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会计

2024-09-19

现金流量会计(共11篇)

现金流量会计 篇1

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都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 在企业的整个存续期间, 如果企业的收入数等于现金流入数、费用及支出数等于现金流出数, 即净利润与现金流量同步, 则会计利润与现金净流量的总额是完全相同的。否则, 只要收入不等于现金流入、费用及支出不等于现金流出, 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不一致就不可避免。下面本文就对两者的差异性进行探析。

一、概念比较

企业的净利润既有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而获得的, 也有通过投资活动而取得的, 还包括那些与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事项所引起的盈利。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的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而现金流量则是通过一定经济活动 (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 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它的内容虽然主要是利润, 但它还包含了其他组成部分。除包括购买和销售商品、投资或收回投资外, 还包括提供或接受劳务、购建或出售固定资产、向银行借款或偿还债务等。

二、功能比较

会计利润表明了企业的经营成果。一是会计利润是企业管理当局评价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会计利润是按一定原则所确认的整个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 它反映了企业所获取收入和相关成本费用的差异, 是企业经营成败评价决策的依据之一。二是会计利润是税务部门进行税收决策的基础。税法与财会制度对某些共同项目的处理规定存在差异, 从而税务部门不直接以会计利润作为计税基础, 但在税务会计没有形成独立学科之前应税利润是根据会计利润按税法有关规定进行调整的结果。因此, 会计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应税利润的高低。三是会计利润是企业进行股利分配决策的依据。按现行制度规定, 会计利润在扣除所得税后再按一定比例提取盈余公积, 剩余部分与期初未分配利润一起作为股利分配的依据。因此, 当期会计利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可供分配利润的大小、股利分配决策离不开会计利润指标。四是会计利润是中长期信贷者作出信贷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一般认为, 企业的利润高则盈利能力强, 发展后劲大, 资本的增值率高, 债务的保障系数较大。中长期债权人更乐意向这类企业贷款。在我国, 根据会计利润作出决策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会计利润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之上进行收入和费用配比的结果。在确认费用时, 可采用待摊或递延等方式推迟对本期实际发生费用的确认, 并可采用预提方式对本期未实际支付的费用予以确认;对收入的确认是以收款权利的取得为依据的, 但由于我国社会的商业信用制度目前尚不完善, 收款权利所确定的款项与真实收入可能有很大差异。一系列的应付、应收、预提、待摊等账务处理手段为会计人员调节利润提供了可能, 其一部分可能成为呆账, 存在着人为操纵的可能。因此会计利润为依据作出的决策的可靠性会受到很大影响。

现金流量对决策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主要表现在: (1) 现金流量表可以提供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 从而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竞争异常激烈, 企业要想站稳脚跟, 不但要想方设法把自身的产品销售出去, 更重要的是需要及时地收回货款, 以便以后的经营活动能顺利开展。 (2) 现金流量是进行短期筹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短期筹资一般包括短期借款、商业信用等, 其偿还期限短, 因此, 必须要求企业有较高的现金流入, 否则必然会导致支付危机, 引发财务拮据, 资金周转困难。 (3) 现金流量信息是企业进行现金股利支付决策的依据。发放股利可以以股票股利和现金股利两种方式进行, 股票股利不需要现款支付, 不影响现金流转状态, 而现金股利由于导致现金的实际流出。因此, 其支付比例的大小要受现金流入大小的影响。 (4) 通过现金流量表所提供的信息, 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不但可以了解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 而且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如果现金流量表中各部分现金流量结构合理, 现金流入流出无重大异常波动, 一般说来企业财务状况良好。但如果当期的现金流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举债而来的, 那么企业将来就会有偿还债务的负担, 影响到企业将来的现金流量。另一方面, 企业最常见的失败原因, 也可以在现金流量表中得到反映。比如通过比较当期净利润与当期净现金流量, 评价企业产生净现金流量的能力是否偏低。

三、确认基础比较

企业的会计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出来的, 即收入与支出均要考虑其受益期, 不同期间受益就将收入或支出归属于不同的时期, 从而得出该期间的利润。而现金流量却不同, 它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算出来的, 即不论该笔收入与支出属于哪个会计期间, 只要在这个期间实际收到或支出现金的, 就作为这个期间的现金流量。会计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计量基础, 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计量基础。

权责发生制亦称“应计基础”, 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来确认会计要素尤其是收入与费用的方法。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 不论款项是否收付, 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 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以权力已经形成和义务已经发生为标准, 而不仅仅以款项是否实际收到和实际支付作为判断标准, 会计记录方法较为复杂。

收付实现制亦称“现金基础”, 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会计要素尤其是收入和费用的方法。凡是当期收到的款项, 不论其是否应该归属于当期收入, 都应作为当期收入处理;凡是当期支付的费用, 不论其是否应该由当期负担, 都应作为当期费用处理。收付实现制以会计期间款项实际收付为标准入账, 会计记录方法比较简单, 但对各期收益和费用水平的反映却不尽合理。

当收入实现和收到款项的时间不在同一期间时, 收付实现制会计记录的收益便不能代表当期营业活动的真实结果;同样, 当费用发生与支付不在同一期间时, 收付实现制会计记录的费用便不能正确反映当期营业活动所支付的代价。因此,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所计算的损益并不能公正客观地反映经营成果。但是收付实现制却能够反映单位实实在在拥有的现金, 这是权责发生制所不能比拟的, 这也就是为何在企业会计报表中,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 而现金流量表则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原因。

四、应用比较

在实际业务处理中, 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应计项目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 企业通过放宽信用政策, 延长信用期限等方法扩大商品销售, 增加销售收入和净利润, 同时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也大量增加, 形成了一些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反映的赊销收入;应付账款反映的发票已取得, 已列入相对应的费用支出, 但只有在以后用现金结算时才能作为现金流量的增减。因此如果在一个会计期间应收项目增加, 现金流量就会低于会计利润;应付项目增加现金流量就会高于会计利润。

(二) 企业对其资产进行会计处理的影响。影响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 固定资产折旧、低值易耗品、无形资产等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选择以及坏账准备提取比例的高低, 都会导致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反方向变化。以固定资产折旧为例, 从折旧方法来看, 企业可以选择直线法或加速折旧法, 从长远看, 尽管两种方法所计提的折旧额相同, 但由于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初期所提折旧较多而后期较少, 故而表现为较低的前期盈利和较高的后期盈利。在经营稳定的情况下, 可能在会计信息上表现为波动的盈利能力。同时, 加速折旧法将前期应纳所得税延缓到以后各期, 从货币时间价值考虑, 其纳税总额的实际价值低于直线折旧法下纳税总额的实际价值。这样就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量, 表现出较好的财务实力, 无形中也导致了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异。

(三) 企业长期投资项目的影响。企业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 如果大多数投资都是采用权益法核算, 而被投资公司又有一定的经营利润时, 该企业就可以按照其所持有的表决权股份的比例确定投资收益, 而不论这部分收益是否已经以现金及其等价物的形式收回 (事实上被投资单位当年发放的股利一般都少于当年实现的净利润) 。在确认这种“投资收益”的情况下, 该公司的“净利润”会增加, “现金流量”却不会同步增长, 从而使二者产生差异。

(四) 企业融资的影响。企业不管通过什么渠道筹集资金, 在筹资活动发生时, 都会使企业的现金流量快速增加, 而还本付息往往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进行, 所以企业此时因偿还本息而发生的现金流量较少, 从而使企业现金净流量增加速度快于净利润的增加速度。另一方面, 在筹资活动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 由于还本付息引起的现金流出量较大, 而新的筹资活动很少时, 现金流出量就会大于现金流入量。而且由于利息费用数额较少, 所以企业净利润减少速度较慢, 这都会使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不同步, 使二者产生差异。

