011,(12).

[2]缪亚红.论如何让小学数学在生活化教学中绽放活力[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3,(Z1).

[3]张齐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J].数学教学,2009,(7).

[4]金铸华.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高效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

[5]王芷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5,(28).

打造具有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 篇4

一、创设生活情境,渲染轻松气氛

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有意识地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活动当中,从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整十数加和减整十数》时,为了让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的过程,也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在授课的时候,我创设了生活情境,具体如下:元旦将至,妈妈买了40个苹果,给奶奶家送去了10个,请问,家里还有多少个?在学生思考之后,接着,引导学生再思考,在给奶奶送走之后,妈妈又拿出了10个打算给姥姥送去,请问,在给奶奶和姥姥家都送完之后,家里还有多少个?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走进情境,进而去思考40-10和30-10的结果,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且,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思考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二、选择生活材料,提高应用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生活材料的选取不仅可以摒弃传统课堂的呆板、无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白纸、剪刀等工具,让学生制作了生活中的一些图形,如,工行的标志、喜字、蝴蝶等形状,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素质教育下的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是帮助学生认识数学重要性的课堂。当然,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将课堂生活化则是数学价值实现的重要内容,因此, 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教师要将数学课堂生活化,使学生在形象的课堂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 篇5

黄凤山小学张乃丽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直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在践习着,探究中,摸索出了一些东西,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追求高效课堂要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1、了解学生个性。大多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他们最爱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 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3、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团体学习辅导和个别学习辅导,搞好提优补差工作。

二、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种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

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是的,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育活动,才能与学生形成平等与友好,理解与尊重,信任与接纳,关心与帮助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样,在平等、和谐、快乐、安全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和智慧,学生表现出他们的天性和聪颖。因此,有人说:“课堂因差错而精彩”!

三、充分的课前准备

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门课压根儿没有兴趣,那就根本谈不上要去认真学习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顾客是上帝”,试想:没有学生,又何来教师?学生又何尝不是教师的“上帝”?有了这层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就会从真正意

义上蹲下身去,变课堂教学的“领导者”、“权威者”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行为的榜样者、情绪的疏导者、心灵的引导者,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减轻课堂高压,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和善意,从而建立对教师的信任,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促进对知识的接纳、融汇、贯通,促进知识的吸收内化,实现课堂高效。

五、给学生留一点时间,他会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们会首先对于某些问题进行预设,预设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但千万不要把课堂的学习预设的满满的,不留一点余地。在老师提供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设置的问题空间符合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如果学生没有预设生成,比较好的选择就是给他们时间,有时学生没有回答并不代表结果是0,只是在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型,或还未与原有经验建立连接而已,这就需要时间。教师在教学中要舍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机会绽放智慧火花,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要相信学生:我们给学生一个天地,他们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可安排小组学习,课前为各小组提供各种形状的图形,课上让学生将各种图形分分类。学生在小组讨论、操作实践、交流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按有几条边来分类的情况,并以此来命名图形……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有了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发挥的舞台、自由展示的天地,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个性得到了张扬,积极的情感得以培养,课堂的生命力在此得到了体现。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更高效。

教学论文:

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

黄凤山小学张乃丽

打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篇6

【关键词】生活色彩 数学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生活经验数学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那在教学中,我们应怎样来架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呢?

一、数学教学内容要充满生活色彩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纯粹教科书知识的解释者和执行者,而最主要的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理念,有效地运用好教科书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教学。从而把数学引向生活,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生活气息,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使数学学习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基础,从而带来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充满生活色彩

从教学方法看,要坚持启发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为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自觉地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另外,要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从教学手段看,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还要尽量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现代气息,使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三、数学教学情境要充满生活色彩

数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与数学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现实的生活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既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又具有适度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情境,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就是教师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文本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沟通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瞄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

四、数学教学活动要充满生活色彩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不但要紧扣课程标准,而且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组织教学活动。爱动是学生的天性,教学中,若能围绕学生的活动经验,由学生身边的事来组织教学活动,可使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参与数学活动的强烈愿望。

五、数学应用要充满生活色彩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意识和本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那数学应用应与哪些活动结合呢?

第一: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

第二:与生活问题相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問题,使学生学用结合。

第三: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这样做会让学生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

六、学以致用,要在生活空间中领悟数学价值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生动体现。教学中,要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空间,在生活空间中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激发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数学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丰富多彩。

1.善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环境。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养成留心观察,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巧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开发、利用。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创设生活情境,把有限的生活知识源于无穷的生活情境中,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

3.选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数学可以美丽人生,数学可以智慧人生。研究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同时,感受自身价值的存在。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以“生活”为桥梁和纽带,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数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有用的数学,懂得数学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使他们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朱及群.社会心理学[M].新华出版社,1991,12.