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评价企业业绩的两个方面, 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 会计利润侧重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有效性的量度, 而企业的现金流量则侧重于企业财富的增加的量度。会计利润是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 企业要有较好的收益, 资金才有条件更好地周转。通过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异对比, 可以揭示会计利润质量的好坏。综上所述, 对于企业来说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都是同等重要的。企业需要的是盈利, 即获得会计利润, 但企业能够用于生产经营周转的不是净利润, 而是实际拥有的现金。所以, 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就是:企业既有比较理想的会计利润, 又有比较充足的现金。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 在了解、分析企业经营状况时, 要很好地运用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两个指标, 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以及企业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文蕾.浅谈企业利润与现金流量[J].出版经济, 2003, 8

[2].杨洪.利润信息与现金流量浅谈[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1

[3].李先富, 王娟, 苏斌.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对决策的影响及差异比较[J].中国财经报道, 2005, 6

[4].解秀玉.会计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异分析及其协调[J].财会通讯, 2004, 2

现金流量会计 篇2

现金流量表是会计考试中十分令人头疼的内容,丢三落四是现金流量表编制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下面的口诀基本上概括了现金流量表的全部编制过程。口诀的具体内容如何理解,我们在口诀后边详细阐述。

看到收入找应收,未收税金分开走。

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

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

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

所得税你直接转,营业外找固资产。

坏账工资折旧摊销,哪来哪去反向抵销。

为职工支付有多少,单独处理分类思考。

解释:第①句话针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因为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为起算点,所以,我们看到营业收入,就要找应收项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未收的税金再单独作账(收到钱的增值税才作为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应收账款中包括的应收取的税金部分,若实际未收取现金则贷记应交税金,另外,有关贴现的处理,将应收票据因贴现产生的贴现息(已计入财务费用)作反调。例如:应收票据发生额10万元(假如3月发生)后5月份贴现,贴现息为1万元。但是从期初,期末的报表看,应收票据未发生变动,但你不能不作现金流量的调整,因为实际现金现流量为9万元。

第②句“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告诉你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的处理时,找应付科目,同时考虑存货的期初,期末变动值,看是否与此项目有关,有关的调整。

第③句“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是指先把“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的数额全部调整“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而后面把6项内容仅调回来。这6项内容是: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的福利费(营业费用无任何调整)

第④句“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指的就是上面说的贴现息。

第⑤句“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找固资产”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都是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那来的,自然就要找固定资产了。

第⑥句是指这几个项目不影响现金流量,那么就反向抵回来就可以了。

第⑦句支付给职工,和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较特殊,需单独核算。

总的来说,有三项需要注意的:①在进行“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2项内容。财务费用中贴现息和应交税金中收到的现金。②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5项内容。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待摊费用,应交税金(进项税额)。③在进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核算时,需要调整6项内容。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福利费,无形资产摊销。

会计现金记账方法 篇3

关键词:现金流量记录

0 引言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较难理解的就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其中难度最大的就是流入量项目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流出量项目中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本文介绍一种只需编制一笔调整分录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明确该现金流入量项目或现金流出量项目包括的内容,即收到哪些现金或支付哪些现金,然后要明确这些现金流入流出的内容对应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的哪些项目,具体到哪些会计科目,这样才能编出调整分录。

1 现金收入记账

1.1 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本期收到的现金。对应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项目及会计科目有“银行存款”(借方)、“主营业务收入”(现销收入)(贷方)以及“应交税金——成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方),反映为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和销项税额的增加。由于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通常既包括本期现销收入,也包括本期赊销收入,本期赊销反映为应收款的增加,没有现金流入,因此,要计算本期现销的现金流入量,就应从“主营业务收入”和“销项税额”的总和中减去应收账款的增加额和应收票据的增加额。应做调整分录如下(可称为基本调整分录):

借: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增加额

应收票据增加额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贷:主营业务收入

销项税额

1.2 前期赊销商品、提供劳务本期收到的现金。对应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项目及会计科目有银行存款(借方)、应收账款(贷方)及应收票据(贷方)。这部分现金流入反映为应收款的减少。做调整分录时,应在基本调整分录中增加此项现金流入量,故此项应收账款的减少额和应收票据的减少额应加在基本调整分录的贷方。

1.3 本期预收现金,后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对应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项目及会计科目有银行存款(借方)、预收账款(贷方)。这部分现金流入反映为预收账款的增加。做调整分录时,应在基本调整分录中增加此项现金流入量,故此项预收账款的增加额应加在基本调整分录的贷方。

1.4 扣除本期发生销货退回而支付的现金。对应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项目及会计科目有主营业务收入(借方)、销项税额(借方)、银行存款(贷方)。做调整分录时,该项销货退回支付的现金应从基本调整分录的贷方“主营业务收入”和“销项税额”的总和中扣除,或将其加在基本调整分录的借方。

1.5 本期销售材料、代购代销本期收到的现金。对应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项目及会计科目有银行存款(借方)、其他业务收入(现销收入)(贷方)、销项税额(贷方)。这部分现金流入反映为其他业务收入的增加和销项税额的增加。做调整分录时,应在基本调整分录中增加此项现金流入量,故此项其他业务收入的增加额和销项税额的增加额应加在基本调整分录的贷方。对于本期赊销材料和前期赊销材料本期收到现金的处理,其原理与商品赊销相同。

除上述调整之外,还有一些特殊事项需要调整:①视同销售计算应交的销项税额,因其没有现金流入,故应将其从基本调整分录的贷方“销项税额”的总额中扣除,或将其加在基本调整分录的借方。②应收票据贴现息。通常所做的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财务费用——应收票据贴现息”,贷记“应收票据”。此分录中应收票据的减少额中有一部分没有现金流入量,即贴现息,故应将其从基本调整分录的贷方应收票据的减少额中扣除,或将其加在基本调整分录的借方。若上述分录中为贷记“财务费用——应收利息扣除贴现息后的余额”,此时,就应在基本调整分录的贷方加上这个余额(可从财务费用明细账中查出)。③确认坏账损失。此时会计分录为:借记“坏账准备”,贷记“应收账款”。确认坏账损失虽引起应收账款的减少,但没有现金流入量,故应将其从基本调整分录的贷方应收账款的减少额中扣除,或将其加在基本调整分录的借方。④已确认的坏账损失本期收回而收到的现金。应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坏账准备”;同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两笔分录合起来不会影响应收账款账面余额的变化,但有现金流入量,故应在基本调整分录的贷方加上此数额。⑤补提坏账准备。应做会计分录为: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坏账准备”。若冲减坏账则做相反分录。此分录不涉及应收账款账面余额的增减变化,故不需调整。⑥应收账款的减少与应付账款的减少的对冲。此项应收账款的减少额没有现金流入量,故应将其从基本调整分录的贷方应收账款的减少额中扣除,或将其加在基本调整分录的借方。

至此,可将调整分录汇总如下:

借:应收账款的减少与应付账款的减少的对冲

确认的坏账损失

应收票据贴现息

视同销售形成的销项税额

本期退货支付的现金

应收票据增加额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增加额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贷:主营业务收入

销项税额

预收账款增加额

应收票据减少额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减少额

其他业务收入

已确认的坏账损失的收回

应收票据贴现时应收利息大于贴现息的余额

上述调整分录中会计科目的金额都是本期发生额,但是对于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科目,则可用其期末余额减去期初余额之后的增减额来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调整分录中应收账款的金额是其账面余额,若应收账款的数额按扣除了坏账准备以后的净额表示,则上述汇总的调整分录变化如下:借方“确认的坏账损失”改为“补提的坏账准备”,不再贷记“已确认的坏账损失的收回”。

2 现金支出的记账

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本期支付的现金(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法为例,下同)。购买时,借记“原材料”(存货增加)、“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银行存款”。这部分现金流出反映为存货的增加和进项税额的增加。生产领用原材料时,借记“生产成本”(存货增加),贷记“原材料”(存货减少);因此该环节存货的价值不变。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工费、累计折旧、待摊费用的摊销等(以下简称工费)增加了存货的价值,但不论其有无现金流出,都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无关,故应从存货的价值或其转化的价值中扣除。若全部形成了产成品,则增值后的存货价值不变。

若产成品全都没有卖出去,则编制的调整分录为:

借:进项税额、存货增加额

贷: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工费

若产成品全都卖出去了,则编制的调整分录如下:

借:进项税额

主营业务成本(现购支出)

贷: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工费

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对策研究 篇4

一、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出现的问题

(一) 以药补医问题

以药补医问题的出现, 主要是医院过于依靠药品加成收入来平衡医院的收支情况。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看到医院的行为正在逐步地趋向于市场化。药品价格过高的问题就严重地影响了医院整体的现金流量会计控制。目前, 一些医院对现金流量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 导致以药补医现象的严重泛滥。这让医院公正、公平、公开的诊疗机制被损害, 让医药费等处于漫天要价的状态。

(二) 药品收支政策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根据我国的卫生与财政部门联合发布的《医院药品监管暂行办法》, 医院药品的买入、卖出、结余等信息必须如实地上报给相关卫生部门, 建立统一的财政基金专用账户, 经过考核与整理后, 再加以返还。这就造成医院的大量现金流被冻结, 调动困难。

1. 资金不足, 医院生存困难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医院的收费价格实行国家统一标准, 按照规定进行收费。由于我国的财政补给水平越来越低, 使医院的药品收费价格严重上涨, 造成人们看病难、买药难的局面。即使是这样, 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亏损还是难以弥补, 医院的生存越来越艰难。

2. 现金体外循环, 严重影响医院周转

由于我国现行的医疗药品管理条例要求, 药品的相关利润需要全部上缴给卫生部, 在年终时再根据医院是否亏损给予返还。这使得医院的现金流量受到严重影响, 根本不能合理规划周转速率。

(三) 货币资金的管理问题

医院的货币资金管理, 在规划与运作上并没有满足医院日常运行的要求, 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影响了资金的周转速率与收益率。从目前的医院现金流量管理看, 医院严重忽视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造成了现金流量的直接损失。再有就是医院存在的大量闲置现金, 没有进行相应的预算、运行管理和有效的控制, 降低了医院现金的整体利用率。

(四) 盲目引进医疗设备

由于医院也在逐步地走向市场化, 所以竞争就是在所难免的。目前医院在竞争中存在盲目引进医疗设备和盲目进行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这样的竞争虽然可以提高医院的医疗水的现金使用量, 降低资金循环速度。

二、完善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 建立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体系

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的体系主要是依靠医院运用现金预算、支出、收入等管理控制指标运行的。分析及预测、规划现金流量的前提, 是必须完善地控制、监测现金的使用与循环量, 从医疗、药品、器械、人员等方方面面去控制与监管, 及时地找出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体系存在的差异以及差异原因、潜在的风险, 有序地建立会计控制体系来监管、监测现金流量。在会计控制体系建立的过程中, 成本费用的管理至关重要。医院只有真实、完善地进行成本费用的预算与管理, 才能控制其成本费用的发生额度。因此医院要对现金的流转进行严格掌握, 限制无效、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减少现金的流出。要努力提升人们对医院医疗服务的需求及满意度, 同时缓解医院存在的现金流动性差等问题。

(二) 监测投资活动风险与现金流量会计控制

投资活动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资本性投资及其实体性投资等活动中。医院的投资活动十分有限, 适时的投资活动一般都会进行现金流量会计控制。对医院能够产生长期影响, 并且能够盈利、投资回报高的投资要进行更加严格的会计控制与资金管理, 如实地总结、梳理医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投资风险与现金流量风险。

(三) 加强对医院现金流量的规划

医院现金流量的整体规划与建立, 必须合理地配置现金流量的体系与结构。要适当地采取现金预算、使用、上缴相结合的方式, 建立合理真实的月度、季度现金流量表, 从而完善、健全医院从医疗、药品到人员等各方面的管理及预算。

(四) 完善医院流动资产的管理

从医院的现金与存货两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 让医院的现金收益性与流动性之间始终能够保持平衡。通过多种管理手段, 强化医院的整体会计控制机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使医院逐步实现稳健管理与经营。

三、结论

综上所述, 我们只有通过逐步完善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 严格掌控好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中的问题, 才能在我国的医院中逐步建立稳健的货币、会计管理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刘立立.医院现金流量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医药消费导刊, 2008, (17) .

现金流量会计 篇5

甲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最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超过了10%,经营现金流入持续保持较高水平。甲公司董事会为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分散经营风险,获得更多收益,决定实施多元化投资战略。

2008年甲公司投资部聘请一家咨询公司进行多元化战略的策划,2008年底,策划完成,向公司提交了一份开发TMN项目的市场调研报告,为此,甲公司向该咨询公司支付了50万元的咨询费。之后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该项目被搁置。

2011年公司董事会经过研究认为,TMN项目市场前景较好,授权公司投资部研究该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TMN项目的部分有关资料如下:

(1)寿命期:6年。

(2)设备工程:预计投资2000万元,该工程承包给另外的公司,该工程将于2011年6月底完工,工程款于完工时一次性支付。该设备可使用年限6年,报废时无残值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该类设备折旧年限为4年,使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残值率10%。

(3)厂房工程:利用现有闲置厂房,该厂房原价6000万元,账面价值3000万元,目前变现价值1000万元,但公司规定,为了不影响公司其他项目的正常生产,未来6年内不允许出售或出租等。6年后可以整体出售,预计市场价值1500万元。

(4)收入与成本:TMN项目预计2011年6月底投产。每年收入2800万元,每年付现成本2000万元。

另外,该项目还需要利用企业原有的一块土地,该土地原取得成本为500万元,目前的市场价值为800万元。

(5)资本成本为15%,所得税率为30%。

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指出在计算项目现金流量时,对以下内容是否需要考虑,并简要说明理由:①50万元的咨询费;②设备工程的预计投资额2000万元;③厂房的目前变现价值1000万元和6年后的预计市场价值1500万元。④目前市场价值为800万元的土地。

(2)计算设备6年后处置相关的现金流量。

(3)计算项目投产后第1年的营业现金流量。

(4)如果该项目的现金流量如下(单位:万元):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并判断该项目的可行性。

【正确答案】(1)①50万元的咨询费不予考虑。

理由:咨询费属于沉没成本,与项目决策无关。

②设备工程投资额2000万元应当考虑

理由:设备工程投资属于项目相关现金流量,即如果决定上马项目,就会发生,如果放弃项目,则不会发生。

③厂房的目前变现价值1000万元和6年后的预计市场价值1500万元不需要考虑。

理由:项目利用的是企业原有的旧厂房,并且公司规定,为了不影响公司其他项目的正常生产,未来6年内不允许出售或出租等,即该厂房的用途惟一,没有机会成本。

④目前市场价值为800万元的土地应当考虑

理由:对该项目来说,土地变现的现金流量属于项目的机会成本。

(2)计算设备6年后处置相关的现金流量

200×30%=60(万元)

(3)计算项目投产后第1年的营业现金流量

设备年折旧=2000×(1-10%)/4=450(万元)

第1年的净现金流量

=2800×(1-30%)-2000×(1-30%)+450×30%

=695(万元)

(4)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

单位:万元

现金流量会计 篇6

[关键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会计处理

一、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两种来源

1.利润分配支付现金股利

这是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最主要、最常见的来源。根据我国《公司法》及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公司当期實现的净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为可供分配的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应按下列顺序分配:(1)提取法定公积金;(2)应付优先股股利;(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4)应付普通股股利,对于上市公司即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现金股利;(5)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对于上市公司即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股票股利。

2.盈余公积分派现金股利

这是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特殊来源。通常情况下,公司应坚持有利则分,无利不分的原则。但在特殊情况下,为了保持投资者对公司及其股票的信心,维护公司形象,当年没有可供分配利润的公司也可用盈余公积支付股利。《企业会计制度》第83条规定,“企业的盈余公积可以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股本)。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也可以用盈余公积分派现金股利。”