打造生活化的英语教学课堂 篇7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从生活中选取教学内容, 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亲切、熟悉, 还可以促使学生很快地适应学习生活, 在获得学习经验的同时, 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Come and meet the family》时, 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人与事, 帮助学生掌握单词、短语或是课本内容。如让学生带着家人的照片, 或是画出“family tree”用英语进行简单地介绍, 学生大多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讨论中来, 并能积极进行互动与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This is my family.There are my father、my mother、my sister.”、“This is my father, his name is…”、“My mother’s name is…”、“My sister’s name is…”等句型, 让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生活化知识进行教学, 不仅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还对提高他们表达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二、课堂环境生活化

教师还应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意识。 (1) 凭借生活创设情境。如在圣诞节那天, 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布置教室, 开展圣诞party的活动中来。让学生学唱歌曲“Peppermint Winter”, 并在歌声中相互问好、互赠礼物,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表演节目, 编写英文故事。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英语、认识英语, 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运用简笔画创设情景。在教学《What do people eat?》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carrot”、“grapes”、“cabbage”、“tomatoes”等等, 并提出话题“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让学生进行互动与讨论。这样一来, 学生就会把生活中的事物带进课堂,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三、教学资源生活化

教学资源, 是启发学生参与思考的推动力量, 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具有生活意味的教学资源, 如新闻、广告、杂志、音乐和影片等, 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悟英语知识、学习英语知识, 进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教学《You must be more careful!》时,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回忆马路上的交通指示牌, 如“No Parking”、“Please chronic”、“Please slow down”等等, 并结合课本中的“read and act”进行有效学习。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关于交通事故的影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交通意识, 让学生理解“It’s dangerous.”、“You must wait for the green light.”、“You must be more careful.”、“You must stand in line and wait for your turn.”等句型的含义与用法, 进而达到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本知识的目的。

四、英语活动生活化

教师还应为学生营造具有英语气息的校园环境,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英语、认识英语。如在校园内设立英语角, 在教室内张贴具有西方风俗、民情的图片, 创设英语墙报, 举行英语知识竞答比赛等等。例如:在教学《What colour is it?》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创设一张富有丰富色彩的墙报, 来学习“yellow”、“green”、“black”、“white”、“purple”等关于颜色的单词。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气息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课外环境, 还促使他们在课外活动中学习英语、掌握英语。

总之,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人与事, 在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 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运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促使学生适应学习生活, 并获得学习的经验;课堂环境生活化,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意识;教学资源生活化, 促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英语、掌握英语, 进而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英语活动的生活化, 让学生在具有英语气息的校园环境中, 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水平, 为他们终身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性学科。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一学科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促使学生把英语熟练、灵活地应用到生活中, 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素养。从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环境生活化、教学资源生活化、英语活动生活化等方面, 探究打造生活化英语教学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实施,生活化,英语,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朱玉如: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J].江苏教育, 2002.

打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篇8

一、课前准备“生活化”, 让思品课堂多姿多彩

要上好初中“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 课前一定要用心地去备课。除了备教材内容, 还要了解不同班级的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好教学环节, 同时从身边收集相关的最近鲜活例子。在学生跟不上我的思路时, 我要用什么办法来吸引他们。上课之前准备好一些例子, 找准课本知识与实际例子的切入点, 让学生听起来浅显易懂, 而思品学科的生命和灵魂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解答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到困惑的现象和问题。教师留意时事, 大到国际国内大事, 小到本地本校的新事和学生身边小事, 当学生感觉某一理论难以理解时, 就适时插入实例。让学生既能够理解课本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又能感受到所学的东西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二、导入环节“生活化”, 让思品课堂呈现出彩

如果一堂思品课的开始能把学生吸引住, 那么教师就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可见课堂的导入部分对于一节课来说应该是比较关键的, 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情境特别是用生活化的事例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让他们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愉快地探索, 把自己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好, 这样就能使学生以最好的心态投入后续学习, 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 教“感受社会变化”时, 导入的时候就用多媒体展现我们镇的一些最新的社会变化:水泥路更多更宽了, 镇上开始通镇村公交车了, 安置房大楼一幢幢地拔地而起, 新盖的镇文体中心大楼等, 学生们看见了家乡、身边的变化, 很容易进入这一节课的内容。

三、授课内容“生活化”, 让思品课堂异常精彩

中学生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特别关注, 喜欢探究, 如钓鱼岛问题、反腐败问题等, 教师都可以把它们引入到自己的课堂中, 根据生活化情境设置问题,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加以分析、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欲, 开拓他们的思维, 他们的视野得到拓宽, 能力得到发展, 这样的课学生爱上, 积极性高。同时选身边的一些感人的事情作为内容时, 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教学语言“生活化”, 让思品课堂赢得喝彩

思品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灵活性, 要善于通过语言艺术, 适时调节课堂的气氛, 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围绕课堂问题在思索, 此外教师还可以适时使用肢体语言。比如在讲解人民代表怎么产生、与人民什么关系时候, 就用了一句通俗的话“人民代表人民选, 选好代表为人民”, 学生一听就能理解了, 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 往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五、教育手段“生活化”, 让思品课堂闪耀光彩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勤于动手, 乐于探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教师则要选择最优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再使用老一套的方法, 照书讲书, 学生既不能弄懂, 可能还会有排斥心理, 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此时我就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视频动画的形式呈现, 学生一边看, 老师一边帮他们分析属于什么分配方式, 这样图文并茂, 动漫的设计给学生的印象极为深刻, 绝大部分学生都理解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了。

六、学习方法“生活化”让思品课堂丰富多彩

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把学习方法的指导当作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第一, 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对于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 如何预习, 教师可以给学生指出预习范围和重点, 提出预习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 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时候, 要一边思考问题, 发现问题, 同时要一边看书一边划出重点与难点, 以便学生在上课时留意, 从而把握重点, 解决难点。第二, 教会学生如何复习才能巩固好学过的知识。尽管思想品德实行开卷考试, 但是对于基础知识, 我还是要求学生要尽可能记忆直至背诵出来, 可采取“递增递减法”。即当天的知识当天一定要记好, 每多加一次的内容, 前面的内容就相应减少。有时候学生不刻意去背, 读多了自然就记得了。

用生活化教学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篇9

一、运用生活化素材, 强化课堂导入效果

教学素材是语文教学开展的基础, 科学合理的素材选择往往能够从课程起始处为课堂教学助力不少。为了实现有效的生活化语文教学, 教师们自然应当选择生活化的教学素材。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缩短学生们同语文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 让他们从身边的场景当中感悟语文。例如, 在开展《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的教学之前, 我先请学生们分别谈一下自己对北京大学的看法。北京大学是每个学生耳熟能详的高等学府, 甚至是不少学生梦想能够在不久的将来踏入的地方。对于这个话题, 大家自然讨论得十分轻松和热烈。在对本课进行教学时, 我不时地将文章内容同这一话题相结合, 让学生们感到真实和熟悉。这也让大家对于学习课文内容感到很自然, 很亲切, 学习起来自然顺利了很多。生活化教学素材的寻找离不开语文教师们发现的眼睛。语文学科本身同实际生活之间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从生活当中去发现语文的身影自然不会困难。教师们要在备课过程当中积极发现同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场景, 对之进行恰当处理, 使之成为可以运用于课堂教学当中的教学素材。