二、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纳税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股息、红利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5]102号《关于股息红利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及财税[2005]107号《关于股息红利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补充通知》规定,“对个人投资者和证券投资基金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扣缴义务人在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时,暂减按50%计入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现行税法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另外,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4]089号《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8条规定,“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实行源泉扣缴的征收方式,其扣缴义务人应是直接向纳税义务人支付利息、股息、红利的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5]065号《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暂行办法》第17条规定,“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的税款,付给2%的手续费。”

根据上述法规可知,上市公司用税后利润分配现金股利时,虽然其本身不是纳税义务人,但是却承担着代扣代缴公司个人股东和证券投资基金股东个人所得税的义务,同时也可获得2%的代扣代缴手续费。因此,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时,也要进行涉及纳税的会计处理。

三、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会计处理

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时,不管其来源是税后利润还是盈余公积,其会计处理的基本步骤是相同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应付股利的来源不同,前者从“利润分配”科目中结转,而后者从“盈余公积”科目中结转。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涉税会计处理的基本步骤为:(1)在现金股利宣告发放日,按计算的现金股利总额借记“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或任意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应付股利”科目。(2)在现金股利实际发放日,按含税的现金股利总额借记“应付股利”科目,按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科目,按实际支付给股东的税后现金股利贷记“银行存款”或“现金”科目;(3)在次月7日以内上缴代扣税款时,按代扣税款总额借记“应交税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科目,按以代扣税款的2%计算的代扣代缴手续费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即实际上缴税务机关的代扣税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1.利润分配支付现金股利的涉税会计处理举例

根据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6月6日宣告发布的2005年度分红派息实施公告,公司2005年度分配方案为:以公司现有总股本2 711 404 8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金1.00元(含税)。

此次现金股利分配的会计处理如下:

(1)现金股利宣告发放日(2006年6月6日)

以公司现有股本2 711 404 8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扣税前的现金股利总额为:2 711 404 800*0.1=271 140 480元。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271 140 480

贷:应付股利271 140 480

(2)现金股利实际发放日(2006年6月12日)

对于社会公众股中的个人股东和投资基金,公司应代扣个人所得税,扣税后实际派发现金股利为每股0.09元(0.1-0.1*50%*20%);对于机构投资者及法人股股东,实际派发现金股利为每股0.1元。根据公司当时的股本结构,个人股和投资基金共计893 617 900股,代扣税款合计8 936 179元(893 617 900*0.1*50%*20%)。

借:应付股利 271 140 480

贷:应交税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8 936 179

银行存款262 204 301

(3)上缴代扣税款时(假定为2006年7月2日)

按照所扣缴税款的2%计算应得的手续费收入为:8 936 179*2%=178 723.58元。

借:应交税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8 936 179

贷:银行存款8 757455.42

营业外收入 178 723.58

2.盈余公积分派现金股利的 涉税会计处理举例

某股份公司本年度发生亏损500 000元,为了维护公司股票信誉,经股东大会决议,以法定盈余公积500 000元弥补亏损后,再用任意盈余公积分派现金股利,每10股分派现金股利2元(含税)。该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总数为1000万股,并且全部由个人股东或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会计处理如下:

(1)用法定盈余公积500 000元弥补亏损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500 000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500 000

(2)用任意盈余公积分派现金股利200万元

借: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2 000 000

贷:应付股利 2 000 000

(3)以现金支付股利,同时计算代扣税款:200*50%*20%=20万元

借:应付股利2 000 000

贷:应交税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200 000

银行存款1 800 000

(3)上缴代扣税款,同时计算应收取的手续费:20*2%=4万元

借:应交税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200 000

贷:银行存款 196 000

营业外收入 4 000

参考文献:

[1]陈胜权陈圣飞:谈上市公司股利的会计处理[J].商业会计,2001.12

现金流量会计的财务报表模式转型 篇7

现金流量会计指的是,在会计核算体系中,将现金流量制看做整个会计核算的基础,它是一个相对专业的学术概念,其含义是用现金或者是与现金等价的实际经营过程中的销售价格,对企业资产情况、负债情况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损益情况进行评估的一种计量方法。

与传统计量方式相比,现金流量会计最突出的方式在于资产的计量属性得到十分明显的改变,会计计量属性不再是历史成本,而其正实现了与现行销售价格的一致。该种计量方式的重点在于,向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够运用到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更加准确地表达经济活动主体对将来经济市场的适应情况。

从本质上讲,在现金流量会计模式下,日常会计处理与传统会计信息处理是没有实质性差别的,它只不过是将会计报表中的各类信息进行重新分配归类,从而编制出更加科学、人性化的现金流量会计报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和使用。

二、采用科学方法,构建现金流量会计财务报表体系

编制现金流量会计财务报表的最终目的是向特定人员报告经济活动参与者现实以及潜在的现金流量,报表中囊括的信息不仅仅包括已经实现的现金流量信息,也包括可实现的现金流量信息,因此在进行报表结构以及内容构造的时候,必须考虑被报告经济主体的净资产以及在经营活动中现金流量的可实现性。与传统报表相比,可实现性是其最明显的一个特征。要想科学地构建出现金流量会计财务报表体系,必须考虑到资产、负债以及经营活动中的损益情况。

1. 资产情况分析。在现金流量会计体系之中,资产情况分析必须依照其规定的可实现方式进行类别划分。换句话说,就是凸显出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自身十分明显地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的适应,特别是针对能够显示资产销售性质的信息,而不是反映企业管理者管理意愿的信息进行反映。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在有限的市场中,找寻能够真实反映企业销售价格的信息。

在现金流量会计报表中,资产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已实现资产。第二,很快就可以实现的资产,指的是企业具有市场以及销售价格的资产。第三,不容易实现的可实现资产,指的是在客观上具有市场以及销售价格,但是不容易很快实现的资产。第四,不可实现资产,指的是在经营过程中没有市场、销售价格并不能准确获知的资产。

2. 负债要素分类。在现金流量会计中,依据到期应付性对负债情况进行分类,在顺序排列上,以需要立刻进行现金支付以及支付期限不定的情况为依据。负债的到期应付分类需要依据使用者的情况进行确定。

3. 经营过程中损益情况分类。在这一部分中,不仅仅包括已经实现、未曾实现的现金收益,还包括已经实现以及没有实现的资产持有收益。

三、以往经济活动中的历史成本报表

1. 2010 年度,某公司的历史成本资产负债表如下页表1所示。

2. 2010年该公司的经济业务。该公司全年的赊销总金额为142 250万元,赊购以及赊欠工资一共为70 500万元,产品销售成本为98 360万元。收回客户赊销款100 104万元,公司支付给供应商、雇员现金额为68 250 万元,其他现金支付款共12 210 万元,本年度预提所得税税款为15 000万元。

假设该企业在一、二级市场有较好的表现,那么依照企业自身的本金,该公司的全部资产可以依照表2(见下页)进行分类。

单位:万元

四、现金流量会计财务报表的转换

表3 就是对该企业现金流量汇总报告,也直观地反映了该公司在2010 年中的经济业务情况。

表3“期初状况”栏中:1各项资产的数字金额依据表2中的资产期初销售价格计算填列,其中厂房和设备期初数=4 000+12 830+835=17 665(万元);应收款项期初数=36 000+3 200+6 100=45 300(万元)。2各项负债及实收资本、留存盈利金额与表6的相关数据对应,其中“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1 032.4+长期负债1 632=2 664.4(万元)。

1.已实现现金流量表(表4)。已实现现金流量表指的是在特定时间内,该企业已经完成的各种现金流入数以及现金流出数情况。

2.可实现收益表(表5)。可实现收益表中的数据全部是以表3提供的数据为依据得到的,表5集中反映了影响企业收益的潜在资金流入及流出量。

单位:万元

3.财务状况表(表6)。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能够利用初期以及期末资产以及负债的现行销售价格进行描述,编制该表所需要的各项数据从表3中直接获取,表中的项目全部要用现金进行等价表示。资产以及负债情况必须依照可实现性以及可支付性情况进行标示。