二、采用生活化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了教学素材的引入, 我们的目光就转移到了课堂的主体教学环节。在生活化素材的铺垫之下, 学生们已经开始以一种平和轻松的态度面对语文学习了。教师们更应当“乘胜追击”, 将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态度予以延续, 这也就引出了我们将要讨论的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话题。这不仅是生活化教学的必然要求, 也是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例如, 在对苏轼的《前赤壁赋》一文进行教学时, 我便对惯常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一些拓展创新。当然, 教学的重点仍然放在了对于文义的理解以及思想主旨的感悟上。完成了这些常规内容之后, 我又带领学生们将目光聚焦到了“‘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一段上。在这段语句中, 明确提到了《三国演义》当中的故事情节, 这也是语文世界当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其故事与历史背景也是高中学生应当了解的。于是, 我以此为主题, 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们开展了一次以三国为内容的历史故事讨论。大家的视野再也不是局限于课文当中了, 学习热情也高涨了许多。生活化教学方法, 强调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给学生以贴近生活的实际体验。这种体验可以是来自教学内容的, 也可以是来源于教学形式的。这样一来, 可以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语文知识, 丝毫不会对其造成任何学习压力和抵触之感。灵活生动的生活化教学方法还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推动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三、设置生活化情境, 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在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推进过程中, 除了从教学方式等具体角度开展行动之外, 我们还可以站在宏观的高度开辟全新的教学思路。在这一方面, 我特别增加了教学情境设置这一创新视角, 从语文课堂教学的背景氛围上入手, 为整个学习过程增添生活化气息。情境设置的加入, 使得整个高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体系更加完整了。例如, 在进行《兰亭集序》一文的教学过程中, 我便采用了生活化的情境设置方法。根据高一学生的兴趣爱好, 我在课程一开始先播放了一曲周杰伦的《兰亭序》。从歌手到歌曲, 都是学生们十分熟悉和喜爱的, 在这样的旋律之下, 大家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了。随着歌曲舒缓飘逸的曲调, 整个语文课堂逐渐融入到了富有韵律的情境之中。这样的情境, 恰好与本文舒朗简净的语言节奏和韵味深长的思想内涵相得益彰。虽然还未正式对文章进行分析, 学生们的心境却早已走入王羲之的朴素骈文当中去了。这样的心理状态, 十分有利于学生们在学习当中去体会作者的心境, 从而高效理解文章主旨和思想情感。

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 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处都可以找到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入口。在这种情境的引领之下, 语文学习再也不是冷冰冰的文字堆砌, 而是灵动的、多彩的实际生活的反映。生活化情境也让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 语文就在身边, 加强对于生活的观察与感知, 是学习高中语文的高效路径。

打造智慧的数学课堂 篇10

一、创设认知冲突, 让智慧在主动思维中萌发

创新教育创始人张志勇研究员认为, 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催发学生内心沉睡着的智慧之芽。没有枯燥无味的知识, 只有枯燥无味的教学;没有缺乏智慧的知识, 只有缺乏智慧的教学。教师的智慧在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索、表述的时空, 使学生的不同观点在冲突中得到平衡, 在争辩中开发智慧潜能。

例如, 一位教师在教学“24 时计时法”时, 创设了听“《新闻联播》 片头曲”的教学情境,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 知道 《新闻联播》 的播出时间是晚上7:00, 这与电视上 (多媒体课件创设的教学情境) 显示的时间19:00 产生了认知的冲突。晚上7:00 与19:00有关系吗?是怎样的关系呢?……一系列的问题成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 学生的智慧在探索中生长。又如, 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 该教师采取了让学生“先自学课本然后分组交流”的学习方式, 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这种计时方法为什么叫24 时计时法, 不叫25 时计时法”去学习数学知识, 此时, 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智慧的火花在不经意间点燃。

“揭疑”是学生智慧萌发的本能追求。学生的潜能和智慧需要激发的载体,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一个个疑惑、悬念激起了数学课堂的涟漪, 打破了学生原本平缓的思维, 使学生亲历了“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智慧之旅。

二、巧用生成资源, 让智慧在灵活思维中激荡

如何使每一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这是教育的智慧。数学课堂充满了对学生好奇心的刺激和对教师智慧的挑战, 智慧的教师, 善于把握促使课堂动态生成的切入点, 以自己的情智开启学生的心智, 与学生共同演绎课堂的精彩。

例如, 在苏教版数学教材第五册“轴对称图形”的实践环节, 教师要求学生用剪刀剪出一幅漂亮的轴对称图形。很多孩子不一会儿就剪出了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 并将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览。当孩子们沉浸在动手创造的喜悦中时, 教师打开一名学生剪剩下的彩纸, “瞧!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呢?”学生们不约而同地惊呼:“像一个灯笼, 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耶……”这时, 好多的孩子发现, 自己剩余的图案也是一幅富有创意的轴对称图形, 原来自己只用一把剪刀就完成了两幅轴对称图形作品, 成功的愉悦溢于言表。在此基础上, 教师让学生猜猜这些图分别是从哪张纸上剪下的?实际上生成的这题就是“想想做做”第3 题, 学生有了刚才的实践经验, 问题迎刃而解了。

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创造过程,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这是教学目标所预设的, 而学生发现剩余的镂空图案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是课堂灵动的生成, 这源于教师课前的全面考虑和精心设计, 更源于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内化。从“充分预设”走向“精彩生成”, 这是智慧课堂的价值体现。

三、注重实践应用, 让智慧在创造思维中迸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实践与综合应用”提出的总要求是: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深对学习知识的理解。生活是智慧生成的源泉,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也是学生思维选择、突破和重构的过程, 更是学生智慧闪现、感受数学价值的过程。