4. 财务变动表,如表7所示。

单位:万元

单位:万元

注:111 281=19 146-7 865;242 776.6=31 495.6+11 281。

注:135 392.6=111 700-76 307.4;294 063.6=39 006+35 392.6+18 830+835。

单位:万元

注:15 997.6=42 146-10 450-10 000-2 250-3 248.4-9 900+100-400;217 919=19 644-1 867.4+142.4。

五、结语

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关系探讨 篇8

一、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异分析

1、两者表示的含义不同。

所谓会计利润, 指的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最终经营成果。会计利润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而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某一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与流出。现金流量的多少显示了企业运行是否正常, 资金量是否短缺, 经营规模是否适度, 投资恰当与否, 以及债务是否能偿还, 有了这些, 就能够为企业管理者、债权人、投资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所以可以看出现金流量所包含的意义要比会计利润丰富的多。

2、两者包括的内容不同。

会计利润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层次。现金流量的内容主要是利润, 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利润, 还包含其他的组成部分 (如制造产品或提供劳务、经营性租赁、购买货物、接受劳务、销售商品、广告宣传、发行股票、分配利润等) 。

3、两者的计量基础不同。

权责发生制是会计利润的计量基础, 所谓权责发生制就是指只要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当期所发生的或应该承担的费用, 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付, 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来处理。而现金流量则不同, 它是以收付实现制为计量基础的,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 只要当期收到的款项以及支付的费用, 不论是否应该属于当期还是要分摊或者别的情况, 都应该当作当期收入与费用来处理。

4、两者承担的风险不同。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 因为商业行为中商业信用的日益发达, 其中许多都是采用赊账的形式来实现销售结果的,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赊销是可以当作销售实现的收入来入账的, 这样利润也就同时实现了;可是作为债权的应收账款, 虽然已被记录但还不能算是企业已经实际拿到手的资金, 中间可能还存在收不回来的风险。所以, 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相比, 其风险的大小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

二、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产生差异的根源

1、资本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开始在付款的时候表现的是一种现金的流出, 但是在以后的期间是以折旧的形式在估计的使用年限内作为利润的冲销。正因为如此, 我们在任何一个会计期间, 倘若资本的支出超过了折旧, 那么超过的数额就是现金流量低于会计利润的数额;反之亦相反。

2、存货的周转。

一个企业的存货的增加, 在购入的时候是一种现金的支出, 只有在以来的销售行为中取得利润了, 才能将它抵消掉。所以在一个会计期间, 倘若存货减少, 那么现金流量就会高于会计利润;同样, 倘若存货增加, 现金流量就会低于会计利润。

3、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存在。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赊销的收入, 而相应的应付账款反应的是赊购的支出, 只有在以后真正实现了收入和支出才用现金来结算, 才可以算作现金流量的增减。所以, 倘若在一个会计期间应付账款增加, 现金流量就会高于会计利润, 而倘若应收账款增加, 现金流量就会低于会计利润。

三、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协调的办法

1、应收账款的信用制度要有合理的方案。

怎样判断应收账款的信用制度是否科学合理, 我们说只有当采用某种信用制度后所增加的成本小于采用这项信用制度所增加的盈利时, 那么这个信用制度才能算是合理的、可行的。因此, 企业要依据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 制定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制度。

2、存货加强分析与管理。

存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且处于不断的销售或耗用以及处置之中, 如果一个企业存货太多就会造成囤积, 这样就会增加企业资金的占有水平, 会造成企业资金的短缺或资金周转的失灵。

3、各项活动的现金流量的比例要合理的安排。

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者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企业要合理分析,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研究和调整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才能使企业的现金流量更好地满足企业经营及发展的需要, 才能使企业的现金流达到最优。正常情况下, 只有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为净流入时, 企业才有可能进行投资活动。从而实现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同步增长。

4、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要合理的计提。

我们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 对现金流量与会计利润的影响较大, 使用不同的方法会导致现金流量与会计利润之间有差异, 同时企业也比较难把握资产损失的精准数目, 这也会使企业因为了切身利益而随意的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我们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计提各项资产的减值准备, 以此来真实的反映企业资产的损失情况, 同时依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合理预测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 对有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有关资产减值准备时, 才可以反映各项资产的起初价值和损失情况。

参考文献

[1]、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2.

[2]、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3]、刘永泽, 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4]、吴玉林, 王怀明, 倪斋晖.基础会计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4.

论现金流量表的会计要素设置 篇9

现金流量表会计要素的设置从理论和逻辑上看存在依据。具体来看, 现金流量表形成的依据、前提是收付实现制以及根据信息使用者需要和交易事项特性划分的表内项目大类, 如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现金流入、流出、净流量等。借助这样的依据和前提, 通过对交易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 最终形成现金流量表。从逻辑层面看, 这一过程与借助权责发生制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会计要素及其账户体系经过确认、计量、记录最后形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对等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是对同样的交易事项借助不同的依据和前提, 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分别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的结果。即使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据进行调整来编制现金流量表, 其前提和依据也是完全一样的。

上述理论和逻辑层面的分析应遵循的原则是对于分析对象的揭示尽可能地深入、系统、完整以及形成的结论具有逻辑一致性和完备性。理论探讨最终将有利于会计规范体系的完善, 从而有利于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形成。但实务层面的分析应遵循的原则与此有所区别, 具体为:第一, 是否有利于提高现金流量会计信息质量;第二, 成本效益原则。对于后者, 应着重考虑增加的簿记成本 (杜兴强, 2007) 。

二、实务中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自1998年我国发布“现金流量表”具体会计准则以来, 实务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现金流量表具体编制方法, 但总的来看不外乎两大类。一是分析填列法, 即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和现金流量表项目对期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其对应的账簿、凭证等资料进行分析、调整并编制现金流量表。准则中给出的工作底稿法和T型账户法是其典型代表。二是直接填列法, 即根据现金流量表项目序时地对发生的相关业务进行记录, 例如, 建立现金流量表台账、序时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另外, 从编表的会计工作介质划分则有手工编制和电算化条件下编制两类。

由于准则要求企业至少于每年末编制一次现金流量表, 所以在手工编制情况下, 企业多采用分析填列法。分析填列法从实务的角度看似易实难。从表面上看, 企业在日常核算中完全不必进行现金流量表编制的相关工作, 只需在年末对传统的会计核算结果做一次调整。但实际上这种调整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全面掌握企业当年的经济业务, 另一方面又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准确熟练地应用调整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实际情况是, 大企业业务数量众多, 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致使在实务中出现了不少凑数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 手工编制下直接填列法被提出和应用。从实务层面看直接填列法似难实易。序时记录现金流量业务加大了日常会计核算的工作量, 但确认的标准简单、易于把握, 形成报表的过程清楚, 结果完整准确。

在电算化情况下, 实务中形成了多种利用现有的财务软件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 诸如在“现金”科目下设明细科目、利用辅助核算功能、给现金流量表项目设置代码等, 甚至还有专门编制附表中间接法下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 (张泽锋, 2008) 。这些方法基本上属于直接填列法, 即日常核算中对相关业务进行专门记录和标记, 期末汇总生成现金流量表。可以预计在电算化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 直接填列法将成为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主流方法。这种方法在电算化条件下的应用较之分析填列法更具优势, 如形成报表的过程清楚、留有完整的审计线索、编报结果完整准确、便于在更短的会计期间编报现金流量表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等, 即有利于提高现金流量表的信息质量。