在“用计算器计算”的实践应用中, 当学生用计算器轻松解决了老师精心设计的“算一算身边的数学”“猜一猜数字的大小” 等生活问题时, 教师让学生挑战计算器的极限, 计算111 111 111 × 111 111 111 = □, 学生发现, 计算器的数位不够了, 已不能显示出正确结果。在学生的质疑中, 教师顺势出示:1 × 1 = □, 11 × 11 = □, 111 × 111 = □, 1 111 × 1 111 = □等。学生们在探究交流中找到了答案中所蕴含的规律, 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计算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并运用规律自主创造了多个多位数乘法算式, 自豪感油然而生。此时, 教师推波助澜, 引导学生阅读“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使学生再次感受到了“人的智慧才是天下最伟大的力量”。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教师没有煽情的语言, 有的是智慧的引领, 引导学生不断挑战已有的智慧极限, 培养并生发新的智慧潜能, 学生学得主动, 学有创造, 学有发展, 真切地体验到了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乐趣, 享受到了数学的独特魅力!

四、善用多元评价, 让智慧在大胆思维中绽放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指出,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调整教师的教学。智慧的评价可以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力, 激励孩子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 高潮迭起, 使师生之间的交流盈满智慧的灵光, 涌动生命的灵性, 绽放智慧的花朵, 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在名师张齐华的课堂上, 我们时常能听到张老师幽默智慧而富有创意的评价。例如, 在讨论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时, 一名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下来, 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对折后, 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 所以是轴对称图形。”另一名学生马上发表了不同的观点:“如果把平行四边形对折, 它两边的图形不能完全重合, 所以它不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学生们热烈的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这时, 张老师特意走到第一个学生跟前, 跟他握手并说:“我跟你握手, 不是我赞成你的说法, 而是感谢你为课堂创造出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想想, 要是我们的课堂只有一种声音, 那该多单调啊!”

对于学生的评价, 张老师更多地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 尊重学生思维的差异性,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与想象, 主动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 学生不再是唯唯诺诺、亦步亦趋、小心翼翼, 智慧之花在师生间情感的融合、评价的互动中绽放。

雨果说过, 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学, 一把开启字母, 一把开启音符。数学教学是一种启智教学, 它依托于智慧型的课堂, 教师要用智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潜能, 让学生用思维的钥匙开启智慧的大门, 使数学教学成为每一名学生思维发展、智慧生成的旅程。

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科素养都有了明显的改变。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要基于学生实情, 立足思维发展, 培植学科素养, 用心经营数学课堂, 让课堂处处绽放智慧的魅力。

关键词:思维发展,智慧课堂,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光明, 范文贵.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打造英语生活化课堂的探索 篇11

[关键词]小学英语 生活化课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36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生活经验和各种常识是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精心地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跃学生思维,搭建学生应用英语的平台,可以打造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一、借助生活化场景,引发学生共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英语学习的具体内容,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的共振,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克服英语表达的障碍,积极参与英语学习。

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的Unit 2 《In the library》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则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图书馆中学生的行为以及需要遵守的规则。学生通过观察视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基本上掌握了英语当中祈使句的否定表达方式是Dont ......,了解了在图书馆中不能做的事情,包括“Dont shout!Dont run!Dont eat!Dont talk.”等。学生沉浸在真实的生活化场景中,视听感官接收到了大量的信息,初步理解了这一单元学习的重点内容,学生的表达兴趣被激发起来,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

由此看来,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化场景,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思想上产生共鸣,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主动学习英语,比较容易的理解学习内容,优化学习效果。

二、设计生活化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围绕着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根据英语教学目标,运用一些精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交流互动,让英语课堂更加轻松活跃。

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的Unit 4 《Hobbies》一部分内容时,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对于“业余爱好”这方面有一定了解,教师就用谈话法开始这一单元的学习。“Boys and girls, do you like singing?”有学生说:“Yes, I like singing very much.”有的说:“No, I dont like singing.”“What about your hobbies?”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谈论课余爱好的话题。当教师问出这个问题后,学生有的需要思考,教师先为学生进行示范,“I like reading very much. When I have time, I often read a book I like quietly. I think reading book is a kind of enjoyment of my life.”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也开始跃跃欲试,“I like sports, such as play basketball, play table tennis and play football.”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化问题开启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轻松地理解学习的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由此说明,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是小学英语课堂的活化剂,不但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的思考,与同学和教师交流探讨解答问题,增强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巩固学生的英语知识和技能。