三、基于序时编制方法分析设置现金流量表要素的可能性

现金流量表直接填列法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事实上形成了对企业相同业务在依据权责发生制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会计要素之外依据收付实现制和现金流量表结构的另一套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程序———当然, 这是一个简化的程序, 没有专门的凭证、账簿等记录环节, 其中最核心的环节是确认。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曾对“确认”有如下定义:确认的最终目标是要进入财务报表。任何一项确认都必须同时满足四项标准: (1) 定义性; (2) 可计量性; (3) 相关性; (4) 可靠性。其中“定义性”的含义为:所确认的项目要符合财务报表中某一要素的定义。这一定义完全符合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要素的确认情况。要素在被定义后, 进一步被划分为账户。交易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直至报告都是在由要素细分的账户层面进行, 记录环节则包括凭证、账簿直至报告环节的报表。尽管从理论和逻辑上看, 无论是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数据转换编制现金流量表或是用序时的方法编制现金流量表都需要现金流量表的项目结构 (可设定为现金流量表要素) , 但是只有序时编制方法才可能需要要素-账户体系和凭证-账簿-报表程序, 转换编制不需要借助这样的体系和程序。这也意味着, 目前现金流量表实务中更多的序时编制方法的使用为现金流量表会计要素的设置在实务层面提供了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则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一, 会计承受的政治压力相对较小的时期, 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时期会计才可能更多地遵循自身的逻辑发展, 更多地考虑会计系统的一致性和完备性。其二, 实务层面要求提高现金流量表的信息质量。由于现金流量表相关确认、计量的标准比较简单、清晰、歧义少, 目前实务中的序时编制基本没有采用设置账户以及凭证-账簿-报表的程序。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看, 设置现金流量表会计要素会提高实务界对现金流量表编报的重视程度。构建了现金流量表的会计要素、设置了相关的账户并采用凭证-账簿-报表的程序, 很可能有利于促使现金流量表编制的程序方法更规范、信息形成过程更清楚、审计线索更完整, 进而提高报表质量。其三, 成本效益的考虑。按照上述方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无疑会加重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负担, 要做出合理决策应结合具体实务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另外, 即使设置了现金流量表会计要素, 由于与现金流量表相关的基础命题 (包括要素) 较之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基础命题简单明了、歧义少, 也应在实务中认真研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对传统的要素、账户系统和凭证-账簿-报表程序进行简化的可能性。

四、设置现金流量表要素和相应账户的方案

1. 构建什么样的要素。

学界有两种看法:一是设置“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现金净流量”三个要素 (曹伟, 1996) ;二是设置“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其他项目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五个要素 (孙玉甫、刘泽荣, 2004) 。这两种观点都反映了现金流量信息的分类。但会计要素的设置除了应以交易事项的经济特性为依据, 还应考虑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现金流量表信息内容的分类设计同样应当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95号———现金流量表》 (SFAS 95) 在其附录B中介绍了现金流量表准则制定过程中现金流量分类的结论依据, 核心是:按照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所提供或运用的现金流量这一方法归集现金流量, 可以估计这三种活动内部或之间的重要联系……提供了对投资人和债权人有用的信息, 得到了几乎所有征求意见对象的回复认可。因此, 根据目前现金流量表最基本的结构设置相关会计要素最为可取, 即设立“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四个要素。至于“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这一项目, 因为较之其他几项内容普遍性较低, 可将其归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2. 账户体系设置。

有的学者以现金流量表难以找到相应所辖的会计科目或即使找出来也会产生会计科目重叠问题为由反对设置现金流量表会计要素 (傅朝选, 1996) 。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现金流量表会计要素对应的账户不应在已有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账户体系中找, 而应根据现金流量表的项目内容设置。现金流量表账户设置的方案应考虑与复式簿记的结合以及与原有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等类账户的勾稽。笔者现提出如下方案。

第一, 设置现金流量表账户。包括三类:第一类为所有现金流量表项目, 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等;第二类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个账户;第三类为“现金净流量”账户。这些账户在复式簿记中的借贷方向为, 凡流入项目均为贷增借减 (如同收入类账户的借贷方向) , 凡流出项目均为借增贷减 (如同费用类账户的借贷方向) 。期末第一类账户当期发生额全部转入第二类账户, 第二类账户的余额再转入第三类账户。第一类和第二类账户期末无余额。

第二, 设置现金流量表的对应账户, 包括“库存现金流量”、“银行存款流量”、“其他货币资金流量”和“现金等价物流量”四个账户。这些账户在复式簿记中的借贷方向与“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账户一样为借增贷减, 而且与这三个资产负债表账户登记的金额应完全一样。但这四个账户不是资产负债表账户, 只是现金流量表的对应账户, 所以在每个账户后面增加“流量”二字以示区别。

第三, 企业日常发生涉及现金流量的业务即可运用复式簿记原理在现金流量表账户和其对应账户上编制会计分录, 例如, 借:银行存款;贷: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等。

第四, 期末 (原则上讲可以是任何一个时间点) , 可以根据现金流量表账户的余额编制现金流量表。同时, 还可以将现金流量表对应账户的余额与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类账户的余额进行核对, 以检验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摘要: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越来越多地采用序时编制的方法。事实证明, 序时编制方法有利于提高现金流量表的信息质量, 这使得现金流量表会计要素的设置在实务方面出现了可能性。但是否将这一可能性转变为现实, 还有待于对电算化条件下相关簿记成本的增加进行仔细分析。现金流量表会计要素和账户的设置应考虑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以及与已有账户的勾稽关系。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会计电算化,会计要素

参考文献

[1].杜兴强.关于会计要素几个问题的思考.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7;7

[2].张泽峰.现金流量表附表的会计电算化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11

[3].曹伟.如何构建我国会计要素.会计研究, 1996;1

[4].傅朝选.不需要增设现金流量表会计要素.会计研究, 1996;7

现金流量会计 篇10

如何及时、准确、清晰地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信息,多年来一直是金融界和会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同时,研究新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对于会计理论界,学者一直在寻找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既能反映衍生工具的投资风险,又能体现企业的投资动机和实质。对于金融实务界,财会人员对衍生工具不恰当甚至错误的会计记录,一方面掩盖了企业的投资实质,另一方面会造成财务风险隐患。

以新加坡中航油衍生品投资巨亏事件为例,由于仅采用期权的内在价值作为入账依据,而忽略了时间价值,导致其在2003年12月31日,低估公允价值损失0.6百万新币,2004年2月27日,低估公允价值损失19.4百万新币,2004年整年低估379百万新币。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中航油在期权投机发生巨额亏损的同时,财报还在显示企业的盈利金额。同时,这也说明了会计信息上投资结果反映失真,导致巨大风险潜伏在看似平静的背后,麻痹了企业的投资人员、财务人员甚至是高层管理者,使得企业的财务危机一触即发。

二、套期会计的相关理论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将套期会计(Hedging Accounting)方法定义为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的方法。同时准则将套期保值分为三类: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对于三种套期保值业务,会有三种套期会计操作进行对应。由于公允价值套期和现金流量套期更具有代表性,在实务操作中更容易被混淆,因此后文主要集中于此两种套保会计的分析研究。

(一)套期会计产生的原因分析

由1984年开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先后颁布了80号、105号、107号、115号、119号、133号、138号准则,对金融工具会计作出了规定。由准则发展来看,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经历了表内历史成本计量——表内期货合约公允价值计量——表外披露衍生工具风险的定量数据——表外披露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表内记录部分衍生工具(交易性证券、可供出售证券)的公允价值和公允价值变动额——增加表外披露衍生工具的持有目的及列示办法——表内记录所有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和公允价值变动额——表内记录有效套期保值抵消后的公允价值变动额(套期会计)。可以发现,对于衍生工具的披露方式由表外转向表内,披露范围由部分工具到全部衍生产品,会计计量属性从历史成本转向公允价值,会计确认时点由合约到期确认转向价格变化当期确认,体现了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衍生工具信息的重视程度、要求的严格程度逐渐加强。