三、组织生活化活动,丰富学生技能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交流,促使学生接受大量的语言信息,让学生在应用中提升对英语的感知能力,掌握各种语言表达的技巧,丰富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体验,增强信心,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的Unit 2 《A new student》.一部分内容完成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回顾这一单元学习的内容时,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围绕着“一个新同学”这个主题,发挥丰富的想象,开展课堂表演活动,最后评出表演优秀的小组。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表演,及时地复习了英语知识和技能。通过这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的学习活动,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互动,增强了学生应用英语的亲身体验。

由此发现,在各种生活化的学习活动中学习英语,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体现语言学习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增加语言信息的含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元素可以极大地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优化小学英语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活经历,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英语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点,巧妙地应用生活中场景和问题等,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产生共振,积极习得英语知识,在应用中锻炼英语技能,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如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篇12

一、充分了解学生

作为教师, 上课之前,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 了解他们的个性, 这是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因为, 我们每个人在学习新知识时, 都是通过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 让旧知识参与到新知识的教学当中。这样既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也减少了课堂上的无效时间, 同时还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畏惧感。如两年前, 我刚刚接手三年级时, 有的学生是从农牧区过来的, 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 有的学生的父母在内地打工。针对这些情况, 我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 尽可能在课堂上将知识讲透, 让学生当堂掌握;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 分别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数学作业。知识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学习数学知识就是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 在实际教学的每一节课前, 我都要求自己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素材,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数学课程标准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身心特点, 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回顾课程改革的这些年, 我已经从以前的备教案、写教案的过程, 进入到现在的课前写“导学案”、备学情的过程。每上一节课前, 我都会对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 在备学情时, 在导学案中增加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由于许多数学问题都是从实际中引出来的, 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亲切感。这样, 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 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 学习完“统计”这一部分内容之后, 我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对校园内各种各样的花卉进行统计。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 并让学生们进行组内分工, 最后各小组都认真编写了花卉的统计表。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了活动中, 有的小组统计了学校的春夏秋冬的花卉, 有的小组统计了校园花卉中结果实的与没有结果实的, 等等。在有趣的活动中, 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 也达到了对学生进行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的教育, 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另外, 我常常结合教学内容, 预设既幽默风趣又带有某种知识的问题,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了见识。例如, 我曾给学生出示过这样一道题目:“李四廉价购进一批质地优良的汗衫去阿拉伯沙漠地区出售, 请问李四这趟买卖大约要付出哪几项成本?”学生答:“本金、运费、食宿费等。”我一边微笑, 一边期待着学生有不同的回答。后来学生又列出了税金、损耗等几种“成本”。最后我笑着说:“同学们, 你们谁见过阿拉伯人穿着汗衫到处跑的?要知道, 阿拉伯地区的太阳很毒, 再加上他们的穿衣习俗, 他们外出基本上都是一袭长袍, 那里的人们是不穿汗衫。”同学们这才顿悟:“汗衫在阿拉伯会滞销!”

三、课堂中落实探究的学习过程

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在游戏中学习, 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往往可以连续几小时地玩耍, 却不能长时间一动不动地坐在课堂上。因此, 教师的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特别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进行分层教学, 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现分层教学, 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 展示学生的个性, 从而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如学习完“圆”的内容后, 我让学生在校园内具体量一量校园内圆形的花圃、学校运动场的跑道, 先算出花圃和跑道的半径、直径, 再算出花圃和跑道的周长, 以及学校规定学生每天要完成的运动量。

四、进行教学反思, 提升教学质量

高效的数学课堂离不开高素质的数学教师, 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艺术, 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及教师思维的敏捷性都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中, 经常有学生跟我反映“学习压力大, 没有时间学习”。针对这种情况, 我进行了反思, 发现很多学生每天晚上都浪费了很多时间看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因此, 在讲解数学教材“除法”时, 我出了一道数学题目:近阶段, 某电视台每天19:00—21:00播放两集《仙剑奇侠传》, 而《仙剑奇侠传》共120集, 问全部播完需要多少天?当同学们计算完后他们惊叹道, 如果看完这部电视剧, 会占用两个多月的时间!这时我就适时对学生进行时间观念的教育, 让学生珍惜时间, 珍惜生命, 从而将宝贵的时间投入到学习当中。

上一篇:司法体制变革下一篇:现金流量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