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应用与企业套保实务的发展,促使了套期会计的产生。随着企业将金融衍生工具越来越多的用于进行套期保值,出现了套期保值实务与账表数据反映的矛盾。套期会计中常见的被套期项目有库存商品、贷款、持有至到期投资(仅限于对信用风险或外汇风险的套期保值)、预期商品销售或采购等以历史成本、摊余成本入账的资产或负债,而衍生工具以公允价值记录。当企业实务是以衍生工具进行套保的同时,衍生工具的账面价值在波动,而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不变。还有确定承诺在传统的财务会计处理中是要到实现时才会入账的,但是当其作为被套期项目时,如果不提前入账,就会导致只有为套保而持有的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波动的记录,而没有相应的被套期项目的价值波动来平抑风险。这些都导致会计处理上根本体现不出套期保值的这项动作与效果,因此对于套期会计的需求产生了。正如学者祝焰、张子刚指出“套期保值会计方法,就是为了解决由于会计系统内在确认、计量不一致,导致套期保值活动在财务报表上难以或无法表述的问题。”

同时,由于企业套保的出发点不同,比如套保的是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还是被套期项目未来的现金流入,应运而生了截然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这种复杂性对企业的财会人员提出挑战。因此,国际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相继提出了公允价值选择权(FASB第159号准则),允许企业将部分采用历史成本入账的项目改用公允价值记录,希望这样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公允价值选择权使得利润这一结果性会计数据波动小了,体现了套期保值的实质,但是很多资产、负债等项目的账面价值波动会变大,未免有些舍本逐末、得不偿失。公允价值选择权体现了以利润表为第一表的观念,而我国会计界学者正在倡导以资产负债表为第一表的观念。并且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和公允价值选择权的一些局限性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克服和解决的,因此,套期会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是对套期保值主要的会计处理方法。

(二)对于套期会计分类的分析

公允价值套期是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或该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中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确定承诺则是指在未来某特定日期或期间,以约定价格交换特定数量资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此类价值变动源于某些特定风险,且会影响企业损益。如某钢铁企业预期销售一批螺纹钢,为规避螺纹钢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对螺纹钢价格变化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套期。现金流量套期是指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的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预期交易,是指尚未承诺但预期会发生的交易。如某物流公司为规避半年后很可能发生的与购买货船相关的现金流变动风险进行套期。

下面按照被套期项目的不同,对分类原因进行研究分析。

1. 已确认的资产与负债

对于已确认的资产与负债,两类套期会计都是可以运用的。但是两类套期会计存在着以下两点明显的区别。

区别1:在于企业套保的目的是要保证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不变还是企业将要支付或收取的现金流量不变。以利率互换为例,某企业发行了固定利率计息的负债,该负债的公允价值会随着市场利率的上升而存在下降的风险,因此买入“浮动利率支付,固定利率收取”的互换协议,将所拥有固定利率负债配置成了浮动利率负债。此时当利率变化时,负债的公允价值将不会因此发生变化,降低了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波动,有利于资产负债结构的稳定性,很显然这是“公允价值套保”。当企业将浮动利率计息的资产或负债通过互换调整成固定利率计息的资产或负债,保证现金流量的稳定性,这是“现金流量套保”。

区别2:在于公允价值套保的已确认资产或负债,是真实的、明确的资产或负债的入账价值,在此方法下要根据被套保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化调整其账面价值。如果此时将资产或负债进行交易,是可以立即实现所记录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因此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现金流量套保的是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在未来的不确定现金流,这个现金流是预期的、不稳定的,因此要计入资本公积,待真正实现时转为当期损益。

2. 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和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

对于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和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主要区别在于二者发生的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当这个未来的交易有合同约束,非常可能发生的时候,企业可以将其作为资产或负债提前入账,其价值变动额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当没有合同约束,只是预期要发生时,企业不能将此未来预期交易的金额作为资产或负债入账,金额的变动也只能计入资本公积,不能影响利润表。因为预期交易是否发生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它并不产生义务或享有权利,主要依据企业的套期意图和主观认定。

这种分类,可以说体现了会计上的“谨慎性”原则,因为现金流套保对企业的报表影响要小于公允价值套保,因此当未来交易不是百分百确定的时候,采用现金流套保,既实现风险规避的目的,又尽量减小其对会计处理的影响。

(三)套期会计的确认及计量

套期保值会计操作的流程是,首先根据企业的业务实质确认套期保值的类型,是公允价值套保还是现金流量套保还是境外经营净投资套保。然后对套保有效性进行预期性评价,分析企业的套保策略能否有效规避相应风险,并保留相应的证明文档。其次,定期收集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在要进行会计记录期间的价格或现金流量数据,计算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的实际价格变动比或现金流量变动比,即进行回顾性评价,保证二者的变动相关性在0.8到1.25之间,这表明套期保值在实践中是有效的。至此才可进行套保会计的操作,否则要将低于0.8和高于1.25的套期工具价格变动的部分分离出来,进行衍生品的会计记录。最后,当发生以下四种情况时:衍生工具到期、出售、已行使等;套期不再满足套期会计的条件;预期交易预计不会发生;企业撤销了对套期关系的指定,财会人员应终止使用套期会计。

根据准则,对运用衍生工具进行套保的确认和计量应如下。公允价值套期会计中,当套期工具为衍生工具时,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确认为当期损益,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套期损益”。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计入“被套期项目——存货/确定承诺”等科目。该步骤使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体现市场中公允价值的变动额度,体现抵消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动这一套保目的。现金流量套期中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应当予以递延,确认为所有者权益,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即扣除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后的其他利得或损失),应当确认为当期损益,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衍生品投资损益”。当被套期项目形成的利益,真正实现流出或流入企业的时候,将套期工具确认的所有者权益的相关利得或损失转出,计入当期损益。此时将二者的损益相抵,实现交易真实发生时现金流量的稳定。

通过对前面套期会计流程与分类的分析,可以看出套期会计在衍生品套保交易中,不仅仅具有事后记录的作用而已,它还承担了套保动机的确认、套保有效性的评价、套保风险的计量与套保风险的控制作用。比如,如果在会计操作中,发现套保有效性偏离80%-125%,既说明超出部分不能采用套期会计,也说明存在风险敞口,该套保交易存在风险,数据偏离度越大,说明风险越大,此时财务人员就应该通知相关负责人和投资操作人员及时改变策略、调整套保组合。如果套期会计能够提供现成的、准确的数据,将有利于实现低成本的会计视角的风险量化和会计视角的风险控制,即体现风险管理会计核算的新思路。

三、以利率互换为例

2006年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正式成立。人民币利率互换作为我国推出的为数不多的金融衍生工具之一,迅速发展为重要的、常用的、用于管理中长期利率风险的债务保值工具。但由于我国对于利率互换的会计核算还没有具体的规定,而且以公允价值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人民币利率互换是典型的场外衍生产品交易,缺少活跃、可信的市场价格,对其估价要比其他衍生工具更复杂。因此,如何对其进行会计计量便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

人民币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人民币本金按照约定利率交换利息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的交换,交易双方的现金流按照收浮、付固和付浮、收固计算。目前人民币利率互换浮动端利率包括三大类: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定盘利率(FR007)、3个月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3MShibor)和法定存贷款利率。下面以某企业人民币利率互换套期保值为案例,说明公允价值套保和现金流量套保在投资实质和会计操作上的差异。

(一)公允价值套期保值

例1:2009年1月1日,甲公司借入1000万元、年利率为6%的三年期固定利率贷款,每季度末付息一次。由于预期利率会降低,为规避负债公允价值上升的风险,同日公司签订了按1年期固定利率基准上浮25个基点的浮动利率进行利息支付、每季度调整一次,按5.5%的固定利率计算进行利息收取的三年期、每季度末付息、本金为1000万元的利率互换。2009年1月1日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为5.25%,最终企业将每个季度末的利息支付额调整为1年期贷款利率上浮0.75%,详见表一。

套保类型的确定:为规避已确认的固定利率负债的公允价值,随利率的变动而上升的风险,因而采取付浮收固的公允价值套保。

套保的预期有效性:利率互换的本金金额与公司贷款本金金额相等、期限一致、付息日相同,预期套保有效。

(二)现金流量套期保值

例2:2009年1月1日,乙公司借入1000万元,年利率为1年期固定贷款利率基础上浮75个基点的三年期浮动利率贷款,每季度末付息一次。由于该公司没有浮动利率的资产,因此财务部门决定以固定利率的形式支付这笔贷款。同日,乙公司签订了付固收浮的利率互换协议,该协议规定乙公司按每季度13.75万元(1000×0.055×3/12,固定利率5.5%)固定利息进行支付、按1年期固定贷款利率基准上浮25个基点的浮动利率计息的三年期、每季度末付息、本金为1000万元的利率互换。2009年1月1日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为5.25%,最终企业将每个季度末的利息支付额调整为6%,详见表二。

套保类型的确定:为规避利率波动导致企业支付现金流不稳定形成的风险,采取付固收浮的现金流量套保。

套保的预期有效性:利率互换的本金金额与公司贷款本金金额相等、期限一致、付息日相同,预期套保有效。

四、以期汇合同为例

例3:丙公司2011年1月3日开出订单从英国订购价值1000000英镑的生产设备,约定在2011年6月30日交货、付款,并由中国银行开出不可撤消付款担保。为规避英镑升值风险,丙公司2011年1月3日同时与银行签订了一个180天的购入同额期汇的合同,从而将汇率锁定在10.05。各时间点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详见表三。下面按照公允价值套保会计操作流程进行记录。

套保类型的确定:根据企业该项交易的不可撤销性,即为确定承诺的公允价值套保。

套保的预期有效性:企业为防止以英镑支付的设备款,由于英镑汇率升值而使购货金额增加,从而增加了设备的入账价值,从而买入了相同金额的英镑期汇合同,被套保项目与套期工具价格具有联动性,并且数目、种类一致,预期套保有效。

实际套保有效性的测算:

3月31日的德尔塔率为387097/337469=1.147在0.8-1.25范围内,套保有效。(数据的计算在下面的会计分录中展示)

6月30日的德尔塔率为700000/700000=1在0.8-1.25范围内,套保有效。因此在整个套保过程,可以采用套保会计进行记录。

五、总结

随着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意识的逐步增强、金融市场衍生产品的不断增多以及期货经纪公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逐步开展,未来几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期货、利率互换、外汇掉期等衍生工具来管理风险。企业金融业务的不断复杂要求会计处理不仅能对其准确计量、而且可以有效反映其经济活动实质。

企业现金流动会计探讨 篇11

当前我国会计学界对现金流动会计的理解总体有三种:一是认为现金流动会计是以现金流动机制为核心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现金流动机制设计源于可能的现金流量进而确认费用与收入以此算出利润。二是认为现金流动会计只是会计信息的分支, 其通过预测将发生和已发生的现金流量表, 来反映会计主体的未来或历史财务状况变动及现金流动的效益。三也认为现金流动会计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支, 不过它不直接处理经济业务, 只是提供现金流动信息, 以此来编制现金流动报告。

二、对现金流动制的剖析

当今现金流动信息日益重要, 且现金流动会计以现金流动制为基础, 较为准确。现金流动制是收付时限制, 权责发生制并列的一种会计确认基础, 不过它与上述两种观点不同之处在于现金流动制的会计对象不仅包括现金流动, 还包括资金运动。现金流动制的计量包括已发生的现金收支或将来可能的现金流动, 是以现金流动制为基础的利润确定, 即利润=期末净资产—起初净资产。但是现金流动制只能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结果, 至于产生的过程, 该机制下无法实现, 只能在会计期末编制一张比较式资产负债表。所以一般情况下现金流动制只适用于金融资产, 由于金融资产没有复杂的生产过程, 其盈利过程只是简单的持有资产活动;再者企业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和负债, 随着金融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用权责发生制和收入实现制无法真实反映企业财务, 这时候采用现金流动制进行会计处理较为恰当。

三、现金流动会计的作用

1. 反映企业财务生存能力

“没有现金流量, 企业就不能生存”这基本财务管理原理常常被职业经理人忽略。现金流动会计提出从企业内部产生现金和从企业外部获取现金的可靠性, 企业在盈利性经营中获得现金的可能性等方面的信息。常用的现金流量表意味着一项交易的完成, 接着下一交易的开始。现金流量报告则可以揭示企业面临的基本财务问题, 现金流动会计能够提供保证企业长期生存的能力的有关信息。

2. 反映企业产生现金能力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都会关注是企业的现金流量, 需要相关的信息, 因为企业所获得的报酬多以现金形式表现出来。由于现金流动会计常以现金等价物或者现金本身的形式出现, 并且通过销售价格来反映企业资产, 报表的使用者可以由此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现金流动会计本质在于剖析企业可预见的将来可以实现的现金流量信息和过去已实现的信息。

3. 反映企业适应能力与企业对资源管理能力

企业必须具备管理资源的基础性能力, 但由于环境的改变, 企业应当在满足消费需求和偏好及其技术进步同时, 不断依据影响其生存的环境变化而改变, 做到与其相适应。现金流量表则可以依据企业偿付能力和可实现能力来表明其具备的资源, 现金量和负债。并通过报表其使用者可以获得企业适应能力的相关信息, 以及企业通过现金形式对资源的管理情况。

四、现金流动会计信息的会计质量特征

现金流动会计信息的会计质量特征包含现金流动必须符合持续经营假设, 并且现金流动会计信息具有可理解性, 决策相关性, 较强的客观性等。销售价格可以反映与企业持续经营相联系的风险, 企业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 调整以现金为媒介的资产结构或资本结构, 这样才具有持续性经营的特性。会计流动信息可以为会计人员和非会计人员提供报表, 同时提供非会计人员能够理解的会计报告体系, 所以现金流动会计信息与他们的要求一致。现金流动会计揭示了可使用股利支付飞现金流量信息和已实现损益, 这对企业的所有者非常重要。同时与传统的会计报考模式相比, 现金流动在会计计量方面的评价更客观, 由于它尽可能的表明企业的经济实质, 并且运用现金流量和销售价格规避期间分配的不公正, 尽可能减少期间分配的主管判断。

五、现金流动会计存在的问题

(1) 在报表体系方面:已实现现金流量表相当于当前大家采用的现金流量表, 不过报表体系已经改革, 现金流动会计的现实意义就受到了影响。 (2) 数据分析反面:企业的存续期间, 各项资产的分类并非一成不变, 它要求报表的制作者按各自销售价格来评估每一项资产的可变现性, 但这就给具体资产项目归类带来相当大困难。 (3) 在会计计量上:现金流动会计多是运用销售价格作为其资产评估计量的属性, 但这在操作上难度较大。这既要求有健全的市场, 又要保证市场足够发达, 但实际情况是, 销售价格不易取得, 因此计量时有很大的主观性。

六、现金流动会计问题对策

不可否认现金流动会计模式有不少缺陷, 但是其实际意义不容忽视。针对上述问题, 可以通过改造现金流动会计的报表体系, 进而作为报表体系的补充。由于已实现的现金流动表已经纳入当前的报表体系, 因而财务状况表变动的意义不是很大, 把现金流动会计的相关财务状况表与可实现的损益表, 同时作为附表对外提供, 为报表使用者的正确决策提供帮助。加上现金流动会计只适用于金融资产会计处理, 在此建议企业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把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流动制相结合来使用。

摘要:现金流动会计模式的特点为将现金流动和售价计量结合, 由已实现现金流量表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已实现的现金流出量, 现金流入量和现金净流量, 与许多国家采用的现金流量表在结构和内容上较为相似。本文主要从对现金流动会计的理解, 现金流动机制的剖析入手, 分析当前现金流动会计面临的问题, 并给出几点解决建议。

关键词:现金流动机制,财务生存,会计计量

参考文献

[1]李平.浅议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流动制[J].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3:26~27

[2]张绪军.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流动制比较[J].商业会计, 2007, 08:45~45

[3]张波.决策有用观企业现金流动制会计[J].商情, 2011, 10:154~154

上一篇:打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下一篇:成绩查询